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商贸实训总结
商贸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112-02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巨大,因而各高职院校抓住机会积极培养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然而,现状却是学校培养的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得不到企业认可,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被外界看好。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得不到企业青睐,二者之间的突出矛盾迫使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外贸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训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难以胜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外贸工作。

一、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

外贸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跟传统外贸企业在组织上有很多共同点,如都有采购、推广、运营、客服、仓储等环节。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熟练的商务英语基础,熟悉国际贸易流程,掌握外贸制单和市场营销技巧,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擅长拍摄商品、处理图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起来,包括业务基础、业务技能和专业技能三方面的技能,如表1。业务基础包括商务英语、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业务技能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专业技能包括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外贸网络营销。

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不同电子商务外贸企业都有各自的侧重和分工。但在教学中应将以上技能纳入专业教学,尤其是在实训中得以体现。

二、外贸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现状

1.实训项目缺乏整体连贯性。目前,大部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实践部分则以实训课时作为学分,各门课程的实训缺乏整体性,学生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2.实训方法封闭且与现实脱节。外贸公司在校企合作中提供的岗位有限,使外贸电子商务实训在顶岗实习中存在很多阻碍,因而很多职业院校被迫采用仿真实训软件来开展外贸实训。仿真软件虽然能模拟大部分操作流程,但与实际运作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实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顶岗实习对口率不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职业教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积极性高,实训效果好。但在我国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一般企业对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不会很大,无力同时接受太多实习学生,因而很多职业院校的外贸电子商务顶岗实习往往流于形式,部分职业院校甚至让学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进行“顶岗实习”。从整体上来看,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低,容易浪费人力资源。

4.“双师型”师资匮乏。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有一批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应专业对口,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虽然很多高职教师都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不乏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但多半通过书本学习和统一考试获取,缺乏实践性,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借助Ebay平台构建外贸电子商务实训平台的方案及意义

1.实训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Ebay网店经营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网店实际运营的工作流程设计实训项目,开展教、学、做三合一的实训活动,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开设和管理Ebay网店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2.实训内容。依照网店经营流程,在实训课程中设计了网店开设、产品管理、客户服务三大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都有对应的训练内容,如表2。

3.课程实施。根据学生对网店经营知识的掌握情况,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①基础阶段。开设个人网店,掌握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Ebay平台完成实名注册及跨国认证,开设自己的网店。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表2中各项任务的训练。任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已拥有自己的Ebay店铺,并且初步掌握各项技能;②提升阶段。小组分工,团队合作。在已经完成的网店中,选取经营业绩靠前的几个网店,根据外贸电子商务公司的实际岗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实行轮岗制和组长负责制,让学生对采购、定价、营销、支付、物流、客服等流程进行充分的训练,培养团队意识。

4.考核方法。考核评价时将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包括学习态度、任务作业,占总成绩的30%;团队考核包括商品市场调研、商品设置、实训总结,占总成绩的40%,团队经营业绩占30%,考核标准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5.实训意义。

(1)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外贸电子商务业务。外贸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会以两种方式开展外贸业务:一是自建网站,在互联网中推广;二是使用第三方平台,当前以后者居多。目前,活跃在全球外贸电子商务领域中的第三方平台有很多,如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Ebay等。Ebay平台主要从事B2C和C2C,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交易平台,拥有遍布全球150个国家的近3亿用户(绝大部分是买家)。学生只需完成注册就能像开淘宝网店一样从事个人外贸业务,与封闭的模拟软件相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贸实训总结篇2

一、实验实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商贸技术实验实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可以改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二是可以部分缓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外实习难问题;三是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证书培训与考试问题;四是可以提供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五是可以提供大学生创业磨练的平台;六是可以提供教师专业科研实验的平台;七是可以提供高校为社会进行岗位职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的平台。

二、实验实训体系目标定位

商贸技术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商贸技术人才提供先进的、坚实的实验实训环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建成商贸技术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同时建成江苏省示范性商贸技术服务实训基地。目标定位的内涵:一是适用性,功能完备,满足商贸类各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技能考证、职业技能竞赛、服务社会等需要;二是先进性,技术含量高,综合实训能力强,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三是开放性,面向兄弟院校、面向地方经济、面向社会;四是系统性,使国际贸易、商务英语、金融保险等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岗位技能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形成有机的整体,成为培养商贸类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基石;五是经济性,设施性价比高,运行效率高。

三、实验实训体系总体建设思路

商贸技术实验实训体系建设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各个专业要求的软件平台,并由此建设适合各个专业发展的课程实验平台,并整合成有机的整体。商贸技术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构建多层次的实训体系,满足四个层次的实验实训教学:一是感性认识,为大学生提供认知环境;二是课程单元实验;三是综合实训,即以项目为引导(或工作任务驱动)的整体实训;四是一体化实训,即以综合项目为引导(或全流程工作任务驱动)的系统实训,构成“点―线―面”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实验实训体系主要内容

围绕目标定位和总体建设思路,商贸技术实验实训体系内容对应《商贸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见图所示。

图 商贸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

商贸综合业务实训。在进行综合实训前,学生必须完成系列课程实验和单元实训,在所有单元实训的基础上,把前面单一的技能串连起来,实施综合实训,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清晰的从事商贸活动的概念和技能。

五、实验实训体系所需软件与设备

商贸技术实验实训体系所需要的软件与设备要根据实验实训体系内容科学配置,并对应专业、课程和岗位。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需的关务系统软件软件对应的专业有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物流,对应的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剑桥商务英语、报关报检实务和国际货运。物流流通加工硬件设备对应的职业岗位。见表

