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实用13篇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1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

区别:土木工程主要是学习结构,力学为主,还包括施工,安全第一,建筑学简单地说力求美观,包括外形,内部格局,装修风格,以及整个区域的布局。

(来源:文章屋网 )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2

1工程概况

本建筑工程分2层、3层、6层和27层,其中2~6层为框架结构,27层为框剪结构。设有1层地下室,室外设计标高为5.80m,地下室板底埋深约5.50m。本工程属于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工程,场地等级为乙级;本场地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且不均匀,故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乙级,根据以上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 地质情况

场地拆迁后地势较平坦,高差不大,绝对标高5.48m~6.22m。本场地的含水层主要为杂填土和圆砾层①,地下水类型分别为上层滞水和潜水。勘察时测得上层滞水的初见水位距自然地面0.60m~2.00m左右,稳定水位距自然地面0.60m~3.40m;测得圆砾层①中潜水的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基本相同,即距自然地面7.20m~8.50m左右。

3天然地基岩土设计参数

依据场地地层条件和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数据综合分析,查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及《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相关内容提出天然地基岩土设计参数,见表1。

表1岩土承载力特征值

4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4.1场地的地震效应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结构的特征周期为0.35s。对本场地进行地基土剪切波速测试(2点),如图1所示,本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按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距离确定。通过统计,杂填土的平均波速Vs=123.7m/s~134.2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的平均波速Vs=138.7m/s~167.4m/s,为软弱土~中软土;粗砾砂Vs=228.9m/s,圆砾平均波速Vs=255.2m/s~334.2m/s,中硬土~坚硬土;强风化岩的平均波速Vs>500m/s为坚硬土。

图1

通过计算各测点所代表的场地类别判定如表2。

表2各测点的等效剪波速及场地类别判定

依据勘察测试结果可知,拟建场区地基土层分布比较均匀,上覆杂填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其下为可~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层(局部夹有细砂夹层)。下部为圆砾①层,该层密实不均匀,即有稍密、中密、局部密实,并且局部夹有砾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场区下部圆砾②层,分布稳定,强度较高。下伏基岩层面起伏不大,基岩埋深距自然地面以下13.60m~15.30m。

因此综合判定本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2场地液化判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对场区内的细砂及砾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及液化判别计算。计算时水位按自然地面以下3.5m算,即选自然地面以下3.5m以下的砂层进行计算。经过计算,正常地下水位情况下,场区内处于饱和状态的细砂及砾砂层中各测试点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均大于其液化临界击数,故判别拟建场区内的中砂及砾砂层为非液化土,拟建场区无液化土层,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细砂及砾砂液化判别计算表

4.3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评价

拟建场区内地势较平坦,下伏基岩岩性稳定,钻探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

4.4场区地基均匀性评价

依据勘察测试结果可知,拟建场区地基土层分布比较均匀,上覆杂填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其下为可~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层(局部夹有细砂夹层)下部为圆砾①层,该层密实不均匀,即有稍密、中密、局部密实,并且局部夹有砾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场区下部圆砾②层,分布稳定,强度较高。下伏基岩层面起伏不大,基岩埋深距自然地面以下13.60m~15.30m。

5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根据场区岩土层分布及拟建建筑物具体情况,本工程各拟建建筑物可以采用的基础形式概述如下:

(1)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本工程设有1层地下车库,地下室底板埋深距自然地面以下约5.50m,在此深度地层为承载力较高的圆砾层①,其可做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但是在基底以下的圆砾层①中除密实度不均匀外,局部还夹有承载力较低的砾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夹层,其中砾砂夹层厚度为0.30m~1.00m,淤泥质粉质粘土夹层厚度为0.30m~1.50m。采用天然地基时,应挖除淤泥质粉质粘土夹层。

(2)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

锤击沉管灌注桩在该地区有着较丰富的施工经验,在各项工程中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的优点。在本场地中,下部密实状态的圆砾②层为较好的桩基持力层。但由于上部存在厚度较大、稍密~中密的圆砾①层,大面积桩基施工对该层会起到严重的挤密现象,后期施工中有可能出现沉、拔管困难的问题。

(3)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灌注桩

该种桩基形式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无挤密、缩径现象的特点。同时施工时噪音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对密实的圆砾层穿透能力较强。缺点是对于桩端虚土较难处理。因此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持力层选为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层。

根据该地区此种桩型其它工程的经验,若桩径采用Φ400mm,建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采用850kN;若桩径采用Φ600mm,建议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采用1800kN为宜。

(4)载体桩基础

载体桩基础是对圆砾①层,通过强行夯料挤密提高其端阻力值,缩短桩长,是经济适用的桩型。但单桩施工速度比压灌桩慢一些。持力层选用圆砾①层,桩径为400mm~600mm。有效桩长不小于4.0m,且穿过淤泥质土层,夯料可采用建筑垃圾或卵、碎石等。其Ra值根据《载体桩设计规程》JGJ-2007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6结束语

总之,地质特征、岩土工程条件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很好的确定地基基础方案。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岩土工程勘察足够的重视,使之不仅要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能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并服务于工程建设。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3

1.1 水文、气象

前庄水库地处隆德县前庄村,所在流域属于大陆性气候带边缘,为中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10 ℃,最热7月份,气温极值31.40 ℃,最冷1月份,气温极值-25.70 ℃。年平均无霜期124 d左右;年平均风速为2.20 m/s,年最大风速为16.50 m/s。光能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228 h,无霜期约120~160 d。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最大冻土层厚度1.20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沟壑切割,山坡较陡,沟深谷窄,土壤侵蚀冲刷严重,地形主要有黄土丘陵、山地、浅山地,土壤主要为黑垆土、山地灰褐土和山地粗骨土。

1.2 交通条件

该拟建水库坝址位于前庄村,从沟道有一土路通至坝址附近,交通较为方便,路面为砂石路面。施工区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3 km。

1.3 供电、供水条件

工程用电负荷较小,可就近接用,为了确保水库工程的质量,施工期用电负荷主要包括:砼拌合机,震捣器以及坝面和塔内照明等项,预计用电高峰20 kW,施工期间大坝用380 VA动力供电线路。

2 建筑材料(加入上坝土料)

2.1 块石料

块石料场地位于三关口,开采多年,岩性为奥陶系灰岩,致密、坚硬,天然容重在2.60 g/cm3以上,符合建筑材料标准,属外购料,距坝址区60 km,交通方便。

2.2 粗骨料

砾料场与块石料为同一料场,岩性及指标相同,同属外购料,距坝址区60 km,交通方便。

2.3 砂料

砂料位于静宁威戎砂料场,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静宁县城的河谷中,为第四系冲积作用形成,属砂砾混合料,总储量大于500万m3,砂含量占70 %,属中粗砂。砂料的总储量约350万 m3,现料场开采已形成一定规模,属外购料,距前庄水库坝址区约80 km,交通方便。

2.4 水泥

水泥从静宁县拉运。

3 施工导流

3.1 施工导流标准

3.1.1 导流建筑物的级别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需根据导流建筑物的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工程规模等指标,划分导流建筑物的级别,本工程导流建筑物级别为Ⅴ级。

3.1.2 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

导流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选取,对Ⅴ级土石结构的导流建筑物其洪水标准为10~5年,但对于该工程设导流建筑物时,一来增加投资,二来也无法设导流建筑物,由于该工程处于暴雨中心区,同时围堰需采用两岸湿陷性黄土处理,因此其标准取10 a一遇洪水标准,其洪水总量为16.50万m3,相应高程为2 265 m。

