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影像检查实用13篇

影像检查
影像检查篇1

成像原理

X射线它可以穿透许多物质,包括人体组织。X射线射向人体时,一部分被散射或吸收,其余部分穿透身体。穿透人体的X射线随位置不同强度减弱程度也不同,正是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内部不同部位时的穿透强度不同,在体外记录穿透出来的X射线的X线底片上,就有不同的曝光,底片上呈现出深浅不同的影像。这样,用X射线透视人体或对人体“拍片”,也可以诊断人体内部的病灶。医生正是利用X射线的上述特性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情况的。

DSA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射线心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

CT 指在体外用X射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和扫描人体。得到多个投影像,通过计算机处理方法,组成立体的图像。

MRI是利用人体内大量存在的水分中的氢质子(H+)来成像。

人体内有无数的氢质子,由于方向杂乱无章,相互间磁场抵消后并不向外界表现出任何的磁场,这就像一群顽皮的孩童在操场上吵闹,到处乱跑,现在需要老师将他们排列成队。那么如何将氢质子变成队列呢?假如将人体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那么情况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时候,构成人体的一个个像小磁棒的质子就会按照磁场方向暂时排列形成一个大磁棒。将质子排列成队后,发出的信号就大到足以被仪器探测到了,经计算机处理然后就得到人体的图像。

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与人体组织器官的声学特性互相作用,从而产生信息,采集并处理后形成图像。

由于超声诊断直观性能好,检出率高,操作简单,诊断迅速,尤其对先天性畸形的诊断敏感性高,因此很受欢迎。临床上妇产科应用极为广泛。孕妇一般在孕20~22周时做超声检查,这时胎儿整体及内部结构均能显示,可以诊断胎儿畸形。用彩色B超还能诊断心脏及大血管畸形。

核医学成像是根据脏器摄取带有放射性的物质(显像剂)后,由于靶器官与非靶器官之间,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存在分布上的差异,靶器官的选择性摄取、病变组织细胞的选择性摄取或因无正常功能而不摄取,显像剂的分布就出现显著的不同。首先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然后利用仪器收集来自靶器官内部发射出的核射线信息,并根据各部位发射射线的密度用计算机组成图像,这种图像直接反映器官各部位细胞的功能,故称之为“功能显像”。

科学看待影像检查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关心的是检查的费用、合理性、副作用和后果。这里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医患关系、医院级别、接诊医师诊断技术水平、患者收入水平等等。有时候患者不理解,认为医生是在滥用检查,这就需要及时沟通,医生应该为患者或者家属讲解影像学的病变情况,取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理解,尊重病人的知情权。

影像学检查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影像设备的价格和运行成本,与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没有正比关系。通俗的说,花钱多的检查并不一定最好,只要够用就行。如果一般的B超能满足要求的就不必追求彩超,或者多排CT也不一定就比单排CT获取的信息量更多。

不同的检查技术在诊断中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比如说检查骨骼选X射线最合适,MRI更擅长于软组织的检查,而核医学成像的优势在于寻找肿瘤。

有些检查可以联合使用互为补充,此多用于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举例来讲,病人到医院看病,主诉是咳嗽、咯痰,医生开出X线申请单到放射科照X光片,片子出来后发现肺部有类似球状阴影,建议CT扫描,扫描结果出来后,告诉病人需要增强扫描。这里医生做的就是鉴别诊断和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医生根据影像特点往往可以确定病变性质,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对于某些疾病的筛查或者动态观察,多选用单一的和效价比高的检查。常规X线检查和B超常用于此用途。例如:肺部疾病常选用胸部X片,腹部疾病常选用B超。正确选用检查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医疗费用,而且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一般疾病对应的影像检查

这里介绍一些疾病选取影像项目的常识。

呼吸系统疾病最佳检查方法是X线摄片和CT检查。透视可以弥补X摄片静态和对隐蔽部位观察的不足,但是患者接受X线量较大。

心脏疾病首选彩超,冠心病首选螺旋CT冠脉成像。

骨骼系统首选X线摄片,其次是CT,对于关节部位首选MRI检查。

上腹部脏器首选B超。

消化道病变首选内镜检查,其次是X射线造影。

前列腺检查首选B超,MRI确诊率最高。

急腹症首选B超和X线摄片。

妇科疾病首选B超。

乳腺疾病首选钼靶X线。

中枢神经系统首选检查方法为CT和MRI。

具体选择方法应该听取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的建议。

影像检查安全性

X射线X线是高能量的光,对人体存在辐射损伤。X摄片、X线透视、DSA和CT都是通过X射线手段成像的,以辐射强度排序的话,DSA>CT>X线透视>X摄片,所以说,X摄片是辐射最小的。人体组织细胞受损伤后,会自行修复,错误修复会导致肿瘤的可能。但是有两点需注意:其一:射线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二:平时影像学检查一般都在允许范围之内。

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对X射线的防护有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具体包括:(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所以,我们到医院做X线检查包括透视、拍片、CT时,有权利要求医院为我们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对非照射部位穿防护服,陪同人员穿防护服等。

检查时注意以下几点:

