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实用13篇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

1、熟悉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团队属于初创成立,在袁总带领下,各司其职,工作氛围松弛有度、轻松和谐,凝聚力很强。我很快的融入了这个团队,掌握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熟悉部门管理制度。我为能进入这个团队感到幸运,同时也感到自身的压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敢于创新,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项目工程管理

任职工程部土建工程师,具体负责售楼处土建及装修、景观市政工程,主要任务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各项目标,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在11月10日前完成交付。项目处于土建一层砌体施工阶段,鉴于工期紧迫,各工种实行两班倒,每晚加班至凌晨1点, 由于施工单位是苏州的,对本地材料市场不熟悉,很多材料的采购和定制出现延误,施工单位只报喜不报忧,导致在工期出现偏差,在领导协助指导下,我们深抓材料供给,每晚开工作会,及时把控施工进展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事项;使得装饰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最终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工程目标。

二、现场工程

1、桩基础工程

现场16#、17#楼为桩基础,计划工期20天。由于供桩单位在太仓,我项目用的方桩该单位以前未生产过,所以生产较慢;又因运输方式上采用船运不够及时,出现供桩时间延后,经多次协调仍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在领导的协调下才得以顺利展开施工,最终在计划内完成目标时间。

2、现场临时设施

施工单位进场后,在现场布置方面主要围绕一期项目建设进行布局,对二期地下室施工的影响考虑不足,经领导提示后及时纠正了平面布置,起到了较好的预控作用。

三、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2

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以工序为基础、以单元工程控制为重点,对施工单位的全部质量行为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控制;日常加强巡视检查和抽查,对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采取“旁站监理”的方式控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三检制”,对违章操作、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及时发出指令,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改正。

1)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监理人主要通过审批材料供应厂家资质、平行检测、跟踪检测、见证取样等方式方法控制承包人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确保用于工程的材料质量合格。

每批材料到场后,要求承包人及时通知监理人共同检查验收,并取样检测,监理实施跟踪检测,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抽检合格并报验后方允许用于工程。在承包人自行抽检的基础上,监理对原材料、中间产品等实施平行检测,进一步严格控制进场材料,发现不合格的立即通知承包人采用双倍取样、返工、实体检测等方法处理。对于关键部位监理对试块强度、钢筋连接等实施见证取样。总监理工程师、总质检师、监理工程师保持日常巡视检查承包人的材料储存情况,确保储量满足生产要求、存储条件满足规范要求。

2)地基处理质量控制

施工中,监理人主要采用见证试验、旁站、抽检等方式控制施工质量。正式施工前,监理审批承包人报送的试验方案并见证试验过程,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施工中,监理主要采用旁站、抽检、巡视等方式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规范及已批复的方案施工。

3)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测量放样的原地形测量剖面、工程建筑物开挖测量剖面,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开挖过程中,监理人员随时抽查或与承包人联合核测开挖平面尺寸、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开挖采用机械施工,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和保持边坡稳定,并预留足够的保护层。在开挖过程中,承包人要做好地下水位和边坡稳定的观测工作,设置降水井和临时性地面排水措施,保证干地施工。开挖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复核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场地平整度是否合格。建基面清理完成后进行地质编录并在承包人自检合格,监理复核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建管、设计、地质、施工等单位联合验收。

4)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控制

①混凝土质量控制内容

监理工程师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认与控制等,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要求施工单位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实验设备,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

②混凝土计量控制

混凝土投料计量器具必须通过检定,并在检定证书有效期内使用;计量器具使用前,要进行调整和零点校核,确认计量器具完好。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根据施工延续长的特点,确定多个施工用配合比,以适应不同情况下,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检查试验员值班情况,以便及时根据情况变化,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未经值班试验员的书面通知,其他人员不得对配合比进行修改。

③混凝土试件取样

混凝土试件取样应做好记录,包括施工日期、工程名称、施工部位、设计强度等级、配合比等内容。在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做好试件工作的基础上,监理人按照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等试验工作,并在达到预定试验龄期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试验。

5)钢筋混凝土工程

①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指标,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重点。承包人试验室根据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要求,按照设计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等级、浇筑的部位、现场实际需要,遵照规范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室内试验成果,择优选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所报混凝土配合比均经监理人审批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根据原材料、中间产品的实际情况调整的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用于施工。监理人员见证施工配合比的试拌结果,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合格后,方允许用于混凝土浇筑施工。

②钢筋制安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前,监理工程师见证承包人的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搭接焊工艺试验,检测合格后,按确定的各项施工参数批量加工生产。钢筋加工制作前,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人根据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编制的钢筋下料单,无误后进行钢筋下料和加工。钢筋绑扎成型后,监理工程师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间排距、焊接质量等,全部合格后方允许支立模板。

③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开仓前组织建管、设计、施工各方联合验收,对钢筋绑扎、模板架立、施工缝凿毛、仓面清理等进行检查,验收通过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监理人员坚持跟仓旁站,监督施工人员的质量行为。墙身混凝土浇筑时注意对称下料。下料要均匀,入仓混凝土及时平仓、振捣均匀,上下层结合处振捣要伸入到结合面以下,尤其腋角位置、锚头部位钢筋密集处更是监理重点监督部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入仓温度等。监理人员采用旁站、平行检测、跟踪检测等方法控制施工质量。

④混凝土温度控制

高温季节施工时,采取砂石料覆盖遮阳、浇筑前对粗骨料浇井水降温、拌合用水池中投放冰块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入仓温度满足规范要求。拆模后及时覆盖毛毡并洒水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出现干缩裂缝。

低温季节施工时,采取搭设保温棚、模板外侧粘贴1cm厚泡沫保温板、砂石料覆盖保温、锅炉加热拌合水、包裹混凝土运输车箱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入仓温度满足规范要求。拆模后涂刷养护液、粘贴塑料薄膜保湿,并用毛毡、彩条布覆盖保温,避免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早期受冻。

6)混凝土养护

承包人应针对本工程建筑物不同情况,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选用洒水或薄膜进行养护。①采用洒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18h内开始进行,其养护期时间应不少于14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② 薄膜养护;在混凝土表面涂刷一层养护剂,形成保水薄膜,涂料应不影响混凝土质量。采用薄膜养护的部位,必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③ 粉煤灰混凝土和双掺(粉煤灰和磨细矿渣)混凝土暴露面的潮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天;在干燥或炎热条件下,潮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天。

7)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根据土建进度,监理人员首先组织相关单位检查和清点到货设备有无缺陷和数量是否符合合同与图纸要求。

根据图纸检查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基础以及安装方法是否与规范和设计要求一致;检查环网柜(开关柜)、变压器、配电箱、电缆敷设、照明系统安装是否与图纸一致,各类电气试验的方法、程序是否正确,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确保电气设备安装质量。

8)消防工程质量控制

消防工程是增强各类建筑物预防、抗御火灾能力的安全工作。监理单位联合建管、设计、施工单位及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图纸的会审,找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 影响今后施工、验收和使用的隐患 ,为施工与验收提供依据。监理从参与消防工程施工的人员、施工机械和检测仪器、工程材料和设备、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消防工程产品质量的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消防系统维持长期可靠而稳定的运行。 在消防工程通过消防部门验收前,检查和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如是否做好消防系统各子系统的调试与整体联动调试工作,各消防设备的电源是否到位,落实土建专业与消防相关的作业是否已竣工等,以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9)质量缺陷处理备案制