表 流通加工硬件设备与对应的职业岗位

六、结论

通过上述商贸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具体体现在一是职业仿真性强;二是与岗位对接性好;三是师生互动性大;四是知识涉及面广,培养的商贸类人才岗位技能强。

参考文献:

商贸实训总结篇3

3 、领事认证 **份,同比增长 0.77% ;

4 、商事证明 375 份,同比增长 19.81% ;

5 、自办商证 290 份,同比增长 57.61% ;

6 、新增注册企业 52 家,同比增长 1.96%, 累计 340 家;

XX 年上半年度**市贸促会主要工作如下:

一、法律服务

1 、 XX 年 1 月底召开了**市贸促会成员企业签证大户迎春座谈会 ,对 16 家签证大户的签证代表进行了适当的奖励。签证大户的代表们纷纷对贸促会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贸促会重申了对重点大户继续提供星级服务的承诺,包括对原产地签证和国际商事证明书办理大户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座谈会联络了会企感情,增强了彼此的吸引力。

2 、 实现 ATA 单证册代办零的突破 。 XX 年 2 月份为**一家台资企业常熟瑞特默焊接技术有限公司代办全自动对接焊机、电熔焊机、手动对接焊机到马来西亚的 ATA 单证册业务。

4 、 贸促会 江苏调解中心常熟市办事处 自成立以来,通过新闻媒体、经贸培训等各种渠道,向外经贸企业广泛宣传调解中心职能,热忱为企业提供涉外商事调解、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咨询、联络和服务。同时,为增强服务职能,先后与 江苏苏州华元民信律师事务所等五家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合作协议,任命华元律师等五位律师事务所法人代表 为中国贸促会江苏调解中心常熟市办事处副主任。

二、培训学习

1 、 06 年 4 月 8 日 -10 日组织贸促会成员企业在安徽黄山举办 **市贸促支会第六期原产地认证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于 XX 年 1 月 1 日 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和《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网上签证、 ATA 单证册业务、领事认证业务和国际商事证明业务、 涉外商事调解、商事仲裁等 等。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广州尊网公司潘工程师讲解网上签证系统升级后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有 40 个单位的 48 名手签员和申领员参加了培训。

三、 展览展销

四、参加会议

1 、参加 1 月 9 日 在苏州召开的 XX 年度 省贸促会 出证认证 工作及法律工作会议,常熟市贸促会获 XX 年度 出证认证工作先进单位及出证认证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2 、参加 2 月 16 日 在广西南宁召开的 XX 年法律工作会议, 常熟市贸促会获 XX 年度全国 出证认证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3 、参加 2 月 21 日 在南京召开的 XX 年度省贸促会系统工作会议,常熟市贸促会获得 会展组织先进单位荣誉 。

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贸易报》 XX 年 3 月 2 日 刊登的介绍常熟市贸促支会的文章,《 立足法律服务、出国展销、企业培训三大支柱,县级贸促奇葩再谱事业新篇章——记中国贸促会常熟支会 》。

五、 XX 年下半年计划

1 、 隆重举办常熟市贸促支会建会十周年庆典活动, 将诚邀贸促总会领导、省贸促分会领导、常熟市政府领导、省内兄弟贸促支会领导、常熟市职能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常熟市贸促会成员企业大户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参加庆典活动 。

2 、举办两个商务推介活动 。⑴ ATA 单证册 (货物暂准免税出入境通关证)推介,主讲人:中国贸促总会法律部 ATA 处处长范振国先生。⑵ 境外商标注册及品牌战略推介 ,主讲人:浙江省宁波市贸促分会法律部徐志伟先生。

3 、充分利用江苏、上海商事调解和商事仲裁资源,同时与常熟 6 家律师事务所共同合作, 全面启动和开展国际商事调解工作及国际商事仲裁工作。

4 、 召开常熟市外贸企业出国展销座谈会 ,特邀省贸促会邹会长以及出国展览部的高部长和王部长介绍江苏省贸促分会出国展览计划,详细讲解各个国际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的展品特色和展销特色,企业申请出国展销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并答疑解惑。

5 、 继续开展各种国际经贸培训活动,全年不少于 6 次。 包括涉外会计业务培训、贸促会业务培训、常熟市外贸业务培训、外贸函电英语培训、外贸英语口语培训等。

商贸实训总结篇4

“在香港,人们常说‘会计是商业的语言’,意思就是企业的决策人、管理层、投资人或银行家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会计知识。”在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教育培训部承办,厦门网中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国际贸易会计人才培养研讨会”上王曦说。他在会上介绍了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推动国际贸易会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特别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能力等级规格上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后续的教材编写、课题研究、能力测评和培训考试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国际贸易财会类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来自于一项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为了推动我国国国际贸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国际贸易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国家标准GB/T 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将国际贸易人员职业类别细化为国际贸易业务运营类、单证类、财会类和翻译类,并对这四个类别规定了职业资质要求以及管理要求,其中将国际贸易财务会计人员分为了四个等级_国际贸易会计员、助理国际贸易会计师、国际贸易会计师和高级国际贸易会计师。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财会人才的需求,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和厦门网中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国际贸易会计考试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国际贸易会计培训考试管理办公室”。

行业需要实用型人才

“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会计培训和考试项目兼具权威性、实用性和国际性。”王曦告诉记者。

项目主要开展助理国际贸易会计师、国际贸易会计师和高级国际贸易会计师三个类别的考试培训工作,受众包括学习会计学、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学生、从事国际贸易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有志于从事国际贸易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其他有关人员等。

助理国际贸易会计师培训考试包括两个科目一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会计实务,后者不仅涉及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出口退税等,还将增加中小企业海外拓展资金、营改增等新内容。国际贸易会计师和高级国际贸易会计师属于岗位提升型的培训,一方面遵照国家标准,同时也将最前沿的国际贸易会计实务纳入其中,比如“反倾销”会计实务。