有不少小学和幼儿园将胸部透视列入常规体检项目,这是非法的。

孕妇尤其是3个月以内孕妇尽量避免。

成人体检尽量选取拍片,虽然费用较高,但是接受X线量少。如果胸透,一定要求单独体检,检查时对颈部和腹部以下穿着防护服。

有个别单位和个人把CT检查列入常规体检这是错误的,CT的射线量比胸透更大。

超声波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B超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对人体无损害的检查。其实,超声波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达到一定剂量时受检者体内会产生生物效应,使局部细胞受到损害,尤其是生殖细胞或处于发育阶段的胚胎。目前各医院在妇产科领域使用的常规B超检查对胎儿是无害的。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B超检查对胎儿有伤害的报道。但是有专家认为孕期3个月以内除非医生认为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超声检查。

MRI 属于非辐射检测,非常安全。但由于是在高场强下获取人体的磁共振信息,磁场对电子器件及铁磁性物质的作用,有些病人不宜做。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者、胰岛素泵、人工心脏瓣膜等的患者;

带有动脉瘤夹者(非顺磁性如钛合金除外);

有眼内金属异物、内耳植入金属假体者、金属假肢、金属关节、铁磁性异物(弹片等)者;

妊娠三个月内的早期妊娠者。

相对禁忌症:

带有金属避孕环的患者如必须进行MR检查,应取环后再行检查;

危重病人需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者;

癫痫患者(应在充分控制症状的前提下进行磁共振检查);

影像检查篇2

物理学的很多新理论都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带来了革新,X射线、激光、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 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 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 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 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 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 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影像检查篇3

X线成像是历史最悠久的应用于医学检查的物理方法。随科技发展有X线平片、冠状动脉造影、CT检查等手段。

X线平片:冠心病患者一般都会有左心室增大和肺循环的改变,胸部X线检查可以显示这些改变,所以胸部平片可以用来判断冠心病的病情以及评估预后。另外,心肌梗死后的一些并发症如室间隔破裂、室壁瘤等亦可在平片显示。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在X线监控下通过由股动脉插入达冠状动脉的细管注药进行血池显像的检查方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冠心病的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如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以及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性运动功能状态等,为病例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法(比如介入和/或搭桥手术)的选择提供依据,还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效果。但此检查属有创性技术,并发症相对较高,严重者可以死亡。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俗称CT):冠心病常常有动脉壁的钙化,而CT不但在显示钙化方面有独到的优势,而且还能对钙化进行积分评估。CT图像还能够清楚的显示出心房、心室及冠状动脉的正常形态结构和病理状态下的表现,CT动态成像也可以观察心脏的运动状态以及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了解心肌灌注情况。CT具备的这些功能可以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冠状动脉扩张术)后的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应用广泛的64层CT以及双源CT技术已很成熟,在显示冠状动脉的变异、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判定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已成为目前冠心病筛选及危险人群的普查最重要的手段。CT检查的不利之处在于射线的危害及造影剂过敏之虞。

2 超声波成像

常规的超声技术包括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新近发展的技术有心肌声学造影、血管内超声等。

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现在普遍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通过左心室短轴/长轴位观察左心室整体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功能,结合负荷试验(多为药物)显示左室壁节段异常,可以用于心肌缺血以至心肌梗死的判断。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目前临床较常使用的是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的原理是采用增加心脏负荷的方法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检测被诱发出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异常收缩以显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不足。通过观察心肌收缩的异常可应用于对冠心病进行早期诊断、监测存活心肌,再血管化病人心功能的评价以及心脏事件的预测。

心肌声学造影是通过外周静脉或冠状动脉内注射微空泡声学造影剂,当微空泡通过心肌微循环时,二维或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检测,从而显示心肌微循环情况。此方法可以阐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冠心病来讲主要是对微血管血流储备的评估、早期无创诊断慢性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达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实时提供探头所在位置的血管腔和血管壁的形态及结构,是迄今为止从形态学方面检查冠状动脉最理想的方法。因其能精确地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以及有无钙化、血管腔的直径、植入支架贴壁是否完全等,故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有创、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普遍应用。

3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展,MRI已成为观察心血管系统形态的主要影像学技术之一。而近年来MR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取得的长足进步,使得MRI已经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检查。MR心肌灌注成像在不断提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的新技术支持下,能够真实地反映心肌灌注及其透壁程度,尤其能够显示对于缺血及坏死最敏感的心内膜下心肌病变,对梗死和存活心肌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相信对病人无创的检查优势会在应用上有着广阔前景。

4 核素成像

核素成像即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方法有核素心室造影、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

影像检查篇4

X线检查对人体的损害到底有多大?这要视其照射剂量而定。据有关专家测定,胸部正位摄片时,肺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仅为造成人体损伤的单次最大剂量的1/20000。另外,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推算,一次X线拍片检查,导致健康人群患癌的风险为千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有一点值得注意,胸部透视检查的射线剂量是胸部摄片的几十倍,因此应尽量用拍片替代透视。

CT辐射剂量是X线100倍

王女士因病住院,先做了X线检查,后来医生又为其安排了CT检查。王女士想,既然要做CT,那么能不能直接做,而免受X线伤害呢?

