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土建实训总结
土建实训总结篇1

文章摘要: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人教处处长何志方主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袁洪志院长致欢迎词.四个调研组组长分别谈了对全国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情况.会后,全体专家参观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馆,并就制定土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 12月22日,在美丽的云龙湖畔,来自全国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家齐聚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状况调研总结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赵琦、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学伦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人教处处长何志方主持.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袁洪志院长致欢迎词.

四个调研组组长分别谈了对全国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情况.会后,全体专家参观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馆,并就制定土建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学校和企业、政府各自的职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土建实训总结篇2

(三)积极实践探索为培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现实基础从中央层面,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确立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一直致力于不懈探索,取得了一批批卓有成效的培训实践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在全面总结各地创新成果的基础上,2010年中央颁布《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为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标志着干部教育培训进入全面深化、统筹部署、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促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对已有的实践成果进行系统地总结提升,逐步形成科学指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从国土资源部层面,长期以来部党组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部署要求,结合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在培训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培训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立足于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改进和创新培训工作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在培训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四环节培训模式,为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为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不同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认真考量,不难发现干部教育培训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自身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具备系统运行特征,遵循系统运行规律。这一内涵特征,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是在深入分析培训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准确把握培训系统运行规律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构建,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做支撑。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科学以它特有的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自然科学又适用于社会科学的概念范畴、共同原理和共同方法,其概念、原理和方法也成为现代培训的基础理论之一,为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干部教育培训系统的要素构成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处在一定环境之中、具有一定结构、指向一定目标的有机整体。要素是指对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或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构成系统整体并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组成部分。凡系统至少由两个元素组成,同一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按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存在与其他元素无任何联系的孤立元。任何一个系统都是通过组织内部的元素形成一定的结构。干部教育培训一般由培训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者、师资、教材、评价、时间、空间、组织管理等要素构成,且要素属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素之间相互沟通、交叉、渗透和综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干部教育培训系统。人作为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使系统各组分之间产生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各要素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组成整体结构并有规则地运行,从而使整个系统实现其最佳功能。

(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必然遵循着系统运行的共同原理和基本原则,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的运行特点。只有在把握系统运行规律基础上构建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才能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1.整体优化原则系统论认为,若干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系统,就会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的总和所没有的新性质,叫做系统质或整体质。这种性质只能在系统整体中表现出来,一旦把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便不复存在。组分之间作用是非线性的,即作用与结果之间不成正比数量关系,而是具有一种放大或缩小的效应,使系统整体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制肘、冲突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干部教育培训之所以能为人类提供服务产品,正是培训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习者、师资、教材、时间、空间、组织管理等构成要素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的程度,有机联系,综合影响,协调发挥其整体效应的结果。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要把培训的整体目标作为一切培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在实现各构成要素优化的基础上,统筹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有序性、聚合性、适应性的要素结构,使干部教育培训呈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功能,达到系统功能的整体最优。2.子系统划分原则系统论认为,在元素众多、结构复杂的系统中,元素之间有一种成团现象,一部分元素按某种方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整体特性,这类集团被称为子系统。划分子系统,可以将笼统问题具体化,定性问题定量化,使研究得以简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是由不同子系统相互组合及其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必要对培训系统本身作一个科学地划分。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构成要素的组分成团特性,可以将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划分为培训理念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等子系统,其下还可以续分为培训机构子系统、培训内容子系统、教学方式子系统、师资子系统、组织管理子系统等。3.共塑共生原则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没有一定的环境就无法体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的变化又给系统以重要的影响,引起系统的变化。把握一个系统,必须了解它处于什么环境,环境对它有何影响,它如何回应这种影响。系统与环境共塑共生的辩证关系,是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必须要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设计、组织支持等多种因素。首先,培训环境决定、影响或制约培训系统及其活动。如,一个培训目标的确立及其实现,培训规模、培训过程和培训方法等都会受到政治经济、培训政策、参训者能力意愿、培训经费、组织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次,任何培训必须适应培训环境的要求和变化。既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如健全的制度、良好的组织支持、有利的培训资源等,也要注意扬长避短,或积极创造条件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4.开放性原则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的运动都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来实现的,这三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着系统的有序、稳定和平衡状态,从而达到动态与静态平衡的辩证统一。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而言,坚持开放性原则,就是要以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观念、发展的眼光,始终把握时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持续推进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干部培训系统一方面要保持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流,始终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外来经验的吸收借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还要保持培训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确保培训系统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三、构建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一)树立系统化、整体化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理念体系构建实用管用、充满活力、具有国土资源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培训理念,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需要,整体把握,系统设计,以观念统筹带动工作统筹,用服务大局的效果检验培训工作的效力。一是从开放的、联系的视角,正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真考量党情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国土资源事业改革、组织人事制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干部教育培训产生的影响,从而构建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国土资源事业改革相符合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二是从整体的、动态的视角,深入分析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体系、运行体系、内容体系、教学方式体系、评价体系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各子系统的运行规律、内容要求及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子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达到对培训体系的整体把握,从而形成最优化的培训体系结构和培训功能。同时,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和周期性要求,构建完整的、闭合的、环环相扣的培训链条,即从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效果评估到跟踪反馈的全程培训链条,做到各环节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可考量、可执行。