3.2 施工导流方式

本工程施工导流的主要对象输水建筑物,由于土坝施工时要全断面截断主河槽,为其单设围堰,工程量很大,因此应避开汛期在枯水期施工,所设围堰在输水建筑物完成时即拆除。

泄洪建筑物进口底板高程2 268 m,与主河槽底高程2 263.50 m相差4.50 m,因此泄洪建筑物不考虑施工围堰。

3.3 围堰型式及构造

经查库容曲线,10 a一遇洪水位高程为2 264.50 m,加0.50 m超高即围堰顶高程为2 265 m,最大高度1.50 m,围堰顶宽3 m。前后坡为1∶2,其碾压要求同主坝体。

4 主体工程施工

4.1 土坝施工

施工方法:土方开挖以挖掘机为主,人工为辅,拉运采用5t自卸汽车,填筑采用20~30 t压路机碾压。

土坝的填筑土料选用黄土及结合槽开挖的壤土或碎石土,要求分层碾压。铺土层厚20~30 cm,碾压遍数6~7遍,最优含水量15 %~18 %,压实度不小于0.96;用碎石土填筑时,振动碾压实,铺土厚度不大于40 cm。

4.2 输水、泻洪建筑物工程施工

4.2.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地面和地下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对地下洞室的轴线、点位、高程和开挖断面进行放样。

在工程开工之前,应根据泄洪洞的设计轴线,拟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略图。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布置光电测距导线。

测绘洞室纵横断面,并计算工程量。

对施工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并绘制竣工图。

4.2.2 土石方工程

进出口的开挖边坡、范围根据、地质属性、建筑物施工需要设计,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开挖。开挖前,应做好开挖范围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危石清理和坡顶排水工作,随着坡面开挖,做好坡面加固。

4.2.3 回填土

输水洞室浇筑完成后,在洞顶范围采取回填土工程措施。

4.2.4 施工用电

在工程附近有农电的,由建设单位协调用电事宜,施工单位自建电杆和电线;没有电源条件的,施工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容量按施工用电量计算确定。

5 施工交通运输

5.1 对外交通

前庄水库地处隆德县前庄村,有乡级硬化道路通至坝址,交通较为方便,上坝需新修永久道路1km,路面为砂石路面。

5.2 场内交通

场内交通主要指从施工厂房区至输水、泄洪建筑物施工场地,根据坝址地形图,坝址下游右岸为平台地,适宜布置施工厂房区,由汽车从外拉运的钢筋、水泥、块石、砂子等可暂存于厂房区,从厂房区至建筑物施工场地需布设3 m宽临时施工道路1 km,可转运各种材料,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6 施工总体布置

6.1 布置条件

水库工程枢纽布置较为集中,坝址区右岸有大片台地,地势较缓,有利于施工布置,因此施工临时设施主要布置在坝址右岸。

本工程需生活福利、办公等临时房屋建筑面积为200 m2,施工仓库建筑面积为160 m2。为节约工程投资,临时房屋尽可能租用公房、民房和借用提前修建的水库永久房屋解决职工食宿,不足部分再建少量临时工棚的原则,水库永久建筑420 m2可提前修建使用。

6.2 施工总布置原则及分区布置

施工总布置本着有利生产、方便职工生活、少占耕地、节省临建工程投资、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结合枢纽布置较为集中和地形的有利条件,本工程施工布置在右坝工区。

工区内设置有砼拌合站,空压站、水泵站、综合仓库,油库、水泥库、金属结构拼装场、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施工机械停放场、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用房。

6.3 土石方平衡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4

Abstract: Building sit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 clear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 so that we can on the site condition for effective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he seismic safe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ffect.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site classification are based on the current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1-2010). With these methods, some differences are producing becaus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ock & the soil, the foundation depth or the foundation type and the later site elevation adjustment.

Key Words :site classification; seismic design; cladding layer; equivalent sheering wave speed

引言

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区域构造环境,其具有非常突出的地震灾害。因此建筑设计前应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并按该类别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以有效地实现抗震减灾。

一、目前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是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对于基岩埋深大于20m的土层取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为测试对象,对于基岩顶面埋深小于20m的土层取地面下至基岩顶面埋深范围内的土层为测试对象,先测定各岩土层的剪切波速值,后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覆盖层厚度一般是通过钻探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b.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c.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d.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根据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及覆盖层厚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表4.1.6进行场地类别的判定。但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①以地表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岩土层为受测对象,此规定时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如城市老城区人工填土层或郊区新近填土层较厚,20m深度范围内填土层所占的比重较大,其对等效剪切波速有极大的影响,当场地上的填土层分布变化时,其不确定性增大;对于滨海地区,地表下20m的受测对象可能无法考虑回填土层下的海泥和沉积土形成的软弱层的影响,无疑会影响场地判定结果。此外规范中规定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这表明为准确确定场地类别,对于局部陡增的波速值在计算中应根据周围土体作相应的调整。此外,覆盖层厚度的分档在很多情况下由经验确定,存在很大的主观性,易引起最终场地类别判定结果的偏差。

②人工填土具有成因不均匀、堆填时间差异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影响因素控制。一般的人工填土层沉积时间为几十年-几百年,近几年甚至近期在场地的建筑、生活垃圾等填土也属人工填土的范畴。例如某场地表层4m为人工填土,并假定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测得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40m/s,按规范判定其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而若在勘察测试以前对现状场地挖除表层的人工填土,采用均匀性及密实度好的土层进行换填碾压处理,处理后的填土层虽仍属于填土范畴,若再进行勘察时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必将大于250m/s,由此得出的结论将是场地类别为Ⅱ类。上述分析表明换填法或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改变了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进而影响到对于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③计算起始面为“自然地面”时,对于建筑场地标高变化不大、土层沉积厚度相对均匀的场地是无可争议的。但有些场地,其平面尺寸不大但标高变化较大,若自“自然地面起算”的要求具有相当的不合理性。大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表明,在城市或人类活动密集区,近地表人工堆积层或被扰动的地层分布范围广,厚度达数米,其强度和剪切波速低,严重影响到场地的等效波速度值,增加了场地类别判定的不确定性。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该土层往往被挖除,不作为基础持力层。在场地类别判定时是否应考虑该层土值得考虑。

④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深度取20m与覆盖层厚度二者中的较小者。研究表明,地表以下30m深度内的地层特性是影响地震效应的关键。对于传统的多层建筑物,当采用浅基础型式时,20m深度范围内包括了本工程的持力层及主要受力层。近些年来,建筑结构类型变化很大,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对应的深基坑及超深基坑挖深大,浅基础型式已满足不了要求,因此“20m深度范围”已远远不足够评价持力层及主要受力层。如北京地区目前在建的CBD核心区Z15地块的“中国尊”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达37m,拟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型式,桩长近40m。该工程中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都将被挖除,并不涉及地基持力层、受力层、桩侧地基土层及桩端持力层,若仍以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进行评价判定场地类别,最后判定的场地类别结果似乎不具参考价值。

上述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场地类别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显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建筑场地类别对于正确指导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按目前的规范判定建筑场地类别,有时达不到准确服务于建筑设计的要求。

二、工程实例

北京某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场地位于北京老城区菜市口东南角,地上17层,建筑高度69m,地下5层,基础埋深约21.4m。本工程中某钻孔的波速测试成果如下表1。

表1 某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表

备注:地面以下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为205m/s。

该工程勘察时,表层4.60m的杂填土为新近拆除民房堆积的建筑垃圾,结构及其松散(场地条件见图1),其测得的剪切波速值很小,直接造成地面以下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偏小;若勘察时场地经平整、杂填土层被全部挖除时,采用上表数据计算得到地面以下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约为261m/s。当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时,根据前后两种计算结果,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判定建筑场地类别分别为Ⅲ类和Ⅱ类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同时,该工程基础埋深大于20m,根据地面以下20m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对本工程是否具有针对性值得探讨。