X线摄片检查和CT检查,对于身体不同部位各有优缺点。X线摄片可更好地显示宏观表现,CT则能更好地显示内部细节。有一点可以肯定,CT不能完全代替X线检查,因为两者是互补关系。

CT成像的X线剂量大约是普通X线成像剂量的100倍,但越来越多的CT设备增加了辐射剂量控制措施和低剂量扫描方式,来降低辐射。随着设备的更新,临床诊断率逐步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因重复检查受到的辐射。尽管如此,与摄片相比,CT的辐射剂量还是很高的。合理检查是减少辐射损害的唯一途径。因此,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检查。

CT排数越高越好?

张先生因颈椎不适到医院做了CT检查,拿到结果后发现,自己做的是32排CT。同事告诉他,CT排数越高,检查越准确。张先生认为自己的检查结果不够准确,计划着到另一家医院再做一个64排的CT检查。

排数代表CT内部安装探测器的数量,排数越高,接受射线信号的效能越高,可以加快扫描速度,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患者受辐射的时间。多排(层)螺旋CT与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相结合,能使人体内的器官以立体的、高分辨率的形式显现出来,更真实、清晰地显示病变。但是,设备只是医生使用的诊断工具,一些基本的常规检查并不需要使用高新设备,也能达到诊断要求。此外,再先进的设备也要合理使用,同时结合影像医生丰富的经验,才能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MRI与CT孰优孰劣

祁先生在驾驶车辆时发生交通事故,医生怀疑其有颈椎外伤。因此给他同时安排了CT检查和MRI检查。祁先生心里琢磨,两项检查做一个不就行了吗?有必要同时都做吗?

各种检查方法都各有其适应症,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有时要一起使用才能准确地对疾病作出鉴别诊断。CT和MRI也是各有特点,比如CT有辐射,而MRI没有;CT成像快,MRI却成像慢,因此CT更适合于急诊检查;CT空间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细小的结构;MRI的组织分辨率好,更适合软组织的检查;CT对骨质和钙化的显像更好,而MRI对骨质和钙化则显像不清晰。

在颈椎外伤的检查中,CT更好地显示复杂骨折的骨质情况,MRI更好地显示脊髓的损伤情况,二者结合则可完成全面诊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医生会在诊断过程中给患者更合理的建议。

CT适用急诊检查

赵女士的母亲因突然出现侧肢瘫痪,被救护车紧急送到了医院。医生简单检查后,安排其尽快做CT检查。赵女士认为,医生抢救过于敷衍,只会乱开检查单,因此心生不满。

CT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无创伤,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各种急症的急诊检查,对包括中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各种急腹症和全身外伤都有极佳的诊断效果。虽然CT是一种有射线辐射危害的技术,但正是CT的应用,使无数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逐步普及到县以下医院,CT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降低生活质量的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根据病因不同,该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种。由于二者的治疗方法截然相反,一旦误诊必然导致严重后果。在CT问世之前,临床医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仅为67%左右,而CT的应用将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提升到接近100%。对中风患者进行CT检查,虽然患者会受到一定量的射线辐射,但是其生命却能得到挽救,所以CT检查十分必要。

PET检查肿瘤最敏感

魏女士的两名同事近期都被检查出患了癌症。魏女士因此很担心,她怀疑自己身体是不是也有问题。听朋友说,有一种检查叫PET,做一次就能查出全身的肿瘤。魏女士也想尽快去医院做一次。

PET是目前最昂贵的影像学技术,也属于有射线辐射技术,其一次检查费用在万元左右,我国现行医保不予报销。但是PET能在活体显示代谢情况,而且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在肿瘤的良恶性分级、肿瘤分期和发现恶性肿瘤的全身转移病灶方面有价值。

由于PET的空间分辨能力不足,显示组织器官的清晰度还不够,近年又有将PET和ICT集成一体化设备的PET-CT问世。该设备既能敏感地显示肿瘤等病变的异常代谢改变,又能利用CT的高清晰度把病灶准确定位,受到临床的欢迎,尤其在肺周围性孤立性结节评价方面有较高价值。

检查前准备很重要

做各种检查都有相应的一些注意事项。既要保护患者,又要保证影像质量,这都需要医患的密切配合。这里只简要提出几点常识性注意事项。

1.做X线摄片时,患者应按医师要求做好检查准备工作,如除去项链、胸罩、发辫、膏药等可能造成伪影的东西。

影像检查篇5

1 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 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 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 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 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 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影像检查篇6

二、要按照要求保持空腹状态或喝下足量的水或造影剂

病人在做上消化道钡餐、PET/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时要保持空腹状态。病人被怀疑患有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欲做影像学检查时也应保持空腹状态。有些影像学检查不仅要求病人空腹,还需喝泻药,或进行灌肠,以使其肠道内的粪渣排空(这也叫肠道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当然,不是所有的影像学检查都需要病人保持空腹状态。在为病人做盆腔(包括膀胱、肾脏、前列腺、子宫和附件等)的影像学检查时,就需要病人喝足量的水,待其膀胱充盈后方可进行检查。此外,病人在做上腹部的CT检查时,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先喝300毫升稀释的造影剂,喝完片刻即可进行检查;而病人在做肾脏的CT检查时,则需要分次喝下造影剂(总量可达800毫升),喝完20分钟后方可进行检查。此外,病人在做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前,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先吃一包产气粉,然后喝一点点水,以增强气钡双重造影的效果。