(二)形成统筹协调、开放协作的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体系按照构建更加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的部署要求,顺应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需求,立足当前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体系和机构体系架构,从管理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部培训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平台,建设精良的培训管理队伍。从办学层面,要进一步厘清国土资源部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土资源部与教育部及部分省市的共建院校、社会机构等干部教育培训施教机构的关系,明确不同施教机构在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定位和作用,形成国土资源部门培训机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广泛运用,开放协作、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办学体系。

(三)构建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体系1.培训需求评估体系建设一是认真开展组织需求分析。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不同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明确干部教育培训的总方向和总要求。二是分类开展国土资源领导干部必备能力评估。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国土资源系统干部,明确岗位职责,界定必备能力,甄别缺项,按需施教。三是开展滚动式培训需求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对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素质能力水平、培训需求及对部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细致调研,作为按需施教的重要依据。2.干部参训体系建设坚持以组织调训为主,国土资源部人事司要加强对调训计划的统筹协调,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制度。部机关各司局根据业务工作需要,认真遴选、确定参训对象,形成年度调训计划。充分尊重干部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国土资源领导干部积极参加中组部部署开展的自主选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研发、制作、更新精品课程,完善平台功能,形成高质量、系统化、规范高效的国土资源干部网络培训体系,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持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学员培训信息系统,为组织调训提供科学依据。3.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按照实用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对国土资源部现有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完善,对其中的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进一步归并调整,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及课程的评估工作。国土资源部人事司负责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学风建设等内容的机构评估。培训项目委托方负责包括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和培训效果等各环节的培训项目评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培训课程评估,真正发挥评估结果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开展培训跟踪评估,进一步加强对参训人员返回工作岗位后,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情况的跟踪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四)构建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匹配的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培训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两个子系统,它们之间随时都在进行着信息的密切交换,以非线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激发,整体影响和决定着培训成效。构建国土资源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对培训工作的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推动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一是立足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国土资源干部,认真研究每一类教学内容应该与哪一类教学方法相匹配,才能形成最优的结构,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对于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要研究如何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使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要研究如何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等方式,用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对于道德品行教育,采取典型教育、学员讨论、小组辩论等方式,其效果可能胜于简单的课堂灌输;对于国土资源业务知识学习,则考虑引入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二是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国土资源干部,立足于干部履职和成长的差异化,结合培训专题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建设一支服务支撑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完善师资选聘机制,规范师资管理模式,形成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国土资源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利用国土资源部的业务优势,继续选拔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培训师资。二是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密切联系,选择一批对党忠诚、政治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与方法,熟悉成人认知心理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三是遴选一批基层国土资源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宣讲基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资源共享和工作推动。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组织开展师资考核评估,探索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更新师资库,不断改善师资结构,提升培训质量。

土建实训总结篇3

一、认真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切实抓好农业环境管理。保护基本农田是国策,农业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抱着对社会、对子孙负责的态度,我们依法依规进行保护和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意识

针对我县基本农田逐年减少,农业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我们利用标语、培训等多种方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树立社会全员参与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环境保护的意识。

2、认真调查研究

对群众反映较多、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茶恩青坪国土整理项目耕作层被破坏,经实地调查,我们写出“国土整理应重视耕地质量”一文,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根据文中所制定的改造方案进行整治好。河口三联整理区渗水漏肥问题,在调查后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方案。

3、积极参与规划修编

今年是基本农田中长期规划修编年,我们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工作,同时收集过去未收集到的耕地利用现状图和耕地利用规划图。

4、搞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

从农业投入品着手,设定柳桥村为生态农业建设试点村,该村全面推广复混肥和肥。

二、搞好肥料生产管理,维护肥料市场秩序。

肥料市场的纯净,是农业生产安全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重点抓源头—肥料生产管理,协作执法大队搞好肥料市场管理。

1、抓肥料生产管理

对我县境内有规模的3家肥料生产企业,一是督促办理各种法定手续;二是不定期检查生产记录,促使各企业规划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2、公布肥料信息

春播期间,经肥料生产企业调查和肥料市场调查,发放了一期肥料信息。

三、积极推广土肥新技术

1、开展技术培训

上半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对全县232个重点村开设培训班,培训村、组干部3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

2、设立土肥试验

早稻在泉塘子农技站设立不同肥料对比和不同施肥量试验两个。

四、实施好两个项目

(一)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本项目去年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和主要工作,今年重点抓好工程扫尾、验收、资料收集整理等。

1、工程扫尾

田间工程扫尾工作4个标段都在2月份完成,土化室建设经请教多方专家,设计方案,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2、验收

