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实用13篇

初中数学教材
初中数学教材篇1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数学就在身边。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更何况教材中也有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所有学生都愿意上数学课了。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整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切人应用问题非常必要,其内容应以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为基础,联系实际问题而确定,可概括为如下几种问题:

1.函数的应用问题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较难理解的一块内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很多。如:求成本最低、用料最省、产量(面积)最大、造价最低等应用性问题常可归纳为函数最值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确立自变量的限制条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有时这类问题还与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这种题型几乎每年的中考都会出现。

例1,某农户想利用一只1350的墙角砌一直角梯形鸡舍,现有一批可砌10米长墙的砖块,试问BC为何值时才能使鸡舍面积最大。

2.不等式的应用问题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际生活中的投资决策、最优化问题常用到不等式的知识。

例2,学生若干住若干宿舍,如果每间住4人,则还余19人;如果每间住6人,则有一间宿舍不空也不满,求有多少间宿舍和多少名学生?

3.方程的应用问题

(1)打折问题

打折是生活中常见的商业行为,如何通过打折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打折的实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设置活动课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例3,某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定价多少?

(2)税收问题

照章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新教材中这是一个重要内容,有时它还与方程、函数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

例4,国家规定个发表文章、出版所获稿费应纳税,其计算方法是:①稿费不高于800元不纳税;②稿费高于800元,但不高于4000元应缴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税;③稿费高于4000元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的税。今知王教授出版一本著作获得一笔稿费,他缴纳了550元。那么王教授的这笔稿费是多少元?

4.日历问题

日历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围绕它产生了不少数学问题,特别在新教材中,有一节对日历问题进行了较深人的讨论。它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5.几何知识应用

(1)三角形与成比例线段

(相似)三角形是生活中常用到的几何图形之一,三角形相似的运用也相当广泛。

例5,要测量点B到池塘对岸A点的距离,选一点c,量得BC=50米,在BC上取CE=10米,再在AC上取一点D,使CD=1/5AC,又量得DE=16米,则AB间的距离为――米。

(2)解直角三角形

生活中简单的测量,求解建筑物的高度,一般会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其中还包含测量时的仰角、俯角。

例6,如下图,在甲建筑物上从A点到8点挂一长30米的宣传条幅,在乙建筑物顶部点D测得条幅顶端点A的仰角为45°,底部点E的俯角为300,求底部不能到达的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

(3)对称问题

让学生充分认识世界,认识图形。探索其中蕴含的几何规律。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一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课堂上学生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不仅能议明当前的问题,还能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

初中数学教材篇2

一、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数学课程体系。数学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数学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已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所有学生都愿意上数学课了。

二、教材的编排使课堂活跃起来

数学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数学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数学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一个障碍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而性格文静、不善讲话的学生(多为女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教学时间有限)。其次,数学教材在活动课中学生讨论时会产生很多“意外”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让学生尽量充分讨论,又要考虑教学进度和课时任务,教学中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按照目前的课时安排,教学时间“捉襟见肘”,经常落后于应该达到的教学进度。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数学教材把关于统计的相关知识放到各册中分别独立教学,虽然内容是由浅入深,但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而且每学期时间相隔太久,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早就遗忘,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三、教材的例题与习题使内容充实起来

初中数学教材篇3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数学习题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自发的并快乐的在数学王国里畅游,兴趣就是他们的领路人。在教学中,将数学文化有机地渗透进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勾股定理是一个完美而深刻的定理,尤其是它的证明方法更是多姿多彩。在讲八年级数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背景: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士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1940年,在一本名叫《勾股命题》(第二版)的书中就搜集了370个不同的证法。迄今为止,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已逾千种。但是,最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关于时任美国总统的加菲尔德的证明方法,也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学习标榜

在给我们介绍的数学文化的过程中,许多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深深地打动我们,如笛卡尔身患重病依然不放弃研究,最终发现了坐标系统;阿基米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研究其认为的最重要的数学命题,也赢得了来自敌人的尊重。这些,无不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榜,让我们在学习前人为我们总结的经验和知识之外,还让我们懂得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并让我们有了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三)提高素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还要看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数学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体会数学的逻辑演变过程来提高。但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就必须靠数学文化的渗透来实现。例如:在数学研究和发展的漫漫过程中,有很多的数学家为了坚持理想,捍卫真理,不惜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课题, 一个又一个理想的话题。在我们赞叹古希腊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时,在我们欣赏中国的数学计算精巧的过程中时,那些曾为我们如今灿烂的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和努力的前人们,为我们付出了如何的代价,从而让我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今后的做人做事作出了必要的准备。

