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实用13篇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

机构改革亮点工作总结

深化机构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四个意识”、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的一次集中检验。人员转隶工作是机构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人员转隶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机构改革的成效,对于确保机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按照人员转隶工作的原则和程序,严格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扎实开展人员转隶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转隶的原则、程序和要求,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平稳有序完成人员转隶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协作推进转隶工作。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社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县机构改革人员划转调整工作的实施方案》,县委编办配套制定了《县涉改部门职能调整意见》等文件作为人员划转调整依据,确保有序推进人员转隶工作。

二是严格审核人员转隶文件。成立“人员转隶专项审核小组”,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严格审核转隶文件。经与县委组织部公务员库人员信息核对,排查出行政机关现存的事业身份人员名单,与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对不符合身份人员进行重新转隶分配,进一步加强人员编制管理。

三是更换《机构编制管理手册》。重新设计了《澄城县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同步实行《编制卡》管理制度。对照原《机构编制管理手册》、转隶、退休、人员转隶等文件,在新《编制手册》中明确登记了个人信息、身份、职务、履历等情况,全面更换《机构编制管理手册》。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2

此次机构改革涉及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和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察室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以切实加强领导,合理部署,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加强领导的同时,认真搞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将州直地税系统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干部,使每位干部认识到此次机构改革是我国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化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加入WTO和稳妥进行新一轮征管改革的必然要求;二是认真组织干部学习领会《XXX于做好XXX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XXX系统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及关于《XXX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

二、组织严密,程序合规,体现公平、公正。

新的领导班子于6月11日到位后,立即按照XX机构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将机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于6月12日召开局长会议,确定负责人事和监察工作的人选,报州局审批,提前任命就位,参与和实施机构改革工作。6月17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全员考试,把考试成绩做为科所长竞聘和一般干部择岗的依据。同时按照县局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步骤,于6月21日将竞聘范围的科所领导职位公布,由符合条件资格的人员报名,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认定后在次日公布竞岗第一榜和第二榜。6月22日对参加竞聘的科所长进行民主测评,并在不参加竞聘的干部中选举产生两名群众评委与三名领导评委参与第二天竞聘演讲答辩的评判,23日结束竞聘演讲答辩环节后随即在下午,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又分三组对竞聘者的德、才表现进行全面考察,在注重干部实绩的原则上进行了组织考察前的谈话,6月24日后由于“三定”方案尚未批复,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暂停进行。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3

x月xx日,省里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之后,我们在认真调研、与省编办多次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xx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经x月xx日市编委会议和x月xx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后,于6月1日上报省机构改革领导组,x月xx日省里正式批复。x月xx日,我们召开了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大会,13个县市区也全部召开了改革动员大会,按省里要求,市县机构改革今年年底结束。目前,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市直35个部门中已有24个部门正式制定下发了“三定”方案,其余11个部门已形成初稿,即将印发;13个县市区的“三定”方案也正在制定中。

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规定,这次市县两级政府机构不再分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统称为政府工作部门,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和规范,将其任务交给相关职能部门承担。改革后我市市级政府设置33个工作部门,2个部门管理机构。

33个工作部门为: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与市纪检委合署办公,列入政府机构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委员会(挂市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市版权局牌子)、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审计局、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市煤炭工业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文物旅游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2个部门管理机构为:市物价局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物价局调整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部门管理机构;政府法制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厅内设机构调整为市政府办公厅部门管()理机构,两个机构规格均为副处级。

同时,我们针对各县市区的不同情况,允许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在坚持大的改革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如:城区、潞城市等4个民族宗教重点县市区单独设置民族宗教事务局,沁源县、武乡县等5个重点产煤县区组建了煤炭工业局,城区、郊区设置了城市综合管理局。各县政府机构个数设置分别为:潞城市、xx县、长子县政府各设置24个工作部门,郊区、壶关县、襄垣县、屯留县、武乡县、沁源县政府各设置23个工作部门,城区、平顺县、黎城县、沁县政府各设置22个工作部门。

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突破,整合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政府机构设置。集中体现了“七大一调整”。

一是“大农业”。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筹协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将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农机局、农经局承担的行政职责,以及市中小企业局承担的农产品加工、质量监督管理等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农业委员会,挂市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市农业局。

二是“大工业”。为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统筹协调,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市经济委员会承担的除煤炭工业管理以外的职责、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市中小企业局承担的除农产品加工及质量监督管理以外的职责和市城镇集体企业联合社承担的行政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不再保留市经济委员会、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是“大交通”。为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将市交通局的职责和市建设管理局承担的城市客运及出租车行业管理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交通运输局。不再保留市交通局。

四是“大建设”。为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将市建设管理局承担的除城市客运及出租车行业管理以外的职责和市房地产管理局承担的行政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不再保留市建设管理局。

五是“大保障”。为加快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六是“大文化”。为加强文化领域综合管理,推进文化市场统一执法,将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的职责与市广播电视局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市版权局牌子。不再保留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和市广播电视局。

七是“大煤炭”。为强化对煤炭行业的综合监管,提高煤炭供给能力,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从我市作为煤炭大市和在全国率先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的实际出发,将市经委等有关部门涉及煤炭工业方面的职责划入市煤炭工业局。“一调整”就是调整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为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强化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要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建制移交市政府,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市政府管理。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承担的食品卫生许可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的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入市卫生局。

同时,为规范有关职能机构,完善理顺有关部门管理体制,根据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将市中小企业局名称规范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市城镇集体企业联合社一并归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管理;市房地产管理局名称规范为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归口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管理,原市房地产管理局下属有行政职能的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组办公室、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市房屋产权产籍监理处和市房地产交易管理处直属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管理;市建设管理局管理的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市公交公司及市城建公交治安支队划归市交通运输局管理;市规划勘测局、市园林局()归口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畜牧兽医局名称规范为市畜牧兽医中心,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名称规范为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中心,与市农机中心、市政府直属的市扶贫开发中心统一归口市农业委员会管理。这些事业单位,其性质、规格、编制、人员等均不变,维持现状。市物价局由正处级调整为副处级后,现在的正、副处级干部保持现有职级待遇不变,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消化,今后按副处级机构规格配备干部。

三、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在“三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职责界定、职数控制、编制核定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科学界定部门职责。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上下衔接、有利工作的原则,确定部门主要职责。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其相应承担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确需几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谁主办、谁协办、相互间如何衔接,避免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现象。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4