经市水利质监站主持,邀请县各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全部合格,其中c2、c3标段被评为优良工程。

3、工程结算

田间工程结算书全部进行了初审,目前已送县财政局内审。

4、资料整理

4个标段资料全部搜集齐全,基本整理完善好,只差工程验收书盖章手续。

(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该项目3月份申报,被农业部、省农业厅立项后,按照要求、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好早稻测土配方施肥

早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万亩,使用配方肥万吨,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万份,设立示范片22个,连片面积万亩,培训技术骨干44人,培训农民近3万人,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

2、工作人员培训

一是选送4人参加省农科院化验员培训;二是派出3人参加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管理培训;三是对乡镇土肥专干培训,聘请市有关单位专家培训22个乡镇土肥专干,结合乡镇土肥专干的培训,编写、印发规范性技术资料8篇。

3、宣传发动

X月X日,县人民政府召集各乡镇的乡镇长、主管乡镇长、农技站长、土肥专干,对测土配方施肥进行专题研究。各乡镇在县工作会议后,分别召开了宣传会议。

全县出动宣传车22台次,书写宣传横幅22条,永久性标语200多条。

4、编制工作方案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量大,细化程度高、专业性较强等特点,制定了工作草案,经局党委集体研究,最后形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

土建实训总结篇4

二是配备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员队伍。为了保证教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抓住“严把入口、制度管理、激励跟踪”三个环节。在选聘教员时不仅重视高学历,更看重职业道德,把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主要标准,通过摸底和多次试讲的筛选,聘请了20名同志作为教员,他们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6名,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全等三高一全的特点,其中,地方高校教授3人、讲师1人、市局领导2人、机关处长和业务骨干14人,组成了一支教学专家与本系统内在职干部相结合的教员队伍。在教学中要求教员写出教案,准备详实的案例,提前5分钟进课堂,课后留20分钟答疑。每期轮训班结束时都发放征求意见表,由学员给每个教员投票打分,对优秀教员进行通报表扬,将学员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员。

三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相继建立了考勤签到制度、考试考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规范了教学秩序,从制度上保证学员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东西。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在轮训间隙通过召开学员座谈会,到区县调研等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参训人员和单位普遍反映培训内容全面、系统、实用,具有参考性、指导性;办班正值新旧土地管理法交替之际,及时解决了基层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训对象定位准确,从基层训起,从根基抓起,有利于国土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管理严格,培训落到实处,收效明显;生活保障有力,学习环境安心,业余生活舒心。

近二年来,南京市国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期,参训人数973人次;承办培训班33期,参训人数

1650多人次。历时一年,完成了第一个周期的全市乡镇土地

管理干部轮训任务,参训人数292人,参训率100%,到课率98%,考试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3.5分。通过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南京市国土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有力保障了局党组提出的“争先进、做贡献、创一流”工作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李元部长在听取了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培训工作汇报后,高兴地说:全国18城市联席会议中有三分之二达到南京的水平,我就很满意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培训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2001年12月,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

土建实训总结篇5

二是组织领导严密。各单位对培训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都能够科学统筹安排工作,妥善处理和解决工学矛盾,按要求组织职员按时参训。各县(市)局天天还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参加学习,保证了所属职员的参训率和课堂纪律。特别是经开分局,主要领导亲身组织,亲身协调解决培训中碰到的各类题目,为参训职员创造了安心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切实进步培训质量,局党办坚持通过职员定位治理和全程跟踪录象方式,督促职员按时到课。并在每讲结束后组织进行同一考试,检验培训效果。对录象和考试成绩我们将适时下发各单位,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试的重要内容。

三是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采取了分类培训方式,根据分管业务设置培训课题,极大增强了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单位参加培训的同道也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都把它作为进步自身素质、进步依法行政能力的难得机遇,自觉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聚精会神抓学习,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保证了培训工作的全程、全员参与。特别是各单位参训的领导同道都能带头端正学风,虚心求教,全身心投进,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

这次培训,各城区和开发区分局基本做到了全员培训,但各县(市)局和双阳分局还有部分职员没有参加,各单位要在4月30日前按市局编写的培训教材,以电化教学的形式,按业务种别完成对所有未参加职员的培训。局党办要对这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这次培训,我感到主要收获有三点:

一是通过学习,进步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这次培训我们专门请党校教授、市*弟处长就实践科学发展观、预防职务犯罪内容进行了专题辅导。通过辅导,增强了大家对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特别是对运用土地这个“闸门”来卓有成效的参与宏观经济治理,有了更深层的熟悉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当前国土资源治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中,正确把握自己,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当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严重形势下,对于备受社会关注的国土资源事业而言,更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治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次培训是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

