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秘书学专业论文实用13篇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

人文素质,广义上讲是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狭义上讲是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良好的人文素质是文秘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主要表现为追求崇高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人格,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方面。

全球化对秘书的素质有了较高要求。现代秘书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其职业意识和知识素养,还应关注其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现代秘书工作已不满足于传统秘书的被动性、事务性、文牍性,其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协调、沟通能力也关乎秘书工作的成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是衡量能否承担工作的首要标准,而人文素质则决定能否把工作做得到位、恰当、有品位。秘书职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要当好一个秘书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一、文化素养

文化底蕴,是一个人深层次的文化素养,学识的总和。它深藏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虽不会全部表露于外,而别人却能从你的言行中感受到。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智慧、气度和胸怀,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行为方式。秘书代表组织的形象,其日常言行对领导、组织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要成为一个杂家,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除对专业知识熟悉外,还要掌握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知识。此外,秘书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组织协调能力也很重要。这样秘书才有可能综合分析归纳各种材料,将零散、未成型的构思清晰化,准确地判断是非,搞好对内对外大小事务。因此,秘书专业学生须具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培养基本的文化素养。

二、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是外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支配着人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

首先,要注重性格的培养。秘书在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应注意塑造自身的性格。以下几方面性格对于秘书做好日常工作尤为重要。

1坚韧的意志。秘书负责起草或保管各种机密文件,伴随领导左右,对其决策、行踪最为熟悉,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其重要性。有人不免想从秘书那里“探口风”,面对复杂的办公室环境,秘书必须以坚韧的意志抵抗各种诱惑,丝毫不能透露秘密事件及相关信息。

2稳定的情绪。秘书繁杂、琐碎的工作永无止境,疲惫不堪。在满足上级要求的同时,还要顾及群众的意见和与同事的相处,往往进退维谷,不能兼顾。这时需稳定情绪,冷静对待,妥善处理周围的人和事。

3豁达的胸怀。秘书是领导的左膀右臂,有责任以豁达的胸怀为领导分忧解难,不能乱发脾气,随意处置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同事。为了协调工作,秘书对上要忍,对下要容;忍则能抗压,容则能合众。

其次,要克服秘书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秘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是自卑。秘书在单位处于从属地位,受上级领导支配。工作繁琐、辛苦,时常受人指责。情绪长期压抑,容易滋生自卑心理。此时应当明确,人人平等,大家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担当角色不同而已,并非地位卑微。这种认知,有助于消除自卑意识,保持健康心理。

2高傲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一些秘书恃“权”而傲,以领导自居,工作上擅自做主,。这万万要不得,它一旦滋生、蔓延,后果很严重,所做工作会毁于一旦。

3盲从心理。秘书的工作经常受领导支配,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易对领导一味顺从、赞同,毫无主见,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秘书是领导的参谋,要摈弃盲从心理,敢于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创造性工作。

三、气质修养

气质一旦形成就呈稳定状态,包括喜怒哀乐情感的流露,人际交往,处事方式,都打上了个人印记。秘书代表着公司、部门的形象,一言一行都要谨小慎微、举止优雅、端庄大方,逐步树立个人“品牌”魅力。高职秘书专业的学生应十分重视自己的气质修养。

四、道德品质

优秀的道德品质是秘书最基本的人文素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道德品质。

首先要一身正气。秘书要对领导身边的人和事起到一杆秤的作用,公平公正地对待一切,时刻提高警惕,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其次要朴实。交际轻浮,夸夸其谈,是秘书的大忌。认真踏实、沉着稳重的工作态度,才能胜任秘书工作。要秉持朴实的工作作风,对上对下,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厚荣.论秘书素质与修养[J].秘书之友,1992,(Z1)。

[2] 郎一轮.秘书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J].秘书,2004,(1)。

[3] 朱丹.浅议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J].绥化学院学报,2005(25)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2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当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科学是一种以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各种现象为对象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获得知识、追求真理或发现各种规律。”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是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文秘专业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体现。L学院文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是以适应学校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而创办的,以培养服务甘肃地方经济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文中将以兰州城市学院秘书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学生就业情况为例,探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考虑不全面

从L学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专业主干课,包括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与实务、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概论、普通逻辑、社会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中国文化概论、普通话语音、通史教育以及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等。二是专业任意选修课,包括汉字书写、申论、涉外秘书、职场礼仪、文化产业与管理、艺术鉴赏等。三是实训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课程学时安排均符合教育部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培养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相符。调查发现,国内许多开设秘书专业课程的知名高校,比如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所占比率过高,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课程占有很大比重。二是秘书学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L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更突出中英文高级文秘这一专业方向,过于强调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而忽视了秘书学本专业的特征。三是实训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根据培养目标制订“理想”的培养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师资培养不合理、硬件投入不足、附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等原因,使得这一环节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

(二)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的职业观念及教学理念影响,文秘专业多表现为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很多高等院校在制订学生的培养方向上较为单一,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高职和专科的培养模式之中而没有进行细分。而“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校本科阶段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和谋划才能的中高级秘书人才。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

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往往附属于理论课程,课时偏低,两极分化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本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导致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甚至缺失,另外,有些高校在设置秘书专业课时更多考虑的是本校的师资水平而不是社会的要求,政务秘书、司法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里几乎是一个留白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秘书专业教学的教师身份较尴尬,多数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缺乏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及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在授课中往往表现为理论知识的生疏和操作能力的不足。秘书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来充实和支撑,并且由于其交叉性学科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理论素养外,还应掌握管理学、文书学、写作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五)教材存在量少质弱、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且教材滞后于秘书实际工作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教材理论和实务不分家,且比例设计不合理,理论部分或实务部分内容偏少。同时,现有文秘专业教材里独立的秘书学实训教材非常少,大都由教师自身开发实训项目,造成实训课程教学随意性大,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很多教材编写者很少深入秘书的实际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一些教材内容设计单一,与实际秘书工作脱节。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环节的具体体现,它决定着该专业能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据统计,L学院近两年来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等竞争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功底方面比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更扎实,更能胜任秘书职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实际。很多高校对秘书人才的培养更多倾向于党政机关和机关事业单位。而专业秘书,如商业秘书、涉外秘书、司法秘书、医卫秘书的培养则很少涉及。所以,在专业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出问题关键,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及社会需求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设置比例要合理。高校专业设置和划分既要适应社会需要又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秘书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应该与汉语言文学区分开来,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辨识性。一般而言,高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基本要包括“论”、“史”、“应”三部分。“论”即秘书学概论,它是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纲领性课程。“史”即中国秘书史,也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包括秘书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和礼仪等具体实务。这三部分内容,既符合我国目前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能满足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不同地域的高校对学生就业情况及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环节会有所区别。

3.进行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实际上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反馈制订出更合理的秘书人才培养方案。今年正是L学院2011级学生毕业和找工作的时期,通过走访师生和用人单位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很透彻,课程开设虽较宽泛,但能紧密联系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内容又太少;而用人单位则认为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的敏锐度不是很高,也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由此可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是否扎实有效。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秘书学课堂教学应高度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相连,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把握学科及专业发展新动向,特别是给学生提出一些本学科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及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将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活动的现场实践中去,在生产实习、研究设计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秘书学科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进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提高实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应根据现有条件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每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训练。第七学期进行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进行集中毕业实习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其次,还可以利用假期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学习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学校也应拓展资源渠道,在校内给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部门,在校外努力拓展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秘书工作随着社会需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为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与技术能力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合理构建秘书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秘书,2012,(8):14.

