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教案实用13篇

住宅设计教案
住宅设计教案篇1

在波士顿,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以及可负担住宅开发的普遍需要,政府机构便干脆从提交的开发方案中选出一些,挑出条件允许的社区开发公司,组织一年一度的可负担住宅竞赛。在竞赛中,学生可以跨学校跨专业组织队伍,不仅要对设计进行探索,同时也要包括经济可能性的计算,甚至包括法律和政策支持,比如什么样的社区符合哪一条减税原则,又或者可以申请什么样的贷款或补助等。这其中,设计不仅仅影响着居住质量和建造预算,同时也影响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未来社区的发展方向,而这其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取舍:绿色建筑会提高造价,但是如果能通过LEED节能标准则不但能降低居民的长期生活成本,更可能获得政府的税收减免;多加入家庭户型能够更好应对社区目前的人口结构,同时向政府申请更多补助,但是多加入单身户型则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保障租金收入,对社区可能进行的创业孵化项目有好处并带来远期收益,等等。笔者有幸参与了一届为期四个月的可负担住宅竞赛,与来自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规划和房地产等专业的同学一起,协同波士顿亚裔社区开发公司为波士顿中国城边缘的一块场地进行可负担住宅设计。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为此竞赛专门开课,根据竞赛流程逐步讲解可负担住宅开发的不同模式、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如何评估等相关内容。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的华裔教授Tunney Lee则跨校担任团队的导师,根据自身在波士顿数十年的居住经验和对中国城情况的深刻了解提供指导。在这个项目中,社区开发公司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自身的资金来源,连土地的所有权也面临挑战:原本由塔夫茨大学捐赠的土地由于社区开发公司长期无力开发,已经转租给一家超市并刚刚续约,然而当初捐赠土地的合约上却包含了土地必须用于可负担住宅的条款。最终协商的结果,则是开发公司必须在保留超市营业面积的情况下进行超过现有容积率允许范围的高层开发。

由于中国城居民当前的人口结构原因,保障家庭户型成为本次设计的重要主题。对于需要兼顾居民社会活动的社区开发公司而言,高层高密度家庭住宅带来的弊端就是公共空间的缺失。为此,团队需要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活动提出不局限于给定场地和建筑功能范围内的解决方案。最终的设计不仅包含了高层公寓连同底层超市的建筑方案,同时也涵盖了对场地周边一座闲置教堂的收购和改造计划――设计团队经过研究决定将亚裔社区开发公司的部分社区课程和创业孵化项目逐步移入教堂底层,并加入社区图书馆、咖啡空间和公寓底层的大堂公共空间相连。加入教堂不仅没有大幅增加方案的财政负担,反而因此让整体开发获得了多余的容积率指标和一些可申请的补贴项目。这个街区尺度的解决方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建筑尺度的实践

住宅设计教案篇2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成片开发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搞好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辖区内成片开发住宅小区的教育设施配套建设。

第三条  广州市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计委)具体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教育、城建、规划、财政、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按城市规划配套建设的成片开发住宅小区教育设施,应与商品房同步建设;购房者入住小区时,教育设施应保证同时启用。

第五条  市教委、市规划局应会同市计委对全市教育设施建设制定整体规划。市规划局在批出成片开发住宅小区规划方案时,应分列教育设施配套的具体项目、用地面积;并在批出开发建设单位的单体报建方案前,先征求市或开发地段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方案的意见;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查验开发建设单位与市教委或开发地段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签订的《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承发包专用合同》,未签合同,一律不予办理。

第六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在成片开发住宅小区总体规划方案及《建设工程报建审核书》审批后,与市教委或开发地段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承发包专用合同》,合同应包括:教育设施配套建设项目的名称、地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辅助设施(操场、绿化、围墙等)、适用的建设和质量标准、开工建设时间、验收移交时间、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

第七条  市国土房管局在计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时,按规定算出的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资金,须经市计委加具书面核准意见。在市教委或开发地段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承发包专用合同》后,由市国土房管局从开发单位应交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总额中,扣减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资金,并注明资金是市政府对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一次性投资。

第八条  市计委应以1995年底建筑工程造价每平方米1200元为基数,参照市基本建设定额站最新制定的建筑工程造价调整系数,制定每年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建筑工程单价。

第九条  市计委应制定住宅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项目计划,并在计划备注栏注明已投入建设资金。计划分别送市建委、市教委和有关区教育、计划、规划、国土、建设部门备案。

第十条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会同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手册对教育设施配套建设部分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成片开发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单位,应无偿提供“三通一平”的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用地,并负责教育设施配套工程的土建、水电安装、教学辅助设施、永久供水供电等施工建设。教育设施竣工后其校舍产权及使用权应无偿交给市或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应将配套项目的用地资料、报建图纸资料、建筑施工图纸有关资料及申报、批复、验收等有关文件交给市或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改变教育设施的使用功能,不得转让或变相转让给其他单位使用。

第十二条  市规划局批出的含有教育设施配套成片开发住宅小区的《总体规划方案》、以及市教委或开发地段区教育行政部门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的《广州市建筑安装工程承发包专用合同》,应报市计委、市建委备案。

第十三条  对不按本办法规定进行管理,影响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和使用的,由所在单位或上一级部门追究其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住宅设计教案篇3

《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课程。《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与企业对接教学改革研究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提升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但现状是:虽然学生通过虚拟课题得到了创意和方案完整度的训练,但是设计思维大多天马行空,概念设计意味偏重,以至于缺乏实施性和可行性,所以《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亟需与企业合作,开辟一条课程与企业相结合的新思路。

二、《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与企业对接教学改革目标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带学生去企业一线进行参观学习,把企业的设计课题带到《住宅空间室内设计》的课堂上来,让学生进行实战型训练,把知识即刻转化为实践,并且让企业和学生、教师一起来检验设计课程成果,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得到飞速提升。本专业在校外常年与知名设计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下一步希望直接将企业的设计项目作为《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后半段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对项目进行直接体验,进而为以后的教研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与企业对接教学改革前期准备