二是通过学习,进步了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次培训,按照所涉及的国土资源治理业务范围内容,我们组织市局相关业务部分按照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着重讲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执法监察、矿产资源治理及地籍治理等内容,请市审计局、市财政局领导就财务资金治理进行了授课。通过培训,较好解答了目前各单位业务运转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进一步优化了各岗位干部国土资源治理知识结构,对进步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学会运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措施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治理题目,不断进步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通过学习,增强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国家对国土资源治理的要求越来越严。土地和矿产作为稀缺资源,体现出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土资源部分受各种思想腐蚀干扰的机率不断增加,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之间矛盾的相互交织使国土资源治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这也使我们国土资源部分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次培训,有助于增强我们各级工作的紧迫感、压力感,进一步凝聚系统干部的工作士气,增强工作劲头,强化抓好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在全系统形成共同干好国土资源治理工作的整体协力,创造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依然很重,要完成六项重点指标:一是计划供地4000公顷;二是新开发整理耕地3000公顷;三是耕地保有量134万公顷;四是收储土地400万平方米,拆迁棚户区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五是力争融资40亿元;六是确保完成城乡土地登记颁证20万册。具体情况还要在近期召开的国土资源工作会上进行部署,今天借这个机会夸大四点要求:

第一,要竭尽全力保发展。一是要切实保障我市发展用地。预审和征地要在早字上下功夫,列进国家扩大内需的项目和省、市、县(市)三级重点项目,要提早向省厅申请提前开工,保证项目建设工期。要继续坚持产业用地预公告制度。牧业小区生产用地要继续敞开供给,150个重大项目要继续实行科以上干部包保,各单位负责人要主动到项目现场进行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题目。划拨供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无籍房审批项目,要直接进进绿色通道办理。要科学把握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以保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二是要切实做好规划修编。要将扩大内需项目纳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切实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中心投资计划项目的引导作用。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充分论证未来用地需求,在科学规定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公益项目等用地结构和布局,特别要预留牧业小区项目用地,力求实现最佳安排。三是要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利用,积极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要严格执行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土地投资强度及建筑容积率的有关规定,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对县(市)、区以下节约集约用地分级考核制度。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收缴土地闲置费。加强用地批前审查和批中、批后监管,确保土地供给形成有效供给。四是要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耕地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力度,重点是做好农安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包装和上报立项,圆满完成国土部开展的“市二道区英俊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要确保不突破15号令规定的违法占用耕地不得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红线。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坚持三全、三定、三包,同时,认真做好第九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要按时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任务。五是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认真开展清理整顿盗采矿产资源专项行动。进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深化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健全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制度,正确把握矿山企业的资源储量,为保护和公道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六是全面提升全市国土系统信息化水平。将现有的系统从单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为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一体化的综合治理系统,按时完玉成系统金土工程各项任务,力争在年内实现与各县(市)远程办公。

土建实训总结篇6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紧紧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镇、村、组级干部,提高镇、村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观念意识,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教育培训对象

全镇各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

四、宣传教育培训目的和内容

宣传教育培训目的:

(一)提高全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基层干部依法依规处理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能力,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维护好国家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乡(镇)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强化基层干部及群众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三)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自觉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和谐稳定。

宣传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重点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介绍和普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

(三)重点讲述经常发生在基层的各种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清其危害性。

五、组织实施

全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培训任务纳入我镇“十一五”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培训计划,主要依托镇党校培训基地,利用20__年一年的农闲期间,组织各类国土资源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结合工作任务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一)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镇国土资源所、镇司法所、__镇小、镇广播站、各村民委员会共同负责“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工作,各有一位相关领导负责,并设联络员。全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设在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协调、联络工作。

(二)时间安排

“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从20__年1月1日开始到20__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一年。整个活动分为组织动员(20__年1月至3月)、教育培训(20__年4月至10月)、总结验收(20__年11月至12月)三个阶段。

1、活动启动

20__年3月下旬,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下发文件,统一部署开展全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各项工作。

2、组织动员阶段

20__年3月。确定各站所、各村两委负责人、联络员,并在镇国土资源所设立“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根据国家、省级和市、县级实施方案以及本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__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全面动员部署本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3、教育培训阶段

20__年4月至10月。按照我镇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的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工作,注意安排利用农闲时间培训基层村级干部。

4、总结验收阶段

20__年11月至12月,完成本次活动的总结验收工作。20__年1月,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三)宣传教育培训方式和具体要求

为使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组织培训骨干进行宣讲,宣讲活动要做到法律法规知识和当地实际相结合,专题讲座和以会代训相结合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形式上注意分层次、分级培训;内容上注重应知应会、通俗易懂;效果上注重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具体要求如下:

1、由镇党委、镇政府、镇国土资源所及各站所、各村两委等部门配合。一是组织镇级主要领导参加市、县培训;二是组织基层镇、村干部参加县、镇培训;三是负责教育培训基层村民委员会干部。

2、镇主要领导干部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培训人数不少于应培训人数的90%;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的方式,通读《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并认真做好笔记,基本掌握国土

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3、站所、村级干部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培训人数不少于应培训人数的80%;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和研讨交流的方式,以学习培训《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试行本)和其他辅助讲义为基本要求,掌握了解基层干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知应会内容。