自1982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第六次机构改革。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一次以大部制为主要特征的改革。深刻认识实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我县政府机构改革。要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总体目标。2008年3月,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标志着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去年6月,省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并下发了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及组织实施工作。今年3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并下发了相关文件,对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周密布置和安排。目前,县乡镇农业服务站等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在探索中挺进,做法赢得了市编制部门的肯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将适时展开。因此,县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市部署的重大任务,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20年总体目标的重要方法,必需认真组织、全力推进、确保实效。

二)深化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县依照中央和省市决策安排,不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县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管理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并存;组织结构及其权力、职责的配置不尽科学,职能交叉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要实现嘉禾经济社会新的科学跨越发展,就必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解决好制约科学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深化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县掀起了建设开放型政府的热潮,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但是目前我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还不够高,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尽相适应。这次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就是要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效能,加快建立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就是要把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变成建设人民满意和支持的开放型政府的过程。

四)深化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普遍共识,并且正在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我必需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水平上解放思想,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高效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动员一切力量,投身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建设的伟大实践。要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上合理配置政府资源,提高施政效率,更及时、更高效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发明更好的政务环境。同时,要以政府机构改革带动全县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改革,为实现新的科学跨越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和强劲动力。

二、突出重点。

县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央和省市确定的原则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为实现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宏伟目标提供体制保证。总的要求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着眼促进科学跨越发展和保证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整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整合职能相近的机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16个字: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强化责任、严控编制”

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核心。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要在政府的机构设置、职能定位、责任界定、管理体制和层级分工等方面,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一要坚持“四个分开”即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理顺政府与市场、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进来,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减少行政许可,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二要突出履责重点。突出县政府履行职责的重点,更加注重有效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更加注重对外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县发展和改革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县财政局要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要强化直接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整合行政审批职责,集中行政审批行为,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窗口”机构的服务与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优化组织结构。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改革中体现科学性和创造性。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市委、市政府批准县政府设置工作机构21个,机构总数减少3个、精简12.5%新的县政府机构框架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控制限额,合理设置。县政府机构总数控制在21个以内,力求在整体上与市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一致,确保政令贯通、上下协调,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工作正常运转,确保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二是突出重点,综合设置。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和食品药品管理等政府职能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符合嘉禾实际的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三是清理精简,规范设置。规定的限额内,设置县政府工作部门。从实际出发,适当加大整合力度,确定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名称、排序等。清理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部门管理机构、超限额自定行政机构和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该撤销、合并的坚决撤销、合并。议事协调机构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确需保留的要在机构限额内设置。整合现有局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再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三)强化责任落实。要进一步界定职能、明确责任、完善体制、理顺关系。总的要求是既要理顺同级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也要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对一些长期存在职责交叉的事项,要逐项研究,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谁主办、谁协办,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协商协作的机制,确保执行顺畅、运行高效。对一些部门存在或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或权责不对称的问题,既要赋予权力,更要明确责任,力求权责一致。二要建立完善考评问责机制。探索强化责任的途径和办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等有效机制,增强责任意识,落实责任追究,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三要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要抓住“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转变的机遇,依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强对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增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不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效能。

四)控制机构编制。这次改革必需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要严格机构编制审批顺序和备案制度,对同层级的人员编制,可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需做到四个不得”一是不得超机构限额。严格依照中央规定的限额来设置机构,不得擅设机构、擅自升格,严禁规避限额,严禁将行政机构改为事业单位。严格控制“合署办公”和“加挂牌子”机构设置模式,鼓励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限额内改为政府工作机构,或与政府工作机构整合。二是不得超编制总额。这次改革,行政编制总额不得突破,事业编制总量不得增加。对未作调整的单位,编制不增减;涉及职能划转的单位,实行“编随事走,人随编走”机构变化较大的单位,编制可在总额内微调。同时,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拓宽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务员提前退休,逐步消化党政机关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超编人员,确保今年完成“消超”任务。三是不得超配领导职数。中央规定,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正副职设2-3名,工作任务较重、管理幅度较宽、所属单位或机关编制较多的极个别部门,可增设1名副职。除确因工作需要、经上级组织批准外,一律不得实行党政领导分设。四是不得增加内设机构。这次改革中,部门内设机构要进一步综合设置,规范规格和名称。未作调整的部门,原则上不新增内设机构;合并后新组建的部门,其内设机构要加以整合、有所减少。总之,要全程严控机构编制,确保改革后县政府的实设机构数得到精简,本级行政编制总量不突破,各部门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总体上不增加。

三、精心实施。

涉及面广,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布置,抓细、抓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取得实效。

一)切实做好“三定”工作。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参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机构改革的做法,这次改革,无论是变化的还是保存的政府工作机构,一律重新制定“三定”规定。三定”规定的拟订出台,必需依法依规、有根有据,依照协商、协调、裁定的顺序操持;职能配置上,原则上对比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进行相应调整。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三定”之机,片面强调本部门的重要性、特殊性,或违背法规和顺序去争职权、争利益。县委编办要集中力量和时间,分批审核,尽快按程序报批。各部门要在新的三定”规定批复后1个月内实施到位,并按新的机构和职能运转。对无特殊原因而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要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认真做好调整组建工作。有的部门进行了归并,有的不再保存,有的调整了序列。这次调整变化,形势发展的需要,希望同志们正确对待。新组建的部门要抓紧完成组建,尽早挂牌运转,特别是由若干部门整合成的部门,摊子大、任务重,领导班子要迅速进入状态,抓紧做好职能划转、人员定岗和工作交接等工作,确保新机构尽快运转起来;撤并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善始善终地做好职能划转工作,防止出现工作脱钩断档,防止出现不稳定因素;调整序列的部门,要坚持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水平不降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整个改革期间,各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良好的态度和作风抓改革、抓落实、抓运转;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县委编办,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加强政策指导,解决好各种问题,确保机构改革实施落到实处。

三)着力强化机构编制“三化”管理。要有重点地逐步完善规范体系,力求在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社会重要行业,公众服务重要系统的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上取得更大突破。要大力推进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将机构改革同消化党政机构超编工作有机结合,加大消超力度,确保新机构精简高效。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5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6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政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政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7