图2 场地现状图

三、结论

①地震是对建筑物产生严重破坏的一种地质灾害。对于工民建工程,准确合理地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以指导建筑设计者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②对于传统的浅基础建筑物确定场地类别时,采用“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以内的土层作为受测对象”时是可取的,但对地面的定义是否宜根据具体工程确定,值得商榷。

③对于平面尺寸不大但标高差异明显的场地,在选定波速测试钻孔时,应选择钻孔孔口标高与建筑物±0.00标高相近的钻孔进行测试,此举判定的场地类别将更准确。

④由于地震破坏的影响实际上远超过地面以下20m。因此对于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物或基础埋深不大但采用深基础型式的建筑物,“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以内的土层”宜适当放宽。例如上述CBD核心区Z15地块的“中国尊”项目可考虑将起算位置定于基底以下,此时则能将受力层或桩端持力层作为受测对象,此种做法将更贴切工程实际。

⑤对于工程实例中的场地表层较厚的人工填土对20m深度范围以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最终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对于此种或类似情况是采用去除表层人工填土或者通过人工换填而改变场地类别,此种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任志善,朱金泰,李明恩.对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探讨.岩土工程技术,2007,5(21):243~246.

[4] 王浩,杨振奎,杨建生等.CBD核心区Z15地块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北京: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2011.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5

某水库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及多种经营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总库容1305万m3,兴利水位54.5m,死水位47.0m。水库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大坝加固工程、溢洪道(闸)加固改造工程、放水洞加固改造工程以及防汛路和管理设施工程等。

1 施工导流优化

1.1 导流标准及导流时段

水库所处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其中7~8月份降水次数多。为了降低导流建筑物规模,减少临时工程投资,同时确保工程安全度汛,本工程主体工程宜安排于非汛期施工,因此导流时段确定为11月至第二年4月。

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大坝、溢洪道和南、北放水洞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按所保护的对象、失事后果、导流建筑物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等因素,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导流建筑物洪水重现期为5年。另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303―2004)》规定,一个枯水期能将永久建筑物修筑至坝顶度汛标准的汛期洪水位以上时,其导流设计流量应按枯水期内与级别相适应的重现期标准选用。因此确定本工程施工导流洪水标准为枯水期内5年一遇。

1.2 导流方式

本工程有三座输水建筑物即南、北放水洞和溢洪道需改建,因此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根据工程项目和进度安排,第一个非汛期进行溢洪道(闸)、南北放水洞加固改造工程施工,利用北放水洞将库水位降至40.36m,然后在北放水洞进口处修建临时挡水建筑物,上游来水蓄存于水库内。第二个非汛期进行大坝加固、防汛路面、管理单位建设等工程施工,利用改造完成后的南、北放水洞导流。

2 主体工程施工优化

2.1大坝加固工程

大坝上游坝坡护坡石采用人工拆除,胶轮车运至坝脚用于压重,考虑高折平运距约150m;坝顶路沿石和防浪墙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拆除,运至坝脚用于压重,考虑高折平运距约250m。下游坝脚贴坡排水体采用人工拆除,自卸车运至上游坝脚用于抛石压重,运距约1km。坝脚抛石压重不足部分利用原溢洪道(闸)、交通桥拆除料和溢洪闸闸前引渠、溢洪道下游开挖的石碴,原溢洪道(闸)、交通桥拆除料和溢洪闸闸前引渠开挖的石碴、溢洪道下游开挖的石碴临时堆存于溢洪道左岸空地,1m3挖掘机配8t自卸车运输至工作面,运距约1km,推土机推运整平,进行抛石。抛石体主要位于水下,无法压实,但抛石体表层需要平整,并采用振动碾压实。坝前平均淤积厚度约1.5m,清淤采用吸泥船无围堰清淤。

大坝坝体翻压段,采用内部调配土方,可满足填筑要求;大坝截渗土料填筑量为23905m3,折自然方30120m3,全部从土料场借土填筑。坝体开挖完后,采用1m3挖掘机配8t自卸车运输临时堆存料或外购土料、砂料填筑坝体剩余部分。坝体翻压心墙部分采用振动碾和履带式拖拉机压实,上下游砂壳采用振动碾压实。

下游坝坡清除采用推土机推运至坝脚,平均运距60m,然后1 m3挖掘机配8t自卸车运至土料场复耕,运距约2km。下游坝坡补坡采取内部调配土方,可满足填筑要求。采用履带式拖拉机分层压实,填筑前也需进行碾压试验。

上游坝坡护坡齿墙和下游排水沟土方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排水沟回填采用人工回填,蛙夯机夯实,剩余料就近推平于坝坡上。

2.2 溢洪道(闸)工程

溢洪道开挖土石方均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挖运,墙后回填利用挖掘机配推土机填筑,13T振动碾压实,结合蛙式打夯机补边夯。

石方开挖采用钻孔爆破法施工,考虑到石方开挖区距大坝较近,施工前应进行爆破试验,选定爆破参数。一般石方开挖应采用硝铵炸药分层梯段爆破,爆破方式为手风钻钻孔,电导线引爆;保护层石方开挖钻孔深度不超过0.5m,采用手风钻钻斜孔,电导线引爆;沟槽石方开挖应在两侧设计坡面进行预裂爆破,再按保护层石方开挖施工。

2.3 南、北放水洞工程

现状南、北放水洞拆除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施工,胶轮车运至坝脚弃置,考虑高折平运距约100m。引水渠拆除采用人工拆除,胶轮车运输100m弃于围堰外。引水渠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就近临时堆存,人工回填蛙夯机夯实,剩余土料就近推平。

3 施工布置优化

3.1 砼拌和系统

根据场地条件和各建筑物布置,分别在溢洪闸左岸、南放水洞左侧、北放水洞左侧各设置一处混凝土拌和场区。

溢洪闸左岸拌和系统主要供应溢洪道(闸)混凝土和大坝施工。大坝混凝土浇筑量5012m3,溢洪闸混凝土浇筑量1446m3,浇筑量较大,需设置两座0.4m3移动式搅拌机和一座2×1.5m3搅拌楼。

南放水洞右侧混凝土拌合系统主要供应南放水洞混凝土施工,共计浇筑混凝土503m3,浇筑量较小,设置一座0.4m3移动式搅拌机即可满足要求。

北放水洞右侧混凝土拌合系统主要供应北放水洞和大坝混凝土施工,放水洞浇筑混凝土807m3,与大坝合计浇筑量较大,设置两座0.4m3移动式搅拌机即可满足要求。

3.2 弃置区、临时堆存区和取土区

溢洪道尾水渠开挖的部分石碴需临时堆存于尾水渠下游左岸,堆高2m,边坡1:3,占用期1年。

大坝翻压采用分段推进法施工,第一段开挖土方需临时堆存于大坝南端,平均堆高2m,边坡均为1:3,不需考虑占地。

北级放水洞临时围堰需从水库上游河道取料填筑,不计占地。

工程共设置石料等堆存区5处,占用期1年。

4 施工进度优化

工程项目施工难度不大,但项目繁多,工作量大,同时受交通条件制约,相互间干扰较大,在一个非汛期内无法全部完成,因此确定工程总工期24个月,其中汛期基本不安排施工。

计划自第一年汛后开工,至第三年汛前全部竣工。总工期由施工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三个阶段组成。工程筹备期为三~四个月,需提前完成。

