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家具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家具实训总结
家具实训总结篇1

一、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的现状

1、终端培训工作缺乏公司高层支持

国内家具行业2010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家具消费总额已经上升到次于房产、汽车、服装之后的第四,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家具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显,那就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不足,尤其是终端经营人才和终端销售人才更为奇缺。不少家具企业老板经常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信誓旦旦表决心,一定会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训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要么没有培训经费预算,要么培训投入少得可怜,或者公司内部召开培训活动不积极参与,没有起到学习榜样作用。由于缺乏公司高层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不少家具企业终端培训工作陷入了困境或收效甚微。

2、终端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不少家具企业缺乏对终端培训工作的系统规划,经常是看到市场上哪个课程或老师比较热就盲目引进企业,缺乏针对性的人员分类培训。由于不少家具企业终端门店分布在全国各地,要实现全员培训或大范围培训难度较大。目前家具行业终端人员学历不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类别又涵盖经销商老板、职业经理人、店长、导购及各类后勤服务人员,庞大的人员数量给企业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终端培训成果有效执行较差

目前不少优秀的家具企业开始关注终端培训效果,纷纷组建培训部、培训中心甚至培训学院。然而企业虽然举办了不少终端培训项目,但真正能够把培训成果有效执行到终端实践的不到10%。绝大多数的培训结束后还只停留在知识和观念上的认识,并未实现参训人员态度有效转变和行动实践产生效果。这里面存在培训效果不知道如何有效跟进,培训评估缺乏有效工具监督检查的问题。

二、优化终端培训的总体思路

树立“终端培训支持终端建设、终端培训服务终端经营”的宗旨,让终端培训更贴近公司发展战略,更贴近终端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1、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

国内不少家具企业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定位,然而笔者认为,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能够明确企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针对性,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终端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2、依据SWOT分析法做好企业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

要做好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必须要对培训现状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挑战进行梳理,采用SWOT分析法是比较好的做法。某知名家具企业从2011年开始在制定集团年度终端培训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明确认识到集团终端培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使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能够很好地配合企业发展和符合终端实际,在提升终端人员素质与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现实效果。当然在使用SWOT分析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五管齐下优化终端培训

1、培训运营优化

(1)强化终端培训管理。各类终端培训活动应该以项目方式实行全程管理。一是做好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拟定培训目标,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拔师资和采购精品课程;二是做好学员筛选,严格审查参训学员的资历和能力,对于不符合培训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培训;三是做好组织管理,每次培训都应成立教务组,负责培训期间教学和教务管理;四是实施“培训学分制”,通过学员年度学分获取方式推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终端培训系统。家具企业除了组织好企业层面的培训外,还应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终端商场建立培训系统。其作用一是可落实企业层面的培训成果;二是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可构建商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给予指导:第一,明确各方的职责要求。规范企业培训部、区域经理、终端负责人各自的管理职责、工作要求。第二,提供合适的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提供如早会学习机制、PK比赛、劳动竞赛、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撰写工作日志、小区域培训会等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以便终端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终端商场的培训检查与抽查,对于开展终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商场应公开表扬,对其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对于表现欠佳的商场应予以通报批评甚至罚款。

2、课程体系优化

终端培训的本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关注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帮助终端解决门店经营的生存与盈利问题;二是如何帮助终端培养人才实现门店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帮助终端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所有的终端培训应该围绕上述三大核心难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1)终端业务课程必须体现终端经营发展的需要。终端业务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而设置,主要包括区域市场拓展类、经销商经营发展类、门店运营管理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区域市场拓展与规划分析》、《经销商经营与发展之道》、《门店经营分析与赢利模式打造》、《终端人力资源管理》、《区域市场品牌推广》、《门店高效运营管理》等等。

(2)终端专业课程必须体现终端人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终端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人员,特别是终端销售人员掌握企业相关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产品知识类、工艺流程类、销售技巧类、展示陈列类、团队建设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家具产品知识》、《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家具维修与保养》、《门店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攻略》、《主动营销拓展》、《门店展示与陈列》、《如何打造高绩效的卓越团队》等等。

(3)终端素质课程必须体现终端软实力打造的需要。终端素质课程主要围绕如何让终端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体现终端软实力。主要包括职业心态类、职业素质类、客户服务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阳光心态修炼》、《如何让顾客更满意》、《如何有效沟通》、《顾客忠诚度培养》等等。

综上所述,做好终端课程体系优化,应该紧密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业务工作要求,同时根据培训需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3、师资建设优化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讲师队伍。内部师资队伍是影响企业培训效果以及课程品质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第一,组建三大类讲师队伍。企业内部讲师分为当然讲师、内部兼职讲师和临时讲师三类。当然讲师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主要是公司专职培训人员和各部门正副总经理级别人员构成,他们需要每年度定期授课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内部兼职讲师一般可采用部门领导推荐、个人自荐、公开招募等形式选拔。选拔标准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并在工作中有卓越表现;愿意分享工作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等核心条件。临时讲师是指接受公司外派培训1天以上且公司认为有必要进行内部转化培训时承担培训任务人员。第二,强化内部讲师授课能力和授课技巧训练。对于新晋的内部讲师,100%进行TTT培训;对于在聘的内部讲师,每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能力提升训练。企业应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经验分享会、技能PK赛等多种交流形式,加强内部讲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成长进步。第三,强化激励与回报。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氛围,让内部讲师感受到身份的尊贵,不仅给予精神激励,还要有物质奖励。提高其授课课酬标准和相关补助费用,把内部讲师年度授课质量、培训工作量与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其参与授课的动力和培训回报。

(2)做好外部师资和外部机构合作。具体操作建议如下:第一,建立企业各类别课程的外部合作师资库。可建立管理发展类、营销客服类、生产运营类、产品知识类、职业素质类、人力资源类、公共管理类、财务管理类、专项项目类等九大类别课程外部合作师资库。第二,确定外聘师资选拔标准。一般外聘师资的选拔标准主要考虑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行业内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高度的专业水平;服务客户的口碑是否良好;授课内容是否较好地符合公司需要和达成培训目标。可考虑跟一些优秀的外聘讲师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第三,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机构。为避免企业开展具体培训项目时找不到合适的课程和师资,可与一些口碑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4、知识管理优化

企业应该学会把各种类型的培训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实现企业知识管理优化。规模较大或培训系统较完善的家具企业,可考虑进行两个平台建设:一方面,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培训可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专项能力、企业知识等类别内容的在线随时、随地学习;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同步。通过内外部讲师视频授课、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交流、在线视频会议、在线考试等方式实现对终端的培训管理,解决终端人员岗位培训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将公司最新下发的政策、最新组织的各类终端培训活动、重要活动推广等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快速到达终端。另一方面,进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把员工基本人事信息、学习情况、绩效考核表现等内容统一平台管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

5、评估激励优化

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让培训产生实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设立班委会,利用QQ群、微信群、学习平台、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密切沟通,了解学员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布置任务,定期要求学员提交个人学习成长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改善总结;加强交流,有计划组织相关的专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标杆店参观学习机会,让学员间通过交流开拓视野、增进感情、提升能力;解决工作难题,定期收集学员课后在实践中遇到的工作难题,邀请专家和实践高手予以解答;设置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通过优化薪酬结构,让培训考核与学员日常工作表现有效结合起来;成立学习基金,基金费用由学员交纳与企业赞助两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学习奖励,如设立“学习型商场奖”、“团队学习领导奖”、“个人学习进步奖”、“最佳学习成果奖”以及用于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购买赠送等方面。

四、结论

如何做好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工作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企业界,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相信在今后随着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实施,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家具实训总结篇2

二、目标任务

经信系统计划每年培训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力争用5年时间将全局系统人才全部轮训一遍,具体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即:党政人才、企业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对现有人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组织实施