商贸实训总结篇5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1.1课程性质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属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的基础上,一般于第六学期集中开设该课程,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正式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1.1.2课程地位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单证、外贸英语函电、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货币银行学、国际货运等课程的基础上展开实训,作为一门后续课程,需要实现对以往课程的总结与梳理,使得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体会.1.1.3课程联系该课程的特色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前期的基础理论课程为实训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学生能抓住国际贸易流程的内在联系,发现国际贸易的发展规律,使得学生能够纵观国际贸易流程的全局、高瞻远瞩,预见国际贸易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促使每一笔进出易的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实训过程能否顺利开展,而实训课程过程中获得的与国际贸易中备货、保险、运输、报关报检、结汇和退税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经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总之,国际贸易的系列理论课程为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提供了科学指导,而实训的过程检验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1.2能力目标

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2014年下降7%.面对全球更加严峻复杂的贸易形势,对外贸易在全球市场中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对国际贸易就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政策与法令、惯例,熟知国际贸易流程、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沟通协作经验等.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综合业务程序的应用能力,还要具备单证缮制的能力.

1.3素质目标

首先,单证制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及时结汇,因此实训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谨慎、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单证制作要依据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令政策以及合同的具体要求,同时交易方对单证提出的各种特殊要求也要满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索的素质,体会到国际贸易的工作既有国际标准化的一面,又有地区特殊性的一面.最后,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单证种类繁多,而实训课程时间有限,只能教给大家常用的、典型的单证,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的单证需要学生具备灵活应对的素质.

2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2.1实训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室条件即仿真物理沙盘、教学软件和实训室全真模拟的企业经营环境[3],实现学生、教师和国际贸易岗位专业人员的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思考总结,实现教学、科研的相结合;在校期间的认知实训和专业实训要与毕业实习层层递进,为毕业实习提供实践基础.实训的内容应体现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体现“三结合、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

2.2课程内容

2.2.1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国际贸易的综合业务程序一般分为三大阶段: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合同订立阶段、合同履行阶段[4].熟悉合同履行阶段的备货、保险、运输、报检、报关、结汇、退税等专业知识.具体综合业务程序如下图1:2.2.2国际贸易单证缮制在掌握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的基础上,正确、及时的缮制相应程序的单证.培养学生的单证缮制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上图1.

2.3实训重点难点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第一个教学重点即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涉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单证、国际金融等多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全程有综合的理解;第二个教学重点即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单证制作过程中既要符合信用证、合同的要求,也要满足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令要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国际贸易单证缮制的技巧以及如何实现单证在国际贸易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流转;第二个教学难点即及时掌握国际贸易惯例、法令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更新.比如我国海关总署2008年第52号公告对报关单的填制规定了最新的要求,对“合同协议号”、“申报单位”、“运输方式”等相关栏目的填制要求做了调整,在实训过程中应按照最新规定缮制.

3教学设计

为了落实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重点,突破实训过程的教学难点,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设计

首先,通过与应届毕业生的交流,了解其在工作中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诉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与需求设置了课程的知识目标,使得课程所授知识能真正的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其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了课程的能力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际贸易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兼顾知识与能力,实现共性与个性相长、求实与创新并重.

3.2课堂内容设计

3.2.1课时安排.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一共18课时,教学中采用案例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3.2.2课前准备.准备一套空白的单证模板和教学案例,并对班级学生按照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当事人进行角色分配,使学生分别承担出口商、进口商、通知行、运输公司、保险公司、检验机构、海关、进口商、开证行等角色.3.2.3课中理论讲授.对国际贸易的综合业务流程简单介绍,对相应流程总涉及到单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对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各国的国际贸易政策进行简单解读.3.2.4课中实践操作.根据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进行单证的缮制并实现单证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流转.3.2.5课后考核.对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形成的单证成果进行考核.

3.3课堂组织及管理设计

对实践操作环节的具体组织管理设计如下:3.3.1案例导入.充分利用教材案例、教学软件中的案例,采用情景法使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中的各方当事人充分了解所引入的案例.3.3.2分配任务.按照课前对角色的分配,要求学生充分领悟自己在该案例中所扮演的当事人.3.3.3角色体验.学生在了解自己扮演的当事人的基础上,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实现与各方当事人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出口商开始通过邮件、广告等各种方式积极推广产品.3.3.4制作单证与流转.根据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的进展情况,及时缮制相应的单证并实现单据根据流程实现在当事人之间的流转.比如,在出口商与进口商完成了发盘、询盘、还盘、接受的基础上,进出口双方开始积极准备签订销售合同,并且在双方充分沟通基础上互相签字盖章.3.3.4总结提炼.对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完成进展实时监督并考核,对学生制作的单证进行技巧指导与考核.

3.4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的考核首先要实现学生互评与自评的相结合.比如在交易磋商阶段,进口商可以根据出口商发盘函电写作的水准来决定是否与其达成合作意向;比如在出口商结汇议付阶段,议付行对单据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发现出口商单据与单据之间、单据与信用证之间、单据与实际出口货物之间存在不符点,可以拒绝议付.其次,课程考核应体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相结合.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相互沟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的纸质单证成果应进行及时的批改与反馈,指出错误所在并监督其进行修改.

4教学反思

4.1学生学习反思

4.1.1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英语基础和理论基础差,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对全英文的单据难以完全理解,对一些专业术语记忆模糊.第二,学生在制作单证过程中缺乏自信,喜欢用铅笔填写单据并且填写过程中交头接耳.4.1.2解决措施.第一,从大一开始教师应强调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的重要性,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充分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使其相信能利用以往的理论知识在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上缮制一整套正确、完整的国际贸易单证.