在与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教学之前,需要学生具备符合标准的设计能力。《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各类型家具的结构材料认知、设计思维导图的绘制、设计主题的确定、设计的创意训练、设计的展开、设计的细化扩初、设计的总体汇报与反思、设计专题训练等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分析思考课题、提出设计方案、落实设计方案,到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和设计习惯的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由整体构想到局部细节,再由局部返回到整体,培养学生的设计综合分析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调研

建立设计思维导图结构可以让学生在没有设计思绪时,对课题进行理性分析,先把设计问题分解开来准备进行树状或者发射状的因素罗列,把问题中涉及的各方面关系进行网状绘制,找出节点,也就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的线索,进而找到问题的关键,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作为设计主题。

(二)方案整体设计过程阶段性把握

按照确定的主题,需要对设计思维进行拓展,把能够解决此类设计问题的方案都以设计草图的形式来表达,期间出的设计草图越多越好,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进而选择一种或者两种最佳方案进行设计扩初,

从外观到结构,细化设计的每个部分。

(三)各种创意专题训练

为了强化学生的设计创业能力,锻炼学生对设计的认知,可以分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训练,比如大户型设计、小户型设计、别墅设计等主题,从而提升学生对设计的创意和把握能力,并达到训练的有量变到质变升级的意义。

四、《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与企业对接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合理分段,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计划

将《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进行合理分段,包括理论授课阶段、设计方案练习阶段和企业项目对接阶段,合理分配课程时间,安排好时间段内的学习目标。提前将课程进度计划和教案与企业的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与课程同步的企业工作内容中与课程最契合的部分,找到最合适拿到学校来做的实际项目内容,进行充分沟通,为直接切入企业的工作任务甚至是分担企业的设计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二)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建立课程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

为提高课程合作实习的质量,提升课程的管理效率及效果,本项目将探索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意识及配合力度,提升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跟踪学习的全过程,与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制定课程开展的管理制度、方法、措施和有效手段,建立课程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设计成果由单方的教师评价变为教师、企业双方评价的模式,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职责,树立起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

(三)将企业设计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学生在接到合作企业的设计项目之后,必须要到企业详细了解该项目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对设计方案的把握更为具体化,更有针对性。到现场参观学习是学生对企业更加直观了解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设计的深化认识,所以需要安排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在课程期间提供1―2次的参观学习。

(四)严格把控设计进度,完善校企课程项目跟进方法和手段

合作企业需要给出明确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让学生明白在今后的设计研发工作中所需要达到的素质水平,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合作企业设计管理者需关注学生的设计进度,双方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企业研发部门人员可以通过网路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跟进。

五、结语

《住宅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与企业项目对接将校企合作真正的切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切身体验胜过任何语言,校企合作实践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发现与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改革有助于课程效果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住宅设计教案篇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自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演进。培养顺应国家和时展要求,符合社会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尤其对创新型人才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全面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主要目标。将这些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由此,对课程教学的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是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建筑学学科是典型的工程应用类学科,因此在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加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时代背景下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的重点。住宅原理与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的核心课程,住宅建筑作为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是最早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建筑对象,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住宅建筑逐渐被定型化和程式化,近年来都鲜有突破,从而导致住宅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也逐步趋于程式化,因此培养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建筑人才成为住宅原理与设计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本文仅就我们在住宅建筑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进行解析。

一、利用兴趣激发“研究基因”

住宅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一直以来分为讲授和设计两个环节,过程为首先讲授住宅建筑的原理与规范,然后下发设计任务书,学生按要求完成住宅建筑的设计。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讲授环节中学生参与度较低,同时由于缺乏对住宅建筑的基本认知,对住宅建筑原理与规范常常因不理解而记不住,在随之而来的设计环节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并正确地运用到设计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在住宅设计过程中较难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增加了教学环节并调整了教学方法,形成调研环节―汇报环节―讨论环节―讲授环节―组合设计环节的教学模式。

首先,课程教学从户型选择起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喜欢的户型类型进行网络资料调研和实地参观调研相结合,不把教学活动囿于教室课堂,而要把其拓展到住宅建筑的实际案例调研中去。利用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研究基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调研内容的深入思考与分析,也在教学中强调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与适应。

其次,组织学生对调研成果以PPT形式进行分组汇报,根据户型类型的选择,将全班同学分成3个大组,15个小组,小组成员自行分工并组织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调研内容,形成总结报告进行成果汇报。组织学生对汇报成果进行讨论,老师对汇报成果进行点评。这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并非常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调研户型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能够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解,这种个性化的理解非常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通过成果汇报,老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住宅建筑的理解情况,从而做到在讲授环节有的放矢,形成案例教学和问题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性课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学生对原理和规范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形成理解性记忆,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设计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教师讲授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调研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找准住宅户型设计的关键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维度组合设计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调研环节、汇报环节、讨论环节、讲授环节之后进入设计环节,原有住宅原理与设计课程的设计环节是让学生依据具体的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任务书给定了面积、户型及单元数量、容积率等多种限定条件,由于住宅建筑的特殊性,学生很难在多种限定条件下发挥和实现自己的创新思维。本次课程建设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意义的住宅设计方式,采用多维度组合设计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学习多种户型、单元、立面等设计要素,最终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住宅建筑的需求,并进行户型组合、单元组合、适应性组合、立面与平面的组合统一等多种维度的组合设计,最终完成一栋住宅建筑的设计。

住宅原理与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如何让学生在课程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训练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传统的住宅建筑教育中欠缺的热荨1敬慰纬探ㄉ栊纬傻亩辔度组合设计模式是以众多优秀住宅项目案例为基础,任务书的编制既不是教师假定的项目,也不是完全真实的项目,而是以真实项目为基础,结合住宅建筑未来发展趋向而加工形成的。这种设计训练模式通过让学生在课程前期通过对众多优秀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形成量的积累,在组合环节中优中选优,最终在设计环节中实现质的飞越。多种维度的组合设计训练,可以挖掘学生在各个组合层面的创新能力,寻找创新点,让学生学习和感知同一种户型经过不同维度的组合设计,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住宅建筑方案,从而实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课程建设目标。