监理工程师及时检查建筑物有无质量缺陷,督促施工单位对质量缺陷检查分类登记,并认真按批准的方案处理,处理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并提出修补或修复措施,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进行处理。修补、修复过程中、均须有详细的记录,并且现场参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查、分析、处理及备案。严禁施工单位在未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表面涂抹、灌浆等处理措施。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3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思路

关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其重点是对其原材料、运输以及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方面的管理。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有些目前尚没有产品质量标准。对各种掺合料,均应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工程应用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的规定。砼原材料、配合比最终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定、指南的要求。对混凝土施工首先要仔细制定浇注方案,包括生产、浇注、验收等。混凝土供应必须保证连续性,根据泵送能力,严格控制浇筑宽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施工冷缝。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但应指出,对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由于其强度增长较慢,以28d为验收龄期可能不合适,此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等的规定确定验收龄期。加强成型混凝土的养护,强化养护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必需条件。设专人负责,坚持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混凝土施工所采用的水泥应按规定进行各种必要的试验,水泥试验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的通知后方可使用。同时对水泥存放采取严格的管理,以袋装形式按生产日期及批号分批存放。存放地点必须符合水泥的堆放要求。水泥存放期为生产后两个月内使用,若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最迟在水泥出厂后3个月内使用; 严禁不同种类的水泥混合堆放。

2、骨料。碎石和砂由水、陆路运输到现场。每500m3骨料至少取一次样,并在骨料进场之前完成试验。骨料运抵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存并保持骨料质量。骨料堆存场地应平整、干净,排水良好。骨料由坚硬、密实、耐久和无覆盖层的碎石粒组成,并不得沾附有机物质。每种规格的粗骨料应分开放。

3、外加剂。在混凝土中使用何种外加剂,均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将根据工程需要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采用何种外加剂和何种试验方法的建议,并将使用外加剂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影响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可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在获得监理工程的书面批准后方才使用,并在使用前至少30天,将计划使用的外加剂或掺合物样品送交试验;工程中使用外加剂或掺合物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

三、夜间及高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因工艺需要而必须在夜间或光照很差的地方进行连续施工时,要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注的场所提供足够的照明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工期安排,很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在夏季进行,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浇注在高温环境下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若浇注混凝土时环境气温达到或超过30C,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以下措施:适当遮盖骨料、拌合水,避免阳光直射;对骨料喷水,对钢筋、模板喷水以降低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采用冷却水或加冰块拌制混凝土;掺加缓凝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凝固。

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控制

在缺乏机械振捣条件的部位,应用人工振捣。混凝土和砂浆在拌合完成后初凝前浇注和捣实完毕,已部分凝结的混凝土拌合物,不得用于工程中。从施工实践经验来看,对于混凝土振捣应采用频率不低于100赫兹的插入式振捣器,在多处不同地方振捣较短时间(约15~20s),而不能在同一地方振捣过长的时间。插入点间距不得超过45cm,振捣器要充分插入混凝土中,并应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以大约7.5cm/s的速度慢慢抽出;插入式振捣器不得触及模板和钢筋;振捣顺序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混凝土必须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且待每层混凝土充分振捣完毕后才能继续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浇注,上层混凝土浇注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的整体性,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不能把振捣作为堆积的混凝土扩散就位的手段;

工地上备有基本的备用零件或者备用振捣器,以避免由于振捣器产生故障而引起的严重后果;混凝土浇注和捣实后,在凝固期间,绝对不许产生变位,施工中要对结构的不同部位的浇注时间作出准确的记录;顶层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振捣及二次抹面,以防止松顶和干缩裂缝;防止过振和漏振。

五、混凝土养护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初凝阶段,要避免混凝土受到阳光、干燥风流、雨水和流水等的不良影响,并在混凝土浇注完毕硬结后,应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覆盖混凝土表面,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混凝土上覆盖一层粗麻袋、草垫或类似的吸水材料,或者覆盖一层砂,并通过喷水保持混凝土的经常湿润,喷水时间为14天;在混凝土彻底湿润后,给混凝土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时间为14天;

养护用水应符合对混凝土用水的要求,并且在水中不含有致使混凝土表面受到污染的化学物质或其他物质。若模板不能在混凝土浇注后12小时内拆除,有需要时应对模板进行遮盖,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将混凝土水份的损失减少至最小程度;在混凝土凝固期间,对有可能受波浪影响的混凝土,应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受波浪的损坏,所有临时性保护工程,都应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的程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留置组数,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连续灌注厚大结构的混凝土时,每100平米取一组,不足100平米者也应取一组;浇注预制件时,每个构件小于40平米的,每20平米或每工作班取一组,大于40平米者按上项要求留置;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每30平米应取一组,每工作班不足30平米者也应取一组。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30摄氏度和相对温度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当配合比有变动时,每一配合比均应留置抗压试件。以取同一罐混凝土的三个试件为一组。为比较构件与标准养护试件的差别,需在浇注地点制取占拌合地点取样数的十分之一试件与构件同条件进行养护,以给监理工程师用作参考。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采用混凝土,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被广泛采用,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混凝土施工重要问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杜绝出现质量问题,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伤亡损失。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4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思路

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其重点是对其原材料、运输以及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方面的管理。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掺合料的种类主要有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有些目前尚没有产品质量标准。对各种掺合料,均应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工程应用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的规定。砼原材料、配合比最终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规定、指南的要求。对混凝土施工首先要仔细制定浇注方案,包括生产、浇注、验收等。混凝土供应必须保证连续性,根据泵送能力,严格控制浇筑宽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施工冷缝。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但应指出,对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由于其强度增长较慢,以28d为验收龄期可能不合适,此时可按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等的规定确定验收龄期。加强成型混凝土的养护,强化养护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必需条件。设专人负责,坚持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管控

(1)水泥。混凝土施工所采用的水泥应按规定进行各种必要的试验,水泥试验合格并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的通知后方可使用。同时对水泥存放采取严格的管理,以袋装形式按生产日期及批号分批存放。存放地点必须符合水泥的堆放要求。水泥存放期为生产后两个月内使用,若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最迟在水泥出厂后3个月内使用; 严禁不同种类的水泥混合堆放。

(2)骨料。碎石和砂由水、陆路运输到现场。每500m3骨料至少取一次样,并在骨料进场之前完成试验。骨料运抵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存并保持骨料质量。骨料堆存场地应平整、干净,排水良好。骨料由坚硬、密实、耐久和无覆盖层的碎石粒组成,并不得沾附有机物质。每种规格的粗骨料应分开放。

(3)外加剂。在混凝土中使用何种外加剂,均须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将根据工程需要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采用何种外加剂和何种试验方法的建议,并将使用外加剂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影响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可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在获得监理工程的书面批准后方才使用,并在使用前至少30天,将计划使用的外加剂或掺合物样品送交试验;工程中使用外加剂或掺合物时,应严格控制使用量。