我镇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从今年7月底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开始,经过精心准备、宣传发动、人员分流、人员定岗、总结上报,到今天的总结大会共五个阶段,历时近两个多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圆满完成了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从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主要成效等几个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公布机关正副科级干部任命情况,之后镇党委黄尧书记将作重要讲话,针对机构改革后机关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希望和要求。

下面,我先讲第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镇级机关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合并镇机构编制调整和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要求合并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接到文件后,我镇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经市里批准后,我镇就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7月底,完成了前期准备组织工作,成立了镇级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8月1日至5日,完成了学习、宣传、发动工作,召开了镇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并分口子召开座谈会,向干部职工公布了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政策规定;8月6日至10日,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通过组织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对提前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内退、清退的有关人员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明确分流待遇,顺利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8月11日至20日,完成了人员定岗工作,研究确定了机关机构设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研究决定等方式,确定了机关中层干部岗位的配备;8月下旬开始,完成了总结上报工作,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公布了机关正副科长定岗情况,并将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上报至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今天的机关大会,表明了今年的机关机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部署,改革领导小组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改革工作。回顾前一阶段的机构改革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1、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完善的方案,是搞好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全镇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镇党委、镇政府自始至终把改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7月底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总、*主席、分管副书记及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组织、纪检、人事、财政、劳动社保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了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反复斟酌,按照上级规定,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成熟的改革方案,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及人员分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内设机构、年龄划定等方面都采取了灵活运用的方法,对退休、内退和自用人员的清退还明确了比较优惠的政策,为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随时研究,及时决策,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并安排得紧凑而又稳妥,保证了改革按党委的部署实施。

2、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机构变化,人员缩编,进退去留,都牵涉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了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认真进行了战前动员。8月初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等给大家交了底,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使大家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统一了思想,都感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会上5位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全体机关人员也纷纷表态,表示全力拥护和支持改革,并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改革。其次,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对机关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转岗后的工作需要,特别对可能列为退休、内退、让岗及分流人员的心理状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口子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使这些同志能够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以往机构改革中书记、镇长办公室门庭若市的情况也没有了。第三是通过大小会议、支部活动等各种机会打招呼,对大家讲清组织上既要坚持政策的严肃性,也要尽可能照顾一些同志的实际困难,让干部职工放下思想包袱。严细认真的思想工作和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避免了大的思想波动,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表现出了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的高尚情操。

3、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民意,是搞好改革的保证。人员定岗和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推敲,对司法、镇管爱卫、招商中心、安监办、教管办5个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在全机关中公开招聘其负责人。通过职位公布、报名、面试答辩、竞职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讨论、任前公示等程序,一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走马上任。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根据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和每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因职选人,人尽其才。这种凭党性用干部,以竞争任干部,靠群众选干部的作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为组织上选人用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为许多靠能力做事的人提供了机会,三是使机关人员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并激发了其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信心,四是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加快了政务公开的进程,五是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民主意识,营造了民主氛围,增强了机关活力。

4、围绕改革目的,坚持改革原则,是搞好改革的根本。在改革中,我们牢牢记住改革的目的,严格控制进口,在一批同志被分流的情况下,全机关没有新进一个人。凡是缺人的部门,一律采用内部调剂的办法予以解决。在干部任用上,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宁缺勿滥、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组织实施。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公平竞争,注重德、能、勤、绩,重点考察品德和实绩,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考核组和分管领导意见。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所有岗位都经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精简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并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在改革过程中,1名协理员提前离岗退养,16名事业编制人员提前退休,8名事业编制人员办理内退,15名自用人员被清退,16名正副科级中层干部退居二线。通过机构改革,镇级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2、明确了职能,理顺了关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镇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将机关设置为15个办公室、2个派出机构和7个镇管事业单位。15个办公室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宣传文明办公室、群团办公室、人武部、财经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农副业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安全监督办公室,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下设了不同的科室;2个派出机构分别是鹿苑办事处、妙桥办事处;7个镇管事业单位分别是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服务站。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科室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并重新核定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人以及一般干部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了科长与科员之间、科员与科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在改革中,我们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现在,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岁左右下降到39.8岁,平均下降5岁。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也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半数以上,这次改革有1名普通办事员竞争到正科级干部岗位,有3名副科级干部竞争到正科级干部,有7名普通办事员竞争到副科级干部。通过改革,机关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4、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这次机关机构改革是一次震动,是一次教育,也是一次检查。改革动员大会之后,广大干部职工不仅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而且从党委、政府的决心中认识到了这次改革是真改而不是假改,许多同志坐不住了,产生了危机感,感觉到坐铁交椅、吃安稳饭是行不通的,光靠混日子是混不下去的,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上岗中,大家勇敢迎接挑战,踊跃报名竞争,慎重选择岗位,认真准备演讲,自觉接受挑选,并表示如果能竞争上,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如果落选也不泄气,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这次竞争上岗中,大家准备充分,在面试中沉重冷静,演讲认真而又精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许多同志谈思路和打算有创意,实际上这也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的过程。通过竞争,许多同志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明显地感到危机就在自己身边,真正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落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从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在改革期间,机关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和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展现优势、公平竞争的舞台和机会,也给部门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广阔天地,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为择优选配干部、合理配备机关工作人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我镇机关建立新的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在本次改革中,对上岗的正副科级中层干部试行聘任制和任期制,打破了干部职务终身制。

目前,机构改革虽然告一段落,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深化的工作。这次机构改革中许多成功的作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们要借这次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步入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次机构改革由于编制缩减和年龄的限制,有一些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群众基础都比较好的同志从中层岗位退了下来;一些同志服从组织分配,被分流到企业,但这决不是说,被分流的同志就是干得不好的。被分流的一些同志平时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又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这种高风亮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深化机构改革。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公布岗位,明确分工,树立只争朝夕的观念。这次机构改革,涉及人员多,机构设置变化大,人事调整也比较广。虽然大家都到岗上岗了,但是有必要在今天会议上,把各自的岗位责任作出进一步明确。因为涉及到我们年初的条线责任制考核。人员相对减少了,但工作目标不能变;人事调整了,责任考核不能变;机构设置变化了,承担的职能不能变。我们在座各位要树立只争朝夕的工作观念,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就宣布一下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及岗位。根据*委发[2004]30号、31号、32号文件:

××××××××××××××××××××××××××××*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8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机构改革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委都作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搞好这次改革的关键,就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负责人,要把思想统一到区、市×××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是落实中央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确保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在去年6月初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中央对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是乡镇机构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关于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乡镇机关直接面对农村牧区和农牧民,在整个党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位置。乡镇是否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将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超编严重、机构庞杂、效率低下等现象,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乡镇干部队伍,提高乡镇机关为民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还是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保证乡镇工作正常运行的现实选择。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县全部免征农业税,单此一项,就减少财政收入万元。收入减少了,如果机构人员得不到相应的精简,财政支出得不到减少,那么乡镇还要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农民的负担还会出现反掸。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农业税费取消后乡镇面临的新形势,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乡镇管理体制创新,保证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乡镇基层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二)要充分认识我县乡镇机构改革面临的任务。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从月份确定改革方案到组织实施,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改革内容多、难度大。对我县来说,改革的任务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撤并乡镇。按照省的要求,本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撤并乡镇,进行区划调整。我县由过去的个乡镇(含胜利农场)减少到个镇,撤并比例为。二是精简规范乡镇机构,特别是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按照这次改革要求,乡镇党政机构只设置三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事业单位只设置三个中心,即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01年,我们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虽然也按照省、市的要求进行了改革,但改的并不彻底,在三个中心外,还有其他事业单位,这次我们都要进行精简撤并。三是乡镇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目前,我县共有乡镇行政事业机构个,涉及行政事业人员人。从现编制看,全县乡镇的行政编制超编人,事业单位编制超编人,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超编。按照这次改革要求,对超编人员要进行分流。四是清退非正式人员。全县苏木乡镇聘用、临时雇用人员,在这次改革中,都要一律清退。五是减少领导职数,我县乡镇原有领导职数为个,实际配备人,按规定减少到个,需要分流安置的领导大约人。从上述的五项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县的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二、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扎实推进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月初,市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切实转变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也是关键所在。要按照这次改革要求,把转变乡镇机构职能摆在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位置,使乡镇党委、政府适应农业税费改革取消后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手段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来,通过职

能的调整与重新定位,使乡镇政府从催粮催收等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研究制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落实好中央对农村牧区的扶持政策,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牧民增收;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法律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高效率地为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二)要切实规范乡镇机构编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根据职能需要,对我县乡镇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调整、精简和规范,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乡镇党政机构设置,要坚持原定三个机构数额不变;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坚持原核定的数额不变。乡镇党政领导职数总的要减少,原则上按每个乡镇名配备。

(三)要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范围广、人员多,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难点。要按照这次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逐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实现由“养人”为主向“养事”为主转变。要合理区分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管理性职能要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要进行强化,经营性职能要坚决推向市场。

(四)要认真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安置工作。精兵简政、分流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各乡镇要坚持“先竞岗、后分流”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定岗和分流工作。所有乡镇无论是否存在超编,都要通过竞争上岗,对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重新定编定岗,做到“定编到人、定岗到人、分流到人”。对此,各乡镇必须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方案,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人员和领导职数限额内进行人员定岗,严禁超编制、超职数配备人员。要千方百计拓宽分流渠道,不断探索、创新分流方式,把乡镇分流人员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把精兵强将派到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鼓励分流人员自主创业,切实做到减事、减人、减财政支出。要吃透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切实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帮助分流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做到“无情分流,有情安置”,维护大局稳定。

(五)要大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进一步配强配优领导班子,切实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在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调整中,要坚持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等做法,逐步建立一个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同时,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彻底解决部分机关人浮于事、、形式主义严重,法律观念淡薄、作风浮躁、办事拖拉等问题,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切实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按时完成