溢洪道(闸)工程拆除料和开挖的石碴以及南北放水洞拆除料需用于大坝坝脚抛石压重,因此安排于第一年汛后至第二年汛前施工。大坝加固工程安排于第二年汛后至年底施工。大坝坝顶路和防汛交通路需作为永久交通道路,安排于第三年初至汛前施工。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6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是人类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须修建堤坝、渠道、水闸等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筑物,以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实现水利工程兴建的目标。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大型引调水工程地上建筑物也逐渐增多,在水利建筑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由于水利工程一般造价高、比重大,重要性高,国家对水利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有相应的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国规范、技术标准等,水利建筑工程勘察通常是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规范来完成,但此类勘察成果往往不符合建筑岩土勘察要求,因此,了解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报告内容和勘察要点十分必要。本文即以衡水地区为例,对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勘察概况

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报告中,勘察目的、勘察分级和勘察方法、手段及工作量等是勘察概况中的主要内容,勘察分级和勘察点布置的原则是其重点。

1、勘察目的

岩土勘察的目的是正确地反映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等具体的要求,经技术评价和论证后提交岩土工程问题及问题解决对策和基础工程设计准则、施工指导意见等,以为工程地基基础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2、勘察分级

岩土勘察一般是按照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分阶段进行,对拟建工程进行勘察分级时为详细勘察阶段,通常是依据拟建工程的重要性和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来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3、勘察方法

水利建筑岩土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取样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工程地质测绘有调查访问、地质测量、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勘探时,钻孔个数、勘探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水利水电勘察勘探点一般应沿建筑物轴线布置,通常相邻勘探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50m,岩土勘察勘探点沿建筑物轮廓或范围布置,相邻两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取样时应分别取多组扰动土样、原状土样和水样。

二、工程地质条件

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中,应通过查区域地质报告确定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气候背景,根据勘察工作的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岩土岩性进行描述,工作的要点为地层岩性叙述,包括土层定名和土层厚度的揭穿和揭露。

1、区域地质背景

衡水位于华北地区,地势自西南向西北缓慢倾斜,为冲洪积、冲湖积平原,地形简单,微斜平地的较广,洼地分布较多。

区域内地裂缝较为发育,地裂缝常成片分布,单条长一般为10~100m,长者可达400m,危害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83年~1999年枣强王均乡于胜屯、安平袁营乡大豆口及刘门口、安平后张庄乡贾屯、安平南王宋乡刘乡村北—深州双井乡大贾村西等12处发生地裂缝,其中枣强王均乡于胜屯1983年6月14日~7月5日,发生近南北4条、近东西6条共10条裂缝,安平南王宋乡刘乡村北至深州双井乡大贾村西曾出现近东西向,长约2000m、最宽处0.67m的地裂缝。地裂缝主要分布于东部漳卫河冲积区和北部滹沱河冲积区,衡水“96·8”特大洪水的发生即与滹沱河大堤附近的地裂缝有直接的关系。据历史记录,1982年~1990年,区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6次,深县双井1882年发生过6级强震,它们均位于无极——饶阳断裂带,但区域整体构造为相对稳定区。

2、气候条件

本区属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潮湿闷热,冬季干旱寒冷,年温差大,四季分明,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全年降水量80%集中在6~9月,东西部降水量差别大,东部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在520~560mm之间,西部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0~500mm之间,降水年纪变化较大。

3、水文地质条件

衡水区域内有包括潴龙河、滏阳河、滹沱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卫运河——南运河等分属4大河系的共9条较大河流流经,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6~9月份汛期为丰水期。

4、地层岩性

区域内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元古界地层、古生界地层、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地层,土层深厚,主要为轻壤土,部分为砂质土和粘质土。第四系冲积层中有可塑粉质粘土、圆砾、软塑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等。

除了岩土定名和揭穿厚度外,还应通过取样实验室分析,评价拟建工程场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三、岩土工程分级

经实地勘察之后,应根据勘察的结果,对拟建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地基等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地基基础方案。

1、场地稳定性评价

水利建筑工程的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综合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层岩性、地基土类型等划拟建场地类别,对拟建场地的抗震防烈度进行评价,以分析场地是否适宜作为建筑场地。

2、地基评价

地基评价主要包括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场地土的冻胀性和地基的均匀性及水土腐蚀性等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岩土的承载力。岩土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多种,包括通过查表法分析地基岩土的特性变化,如衡水地区有填土、粉土、砂壤土、壤土、砂类土、淤泥质土等,查表后可利用理论公式和原位测试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还可根据汉森公式来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依据岩土抗剪强度指标等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根据荷载试验来确定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从而判断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另外,拟建工程场地土的冻胀性评价一般是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如土属于冻胀土,在进行水利建筑工程设计时,则应考虑有相应的防冻措施;根据勘察的结果评价场地地层结构及各土层分布、厚度的均匀性。

3、地下水确定

由于地下水水位对工程施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勘察过程中,还应对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地下水高程及水位进行勘察确定,确定时可采取实地勘察,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常会受到工期的限制,可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拟建工程地地下水变化的规律和信息,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对地下水进行富水性和渗透性试验,确定地基的水平渗透系数、垂直渗透系数等,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确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和方案,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整体的承载能力。

结语:

由于水利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行通常是在不确定的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下进行的,且建筑物须承受水的浮力、推力、冲刷力等,工作的条件较为复杂,建筑工程对地基稳固性的要求高,岩土勘察工作也就显得更加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与一般建筑岩土勘察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好水利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要点,使勘察成果满足相关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春菊.简论衡水市民生水利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1,(9).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7

Keywords: structure seismic fortification, basic form,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总建筑面积:11030.1平方米,其中地上7456.9平方米,地下3573.2平方米。使用用途:主要为展览、办公、会议功能。

2.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本次勘察场地已整平绿化,地形平坦,区内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构造相对较为简单,基岩为白垩系(K)岩层。

2.2浅基础

本工程设有地下室二层,基坑开挖后,基底出露岩土层以残积粉质粘土为主,建议采用独立柱基础,以残积粉质粘土为基础持力层。采用天然地基方案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当采用天然基础时,应对持力层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以进一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值。

(2)残积粉质粘土层具遇水软化的特点,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避免地基土雨淋、浸水或瀑晒,造成地基土强度降低,影响地基均匀性,因此,建议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并注意施工安全。

(3)基槽(坑)开挖后,应通知勘察单位,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基础持力层的验槽(坑)确认。基础开挖如出现地基软弱层,应进行清除并进行碎石换填,方可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4)有关天然基础设计参数建议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表1数值。

2.3地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广州市番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场地土主要有: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土和残积土,根据钻孔揭露各岩土分层,分别估算本场地两个钻孔等效剪切波速值,并根据钻孔资料确定覆盖层厚度,进一步划分场地土类型和确定建筑场地类别。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条规定,综合评定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Ⅱ类,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抗震地段划分为抗震不利地段。其计算结果及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判定结果见表2

注:等效剪切波速Vse按经验值估算,其中素填土Vs=130m/s,淤泥质土Vs=100 m/s,粉砂Vs=140 m/s,残积粉质粘土Vs=250 m/s,全风化岩Vs=300m/s,强风化岩Vs=400 m/s。

(3)根据广州市番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应对地表下20m深度内饱和砂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经判别本场地粉砂层为液化砂土层,液化指数ILE=0.23~3.33,地基液化等级属轻微,其液化作用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处理和改良。砂土液化判别详见附表4: 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判别砂土地震液化情况表。

2.4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内地形平坦,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部第四系堆积地层分布不稳定,有软土和可液化砂土层分布;下伏红层碎屑岩风化层,分布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属于抗震不利地段,未见断裂构造等其它严重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总体上场地相对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3.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

3.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γ0=1.0。

3.2地基基础安全等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抗震设防: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为标准设防类别。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确定抗震设防构造措施,均采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4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各项控制指标:

4.1本工程属于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执行。

4.2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控制: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在室内正常环境工作的构件,环境类别为一类,其裂缝允许宽度为0.3mm;在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工作的构件,环境类别为二(a)类,其裂缝允许宽度为0.2mm。

