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实训总结实用13篇

造价实训总结
造价实训总结篇1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建筑类高职的专业骨干课程,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为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展企业调研,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改革中来。利用辽宁省工程造价行业广泛使用的广联达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根据图纸进行真题真做,最总形成工程造价文件。实训是建筑类高职高专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的兴趣,是提高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利保证。我院开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训,主要是利用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和计价软件进行计量与计价工作。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广联达软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并进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我院从08年开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为两周,学分为2学分。从对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看,识读施工图并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是所有从事造价员岗位的毕业生的最基本的技能,而这恰恰是同学们的薄弱环节,不知道如何把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岗位要求快速对接,拿到图纸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怎样提高学生们的识图能力和计算工程造价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实际工程图纸使学生熟练掌握预算软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及技巧,能够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及预算软件应用等课程中的重要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图纸数据完成图形算量软件中基础、柱、梁、板、门窗、过梁等构件的绘制并汇总计算工图形程量。

2、运用图纸数据完成钢筋算量软件中基础、柱、梁、板、门窗、过梁等构件的绘制并汇总计算钢筋工程量。

3、运用图形算量软件、钢筋算量软件所得到的工程量,编制清单并运用计价软件进行计价。

(三)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

二、课程实训周的内容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建筑类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它包含理论教学环节,又要有实践环节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真掌握相关知识,具备相应技能。通过理论教学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计算工程量、套定额、组合综合单价等能力。课程实训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建筑工程概预算知识的系统掌握。我们采用的图纸为一个三层的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见表格。

本实训课程按项目法进行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项目,具体课程设计见下表。

项目一:图形算量软件操作

项目二:钢筋计算软件

项目三:计价软件

通过两周的实训,使学生具有较熟练操作广联达软件的能力,达到造价员的能力目标。

三、实训周质量保证模式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满足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期望,保证课程实训周的总体质量尤为重要。《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训周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并实施一套适合的运行模式,明显提升了实训课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监理完备的资料库

实训周需要的资料有工程图纸、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图集等资料。经软件公司推荐,我院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选定4套图纸作为实训周的基础资料。机房配备了60台电脑,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并配备了正版广联达整体解决方案,配有加密锁。相关工具书等能满足2个班同时做课程实训的要求,初步建立了本课程实训的资料库。

(二)分项目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实训在机房进行,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为“图形算量软件应用”、“钢筋算量软件应用”和“计价软件应用”三个项目进行。教师先演示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纸进行练习。并再发一套图纸做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还可得到第三套图纸,做到了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在旁边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其软件操作技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强化实训周纪律管理

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保证实训周顺利进行的前提,我院实训周对学生的管理采取自律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较重视这个掌握专业技能的机会,能够自觉的遵守纪律,保证出勤。但为了督促个别组织性纪律性差、甘于落后的学生,实施指导老师点名,督导老师抽查等手段,强制学生到机房接受指导。并使用机房的教室管理系统,让学生把每节课完成的项目行进提交,既督促学生出勤,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四)要求学生做实训总结

实训周完成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实训周过程中的体会、收获等用文字记录下来,自拟题目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头到尾系统的梳理实训周获得的知识,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老师也能从学生的总结中体会学生的动态,为下届课程实训周的指导工作积累经验。

(五)量化实训周成绩评定标准

实训周成绩评定标准为:

纪律及表现占15%;

利用工程造价软件绘制的图形占50%;

书面总结占15%;

造价实训总结篇2

摘要: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型水电工程的主要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和它的工程造价联系起来,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在模型的实现上,利用MATLAB语言对模型进行了训练、仿真和测试,并用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较准确地估算工程造价。

Abstrac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ized hydropower project are analyzed, and these characteristics is connected with its engineering cost,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of hydropower project cost estima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In the model, MATLAB language is trained, simulated and tes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model,and engineering examples are validated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better generalization abilities able to accurately estimate of the project cost.

关键词: 工程造价估算 BP神经网络 水电工程 模糊数学

Key words: cost estimation;BP neural network;hydropower project;fuzzy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84-01

1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结合[1][2]选取样本

本文在参考文献3的基础上搜集国内大型水电站资料,根据文献1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选出符合要求的三十个样本作为建立本文BP神经网络模型所要用的训练样本。

1.1 工程特征的选取通过对所搜集到的资料和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专家的咨询,可以判断影响水电工程总工程造价的因索有:所在地、坝型、坝顶高程、坝长、地震基本烈度、地基状况、电站装机容量、水库总库容、引水道断面、年发电量、淹没耕地、移民、工程量。

1.2 水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工程特征的量化结果把非数值型工程特征所在地(1-华北2-东北3-华东4-中南5-西南6-西北)、坝型(1-混凝土双曲拱2-土质心墙堆石坝3-重力拱坝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5-土石坝)量化,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得到所有样本的工程特征量化结果。

2基于BP神经网络的造价估算模型的建立

2.1 BP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建立一个BP神经网络模型,就是要确定其的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根据G.Cybenyo等人的证明,具有一个隐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只要隐层的节点足够多,就能以任意精度逼近有界区域上的任意连续函数。本文建立一个带有一个隐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来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

2.2 确定参数输入层节点数由输入样本数据的特征数量决定,本文为十三个工程特征(如表1所示);隐层节点数至今还没有成熟的确定方法,本文隐层节点数选6个;输出层节点数由样本的目标数据决定,本文输出层节点数只有一个为工程造价。