三、要合理安排检查的次序

正因为进行某项影像学检查时需要病人保持空腹状态或喝入足量的水,所以当病人同时要做多项影像学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检查的次序,以缩短检查的时间。通常,不需要事前吃什么、喝什么或打针一类的X线、CT、磁共振等检查和某些部位的超声检查可优先进行。这些检查包括:头颅、胸、腹、四肢的X线平片检查;头颅、胸、四肢的CT平扫;头颅、胸、腹、四肢的磁共振平扫:肝、胆、胰、脾、肾的超声检查。而那些需要喝水、吃东西或打针一类的影像学检查则往往要安排在上述这些检查之后进行。反过来,如果病人先做了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就不能再做腹部、腰骶椎的X线拍片检查,以及胸部和腹部的CT检查了,而只能接着做头颅、胸、四肢的X线拍片检查,以及头颅和四肢的CT检查。

四、要先做必要的辅助检查

有时,病人为了做某项影像学检查,还得在此项检查前做一些辅助检查,以保障影像学检查的安全性和效果。例如:在做DSA检查前,得先检查一下患者血小板的数量和出凝血时间,有时甚至还要为其做一下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查,以免患者出现出血等病症:在做PET/CT检查前,需要检验一下患者的血糖,一旦病人的血糖过高,则必须将其血糖控制在适合的范围之内方可进行PET/CT检查。如果利用多排CT为病人做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应先测量一下病人的心率,因为只有当病人的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时,检查的效果才会最佳。

五、要了解影像学检查的禁忌症

临床实践证实,滥做影像学检查可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因此,病人在做影像学检查前一定要了解影像学检查的相关禁忌症。更主要的是,病人要如实地向医生反映自己的病史(包括药物和食物的过敏史),以帮助医生确认你是否适合做×线造影检查、CT增强及造影检查等。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体内有弹片、金属植入物和胰岛素泵的病人则不能做磁共振检查。

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

影像检查篇7

二、影像学检查提供的间接征象有时候难以得到确认

从整体上讲,影像学检查为诊断提供的依据是间接征象,它不像尿液检查、血液检查或在显微镜下甚至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所做的病理学检查那样确切,因为在做这些检查时人们用肉眼在显微镜下直接看到了检查的结果,把这个结果与规范的标准一对照便可明确诊断。而影像学检查提供的只是患者身体某部位的间接征象,这些间接的征象还要通过医生的判断得到确认。因此,检查结果就有一个难以确认的概率。

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医院就医环境较差。有些患者在看病时习惯将医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使医生不能在安静的状态下工作。更致命的是,临床上的医疗官司频繁发生,以至于有些影像科医生轻意不敢为患者做出最后的诊断,生怕自己因为诊断上的失误而惹上官司。于是,有些癌症患者的检查报告单上没有“癌”的字样,而只写:某处有占位性病变,不排除炎症或结核等模棱两可的诊断。更有甚者,有的影像科医生在为患者做完检查后竟然会列出几种不同的结论,把临床医生也弄得一头雾水。此外,我国的大多数影像科医生一天平均要看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这样的工作负荷难免不出现差错。

影像检查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影像科检查的患者6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48.13±12. 21)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50.23±9.8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心理反应的测量指标:焦虑与抑郁评价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定。心理护理前后各进行一次焦虑抑郁情绪的测定。

1. 3 心理护理措施:①介绍影像学检查的安全性。影像学检查的电离辐射是在允许范围内, 正常的检查对身体没有伤害。②对负责检查的医生进行介绍, 让患者了解医生专业特点。③对检查的设备和科室进行介绍, 让患者了解检查的目的, 设备的性能以及影像科室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④介绍影像学检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比如去除检查部位衣物包括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和各种物品:如头饰、发夹、耳环、项链、玉佩、钱币、皮带和钥匙、金属假牙、助听器、手机等, MR检查需详细询问有否做过植入手术, 体内是否留有金属材料, 妇女有无带环。⑤造影当日早晨必须禁食、禁水, 以保证胃内空虚及减少滞留液, 利于造影剂与胃壁的黏附。造影前晚服蕃泻叶茶, 检查前1 h洗肠清洁肠道, 避免肠内容物及肠气与肾脏重叠, 影响造影效果及诊断。⑥增强扫描及造影患者应仔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情况, 是否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用药前还需要详细询问有无用药禁忌[2]。

2 结果

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前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入选的两组患者在检查前的心理应激水平相当。经过实施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医学影像学有很大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各医疗单位都建有影像科室, 已涌现出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超声、CT、ECT和MRI等先进设备已在较多的医疗单位应用。不论在影像检查技术和诊断方面或在介人放射学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影像诊断水平和介人治疗的疗效都有明显提高。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 越来越注重身体的保健, 到影像科检查身体越来越多, 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X线对人体有害, 去医院体检或者诊断疾病能不能不做X线检查。射线对人体有害, 该如何防范。更有一些患者一听说要X线检查, 先问医生:“会杀死我多少个细胞。甚至一躺到检查床上就浑身发抖。因此, 心理干预对于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影像检查篇9

