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实用13篇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上,采取内外结合的原则,以自学为主,以公司培训为辅,毕竟外出培训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几年来,我一直保持了不间断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力诫形式主义,一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遇到不能处理的障碍,及时请教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既及时恢复了正常通信,又学到了技术本领。在几年的时间中,我先后掌握了交换机的局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操作;对SDH设备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电源设备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ISDN、宽带设备及终端维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计为ISDN及宽带用户排除终端障碍200余次。此外,在多次大型割接中,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奋力进取,努力向技术管理复合型方向发展

**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县公司负责机房环境整治、交换设备维护等工作。由技术岗位转变到技术管理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也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对于综合工作,我合理规划时间,统筹安排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不掉队。特别在机房环境整治上,我以市公司的相关要求为标准,从细节上下功夫,与建设维护部门相互协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历次安全检查中,市公司都给予了认可,同时也指出了不足。对此,我认真总结并及时完成了整改。

我有时感觉压力很大,感觉到知识不够用。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的分分秒秒,学习了关系工作各方面的知识,随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处理起工作来可以游刃有余了。

但是,这距离多面手的要求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持续的努力总会有成效的。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2

二、认真学习技术业务,掌握设备维护技能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3

总结多年来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构建“专业知识+通识教育、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学校+企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的新的培养模式,推进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知识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发等,更加注重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并将此作为融会贯通学生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将此转化为生产力。

3、构建新的教学环节

“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理论———模块实践———整体项目实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适应现代社会工作新需求的发展需要,合理的改革相关专业课程,并且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创新设计和开发能力。

4、积极促进教师团队的建设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4

一、研究方法

1.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文使用的是才能评鉴法,其核心是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该方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遗憾的2~3件事,每件事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 牵涉到哪些人? 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 结果如何?

2.访谈被试

综合绩效考核、领导推荐、专家意见确定了18名员工作为绩效优秀组。在其余员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5名作为绩效一般组,根据录音清晰度、访谈配合程度等问题,去掉了2份不符合要求的录音。选出了绩效优秀组17名,绩效一般组14名,共31名被试的访谈录音进行分析。

3.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程序

(1)胜任特征编码

第一步,将访谈录音输入计算机,整理成WORD文档。

第二步,编码训练。采用Spencer的《胜任特征编码辞典》,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成的4 人编码小组分别对一份访谈录音文稿进行试编码。经过讨论,使得4人对这份访谈文稿的编码达成了一致意见。

第三步,预编码。4人分别对11份录音文稿进行预编码,这11份文稿全部来自绩效优秀组。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编码规则。

第四步,正式编码。选择预编码过程中编码一致性较高的2人作为组长,将4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分别对10份文稿进行编码,同一组中的2人对同一份文稿进行编码。

(2)数据处理

将编码结果汇总。统计出每个被试在每个特征出现的频次、平均等级分。将31名被试的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科技馆的特点,把科技馆工作人员分为三类,分别是:科普工作类、教育活动类和工程技术类。下面对三类员工的结果进行分析。

1.平均分数的差异性检验

首先,我们进行科普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7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培养人才、团队领导、随机应变、思考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力、信息搜集。

其次,我们对教育活动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3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团队领导、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

最后,我们对工程技术类工作人员的差异性比较,把差异性显著的特征作为该类人员的鉴别性胜任特征。

对平均分数的秩和检验表明,优秀组和一般组在9项胜任特征上存在差异: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政治判断力、进取心、计划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

2.胜任特征的频次分析

Spencer认为,胜任特征出现频次也包含了重要的信息。在前面的分析中可知,频次与长度相关性较大,说明其受访谈长度影响较大,所以我们没有统计其在优秀组与普通组的差异。但出现频次较多的特征,表示在事件中被访者经常表现出这种行为,所以可以作为通用胜任特征(徐建平,2004;李文,2006)。

科普工作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13次,最低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随机应变、组织承诺、专业知识与技能、进取心、主动性、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其中,随机应变、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秩和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两项后得到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组织承诺、进取心、主动性、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

教育活动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22次,最低1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随机应变、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其中自信是秩和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一项后得到科技馆教育活动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随机应变、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人际沟通力。

工程技术类各特征出现的总频次最高20次,最低0次。出现频次最多的特征有:团队合作、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进取心、计划性、主动性、信息搜集、客户服务导向。其中,自信、组织承诺、分析问题、进取心、计划性、信息搜集是t检验中存在差异的特征,去掉这六项后得到科技馆工程技术员普遍具有的特征有:团队合作、专业知识与技能、主动性、客户服务导向。

三、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总结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分别见下面的三类模型:

1.科技馆科普工作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由图1可知,优秀科普工作类人员的胜任特征有:培养人才、团队领导、随机应变、思考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力、信息搜集。科普工作类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有:主动性、进取心、组织承诺、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自信、人际沟通力、客户服务导向。

2.科技馆教育活动类人员胜任特征模型

由图2可知,优秀教育活动类人员的胜任特征有:团队领导、自信、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活动类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有:主动性、计划性、信息搜集、组织承诺、团队合作、情绪与压力管理、分析问题、进取心、人际沟通力、随机应变。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5

为了适应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探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与深圳中兴通讯NC教育合作中心中兴新思教育合作,于2012年在我校正式创建了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NC学院以培养移动通信及信息化人才为宗旨,引进中兴通讯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配套实训教材、企业讲师授课、完善的企业培训教学体系、企业培训质量控制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等等,确保人才培养与通信产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作为海南省第一家与中兴通讯全面深度合作的NC学院,“校企联办,深度融合”是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最大的特色。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从此迈上新台阶。

二与中兴通讯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全面深度合作新机制,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

为探索实践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底我校与中兴通讯NC教育合作中心旗下深圳清大协力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协议》,构建了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全面深度合作新机制,找到一条校企合作双赢的新路子。双轨制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基本理论与文化修养以大学教育为主,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教育以企业为主的教学双轨制;第二,大学为主体的教学与科研突破与创新,与企业为主体的教学与技术应用突破与创新的发展双轨制[1]。为充分发挥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合作机制的作用,根据合作协议按照一院四基地的合作目标和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的合作机制,2012年3月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每年研究和决定合作中的重大事项,为海南工商中兴通讯NC学院的发展把握方向。同时细化了协议执行方案,制定移动通信技术校企合作专业五年建设规划,包括:①信息咨询服务。②合作专业教学计划执行保证。③设备技术支持保证。④学生NC专业认证。⑤学生职业规划与实习就业保障。在共建共管专业发展双轨制合作机制下,自2012年以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合作内容,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持续推进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