二、在初中教材中,数学文化是如何呈现的

①“阅读与思考”,据统计共有15处。这15处“阅读与思考”均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有关内容的发展历史,选取的史料真实、详尽,有利于学生全面整体地学习数学内容知识。如九年级上册“二次根式”一章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②以“古算题、历史上的数学名题”的形式融入数学史。六册教科书的课后习题中共引用了12道古算题。教材对这些古算题的处理多是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并附上古代文言文的历史原题,部分习题甚至介绍了问题出自古代的那部数学著作,并附有与问题内容有关的图片。如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一章习题18.1的“综合运用”习题10即为《九章算术》中的“引赴岸”问题;

③以小的“专题片断”的形式呈现数学史,据统计共有8处。这些“专题片断”多是在有关知识内容旁边以框架的形式将某些内容及符号的历史作简短介绍,如七年级上第80页对于“历史上未知数表示法”的介绍;

三、目前,数学文化在教材渗透的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探讨其解决的途径

1.在数学文化内容的选取上,应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内容,注重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来理解数学史。可以考虑从数学与哲学、与政治、与军事、与建筑、与艺术、与经济、与金融、与机械、与形体等多角度统领相关古今数学文化史中的相关史料。注重以适宜的主题来统领相关世界范围内的数学文化中的数学史内容。尽可能地体现多元文化数学,帮助学生以更宽阔的视野去认识整个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并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

2.在数学文化内容的选取上,还要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知识接受水平等因素,应从现实的、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追根溯源,回眸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利于学生深刻领悟数学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要尽可能的完整地呈现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地区对于某一数学主题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历程,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发展的过程。

其实,关于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的教材和教学的渗透的过程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所有致力于这项学习及研究的人大力的合作及配合的,需要所有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们潜心学习的。我想,在如今大力开展生本革命的今天,为了能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积极的投身于这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中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其实也升华了自己。

参考文献:

[1]刘超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篇4

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教材和旧体制的不协调问题。如:这一届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没有实施新教材,是按着原有教材上的课,且正好赶上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其综合素质达不到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不仅不善于积极思考,也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甚至连这个能力也不具有。再如:好多日常生活中的名词和概念,学生都不知道就更不懂,象“时差”、“成本价”、“利率”、“利息”、“销售量”,表现出理解能力差。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名词和概念,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直接导致练习时间的减少,进而导致教学进度的推迟。

二、新教材使课堂活跃了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一个障碍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而性格文静、不善讲话的学生(多为女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所有的活动在小组中进行,并要求组内同学互相帮助,这么做确实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帮助。

新教材在活动课中学生讨论时会产生很多“意外”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让学生尽量充分讨论,又要考虑教学进度和课时任务,教学中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按照目前的课时安排,教学时间“捉襟见肘”,经常落后于应该达到的教学进度。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新教材把关于统计的相关知识放到各册中分别独立教学,虽然内容是由浅入深,但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而且每学期时间相隔太久,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早就遗忘,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三、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进行了优化配备

新教材的专题形式的章节安排,既有利于创设学习环境,又有利于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引入问题、开展数学探究。尤其是新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配备,有百分之九十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充分感到数学来自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解决问题,同学们会积极参与活动,想办法获取一些辅助信息,积极与同学们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材篇5

七年级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的第一章就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作为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内容,与原来的教科书不同。这样安排,显然拉近了数学衙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刚踏入初中时学习第一节数学课所产生的陌生和恐惧感。实际的图形给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但要从其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就得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观察,在展开与折叠、切截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等,形成一定的空间思想。同时,通过安排对某些几何体主视图、俯视力并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每个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同时去发现新的问题。譬如在“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上,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相关实例,在上该课的前一节我就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就找到了“某此高档宾馆的旋转大门,面动起来就成为圆柱体”“校门口的自动门,将截面理想化为长方形,那么运动起来就是长方体”等等。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的“摆火些棒”的实验中,就蕴含着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如果能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计算一些具体的数值,启发学生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具有问题的一般性,就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由些产生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以顺得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 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的代数奠定了基础理论。

