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实用13篇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1

二、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

结合学校阳光少年评价机制环保之星的评选,平时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对于平时哪个发现垃圾、纸屑等及时清理的,水龙头没有关好能够及时拧紧的;爱护学校环境的同学,进行宣传树立榜样。如:四年一班的环保之星高露洁、六年级的护绿队组长颜晓彤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学校“环保小卫士”,并将其事迹进行宣扬,让全体同学学习。

三、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1)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以讲节能小故事、节约小窍门和自己怎样节约等形式广泛宣传珍惜自然资源、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树立学生们的节能环保意识。班会将围绕介绍当今社会环境现状、向同学们宣传环保知识、同学们就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对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提出建议和要求这四个方面展开。通过介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资源不足这些环境现状来引起全体同学对环境的重视,从而提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意识。向同学们介绍环保知识,以及国家在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方面的计划和措施等。并通过学生向家长进行环保宣传,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乱丢废旧电池开始。

(2)美术课开展环保手工课“低碳沙瓶画,环保又创新”。

(3)开展“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展,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进行再创作,变废为宝,展示于学校绿色厨窗。

(4)开展环保护绿、节约节能活动,

(5)开展节能减排环保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将环保知识与环保理念通过自己的巧手布置于黑板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播撒环保理念,打造绿色校园。。

(6)利用校园“向日葵“广播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此次环保教育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但要真正地、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环保教育中,我们将进一步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更深入地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使学生、家长的环保意识共同提高,选择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添砖加瓦,为保护我们的环境作出一份贡献。

学校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总结 26月5日,为纪念第45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提出的“践行绿色生活”主题活动,鼓励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校结合实际,为了增强师生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爱护环境的自觉行为,营造人人做到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节水、节电、节纸、避免浪费,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我校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以“倡导环保新时尚,践行绿色好生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现将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开展好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传达了文件精神,制定了工作方案,提前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方案,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确保了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围绕主题,广泛宣传

围绕今年我县确定的“倡导环保新时尚,践行绿色好生活”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我校宣传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循环发展等新理念;二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以全校宣传的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相关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三是传达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介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今后的一些工作措施。

三、方案具体,措施有力

一是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师生介绍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并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节约水资源,随手关好水龙头;珍惜身边的每一棵树,做爱护花草、绿化环境的公民;保持校园整洁,养成良好个人行为习惯保持环境优美整洁,养成良好个人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是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展板、滚动屏幕、横幅等形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知识理念,引导师生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宣传教育。

三是各班开设了一节《倡导环保新时尚,践行绿色好生活》课,由各班班主任任课,把保护环境知识引入课堂,讲授环保知识,从而自觉的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当中来。

四是利用学校广播站播出“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届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主题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五是家校联手,改变家庭成员对环境保护的单薄意识和生活陋习。以实现“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倡导绿色生活,提高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我校通过在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进一步普及了环境知识,在学校营造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形成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学校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总结 3六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作为省级“绿色学校“,我校以“美的环境陶冶美的心灵“为指导思想,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并把环境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人格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为了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促进爱护环境的自觉行为,营造人人讲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根据教育局、环保局的活动要求,我校开展了主题为“迎绿色奥运,建绿色家园“环保宣传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增强环保意识

我校一贯重视环保宣传教育,领导有较强的创先争优意识,成立了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常抓不懈。每学期的学校计划、德育计划中都有明确创建目标,并抓好过程管理,定期研究,落实措施,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搞好评比总结。重视资料建设,对平时重大的活动都能拍照录像,积累文字资料。重视阵地建设,学校有宣传橱窗,各班有宣传板报,结合活动宣传内容,并开展手抄报和板报评比活动。学校各主要道口、草坪等均有环保宣传标语,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气氛。每年世界环境日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参与各类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1、利用班队会课发动学生收集我县环境综合整治资料,了解我县环保成就,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信心。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绘画、征文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

2、在国旗下讲话中,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进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也是少先队组织的一项环保教育活动,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每个中队都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决心书,决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时或者没人时灯仍亮着,就顺手关掉;生活用品用完后,就分类处理而不随手扔掉;购物时,能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制造白色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结合活动的开展,少先队又评选出63名校园环保小卫士,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从而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