(二)共同打造校企一体化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零距离整合

具体做法是:与中兴新思教育实施专业共建共管,实现学生入学、培养、就业全过程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办学,由校方和企业方共同制定培养人才计划,共同开发教学教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在深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与中兴共同制定校企一体化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方利用中兴通讯企业资源和优势,对通信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岗位技能进行细分,总结出适应市场需求和学生长期发展的核心课程,实现课程及教学内容与岗位的零距离整合。图1为企业岗位需求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序化整合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如图2所示企业主导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几年来,每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但始终遵循企业主导的核心课程体系基本不变。借助合作企业中兴通讯新思教育平台,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做到按当前企业需要培养人才。

(三)合作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与中兴全面深入合作后,按照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思路,我们遵循“市场需求、就业导向”高职办学要求,主动适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二年级下学期安排三周时间3G核心课程集中实训(实践),三年级一开始安排八周职业技能集中式综合实训(实习)。这些集中实践教学可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在解决企业用工困难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对于这样的实习,学校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实施方案,通过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做学合一、工学交替”,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与顶岗实习两不误、双丰收[2]。

(四)合作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优质教学团队,实行双主体管理

(1)双师型师资团队的组建与培养创新:校方教师送到企业定制化培养,校方师资需要通过企业讲师认证。在满足企业、学校双方需求的条件下,师资调整灵活化,混编师资的协议一年一签。(2)专业课教学过程管理体制创新:NC学院、教研室和教师三个层面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管理”,共同构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确保教学的优质实施。

(五)引入先进的中兴NC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双主线教学

(1)专业核心课程推广MIMPS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携手清华大学教育学专家,运用最先进的“ICARE”教学理念设计出的一套适合通讯专业实际教学的MIMPS教学法。如图3所示,MIMPS代表5个核心思想,即Modularization、Interlacement、Mission-driven、Practical-research、Self-evaluation。(2)按企业职业素质线+职业技能线实施双主线教学。其中,职业素质线对应三个阶段三类课程,如图4所示。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工种分析,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本专业所需开设课程类别,最终形成职业技能线。

(六)努力构建社会、行业、学校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由原来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3]。同时,在围绕职业技能开展专业建设中,嵌入中兴通讯S.M.A.R.T职业模式,做好移动通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校和中兴企业共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三结语

总之,在这种深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我们双方共同搭建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包括中兴实训平台、中兴企业教材、中兴实习基地、专兼结合教师、合作专业学生、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网络资源、中兴NC认证和多元评价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改革经验与教学成果。今后,我们将按照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培养更多企业和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通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9):46-50.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6

国有企业;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

随着电网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网作为电网生产运行及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撑性网络,网络规模、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大幅提高,随着特高压工程加快推进,近几年我国某大型电力企业将有10多个特高压工程同期建设,而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传输距离长、现场安全与技术管控难度大,建设管理将面临诸多严峻考验和新的挑战。在此背景趋势下,对现有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提出了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高效统一的通信工程一体化建管模式,该模式将企业总部、信通专业公司和省级信通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适应特高压工程高峰期建设需要,而且还可充分发挥信通专业公司专业技术支撑优势和属地信通公司现场管理优势和人员队伍优势,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效果,为稳步提高国有大型电力企业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一、一体化建管目标

为适应特高压工程规模化建设需要,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总部、专业公司和属地公司的集团化运作,研究提出了通信工程一体化建管目标,即构建“企业总部统一组织,信通专业公司总体建设管理,属地信通公司分工负责”的特高压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信通专业公司专业技术支撑优势,充分发挥属地信通公司现场资源优势和协调优势,深化通信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管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管理和现场管控,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投运,为骨干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为企业总部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建设做好服务与支撑。

二、一体化建管模型

依据国有大型电力企业通信工程建管模式现状,结合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目标,研究建立了通信工程一体化建管模型,为后续确定建管内容与措施提供理论支撑。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以通信工程类型为基准,以过程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在企业总部、信通专业公司和属地信通公司建立三级工程管控体系,明确各层级管理界限,准确定位各相关部门或单位角色,优化职责分工,简化管理流程,深化统一标准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方式,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以成熟稳定的信息化平台为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支撑。

三、一体化建管内容

通信工程主要包括可研、初设、物资采购、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等阶段,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内容包括明确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深化工程各阶段角色与定位、确定工程各阶段管理工作成果、优化完善工程各阶段工作流程等方面,本章节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为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工作有效落地奠定基础。

(一)明确组织职责

1.组织架构。

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分三级进行管理:企业总部层面、信通专业公司层面和属地信通公司层面。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包括各级通信专业主管部门、各级通信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各级信息通信分公司、各级电科院和经研院,以及通信工程建设相关的集体企业和施工、设计、监理单位。

2.责任分工。

企业总部层面,由项目主管部门代行项目法人职能,负责特高压工程建设全过程统筹协调和关键环节集约管控。通信专业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参加工程可研、初步设计方案审查,负责通信工程建设专业指导、协调及监督检查;组织重大活动通信保障,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经济研究院主要负责工程可研和初步设计评审工作。电力科学院主要负责通信项目质量监督与评价。分部主要职责是协助信通专业公司开展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的总体现场建设管理相关工作。信通专业公司层面,受企业总部委托总体负责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的现场建设管理。主要包括配合总部开展工程前期和招标采购工作;组织属地信通公司按项目成立安委会、业主项目部;负责统一组织技术联络会、施工图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审查、重大技术方案审查等开工准备工作;负责新建特高压站设备安调施工现场管控;牵头组织系统联调、业务通道开通及测试;具体组织通信保障、视频保障;负责组织竣工预验收、专业技术培训、施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等;参加总部组织的竣工验收;负责建管范围内的工程总结、档案、结算,配合决算。属地信通公司层面,按管辖范围分工负责部分现场建设管理。主要包括配合开展初步设计现场踏勘、资源协调和技术规范书审查;按项目参加安委会、业主项目部;参加信通专业公司统一组织的开工准备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已运行站点设备安调试施工、光缆熔接施工的现场管控;负责管辖范围内新建变电站交换机、数据网、视频的业务接入;负责管辖范围内系统联调、业务开通及测试;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各阶段通信保障、视频保障;参加预验收、专业技术培训、施工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配合管辖范围内的工程总结、档案、结算。