三、营造自主学习平台,建构多元结构的住宅设计能力体系

建筑学科属于工程应用类学科,其能力培养应该涵盖工程行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工程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转换到高等教育的要求上,工程行动能力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可信能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即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未来就业与深造的支持能力培养;工程基本技能则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基础能力培养。除此之外,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建筑学科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要求。

在住宅建筑原理c设计课程建设中,明确不同能力培养目标与不同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按照能力培养规律建构课程体系,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住宅建筑基础知识为支撑,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为训练载体,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组合逐步实现对学生多元结构的能力体系的建构,以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加符合能力成长规律。教学实施通过知识输出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工程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靶向学生自主知识建构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建设,将住宅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建设成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将课程逐步演变成知识建构和系统性提升的学习平台,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住宅调研环节的信息收集、学术阅读、研究讨论;通过分析总结完成汇报环节的专题报告;讨论环节提供一个通过共享集体思维来完善知识体系建构的机会;课堂讲授环节提供系统知识的学习机会和疑难问题的讨论与解答,促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多方位理解;在设计环节中通过合作方式进行组合设计训练,进而完成住宅建筑的创作。各个训练环节相辅相成,将原本教师对知识的单向输出变为学生对知识的多源获取,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围绕学术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实践,达到帮助学生实现多元结构能力体系建构的培养目标。总体来说,住宅建筑原理与设计课程建设所形成的教学体系可以概括为:适应性的课程教学理念;定制化的课程设计环节;多元化的能力体系建构;立体化的创新训练环节;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住宅设计教案篇5

我院的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以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三种套型为教学情境,精选三个不同的典型案例进行项目化教学,并建立了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项目资源库,以项目运作贯穿整个课程。在每个户型的教学情境中,又分为若干个小模块,从设计风格的讲解、学生资料收集、项目主体设定、平面功能布局、顶面立面造型设计、构造大样图的绘制、效果图的设计表现,直至项目PPT和展板的制作,每个环节老师都精心讲解指导,学生自主练习,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能力、语言编写能力、设计应用能力、软件制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上得到综合的提高。课程因为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果只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靠老师的PPT和板书,在注册入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中,会有许多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和睡觉,课堂效果极差。要改变这种情形,必须教学改革,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学生向往的地方。我院在2012年—2014年完成了建筑与装饰实训工场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设,共投资约160万元,分为“静态构造展示”“动态工艺制作”两个区域。其中“静态构造展示”分为A,B,C,D四个区,A区为建筑室内典型空间的展示;B区为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墙体构造和灯光灯效展示;C区为百变空间、基础结构、钢筋结构展示和家具展示;D区为世界优秀建筑模型、图片和施工图纸样本展示。“静态构造展示”中包含数个样板间,的吊顶、隔断、透明水电墙、多媒体设备等一体化实训室,能满足学生体验,观摩,实际的需要。“动态工艺制作”分为E,F两个区,主要是为木工工艺制作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服务的,而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主要在“静态构造展示”区域内完成。在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讲解室内设计的一般程序的设计前期准备阶段这个知识点,首先教会学生与客户交流,在和谐的交谈与详细的询问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成对客户的性格分析、个人爱好,了解客户对设计功能的要求。设计之前,收集设计对象的相关建筑图纸和资料,现场实地考察,拍照,测量未知尺寸,绘制草图并详细标注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确定设计风格,并在接下来的草图构思中进一步深化。我们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反映学生不会测量房屋完成框架图的绘制,因此在此课程中,我们加入了测量的课程,让学生拿着卷尺和测距仪,在我们的实训工场样板间进行实地测绘,进行草图的绘制,通过丈量,掌握草图的绘制步骤、家具的常规尺寸和空间概念,这比在黑板上把家具的常用尺寸写出来硬让同学们进行记忆效果要好很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实训工场的利用率。在讲解住宅的有关知识时,我们将课堂搬至实训工场的A区,这里配置了课堂所需的投影仪、写字黑板和供学生上课的椅子,旁边就是开放式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厨房、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的样板间,在这里老师可以详细的介绍门厅、客厅、卧室、书房、厨房以及卫生间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体验装修环境和氛围,对所要掌握的内容记忆深刻,普遍表示要比在多媒体教室放图片效果好,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地减少了。在讲解界面装饰材料的时候,我们会把课堂移至实训工场B区,在B区沿墙面四周,共有19间材料构造间和10根不同材料的暴露构造的圆柱,每间的地面、墙面、顶面的材料和灯光都有所不同,并且所有材料做成半剖的形式,这些材料的展示立体直观,每间墙面上还悬挂着与该间材料相匹配的施工工艺,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接受材料信息和构造节点。在中央位置,我们同样配置了投影仪、写字黑板和学生座椅,供上课使用。我们还会让学生去收集市面上的材料,让同学做成材料实物展板进行比赛,看谁收集有新式材料,这样通过不同班级收集的材料,B区的装饰材料品种达到了最新的收集,也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在C区的百变空间中,除了一些著名模型的实物展示外,设立了一间约10m2的小空间,里面涵盖了家庭居住空间的所有功能,设立了翻转床等,让学生明白小户型空间的最大利用,在其余空间的顶部,设置了各个方向的吊轨,下面悬挂着布帘,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意拉出不同的空间,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在沿墙的两面,为专业群建设考虑,购买了许多土建基础结构和钢筋结构模型与典型建筑模型,在墙面还悬挂了民清的太师椅,供学生观看。同样,我们在C区也配置了投影仪、写字黑板和学生座椅,供上课使用。住宅空间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通常是1节~2节课程地点安排在实训工场,3节~4节安排在带有电源插座的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项目化操练,教师进行指导,所有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这样也为学校缓解了中心机房的使用紧张。实训工场的建成为住宅空间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从重结果到重过程,淡化终结性考试,强化过程性考核。由于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考核过程中设置了详细的得分体系,并在整个课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好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成绩的量化指标,而且注重学习过程的积累,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意识。