[2]杨树森.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7).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3

一、研究背景的梳理

“秘书”由来已久,传说始于黄帝时期的议事。历朝历代都强调秘书队伍的办文、办会、办事的基本职能。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事实,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加以鸟瞰的朝代近乎为零。即使在现当代也少有涉猎。中国知网上也只搜集到十来篇涉及“秘书文化”的文章,如佘亚荣《试论当代中国秘书文化的兼容并包》(《秘书》,2012年(8);何坦野・秘书文化的精神内核》(《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何敦春《基于优化高等教育管理的秘书文化培育》(《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8)等。这些文章也还只停留于肤浅的关于“秘书文化”的界定、内涵包蕴等层面的探讨,真正从实质上谈及“秘书文化”的本质、规律等几乎没有。在这种背景下,结合2017届秘书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由吴延生老师带的三名学生,论文题目是:《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徐晓晓),《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符方艺),《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石明岳);甄强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论文题目是:《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张丽珍);易东生老师指导的一名学生,论文题目是:《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张卫健)等组成,总题目为《“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目前关于“秘书文化”研究较冷门的状态下,我们研究有一定的困难,先要厘定“秘书文化”的界说。我们认为“秘书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但根本的内核是“秘书精神”,是由秘书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信仰、甘于奉献的职业修养、秉直做人的操守、特定的思维方式等组成。几位学生论文题目主要从“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出发,谈及“传承”不多,重点在于“发展”。《传统秘书文化对当代秘书修养的借鉴作用》在汲取传统秘书文化精华的同时,探讨古人秘书文化中的“入世”精神,亦即“进取”精神;《论胡乔木对传统秘书文化的阐释》主要对传统秘书文化中的“气节”“忠诚”“进谏”职业操守的阐释;《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是从“点”的层面,围绕小说《市长秘书》中渗透的当代复杂的秘书文化:灵魂寻找、良心安放的重大课题,在市场经济的巨潮推涌下,随着腐败的增多,官场生活中伴随“官”的秘书也难免呛水,像书中市长秘书雷默心灵经受炼狱般的苦难。“灵魂寻找”、“良心安放”实质也还是古代秘书文化讲的秘书的“精神信仰”。这样的“点”的研究是对“面”的深化。《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是在“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案深度分析。从官场小说中梳理秘书的群像,有继承古代“尽忠”“恪信”的;更多的是随“官”人们的贪腐而失去自己的价值追求而随波逐流、沆瀣一气的;有趁机“捞”官往上爬,捞钱贪公款或借职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的。分析这样的“秘书群像”,重在从社会意义层面解析其影响,以警醒世人特别是当代秘书们。《从〈后院夫人〉三部曲看官场小说的突破》,借《后院夫人》三部曲之视窗,探寻官场“后院”的夫人们的心理表现、心灵变化,实际上是在透析秘书的“外层”文化:“随官”“盼官”“跟官”,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秘书官场”,但从特殊的视角,侧面烘托了秘书文化的“丝丝缕缕”。

由上可知,我们选定五个分题目,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说点、面结合,个案佐证,富有说服力,能够在当今为数不多的“秘书文化”研究中,提出我们关于秘书文化传承特别是“发展”的鲜明的观点。

二、培育措施的拟订

任何行业的存在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文化。“秘书行业”更是如此,一旦这种生态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整秘书行业体系的生存危机,一旦秘书行业出现危机,对于培养后备人才的秘书学专业来说就会前景不妙,甚至是灾难。所以秘书学专业有义务担当起传承古代秘书文化的重任,解构古代秘书文化的一些不足,建构和发展当下的“秘书文化”。为了保证团队培育“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既定目标顺利实现,拟在措施上予以梳理:

(一)明确指导思想

针对五位同学的个案选题,我们将它们汇总后作为一个总命题“‘秘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以培育。作为指导老师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把它和秘书行业,特别是跟职业命运攸关的秘书专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旦行业精神文化得不到重视就会使整个行业产生危机,那么秘书学专业就会出现生态性重大影响。为建设好秘书学专业,也为秘书行业文化建构做出一些努力,作为指导老师我们就要明确指导思想,把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子系统来抓,引领秘书文化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供写作素材

作为秘书学专业教师,平素在教学中为充实教学,要研读教材体系。吃透了教材还不能算上好课,要进机关、下企业大量搜集秘书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进而讲“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再者,教师们为了搞好教学,会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去了解学界的一些前沿的成果,把它拿来补充教学。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科研的互动中会搜集到很多的素材,结合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把这些珍贵的秘书学素材特别是老师的研究所得,提供给学生作为命题发生的基础、写作论证的平台,会让学生的命题研究既视野开阔,又有的放矢地针对问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搭建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学术活动、学术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就像建筑结构不稳妥它就立不住了。观点固然重要,靶子也明朗,但如何射靶,如何命中却很有技巧。如《从〈市长秘书〉看当下秘书文化的抒写》,应指导学生在亮明观点之后,简说一下“秘书文化”,最后论及“秘书文化”描写的价值、意义分析。再如《当代官场小说秘书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分析》一文,先指导学生了解官场小说的背景,官场小说离不开的人群――秘书群像的塑造有哪些类型,各自代表怎样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这类秘书群像塑造的社会意义呈现,这样搭建起结构平稳宛如金字塔式的框架,不仅逻辑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而且形式上由轻到重,显得步步紧逼、一层近似一层的结构体系。所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一定要有指导者自己的逻辑思路、理论架构,这样指导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不仅对问题向纵深开掘亦有自己的思考路径,而且得到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四)跟踪指导过程

大学毕业生的业论文是四年高校学习生涯的总结性作业,学生、老师都非常重视。具体到2017届秘书学专业学生,从2016年11月就开始采题、定题,一直到2017年6月通过答辩方才结束。其间学生在3月开题答辩后要带着问题去实习单位实习1月余。这期间,学生虽然不能在其旁或随叫随到,但指导老师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如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经常与学生沟通,学生在实习中一边实习,一边草写论文,碰到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和老师进行沟通联系。通过跟踪指导过程,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动向,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在写作或实习中出现的新问题予以第一时间解答、沟通、指导,对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偏向予以校正。

