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民生银行前景实用13篇

民生银行前景
民生银行前景篇1

一、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模式产生的机遇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推广,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探索、用户基数和习惯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甚至有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因此,在未来10年短期内对商业银行难以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不断成熟,各商业银行需要在积极未雨绸缪,在未来正式发行前抢占行业竞争高地。

(一)提升了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

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实现银行账户的松耦合,即对于不使用移动第三方支付工具、没有银行账户的公众而言省去了不少限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此外,数字人民币将能融合现有的多种电子支付方式和技术来进行支付,同时基于其作为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效力,能打破现有第三方支付渠道相互不兼容的现象。而双离线支付功能的实现,也可以满足在极端环境(信号不佳、没有网络)下进行支付交易的需求。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此即所谓的第三方支付“断直连”。“断直连”直接改变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直连结构、监管方式、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断直连”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直连商业银行,并且往往在多个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备付金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资金。这些资金所有权属于用户,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商业银行,并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商业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备付金利息理论上应该由用户所有,但实际上一般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并构成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备付金以同业协议存款形式存放在商业银行,利率比较高。为保障数字人民币的平稳发行和流通,央行利用双层运营体系选择多家机构办理数字人民币业务,充分调动市场技术力量。央行已与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协议,搭建数字人民币的运用场景,实现数字人民币与物联网相结合,助于商业银行对各行业数据指标进行实时搜集和统计,丰富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判断的维度和准确性,改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发现基于机构的运营能力和技术实力,央行往往选择多家商业银行或其他支付机构作为数字钱包的运营机构,其中商业银行直接与央行进行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将在未来数字人民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二)降低商业银行日常运营成本

数字人民币时代,商业银行仍将货币流通的重要节点,但相比于现钞,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将降低商业银行日常运营成本。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为应对客户的现金需求,需承担大量的安保费用(如安保体系、武装押运等)、保管费用(如现金贮藏开支)、运输费用(现金运输)、ATM机日常维护费用等,仅就现金整点清分及ATM运营两项成本而言,商业银行每年支出要超过200亿元。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有效补充,银行柜面业务逐步向线上办理转型,在小额支付等业务中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的上述费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释放人力和财力资源。数字人民币流通需要底层技术支持,银行业务面临升级系统、创新产品等挑战,要求银行向金融科技靠拢,提升自身营运能力。

(三)提升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效率

商业银行只承担数字人民币流通的职能,数字人民币点对点支付结算模式降低了对银行账户的依赖,提高了资金流通效率,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可能发生存款减少、金融脱媒、用户流失等问题,但整体影响较小。恰如第三方支付的崛起,虽然对银行产生了较大的挑战,但更多的是对银行体系支付结算效率提高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由于数字人民币基于分布式账簿技术,可实现点对点实时结算,省去了中间清算、对账、结算的过程,打破了商业银行之间的账户信息壁垒,因而大大提高了单笔业务的结算效率。但是,这种脱离金融账户的货币流通模式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中心化记账、对账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冲击目前各商业银行拥有的独立且互不相通的支付结算体系,对储蓄存款造成一定的分流影响,但这种分流影响和第三方支付的分流影响一样,短期内并不大。短期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居民手中的现金满足各项日常交易,同时电子支付发展较为完备,作为M0定位的数字人民币的必要需求量不大,难以对储蓄存款造成较大的分流影响;对企业而言,数字人民币具备现金交易的及时性和银行转账交易的便捷性,对数字人民币的需求将会致使企业现金化程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存款有所下降。在长期,数字人民币流通使用的接受度提高,人们对现金的持有需求有较大概率转移至对数字人民币的持有。但由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不计付利息,银行存款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仍然更具有吸引力,当商业银行完成数字人民币和存款之间的无门槛转换,通货进一步向银行存款聚集,银行存款有望进入新的动态平衡阶段。

(四)提高了商业银行跨境结算的效率和流程的简化,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过程中,综合考虑跨境结算支付相关要求,通过分布式账簿特性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相关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人民币结算效率,促进更多国家接受、使用人民币进行日常交易结算。商业银行在跨境支付结算业务中,利用数字人民币的高效和便利,可以简化交易审批流程,极大缩短结算时间。

(五)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反洗钱、反诈骗等工作

洗钱、诈骗行为不可避免地经过银行系统,因此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反诈骗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反诈骗工作是建立在KYC基础上的甄别体系,包括数据采集、检测、甄别等一系列功能,存在对人工依赖程度较高、实施干预能力不足、处理时效性不高、系统自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而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上述问题。第一,数字人民币的数字化全流通有利于及时发现洗钱、诈骗活动。数字人民币可以记录货币的每一笔交易,提高交易全程监督,有效解决目前洗钱、诈骗活动链条繁杂隐秘、需要大量人工进行甄别的问题。第二,增强对洗钱、诈骗活动干预的力度和效率。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帮助银行有效甄别确定洗钱、诈骗行为的同时,及时对数字钱包进行支付功能的限制,增强对潜在洗钱活动进行干预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提高反洗钱、反诈骗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基于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由数字人民币产生的大数据进行不断地训练学习,利用提取的洗钱、早活动最新行为特征,改善反洗钱、反诈骗系统存在的自学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数字人民币发现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挑战

数字货币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既包括央行-商业银行层面的应用前景,也包括商业银行-公众层面的应用前景。在商业银行-公众的大场景下,数字货币可用于C端、B端和G端,如小额零售支付、数字票据、企业支付、政府补贴发放和消费券发放等。它还可以用于跨境支付场景。以C端场景为例,央行数字货币可用于收钱和信用卡还款等资金服务、理财和借款等金融活动、及缴费和购物等生活服务。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跟其他央行数字货币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政府主导下不断扩展和试验使用数字货币的各种生活场景。以B端场景为例,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涉及支付、信贷服务、供应链金融和保险等多个领域。

(一)数字人民币对未来应用场景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是数字人民币运行中的重要一环,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到民营银行纷纷加入试点,不断丰富应用场景。2020年12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冬奥试点中展示了徽章、手环、手表等多种可穿戴形式的数字人民币钱包。2021年1月初,邮储银行在上海同仁医院测试中展示了数字人民币“可视卡”。日前,农业银行在深圳部分支行率先推出ATM机数字人民币存取现功能。随后,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对外推出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申请渠道。数字人民币聚焦零售场景,但这类场景需求已基本被现有移动支付手段所满足,所以发掘合适的潜在场景或与深耕消费场景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建迫在眉睫。在技术、场景和服务能力中,场景整合能力尤为关键。需要场景融入普通民众的“吃穿住行”中,这也更要求参与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的企业,要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自有生态,发挥深耕产业优势,通过开放连接的平台模式,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服务好实体企业的产业金融需求、服务好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需求、服务好广大消费者的个人金融需求。

(二)来自第三方金融科技的挑战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所有场景的需求,需要借助更多消费场景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助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用户体验。数字人民币发行“二元”体系中的中央银行和指定商业银行外,也吸引了一批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京东科技、美团、滴滴、中国银联、华为、拉卡拉等科技巨头都出现在了相关测试中。以京东科技集团为例,作为综合科技服务商的角色,深度参与苏州、北京和成都的数字人民币多地试点。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搭建到收单系统改造,从数字人民币预约抽签到后台系统接入试点银行。一方面为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运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商家进行收银机具的改造升级,提供与现有支付方式一致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一方面为试点城市的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比如线下可在京东五星电器、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实体门店等线下门店进行消费。相较于互联网的开放,银行是相对保守封闭的一方,往往只有到了迫不得已,银行才去寻求改变。但在数字人民币的历史潮流之下,积极寻求转型是数字人民币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必然之路。

(三)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

对商业银行来说,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新技术、新场景和新业务都可能给银行现有的运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由于央行只负责制定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行业标准,而运营数字和服务还是交给五大国有银行、银联、三大电信公司等运营商。技术水平低的商业银行处于劣势,更多客户被技术体验好的运营商吸引过去。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都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容和全面推开,重掌支付入口的大行完全可以从自己的战略考量出发,重新梳理数字化转型路径,扩展更多数字化业务场景,但需要面临巨大投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匮乏。而中小银行面临的数字化转型痛点则是全方位的,从战略到组织,从人才到意识,从资金到技术。中小银行想要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开步伐,举步维艰。商业银行除了渠道、场景、数据运用、产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之外,数字化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自身创新变革的同时,也亟需从外部获取技术和场景赋能,以得到更多的确定性。

三、商业银行未来应对策略分析

当前,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已指日可待,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和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商业银行也应提前布局,实现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经营成本等方面经营能力提升,应对各类业务模式的转型。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大力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发行数字人民币会对商业银行账户体系、业务模式、跨境结算、反洗钱工作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提前布局,完成科技赋能和业务转型,将对银行在下一阶段业务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银行布局数字人民币领域,最终目标是完成科技银行转型,构建网络金融业务和实体金融业务之间的搭配,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升级转型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二是业务格局调整,注重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第一,利用金融科技与现有业务相融合,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之一,在于对数据搜集的实时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数字人民币时代,银行交易管理系统升级成为成长驱动点。通过技术研发,升级数据处理系统,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实现数字人民币包含的信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做到数据的实时更新,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智能判断。借力金融科技,在业务前端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快捷的服务,在业务中后端对运营管理、风控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构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丰富信用管理维度,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办理。第二,业务格局调整,固定的柜台业务移至云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经历了新冠疫情,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线上业务办理能力的重要性,截至2019年底我国银行业务离柜率已经达90%以上。在数字人民币落地发行的时间点,现金业务比重逐渐降低,数字化支付体系和信用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商业银行未来拓展业务的基石。商业银行注重搭建“一站式”线上业务办理体系,将线下网点向智能化、自助化模式发展,将定时定点的网点业务向线上全时段业务办理转型。通过业务格局调整,整合存款、理财、基金等多项金融服务,打造全时段金融服务机构。

