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作计划实用13篇

近期工作计划
近期工作计划篇1

*网站信息收集:将网站栏目设置以及内容说明发给每位志愿者,大家更加要求协作收集,可以转载或原创。

*信息上传及更新:招募两个志愿者完成信息上传并且负责日常信息的接收和更新,秘书组协助。

*论坛访问和维护:告知所有志愿者网站地址,请大家上论坛发言;在论坛开辟昆明高校环保社团及其他在昆环保组织志愿者分论坛,供分享和学习;将一周时间分成七天,指定每天的斑竹并要求值班日必须上论坛发言和维护。

二、志愿团队组建及能力提高项目,活动形式:培训、沙龙、调研、观看影片、观察自然等。

目的:使志愿者明白工作的意义,了解机构的使命及目标,促进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达致一致性;通过训练,确保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素质达到应有水平;帮助大家发掘潜能,促进个人发展。

主题:基础理论、工作技巧、环保知识的训练。

(一)基础理论

初步概念

1、什么是志愿者?什么是志愿者精神?

2、志愿者工作的范畴和类型

3、志愿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工作技巧

4、了解机构及小组对志愿者工作的期望及目标

深入认识

1、了解社会的需要及可以提供的资源

2、掌握服务对象的特征与需要

(二)技巧训练主要包括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自我认识、时间管理、调查访谈、带领游戏、活动策划、小组工作等技巧。

(三)在活动中通过游戏交流等方式融入环保知识,主要包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各种行为造成的危害和后果、生活中的污染、我们能为地球做哪些小事等等。

指导思想:

1)“参与式学习”?:

青年及成年人均已积累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及智能,因此活动强调个人参与,着重亲身体验及经验交流。

2)“轻松有趣”:

学习新事物亦标志着学员需要作出改变及适应,轻松愉快的训练活动有助学员减低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3)“活学活用”:

应鼓励学员对新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多作练习。

项目计划:

1、组建志愿者之家——寻找市内的空厂房,布置成为网站志愿者活动和交流的固定场所。

基础建设:请每位志愿者捐献一本环保科普图书或两本环保杂志,建立绿色书架(给大家阅览半年之后所有者可以收回);积极寻求公益基金的支持,为志愿者之家添置简单桌椅、书架和充实部分书籍(优先选择二手家具并欢迎志愿者捐献);开辟“爱之路”家庭成员的照片和留言板,使大家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准备8至10块白板钉在墙上提供给各环保社团和组织用于团队介绍、活动分享和展示,内容由各组织自行更新和维护;室内张贴志愿者的环保摄影作品和收集的宣传挂图;在室内建旧物交换置物架,摆放网站志愿者需要出卖或赠送的二手物件,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室内活动开展:每周末在志愿者之家组织沙龙和读书会;提供场地给环保社团每月进行一次分享和交流会;志愿者的室内培训和观看影片等活动也可不定期的选择在这里开展。

2、户外活动——根据市民的情感和需求制订贴近生活的环保主题,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如:污染地实地调研、认识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填埋场、进环境友好型企业参观、走进植物动物园和保护区体验自然等活动。

户外活动尽量与报社合作,以扩大宣传效果和吸引更多新人,对每次活动的参加者进行评估,分清短期好玩者和真正对环保感兴趣并能长期关注的人,下次活动需通知后者参加,经过三次活动的初步考验可以发给他们“志愿者申请表”欢迎加入团队。

3、能力建设的同时穿插对外的环境教育活动,以训练和巩固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调查分析社区、学校、农村等不同对象的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并在一段时间内选定一个具体的对象和目标开展活动。

三、工作计划备注

活动周期:

200*6——200*/3??为期10个月,每月2次活动,共计20次。

参加人员:

近期工作计划篇2

二、积极开展“边界和谐走廊”建设活动。围绕和谐稳定大局与服务群众需求,扎实开展“边界和谐走廊”建设活动,以平安边界建设为纽带,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积极争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经费,强化边界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处置应急机制建设,及时妥善调处因边界地区法定线与习惯线不一致和因资源管理使用产生的矛盾纠纷。按照省综治委要求,认真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检查考核工作,确保界线周边地区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

三、认真完成年度界线联检任务。按照省民政厅部署要求,根据***省第三轮界线联检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开展2012年度我市牵头的***—曲阜线、***—邹城线两条边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的年检任务,做到依法联检、规范联检、科学联检,按时上报联检成果资料。

四、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和完善地名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地方地名管理法规。二是配合***市局做好我市地名规划论证审核工作,规范管理地名命名更名,提高地名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我市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维护工作,制作装配全省1:1万电子矢量地图,落实民政部《国家地名数据库维护管理规定》要求,认真做好数据更新和维护管理,保证地名数据库信息的标准化和现势性,推进数据库开发应用工作。四是依托地名数据库,完善地名网站、咨询电话、查询触摸屏地名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运行管理与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地名文化,在地名命名更名中注重挖掘、保护优秀历史地名,丰富新地名的文化内涵,提高地名的文化品位,加强地名文化品牌建设。

 

近期工作计划篇3
近期工作计划篇4

2000年以来,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更加宏观,偏向发展战略和方向制定,针对该类城市总体规划与对具体建设项目的指导性减弱等,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开始探索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以远粗近细的思路来重新思考近期建设规划的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目前,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已基本确立, 但学术界关于大中小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相关理论、方法及实践探讨还在不断深入。因此, 本文尝试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面向规划管理视角探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

一、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期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空间布局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1年,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随后全国特大城市掀起了新一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热潮。

综合分析有一定代表性的规划成果,当前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突击应付式,把总体规划目标等简单分解,对现状问题研究不深入,针对性差;②理想蓝图式,对发展目标论述较多,对实施时序及路径缺少研究;③闭门造车式,与相关部门结合较少,陷入了技术理性的陷阱,缺乏社会认同。

上述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克服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需要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同时结合现状,面向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了现状条件, 兼顾各方利益,使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紧密结合。

三、 面向规划管理的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

“十二五”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及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期,为有效贯彻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对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建设的指导与统筹,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落实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的要求,结合《郑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具体讲,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思路与内容如下:

1、强化规划实施评估及现状问题分析

全面剖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自2008年纲要批复以来实施绩效及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落实已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但近期目标的确定不仅是对总体规划目标的简单分解,更需要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突破口,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至2010年底,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372万人,建设用地312.4平方公里。通过对现状综合分析,结合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本规划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发展用地空间亟待整合,市域城镇序列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中心城区内部因现状基础、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呈现典型的空间分化,需要差别化的空间发展导向和政策支持;三是中心城区城市居住用地比例偏高,人口向老城区快速集聚趋势明显,与总体规划提出的疏散老城区人口目标相悖;四是部分产业空间重组重构进程缓慢,不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和国家现代物流商贸中心的构建;五是新区快速扩张和老城区高强度更新,导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阶段性不足,民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六是城市 “交通拥堵”问题严峻,交通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建设任重道远;七是市政基础设施面临旧城设施老化以及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巨大缺口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八是公共安全设施欠帐较多,地下空间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2、外地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经验借鉴