(五)突出答辩环节

答辩是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论文写作主要是考查学生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现于答辩环节。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评定论文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答辩前,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告知其答辩的一般程序和答辩方法,特别是策略和技巧的运用。为此,可以要求学生在答辩前的一两天转变角色以读者的视角阅读审视自己的论文,包括观点的正确性、基本理论要点、提纲介绍等,思考评委老师可能会问的问题,如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毕业论文涉及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毕业论文的薄弱环节提问,做好心理准备、论文内容准备、资料用品准备,针对评委的提问,有的放矢地思考回答,注意口语流畅得体,表述准确。

三、保障条件的设定

(一)业缘相通有基础

几位导师在以往文秘专业方向时期就是秘书专业课程的讲授者,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秘书学理论素养。因此,前期有了大量的研究和学术的积淀,这是从事命题指导的扎实基础和学术支撑。

(二)时间充裕有保证

指导老师都在高校从事秘书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充裕的时间做保证。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4

1 秘书基础课程中开设实验的必要性

秘书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调查研究等基本技能。其课程本身的性质就是对秘书这一职业提出的要求。秘书基础课程涉及管理学和秘书学的诸多内容,在秘书管理工作中借鉴和参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式,从管理学中汲取理论知识的养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基本掌握秘书工作的性质、特点,掌握秘书参谋咨询、辅佐决策、沟通协调、管理事务等基本职能,熟悉调查研究、信息处理、会议管理、公文撰拟、接待、交际礼仪等秘书实务的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手段与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秘书这一岗位对学生的一系列要求,为将来从事的秘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因此,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服务面向以及课程的性质来看,通过开设秘书课程实验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十分必要。

现代秘书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全是根据企业单位需要的模式并且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大量的中职院校完全的依据当今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与个性化来进行职业课程订制的,通过构建开放性的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来实现其培养目标。

2.1 具备广泛的理论知识

创新现代秘书人才的知识结构,广泛吸纳多学科多途径的理论知识,构建开放型基础课程新体系。秘书专业的知识与工作技巧,大部分来自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为秘书这一学科提供实践、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们真正的能够将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的目的。我们培养的秘书专业人才主要是针对于未来走入企业,从事辅佐管理层的人员的秘书,那么就需要为秘书专业开设大量相关课程,例如:秘书理论基础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语言学、文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写作学、电脑和网络等,在此秘书基础中也要求学生们广泛地吸收行政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学生们不仅了解还要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所有的学科知识来强化秘书这一专业。

2.2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在当今社会上只有能者生存的道理更加显而易见,我们培养的秘书人才能否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不仅取决于其知识的多少,还取决于其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秘书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性、概括性、多样性。从而优化现代秘书人才的能力结构,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构建多层次、跨行业的开放型专业(技能)课程新体系,为我们开设秘书课程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秘书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处于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直接影响着组织机构的运转。因此,要求我们秘书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制定计划、安排措施和实施行动的组织能力,以保证将来在开展工作中能够高效的运作。

2.3 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不仅是秘书这一专业的基础,也是未来秘书专业的发展。专业技能不仅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样的我们的秘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需要靠着熟练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职、发展。对于现代就我们培养秘书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具有理论基础是不能够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因为,这些理论仅是学生初步了解秘书这一学科的基础,并不能完全的掌握秘书学科的真谛,以及运用。所以,中职院校是以实现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学校,我们能通过大量的更具体化、规范化、技术化训练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总之,使秘书专业(职业)人才能够熟练的掌握其技能才是秘书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2.4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劳动者,而且是一个全面的人,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价值观念、伦理和态度,自立、负责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秘书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2.4.1 结合秘书发展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为学生开展人文历史教育,使他们通过在阅读刊物、观看电影等过程中进行精神思想的洗礼,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传统来滋养秘书的人文精神,是提高秘书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过程。

2.4.2 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优秀的秘书不仅要求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过硬,合格的秘书人才则体现在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我们通过为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更应注重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职业道德的熏陶,让他们能够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2.4.3 结合模拟训练,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开展模拟训练,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通过模拟的人物角色来主观感受其在社会的位置,在感受中不断的提高对秘书这一行业的认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们明白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未来对于秘书行业的正确导向。

3结论

总之,要培养适合企业的秘书人才就需要我们在培养秘书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还要让他们掌握好职业技能,从而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时,能够从容以对。合格的秘书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辅佐,还能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出谋划策。这才是中职院校培养的高质适应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海生.秘书基础(文秘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5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6

专业核心能力:法律文秘操作技能。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部门的文秘及相关岗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学和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法律职业岗位文秘工作技能的复合型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文献检索、司法笔录训练、书记员工作概论、档案管理、法律文书训练、现代汉语与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计算机与应用。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法律事务执业能力、掌握秘书技能、会英语、会电脑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要求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专业英语、秘书实务、档案管理、企业管理概论、法律文书、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税法、电子商务、商务谈判、沟通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制作等。

专业特色:注重塑造形象、提升品味;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复合型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职业前景: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助理工作,又能从事法庭助理、书记员、律师助理职业,还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和商务管理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并有潜力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法律文秘专业第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技术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素质、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

1. 素质基本要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等基本知识。

(2)掌握法律专业知识、文秘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办文、办事、办会方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掌握管理学、秘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程序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档案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则和法律法规。

(5)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

(6)掌握法律公文及其它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7)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法律文秘事务运作。

3. 能力基本要求

(1)熟练运用汉语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心领神会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咨询、中文写作能力。

(2)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文的能力。

(3)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事的能力。

(4)运用法律文秘知识进行办会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法律文书制作和公文处理能力。

(6)运用法律和文秘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法律文秘运作的能力。

(7)运用基本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咨询、司法调解和解决一般法律问题的能力。

(8)公关活动策划能力和人际沟通、接待协调能力。

(9)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事务处理、法律秘书实务活动的能力。

(三)证书要求

1.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

2.获取全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上证书或大学四极以上证书。

3.获取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或劳动部门计算机操作中级以上证书。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7

二、文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出现供需脱节的尴尬

在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区域,致使人才稀少,特别是文秘专业的需求口径较大,许多用人单位迫于工作压力,通过各种渠道对非文秘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但收效甚微。即使在秘书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出现了文秘用人单位“用不上”“用不了”的尴尬现象。通过对用人单位、实践实训、文秘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调查,发现“供不应求”与“用不上”“用不了”之间凸现的问题是西藏社会各行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对秘书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现行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文秘生“用不上”“用不了”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字功底较薄弱。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对秘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实现其他秘书职能的基础。但在单位工作中,我校的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欠缺,简单的公文、简报的写作在语言表达、文种的选用、结构安排上不符合规范和要求,这使用人单位感到失望与无奈,这不仅影响了我校文秘专业的美誉度,同时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我校文秘专业学生的信任度、认可度。二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根据对我校文秘专业学生在西藏文秘岗位存在问题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培养的文秘学生重于理论知识,忽视实践锻炼,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必要的动手操作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秘书岗位的技能要求。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培养的文秘专业学生“用不了”“用不上”,而用人单位却又难以得到满意的秘书人才的尴尬现象。总之,文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出现供需脱节的尴尬现象主要是高校秘书学专业教学实践问题。