4、在校园中还活跃着两支特别的小分队,那就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环保小卫队“、“护绿小分队“,参与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的劳动,他们每天巡逻卫生清洁和保洁工作,为校园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尽心尽力。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2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光荣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五”期间,我们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得到缓解,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观。在自治区工业化加强推进、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凝结着全区环保战线同志们的智慧和汗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环境保护方面长期积累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友好的要求差距比较明显;个别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重点城市的大气污染、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有的地区、有的干部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思想认识仍然不到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生产设备投资轻环境保护投入的倾向不同程度地有所存在。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尽管“十五”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但总体上产业层次还比较低,工业结构以重为主,能源资源消耗高,排污总量较大,还没有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方式。三是执法监管比较薄弱。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突出,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为此,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依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不仅成本高、效益差,而且难以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就是以较小的环境投入和成本,换取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而且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这个角度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国家进行生产力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已经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已经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的关系,变被动适应为主动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良性互动。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内蒙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达标。完成这些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力度,在努力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同时,确保完成资源环境的约束性目标。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也是一个地区发展条件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迫切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实实在在的政绩,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这件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地区发展形象的大事抓紧抓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确保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时期。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明显好转。全区90%以上的重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60%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在2005年基础上,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8%和6.7%;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国土面积的13%以上,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基本建成机构健全、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环境事故应急体系,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对于我区这样一个能源、资源性产业比重较大的产业结构,实现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难度很大,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总理提出的“三个转变”的要求,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扎扎实实地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确保完成各项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污染治理,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是污染防治,当务之急是抓好水和空气等污染的突出问题。要抓好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面完成保护区规划,保护集中饮用水源地,确保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要认真执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水污染隐患排查力度,落实防治责任制,严防发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抓紧制定鼓励节约用水的政策,尽快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努力改善空气质量。组织实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抓好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源防治。要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要统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机动车辆、噪声、烟尘污染,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牧区面源污染。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生态平衡,既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也是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实践证明,相对于污染治理,生态系统破坏后的恢复是一个更加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尽管近年来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生态环境仍然非常脆弱,必须毫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以恢复生态功能为重点,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保护好天然植物和生物的多样性。各地要科学划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落实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做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协调。

(三)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是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途径。一是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非资源型产业,积极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向集群化、基地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通过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下决心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严防区外落后生产能力向我区的转移。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大清洁生产的推进力度,推动企业内部循环。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建立企业间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机制,推进工业园区的内部循环。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和服务业,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体系。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要积极开展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攻关,加快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发展,努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加大财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能力建设,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保护环境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级政府要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把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好各项环保任务,将环境质量各项目标层层分解,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要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制,对因决策失误、行政干预、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要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到“十一五”末,国家给我区下达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140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是27.7万吨,按照国家的要求,自治区要将这些总量控制指标分解给各地,各地要尽快将指标逐级分解并落实到排污单位。对自治区政府下达的指标,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要加快节能减排指标统计体系、动态监测体系、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建设。今后,自治区政府将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让社会和群众监督。各地要拓展思路,坚持多渠道落实总量控制目标。在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中,要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排放总量;在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治理中,要通过环保工程减少排放总量;在城市环境设施建设中,要通过污染防治基础设施降低生活污染总量;在重点企业的环保工作中,要通过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削减总量;在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中,要通过增量带动存量调整来消化总量,做到科学合理利用环境容量,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在完成环境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要建立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机制。科学决策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推进的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土地规划、资源开发、开发区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估价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积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立完善规划环评专家审查机制,从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今后凡是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3

1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与规划关系

1.1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类最为积聚的城市中。从现象上看,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居住拥挤、公园绿地少所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上,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最终导致了城市的衰落。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偏见所引发的,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往往片面的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

1.2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于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解决一个空间环境问题,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依托的载体,也是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依存的一个纽带,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城市规划对环境有重要影响,在规划和决策初期,将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考虑非常重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针,也是防止污染的战略措施,自然界是一个多层结构的系统,其发生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把原生的环境改造为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存环境。

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寻求在规划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统一。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也明确环境保护规划是城乡规划的必要内容。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结合

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把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作为首要的规划目标。

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

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战略。城市生态规划也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要遵循开发利用与保护恢复并重的原则,防止水土流失、破坏城市生态。

继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作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体现环境保护之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国际旅游、生态城市为目标,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为动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保持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生态景观发展,建立稳定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建立安全、有序的生态社会体系。

3.1通过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分析核定规划人口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包括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交通承载力与能源、资源总量及利用强度等;这些指标是规划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可直接反映规划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生态适宜度及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的具体分析得出环境承载范围内的城市人口,并明确水资源保障措施,纳污地区的土地利用规模与利用方式以及城市工业、服务业、居民用水指标及污水排放指标需进行适当控制。

3.2规划布局环境影响分析

1)规划空间结构有助于环保。在总体结构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土地生态适宜性和与周边城市的相协调,提出了中心城区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将利用风景区、河流、山林等自然条件,构筑网络状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作为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黄山市山、林、城、田、水共存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景观特点,对绿地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划分,并相应提出了管制要点,从整体上构筑了黄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布局基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

2)用地功能调整有利于环保。总体规划在产业布局中提出工业外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削减了中心城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尤其是工业粉尘、废水和SO2,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支持作用。重污染企业迁移到地区,由于地区的环境容量大,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强,污染相对较轻,这种布局的调整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

3.3分区管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分区管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在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提出市域空间管制措施及事权划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划定中心城区以及市域各城镇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

3.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通过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现状分析提出防治目标,明确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规划充分考虑了黄山市工程性缺水的因素,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通过修建水库、中水回用的方式,开源节流并举,通过循环经济增加整体水资源。 提出结合各组团的发展,加强城市快速路及其他主要交通道路建设,优先发展公交交通,适时发展轻轨交通,引导居民合理出行,以缓解私家车快速增长而带来的交通拥挤,噪声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整体思路上符合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要求。

4结束语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相关于“人”的问题。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历史与地理的、城市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

[3]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6]曹明德,黄锡生 主编.环境资源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4

一、总体思路: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年)》,围

绕环保中心工作,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为重点,以党政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青少年、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泛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宣教工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创新方法、丰富手段;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路子。通过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加强环境保护,建