2.3 确定节点转换函数BP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激活函数通常取可微的单调递增函数,MATLAB6.5工具箱提供了3种传递函数Log-sigmoid.Lan-sigmoid和线性函数。本文为隐层所有节点选择Lan-sigmoid作为转换函数,而输出层采用线性函数。

2.4 BP网络的训练与测试[4]训练的次数越多,其精度越高,则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的拟合就越好。但如果训练精度过高的话,就会出现训练过度,此时虽然对输入数据拟合得很好,但是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不好。本文选择训练目标为0.001。样本数据一部分用来训练网络,另一部分用来测试网络的训练效果。因为本文所研究的造价估算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误差应满足该阶段的精度要求(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电工程造价估算模型的实现

对于上面确定的BP网络,利用表1中的前29组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网络才有可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网络训练代码如下:

net.trainParam.epochs=20000;

net.trainParam.goal=0.001;

[net,tr]=train(net,P,T);

可见经过16000次训练后达到要求,如图1所示。

网络训练结束后,利用Sim函数可以对训练后的网络进行仿真和测试。网络仿真和测试的代码如下:

Temp=sim(net,Pes test);

my_error=T test-Temp;

Perf=mse(my error)。

利用模型得到的工程造价与实际值非常接近,远小于士20%的误差。

4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估价模型极大地提高了速度,做到了让投资单位对于整个项目总投资心中有数。运用此模型进行工程造价的估算,估测精度在87%左右。鉴于我们将要估价的工程是可研阶段,工程细部信息不完整,特征较模糊,因此这样的评估精度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用BP神经网络估算水电工程造价是有效可行的。但是由于输入样本数据对模型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用BP神经网络估算水电工程造价还可以在深入规范样本数据和训练过程的基础上提高其准确度。

参考文献:

[1]赵欣.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土建工程造价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造价实训总结篇3

二、人才保障体系建设主要举措

1. 建设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体系

(1)素质需求预测模型。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对人才学历、专业要求进行分析,构建素质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人才选择的针对性。

(2)结构需求预测模型。按照人员配置率、专业紧缺指数、核心人才储备等因素,构建结构需求预测模型,合理分析下属单位人才需求。

(3)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根据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结合自然减员、人才流失、新增设备人员需求情况,构建人力资源总量需求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人才需求总量。

2.打造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1)中层管理人员。以更加新颖、高效的培训形式,培养能力素质,更新管理观念、拓宽管理思路、提升管理能力;加强对参培率的管理,开展效果评估与跟踪,不断完善培训模式。

(2)青年后备干部。突出实践锻炼和岗位培训,为其提供锻炼能力和发挥作用的实践岗位,使其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提高综合素养。

(3)一般管理人员。对能力弱项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总结,建立能力模型,制定专项计划,以情景模拟为教学模式,以案例演练为评估手段,着力提升综合能力。

(4)班组长。根据年龄、任职年限等设置差异化课程,以2年为周期,实施管理技能轮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5)班组青年骨干。制定并实施“常青藤”培养计划,遴选班组青年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纳入班组长后备人才储备,定期考核,滚动调整。

(6)生产一线人员。合理利用培训资源,将实际工作作为培训项目;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的“传帮带”作用,推广班组技术讲座;开展岗位规范考试与技能人员动态考核,予以奖惩,促进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

(7)新进员工。利用“师带徒”培训和外送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给任务、加担子,实施五年系统培养,引导、督促新进员工尽快成才。

(8)专家人才。选拔管理、技术、技能类专家,对其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项进行培训,通过对贡献指数的考核,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能力,培养更多人才。

3.设立规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1)细化评价指标。针对各类人才,区分职位特点,突出专业类别,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内容,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2)量化评价标准。在量化评价指标、明确指标权重的前提下,将评价指标与人才的实际作用结果联系起来,按照设定的公式,制定完全量化的评价标准。

(3)改进评价方法。引入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采用人才测评、人机对话、情景模拟、心理素质测评等现代方法实施评价。

(4)规范评价程序。评前准备阶段,成立评价组织,明确责任分工,确定评价对象,制定评价方案;评价实施阶段,对各评价项目进行打分,按照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再结合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并予以公示;评后管理阶段,反馈评价信息,总结评价经验,兑现评价结果。

4.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激励体系

(1)任职激励。优化配置各层次人才,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来促进各层次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

(2)分配激励。全面完善薪酬体系,通过优化奖酬分配形式,采用复合型激励手段,适当提高人才的保险、福利待遇水平。

(3)绩效激励。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让人才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绩效状态,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有效关联。

(4)培训激励。建立科学培训机制,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方针,开展培训,为其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实现“学以致用”。

造价实训总结篇4

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缺口,独立学院探讨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课题既有理论上的开拓意义,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针对这一课题中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这一子课题进行探讨,分析造价实训基地的特点、其他实训基地建设的常见问题,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想。