(二)多方合作,积极构建支付应用场景

电子支付领域,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成为人民日常进行交易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之间不通畅的支付体系致使其在这一轮竞争中落于下风。而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对现有的电子支付行业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商业银行因其运营关系,在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以数字钱包为载体的新型支付结算体系中占有先机。商业银行不应仅局限于发挥法定数字货币账户管理、安全管控的作用,更是要借助数字人民币拓展消费金融领域,在新一轮支付场景的竞争中夺取市场份额。在打造银行自身特色的支付场景时,开发适用于多个支付场景的智能合约,搭建更多元、更具特色的支付场景吸引客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各商业银行在抢抓客户,深度布局支付场景时,应通过透明、高效、安全的智能合约,丰富客户端的场景应用,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商业银行的数字钱包。目前各家银行已经开始从原来简单的揽存活动转向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多个领域的开发合作,搭建符合地方特色和银行自身特点的支付场景,实现客户挖潜和引流。

(三)加强银行间合作,发挥规模优势,避免恶性竞争

数字人民币发行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模式,出发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银行现有资源。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运转,对现有商业银行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计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金融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前期设备改造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商业银行进行投入。因此,在建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的统一标准之上,银行间必须注重沟通协作,共同开发和使用的数字人民币的营运体系。通过银行间加强协作沟通,一是有助于发挥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形成商业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的网络效应,降低商业硬件改造和维护的成本,也有助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工作;二是可以有效避免数字人民币系统遭受外部网络的攻击。

(四)拓展银行金融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体系下,商业银行除原有的现金业务外,将增加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表外业务,如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数字货币钱包托管等。新冠疫情期间,央行释放流动性实现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其中多项货币政策工具投放的是基础货币M0。在未来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央行将更为密切的跟踪监控基础货币的流向,以确保其发挥作用。商业银行在运营带有“政治使命”的数字人民币时,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业务模式,应进一步拓宽政企合作、企企合作、B2C合作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数字人民币发行指日可待,各商业银行也应在数字人民币正在发行之前,战略上引起重视,积极谋划战略布局,细化市场竞争优势,在数字人民币时代,抢占金融科技和市场制高点,从而实现传统商业银行新的转型和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裴鸣岐,王军.数字人民币对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21(04):52-53.

[2]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34.

[3]赵辉.银行逐浪“数字人民币”[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06-21(005).

[4]胡坤.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难点——基于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的思考[J].经济学家,2021(06):42-52.

[5]黄国平,丁一,李婉溶.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21(06):60-69.

[6]赵金金,王蕾.一线银行人:数字人民币对金融机构数字化的机遇和挑战[EB/OL].百度,2021-03-16[2021-07-07].

[7]武颖,刘振.数字人民币与反洗钱:机遇、挑战和应对[J].海南金融,2021(06):77-82.

民生银行前景篇2

六大板块的生态创新

2001年,民生银行推出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正式开拓网络金融业务领域。网银时代的开启,意味着转账、理财业务从线下柜台搬至线上,自此免去了网点排队、业务办理的地域、时间限制;2012年,民生银行适时推出手机银行,网络金融迈向了移动互联时代,银行成为随身随行的贴心伙伴;2014年,民生银行在国内首家上线了直销银行,首创电子账户体系,不发放实体银行卡,不设置物理网点,客户主要通过网络、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应运而生;从2015年起,民生银行网络金融迎来加速发展期,相继推出指纹支付、云闪付、Apple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虹膜支付、可穿戴设备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移动支付产品,以及跨行通、民生付、收付易等网络支付产品,有效勾连起消费场景与金融产品的应用。民生微信银行的推出与升级,则将金融服务注入了社交属性,在流量导入的同时,满足用户人性化、场景化、社交化的需求。

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中,民生银行不断拓展与丰富“网络金融”的内涵与意义,从最初的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到形成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个人网银、微信银行的六大业务板块,成为银行业网络金融平台体系较为齐全的商业银行之一,构架起“金融产品+支付结算+生活服务”的金融生活圈。

从产品思维转为生态思维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将互联网平等、公开、共享、大数据等创新思维模式融入传统金融形态,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之道。

民生银行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构建全链条、全平台、可应用于更多场景的金融生态圈,为用户一站式解决从消费到支付到财富管理的金融生活需求。

日常生活里水、电、燃气、话费的支付缴费,火车票、飞机票的预定购买,医院挂号、签证办理、网上购物,打开民生手机银行或直销银行的生活圈频道,都可轻松搞定;线上消费、线下商超,挥一挥开通有民生银行移动支付产品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即可轻松支付;投资基金、购买理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简单三步开通民生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即可满足“存投汇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民生微信银行则为客户带来轻型化、社交化的新金融交互模式,让银行服务由弱关联变为强关联,由低频行为变为高频行为,与日常生活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民生银行构建的金融生态圈之下,各个平台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直销银行目前客户数已突破500万户,金融资产超过500亿元;手机银行客户数已近2500万户且客户交易活跃度一直居银行业前列;个人网银经过10多年的专业经营,已发展成为覆盖各层级客户、支持存、贷、汇、资管、理财、融资等各类交易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两大业务体系,持续开展平台建设和产品创新,不断丰富支付手段和应用场景;微信银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营,已发展成为移动金融、新媒体营销、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之一,位居同业前列。“强大的”产品体系+强大的便捷支付结算体系+强大的便民惠民生活圈态势已经形成。

“金融+科技+生活”的未来展望

未来,围绕金融+科技+生活三大要素,民生银行将从丰富的生活场景中切入,大大增强金融服务黏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全力保障网络安全;围绕电子账户与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支付结算体系,实现银行金融服务的迭代升级。

一是将打造“平台好、产品好、体验好”的“三好”直销银行。民生银行将充分发挥直销银行先发优势,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二是将推出更多手机银行特色服务。民生银行重点针对个人、小微、信用卡客户,在手机银行领域推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应用和便民惠民服务,将其建设成客户首选的移动金融和随身生活门户。

三是大力布局移动支付。民生银行着力深化与通讯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以及可穿戴设备硬件厂商等公司合作,充分利用移动支付前沿技术,围绕线上线下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丰富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易用性。

四是持续发力网络支付。民生银行以现有统一网络支付平台为基础,重点聚焦场景化、移动化、跨行化支付服务,打造网络支付领域的专属品牌,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

五是稳健发展网上银行。民生银行坚持将网上银行构建成客户办理复杂交易的首选渠道,改造升级网上银行系统,并逐步实现平台的开放互联。拓展场景化服务,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民生银行前景篇3

一、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阶段,互联网正在逐步向金融渗透,民营银行的现状不容乐观,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比如2014年7月份,3家民营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前海微众银行)在银监会的批准下正式成立。其中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集团是前海微众银行其中的一个股东,腾讯集团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拥有最大的数据支持,可以对信用质量、客户的行为等等各种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深度分析,这也是腾讯能迅速进入金融领域的原因。现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缓解,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在不久以后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将会更加繁荣,未来这里也将会成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等)互相竞争的一片新天地。

(二)民营银行高成本的运营模式

目前,国有银行的运营成本比较低,而民营银行的运营成本却很高。民营银行从诞生到发展期间,因为处于不利形势,所以发展缓慢,运作起来非常艰难,原因就是民营银行的创办风险较高,再加上随之而来的信誉担保问题,这就使得运营成本比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高很多,如果不想倒闭破产,就只能付出高额的费用。不仅如此,再加上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其分支机构多,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当储户异地取款时,国有银行虽有较高的手续费用,但与民营银行分支机构甚少相比,储户最终还会选择方便快捷的国有大银行。这样垄断的局面给新生民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金融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3月31日公布并在5月1日起施行,这种机制可以抵抗利率市场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使银行倒闭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我国还没有成熟规范的银行退出机制,这会使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变得很低,甚至不会出现;银行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金融市场调控效率低,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出资金供求信息和其他方面的情况,这就使得各个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不稳定。我国的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占比较高,创新业务发展相对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来进行有效地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往往陷入“一放就乱、一打就死”的怪圈,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银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决定着民营银行未来的命运。

二、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

(一)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机遇

现如今,内源性融资是很多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这就说明现在的融资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不符合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要求,这就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2)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种种隐患,同时也为民营银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体制存在的以下三点隐患:一是银行以前的领导者的某一次经营决策中存在很多的政治因素;二是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导致国有银行产权结构的单一和不合理,一般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之间普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很少及时关注资产的增值:三是运行过程墨守成规,不能及时随着市场的变化灵活运行,因而时常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还有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浙江民营银行正是抓住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弊端,从而迅速发展,前景广阔。

(二)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前景分析

随着党的“十”的顺利召开,“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的这一方针第一次在十中提出。由此可以想象,民营银行的大力发展基于我国当前银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虽然国有银行在其中一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民营银行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潮流。当今我国银行业领域之中,民营银行所占比例还是不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占据霸主的地位。从宏观层面上看,希望它能攻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霸主地位,逐渐改变我国的金融格局和体系,使其主体多元化、竞争公平化,使宏观融资效率逐年提高,努力解决目前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形态下的隐患。从微观层面上看,希望能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特别是降低限制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应全面激活,只有这样融资服务能力才能逐步增强。

三、结束语

归根结底,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极具挑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金融改革工程,其发展空间巨大,金融改革的前景良好,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战胜挫折,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长期准备,这就要求各个层面人士的共同协作,即顶层的制度设计,领导者的正确领导以及法律体系的全力保障。

民生银行前景篇4

大数据;民营银行;市场定位;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23

1 大数据的产生与特征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的时代,而与这个时代与时俱进的产物是――大数据。大数据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被人们提及和使用的一个新词汇,指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中增速惊人的数据量,在国外已经多次出现在封面和新闻视频上,在中国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各个商业及服务业等领域。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以确定企业接下来的经营活动。拥有大量的数据,且善于运用的公司,必将有好的发展前景,时代在变迁,技术在更新,一切都要与时俱进。

大数据有很多特征,大体上讲就是运用新系统、新工具的技术,挖掘出具有潜价值的东西,大数据的特征显而易见,业界用“4V”来概括这些特征,而正是这些特征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也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了影响,想要更深入的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全面了解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并与传统数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就某种角度而言,大数据是一项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先导性的新技术。总之,大数据技术就是海量数据中将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快速挖掘出来,并加以分析利用的新技术。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该技术具备了走向广大企业的潜力,同样因为大数据时代的这几个特点,使得各个领域都需要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要有效的利用有用的信息,挖掘出对自己行业有利的信息,从而进行精准的营销,这是每个公司现有的最大挑战。