以集中轮训为主,局机关和各企业结合实际采用领导讲课、专家授课、集体研讨、个人自学、现场教学、观看影片、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培训。

(一)党政人才培训。以局机关干部为重点,结合每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进行。主要开展党的十精神专题学习培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突出培训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机关党政人才的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以提高系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示范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的开展专题培训。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短期培训,到发达地区、大专院校培训,积极邀请著名企业家、资深学者、专家教授等开展专题讲座,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实施培训全覆盖。

(三)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结合本行业工作实际,通过联合办班、委托办班专题培训等形式,轮训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全面培训本企业、本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能力,开阔眼界,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四)技能型人才培训。根据本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状况,以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培训为主体,与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采取校企结合进修培训、岗位技能大练兵等方式在相关专业领域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

四、工作步骤

1.前期筹备(2014年7月15日前)

各企业根据实际制定2014-2017年人才培训计划及2014年人才培训具体方案,2014年7月20日前交县经信局。2014-2017年,每年2月底前上报本年度人才培训方案。

2.组织实施(2014年7月15日—2017年11月30日)

按照方案要求,各单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开展培训。

3.活动总结(2014-2017年每年12月31日前)

采取半年小结、全年阶段性总结、五年全面总结的方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各企业组织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分析情况,各企业每年末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总结报县经信局。

五、工作要求

家具实训总结篇3

今年计划安排高校教师出国培训250人,具体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200人,其中数控35人、机电43人、电子39人、软件(动漫)40人、商贸(财经)43人;管理干部50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院(校)长30人、高校人事处处长20人。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创新意识较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动手能力;(3)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能力。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管理干部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有关高校出国培训名额以及各培训团组派往国家和派出时间见附件1。为确保出国培训的顺利进行,培训学员所在学校应与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培训学员按协议要求参加培训。因今年出国培训全部要求办理因公护照,请各校务必于4月15日前将《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学员推荐表》、《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推荐人选汇总表》和《*省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协议书》报我厅师资处,联系电话:025-83335527,电子邮箱:fuzhy@。

其他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10年教师国际合作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3号)执行。

二、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

1.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组建由院士领衔、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的培训团队,举办6个左右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研修班,计划培训400人。培训对象以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侧重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和专家面对面研讨。

2.青年教师培训。通过进修班、单科培训等形式,计划培训500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侧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兼顾学术研究。继续做好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访问学者工作,组织并资助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培训。

3.“双师型”教师培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高校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计划培训200人。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15号)要求,继续开展访问工程师培训,组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

以上项目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三、五年制高师教师和管理者培训

1.骨干教师研修。在高等师范学校中遴选一批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采取高校访学、专家指导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2.管理者研修。培训对象为高等师范学校校级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研修、实践考察、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等。

以上项目由*教育学院分院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四、培训工作要求

家具实训总结篇4

二、培训目标

区家具协会与赣州格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协商调研,达成共识,决定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市家具企业高级助理培训班,通过办班培训,使学员切实提高文秘礼仪、公文写作、新闻报道等素质,能为领导分忧解难。

1、掌握文职人员礼仪,提高社交能力。

2、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3、掌握公文写作知识,熟练写作技巧和常识。

4、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能够写作各类新闻报道稿件。

5、初步掌握企业营销策划知识,提高宏观分析能力。

总之,通过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家具产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三、主办:**区家具协会

赣州格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中国中部家具营销》杂志编辑部

四、培训方式

培训班采取业余授课、社会实践等方式,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讲课,通过一期的培训达到学员能够掌握有关企业常用实用文体的写作和应该具备的其它方面的能力。

五、培训课程

培训班共32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分2个月,每个月4周,每周4个课时。主要课程如下:

第一章,办公室文秘素质剖析及礼仪(2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文秘的性格内外兼具;文秘必备的13大才能;文秘具备的平和心态;端庄得体的文秘形象(礼仪);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第二章,学会领会领导意图(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了解你的领导;领会领导意图的三大原则;用心去领会领导。

第三章,掌握办公室说话技巧(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不同场面的不同说话技巧;说话中的注意事项;巧妙运用各种策略说服他人。

第四章,善于处理身边的关系(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协调自己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和平相处;协调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巧妙管理日常事务(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制定周密地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出差、旅行;搞好会议工作。

第六章,做好档案管理工作(2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档案管理概要;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

第七章,公文写作(16个课时)

一、决议、决定与通知的写作(1个课时)

1、决议与决定的写作:决议、决定。

2、通知的写作:批示性通知、一般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

二、报告和请示报告的写作:批复、公函。(1 个课时)

三、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会议纪要。(1 个课时)

四、计划的写作:计划的格式与分类、计划的内容、计划的撰写。(1 个课时)

五、总结的写作:总结与计划的关系、总结的作用、总结的内容、总结的格式、总结的分类、总结的方法。(1 个课时)

(一至五项由新林主讲)

六、章程的写作(1 个课时)

七、简报、规定与办法的写作(1 个课时)

八、经济合同书的写作:加工协议、产品销售协议、产品连锁经营协议、劳动用工合同。(2 个课时)

九、通告与公告的写作:通告的写作、公告的写作。(1 个课时)

十、申请书的写作(1 个课时)

十一、倡议书的写作(六至十一由华明主讲)(1 个课时)

十二、新闻写作: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写作、新闻短评的写作。(2 个课时,金华主讲)

十三、新闻摄影与摄像(2 个课时,金华主讲)

十四、市场营销策划案的写作。(2 个课时,华明主讲)

第八章、家具历史与家具文化(4 个课时新林主讲)

一、中国家具发展史与家具文化(2个课时)

二、**家具产业的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2 个课时)

家具实训总结篇5

北京奥运会的硝烟还未散尽,伦敦奥运会的号角就欲吹响。4年一次的奥运会是检验竞技体育成果的大考,也是展示世界人民和平、祥和与竞技的盛会。我国竞技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历史性地夺得51枚金牌,这一辉煌战绩将永载史册,同时也激励着体育工作者时刻思考,时刻创新,不断前行,不断超越。金牌的背后是科学训练、系统管理和创造性地整合各方资源。中国部级运动队在奥运会备战过程中普遍采用并实施了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工作模式,历史和实践检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和思辨。

1复合型训练团队的产生与发展

1.1复合型训练团队概念的提出

2004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在首期国家队教练员培训班讲话中提出建设“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思路。2005年11月,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暨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上,再次重申要“建设好复合型国家队训练团队,加强训练中的科技工作”。200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在19条加强各级国家队建设中指出“建设复合型国家队教练团队”,旨在“充分发挥管理人员、教练员、医务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

刘鹏局长在备战伦敦奥运会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专题会议上明确指出:当今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是训练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多学科综合实施。高水平运动训练不可能只靠一个教练员来独立完成。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科学管理训练团队,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有效集成,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效益和训练质量。这是当今国际职业化运动项目和我国高水平奥运优势项目的普遍组织方式。专业化的复合型管理训练团队是研究把握训练规律和技战术创新的组织保障,这是作为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官方提出的“复合型训练团队”[2]。

在组织行为学方面,团队成员之间自觉努力,相互取长补短,整体绩效大于个体绩效之和,并具备如下特征: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其成员间互补性较强,并自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团队的整体绩效要大于个体绩效之和。

基于以上论述和分析,可以把复合型训练团队定义为:在竞技体育工作中,以运动训练为过程,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为目标,整合多学科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表现为核心的工作人员群体。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开始逐渐深入运动队,当时称为“训练科研一体”,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演变,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复合型训练团队被正式提出,并有效运行,北京奥运会辉煌成绩的获得正是这一特殊模式强力运行所产生的效果。