三、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对文秘专业课认知模糊。认知态度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基础。我校是一所民族院校,是承担为西藏各行各业培养各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因受国家政策影响,文秘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部队生。部队文秘生,他们大部分初中毕业,文化基础较差,对文秘专业认识模糊。他们认为文秘专业理论知识不多、不难,又由于国家对他们实行就业分配制,于是他们对就业高枕无忧,在学习上不像理科生那样刻苦,强化专业技能,也不像中文专业博览群书,仅仅满足了课堂“填鸭”和考试过关。这导致他们知识面窄,不能真正成为综合性专业通才,不能适应西藏用人单位对文秘岗位的需求。二是区外生。区外文秘生,来源于全国各地,他们从未去过西藏,对西藏有恐惧感,因此他们本科毕业后主要选择考研或从事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没有在西藏从事文秘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对文秘专业课认知不高,根据问卷调查分析,90%的学生不认可文秘职业,甚至20%的学生不愿向他人说明自己是学文秘专业的,觉得丢人,因此,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考研和其他就业上。

(二)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西藏民族大学秘书学专业教师共5人,其中4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1人是秘书学专业。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1人,硕士3人,本科1人。这样的师资队伍学历水平较高,理论水平强,但秘书岗位实践能力较低。

(三)传统教学认知问题。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专业,在教学中要体现“应用”“实践”。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特别是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影响,重背诵,轻实践,影响了秘书人才质量的培养,造成秘书专业毕业生供需脱节的现象。

(四)教学实践环节单一化。我校秘书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不断趋于完善、合理,但由于教学实践管理问题,使秘书学实践课程过于单一化,仅局限于课堂,除课堂以外的实践很难落实,只是流于形式,未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寻找培养实践人才的途径

为培养更多适应西藏社会发展的秘书人才,必须加强秘书实践人才的培养。要实现秘书实践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秘书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思维僵化,不善思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要进行革新,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对知识起到启发引导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如秘书礼仪、秘书实务等课引导学生拍摄秘书工作情景剧,再通过QQ或微信在课程群共享,互动性、趣味性、积极性强。同时,加大课外合作力度,可聘请在文秘岗位的优秀学生,利用回母校机会做讲座,或把校内、院内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请回课堂做专题讲座。培养学生职业荣誉感,增加岗位职业意识,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考核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考试形式是以书面答题闭卷方式为主,但文秘专业注重实践,因此,对文秘专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内容应轻理论,重实践。如《秘书实务》课程,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应将试卷分两部分:一为理论试题;二是实训试题,在分值上理论分值占30%,实训占70%,这样,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凸现本课程培养目标。

(三)开展课外实践课堂,利用多种途径开展院内、校院合作。1.设立文秘专业社团。在学校支持下,创办秘书专业的学生社团。社团既是有效历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平台,又是一个最能培养学生社会交际的“圈子”。所以,文秘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教师更应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创设本专业的社团,如秘书礼仪队、秘书学会等。这些社团不仅培养了学生职业成就感,教师还能够通过各种文秘专业网络平台宣传我校文秘专业,让我们的文秘专业与全国接轨,尽快发展起来。2.参与学校、院、社区服务。学校、院社区在运行中,有各种各样活动,如接站、接待(小型)、会务、为退休老干部提供各种服务等。在这些活动中,如果文秘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且是对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锻炼。3.顶岗实践。校内办公室、档案室及相关部门都需要文秘专业学生,这些场所都是文秘专业学生很好的实践场地。我们可以把文秘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各个部门要求他们顶岗、值班,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少安排或不安排,让文秘学生接触文秘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为今后走上文秘职场奠定基础。顶岗实践是学生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重要途径。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8

(二)学习文秘专业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是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秘书在日常工作中,上情下达,沟通左右,联系内外,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可以说秘书是将领导和员工连接起来的重要一环。二是学习古代秘书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优秀传统美德包含的优秀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对现代秘书起着相当重要的榜样作用。三是指导现代秘书工作。学习古代秘书官职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利于趋利避害,为现代合理且规范的秘书选拔和考核制度提供借鉴。研究古代秘书机构的设置与演变特征,界定古代秘书机构的职能范围,不断使秘书机构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现代秘书机构的合理发展。研究古代秘书工作相关业务内容,有利于不断强化现代秘书职能。

总之,学习文秘专业课程,了解秘书史,我们要学会从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去粗取精,革故鼎新,不断指导现代秘书工作。

二、文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一)课程认识不足

秘书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内设课程“秘书写作”“秘书实务”“秘书礼仪”“办公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兼具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同这些课程相比,秘书史涉及诸多历史朝代,内容晦涩且繁杂,不具有实用性,学生们不太重视该学科的学习。

(二)师资力量欠缺

我国的秘书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不过40年。在全国高等院校中,至今少有秘书学硕士学位培养阶段,更别提秘书学博士研究生。秘书学专业教师团队中,大部分教师毕业于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汉语国际教育等相关专业,且少有秘书相关工作经历,相对缺乏系统知识和理论研究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课程知识点结合其他实践课程融会贯通地传递给学生。

(三)教师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课”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沿用死记硬背的闭卷考核方式。这样的授课模式及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上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得消极被动,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

(四)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秘书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秘书学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作为学生必修课进行学习,而《秘书史》放在大三上学期,作为选修课,课时量为每周2课时,总课时量32课时。论从史出,笔者认为,一是设置成为选修课,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二是32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直到近代史上的秘书官职、秘书机构及秘书人员相关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任务繁重。

三、文秘专业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课程设置合理化

课程设置的合理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针对前两年的基础课程教育,文秘专业基础模块可以适当放置在二、三、四年级逐步进行。首先是秘书学基础模块。让学生对秘书专业有一个初步认知。笔者认为,秘书史作为秘书学基础模板,放在大二阶段作为教学内容是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的。第二,秘书史课程内容繁多,且线索复杂,层次多样,适当增加其教学时长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内容专题化

由于秘书学起步时间较晚,专家对该专业课程的研究仍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目前市面上关于秘书专业课程的教材,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笔者建议以秘书官职、秘书机构、秘书业务工作(比如保密工作、档案工作、文书工作)为依托,建立秘书史专题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对于学生而言,能形成完整清晰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秘书史的学习。

(三)授课教师专业化

第一,定期组织相关任课教师参与秘书史学术研讨会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专业素养。第二,在秘书教研室中组建秘书史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学科内教师之间的探讨与总结,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第三,有序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结合秘书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秘书实践水平,用现代秘书学知识辅助秘书史课程教学。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1.对分课堂教学。“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则围绕教师所授重点内容及课本后面的讨论练习题,进行资料查找、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的工作。