4.3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钢构件挠度控制:

屋盖、楼盖及楼梯等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执行。

4.4水平位移控制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执行。具体详表3。

表3.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构类型 u/h

框架 1/550

4.5地下结构设防水位

本工程地下室结构计算设防水位取值为室外地坪标高。

5.结构体系及结构平面布置

5.1 结构体系

通过设置抗震缝,将本工程划分为若干结构单元体系,各单元为框架结构。

5.2 结构平面布置

本工程塔楼部分楼板为单向板肋形楼盖,局部采用井式楼盖。具体详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6.本工程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规则性

6.1平面规则性:

本工程各单元平面楼板连续,中庭部分开洞(开洞面积

6.2 竖向规则性:

本工程各结构单元抗侧力构件连续,楼层侧向承载力没有突变,竖向是规则的。

7.基础形式:

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不大,楼面荷载较大,单柱柱底轴力设计值达8000kN,根据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内地形平坦,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部第四系堆积地层分布不稳定,有软土和可液化砂土层分布;下伏红层碎屑岩风化层,分布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属于抗震不利地段,未见断裂构造等其它严重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总体上场地相对稳定,适宜工程建设,结合地质情况及适用、合理、经济的原则,本工程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扩展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30KPa。

8. 沉降观测: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故需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沉降观测。在施工准备期间应设置可靠的“水准基点”,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按国家规范进行相应等级的沉降观测,直到建筑物沉降稳为止。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8

人们常说的岩石工程勘察,就是依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剖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点与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首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检测,最后依据上述所说的几种或全部手法,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剖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结果报告文件。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

1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方法

1.1物探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一般情况下,物探首要是利用岩土间的重力场、磁性、电学性质的特点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区别对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地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探测的勘察方法的总称。

1.2开挖勘探

一般情况下,开挖勘探首要指的是对岩土工程的局部直接开挖,然后进行详细观察并且描绘的勘察方式 。开挖勘探根据开挖体的空间形状的区别,能分为坑探、槽探、洞探与井探等类型。

1.3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初期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调查。其任务首要是在测区内现有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剖析,根据剖析的结果进行测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底图的编制工作,再利用编制好的工作底图测绘出测区内的地面工程地质样图,为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取样、监测等工作的设计、规划和实施,供应最基本的有效资料。

1.4 钻探

在岩土工程勘察进程中,钻探首要是,利用先进的钻进设备,破碎岩土,观察井壁,采集岩土样本,进一步探明地层标准深度内的岩土工程地质现状,钻探的首要目的是验证和补充地表测绘资料。一般情况下,岩土工程地质钻探不仅是获取地下正确的地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而且也是有效地采集地下原状岩土样本以及进行现场试验以进行长期观测的重要措施。

2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2.1初期准备工作不充足 ,资料不完整,并且缺乏勘察纲要。如今很多勘察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对初期的资料收集不齐,拟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状况不清等。另外,许多勘察单位在很多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当完成的保障。有些项目就算有勘察纲要,但往往达不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纲要针对性不大,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强,影响勘察结果的质量。

2.2部门间缺少沟通。在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进程中,很多资料的传送仅能通过纸质媒介进行,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并且很容易产生错误。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部门之间未能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此外,岩土工程勘察的成果及实际使用差距太大。因为部门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信息流通不畅,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不明确,采集的数据不充足 ,导致对勘探手法、取样手法 、勘探装备取土规格、适宜性及合理性缺少必要的了解。

2.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缺少规范性。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进程中,需要增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地基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只有保障其规范性,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进而促使建筑工程能顺当安全地开展。但是,因为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进程中缺少有效的规范性,在具体的建筑项目的施工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造成了许多的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一般来说,在进行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的进程中, 其不规范性首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地基设计的进程中,因为受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地区限制,导致无法有效地保障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次,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进程中,因为只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重点地区进行了必要的勘察,却忽视了一些非重点区域的勘察工作。

2.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岩土工程勘察进程中,进行勘察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不够深广。 部分勘察人员缺少对岩土工程勘察所得原始资料的剖析、整理以及利用的基础能力,而对于建筑工程地基设计方面的根本知识也不具备,导致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没有清晰的目标。在勘察工作中,各部分的工作人员各自为政,缺少有效的技术交流和内部沟通。

2.5地基设计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地基的设计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以及地域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设计中,特别是在地形比较特殊或者周围环境复杂的地基设计中,对影响工程的环境因素斟酌不周全,以至于在之后的施工进程中,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问题措施

3.1增强工程勘察初期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勘察纲要相关部门应该从一开始就增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的制定,根据工程自身特点,针对地质特点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纲要。有了适合工程本身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顺当地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2要增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要增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产生;还要增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剖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增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保证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就一般来说,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是建筑项目建设的首要参与者,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在建筑项目施工建设的进程中,如果想要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则需要增强对有关的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尤其是在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设计实施的实际进程中,对建筑项目的设计人员以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断提高其施工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有助于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当进行。

4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方案的选择要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经验和各区域地层的实际状况分别斟酌,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相关的问题,避免万案选择后在施工中造成不可 挽回的损失,另外在不同地域的勘察更容易出现错误,需要我们格外的注意。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9

1BIM技术的特点

1.1BIM技术的模拟性

BIM技术广泛运用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最大技术优势,就是利用BIM技术可以对尚未建设完成的建筑进行模拟。具体地说,在目前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应用BIM技术能够进行日照方面的模拟以及节能工作的模拟。同时,BIM模拟技术除了可以有效地针对一个土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三维工程实体建模,还可以同时进行4d模拟、5d模拟乃至6d模拟,通过利用BIM的实体模拟功能,工程项目建设者就能够精细化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对于工程项目前期进行工程造价的预估以及对于施工期间进行成本核算时的测量精度和计算准确性等也都会因此而获得有所极大提升。

1.2BIM技术的可视化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时期的各个环节中采用的都是二维施工技术,施工者需要通过对整个工程三维立体模型的结构进行思考,这样不但会大幅度地降低整个土木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精度,还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施工者的工作时间。而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如果充分运用bim技术,可以直接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然后把bim的模型直接呈现在施工者的眼前,因此,bim技术已经具有了可视化的功能。这样不但能够让施工者及时的得知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的总体效果,而且还能够强化施工者与其他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从而使正式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改善。

2基于BIM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2.1BIM建模

我国传统的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中主要是利用点、线、面等多种元素进行模拟,得出2d模型构件,只有长与宽的二维尺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高度信息,以完成后续的模型构建,但对于施工管理信息分析和整合方面的需求还是无法满足。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阅读和上传这种“聋哑图形”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成本。但是,在读取和上传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管理错误,因此需要借助BIM平台。其次,如图1所示,这些内容紧密地链接了项目中包含的所有数据,以及在线实时删除和修改功能。对于建设项目而言,其设计、施工与监理都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只有站在综合建筑施工的角度,才能够保障项目计划的实施顺利进行,从而使整个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和优化。基于BIM技术的土建工程项目在实现了各项目标的综合管理,实现了多专业交互,优化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

2.2三维施工平面图的构建

为了使设计图纸中各构件位置与尺寸更加准确与科学,布设防护采用从一级到二级的顺序,先确定临时场地道理、工作人员居住区、建筑物位置等,再设置施工现场外墙和大门、材料堆放棚、各种构件加工棚、各种塔吊、临时电梯,最后设置工程周边绿地等美化施工现场。