2 大数据时代对银行业的影响

传统银行业是指具有资本、工作人员、网点、客户等资源的实体银行,是以客户的需求、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经营模式和战略目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合理分析利用现阶段拥有的客户的数据资源,并且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客户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出适合目标客户的新产品,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的服务和交易将以互联网、移动数据为平台,这样能够更加便捷、高效为客户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银行业在市场定位上要考虑现有的条件和机遇,充分合理利用互联网,挖掘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信息,开发出更加便捷的产品,掌握住战略高地,借鉴其他经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

(1)对银行业传统经营范围的影响。传统的商业交易中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是分别开的,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将同时存在,银行业将不局限于自身的经营范围,将会与其他的商业活动共同发展。所以,可以想象得到未来银行业将不局限于现有的银行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而是要进军与交易相关的信息业和物流业,其他企业也会渗透到与之相关的金融业,即传统的经营范围会日益变大。

(2)对银行业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更多的将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将发生彻底改变,首先,在产品的营销和开发方面,银行加大对目标客户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判断,探索目标客户的服务需求,然后根据客户需要、市场需求展开定位,进行营销,这样能够精准的服务客户、精准营销。在风险控制方面,传统银行业尽管引进了很多数据分析技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系统对客户本身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对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的评估判断更为精准,这种方式极大的避免了传统凭借经验办理业务的方式。

(3)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正在从高速向中速过渡,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加深,这种情况下,传统银行业通过赚取净息差获得盈利的运营模式将不能继续,信贷成本降低的范围缩小,因此,银行业未来的效益增长会放缓,经营压力会日益增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能够通过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析、挖掘,以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和电子渠道为平台,给客户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产品服务,提高客户的舒适度。并且,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状营销结构为银行业拓展电子商务、加强财富管理、接资本市场等业务提供了新的空间,而这些业务将要成为未来银行运营的主要服务方式。

3 大数据时代民营银行新的经营模式

通过对目前金融行业的营销模式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往的金融营销模式已经跟不上金融业发展的步伐,以银行业为例,传统银行业不注重营销,是被动的营销方式,银行缺乏互动,缺乏风险意识,也没有较为准确的风险定价能力,传统银行所依靠的只是自己单一的数据,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无法得到用户的真正满意。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业并没有实现体验营销,顾客缺乏体验感,只是盲目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充分利用银行业本身所拥有的大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民营银行的运营方式定会与传统有所不同,要根据大数据的特征针对性的去经营,以下是针对我国现有的三家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进行的对比和研究。

(1)微众银行的个存小贷模式。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的与众不同在于交易方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抛弃了以前柜台和网点办理业务的运营方式,它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信用评级,通过人脸识别的新技术进行无柜台、无网点、无担保的全新运营方式。这个业务的创新就在于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所有的金融业务,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做到快速、准确、公平。

(2)温州民商银行的特定区域存贷款模式。温州民商银行立足服务中小企业,整合资本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新途径,合理补充国有银行中产生的信贷盲区。民商银行的优势是初期能够利用股东资源拓展业务,以便使得银行能够生存下来,而后立足于服务地区,为本地企业的创新提供融资。温州民商银行立足服务本地中小微型企业,合理利用自身服务好、经营活、效率高的优势,走有自身特色的、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它以产业链金融等为特色,与已有银行形成错位竞争,为中小微型企业和小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和灵活多变的产品,努力做中小微企业和小区居民的综合金融业务服务商。

(3)天津金城银行的公存公贷模式。通过华北集团、麦购集团为主要发起的天津金城银行,以天津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服务基本立足点。关于天津金城银行的经营模式,现在业界还没有具体的描述,但通过与上面两家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对比可以看出,天津金城银行的营销模式将突破传统银行所使用的服务形式,建立属于天津中小微企业精准定位的营销。

(4)三家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对比。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共有四种经营模式,即小存小贷、公存公贷、大存小贷、特定区域。以上分析的三家民营银行,都有各自定位的经营模式,如表2所示。

这三家民营银行都有一定的立足点,并没有将银行的所有业务全面展开,这对民营银行自身的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民营银行要生存就要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有自己与国资银行不同的产品、服务,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放在自身的强项上,这样既有利于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与国资银行形成互补,使国内金融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国资银行与民营银行的业务展开对象将发生变化,国资银行有国家政策扶持,可以继续对风险领域进行融资投资,例如房地产行业,民营企业则能依靠自身服务好、便捷、高效的优势发展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4 大数据时代民营银行的经营对策与建议

(1)目标市场为所在地区和中小微企业。首先,作为一家民营银行新进入者应该选择目标市场为银行所在地区(城市)。其主要理由是:一是刚刚起步规模小,不适合过于高调的传播。二是选择优质客户要充分了解本地客服信息,防范风险。三是民营银行当地知名度高,有利于业务的迅速开展,建立信誉。四是在不同的地方,银行监管部门也有很多政策限制,监管过于严格。其次,以中小微企业服务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应该选择进攻策略。基于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主动自觉把握机遇和风险并创造性的发挥发展自身优势把握,实现质量和数量的扩张。

(2)与大型银行错位竞争。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小规模的民营银行与国资银行直接竞争是很不明智的,因此民营银行可与其他金融机构广泛合作。民营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协力合作,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目标客户的未来发展和偿付能力做出预测和评估,这种合作相应的减少了银行对客户的监督和评估环节,减少运营成本,同时还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额外收益;通过与融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能够学习其他企业在小微企业贷款审查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在一些合作项目上对贷款企业进行协同审查、评审,以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分配,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的集聚。

(3)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民营银行成立伊始就要适应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因此必须依靠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来吸引客户,获得自身发展。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依靠的是民营银行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创新。民营银行与国资银行的立足点不同市,因此在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创新时,在吸收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更要充分考虑和结合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合理运用互联网金融便捷、高效的长处,挖掘出自身客户所需的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态度,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4)有针对性地布局网点。网点是实体店业务办理的主要平台,是现阶段银行的主要组成元素。良好的网点选址和布局,是民营银行展开自身业务的基础。同时,必须考虑到的是,民营银行本身的经济实力有限,对于网点的资金投入也有限,不可能依据大型银行区域划分的网点布局原则,而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布局网点,尤其要在中小微企业聚集的创新创业园区、工业园区、商品批发市场、居民聚居区等地开设网点。通过在目标客户集中的区域开设网点,对民营银行业务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在目标客户集中的区域开设网点,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银行和客户的成本。另一方面,民营银行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认可,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更可以使得银行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用信息,在获取客户信息方面得到优势,使得民营银行具有的信息优势充分地发挥。

(5)借鉴“直销银行”的模式。直销银行是一种全新银行运作模式,它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银行业务的办理,没有实体网点,目标客户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办理业务,简单的操作电脑和手机就可以办理业务。这种运营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实体网店的经营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且依靠互联网快捷发达的信息传递可以获得客户对银行的反馈,是银行自身进一步得到提升。民营银行可以将直销银行的运营方法借鉴过来,并且进一步升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依托互联网的银行业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相关的操作更加方便,便捷的电子银行已经成为银行消费者选择的一个因素必须加以考虑。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民营银行在为目标客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为银行自身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6)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金融制度安排和民营银行本身的一些性质等因素,民营银行在市场中的风险较大型银行更高。因此,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操作过程中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严格控制风险,这是民营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新成立的民营银行要向成功民营银行学习相应风险控制经验。比如泰隆银行,浙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方面,与其他大型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浙商银行通过将投行业务跟小企业业务嫁接起来的方式,向捆在一起的几家企业一起发行集合票据,从而提高融资效率,减少单一客户信用风险。

另外,新设立的民营银行要重点防范关联贷款业务。通过国内外银行发生风险情况经验来看,银行的风险爆发点往往在于向自身有关联的企业发放贷款,所以掌握好与关联企业的关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制度,合理控制风险是至关重要的。民营银行资本完全来自民间企业,因此要严格限制股东贷款的最高额度和比例、严格规定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防止投资者违规占用贷款,控制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田华茂.大数据时代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探讨[J].西南金融,2014,(02):1012.

[2]林伟雄.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与改进[J].特区经济,2014,(08):142144.

民生银行前景篇5

首家“银行系”资管公司

2012年以来,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整体思路之下,监管部门对资产管理市场进行了松绑。

伴随着新规的密集出台,资产管理市场急速进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2012年11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实施,这使得公募基金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从事全面资管业务。

民生加银资管公司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看来,资管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民生银行正式进入资产管理领域,也标志着民生银行向全功能大型金融集团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掀开了该行综合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崭新的一页。

他强调,资管业务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随着我国经济向“扩内需、惠民生”领域的加快扩展,以及社会对理财认识的深化,各类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会不断增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了适应金融市场不断深化融合、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多的趋势,民生银行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在其版图中,已设立民生金融租赁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的综合经营格局。

从洪崎的感受看,打通传统银行与资产管理服务,不仅有利于自身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加速的环境下,加快推进经营转型,实现各业务单元的功能互补和战略协同,营造民生银行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持续的盈利能力。

同时,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根植于民营企业,聚焦小微金融的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已在资产管理领域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投资及财富管理队伍,这一优势随着民生银行进军资产管理领域,将有利于丰富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为资本市场和零售金融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

带入准信托、类PE牌照资源

《投资者报》了解到,相较其他资管公司,对于民生加银资管,作为控股股东的民生银行将会更多地运用其自身在渠道、客户、科技、队伍、风控等方面的优势予以辅助,并会将民生加银资管纳入民生银行“大投行、大现金管理、大交易银行”的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创新银基合作模式。

万青元向记者透露,目前,民生加银资管已初步建立了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体系,组建了多个业务团队,并已全面着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布局。

与此同时,民生加银资管也借鉴了国内外一些资产管理公司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在筹备阶段便与民生银行总行各部门、各事业部、全国分行和“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等众多机构进行了全面的接触沟通和业务探索。

“在拿到批文后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该公司已完成市场规划、业务推广、人才招聘、流程梳理、系统搭建等多项工作,并步入正常经营轨道。其业务类型涵盖委贷、票据、股权质押、定增、资产收益权、股权投资等,涉及能源、旅游、金融、房地产等众多行业。”