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教主题

20*年全省环境宣传教育主题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结

合各地区环保中心工作,紧扣环境宣教主题,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

三、宣教要点

(一)全面深入地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组织环境保护工作者、民间环保人士及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专家、学者进行多层次的理论研讨,就落实

科学发展观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一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专著。邀请专家、学者组成演讲团深入到工矿企业、

街道、社区、学校、农村,广泛宣讲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环境保护工作地位。

(二)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是总结过去、指导当前、引领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决定》作为宣教工作的重点

,与落实宣教工作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环境宣教工作的全过程。要通过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网络等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要切实领会《决定》的精

神实质,为贯彻落实好《决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宣传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20*年,我国将出台《“*”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我省也将出台《“*”*环境保护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使环保系统广大职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全面完成“*”环保规划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各级环保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精神和我省环保工作取

得的成绩、现状及今后的规划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公众。

(四)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今年我省“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会场分别设在*市和玉溪市,通过两个重点城市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辐射和带动全省各州、市的宣传活动。各地要

结合工作实际及特点,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我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正面宣传我省和当地在生态保护和湖泊、污染治理方面采取

的措施和成果,努力使宣传活动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五)大力推进“绿色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好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的评选与表彰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管理,结合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及要求,进一步完

善和深化创建指标体系,赋予“绿色创建”工作以新的内涵;继续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组织好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创建活动经验总

结与交流活动;今年要完成创建省级绿色学校70所,省级绿色社区40个,合同有关部门启动绿色大学或绿色酒店的创建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决策层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环境教育,继续开展县级环保局长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决策

层的“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和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机制。

(七)持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结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征集、创作环保公益歌曲、赞歌、散文和*各民族有关环境保护

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实物)等,推出一批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环境文化作品,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八)全面启动面向农村的环境教育。各地要认真落实20*年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指示,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精神,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广播、电视、图片、挂图、幻灯、文艺表演等,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把环境宣教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建设。

(九)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新闻制度,提高新闻水平,及时宣传报道重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用好*日报、春城晚报已有的环

保宣传版面,力争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开设环保专栏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宣传,加大环境保护对外宣传力度。积极邀请新闻媒体参

加执法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提高效益。一是加强省、州(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宣教工作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地要认真总结《20*年-20*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落实情况和“

*”期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二是加强与环保NGO组织的联系,搭建政府与环保NGO组织沟通、联系的平台,积极引导NGO组织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参与

环保事业;三是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环境宣教部门的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联合开展宣教活动,提高环境宣教工作效益。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是环境监测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的一项工作。其工作的内容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测试。主要包括对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的检查、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度和排放总量等)达标排放测试。

近年来,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批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生态海西的呼声日高。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必将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流经城市的河段遭受污染,造成城市空气严重污染,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将开始呈现,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后果将不可避免。

环境保护审批工作,是依据环评导则和项目性质在审批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针对项目的建设规定出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为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是对项目审批中的环评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所做出的客观评价。建设单位是否执行了环评审批的要求,项目建成后环保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建设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二者缺一不可。

当前体制下,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不顾自然环境的破坏,忽视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大计。企业为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不得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旦成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保护设备和验收检测等费用,千方百计以各种理由进行逃避,违反国家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推脱环境保护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导致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其结果是将污染问题推向了社会。

建设项目竣工后,要组织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力度,加强竣工验收监测技术的研究,提高验收监测的技术水平,提升环境监测对项目竣工验收的支持作用,切实预防和严控新上项目的环境污染,事关建设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大计。国务院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国家环保总局第33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条例、规定和管理办法,使环保业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监测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保监测必须由具有环境质量监测计量认证资格的环境监测部门负责。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并对验收申请材料进行审议,提出验收组意见。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和监测单位应参与全程验收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目的,一是检查建设单位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效果,二是检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和污染防治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管理服务。如果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有关规定,可以满足一般的工作要求。由于有些管理规定的内容比较原则,以及建设项目行业(或工艺)的差异性、复杂性和技术人员的经验所限等原因,在实际竣工验收监测中,具体到某些监测细节时常遇到一些难以把握的问题,现就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加以探讨。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范围

在不断深化环境管理的新形势下,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更改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意味着拓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内涵,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从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向非工业污染型建设项目拓展;从单个建设项目向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拓展;从有组织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向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拓展;从常规污染物监测向特定污染物监测拓展。

应该加强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试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把验收监测涵盖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全过程,而不应局限于建设项目环境治理设施末端的测试。要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环境保护设施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测试、检查和评价,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排放总量、环境质量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3 污染源及污染治理设施监测

3.1 监测点位布设

监测点位应能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使工作量最少化,监测点位布设应符合标准与规定。

污染源、废气监测,应在废气排入大气环节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并设置适当数量的采样点进行监测;废水监测应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之前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应在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并根据噪声起伏程度布设适当数量的监测点;固体废弃物监测,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在其表层下100~200毫米处取样。

污染治理设施净化效果:废气和废水应在污染物进入和排出治理设施的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3.2 监测项目

根据生产工艺过程中污染源排放特征,对其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量进行监测,并监测计算出总量控制指标。

对污染总量设施的净化效率或净化效果进行测定。

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中确定需要监测的因子,并结合建设项目试运行后实际产生的污染因子,严格按照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监测方案所提出的项目进行监测。