夜间及高温混凝土施工管理

因工艺需要而必须在夜间或光照很差的地方进行连续施工时,要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注的场所提供足够的照明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工期安排,很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在夏季进行,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浇注在高温环境下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若浇注混凝土时环境气温达到或超过30C,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以下措施:适当遮盖骨料、拌合水,避免阳光直射;对骨料喷水,对钢筋、模板喷水以降低温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采用冷却水或加冰块拌制混凝土;掺加缓凝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凝固。

混凝土振捣施工管理

在缺乏机械振捣条件的部位,应用人工振捣。混凝土和砂浆在拌合完成后初凝前浇注和捣实完毕,已部分凝结的混凝土拌合物,不得用于工程中。从施工实践经验来看,对于混凝土振捣应采用频率不低于100赫兹的插入式振捣器,在多处不同地方振捣较短时间(约15~20s),而不能在同一地方振捣过长的时间。插入点间距不得超过45cm,振捣器要充分插入混凝土中,并应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以大约7.5cm/s的速度慢慢抽出;插入式振捣器不得触及模板和钢筋;振捣顺序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混凝土必须分层浇注,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且待每层混凝土充分振捣完毕后才能继续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浇注,上层混凝土浇注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的整体性,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不能把振捣作为堆积的混凝土扩散就位的手段;

工地上备有基本的备用零件或者备用振捣器,以避免由于振捣器产生故障而引起的严重后果;混凝土浇注和捣实后,在凝固期间,绝对不许产生变位,施工中要对结构的不同部位的浇注时间作出准确的记录;顶层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振捣及二次抹面,以防止松顶和干缩裂缝;防止过振和漏振。

混凝土养护施工管理

在混凝土初凝阶段,要避免混凝土受到阳光、干燥风流、雨水和流水等的不良影响,并在混凝土浇注完毕硬结后,应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覆盖混凝土表面,尽快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混凝土上覆盖一层粗麻袋、草垫或类似的吸水材料,或者覆盖一层砂,并通过喷水保持混凝土的经常湿润,喷水时间为14天;在混凝土彻底湿润后,给混凝土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时间为14天;

养护用水应符合对混凝土用水的要求,并且在水中不含有致使混凝土表面受到污染的化学物质或其他物质。若模板不能在混凝土浇注后12小时内拆除,有需要时应对模板进行遮盖,防止阳光的直接照射,将混凝土水份的损失减少至最小程度;在混凝土凝固期间,对有可能受波浪影响的混凝土,应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受波浪的损坏,所有临时性保护工程,都应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的程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留置组数,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连续灌注厚大结构的混凝土时,每100m3取一组,不足100m3者也应取一组;浇注预制件时,每个构件小于40m3者,每20m3或每工作班取一组,大于40m3者按上项要求留置;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每30m3应取一组,每工作班不足30m3者也应取一组。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3°C和相对温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当配合比有变动时,每一配合比均应留置抗压试件。以取同一罐混凝土的三个试件为一组。为比较构件与标准养护试件的差别,需在浇注地点制取占拌合地点取样数的1/10试件与构件同条件进行养护,以给监理工程师作参考。

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采用混凝土,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被广泛采用,如何管理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混凝土施工重要问题。通过针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混凝土施工工艺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总结出相应的管理技术,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5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理论性非常强,包含各种概念、试验假定、计算公式、结构分析等等,一直以来学生就将这门课程列为难学难懂这一类。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课堂讲解,应用多媒体ppt和板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的教课方式虽然比以前单纯的板书上课更利于学生接受,但是效果并不突出,学生也仅仅能够应付考试,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经过长期'教'与'学'过程中的循环反馈,发现我院《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5个问题:

1.1 教学模式缺乏新意,过于呆板

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完全按照教材顺序来,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讲课,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很好地串联知识点,教学方式单调枯燥,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主动性不强,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2 偏重于讲解公式的应用,对基本概念理解的讲解偏少

由于课程的特点,涉及到的公式和概念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是死搬硬套,计算出最终结果,但是对过程并不理解,如果变换另一种情况,学生又不会了。而实际工程情况比书本上的例题复杂很多,要想让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首先就要让其对知识理解透彻。

1.3 教授学生查阅学习过的学科教材,对规范结合的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不会或不懂的知识点,更多的是教学生去查阅以前学习过的教材,这样做虽然能让学生弄懂知识,但是却丧失了很好地了解规范的机会。由于土木工程专业规范非常之多,而几乎所有的实际工程依据全部是规范,如果学生等到毕业后才开始接触规范,这样导致学生对规范非常陌生,而这个时候早已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弄懂规范再接手工作,势必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1.4 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知识较多,学生接触实际工程太少

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在讲解梁、板、柱、基础等相关知识时也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讲授,但是讲解完后,发现学生还是懵懵懂懂,对知识还是处于抽象认知阶段,印象不深刻,过后就忘记了。说明这门课程,单纯的靠老师讲解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一定要让学生去到实际工地,去看,去动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军事文章

1.5 任课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授课深度不够

授课老师大多数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老师,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比较扎实,但是却缺乏实际工程施工经验,因此讲课过程中更多地是讲解理论知识,没有信手拈来的实例可讲,而学生恰好对工程实例的学习最感兴趣。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授课方式,增强学生兴趣

《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繁多,课程涉及大量的计算公式和设计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理论的提出均建立在大量的工程实际经验和理论假定上,故在教学过程中不用花过多的课时讲解公式的推导,重点在于教会学生理解弄懂公式的含义,特别是基本概念一定做到举一反三。由于课时有限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上有所取舍,教师在填写授课计划时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例如:舍弃或部分舍弃那些重推理且不实用的公式、概念等,而将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重点难点来讲解,让学生真正弄懂弄透彻一个知识点,从而培养锻炼学生深究混凝土结构的兴趣。

2.2 加快建设实训中心、完善实验室等

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际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稳固。目前我院学生的校内实践还只能安排在实验室,实验室暂有工程力学实验室、建筑力学实验室和土力学实验室,只能教授小型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简单的拉压拔等试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这些实验太简单、枯燥,希望能做混凝土梁、柱等的实验。因此校内实验室需要更新设备,各项器材等种类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土木工程实训中心的步伐,本实训中心已通过学校审批,目前正处于设计施工阶段,即将建好的实训中心包括了工民建、交通土建和岩土3个方向的实践操作项目,一些土木工程最基础的实践操作项目均可以在本实训中心完成,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墙;绑扎梁板柱墙的钢筋;自拌混凝土;支模板;钢筋、模板的下料;脚手架的搭设以及混凝土梁、板的抗压试验。届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基本构件的破坏实验,使学生对各类构件的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和构造要求等均有较好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鼓励课任教师课余参与生产实践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际工程经验。而我院大多数老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工程实际经验还有待提高。因此,我院提出了要建设校企合作,让教师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充电,打造一个完善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为了增强队伍的师资力量,也可以尝试先让1~2个年轻教师走到生产单位去实践半年,他们学习到了的先进的技术方法等回来可以传授在校的老师,然后这样轮换去生产单位,一步一步实行,我院土木师资队伍一定会壮大,培养的学生质量也会更好。