民生银行前景篇6

在精彩纷呈的国际时尚T台上,流行总是轮回的态势,在近两年的流行风向中,铆钉成为时尚设计师的宠爱对象,在国际时尚中大放异彩,更是受到世界时尚人士的无比青睐。

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共有2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孕育了云南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群众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创作出大量的、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品。景颇族,在很多年前就在用一种叫银泡的装饰元素缝制在衣服、头饰、包饰上,这和如今风靡全球的铆钉装饰在形态上不得不说有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继承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它们在当代时尚设计中的联系与应用。

1 景颇族及其文化艺术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海拔1500~2000米的亚热带山区,其先民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南部,唐代为“寻传蛮”的一部分。元明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业、采集和家庭手工业。20世纪40年代,已发展到农村公社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景颇族人民生活贫苦,衣着简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景颇族人民的穿着也越来越好了。

景颇族擅长集体舞,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景颇男子擅长刀术,平时常以耍刀为戏。妇女善编织,能织出多彩的图案花纹数百种,其中大多是动植物,精美艳丽。棉织品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各种银饰都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

2 景颇族的装饰风俗

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腊期”、“布拉”五种自称。服装的颜色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调,黄、绿、蓝、棕、紫等颜色作搭配色,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浓重、搭配和谐。传统上,景颇族的纺织材料主要用棉花、羊毛、麻等,用手捻成线,然后再织成布。用树叶子和其他天然植物原料进行加工制成染料。饰物以银器为主,其他有藤制和草编的配饰物。

未婚妇女留长发盘辫,穿白、蓝色对襟银扣上衣,黑、蓝色长裤。系绣花飘带黑布裙。已婚妇女梳发髻,包黑布包头,下着长筒裙,系黑布围裙。

另外,喜欢用花作饰是景颇族服饰的特点之一,无论男女都喜欢在头上、胸前、腰部、小腿等处缀饰鲜花或毛绒线花,插戴的鲜花一般为红、白、黄几种,认为红花象征着欢乐,白花象征着纯洁,黄花象征着爱情。

景颇族的妇女一般着黑色对襟或左枉短上衣,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筒裙,腿上带裹腿。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很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项圈或一串银链子和银响铃,耳朵上戴比手指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的荆花银手镯。许多妇女还爱好用藤茨编成藤圈。涂以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能增加美观。

景颇族人的节日盛装堪称精美艳丽。他们的上衣是黑色平绒缝制的紧身衫,颈项上挂银项链和银圈,腰挎红和黑毛线织的缀有许多银泡银链的挎包,小腿裹红、黑毛线相间织成的护腿,前胸和后背镶嵌着3圈闪闪发光的银泡,从银泡上向下挂着一串串银链和银饰物,有的姑娘胸前和后背还镶嵌着2排银牌。这一套装扮,真好像古代女侠,走起路来哗啦啦响,更衬托出她们的矫健美丽。姑娘们说,那些银泡和银链装饰在身上,就好像那吉祥的孔雀。姑娘们的下身着右侧开合的红色毛棉线交织的有几何形图案的筒裙,束腰带,围藤、竹制腰箍。有的姑娘头上还戴着高高的红色的毛织包头,有的姑娘烫了发,头发披散在肩上,个个都显得很精神、很秀美。姑娘们腰间围上藤圈,表示她们是龙女的化身。同时,戴的藤圈,还是青年男子精雕细刻,用以表达爱情的礼物。

银泡是景颇女子特有的一种肩饰。妇女着盛装,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许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银响铃等,跳起舞来叮叮作响;耳朵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以戴银饰多为美,表示能干。

3 铆钉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

铆钉――不论是潮流服装,还是挎包手包,甚至腰带鞋子,在设计师的才思创意之下,从各种角度,以各种形式,镶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铆钉。这是一个属于“铆钉时尚”的时代,个性的摇滚女王、机车美女大行其道。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各个大牌也都搭上了铆钉装饰的顺风车,演绎了一出精彩的“铆钉时尚”。

铆钉在衣服上的设计无处不在,铆钉不只是装饰,而且作为图案出现在面料上。从精心剪裁的衬衫领口,到铆钉的领域一步步扩大,美到让你无法呼吸。皮夹克加铆钉是最正路的搭配,2011年流行皮衣里穿雪纺裙,刚柔相配更显出女人味。

铆钉手提袋备受瞩目,带有浓浓摇滚朋克风的铆钉包成为了人气包。呼应时尚圈吹起的这股20世纪80年代风潮,光是局部的设计,就让单品很抢眼。MIUMIU冬季新款小羊皮拼接包,包身就以时尚的铆钉装饰与手工精致的小羊皮相拼接,美感十足。

铆钉腰带的时尚设计出尽风头,也许你的衣服很单调,但一条镶了铆钉的腰带就立刻凸现了你的气质,提升了你着衣的品位。本季的腰带在极宽、极细的尺度中穿梭,以更多金属元素的运用、镂空手法、材质的多变来诠释新一轮硬朗和极简风潮,而实用的束腰、优化身材功能早已被它玩转得游刃有余。不管是粗腰带还是细腰带,带有铆钉装饰的都大受欢迎。

铆钉鞋算是现今最风靡的鞋子之一,布满大颗铆钉的鞋子能让你成为街头最狂野的人物,粗犷另类。PRADA的高跟鞋一直以她独特的女人味造型而流行,他们这次也紧抓这个流行元素设计加上铆钉和熏旧处理的鞋,它将粗犷的铆钉做到极其精细,褪去了强势和粗犷的感觉,这种巧夺天工的鞋子绝对是时尚人士梦中的鞋子。

4 从铆钉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看民族服饰研究的意义

在上述的论述中,我们看到,景颇族服饰上的银泡装饰和时尚设计上的铆钉不得不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大叹文化的共性。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及各装饰元素的特点,与现代设计相联系,从而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设计是如此的必须与紧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固守传统,传统将会在时代的潮流下慢慢消失,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突破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即宣扬发展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增强了民族地区发展的机遇。从而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群众艺术馆.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民生银行前景篇7

    2011年4月以来,笔者参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切入点,对我市旅游产业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客观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市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银川旅游业最近几年的主要成绩(一)银川旅游业发展不断有新思路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的。“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城市建设新定位,明确了以“西北风情”和“运动休闲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的战略新目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二)银川旅游的业绩有新增长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28.5%;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6.83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

    今年1-5月,以门票为例,不但保持了平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西部影城和黄沙古渡更有同比超过30%、40%的上佳表现。

    (三)银川旅游产品呈现新业态

在镇北堡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回乡风情园、水洞沟、黄沙古渡等,成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中远程市场的主干景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度假休闲型产品成为我市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颐和生态园沙漠高尔夫、西夏城自驾车营地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为代表,标志着我市\"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迈开步伐。会展旅游、沙地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运动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市旅游业正在逐步由单一产业型业态向复合型、效益型产业业态转变。

    (四)银川旅游景区打造获新成果2010年,以出卖“荒凉”闻名天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继续领跑全国旅游民营企业和区市旅游业。在他们改建了售票大厅,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开展多项民俗表演,提升服务档次等不懈努力之后,荣膺5a级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打破了过去银川没有一家5a级景区的尴尬局面,激励了银川旅游业界的创新精神,提升了银川旅游业的水平和地位。另外,银川市还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奖,进入了“2010中国城市榜全国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名。

    (五)多元化投资为银川旅游添新活力“十一五”期间,以西部影城为代表的民营景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同期国有景区。目前,伴随着黄河金岸的建成通车,华夏河图、长河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起点高的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

    (六)银川旅游营销有新拓展

在旅游营销方面,始终坚持“内引、外联、远扩”的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合宁夏旅游在重要客源市场新闻媒体制作广告,共同邀请媒体记者来银采风、踏线,改变传统促销方式,牢牢锁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等重点市场,加大了在西安、太原、兰州等周边省区市场的促销,加入了中国西部帝王陵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等。今年为共同打造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联络协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大景区,于3月4日成立了银川市旅游促进委员会,从体制机制上为强化银川旅游营销工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

    二、银川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川旅游业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平均增长量19.55%,都没有突破20%的份额。

    银川旅游2006-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银川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8%,远远低于西安的12.5%,桂林的15.18%,昆明的13.4%和扬州的13.7%,甚至也低于西部邻近的延安的8.64%和西宁的7.41%。这说明银川旅游总量不大,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自然增长阶段。分析其原因,凭实力银川可能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西安、桂林等城市没法比,但应该不比西宁、延安和榆林差。目前的差距之大,与我市旅游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好不无关系。

(二)银川旅游要素和旅游市场发育不全首先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在“吃”上,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景区及其周边的餐饮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卫生状况差、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仅“乐”了一张嘴;具有回族特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专营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吸引更多旅客,特别是穆斯林前来观光旅游。

    在“住”上,行业缺乏统筹规划,高中低档次业态比例不合理。去年在银川的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旅游高峰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旅游饭店业普遍存在“半年闲”的窘境,淡旺季问题突出。

    在“行”上,银川东线已有3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却不通公交。银川贺兰山东麓开通或加密的旅游交通线路车辆遭到民营中巴车的围堵。旅游汽车公司无场站,旅游专线全部亏损经营。

    在“游”上,“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是目前银川大多数景点的通病。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产品不能吸引人、留住人,吸引不了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景区还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景区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游客的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创意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度”:产品差异度、品牌知名度、顾客忠诚度、市场美誉度。

    在“购”上,虽然银川自古就是“塞上江南”,特产丰富,作为“购”的原材料如“五宝”或叫“新五宝”等的基础条件很好,但在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以来缺少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和具体政策,基本处在自由发展、无序竞争、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状态。在“娱”上,银川唯有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能让游客留下“真好玩”的赞语,其他景区文化创意缺乏,与游客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差。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夜间文化生活单调,缺少娱乐性和有震撼力的演艺表演,缺乏旅游文化浓郁氛围。

    其次是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旅游企业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旅行社尚无国内百强上榜企业,银川旅游企业整体呈现弱小散的状况;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未能建立,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未能有效培育,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管理人才奇缺,“用工荒”现象突出。