4.2教师教学反思

4.2.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模式化教学.国际贸易业务程序中涉及的国际贸易单证的种类繁多,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只涉及常用的纸质单证,比如海关发票、领事发票、海运单、预约保单等单据涉及较少.第二,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缺少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践经验,只能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实的心得体会.第三,信息化水平低.随着跨境电商和互联网的发展,单据的信息化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实现,改变了传统贸易的方式,而教学中依旧以纸质制单为主.4.2.2解决措施第一,校企合作.通过学校、学院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增加与企业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加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调研,将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反馈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课程内容中.第二,双师建设.加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深自身对理论知识和综合业务程序的理解和把握,把握在国际贸易综合业务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使自己满足双师要求.第三,以赛促学.从完成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训任务的学生中,选拔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在参赛过程中通过与其他院校的竞争,发现知识的匮乏处,比如:市场调研方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外报价核算、制定商品或服务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商品展销会、新产品会等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检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检验了学生对实训课程的掌握程度.将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实际应用需求不断地反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来,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5总结文章以说课的形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展开论述.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对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改革,同时,应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作者:刘凡 刘红军 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榕.以说课形式探讨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4-16.

商贸实训总结篇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课时比例,但在实训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训教学师资薄弱。从师资的来源上看,从事实训教学的师资大都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虽然部分院校也邀请了企业兼职教师,但缺乏对兼职教师作用的深入认识,聘任方法简单,其作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邀请讲座。从教师的职业能力上看,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少。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曾对北京14所高职班学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3%。所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二)缺乏综合性的实训。国际贸易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涉及到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函电往来、商务谈判、合同订立以及单证制作、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办理、#-1~15核销等诸多业务环节。实训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于综合性的实训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主要以单项业务训练为主,如通过建设商务谈判模拟室,主要用于模拟谈判,模拟协议签定,进行礼仪训练等;或者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主要进行网上函电往来和外贸单证制作的训练。也有通过引进外贸软件,模拟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进行网上业务操作训练。但总的来看,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训练少,对综合业务完成中外贸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训练更少。

(三)实训教学模式有待于创新。e1前的实训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邀请讲座,学生外出参观,实训室通过运用外贸软件分角色进行业务流程模拟操作的方式。前三种方式,实质学生听得多,看得多,操作少。后种方式,从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开展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活动,学生都通过国际互联网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虽然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对外贸业务的流程的熟悉程度,方便训练业务操作职业技能,但整个实训方式过于简单而抽象,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对物的感性认识,即缺乏真实性,情景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评价机制。体现为:一方面,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的督导与评价机制。许多高校对教师评教采取课堂教学听课法,但主要以听理论课为主,对教师的实践职业技能课,在教学组织,技能传授等方面缺乏现场观察与评价;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主要还是以采取传统的”一份试卷论成绩”为主的方式,形式封闭,静态,缺乏真实性和情景性,缺乏对实训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究其原因,一是对实训教学重视还不够,二是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课程的改革仍未得到深入系统的解决,课程评价的改革还没有配套进行。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探讨

(一)强化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服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采取全日制或半脱产型灵活聘任制度,除了讲座、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生产技术发展动态外,对实训课程担任一定课时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全面指导。

(二)建设综合性实训平台。目前也有不少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设有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进行综合实训。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外贸专业特殊性,一家公司接受实习的人数有限,一般一家公司只能接受6名学生进行实习,而可供实习的外贸公司的数量本身也有限;二是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外贸公司实习实质也是走马观花的多,看的多,做的也是简单业务。再加上外贸业务本身周期长,环节多,很少有学生跟完一笔完整的业务。因此,学校可考虑建设集外贸公司、银行、检验、海关、船务、保险等辅助机构为一体的综合性模拟实训基地,在学生通过软件模拟实训掌握了基本业务流程基础上,以真实的情景模拟方式进行综合实训。

(三)实训模式创新。本着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训的情景性和对物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场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从实训室的建设和布置上,尽可能地体现出场景性,如在商务谈判实训室,可以以展厅的方式布局,分多个不同的商品展厅,以实物来呈现,如出口的手工艺品,各种中国丝绸服装。各小组以不同的商品为对象,在不同的展厅通过布置的谈判桌来实现磋商谈判。从教师的教学中来看,从业务知识学习环节开始,以实物来作道具进行教学。如介绍商品品质,规格章节,以本地区主要出口商品实物为原型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介绍报关章节,安排参观海关。并在软件仿真模拟实训之后,通过综合性场景模拟实训平台,学生模拟具体的公司职位人员,以该职位人员的身份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在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物品,单据,均以真实的情景呈现。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习。

商贸实训总结篇7

1965年,为适应广西对外贸易事业发展的需要,区外贸局在梧州创办了“广西外贸中专学校”;

1978年4月27日,更名为“广西对外贸易学校”,校址定在南宁市明秀西路原区外运公司旧址;

1984年,学校更名为“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学校”;

1994年2月,学校被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1994年4月,迁至南宁市大学东路168号;

2000年,被确认为部级重点中专;

2002年,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并更名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今日风貌

办学规模

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雅致清幽,使该院成为理想的求学、育才之地。截至2007年11月底,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296人。学院占地总面积990亩,分为明秀路校区、大学路校区和金陵校区等三个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146739.29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72989.30平方米。

学院资产总值达2.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83.5万元;拥有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8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图书馆藏书40.98万册,并建有技术设备先进的校园网,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000多台;多媒体教室32间,语音室5间。