分析研究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方法具有以下共同点:

(1)“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滚动编制方式。

(2)规划内容方面强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着眼于关键问题,重点突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土地供应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为抓手强化政府引导;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加强前期策划和分析,将带动性强项目与土地投放时序、投融资计划进行统筹协调;开门做规划,将技术成果向公共政策转变。

(3)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使规划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3、与“十二五”规划协同,搭建调控城市发展的“空间整合平台”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指导和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但该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视角的考虑问题偏弱。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均需要从城市规划所擅长的空间资源分配角度出发,以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协调为切入点。本次规划深入研究“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并综合协调各部门建设计划,近期建设规划建立从空间上统筹各类城市建设的规划平台,引导各项投资规模效应发挥及在空间上的协同,构建统筹协调各项城市建设行为的“空间整合平台”。

规划期末,城市“两轴八片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至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3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80平方公里。

4、确定城市重点发展区,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优化

城市重点发展区包括重点开发地区、重点完善地区、重点提升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地区四类,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对城市近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区域。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了郑州市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部署,确定了郑州东站交通枢纽中心地区等作为城市近期重点发展区,在规划期内,将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投入,加大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迅速形成投资规模效应,使得该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土地投放量优先保证,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保持适当超前。

郑州市近期用地发展主要沿两条轴线拓展,以东向为主。规划六个重点开发地区、三个重点完善地区、三个重点提升地区和两个重点生态建设地区。

5、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库和行动计划

重大建设项目是政府主导以财政投入和实体开发的方式引导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和促进城市建设和的重要抓手。郑州市在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在空间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征求政府各部门发展的设想,凝聚城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共识,确定项目规模、投资估算、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城市近期建设的重大项目库。同时,为完善规划的“滚动”实施机制,将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逐年分解年度规划目标,形成年度建设项目库,使规划行动计划由五年近期向年度转变。

以面向规划管理为导向,制定如下十二大行动计划:

(1)区域城乡统筹推进计划: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地位,形成“十”字形高铁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等城际铁路。

(2)居住及住宅建设发展计划:加快龙湖等新区居住区建设,通过旧城有机更新,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完善各类设施,促进老城区居住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

(3)园区建设和功能整合计划:近期更新改造旧工业用地约12.64平方千米,新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10.78平方千米。重点建设国际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商贸服务业发展计划:初步形成区域、城市、片区和社区四级商业服务中心体系,逐步推进三环以内现状批发市场向城市的疏解,提升郑东新区CBD金融商务区功能。

(5)包括保障房建设、医疗、体育等的和谐民生计划:完成郑州市“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规划独立保障性住房用地732.36公顷。新建小学179所,中学80所,九年制学校15所,高中15所。

(6)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计划:近期重点建设6处遗址公园、3处寺庙、4处历史博物馆。

(7)碧水蓝天计划:疏通连接贯穿城市的魏河等主要河渠,建设龙湖、龙子湖与西流湖公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到2015年,空气质量好于II级以上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8)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计划:完成三环快速化、四环快速化,建成京沙快速路、陇海路高架桥、农业路高架桥,构建主城区“环形加十字”快速路系统。公共交通建设计划,轨道交通:轨道1、2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新建9条快速公交走廊,总长117千米。

(9)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计划:给水、排水项目及计划,至2015年,新建刘湾水厂等3座水厂,新建南三环污水厂、双桥污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能源工程项目及计划方面,新建桥南热源厂等。扩容2座220千伏变电站 ,新建8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变电站26座,规划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

(10)城市安全防灾建设计划:加快黄河等标准化堤防建设级贾鲁河、魏河、七里河、潮河、金水河、枯河的治理任务以及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近期人防工程人均建筑面积达到0.5平方米;新建消防站54座。

(11)地下空间开发计划:重点推进以依托轨道交通沿线、绿地和城市核心区的“两线、三区、多点”为重点的公共地下空间开发。

(12)低碳城市建设计划:控制城市生态绿地,形成“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的绿地系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加大新能源开发使用。

6、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

探索郑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常态化模式,完善规划跟踪机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配套,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机制。

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其它相关部门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面向规划管理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内容,该内容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篇幅所限,笔者仅以郑州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为例,从制定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引起学术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这类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8月

[2] 邹兵. 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J].城市规划,2003,(5).

近期工作计划篇5

八年来,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一直在实施着近期详细规划,并几度调整,直至一九九八年,又委托我院进行了尊重已成事实的近期详细规划全面调整。一九九九年四月,国科园公司与我院一同回顾了八年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和规划调整的某些外因和内因,这些宝贵的经历和经验不仅对今后科学园区规划,甚至对其它规划也是很有参考价值和某些启示的。

1 规划概述与规划思想

1.1 园区位置与总体布局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园址位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三组团的最东端组团 中心组团的西郊,东距市中心约9公里,北距秀英港口3公里。规划区北临城市干道,规划区中部有规划的城市快速干道东西向横穿通过(见图1)。

图1 园区规划总图

整个园区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大部分。近期用地与未来发展的中、远期用地间隔有无法搬迁的向荣村。

就整个园区范围而言,中、远期是园区的主要部分。用地呈方形,中央部位为园区副中心,围绕副中心设置的穿越中、远期腹地的环形林荫道把中、远期用地分隔成内缘、外缘两个部分。其外缘部分主要是专用厂房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内缘部分作为科研、居住、教育设施用地和部分标准厂房工业用地,而标准厂房工业用地又可兼容科研用地或混合用地,既提高了土地使用的应变能力,又不影响整体布局的功能分区的合理性。环形林荫道连接着各分区的管理性分区中心,各分区的中心绿地和居住区、学校、急救中心等公共设施,并向北延伸到近期地块中的居住用地、公园和园区主中心。林荫环形道是中远期外缘专用工业用地与内缘副中心、学校、居住区及标准厂房用地之间的屏障,是整个园区内部联系网脉,也是美化园区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的重要措施。

高科技工业园不是一般的工业园,它应当是一个集科研、教育、绿色生产、甚至含有金融支撑、展示、旅游等内容的综合社区,它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很高,不应当按一般工业开发区来对待。本园区规划利用起伏不平的地势,尽可能保留自然状态,利用低洼而又有自然植被的土地作为公园,并用环形绿带及其延伸段将这些公园和集中绿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园区绿地分为公园、集中绿地、环形林荫带和园区入口、园区中心的观赏绿地四大类。各级绿地总和占总用地比例为45%,绿化覆盖率达60%,是一座园林化的科技工业园。

1.2 规划目标与园区性质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国家科委直接注资并参与管理又冠以“国际”的唯一的科学园区。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应当建设成为具有海南特色的国际性高科技现代化工业园区,应体现出现代化园区的特色,为此,确定园区十个规划目标:

(1)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实施和协调的交通道路系统;(2)建设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等市政设施;(3)建设完善的管理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4)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中等教育设施与科研机构;(5)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树木、丛林;防止污染,达到旅游用地环境标准;(6)充分利用园区周边的城市公用设施,使园区成为城市的协调而有机的一部分;(7)建设少量高品质科技工作者公寓;(8)兴办投入产出比大、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使园区成为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基地;(9)建设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环境优美而又具有科技工业园特性的优秀园区;(10)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制定园区规划管理条例,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做到远、中、近期相结合,增加规划弹性和应变能力,使园区建设有计划、按规划又能适应形势且科学地发展。

本园区的性质和功能确定为:(1)海口经济发展区乃至海南省的科技中心;(2)海南省和国家科委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实施基地;(3)我国南方和海南省与国际间进行科技研究交往的窗口。

1.3 产业结构与规划规模

依据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海南地区科技成果优势和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园区产业方向为:生物工程、新材料工业、机电一体化和微电子工业及其它科技咨询业。产业的结构比例为:生物工程24--25%,新材料工业29.5--30%,机电一体化27.5--18%,微电子工业14.2--15%,其它高新技术和科技咨询业5--12%。年产值在近期实现时应达15.3亿元,远期实现时将达43亿元。

园区总用地规模为386.67公顷,其中生活区占地66.67公顷,不在本期规划之内,因而规划规模为:园区规划用地320公顷,其中近期规划用地57公顷。

1.4 规划思想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远近结合。由于分期实施,特别是远期实现的遥遥无期,使规划的近远期结合成为重要问题。两个中心的布局方式和近期规划中的小规模配套的综合服务实现,并使这些实施在未来远期规模中成为分区配套设施,使近、远期结合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中期实现时,又考虑近、中期合并后服务设施的完整性和适宜的服务强度。

(2)依坡就势、高地高用、低地低用。对于这个地段尤为重要,也因为高科技工业园单个建筑体量不大和建筑之间互相关联相对较少使这一设想能成为现实,有利于减少投资和保护生态。

(3)该密则密、该疏则疏,以密求疏。建筑密度不够平均分配,在中心区、居住区、工厂区区内布局上,相对密集布置,而留出视野开阔的广场和公园,造就优美环境而又能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相对密集的建筑布局也有利于市政管线的减少。

(4)现代尽现代,自然尽自然。让建筑物内及人工广场达到现代标准,体现现代感,而对于利用坡势的户外空间和绿地,尽可能利用自然植被、地貌,甚至保留部分田园风格和自然生态,让人们舒适享受自然的美,同时也可降低投入。

(5)充分认识高科技工业园的规划特性。它不是一般的工业园,它是集贸易、科研、教育、文化、金融支撑、居住为一体的综合社区;但它又是生产性基地,不同于一般社区,应强调对产业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对入园项目的要求条件、对未来的综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1.5 近期规划

近期规划用地位于园区北端,由三块用地组成,共计用地57.64公顷。近期用地地势参差起伏,最高与最低相差10余米,并多处出现陡坡。在这样的地段进行建设,宜采用依坡就势、顺其自然的方法进行,不宜大填大挖,以免造成工程量大、投资高、破坏生态的后果(见图2)。

图2 近期详细规划图

利用中部岗地作为园区中心,北部220m冲沟洼地作为园区前区,西侧为工业用地,东部洼地作为公园和体育运动场,其南端起伏较大的较高地势的区域作为居住用地,中部岗地西侧南侧作为标准厂区。另两块用地地势相对平缓,西南部较大地块大部分作为专用厂房和标准厂房用地,其地块中部是低洼约2m的地势,选作中心绿地,为四周工业企业所共享,依据洼地形状做成平园形式,并随洼地走势设有林荫道与园区中心相连接。

园区前区低洼处设有以水池为中心的广场,利用广场和中心岗地的地势3 4m的落差设有高差3m的叠水水面,水池前端是镶嵌在大片花卉草坪中的科工园名牌,临海渝西线城市干道的入口处是纵深方向的序列柱架,构成视野宽阔、简洁明快、富有现代感的虚空间园区入口。

中心区北端是管理中心楼,它以地势和造型获得中心感,不必是非常高大,它的南面是步行区,区内有各种研究、展示、学术活动、经营洽谈活动的科技步行街,应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高科技外向型活动场所。

东侧公园蜿蜒的水系或宽或窄或急或缓地绕过树林楼宇向东流去,水旁的草坪、球场、亭、阁及小品,是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浪漫场所,这一切是在利用自然植被稍加整理中得到的。公园南端的居住区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多层公寓,建筑依坡就势、起伏错落,坡顶的瓦屋面与树林交相辉映,充满生活气息。

工业用地路网比较规整,地块划分较为整齐。针对高科技企业用地规模不大的特点,地块划分比较小,但针对市场需求又给予合并使用的可能性(见图3)。

图3 近期鸟瞰图

2实施情况与园区现状

2.1 规划实施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其总体规划也是经国务院审查批准的,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也是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国家及省政府各级对此园区建设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八年来一直在稳步踏实地实施。

1992年,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破土开工,至今已有近八年,一期工程(近期规划范围)的全部市政道路已基本完成。首座标准厂房裕科大厦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裕科大厦建筑面积24000m2,位于规划中的标准厂房用地上;国科园商业楼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277m2,集邮电、通讯、银行、餐饮、医疗、美容、影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中国银行等单位已经入住开业;一期工程的居住区“群芳苑”占地2.33公顷,高低不等的公寓,依坡就势,起伏错落,掩映在一片绿树花草之中,设施齐全,户型合理,户外环境比较优美;海口市公交专线已开通运行,始发站设在群芳苑;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于1994年2月28日开学,校园占地13.3公顷,建筑面积4.5万m2,包括幼儿部(幼儿园)、小学部和中学部,实行周寄宿制,设有语音、电脑、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备有田径场、游泳池及各种体育设施,配有带卫生间的宾馆式学生公寓,在校学生总数已达到2400人;邮电、通讯、供电、供水、排污等一系列公用设施已正常工作。

2.2 入园项目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已审定入园项目30余项。入园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工程类10项,新材料工程类7项,微电子工程3项,机电一体化工程6项,其余为仪器仪表类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建成投产,发挥了效益;有的正在建设之中,有的还处筹备阶段。近期规划区范围的用地绝大多数已对号入座,合作或入园批租用地已接近完成,但从现场看下来,除园区中心公共建筑用地外,建成和建设的项目并不算太多,很难与入园项目表所列情况对应起来。

近期还将有附加值较高的棕榈基因研究项目和棕榈油加工项目进园,还将有信息防伪技术项目进园,而一期已批准入园项目有的并没有如期建设,造成入园用地的紧张。国科园发展有限公司决定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想动用公建用地来引项目入园而造成改变规划的完整性,打算清理土地的同时计划启动二期工程(即规划中期发展目标)。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科园公司领导班子调整过几次,当初亲手参与规划编制制定的领导早已离去,但几届领导均能尊重规划,执行规划。关于路网布局、市政管网是完全按规划实施的,个别地段实施中发生的问题都与规划设计单位协商调整。关于用地性质、入园项目的条件也基本按规划行事,曾经有矽土加工项目申请入园,需要13公顷土地,这对科工园招商入园而言的确是大客户,但因矽土加工工艺不符合高科技要求,也不符合入园环保要求而被拒绝。