二、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知识教学

教师课堂上主要通过演示、示例、推理、类比等方法进行独立知识点的传授,而要将这些孤立的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联系起来、生动起来并进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师生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提供具体实际的项目和及时指导的造价实训基地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2)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理想中的造价应用型的学生毕业时是可以直面劳动力市场需求。而这种能力的取得仅仅依靠校内的理论授课和课程实践等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了在严格保证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学时的前提下,紧缩学生的专业课程的授课节奏,缩短学生的在校理论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而延长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校外毕业实践环节的时间(校外毕业实践时间为1年)的“3+1培养计划的设想”,一年的时间要求学生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分阶段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平台来承托这一任务。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正是这样的一个共赢平台。

(3)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以给在校教师更多的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消灭自己的盲区,提高自己的短板。

2.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能性

目前基本建设的实际情况为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项目多,学生受锻炼的实战机会就多,企业从项目本身考虑可以降低成本,从长远考虑可以挑选心仪的人才,这使得相关企业有合作办造价实训基地的动力。从学校一方来看,不用过多投入即可换来多方面的效益,而且如果运作得当,甚至有可能使造价实训基地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需要后续的不断投入,所以,学校的动力也是确定的。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设想:

1.实训基地建设的常见问题

(1)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

部分学校对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认识到了重要性,但是受限于经费问题而有心无力。

(2)实训基地在学校行政构架中定位不准

不同的学校基于办学理念、专业背景、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差异,对实训基地的认识和定位有很大的差别,体现在学校对实训基地在全校行政构架的定位上。据有关统计,目前实训基地在校内的管理隶属部门有归属相关院系、与院系平行,归属学校直接管理以及归属教务管理等多种情况。

(3)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不合理,利用不充分

部分实训基地建设论证不充分,未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造成实训基地总体布局不合理,相关专业的实训设备不能共享,设备的先进性、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不协调。合格的实训指导教师选配不合理,科学、有效、严格的管理制度未建立,合适的教材的缺少等现象也并不少见。

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1)发展为第一要义,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宜早不宜迟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欲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来说是必要的,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解决也只能在发展中进行解决。要选实践性强、社会有需求的专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进行可行性和长远运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决策。造价人才的现实需求决定了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紧迫性。

(2)以学生为本,体现服务的特色

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一切的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进行。

(3)全面协调可持续,打造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共赢平台

造价实训基地要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关键问题是解决钱从哪里来,培养完的学生往哪里去的问题。仅仅依靠输血维持运转是很难作到可持续的,只有设法使实训基地逐渐具备自身造血功能。使资金和人才流动起来,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很多毕业生从学校到单位和社会,没有经过缓冲过程,而是进行硬着陆。结果是很多学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这一变化,用人单位也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新员工的培训,而用人单位的培训也是有顾虑的,担心刚培训完,学生就离开了。此种情况下双方进行磨合的结果既不全面,也不协调。解决的思路:可以将学校作为一个居中者,以造价实训基地为共赢平台,在平台上提供学生进行造价实战的机会,使他们的工作实习期前置,能力得以磨练;提供用人单位进行培训和挑选人才的机会,使他们可以降低成本,得到毕业即可成手上岗的学生;学校自身可以从中获得合理的报酬作为实训基地持续发展的基金。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全面协调的发展。而学校和实训基地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4)统筹兼顾,进行制度建设,以保护平台上各方的利益

独立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应尽量避免一次性的高额投入后长时间的低水平低效率运行。这就要求建设者在造价实训基地建设时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方现有资源,统筹考虑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学生在平台上是以工作换取能力获得实习期薪水,要保证他们在工作期间得到切实的指导,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企业在平台上是以实习期薪水和技能培训指导来换取项目造价工作的正常运作,要保证其运作水平不能大幅低于其在平台以外,正式员工运作的水平。实训基地是以提供服务获得酬金,服务要到位,酬金要合理。要真正做到统筹兼顾,保护平台上各方的利益,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如从制度和法规上对于造价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利益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学生安全保护制度等。而这方面目前存在很多盲区,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独立学院的组织体制改革等许多外部因素的完善而逐步完善。

总之,独立学院的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循序渐进,找到适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范保兴,李娟.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69-70.

[2]朱晋蜀等.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3):113-117.

造价实训总结篇5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时期下,为满足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工程造价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在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全新的“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以保障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质量。这种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具有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所谓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采用的是三段式教学方法,而在第三学年则只分为两个时段的学习。而且在每个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段都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能,并且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积累一定的工程造价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与相关企业协作配合,实现有效的企校合作,从多方位、多角度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技术。总而言之,“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主要有这些问题:第一,工程造价专业因地制宜,具有较高的地域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局限性。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或是一些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以上工程项目建设企业。而在工程造价的课程教育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各个地区字迹编写的,部分地区的教材编制并不够规范,缺乏合理性,学生很难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而言,教师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是,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提高。

三.工程造价专业中应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一) 丰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新调整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工程造价课程活动,建立健全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而事后,可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项本岗位标准为依据,以确保课程体系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采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之后,所制定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合企业工程造价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造价中的任务,将工程造价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传授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中大概有十三门课程的学习,在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可将这些课程进行重组,将其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又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可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和工程清单计价等课程中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应用课程交替工作。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资格证的考核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的考察。

“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的而开展,需要学校在课外建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工程造价工作的流程和每个岗位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企业来展开教学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看,从而提高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例如,某市一学院与当地企业工程造价主管部门达成协议,通过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学校可以派遣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习,可引入高级工程造价师来为学生讲解工程造价的内容。在讲解专业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的某案例来为教材,由学生来辅助教师完成相应的工程计量、计价等工作。