在教学中,学生以“摆火些棒”的实验归纳起来还有点困难,我就将数据多罗列一些,让他们观察,这样就容易得多;同时,我在对某些小节的处理上也打破常规,譬如:对“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老师都觉得时间紧,如:“3x+9x=”、“2XY2+3XY2=”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按照引例算出正确答案,再给一个“2a2+3a2= ”,问学生“能计算吗?”“结果呢?”学生就会算出很多不一样的结果,让学生讨论后,再给出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实践训练,效果就很好。

3)概率统计思想

在七年级新教材出现《可能性》,这是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从学生装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开始,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实例丰富对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渗透概率思想,使学生体会利中奖率”,“玩转盘”,“转硬币”等等,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转盘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统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把代数上“数”(代数式或变量之间的数理关系)与几何上的“形”(曲线或区域)结合起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想。是人们一种普通思维习惯在数学上的具体表现。

5)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数学意只,具备较强的这种数学意识,便具备了较水深的数学素养和较强的数学能力。

6)数形结合是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7)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8)数形结合一般包括两个方 面,即: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9)数形结合的题型包括:利用数学表达式或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应用函数的图象。例如: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由于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序实数以(X,Y)与点P的一一对应,使函数与其图象的数形结合成为必然,一个函数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而借助这个图形又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这为数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时老师若注重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年级(下)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老师要适时地私心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这里蕴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性想方法。在数轴上表示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数轴表集,则比在数轴表示数又前过了一步。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更为有效。

5)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例如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节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图象求二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初中数学教材篇6

再如,在教“几何图形”时,我们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过程中,学生就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活活力的教学氛围。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要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外,还要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以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新教材每一节中的“思考”就是要使学生改变那种接受学习的方式,而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律,这就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七年级(上):“代数式5x+2y还能表示什么?”学生就这个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举出了很多例子,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代数的背景,拓宽了思维,发展了联想、类比等能力。还有“你会玩‘填幻方’游戏吗”?学生就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数的运算及数的运算律,巩固了学生的计算技能。因此在“思考”的教学过程中,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包办代替。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地点拨、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表述,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当好“导游”和导师。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适当的社会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快乐,了解数学知识背景,开阔学生的思维。

三、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篇7

1.素材与实际生活紧密贴合

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实际中探究出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揭示自然和社会现象,实用价值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问题已经扩张到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开始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华东师大版数学新教材,根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选取贴近实际的素材,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2.编排内容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逐步掌握

循序渐进的编排内容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与知识特点。例如,教材在初一学年度,不涉及具体的逻辑推理,对几何证明格式不做任何的要求,只要求能认识图形特征,能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到初二、初三再逐渐提高。又如,对于统计和概率部分的内容,分散到初中每一学期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材中集中一次学完的编排,而后每一学期的内容都是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这样的教材编排一方面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3.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使学生知行合一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确保我国基础教育传统性优势的同时,删去繁、难、偏、旧等过时的内容,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思维、行为进行反思,努力寻找最佳方案、策略,获得创新体验,并使行知合一。

二、正确教学及培养目标

1.践行新教材的教育理念

教材的更新并不只是简单的内容更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改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这样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2.充分利用新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一开始就通过蜂房、东方明珠塔、深证指数走势图等图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把学生轻松地带入数学世界。接着又通过如何选择最佳旅游方案、利息的计算、商场促销活动等等日常生活的事例和数学家故事以及形式多样的“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做一做”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下子感到:数学与我的距离真近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大呀!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对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信心。

3.兼顾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想的解读,分析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的激发。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自护探讨,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并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出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制订出最佳的数学教学方案,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

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材篇8

第一,应走出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模式,联系生活,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被动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不上来,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

第二,教师教学应当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点滴积累起来,才能最终锻炼出终身学习的能力。只重视讲授基础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形而上学的东西。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基础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做到有机结合而不是顾此失彼才是教学的真谛。教学教学,只有会教才能会学。

第三,要给学生创造自己动脑动手和主动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勤思考,勤探究,不惟书,只惟实。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但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中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的受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不要把学生变为复读机或者是复印机,要真正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的事情,就是真正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自主参与的过程,主动参与的过程。拿央视的电视节目来说吧,《百家讲坛》讲得再精彩,听众听多了恐怕也会失去兴趣。《星光大道》为什么受人喜欢,主持人老毕让嘉宾、演员和观众充分互动才让节目充满了活力。电视节目尚且如此,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呢?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会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升的。

当代中国,国家提倡建立创新型社会,在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立足于课堂,放眼于课外,吃透新教材,改变传统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动力。这项工作要求每位老师从每一堂课做起,从自我做起,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数学教育真正回归生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王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2]鲍根妹.浅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及其对教学的要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12).