3理实一体化住宅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开发

住宅空间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把处理过的基础理论中核心的东西,先纳入到职业能力中去,再嵌入到项目设计任务中,将基础设计、装饰材料、装饰构造和预算相结合,设计项目按照企业设计工作流程进行综合训练,形成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中,教师必须精选项目,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本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中获得实践教学所需的生动素材,为课程改革打下基础。项目既有典型性,又能实际操作,以典型项目为主体导入课程、打破传统的章节讲授教学模式,按照实际项目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把教—学—做融合起来。为此,在该课程中,以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三种套型为典型项目,小户型设置了市面上流行的单身公寓,中户型选择了160m2左右的平层和错层住宅,大户型选择了别墅和跃层住宅,每种户型从案例分析讲解直至项目的最后完成,都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每种户型又建立了户型库,供学生课后练习。这样当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在住宅设计中,至少已经练习了3套~4套的户型设计,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基础。以小户型的教学举例,精选了单身公寓户型,通过相同户型的几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设计讲解,让同学明白设计主题在居室空间中的设计运用,通过具体案例的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对人居空间各功能区域进行设计,对设计风格、家具样式和布局、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进行通盘考虑。掌握常用的人体工学尺度,查阅餐桌餐椅、沙发、床、常用家具、卫生洁具的尺寸,并运用到设计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用事先准备好的户型平面图进行课程导入,把课程设计和项目运作联系起来,在此项设计中,要求突出主题设计概念,以及对餐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然后从项目运作程序入手,教会学生室内设计的一般程序:接受委托项目设计前期准备确定设计概念草图构思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现场施工配合。在接下来的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完成整套的图纸设计,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大样图、效果图、设计说明,要求手绘与电脑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亲自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住宅设计教案篇6

前言

改革,作为一种对旧时系统及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其是对过去不足的一种否定,目的在于向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增强该模式及系统的可行性及作用价值。事实上,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推动之下,包括住宅空间设计在内的建筑结构设计已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模式上发生了相应变更,而这一变更实际上又具体包括在不同的领域和方向之中,其不仅需要我们在对课程的价值目标确定、重心偏向,还是在满足学生的根本需求上进行改革,还需要更加密切教学内容与外部住宅空间需求实际变化的联系。当然,就这种改革的主体而言,其只有加强对这种改革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各类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将这种改革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一、目前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住宅空间设计是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其能否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效果上均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当然,无论是理念、方法还是效果,其都可以集中地归结为其设计人员的素质高低,而这种设计人员又在很大程度上那个取决于其教学的成败。事实上,就目前的住宅空间设计来说,其大体上还是处于一种并不乐观的状态,其还暴露出以下有待改进的问题:

1、课程定位有待明确

过去教学中将室内设计内容划分为“室内设计一、二、三”,一是以室内设计入门知识及能力培养为主,以家居设计为媒介,在二中全面展开家居设计和商业空间设计,在室内设计三中完成公共空间设计教学。但课程在名称上的不确定性也导致教学中课程的定位的不确定性,教师及学生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均存在疑惑。

2、教学内容需要整合

室内设计一课程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基础知识、空间界面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同时又要解决施工图绘制,材料、结构与设计结合的种种整合问题,故导致往往把整体划分为局部去介绍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很浅薄,无法把各种设计元素整合起来,实践能力较弱,而居住空间又在室内设计一和室内设计二课程中均有学习,而导致不同教师在授课时知识点有所重复和遗漏的现象出现。所以整合教学内容迫在眉睫。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授课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及理论灌输为主,先集中讲授理论,学生再进行项目设计,教师再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注重培养功能布局、培养空间构成形式的能力,对分析研究环境问题,设计方法和过程的讲解较弱,学生对于如何去真正把握一个实际项目的前期分析、设计主题的构思、方案草图的设计比对及方案的深化等实际设计过程无法把握,对后期的方案施工过程也不了解、不注重,还单纯的停留在画几张图就完事的阶段。

二、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当然,面对着如今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水平不高以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我们总需要及时地采用改革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当成改革的重点来做,总的来说,其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模式的改革

住宅空间设计将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艺工结合,工作过程为导向为主,进行教学组织实施中,主要以建筑装饰设计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不断地强调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促使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创新设计。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以实际项目的工作过程,将创新设计理念等创新意识贯穿于强调艺工结合设计全过程,针对教学领域的内容和目标,对应典型的学习情境,每个典型学习情境教学都经历了从调研项目策划设计草案深化设计案例分析的全部工作过程,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方法能力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平台后,课程主要依据建筑装饰行业岗位的特征和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进行确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针对情况,由课内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设计一定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在开发住宅空间设计课程小组主要是由校企合作的装饰公司和校内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合作。采用以实际工作过程的知识重构,进行确定一定量的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的能力,进行一些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为辅,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内容的排序上,应该根据相对应的设计的工作过程来进行安排,设定学习情景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二)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也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启迪与挖掘其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情境的设计,竞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通过对住宅空间设计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住宅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实行课程的内容更加生动化,促使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过程当中。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考察和市场调研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实践的训练中,采用围绕设计问题进行教学,实行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开拓。

(三)课程强调学生空间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

住宅空间艺术设计的本质和重点就在于创新。好的创意理念是成功作品的形式,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是创意的凝聚力。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在一定的创新价值观的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愿望、企图和动机,是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首要特征。只有将新的设计能源要素加以创新,才能得到一定的空间设计体现。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设计的好奇心,有事物的外部好奇心发展到一定的事物的内部的好奇心,促使其创新思维的发散。强调要深入和观察生活,实行个性化的塑造,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意识的训练与培养的技能,才能创造出符合装饰设计市场的社会需求。

结束语

住宅设计教案篇7

【Key words】Residential building;Design satisfaction;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1 题的提出