1.2复合型训练团队产生的国际背景

对竞技体育强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澳大利亚考察后发现,为了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各国都强化了训练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了科研人员与教练员的有效合作。科隆体育学院是德国国家体育学院,拥有多学科专门人才,这些科研人员都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与专项主教练保持时刻沟通。德国项目主教练通常具有相当高的理论造诣和修养,他们不是通晓任何学科的大师,但是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使自身知道,自己训练中需要什么专业科研人员介入,介入后进行什么研究。主教练的专业洞察力和选择性是德国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密切结合的基础和特征,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科隆模式”。

俄罗斯是传统竞技体育强国,其科研和训练的有机结合具有多年历史传统。近年来,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和投入进一步加大。在俄罗斯一般是4~5人的体育科研小组,采取长期跟队的方式与运动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家队属于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国家体育学院具有多学科专门人才,对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跟踪科研。美国高水平运动队的商业性质比较浓厚,有大学、体育公司、科研所等专门人员与运动队或个体运动员进行商业化合作,为其进行研究和反馈;但在美国国家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内,也有长期的、稳定的、专业化的科研人员对高水平运动队进行科研工作。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历史性地一举夺得8枚金牌,其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团队负责人斯科勒瓦斯先生毕业于莫斯科体育学院,1993年移民至美国,在美国开设体育公司,专门为高水平运动员提供训练咨询、监控和指导,菲尔普斯8枚金牌的获得正是其背后科研力量的强大推动。

英国体总主席罗德·卡特在谈到新世纪教练时说:“一个教练员有效训练一批优秀运动员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任何一个伟大运动员的身后,都有着一个由多学科人才构建的训练团队。”英国自行车队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自行车项目是典型的人与器械相结合的周期性体能项目,高科技含量是这一项目的主要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英国国家队工作团队中有17人之多,包括训练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空气动力学、营养学、信息处理、器材等科研人员,把英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工业生产模式引入到竞技体育中来,各专门人员协同有序工作,成为英国自行车项目金牌加工厂。

各国训练团队的合作具有共性特征,体现了该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深刻认识该事物的本质和特质是保持和挖掘其内涵和规律的基础。

1.3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本质与特征

当前,我国国家队复合型训练团队的组成主要是围绕奥运会周期的备战而组成的。一般情况是在4年一次的全运会结束后进入奥运会备战开始形成并运行,时间的节点一般是全运会结束开始至奥运会结束;因此,从时间上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在团队目标上也非常明确,围绕核心运动员准备奥运会,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其备战周期内还要参加亚运会和东亚运动会。团队人员包括中心领导、领队、教练员、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等。其中各项目教练员少数来自项目中心,大部分来自省市运动队,科研和医务人员来自体育科研所、各体育院校和各省市体育部门,人员来源和性质较为多样;因此,工作开展和活动组织较为纷繁复杂。复合型团队的建立、组织和运行是我国各个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的重要环节。

作为团队的一种表现形式,复合型训练团队是存在于竞技体育管理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有如下特点:1)目标高度明确,提高训练水平,在奥运会上获得优异成绩;2)团队成员具有复合型特征,即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组成,承担不同的工作,最终进行效益整合;3)团队的运行基础是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4)团队核心具备专业性和高超领导才能,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形式,是为了获得多方信息,更避免决策失误;5)团队需要不断发展、稳定、进步,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项目科学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和动态的现代运动训练系统,获得优异运动成绩,夺取金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专项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已经难以满足运动训练的多学科需要。“运动员是主题,教练员是主导”的二元化组织结构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元化、学习型和创新型的训练团队是发展趋势[3]。

2复合型训练团队的运行机制

2.1复合型训练团队的组织结构

复合型训练团队由项目管理中心领导、领队、总(主)教练、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和外聘专家等人员组成。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是面对国家体育总局的第一责任人,奥运周期的参赛安排和训练设计都是在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外聘专家为来自国内外了解本项目规律和特征的专家,由于运动队特殊的工作性质和专家本职工作,其不能长期随队,但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可以对运动队提出战略规划、决策咨询,以及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建议。例如:国家击剑队从法国聘请外国专家阶段性执教重剑项目,一方面,使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直接受益于国际高水平专家的经验点拨。另一方面,击剑项目作为直接交手的计分项目,把握和接触世界环境和脉搏更加重要。国家游泳队阶段性地赴澳大利亚和美国训练,接受外国专家的直接指导。领队负责运动员的思想教育、队内规章制度的建立、各种后勤保障的落实、宣传、市场开发等训练事宜。在主(总)教练领导下的教练组具体负责运动员的选拔、训练设计和实施、比赛规划和安排。科研人员负责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科研人员的选择各有侧重和不同,其中包含生理、生化、心理、生物力学、营养和疲劳恢复等专门人才。医务人员负责医务监督和伤病防护。多数运动队科研组和医务组人员有交叉与合作。科研组、教练组、医务组,以及项目领队的工作对象都是运动员。共同的工作目标都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2.2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合作模式

科研团队和教练团队是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核心和主体。在科研人员和教练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这2个团队在人员和工作上是相互交叉的,而不是孤立的。主教练既是教练团队的主导者,又是科研团队的参与者,是团队运行的枢纽。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科研有的放矢,才可以使科研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才可以使科研效益最大化,如图2所示。

科研团队人员和医务团队人员通过实时监控运动训练过程和效果,获得信息,进行分析,提出结果和建议,传达给科研负责人。科研负责人与主教练沟通交流后对运动训练作出方案,交训练团队进行具体实施。从复合型训练团队的运行模式(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只有运动训练实施向科研团队和医务团队的箭头是单向,其他均为双向箭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合作过程中按照流程和程序进行工作,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多方需双向沟通和交流,这是复合型训练团队运行获得良好效果的标志性特征。

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工作是围绕重点运动员展开,兼顾一般运动员,这是国家队复合型训练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备战奥运会的需要,是总结项目规律,认识项目本质和特征的必要。

根据项目特质的不同,科研团队的人员组成有所不同。在体能项目中,训练监控和疲劳恢复专业科研人员对项目的贡献率更高。对技能性运动项目而言,技术分析对项目的贡献率更高。不同项目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在人员组成时,要有所侧重和选择。

2.3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动力机制

复合型训练团队是现代运动训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促使复合型训练团队发展与运行的动力机制来源于外部竞争压力、团队整合效应和科技水平3个因素的交互影响。4年一届的奥运会和全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工作者的周期性大考,体育管理者、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承担着来自国家、省市、项目管理中心和个人名利成败的多方压力。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导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运动训练的需要,外部竞争压力驱使体育管理者和教练员吸纳不同专业人才参与科研工作,服务和指导运动训练。这种外部压力越大,对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渴求度越高。

我国国家队复合型训练团队工作人员中,科研人员大多来自科研院所、体育院校。他们都是周期性地获得体育总局科教司的科研课题,从中获得科研经费,从而服务于国家队,而教练员和运动队本身视运动员成绩提高作为其核心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在利益驱使上是不同的。作为复合型团队负责人需要把2个团体的利益同一化和最大化。总局科教司在课题结题评审时把奥运会成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评判科研人员的工作效果,这从侧面促使了科研人员与运动训练的目标统一。另外,在课题经费管理使用,科研和训练的结合和开展等方面,团队负责人需要有效整合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内部人员组成和结构,使其内部结构合理化,人员利益最大化,工作目标一致化。团队整合效应越大,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动力效应越强。

当今运动训练水平突飞猛进,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训练手段方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对运动训练的渗透越来越强,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复合型训练团队的保障和支撑;因此,外部竞争压力越强,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团队整合效应、科技对运动训练的渗透和贡献组成复合型训练团队的三维动力模型。这3个因素越强,复合型训练团队的运行动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大,如图4所示。