2.3自动生成验收批和检查项目

自动生成验收批。首先,通过模型目录树选择任意一项,模型则相应地生成一个包括各验收批次下的工程项目、具体位置、具体执行编号、规模、体积等。例如:对于土木建筑施工中浇筑结构的尺寸偏差与外观效果的检验批次而言,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和工程的实施标准,由于本工程地面结构每层覆盖4条装配线,因此每层分为8个检验批,每条装配线具体包括2个验收批,分别为墙体验收批和顶梁验收批。各验收批按规定顺序进行分类编号,并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实施标准建立编号过程。等待自动生成验收批后,对验收批进行删除与修改等手工操作。最后检查验收批中的执行顺序,技术人员单击查看后,具体地检验项目的名称、类型和编号等验收批次涵盖的内容。

2.4安全区域识别和安全防护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基坑周围安装安全网或防护围栏相当麻烦。因此,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和虚拟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监控事故高发区域。BIM模型可通过施工进度将威胁区与评价指标进行颜色差异区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危险程度,并对项目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在土建施工的不同阶段,安全等级按不同颜色标注,对于高风险区域,通过限制活动的频率,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从而提高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土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和虚拟化特点,能够及时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及时发现并标记,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模型自检,排除隐患。

3实验与效果分析

3.1实验准备

为了实验的精度有一定保障,本实验将某个现代创业园的两种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式放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之中,建筑面积大约为30万平方米,施工过程分为3个步骤,分别以BIM技术和其他传统技术对本地区的企业进行专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与组织协调,试验塔吊布局、施工仿真、危险源的防控、施工场地布局等的合格率。

3.2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同时在相同环境中工作合格率的变化。实验效果对比图2所示。结果表明,本文提出基于BIM的土木建筑施工管理方法的合格率在90%左右,明显高于传统方法60%的合格率,效果明显。

4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4.1施工图纸会审指导

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会审中的引入,将极大地提高其图纸会审质量。在这种科学运用数学模型的BIM可视化技术中,它可以更直观地将工程方案呈现给业主,施工单位和施工方都能清楚地了解到所涉及的艺术,清楚地看到整个工程设计并对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做些深入的探讨,有效避免了传统纸质建筑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一些信息不准确或虚假的问题。由于BIM技术能将图纸中的所有细微差别呈现出来,因此BIM技术有利于设计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首先测试BIM技术构建后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消除设计错误,深入调查和分析土木工程实际施工中的风险,科学地修改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大大提高了设计图纸的使用效率。

4.2施工成本管理

对于大型土木工程来说,工程造价的管理往往是非常琐碎的,而且有许多成本,如消费者报酬、机械设备、原材料的使用、水电设备等。等等,而这些费用的管理与建设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有助于造价管理的活动可以进行,如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到成本效益高、科学性强。它还结合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了一个主动机的成本管理数据库,使其能顺利地找到相应的成本表进行成本分析,利用工程量,使每个月的确认过程结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在生产过程中,BIM技术的数据模型可以有机地连接到单位工程中,协助其完成材料、采购方案、提取各种工程材料等作业,BIM技术的材料管理员也可以建立二维码模型,与其他材质模型直接关联,实时更新每个材质的访问库信息。

4.3施工进度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往往受到工程原材料价格、施工工艺、气象条件等的直接影响,实际预算施工进度与规划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对工程造价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控制,这种差异可能会逐渐增大,影响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有可能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施工质量。有效保证。通过利用BIM技术帮助施工企业尽快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施工管理模式,并与各种施工技术标准、图纸紧密衔接,使企业相关技术信息更加完整,所有施工技术图纸与管理模型工作面紧密相连,以提高企业施工进度,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最后,施工项目经理可以通过三维工程模型全面掌握日常项目施工人员的日常作业时间,合理分配各项目的施工管理任务,使工程师能在规定的设计周期内顺利按照设计要求完成。

4.4施工控制

一是借助BIM技术,有利于施工队伍准确掌握建筑施工进度和技术优化。在一些传统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的图纸中,由于我国技术的限制,只能呈现二维图像,因此建筑设计项目必须有正视图、立面和侧视图等,在调整时具有相对的可比性。BIM技术下的各种施工图在一张设计图上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形象和结构,因此BIM技术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减少误差,从而加快施工速度。其次,BIM技术的高度仿真,对于部分建设难度较大的建筑,科通过多次反复计算,相比于传统技术得出结果相对安全。随着BIM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过程可以直接在一台计算机上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计算机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通常可以获得许多数学模拟和逻辑估计,从而可以获得最佳的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作业。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阶段作为实施施工活动科学管理的重要阶段,具有战术安排与战略部署的双重作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工设计,确定施工管理、施工顺序与技术人员组织。采取合理的措施,并对设计施工现场进行组织和安排。BIM技术在建筑三维可视化、施工过程规划、过程模拟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

4.5施工质量管理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10

地下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类型、特征、性质及运动状态都会对建筑物及岩土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仅限一般岩土工程,就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而言,其包气带水和潜水与岩土工程建筑物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其动态(平、立面上)及形式上的变化,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岩土工程的性质,因而成为常见岩土工程中,须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水文地质区间。

2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主要危害

水文地质中危害性最大的是地下水的多样性和不可控性。地下水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两个: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不管什么原因,地下水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通常造成影响。地下水位会因为降雨、气温等因素上升,也会因为灌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上升。如果水位过高会引起岩土结构密实性和稳定性的破坏,使河岸等岩土产生滑坡、崩塌的现象。有些建筑地下室会被地下水淹没,造成建筑基础不稳。还有一些土壤沼泽化、盐渍化的地下水会腐蚀建筑钢筋混凝土;地下水位降低通常是因为大量抽取地下水、上游筑坝截水导致下游地下水的补给不充足。这种人为因素常常因为地下水位下降过度导致地面龟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甚至影响水资源的水质、水量,导致水资源枯竭;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会引起膨胀性岩土胀缩变形,使岩土的膨胀幅度加大,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还会引起土层中的胶结物疏散,当空隙和含水量都增大的时候就保证不了土层应有的粘性。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因为自然原因对工程造成的危害较小,但是因为人为工程活动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对工程的危害较大。当在移动的动力水压力作用下,容易引起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状况。

3 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方式与要求

3.1 勘察方式

首先,着眼于地下水来龙去脉的探讨、研究。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与水文条件、地质环境、地质结构等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得出该区基本水文地质环境与条件的评价,进而分析、认识其补、排关系及在时空上变化趋势。其次,揭示地下水的活动性态。通过必要的山地工程及钻探手段,揭示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测定其水文地质参数及水化学类型中的侵蚀、污染评价。最终,与工程建筑物的利弊关系评价。依据工程建筑物要求结合岩土工程实际与反映、揭示清楚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比对,提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相关联的地质危害。

3.2 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均有侧重,但须围绕中心工作来开展,即为揭示地下水的成因及活动性态为目标,因其对阐述、认识水文地质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故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区分不同类型地下水。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点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对岩土和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注重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获取真实可靠实际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只有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与地基的特点,才能分析、发现水文地质问题,从而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加固措施。第三,综合分析合理评估。即做到时空上与点面上的有效结合,区域性与区间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永久性与暂时性的区分,把握主导、有效信息推导、演算评估结论。

4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分析、评价的内容与要点

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含水层的厚度以及分布等都属一般水文地质特征,但其内在的一些特性且与岩土工程的依存关系则须通过勘探手段、试验检测加以揭示。故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小和排除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及环境的负面影响。

4.1 查阅相关资料

在水文地质分析工作中,需要查阅的资料包括了本区域内的的历史降水量、水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等。明确已有资料中标明的主要含水层的厚度、深度以及分布的状况,分析地质条件对地下水存储和渗流状况的影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存关系及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其污染程度。

4.2 明确水文地质条件

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以往的工程实践,笔者认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把握有以下四点:第一,在施工前,要详细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筑和岩土体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评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认真推敲,并提出建筑施工时的防范措施,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阐述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与工程建筑和岩土的依存关系,同时分析人为因素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变化对建筑造成的影响。第四,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区域环境利弊评价。