(二)深化角色定位

本章节深化明确通信工程可研、初设、物资采购、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等各阶段相关部门的角色定位,包括归口管理部门、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为各阶段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确定阶段成果

本章节确定通信工程可研、初设、物资采购、工程实施、验收及后评估等各阶段管理工作成果,以及相应的责任部门,为确认各阶段工作完成情况提供有力支撑。。

(四)优化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通信工程各阶段过程管理,固化关键环节工作顺序,确保各管理层级之间紧密衔接,本章节优化完善通信工程各阶段工作流程,确保全过程管理工作顺畅,为各阶段工作有序开展给予真正指导。

四、一体化建管措施

为确保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工作顺利稳步开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建管过程中各项措施,本章节给出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信息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设制度标准体系,规范工程管理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工程过程规范管理,为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工作管理机制。

在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过程中,信通专业公司联合工程涉及有关单位建立相关工作管理机制,为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包括:①联合成立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信通专业公司组织相关分部、省信通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项目成立配套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部署并组织落实各项安全生产重要举措;指导、监督和检查工程的各项安全工作;组织安全质量评比、竞赛等;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等。②联合成立通信工程业主项目部。信通专业公司组织相关分部、省级信通公司按项目成立通信工程业主项目部。具体负责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的现场建设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控制等全面负责,业主项目部成员按职责分工分别开展现场管控工作。③联合成立通信工程预验收工作组。信通专业公司组织相关分部、省级信通公司按项目成立通信工程预验收工作组,负责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的预验收工作,配合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2.建设制度标准体系。

建设通信专业管理制度将立足专业管理职能建立起三级体系,包括顶层管理制度(一级制度),若干覆盖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环节的制度(二级制度)及相关实施细则和指导原则(三级制度)。一级制度为各归口部门的有关项目立项、计划、采购管理等通信专业性不强的管理制度。二级制度主要涉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评价等全过程以及通信技术管理。三级制度建议在现有相关指导原则中结合各专业通信网(系统)的特点,补充完善有关组网架构、互联互通、资源命名、地址(号码)分配等方面的规定。在通信工程技术标准方面要建设门类齐全、分类科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通信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通过科学设计,全面梳理各类型网络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制定既包括现行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也包括今后一段时期内通信工程建设需要拟订的标准系列,以组成标准体系基本框架,作为今后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的主要依据。最终通过构建覆盖通信工程建设的全流程以及各专业通信网络的制度标准体系,从而规范各类通信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

3.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随着国有大型电力企业特高压工程的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规模扔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众多工程项目并行推进,实施工作安排密集,对人员支撑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保障有力的人才队伍,主要包括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在人才选拔方面,建立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核心人才选拔机制,明确选拔标准,制定核心人才选用和培养规划。加大与属地信通公司的人才交流力度,建立人才交流站,并固化成特有的人才交流制度,有效提高人才使用率。并且,根据通信工程建设需要,以项目为单位,从属地信通公司抽调人员,作为专责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也将培养出能力更强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在人才激励方面,以企业文化激励为指导,以薪酬激励为核心,如对于抽调到总部工作的人员,应从岗位晋升、薪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奖励,统筹考虑,统一实施。

4.强化信息平台建设。

随着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对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对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作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深化完善项目管控工具,优化模块研发集成,实现从立项、合同签订、物资/服务采购、过程管控到验收的全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从进度计划制定与变更到任务编制、反馈、检查、关闭的闭环进度管理,实现从成本预算制定与变更、成本执行到成本核算的闭环成本管理,实现从招标采购、中标跟踪、合同签订到月度资金预算申请、回款确认、应付帐款管理的合同闭环管理,实现从销售合同设备清单、物资采购申请、采购合同/备货协议签订到物资入库、出库、签收的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从风险识别、分析、下达、处理、检查到关闭的风险闭环管理,实现从需求管理、科技项目储备到科技项目出库立项的科研项目跟踪管理,从而为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五、结语

本文研究提出了国有企业通信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以构建“企业总部统一组织,信通专业公司总体建设管理,属地信通公司分工负责”的一体化建设管理为目标,以通信工程一体化建管模型为依据进一步在组织职责、角色定位、阶段成果和工作流程等方面阐述了一体化建管内容,最后提出了一体化建设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工作管理机制、建设制度标准体系、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等,为加快推进一体化建管模式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该模式能够满足特高压工程建设高峰期配套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需要,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信通公司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提升建设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通信工程建设质量、建设进度和规范化水平,最终为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作者:吴珍 张祎 于海生 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永玲,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2]李彦,如何加强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J],通讯世界,2014(8).

[3]董卫峰,试论通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14(7).

[4]王春鹏、拜俊鹏,谈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及有效措施[J],价值工程,2012(4).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7

归档材料应字迹清晰、签署完备、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纸质优良、规格(A4纸)符合质量要求。移交文件材料目录一式二份(见附表),一份同材料一起移交档案室,一份本单位留存备查。望各单位高度重视,切实组织好资料归档工作,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对照归档类目进行整理、汇总、按时移交,确保各类档案资料归档率达到100%,为实现我厂档案管理工作升“国家二级”目标创造条件。

附件:1.XX年度档案资料归档类目

2.文件、资料移交目录表

二XXX年X月X日

附件1:

XXXX年度档案资料归档类目

根据电力部《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各单位应对以下资料进行及时归档:

办公室

1、 上级发文、各类公文、平行文(包括:传真、函件等)

2、 以厂党委、行政名义印发的各类上行文、下行文及重要的通知、规定、办法等

3、 本厂年度综合经营计划、月度工作计划、各部门年中、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4、 本厂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党委民主生活会、厂长办公会、生产调度会及专题会议记录形成的材料。

5、 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带回的文件材料。

6、 领导外出学习、考察材料。

7、 上级领导来厂视察、检查工作、专题研究所做的指示、及有关记录材料。

8、 专题调研工作材料。

9、 本厂荣获的各种奖励(荣誉证书、奖状、奖牌和报批材料。)