1895年伦琴发现的X射线在二十世纪被医学界广泛应用。X线成为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手段。它以绝对的可靠性引导着医师的诊治。普通放射诊断是现代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患病的重要手段。今天,每一个有声望的医院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X线部门,并备有做疾病诊断和治疗所用的设备和装置。

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主治医师通常让病人做的诊断检查是透视或照相。透视是使X线透过人体被检查部位并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优点是能够看到心肺、横膈及胃肠等活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转动患者,做多方面观察,以显示病变及其特征,便于分析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胸部及胃肠检查。因此,在术前病人一般都需要进行透视检查,观察多系统的器官。检查人身体机能是否适合手术。对于某一特定部位的检查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同时也能够观察病变与周围的关系。

照相亦称为摄影或摄片,X线通过人体后使受检部位在胶片上显影,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的感光作用。这种影像诊断方法比较昂贵,但可留作永久记录,便于分析对比、集体讨论和复查比较。然而它的缺点是不能显示脏器活动状态。一张照片仅反映一个(即照相位置)。因此摄片可适应于各系统、器官疾病,如头颅、脊椎及腹部等部位的检查。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普放诊断原理主要依据X线成像原理。它与X线的性质、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能穿透人体是由X线的性质所决定的。X线成像原理是:X线的基本特性和人体组织器官密度与厚度之差导致各个不同密度的组织相邻排列,吸收及透过X线的量不同,产生透视或照片上的影像。凡是密度大的部分(例如骨骼)吸收X线最多,通过X线很少,故在照片上显出白色影像;反之,密度较小的部分(例如空气或是软组织)在照片上出现黑色影像。这使X射线技术立即为外科所采用,用于骨折、骨病的诊断及异物的识别。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二、CT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影像不同于普通的X线影像,它是一种数字化的影像,医疗应用中已经相当普遍。已成为很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1)普通扫描(平扫) 系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到肺底,也可根据定位片所见,进行选层扫描。对多数胸部病变,乎扫能满足诊断要求。

(2) 增强扫描通常是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为以静脉快速注射含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包括动态增强扫描和CT灌注扫描。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明确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3)高分辨力扫描高分辨力CT扫描技术为薄层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病灶的微细结构,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突出效果,它是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

(4)多层面CT扫描系X线管一次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4、8或16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可对肺部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且具有肺结节分析功能、肺支气管成像、肺含气量测定及支气管仿真内镜功能等。

三、影像核医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检查篇10

1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最基本的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常规摄片以内外侧斜位和头尾位为主,必要时辅以侧位、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等各种辅助方法。但其灵敏度、特异性不尽人意。即使在最佳的投照和诊断条件下乳腺X线摄影检出乳腺癌敏感度也只有85%~90%,即约有10%~15%的乳腺癌会因乳腺致密缺乏对比、肿瘤过小、特殊的肿瘤亚型(小叶浸润癌)而呈假阴性。本院使用Planmed乳腺机乳腺癌检出敏感度与此相仿。乳腺癌X线表现包括分叶状肿块、簇状或区域性分布的多形性和不均质性钙化及线样或分支样微小钙化、结构扭曲、局灶性致密浸润以及皮肤增厚、凹陷、异常血管增粗等。不同年龄组、 乳腺腺体致密程度和绝经期等不同状态,乳腺X线摄影乳腺癌检出敏感度不同。脂肪型乳腺X线摄影较容易检出乳腺癌。乳腺腺体组织较致密、手术后或穿刺活检后等乳腺X线摄影检出乳腺癌灵敏度会下降。尽管如此,乳腺X线摄影仍是目前常规乳腺影像检查中唯一能够发现和诊断临床触诊阴性的微小乳腺癌和以钙化为唯一表现的乳腺癌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被国际上公认的通过X线摄影普查从而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唯一有效方法。

乳腺导管造影不是乳腺癌影像检查的常规方法。在存在溢液而又排除内分泌原因时,可选择乳导管造影检查。正常乳导管表现为各级导管由粗到细,呈树枝状分支,走形柔和自然,无突然的狭窄及扩张。乳腺癌在导管造影时表现为乳导管有轻度的扩张并扭曲、导管突然中断、断端不整齐,或导管在病灶处呈断续显影,缺乏正常分支,管壁僵硬。乳导管3、4级分支较为细小,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或直接采用放大摄影[2]。

2 超声诊断

彩色超声检查对患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无检查盲区,适合各种年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检查。对鉴别肿物囊、实性的诊断准确率达98%~10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显示病灶异常血流信号,易于检出肿瘤新生血管,有利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鉴别。乳腺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肿块边缘呈锯齿状或蟹足状。钙化表现为呈针尖样或粗颗粒状,散在、簇状或弥漫分布。彩色多普勒内部多见丰富粗大血流,可由外穿入病灶,呈多分枝状。