    (三)国有景区遭遇体制机制瓶颈国有景区(点)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民营景区相比始终处于下风。过去为鼓励创业,稳定人心,把西夏王陵景区和贺兰口岩画景区特设两个正处级事业机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体制已不适应两大景区的发展需要。旅游新产品大多是创意产品,需要“短平快”,如果为搞一项创意项目,申请手续走机关程序,就难免赶不上趟,成明日黄花。现有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和灵活性,僵化的用工制度留不住人才,企业难有创新活力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调研中,国有景区齐声喊“不要钱,要政策”。看来我们的政策稀缺,体制不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四)银川大多数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堪忧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植被和景观因自治区林业厅下属单位违规建设墓地受到破坏;镇北堡影城的景观天际线受到损害;水洞沟明长城上空的高压线、周边制砖厂严重破坏原生态人类遗址景观,红山湖水资源因宁东宝丰集团发生污水泄漏事故造成严重污染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拜寺口景区农户、平吉堡农场职工迁出景区范围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五)银川旅游缺少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支持银川至今没有出台宏观指导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2005年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编制旅游总规,并连续完成了六个配套规划,形成了一个由宏观中观到微观,由市级到区县到景点的各级规划体系。科学发展需要规划先行,否则就像西夏王陵博物馆一样,若干年后又要推倒重来。待批的银川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送审稿),尽管旅游部门作出很大努力,内容很充实,但因缺少总规参照,往往在关键处缺乏高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发[2009]41号文件下发已一年半时间,银川却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落实文件。

    银党发[2004]33号文件《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内容很好,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落实得不理想,以致“力争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700万人次”的总目标落空。所以,旅游业发展政府主导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三、大力发展银川旅游业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银川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2003年就确立“观光立国”战略,美国奥巴马总统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他们都从国家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旅游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100多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5.7人。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大众旅游已悄然降临我们的生活。王歧山副总理今年4月讲,“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将达每年两次旅游。中国旅游业巨大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潜力正在逐步放大。以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和今年5.19中国旅游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银川发展旅游,既有国家对产业性质的明确定位,又有2010年5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发[2009]41号等文件政策支持,又有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地位和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有旅游资源禀赋的优越条件。我们发展旅游不愁市场,又有资源,何不放手一搏?旅游产业是个无止境的产业,当下的我国旅游发展已进入深化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旅游客源从自然性增长到竞争性增长,旅游市场从等客上门到开拓客源,现在已明显地走上了竞争客源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要认清银川旅游所处的境遇和地位,抛弃漫不经心,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旅游的紧迫感。

    (二)把银川确立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目前,我们为银川这座城市确立的旅游发展目标较多,比如“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运动休闲城市”、还有“塞上湖城、休闲之都”等等。目标多、口号多说明银川资源丰富,可塑性强,但还是太零散,缺乏高度浓缩和提炼。我们应该站在国际国内的高度,在旅游坐标中寻找银川的地位。既要有战略的眼光,又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技术的眼光。我们认为把银川打造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合适的。目标高悬才能激励斗志,才能心无旁鹜地去追求梦想成真,才能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规格、更严的要求来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事实上,银川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塞上江南的美名,其资源禀赋足可以与之相匹配。第一,灵武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都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这些资源不仅吸引国内游客,也同样吸引国外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银川旧称“宁夏城”,是“塞上江南”最精华的地段,这座移民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待世人开掘。大庆可以为“铁人”王进喜建一座纪念碑式的陈列馆,银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移民文化也是可以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第三,西夏古都也是银川独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以一种创新思路和包容精神去囊括国内外所有的西夏文化遗存,一定可以使“西夏古都”的内涵丰富起来,其震撼力远不止是观赏王陵的沧桑荒凉。第四,回族风情虽说不是唯一,但首府地位使我们尽享优越。我们可以凭借这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中心地位,把主体民族的文化展示到极致。“回族风情”这张牌不但国内客源市场大,世界穆斯林都是潜在的客源(当然,银川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第五,从西部影城等品牌景区(点)的实绩看,银川不乏有识之士和旅游实战专家,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再加如能向外广揽人才,银川旅游产品与资源优势得到深度结合,从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品位提升,成功实现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届时,银川旅游做到“国内响当当,国外有影响”并非空想。

    (三)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主导,不仅是国家政策规定,也是国内旅游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近年来,由资源枯竭型城市而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的河南焦作市、山东枣庄市,以及旅游发展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四川省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遗余力地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我市近年来旅游业虽然成果明显,但是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城市,这就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银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宣传、旅游、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文化、交通、体育、卫生、安监等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本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制定与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事宜。二是尽快高起点编制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规划,构建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三是尽快出台针对性强、简练实用的支持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以信息化建设推动银川旅游转型升级。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引导、旅游投诉与管理、旅游信息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商业购物网点、重点景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合理布局信息终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健全旅游监管体系。以发展旅游的眼光,充实旅游监管部门人员编制,成立旅游执法监察大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大对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文物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监管。对旅游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对队伍机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下大力完善银川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在“吃”上,做大做强清真餐饮品牌,以回族科学卫生健康的饮食文化营造银川吃的地方特色。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旅游餐饮市场管理,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一条街。

    在“住”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市目前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加强发展规划,优化结构,引导不同星级饭店均衡发展,为旅游饭店项目规划、立项、论证、审核、设计等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在“行”上,要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旅游的专项规划。开通银川东线、宁东旅游区和永宁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公共交通。协调自治区交通厅,早日解决西线高家闸和东大门过河收费站“卡脖”现象。解决旅游汽车无场站问题,对亏损的景区旅游公交专线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在“游”上,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景点的灵魂。纵观银川现存的各种自然历史人文景区,其最高层面的文化分类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在三大文化特色的景区中,最具潜力的应该是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岩画可以作为银川旅游的标志,银川可以“岩画之都”向世人展示。只有确立了主打产品,银川旅游才有方向。深入挖掘在银川大地上的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的文化内涵,把一批地方特色的景区打造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的吸引力才会真正增强。

    在“购”上,银川是“塞上江南”,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享誉海内外。银川地方不大,但游客很少空手而回。

    从吃穿用到文化艺术用品、纪念品都别具特色。建议制定出台旅游商品发展中长远规划及扶持发展政策。

    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尽快建设银川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

    在“娱”上,要象西部影城那样不断以新创意增强景点与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要不断推进与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和艺术团体的合作,紧密联系旅游景区,研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活跃旅游文化氛围。规划建设银川夜间文化娱乐街区,推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银川旅游夜间消费生活。

    针对银川旅游文化短腿,应该整合各方力量,尤其是文化艺术界要为银川旅游宣传开展创作征集一首歌、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乃至散文诗歌大型征文活动,继续鼓励类似《西夏乐舞》、《月上贺兰》文艺形式的创作展示;扶持诸如西夏陶艺大师李五奎等的旅游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支持西部影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民俗文化的转型发展。特别要珍惜银川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挖掘“塞上江南、西夏古都、回族风情”三大特色文化内涵,争取把贺兰口岩画、西夏王陵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点)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产品,整体提升银川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五)破除银川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建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体制。借鉴中卫经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银川市旅游集团公司,加强统一管理。以贺兰山东麓国有景点为试点,在有效保护文物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探索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的路子。重点解决西夏王陵、贺兰口岩画和滚钟口景区由事业改企业,以激发活力,增强景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生银行前景篇8

曾几何时,银杏不仅是宣堡人感情深厚的“母亲树”,更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摇钱树”。银杏树全身是宝,银杏果(俗称白果)具有药用价值高,银杏树鲜叶也是提取黄酮成分的制药原料,银杏树苗木更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白果价格很高,一斤能卖到30多元,在1996年价格最高时候甚至达50元。一棵挂果的银杏树,一年白果产量能卖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着实能够带动当地发家致富。当时,当地小伙子找对象,女方家人首先要到男方家“实地考察”,看男方家中种植了多少银杏树。如果男方家中大面积种植银杏树,那就成了女方首选的“香饽饽”。

2002年,宣堡银杏市场开张,256个门面全部被抢租一空。最红火时有200多个银杏经纪人入场收购,年交易量达2万多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银杏交易市场。然而近几年,这个偌大的银杏市场却是另一番光景――多数门面空关,有的转行开了小超市和服装店,只有几个门面正常收购,来卖银杏的农民寥寥无几。事实上,自2000年之后白果价格开始连年下跌,如今每斤甚至卖不到1元钱。在银杏收获季节,饱满诱人的白果缀满枝头,但却少有人采摘。大面积种植的果农需要请人帮工收摘,但白果价贱伤农,赚钱微乎其微。散种银杏的人家,请人收摘还赚不回工钱。结果,大量成熟白果任凭风吹雨打,自然脱落,最终腐烂或者被当垃圾清理,让人心疼不已。

与白果一样,银杏叶、银杏苗木的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银杏鲜青叶的价格跌到了每公斤2到3元,银杏树苗的价格也一跌再跌,直径5公分粗的银杏树一株才卖几十元。银杏是生长缓慢的树种,这么低的价格对育苗者来说太不划算。如此一来,宣堡镇银杏产业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特色产业的探索

从价格高涨到无人问津,从“摇钱树”变成“赔钱货”,当地银杏产业整体陷入低迷,镇域经济随之增长乏力。一张特色发展的未解答卷,正摆在宣堡镇党委政府面前。尽管银杏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但镇领导班子选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坚定不移。

直面和分析问题,是探索前进的第一步。当地政府判断认为,供求关系失衡是银杏产业不景气的直接原因。在市场鼎盛期,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银杏,加之银杏嫁接技术的普及,银杏苗只要7-8年就能挂果。此外,银杏树很少有病虫害的侵袭,使银杏高产成为常态。同时,山东、贵州、广东等省以及日本、韩国、印尼等国也在大面积种植银杏。银杏产量急速增长,但国内外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供需关系随之逆转,银杏价格自然与日俱下。

不过,银杏产业绝非没有前途。同为银杏主产区的邳州,银杏产业却红红火火,从卖银杏果、银杏叶到卖银杏产品,从卖加工到“卖风景”,顺利实现银杏的一二三产业贯通发展。在山东省郯城县,当地政府推动银杏产业“接二连三”,银杏加工品销售和银杏旅游渐渐唱起了主角,银杏产业富民效应不断放大。在浙江省长兴县,十里古银杏长廊,各式各样的白果餐饮,以及银杏深加工产业,都为当地带来诸多经济效益。