10、 以厂名义出具的各种介绍信、证明信存根。

11、 本厂内部组织机构变更、终止用印的印章。

12、 企业工商管理、法律事务、合同材料。

13、 电话记录。

14、 重要的信访、接待工作材料。

15、 收、发文件记录。

16、 党务、行政工作大事记。

17、 莱电动态。

政工部

1、 组织、宣传工作计划、总结。

2、 共青团、青年工作计划、总结。

3、 党员、团员管理(组织生活、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

4、 组织建设、党、团员教育有关材料。

5、 党、团费管理。(收支、结存使用情况统计表)

6、 理论学习时事政策、法制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专题演讲活动材料。

7、 反映本厂重要活动的广播稿件、照片、音像材料。

8、 表彰优秀党员、团员及事迹材料。

9、 团代会文件材料。

10、 党员、团员名册、统计报表。

11、 外出学习、开会带回的文件、资料。

工会

1、 工会工作的计划、总结、通知。

2、 职代会文件材料。

3、 企业民主管理和班组建设(合理化建议)材料。

4、 劳动竞赛和评选劳模、先进集体、个人典型报批文件材料。

5、 重大文体活动材料。

6、 统计报表、简报、工会信息。

纪监审部

1、 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计划、总结。

2、 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指示、通知、规定。

3、 党员干部民主评议材料。

4、 专项审计工作材料。

5、 统计报表、工作信息。

保卫部

1、 武装、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规定、办法等。

2、 年度统计报表。

人事部

1、 干部调配、人才交流材料。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干部调动介绍信存根、报到证)

2、 劳动定员、合同工、技校生、临时工、退役人员安置材料。

3、 职工调配、职工调动介绍信及存根、工资转移证。

4、 干部职称、技师评审材料。

5、 奖惩处分材料。

6、 干部、离休、退休、职工名册、劳动管理、社保、教培年度统计报表、简报。

7、 职工教育培训规划、计划、总结。

8、 教育培训经费管理材料。

9、 职工继续教育、技术比武材料。

10、 职工教育培训年度统计报表。

一流办

1、 重新修订的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2、 企业创一流形成的文件资料。

3、 企业现代化管理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4、 QC小组获奖成果材料、证书。

5、 创一流考核标准、实施细则。

6、 重要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材料。

计财部

1、 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办法、通知。

2、 固定资产的新增、报废、调拨、折旧等。

3、 流动资金核定、结算。

4、 专项资金的提取、分配(更改、大修、科技资金、福利、奖励资金、公积金等文件)。

5、 财务的收支、成本计划、经济分析、统计报表、编制说明。

6、 税收(含财政、税收、物价检查等)。

7、 价格管理。

8、 会计报表。

9、 会计帐册。

10、 工资单。

11、 会计凭证。

12、 会计档案移交、销毁清册。

生产部

1、 生产技术、科技工作管理的规定、办法、通知。

2、 技术革新、改造、设备异动的申请、报批、鉴定材料。

3、 设备技术管理材料。(设备可靠性管理、设备评级与可调出力、设备异动、完善化材料)。

4、 MIS系统技术资料及验收情况材料。

5、 节能管理工作材料、总结。

6、 生产技术监督材料(五项监督)总结。

7、 环保工作计划、规划、总结、自查报告、年度统计报表。

8、 粉煤灰综合利用合同 、协议、总结。

9、 科技工作长远规划计划、总结。

10、 科学技术研究实验报告、专题总结、鉴定、科技成果及专利申请材料。

11、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材料。

12、 生产、经营工作计划、总结。

13、 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完成年度报表、典型日志。

14、 标准计量工作文件材料。

15、 全厂性试验、经济调度试验等。

16、 外出学习、开会带回的文件、资料。

安监部

1、 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办法、通报、通知。

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总结、报告。

3、 事故报告、调查分析材料。

4、 简报、年度统计报表。   

运行部

1、电气专业系统图。

2、值长运行记录。

3、运行技术材料、专题运行分析、技术措施、总结。

检修分公司

1、各专业修订的检修规程、管理制度、办法。

2、各专业系统变更、设备异动的图纸、说明书、合格证等材料。

3、各专业重大技术革新方案。

4、外出学习、开会带回的文件、技术资料。

实业总公司

1、年度多种经营计划、工作计划、总结、经济活动分析。

2、公司体制改革、机制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材料。

3、年度统计报表。

基建办

1、基建项目施工管理的规定、办法、通知等。

2、工程开工前办理的有关手续及证明文件材料。

3、厂办公楼、招待所、检修楼、连廊、室外检修间及莱城东区#2楼施工、竣工图纸、验收资料。

4、燃油泵房图纸。

5、小型基建项目的申请、批准、合同、协议、施工图、竣工图、验收材料。

6、外包工程项目有关材料。

物资分公司

1、物资管理的通知、办法、规定。

2、主要物资供应、招标、投标、合同、协议、来往函件。

3、年度统计报表。

燃运分公司:

1、燃料管理制度、规定、通知等。

2、甲、乙除木器说明书。

3、输煤系统现场除尘设备说明书及图纸。

4、甲、乙螺旋给煤器说明书。

5、年度统计报表。

附件2:

文件、资料移交目录表

单位:

序号

移   交   内   容

移交人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8

对信息技术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同于信息技术课程,甚至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实际上,这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内容。此外,随着部分院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课时已有减少的趋势,然而,针对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忽视高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统一性

一些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还停留在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层次,专业层面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信息技术培养目标,更没有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的信息技术能力框架,造成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相对孤立,课程各自为政、培养目标分散。

(三)忽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离散、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分离。在设置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时,没有很好地结合不同专业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造成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工作岗位关联性不大。

(四)忽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整体设计。导致开设课程单一、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忽视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3]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宗旨,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专业化转型,以形成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要使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相交叉、相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需求,进行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运用相关信息知识解决各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一般路径

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信息技术专业运用能力的需要。所谓专业化转型,就是结合相关专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重新构建一个融合高职、信息技术、专业职业特色的三年不断线的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通过分析认为,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应本着“三•三”的课程设置理念,其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第一个“三”为“三个层面”,即: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总体目标,从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中梳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专业总体的课程体系中考察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第二个“三”是指在不同时期影响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和课程安排的三个因素,即:实际工作需求、信息技术基础、现有教学条件。(1)实际工作需求。在制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实际工作需求,要从企业工作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信息技术培养目标;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未来的职业走向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在制定时,应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群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需求。[4](2)信息技术基础。在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类型、地区生源的基础存在差异,比如,职高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就明显比普高生熟练。(3)现有教学条件。在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时,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基于“三•三”的课程设置理念,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立足于当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充分考虑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专业的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然后,根据总体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统筹规划、设置和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转型。