最近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亦开始被用于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超声弹性成像是依据各种不同组织弹性系数的不同,在加外力或交变振动后其应变亦不同的原理,收集被测体的某时间段内的各片段应变率信号,用自相关综合分析法,再以灰阶或彩色编码进行成像,并叠加于实时二维超声声像图上的成像显示方法。有研究显示[345]弹性成像测值增大对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高。由于乳腺能比较方便地利用超声探头在外部在一定范围内施加外力或交变振动,从而可以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和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使得超声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又多了一种新的方法。

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是要求检查者要有一定的经验,比较费时,检查结果有时会受到检查者主观影响而有一定的差异。要具备高灵敏度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10~13NHz实时线阵高频探头。

3 乳腺MR成像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无辐射危害,对乳腺有较高的灵敏性。适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普查。MRI对乳腺癌敏感性高达94%~100%。对乳腺根部、腋窝、或紧贴胸壁等乳腺X线摄影难以检出的部位也能显示。对多中心病灶的显示也优于其他检查,并能显示胸壁侵犯及纵隔、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MRI增强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易造成假阳性诊断。大多数乳腺癌MRI增强扫描表现为“速升速降”或“速升2平台2缓降”的强化曲线。对术后或放疗后纤维瘢痕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敏感度可达93%~98%,特异度为88%~100%。MRI检查程序复杂、费时且费用相对较高。对置有假牙、支架、起搏器等金属物的患者则不能进行检查。

4 PETCT代谢显像

PETCT是 PET分子功能影像与 CT解剖影像的同机图像融合,有效克服了各自单独应用的不足。PETCT 一次显像可同时完成 PET和 CT的检查,利用 CT本身足够清晰的解剖图像获得可靠的病灶定位,有助于FDG生理性摄取与病变组织摄取的鉴别。能够提高探测和定位乳腺癌的早期病变。在评估晚期病变的侵犯范围、判断化疗后疗效、评估预后及判断保乳术后复发与术后改变等方面独具优势。美国《NCCN临床时间指南》2010年将PETCT新增为乳腺癌的影像学备选检查项目。但对于新诊断的Ⅰ期或Ⅱ期乳腺癌患者不建议使用PETCT。

5 小结

乳腺X线摄影、彩色超声、乳腺MRI及PET、 PETCT代谢显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缺点。乳腺X线摄影仍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乳腺癌诊断和早期发现的首选检查方法。而致密型乳腺内病变、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更适合于彩色超声检查。乳腺X摄影加彩色超声被认为是乳腺疾病诊断的黄金组合。对于X线和超声可疑病变,MRI增强检查具有重要帮助。PET CT 已被证明是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良恶性和临床分期及再分期的有效检查方法。对监测治疗反应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那些临床检查或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进行或无明确结论的患者,特别是那些不愿接受创伤性诊断者,在不考虑经济因数时,PET CT 应作为定性诊断乳腺肿块的最佳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

[2]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影像检查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89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8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0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最小为8岁,平均年龄为37.98±7.84岁。有双侧输尿管狭窄患者4例,单侧输尿管狭窄患者85例。左侧输尿管狭窄患者51例,右侧输尿管狭窄患者42例。

患者经临床明确诊断,输尿管狭窄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输尿管狭窄47例,结核性输尿管狭窄13例,手术后粘连导致输尿管狭窄12例,肿瘤8例,其他9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超声检查:以患者的输尿管跨髂动脉、膀胱壁作为界限,在检查前所有患者憋尿,在膀胱充盈后做检查,避过使用多、多切面扫描输尿管,在检查上段输尿管采用仰卧位,从腹部冠状切面扫描,沿着肾积水肾盂寻找输尿管,在显示出肾盂输尿管连接后,想下纵向扫描到患者的髂嵴水平;检查中段输尿管使用仰卧位,找到髂动脉后沿着髂动脉检查;膀胱壁段输尿管检查中采用仰卧位。逆行尿路造影:造影前为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随后进行膀胱镜检查,向输尿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并拍摄尿路平片,以观察输尿管导管的位置,明确位置后注入造影剂。

1.3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 结果

超声诊断的符合51例,尿路造影符合77例,其中尿路造影诊断价值更高,P

3 讨论

输尿管狭窄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发现患者的输尿管狭窄情况,有助于早期治疗,并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目前临床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主要采用超声检查、造影检查、CT检查等。超声检查无损伤也无痛苦,临床使用简单且能够重复进行,可以动态地观察患者的情况。超声检查还不需要依靠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3],可以较好地发现患者的肾盂积水,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判断患者的尿路梗阻,显示出患者的肾脏实质受压程度,根据患者的肾盂积水严重程度、输尿管扩张的部位,以判断患者的梗阻位置。而超声检查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对仅有肾积水的患者不能直接地显示出患者的狭窄特点;会受到腹腔内气体干扰,因此对输尿管中段后段的狭窄识别较为困难;对有输尿管走形异常的患者显示不清楚[4]。

使用尿路造影检查是在造影剂注入后,造影剂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进而排入到肾盏、肾盂,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膀胱、输尿管等形态,并了解甚至的排泄功能。但是这种检查方法与肾脏的功能有较大的关系。对患者肾脏功能较好的患者,其显示狭窄的部位较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狭窄部位长度、形态和患者肾积水的严重程度,进而更好地定位和定性。如患者的肾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患者尿路造影显示不清楚,医生可以延迟摄片,以提高造影[5]。

从本次实验结果看,输尿管狭窄患者使用超声、尿路造影检查的效果均较好,但是尿路造影的诊断价值更高,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尿路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仍有一定误差,需要给予综合诊断。

参考文献

[1] 杨松,陈学强,吴德红,等.输尿管狭窄的影像学分析[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4):212-214.