[3]刘华玲.浅谈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体会[J].成功(教育) 2010(03).

[4]胡绍成.浅谈初中数学新教材[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3).[5]马宝军.初中数学“新教材”与生活[J].新课程(教研).2010(08).[6]朴美花.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7]刘莉.新教材 新观念 新教法――初中数学教法初探[J].今日科苑.2007(10).

初中数学教材篇9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幻方体会数的千变万化及其在各种变化中内在的规律性;通过“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美丽的勾股数”展示数学无穷的魅力:数学具有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和谐美等。这些材料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展示平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每则材料中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挑战性,问题的设置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形象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阅读材料中介绍了许多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陈景润视数学为生命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学生从中学到数学家严谨治学、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同时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刻苦钻研、顽强拼搏、孜孜以求的精神。

利用中国古代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阅读材料中安排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贾宪三角等。学生从中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师可结合近现代中国数学与世界的差距,中国科学在一定时期内落后其他国家,从而使得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斗志。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境界。

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多数数学教师注重学生掌握课标中规定的知识形成过程,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曲折历史所知甚少,阅读材料恰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陷。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在理论与实践、失败与成功中发展起来的。如无理数的发现,可以向学生阐述真理是不可战胜的;又如高次方程的解法既阐明殊途同归的道理,又表明科学要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成长。它们都包含了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适时介绍相应的数学史,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

初中数学教材篇10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是保证有效教学,培养新型人才的可靠保证。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师生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与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格格不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新教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注重自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贴的很近,便于学生思考与自学,有利于小组的合作讨论。

新教材里的每一节内容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良好的情境。在教学中师生应该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教与学的团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是主体,是主角,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同时与学生一起又是教学的评价者,只不过教师是首席评委。师生平等表现在双方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上。在问题面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人格天平上相互尊重与信任。

使用新教材的课堂,能充分体现民主氛围,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与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有特长与个性的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千方百计让其自由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尽情的发展。

二、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培养自主的学习精神

教学,就是教与学,新课程教学,教师的解惑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合作”学习数学的过程,解惑的过程,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探索,交流,不仅要知晓“是什么”,而且知晓“为什么”,学会“怎样用”。

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寻求、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成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新课标七年级教材在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时,有这样一道题

例1:2007年1月份的日历,如果用

表示日历方框中的4个数字,试用等式写出a,b,c,d之间的数字关系?

这是一道开放的图表型习题;只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列等式即可。例如a=10,b=11,c=17,d=18,10+18=11+17,可写成a+d=b+c或a+b=c+b-14的形式。最终答案不唯一。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只要写出任意一种数量关系即可。

这样练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可以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思考。按照观察试验探索找规律验证的顺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以学为主,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答案的不唯一,更增强了题目思考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经历学习的全部过程

学习知识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不是抽象的背概念,套用公式,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案,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调动各种感观,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让学生动手画出、剪出、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会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手工制作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圆柱体等规定图形;通过重新组合,发现新的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概念。请看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练习:

例2: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这个几何体是什么样的形体?

解答此题,除观察正视图,利用空间想象力可得出该几何体外,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相同小正方体模型,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在动手摆放的实践中做出答案。由此,还能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出来。当然在摆放模型中答案是不为一的,这比想象要好理解的多。

(答案)

学生在做中学,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要寻求解答的好思路,灵活主动的寻找到了题目的解答结果。由于是小组活动,大家共同发现分享成功的快乐,彼此的资源。

初中数学教材篇11

学生领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指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关键作用,并为后续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矗

2分类思想

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根据问题的特点,把它分为若干种情形,有利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这就是数学分类的思想。初一教材中的分类思想主要体现在:(1)有理数的分类;(2)绝对值的分类;(3)整式分类。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请分类的要求(不重、不漏),分类的方法(相对什么属性为类),使学生认识分类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只有通过分类思想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一个字母,在没有指明取值范围时,可以表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三种情形。这是学生首次认识一个有理数的取值讨论的飞跃,不要出现认为一个字母就是正数、一个字母的相反数就是个负数的片面认识。这样,学生做一些有关分类讨论的题也就不易出错,使学生养成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习惯,培养严谨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数形结合的思想