住宅建筑是当今工程建设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美观与舒适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产品作为一种多元素含义的概念[2],具有多层面的意义:包含与人的活动相关的某种实用功能的场所概念;与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条件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概念;涉及居住行为、设计行为、材料技术领域的科学概念;同时也是具有文化内涵、风格隐喻、美感与艺术体现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概念[2]。住宅建筑同其他类型的建筑一样,基本要素的构成包含有功能要求、技术适应性、艺术表现力等[2]。正因为如此,建筑方案的表达没有唯一样式,而对于建筑设计质量涉及功能布局体现、绿色节能、建设资源消耗量、技术可实现性、投资开发者的经济效益、购房者经济效益、居住者舒适满意度、环境艺术效果等多因素,质量好坏的评判显得层次复杂、指标体系多样化[1]。

为了达到工程建设的最合理效益分析,对于住宅建筑设计质量的综合评价,是设计院对于自身设计能力认可的广泛调查,更是投资商对于市场形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评判反馈的结果可以更好地促进跟踪市场发展,激励设计方案的创新和调整,投资开发者也可在选择方案时有了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比较和评判原则。

为了解决住宅建筑设计这一多层次、多目标的方案质量评判问题,本文根据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采用模糊数学的因子集方法建立其综合评判法,构造综合评判模型,可供同行参考和商榷[7]。

2 模糊综合评判法

2.1 评判方法简介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扎德提出,可针对现实中大量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事件而设计的一种的评价方法[4-7]。我们都知道,建筑设计方案质量好坏的评价通常受到投资方、设计方、购房者居住者等多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干扰,采用常规的表格打分形式进行评价可能存在定性方面的概念不清,如评价人的主观意愿在分值上的偏差过大,或者有些评价指标在分值跨度上过大评价时难以掌控的问题[7]。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拟提出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探讨。模糊评判法首要的根本是正确对待所分析评价对象的某些方面属性的“模糊”――不确定性,参照隶属度集合理论把相关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然后用矩阵集合的转换计算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质量做出总的评价[7]。

2.2 评判流程

一般情况下,模糊评价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下,如图1所示[4-7]:

3 案例分析

根据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判别准则,说明该住宅建筑方案的方案质量经济效益属于客户一般满意水平。其中居住者和开发商的考量评价影响最大,符合建筑开发投资这一特定属性。

4 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该评价方法具有合理简洁、科学公正、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如何得到建筑设计方案客户满意度答案的有益尝试。当然本文案例调查样本偏少,不能代表该设计院方案设计质量的普遍性,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思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J].门窗,2017.01:139.

[2]董黎.房屋建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

[3]肖盛燮,王平义,吕恩琳.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55-172.

[4]杜栋,庞庆华,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2-60.

住宅设计教案篇8

(二)我市安居工程的范围:包括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对象的解困房、廉价房以及由市政府统一安排投资的机关干部、教师及其他系统建设的政策性住房。

(三)安居工程从投资、建设、销售到售后各项服务管理,都必须按照住房新体制的要求进行,实行政府扶持、单位支持、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原则,使之成为加快住房建设、解危解困和建立住房新制度的示范工程。

(四)通过实施安居工程,调整我市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并对社会力量建房进行正确引导。

(五)实施安居工程,对党政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中低收入以及各类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基本不再零星划地建房,所需的房屋。按政策规定的价格,统一由安居工程解决。

二、安居工程的组织和实施机构

我市安居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由主管市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计委副主任、市国土局房管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外经贸委、规划局、公用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局园林局、统计局、住建办、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广州电力工业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协调解决安居工程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议我市安居工程的行政规章、政策规定,包括实施办法、住宅建设方案、销售政策和物业管理办法,审定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审核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和投资 计划,确定国家安居工程贷款分配方案,负责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和分配,监督安居工程资金的使用,制定全市安居工程统计工作制度等。日常工作由市住宅建设办公室负责。

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是:

(一)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简称市住建办,对外同时挂市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的牌子)的职责是,拟定我市安居工程的建设成本、财务、价格、统计、年度建设计划等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制度等,报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或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负责全市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补偿、设计、招标投标、工程质量、验收、出售、定价、售后服务及建设资金的落实等具体实施工作。

(二)机关、教师住房及其他系统的政策性住房,纳入全市安居工程的范围。按照市的有关规定,仍由市政府机关住房办公室、市教委教师住房建设办公室等机构分别组织实施。

(三)市计委、建委、教委、财税、规划、国土、环保、市政、园林、供水、供电、供气、电讯、邮政、公用、公安、商委、人防、消防、环卫、卫生等部门对安居工程小区规划和建设中有关基础、公共等配套设施要优先安排,大力支持。

实施安居工程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报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实施安居工程的进度、资金、房源等情况的报表,应按规定定期报市住建办,综合上报国家建设部及国务院房改办。

三、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

根据广州市建筑与房地产业“九五”计划,“九五”期间,广州市需新增居民住宅31万套,据此测算,需增建住宅建筑面积约1860万平方米,年均增建372万平方米,6.2万套。

安居工程住宅建筑面积拟占市区年施工住宅建筑面积的20%左右,即年均需增建约75万平方米,1.3万套,加上公共建筑面积(约占住宅建筑面积15%),全部按新征土地并按容积率2计算,年均需增建设用地43万平方米。

按安居工程多层住宅每平方米综合成本造价控制在约1900元至2200元,高层住宅控制在约2800元至3100元,并随每年物价指数上升适当幅度,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分别占总建筑面积的60%、40%测算,平均每年约需投资18亿元。

四、安居工程的建设管理

(一)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选点与规划,必须符合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适应我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用地要符合节地和节能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市政设施条件降低成本。要合理分布,符合降低和疏散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有利于市区大片、连片、配套发展的原则。坚持综合开发,小区建设高起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经济、适用、美观。

(二)安居工程的建设用地,由政府提供,一律按行政方式划拨,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统一由市住建办分期征用,市属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要按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严格控制征地价格,办理征地手续。

(三)安居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小区应以多层住宅为主,适当建设部分高层住宅,合理确定建筑密度。

(四)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一经审定批准,由市住建办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工作,向有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开发企业招标。