2.实地考察法。利用地缘优势及现代化条件下便利的交通,组织学生前往优秀名人故居或历史事件发生地,身临其境感受文化熏陶。绍兴师爷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秘书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背后的地缘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亲缘认同都是值得研究的。

3.视频教学法。借助《大揭秘》《百家讲坛》等历史专题栏目,腾讯、Bilibili等视频平台,向学生讲解历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教学方式数字化

所谓的“教学方式数字化”,即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课堂”“课堂派”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及章节知识测试。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9

一、高校秘书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大学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学习的专业过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人文教育与实践环节偏弱的弊端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比例、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单一呆板、陈旧滞后、缺乏系统、忽视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是以凸显出来。普遍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个性心理等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引导,从而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某方面的严重缺失,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全面潜能的发挥。因此,高校秘书教学应适时适应社会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所以,必须根据人才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前高校秘书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科秘书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地位有待加强

虽然目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秘书学人才,但“秘书学”通常被开设在中文系、新闻系或者公共管理系学生中所学课程中,没有设立专门的文秘专业,甚至许多学校还只是将“秘书学”课程教学作为选修课程,导致师生对“秘书学”课程教学不重视,学生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秘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不是秘书学“科班”出身,一般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转任或兼任,不仅没有秘书学硕士学位,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秘书专业本科教育背景,因此难以形成一支既符合学历要求、又热爱秘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的基本队伍,这一现象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秘书专业的发展。

2.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实际操作能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的秘书教学,是由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担任,秘书专业课教师多非秘书专业出身。其理论修养深厚固不待言,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或是高校的管理者,都认为文科不需实验。文秘专业被看做是单纯理论学习的科目,在教学实践方面安排较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不利于在岗就业时快速地适应工作。这些教学工作者没有经历太多的实践训练,秘书教学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实用性和生动性,缺乏秘书工作的实践能力,教与学之间少有互动,不能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能适应现阶段教学发展的要求。

3.秘书教材不符合教学要求,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教材也必须与时俱进,纵观国内有关秘书课程教学的教材,很多还是以培养党政机关秘书为主要目的,符合高校各层次学生特点的教材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目前秘书学教材,很少有统一编写成套的教材,大多是其他专业教材的拼凑,针对性不强,内容交叉重复,理论知识比较单板单一,重理论而轻实践等问题处处可见。这些教材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

4.秘书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秘书学是一门研究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性质特点、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的课程,应用性很强。目前,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促使下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在此形势下,无论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求秘书能够熟练地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专业服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规范, 运用国际公认的商业原则,将知识、经验与能力综合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以往秘书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经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传统的秘书实践教学已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急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多进行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高校秘书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1.加强秘书学在专业设置中的教学地位

虽然目前很多本高校科没有设置秘书学专业,在目前情况下,除了积极向教育部反馈信息外,建议将秘书学列为文学类或者管理类的子学科,同时,在硕士培养中增加秘书学专业。同时在各个高校可以通过灵和变通的方法,将秘书学设置在管理学院或者文学院中,将文秘学设为必修课程,必须专业教师予以授课,加重文秘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2.加强授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受教者素质,先要提高施教者素质。目前从事秘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中文或者管理专业移植过来的,没有学过正规、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也无从事第一线秘书工作的经验。教师队伍一定要够专业。加强秘书学授课教师的专业培训,首先要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扩大秘书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影响,增加秘书学文章在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杂志和学报上发表的机会。在教室安排上,要安排一些文秘专业毕业的专职文秘教师,并组织教师参加文秘专业课程进修和文秘资格考试,参加诸如“全国秘书学教学研讨与教材建设会议”相关类型的会议,扩大教师知识面,鼓励教师多参与教学研讨及教材建设方面的活动。同时建议几家秘书学杂志增加理论研究性质的栏目的容量,开辟“高校秘书学教学研究”园地,为高校秘书学教师提供更多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阵地。以此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正规企事业单位的经验丰富的文秘工作者或者其他院校的文秘专业教师来学校讲授他们的亲身经历、工作经验、实际操作等等。用他们的实践知识来丰富课堂教学知识,通过事实案例来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反馈人才市场上需求变化和文秘行业的最新动态,以便学校及时加以改进,学生及时加以提升,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3.优化秘书学课程教材,与时俱进搞好学科建设

秘书学要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及时更新。虽然20年来出版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秘书学教材,但多数教材所阐述的秘书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以及对秘书个人素质的要求等等,仍以党政机关秘书为准,不能适应高校秘书专业主要为工商企业输送秘书人才的要求。例如,有一本部级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秘书学教材,体例合理,适合教学,是一本优秀教材,但这本教材2002年2月第12次印刷的版本上仍然保留着“我国从事秘书工作的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即公职秘书”的陈旧观点。按照此观点,目前高校秘书专业培养的主要对象――商务秘书都不是秘书!像秘书学这种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应用性学科教材,即使当年算是很优秀的教材,也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及时进行取舍增删, 吸收、补充国内外秘书学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拓展更新教材内容, 同时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注重学科间的兼容、知识的移接。总之, 对教材进行拾遗补缺、删繁就简、吐故纳新,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尽量做到教为学所用, 学为实践所用。

4. 重视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纯粹地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生动性、巧妙性、实用性。杜绝“满堂灌”和“独角戏”等授课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网络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选择生动有趣、生活化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可通过模拟教学等方法,学生在教学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知识。此外,还需教会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运用并接受现代科学技术能力。

5. 重视学生实习,理论联系实践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秘书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的职业化趋势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高职秘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大批高素质秘书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本文围绕中小企业对秘书人才的素质要求,就高职院校如何加强秘书人才的素质培养作些初步探讨。

1.秘书人才的素质要求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免费论文参考网。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

秘书人才的素质,一般是指政治、思想、道德、文化、业务等方面的修养、品质和行为特性。归纳起来,大致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政治思想品质,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二是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甘于奉献,乐于服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三是应具有改革开放的头脑和开拓创新的本领,要善于接受新知识,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运用新知识。四是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善于掌握和运用WTO规则,善于调查研究和捕捉业务信息,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写作和使用现代办公设备。

2.秘书人才知识构成

今天的秘书人才,更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仅就专业化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秘书。如行政秘书、法律秘书、商务秘书、经济秘书、医药秘书、教育秘书、旅游秘书、新闻秘书、信息秘书等,还有临时秘书、私务秘书等。要求秘书通晓会计学、经济学、金融信贷、保险、税务、销售、证券、企业管理等,还要具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秘书人才的知识由哪些部分构成呢?163网站的教育频道对秘书知识概括为: 秘书知识的广度=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本行业管理知识+电脑应用等技能+社会交流技能;秘书知识的深度=秘书专业知识技能+辅助对象相匹配的技能。这就是说,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看,秘书的知识储备中都具有与工作相当或相匹配的行业知识。董汉庭先生在《埋论要与时俱进,工作要开拓创新》(《当代秘书》2002年4期)中论述秘书与秘书工作未来发展变化时,将这种变化概括为几点:开放型、智慧型、专家型、多元型、科技型、公关型。 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如管理型、全能型、创造型等等。可以说,今天的秘书培养,应该是杂家加专家,专才加通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应该是一种T型知识结构。 “T”的上面一横指知识面宽,具有广博的知识,有利于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向度转为多向度,避免因受专业和个人特定环境的限制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T”的下面一竖指精深的纵向知识。即单科专长,是内行不是外行。