(四)师资队伍

组建西盟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讲团”。宣讲团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司法局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及县委党校教师等组成。具体承担我镇范围内村级干部的宣传教育培训任务。

(五)教材组织

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以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为基本教材;教育培训乡(镇)、村级基层干部,以《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试行本)为基本教材。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要将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治本之策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并同县委组织部门制定的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村级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和“五五”普法规划相结合,统筹考虑、全面部署、坚持不懈的抓好落实。

(二)精心组织实施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抓紧制定本镇的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受训人员,确定师资队伍,确保全员培训;从严治学,精心组织,切实落实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育培训的新方式,积极采用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培训方式,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座谈交流、现场考察等,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三)强化督促指导

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将按时间安排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各村(组)参加培训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并向县培训活动办公室报告我镇工作进展情况。

(四)搞好宣传报道

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应协调当地主流传媒,适时开展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信息”,推动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五)保证经费投入

土建实训总结篇7

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配方肥施用到田为目标,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核心,以服务粮油高产创建、果菜茶标准园创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切入点,以培训宣传、示范展示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原则,采取以点带面、整村推进方式,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着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在35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区县,组织10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采取面对面培训、建立“一村一站、一户一卡”、设立配方信息公示牌、创建示范区、配肥站、配方肥连锁经营配送等有效推广模式,深入农户与田间,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免费为400万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施用配方肥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一)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在继续抓好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蔬菜、果树、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5年、2006年、2007年启动的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要分别达到全县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80%和70%以上,2008年、2009年启动的项目县分别达到50%以上和30%以上。同时,为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到位率达到80%以上。

(二)增加配方肥施用量。配方肥用量占化肥总用量比例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粮食作物示范片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果树、蔬菜、蔬菜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示范园配方肥面积不低于60%。

(三)着力抓好示范带动。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整村推进,示范村、示范片、示范园和示范户建设仍是今年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重点。项目村示范面积不少于50亩,2005-2007年启动的项目县60%以上村建成示范片,2008年启动的项目县30%以上村建成示范片,2009年项目县10%以上村建成示范片。在100个粮食、50个油料及特色作物高产创建镇乡、10个蔬菜重点区县的蔬菜基地、标准果园创建示范区,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配方肥数量占化肥施用总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在全市选择3350个种植大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其中,巩固续建项目区县各100户、新建项目区县各50户。

(四)提高技术普及率。各项目区县要按照“一村一专栏、一户一卡”的要求,上墙展示测土信息和施肥建议方案。在春耕和秋冬种等关键农时季节,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向村民讲解和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提升服务能力。*市测土办将在年内组织开展2-3次区县技术干部培训。每个项目区县要积极参加国家高级肥料配方师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期以上基层农技人员和肥料经销商技术培训班。

(六)巩固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各地要继续开展对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采集化验土样的服务工作。继续做好10个以上的测土配方施肥田间“3414试验”和同田对比试验,建立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3个,调查农户施肥情况100户,确定部级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5个,每个项目镇乡建立3个农户施肥情况长期观测点。继续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汇总系统录入和数据库建设,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配方施肥推荐方案查询库。继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地力评价工作。

三、重点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市《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细则》及项目方案要求,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一)强化“示范片”到村。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组织实施,以区县为单元,确定示范村建设个数,制定村级示范片建设规划,确定示范区建设地点及范围,合理布局示范地点,细化示范片建设内容。建成的村级示范片要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其中,标牌要明确标明施肥结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和责任人员。

(二)狠抓“配方肥”下地。市农委将在春耕和秋冬种备肥期间,针对当季作物,分别制定大春和小春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方案,并通过市农技总站信息网、信息简报等载体及时*市测土施肥配方信息。市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要按照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组织专家对各地制定的肥料配方进行综合汇总,科学确定全市主要农作物的“大配方”,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供应提供参考。

(三)实施“培训”进田。根据农民需求,通过“田间课堂”和田间巡回指导,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肥水管理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行“建议卡”上墙。积极推行测土信息、配方上墙制度,方便、简捷、有效地推广科学施肥知识,使广大农民能够直接“按方”购肥、施肥。

(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科技赶场、现场会、墙体广告、互联网等广泛进行宣传普及,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宣传态势。

(六)开展“示范县”创建。2010年,市农委确定江津、铜梁、开县、梁平和南川为首批范区县,开展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创建工作。各示范区县要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编制创建方案,把拓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配方肥施用比例、示范区建设、服务粮油高产创建、果菜茶标准园创建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作为重要建设内容,探索有效推广模式和工作机制。

四、工作分工

按照“市级创机制,区县级抓落实”的总体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市农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探索有效工作机制,创新推广方式。根据国家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制定*市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市级活动,监督检查各地组织实施情况。

区县农业部门:细化落实“普及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各方面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千方百计推进技术进村入户和配方肥下地。