乡镇机构改革事关全局,工作难度大,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站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估计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总要求,严守“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这两道“底线”,妥善化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按照省、市×××委、县政府的要求,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将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是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改革的指导、督促、检查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认真搞好组织实施。改革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及人员定岗分流等工作。县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规定各乡镇×××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建立责任制;要制定工作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密切掌握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协调好工作环节的衔接;要加强工作督查,抽调一批懂政策、精业务的人员,组成督导小组,对改革工作进行督导,切实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妥善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推进有序,确保全县乡镇机构改革月底前完成。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镇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从今年7月底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开始,经过精心准备、宣传发动、人员分流、人员定岗、总结上报,到今天的总结大会共五个阶段,历时近两个多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圆满完成了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从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主要成效等几个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公布机关正副科级干部任命情况,之后镇党委黄尧书记将作重要讲话,针对机构改革后机关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希望和要求。下面,我先讲第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镇级机关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合并镇机构编制调整和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要求合并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接到文件后,我镇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经市里批准后,我镇就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7月底,完成了前期准备组织工作,成立了镇级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8月1日至5日,完成了学习、宣传、发动工作,召开了镇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并分口子召开座谈会,向干部职工公布了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政策规定;8月6日至10日,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通过组织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对提前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内退、清退的有关人员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明确分流待遇,顺利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8月11日至20日,完成了人员定岗工作,研究确定了机关机构设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研究决定等方式,确定了机关中层干部岗位的配备;8月下旬开始,完成了总结上报工作,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公布了机关正副科长定岗情况,并将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上报至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今天的机关大会,表明了今年的机关机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二、主要做法和经验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部署,改革领导小组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改革工作。回顾前一阶段的机构改革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1、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完善的方案,是搞好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全镇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镇党委、镇政府自始至终把改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7月底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总、*主席、分管副书记及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组织、纪检、人事、财政、劳动社保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了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反复斟酌,按照上级规定,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成熟的改革方案,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及人员分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内设机构、年龄划定等方面都采取了灵活运用的方法,对退休、内退和自用人员的清退还明确了比较优惠的政策,为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随时研究,及时决策,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并安排得紧凑而又稳妥,保证了改革按党委的部署实施。2、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机构变化,人员缩编,进退去留,都牵涉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了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认真进行了战前动员。8月初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等给大家交了底,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使大家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统一了思想,都感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会上5位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全体机关人员也纷纷表态,表示全力拥护和支持改革,并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改革。其次,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对机关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转岗后的工作需要,特别对可能列为退休、内退、让岗及分流人员的心理状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口子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使这些同志能够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以往机构改革中书记、镇长办公室门庭若市的情况也没有了。第三是通过大小会议、支部活动等各种机会打招呼,对大家讲清组织上既要坚持政策的严肃性,也要尽可能照顾一些同志的实际困难,让干部职工放下思想包袱。严细认真的思想工作和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避免了大的思想波动,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表现出了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的高尚情操。3、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民意,是搞好改革的保证。人员定岗和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推敲,对司法、镇管爱卫、招商中心、安监办、教管办5个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在全机关中公开招聘其负责人。通过职位公布、报名、面试答辩、竞职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讨论、任前公示等程序,一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走马上任。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根据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和每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因职选人,人尽其才。这种凭党性用干部,以竞争任干部,靠群众选干部的作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为组织上选人用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为许多靠能力做事的人提供了机会,三是使机关人员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并激发了其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信心,四是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加快了政务公开的进程,五是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民主意识,营造了民主氛围,增强了机关活力。4、围绕改革目的,坚持改革原则,是搞好改革的根本。在改革中,我们牢牢记住改革的目的,严格控制进口,在一批同志被分流的情况下,全机关没有新进一个人。凡是缺人的部门,一律采用内部调剂的办法予以解决。在干部任用上,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宁缺勿滥、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组织实施。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公平竞争,注重德、能、勤、绩,重点考察品德和实绩,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考核组和分管领导意见。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所有岗位都经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三、取得的主要成效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1、精简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并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在改革过程中,1名协理员提前离岗退养,16名事业编制人员提前退休,8名事业编制人员办理内退,15名自用人员被清退,16名正副科级中层干部退居二线。通过机构改革,镇级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2、明确了职能,理顺了关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镇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将机关设置为15个办公室、2个派出机构和7个镇管事业单位。15个办公室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宣传文明办公室、群团办公室、人武部、财经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农副业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安全监督办公室,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下设了不同的科室;2个派出机构分别是鹿苑办事处、妙桥办事处;7个镇管事业单位分别是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服务站。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科室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并重新核定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人以及一般干部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了科长与科员之间、科员与科员之间的工作关系。3、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在改革中,我们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现在,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岁左右下降到39.8岁,平均下降5岁。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也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半数以上,这次改革有1名普通办事员竞争到正科级干部岗位,有3名副科级干部竞争到正科级干部,有7名普通办事员竞争到副科级干部。通过改革,机关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得到了较大的改观。4、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这次机关机构改革是一次震动,是一次教育,也是一次检查。改革动员大会之后,广大干部职工不仅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而且从党委、政府的决心中认识到了这次改革是真改而不是假改,许多同志坐不住了,产生了危机感,感觉到坐铁交椅、吃安稳饭是行不通的,光靠混日子是混不下去的,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上岗中,大家勇敢迎接挑战,踊跃报名竞争,慎重选择岗位,认真准备演讲,自觉接受挑选,并表示如果能竞争上,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如果落选也不泄气,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这次竞争上岗中,大家准备充分,在面试中沉重冷静,演讲认真而又精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许多同志谈思路和打算有创意,实际上这也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的过程。通过竞争,许多同志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明显地感到危机就在自己身边,真正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落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从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在改革期间,机关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和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5、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展现优势、公平竞争的舞台和机会,也给部门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广阔天地,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为择优选配干部、合理配备机关工作人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我镇机关建立新的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在本次改革中,对上岗的正副科级中层干部试行聘任制和任期制,打破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目前,机构改革虽然告一段落,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深化的工作。这次机构改革中许多成功的作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们要借这次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步入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次机构改革由于编制缩减和年龄的限制,有一些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群众基础都比较好的同志从中层岗位退了下来;一些同志服从组织分配,被分流到企业,但这决不是说,被分流的同志就是干得不好的。被分流的一些同志平时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又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这种高风亮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深化机构改革。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公布岗位,明确分工,树立只争朝夕的观念。这次机构改革,涉及人员多,机构设置变化大,人事调整也比较广。虽然大家都到岗上岗了,但是有必要在今天会议上,把各自的岗位责任作出进一步明确。因为涉及到我们年初的条线责任制考核。人员相对减少了,但工作目标不能变;人事调整了,责任考核不能变;机构设置变化了,承担的职能不能变。我们在座各位要树立只争朝夕的工作观念,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就宣布一下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及岗位。根据*委发[20*]30号、31号、32号文件:*****************************以上职务从公布之日起,原镇机关内设科室负责人的职务自行免去,不再另行发文;关于档案职务,大家可以到镇组织人事办或党委办查阅*委组[20*]33号文件。同志们,我们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打下基础。现在,改革已经初步告一段落,新的机构已设置完毕,新的岗位也已经全部明确。大家一定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新的起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用新的行动来为塘桥的三个文明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0

2011年1月底前必须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从现在算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只有不到80天的时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求非常高,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迎来了关键之时、攻坚之刻。尽管如此,必须充满必胜信心,这是因为,从目前情况看来,市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条件十分有利。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谢亦森书记、龚建华市长对此多次过问,并要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坚决不拖全省的工作后腿。这为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时机较为成熟。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市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并基本完成了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尤其是目前全市乡镇整体未超编制,基本不存在人员精简分流的问题,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之前,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指导性意见,市也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秩序良好,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面对新形势、面临新任务、面向新挑战,各地务必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紧迫感、强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周密部署、全力推进,确保不折不扣地圆满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面对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对不可逆转的形势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上,要善于找重点、抓关键、强举措,全力抓牢一个重点、创新两套机制、做好三项工作。

要抓牢一个重点。即:进一步转变乡镇职能。市委、市政府刚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乡镇主要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根据上述职能定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全市乡镇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城关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小城市管理,发挥城关镇的辐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经济转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来;一种类型为以农业、林业为主的乡镇,其工作重点要侧重转变到突出“三农”服务,加快健全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上来。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准确定位乡镇职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乡镇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引导乡镇转换工作角色,转变工作方式,集中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变到营造发展环境、扶持先进典型、实行示范引导上来,以点带面,梯次推进。二要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要为乡镇转变职能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乡镇的领导,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乡镇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