4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内容

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书(表)的批复意见和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核对所有应建的环保设施是否按设计要求建成竣工并检查这些设施的运行情况。主要包括: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设计规定建设;技术改造或“以新带老”工程中应取消的厂内、厂际和区域内的污染源是否已经拆除或停工,应治理的老污染是否与新污染一并治理;对污染防治设施的改动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专人管理;环保设施的投入是否充足;环境管理机构是否健全;环保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实;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恢复;相应配置的流量计量装置、污水排口标志、监测设施、监测孔和监测平台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各种堆放场的建设情况及其相应的各种标志设置等。

5 报告书的编写内容及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报告书编写力求准确、科学、简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法律文书,应该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科学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另外,监测报告不能仅仅局限于陈述监测数据和资料,还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围绕建设项目中的疑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特别是为建设单位污染物排放净化设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科学实用的数据。监测报告结论不应只关注达标率,应反映工程全面系统性评价内容。一般监测报告结论中往往只注重污染物排放的达标率和设施处理效率,而忽视了现场运行记录、成本核算、排污总量等监测背景材料。有的建设单位为了使治理设施能达标,私自在验收监测过程中改变工况,如加大药剂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延长停留时间等,产生了验收时的效果优于正常管理时的效果,而运行费用也大于正常运行状况的现象。这样在验收监测时,就需记录生产和处理设施的运行工况,在报告中说明验收监测时的工况与处理费用等监测条件,而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负荷正常,工况稳定”。

5.2 废水处理设施的停留时间是一个重要参数。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须充分考虑停留时间,不能简单地进、出水同时取样;对进水不稳定的企业,可以增加监测频次。对环评批复中实行总量控制,增产不增污的项目,应在报告中反映排污总量,有些企业废水没有完全进入设施,在对处理设施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应监测直排水,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所列附录计算排污总量。

5.3 处理效率的监测是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初步设计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的批复中都明确了某些处理设施需达到的效率要求。

但在实际验收监测中,处理效率的不真实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应充分重视处理效率监测结果的可比性。也就是说,监测时的处理效率虽与环评报告、初步设计时的处理效率相同,甚至更好,但实际效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比较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竣工验收监测时只有这些条件与环评报告、初步设计中的条件相同,由此得出的处理效率才与环评报告、初步设计中的效率具有可比性。

5.4 编写监测报告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批复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都应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二是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及其应用要合理;三是验收监测的结果评价准确;四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核算;五是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公正;六是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环境效益分析

环保设施的建设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不能使之有效地运行起来,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环境监测部门在进行竣工验收环境监测工作时,有必要也有责任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环保设施运行的效益分析。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使环境治理设施真正有效、长期地发挥作用。效益分析主要内容应包括治理技术、工艺或清洁生产技术、环保设施选型;建设项目总投资、环保投资、环保设施投资及占总投资的比例;环保设施运行费用;污染物治理过程中回收的有用物料或产生的有用副产品的价值等。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环境效益较高、适中或较低的结论。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6

1.研究目的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不高,对环保总体认识水平和道德意识更加不够,对他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长期的、有效的体育学科与环保结合的研究,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对环保的共识,形成体育学科与环保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作用于教学,作用于我们的学生。

具体目标:

(1)师生共同重视环保,提倡环保,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学生的环保知识面;体育课上涉及的环保等。

(2)教师教学中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养成环保习惯,了解锻炼习与环保的关系,做一个环保的学生。

(3)形成体育学科与环保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是收集体育与环保的相关资料,查阅专著、论文、报刊杂志等。

2.2 调查法

通过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体育与环保的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

2.3 经验总结法

结合以前的课堂教学,进行经验总结,并形成文字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 环保教育的现状

调查表说明:本次问卷调查是针对我校初中的435名学生开展的,全部回收,并且有效。

调查表1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的环保知识来源于电视和其他报刊杂志,而在学校接受的环保教育较少。以前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环保教育几乎没有。教师的环保知识也比较欠缺,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身体的练习而忽略了学生思想的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锻炼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健康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意识是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质,爱护地球、维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2 体育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学校环保教育宣传的最好方式是课堂渗透。学生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在校园渡过,对学生来说,学校是最好的也是最全面的进行环境教育的地方。整洁美丽的校园对学生人格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生态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结合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和学校的基本设施,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创建优美校园的意识。

体育课堂多数是属于室外课,学生活动面大,接受知识广泛,也更直接,虽然教学难度较大,但学生学习知识也会很快。因此将体育课堂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教学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利用 几个非常直接的教材就能体现出来,例如:耐力跑与随地吐痰、空气的关系;硬物对运动场的损害;以及制作废旧物品体育器材等。

3.3 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经济发展是马不停蹄,环境的恶化是日趋严重。虽然,由上至下都提倡环保,而效果好像可见一斑。学校是育人的摇篮,这里能够塑造一个人的灵魂,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如果环保从这里做起,效果一定会立竿见影。为了能够亲身体验环境的变化,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3.4 开发体育与环保结合的教材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7

1.1.2环境保护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70年代我国开创环境保护事业之初就强调”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保护的对象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其一是生活环境,其二是生态环境。人类的生活环境关系人体健康,甚至于生命,同时也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类的生态环境,则包括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还强调”公众参与。我国早在70年代制定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中即明确要”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我国到上世纪90年代还将公众参与列入环境保护制度。