目前,海南国科园近期园区内有七家企业投入生产。国科园实验学校办的也很红火,仍在扩建新学生宿舍,居住区和校园内环境较好,绿化和管理都较诱人,但园区内相当多的半截子工程令人惋惜。此外,已建成的建筑物和看得出模样的半截子工程在建筑风格和色彩上很不协调,有些建筑设计水平无法恭维,有一座制药厂建了骨架和楼板,因设计不合理,设备无法安装而被迫停下来成为半截子工程,这些问题让人感到痛心。

2.3 规划调整

在建成区的某些部位,某些局部能看到规划思想的体现,也有一定的效果。但1992 1994年海南房地产热中设计施工的粗糙和这股热潮给土地管理上带来很多难处。

由于实验学校在1994年被批准入园,并已实施;又因原规划的居住区规模偏小,无法适应入园项目和自身员工居住需求;还因道路随地形变化的弯曲需做局部线型调整,故1997年又对近期规划作了一版尊重已成事实的调整(见图4)。

图4 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及调整规划图

图4 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及调整规划图

3规划反思及认识

良好的规划愿望与实施现实使我们难以平静,当我们冷静地去回顾和反思过去规划的时候,撇开经济落涨的外因不谈或少谈,就规划本身而言,感到有下列几点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这里面有经验,也有教训,但都是宝贵的。

3.1 调查研究是做好规划的基础

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是我院承担的第一个科技工业园规划,我们收集了日本筑波、台湾新竹科学园的资料,其别是新竹科学园规划管理者在科学园开业数年后写的论文,学习科学园的规划要求,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参与规划的设计人在将要规划的土地上反复踏勘,步行走过了57公顷的每一个角落,对这里的陡坡、沟壑、水系、草丛、树林了解得清清楚楚,在地头,在1:1的大地上我们已经构画出规划蓝图。

关于科技园的产业结构的确定,我们反复阅读了台湾新竹科学园的资料。海口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海口城市产业结构以及海南岛国民经济发展纲要,还有日本人编制的海南岛经济发展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看法,再请教科技厅同志,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国科园申请入园项目统计资料,帮助我们最终确定了适宜的产业结构分析,同时也确定了人口规模等规划基础数据。

在历时近一年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调查研究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之久。以“求真、务实、创新”为工作方针,这“求真”,就是要搞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的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做好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这次在回访中,海南国科园张宪民总经理对我们说:“这个规划设计起点高,看得远。利用地形比较成功,建筑依坡就势布局,节省用地,节省投资,又创造了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体现了高科技产业,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新材料四大类明确且适宜。”我们再度踏看现场,道路系统完全依规划实施完成,如果当初规划不能切合地形,那么在实施中一定会有很多改变。

再看一下一期工程32个入园项目中,总年产值23亿。其中生物工程4.5亿,占19.5%;机电一体化6.97亿,占30.3%;微电子工程2.5亿,占10.9%;新材料工程5.3亿,占23%;其它占16.3%。这个数据与规划预测的产业结构方向相当接近。

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精神,规划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实施结果。

3.2 规划思想明确,切合实际,利于实施

国科园现任总经理张宪民先生说:“规划目标考虑较完善,近期与远期结合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指导发展有很大好处”,“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相吻合,与海口发展前景也有较好结合。特别是生物工程作产业主要内容和保护生态的规划原则,现在看来是有远见的。现在海南要建成生态城市,发展旅游,加强环境工程的需要,我们园区的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向对吸引这方面的项目十分有利”,“朱总理最近说海口不再作为工业城市发展,已有工业区不再发展。我们园区四周几个工业区也就此规模,而我们园区一直按规划要求入园项目无污染,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有优势了”。

几届公司领导都接受了规划基本思想,也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方向,符合了科技工业园的特性,业主在发展自己事业的过程中也越加认识到规划指导思想是与园区发展生息相关的,它才能得以贯彻实施。

3.3 规划师还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发展知识的学习

规划当初被评审认为:有弹性,容易实施。我们当初也认为已考虑了相当的适应能力。但谁会想到,1992年以后的几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有弹性的规划也难以适应,造成目前的被动。如果我们当时具备宏观经济预见能力,我们可能不会把园区中心公建用地划得那么大,或者允许它有所兼容和调整余地,可能今天的国科园公司也就不会这么为难了。

当时只认为远期不过是2005年实现,也就是15年的事,园区中心也会逐步完善起来,现在看来,如果远期不再实现,或很长时期以后实现,这个中心如何?原规划指望教育用地在远期用地范围里去实现,而事实上又等不及了,一期工程已建了一所2400学生的学校,而且生机勃勃。当时的规划有一个错误,把居住用地和绿地统称为“居住生活区”,造成了学校设在生活区,学校运动场放在原规划的公园和运动场地上,成了4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自然水系绿地也就挤掉了,总的绿化覆盖率从60%下降到50%。

3.4 大家都应该认识到科技工业园不等于工业区

我曾在《世界建筑导报》上发表过《高科技工业园的规划特性》一文,讲到过科技工业园不等于工业区,它有许多自身的特性。但是海南国科园选址在城市工业用地上,因而批文规定居住用地不可大于4%,我们只能将居住用地比例下调。

现在实施是:居住用地又调大了,从3公顷占地调整为4.8公顷,即从4.7%调到了7.6%;也是因为一期用地是城市规划中的工业用地,而远期用地是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备用地,它的用地性质未予确定,所以规划才将学校、科研、居住的较大部分放在远期,使近期土地的其它成分减到最低点。现在看来,没有按客观需要出发而仅因用地性质的限制而人为压缩的事情最终仍被事实所突破。

如果我们承认它的特性,又认可它定位在城市工业用地上,那么似乎应当给予用地性质上的变通,否则可以异地而为之。

近期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计划类型

1.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计划类型

水土保持计划可划分为水土保持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其他计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计划;工作层面上分,有全国性或大区域(流域)、地方性或中大区域(流域)。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1.1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水土保持综合计划。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计划,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计划、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计划等。一般由国家批准。此类计划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做相应的修订。

1.1.2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专项计划。全国水土流失预防监督计划、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计划、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计划、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计划等。一般也应由国家或部门批准。此类计划多作为国家近期实施的计划,与项目立项有密切关系。

1.1.3省(区)、市(地、自治州)、县(旗、自治县)级或中大区域大江大河支流(一般面积在2000km2 以上)综合计划或专项计划。如省(市、县)级或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计划、治沟骨干工程专项计划、水土保持监测计划等。此类计划一般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跨省或流域的由国家批准。