4.3 岩土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分析评价要点

常见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侵(腐)蚀性和渗流稳定性上,把握住该要点,岩土勘察的工作目的及评价结论应是较为圆满而明确的。

(1)侵(腐)蚀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岩土体地基方面,注重岩土体的干、湿效应及水理性质指标的分析研究,其主要表现为收缩、湿陷及软化作用。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水理性质不仅影响着地基与边坡的强度和变形程度,而且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岩土体水理性质的分析包括了对岩石可塑性、渗透性、软化性、膨胀收缩性和软化性等性能。膨胀收缩性指的是岩土体的膨胀和收缩作用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具体包括了膨胀率、收缩率和收缩系数等量化的指标。软化性特征指的是在地下水的不断作用下,部分岩土体会呈现出明显的软化特性。其次是建筑物基础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水化学性质及水污染影响,依据取样检测试验项目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并提出合理建议。

(2)渗流稳定性评价:应结合岩土体性质、水文地质参数及工程施工实际论证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尤其注重流土、管涌、突涌产生的条件;判别要素及临界水力比降,提出防治措施及施工技术要求。

5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与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及危害,提出相关防范、治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11

高速公路是一巨型带状工程,要跨越不同的地质单元,在有膨胀土地区的道路勘察设计和施工中不能判别和区分膨胀土和非膨胀土,会给生命线工程带来巨大的浪费或工程质量隐患。

目前,国内外判定膨胀土的方法和指标较多,总体上说有以土的颗粒组成与粒度性质、土的矿物成份或化学性质、膨胀力以及各指标综合评定。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工作目的出发,采取不同特性指标建立的判别与分类系统,各标准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差别是正常现象。结合具体的工程特点进行膨胀土的判别和分类是有利于工程建设的。

在工程实际中,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是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涉及到膨胀土的主要规范和规程有:国家建委颁布的《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铁道部制定的《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TB10042-95)、交通部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中华人民共和国军用标准《膨胀土地区营房建筑技术规范》(GJB2129-1994)以及云南、广西等地方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技术和维护条例。

膨胀土填筑的路堤、膨胀土地基、膨胀土路段的边坡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膨胀土的工程性质的变化,可能会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带来危害。因此,应根据膨胀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工作性状,对其进行工程分类,这样,有利于工程建设。

2. 路基填料的要求

在路基压实中,填料的质量是路基质量的最基本保证,为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水稳性和较小的压缩性,对填料作了严格规定。岩块及砾石容易压实,粗粒土次之,最难压实的是细粒土。因此,在填筑细粒土施工前,必须进行室内击实试验,为施工提供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对粗粒填料,颗粒级配对压实影响很大,级配均匀的土压实难,级配不均匀的土可得到较高的密实度。此外,压实方法、压实机械性能也影响压实效果:粘性土宜用辗压或夯击方法,而砂性土则以振动压实为主。

膨胀土是公路路基填筑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的细粒土,合理利用这种土是作为路基填筑材料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膨胀土总体说是一种非理想的路堤填筑材料,路基设计规范规定,高膨胀土一般不能作为高等级公路路基填料。然而在部分地区土地珍贵、土源紧张的情况下或从保护土地资源角度出发,必须采用这种具有膨胀性的土填筑路基时,对其膨胀性的判别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哪些膨胀土可以利用,哪些通过改良后可以采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膨胀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要想回答这些公路工程中最基本的问题,路堤用膨胀土填料的分类和判别是一个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

沂淮江、宁宿徐、宁淮等高速公路通过膨胀土地区,其膨胀土的成因类型多、挖方段呈零星分布等特征,膨胀土的合理、科学判别成为沂淮江、宁宿徐、宁淮等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3. 路基填料土的膨胀性判别

针对沂淮江、宁宿徐、宁淮等高速公路膨胀土发育和特点,在综合前人经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土的物质组成(粘土矿物组成、粒度组成等)、土的物理性质判断指标并结合膨胀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判别。

3.1 膨胀土的初步判定

3.1.1裂隙发育,常有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灰绿色粘土。无论何种成因类型的膨胀土,都是由两组以上的裂隙组合而成的裂隙结构体。

3.1.2在自然条件下土体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3.1.3多出露于二级和或二级以上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3.1.4常见浅层塑性滑坡、地裂,新开挖坑(槽)壁易发生坍塌等。

3.1.5土的自由膨胀率≥40%。

3.1.6工程场地附近有膨胀土破坏的实例和现象。

膨胀土的初步判定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易粗不易细,不应将可能具有膨胀土的土判为非膨胀土,直接用于路基的填筑,以免给工程建设带来危害和被动。膨胀土的工程地质调查是发现最直接的方法,在公路工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首先从了解和定性判断挖方土体的工程性质,这将为以后的综合判定膨胀土提供基础。

3.2 膨胀土特性的判别

3.2.1土的物质组成(粘土矿物组成、粒度组成等)判断指标:胶粒含量(15%或粘粒含量(30%;土体中蒙脱石(等效蒙脱石)的含量>7%。

3.2.2土的主要膨胀性性质判断指标

a 胀缩总率>0.7%;b 土的塑性指标(Ip)>18;c 液限>40%;

3.3 膨胀土路用填料的工程特征

① 用CBR试验的膨胀量来控制膨胀土的胀缩性;

② 应进行膨胀土的剪切试验,获得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

③ 当采用CBR试验的膨胀量控制时,采用湿法重型击实标准,在最佳含水量和90%压实度下,按膨胀量大小分为三个等级:8%时为强膨胀土;

④ 为保证填土的强度,同时降低膨胀性,宜采用湿法重型标准进行压实控制,不同含水量情况下CBR值必须>3%;

⑤ 用膨胀土做为路堤填料,应考虑的填筑施工时的含水状态和压实标准。

4. 膨胀性土在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中的应用

当采用膨胀性土填筑路基时,首先应对其膨胀特性进行判断,根据其膨胀性的强弱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弱膨胀土可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宜主要用于填筑上、下路堤。在填筑路堤施工中,宜采用稍大于最佳含水量的填筑标准,弱膨胀土的CBR值主要受控于含水量和干密度,将压实功控制好,这样,可获得较高的压实度和比较高的初期强度,且浸水后的膨胀量和CBR值衰减比较小,有较好的水稳定性的路基。

中等膨胀土不宜直接用于填筑路堤。中等膨胀土CBR值主要受控于含水量和干密度,碾压时土层含水量采用最佳含水量时,虽可获得较高的压实度,但其一般膨胀量较大,CBR较小,当采用碾压时土层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较多时,虽然土的CBR值有所提高,但路基的压实度较难以达到90%以上,同时,存在路基收缩变形的隐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橡皮土”现象。因此,如用中等膨胀土作为路堤填料,一般需要采用处理措施,如采用石灰改性或进行路堤包边处理等。在采用非膨胀土粘性土包边处理的情况下,下列膨胀土可不通过改良直接用于路堤的填筑,其填筑要求除满足《路基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外,应满足下列的条件:

(1) 只用于路堤90区填筑;

(2) 不同含水量下的CBR值>3%;

(3) 胀缩总率

(4) 自由膨胀率

(5) 胶粒含量(

(6) 最大干容量>1.7;

(7) 在可能被水淹没的路段不得采用;

(8) 所填路堤在地下水位以上。

在直包边处理措施后,可直接利用中等膨胀土填筑路基。填筑时必须严格控制碾压时土层的含水量,一般宜略低于塑限的含水量,以期获得压实度满足要求,且有较高的初期强度,其胀缩变化不会给路基带来不利的影响。只要包边处理到位,路基中的含水量不出现很大改变,用中等膨胀土填筑的非浸水包边路堤是稳定的。