三、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初步探索

本文将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专业化转型。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营销业务开拓、销售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精操作、善推销、会服务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市场营销人才。该专业分为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两个工作岗位方向,以下将结合连锁经营方向开展讨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总体目标是:培养掌握营销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营销信息能力,具有甄别、合理利用信息能力,同时,兼具良好信息道德的市场营销人才。

(一)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信息技术总体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了市场营销专业工作任务中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同时,梳理了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相关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市场营销专业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如表2所示。重构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市场营销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如图3所示,并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化转型的课程设置建议。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信息技术课程分成三类:(1)I类是培养学生常见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2)II类是面向具体专业、与企业工作岗位高度吻合的课程,这类课程应充分体现专业自身特色,如网络营销和专业信息技术等;(3)III类是贯穿整个大学的隐性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信息技术内容与具体课程高度整合,渗透到课程内容,使得信息技术教育三年不断线,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等。I类、II类、III类课程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校条件合理设置课程,为专业信息技术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9

1、“2009教育技术征文评选”要突出时代主题,配合“班班通,堂堂用”实践的开展,研究分析教育技术在新时期的发展问题,通过征文活动主题和题目的设计,引导正确的研究方向。征文活动要发挥各地协会组织的积极性。

2、要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协会已经开展的教育技术史研究的基础上,协会秘书处、专业委员会、地方教育技术研究会、远程教育研究会要进一步开展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社团史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协会老同志的作用,整理文献,梳理脉络,总结经验,启发未来。编写计划由秘书处牵头做出。

3、做好协会合作出版译著《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的相关工作。这本书是协会组织专家翻译的,主要阐释教育技术AECT08新定义,内容包含了美国AECT协会专家对教育技术当前发展阶段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观点。要借此机会在会刊《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刊物组织专题研讨与,深入研究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的创新发展。

二、全力做好部级课题的攻坚和结题工作

全力做好部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攻坚和结题工作。要保证研究的质量。各协会组织的子课题今年要重点抓好结题工作。

1、上半年总课题组重点指导子课题提炼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内容框架。重点子课题要重点指导。

2、总课题组制定子课题结题的时间表,制定子课题结题时间和结题目标要求。下半年开始接受子课题结题。

3、各子课题组归纳研究成果,力争出好成果。部分开题较晚子课题的结题工作顺延到2010年。

4、总课题组与各协会、专业委员会合作,组织高水平专家群体,鉴定子课题成果,提出总课题结题内容框架。为总课题的最终完成做准备。

三、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资源建设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要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1、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资源编制,推进校际共享。支持协作工作委员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在资源建设方面的工作。

2、与基础教育网合作,开展网上评课,集结优秀成果,向国家推荐优质资源。

3、国家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法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中资源类成果,“2009教育技术征文评选”活动的获奖软件(PPT、案例、网站、资源包)凡可以公布的,一律在协会网站公布,免费供协会成员下载使用。

4、宣传协会、学校间的资源共享群体的成功经验,促成协会组织之间,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共享合作。协会、专业委员会、省级协会组织的网站或专题网站,要及时更新,采用先进技术,办成协会成员学术交流、资源交换的园地。

四、抓应用促进新成果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

2009年,各级协会组织要将抓应用作为首要的任务。推进“班班通,堂堂用”。

1、评选优秀应用成果。协会课题结题评优和征文活动都要重视应用类成果,鼓励应用创新。优秀子课题必须是有课堂实践验证的,受到师生肯定的。

2、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协会培训中心、专业委员会、各地协会组织要尽可能针对实际需要加大开展培训的力度。

3、开展专题研究,联合软硬件企业和专家研究推出集“信息化班级教学环境 + 优质课堂软件资源(平台)+ 多种应用模式”于一体的“班班通、堂堂用解决方案”。

五、发展对外学术交往

1、按照当前国家的政策和要求,从严做好教育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出国的组织选派工作和业务学习、交流的安排工作。2009年协会秘书处继续与有关外事机构合作,继续开展组团出国培训。各专业委员会、地方协会与秘书处要协作搞好教育技术骨干出国培训选派的有关工作。

2、继续参加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技术团体的学术活动。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的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组织的联系,开展交流活动。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0

2003年底,我们对陕西及江苏、上海等沿海城市的国有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及三资企业等单位就岗位分布、应加强的能力、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现在岗位上使用最多的课程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80份。调查得知:第一,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质量检测、调试维修,其次是生产管理与维护、营销服务;第二,岗位上应加强的能力主要是调试、维修,其次是质量检测、计算机、工艺实施;第三,应加强的实践性环节首先是电子产品制作,其次是电工基础实训、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第四,岗位上使用最多的课程依次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线路EDA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工艺》。

(2)对兄弟院校调研

全国共322所高校开设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90201),其中陕西地区共八所。我系在2004年5月对西安地区部院校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招生年份、就业情况及岗位分布、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职业能力、主干课程等。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该专业职业能力分为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信技术应用能力、智能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五个方面;岗位分主要岗位和次要岗位是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专业的办学特色。

(3)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对兄弟院校的调研,说明在西部院校办此专业有一定市场前景,同时也给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教学计划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信息科学发展的前沿,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今后二十年高科技发展的重点。目前,随着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理论上研究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各个领域急需大量的信息工程技术员,信息系统管理人才,要求他们既掌握着比较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在一线熟练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改造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等工作。

1.2专业发展现状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后,从2004年9月开始我院招生第一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以来,截止2007年共招收了12个教学班级。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有好有坏,我们认真反思其原因:一是生源问题,在04、05级生源中,文科生占相当比例,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动手能力较弱,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二是制定教学计划总体较好,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专业定位不够准确,特色不鲜明等。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改革

2.1教学计划改革

为了扭转上述状况,电子系及时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及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实际充分研讨、反复思考,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制定思路;商讨完善了教学计划的方案:结合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参考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教学计划,在保持我院特点的前提下,调整并制定该专业教学计划。如增设专业方向的重点课程以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删减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及通信技术方面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其与专业培养目标相接轨;抓好专业定位与特色:面向电子信息各生产制造企业,从事电子通信产品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及电子产品的工艺实施、生产组织、技术管理等工作。使毕业生具有安装、调试、维护电子信息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等设备的能力,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设计、推广、应用的能力。