总之,以上两点体现了”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1.3环境保护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都体现并促进了科学发展。首先,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组成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而环境保护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主力军;其次,环境保护突出体现并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三,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关键也在环境保护。

1.2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来源之一科学发展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一个形成过程,有着自己的来源。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教训,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提出来的,其中既包括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法规、制度与政策,也包括环境科学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1.2.1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影响

1983年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方针,既突出体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又含有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因为只有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的”同步发展”与联合国。总之,“同步发展”的方针,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世界环境保护事业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1.2.2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我国两大战略之一由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促进,我国自1992年起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技兴国战略并列为我国两个重大战略,并在世界上率先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1.2.3生态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生态文明的提出世界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立生态经济学。我国生态经济学是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1980年倡导建立的。30年来经过我国许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指导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被普遍接受。

2建立和实施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保护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1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创环境保护事业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从事“三废治理”,即治理废气、废水、废渣,可称为“三废治理”阶段;目前我国的环保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污染防治,而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同步、综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并进而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已经积极参与并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将环境保护事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

2.2我国环境保护新阶段的标志和特点

2.2.1环境保护工作开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如上所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阶段,主要工作是”三废治理”,工作重点则是工业企业污染的末端治理。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环境保护工作是非常被动的。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我国环保工作转向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虽然工作范围由工矿企业扩展到工矿区域或整个城市,工作重点也由末端的“三废治理”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进展,但仍未完全摆脱被动局面。虽然目前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巨大,而且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多,污染防治的形势还很严峻,生态保护的任务也很艰巨,但是近年来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也明显提高,出现正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2.7%到2008年已达到20.36%,2009年森林蓄积量比2008年增加10%。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出现可喜的新局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开始逐步掌握主动权。

2.2.2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就是实现生态现代化

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分为传统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两种。传统现代化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等严重问题;生态现代化则是低能耗、低污染,因而避免了传统现代化的弊病。我国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力争实现生态现代化,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结束语

今后我国将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彭近新.环境觉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曲格平.桑榆絮语话变革[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1.

[3]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8

1.1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类最为积聚的城市中。从现象上看,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居住拥挤、公园绿地少所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上,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最终导致了城市的衰落。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偏见所引发的,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往往片面的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

1.2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于1989年12月26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解决一个空间环境问题,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所依托的载体,也是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依存的一个纽带,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城市规划对环境有重要影响,在规划和决策初期,将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考虑非常重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针,也是防止污染的战略措施,自然界是一个多层结构的系统,其发生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把原生的环境改造为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存环境。

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寻求在规划过程中的每一阶段实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统一。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也明确环境保护规划是城乡规划的必要内容。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结合

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把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作为首要的规划目标。

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

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战略。城市生态规划也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要遵循开发利用与保护恢复并重的原则,防止水土流失、破坏城市生态。

继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作为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3体现环境保护之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建设国际旅游、生态城市为目标,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为动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保持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生态景观发展,建立稳定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建立安全、有序的生态社会体系。

3.1通过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分析核定规划人口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包括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交通承载力与能源、资源总量及利用强度等;这些指标是规划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可直接反映规划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生态适宜度及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的具体分析得出环境承载范围内的城市人口,并明确水资源保障措施,纳污地区的土地利用规模与利用方式以及城市工业、服务业、居民用水指标及污水排放指标需进行适当控制。

3.2规划布局环境影响分析

1)规划空间结构有助于环保。在总体结构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土地生态适宜性和与周边城市的相协调,提出了中心城区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将利用风景区、河流、山林等自然条件,构筑网络状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作为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黄山市山、林、城、田、水共存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景观特点,对绿地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划分,并相应提出了管制要点,从整体上构筑了黄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布局基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 转贴于 233网校论文中心 http://

2)用地功能调整有利于环保。总体规划在产业布局中提出工业外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削减了中心城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尤其是工业粉尘、废水和SO2,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城市建设起到了支持作用。重污染企业迁移到地区,由于地区的环境容量大,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强,污染相对较轻,这种布局的调整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

3.3分区管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分区管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在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提出市域空间管制措施及事权划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划定中心城区以及市域各城镇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

3.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通过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现状分析提出防治目标,明确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规划充分考虑了黄山市工程性缺水的因素,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通过修建水库、中水回用的方式,开源节流并举,通过循环经济增加整体水资源。 提出结合各组团的发展,加强城市快速路及其他主要交通道路建设,优先发展公交交通,适时发展轻轨交通,引导居民合理出行,以缓解私家车快速增长而带来的交通拥挤,噪声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整体思路上符合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要求。

4结束语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相关于“人”的问题。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历史与地理的、城市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6.