鉴于此,宣堡镇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卖白果之外从事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发展银杏苗木、银杏盆景等,发展银杏深加工产业,探索多途径增收的银杏产业发展新路。目前,当地从事林果产业业主总数达49个,发展林果产业总面积21000多亩,已形成万亩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特色林果产业正常吸纳3200个农民就业,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在银杏深加工方面,已培育引进多家企业,主要生产银杏黄酮胶囊、银杏酒、银杏晶、银杏茶、银杏砧板、银杏盆景等,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坐落于宣堡镇的国家古银杏公园,经确认古银杏群落达15个,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树龄最高、林相最佳、保护最好的古银杏群落,被誉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依托于这个生态宝库,宣堡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路在绿中、镇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小镇”,年均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产业发展渐入佳境、态势喜人。

养生小镇的追求

2016年,“特色小镇”这一新概念迅速进入公众视野。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底,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始终在“特色”上求索的宣堡人,对建设特色小镇这一重要战略决策反应敏锐,提出打造“银杏养生小镇”的新目标、新追求。在这方面,当地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无疑是宣堡镇党委政府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

民生银行前景篇9

另一只股票型基金——民生加银精选,最新仓位也达到90.95%,与中报相比提升1.05个百分点,与股票型基金的最高仓位仅一步之遥。民生加银品牌蓝筹为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9月14日最新估算仓位88.63%,与中报披露的仓位水平76.51%相比,提升12.12个百分点,为民生加银增仓最快的基金。

三季度以来的弱市背景下,这些高仓位基金显得很不适应,并且激进投资已付出高昂代价——业绩、规模双降。

先从业绩上看,5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7月以来平均回报率为-3.28%,与同期同类基金-2.61%的平均业绩水准相比,抗跌性较差。5只基金有4只输给了同类基金平均业绩水准。

仓位升至95.00%的民生加银稳健成长股票,两个半月来的回报率为-5.07%,处于同业业绩榜单后1/5区域;同样仓位达95.00%的民生加银内需增长股票,7月以来回报率-4.61%,处于同业业绩榜单后1/4区域;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股票、民生加银品牌蓝筹混合期间回报率与同类基金平均业绩水平相当,但都低于-2.61%;仅有民生加银精选一只基金,虽然也未取得正回报,但以-1.49%的业绩跑赢同侪。

从份额变化上看,伴随着近期沪深两市萎靡不振,多数“高仓位”基金在二季度遭遇到瘦身之苦。

民生银行前景篇10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外汇市场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已形成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完整的产品体系。汇率衍生产品的推广对于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多样化财务运作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组合型汇率避险产品的运用规避了当前外汇管理政策,对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一定影响。

一、我国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沿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而我国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观念有所转变,防范风险意识从无到有,银行也通过开发避险产品扩大了业务经营范围,防范自身经营风险。我国外汇市场上衍生产品的种类迅速增多,外汇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产品的完善有助于健全市场架构,扩大市场规模。1997年4月1日,中国银行进行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走上中国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发展的初期探索之路。它是我国1994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对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完善,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固定换汇成本的有效手段。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此后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远期结售汇业务从中国银行迅速向各家银行拓展,凡可办理即期结售汇外汇收支的银行,均可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也在同一时期推出。2007年又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至2011年3月开始向普通客户开放。2011年4月,随着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产品的推出,中国人民币外汇市场上形成了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完整的产品体系。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也由功能单一的即期结售汇平盘市场,发展为人民币即期市场、远期市场、掉期市场和期权市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市场功能显著提升。

二、当前商业银行推出汇率衍生避险产品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已基本具备了成熟外汇市场的3个基本条件:汇率形成机制、价格发现机制和完善的产品体系,并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后发优势,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取得长足发展。汇率避险产品从无到有,从简单到组合,在涉外企业普遍推广,有效运作。

(一)简单远期类避险产品

调查显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天津主要银行均推出了单一远期类避险产品,并被企业普遍运用。该类产品为借助远期汇率规避风险的直接产品或延伸产品,如远期结售汇、超远期结售汇、择期结售汇、平均远期(统一汇率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买卖、掉期外汇买卖等,企业通过与银行约定在未来某时间点以约定的汇率进行结售汇,锁定交易成本,降低汇兑风险。

(二)融资类避险产品

单一远期类避险产品是从价格方面规避汇率风险,融资类避险产品则是从期限上规避汇率风险。银行推出该类产品的目的在于人民币预期升值下的提前收汇和延期购汇。主要类型:一是出口押汇,银行凭出口企业提交的出口单据等物权凭证作为抵押品,向出口企业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然后凭抵押品的单据向进口企业收取货款,银行对出口企业有追索权,出口企业仍负第一还款责任。二是福费廷,是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无追索权押汇,是境内银行基于进口开证行的资信,且进口开证行已对远期信用证承兑后的买断业务,适用于收到国外远期信用证金额大、且进口国风险较高的出口业务。三是保理,指在汇款或承兑交单结算方式下,出口企业把应收账款转让给境内银行,境内银行对境外进口企业的资信审核后,授予境内出口企业额度并提供无追索权贸易融资的一种产品,适用于以赊销为主的出口业务。以上三种产品使得出口企业出口后即取得销售回款,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四是海外代付,境内银行根据境内进口企业的资信状况,在其存入保证金前提下,发出指令给银行海外行,由境内银行的海外行代国内进口企业在信用证、电汇等结算方式下支付进口货款。上述产品中企业利用时间的前移和后置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

(三)人民币存款质押外汇融资的三合一组合产品

目前多家银行都推出了“人民币存款保证金+外币融资+远期购汇”模式的组合型产品,对于那些需要即期购汇对外支付货款的进口型企业,借此只需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获得一笔同期限的外币融资对外付款,同时签订远期购汇合同锁定购汇价格。到期日以释放的人民币存款购汇偿还银行的外币融资本息。企业人民币存款所产生的利息将大于外币融资和远期购汇成本,利用人民币升值及本外币利率倒挂实现无风险套利。

(四)利用货币掉期获取人民币进行质押融资的组合产品

对于计划使用自有外汇对外支付的企业,银行对其自有外汇资金进行人民币对外币掉期,将近端结汇所得人民币进行定期存款质押,并办理同期限的进口融资对外支付,同时叙做同期限且金额为外币融资利息的远期售汇,到期日使用掉期交易远端售汇所得资金偿还融资本金,远期售汇交割的资金偿还利息,并约定到期由银行释放质押的人民币存款归还进口融资。该产品利用当前人民币升值下掉期价格优势,为客户创造无风险套利空间。

(五)利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进行海外代付的组合产品

境内企业在银行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保证金,利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内分行向境外银行发送人民币代付指令,境外银行收到指令后即向国外客户支付货款(人民币或转化为等值外币),到期后境内银行释放人民币保证金偿还境外银行的代付资金。该产品在满足境内企业利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需求的同时利用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行外汇保值增值。

(六)境内外银行和关联企业四方利用NDF市场联动的组合产品

通过在境外叙做NDF购汇业务,锁定汇率,境内外企业可获得较高的综合收益。如人民币全额质押项下进口贸易融资+四方协议+ NDF(境外不交割人民币远期合约)+即期售汇,由境内外分行与境内外关联公司四方签订协议,通过境内外分行为客户叙做存、贷款、境内结售汇远期合约及境外不交割人民币远期合约(NDF),以四方协议模式,锁定美元贷款的保证金及境内外远期合约的盈亏,并通过客户本身的贸易背景作为有关资金流动的渠道,为客户提供利差及汇差套利途径。在跨境人民币结算项下,通过四方联动模式能获得更高收益,如“跨境人民币本息保进口信用证”,通过境内银行开立远期人民币信用证并承兑,境外关联企业获得外币融资,同时配套叙做NDF资金交易锁定汇率,信用证到期后,企业在境外银行用人民币购汇偿还融资本息。

三、汇率避险产品对跨境资金流动及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

避险产品的运用从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企业收付汇和结售汇行为,对当前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一定影响。分析显示,在汇率避险产品中,客户和银行的盈利点均为利用人民币升值预期、境外融资成本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高带来的汇差和利差,获取低风险或无风险套利。

(一)企业掉期结汇、延期购汇或在境外购汇,增加了外汇资金净结汇的压力

质押融资型组合型产品将企业的购汇行为由当前延伸至远期,掉期型组合产品将企业本应用于对外支付的资金先行结汇,代付型组合产品将本应在境内完成的购汇行为移至境外,这些行为在短期内都将体现为国内净结汇的增加。但远期结售汇对净结汇的压力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人民币支付替代购汇,短期内增加了外汇储备的压力

当前天津市以人民币跨境结算为基础的避险产品集中运用于资金汇出,人民币支付对银行售汇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增加了外汇储备压力。国际收支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天津市跨境人民币支出占到同期全市银行售汇总额的15%以上。

(三)境内外企业联动的理财产品提高了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风险

四方协议交易模式下,境外NDF交易产生的盈亏最终都将由境内企业承担,其收益的并入或对亏损的支付都涉及资金的跨境流动。但目前对于利用这一产品进行投机性运作的资金,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测管理手段。

(四)无真实贸易背景资金的运作难以监控

银行开发的汇率避险产品应以真实贸易背景作为交易基础,但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个别无贸易背景的企业,通过人民币跨境交易和银行理财产品,在境内外市场上利用人民币汇率的不同报价进行的投机行为,加大了异常资金跨境流动风险。

(五)境内企业通过避险产品变相参与境外NDF市场,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

上述四方联动理财产品的运用,境内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从事NDF交易,规避了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境外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交易的政策规定。而境外人民币NDF价格变化会对境内人民币汇率预期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如此逐利动机下的循环运作,将阻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序推进。

四、政策建议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特质、全球金融市场见的高传染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上衍生产品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衍生产品运用不当确实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运作加强关注,强化监测分析,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

(一)关注避险产品海外交易环节

在分析避险产品的运作模式和成本收益的同时,应重点关注避险产品的海外交易环节,防范银行或企业利用衍生品将境外资金变相调入境内。同时,建立境内企业汇率衍生品交易调查制度,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定期调查了解企业汇率衍生品交易情况。