3复合型训练团队的组织策略

3.1国家队管理模式的选择与确定是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基础

运动项目发展历史不同,竞技水平的高低、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差异、项目的内在特质不同等因素导致了国家队多元化管理模式,有些运动队是队委会领导下的领队负责制,有些是队委会领导下的总教练负责制。总局竞体司调查表明,60%以上的国家队支持队委会领导下的队委会分工负责制的集体领导方式[4]。

不同项目国家队差异较大,管理目标、职能、重点都会有很大不同,不可生搬硬套某一种管理模式,需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确定和选择国家队的管理模式,总的原则使复合型训练团队效益最大化,核心目标是提高训练成绩和比赛表现。

3.2团队核心的人格魅力、组织才能与专业水准是团队高效运行的保障

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核心是团队运行的关键,团队核心的选择与确定至关重要。国家队复合型训练团队的核心必须具备领导行为的四要素,即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纵观我国竞技体育,凡是优势项目都有一名核心带头人,体操的黄玉斌,跳水的周继红,羽毛球的李永波。这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实践中经过验证是行之有效的。项目带头人具有优秀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以及精湛的业务能力,可以把握项目发展方向和内在规律,同时具有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技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复合型训练团队中的每个分子发挥出各自优势,形成专业整合与合力,最终落实到运动训练中,在比赛成绩上获得表现。同时,避免在重大战略和方向性问题上出现决策失误。

3.3内部结构优化和集约化是复合型训练团队高效运行的基本特征

效率问题也是一个质量问题,管理的高效率就是管理的高质量。我国各国家队复合型训练团队已经逐渐形成并完善。国家队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建立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内部专业人员需要优化和组合,集约化人员内部结构,明确分工与职责。充分利用成员的专业优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与机制。同时,避免出现复合型团队建设中的“马太效应”,即金牌项目有无数科研人员争相进入,落后项目无人问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项目特点和专业需求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

3.4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统一是复合型训练团队高效运行的核心

复合型训练团队中所包含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等都是带着不同目的来到运动队中,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对教练员名誉、地位和金钱的影响最大,其对运动成绩提高的动机强度上大于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从课题研究角度获得了研究经费,如何使二者形成互惠的共同利益和目标统一最为关键。实际工作中,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经常性沟通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教练员的主动性会强化沟通渠道和沟通效果。另外,项目管理中心不失时机地集体奖励有助于促进大家对团队目标的关注程度,调动团队成员的共同积极性。

3.5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加强团队稳定性与长期性的必要手段,也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奥运备战过程中,复合型团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当今高水平运动训练,对机能检测、训练监控、伤病防止、视频分析等专业的要求向更深一层发展;因此,团队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脉搏。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团队人员参加体育总局系统举办的各种国内外培训和会议,这也是吸引和稳定团队人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些国家队备战过程中,出现过复合型训练团队人员经常换人,每一次新人到来,对熟悉项目都有一个过程。目前,复合型训练团队中所需要的是专项科研人员,只有长期稳定地跟随固定项目运动队,才可以了解和深入运动项目,才可以对项目科研和训练提出建设性的研究思路和见解。

3.6注重激发团队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运动训练产生突破和飞跃的源泉

21世纪以来,运动训练水平日新月异,在备战北京奥运会过程中,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只有不断更新,不断反省,用前人没有的思路和方法处理问题才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些年来,周期训练板块化、高原训练平原化、恢复手段动态化等理念的提出和变革,都迎来了运动成绩的跨越式发展。前进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可以产生新的突破。

4结束语

从世界范围看,借助科技力量提高训练的科学水平已经成为当今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复合型训练团队作为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增加训练中的科技含量,实现科学训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竞技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强化运动训练科学化,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我国各部级运动队在备战北京和伦敦奥运会过程中,普遍建立和实施了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工作形式,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练团队和科研团队进行有机渗透开展工作,主教练既是教练团队的主导者,又是科研团队的参与者。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的建立是高效运行的保障。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团队整合效应和科技水平3个因素的空间交互形成了团队运行的动力机制。国家队管理模式的选择,团队核心人员的确立,内部结构优化和集约化,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利益的获得,提高团队人员全方位素质,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是复合型训练团队高效运行的集成因素。在未来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复合型训练团队将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也必将为我国竞技体育屹立世界巅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阳,石岩.我国国家队科技服务主体的演变[J].体育与科学,2011,32(5):76-81.

[2]刘鹏.备战伦敦奥运会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专题会议讲话[S].2012.

家具实训总结篇6

一、培训工作情况

__年共举行内训24项,分别质量管理意识培训占46%,专业技能培训占50%,规章制度与职业道德培训占4%,共计57:85课时,参训27人次。

培训课程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类:

1、员工必修类:

企业文化培训、职业道德规范、管理制度;

2、重点培训:软件测试、开发及管理、cmmi3;

3、新员工岗前培训

二、培训费用

__年培训费用总计为22397.50元,费用均为下半年,因上半年没有做培训成本这一项。

三、培训工作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__年度的培训工作与__年度相比,从培训项目数、举办培训课程次数、接受训练的人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增长。

2、建立制度性培训体系。

以往,公司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制度,培训管理幅度和力度很弱,培训资金无保证,员工培训意识差,培训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今年质量管理部投入大量精力,在总结了以往公司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了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项目审批流程,在多次征求各单位意见后,全面提升公司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在__年公司通过iso9001:__标准认证和cmm认证的基础上,引入iso10015、gb/t19025-__和mqms体系知识,逐步掌握与国际接轨的培训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教育的质量保证和效果评价体系。

4、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

2、培训形式缺乏创新。

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效果。

3、原则性不强。

不能严格执行培训纪律和有关规定,对违反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按章办事,这是导致培训纪律松懈、秩序较乱的主要原因。

4、在年中所做培训中我们还不难发现,一部分人员感觉培训过于频繁,另外一部分员工则反应得不到相应培训,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首要的培训任务是要使全员树立培训意识,为企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充电。

而培训层面的不均衡,更是需要__年去大力改善。

5、内部讲师授课技巧普遍不高,有待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以上需要改善,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内训师队伍。

三、改进措施

(一)有利条件

1、公司改制后,改制企业的机构、人员做完调整后,改制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以及企业文化的再建,必然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培训工作的任务必将增加,良好的培训效果和质量也会越来越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

2、随着mqms体系《培训管理程序文件》的,公司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初步建立,培训工作有了制度的指导和约束,将大大的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展开。

(二)具体措施

1、作好培训基础工作

《培训管理程序文件》虽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总结和及时调整。在具体工作流程上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在管理制度上还需要多方面补充。还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资料的收集和培训器材的配置,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2、建立培训资源网络,进一步丰富企业培训资源。

公司业务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公司各部门培训需求的广泛性。为了较好的满足公司成员的培训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培训讲师,配置合适的培训资源,我们必须要取得大量及时、准确的培训信息,扩大培训业务联系,建立起自己有效的培训资源网络。特别是要积极与比较强势的专业机构保持好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掌握前沿的动态信息,并横向了解到业界相关的热门需求,调整思路,并就某些具体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3、重点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现实情形的内部讲师团队

培训需求的多元性和企业内培训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现实情形的内部讲师团队就变的越来越重要了。培养起自己的内部讲师团队,首先大大节约了公司有限的培训经费,其次,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再次,也可以在员工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培养员工的自主学习思想。以往的实践表明,听过公司内部领导讲课的员工都能觉出,企业高级主管对企业经营认识之深刻、解释之透彻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和理解,应该积极倡导高级主管都为培训工作做出良好的表率。在具体措施上,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各项培训的同时,也从制度上明确、选拔优秀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内部讲师。并建立起一套企业内部讲师的日常管理、激励、考核制度。