(五)安居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必须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安居工程的开发建设凡是动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应按1%至3%的比例计取总包管理费,在政府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收益控制在5%左右,以适应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经济承受能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六)安居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使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30%以上。

(七)安居工程住宅以中小套型为主,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相结合,充分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生活习惯,既不搞高标准住宅,也不能建成简易住宅。每套住宅平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至65平方米左右,通过精心设计,提高和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住宅的户室类型,要以二室户型为主,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至65平方米左右,比重占总户室数量的80%以上;根据实际惰况可安排少量的三室户和一室户型,三室户型面积控制在70平方米至75平方米左右,一室户型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在满足住户使用的前提下,要提高住宅设计的科技含量,广泛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型墙体;外墙立面装饰美观,室内按一般水平装修;整体立面要新颖;小区要留有充足的绿化地带,保证小区环境的美化。

(八)安居住宅小区要努力完善配套设施。交通、卫生、医疗、教育、文化、 体育、;邮电、水电、通讯、商业网点、燃气等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要超前或同步进行。

(九)安居工程建设成本要按照国家安居工程规定的七项因素严格控制,努力降低造价。七项因素是: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外的配套公建费,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小区内的公建配套计入房价)、1%至3%的总包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

五、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

(一)为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缩短建设周期,实施安居工程单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城市住房基金、单位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售房预收款、低息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二)每年由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协商市计委和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和我市安居工程总体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确定向国家申请贷款的额度;根据我市各安居小区的建设计划和进度核定对国家下达的安居工程专项贷款的分配额。使用安居工程贷款的单位必须按规定比例配套自筹资金,并按国家规定的有关管理办法,向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申请贷款。所安排的安居工程贷款必须用于安居工程住房建设,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三)安居工程各实施单位,以及承担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开设安居工程配套资金和贷款的专项帐户,编制国家专项资金贷款、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运用的财务报表,定期报道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

(四)为确保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的正常周转,要加快预售安居工程住宅,回收资金。各专业银行要建立个人或单位购房抵押贷款制度,扩大个人购房贷款辐射面,个人首次付款的比例要达到房价的40%以上,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在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中每年应尽可能地提取相当比例的资金,委托专业银行向我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解困房的个人提供购房抵押贷款。

(五)根据每年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和实际需要,按照国家低进低出的贷款规定,在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安居工程建设。

六、安居工程住宅的出售、出租管理

安居工程住宅直接以成本价出售。为适应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的各种不同要求,安居工程住宅80%组织直接出售,10%可以由银行组织抵押,10%组织出租。凡具广州市户籍,市属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街道居民,已参加住房公积金存储,其住房条件低于本市平均水平的中低收入住户,均可申请购买或租住。安居工程住宅优先出售给上述住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售给离退休职工、科技人员、教师中的住房困难户,不售给高收入家庭。具体实施细则由市住建办另行制定。

由市政府安排投资的机关、教师及其他系统建设的安居工程政策性住房,只限于本系统内向个人出售、出租或安排使用。

安居工程住宅是享受国家及市政府优惠政策而建设的专用房,只供符合条件的职工、居民家庭自住使用,不能私自转让和出租。如确需转售的,购房后5年内,只能由市住建办(或政策性住房建设机构)按已使用年限折价收购;5年后需进入市场出售的,须报经市住建办批准,由市住建办决定折旧收购或批准自行出售,对所出售住宅的增值部分的分成,按有关文件执行。因出售所购安居工程住宅而产生的住房困难,市住建办及所在单位不再负责解决。

七、安居住宅小区的管理

(一)安居住宅小区应实施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由市住建办参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市安居住宅小区特点的物业管理规定,并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物业公司管理,使小区成为功能齐全,能为居民提供多方面、多层次服务,环境清雅,秩序良好的新型文明居民区。

(二)安居小区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要立足服务中低收入家庭的居民,区别于商业住宅区,保证让居民享受价廉、质优的居住条件和管理服务。

安居小区的公共设施维修费,由管理安居小区的物业公司根据维修费用开支预算并报经批准后,按照一定比例向住户收取。

(三)安居小区按规划配套的商业用房、幼儿园,由投资单位组织管理或进行物业出租管理,以补贴小区物业管理费的不足,补贴的比例在保证能收回成本的情况下按其实际收入情况另行规定。安居小区商业用房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四)安居小区物业管理要走自我发展的道路,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开展多项经营,丰富小区的物质文化生活。物业管理公司妥协调好居委会和住户关系,支持居委会工作,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八、实施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

为确保控制安居工程住宅的建设成本,保证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能够买得起房、住得起房、租得起房,对我市安居工程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二)市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对有关安居住宅小区建设、出售的费用,免征配套设施建设费(含市政建设配套费、消防设施配套费、污水集中处理建设费、小区配套设施缺口统筹金、教育设施配套费、人防设施统建费等)、征地粮食价差、新型墙体材料保证金等,减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费、供电、供水有关负荷及其设施费等,并免征各种有关的地方行政性收费。对于地方征收的各项税种,要按规定给予减免,对财政共享税种,要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法给予政策优惠,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住宅设计教案篇9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各省(区、市)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农村村民建住宅占用农用地的审批办法。各县(市)可根据省(区、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逐宗落实到户。

(五)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报经乡(镇)审核后,报县(市)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各地要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县(市)、乡(镇)要将宅基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和年度用地计划向社会公告。

(七)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地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更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村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十)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须符合规划。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十一)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投入。对农民宅基地占用的耕地,县(市)、乡(镇)应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进行补充。省(区、市)及市、县应从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增加耕地面积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法

住宅设计教案篇10

项目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的产生是时展的必要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教学手段。学生在开展项目之前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并按照相关的项目任务要求对项目进行正式的工作程序及计划制定,后结合之前整理的相关资料对任务进行相应分析并进行实施方法的探讨,从而最终实现对项目计划以及项目方法的确定。例如在城市住宅景观设计时,相关指导教师应教授学生对实际项目地点进行测绘,现场制定项目图表以及项目平面图,并对其进行现场拍照,根据收集的实际相关案例以及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别评价后完成资料的汇总与整编,制定设计目标完成图纸的初步设计。