1.1.4国家大型综合计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计划。如全国生态建设计划、防洪计划、水资源计划、水污染防治计划、林业计划、饮水安全保障计划中有关水土保持专业方面的计划,可能占一个篇章,有时也作为单独的附件。经国家批准后作为某一计划的组成部分,有时也可以单独立项。

1.2 计划阶段的计划深度和重点

1.2.1计划期与计划水平年

根据《水土保持计划编制规程》(SL335-2006)的规定:省级以上计划期为10~20 年,地、县级为5~10 年。计划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计划期一般宜与国民经济计划一致。如东北黑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计划的近期时段为2006~2010 年,与国家“十一五”计划期一致。现状水平年:调查资料的年限,一般为2~3 年,最好为1~2 年。计划水平年:即达到预期效果的年份,分为近期水平年和远期水平年。近期水平年为5~10 年,远期水平年为10~20 年。

1.2.2计划深度与重点

计划阶段应对计划区域开展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计划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计划实施进度,明确近期安排;估算计划实施所需的投资;预测计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计划实施的组织经管措施。计划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论证水土流失防治方向、任务及目标,提出各类型区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防治措施,作实施方案比选,提出优先实施的项目和排序等。

1.3 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与重点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划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简化。以下仍按一般设计阶段划分分述。

1.3.1项目建议书阶段

设计水平年

项目建议书是根据计划中确定近期实施的项目,建设期不超过5~10 年,设计水平年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需要进行较为长期建设的项目,可分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并确定现状水平年、近期设计水平年和远期设计水平年。

1.3.2可行性研究阶段

设计水平年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应与项目建议书基本保持一致,建设期一般不超过10 年,设计水平年亦应与项目建议书保持一致。

设计深度和重点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确定项目建设任务;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选定项目区,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或片区),对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并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基本建设条件;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查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1.3.3初步设计阶段

设计水平年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与施工图设计合并,且是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来确定各条小流域或小片区(相当于小流域)、单项工程做出的具体设计,一般能够指导施工。因此,设计水平年应根据小流域治理进度安排情况确定。每条小流域或每个项目建设期大都不超过5 年。

设计深度和重点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作范围由可行性研究的区域范围细化到具体的小流域,建设目标要量化,防治方案、总体布局、措施配置要落实到地块(小班、工点)。

1.3.4施工图设计阶段

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规范尚在制定过程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施工图设计相当于林业部门的作业设计。治沟骨干工程、小型蓄水工程等施工图设计可参照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规范。个别水土保持项目涉及园林的可参照园林设计规范执行。

2 开发建设项目

2.1 阶段划分、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开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有水土保持章节。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或项目核准前)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水土保持章节。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程的初步设计应有水土保持篇章。施工图阶段应进行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设计水平年因植物措施滞后,一般比主体工程建设完工时间推后一年。

2.2 各阶段设计深度和重点

2.2.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阶段应简要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环境状况,预防监督与治理状况;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初步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初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提出下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原则和依据,估算水土保持投资。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水土保持设计重点是: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各种比选方案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评估,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提出对项目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移民占地计划等的水土保持初步要求;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总体布局;初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布置,并进行典型设计分析,合理估算工程量,估算水土保持投资,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水土保持建议。

2.2.2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以及必要的试验研究;从水土保持角度论证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制约因素;对主体工程的选址(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比选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对主体工程提出优化设计要求和关键性的建议。

近期工作计划篇7

1.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类型

水土保持规划可分为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其他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工作层面上分,有全国性或大区域(流域)、地方性或中大区域(流域)。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等。一般由国家批准。此类规划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做相应的修订。

(2)全国性或大区域大江大河专项规划。全国水土流失预防监督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规划、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建设规划等。一般也应由国家或部门批准。此类规划多作为国家近期实施的规划,与项目立项有密切关系。

(3)省(区)、市(地、自治州)、县(旗、自治县)级或中大区域大江大河支流(一般面积在2000km2 以上)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如省(市、县)级或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治沟骨干工程专项规划、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等。此类规划一般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涉及跨省或流域的由国家批准。

(4)国家大型综合规划中的水土保持专业规划。如全国生态建设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林业规划、饮水安全保障规划中有关水土保持专业方面的规划,可能占一个篇章,有时也作为单独的附件。经国家批准后作为某一规划的组成部分,有时也可以单独立项。

1.2 规划阶段的规划深度和重点

(1)规划期与规划水平年

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的规定:省级以上规划期为10~20 年,地、县级为5~10 年。规划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年,并以近期为重点。规划期一般宜与国民经济规划一致。如东北黑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的近期时段为2006~2010 年,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期一致。现状水平年:调查资料的年限,一般为2~3 年,最好为1~2 年。规划水平年:即达到预期效果的年份,分为近期水平年和远期水平年。近期水平年为5~10 年,远期水平年为10~20 年。

(2)规划深度与重点

    规划阶段应对规划区域开展综合调查和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规划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成因和规律,划分水土流失类型区,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拟定规划实施进度,明确近期安排;估算规划实施所需的投资;预测规划实施后的综合效益并进行经济评价,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措施。规划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论证水土流失防治方向、任务及目标,提出各类型区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方案和主要防治措施,作实施方案比选,提出优先实施的项目和排序等。

1.3 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与重点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划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简化。以下仍按一般设计阶段划分分述。

(1)项目建议书阶段

1)设计水平年

项目建议书是根据规划中确定近期实施的项目,建设期不超过5~10 年,设计水平年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需要进行较为长期建设的项目,可分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并确定现状水平年、近期设计水平年和远期设计水平年。

(2)可行性研究阶段

1)设计水平年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应与项目建议书基本保持一致,建设期一般不超过10 年,设计水平年亦应与项目建议书保持一致。

2)设计深度和重点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设计,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确定项目建设任务;确定建设目标和规模,选定项目区,明确重点建设小流域(或片区),对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明确建设规模。明确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查明并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基本建设条件;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涉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应查明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3)初步设计阶段

1)设计水平年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在很多情况下与施工图设计合并,且是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来确定各条小流域或小片区(相当于小流域)、单项工程做出的具体设计,一般能够指导施工。因此,设计水平年应根据小流域治理进度安排情况确定。每条小流域或每个项目建设期大都不超过5 年。

2)设计深度和重点

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作范围由可行性研究的区域范围细化到具体的小流域,建设目标要量化,防治方案、总体布局、措施配置要落实到地块(小班、工点)。初步设计的重点是各项措施的典型设计、单项设计和专项设计,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含分年实施进度)、项目组织管理,核定投资概算等。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和总体布置1 图的精度,一般在农区图的比例尺为1∶5 000~1∶10 000,在林区图的比例尺为1∶25 000,在牧业(风沙草原区)图的比例尺为1∶50000~1∶100 000。对治沟骨干工程、小型蓄水工程等应按水利工程设计深度要求进行设计。