2.1.12006级教学计划评审

为更好地发挥教学计划的导向作用,2006年7月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06级教学计划进行评审。来自兄弟院校、电子信息类企业的与会专家,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教学计划: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定位准确、主干课程到位;理论与实践课程控制在1:1,模块化教学有特色,对该专业选择讲授微积分基础、线性代数、积分变换的应用数学模块,很好地体现了“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实践能力的培训方案非常好,《电工基础实习》、《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突出焊接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如加强protelSE、maxplusII、multisim、matlab等工具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调试;课程设置要准确,梯度要合理等。

2.1.22007级教学计划亮点

2007级教学计划以理论够用为度,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模块化教学、压缩课程门数与总课时、前移主干课重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为总思路。按照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制定了专业素质、能力、知识的结构与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课程设置面较宽,使毕业生有更好的业务适应能力,将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分解到各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骤中。教学计划最大亮点就是“校内基础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践+校外生产实习”的信息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理念。陕西康佳校企合作办学基地是专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成果;为积极响应“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十六号文件精神,我们利用现有空房,依托校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经验,引入企业生产线,模拟企业化模式生产小型调幅收音机是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践”的重要体现。

2.2师资队伍建设

2.2.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主要是坚持“一个关键,一个重点,一个优势”的方针。一个关键就是加强教风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一个优势就是利用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培养一支职业教育观念强的青年教师队伍。师资培训既包含长期的学历提高教育,也包括从事实验室建设、到企业培训,特别是去企业的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如组织专业组教师外出听取有关专家的学术报告、参加各类短期培训和学术研究班等。暑期去电子类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月的实践锻炼是信息专业组每个老师的“必修课”,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产品制作工艺,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2.2.2产学研结合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在学院领导、科研处和电子工程系的支持下,我们确立了以电路研究所为平台,电子教研室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以产、学、研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所作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电子产品的加工与调试、电路系统的研发、集成电路的反向设计,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促进该专业的整体发展。目前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共有38人,外聘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占24%;讲师、工程师、技师14人,占37%;助理讲师15人,占39%;研究生5人、本科生3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人,占总人数的21%,建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建设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1

引用格式:丘瑜. 专利视角下的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2): 97-109[引用日期]. http:///p/1/109/.

1 引言

移动电话、无线电话统称为手机,是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的通讯工具。1987年中国广东省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手机进入全面智能化时代,智能手机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智能手机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是第三代手机(3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第二代手机(2G)是最常见的数字制式手机,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第三代手机(3G)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四代手机(4G)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转换。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

2 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手机生产制造起步于1999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具备一定实力,我国手机生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半数以上,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手机分为智能手机和非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程序反应迅速、性能好,非智能手机则相反,但其稳定性要比智能手机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芯片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创新完善,我国手机产业由传统非智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型升级,智能手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

据美国知名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统计的2016年第一季度手机厂商出货量全球前12强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2大出货量的手机品牌厂依序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Vivo、LG、中兴ZTE、联想、TCL、魅族、Micromax。其中,中国厂商就占8名,是有史以来的首次。从2006年至2015年,我国手机的产量翻了3倍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如图1所示。

2.2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手机研发制造基地,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2013年4月,东莞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基地范围为东莞市全境,基地产业领域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为智能手机产业。目前,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产业是东莞渗透率最强、创新最活跃、影响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1]的数据显示:据东莞市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手机产量为2.36亿台,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手机产量(18.19亿台)的13%,其中智能手机1.9亿台,同比增长40.9%。

东莞现有各类通讯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 4 000多家,敷铜板、PCB、片式电容、晶振、磁性组件、马达等关键电子元器件行业,以及手机电池、屏幕等新兴行业,无论技术上还是产能上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维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沃”)、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珀”)、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金立集团(以下简称“金立”)等龙头品牌整机生产企业,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贝电子”)、东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称“航天电子”)等一批大型整机代工企业,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视界”)、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科”)、海科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泰”)、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等一批上游配套企业[2]。目前,东莞全力打造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已经形成以整机生产制造为主,元器件和模组、电池、周边配件三个行业为主要配套的“1+3”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东莞市手机产业制造环节的产值占整个手机产业产值的99.5%,其中整机企业产值占手机制造产业产值的49.1%,周边配件、电子元器件及模组和手机电池分别约占手机制造产业的23.7%、21.9%和4.7%[3]。东莞拥有自有品牌的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3 专利视角下的手机产业概况

专利是衡量企业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数据。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知识和财富相互转化的重要手段和资源,是衡量国家、地区和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和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并能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4]。

从总体情况看,除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各大企业在2006-2009年期间,手机专利数量还处于空白状态,从2010年开始,手机专利数量逐年攀升,于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有所下滑,2015年又急剧上升。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单位,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依然领先,2013年的专利数量(1 163件)就远超其他单位10年的专利数量。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专利的产生,虽然数量比较少。见图4。

4.3.3 发明人构成和趋势

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共有2 994名发明人,排名前10的发明人见表5。第1名是曾元清,专利数量为622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1.2%,比之后的9名发明人的专利数量之和还多。第2名是张强,专利数量为133件,占总专利数量的2.39%。第3名是李建林,专利数量为78件,占总专利数量的1.4%。前10名发明人中,有8名来自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只有第5名的季统凯来自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44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9%; 第8名的郑战海来自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数量为39件,占总专利数量的0.7%。

如图5所示,在2006-2010年间,各发明人的专利数量基本上为0。曾元清2011年专利数为7件,2012年专利数为198件,2013年专利数为208件,2014年专利数为7件,2015年专利数为202件。张强2012年专利数为5件,2013年专利数为55件,2014年专利数为29件,2015年专利数为44件。第3、6、7名发明人只有2015年才有专利产生,前9年都是空白。其他的发明人也是最近两三年才有少量的专利产生。

4.3.4 IPC分类技术总体状况和趋势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主要是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分类。IPC分类表内容包括了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共分为8个部,部是分类表等级结构的最高级别,部下面细分为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

如表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基本上分布在H部(电学)和G部(物理),H04(电通信技术)和G06(计算;推算;计数)所占数量最多,其中H04M(电话通信)、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W(无线通信网络)、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这4个方向的技术专利数排在前列,占总专利数的87%以上。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见表7,其中手机的结构设计专利总量排在第一,占总专利数的30%以上,其次是触控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芯片技术和手势识别。这几种技术专利数之和占总专利数的55%以上。这也说明了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在朝着这几个领域发展,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热门技术发展方向。