5. 结论

5.1膨胀土粘粒含量高,含有膨胀性矿物,表现出的胀缩特性十分明显,工程性质差,且膨胀性矿物愈多,粘粒含量愈多,这种特性愈明显。同时,膨胀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粘性大、亲水性和持水性强、透水性差的特性。施工时晾晒困难且不易粉碎,施工难度大。因此,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在没有充分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对这类不良土要认真、慎重对待。

5.2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应区分膨胀土的不同工程性质和工程处理的目的,对其膨胀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方可作出科学的决策。

5.3对不同类型的膨胀土,应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弱膨胀土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的情况下,一般可直接用于填筑路基,中等膨胀土在采用了如改性或包边等工程措施后,并在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的情况下,可用于填筑路堤。这样,不仅节约投资,而且能保护环境。

5.4在进行膨胀土路基施工前,首先必须进行室内相关试验,确定施工控制指标,并进行铺筑试验路,研究施工工艺,提出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12

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素的作用,特别是随着高层建筑与深挖工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已有建筑物可能引起各种不良的后果目曰趋严重,分析了解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在调查区特别是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查阅该区的以往的水文地质资料,通过钻孔和测试等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查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包括:自然地理及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构造特征,揭露地下水水位(包括近几年的各层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径流情况,人为影响地下水的情况等),鉴定水质与水温,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水文参数。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赋存和影响等。

1.2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的勘察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主要有可塑性及稠度状态、渗透性、软化性、崩解性、透水性、给水性和胀缩性等。

(1)可塑性及稠度状态,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用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来判别,由土的状态可推知土的性能。

(2)渗透性,可用渗透系数表征,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和压水试验确定。

(3)软化性,量化指标是软化系数,在岩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4)崩解性,包括崩解所需的时问、崩解速度、崩解率等,通常采用耐崩解系数予以表征。

(5)胀缩性,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膨胀土表现尤为明显。量化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

2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鉴于以往在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过程中,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结合不够紧密,更有甚者在建造简单建筑物时自认为地基不需勘察,导致了许多基础破坏和建筑物开裂的事故,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在设计和施工前一定要分析水文地质的作用,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2.1地下水对基础的影晌

(1)地下水对基础埋深的影响。选择基础埋深时应注意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动态以及地表水的情况。当有地下水存在时。基础底面应尽量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若基础底面必须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则应考虑排水降水措施、对钢筋混凝土等的腐蚀性和可能出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对埋藏有承压含水层的地基,选择基础埋深时必须考虑承压水的作用,以免在基坑开挖时坑底土被承压水突破。地表流水是影响桥梁墩台基础埋深的因素之一,基础必须埋396}科技博览置在设计洪水的最大冲刷线以下一定深度,以保证稳定性。

(2)地下水对桩基工程的影响。天然地基造价低,施工简便,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应优先考虑使用当基础沉降量过大或地基的稳定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或改变上部结构。当地基上部软土层很厚变化相对复杂时往往采用桩基础加固地基,提高承载力。为了不使桩周地层坍塌和松动,提高成桩质量,选择相应的成桩方案时必须考虑地下水的赋存运动情况:另外,当桩身下沉量小于土层下沉量时,桩周土对桩身产生负摩阻力,严重影响单桩承载力。特别是建筑场地承压地下水或流动地下水的流速大于3m/min时,不宜使用混凝土灌注桩或水泥搅拌桩。此外,地下水对桩的腐蚀性也不容小觑,地下水腐蚀性强时对桩的破坏作用非常大。

(3)地下水对基础开挖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还可能出现基坑坍塌、滑移。在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时要评价其液化可能。土体软化后强度降低,基坑会沉降或倾斜,膨胀土的胀缩性会使基础开裂变形。

2.2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篇13

本项目包括拟建住宅楼4幢,地上十八层,地下一层,长约67.5m,宽约15.0m,剪力墙结构,梁筏基础,基础底部荷载约为310kPa;商业楼2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长约48.0m,宽约13.5m,框架结构,独基+条基,基础底部荷载约为180kPa。

2、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目的: 查明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型、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场区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如需要降水时提出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的方案建议;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情况,对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定,并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有关变形计算的参数;提出基坑支护方案的建议;提供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合理的桩基类型,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查明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分布,分层提出侧阻力特征值及持力层的桩端阻力特征值。

3、勘察工作量

按中等复杂地基,乙级岩土工程勘察布置工作量。

此次勘察采用钻探、井探、标准贯入试验、室内试验、波速测试和地脉动测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和评价。室内土工试验均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要求进行。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

4.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地地形较平坦,根据钻探揭露的地层判断,除场地表面杂填土属近期人工堆积(Q4ml)外,其下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3al+pl),第四系中更新统河流相冲、洪积层(Q2al+pl),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十四个大层由湿陷性粉土、粉土、细砂、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细砂、粉土等组成。

4.2 地下水条件

此次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12.5~13.2m,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第(5)层粉土,主要由大气降水垂向补给。潜水水位变化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水位变化幅度约0.5m左右,勘察期间为丰水期。地下水流向自东向西。

5、地震效应

5.1地震设计基本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知,尧都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拟建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拟建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5.2地基土液化评价

因场地20.0m深度范围内饱和粉土、饱和砂土的形成地质年代为Q3,可按非液化土层考虑,拟建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5.3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波速实际测试结果计算,20m深度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为199~224m/s,因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故该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

5.4场地卓越周期

根据地脉动测试结果,场地卓越周期,东西方向0.370s,南北方向0.365s,垂直方向0.369s。

6、场地岩土分析评价

6.1黄土湿陷性评价

综合野外观察及探井土样的室内试验结果,该场地的湿陷类型为非自重湿陷,主楼地基的湿陷等级为Ⅰ级,商业楼为Ⅱ级,湿陷起始压力为40~139kPa。

6.3地基均匀性评价

该场地主楼、商业楼地基持力层均为第(2)层湿陷性粉土,持力层位于同一层位上,持力层层底坡度均小于10%,且在基础宽度方向上,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厚度差均小于0.05b,该场地各单体建筑地基均为均匀性地基。

6.4地基变形分析

本工程主楼建筑基底压力较大 ,上部结构荷载传至基底的压力较高,压缩变形影响深度较大,地基变形计算时压缩模量应按实际压力段取值,所需参数参考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及各层土综合e~p曲线合理取值。

7、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主楼、商业楼持力层均为第(2)层,该层具有一定的湿陷性,故各单体建筑均不能采用天然地基,应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法建议如下:

方案1: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情况及原位测试结果,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基湿陷、施工工期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商业楼可采用整片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基础底面下最小处理厚度为2.5m,换土材料建议为3:7灰土,换土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方案2:主楼可考虑采用换土垫层+CFG桩复合地基。采用换土垫层主要是消除场地黄土的湿陷性,建议换填1.0m素土。采用CFG桩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建议桩径可取φ=0.40m,桩间距取1.2m,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桩。桩端持力层为第(8)层粉质粘土或以下地层。(如设计采用其他的方式的布桩形式,可根据参数自行处理或与勘察单位协商处理)。

进行地基处理时,工程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桩工作,并对场地湿陷性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确定,设计单位可根据试桩结果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或适时调整地基处理方案。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

8、基坑支护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基坑安全等级均为二级。因四周不存在已有建筑影响,依据地区经验和周边场地经验,均可采用1:0.75的放坡系数进行自然放坡开挖。

9、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使我们对岩土工程勘察所需提供的设计参数有所了解,在充分理解和领会设计对建筑物要求的前提下,在经济合理的指导原则下,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钻探、原位测试和土试手段,提供科学合理、符合工程场地条件的设计参数。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1—2004)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