(二)实行汇率衍生品备案管理,细化备案制度

针对银行推出的各类汇率避险产品,从管理者角度讲,应当有总体把握,了解各类产品的流程、成本收益、风险点及对外汇资金流动的影响,才能在管理中更有针对性。建议实行汇率衍生品备案管理,并细化备案制度,对于投机类产品或对外汇管理影响较大的产品有所限制。

(三)加强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

对于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来说,利用汇率避险产品会有一定饱和度,而对于投机性资金运作来说,对避险产品的需求则无限大。为降低投机套利行为对跨境收支的影响,建议加强汇率避险产品相关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规范衍生品市场发展。

(四)加强NDF市场研究

随着境内外外汇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两个市场的互相影响也愈加明显。通过获取境外人民币NDF市场反映的供求关系信息,进行境内汇率水平短期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借鉴意义。同时,应研究境内外关联企业通过NDF运作的盈利资金如何回流、银行经营的风险点、市场单边倒对资金流动的影响等。

(五)逐步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

民生银行前景篇11

一、宏观经济“由热变冷”拐点出现,预期未来仍将惯性下行

2008年3季度,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偏冷”的银行家和企业家分别占被调查群体的12%和11.57%,分别比上季度提高12和5.14个百分点,银行家和企业家双双判断经济进入“冷区间”的占比年内首次超过10%,经济过热的迹象明显反转。主要原因在于:从国际形势来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指数和消费者信心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对国际经济衰退的预期。越南经济危机也对亚洲经济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危机的风险也让企业家和银行家对未来外需感到担忧。从国内形势来看,今年我国相继出现了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震灾和水灾,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出口型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资金及人民币升值等成本上升的综合挤压及煤、电、油、运瓶颈约束下,生存环境恶化势头没有根本改观。2008年上半年山东省GDP、工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同比分别下降0.9、2.9、3.6和3.3个百分点,下行迹象比较明显。当前,应防止经济惯性下行可能带来的“硬着陆”,宜采取“宽财政稳货币”的调控政策,校正收入分配体系失衡、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内需不振现象,以消费需求增长来维持经济的平稳调整。

二、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居民景气感受全线下降,“保增长”目标面临较大压力

(一)企业经营状况和行业景气度下滑,供需状况一致弱化

3季度,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紧张、外部需求增长乏力和资金瓶颈制约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企业自身经营和行业景气状况双双急剧降温,42.98%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比上季度下降8.48个百分点;37.19%的企业家认为所在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比上季度下降8.66个百分点,双双降至2004年2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原材料供需矛盾加剧,尤其是灾后重建的全面展开增大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而节能减排政策使上游产业环保成本显著上升,大量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停工或减产,短期内产能难以大幅提升。问卷调查反映,3季度企业原材料供给指数为7.85%,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27和18.91个百分点。

二是煤电油运瓶颈制约作用凸显, 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保证。由于我国对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型产品实行价格管制,由此带来的供给约束使煤电油运“瓶颈”对企业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特别是3季度随着夏季用油、用电高峰的到来,能源、电力供应出现了短缺现象。问卷调查反映,3季度企业能源、电力供应指数分别为-6.4%、-19.21%,分别比上季度大幅下降34.2和59.67个百分点,两指数在时隔11年之后再度回到负值区间。

三是内需拉动作用减弱,产品市场需求乏力,市场需求指数下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问卷调查反映,3季度企业产品需求状况景气指数为25.21%,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3.17和10.89个百分点,降至2003年3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内需大幅回落是造成产品需求状况下滑的重要原因。本季度国内订单指数大幅“跳水”,由上季度的25.73%下降至17.36%,

跌至2004年3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投资、消费需求不足,拉动内需压力仍然很大。

四是受需求下滑和运输管制影响,产品销售景气度大幅下降至2002年底以来的最低点。3季度,由于市场需求下滑影响和奥运期间对物流运输的管制,产品销售景气状况大幅下降。问卷调查显示,企业产品销售状况景气指数为21.28%,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71和11.92个百分点,为2002年底以来的最低点。产品销售景气状况下降,导致企业产成品库存增加、存货周转速度下降。8月份,377户监测企业产成品余额为56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35%,同比大幅提高6.37个百分点。

(二)银行业运行出现下行迹象,经营风险有所扩大

3季度,由于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下行,银行业资产质量、竞争力状况和业务需求量均出现明显下滑,74.86%的银行家判断银行业运行“良好”,同比下降13.14个百分点;86.29%的银行家判断本行运行“良好”,同比下降4.57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银行资产质量出现下滑。3季度,银行资产质量景气指数为60.86%,比上季度下降1.85个百分点,主要是逾期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占比分别比上季度增加0.57和1.14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商业银行实施信贷总量控制使银行贷款增长受限,对不良资产的稀释作用大幅减弱。此外,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增长放缓,部分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的持续经营出现困难,少数地区房价下跌,都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

二是银行竞争力有所下降。3季度,银行竞争力景气指数为71.29%,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14和5.66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及农信社的竞争力景气指数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2.5和6.45个百分点。城商行、农商行及农信社应当以增加网点数量、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把握特色经营为方向,不断提高竞争力。

三是银行业务需求下滑。3季度,银行业务需求景气指数为72.29%,比上季度下降0.42个百分点,其中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景气指数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15和1.43个百分点。近期随着股市行情下调,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明显下降,银行中间业务受到证券市场调整的影响,收入增长放缓。

(三)城镇居民收入满意度下降,收入预期不乐观

3季度,31.76%的城镇居民认为收入较三个月前“增加”,28.16%的居民预期未来三个月收入“增加”,比上季度分别下降1.09和1.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企业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大幅涨价及财务成本增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效益下滑,工人实际收入水平下滑。1―8月,人民银行监测的中小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51%,比去年同期回落46.63个百分点,职工人均实发工资同比增长10.6%,回落1.09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价格指数持续高位运行,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1-8月份,山东省CPI同比上涨6.4%,其中,8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4.5%。另外,1―6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1%,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仅增长8%,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际购买力水平。

三是股市、楼市低迷,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股市和楼市由过去的财富“正效应”向“负效应”转化,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下降。上半年,山东省居民股息和红利收入同比下降10.3%。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购房、建房的支出为312元,同比下降29.7%,其中,购房金额下降23.3%。

三、物价总水平持续回落,通胀压力有所缓和

(一)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压力缓和,但产品销售价格高企,实现“防通胀”目标难度不减

3季度,受全球经济放缓所导致的需求下降、美元反弹等因素影响,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弱。调查显示,48.55%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度生产资料综合价格“上升”,比上季度下降3.73个百分点。但是,33.88%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上升”,比上季度提高3.59个百分点。下游行业对物价上涨的缓冲作用不强,原材料价格向产品价格的传导仍有阻滞,物价总体偏高的形势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实现“防通胀”目标难度不减。

(二)银行家判断消费品及服务价格降幅快于投资品价格,价格上涨预期明显减弱,但价格潜在反弹动能依然存在

3季度,62.29%的银行家预期未来物价仍将“上涨”,比上季度下降15.99个百分点,其中,分别有54.28%和58.29%的银行家判断投资品、消费及服务的价格将“上涨”,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4.86和17.7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高企,增加了PPI向CPI传导的机率,8月份,山东省PPI同比上涨12.1%,连续14个月上涨,创13年来新高。随着PPI向CPI传导压力的累积,不排除CPI短暂回落后的再度“上翘”。

(三)CPI涨幅连续4个月持续回落,缓解了居民对高物价的不满情绪,居民通胀预期趋于乐观

3季度,37.27%的居民认为物价水平“过高、难以接受”,比上季度下降4.08个百分点。随着秋季农副产品供应的增加,食品价格水平有望进一步回落,居民物价上涨预期大幅回落。3季度,仅41.97%的居民预期未来三个月物价

“上升”,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98和8.36个百分点。

四、企业家、银行家和居民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敏感度不断提高

(一)企业家贷款掌握偏严感受仍然较为强烈,政策放松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意度提高

3季度,认为贷款掌握“偏严”的企业家占比为33.26%,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4.22和13.14个百分点,表明从紧货币政策下,企业家对贷款掌握趋紧的感受仍然较为强烈。

同时,3季度中小企业贷款掌握景气指数为32.59%,比大型企业高1.34个百分点。8月末,监测企业中小型企业银行借款余额为239.58亿元,同比增长10.94%。近期央行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分别调增5%、10%,新增信贷主要投放于三农、中小企业以及抗震救灾,使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度小幅提高。

(二)银行家对货币政策偏紧的预期减弱,利率水平满意度进一步上升,加息预期继续减弱

随着中央将经济工作主基调从过去的“双防”转为“一保一控”,人民银行调增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银行家对信贷政策从紧的预期减弱,预计下季度货币政策偏紧的银行家占52%,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7.7和1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利率水平满意度进一步上升,加息预期继续减弱。3季度,银行家利率水平满意度达80%,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9.1和1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2007年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效应逐步凸显。随着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和恶化,加之经济增速下降、储蓄持续超需增长、中美利差倒挂等多重因素影响,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空间不大。

(三)居民储蓄意愿创新高,预防型储蓄动机较强,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储蓄或将重返刚性增长通道

3季度,45.5%的居民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了“更多储蓄”,为调查以来新高。从期限结构看,储蓄定期化趋势明显,7.52%的居民选择一年以上定期储蓄,创调查以来新高。受居民储蓄长期化偏好影响,居民资产中储蓄所占比重呈刚性增长之势,66.58%的居民家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为存款,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仅10.72%的居民未来支出首选购买股票或基金,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51和26.92个百分点,也为2007年以来最低。

五、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居民对当前资金环境感受不同

(一)企业家对资金偏紧的感受较为强烈,中小企业状况略有好转

3季度,资金周转、销货款回笼及支付能力指数均创2005年3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从具体指标看:一是33.26%的企业家认为资金周转状况“良好”,较上季度下降7.19个百分点;其中,28.57%的中小型企业反映资金周转“良好”,较上季度下降6.46个百分点。二是39.67%的企业家认为销货款回笼情况“良好”,比上季度下降7.63个百分点,其中,33.65%的中小企业反映销货款回笼“良好”,较上季度下降9.34个百分点。三是37.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支付能力状况“较强”,较上季度下降5.76个百分点,其中,32.38%的中小企业反映支付能力“较强”,较上季度下降5.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高涨的成本压力下,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的局面加剧,同时,企业市场需求景气度下滑使企业销货款回笼和资金周转速度减缓,企业支付能力进一步减弱。