要创新两套机制。即: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和管理考核机制。一方面,其次。着力创新乡镇工作机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乡镇机构的改革成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乡镇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各地要不断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并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这个工作平台,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再造工作流程、挖掘内部潜力、简化办事手续、缩短办事时限等办法,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乡镇运行效能。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借鉴成功改革经验,进一步探索建立窗口服务向窗外服务延伸的服务机制。特别需要强调的各地都要设立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突发事件,以及重大服务任务的统一指挥和处置工作。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必须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总责,各小组分别由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以便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整合乡镇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人员资源,凝神聚力及时处置。同时,要设置应急服务专线电话,建立快速反应和问题处置机制,形成党政领导,各机构、站所和村组(社区)协同配合的联动工作网络。另一方面,逐步健全管理考核机制。要围绕便民服务中心和联动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广“统一管理、集中办理、限时办结”服务模式,完善直接办理、承诺办理、联合办理、统一收费、跟踪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切实把群众需求与提供服务情况、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管理及考评方式,将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年终奖励紧密挂钩,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和考评激励机制。

要做好三项工作。即:科学设置乡镇机构,第三。努力确保权责一致,不断提升站所效能。一是科学设置乡镇机构。要严格按照限额要求,坚决控制机构数量,对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的设置,一律按乡镇机关设5个综合性办公室、事业站所控制在7个以内的规定,限额设置,不得突破。各个乡镇具体设置哪些机构,市里提供了统一的参照模式,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合理整合职能,科学设置机构。由于这次对乡镇机构的调整,目的为乡镇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组织支持和保障,所以在设置机构时,一定要以转变乡镇职能为总原则,决不能随心所欲、因己所好。从当前我市乡镇机构设置情况来看,总体符合实际,只需对现有机构进行微调和规范,尽量保持机构设置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各地务必守住机构编制“底线”坚决确保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大家要知道,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高度重视乡镇机构设置的同时。目前我市乡镇党政机关和事业站所之所以整体不超编,全市上下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成效来之不易。当前,各地控制乡镇机构编制的压力很大,特别是有的上级业务部门一再要求乡镇设置对口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并通过给项目、拨资金、评比达标等方式设卡,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希望各地特别是各级编制管理部门一定要站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的高度,顶住压力,严把关口,坚决守住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这条“红线”和“底线”真正做到一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乡镇必须在规定限额内设置机构,行政、事业编制总量不得突破。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因工作需要的可在编制总量内相应进行调整。二要强化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实有人员要与编制相对应,并进行年检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严格执行进人核编制度,确保关口前移,把好进人关。三要堵塞县乡编制管理漏洞。有的地方,县(市、区)直机关超编不能进人,就采取迂回战术,先从乡镇进人,再调往县(市、区)直部门,规避相关政策规定,这是不允许的不仅如此,今后,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必须要在本乡镇有空编且所在县(市、区)乡镇整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能新增人员;县(市、区)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须要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全县(市、区)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前提下,才能申报录用计划。总之,要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乡镇政府权责不一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努力确保权责一致。长期以来。这是由深层次的体制原因造成的各地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力解决那些当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与乡镇职能定位相符合的考评体系,对各种考评活动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那些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对于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今后一律不能列入考核范围。要重点理顺县直部门与乡镇的关系,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属于县直部门的权责,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给乡镇,更不能只将权力留在县直部门,而将责任推给乡镇承担。统一规范从事社会服务和为农服务的事业站所,实行以块管理为主的体制,对以块管理为主的事业站所,必须落实乡镇的人权、财权、事权,强化乡镇统一管理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对上级部门派驻和设在乡镇机构的统一指导与协调,派驻机构的党务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领导干部提名必须事先书面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再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一些乡镇事业站所功能还不健全,三是不断提升站所效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业务水平仍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难以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各地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要完善乡镇事业站所为农服务的公益,加大投入,积极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形成紧贴“三农”服务的工作机制,增强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努力探索农村公共服务的新形式,大力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财政投入机制。根据工作需要,条件成熟的可积极探索将一些公共服务项目,逐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变原来的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花钱买服务”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支出,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益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努力确保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坚决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既要全面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马上就到年底收关了当前我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又要坚决完成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这种情形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筹兼顾,精心安排,切实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改革实施主体的职责。对此,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尽快成立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倒逼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扎实做好改革工作。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责尽职,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负责抓好改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具体负责落实好改革的各项任务。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1

首先,回顾了2014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指出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为主线,统筹推进改革和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其次,要求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五个“新常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特性,要进一步研究思考,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顺应发展要求,勇于改革创新。

第三,扎实做好2015年工作,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市编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编办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常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严格控制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为我市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三是巩固和落实改革成果,对近两年取消下放事项及运行效果进行“回头看”。

(二)积极推进重要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修订完善政府各部门“三定”方案;二是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

(三)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一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市直部门优化整合所属事业单位;二是强化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对部分单位进行特殊管理,并按比例收回空编;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

(四)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一是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二是积极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向深化改革要编制;三是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四是开展对违规问题的专项整治。

(五)全面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一是严守政治纪律,树立大局观念;二是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变革创新;三是善于借机借力,狠抓工作落实;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办。

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后,县编办迅速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宽甸实际,研究讨论了县编办2015年的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重点抓好简政放权工作。一是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承接、调整、合并工作,确保行政职权放得下、接得住、落得实;二是对近两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效果进行“回头看”,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督。三是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简化行政流程、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二)继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一是在本年度修订完善政府部门“三定”方案,督促各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切实解决历年来政府机构改革的遗留问题。比如“名合实不合”、“挂牌变实体”等,对遗留的一些自定机构要进行实质性整合,不允许作为实体局存在。我县涉及的单位有:动监局、粮食局、服务业局、科技局、物价局、信访局。上级编制部门要求,这些遗留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三是研究办法,解决直属事业局的问题。由于机构改革时受政府组成部门机构限额限制,我县外经局、水产局、旅发委未能列入政府组成部门,暂时作为直属事业局存在。按上级要求,要抓住机构改革时机,研究解决办法,逐步消化直属事业局。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是严控编制总量,确保行政、政法编制不突破省核定的总额,事业编制不突破现有总量,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二是有效盘活存量,结合简政放权、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核减收回编制,在总量内动态调剂、有保有压,优化机构编制资源结构,压缩非业务科室和非业务人员比例,用减下来的编制充实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力量。

(四)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县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已经结束,2015年着手开始改革工作。要全力跟进省、市分类改革进程,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政策,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推动县直部门优化整合所属事业单位。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2

按照党的十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第七次机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一次渐进整合式改革。看似庞大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系统工程中,其实始终有一条逻辑主线,即组织整合与结构优化。本文基于系统、整体、协同的分析视角,观察和理解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一、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重在渐进整合