(二) 创新工程造价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在工程造价的实训教学部分,不仅要由校内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重视校外即企业中导师的考核评价。可在工程造价教学评价体系中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在总结评价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做出实训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进行评价,以确保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为客观。

(三)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是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必然要求。例如,某市学院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源,并为这些学员提供份工作岗位。这种订单式培养计划,不仅能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训机会,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双赢局面。签订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既能受到校内教师的指导,还能接收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教育,从而可提高工程造价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渴望有更多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投入于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工程造价人才更是珍贵。鉴于这种情况,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则显得愈发重要,颇受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因为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实践性比较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实际生活中。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应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改善现阶段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状况,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造价实训总结篇6

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要面向工作过程,以建筑行业和实习基地为依托,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要以工程造价员岗位任务设计课程,按照工作任务流程设计教学任务,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工程造价员执业资格标准,以及预算员、施工员、合同管理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根据任务分析结果,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案例库等教学资源: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针对学习小组安排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完成后统一考核,从而培养学生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通过综合实训,巩固单项技能,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岗位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教学与造价员岗位的对接。

2.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以工程造价岗位任务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参考职业资格标准,将工程造价员的岗位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在新的理论教学体系中,我们强化了应用型专业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并对一些基础理论课的教学课时进行了适当的压缩,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把原教学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调整为“综合文化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大部分。其中的“综合文化素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授课内容以够用为原则。对职业基础课程进行了专业细化调整和整合,同时根据专业岗位的需要设置职业岗位课程、职业拓展课程。

3.建立“3元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思路,为了满足各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各行业的建设单位(业主)及各专业施工企业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高职办学的特色、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课程教学全面推行“讲练结合”,实行校内课堂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践、校外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5”的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训,加“0.5”顶岗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认识实训,初步完成专业认知,第二学期在校内完成土建造价相关课程,并进行土建工程计价单项技能训练;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装饰工程计价方面课程,第二学期完成安装工程计价相关课程后,并进行装饰和安装工程计价单项技能训练;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完成造价员综合岗位课程和拓展岗位知识学习,并进行综合实训;第二学期到企业从事造价员综合岗位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构建以工程造价岗位任务为核心课程体系,实行“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构建融校内外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课程实训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在教学模式设计上注重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提高,通过工作过程完整的具体的工作活动,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4.1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内容项目化。围绕一个典型工程实例的总体任务要求,按照造价员岗位实际过程,将总体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子工作任务,再通过教学设计将子工作任务转化为子教学项目。围绕子教学项目来组合各教学章节及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每个子教学项目完成,总体教学任务也即完成,总体工作任务也同样完成。通过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化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习惯与职业行为。

4.2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并把专业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开展教师指导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或者学生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切实提高学生的预算技能,真正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4.3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情境教学要求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师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课程组针对工作实际,设计了课堂、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三个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与实训任务。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职业思维习惯,结合“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基于工程过程的案例教学方法,即:以一个典型工程项目预算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开展探讨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工程预算实际问题,掌握做工程预算的模拟,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职业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建立健全管理保障机制

5.1建立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校内实训室管理办法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

5.2成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实习,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

5.3试行学分制。遵循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要求,试行学分制管理,在“工学结合”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参加校内外生产性实训等所获得的学分可替代部分课程的学分。学生修完规定学分即可毕业。

造价实训总结篇7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造价实训总结篇8

1.目前机械制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整合。

另外,长期以来,学生的课程实习、实验一直存在着诸如实习(实验)设备单一落后、内容僵化陈旧、学生难以真正融入实践的问题,严重限制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机械的依赖于固定的百分 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的给出科学的评价。

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格式化、套路化,不能适应当今对专业型、技术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进行产业特色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将为特色、优势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2.1 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

根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机械制造课程整合,尤其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将实习、实训化整为零,溶入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课程结构。结合我校及周边机械产业实际情况,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金工实习,项目实验,校外实习实训。

经过组织课程组教师与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共同研究、探讨,调整金工实习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其定位为机械制造课程的先期实践课程。金工实习共四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在教学进程中,处于机械制造理论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前期感性认识,让学生初步建立"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与机械制造教学过程并行,让学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供实践保障。

重新定位金工实习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方针。由金工实习基地担负金工实践环节的提高性实验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由实验指导人员针对学生在实习现场的具体表现完成对学生现场实习任务布置、实习过程指导、实习表现的总结和实习效果评价等工作。

依托本院周边支柱产业,采用厂家实际产品为金工实习任务对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职业情景",增强实训实效性的同时,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实训,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同时,针对机械制造课程各实验项目在各阶段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安排各实验项目开展时间。做到理论课内容与相应实验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实验程序准备、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充分与周边支柱产业企业实现对接,扩充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订单式培养"的优势,定期让学生走进对接企业生产一线,由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并对其在指定情境任务中的具体表现给予评价。

2.2 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

针对当前对职业学校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重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及份额。通过“阶段项目考核期中考核阶段项目考核期终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验项目单项评价+实验课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企业导师情境任务效果评价相结合,通过量化综合评价过程,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2.3 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

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对职业学校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并结合本地企业实训基地产品特点,配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要求,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完成产业特色教材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将"情境、任务教学"落到实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又加强了学生对高新技术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总之,加强教材的实用型,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的技术手册"。