2.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我院目前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的期末考核分为两部分:一、平时成绩占40%,包括到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加分等;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一般情况是闭卷考试。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反映,太多的公式和表格需要记忆,稍有记不住或记不准确就会造成大量的失分,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对课程真实的掌握程度,闭卷考试仅仅考核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这样的记忆并不深刻,考完试马上就会忘记。

3 结束语

我院培养的三本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从事与实际施工相关的职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传统的教学方式急需要改革,随着每年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行业岗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从教师教学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校企合作、提升师资、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6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开展,建设领域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目前,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作为一种执业资格考试制度,门槛和技术要求都很严格或者可以说严谨,通过难度大。但通过考试取得了注册执业资格后,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工程行业中各个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同时也得到了社和行业的极大认可。所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既明确了一个工程师所具备的执业技能和资格,又是对高校土木工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一种行业检验标准。而如何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也是高等院校和土木行业共同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面临的困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1)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

(2)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针对当前工程界对土木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需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各高校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从安全风险到经济效益,都导致了企业参与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动力不足问题的出现。

2.高校的企业资源短缺:实习企业常常是靠研究课题组教师成员的个人资源和个人能力,而教师个人资源中的企业未必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口的企业和施工工地。

3.执行卓越计划的师资困难: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与企业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卓越计划”对师资能力方面的要求。

4.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工程活动的简单重复性和工程实习完整度差等问题都影响了学生执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如何考核,标准怎样制定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深入实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明确了土建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我国高校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培养方向。

三、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要求

目前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中提出了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其素质能力考核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基础知识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几大注册工程师考试科目(2015年)如表1所示。

从以上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来分析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可以看出,几大注册工程师制度基础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基本知识结构的要求;而专业考试是以工程案例分析形式体现,与规范是同步更新的,着重考核的是从业人员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是从实际工程出发,注重考查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规范、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等,这也是国内外土建行业对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工程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充分利用长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人才培养经验,再结合时展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具体变化,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较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方向。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卓越土木师人才的培养方案。(1)本校遵循教育部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通用标准来进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并进一步优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9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规定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2011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2)本校重点按照《土木工程行业标准》来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突出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的理论教学,强化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采用了灵活的学分机制和考核制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我国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土建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并且在企业工程中严格执行,所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将以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制度作为行业标准来具体修订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中,基础理论考试知识已包含在国家通用标准内容里面,专业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工程案例分析。总之,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新建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理论教学模块与专业考试的专业知识相配套,强化了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与专业考试的工程案例分析,以此来实现按执行行业标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

2.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体系。(1)通过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本校还大力鼓励学生申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纵向与横向的科研项目中去。(2)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高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本校响应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的号召,选拔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辰杯”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届“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胜奖。(3)有计划地举行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筑梦飞”建筑设计大赛作为本校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专业的竞赛品牌项目,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设计思维潜能、工程实践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及学生把书本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至今,本校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共举行了四届,比赛的内容与形式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符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且凸显了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比赛体系。目前,大赛已形成以力学架构制作竞赛、CAD技能竞赛、测量技能竞赛和建筑设计竞赛四个子项目为主的专业竞赛体系。在专业改革试点期内,本校近期目标是力争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参赛率达到60%以上,远期目标是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全员参与该项赛事。同时,邀请广东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提升“筑梦飞”大赛的品牌效益。

3.加大行业企业参与培养过程的力度。(1)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与其他质量工程项目一道,巩固和发展现有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硬件条件,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进一步拓展新的实习基地,通过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使相关企业成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现有实习基地一览表如表2所示。(2)企业深度参与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企业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实践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设计主要指毕业设计。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视校企协同培养,特别设立了五大实习课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培养计划,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企业技术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到实践中去。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本校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到企业中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申请与企业相关的横向项目,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本校还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必须获得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土木工程师(r土)、注册造价师资格等。另一方面,本校还推行“企业导师制”,积极选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骨干人员担任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五、结语

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城镇化建设和大城市基础升级,让土木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大量的需求与机遇。结合国家土木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开展高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潜质、领导才能、活动能力等融合在一起,培养出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而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则是一种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其明确了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培养人才执业水平是否合格的一种评价。因此,适应国家注册执业制度要求,按土木工程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共赢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高校实际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明奎.执业制度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106-109.

[2]顾红春,张友志.基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46-52.

[3]鲁正,武贵,吴启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54-58.

[4]赵文军,孙静,赵永江,等.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5,(3):2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Civil Excellence Talents Based on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Engineer

ZHAO Jia-jian,XU Zhao-ju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7

摘要:针对地方建筑类高校土力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及采取跟踪调查并反馈于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土力学;课程改革;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U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61-03

土力学课程是建筑类高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建立在力学基础上,利用力学的基本原理专门研究土的力学性质的一门课程,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建筑类院校,土力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后续课程如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工程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认真思考。笔者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本,探讨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一)精选教材内容

建筑类院校,对于土木专业、测绘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在二年级会开设地质工程这门课程,相应的与土质学相关的内容,如土的物质组成及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土的分类分级、原位测试等内容,在地质工程这门课中已经很详细的介绍,因此在土力学面临学时少的压力下,该部分内容不需要重复讲述。此外,教材中还存在部分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新规范矛盾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新规范。

(二)教学内容应与注册考试接轨

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都分别对应相应的执业资格制度,建筑业领域也不例外。如注册岩土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等,这些资格证的考取都会涉及一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土力学、工程地质、地基基础等课程,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应结合注册考试大纲,有侧重地授课。

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土力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它是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及计算的理论依据,直接关系建筑物的安危。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古往今来,地基基础问题约占总事故的21%,因此在讲授课程时,要求教师结合工程案例,讲述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工程背景及很强的实践经验。例如含水量30%和50%的土在手感和表观上有何区别,内摩擦角10°和20°对于土的抗剪强度有多大影响,土中粘土矿物的多少如何鉴别,等等。近几年来,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青年教师大多高学历、理论功底强,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经验亟待解决。学校应建立相应激励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给教师提供机会到企业中去,要求所有青年专业教师至少有6~12个月的工程实践经历,可以到设计院和相关施工现场,参与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

三、加大投入,改革传统实验教学

(一)实验单独设课

针对土力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总学时中穿插6~8学时的实验。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液塑限测定实验、侧限压缩实验、抗剪强度指标测定实验、压实实验等,限于实验室条件及学时的限制,一般建筑类学校仅开出3~4个实验,即液塑限测定、侧限压缩实验及直剪实验、压实实验等,且每个实验2学时,共计6~8学时。其中测定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实验一般仅限于直剪实验,很少有条件演示三轴实验,并且这三次实验分别独立穿插在相应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将相关知识贯穿起来,如将这三次实验联合集中做实验,测定了土的含水量及液塑限后,用相同土样直接测定它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及土样抗剪强度,由于土的塑性指数、液性指数与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土的含水量的多少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影响很大,这样连贯的三次实验会使学生对土的力学性质初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判断,对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果三次试验分别独立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脱节,且每次做实验的土样也不同,学生很难将学过的知识贯穿起来,更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融会贯通。因此建议实验单独设课,确保实验的连续性。