师资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399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人,生师比达到20.4∶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23%,专业带头人32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0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共96人。常年聘请高水平外籍教师3人,聘请66名来自企业的高水平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国际贸易系、应用外语系、对外经济管理系、市场流通系、旅游管理系,公共基础教学部和社会科学教学部等27个专业。其中,国际商务专业被确认为自治区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两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高职高专优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经济贸易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酒店管理实训基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涉外旅游、物流管理、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货运方向)7个专业定为院级优质专业;开设了13门艺术、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2008-2010年拟增设新专业6个,使学院专业总数达到33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1个,院级精品专业16个,力争实现部级精品专业零的突破。

培训基地

学院设有1个人才小高地,11个资格证书考点和培训点,3个培训基地,3个联合办学点,21个以学院名义参加的学术团体,1个成人高考考点。

11个资格证书考点和培训点:国际商务专业人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全国国际货运从业人员、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商务英语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考点和培训点、清华IT工程师学习认证中心、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电子商务师培训点和鉴定站、中国物流职业经理培训点、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考点。学院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3个培训基地:广西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商务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基地、商务部“人才强商”基地。

3个联合办学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西函授站、清华大学IT认证中心广西教学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西远程教育中心。

学术交流

学院的国际和校际交流十分活跃,已经与越南海防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理工大学、丹麦大学、泰国皇家坦亚布里理工大学、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等多个国内外学校开展交流合作。

通过科技交流、人才交流,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院走出广西,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06年9月6日,学院首批商贸越南语专业140名学生前往越南海防大学留学。2007年7月,学院接收了越南海防大学6位教师到学院进修学习,这是学院第一次培训外国教师。9月学院派老师前往越南海防大学任教,这是学院首次选派老师出国任教,实现了合作办学互派教师培训学习零的突破。

招生就业

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广西商贸行业输送了一万多名中高级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广西,一些毕业生分别在广东、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福建、云南、海南等省市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就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领导。

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就业指导老师,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采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单位。 同时,学院与广西区内外一百多个用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6%以上,连续五年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获奖情况

学院党委连续8年荣获自治区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6年荣获自治区商务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2001年获广西区直“文明小区”;

2002年来荣获南宁市环卫事业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南宁市绿化先进单位、南宁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等奖;

2004-2007连续四年获南宁市人民政府授予“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获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优秀单位,广西区直机关文明单位,广西区文明庭院光荣称号;

2006年获全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一等奖,院团委被共青团广西区委授予“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6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2007年正式成为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西区文明单位。

商贸实训总结篇8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专业技能认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国际经贸活动的从业人员来说,除了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其中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内单项业务实训、专业讲座、综合业务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主要有商贸实习、行业见习和毕业实习。

商贸实习和行业见习作为了解专业的一种方法,大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为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实践能力,几乎所有院校都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0周左右的顶岗实习。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单位实务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其独立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尤其是对所学专业就业渠道和就业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就业从业人员素养要求有一定的认知。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实际的实习效果与这种专业实习方式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原因如下:第一,一项外贸业务从建立业务关系、合同磋商、合同签订和履行,中间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学生接触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了解业务全套流程;第二,由于外贸业务量大,有时只是备货一项,就要动用公司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实习内容有时显得片面而单一,时间利用效率低;第三,外贸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双方企业的诸多商业机密、谈判筹码、底价等内容,这些在贸易磋商过程中均不宜被局外人知道,而且在谈判与交往中也需营造特有的气氛,因此,学生列席旁观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实习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在当前大规模开展到实际部门单位进行实习比较困难的前提下,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实现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的目标。模拟主要是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实例、详尽的操作指南、典型的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单据填写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交易过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一些院校的国际经贸专业模拟实验室已采购了“外贸实习平台”等相关软件系统,引导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外贸业务的全面仿真模拟操作。每个参与外贸实习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他们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来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流程,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课程,冲破了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得以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2005级和2006级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同学认为,综合性实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他们可以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专业课程中的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环节、备货、租船订舱、报检、投保、报关、装船出运、结汇以及出口核销与退税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国际经贸专业综合性实验的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开设的时间放置较后,相关的课程若开设时间较早,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学生已经淡忘,操作起来略显吃力,重新学习回顾起来又浪费太多的时间,实践进度过慢,学生操作的熟练性不高;第二,因为实验软件的局限性,如过多的帮助功能,评分时仅以邮件数量为依据,而对邮件质量无法监控等,导致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和磋商能力作用不大;第三,综合性实验的模拟性,使得学生的实战能力不强。我们已经得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单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进一步验证却发现,学生离开模拟环境后,给学生诸如信用证、交易说明等有关材料让其填写相关单据时,学生又显得有点无所适从。

调查表明,仅仅依靠综合性实验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是不够的,应增加专项课程内实践,通过每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开展,一步步打好学生的基本功。作为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的两个部分,各课程内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应该是互补的。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进行的全面模拟操作的局限性,迫使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实践环节的开展上来,希望通过不同课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弥补综合性实践教学的不足,再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通过对很多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开设的情况调研,我们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体系如下(以18周教学为例):

1.《国际市场营销》,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学生寻求商机、分析市场、拓展市场、选择目标客户的能力。 转贴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可采用案例教学,并通过营销情景实训、撰写国际市场分析报告和营销计划书等方式完成教学环节。

2.《国际商务谈判》,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外贸函电》,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国际商务英语》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其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强调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实际应用,重点锻炼学生外贸磋商谈判及业务沟通能力。

目前,这些课程的课内实践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模拟进行,主要是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口头报告、信函写作、协商对话、现场翻译等形式进行训练。

3.《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总36课时,课内实践12课时。本课程主要为培养国际货物运输人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流程。

在课内实践环节上,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模拟等方式,以锻炼学生办理货物运输与保险的能力。