(一)机构整合

整体效能原则是政府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政府组织结构可以理解为部门职能分工和在分工的各部门之间达到协调整合的方式的总和。[1] 因此,机构改革首先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部门职权分化、行政管辖权与公共管理之间边界关系模糊、横向联系加强以及由于政策和管理“碎片化”[2]所导致的行政能力“软化”和功能失调问题。《方案》强调“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这次改革在过去基础上,加大了组织机构整合力度,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将铁道部的行政管理职责一部分并入交通运输部,一部分纳入新成立的交通运输部管理的国家铁路局,构建大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体系,同时,整合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把卫生和计划生育两个部门合并,是为了充分利用两个体系的资源,解决老百姓看病不方便、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目的是整合行政资源,减少职责交叉,改变了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体制,有助于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率。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便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借助这个跨部门协调机制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协调解决本领域的重大问题。

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推进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为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加强能源监督管理,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同时,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可以看出,这次改革再次以大部门制为整合手段,构造整体化行政组织系统。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为25个。用高小平的话说,就是“大部门制轮廓初步成型”。

(二)职能整合

机构整合必须以职能有机统一或职能整合为基础。党的十七大对“大部门体制”改革是这样表述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注意,十七大提出的“大部门体制”有一个重要的前置定语就是“职能有机统一”。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有实质性的职能整合。职能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健全部门职责体系,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冲突问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做到该取消的必须取消,该下放的必须下放,该整合的必须整合”。

这次改革涉及的职能转变,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涉及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转变和整合的基本方向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转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政府系统内部不同部门间职能的科学配置和分工合作。所以,职能转变包括横向层面政府部门间职能调整或划转,政府减少在市场、社会等领域的职能,以及纵向层面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职能转变的第一步就要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加大部门职能整合力度,“合并同类项”,减少部门职责重叠和扯皮。《方案》提出“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这次改革还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整合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分别由一个部门承担。

在解决行政系统内横向不同部门间的职能整合和调整后,职能转变的第二步就要重点解决如何向市场、企业和社会转移政府不够管、管不好的职能,以及中央向地方下放有助于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的政府职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放权”,包括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许可和认定,减少转向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这实际上是政府向市场、社会、企业放权以及中央向地方放权,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的正能量,构建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与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相协调的公共治理结构。这次改革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整合,完善国务院行政一体化宏观调控体系。《方案》提出“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提出“大幅度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下放项目审批权、资金分配权时,提出“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以确保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公共治理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方案》特别强调“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宏观调控措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法制统一、政令畅通。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可以预见,政府与市场、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将在这场放权改革运动中得到再造和重构。

(三)制度整合

机构整合和职能整合无法解决职责交叉重叠所有问题,必须注重配套制度机制设计,通过优化政策过程、改进行政流程,多部门协作才能提升整体治理效率。因而,除机构整合和职能整合外,还需要国务院各部委政策过程的有机整合和跨部门协调配合,以增强国务院跨部委调动政务资源的能力。《方案》提出“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方案》中“关于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部分提出了十项改革重点,最后五项都强调制度建设,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等。在政府向市场、企业、社会转移职能,以及中央向地方下放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中央必须加强对市场、企业、社会以及地方政府的监督,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方案》强调“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要构建合理的制度结构,把逐渐转移到市场、企业、社会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资源置于中央的宏观管理体系中,实现“整合型公共治理”。[4]

《方案》特别提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国务院组织机构、职能配置、运行方式法治化”。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等。总理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锐意改革形成长效机制,要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三大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更加注重制度机制创新驱动,注重基础性制度机制资源的战略性整体性开发。

(四)技术整合

在信息时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成为一种战略工具,并被整合进政府改革的总体战略中,在政府管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1999年1月,中国“政府上网工程”启动,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在我国正式启动。在政府部门管理中推广电子政务不仅促进了政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而且推动了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和政府组织结构变革,推动了网络化政府和透明政府的发展。2006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这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实现了国务院各部门政务资源的信息化集成整合。2007年4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通过立法解决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瓶颈问题,促进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相关法律制度、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变革的有机融合,这对于国务院行政系统乃至地方各级政府都是一个全面的效率提升。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案》提出“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这次改革在现行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基础上,加大了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力度,把分散的政务服务平台整合集成起来,建立起整体化、网络化、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从这个意义说,这是一次信息化驱动的整合式改革。

二、从渐进整合揭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在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进行了七次(1982、1988、1993、1998、2003、2008、2013)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段历史,记录了一个政府用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现代政府的步伐。这是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国务院行政系统治理结构战略性转型。国务院行政组织系统稳步地实现了结构性革新,机构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00个工作部门,到现在25个组成部门,走出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次《方案》的出台是以现行机构规模和先前改革成效为基础,根据公共治理目标,选择整体设计、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整合式改革”路径。如果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把国务院机构改革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将这次改革与前6次改革进行比较,分析依次发展的阶段,将有助于揭示机构改革的内在规律。虽然本文的分析不可能囊括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所有要素,但是仍然可以让我们从改革历史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笔者博士后研究的课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转型之路,基于对国务院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研究,将“机构改革”与“发展目标、政府职能、治理工具、财政结构”作为政府转型的综合框架。可以说,本文的一些观点是作者基于博士后期间的思考和总结。结合上述对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逻辑思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国家建设议程和公共治理挑战,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渐进整合式改革为抓手,从“精兵简政”转向“简政放权”,从“精简机构”转向“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制度机制”,从“直接管理、微观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宏观调控”,从“党政分开”转向“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从“规模控制型”改革转向“结构优化型”改革,从“单项推进”、“零碎改革”转向“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面向市场、企业和社会,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框架。这种改革的推动力量有来自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机构的和技术的。这种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无法令所有人满意。其关键就是在稳定性和连续性与适应性与革新性之间找出某种动态平衡[5],积极稳妥推动旧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转型。

图1整合式改革战略框架

国务院公共治理面临的根本性议题形塑了机构改革的战略与方向。在这种渐进整合式改革中,大致上有四种主要战略如图1所示:一是机构整合战略,二是职能整合战略,三是制度整合战略,四是技术整合战略。机构整合要求以机构改革带动全面的组织结构再设计及其整合,把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合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如,大部门制)。职能整合要求以职能转变和部门间职能划转、职能再配置带动组织整合,把相同或相近的职能整合归入一个部门为主管理。制度整合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宏观调控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以政策过程的协调合作及其制度设计带动组织整合。技术整合则以信息通讯技术打破部门间的行政界限,建设跨部门网络化办公平台,完善整体政务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国务院行政系统政务资源集成整合,提升整体行政系统的施政能量。