(二)开放实验室,实验不受学时限制

课程中所涉及的任何一个实验,每次实验都是2学时,这对于简单实验可以轻松完成,但对于较复杂的实验时间紧张,难以完成,这就导致为保证实验按时完成,实验室人员务必将实验前的相关准备做好,学生做实验仅限于验证过程,实验的程序和步骤大大简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益,因此建议开放实验室,学生只要感兴趣,可以随时联系实验室进行实验。最后,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如在测定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三轴试验,因为三轴试验接近土的真实破坏情况,破裂面不是人为硬性指定的,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包括给土样施加围压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手段施加的,又是如何保证土样与周围介质的液体完全隔开等。

四、优化课程考核机制

(一)提高实验课成绩比重

改变传统土力学课程考核机制。土力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因此考核方式要从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方面进行改革,建议适当提高实验课成绩占的比例,将实验部分的成绩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至20%,期末理论试卷占70%,平时成绩占10%,以此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改革理论课考核方式

以往的理论课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为了减轻学生考试时的记忆负担,建议土力学期末理论考试采取开卷形式,学生可以携带相关教材、笔记及技术规范进入考场,考试过程中可以自由查阅资料,但不允许相互交流。此种考核方式可以扭转考前侥幸突击或投机取巧等蒙混过关的这部分学生的不良心态,切实起到鼓励态度端正、刻苦认真的学生取得好成绩。

(三)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

实验课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议采取分级考核区别对待。对于参加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研究的学生,可以考虑实验部分免考核成绩直接记满分;对于没有参与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想要争取实验成绩优秀等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答辩方式确定成绩;对于成绩处于良好以下的学生,可以参考平时实验课的准备及报告完成情况给出相应成绩。同时实行实验课成绩一票否决制,对于实验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允许参加土力学期末考试,且未按规定完成全部实验项目的,实验课成绩记不及格。这对提高学生的重视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益。

五、改进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

土力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仅限于被动地听。建议采取“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自己说,而不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起到推动作用。如在讲述沉降变形计算章节时,可以先列举古往今来由于地基失稳所引起的工程事故,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苏州的虎丘塔、上海工业展览馆,等等,然后引出问题,最后回答如何解决。沿着这样一条主线讲课,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和兴趣听课,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

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由于建筑物的地基条件千差万别,应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创新性试验研究,整个试验从题目的设计、土样的选取到步骤的安排,包括设备的连接、仪器的调试都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教师只起到个别指导的作用。学生从一踏入学校就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教师可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向学生公布,向学生讲解项目的特色、意义及目前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双向选择确定自己参与科研的方向。经过四年的培养,学生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增强,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二)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

鼓励并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遵循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进行申报,这样既可以弥补高等教育在工程实践环节上的薄弱,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七、跟踪调查并反馈于教学

针对理论教学中哪些章节需要改进,哪些内容需要补充,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哪些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甚至与该门课程相关的基础课及后续课程的开设顺序是否合理等问题,对不同专业、从事不同行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以期及时反馈信息,有的放矢,逐步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结语

土力学课程作为地方建筑类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有着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该课程全面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现代工程需求的高素质建筑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代国忠,史贵才,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4):65-67.

[2]孟庆娟.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3):124-125.

[3]胡其志,庄心善,等.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3):106-109.

Teaching reform of soil mechanics course based on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CHANG Honga, WANG Lixiab

(a. Surveying and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8

《建筑工程材料》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较广,涉及面大,知识点多,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性教学补充理论教学,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性教学,最终达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质、检验以及应用等。也因此,建筑工程材料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一些能在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的建筑工程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质量检测等部门从事各类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质量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1]。

一 建筑工程材料当前实践性教学的模式

1、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就是将实物或与实物相关的模型、结构、实验过程通过投影、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多媒体设备和CAI课件,运用表格、图形,动画,同时结合实物教学,将所讲到的建筑工程材料理论知识与实物结合起来。

2、实验教学法。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材料的性质,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中实训教学法。将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单独列出作为高职院校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训项目之一。通过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实训,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三 建筑工程材料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1、实践性教学受到多方面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各级机构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加之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依然处于尝试、探究、改革阶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实践性教学课时有限且不连续,比如在做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由于水泥凝结时间较长,学生根本没时间观察到凝结时的现象,往往靠老师的演示和讲授。

2、实践性教学模式单一老套。教师按照实验指导书先叙述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再详细解释设备仪器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授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完全由老师来控制,并且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表现出兴趣低下,甚至没有兴趣,或者应付了事,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与其他专业课联系较少。建筑材料课程与后续的一些专业课在实践教学中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性较差,各专业课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起上本专业课内容而忘记其他课内容的现象,从而也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也影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2]。

4、创新不足。建筑工程材料实践性教学往往是按照实训或实验指导书开展,老师讲授、学生操作均按照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骤进行,没有体现国家对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性培养的要求。

5、单纯的强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忽略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并不是独立于工程实际存在的,而学生操作的是某一材料的分析,检验等,就业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就职于质量检验、材料检测等职位,大部分毕业生在施工现场难以将所学材料的单纯的分析检验应用于工程实际。

6、在作者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材料理论课时与实践性教学比例为1:1,比以往加大了建筑工程材料的实践性教学力度,但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要求,实践性教学是在该内容的理论课结束之后再进行,使得学生很难结合理论知识来做试验,所以很多学生在做试验时不知所措。通过建材试验工的技能鉴定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即便做完了试验,对试验内容也毫无印象。

7、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模式也随之改革。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大,专业建设也随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比如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李红老师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模块”的教学模式改革[3],在这种新的专业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与此同时也应该进行探究改革,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专业培养模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四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在我院建筑工程材料授课课时最多的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实施了兴趣+项目教学模式改革试行,现将要点总结如下:

“兴趣+项目”模式中的“兴趣”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选作实验项目、按照兴趣进行分组,按照兴趣进行实验项目合理安排等,“项目”即将原有的每一种建筑工程材料的若干实验划分为同一大项,实践性教学实施项目组的形式,有项目负责人全程组织安排,老师角色转变为指导教师。

建筑工程材料理论教学大致分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墙材、建筑钢材、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内容,每一章又有几项实验项目,全书总共有三十多项实验项目,但有些是学生必做的,必须掌握,而有些是有能力或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做,可以我们将所有试验项目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必做的,一类是选作的,下面以混凝土这章举例来说明兴趣+项目教学模式。

混凝土这一章实践性教学项目有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新拌混凝土和易性检验、混凝土成型试验、混凝土力学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五项,这五项均为必做项目,其中前四项均为动手操作项目,最后一项为课程设计项目,但均是在该部分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按照原有课程模式下的课程大纲要求,操作项目每项占课时4节,课程设计项目占课时2节,因此混凝土这一章实践性教学共占课时18节,对于总课时84节的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学生几乎没有兴趣,也没有创新性可言,基本没有达到专业培养要求。

按照实践性教学兴趣+项目模式的要求,我们把混凝土这章共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为理论讲授。不同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是,将所有理论教学连续讲授,理论教学不出现断点。

第二环节为参观调查阶段。通过理论教学后,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所有要点,但对混凝土的构成、性质、检验有了一定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联系施工技术等课程了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于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参观结束后按照开学初下发的实践性教学项目列表中混凝土项目:

某搅拌站按照要求,需生产C30混凝土若干,已知所用的水泥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为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为40mm,请完成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混凝土的拌制、强度试验等,并出具相关实验报告。

根据上述项目要求,学生自主组织分组,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查阅文献资料,预约项目进行时间、预约项目所用仪器设备、制订项目计划,进程,步骤等。并将项目资料上交至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同意签字后可以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为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所做的项目实施前的准备资料,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按照预约时间安排完成项目,并出具报告单,同时提出项目中可以创新的方面,对于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项目组在上交报告单的同时上交一份项目组对于该项目实施的讨论、会议等记录和项目总结。

所有资料上交到指导教师处后,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并按照学期初下发的项目评分表(包括项目计划、进程、查阅文献、步骤、创新性研究等)进行打分。

四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成功之处

1、实践性教学过程充满了学术氛围

通过改革后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向相关专业老师请教,通过项目组内或者和指导教师的讨论,商议书写项目总结等,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学术性。

2、期末成绩普遍提高

比较同一专业2009年和2010年两届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期末考试有27人不及格,2010年在进行了试点之后的班级期末考试只有5人不及格,事实证明了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带动了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兴趣。

3、老师角色成功转换

原有模式下进行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可缺少,分量也较重,学生做实验时候依赖心理很重,老师做,学生看,有的学生在上完实验课后都不清楚做的是什么实验,更谈不上创新,在“兴趣+项目”教学模式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改变了原有有问题老师解答,实验不会了老师负责教会的模式。

4、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

由于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去做实验,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此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加之有很多选作的实验为他们准备,他们可以按照对课程的兴趣自由选择。、

5、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加强。

通过参观调查施工现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将建筑工程材料这门课与其他所学课程联系起来,大大加强了迁移知识的能力,并做到理论讲授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学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讲授的知识来解决。

五 建筑工程材料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需要改进的方面

1、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试点

虽然进行了一个班级的试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改革牵扯方方面面,最终要指导教学,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试点,等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课程建设体系彻底完成后才能进行全院推广。

2、需要与之配套的“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加快建设

“兴趣+项目”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于课时,教学场所的限制,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需要加快“学练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性教学改革带动理论教学的变革。

3、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课程的建设

考虑到其他老师的工作,作者一人完成了前期的试点,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思路受限,加之试点工作千头万绪,在今后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团队来精诚团结,协作完成这个课题。

作者简介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9

毕业考核模式的改革路径及保障措施

毕业考核过于单一的选择毕业设计模式,且毕业设计选题程序化、教条化,未能很好地考虑学生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土木工程行业国家注册执业资格工程师制度已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土木工程行业已要求多重的市场准入。土木类企业资质的重要一项就是企业内具有执业资格证书人员的数量,是否具有执业资格已成为土木类企业招聘人员、职称评定、工资调整的重要依据,土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已逐步成为就业的基本条件之一[3]。毕业考核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后期工作的一个桥梁纽带,承前启后,对毕业考核环节进行改革,意义重大。

(一)毕业考核模式改革的建议

考虑到学生后续工作过程中的职称评定、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及具体工作能力等方面,既要通过毕业考核环节让学生对工程结构的概念认识更加清晰,亦要照顾到学生在将来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发展,譬如将自己对具体工程案例的理解分享给大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论文写作和文献运用的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程经验和教学实践,建议毕业考核模式多样化,有如下几个模式可参考:(1)毕业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文献检索运用;(2)小型毕业设计+工程预算+文献检索运用;(3)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含文献检索运用等);(4)毕业考试+论文写作(考试内容要与学生后期获取执业资格考试相联系);(5)教师课题的科研试验+论文写作(含文献检索运用等)。毕业考核模式多样化可丰富学生在毕业考核环节的选题范围,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模式;同时,同一模式中考核范围相对广泛,这对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帮助。

(二)保障措施

多样化的毕业考核模式对毕业生的考核更加全面,可有效地缩短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在许昌学院实施两届以来,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映效果良好,但执行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师资方面必须得到有效保障。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0

岩土工程;监测;教学分析

随着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关于岩土工程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新的设计方法被提出,这些新的理论要变成工程实践,如果没有相应的测试手段则是不可能的。岩土工程检测不仅能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还能检验及修正岩土工程理论,在岩土工程中乃至土木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很多高校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本科生都开设了《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1-2]。笔者在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分析

本研究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宰金珉主编)教材为分析对象。根据笔者的深入研读和梳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归纳如下:

1.课程内容极大丰富性。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绪论部分,主要讲解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在岩土工程中的地位、作用、目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相关技术的简介;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主要讲解测试系统核心传感器的原理、特性、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标定。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详细介绍静力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动力触探。岩土体现场剪切试验等的原理、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整理与应用等。基础课程涉及土力学、基础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处理、建筑抗震、钻探工程、基坑工程等。如静载试验资料应用中涉及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确定与应用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要内容。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介绍地基加固、桩基础、基坑工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的检测。每一章都涉及一门专业课程,如地基加固检验与监测,地基加固包括多种加固方法,针对每一种加固措施,则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如砂垫层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环刀法,贯入测定法,而干渣垫层的质量检验又分为分层质量检测与工程质量验收检测,每个阶段的检测方法又有所差异。

2.实践性极强。

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岩土工程测试本身是生产实践,也是科学试验,应用于实践性学科,因此其实践性极强。以边坡监测设计为例,理论上监测线的布置形式有十字形和放射形布设,但是如果没有到过边坡现场进行原地踏勘,仅仅依靠室内设计的监测方案是满足不了工程需要,而且可实施性不强,如受现场地形地貌及施工的影响,理论设置的监测点在现场可能难以实现。

3.经验性强。

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很多测试方法机理尚难搞清,监测成果的解释主要是经验性的,如静力触探试验,贯入机理不清晰,没有数理模型,不能直接识别土层,应用中需要其他勘察或测试方法配合使用。

二、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要求

通过分析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该课程的教学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这门课程涉及专业较多,如果授课老师仅仅是从测试的角度讲解,课堂内容显得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半年,同时开设有《地基处理》、《基础工程》专业课程,如果不从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开始讲解,学生很难将地基处理各种方法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梳理清楚,甚至很多学生在学完地基加固后,不知道还要进行加固效果检测。对于边坡工程监测,如果不讲解滑坡各要素及其对工程实践的意义,如滑坡勘察时为何要确定滑动面的位置和滑坡周界,那么布置表面变形监测点时,就很难确定基准点的位置,深部位移监测时,不知道测斜孔孔深应该打多少等。可见,授课老师不仅要测试技术本身很熟悉,还要熟知地基处理、桩基础、基坑工程、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将测试技术的具体应用讲解的清晰、突出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2.学生的专业基础及学习能力要求。

对于这门课程,如果学生具有相关课程学习基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压力相对较小。如不了解地基加固的各种方法原理,如不了解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的原理,就很理解为什么通过地基变形、孔隙水压力及真空度的检测结果来评价加固效果等。所以,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应该学习相应的基础课程。

3.学校仪器设备资源的要求。

岩土工程监测的实物构成是各种监测仪器设备,所以学生有必要认识和了解常用的监测仪器。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学习各类测试及监测的原理,又要掌握熟悉常用监测设备的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三、关于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几点建议