4.《商品检验与检疫》,总36课时,课内实践8课时;《海关理论与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这两门课程是涉及进出口报检和报关的教学环节,具有政策性、技术性、执法性和涉外性的特点。

在教学上可采用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理论课程可开展实施案例教学法;实训课可开展实验模拟,根据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情况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参观学习。

5.《国际结算》,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银行结算方式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操作程序,是以金融、贸易为基础的多边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各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侧重于业务程序和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进行实验模拟,以锻炼学生对货款结算各种方式流程的掌握能力和操作的应用能力。

6.《国际贸易实务》,总54课时,课内实践18课时。该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核心专业课,是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实践经验和结合国际通行的贸易惯例与习惯做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此课程的教学系统软件和实验软件较多,而且使用已经较为成熟,所以本门课程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与组织实验模拟。具体做法是:在开展实施案例教学中加强实训,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情景模拟训练,使学生能较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环节的业务程序和办理业务手续,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

商贸实训总结篇9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与实施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到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社会角色价值的需要,要设置有科学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等。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各高职院校均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文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例,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流程。武汉船院商务英语专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按照“学习——实践——研究——优化”的思路,对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进行过反复修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行业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各类投资及其贸易趋向活跃,产生了更多的涉外就业岗位。2010年4月18日,在第107届广交会上,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勾画出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报告提出,至202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将增长一倍,到2030年要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而湖北省积极推动中部崛起战略,将外贸行业作为湖北省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支撑点”,作用日趋明显,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实用型的外贸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以及毕业生回访,分析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届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近三年职业岗位分布图[1]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面向为: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检报关员、国际货代员等。

(三)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通过多次走访企业开展调研,请专业委员会专家论证,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确定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湖北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外贸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贸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熟练从事国际商务助理、国际贸易跟单、单证缮制和处理、外贸业务开发和维护、外贸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确定人才培养主要从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第1、2学期。以培养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为主,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训练目标。同时,进入专业认知阶段,通过进企业参观,由企业人员深入介绍各部门功能、生产流程、产品卖点、报关流程等,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另外,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方式,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愿景,增强其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的动力。

第二阶段是第3、4学期。着重进行模拟商务情景训练,以学生未来工作为背景,设计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情景,并按未来工作过程设计项目,运用所掌握的英语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完成模拟实训项目,实现英语技能和商务技能的有机融合;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商务流程,让学生进入更为真实的虚拟进出口业务情景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素质,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获得更为真实的职业体验。

第三阶段是第5学期。首先,学生在“校企虚拟电子工作平台”进行实战操作,我们与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协议,企业在校内建立具有文科工学结合特色的“企业校内电子工作平台”,也就是在学校设置业务后台,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编写计划实施方案、工学结合实训手册等教学环节中,并派出业务员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成为企业的“校内业务员”,以外贸公司真实业务员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业务中去,真枪实战地为企业提品推广、业务磋商、业务跟进等专业服务,从而让学生获得了为真实企业进行专业服务的机会。

第四阶段是第6学期。学生到真正的企业实体去进行顶岗实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

(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是以深入、广泛的调研为基础的。首先,开展细致的行业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目标岗位群以及市场对外贸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随后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提炼、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职业能力,之后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

通过调研获得准确的市场对外贸人才及其岗位能力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商务与外贸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较强英语语言能力(尤其听说能力和外贸函电运用能力)、商务贸易工作能力、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获取能力。这样,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规格的两大能力主线(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课程体系的四大能力模块基本确定,见表1。

然后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结构,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在实践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开发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最终将其整合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见表2。再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对课程进行授课学期、学时的分配,最终形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表2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职业素养模块 团队合作训练、演讲能力训练、交际礼仪训练、生存挑战训练

英语语言能力模块 英语语法训练、英语听力理解、日常口语交际、商务英语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阅读、外贸英语函电写作、综合英语能力训练

商务英语

商务贸易工作能力模块 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跟单、电子商务与B2B平台推广

国际会展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法、单证与文件制备存档

报关报检业务处理、中国主要贸易国政策与文化、国际货运

专业综合训练、顶岗实习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检索、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训练

Photoshop基础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双师型教学团队保障

商务英语教师要具备精深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商务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和办出专业特色要求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建立校企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大力推动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和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吸收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力度,尤其是提供更多企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等机会。提升专业教师理论认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脱离语言学科体系束缚,加强商务知识和技能学习。

(二)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保障

项目化课程对实训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在高职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建成了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还往往处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状态,因此,要加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从就业岗位出发,根据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建设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比如建设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商务英语多功能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等,并配有国际贸易操作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虚拟仿真操作软件,创设突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虚拟进出口业务情境中锻炼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同时,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商务英语专业还应按照“合作双赢、慎重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建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有效确保实习效果。

三、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市场岗位需求分析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社会角色价值的需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实施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人才培养方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

商贸实训总结篇10

一、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是外贸大国。浙江省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省。2010年7月12日,杭州海关公布了全省上半年的外贸情况: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7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其中,出口822.2亿美元,增长39.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2010年,浙江省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666.2亿元,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 

    据调查,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其中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占很大比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社会对外贸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中职商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备受对外贸易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是外贸从业人员的“人才制造基地”。在一定意义上.外贸企业就是中职学校的“产品推广市场”,中职学校是外贸企业的“产品加工制造基地”。 