[3]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9

一、在教学中以课本为依据,即时地理顺、强调化学与环保的关系

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资源、酸雨、能源问题、酸碱盐、农药和化肥、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例如专题五单元3《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可以生成含硫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含氮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通过CO2 的性质等内容近而介绍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介绍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可以适当的加以介绍。

二、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

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

2、实例和理论相结合。

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因环境污染而造成事故的实例,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列举远的如“世界上着名的公害”。近的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海湾战争”等,大范围的到外国、外省、外地区,小范围的到本省本地区、本乡甚至本校。特别是自己身边的示例更能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再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千万吨,产生的工业废渣超过30亿吨,排放的废水约6000-7000亿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性,适可而止。

3、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探讨对环境污染的防范和治理。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10

一、加强法规政策宣贯,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各市环保局要组织部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认真履行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紧紧围绕“绿盾20xx”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鼓励公众自觉参与专项行动、监督专项行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加大对典型违法案例的曝光力度,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通过宣传和参与,全面提升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科普知识和保护成果宣传,引导绿色消费方式

各市环保局要通过网站等新媒体,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湿地博物馆、生态馆、鸟展馆等科普宣教设施的优势,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展示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使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到自然保护工作带来的美好生活环境。加强对环保科普基地的宣传,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作为重要的宣传基地,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全社会参与环保工作、支持环保工作的自觉性,走低碳绿色消费之路。

三、工作要求

各市环保局要坚持节俭办活动的原则,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协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20xx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各项活动应于5月20日前全面展开;5月20日至22日,请各市环保局、各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每日向我厅报送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5月25日各市环保局将宣传活动工作总结报送我厅流域处。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2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提高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唤起大家对地球大家庭的关爱。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围绕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整合力量。接到通知后,我校及时成立领导小组,高度重视“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开展工作,并纳入各科教学活动计划当中,统筹安排,提前策划。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宣传活动教育教学方案。

二、贴近实际,增强效果。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本着宣传环保意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宗旨,围绕XX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结合本校实际,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开展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和辐射效应。我校开展了如下活动:1.低年级读图识图辨认动植物游戏2.中高年级手抄报比赛3、游校园认识植物活动。

三、总结经验,交流成果。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帮助。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了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现状,唤起了大家对地球大家庭的关爱。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3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落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相关规定,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20xx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主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倡议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普及生物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结合我市环保工作实际,5月22日,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宣传活动。一是组织职工观看生物保护宣传片,开展生物多样性小知识问答比赛;二是在本单位公示栏、LED电子屏幕、qq群里宣传生物多样性资料,让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生物多样性知识;三是组织职工到辖区人流集中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展板介绍攀枝花特有苏铁以及国内濒危动植物的情况,并发放生物多样性及环保资料共20xx余份,让更多的市民意识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爱护地球大家庭,其实也就等于是在爱我们自己。

通过此次宣传,让环保职工及广大市民对生物的种类及现状有了更清楚地认识,认清了目前我国及全世界的生物保护必要性与迫切性,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总结4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落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相关规定,加强我市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市、县(区)两级环保部门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主题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倡议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11

一是从顶层设计看,中央政策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出“绿水青山就是新的发展优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特别是对环境执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些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而且形象生动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方针原则、目标定位、工作方法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主动适应西安市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12

一、今年以来,在班子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辖区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二、具体措施和效果

(一)突出重点,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二)加大环境监督力度,积极改善辖区环境质量。

(三)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极待提高。

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淡薄,随处乱丢垃圾、废弃物的现象常常发生。在新建一部分居民建房遗弃的废土头、沙石时常可见。这些都给市容环境保洁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能提高这部份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去除其卫生陋习。

(二)思想问题

如何进一步增强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以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区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飞跃。

环保工作总结二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我公司始终坚持环保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制,将职责层层落实到了每个单位,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使环境卫生治理和保护得到了广大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坚持以统筹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主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环境保护职责制,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以企业污染防治为重点,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遏制生态破坏;深入开展环境专项行动,保障群众权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宣传、环境管理、生态建设、环保法制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主要做法与成绩

第一、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职责制,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第二、宣传,提高环保认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环保绿色社会的基矗,为提高广大员工的环境保护国策意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经过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极大地增强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环境建设,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如有关企业存在着排污不规范的现象,我公司领导和环境保护组成员代表就多次递交了相关的提案和提议。由此可见,关注环境、保护环境正在逐步成为全体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环保工作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主角。

第三、强化管理,确保监管到位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环保目标职责书要求,结合各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抓住重点,齐抓共管,有效施策,强化管理,使环保目标职责状各项资料指标落到了实处。一是从源头上规范。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对引进的新、改、扩建的项目要求其先过环保审批关;在建设的过程中,认真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服务中提高。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努力创立经济节俭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贴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切开绿灯,并主动帮忙企业办理手续,全力支持企业大干快上;对不贴合国家规定的建设项目,进取做好解释工作,并严格按规定办事,把好第一审批关,决不放过一个污染项目,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评“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无监测本事、人力少、经费保障困难等问题。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在上级环境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加以改善,让企业的环保工作得到质的飞跃。企业将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制度,进取做好环保工作。节俭经济,保护环境,努力成为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优秀企业。

今后打算

1、要有专职的机构、人员、工作目标、工作经费和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

2、统一领导,至上而下,层层抓落实,构成能顺畅运转的管理工作体系。

3、各级领导和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要有高度的职责感、使命感,决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环保工作总结三知不觉来到___公司从事环保工作已经有一年了,在这些岁月里,有一些工作的快乐,也有一些工作的不愉快,但更多的是喜悦的收获和感悟,陌生的工作让自已思想上有压力,同时也是一种进步的动力。我想这也是对我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我人生的一次考验。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更加对自己做好环保工作充满了信心。卓有成效的工作,其实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体现,培养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素养的一种提高,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特别是思想理念上的升华,让自已意识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层次,有了一种质的飞跃。为了今后能够更好的工作,在公司的环保工作中更好的奉献出自己力量,现把自已学习、工作的情况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理念: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要享受其过程,享受工作的快乐。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并把这种思想理念经常的给身边同事们灌输,督促他们平时要注意学习。走到哪,学到哪,干到哪,学到哪。