(二)受到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影响,银行资金头寸较为充裕

3季度,分别有21.71%和18.86%的银行家认为本季度和预期的资金头寸“宽松”,均较上季度提高4.57个百分点,均连续四个季度递增,这主要是资本市场低迷、房地产市场走势不确定,大量资金从股市和房市回流银行,致使储蓄超常增长。3季度,67.43%的银行家认为储蓄存款“增加”,较上季度提高4.57个百分点。但受效益状况下滑和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企业存款来源指数小幅下降,3季度,6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存款“增加”,较上季度下降2.85个百分点。

(三)城镇居民负债面小幅萎缩,消费意愿减弱

受储蓄意愿高涨、投资意愿回落、消费意愿低迷影响,城镇居民借债消费行为下滑,负债面小幅萎缩。3季度,26.46%的居民反映“有债务”,比上季度下降0.49个百分点;14.45%的居民有消费贷款,比上季度下降0.45个百分点。同时,23.77%的居民认为在目前利率和价格水平下消费最合算,比上季度小幅下降1.13个百分点。

六、贷款需求与投放指数“双走低”,经济下行在削弱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加剧银行家“慎贷”心理

(一)受前期从紧货币政策的惯性影响,贷款需求与贷款投放仍处于下行通道

虽然3季度人民银行并未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由于前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惯性影响,银行信贷“闸门”仍然呈收紧状态。3季度,贷款需求与贷款投放指数分别降至69.57%和66.14%,比上季度分别下降1.29和2.2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14和3.15个百分点。

贷款需求与投放同时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信贷规模控制“硬约束”。据调查,各国有商业银行上级行均下达了全年信贷规模控制目标,并要求基层行不得超出,地方性金融机构信贷增量也不得超过去年水平。地方性金融机构尽管资金头寸较为宽松,但受监管约束,信贷规模难以扩张。二是严格控制对“两高一资”行业的贷款。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缩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性和高风险行业的贷款,部分不符合政策、发展规划、环境标准及信用不好的企业贷款需求难以满足。

(二)分行业看,各类贷款需求均小幅提高,但贷款投放却不一而同,其中非制造业中教育类贷款激增和房地产业贷款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3季度,农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和非制造业贷款的景气指数分别为62.76%、68.37%和62.98%,分别比上季度提高0.17、0.75和0.32个百分点;但贷款投放不足,农业和制造业的贷款投放景气指数分别比上季度下降1.38和0.6个百分点,而非制造业贷款投放景气指数比上季小幅提高0.8个百分点。一是教育类贷款需求受到新学年影响大幅增加。3季度,教育类贷款的需求和投放景气指数分别为55.77%和52.43%,比上季度分别提高1.29和0.36个百分点,同比分别提高2.25和1.02个百分点。由于教育类贷款的增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加上近几年国家倾向增加教育的投入,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际,教育贷款的需求和投放明显增加。二是房地产贷款的需求和投放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双双下滑。3季度,房地产贷款需求指数和投放指数分别为57.88%和50.86%,分别比上季度下降2.49和3.76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4.88和8.45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需求和投放指数的回落,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明显下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加剧以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导致居民购房意愿回落,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有价无市”,贷款呈现萎缩态势。

民生银行前景篇12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34- 02

1 社区银行概况

社区场景成为当下各大商业领域的热点,从商超类社区O2O到上门服务类社区O2O,再到小区社交,物业O2O模式等,社区已经成为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中,金融行业与社区场景的切入点即社区银行。在北京,社区银行已经达上百家。虽然目前社区银行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许多缺陷和不足。

为有效解决城市社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社区银行在一些高档社区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社区银行基本上都选取人口密度大、规模大、定位高端的住宅小区入驻,一般都设在社区内部或临街,通常面积不超过20~30 m2。为社区居民的食衣住行、休闲娱乐、商贸往来等提供诸多个人金融服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理财、代扣缴费、电子银行业务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社区银行试点。

社区银行普遍主打“亲民、方便、基础金融”等招牌,布局结合社区特点:门口设立存取款一体机、电话银行、银联便民自助缴费机、自助开卡机等电子设备;里面设立咨询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等便民区域,这些区域还配备电视、电脑、玩具、读物、急救箱等。有些社区银行还提供代收快递等服务,但需求量不大。

2 社区银行现状分析

2.1 主要特点

(1)社区银行普遍选取入住率高的大型高档社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档社区居住人口财务状况良好,一般具有稳定资产和收入,属于银行的优质客户;二是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市区一些相对成熟的社区,老年人较多,对金融服务产品不甚了解,社区银行可以发挥亲民的优势,老年人不用走出社区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在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佳的情况下,社区银行相对安全、可靠,成为吸引社区客户的因素之一;三是对于工作比较忙碌的年期客户群体来说,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在节假日就可完成金融服务的办理。

(2)社区银行都以理财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社区银行一般配备员工3~5人,自助设备相对较多,国际汇款、对公业务等现金业务无法办理;二是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专注于社区,社区为个人居住生活场所,业务需求以个人对私业务为主,大多为存取款、个人理财等;三是社区银行对入驻社区周边情况、小区定位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小区客户群体可以合理定位,适合推出量身定做的产品。

(3)社区银行对小额贷款业务手续较为灵活简便。因为社区银行工作人员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特点和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信息比较了解,对借款人信息容易做到知根知底,具有地缘优势和人脉优势,借款人难以对社区银行进行欺诈;其次,社区银行管理灵活,手续能适当简化。

2.2 主要优势

(1)定位优势。社区中老年居民不用走出社区即可办理银行基本业务,产品推出要结合客户群体特点,安全、收益稳定。随着我国逐步跨入中老年社会,社区银行将具有越来越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信息优势。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社区周边市场,这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开办十分重要。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因此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使社区银行在对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获得比更大的安全赢利空间。随着利率市场化,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2.3 竞争战略优势

(1)目标市场蓝海状态。社区银行主要市场定位于个人零售业务,是大型银行所不能兼顾的区域和客户,挖掘“低端”市场潜力,以填补金融空白。

(2)经营机制灵活。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形式也相对简单,管理链条短,彼此的协调性好,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3)信息资源优势。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 信贷报告中得到“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对社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居民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依靠人际关系,收集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并作为决策依据,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3 社区银行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从高端客户到普通客户,都应有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在现有阶段的业务仅仅局限在存取和理财等几个少数的业务上,并没有实现社区银行O2O的最初设想。未来,社区银行将主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满足对客户的沟通、理财建议、辅导服务等多方面的业务,甚至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3.2 社区化和便利化

一是社区化,比传统网点更加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便利客户,挖掘出每个社区的用户偏好和习惯,更加贴近社区用户;二是便利化,加强与网银业务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远程视频服务,形成24小时全天候的社区金融服务。

3.3 探索与地产物业类合作模式

地产物业类社区O2O合作目前发展良好。地产物业一方面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帮助社区银行推出符合社区定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地产物业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更多的线下渠道,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

3.4 加强安全隐私保障

对于社区服务这样的生活场景,安全隐私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社区银行不仅仅要保证居民信息的隐私性,更要保证线下的安全性。目前多数社区银行的线下安保措施不足,日后应该加强社区银行安全意识,真正发挥社区银行的作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满足大家各类金融需求,实现银行和社区的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民生银行前景篇13

一、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概念

所谓利率市场化改革,指的就是银行结合市场经济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分析自身的银行储备金情况,对银行的利率形成有效的调控。可以发现,这种利率调节模式产生了对传统银行运行过程的根本性变革,其变化的指南是市场经济的实时变化,而不是政府政策的宏观太空。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管理过程要结合其基本型忒单,对银行资金关系进行有效的控制研究,促进银行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提升银行管理的决策准确度

结合相关的数据研究,我国的几个主要银行已经初步完成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我国的各个银行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变革,将会以利率市场化为基准,进行对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的优化设计,来满足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呈现出市场导向的趋势,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各个银行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价格参数的影响作用,以市场化信息为导向,对利率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在进行利率制定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动态化的分析,根据市场的实际行情,做出最有利的利率,进而极大的促进银行内部资金的流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从这一角度进行考虑,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结合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促进银行管理决策度的提升。

(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各个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具体的来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银行都是各司其职,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明显。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已经化身成为了“企业”的一种,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原先的合作者变成了直接竞争者。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充分的结合利率市场化的时代内涵,丰富银行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当前银行管理所关注的核心区域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银行势必会认识到利率市场化的优势和作用,我国的各个银行为了追逐更多的利益,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涵,丰富自身的管理手段,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三、银行管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发展策略探析

(一)有效控制银行管理成本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业务组成,达到降低自身的管理成本。具体的来说,银行可以通过负债业务可以筹集大量的现金,并通过合理调控存款利率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控制银行的管理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存款数额是保证银行后续运行的最基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客户存款利率的设定将是整个利率市场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过往数据的汇总研究,我国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维持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数值,是根据国家统一宏观划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往往会使用一些变相手段,来吸引人民群众存款,进而为银行带来很多的额外负担,提升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结合这样的数据案例,可以发现,取消统一的利率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呼唤,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设定不同的存款利率,将发展成为银行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将银行的发展“放到阳光下晒晒”的基础性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存款利率的变化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各个银行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合理制定存款利率,在保证自身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自身业务发展。

(二)丰富银行管理业务

在进行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对现有的银行组织管理方式、结构的优化设计,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具体的来说,当前银行的主要经营管理业务包括贷款业务和负债业务,这两项业务也占据了银行解决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我国银行要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银行管理工作的综合、系统发展。所谓中间业务,指的就是银行通过自身管理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金融经济服务,提升银行的口碑、服务人民群众。与此同时,银行通过中间业务可以充分的丰富自身的业务架构,提升银行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代化背景下下,为了保证银行获取更多的利益,就需要把中间业务拓宽发展,将中间业务转化成为现行银行管理组成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可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的改革发展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利率市场化的时代背景,我国银行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优化银行内部业务组成结构,动态性的解决银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银行重视对于信息数据的调研,做出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银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