1.项目计划实施

学生按照之前的小组分组进行任务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的规划,并要求每组小组成员按照相关项目既定的程序以及既定的实施计划进行分析与整合,最终实现项目任务的完成与实施。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起着组织、引导、监督等效用,因此各指导教师在学生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组织与严密的监控,从而保证项目计划的有效实施。同时项目指导教师还可以在项目任务开展过程中,对之前与该项目有关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住宅景观设计的整体了解,熟悉景观住宅项目相关的设计程序,了解现代住宅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最终的住宅景观设计计划并使其得以有序的开展与实施。

2.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的开展是项目指导教师对学生项目过程及最终项目成果的评价,在项目评价开展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异的地方进行总结。在项目最终结束时,各个指导教师组成相应的评价小组对各组之间的分析报告及实施过程中的项目图纸等各部分进行评价,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对项目案例教学的整体运用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对该课程的教学实际吸收,提高学习质量。

住宅设计教案篇11

住宅区规划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设计过程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培养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整体观念与综合设计能力。使学生对住区规划所涉及的多方社会力量及其社会角色(包括政府、开发商、城市居民、规划设计师)有所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调研与策划能力、自学能力和物质形态规划能力,并建立“社会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思路。

1 课程改革背景

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四年制本科教育,相比五年制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为了适应城乡规划学科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主动跟踪和适应专业发展趋势,注重建立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搞好城乡规划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城乡规划人才,成为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

2 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内容上建立动态的基础理论体系,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式教学方式与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师徒式”授课方式为基础,加大“教”与“学”的互动,通过讨论课、评图课、教师学生的相互点评等多种方式,营造开放式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力;搭建广阔的设计课程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开阔的学术视野,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造力的空间。(1)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主讲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传统教学法,恰当适时地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效率。对一些设计的技巧、学生思维的训练,结合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述。并使用电子教案及动画,让学生自制设计演示教具,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传统面授与多媒体教学相辅相成,构筑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优化教学效果。(2)理论联系实际,项目实地调研讲授。在教学内容的体系上充分体现内容的关联性,避免“分立”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积极开展在项目实地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实地考察调研,鼓励学生关注当代的热点问题。(3)互动式教学模式,相互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方案陈述时间,让学生讲述本人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法、研究要点等,形成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达及交往能力。结合讲课内容提出热点问题,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目的。(4)扩展学习的知识面,通过专家专题讲座了解住宅区发展的新动态。相关章节聘请校内外的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请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员对典型案例从策划定位、规划设计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其成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在实际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能力。(5)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模式,优化训练手段。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第一,案例讲评。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课程中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相应的调查分析进行。其次开设相关知识专题讲座介绍及讨论最新热点问题,与当今的住宅区规划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讲评能够加深学生对住宅区规划设计原理的认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最合适地做出反应,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对已建成的住宅区(地段)进行参观调研和居民访谈,分析其使用状况和存在问题,使其掌握更多的住宅区设计的实例及相关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6)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课堂,实现设计过程中的互动式设计。通过向学生介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前期分析和后期辅助决策的相关的技术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实践直接运用到实际项目实习中,同时在虚拟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新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前期分析、辅助决策、成果制作等方面的运用,逐步改变城市规划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

2.2 课程考核方法实施方案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重在过程,为让教学组织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行结构性考核方式,结构性考核实施过程为进行实训项目贯穿在整个教学中。(1)基地考察。通过实地踏勘和资料查询,对基地本身及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并体验基地条件、环境影响因素、周边社区的优劣等。(2)项目策划构思。在基地考察分析和项目策划的基础上,归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组织居民生活的方式和方法。搜寻市场信息,基于基地本身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确定项目产品定位,确定项目定位、住宅户型、住区整体风格、配套设施、景观特色等,归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3)结构规划。将概念构思落实到对规划要素的整合层次,即结构规划的层面。一方面要对用地、设施、空间和景观等进行综合处理;另一方面还要将不可见的规划因素与物质形态综合协调、有机整合。(4)总体布局。建立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整体考虑的观念,对住宅进行选型或设计,对公共建筑进行体量与体形的初步设计,深入设计环境,对各单体的交通组织、空间场地组织、各类绿地进行恰当的设计。(5)形态意象设计。运用空间意向表现手法对全区或局部、主要空间节点进行具体的意象表现与设计。

3 结语

通过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住宅设计教案篇12

Keywords:hilly area; Residential commercial buildings;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地住宅商业建筑作为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的商业配套建设的一种全新发展趋势,逐渐引起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相关专家学者和建筑设计师的关注。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在山地住宅以及配套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较多,如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交通、供水、供电及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等,只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此类项目的科学决策。同时,与平地相比,山地建筑对施工工艺、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施工单位还应配备专业的机械和设备。作为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在前期对其可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否则难以实现山地住宅和商业建筑建设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问题。

1 山地住宅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既保证平地开发与山地开发之间的协调性,而且要在尽量减少对于山地自然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和设计中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山地住宅商业的建设进行总体布局规划,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设计应与区域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特别是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方案,在充分利用山地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景观优先、环境优先,在满足山地住宅居住功能的基础上,为住宅小区商圈内人们购物提供便利,进一步提升其舒适性、环保性与生态性。

由于不同区域的山地所具备的基地状况有所差异,所以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注重把握和利用项目所在地的地形与地貌,并且将其作为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另外,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还应注意与地区建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相协调,加强住宅区域内相关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协调,还要尽量选用环保、绿色的新型建筑材料,这是保证山地住宅商业建筑生态性的重要条件。

2 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的要点

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其居住品质,加强建筑、山水与人文之间的有机协调,这是保证山区住宅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在山地住宅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中,难以把握规划与设计要点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也是提高其规划和设计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综合分析山地住宅规划与设计的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市场规划与设计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山区住宅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行为,在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勘探,并且聘请专业设计与造价管理单位对于工程的整体开发成本进行科学的估算,以及其在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也要进行必要的预测。在山地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中,必须坚持市场现行的理念,并且对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密的分析。