通过《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提出对开设课程应满足一些基本要求,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授课老师,专业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短时期很难达,但是作为专业教师要有提升自己的意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引导并与学生共同进步;另外,要综合多种方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教师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作用更为突出。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该课程涉及面广,仅仅靠老师上课讲解是完全不够的,授课老师应该在选择性授课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吸收课堂讲解内容,对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3.提高资源投入。

学校应该在课时安排、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作者:刘永莉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路面与岩土系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1

Key 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constructio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中图分类号:TU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111-01

0引言

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信息,其数据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周期,对于施工企业争创名优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测工作

1.1 确立岩土勘测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在勘测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岩土工程师要对所负责工程的结构形式、用途、载荷大小以及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工作的要求等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出符合合同要求的勘察规范和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明确取样及试验、原位测试、钻探施工等的技术要求。②根据内业资料整理、土工试验、外业施工等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③明确勘测过程中一旦发生与规范和制度相冲突的情况时应选择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技术调整要求。

1.2 强化现场监督,确保技术质量①安全生产。在正式开工之前,岩土勘测人员应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各类报告对施工现场的空间和线路进行勘测和核实,并根据核实内容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和挖掘时注意避让,以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勘测工具标准化。在正式开工之前,要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和长度进行检查和核对,分清非标钻杆和标准钻杆,并确保标准贯入器钻杆的长度、取土器钻杆的长度、静力触探钻杆的弯曲以及角机的灵敏度等情况符合勘测和施工的要求,以免在进行原位测试和分层取土时因尺寸不统一而出现差错。③做好原位测试。岩土勘测工作中的各项原位测试项目,均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要求及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行。例如在进行静力触探时要注意查看现场施工的归零情况及率定曲线的变化,避免温度变化对探头造成的影响。如果探头发生进水或断电等情况,必须要先进行率定再进行施工;在进行十字版施工时要注意控制转速;在进行单孔波速试验时应保证检波器紧贴在钻孔孔壁上。④合理选择钻进方式。在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层以及软弱土层进行钻进时,应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法,每次进尺深度应为1m左右,并严格限制钻进速度。如果地表含有一定的杂质或碎石,则应设置套管;在对岩层进行钻进时,应根据岩层强度、完整性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钻进速度,每次进尺深度不能超过2m;在对特殊性土(如黄土)进行钻进时,钻具口径应大于150mm。⑤取样管理。在取样时,应严格控制钻杆尺寸,同时用专业的取样设备取Ⅰ级和Ⅱ级土样,严禁通过切取岩芯管的方式取原状土样。在取样结束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并保证包装和运输都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取水样时要注意不得加水或采用泥浆钻进法。⑥高程和水位测量。无特殊情况,应尽可能选择黄海高程,如果因条件不允许而不得不使用假定高程的话,就要注意将基准点设置在相对安全、不遭到破坏的地方,最好是将其埋设。对于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统一进行,如果在施工范围内存在地表径流,则应优先进行测量。⑦加强对异常点的控制。岩土工程师要及时对外业资料进行核对和验收,明确施工场地中主要土层的划分,并保证原位测试数量和主要持力层的取样数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进行补充测量。同时,还要注意对持力层的起伏,尤其是桩基持力层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并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点进行小规模钻探,以进一步查明情况。

2做好对勘测数据的提炼,以进一步提高勘测报告的质量

结合建设项目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来对勘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勘测报告的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岩土工程师的学识和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①确保土层划分的科学性。要在充分了解外业资料所确定土层分层的基础上对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的测量数据进行调整和分类,去报层位的划分无论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都能符合地质学的规律。②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尽量避免那种“纯数学”的统计分析方式,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特征对测量数据中的异常点进行适当的取舍,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③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岩土工程师要根据项目要求和勘察规范向设计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对于差异较大的参数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以便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④做好质量控制。岩土工程师在工作中应虚心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对于存在争议的技术问题应开展研讨会进行研究,对于重点大型工程则要邀请本行业的专家来进行咨询和评估,从而真正将三级校审体系落到实处。

3加强回访,总结成果

首先就是对天然地基进行验槽。岩土工程师应及时核对土层层位情况,并对基坑土扰动以及地下水流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查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防空洞、土洞和暗滨等容易造成不良地质作用的内容。其次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地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最后就是要做好项目回访。岩土工程师应定期回访已经完成的项目部分,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与勘测报告不服的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日后研究。

4结语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2

1 深层搅拌法施工特点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的技术也逐步提高,而深层搅拌法用途广泛,作为施喷桩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力,作为地下连续墙则可防止渗水,还可用于地震和受到撞击的桥墩补强以及处理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高压喷施法一般用工程钻机钻孔,达到设计要求后,再用高压脉冲泵(往复冲)通过安装在钻杆下端的喷射装置向周围土体喷射化学浆液。同时,钻杆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并逐渐往上提升,高压流使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并被强制与化学浆液混合凝结硬化后即在土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的圆柱体。施喷桩的浆液有多种,应根据土质条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来选择,同时也要考虑材料来源、价格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目前是以水泥浆为主。

深层搅拌法最适用于加固各种成因饱和软粘土。水泥固化剂一般适用于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避免产生负摩擦力);粘性土、粉土、素填土(包括冲填均、饱和黄土、粉砂以及中粗砂、砂砾。当加固粗粒土时,应注意有无明显的流动地下水,以防固化剂尚未硬结而被地下水冲洗掉; 也要考虑到钻头阻力的增大而引起搅拌机钻进的困难)等路基的加固。

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路基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搅拌时无振动、无噪声和无污染,可在密集建筑群中进行施工,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及地下沟管道影响很小。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可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等平面布置加固型式。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可节约钢材并降低造价。

2 工程概况

江苏省某高等级公路合同路段内地貌上属冲积地带,据钻孔揭露,上覆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杂填土、耕植土、冲积成因的淤泥、砂(细砂、中砂)、粉质粘土、残积成因的含砾粉质粘土或粘土、基岩等。由此可见,该场区在地质学上属典型的冲积成因的软土路基。在该类型路基上兴建道路,可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法对其软土路基进行处理,形成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路基。该方法除了可充分利用原状土的承载力,因而造价较低外,还具有施工灵活、方便、工期可灵活掌握、无振动、无噪声、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3 路基处理施工工艺

3.1 施工参数

选用施工机械为DJS- 2型深层搅拌机,搅拌轴长18 m,搅拌叶片直径500 mm,动力头功率37 kW。固化剂配方使用3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根据桩体强度在施工前进行现场配方试验确定。水泥掺合比为15%,水灰比为0.45~0.5。

3.2 施工前的场地准备工作

测量放样:对设计单位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施工前会同甲方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使用。测量人员按施工设计图,进行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孔口标高等有关测量放样工作,测量放样记录及布桩图等,应报请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复核抽查,并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

水泥土强度试验: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各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层位置,钻孔取出一定数量的试样土进行必要的软土物理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含量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强度试验,以验证软土的性质和设计的水泥土搅拌桩强度能否达到要求,试验结果均应及时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甲方及监理工程师审查核实,如与原地质钻探资料和设计要求不符,应会告知设计方。