我认为:我们供职的企业性质是国企,要让领导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依靠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使这漫长的过程尽可能的缩短,这就要我们自已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尽快的进步。从另一方面讲,国企用人的特点是:一人多用,一人多能。也许我们晋升的机会是缓慢的,但是我们学到的知识是永恒的,这就更要求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二、来常德公司成就一番事业

能成为环境管理部和环保车间的一员是我的幸运,在这里认识了不少新朋友,车间主任东哥工作要求严谨的作风和追求完美的工作要求,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能结识部门领导赵局,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他平易近人敢于担当的心态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他接触的这段时间里,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听他一席话,定会茅塞顿开。先做人后做事的企业理念让他演绎的淋漓尽致。给这样的领导服务让人心情舒畅,对自已有所提高,关键是能学到很多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有游丹和李建华等这样的好同事一起工作,感觉事半功倍,所以,我决定在这里工作,在海利常德公司成就一番事业。

我有这样的信念: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努力做好。从学习的形式上看,我归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

1、从电脑或手机上学

工作中一有什么疑问马上百度一下,这是最为便捷的,可以通过网络知识来解决自己的疑惑,顺便做下笔记,这个习惯很重要,只要你慢慢养成这种习惯,你就学到了不少东西,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乐滋滋的。

2、广泛收集资料

我这个人有个习惯,我喜欢每天都看腾讯新闻,和凤凰新闻关注近期的时事热点,同时也喜欢随身一支笔,遇到不懂的就随手记下来,或写在纸上或写在手上,一有空就学习消化。在我看来,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是我的信条。不管你干什么,不怕不懂就怕你不学,我喜欢挑战,也喜欢接受新的东西。这一方面是自已工作的历程的记载,同时也是自已学习的过程见证。

3、虚心向大家学习

这段时间里我经常向同事们学习,不管是老员工,还是年轻的,比我来的早的就是我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张燕姐身教传授的带着我进行气浮和污水站运行实验,让我一个外门汉对活性污泥处理技术运用于污水处理有一定层次的认识,了解到水温,PH值,微食比,DO,活性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沉降比等工艺参数在活性污泥污处理技术中的重要意义。

三、享受工作过程,体会工作的快乐

我在环保车间的工作内容:

一是环保员,负责公司对外数据填报和日常报表的完善,公司内部日常巡查,定期检查车间溶剂,月度车间不符合事项考核,协调各车间废水排放等相关事宜,开具排污排票证和监督异酯出渣,负责废水中试,分油装置,气浮装置的正常运行;

二是车间相关工艺实验的管理和技术把关,本年度完成和正在实验的有污水站运行相关实验,高浓度废水中试预处理实验,泥渣除臭洗涤实验,污泥固化实验,蔬菜种植实验,气浮运行及药剂添加等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果;

三是统计员负责车间文字材料方面工作和车间月度报表,污水站运行相关数据。这对于我一外行来说担子确实不轻,对我来说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工作中我有一个原则: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能提前完成决不滞后做,每件工作都要做到善始善终,这是我一惯的工作作风。我始终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环保工作总结四__煤矿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业政策和制度,从长远利益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无论是工程建设时期还是现在的生产时期,都不忘抓好环保管理工作。

20__年以来,我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环保局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实在在地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我矿综合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现就一些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加强责任制建设

我矿投产以来,十分关注环保达标情况,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完善,真正做到外请监督、内抓管理。

20__年,遵照环保部门下达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矿实际,下达了矿属各部门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根据要求,在进一步明确保护工作由所属各部门、矿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又充实了各级兼职环保员,具体负责各辖区内的环保各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

组织人员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环保专题会议;并在矿内部做了大力宣传。在全矿上下营造了保护环境、全员参与的浓烈氛围,让环保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生产,让大家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环保部门的职责、环境质量的状况、环境保护工作的任重道远。同时我们以“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周为契机,广泛开展了环境宣传工作,悬挂横幅,制作了环保宣传站牌,张贴环保宣传标语等。我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矿区内90%以上空场地都进行了绿化,今后还要在矿区内进一步规划绿化和环境升级保护。

三、坚持环保工作,做好外请监督内抓管理

我矿积极邀请了环保部门和环境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组织人员对我矿进行了现场环境影响考察,并做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强化了现场检查力度,增强了我矿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优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配合环保部门,加强我矿各类噪声源、粉尘源以及污水处理的管理。

四、积极开展污染物的治理和利用工作

为全面降低我矿污染物排放数量和生产成本。根据矿委会部署,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集中短期存放,定期卖给道路建设等施工单位,变废为宝。我矿建有污水处理站一座,24小时不间断运行,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储煤场的晒水降尘、职工澡堂用水,使水循环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五、总结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是一种共识和要求。我矿成立之处,就制定了“环保五步发展计划”:创建“节能型企业”,完成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贯标,创建“清洁工厂”,创建市“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国家环境有好企业”。我们将总结过去的成果,学习外部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企业的环保形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各级环保部门加大力度,实事求是抓好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企业的环保治理,长抓不懈,创造明天的环保企业。