2.2景观规划与设计

为了满足山地住宅商业的基本建设要求,在其规划与设计中必须选择自然、生态景观较好的地区,而且要保证对于生态环境的科学开发与合理保护。在山地住宅商业的建设中,由于部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一定要选取短时期内可以进行有效修复的场地,以尽量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投入。在山地住宅商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首先要对景观的经济性、环保性进行科学的预判,并依据其制定出具体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最后进行生态建设设计和土地复垦设计。

2.3社区规划与设计

山地住宅商业建设必然会形成一个社区,所以在其规划和设计中必须保证整体的思路,而且要保证社区内基础设施的全面配备。在山地住宅商业的社区规划与设计中,应考虑以下问题: 建筑的层数与高度、商业用房面积、居住用房面积、配套建筑面积、消防、电力、给排水、水土保持、容积率、绿化率及停车场等。同时,在山地住宅商业的社区规划与设计中,对于社会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通讯、交通等设备也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

3 山地住宅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实例分析

本文选取市内某山地住宅商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相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论述。本项目位于龙岗区布吉镇南湾街道西侧中部,临近龙岗区主要干道深惠公路与布澜路。居于南岭村社区东北侧中部。基地东临城市干道布澜路,南临城市干道东西干道,北侧为规划中的大龙山路,西侧为规划中的香叶东路。基地北侧现状为石材厂,未来规划为住宅区;东侧为中城康桥花园住宅区;南侧为南岭大龙山物流园;西侧为石芽岭公园。

3.1现状分析

⑴优势:

1) 区域位置:布吉镇位于深圳市东部区域,是特区(福田与罗湖)连通龙岗中心的重要枢纽。连接片区与特区内主要交通载体为地铁3号线,深惠路与布吉综合客运枢纽,上述交通载体的竣工启用,将对片区内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积极作用。

住宅设计教案篇13

履行《接收重庆市万州区农村移民安置合同书》和《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外迁移民住宅建设委托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工作。

二、市建设局

(一)组织、指导、协调市建设系统有关部门及各安置镇建设办实施移民住宅建设工作,依时审批报建手续和移民住宅建设工程造价等。

(二)办理有关减免手续,免收相关费用。

三、市发展计划局

审批移民住宅点建设工程立项,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四、市规划局

(一)根据各镇提供的地形图,在2月15日前完成各住宅安置点的总体规划(包括道路、绿化、排水、排污、化粪池、供水、供电、电信、电视线路、宅基地标高、房屋座向和布局等),免收一切费用。

五、市建筑设计院

2月15日前完成移民住宅设计、工程造价预算并将预算按程序报市建设局审批,免收设计费。

六、市建筑工程质安监督站

负责移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

七、市招投标中心

2月29日前完成移民住宅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免收一切费用。

八、市国土资源局

负责指导各安置镇国土所做好移民安置点征用宅基地和调整耕地工作,并于2月29日前完成土地使用证的审批发放工作,免收一切费用。

九、供电**分公司

(一)负责移民住宅室内外所有供电线路、设施、设备(包括变压器)的购置、架设和安装,搬迁、调整对安置点有影响的原有供电线路、设施、设备。

(二)按市移民办的要求,统一配置、安装移民住宅室内用电器。

(三)协助各安置点解决移民住宅建设工程施工的用电。

(四)市移民办按每个安置点5万元的经费划拨,不足部分由供电公司承担。

以上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十、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一)按市移民办要求,负责移民住宅室内外供水管道、设施、设备的购置和安装。

(二)市移民办按每个安置点2万元的经费划拨,不足部分由自来水公司承担。

(三)协助各安置点解决移民住宅建设工程施工的用水。

以上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十一、市电信局

(一)负责将固定电话线路架设到每个移民住宅安置点入口处。

(二)移民户安装固定电话免收初装费。

(三)搬迁、调整对安置点建设有影响的原有线路、设施、设备。

以上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十二、市广播电视局

(一)负责将有线电视线路安装到移民住宅每户入口处。

(二)免收移民户安装有线电视线路开户费。

(三)搬迁、调整对安置点建设有影响的原有线路、设施、设备。

以上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十三、市监察局

负责移民住宅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监察工作。

十四、市公安局

(一)8月31日前完成移民及随迁人员资格的复核审查,确保移民安全入住我市各个安置点。

(二)按规定办理移民入户及身份证更换、交通工具的过户等手续,办理所有证件除属国家收费和工本费外,属本级政府收费全免。以上工作在9月30日前完成。

(三)11月30日前对全体移民进行一次交通法规知识教育。

十五、市教育局

(一)4月30日前做好学龄移民适应性培训工作方案,到各移民安置点了解、掌握附近中小学的学位及学龄移民的分级情况,预订所需课本。

(二)6月30日前制定《移民子女入学方案》,并落实好学校和学位,保证移民适龄子女9月1日正常入学。

(三)从移民迁入之年起三年内,就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和高中阶段学费按当地学生收费标准减收50%。

**、市卫生局

制订移民安置点卫生防疫措施,对移民进行爱国卫生知识普及教育,促进移民安置点文明卫生建设。

十七、市计划生育局

协同市公安局负责迁入移民资格审查;11月30日前对全体移民进行一次计划生育法规知识教育。

十八、市农业局

根据各移民安置点的生产情况,拟订指导性的生产计划,制订相关培训方案,并依据各安置点的情况,及时作好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指导,确保移民在短期内能掌握生产技术,开展正常生产,保证生活稳定,逐步致富。

十九、市财政局

按移民安置政策及文件规定,及时划拨移民专项资金及各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到点到位,并对移民资金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指导、监督。

二十、市审计局

负责对移民专项资金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定期审计,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安全到位。

二十一、市劳动局

按有关劳动法规为移民劳动者推荐就业,并积极维护移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二、市民政局

核准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移民优抚对象和特困户,给予本地优抚对象和特困户同等待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