3.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中多方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

造价实训总结篇9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校内实训教学功能室配置的建议现将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定位如下:(1)该实训室能够满足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2)逐步形成能够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考证、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场所。该实训室建成后将服务于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测量等专业的仿真实训教学,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实训室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能够依托本身的软硬件等资源优势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活力。

2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场地与规模

实训场地除能满足正常教学和考工需要外,还应考虑功能拓展的需求。在场地选择上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实训室采光:实训室应该朝向东南,便于采光;仪器设备应该朝向西北,便于温、湿度控制。(2)实训室通风:考虑合理的排风速率、补风量对实训人员的健康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很重要。(3)实训室电路敷设:满足工位实训时的用电需求,具有过载保护措施和总控开关。(4)对家具布局的要求:单人单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200mm,双人双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500mm,操作间隙均应≥1750mm。总之,实训设施、设备布局应规范合理,摆放整齐,符合安全要求;通道应畅通无阻;工作环境能时时保持清洁,设备状态佳。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前期实训室规划结合了工程造价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和拟开展的实训项目等因素,初步要求实训室建筑面积应达到90m2(人均2m2)。在前期建设方案比选中兼顾温度、光照等拟影响因素,将本专业教学楼的101室和102室进行合并和结构改造,形成面积约为100m2造价实训室,布局如图1所示。建成后的实训室保证其设计工位40个(满足现有学生人数),实现年培训规模360~500人次。此外,考虑到实训室后期规模拓展的需要可增加到50个工位。

3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功能分析和设备配置

从江苏省中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学校的建筑专业继续学习。因此,学生将必备的能力分为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2方面。具体来说需要掌握以下10方面的能力:(1)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文档处理的能力。(2)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和处理工程信息资料的能力。(3)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4)应用制图规则,抄绘、测绘简易施工图的能力。(5)识别建筑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价格的能力。(6)应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算量和计价的能力。(7)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8)根据结构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的能力。(9)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和从事合同管理的能力。(10)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能力。在10项主要能力中有6项与专业软件操作应用有关,3项与手工绘图量算有关。所以实训室建成后应能承担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建筑构造课程认知实习、土木工程识图及读图实训、建筑CAD实训、招投标及评标实训、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实训、现场施工程序认知实训等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规划建设中具有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操作功能;具有典型建筑节点展示和教学功能,同是兼具教科研的功能。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实训室建设为例,实训室拟分为3个区域:电算操作区、资料查询区和往届成果(教具)陈列区,具体各区域功能和设备需求如表1所示。考虑到场地本身的限制因素,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就不再分区规划,使之综合形成一个电算操作区。该区域选用六边形操作台(边长900mm),键盘采用悬拉式,基本满足学生电算或手工操作的空间需要。

4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制度建设

实训室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应健全,岗位职责要明确。制定规范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实训教材以及实训考核办法。实训室应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以及设备使用维护记录档案。制定规范健全的实训基地资金管理制度。4.1管理机构职能化对于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设置教务处为设备台账一级管理机构;财务处为固定资产一级监督机构。系部教研室为二级管理机构;系部综合办为二级监督机构。实训室为三级机构,设设备管理员1名。4.2设备台账电子化虽然教学仪器手工台账是中高职类学校常规的做法,此类做法为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信息时代,校园网、局域网都与外网相连,信息点已覆盖办公室、教室、实训室,高效、实时查询实训设备,实现台账电子化是趋势也是必然。该校对造价实训设备管理将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的功能拓展实现造价设备申购流程、造价设备采购入库流程、造价低值易耗品领用流程、造价设备报废流程、造价设备报损流程的电子化。

5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文化建设

建设一个符合实践教学活动且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设计必须考虑它的教育效果。如:张贴相关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创造更真实的工作场景;布设微模型、悬挂行业前沿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在细节上体现其积极向上的教育功能。下面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工程造价实训室文化建设方案为例。5.1实训室文化墙方案。文化墙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展板内容与样式如图3所示。5.2实训室管理制度牌选择。实训室管理制度有选择的上墙(2~4幅左右)。这些制度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安全卫生制度、实训教学人员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见图4)。制度牌尺寸:高×宽:1000mm×670mm。6结语本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江苏省中职类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以某职校造价综合实训室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造价实训室建设的功能定位、设备配置要求、实训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干婷 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造价实训总结篇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节,造成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目标难以实现。只有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理论探究

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目标指向双重性。首先,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周期短,见效快。项目教学法通常是在一个短时期内进行,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

(3)可控性好。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实施过程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要从原理开始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制定实训计划。在实训实施过程中由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的结果中验证理论。

三、实践应用

电机实训是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必训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电机拆卸与装配技能;掌握电机绕组的更换及维修方法。在电机实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六个阶段进行。

1.明确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根据电机实训要求提出实训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通过对电机的维修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

(2)项目选择: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通常把电机实训分成七个项目,如下表所示。

2.制定计划

根据学生人数、设备等实际情况制定出项目的具体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1)电机类型:单相、三相及特殊电机。

(2)时间安排: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可分十天进行,有条件的可将实训时间延长,更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维修技能。

(3)实施步骤及内容:

3.实施过程

确定学生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项目及实训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在具体实施实训中,指导教师关键要向学生讲清实际操作时的要点、难点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反复练习牢固掌握。例如绕组是电机的心脏,同时也是故障率最高的部分,因此在讲解绕组下线规律时,要结合实际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技巧、特点,并让学生反复尝试几种不同的下线方法,从而熟练掌握效果好又不易出错的下线方法。

4.检查评价

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指导性,分数评价是最传统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情况,这对于实训课的项目教学法不太适用,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及时指导学生改正在实训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在实训课的项目教学法中宜采用过程评价,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学生自评、实训小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构成,学生对评价的意见及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正方法。

5.成果展示

电机维修实训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重点分析嵌线质量好、整形美观、运行良好的实训电机,以达到资源共享,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

6.总结与应用

要求学生对项目实训的过程、结果做全面的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并将实训中典型电机的维修技能充分应用到其它类型电机的维修中,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四、实施关键

1.选择合适项目

所谓“合适”是指所选项目内容具有完整性、代表性和成果性,如整个完整的电机维修过程可分为电机拆装绕线模制作线圈绕制下线与整形检测接线通电试运行沉漆与烘干共七个项目。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好能每个学生一台电机,四至六人一组,并推行“一帮一”的措施。

3.认真组织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贯彻“做中学、练中学、干中学”的主导思想。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整个学习过程中止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研究,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

4.切实做好评价工作

教学评价是学生最关注的环节,在电机维修实训教学中宜采用过程评价法,即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小组间互评三部分组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评价与反馈,学生能从反馈性的评价中有效地掌握正确的维修技能。

5.双师型指导教师

承担电机实训项目指导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参加过电机的生产和维修实践。因为只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

五、结束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成项目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检查评价和总结等反馈作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品英,章寿朴,金续曾.电动机绕组修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造价实训总结篇11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自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在执行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为更好的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和投标报价技巧,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计价管理实务操作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13)(以下简称《新清单规范》),《新清单规范》于 2013年7月1日正式执行。

《新清单规范》从法律性质上讲属于技术性法规,在计量计价方法、招标采购操作、工程合同契合、甲乙方风险分担、措施费计算的细化、工程价款调整、全过程价款支付、结算与工程款清欠、争议纠纷与造价鉴定、工程造价档案管理等十大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与原规范存在着五大改变,分别是:增强了与合同的契合度、明确了术语的概念、增强了对风险分担的规范、细化了措施项目费计算的规定、改善了计量计价的可操作性且有利于结算纠纷的处理。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重要意义

首先,注重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程序化是管理工作程式化和有序化的综合,是管理目标有效实现的保障。注重加强造价管理各个层次和环节的程序化要求,并就主要内容规范了严密的程序。工程量清单除具有估价作用外,承包商可以将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工程量清单综合考虑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安排资源计划、控制工程成本,使总的目标成本在控制范围内;工程量清单为业主中期付款和工程决算提供了便利,利用工程量清单,业主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工程款的拨付,保证及时支付工程价款和进行投资控制,业主和工程师还可以根据工程量清单检查承包商的施工情况,而承包商则按合同规定和业主要求,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报价中的原则和内容,及时与业主和工程师联系,合理追加工程款,以便如期完工。

其次,注重建筑业文化建设,推行文明运行、高效实施、规范推广、和谐竞争的理念。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促使造价管理部门发生一系列的职能变化。第一,改变过去对工程造价实施直接管理和控制,制定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和计价办法,更有利于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信息,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控体系,对工程造价进行宏观调控;第二,根据工程投标报价资料等市场信息,测算、公布指导性的工程造价指数以及各单项子目的参考指标,改变过去由指令性的建筑工程费率标准,把工程造价还原于市场,保证工程和工程造价管理的良性循环;第三,收集、汇总各类材料的市场价格等资料,测算、公布招投标市场材料参考价、建筑工程市场参考价,改变过去定期材料价格及调整系数,促进企业提高竞争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在造价咨询行业推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措施

1、树立工程量计价规范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培训。首先造价咨询行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新清单规范》的重要现实意义、作用和长远效应,摆正教育培训工作的位置,确保培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要明确抓好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人的素质,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新清单规范》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训教育,强化人们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意识,提高素质和能力。

2、组织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专题竞赛。在造价咨询行业组织专题竞赛是提高相关人员对于《新清单规范》的认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专题知识竞赛的目的是宣传贯彻行业内部的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人员对于《新清单规范》的了解水平。咨询单位在企业内部可以采取选拔制或淘汰制对于参加比赛人员的筛选。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

3、完善《新清单规范》教育内容,做好各级教育。想要完善《新清单规范》的教育内容,首先必须制定符合咨询行业培训的计划,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编制企业的《新清单规范》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当把每年的《新清单规范》培训作为硬性指标,严把教育关。咨询行业的《新清单规范》培训应严格按照教育程序进行,教育内容应根据时代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补充。

4、提高《新清单规范》培训教师的水平。首先,对于《新清单规范》教师,企业应重视培养和选用,建立准入标准,培训师的能力应具备:计量计价方法、招标采购操作、工程合同契合、甲乙方风险分担、措施费计算的细化、工程价款调整、全过程价款支付、结算与工程款清欠、争议纠纷与造价鉴定、工程造价档案管理等基本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等。除了自有培训教师外,还应该有外部专家教师,以便随时扩充教育内容等。