五、市级活动安排

(一)召开春耕现场会。市农委将于2月下旬召开春耕生产现场会,组织与会人员参观冬季作物油菜、蔬菜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现场及配方肥连锁经营点,同时举办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启动仪式,安排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各区县要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开展“普及行动”,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

(二)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在春耕、秋播季节,市农委将组织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会同区县及镇乡技术人员广泛开展针对农民施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2010年大春配方施肥指导意见。根据各区县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成果,组织市级专家制定并*市主要作物配方信息、配方施肥指导方案和配方施肥分区建议简表,引导各区县制定适宜本地区的分区配方施肥技术模式,指导农民“科学、经济、环保”施肥。

(四)开展效果评价活动。市农委将于10-11月,组织技术力量,开展粮油果菜等农作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调查与评价工作,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的成效、技术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五)召开工作会议。市测土办将在年内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各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经验,组织观摩考察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现场。同时,宣传展示五年来测土配方施肥取得的成效。

(六)举办技术培训。按照国家测土办的统一要求,举办市级土配方施肥技术与数据管理培训班,重点解决数据处理、应用和管理问题,加快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形成的大量数据和技术成果分析汇总进程,为全面深入推进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七)交流配方肥生产供应经验。根据全国测土办的统一要求,*市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信息,组织企业和区县参加十二届肥料双交会,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和连锁经营,交流企业与技术部门合作的典型经验,加强农技推广部门与企业的对接,促进配方肥生产与应用。

(八)检查验收项目执行情况。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监督检查,督促项目规范实施。对2008年启动的项目县(场)进行化验室检测质量抽查考核和年度检查验收,对2005-2006年启动的项目区县进行三年结题验收,对2007年启动的区县进行地力评价检查验收,接受农业部对2006-2007年项目县进行抽查验收。

(九)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在春、秋两个关键时节,组织开展以“大地之春”和“金色之秋”为主题的测土配方施肥集中宣传活动,努力扩大社会影响。

六、保障措施

土建实训总结篇8

一、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甘肃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教师数量偏少,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现出了与时展的不相适应性,课程体系设计落后,教学过程设计中,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考虑不全面、不系统,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简单的累加,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会贯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水土保持教育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和行业的人才缺乏,造成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就业脱节。

二、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水土保持行业工作的特殊性,以行业生产过程为导向,以课内教学和专项训练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式综合实训为切入点,我们构建了真正实现以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为主,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做法是第一、二学期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程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第三、四、五三个学期学习专业课,课程进行单项训练,同时依据水土保持站(行)等单位的生产要求,进行校站(行)合作,以水保(治沙)站具体生产(工程)项目(任务)为依托,在生产的关键时期,采取工作实践形式进行综合实训或仿真实训完成项目代训;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核心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单项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训主要是通过仿真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和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的任务驱动方式来完成。结合水保(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实训项目,统一选派专业教师和水保(治沙)站的技术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工程)项目(任务)的实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如图1所示。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站结合,以站为主,直接将学生选派到相关水保(治沙)站,聘用行业技术人员、选派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考核,做到顶岗实训有计划,学生有岗位,考核有标准,管理有方法。

三、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以往教学模式来看,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的发展;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有关,一是表现为实验空间场所小,仪器设备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二是实践基地较少,运行费用高,不能根据专业的需求安排足量的外业实践,使整个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同建立实训基地,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场地和经费的问题,聘请用人单位的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承接实习、就业双重任务,时间接点具备延续性,创造了就业空间,缩短了企业再次培训周期,减少了学生试用期环节,真正收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二赢”效果。

四、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校站合作、项目代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根据水土保持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与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各岗位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原则,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基于水土保持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制度保障机制。

以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综合实训为切入点,以校站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形成“三级456”实践教学体系。

(1)单项技能训练。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项技能训练采用“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四合一,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贯穿于单项技能训练全过程中。

(2)综合实训。实训教学任务化、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结果成果化、实训目标能力化,“五化”实现项目代训。实训教学任务化:按照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实训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填写实训任务书,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训,以实现项目代训,获得技能。实训内容项目化:结合水土保持(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或仿真项目,按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内容和时间,完成项目代训。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过程参照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行业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训练。实训结果成果化:明确实训的成果形式和内容,实训结束时,一定形成实习的阶段成果或完整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用具体的成果进行学生的实训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训目标能力化:实训目标明确并突出培养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领域的核心能力。

(3)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导师制、专任教师责任制、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学生周记制、关键节点考核制、成绩评定标准制,六环节制度化。兼职教师导师制:每个顶岗实习的学生都由行业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定一位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导师,进行技术指导。专任教师责任制: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特长和实习意向,选定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或顶岗实结的撰写工作。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单位每月向学院(系)填表传真通报实习学生的顶岗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与学院责任教师沟通解决。顶岗学生周记制:顶岗学生每周填写学院统一印制的顶岗实习记录手册中的顶岗实习记录表,记录一周的顶岗实习内容和工作体会,便于顶岗学生及时总结,并作为实习结束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关键节点考核制:兼职教师在项目关键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按照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兼职教师将项目开发划分为若干个关键节点,一般2-4个。实习学生每完成一个节点的任务,兼职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成绩评定双元制: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和责任教师双方分别打分,综合评定。兼职教师依据兼职教师指导书和节点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评定,学校责任教师依据责任教师任务书、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学生周记、总结等内容对学生做出评价,严格按照过程管理进行考核。