公司年度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二回顾20__年企管处培训工作,我们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公司、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企管处共组织了2次大型培训活动,组织了20余次各处(室)6S代表培训,并取得了圆满的成效,为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强力推进做好基础,推动集团公司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做了以下培训工作总

一、企管处组织的培训

在4月__日组织了绩效专管员与6S专管员培训,共计2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6月27日组织了自救互救培训,共计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每月进行1-2次的6S专管员、6S代表培训共计20余次,共计培训160人次。

二、企管处职员参加的培训

在工作中3月1日3人参加了警示教育培训;4月计10人参加了纪委警示培训;9月5日1人参加了安全管理处的安全管理培训;9月10日8人参加经济师培训;10月10日4人参加研究生考前培训。

总之,在组织培训与参加培训中我们感言收获颇多。我们将把在培训中学习所获运用于工作,更会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不懈努力,做出应有贡献。

公司年度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三回顾20__年培训工作,我们液压设备厂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公司、培育学习型员工的精神,牢固树立“培训是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推动公司向更高目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做了以下培训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情况 20__年共举行培训25项,其中特殊工种培训9项,参训41人次,职业技能培训5项,参训18人次,安全技术培训9项,参训143人次,共计230课时。

二、培训工作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20__年度的培训工作与20__年度相比,从培训项目数、举办培训课程次数、接受训练的人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增长。

2、建立制度性培训体系。

在总结了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了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项目审批流程,在多次征求员工意见后,全面提升公司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3、逐步掌握与国际接轨的培训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教育的质量保证和效果评价体系。

4、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培训工作考核少,造成培训“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

2、培训形式缺乏创新。

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效果。

3、原则性不强。

不能严格执行培训纪律和有关规定,对违反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按章办事,这是导致培训纪律松懈、秩序较乱的主要原因。

4、在年中所做培训中我们还不难发现,一部分人员感觉培训过于频繁,另外一部分员工则反应得不到相应培训,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首要的培训任务是要使全员树立培训意识,为企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充电。

而培训层面的不均衡,更是需要去大力改善。

5、内部讲师授课技巧普遍不高,有待提高,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以上需要改善,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内训师队伍。

三、改进措施

(一)有利条件

1、公司改制后,企业的机构、人员调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提高。

企业文化的再建,必然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培训工作的任务必将增加,良好的培训效果和质量也会越来越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

2、公司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初步建立,培训工作有了制度的指导和约束,将大大的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展开。

(二)具体措施

1、作好培训基础工作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困难,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总结和及时调整。在具体工作流程上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在管理制度上还需要多方面补充。还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资料的收集和培训器材的配置,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2、建立培训资源网络,进一步丰富企业培训资源。

为了较好的满足公司成员的培训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培训讲师,配置合适的培训资源,我们必须要取得大量及时、准确的培训信息,扩大培训业务联系,建立起自己有效的培训资源网络。特别是要积极与比较强势的专业机构保持好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掌握前沿的动态信息,并横向了解到业界相关的热门需求,调整思路,并就某些具体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3、重点建立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现实情形的内部讲师团队

家具实训总结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49-02

2012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和12月5日至14日,中原油田在培训中心举办了两期实验性质的钻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4人,培训主要教学内容是:技术员岗位职责、一口井施工工序、井史资料、报表填写、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及计算方法标准宣贯(SY/T 5841-2011)、石油地质知识、钻井液知识、钻头选择、水力参数优选、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与处理、定向井、水平井技术、固井技术、钻井井控(压井)、钻具组合、打捞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及使用、接头识别、井控设备模拟操作习、指重表、压力表等仪器使用维护、测斜工具的使用维护等。这是油田首次针对钻井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的培训班,以前油田也举办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是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一个班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是太强,这次钻井技术员培训班在油田钻井工程处和人力资源处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选择刚上岗1―2年的钻井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针对性更强,经过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全体教师学员的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完成了培训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以后更好的搞好钻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供了参考。

一、精心准备、找准培训需求是办好钻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保证

按照油田领导对钻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轮训的指示精神和钻井工程处对此项工作的安排意见。培训中心钻井技术培训部于2012年11月5日至10日到油田各个钻井公司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调研对象涉及到了钻井现场技术员、钻井公司技术部专家、培训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干部管理部门兼职教师等,在听取了他们对钻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意见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进行反复论证,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特点的培训方案,在专家会审的基础上,形成了培训实施方案。

1.领导重视,坚定了办好培训的信心。为办好此次钻井技术人员培训班,油田首席专家、局副总师胡群爱同志、钻井工程处处长魏风勇同志亲自对培训工作做出布置安排,培训中心主任康永华同志专门召集项目协调会议,安排培训调研和项目实施工作,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冉新同志亲自出席开班典礼,这些充分显示了各级领导对钻井技术人员培训的高度关心和重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训中心领导亲自过问教学安排、了解教学进度、关心学员生活。钻井处领导亲自参与设计审核、学员答辩、教学协调工作,这些都极大的鼓舞了项目组老师的教学热情,坚定了办好培训班的信心,也为学员学习增强了动力。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两期培训班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以顺利举办。

2.专家参与,提升了教学品质。技术员培训的目标就是要增强他们的技术能力,让他们能更好的胜任岗位工作。因此培训的内容必须与现场技术工作紧密相关,这次参与授课和答辩的专家,大部分是现场经验非常丰富的钻井公司技术专家和总工程师,他们都是从基层技术岗位磨练出来的钻井专家,深知在岗的钻井技术员最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在讲课的时候,也最能把学员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大家,使他们的丰富经验积累得以传承,学员学习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最后的学员答辩中,钻井处张建华副处长、培训中心李国卿首席、钻井二公司技术部陈本顺部长、三公司技术部廖耀强部长、四公司技术部严光权部长等专家亲自主持学员答辩,让学员真切聆听到了权威专家的教导与指点,极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3.组织严谨,保证了培训效果。项目组老师为了做好这次培训工作,把培训教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坚持每个教学模块都要跟班听课,并及时进行课后讨论,把学员听课的感受和提出的意见向授课教师进行反馈,及时改进教学,保证授课效果。在教学形式上,本次培训教学一改以往排排坐的授课方法,采取分组研讨开放式的培训形式。使得授课老师更容易深入到学员中去和大家一起研讨、交流,学员学习更加轻松、舒展。授课老师在完成授课任务后都会留一些时间让学员向老师提问,老师走后班主任和大家一起讨论授课内容是否合适、授课方法是否得当,学员有何收获,该门课程是否需要增减等。学员以书面形式写出了心得体会、学习感受,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班主任还为一些专家老师进行了现场课件录制,保留了影像教学资料,为学员再学习提供了方便。由于现场钻井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较高的技术知识,指导现场施工,还担负着培训本队员工的任务。为提高现场专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和教学能力,每次课前老师都安排了三分钟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员把自己以前经过的典型案例、处理某一事故好的做法、失败的教训与大家分享,既交流了经验,又锻炼了自己。为使学员答辩环节效果更好,老师提前几天就组织学员拟定答辩课题,讨论答辩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让学员在学习结束后能方便的进行问题交流,老师建立了班级QQ群,搭建了长期学习、交流的平台。体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严谨细致的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班的规范运作和质量效果。

二、编写培训教材,为教学提高理论支持

在培训班开班之前,项目组和钻井工程处组织召开了培训教学人员培训前交底会议,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集中部分专家,制定培训教材编写大纲,将教材大纲按技术员岗位能力要求划分为十个教学模块。

第一模块:技术员岗位职责、应知应会、钻井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井史填写、时效分析等。