3.3 主要施工工艺

3.3.1 施工工艺试桩

搅拌桩施工前必须分区段进行工艺试桩,以掌握适用该区段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成桩工艺试验桩不宜小于5根。工艺试桩前,书面通知甲方和监理部门派员参加。工艺试桩结束后,提交工艺试桩成果报告,并经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作为该区段搅拌桩施工的依据,无甲方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不得任意更改。

工艺试桩应达到如下目的:获取操作参数,包括钻机钻进与提升速度,钻进持力层时孔底电流值,送灰时灰罐与管道压力、搅拌的叶片旋转速度、喷停浆时间等;喷浆和搅拌的均匀性;钻进、提升阻力情况及特殊情况施工处理措施等。

3.3.2 钻机就位及调直

组装架立搅拌桩机。检查主机各部的连接,以及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喷浆系统各部分安装试调情况、管路的密封连接情况是否正常,作好必要的调整和紧固工作,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进行操作。灰罐装满料后,进料口加盖密封。安装钻机时,将钻机对准桩位,调平桩机机身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3.3.3 钻进

桩机调正后,启动主电机钻进,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送气,钻深由深度尺盘确定,其数值应等于设计加固深度和桩机横移槽距地面高度之和。

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4.1 加强管理工作

制定具体的施工管理措施和适用的施工方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心中有数;指派技术水平高,精通路基加固知识的技术人员作技术指导或现场负责,使施工全过程处于规范化、规程化控制状态;配备完整的制桩设备,具有可靠性和配套性机械,满足设计要求;电脑自动记录仪要定时检校,保证其完好性。

4.2 严格控制水泥等材料质量

按照设计要求选用水泥的品种标号,并采取防潮、防雨淋措施,坚持先进库的水泥先用,后进库的水泥后用,避免水泥因放置时间长使标号降低。

4.3 确保加固桩体强度和均匀性

施工时派人作好成桩记录,详细记录每根桩的位置、编号、喷浆量及喷浆深度复搅深度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施;严格按要求控制喷浆量和提升速度,以保证桩体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拌合;为保证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性程度,对使用的钻头进行定期复核检查,对直径磨耗过大的钻头进行维修和更换。

4.4 加固效果检查

在桩的不同部位切取试块,送至试验室分割成与室内试块相同尺寸的试件,比较相同龄期室内外试块强度,作复合路基荷载试验,实测加固后的复合路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层搅拌法适应于软土路基的加固,有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无振动、无噪声、无地面隆起、不排污、不挤土、不污染环境以及施工机具简单、加固费用低廉等优点,尤其是在深基坑支挡结构体系中,水泥土搅拌法常用作防水帷幕,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的路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师试用期工作篇13

一、概述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之发生的一些公路路基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公路的路基工程是一项周期长,施工环境差,工序复杂的项目,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某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不力,都可能会为整个公路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因此,我们监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公路路基工程的质量监理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端正态度,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严把每条公路的基础质量关。我国进入WTO以后,公路建设也随之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必须要提高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理意识。

二、公路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理

1、审查承包人的质量自检系统

一是要审查承包人质量自检人员配备的数量与素质,工地试验室功能与试验设备配备的规格、品种、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正常施工期及施工高峰期进行质量自检的需要;二是要检查承包人试验室及拌和站质量自检计量系统是否准确、可靠,是否通过上级质量主管部门或有关计量部门的审定与认证;三是修好临时便道、便桥,以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的供应,保证工程能安全施工,此外,还要安全标志的设置也是必要的。

2、掌握工程的基本情况

调查了解工程所在地全年气候特点,统计往年在施工期由于阴雨影响的天数,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及相应措施,并注意气象形势预报,以便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和作业方案。在工程所在地要详细调查了解公路沿线(包括路基基底)及土源等作业范围内的土质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及含水量情况,制作标准击实试验和土的强度试验(CBR值),制定施工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制定出路基各种不同类型土质、含水量的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法及路基基底处理方案,组织人力、机械、材料,制定有力措施,防止在施工中出现盲目性,避免走弯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3、施工测量与放样

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及时做好导线、中线、水准点和纵断高程的复测工作,横断面检测与补测工作。按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密或增设导线点、水准点,并对全线的中桩进行恢复测量,为工程的顺利开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4、检查与审批施工机械

公路路基施工前,由承包商对已进场的路基工程施工机械的品种、规格、型号、配备数量及运行质量进行详细检查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监理工程师对所报检的施工机械逐一检查后审批,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5、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并审批

公路路基开工前,首先要确定取土坑、弃土场的位置,修好施工便道,每一取土坑可取用土方的数量,弃土场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运距及土质情况,对填土的土样进行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填写进场材料报检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查与确认。监理工程师应定期对用于施工的路基填土进行抽检试验,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取用。

6、建立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正常进行的保证,缺乏质量保证体系就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返工,给工程带来隐患,从而就影响施工进度、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仅能保证企业眼前利益,而且也保证了企业能走向现代化企业。另外,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只停留在纸上,更应该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一步步去落实,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7.批准开工申请

一切施工准备工作就绪,报检手续齐全后,由承包人填写开工申请报检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总监代表审批后,下达开工指令。

三、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理

1、路基质量控制

根据试验段总结的施工方案、作业流程及工程质量要求认真进行施工,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分工及施工要求对每一工序进行严格自检,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返工处理,认真分析返工原因,对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后果,就要对有关责任人强化教育或采取经济处罚措施。如果是客观原因,那么就要及时研究对策,调整施工进程。此外,路基一般是用自然土修筑的,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施工选择取土场时,一般我们通过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检验,强化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2、填料的质量控制

路堤的填筑质量关系到路基、路面和人工构造物的稳定性,因此一定要选择当地的良好土料,从根本上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前对路基土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之后,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路基土进行处理。对于淤泥质土、含水量比较高的耕地土,可采用石灰稳定土来填筑路基;对高液限粘土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可掺加炉渣、碎石、砂砾等进行处理。

3、选用合理的压实机具

公路路基施工中,要采用重型压实机具进行施工,对于同一类土来说,采用轻型压实所得出的最大干密度较采用重型压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小,而最佳含水量又较采用重型压实的大,施工时土的含水量又可以降低。由于土基密实度的提高、含水量降低从而可以提高路基的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反映路基每一层的密实状态,弯沉值反映路基上部的整体强度,当两者都达到合格要求时,路基的整体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才能符合要求,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并不复杂,只要我们严格执行规程,在施工中认真负责,一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道路。

4、裂缝的监理和防治

目前,可以将路面裂缝分为基层开裂所形成的反射裂缝和面层自身产生的温缩裂缝以及由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裂缝。第一类属于非荷载裂缝;第二类属于网状不规则的裂缝。对于路面基层裂缝的监理,应在施工时考虑到水泥类稳定材料产生裂缝的机理。选择材料时要对材料的塑性指标进行试验,材料的塑性指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方可采购;在施工中尽量使水泥类稳定材料达到最佳含水量,保证少出或不出裂缝。对于路面面层裂缝的防治来说,通过多项试验已经表明,针入度指标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高粘度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低,在选择路面材料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因为裂缝出现后,雨水就会沿裂缝下渗,浸蚀下面的结构层,降低它的强度,从而出现严重的路面损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