5、建立《新清单规范》培训考评制度。《新清单规范》评价是针对教育对象,以教育对象对《新清单规范》的了解、提高为目标,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新清单规范》及学习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培训效果是通过对学员和培训师的测评得到的。为完善《新清单规范》教学质量的测评,应建立以下几项考评制度:一是确定教学工作规范化标准,制订教学达标细则;二是实行考教分离,企业培训部门应建立专业的安全教育试题库;三是坚持教学评估,进行量化管理,量化考核;四是开展培训跟踪调查,定期到基层单位了解学员培训后的情况,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检查培训师的教学质量。

6、除了造价咨询行业自身教育学习之外,各级造价管理部门应定期不定期的调研指导和接受2013新清单计价规范实施以来有关的反馈信息,对好的正确的做法进行行业内的宣传报道,对与新规范不符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要及时进行研究、纠正,并进行行业通报,及时予以喝止。同时,应将发现的新的疑难情况、问题及时的向上级部门反馈,由上级部门商研后统一进行反馈,以确保一个统一的口径标准,使新清单计价规范得到正确及时的贯彻实施。

四、结语

总之,新版《清单计价规范》针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借鉴国际惯例,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建筑市场的诸多做法。加强对新规范的理解和实践,将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计价行为、推进和完善造价机制的建设、促进精细化造价管理、建立和谐有序的建设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造价实训总结篇12

最优化教学理论由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及罗斯托夫所提出,他们通过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及实验工作,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的一般理论[1]。在他们看来,最优化的教学以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规则、教学形式及方法等为基础,根据既定标准,使得教学过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根据最优化教学理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优化教学过程,离不开对教师与学生的优化。首先,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积极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并组织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引导教师探寻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方法。其次,应加强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条件等。最优化教学理论为技能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指导。不同于综合型高校,应用型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应用型院校的学生来源,决定了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等也大都弱于综合型高校。因此,应用型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避免出现“一刀切”的问题。在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避免教授一些逻辑思维过强的理论知识[2]。为切实提高技能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应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最优化教学理论,为提升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应重视优化与教学相关的各个要素,尤其应关注校企合作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技能训练实施以及技能训练评价等要素。

二、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有效性存在不足

(一)校企合作教学方面不足

深化校企合作,是提高技能训练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来看,应用型院校与企业尚未形成有效对接,如技能训练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岗位任务需求,技能训练无法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等[3]。同时,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显性经济收益,大部分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应用型院校也忽视了对企业需求的满足,这都不利于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有效性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但目前来看,部分应用型院校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这与学生自身有关,也与学校学习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大部分院校都未能重视营造利于技能训练的学习环境,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机会不多、热情不高,对企业的了解也不深入[4]。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缺乏参与技能训练的热情,这势必降低了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三)技能训练实施方面不足

调查发现,大部分应用型院校既未能关注技能训练的阶段性特征,也未能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一方面,忽视了对技能训练过程的回顾与反思,使得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5]。另一方面,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师未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这不利于技能训练的实施。

(四)技能训练评价方面不足

首先,评价主体单一,学校领导、教师等掌握着技能训练的评价权,而作为训练主体的学生评价地位被忽视。部分院校虽实现了学生评价,但学生评价大都流于形式,评价实效性不强[6]。其次,评价方式单一。大都采用闭卷考试、实践报告等形式,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评价,也忽视了对学生不同阶段学习变化的评价。最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尚不完善,影响着评价的合理性。

三、最优化教学理论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有效性提升路径

技能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而最优化教学理论为技能训练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因此,应用型院校应积极借鉴最优化学习理论,从校企合作、学习兴趣、技能训练实施与评价等方面不断优化技能训练。

(一)校企合作教学方面的提升路径

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这一特点决定了只有引导企业参与到技能训练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7]。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合作,更好地实现各方面的对接。第一,应保证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内容与企业岗位生产任务的对接。应用型院校实施技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生产任务的对接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应用型院校教师应坚持深入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及任务,了解企业生产设备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将了解到的企业信息落实到实践技能教学中,完善实践教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第二,应保证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以满足企业技能需求为目的,应用型院校应重视完善技能训练目标,使学生能够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相联系。应用型院校可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为技能训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才的合作培养。企业为院校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场所,并委派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指导,保障实习实训的效果。第三,应保证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实施空间与企业生产空间的对接。为提高教学训练的有效性,应用型院校应重视完善技能训练实施空间,一方面,应重视构建规范的、实操性强的教学平台,如建立标准化校内实习基地等;另一方面,应积极总结技能训练教学标准,构建个性化、标准化的技能训练教室。为提高技能训练教室的使用效率,应委派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切实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第四,应保证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教师工作室与企业研发室的对接。院校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标准化的实训校区,为教师进行科技研发提供工作室,保障产教深度融合。