第二模块:石油地质知识。结合岩性分析、岩性解释方面的内容,讲述岩性特点与钻井施工的联系,结合区块特点研究如何预防复杂和钻井事故,实现安全快速钻井。

第三模块:钻井液知识。常用钻井液体系、常用药品、不同区块和钻井工况下的钻井液性能要求。特殊情况下钻井液如何调整才能满足钻井施工需要,处理复杂事故等。

第四模块:定向井、水平井知识。定向井、水平井施工一般技术要求,关键环节控制,复杂情况处理。

第五模块:优选钻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案例,讲述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第六模块:常用井下钻具、钻井工具、打捞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保养及使用要求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七模块:常用钻具组合,钻头优选,水力参数优选。特殊地层的钻具组合,钻头优选,水力参数优选。

第八模块:钻井取芯技术,取芯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保养及使用要求及使用注意事项。测井、录井、固井知识、曲线及资料解释。

第九模块:井控工艺技术。井控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保养及使用要求及使用注意事项。以井喷失控案例阐述井喷为危害、原因、预防及压井方法的选择。模拟井喷后压井操作。

第十模块:钻井新工艺、新技术介绍。

通过会议使参与教学的人员对培训对象、培训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时间安排有充分的了解,使教师能准确把握自身教学模块与全部课程体系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备课准备,保证了授课效果。

三、现场教学,加强培训的实用性

充分利用油田钻井培训基地和生产车间,将培训课堂搬到现场。将常用井下钻具及钻井工具、打捞工具、钻具组合、钻头优选、水力参数优选、取芯技术,测井、录井、固井知识、曲线及资料解释、井控装备、指重表、测斜仪器等培训内容安排到钻井四公司培训井场、生产车间、管具工程处井控车间、工具车间、管具车间、测井、录井、固井实验室,抽选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专家现场授课。学员在听完专家的讲解和示范操作后,可以自己动手操作,拆装各种工具、组合各种钻具,模拟钻井过程出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识别各种情况下测井、录井、固井,进行测井、录井、固井分析。提高了培训教学的针对性,锻炼了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许多专家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现成教材中找不到的答案,学员都可以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得到,传统的培训模式与现代混合式培训相结合,学员非常喜欢这样的培训方式、乐于提问,教学互动性强,收效明显。

四、培训考核

本次培训考核采取学结、平常表现、试卷考试、课题答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理论考试,每位学员必须写出培训总结,包括此次培训心得和对以后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根据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平常表现及培训总结和最后的答辩确定学员的培训成绩。特别是最后的答辩,请的是油田钻井工程处的专家和各钻井公司主管技术或者泥浆的专家,他们在学员答辩过程中给了许多专业技术指导,对学员答辩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讲解,使学员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更多的知识,扩展了视野。对综合培训优秀的学员授予“优秀学员”并予以物质奖励;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准予上岗;对培训不合格的学员降为实习技术员,待下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吸取经验、追求更高目标

技术员培训内容安排贴近现场工作需求,教学形式多样,学员易于接受,课堂气氛较好,授课教师以深厚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现场经验赢得了学员的认可,深受学员欢迎,培训班学员反响强烈,表示这样的培训班开办的非常及时,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很实用。两期培训班中均有学员在听同事说开办技术员培训班后,单位没有给自己报名参加,主动来到培训中心找到班主任要求参加学习。在得到中心领导同意后参加了培训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主动。华北石油管理局在听说中原油田举办了第一期钻井技术员培训班后,积极和中原局联系,选派了3名学员参加了第二期培训班,学员在参加培训后非常满意。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培训工作中加以改进:

1.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现场工作时间长短不一,要求学习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为教师授课增加了难度,如果按在岗时间对学员进行一下适当分层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好一些,学员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总体培训时间偏短,每块教学内容讲的不够很深入,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消化不够。解决办法可以有两种,一是每期减少教学模块,增加轮训次数。二是延长培训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3.教学中案例讲解仍然偏少,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讨论互动需要加强。

4.对学员考核的成绩认定和能力评价工作需要完善,从制度上形成促进技术员成长的考核评价机制。

总结这两期实验性质的培训班的经验,我们认为,对技术员的培训有必要分层进行。

对实习技术员,由于他们在岗时间短,岗位经验积累少,培训内容应该以普及技术员岗位知识、胜任技术员岗位工作为目的。内容安排可以全面一些,培训时间以10-15天为宜。

对在岗时间较长的技术员,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技术员应有的基本业务素质,他们更关注现场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关键钻井技术的掌握。因此培训内容应该以现场经常出现的井下复杂情况处理、定向钻井技术为主,每次安排课题不易太多,同时加长单个课题授课时间,便于深入研讨,把专题讲的深入透彻,培训时间安排以7-10天为宜,对于没有学习到的教学模块,可以在下一次轮训中进行安排。

家具实训总结篇8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体委系统从事体育训练教学的人员。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四条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

第五条三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拟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协助高等级教练员做好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工作。

(二)基本掌握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方法;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主动接受高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二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训练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训练教学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比赛的指导工作;培养后备人才。

(二)了解本项目发展方向,掌握运动选材和训练方法,及时总结训练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技术资料,建立训练业务档案;定期做出训练教学工作总结。

第七条一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体育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

(二)及时了解本项目的发展动向,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有关选材和改进训练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撰写论文。

第八条高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优秀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二)熟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技、战术训练手段、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的经验,进行专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指导和推动本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九条部级教练岗位职责

(一)按照高水平运动人才成长的规律,负责制定、实施训练规划和训练计划;承担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工作;选拔、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

(二)掌握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先进技、战术和训练方法,以及科学选材、训练规律;总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高质量后备人才的经验,组织并进行专题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指导和促进我国运动训练教学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章任职条件

第十条各级体育教练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履行教练员职责,遵守教练员守则,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第十一条优秀运动队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级教练

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训练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完成训练教学任务。

(二)二级教练

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二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训练教学方法、手段,出色完成训练、比赛任务。

(三)一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训练教学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录取名次;集体项目取得全国最高水平比赛较好名次。

(四)高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项目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二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训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达到世界水平或亚洲或全国优秀水平。

(五)部级教练具有体育院、系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部级教练研讨班学习,担任高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有二篇发表过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具有国际水平的反映本项目训练成果的学术文章,或多次进行国际国内讲学和学术交流;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进行技术交流J;l练两年以上的运动员或培训两年以上的运动员输送后四年内取得下列运动成绩之一:

1.奥运会前三名。

2.奥运会四至六名并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前二名。

3.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三人次冠军。

4.亚运会二人次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二人次冠军。

5.向国家输送三名以上运动员或三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

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五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或二人次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6.集体项目奥运会前十名。

7.集体项目世界锦标赛或世界杯赛二次前二名。

8.集体项目亚运会冠军并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

9.集体项目向国家队输送五名以上运动员或有五名以上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并取得亚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亚洲锦标赛或亚洲杯赛)冠军或二次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

第十二条各类体育学校教练员任职条件

(一)三级教练

具有体育中专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初步了解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完成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工作。

(二)二级教练

担任三级教练工作二年以上或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从事训练教学工作一年以上;基本掌握体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取得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能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较好地完成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工作,所培养的运动员30%达训练大纲及格标准。

(三)一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二级教练工作四年以上;比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结合选拔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实践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学识水平的论文;初步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术语,能借助字典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中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二名以上(含二名)或越级输送一名运动员;所培养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60%达及格标准,并在全国青少年或全省(区、市)最高水平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高级教练

具有体育院、系专科以上学历,担任一级教练工作五年以上;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材和基础训练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有二篇发表或宣读的论文,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文章;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字典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取得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所培养的运动员按训练大纲要求80%达及格标准,其中20%良好;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九至十四名运动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最长七年内达到全国优秀水平。