3.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

据资料所载,当今中小企业所需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具体说就是:既会直接动笔起草文件、撰写文章,也会运用电脑和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准确高效地处理各种文件资料;既能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办公,也能运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提炼等;既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的设备,也能进行简单必要的维护;既会独立而有序处理各类办公事务,也能给主要负责人当参谋、搞策划;既能对内搞好组织协调、周到的服务工作,也能对外搞好社会交往、人际应酬的工作;既能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也能完成一些特殊性质的任务(如开车、拍摄等)。这些便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及课程设置的依据。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秘书是任何一个组织都门不可或缺的岗位,秘书专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就业渠道。正因为如此,几乎全国的每个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都瞄准这个市场,纷纷开设秘书专业。要想使秘书专业立足长远,加强对秘书人才的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4.高职院校加强秘书人才培养对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加强秘书人才培养对策,可从以下着手:

4.1提升职业能力,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1)课程陈旧,没有特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不相适应;(2)缺乏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3)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与这样的培养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没有真正地把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必须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转换,即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体现在培养模式上,就是以实践内容为主、学科理论为辅,理论课程教学只需达到“必须”、“够用”的标准。

4.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

文秘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融入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并使这些要素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免费论文参考网。(1)适当精简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宜。(2)适当增加专业方向课程比重。(3)课程设置突出现代文秘特色。

4.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从事秘书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中文或其他相关专业转行的,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过秘书工作实践经验较缺乏。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秘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以保障文秘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切实重视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由于文秘专业的师资多数是转型而来,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各学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重点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具体做法为:①、参加教育部、秘书学会等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短期培训,更新教学观念。②、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③、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和培训,积累实践经验。

4.4探索高职文秘专业多元化实践性教学模式

(1)开发“学做交替”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2)引入秘书节活动,丰富实训;(3)开设实训课;(4)进行课堂实训;(5)实训室实训;(6)校外见习;(7)开展校内见习活动;(8)顶岗实习;(9)将社会兼职纳入实践性教学计划等等。免费论文参考网。

4.5面向企业、基层培养适用型人才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以及高校扩招带来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下移,高职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相应的,高职秘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顺应市场变化,从以培养行政秘书为主向以培养企业秘书为主转变,面向各类所有制企业办学,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向企业的需求看齐,建立鲜明的企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强化企业秘书的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教学中来,将学生培养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适用型人才。

4.6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

按照“双证融通”思想,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

4.7学校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硬件方面,比如设立秘书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不仅可以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而且可以让学生开展系统的综合模拟实验。在软件方面,比如学校内部秘书岗位非常多,可在学校相关部门设立长期的秘书对口实习岗位,使学生熟悉秘书岗位的整体工作情况。

秘书行业是一个充满前景的行业,秘书人才的培养更是一条充满未知和探索,不会平坦的道路。但我们深信,只要始终着眼于现实,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和安排,专业的秘书人才必将会成为秘书队伍中耀眼的新星。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实、业务精、素质高的秘书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对我们秘书从业人员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各中小民营企业正处在人才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教育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观念,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期有针对性地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文秘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树森.论我国秘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J].秘书,2009,(7).

[2] 贺军,余灿.秘书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启示[J].秘书,2009,(10).

[3] 王玉霞.高职秘书专业人才就业状况探析[J].秘书,2009,(10).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1

一、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O世纪8O年代高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党政机关实行机构改革,裁减冗员,同时党政机关招收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符合报考的专业范围更为广泛,而录取人数却相对有限,这无形中就增加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二是随着外资和国内民营企业、公司的蓬勃发展,他们对于复合型文秘从业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却招不到合格的文秘人员,抱怨缺乏“拿来就能用”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出现这种“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并存的奇怪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脱节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开设了文秘专业,这些学校包括师范类学校、农业院校、理工科院校等,学校类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办学层次不同,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致相同,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它大的实质性的区别。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没有秘书学本科专业,在“文秘教育”本科目录外专业批准以前,多数高校招的是挂在其他本科专业下的秘书学方向。设置目录外专业“文秘教育”后,实际上多数高校的培养定位仍然是沿袭秘书学的定位。文秘教育专业处于一种既不是文秘,也不是教育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直接导致了课程设置的混乱,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课程设置难以摆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不能凸显本科“文秘教育”的特色

据高考咨讯网消息,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文秘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共有23所。由于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的课程设置影响,不少文秘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而对于文秘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文秘与档案、办公自动化等要么不开,要么学时很少,只是象征性地学一点。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胜任秘书工作的要求。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专业,其课程并不是中文、外语、管理类本科课程的简单组合相加,课程设置体系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实践性教学被虚化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非常模糊,有的虽然列有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实习地点等原因,学生往往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际上多数学生就是放假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二、文秘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社会的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文秘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所以,办好文秘专业,找准专业定位,拓宽办学思路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文秘教育有两个内涵:一是本科,要区别于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二是师范类专业,承担着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文秘师资的任务。所以学生一方面要掌握高级秘书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秘书教育教学方法。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外向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如果培养目标定位太全,也就没有了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笔者主张一个学校的专业定位一定要结合学校打的学科背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才能搬出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文秘教育专业是2008年批准招生的新办专业。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办好文秘教育新专业,这是非常现实也是重要的问题。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形势和秘书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立更加明晰的思路。几百所大学都在培养文秘人才,作为一个农业院校的新办专业,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办好文秘教育专业的前提。作为农业院校的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笔者认为应该紧围绕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说可以这样定位:以管理学、文学、农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工作、文书档案、行政事务管理、公关活动、信息和经济管理的能力,并有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智力型、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课程设置就有了基础。不可否认,传统的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秘专业教育为秘书专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但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对秘书专业学科定位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课程设置中一是应减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比例,突出文秘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要适应目前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潜力较大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三是要充分考虑现代文秘专业人才的特点,打破传统,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这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根据本课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把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平台。每个平台中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包括学科共同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专业拓展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考证强化模块。

转贴于

(三)根据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轻

虽然文秘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不排除有的学生要走上中等职业院校文秘教育的讲台,但这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将教育学类课程方到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进行选择。同时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纷繁复杂的人才需求,有时文秘专业一个专业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学完基础专业课后到高年级实行分流,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不同的方向模块,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例如,教育学、教学法类方向,可以培养文秘师资;与农学学科结合,培养农业文秘;与工程、建筑类专业结合,培养建筑文秘、工程文秘;与经济管理专业结合。培养经济管理秘书;旅游专业结合,培养旅游秘书;与外语专业结合,培养涉外秘书;与行政管理专业结合,培养行政秘书等。这种“杂交型”的复合培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使学生可在更为广阔的专业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且在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多个方向模块。这种复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也容易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创新文秘教育实践教学