(4)施工图设计阶段

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设计规范尚在制定过程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施工图设计相当于林业部门的作业设计。治沟骨干工程、小型蓄水工程等施工图设计可参照水利工程施工图设计规范。个别水土保持项目涉及园林的可参照园林设计规范执行。

2 开发建设项目

2.1 阶段划分、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开发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有水土保持章节。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或项目核准前)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有水土保持章节。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程的初步设计应有水土保持篇章。施工图阶段应进行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设计水平年因植物措施滞后,一般比主体工程建设完工时间推后一年。

2.2 各阶段设计深度和重 点

(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阶段应简要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环境状况,预防监督与治理状况;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初步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初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提出下一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原则和依据,估算水土保持投资。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水土保持设计重点是: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各种比选方案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评估,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提出对项目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移民占地规划等的水土保持初步要求;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初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总体布局;初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布置,并进行典型设计分析,合理估算工程量,估算水土保持投资,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水土保持建议。

(2)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开展相应深度的勘测与调查以及必要的试验研究;从水土保持角度论证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制约因素;对主体工程的选址(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等比选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对主体工程提出优化设计要求和推荐意见。

近期工作计划篇8

一、电力工程中所涉及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规划设计相关工作可分为长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其对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是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设计时,其涉及到的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2)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分析;(3)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进行电力和电量平衡;(4)提出电力工程接入电网系统方案;(5)对所提方案进行电气计算;(6)分析计算结果,并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7)为电力设计其它专业提供系统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设计时,主要进行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

中短期负荷预测,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进行。在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对中短期的近区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同时,根据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大项目情况,对负荷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并确定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的电源规划进行统计,并分析电源的出力情况,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电力电源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其中统调电源是指归电网调度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地方电源则包括各类小水电站,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每种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的出力各不相同,同时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在规划期间逐年投产的情况,因此,需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以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起约束条件的作用。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

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此外,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还需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并根据情况增减设备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工程所在地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说明项目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电网规划,以及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

在论述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时,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需提出项目工程各方案的布局和规模,投产年及终期近区的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第一,潮流计算主要是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通过潮流计算可确定系统运行方式,检查各元件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

潮流计算作为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是比较电力工程各接入系统方案最直观的方法。通过潮流计算得出的电网各节点电压、各网络元件电力损耗、以及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直接用于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第二,稳定计算是指根据要求,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

稳定计算多是基于潮流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常用到的稳定计算包括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以及频率稳定计算等。通过进行各种稳定计算,可校验各接入系统方案的运行参数能否满足稳定运行的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安稳策略和保障措施。

第三,短路电流计算主要是验算在给定的网架中,由于故障短路而在电气元件上产生的不正常电流值。计算项目工程接入系统节点处的各种短路电流,能为电气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经验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提升,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独立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成为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遇到的新问题。

(一)准备阶段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

(二)开展工作

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更新数据库资料,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

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近期工作计划篇9

1.近期建设规划法定地位的提升

原建设部针对总体规划重远期,轻近期的弊端于02、05年相继《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大大的提升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虽然在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内容中并没有包括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提到了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等内容。如果近期建设规划中能加入城市设计的内容,将大大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空间引导性,更有利于近期建设规划的管理与实施。(如图)。

2.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的目标

城市设计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理想和具体两大类。理想目标是指“值得追求的,但在今天的条件下一时还达不到的状况”而具体目标则指“可能的,今天可以达到的状况”。针对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库中的项目很多是已经立项和开始建设的,这就使得城市设计中的项目有现实性和确定性,城市设计的目标更偏向具体,对于未来的变化有比较确定的方向,但也并不排除理想目标,是具体目标引导下的理想和具体目标的结合。

3.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的特点

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的目标偏向于具体目标,它的编制又不同于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那些从概念性的、总体布局上的设计城市,也不同滨水区、步行街区那样的特定地点、街区的城市设计。笔者认为它是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带有很强针对性、引导性、宣传性的城市设计。

4.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的设计重点

近期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的设计重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近五年项目比较集中的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二是重点项目、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再参考城市设计的五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进行分类,在实践中,我们把区域,归为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的第一类,是设计重点,而把其它的归在第二类陈述(如图)。

4.1重点区域

区域是城市内中等以上的分区,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区域之所以在近期建设规划的城市设计中显得那么重要,是因为它是今后五年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地区,是展现城市面貌和形态的最重要基地。可以将重点区域分为新区和旧城区两大类。

4.1.1新区

新区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可以是新城区,也可以是新工业区,既可以是滨水地区,也可以是新形成的CBD等地区。新区一般现状土地平整,土地存量比较充足,在近期建设规划的项目库中许多项目都会在新区建设。在城市设计中应该向人们展示新区五年之后的新面貌。如项目库中的项目已经有了建筑设计,可以直接把效果图做成模型建入地块的城市设计意向当中,如果项目没有做建筑设计,可以针对项目的功能和大小,做示意性的设计,并建入地块的城市设计意向中。一般的项目包括项目附近的环境设计,所以做新区城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要把项目之间的环境,如道路、绿地、广场等设计出来,使其成为体系,务求展示出新区的整体空间形象。

4.1.2旧城区

重点区域的另一个重点城市设计地区是旧城区。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内容第三条规定,近期建设规划对旧城,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很重视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旧区,而城市设计刚好可以向人们展示旧城区改造后的活力和空间。笔者在完成“东莞石碣镇近期建设规划”和“仁化县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中都对相应的旧城区进行了城市设计。石碣镇旧城区城市设计主要针对旧城区现有的问题和已有的计划项目进行筛选,并列出了14个重点项目(如图),并将旧城区划分为行政文化区、商业购物区和商务休闲区。

4.2重点项目

如果说重点区域是向市民、发展商展示城市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形象的地方,是面上的概括,那么重点项目就是向市民和发展商展示城市形象的点和线,共同构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中的点、线、面关系。

4.2.1道路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的主导元素,更是体现城市意向的主要元素。笔者在完成石碣镇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中,对主要的道路进行了城市设计。改造升级道路,完善道路网络,是石碣近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其它近期重点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石碣镇近期道路网的建设要以系统性为核心,以提升城市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为目标,以分流穿越中心区的过境交通为手段,共同构成石碣镇近期的主要道路骨架。 道路的升级要按照城市的要求高标准进行建设,改造道路的断面、路面、行道树、道路设施等各个方面,既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也要提升道路两旁景观环境和建筑的品质,进一步带动道路周边地块的环境整治。

4.2.2边界

边界是线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它能把一些普通的区域联系起来。近期建设规划的城市设计中如果合理地设计好边界,城市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设计石碣镇的滨河界面中,笔者将滨江岸线堤外部分规划以绿化景观建设为主,通过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岸线建设,建成滨江公园,并利用绿化道路和步行系统与城镇内部保持紧密联系。堤内地块成片开发高品质的、配套完善的滨江社区,让居民享受到真正的滨江生活,促进城市与滨水地区的协调发展。