2.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最长四年内有三人获健将称号。

3.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的训练层次,输送后有二至四名选人国家队,或代表国家参加亚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

第十三条在优秀运动队训练八年以上,曾获得全国冠军或集体项目全国前三名(主力队员)以上运动成绩的优秀队员,退役后从事教练员工作,符合规定的业绩条件者,可提前或破格确定教练员职务。

第十四条某些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的奥运会重点项目和一些尚无世界性比赛的非奥运会项目的教练员确定部级教练职务时,虽未达到业绩标准,但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和发展我国或本地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推荐,报国家体委审定。

第十五条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或在训练、科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可破格晋升相应的职务。

多年担任高级教练员,在选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方面业绩卓著,对发展我国或本地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少数各类体校教练员,可破格晋升部级教练职务。

1.符合优秀运动队部级教练任职条件规定的学术理论水平;

2.向上一级训练组织输送十五名以上运动员,其中有三人以上进入国家队(无国家队项目须有三人以上代表国家参加亚洲以上比赛);

3.奥运会项目培训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根据不同训练层次和项目特点,输送后最长七年内获得世界冠军或多人次获亚洲冠军。

第四章审定权限

第十六条审定各级体育教练员是否具备任职条件必须在上级批准的合理结构比例内,按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的基础上进行。

第十七条部级教练需由当地高级教练审核组提出初审意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和人事职改部门审核,由国家体委审定,报国家人事部备案。

第十八条高级教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高级教练审核组进行初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批准,报国家体委备案。

第十九条一级教练以下(含一级教练)的审定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教练审核组由当地体委人事、训练、竞赛部门的负责人和具有较高技术、学术水平的高级教练、部级教练组成。成员一般在七人以上。审核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照任职条件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初审意见。

第五章职务聘任或晋升

第二十一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行政领导根据教练员所在单位的编制定员和职务结构比例,在经审定具备教练员职务任职条件的教练员中按岗择优聘任。

第二十二条聘任教练员,一般每一任期不超过四年。如果工作需要,可以连聘连任。

第二十三条教练员管理部门要对受聘教练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或晋升、奖惩的依据。

第六章附则

家具实训总结篇9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家具实训总结篇10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服务民生、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吸纳就业为宗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多方参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的原则,实现“财政政策引导,商务组织资源,工会打造平台,家政拓展就业,促进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09年开始,通过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扶

持一批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2009年计划全省扶持5000名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建立20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

三、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培训对象。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与家政服务工作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医疗保健知识、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及专项技能等。培训时数和教学内容详见《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见附件)。

(三)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四、实施步骤

(一)确定承担培训任务机构。全省家政服务工程的培训工作主要依托工会培训机构和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承担。符合条件的单位,可在8月10日以前向所在市级商务部门提出申请,市级商务部门会同财政、工会部门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单位资格进行审查,并向省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推荐。省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通过专家评审方式在推荐单位中确定可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报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1、承担培训任务的工会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1)有法定的办学资质,有1年以上的家政服务培训经验;(2)有3名以上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和培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年培训能力在500人以上;(3)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4)能为学员建立详细档案,并能为家政服务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

2、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自主招收员工;(2)有实施培训师资、场地、设备设施,有不少于1000人次的培训经验;(3)能够为所培训人员安排就业,有全程跟踪家政服务员服务情况的能力;(4)能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建立专门档案。

(二)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各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9月1日开始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一是由工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不具备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可将用工需求报当地商务部门(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下同)并签订承诺安排就业的相关协议后,委托地方工会组织进行人员招募,由确定的工会培训机构按《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见附件)组织培训。二是由大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招收员工,到当地商务部门登记备案,依托自身资源,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组织培训。

(三)组织验收和就业。工会培训机构培训的学员,考试合格并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另文,下同)后,由提供用工需求的企业按承诺安排就业。大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的学员,考试合格并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验收后,由企业优先安排就业。

五、资金支持方式及标准

(一)中央财政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经费予以全额补

助。按照培训大纲在指定机构完成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并安排就业的,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验收合格,均可享受补贴政策。

(二)培训经费标准。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标准每人800元。

六、补贴资金的申报及下达程序

(一)补贴资金的申报。培训机构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持有关材料到所在地市级商务、财政部门申报。申报材料包括:补贴资金申报表、申请者培训资质证明、商务部门备案记录、包含学员个人信息和培训记录的培训档案、验收合格凭证、家政企业与学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申请者银行账户等。

(二)补贴资金的划拨。财政部会同商务部根据各省经

济发展水平、家政服务市场发展情况等,测算年度补贴资金规模。财政部将补贴资金预拨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按需求 进度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市级财政。

(三)补贴资金的审核及兑付。市级商务部门对企业的

补贴资金申请进行初审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下达补贴资金。财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审核及兑付工作。对不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在接到申请后的6个工作日内与商务部门或申请者沟通答复。实际补贴资金超出中央财政预拨资金的,由省级财政先行垫付。

(四)补贴资金清算。2010年3月底前,省级财政

部门核实汇总本地区2009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财政部审核清算。

七、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实施家政服务工程重要性。家政服务工程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实施家政服务工程,运用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供需对接、从业保障等工作,扶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困难,而且对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各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将这项工程作为一项紧迫而又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家具实训总结篇11

简评:骆超在直销培训界屹立不倒的理由在于,他在失败中振作,并寻找新的方向。

No.2 杨滨

杨滨系性格管理学开创者、A21国际教育系统的创办人,同时任马来西亚活力健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与CSMP性格生产力国际管理机构总裁。

作为各大直销公司与系统亲点的培训师,杨滨在中国范围内的直销企业中,都具备高度的亲和力,多年来奔走在中国直销培训第一线。

简评:擅长性格分析与领导力培训,善于用性格理论来指导直销行业内实践活动。

No.3 刘贵生

刘贵生一直以一个培训人的身份要求自己。从安利、新时代到现在的泰达国林,刘贵生在伴随公司成长的同时,都成立了专业的培训公司负责培训,身份一直定位于成功系统首席培训师。

多年前,刘贵生是早期安利政策委员会里负责培训与工具流建设的先行者,而今天,他已经成为杭州国林养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经历是培训师实用主义成长的范例。

简评:作为成功系统的灵魂人物,刘贵生的创新在于将安利网络21的培训精神演化成为可操作的实践技能。

No.4 李久慈

李久慈是当之无愧的特别讲师,他在直销行业中的影响力,体现在丰富经验,纯正理念,见多识广上。

有人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李久慈,台湾的李九慈和时台名就相当于大陆的胡远江和禹路,陈得发相当于大陆的杨谦。李久慈是很多直销公司和系统的幕后人物,他的建设性在于,以培训师的身份,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内训理念,给中国培训的国际化带来一股清风。

简评:作为台湾资深的直销研究者、培训师,近年来一直在大陆辛勤耕耘。

No.5 孙晓歧

孙晓歧的专长领域在于销售、人力资源与领导艺术,课程涵盖特色训练、案例分析、互动研讨、角色扮演、游戏感悟、分组研讨、现场销售训练与话术训练复制,因为在准客户开发策略方面、有效提升业绩的五大关键与成功销售黄金法则等三大创新思维,为他的北京东方东岐文化传播中心创造了可观的声誉。

简评:孙晓歧最大的优势是具备实战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帮助企业打开产品的销路,完美地吸收专家成功的经验与智慧。

No.6 天雕

1995年进入直销界,天雕先后管理过多家直销企业,至1997年开始对直销理论进行研究,系北大直销总裁高级研修班高级讲师。多年潜心进行直销实践和研究。曾为美国某电子商务公司教育培训总监,现为天雕直销咨询机构CEO。