环保工作总结五20__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环保基本国策,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以节能减排为中心,始终把环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树立“抓好环保为经济,发展经济为环保”的大局观,全面开展环保工作,建设美丽岑阳,有力的促进了全镇经济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我镇社会主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我镇将环保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制定环保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成立了以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具体经办人员,保证了组织机构完整。

二、加大宣传,提高对环保的认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我镇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张贴过街宣传标语20幅,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公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环境建设,依法维护自

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搭建环保宣传台,悬挂环保标语,开展咨询活动。共发放各类资料300余份,书写标语20副,接受群众现场咨询88次。

三、齐抓共管,加强目标管理。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结合部门职责和部门实际,抓住重点,齐抓共管,有效实施,强化管理,使环保目标责任状各项内容和指标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对集中饮用水源进行保护,继续巩固“省级生态镇”成果,将农村卫生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我镇农村卫生保洁工作经费,镇垃圾集中焚烧中心全年正常运转。集镇自来水统一供水实现了全覆盖。

(二)节能减排工作稳中推进。按照年初县环保局下达的目标责任书要求,在全镇广泛推广和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三)按照县环保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的专项行动。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保问题引起的上访事件。

1、集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专项整治。

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小流域污染问题的整治;加强对我镇内的岑港河、铺前河的治理,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对全镇新建建设项目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投产的排污单位,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坚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大力开展镇村环境整治工作,对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通过督导检查,认为我乡各行政村都较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普遍建立了环保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实绩考核制度,能够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职深入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入园和辖区内新上项目环评率达到100%;

辖区内无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企业。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篇13

二、“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以系统讲授为主的结构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大的优点为授课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4]但是,对于“交通环境与保护”这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课,如果采用系统地授课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连续灌输知识,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的思考时间,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受到限制。其次,系统的授课方法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辅以增加工程实例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补充系统讲授法的不足,但是在培养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方面,仍显得薄弱。再次,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题型涉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案例分析、计算等,并按照学校规定的考核要求,即考查课期末考试出A、B两份试卷,试题不得重复,综合题目应占试卷分数40%左右。在出卷时尽量覆盖授课的所有主要知识点,力求全面贴近实际工作。但试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涉及理论的客观题目试题的成绩较高(试题难度系数为0.8以上),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成绩较低(仅有试题难度0.4,个别学期甚至更低),究其根源,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常常对主要知识点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应用,对同一个知识点不能举一反三。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手段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开设的“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总学时32学时(2010年以前为34学时),周学时3,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这时学生大都已经修完“工程地质”、“大学物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工程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上课程是本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航标,所以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交通环境与保护”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有关概念,掌握道路交通环境问题的来源、特征和规律以及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原则,掌握道路工程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道路交通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方法,了解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监测以及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能够应用道路工程、环境工程和系统工程等综合方法寻求解决道路交通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使道路交通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交通噪声振动测量实验、汽车排气测量实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噪声、振动、汽车尾气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进行道路交通噪声、振动及汽车尾气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学时较少(2010年以后仅为32学时)、教学内容较多,这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以达到既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目的。理论教学的26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形式,一般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对于道路交通噪声振动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内容,采用多媒体为主,并辅以实验演示,对于难点和重点公式内容,则通过板书进一步讲解和推导,使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并精简提炼,条理清晰,避免与课本内容的重复和大量文字的堆砌,做到图文并茂,并配合使用Flash等动画形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交通环境与保护”教学方法的研究

基于对“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1.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味传授,而是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各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现代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2.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对于“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摒弃现有对知识传授的“一味填充式”及“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法。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和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授课内容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对所讲授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如何辨析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突显实验教学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众多学科而言,实践教学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5]“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是目前开设本课程的本科院校屈指可数,自2006年开课以来,教研组一直坚持在“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教学别安排6学时实验(尽管2010年以后该课程课时缩减为32学时),认真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包括:

(1)交通噪声振动测量实验。该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学时数为4学时,每组人数5-6人,学习掌握评价道路交通噪声振动的物理量,学会使用HS5633B型普通声级计、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HS5933A型环境振动分析仪、HS5660X型多通道噪声振动测量分析系统测量道路交通噪声的方法。

(2)汽车排气测量实验,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学时数为2学时,每组人数5-6人,学习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尾气排放量的特点,学会使用FGA-4100型汽车排气分析仪测量汽车排气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很高,在测量的过程中,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提问,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效果较好。因用于教学的测量仪器不是很充足,学生能够主动排序,做到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并测出相应观测点的噪声和振动,使实验井然有序地进行。尽管实验的学时数只有6个,但学生的前期知识准备时间比较长,知识贮备充分,所以实验的效果较好,另外,安排实验教学时间时,考虑到实验课应是理论学习的应用和补充,摒弃了以往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后才实验的做法,并按照理论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4.改革总评成绩的考核内容的组成,拟定新的考核标准以往对“交通环境与保护”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实验、作业三部分,每部分各占1/3,这种几分方式往往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如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30分(百分制),而总评成绩“及格”。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对该课程的总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如下改革:

(1)总评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60分,主要包括实验(30分)、课堂讨论(20分)、作业(10分),期末成绩占40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