(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提升路径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在应用型院校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技能训练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技能训练效果的关键[8]。第一,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有利于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应用型院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能竞赛的机会,对于在各项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及学生及时给予奖励,保障技能训练的有效性。第二,应积极营造职业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应用型院校教师应立足于院校技能训练的现状及需求,营造利于技能训练实施的职业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中,应重视教学环境中职业氛围的营造,使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岗位环境相似。其次,应重视实现教学环境的简洁明了,可以是具体的车间、公司等,且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在具体仿真的教学环境中,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商务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中建立专门的管理中心、接待部、会议室等,如同在公司上班一样,提前适应职业氛围,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应积极创设与生产实际相符的问题情境。首先,专业教师应深入了解本专业发展历程,并以前瞻性的眼光预测专业发展的未来前景,深入分析本专业对应岗位的人才要求,保障问题的专业性。其次,应密切结合技能训练教学过程,针对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自身知识结构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问题,重塑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再次,问题应贯穿于教学始终,且与企业生产应用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知问题的意义。最后,应深入分析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保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技能训练实施方面的提升路径

造价实训总结篇13

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发现问题敏捷、准确和深刻,是敏锐性品质的主要表现。创造性思维品质好的人,能在大家习以为常、毫不在意之处,敏锐地察觉事物的差异性,在矛盾尚处于萌芽状态即能发现洞察问题的这种品质,是可以通过学习而逐步提高的。

数学研究空间形成和数学关系的学科,数和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两大基础概念,把数学和图形有机结合往往能使解题更加简捷,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

例1 已知M={x x>1} N={x x>a} M≤N

A.a≤1 B.a1

此题中a是变化的量,利用代数方法很难求得a的取值范围,而若借助于数轴示意图,很直观地就能求得a的取值范围

根据图形可知,应选择C。

2用化归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连动性

很多创造性活动都是创造者受到某种启发,进而在“由此思彼”的思维连动中取得成功的。

数学研究中,使一种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并归结为另一种研究对象的思想称为化归思想。它体现在数学解题中就是将问题变形,使之转化,直至最终归结为我们所熟悉的或易解决的或已解决的问题。

解不等式2x-1x+5-5>0

2x-1-5(x+5)>0,

-3x-26x+5>0即

-3x-26x+5

此不等式等价于(x+5)(3x+26)

解之得-

263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263

“化归”亦是一种等价与非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对命题作等价转化,是把等解决的问题逐步转化成可解决的问题,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必注意的是,如是非等价转化,例如定义域扩大或缩小,或非同解变形,则需对“失真”部分做处理,才能获得原问题的全部解。

3 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训练学一思维的发散性

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是探索过程发散性品质的表现。应学会多元思考、分类求解。

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研究对象分成若干部分,分类讨论是数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

比较

11+a与1-a的大小。

11+a-

(1-a)

=

1-(1-a)1+a=

a21+a

讨论:

1) 当a=0时,a21+a=0,得

11+a=1-a

2) 当1+a>0,即a>-1且a≠时,

a21+a>0,得

11+a>1-a

3) 当1+a

a21+a

11+a

应注意的是,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对所给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分类是关键,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4用分析综合的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面对现象,创造思维不但要考虑表面的东西,更要考虑其本质的东西,观察它的各个方面,考虑问题力求全面。

分析综合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分析法的解题思想是从所给问题的结论入手,逐步追溯到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即“执果索因”。综合法的解题思想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命题的结论,即“由因导果”。

例4 设lgx+lgy=2,求

1x+

1y的最小值,

(分析法:由已知条件可知x>0,y>0及xy=100,因此要求

1x+

1y=

xy1=

x+y100的最小值,只要求出x+y的最小值,而利用极值定理中的“积定和最小”即可求得其最小值。)

(综合法)解:由lg x+lg y=2

得x>0,y>0且xy =100

1x+

1y=

x+yxy=

1100(x+y)≥

1100×2xy=

20100=

15

而且仅当x=y=10时,

1x+

1y有最小值。

5用转化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创造思维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所产生的观点、设想、方案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在数学中,转化就是改变一个问题的某些条件或结论的形式,使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直接,或者把问题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成,与原问题相比,后者较为简单、熟悉,便于应用已有的解法和经验。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有关内容的讲解中,既要及时点明,又要积极引导。

我们以新教材第一册第62页例5为例: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求证:f(x)在(-∞,0)上也是增函数。这个例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其解法的。本例涉及的知识点有区间概念,不等式性质,函数奇偶性,函数单调性;本例重点是比较大小,难点是区间转化,疑点是变量代换;本例所用的数学方法是定义法,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本例的成败关键,也就是防止学生犯错误的是如何突破难点和疑点。因为转化思想和变量代换是高中数学的一个质的飞跃,对于高一学生是很陌生和不习惯的。如果数学教师能把课本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

再就是“变题”问题。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此,教师如果要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变题”已经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是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如果也能像高考命题一样去研究“变题”,那么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在研究“变题”时,除了上面所述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即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2) 要变化有度。即注意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防止枯蔓过多,画蛇添足;(3) 要因材而异,即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变题”,防止任意拔高,乱加扩充。

6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实践性

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思维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发展、更新、完善。

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际问题,使数学更贴近于日常生活,而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能从中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语言或图象语言刻画表达的某种数学结构,即建立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例5、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蓄水池,容积为4 800 m2深为3 m,如果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是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分析:要求水池的总造价最低,必须得出总造价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求解,最后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解:设水池底面一边的长度x m,则另一边的长度为

4 8003x m又设水池总造价为L元,由题意得:

L=150×4 8003x+1202×3x+2×3

×4 8003x

=240 000+720x+1 600x

≥240 000+720×2x×1 600x

=297 600(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