这四者相辅相承。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如果职能不转变、不整合,仅有机构整合,达不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反过来,职能转变和整合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机构整合、职能转变和整合后,机构间、职能间仍然有边界,必定出现协调配合问题。因此,机构整合和职能整合,都要配有制度机制整合,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跨部门协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期望通过大部门制解决部门职责交叉问题,其作用有限。最后,无论是横向层面的机构整合、职能整合、技术整合,还是纵向层面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整合,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机制设计。从目前改革的发展态势看,职能整合与转变是核心战略,但要更加注重制度整合和技术整合的战略,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三、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在规律思考未来改革的议题

协调部门间关系是政府管理中的永久挑战。[6] 当代公共治理议题的复杂性更是加剧了政府部门间内在的协调问题。如果行政系统缺乏有效的协调制度,即使机构整合了、职能转变了、采纳了新技术,整体运作制度还是旧的,整合后的行政系统仍然按照原有的制度框架运作,则很可能引发政府系统中部门间激烈的权力扩张和政治斗争。因而,国务院机构改革到现在,关键的问题可能不是机构整合和大部门体制,而是国务院各部委的职能转变、政策过程整合和行政运行机制优化,持续改善机构间的互联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与政府互通性(Government Interoperability)。过去行政体制改革更注重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对跨部门协作(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缺乏足够的重视。

[JP2]公共管理进入了更加需要多元利益主体更多协作治理的时代。跨部门协同创新是当前和今后政府治理的鲜明特色。对于现代政府治理来说,政府部门间的有效协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是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公共治理必须遵循的准则。[7] 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是一种行政联合劳动分工。机构改革、机构合并重组、职能转变后,更要注重部门间的“协作”与“整合”,预防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后出现机构“再膨胀”和政策重新“碎片化”问题。那么,如何增强国务院协调各部委间横向关系的能力?制度机制的科学设计是关键,重点是解决跨部门整合协作的激励问题,特别是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机构设置中的结构和制度缺失问题突出。总理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抓紧落实改革方案,保证改革中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各部门要自觉行动,限期完成职能转变各项任务,决不能‘换汤不换药’。如果被部门和局部利益牵着走,不仅损害全局,从长远看对部门也是不利的。……机制建设要尽可能完整,不能‘碎片化’”。[8] 新一届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创新政府,用制度创新来推动发展”。制度创新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空间。[JP]

要深刻思考和预测下一场新科技革命对政府治理模式构成的主要挑战,强化预见性治理思维,超前研制有针对性的治理战略和策略。这是政府成功转型的重要机遇。遵循机构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实施整合式治理创新驱动战略,要加强战略思维,以一种整体的、全盘的、联合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改革,确立从“机构改革”到“职能转变”、“制度机制建设”和“信息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强化政府的协同创新意识、协同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把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成效通过法律制度稳固下来,改革驱动政府行动的基本激励机制,形成和集聚建设创新政府的制度优势,将这种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机制建设要有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以制度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全面地设计政府改革中较为核心的部门职能分工协作体系、部门利益整合机制和政治问责机制。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电子政务互联互通框架和统一网络空间,善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构造出高效政府的无缝隙公共行政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美]乔纳森·R·汤普金斯.公共管理学说史——组织理论与公共管理[M].夏镇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18.

Jonarthan R.Tompkins.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ublic Management. Shanghai: Shanghai Yiwen Publishing House, 2010. p118.

[2]Perri 6. 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 Prelimina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lor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4,14(1):103-138.

[3]高小平.大部门制轮廓初步成型[N].人民日报, 2013-03-13.

Gao Xiaoping. The Big Department System Outline is Preliminarily Forming.People's Daily, 2013-03-13.

[4]Charles T. Goodsell. A New Vision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6, 66(4):623-635.

[5]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298.

Wang Huning.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1989. p298.

[6]B.Guy Peters.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98, 76(Summer):295-311.

[7]汪玉凯.本轮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 2013-03-26.

Wang Yukai. The Main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2013. People's Daily, 2013-03-26.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3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按照中央的要求,今后五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承上启下,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中处于重要地位。只有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才能实现。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新形势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省省级政府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省级政府现行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相对薄弱;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仍然存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责任不明的问题;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等。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新起点,必须通过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必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充实和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必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待加快。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体制机制。要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不断深化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把不利因素化解到最低限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准确把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推进省级政府机构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逐步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有没有成效,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改革中,一要坚持“四个分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梳理现有职能的基础上,做到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能自主解决的事项,凡是市场能自行调节的事项,凡是行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凡是基层能处理的事项,除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外,政府不应干预,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二要突出职责重点。省级政府要更加注重有效贯彻实施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更加注重加强对全省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三要强化直接服务。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办事制度和程序,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就是把相同或相近的政府职能加以整合,归人一个部门为主管理,或者把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机构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在职能上实行有机统一,以利于明确责权、协调配合和行政问责。实行大部门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这次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大部门体制的主要做法是:组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工业的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组建省商务厅,推动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组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体系;组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组建省交通运输厅,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省农业委员会,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的管理体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省卫生厅管理,整合医疗管理和药品管理职能,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我省对大部门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既有中央的规定动作,也有我省的自选动作,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江苏实际作出的重要决策,必须在改革中认真加以落实。

理顺职责关系。强化责任落实。一要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结合省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对交叉重复的职能进行梳理,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突出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二要做到权责一致。把明确和强化责任作为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有权必有

责的要求,通过“三定”工作,既赋予政府各部门职权,又明确其相应承担的责任。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权责脱节的问题。三要完善政府层级间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地方各级政府的财力,增强市、县(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完善省直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县级自,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积极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行政管理体制。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要对机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整合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时,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限额控制机构总量。全面清理议事协调机构,撤销工作任务已完成的议事协调机构,对确需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不单独设置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二要对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不突破中央核定的省级政府行政编制总额,同一层级内,根据职能的调整,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人员队伍结构。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三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构编制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认真查处,限期纠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建立完善机构编制绩效考核评估、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政策性强,牵涉到政府工作全局和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改革平稳推进。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