为了体现石碣镇沿江景观特色,把整个滨江带分段进行规划设计,依据每段的文化资源和现状条件共划分为5段(如图),每段都各具特色,分别为“大众文化”“景观观赏”“公众游乐”“滨水社区”“高雅休闲”,务求把沿江特色展示出来。

4.2.3节点

节点是城市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点,节点可以是道路的相交点,也可以是重要的广场和建筑群等。在设计中,笔者选取了石碣镇11个具体项目作为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对石碣镇城市功能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 石碣镇地处东莞北大门,是莞城北部重要的门户地区,其门户节点的形象,不仅体现着石碣本身的城市风格,也代表着东莞的城市形象。近期石碣门户节点的建设以改造火车站广场和石碣大桥桥头为重点,通过立面改造和建设标志性建筑的方式,塑造鲜明的门户形象。

石碣镇站前广场,长期以来环境卫生差、人车混杂、治安混乱,人们迫切希望将火车站一带改造为秩序优良、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现代化交通集散广场,成为东莞名符其实的“北站”。站前广场改造既是近期石碣镇门户节点建设的重点,又是石碣镇“窗口建设”的需要。城市设计中规划扩建站前广场,以利于交通集散和换乘,并塑造景观形象,形成空间开阔的门户标志。

4.2.4标志物

标志物是另一类点状参照物,标志物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标志物通常成为一个区域内的参照物,代表一个不变的方向。在完成“仁化县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中,在县城的南部有一清朝时期的古塔,是城市中主要的标志物。设计中,笔者结合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在古塔外设计了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是绝对保护区,只保护不开发;第二圈层为体育公园,既有效的保护了古塔的环境,也给了居民体育健身的场所;第三圈层是商场酒店区,远离古塔,在高度、形式、色调上又和古塔形成协调统一,为居民提供了娱乐购物的场所,对具体项目的实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5.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的作用

近期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的作用既和传统意义的城市设计有相同的作用,也有其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其引导和招商的作用最为重要。

5.1引导作用

在项目库中的项目对城市的景观、空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或许正是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设计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总的来说,近期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展现城市未来的景观、空间效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用地、空间、色彩、体量、高度、形体上的依据。

5.2招商作用

近期工作计划篇10

(一)中央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国江河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除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外,全国范围内有众多中小河流,且大多分布在重要城镇及农村广大地区。目前,许多中小河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全国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萎缩严重、缺乏规划指导、治理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总人数的2/3以上。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对保障重要城镇和粮食基地的防洪安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__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在今年1月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陈雷部长要求:抓紧编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水利部党组把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列入今年工作要点。

(二)我市中小河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镇防洪安全

我市境内河流众多,全市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流域面积占75%以上。市内降雨充沛,有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三个暴雨区域,多年降水量均值分别在1600、1400和1200mm以上;我市具有河谷、浅丘和山丘地形分明的地理特点,全市临江河而建的城镇735个,占全市城镇总数的67%(其中分布在中小河流沿岸的城镇600余个);长期以来, 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加之近年来取消两工,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市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地区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市中小河流的主要特点是开发治理滞后,河道行洪不畅,河水陡涨陡落,洪灾频繁发生,给沿河分布的众多城镇和重点地区带来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洪灾损失。近年来,中小河流洪灾损失是我市洪灾损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逐年呈上升趋势。20__年开县“9.4”洪灾,县城全城被淹。20__年“7.17”洪灾,铜梁县、璧山县、沙坪坝区等地中小河流洪水暴涨,损失十分惨重,陈雷部长陪同总书记赶赴XX灾区,指挥防洪救灾工作。

(三)我市积极主动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编制规划的条件

去年以来,我市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百强镇和中心镇和重点防洪集镇为重点,积极推进了122处城镇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为加快城镇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局还积极推进了防汛指挥系统和水文站网的前期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以来,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我市及早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前期调查工作,现已基本摸清了境内119条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区县积极申报治理项目,已达近500个、总投资180亿元,项目储备丰富。这些为及时编制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争取了主动,水利部正式印发文件、召开会议之际,我市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防洪治理为主要内容,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小河流治理与大江大河治理的关系,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防洪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近远期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讲求治理效益。

三是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在已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以防洪为重点,拟定近期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和实施的可能,确定主要工程措施,筛选近期治理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建设方案、规模,制定实施计划,估算建设投资。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摸清问题。在对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中小河流治理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确定重点。针对流域、区域防洪形势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近远期治理的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

三是要落实措施。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治理目标、任务、建设方案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和投资安排;

四是要强化管理。按照加强中小河流社会管理的要求,研究提出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和完善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建议。

四、规划的范围和重点

(一)规划范围

由于我市江河众多、河流差异大,洪涝灾害程度不同,各地要根据当地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相关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的重点范围。原则上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规划范围不包括:已列入国家确定的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治理的河流;已列入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按建设程序单独立项的江河治理项目;已列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防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水库项目已进入有关专项建设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本规划不列入。

(二)规划的重点

按照印发的中小河流名单,以河流为单元,以重要城镇和农田保护区以及洪水风险较高的农村地区等河段的防洪治理为重点,治理项目以河道整治、河势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建设等为主。必要的堤防护岸建设工程应在河流治导线已经确定、不侵占河道的前提下安排。

本次

中小河流规划,要与已经开展的流域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相衔接。已经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的中小河流,可以作为下一步申报治理项目的规划依据。以防洪为主要任务的中小河流,可直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本次编制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为下一步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和已经编制的各类防洪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相衔接。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根据《水法》和《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审批。按照分级管理权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由区县政府审批(跨区县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市水利局审批。

五、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一)以近期建设项目为重点,抓紧筛选汇总治理项目

由于目前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基础不同,许多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工作比较薄弱,要全部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同时重点中小河流基本得到治理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积极争取投入,从明年开始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水利部要求,我市在做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针对治理比较紧迫、具有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基础的治理项目,按照《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完成并向长江委申报全市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由各区县以百强镇、中心镇、重点防洪集镇和地区为重点,以河道疏浚、加固和新建堤防、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为建设内容,提出建设项目报市局筛选汇总。所选项目以河流为单位分段布局,每个项目在包装上,投资应相对集中,不低于1000万元。在资金结构上,中央补助2/3,其余由市级和区县自筹。由于长江委将按照水利部要求控制长江流域总投资规模,市局应将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以河流为单位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并积极争取长江委和水利部汇总时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二)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编制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我市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规计处牵头,负责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院为技术总负责单位,负责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流域规划成果汇总平衡和全市规划报告的编制等工作。市局相关处室配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抓紧、抓实、抓早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加快推进近期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

根据长江委汇总的情况,结合实际,启动首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区县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经市水利局备案复核后,由区县水利部门审批。在设计方案中,应严格限制侵占河道,坚持人水和谐,力求保持河道的自然景观。建设管理由区县水利部门负责,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纳入市局对区县的目标考核。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中央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我市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规划和管理是一次极好的机遇,我市已全面开展了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并有一批项目基本具备前期工作基础,为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创造了好的条件。我市应以此为契机,近3年内,抓好一批典型中小河流的治理,出形象、出经验、出效益。当前要按照市水利局《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本辖区内重点中小河流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强领导。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工作,建立健全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好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加强监督和检查。