如图6所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在前5年经历了一个低潮期,人机交互技术和手势识别技术是从2013年才有所起步,触控技术是从2011年才开始发展起来。从2013年开始,各类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可以看到,芯片技术还一直是东莞手机产业的薄弱环节,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讲,专利数是最少的。

4.3.5 IPC分类申请人构成

在东莞手机产业专利IPC小组技术分类前10名中,前10位申请人见表8,除了两位申请人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取代了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正崴集团-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的都是表5中专利数量前10名的企业。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依然是排在技术的最前面,各类技术的专利数量也远超其他企业。在芯片技术方面,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有发明专利,分别为61件和19件,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专利数都为0。胜华集团、金龙机电(东莞)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平波电子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触控技术方面,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和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表现在结构设计方面。

4.3.6 IPC分类技术关联度

技术关联度是指a品技术组合的关联度,通过技术交叉分析,可以揭示关键技术之间的联系和技术融合状况。通过对检索到的5 556件专利中排名前50的IPC小组技术分类号进行技术关联度分析,得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技术关联度情况(见图7)。技术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是H04M1/725(无绳电话机),其复合技术专利数是324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5个;其次是H04M1/02(电话机的结构特点)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135件,关联技术数量是24个;第三是G06F3/041(以转换方式为特点的数字转换器)的复合技术专利数为78件,关联技术数量是13个。

由此可见,手机结构设计技术合作联系比较紧密,触控技术次之。其他的技术虽然关联度不大,但每个关键技术都有其关联的技术,各技术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依存关系,有利于手机产业整体技术的提高和向更高层次发展。

5 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企业间差距明显

从以上专利分析可以看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基本上都被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掌握,占半数以上,其发明人数量也是最多的,科研能力远超其他企业。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排在第二,但是专利数量也只有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1/5。其他企业的专利数更是少之又少。从前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东莞还有不少整机的生产企业,除了欧珀、宇龙、华贝企业有专利外,其他企业的专利数都为零。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大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5.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大部分集中在手机结构设计方面,如配件、手机外壳、支架等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领域。在关键技术如手机专用芯片、高端显示屏、人机交互、应用与服务、智能终端等方面,开发力不足,都还高度依赖进口。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从方案设计到功能设计的研发支撑能力,其他很大一部分手机企业仍处于OEM及ODM等代加工阶段。从专利的数量来看(见图4),2009年以前各大东莞手机企业专利数基本为0。利用同样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6年至2009年,并采用一样的检索分类号,得出全国手机专利数为发明专利55 663条,实用新型7 100条,所以东莞手机专利数与全国手机专利数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从2012年至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手机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今后发展进步的空间还比较宽阔。

5.3 产业链创新滞后

东莞手机企业除华为、欧珀、宇龙、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步高”)等拥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手机创新设计比较单一,只机械地追随市场潮流,不注重消费者的需求,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手机上网”的层面,产品定位尚不精准,对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够重视,内容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产业高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还有待加强。

6 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6.1 加强手机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建立专利壁垒

对产业专利态势进行分析,可以获取产业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产业预警和规划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东莞手机产业的专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其他重点手机企业的专利状况,为东莞手机产业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和提供情报参考,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专利管现制度,科研立项、研发以及产品上线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专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技术,以及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国际竞争力。

地方政府要完善专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专利宣传,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地图的跟踪和研究,开展专利预警,特别是对已经公开的专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专利池的构建和专利布局,以促进二次开发和创新。同时应该鼓励技术开发和专利申请,重视专利部署,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建立一个能够保护本地企业健康发展的专利壁垒。

6.2 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实现资源的共享

目前,大多数企业利用网上免费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如国知局的专利检索、佰腾专利检索系统等。但是,这些数据库里的资源对于具体企业来说,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具体企业对具体行业的检索需求,海量的数据检索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检全”与“检准”之间的尺度难以把握。因此,东莞有必要建立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

借助手机产业专题数据库进行专利跟踪检索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简便地了解某一技术主题目前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对手在与我们相同的技术主题上的发展如何、目前相关技术主题还有哪些方面存在技术发展的缝隙、我们的相关技术主题研发能力与他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该向哪些技术领域或技术主题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某个技术主题的生命周期如何这些可大大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的、非常复杂的专利战略问题,帮助我们充分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等。

6.3 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专利的保护

东莞手机企业普遍研发力不足,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根据自身实力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选择适当的研发路线,从多角度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推动在芯片研发设计、整机及模块方案设计、系统开发设计、硬件及软件设计、商业模式创新等智能手机高端环节的发展。实现从“代加工”到“自主创新”的提升,可以采用官、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构建手机产业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前做好工作规划,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各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对手机产业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资助,积极发展手机产业高端环节和前沿性研究,完成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6.4 扶持重点企业,推进产业的协同

东莞拥有华为、欧珀、宇龙、步步高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在显示屏、手机电池、元器件及周边配套领域,也拥有一批具备自主设计开发能力的优质先进企业,如三星视界、迈科、劲胜、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益科技”)、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电子”)、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铭新”)等。对这些重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建立东莞手机设计及研发中心,培养和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手机企业,成为带动和引领东莞手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并以构建东莞手机产业技术合作联盟为目标,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和通用技术平台的指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整合和配置科学技术资源,推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6.5 完善手机产业链,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强化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制造,推动加工贸易环节转型升级,优化关键元器件、高端组件等关键环节配套能力,拓展应用和内容服务,完善手机产品结构,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升级,并在专利、知识产权、税收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制订全面扶持政策,进一步拉长和拓宽产业链,全方位推动东莞手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松山湖已获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依托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力争将松山湖打造成以研发设计为核心,以关键配套环节为重点,以智能手机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平台。大力推动智能手机产业集聚新载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智能手机专业园,推动产业要素集聚、配套服务完善的智能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提升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

7 结语

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东莞手机产业专利的发展现状,由于检索策略构建的不同,数据检索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依据最终构造的检索式获得结果,也会有所遗漏或者检准率不够高。还有就是华为企业虽然整个手机生产链已经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区,但其申请专利还是在深圳公司,所以检索结果中很少有华为企业的专利,这对东莞手机专利数据的检准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此次的检索分析不能完全精确地代表整个东莞手机产业,但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外观设计专利的分类体系不同,所以检索结果并没有把外观设计专利囊括在内,只是从手机的核心技术问题上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进行分析。总体上来看,此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东莞手机产业专利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可以引发思考,为东莞手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情蟛慰家谰荨

⒖嘉南祝

[1]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2015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报告[R]. 东莞: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1-10.