文秘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围绕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构建涵盖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秘书专业的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单纯讲授理论是不行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纸上模拟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秘书教的较色定位,自觉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形式,其目的是强化理论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科研教学是为彰显高校本科教育的优势,是前两者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将秘书工作理论视界进行提升,创设一个进一步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平平台,主要方式可采取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补充实践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搭建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资源网和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实训载体。

(1)在专业实训室中,为学生提供模拟文秘办公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分组在其中进行训练。如文秘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传真机、复印机的使用、电话的接打程序、摄像机与扫描仪的操作、网络在线办公以及文件收发处理等。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秘书实务活动的策划实训。如策划安排一次新闻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合作完成会议的整个策划筹备环节,还可以将实训成果对外展示。通过这样的现实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活动,强化技能训练。

(2)利用校内资源,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实验基地。文秘专业实践性很强,而能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且还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实对文秘专业而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实习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可以为文秘专业教学实践提供的实训机会。如可以让学生在各学院、职能部门办公室担任“实习秘书”,学习处理办公室各种事务;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活动时,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从最初的旁观学习观摩到真正的参与会议筹备,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逐步了解熟悉秘书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校有些接待宾客的任务也可以让文秘专业学生参与,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秘书礼仪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3)校外实习。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3.分段设置实习环节,提升专业水平

文秘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至少应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实习阶段。学生入学之前对文秘工作并不了解,仅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因此,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职业教育讲座,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前沿信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强化从业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了解秘书岗位的具体职能以及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2)专业实习阶段。根据专业课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分配一项课题任务,课题设计都是围绕秘书日常工作,并在有限时间内提交一份完整且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方案。比如:校庆活动的策划、新生接待的策划、校运动会的筹备、信访接待工作、公文撰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专业实习阶段的专项实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阶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锻炼学生融人社会的能力,提高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实习期间,学生要以一名“准秘书”的身份进入社会秘书岗位,接受实习单位对其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严格考核,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毕业实习不同于在校期间的实训,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实习生需要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秘书实岗上,如何将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习生必须面临的考验。学生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尽快熟悉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标。

4.充分发挥课外修读学分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课外修读学分的规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活动方案的制定、评委的任命、比赛活动的组织各个方面全部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相关老师只是给予指导和配合。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文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等。

5.强化职业技能证书,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证书。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如普通话合格证书、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

高校是我国培养文秘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高等秘书教育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瞄准秘书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高校文秘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2

一、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南京市两所高校所开秘书学专业的调查,结合秘书学科的基本情况,我们归纳出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一)专业意识培养不足

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是搞好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前提。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教育,首先是一种专业意识的培养、熏陶和教育,其次才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明显不足,高校也对此有所忽略。如在问及“通过此前对秘书专业的学习,您目前对本专业的态度”时,仅有23.65%的学生选择“喜欢”,选择“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毕业坚持学习”的学生则达到74.19%。又如对秘书专业课程看法的调查中,51.61%的学生选择了“用处不大”和“学不学无所谓”。由此可见,高校亟待加强秘书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秘书学专业在我国是个新兴专业,不少高校的秘书学专业是在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课程结构并没有较大改动,是这两个专业课程的复合体,未能突出秘书学专业学科特点。再有,秘书学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秘书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则偏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课程设置未能及时更新,与社会需求联系较少,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秘书人才。

(三)高校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基本是从相关专业转化而来的,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缺乏秘书专业理论研究和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脱离秘书实际工作的现象。如某高校秘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教师理论和科研能力较强,但是只有少数教师有秘书实际工作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了高等秘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四)秘书实训条件缺乏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秘书专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训设施。而大多数秘书专业学生也同样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如在问及“您认为目前在校学习哪些环节对你的影响较大”时,仅有35.48%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实践”环节。至于社会实习,尽管各个高校的秘书专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专业见习计划,但是某些实习单位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实习生并不安排专业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实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影响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是多层面的,下面分别从培养模式、鉴定制度、社会观念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培养模式滞后

目前我国秘书教育模式基本是通用秘书教育[2],这与秘书职业化的趋势不相符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出现了秘书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某些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虽增设了科技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但归根结底专业课程不够深入,学生只能学到表面的理论,却不能精通行业知识,进入单位工作仍不能得心应手。如一些商务型企业往往需要懂得市场营销、会计核算等具体行业知识的秘书人员,他们首选的还是本行业毕业的学生,因为这些毕业生对行业知识和发展现状更了解,而秘书专业毕业生受通用培养模式的束缚,缺乏对具体行业的认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社会观念偏差

目前,“官本位”的观念依旧影响着人们对秘书的认识,秘书岗位往往被视作晋升、跳槽的一条捷径而不是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秘书专业学生的看法也并不例外。这种社会观念的偏差使得秘书群体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在调查中,57.72%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秘书职业的理由是“秘书工作只是过渡期的一个踏板,有了更好的工作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而认为自身性格适合秘书职业的占30.87%,认为专业对口的占36.24%。

(三)鉴定制度欠缺

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从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在全国开展了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要求秘书持证上岗。此后,又从考核认证方式、认证内容及认证等级、考核题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但就目前而言,秘书职业资格制度仍存在缺陷,社会的影响力和权威还没能真正树立起来。包括秘书专业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够,44.29%的学生认为其“没有针对性,难以确定能够胜任特定的工作”。其次,在现实中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与用人单位衔接不到位。持证者上不了岗,无证者却顺利上岗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挫伤了秘书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改善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秘书职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培养专业意识,加强全程引导

当前,高校对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较为欠缺,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秘书专业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为此,加强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程引导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加强专业意识的引导。高校可采取分阶段的培养方式,在大学四年全程引导。大一期间要着重激发学生对秘书专业的兴趣,可以举办优秀学长的专业经验交流会,还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师生交流,使学生对秘书专业有完整清晰的认识,尽量消除他们对秘书专业的偏见。大二期间,可以采取编写秘书专业校内刊物、举办秘书专业讲座等措施,适时地加强学生的专业自觉,还可利用每年四月最后一个完整的星期“国际秘书周”的契机,举办“秘书节”等活动,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三阶段,可以开展秘书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办公技能和操作能力,安排学生专业见习。进入大四,应加强求职面试技巧教育,并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撰写,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总之,秘书专业意识的培养应贯穿大学四年的教育中。

(二)优化课程结构,培养职业技能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3]。因此,秘书专业能力培养应以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执行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等为目标。根据秘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该专业主干课程,如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管理学原理、中国秘书史、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秘书写作、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英语、秘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注重秘书专业技能培养,有利于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但是,在秘书相关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不足,可适当增加诸如速记速录、摄影等课程或实践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拿到毕业证书又具备相关行业的技能,在人才市场上也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的选择。

(三)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

秘书学的学科对象是秘书工作,因而秘书学理论不可能脱离秘书的具体工作。高校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一支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做了可贵的尝试,例如,暨南大学率先开设了“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授受暨南大学开办的秘书硕士教育的学生拥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暨大中文系教授,另一个则是来自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办公厅的一线政府工作人员[4]。

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同时,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育、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把文书处理、礼仪接待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内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专业实训,提高操作能力

为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秘书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实验设备,安排相当时间的教育实习。高校应加强专业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如秘书实务实验室、普通话实验室、速记速录实验室等,并制定规范的实验要求和细则,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高校应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基地,拓宽实习渠道,如与当地政府机关、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见习提供良好的支撑。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对秘书工作的认识,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小聪,陈瑞莲,蔡立辉.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杜立新.为何秘书专业人才“供大于求”?[J].秘书之友,2003(3).