将一个代数问题用图形来表示,或把一个几何问题记为代数的形式,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可使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情形,常称为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一教材第二章的数轴就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时,要讲清数轴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明确数轴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的合理性)。任意一个有理数可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从这个数形结合的观点出发,利用数轴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关系,使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也就是借助数轴的思想,使抽象的数及其运算方法,让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这样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可突破有理数及其运算方法的教学困难。

4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的思想,就是一些求解未知的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从而化未知为已知(此种思想有时又称代数解法)。初一代数开头和结尾一章,都蕴含了方程思想。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重要区别,明确代数解法的优越性。代数解法从一开始就抓住既包括已知数、也包括未知数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等式变形,改变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最后使未知数成为一个已知数。而算术解法,往往是从已知数开始,一步步向前探索,到解题基本结束,才找出所求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关系,这样的解法是从把未知数排斥在外的局部出发的,因此未知数对已知数来说其地位是特殊的。与算术解法相比,代数解法显得居高临下,省时省力。通过方程思想的教学,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及代数解法的优越性得到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学好方程知识,运用方程思想去解决问题。由此,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5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新的(或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上来。它是数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初一数学中的化归思想主要体现在:

(1)用绝对值将两个负数大小比较化归为两个算术数(即小学学的数)的大小比较。

(2)用绝对值将有理数加法、乘法化归为两个算术数的加法、乘法。

通过这样的化归,学生既对绝对值的作用、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知识的发展与解决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

(3)用相反数将有理数的减法化归为有理数的加法。

初中数学教材篇12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处理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因此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如:在作业设计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三个档次的作业,让不同学生做不同档次的作业。

二、全面了解学生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发展。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a、b、c、d四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各学习小组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d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c、d组学生独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展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的过程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主动帮助c、d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三、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教学

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班我用传统教学法,在二班我用分层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多让优、良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中、差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后,让中、差层次的学生到黑板板演,加强面对面的个别辅导。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设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和提高题,提高题鼓励优、良层次的学生做,中、差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设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基础题一般是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简单知识点题目。而提高题则是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采取多举例学生感兴趣的实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差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篇13

第一节“与数学交朋友”。通过谈话、聊天、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教材。接着,又被蜂房结构的几何美、东方明珠塔的造型美吸引。大到高科技、市场经济、小到随处可见的铺地砖,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启迪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印证了本章导语——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学的精辟描述。三位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第二节“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材以亲切的第一人称,让学生用不多的数学经验,却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

2.生动的课堂

教材给了我们数学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源头活水。本章教学后的成功点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2.1 动手、探索、讨论充满学习过程。如第三页练习2:用剪刀将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应该怎么剪?学生拿了纸片小刀,讨论着各种方法,愉快地走进了数学教材。又如第五页练习2:把由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中的每个正六边形分开一点,并在空隙中填满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做成新的拼花板。教师先准备了许多正六边形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试验,很快得到3种不同拼图,教师让找到方法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画在纸上让学生观察,感受了几何图形美。再如第十二页练习1,学生准备了小刀、陶泥、橡皮泥、萝卜等,课内动手探索,理解了正方形的影子或切口可能产生的各种平面图形。还如填数字游戏、数字猜迷等,学生都是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既独立研究又互相协作,动手动脑动口,情感和谐,学习自主。?

2.2 课堂教学中不时迸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材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如第14 页习题5: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 要求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并使花坛面积占矩形面积的一半。教师没有现成的样卷,没有既定的框架,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认真做好这块绿地的“规划师”、“设计师”,几十个学生几十幅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既有啧啧称赞声,又有哈哈大笑声。又如第十四页习题6: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我们让学生充分讨论,把新颖的构思画在黑板上。学生不须邀请纷纷自己上黑板画,刹那间画满了一黑板,雷同的不算,有创意的有好多幅,解说词更是到位。如红绿灯、跷跷板、台灯、还有热带鱼、两朵花、风扇、气球、更有雪人等充满了童趣童真。

2.3 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结合教材练习中的“请举出你在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观察一座标志性建筑或雕塑,指出它包含哪些图形”,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打开煤气灶时为什么表会转?杯子为什么做成圆柱体的?地砖是什么样的图形才能铺满地?填数游戏的规律是什么?家中的水电费是怎么计算的?出租车的计价方法是怎样的?超市中一天的顾客是多少?闹市中汽车的流量统计方法等。各种问题很有价值,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回答,或许能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学生研究问题的资料,但是,我们期盼的就是这种从知识结构中、从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一个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