(三)明确责任。要细化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工作,确保规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做好指导。加强规划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规划编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

近期工作计划篇11

1.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

1.1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加强规划效能建设,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支撑点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安排好各项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通过效能建设,认真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1.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空间和用地上统筹综合部署的落脚点

近期建设规划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技术手段和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等相互衔接,密切结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合理确定城市的近期建设规模,落实规划实施时序和措施,作好项目空间布局和用地安排,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重大开发项目的空间统筹。

1.3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政府调控城市近期建设和发展的着力点

近期建设规划突出的是近期的重点发展地区和重点建设项目,便于城市政府操作实施,弥补城市总体规划在实际运作中的缺陷,它能充分体现城市政府对城市近期建设发展方向的意愿和要求,是城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重要依据,能对城市近期开发建设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城市建设的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与政府的行政过程相结合,从法律和行政两方面双管齐下,使规划真正成为政府及其各部门实施城市项目建设的统一行动纲领,真正实现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近期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建立,同时也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这要求城市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规范市场行为;另一方面要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保证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并适时地调整和补充,以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动态引导与管理。近期建设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重点关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民生工程,通过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用地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危旧房改造的用地,制定保障实施的相关措施来落实城市建设。

3.宣城开展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为宣城描绘了东向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城市空间框架初步拉开,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实现宣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宣城市人民政府适时启动编制了《宣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结合宣城市的实际情况规划在编制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探索。

3.1立足现状,结合“十一五”规划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十五”期间城市总体规划、近年来城市规划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成效、问题)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评价,提出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中需改进和加强的方面。其中包括:城市用地拓展方向、重点建设区域、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2确定重点发展地区,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在划定生态保护控制线和近期城市建设控制线基础上依据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建设时序,在规划区内划分城市重点发展区域、策略改善和整理区域及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三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发展对策。规划确定六大重点发展和改造区域为:西南工业开发区组团,城东水阳组团,城北巷口桥组团,主城片区南部鳄鱼湖组团,昭亭北路组团和老城区组团。

3. 3重点研究近期城市发展策略,在空间上整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近期重大建设项目

根据计划部门、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针对未来五年的建设安排,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包括近5年需要建设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要的交通设施项目和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在重点发展区域的基础上,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同时对每个项目分别进行编号,明确设施年度、投资估算、投资方式便于在空间上落实。宣城近期规划列出了包括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绿地系统、居住用地(包括廉租房建设)等共130项近期建设重大项目。

3.4明确近期建设项目土地供应

建设项目最终都要落实在土地上,建设项目必须与土地供应相协调。坚持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土地供应主要集中在重点发展区域内。宣城优先供应重点发展区域的西南工业开发区组团、南部鳄鱼湖组团、昭亭北路组团以及水阳组团、城北巷口桥组团。结合老城区改造,进一步优化老城区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证公益性设施的用地供给。

3.5提出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的总体框架和行动计划

城市因历史而厚重、因旅游而精彩,对塑造城市特色有重要意义,因此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的打造也是近期建设的重点。宣城名胜古迹丰富,鳌形城池余风犹存,宣城襟山带溪素有山水之郡、江南名邑,人文荟萃地、诗山冠华夏之说,同时也是中国鳄鱼城,生物化石乡。近期建设规划在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方面提出 “一区、二线、三片”保护框架。在旅游发展规划方面坚持打造以宣城市区为核心的旅游中心枢纽区,培育宣城――广德、宣城――宁国――旌德――绩溪、宣城――泾县――黄山区三条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宣城市区扬子鳄特色生态与多功能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

3.6注重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策划和安排

近期建设在做好用地布局和项目安排的同时,还对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城市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针对城市外部发展环境与机遇、自身发展趋势与制约等因素,加强近期建设规划作用的延续性以及与总体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对宣南铜高速的选址和鳌峰路的向东延伸作了论证提出建议。将宣南铜高速的选线定为江镇――寒亭镇――肖北――古泉镇――四合――沈村镇――宁宣杭高速公路。将鳌峰路向东延伸,作为一条联系中心城区与双溪组团间的城市快速路。

3.7提出了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近期规划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策划和安排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为保障规划的实施,一是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二是对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建设项目进行进一步深化,明确这些项目的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筹资方式、实施时序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建立近五年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和年度计划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根据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修正,使得政府对于目前进行的和下一步将开展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真正建立起城市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和滚动调校机制,引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工作计划篇12
近期工作计划篇13

2.场站规模发展的特征

城市公共交通物质基础的主体-运营车辆和为保证运营生产必须的场站设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运营车辆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方式行业需要为目标,车辆逐年增置更新,不断扩大规模。场站设施以保证车辆正常运营生产为目标,一次性建成投产。场站设施一旦形成保养维修生产规模则不能因车辆的增加而随之随意扩展规模,只能按阶梯式地发展建设。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实现正常运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场站设施功能保障上,所以场站设施建设必须与车辆发展规模相协调。然而根据场站规模发展的特征,车辆与场站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系统建设的前提下,前者逐步实施,后者分步实施。

3.场站规划必须与建设周期相适应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期限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相同步。规划期限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近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期向近期转换,远期向中期转换直至规划期届满。

场站建设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建设项目。所以,要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发展,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建设周期对场站建设实施的影响。

某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第×保养场,从提出项目申请到审计项目结束,历时12年。其中项目申请就经历了四年。工程项目办理涉及的政府部门局、委、办各级职能部门十三个,申报办理项目11年,而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于8月18日开工,至次年6月30日竣工,历时10个月12天。如果以有效申报到工程竣工为止,也要历时五年半。

为了确保场站建设能跟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发展,场站规划应该提前一个规划期,即在编制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时就需要制订中期场站详细规划。

4.场站规划应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

场站建设规模和位置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生产的特点和居民业行的方便性要求进行设计。场站用地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作相应的规划,并且对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应做好有效的规模控制。

某城市公共交通因现有场站设施不能满足近期营运车辆快速增长的需求。根据公共交通规划,准备筹建第×保养场。由于该规划对近期场站建设仅作初步规划,虽然整个公共交通规划已经获市政府的批准,但其中场站用地并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之中。所以目前只能在规划定点之前作用地性质变更处理。因为该保养场所需之地已经做了居住用地的详细规划。这样就因在规划是点中增加变更用地性质工作,应大大地延长了项目建设的周期。

所以,场站建设的用地规划很有必要及时纳入城市用地建设规划中去。同时,场站建设项目本身也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这样可以简化场站建设申报程序,缩短场站建设周期。

5.场站建设应能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中去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是城市中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该项目的实施,前期工作繁多,涉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管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仅场站建设的规划应能纳入市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以加强政府对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场站规划的顺利实施。

6.场站规划设计

场站规划设计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建设用地的计算。二是场站选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