简评:作为直销培训师,天雕强调直销人要与时俱进,研究新经济发展趋势,学习新经济环境中的新思维。

No.7 启航

启航作为一名培训师之外,还兼具多种角色,青年演讲家、潜能开发训练师、亚洲著名企业教练、中国直销研究院教授、中国直销教育网首席训练师、美国生命动力系统签约训练师、国家劳动保障部授权企业培训师。

简评:凭借多年的市场实践经验,启航先生在深入接触国际直销前沿培训理念的情况下,不断研究和总结本土化的培训模式。

No.8 董德

国内著名的实战派直销培训专家、资深企业教练;国际心灵训练导师,北京太和盛世行销顾问机构总裁。曾为天狮、完美、珍奥、健康元、太阳生科、健道国际、金道堂、身心国际、安美国际、琪雅、星邦生命、鸿宇国际等企业作过咨询顾问。著有《思想力成功学》一书。目前,董德先生专注研究直销网络系统的建设,并创立了天狼国际系统。

简评:13年的医药保健品工作经验,使董德对传统营销、会议营销、直销能够有效的结合,以精髓的培训系统课程,带动了现代直销的革新。

No.9 王宇诚

王宇诚专注于人性研究、个人成长、潜能开发领域,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以美国安东尼罗宾的潜能成功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为基础,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成功学系统,在拓展心智、塑造行为模式、潜能运用方面屡有建树。

简评:由于在玫琳凯女性职业魅力方面突出的培训技巧,王宇诚获得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波导集团、浙江娃哈哈集团、扬子江药业与大红鹰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的首肯。

No.10 郑柯

家具实训总结篇12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1.2 评价原则 实训基地的评价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训基地软件硬件兼顾的原则,在注意硬件数量的同时,更看重质量和效益;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实训基地的评价要看是否满足校内校外的需求。

1.3 评价形式 评价主体决定着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财政部门通过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来判断投资目标是否实现,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的实现情况;学校通过过程性监督评价任务的执行及完成情况,来判断实训基地建设能否满足教学和社会培训;教师与学生评价实训基地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得到不同的评价结论。要得到客观公正且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需选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成立评估专家团队,依据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

2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评价过程

实训基地评价宜通过深入实训基地现场调查,听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实训基地过程文件资料、核查仪器设备数量、调查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座谈创新发展理念。做到全面掌握信息,写出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整改与提高。书面报告至评估结束后,评估专家比较分析评价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评价过程描述、评价意见汇总、总结归纳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指明努力方向。

4 实施效果

家具实训总结篇13

在全省林业行政管理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为31人,仅占行政管理人员总数的1.04%;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为2292人。占总数的76.99%;中专以下学历的人数为654人,占总数的21.97%。从专业结构来看,河北省林业系统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主要由林学、经济林等组成。其中,林业专业所占比例最高为51.3%,其次为经济林专业,所占比例为30%。其余为经济、管理、森林保护等专业人员,只占19.7%。

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36人,占总数的0.49%;大专和本科学历为4872人,占总数的65.94%;中专及以下学历为2481人,占总数的33.57%。从专业结构来看,林学专业为4482人。占总数的60.66%;农艺(果树)专业2047人,占总数的27.7%;其它专业(森保、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产品利用、园林等)为860人,占总数的11.64%。从职称结构来看,正高级为99人,占总数的1.34%,副高级为714人,占总数的9.66%;中级2506人,占总数的33.92%;初级为3317人,占总数的44.89%;未定职称753人,占总数的10.19%。

河北省林业产业工人11759人,占林业系统职工总数的53.14%。从学历结构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614人,占工人总数的5.22%,具有中专学历的1493人,占工人总数的12.7%;中专以下学历的工人有9652人,占工人总数的82.08%。学历层次明显低于行政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河北省林业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尤为匮乏。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北省的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已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6512万亩。但与之相应的是,人力资源总量仅为22125人,平均每万亩有林地拥有从业人员不足4人。在从业人员构成上,专业技术人员7389人,占职工总数33.4%。据此测算,平均每万亩有林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人。而在发达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多数在40%以上,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超过50%。专业人员数量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林业科研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进而制约河北省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东部、中部平原区和经济发达区人才多,西部太行山区、北部燕山山区、坝上地区人才少;省直行政和事业单位人才多,基层一线单位人才少;一般性人才多,高技能实用人才、尤其是专家型拔尖人才少。在每万亩林地拥有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方面,山区明显低于平原地区,尤其像承德、张家口这样的河北省重点林区,每万亩林地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其人力资源数量与承担的林业任务量很不适应。此外,河北省林业系统目前仅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等各类专家27人,且全部分布在省直单位;全省66个林业重点县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仅有166人。基层林业单位在推进科技创新、发挥专家优势、提升部门自身影响力等方面,高层次人才数量捉襟见肘。

3.学历与知识层次偏低,且专业构成有待改变。河北省林业行业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员构成中,中专以下学历人数仍占到30.24%,而研究生以上学历只占0.65%。林业工人队伍中,中专学历以下人员占到了82.08%。这一学历结构表明,河北省林业系统人力资源学历层次偏低。随着林业生态与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林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与国内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林业队伍特别是林业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整体受教育的水平。而我国林业职能的战略转变,迫切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加强政策宣传、资源保护、林政执法、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工作,由此必然带来新的:专业与知识结构的调整。但就河北省目前林业职工的专业构成来看,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专业技术岗位,绝大部分是林学专业,所占比例均超过50%,而法律、经济、管理、动植物保护等专业人员只占19.7%,尚不能适应林业生产任务和职能多样化的需要。

4.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与其他行业相比,林业行业条件简陋、工作艰苦、收入微薄,对人才既无吸引力又没有激励作用,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影响,不仅造成现有人才的部分流失,同时也难以引进科技创新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从近5年的统计数据看,全省市级以上林业单位共调出人员112人,其中大部分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而同期进入林业行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高学历人才仅7人。特别是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后,林业基层一线几乎失去了人才输入。此外,县、乡两级林业干部调整较为频繁,导致不熟悉业务的“新面孔”多,业务骨干频频转岗。

5.培训教育相对滞后。近年来,河北省林业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公务员初任(任职)培训、关键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技术工人等级考核等蓬勃开展。但总体看,培训教育工作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相比,规模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质量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全省林业系统年均培训率为55%,每年仍有将近一半的林业职工未能参加培训教育。从调研情况看,一方面广大林业职工有着迫切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受培训机构、经费等诸多因素影响,培训规模不适应需求,特别是县以下林业单位职工的培训率年均不足30%,大部分职工没有培训机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河北省林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立林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人才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才开发视为一项战略任

务,打破以“管”为主的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模式,主动确立适应形势任务、不断创新和服务林业中心工作、服务人才的新思维;要深刻认识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的重要性;要明确人力资源是推进河北现代林业建设的决定因素,实现这一目标,最终必须依靠林业从业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及潜能的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和地方实际,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人才政策,稳定现有人才,用好本地、本单位人才,吸引外地人才,为当地林业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和地方实际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林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做好林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实施和检查工作,推进林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2.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成长机制。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才成长从根本上取决于用人体制和机制。实施林业人才战略,要根据林业行业本身的特点和林业活动本身的特点,从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内容的人才评价标准入手,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从确定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入手,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贤任用机制;从完善教育体系入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入手,形成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从尊重业绩入手,建立健全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从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3.制定、完善基本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稳定基层林业从业人员队伍。通过对工资、福利、艰苦地区林业从业人员的津贴、特殊岗位津贴、住房待遇、工作条件、进修学习、职务职称晋升等政策调节措施,通过制定医疗保险、落实子女就业、配偶安置和退休待遇等政策,解除基层和林区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基层林业队伍。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