[2] 徐笑强,查二南.输尿管囊肿与输尿管狭窄[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555-556.

影像检查篇12

1.2方法

所选的10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实施CT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6h内实施CT检查。在本院CT室内,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全颅脑扫描(层厚为10mm、层距为10mm),当扫描区域发现有异常影像学改变时,对异常区域实施增加5mm的薄层扫描。所选的100例患者均在发病24~48h后,重新进行全脑的CT扫描复查,并和入院时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00例患者CT全脑CT扫描结果显示:提示为脑左侧病变患者55例、提示为脑右侧区域病变患者26例、基底节区域病变患者15例、小脑区域病变患者3例、桥脑病变患者1例,上述患者均为病变所在区域的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相关症状和体征。在本组100例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学异常(所占比例为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CT检查影像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灰白质的分界模糊,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可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征象。本组100例患者中,脑部出现3种以上的影像学异常特征患者共64例(所占比例为64.0%)。

3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对脑梗死的诊断手段较多,特别是影像学方面的检测设备较多,如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DSA)等,上述检查手段均可不同程度的获取脑梗死区域方面的影像学改变征象,但核磁共振、DSA等设备操作较为复杂,且检查成本较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而CT影像学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检查成本患者尚可接受等优点。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而脑梗死是脑部血管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当脑组织缺血1h后,细胞因为缺氧而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钠离子水平改变而导致脑细胞水肿,当脑部缺血6h后,脑部可出现血管源性的水肿,脑组织中的水会增多而导致肿胀程度提高。在本组100例脑梗死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像学异常,占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占32.0%。所以在脑梗死发生的早期,对此类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大部分患者能够在脑梗死早期发现脑部影像学改变,但要注意其影像学改变特点,如脑中的灰白质的分界模糊不清,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可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征象等,这些是影像学异常特征。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脑梗死诊断中要注意上述特征。

影像检查篇13

乳腺X线摄影是检查乳腺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常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是乳腺疾病的普查和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乳腺组织对软X线穿透进行投照,再利用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而成像[7]。现市面所使用的X线摄影机主要有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乳腺X线摄影(DM)、乳腺的数字化断层摄影技术(DBT)等几大类,其中CR及DM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DBT现阶段仍是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DBT系统可将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降低30%。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直接征象主要呈现肿块状病变或结节性病变,肿块的边缘呈毛刺或成簇状微小钙化,而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X线表现正是毛刺状、细微簇状钙化的肿块。有专家认为微小钙化灶,尤其成堆的细小泥沙样钙化灶为早期乳腺癌的征象,簇样微小钙化达到5个/cm2即可提示为乳腺癌,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发现临床触诊没有任何异常或仅有局部增厚的早期乳腺癌[8]。间接征象主要有不规则增粗的导管、不规则增粗增多的血管、内陷及皮肤增厚等。有研究表明,定期乳腺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其意义在于能够显著降低由本病引起的病死率,尤其适用于>50岁的女性[9]。乳腺X线摄影具有简单、方便、费用低、无创、诊断标准完备等优点,尤其对早期乳腺癌微细钙化成像清晰、特征突出,是公认的检测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10]。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其易受患者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形态及病变组织位置的影响,易产生假阴性,造成漏诊或误诊。其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鉴别时,钼靶摄影有时定性不准,易造成诊断不准确。对于X线摄影不能显示或定性不清的肿瘤,还需借助其他影像检查[11]。

3乳腺CT检查

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存在一定价值。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探测器进行接收X线管发射出的X线束,实现所选人体层面多方向扫描及X线量的测定,再经转换器转换,最后在显示器上得到CT图像。乳腺癌的CT表现按照病理分型呈现不同的影像表现,即肿块型和浸润型。肿块型主要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肿块,病灶的边缘清楚或模糊均可见,病灶位置多以外上象限常见,且大多数呈分叶或毛刺状。平扫密度与正常腺体组织相似或稍高,增强扫描时呈明显强化,主要是由于乳腺癌组织血供丰富,表现为“快进快出”型曲线。CT增强扫描的应用,可以直接显示乳腺癌的肿块、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以较好地显示周围淋巴结,扫描的同时还可发现肺部及胸壁的转移病灶,对乳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检测术后复发也有其优势。有专家提出,当增强扫描前后CT值变化超过50Hu时即有恶性病变诊断价值[12-13]。浸润型的乳腺癌表现为乳腺内无明确的肿块影,局限性片状稍高致密影,边界不清,且可见蟹足样改变,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导致皮肤受到牵拉、内陷。近年来随着CT薄层扫描及乳腺CT三维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CT薄层扫描可以检出直径<0.2cm的病灶,同时可以评价腋下及胸骨周围淋巴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三维重建显示病灶立体空间形态结构,从而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可发现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能有效鉴别实性、囊性、脂肪及肿块,并且准确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及部位[14-15]。临床影像检查中,由于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大,易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无法发现早期微小钙化灶,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16]。