[2] 肖剑雄. 全球六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造[N]. 东莞日报, 2016-04-25(B06).

[3]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EB/OL]. [2016-06-30]. http:///dgetbWebLib/WebPage/NewsViewImg.aspx?SNID=20150717142913305.

[4] 文尚德. 基于专利计量分析的微软专利战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3.

[5] 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在线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EB/OL]. [2016-06-30]. http:///page/indexnew.

Research on Dongguan Mobile Pho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the Patent Perspective

Qiu Yu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2

1.改革理论教学,突出数字通信

随着数字电路大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通信有取代模拟通信的趋势,且新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不断涌现。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要以数字通信为重点,对于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过的模拟通信的内容在专业课中要精简,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重点介绍以数字通信原理为理论依据的现代通信技术。在介绍数字调制技术内容时,对二进制的幅度、频移和相移键控等技术只作原理性介绍,而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如正交幅度调制QAM方式、网格编码TCM方式等作深入讲解,这些先进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介绍,对学生及时熟悉和掌握最新的数字载波调制技术和先进的通信原理很有必要。国际、国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现代通信日益向高速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所以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通信网特别是计算机通信网的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可使学生及时了解通信系统网络发展的现状,并介绍几个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如GSM和CDMA方式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无线寻呼系统,并且深化到第3代移动通信中涉及的WCDMA和TD-SCDMA技术。

2.建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体系

在保留基本的原理性专业基础随课实验外,将其他大部分的专业随课实验的学时集中起来,根据理论教学和专业特色的要求,建立独立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且按照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实验教学计划。无论理论课如何选择,都可以完成从传输、交换、移动、接入网、支撑网等整个的专业实践过程。整个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全程全网的通信理念,突出通信系统的先进性、完整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强化“通信与系统”这一重点学科的特色,为教学、实验、科研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等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

3.科技竞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工信部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校级电子创新大赛和“冯如杯”校级科技竞赛等众多科研创新活动,已成为我校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航以冯如命名的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20届,成为我校学生参与最广的一项品牌活动,更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研究平台。2009年,通信工程专业参赛项目“致力于环境监测的可编程小车”和“GSM网络通信中安全漏洞的检测与信令分析”分别获得一等和二等奖。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组织方式灵活等特点,是对正规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力补充。

通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3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构建最大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技术,发现很多通信网络总体上的问题。例如如何解决骨干网超强、接入网偏弱、网电高压环节操控性能强以及中低电压环节偏弱的配电状态工作难题。鉴于以上种种关于配电网段方面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想创建新一代集网络计算机魅力,集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及技术,来解决国家电网公司集团亟需面临解决的的技术尖端问题。因此,凭借与时俱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大型网站上申请注册构建成功解决此问题的分析平台,通过本专业技术工作丰富的技术管理员进行系统周密的纽带联系,集合国内外众多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统一讨论学习此技术在工作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这样以集中方式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正是提高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的平台契机。目前,国家整体的发展趋势都是数字智能化管理,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构建更需要集合新的技术领域和工作经验,才能把难度最高的网电技术工作做好,因此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解决措施分析平台,更是引领时展的潮流,更是未来集中专业领域人才共同发展和学习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分析结构

分析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结构的需求及定制化方向,构建其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议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电网机构亟需解决的尖端问题。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大多采用工业通信的总线进行简单叠加组网的创新模式,个别也有采用电信大网络智能控制的大型网络技术路线。针对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大数据智能信息终端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应用管理模式,传统工业的通信总线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如今海量数据终端设备的接入技术和带宽分配技术的需求指数。目前,很多公共电信网络技术难以掌控工业所需的控制信息传输量,还存在着很多工业控制通信刚性管道分域管理需求和电信宽带技术重复利用排队推送信息交换的内在矛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种种问题,国家电网必须组织国内电力业务部门进行专业的构建通信网络技术方面的前沿讨论交流,以解决阻碍通信网络平台化发展的智能配用电通信建设技术高度和应用广度的系统工程问题,不能单独依靠国家电网的集中培训,只有理论的增进不是完全的增进业务技术水平,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电网高端电信局域网的拓宽领域经验发展。

三、分析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的共性特点

1、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定位类型。根据讨论的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信息数据进行系统的应用划分,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分为远程监控配电网、电力企业与用户互动操作控制、提供现场音频辅助业务特点。集合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配备安全及实时有效性特点,同时还要兼顾广域多点接入及工业控制网的接入特点。在大数据信息流的处理方面,沿着电力线分布的信息的容量,流向与电能兼容的流向特点。综上所述,掌握好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工业控制与电网结构技术经验特征,是推动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重点服务的技术与发展的核心动力。

2、提升配用电通信网技术需求指数。通过在分析平台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学习,大家各自阐述实践中总结推新的观点,通过讨论互相增进学习和提高本专业的相关技术,对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提出了几点技术性的需求指数:首先,利用平台化管理的通信网络效率提高各应用层、承担信息处理的任务信息层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层组成部分;其次,对于传输性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整合监测、馈线集中器与采集器等终端指数的数据信息指数的安全实效性;再次,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需要安全身份认证观念。以确保通信传输通道与设备的安全保密完整性,以减少被信息安全攻击的可能性。其步E就是利用传输通道或介质来实现防火墙隔离,避免信息传输是发生安全泄露,结合WPA,SSL等算法对传输通道进行系统编程加密,避免信息传输时出现编程接口导致通信数据包的信息外泄,应用远程终端接入认证与数据包筛查等防护安全网络技术,避免非法数据包的侵入及破坏。传输时使用多频转换网络地址技术搭建隔离区进行信息隐藏传输的防范技术,边实践边防范杜绝一切不合理的网络安全隐患突发事件,降低网络信息被攻击的机率措施。

小结: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必须具备刚性管道分配能力,才能防止大数据信息泄漏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实现通信与信息数据的集成一体化以提高网络信息利用率。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解决措施分析平台正好迎合了时展共同学习进步契机,凭借分析平台使电力同仁可以相互增进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 考 文 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