2.教学内容改革。根据调研报告,确定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以实践方式完成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标准,按照“校站合作,项目代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具体要求是:通过森林植物调查、植物环境调查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调查能力;通过水文基础课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监测技术能力;通过干旱区造林技术、土地荒漠化治理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治理技术能力;通过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制图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能力。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校企合作保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研制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座谈,做学术报告和技能指导等,共同商议专业建设与发展。

4.教学团队保障。为保证与“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必须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教学团队,通过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生产项目和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综合素质。聘用了24名行业的技术专家、22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

5.实验实训条件保障。扩建了土壤实训室,新建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室、自动气象站、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实训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模拟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校站合作,新建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等2个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0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0个,为学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校站合作,项目代训”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岗位针对性更加突出,能力目标更清晰,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黄金永,毛全有,姚荣庆.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33-34.

[2] 程洪,刘佳丽.高职高专水土保持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2):37-39.

[3] 张德喜,张志远.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水土保持,2003,(9):46-47.

[4] 王青兰.高职水土保持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研究,2008,(10):150-151.

土建实训总结篇9

本次宣传培训活动主题为“识灾、避灾

,家喻户晓,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知识培训。

二、宣传培训目的

宣传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向社会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促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宣传培训对象

本次宣传培训对象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乡(镇)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全体群众和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结合,分类培训方式进行,以集中学习、室外宣讲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围绕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灾情报告等内容进行宣传。国土资源所要结合实际,室外宣讲要深入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旅游景区和在建工地等开展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

五、培训安排

(一)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分管局长、科(股)长、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培训,分2批5期进行。

第一批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工作的分管局长和科(股)长,分2期进行。我县参加第2期培训,培训地点为太原。

第二批为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分3期进行。我县参加第5期培训,培训地点为临汾。

(二)我局主要负责对乡(镇、街道)所长以下工作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以上培训,时间自定,总体培训要在7月中旬前结束。

六、总结评价

各有关股(室)、所要对宣传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认真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七、有关要求

土建实训总结篇10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前哨”,是国土资源系统的窗口和形象。切实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进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来,我局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方案、制定措施、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包片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有关情况,主动与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5月,我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人员工资、经费全部上收到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使中心所工作人员一心扑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

(二)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按照全省基层国土资源所硬件设施达到“七个一”的基本要求,在西潘楼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局投入40万元,西潘楼中心所新建了建筑面积为638平方米的办公楼,现已投入使用;目前阚疃中心所、胡集中心所办公楼正在与两乡镇政府签订购买协议,两中心所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马店孜中心所办公楼县政府已同意使用原马店孜轧花厂办公楼,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王市中心所用地已获批准,上半年拟开工建设;其他5个中心所以租赁方式,也解决了临时办公场所,中心所新址上半年解决用地问题,下半年拟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全县10个中心所办公电话、微机(台式、笔记本各一台)、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执法车辆、办公桌椅等均配齐。20xx年,我局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定出了时间表,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我局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新机制,制定完善了中心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考核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划片包干包村目标责任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执法巡查及办案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国土中心所规范化管理,3月12日,由于强局长带队,组织全县国土中心所所长到涡阳县国土中心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通过学习,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及时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台帐及有关业务工作流程,使中心所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针对国土中心所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任问题,我局狠抓了国土中心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识培训和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了年度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建立集中培训和每月一课制度,开展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工作针对性培训,以来,先后举办全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5期,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每月一课等专题培训班11期,把业务培训和开展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技能。二是坚持周调度制度,局所上下联动,明确工作重点。即:一周一次工作安排,一周一次落实检查,一周一次集中学习,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局成立了督查办公室,对局领导批示或交办的限时办结事项进行督查,每周一进行通报。三是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竞赛和各类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来,我局有2人获得市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征文奖、8人参加自学和函授毕业、26人通过技术职称考试。四是选准配强中心所负责人,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和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原则,大胆使用德才兼备,在本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同志,加强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来,免去1名中心所所长,任命2名中心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20xx年,我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县区局的先进经验,按照市局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狠抓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

我局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除在省国土资源厅业 务专网上正常运行的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土地市场动态检测与监管系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非审批类系统的应用外,局各股室及班子成员配备了计算机,目前都是单机作业,主要用来打字和简单的图表处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20xx年,我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我局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力争完成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积极主动向县政府和编制部门汇报,争取尽快成立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做到事有人干、工作不间断。同时加快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吸纳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为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土建实训总结篇11