[3]郑美平.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6).

[4]肖生福,杨锋.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秘书学专业论文篇13

一、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o世纪8o年代高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党政机关实行机构改革,裁减冗员,同时党政机关招收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符合报考的专业范围更为广泛,而录取人数却相对有限,这无形中就增加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二是随着外资和国内民营企业、公司的蓬勃发展,他们对于复合型文秘从业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却招不到合格的文秘人员,抱怨缺乏“拿来就能用”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出现这种“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并存的奇怪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脱节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开设了文秘专业,这些学校包括师范类学校、农业院校、理工科院校等,学校类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办学层次不同,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致相同,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它大的实质性的区别。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没有秘书学本科专业,在“文秘教育”本科目录外专业批准以前,多数高校招的是挂在其他本科专业下的秘书学方向。设置目录外专业“文秘教育”后,实际上多数高校的培养定位仍然是沿袭秘书学的定位。文秘教育专业处于一种既不是文秘,也不是教育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直接导致了课程设置的混乱,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课程设置难以摆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不能凸显本科“文秘教育”的特色

据高考咨讯网消息,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文秘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共有23所。由于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的课程设置影响,不少文秘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而对于文秘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文秘与档案、办公自动化等要么不开,要么学时很少,只是象征性地学一点。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胜任秘书工作的要求。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专业,其课程并不是中文、外语、管理类本科课程的简单组合相加,课程设置体系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实践性教学被虚化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非常模糊,有的虽然列有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实习地点等原因,学生往往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际上多数学生就是放假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二、文秘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社会的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文秘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所以,办好文秘专业,找准专业定位,拓宽办学思路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文秘教育有两个内涵:一是本科,要区别于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二是师范类专业,承担着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文秘师资的任务。所以学生一方面要掌握高级秘书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秘书教育教学方法。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外向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如果培养目标定位太全,也就没有了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笔者主张一个学校的专业定位一定要结合学校打的学科背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才能搬出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文秘教育专业是2008年批准招生的新办专业。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办好文秘教育新专业,这是非常现实也是重要的问题。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形势和秘书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立更加明晰的思路。几百所大学都在培养文秘人才,作为一个农业院校的新办专业,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办好文秘教育专业的前提。作为农业院校的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笔者认为应该紧围绕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说可以这样定位:以管理学、文学、农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工作、文书档案、行政事务管理、公关活动、信息和经济管理的能力,并有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智力型、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课程设置就有了基础。不可否认,传统的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秘专业教育为秘书专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但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对秘书专业学科定位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课程设置中一是应减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比例,突出文秘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要适应目前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潜力较大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三是要充分考虑现代文秘专业人才的特点,打破传统,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这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根据本课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把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平台。每个平台中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包括学科共同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专业拓展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考证强化模块。

(三)根据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轻

虽然文秘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不排除有的学生要走上中等职业院校文秘教育的讲台,但这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将教育学类课程方到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进行选择。同时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纷繁复杂的人才需求,有时文秘专业一个专业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学完基础专业课后到高年级实行分流,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不同的方向模块,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例如,教育学、教学法类方向,可以培养文秘师资;与农学学科结合,培养农业文秘;与工程、建筑类专业结合,培养建筑文秘、工程文秘;与经济管理专业结合。培养经济管理秘书;旅游专业结合,培养旅游秘书;与外语专业结合,培养涉外秘书;与行政管理专业结合,培养行政秘书等。这种“杂交型”的复合培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使学生可在更为广阔的专业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且在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多个方向模块。这种复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也容易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创新文秘教育实践教学

文秘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围绕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构建涵盖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秘书专业的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单纯讲授理论是不行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纸上模拟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秘书教的较色定位,自觉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形式,其目的是强化理论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科研教学是为彰显高校本科教育的优势,是前两者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将秘书工作理论视界进行提升,创设一个进一步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平平台,主要方式可采取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补充实践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搭建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资源网和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实训载体。

(1)在专业实训室中,为学生提供模拟文秘办公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分组在其中进行训练。如文秘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传真机、复印机的使用、电话的接打程序、摄像机与扫描仪的操作、网络在线办公以及文件收发处理等。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秘书实务活动的策划实训。如策划安排一次新闻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合作完成会议的整个策划筹备环节,还可以将实训成果对外展示。通过这样的现实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活动,强化技能训练。

(2)利用校内资源,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实验基地。文秘专业实践性很强,而能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且还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实对文秘专业而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实习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可以为文秘专业教学实践提供的实训机会。如可以让学生在各学院、职能部门办公室担任“实习秘书”,学习处理办公室各种事务;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活动时,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从最初的旁观学习观摩到真正的参与会议筹备,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逐步了解熟悉秘书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校有些接待宾客的任务也可以让文秘专业学生参与,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秘书礼仪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3)校外实习。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3.分段设置实习环节,提升专业水平

文秘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至少应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实习阶段。学生入学之前对文秘工作并不了解,仅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因此,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职业教育讲座,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前沿信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强化从业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了解秘书岗位的具体职能以及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2)专业实习阶段。根据专业课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分配一项课题任务,课题设计都是围绕秘书日常工作,并在有限时间内提交一份完整且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方案。比如:校庆活动的策划、新生接待的策划、校运动会的筹备、信访接待工作、公文撰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专业实习阶段的专项实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阶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锻炼学生融人社会的能力,提高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实习期间,学生要以一名“准秘书”的身份进入社会秘书岗位,接受实习单位对其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严格考核,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毕业实习不同于在校期间的实训,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实习生需要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秘书实岗上,如何将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习生必须面临的考验。学生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尽快熟悉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标。

4.充分发挥课外修读学分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课外修读学分的规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活动方案的制定、评委的任命、比赛活动的组织各个方面全部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相关老师只是给予指导和配合。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文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等。

5.强化职业技能证书,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证书。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如普通话合格证书、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

高校是我国培养文秘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高等秘书教育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瞄准秘书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高校文秘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