4乳腺MR检查

随着MR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R检查是乳腺癌综合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特别是高场、超高场设备的快速普及和乳腺专用线圈、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使乳腺癌MR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MR检查的原理是通过磁与无线电波的转换,实现人体不同平面的视图。常用乳腺MR成像技术有除脂抑制序列的T1WI、T2WI、动态增强MR、弥散加权成像。随着MR技术的不断发展,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波谱分析(MRS)、MRI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17-19]。乳腺癌MRI主要表现为:大多数的乳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可见“蟹足”或“星芒”状改变,毛刺征常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形态学征象,其灵敏度可达80%。从MR信号上分析,T1WI上无论乳腺良、恶性病变均呈现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等或略低信号。这是由于组织含水量不同导致,当含量较高时,T2WI呈高信号,低时为低信号。当病灶内出现囊变、液化、坏死、合并出血或纤维化时,表现为混杂信号[20]。乳腺癌MRI动态增强表现:肿块型乳腺癌肿块内部呈现不均匀强化,常提示恶性病变,肿瘤的边缘和分隔不规则强化常倾向为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癌呈现指向的不连续或不规则线样伴有分支状强化,常提示此种早期乳腺癌起源于乳管(70%~80%)。三角形或锥形强化灶高度提示恶性病变。在MR动态增强中,病灶形态特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定、扩散加权成像(DWI)等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TIC的快进快出型多提示恶性。DWI是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通过ADC值进行量化分析,判定病变的良恶性。Furman-Haran等通过研究证明,良性病变时ADC值较高,恶性肿瘤由于血供丰富,较良性肿瘤血管含量高,因而ADC值降低。ADC值的大小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组织,但良恶性病变ADC值有重叠。TIC与ADC值两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有效诊断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21-22],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RS主要是根据体内胆碱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波谱分析来诊断乳腺癌。由于恶性肿瘤组织内细胞代谢旺盛、增殖迅速快、细胞膜的合成及转运增加,导致乳腺MRS检查呈现异常升高的胆碱复合峰。对浸润性导管癌有更高的灵敏度,明显优于CT、钼靶的影像学检查[23]。磁共振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弹性成像判定相似,是定量测量组织力学特性的新型非创性的成像方法,MRE是利用机械波定量测量组织硬度[24]。乳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硬度较良性病变或正常的乳腺组织高[25]。MRE可作为DCE-MRI的重要补充检查,对可疑病变区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26]。乳腺MR检查优势明显,具有高分辨率,检查安全、无电离辐射,肿瘤检出率高,对发生在致密型乳腺和置入假体后的乳腺肿瘤,双侧乳腺可以同时成像,且在任意方向成像,不受患者体型和病灶位置的影响,近年多序列的应用使乳腺癌的诊断提升到一个新高度。MR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良、恶性病变的表现上有一定重叠性;MR检查对钙化不敏感,而微小钙化恰恰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力依据。相信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乳腺MR在乳腺癌的诊断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5乳腺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疾病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操作方便、无创的优点。近年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乳腺疾病尤其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射设备将超声波射入体内,再经过人体组织对其产生不同声阻抗的反射和衰减,接收强弱不等回声,反映出人体的断面超声图像。多普勒效应是利用移动的超声波信号产生频移或差频,探测人体的血流信号[27-29]。乳腺癌的声像图具有以下特点:肿块型乳腺癌肿块内可见微小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多呈实性衰减暗区,导管内有簇状的细点状强回声,多不伴有声影;浸润型乳腺癌的病变组织以不规则浸润性和伴有反应性增生的周围组织为特点,肿块呈低回声,其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在肿块后方有回声的衰减。有学者研究表明,病灶的“形态不规则”是乳腺癌最为常见的表现,其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可达89.9%,被认为是诊断乳腺癌敏感度最高的超声征象[30]。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应用不仅能够准确地判定乳腺癌的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而且结合彩色多普勒提供信息判断乳腺肿块的血管分布情况和获取血液动力学指标来判断病情。根据乳腺超声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标准对乳腺肿瘤超声表现进行描述,进而作出相应评估分类。未完成评估者为0类,尚需其他的影像学检查诊断;完成评估者分类:1~3类考虑良性可能,4类及以上为可疑恶性,类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6类为活检证实的恶性。肿瘤多发患者其评分以最高评分为准[31-3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准确率,而且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三维超声成像通过三维空间成像和数字减影技术,进而充分、直观地显示肿块血管数目、形态及分布情况,为指导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弹性成像技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用图像色彩的不同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以此鉴别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有研究数据表明,乳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还有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其能获取病变组织细胞学及病理学信息,为临床做出更明确的诊断[34]。超声检查具有经济、简便、无痛苦、无损伤的特点,可通过的超声检查,显示内部层次及细微结构,对致密乳腺具有X线检查不能辨别的优势,帮助排除肿瘤的可能。其不能使微钙化点显像,而微细钙的沉积是乳腺癌的第一指征。因此还须联合钼靶、MRI、穿刺活检病理等其他检查以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