(二)加大投入,扎实推进。按照全省基层国土资源所硬件设施达到“七个一”的基本要求,在西潘楼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局投入40万元,西潘楼中心所新建了建筑面积为638平方米的办公楼,现已投入使用;目前阚疃中心所、胡集中心所办公楼正在与两乡镇政府签订购买协议,两中心所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810平方米;马店孜中心所办公楼县政府已同意使用原马店孜轧花厂办公楼,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王市中心所用地已获批准,上半年拟开工建设;其他5个中心所以租赁方式,也解决了临时办公场所,中心所新址上半年解决用地问题,下半年拟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全县10个中心所办公电话、微机(台式、笔记本各一台)、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执法车辆、办公桌椅等均配齐。2010年,我局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定出了时间表,年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我局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新机制,制定完善了中心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考核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划片包干包村目标责任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执法巡查及办案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国土中心所规范化管理,3月12日,由于强局长带队,组织全县国土中心所所长到涡阳县国土中心所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通过学习,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及时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工作台帐及有关业务工作流程,使中心所各项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针对国土中心所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胜任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任问题,我局狠抓了国土中心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知识培训和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了年度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建立集中培训和每月一课制度,开展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工作针对性培训,以来,先后举办全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5期,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每月一课等专题培训班11期,把业务培训和开展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技能。二是坚持周调度制度,局所上下联动,明确工作重点。即:一周一次工作安排,一周一次落实检查,一周一次集中学习,对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局成立了督查办公室,对局领导批示或交办的限时办结事项进行督查,每周一进行通报。三是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各种竞赛和各类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来,我局有2人获得市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征文奖、8人参加自学和函授毕业、26人通过技术职称考试。四是选准配强中心所负责人,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和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原则,大胆使用德才兼备,在本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同志,加强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业务水平。以来,免去1名中心所所长,任命2名中心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2010年,我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县区局的先进经验,按照市局的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狠抓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规范化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

我局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除在省国土资源厅业务专网上正常运行的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土地市场动态检测与监管系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报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非审批类系统的应用外,局各股室及班子成员配备了计算机,目前都是单机作业,主要用来打字和简单的图表处理,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2010年,我局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我局重要工

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力争完成信息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积极主动向县政府和编制部门汇报,争取尽快成立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做到事有人干、工作不间断。同时加快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吸纳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为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土建实训总结篇12

二、目标任务

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0万亩,取土样2250个,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和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达到100%;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取样数量及代表面积见附件2)。

三、补助标准及经费使用

全市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及化肥减量增效项目补助资金45万元,主要用于土样采集、化验、田间试验、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标准实验室创建及采样化验补助等费用。具体如下:

(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31.7万元,主要用于:

(1)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化验费用4万元、委托化验费用22.5万元(包括测土、植株化验等项)。

(2)宣传培训4.2万元。用于制作配方施肥公告栏、印刷施肥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及会议的费用。

(3)技术指导0.5万元。用于下乡指导的差旅费,含农户施肥调查等费用。

(4)项目建档材料0.5万元。用于采土原始记录、测土原始数据、补助资金使用、工作方案、技术方案、田间试验方案、田间调查记录、各种图表、手册、施肥卡、工作总结、技术总结等产生的费用。

(二)13个乡镇街农业站共计13.3万元,主要用于:

(1)土样采集9万元。用于采集、处理、报送土样时产生的雇用向导费、雇工费、雇车费、午餐补助、包装费、小型器械购置等费用,每个土样费用平均40元。

(2)田间试验1.7万元。用于试验田整地播种费用、收获脱粒雇工费、以及秋后产量补偿、试验田牌匾费等。

(3)宣传培训费1.3万元。用于培训农民所需的材料印刷费、场租费,每个乡镇0.1万元。

(4)进村入户技术指导费1.3万元。用于下乡指导所产生的交通费,每个乡镇0.1万元。

四、工作要求

工作上要做到三个“突出”。即一是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切实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二是突出服务主体,聚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强化土肥技术支撑。

(一)土样采集。按照要求完成2250个土样采集,采土要做到分布均匀、科学、有代表性,土样全部采用GPS定位。

(二)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pH,速(有)效氮、磷、钾及20%样品的中、微量元素等。

(三)试验、示范。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化肥利用率试验、3414试验、配方校验试验,做到试验设计合理、操作规范、记录完整、选址科学。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摸清主要粮食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完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技术研发。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在广泛开展肥效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摸清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完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六)探索推广服务新模式。协调产、供、销各环节间以及有关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配合、农民参与的原则,建立起稳定的配方肥供应机制,推进测土配方、试验示范、生产供应、施肥指导等环节的有效连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水平。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2020年4至10月,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肥料试验工作,深入农户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2020年10月-11月,采集土样,组织化验。

(三)2020年11月-12月,进行工作总结。

(四)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开展对农技人员及农民的技术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农业和财政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我市实际土壤分布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指导好项目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做好本辖区的土样采集、培训指导、试验示范及施肥卡发放等工作,确保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顺利实施。

土建实训总结篇13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