    据金华海关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6% 0 5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4%,创下单月外贸进出口额新高。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地处金华市区,区域内有众多外向型企业,仅义乌市目前就有260多家涉外宾馆、近千家进出口公司,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义乌设立的代表处,还有闻名中外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金华市目前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6000多家,外资企业1500多家。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对外贸易行业、涉外旅游产业形势日渐好转,使得我市在客观上需要大批既懂英语又具备一定涉外商务技能的“英语+商务”实用性复合人才,具体岗位涉及外资公司的商务文员、外贸企业的外贸制单、外贸跟单、涉外宾馆的前厅服务等等。人事部门预测,在未来10年里,英语类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人才之一。 

二、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的基本状况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创办于1993年。作为我校的重点骨干专业和金华市示范专业,该专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或走上了涉外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6年该专业被金华市教育局评定为市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四百余人,已初具规模。 

    该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已有4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另有1位正在攻读硕士。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已有高级讲师4人,讲师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人。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教科研能力,教师在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20篇,另已编三本专业核心教材已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已完成市级课题3项,目前承担市级课题1项;获省级以上奖项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市级奖项1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市、局级奖项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学生参加外贸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有较大提高。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有相当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的毕业生在外资外贸公司已被提升为外贸主管。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学校近年来改善了该专业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目前,校图书馆有专业图书5890册,专业报纸杂志23种,电子图书及相关教学资料丰富。已建成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课实验室6个,使用面积共551.4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59.15万元,近三年来投资该专业专用实验室实训设备近30万元。另外,我校还开发和建设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涉外商务氛围中得到熏陶和锻炼。 

三、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建设目标及实践策略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稳步调整、滚动发展的原则,打造品牌专业,把商务外语专业办成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投入,改善实训设施和条件;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办学,拓宽学生实习、就业、升学渠道,力争在2009-2010年使该专业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到2012年,争取在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诸方面在浙江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专业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专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容易出现知识滞后现象;年轻教师虽然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实践经验缺乏。针对这一情况,该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下基层、进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开阔视野。这样做对教师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了解和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便做到专业课教学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能充分感受本专业岗位在企业、行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使专业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三是可以使教师亲身体验到专业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如教师去做外贸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等,可真正体会到这些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肯定会极大地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四是可促进教师编写符合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只有教师真正参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才能体会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才能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编写出实用的专业教材。此外,本专业还重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资格层次;通过调人外经贸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外教、从外经贸企业聘用兼职教师等途径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师资队伍多元化,力争使专业教学不停留在封闭形态中,而是更贴近生产劳动的实际。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近几年来,本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更新教学理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把“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作为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学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二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制定符合金华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新模式,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调查社会和企业,掌握当前金华地区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教材、开发专业精品课程、设计与行业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的教学项目,如《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四是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除课堂强化外,建立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如可每年举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技能“大比武”。在教学改革中,我校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实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 

商贸实训总结篇11

一、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是外贸大国。浙江省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省。2010年7月12日,杭州海关公布了全省上半年的外贸情况: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7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其中,出口822.2亿美元,增长39.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2010年,浙江省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666.2亿元,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

据调查,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其中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占很大比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社会对外贸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中职商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备受对外贸易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是外贸从业人员的“人才制造基地”。在一定意义上.外贸企业就是中职学校的“产品推广市场”,中职学校是外贸企业的“产品加工制造基地”。

据金华海关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6% 0 5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4%,创下单月外贸进出口额新高。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地处金华市区,区域内有众多外向型企业,仅义乌市目前就有260多家涉外宾馆、近千家进出口公司,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义乌设立的代表处,还有闻名中外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金华市目前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6000多家,外资企业1500多家。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对外贸易行业、涉外旅游产业形势日渐好转,使得我市在客观上需要大批既懂英语又具备一定涉外商务技能的“英语+商务”实用性复合人才,具体岗位涉及外资公司的商务文员、外贸企业的外贸制单、外贸跟单、涉外宾馆的前厅服务等等。人事部门预测,在未来10年里,英语类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人才之一。

二、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的基本状况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创办于1993年。作为我校的重点骨干专业和金华市示范专业,该专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或走上了涉外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6年该专业被金华市教育局评定为市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四百余人,已初具规模。

该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已有4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另有1位正在攻读硕士。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已有高级讲师4人,讲师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人。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教科研能力,教师在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20篇,另已编三本专业核心教材已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已完成市级课题3项,目前承担市级课题1项;获省级以上奖项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市级奖项1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市、局级奖项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学生参加外贸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有较大提高。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有相当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的毕业生在外资外贸公司已被提升为外贸主管。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学校近年来改善了该专业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目前,校图书馆有专业图书5890册,专业报纸杂志23种,电子图书及相关教学资料丰富。已建成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课实验室6个,使用面积共551.4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59.15万元,近三年来投资该专业专用实验室实训设备近30万元。另外,我校还开发和建设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涉外商务氛围中得到熏陶和锻炼。

三、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建设目标及实践策略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稳步调整、滚动发展的原则,打造品牌专业,把商务外语专业办成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投入,改善实训设施和条件;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办学,拓宽学生实习、就业、升学渠道,力争在2009-2010年使该专业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到2012年,争取在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诸方面在浙江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专业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专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容易出现知识滞后现象;年轻教师虽然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实践经验缺乏。针对这一情况,该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下基层、进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开阔视野。这样做对教师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了解和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便做到专业课教学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能充分感受本专业岗位在企业、行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使专业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三是可以使教师亲身体验到专业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如教师去做外贸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等,可真正体会到这些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肯定会极大地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四是可促进教师编写符合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只有教师真正参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才能体会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才能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编写出实用的专业教材。此外,本专业还重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资格层次;通过调人外经贸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外教、从外经贸企业聘用兼职教师等途径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师资队伍多元化,力争使专业教学不停留在封闭形态中,而是更贴近生产劳动的实际。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近几年来,本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更新教学理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把“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作为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学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二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制定符合金华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新模式,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调查社会和企业,掌握当前金华地区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教材、开发专业精品课程、设计与行业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的教学项目,如《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四是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除课堂强化外,建立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如可每年举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技能“大比武”。在教学改革中,我校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实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

商贸实训总结篇12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5缺乏师资保障良好的师资是生产性实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但部分基地的指导老师却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重语言轻商务”的传统理念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师实践技能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企业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和教学规律、方法的了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目前,比较公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三种: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校企共建型。由于文科专业无法通过产品生产或加工等实训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学校主导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贸翻译中心。外贸翻译中心包括外贸工作室与翻译工作室,其中翻译工作室主要为九江市及周边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旅游景点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提供资料翻译及校审服务,并承接地方政府涉外部门有关外事接待翻译事宜。本专业师生已承接多笔翻译业务,例如庐山西海温泉资料翻译、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资料翻译和外事接待翻译等。由于翻译业务市场较大,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语言功底扎实,且翻译业务对设备要求低,翻译工作室主要依靠学校独立运行,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因此,笔者在此重点介绍外贸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1)“筑巢”。学校按照外贸公司环境进行场地装修、布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与设施(如办公桌椅、打印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2)“引凤”。由于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限制,需遴选并引进典型企业。为缓解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偏小的问题,引进成长性良好的、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生产型企业。相对于进出口公司,一方面,产品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且稳定,能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成长期,不断拓展业务的现实需求将提高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引进企业后,签订协议,确立双方主体地位,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同时,保障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实现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协议中,对实训目标进行具体阐述,明确企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的岗位数及时间总量,避免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4)建章立制,统筹管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外贸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等做出规定,保证外贸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督与管理,避免将学生安排至工作室后而“不闻不问”的形式上生产性实训。

(5)创新实训组织形式,扩大实训主体。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和外贸实训周期长的背景下,创新实训组织形式,将“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结合,以尽量安排更多学生进入外贸工作室进行真实工作体验和技能实践。在对外贸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订单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有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业务谈判、函电往来、确认订单等;后期工作主要有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外汇核销等环节。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工作室主要开展外贸业务的前期工作,后期的外贸业务可结合前期工作融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以保证实训环节的完整性,从而缩短生产性实训周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生产性实训。

(6)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基于生产性实训中“工作”的不确定性,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运行及管理要体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柔性管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大型展会以及企业用人急需等,灵活安排进行实训,承担工作任务。同时,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式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外贸工作室实践考核相结合。

(7)培养专业教师,储备实践人才。为了减少对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的依赖,避免外贸工作室因企业流失而不能正常持续运行,本专业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参与外贸工作室的实训指导和管理,让其指导学生的同时向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偷师学艺”;另一方面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为学校独立运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建设更多的基地储备良好的师资。

商贸实训总结篇13

    2实训周期长导致受益学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规模小、数量少外,外贸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要求。在一般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个月。如此计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内,每学年也只能满足30位学生的实训要求,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3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矛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兼有教学实训功能和产品生产功能,然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随着市场波动变化的,不同的属性导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矛盾。

    4欠缺有效的实训组织模式导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基地将企业引入学校后,对实训项目开发、实训组织与管理等缺乏规划与创新;同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使得企业重生产轻实训,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5缺乏师资保障良好的师资是生产性实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但部分基地的指导老师却达不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虽应具备“双师”素质,但“重语言轻商务”的传统理念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学校教师实践技能较弱,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企业师傅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学生和教学规律、方法的了解,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目前,比较公认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有三种: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校企共建型。由于文科专业无法通过产品生产或加工等实训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学校主导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贸翻译中心。外贸翻译中心包括外贸工作室与翻译工作室,其中翻译工作室主要为九江市及周边地区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旅游景点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提供资料翻译及校审服务,并承接地方政府涉外部门有关外事接待翻译事宜。本专业师生已承接多笔翻译业务,例如庐山西海温泉资料翻译、首届中国(九江)鄱阳湖国际名湖友好交流大会资料翻译和外事接待翻译等。由于翻译业务市场较大,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语言功底扎实,且翻译业务对设备要求低,翻译工作室主要依靠学校独立运行,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因此,笔者在此重点介绍外贸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1)“筑巢”。学校按照外贸公司环境进行场地装修、布局,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与设施(如办公桌椅、打印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造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2)“引凤”。由于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限制,需遴选并引进典型企业。为缓解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偏小的问题,引进成长性良好的、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生产型企业。相对于进出口公司,一方面,产品生产型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且稳定,能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处于成长期,不断拓展业务的现实需求将提高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引进企业后,签订协议,确立双方主体地位,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同时,保障企业合理的经济效益,实现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协议中,对实训目标进行具体阐述,明确企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的岗位数及时间总量,避免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

    (4)建章立制,统筹管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外贸工作室的工作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等做出规定,保证外贸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根据规章制度,加强过程性监督与管理,避免将学生安排至工作室后而“不闻不问”的形式上生产性实训。

    (5)创新实训组织形式,扩大实训主体。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少和外贸实训周期长的背景下,创新实训组织形式,将“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结合,以尽量安排更多学生进入外贸工作室进行真实工作体验和技能实践。在对外贸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订单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有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业务谈判、函电往来、确认订单等;后期工作主要有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外汇核销等环节。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工作室主要开展外贸业务的前期工作,后期的外贸业务可结合前期工作融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以保证实训环节的完整性,从而缩短生产性实训周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进而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生产性实训。

    (6)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基于生产性实训中“工作”的不确定性,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运行及管理要体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实行柔性管理,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如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大型展会以及企业用人急需等,灵活安排进行实训,承担工作任务。同时,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项目式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外贸工作室实践考核相结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