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

摘要:“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在高职院校物理管理专业教学中,院校应加强实训课开展,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案例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1物流管理教学是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的

案例教学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全身心的参与进来。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做好准备工作,要从很多资料当中,选出具有谈论价值的案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进行预习,要分析和讨论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以及具体事实,并且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引入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进行总结。

1.1引入案例

想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的好,学生才能有兴趣参与进来,也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案例一定要认真仔细。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时代特征,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编写教学案例,合理的进行设计。

1.2分析讨论

讨论案例通常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分别是:案例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作出最终决策、哪种决策是合理的、制定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对整体进行评价。对于这个步骤,教师必须打造出一个适合讨论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很好的进行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为了确保谈论顺利进行,教师不应该随意的参与讨论,也不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也不要立即纠正,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讨论出现暂时的停顿,教师要进行启发,或者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是设置新的问题,或者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发问,努力使发言不偏离主题。

2在物流管理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2.1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行业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实践能力也随之加强,尤其是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妥善的解决在实际当中遇到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案例教学是进步的,当然,案例教学并不是的,它必须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继续进行,学生只有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才有可能对案例进行探讨。

2.2建设以及完善案例库

对于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来说,较大的阻碍就是缺少案例,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案例教学,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案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创建物流管理案例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几个教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但是在实际当中,教学绩效考核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案例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物流管理的经验,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编写高水平案例的能力的。所以,各个院校要大力支持,把建设案例库划入到教学考核当中,在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方便教师们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让教师更好的研究案例。

3案例教学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3.1可以扩展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的核心是教材以及教师,强调的是书本里面的知识和原理,只关注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却忽略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但是案例教学却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案例,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要明白如何收集信息和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在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的同时,养成创造性的思维。

3.2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综合性很强,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来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快的理解并且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教学目的。

作者:张超 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1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完善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扩招、抓住发展机遇而开设此专业。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市场、社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存在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一般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环节,但在具体教学中,高职院校存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等问题。例如,校内实训教学中,实训与理论课相脱离,多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2周左右的实训,且实训形式多是在机房中简单操作演示物流软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高职院校缺少与企业的合作,毕业岗位实习多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实习不统一、缺乏教师跟踪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得从实习中补充知识,实习效果差。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保障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制定实践标准。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实训项目管理负责机构,不能及时调研市场、社会,不利于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且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缺失。例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在学生实训前,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学生情况及合作企业、实训项目制定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书,学生实训指导性不足。同时,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与实训负责人沟通,不能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在实训完成后,实训评价流于形式,实训考评缺乏依据,无法对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多数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设专门的与实践、实训相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简单的软件模拟,校外实训应用模式单一,基地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2利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物理管理专业教学

2.1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正确认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内涵、意义,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工学结合不是简单的“学”多少学时、“工”多少学时,而是两者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合理调整两者比例,确定何时学、何时工。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课程整体性、实用性为原则,结合服务的经济区域、学科的内在逻辑重构课程结构,尽可能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一规划教学环节。例如,一般情况下,可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及时、二学期为及时阶段,第三、四、五学期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其中,及时阶段主要开设理论课程,实践穿插的理论教学中,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等量设置实践课程,而第三阶段学生进行企业。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教学体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要素是能力、知识、素质。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包括课堂实训教学环境、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实训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课型进行不同设计。例如,根据不同课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设计、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利用角色道具、多媒体的模拟工作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了解职业工作,并通过合理教学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组织、内容、评价四方面,需要院校、教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企业实训内容等。而在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应组建专门的教学评价小组,开展定期的学生自评、学习指导老师评价、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动态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加大实训教学硬软件设施投入,建设实训基地

硬软件设施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开展基础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开展中,院校应加大硬软件设施采购资金投入,根据课程需求、专业发展需求配置硬件装备、完善软件系统功能,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硬件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中心作业、仓储作业、物流信息技术等,从而实现货位验收、分配等。而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传送设备、托盘货架、超市货架、轻型货架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系统、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等。其中,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需要符合国际惯例操作流程,而业务环节主要包括模拟仓储、运输、配送、客户管理等。此外,在此基础上,院校还应加强物流综合实训室、新建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在现有校内实训室基础上,院校整合物流运营中心,结合物流行业具体情况,搭建新的校内实训平台,开设TPL项目教学课程,更新电子商务等实训室,确保学生实训的高效开展。

3结束语

“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在高职院校物理管理专业教学中,院校应加强实训课开展,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戴海江 单位:惠州市技师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体验式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一、基于AHP评价物流管理体验式教学方法步骤

(一)体验式教学评价准则

1.兴趣度大学专业知识往往由于其理论概念较多使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的兴趣,而体验式教学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具有一定颠覆效果,学生教师对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体现的兴趣度也有所不同。

2.素材收集容易度体验式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体会物流管理的具体运营方式,需要收集一系列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实务素材,而许多素材的基础资料是各类企业的核心数据,因此对课程需要的素材收集难易程度也是评价体验式教学各类方法的重要指标。

3.获取知识理解度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各类物流管理流程中学到一定的物流知识,但是在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中,学生所面临的教学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对物流管理知识理解度存在难易。

4.扩展知识度当前物流管理所面对的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宏观管理环境,各种管理因素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习到物流管理知识必须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因此扩展知识度也是评价各类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指标。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选择类型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大学中有很多,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法主要有策划方案、案例分析、企业实习、沙盘实验等。由于高校在物流管理教学时间、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以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规划。

(三)建立层次结构图

为了选定最合适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因此通过AHP可以将选择评价指标与选择方法对象建立模型。

(四)建立标度

由层次结构的准则层四个指标,需要分别对其进行量化评估,来确定我们所需要选择的各类方案各自的权重以及得分,以最终确定需要选择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二、结论

本文从兴趣度、教学素材收集容易度、获取知识理解度、知识扩展度等方面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具体方法进行AHP定性定量评价,最终发现企业实习教学方法应首先选择。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实习可以降低高校教学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能够最接近企业物流管理一线,深入学习了解物流管理知识。实际上,文中所说的几种方法均为很好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本文只是从以上所述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排序,也说明了企业实习在物流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梁琳娜 陆宇卓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1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展存在的问题

1.1校内实训项目以课内专项及单列专项实训为主,缺乏综合技能训练

目前,不少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开设有不少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同时结合岗位操作技能要求还开设有不少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的开展是基于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的开展多是以各种模拟软件操作为主的针对某一学习领域的岗位技能训练。这些校内实训项目大多依据岗位技能要求设计,缺乏融合多岗位任务的综合技能训练,导致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岗位操作,但接触实际工作任务时却不知道要如何入手。

1.2校内实训项目强调技能训练,缺乏引导学生对岗位技能的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侧重教会岗位操作,缺乏操作情境设计,学生虽能独立操作,但经常出现对任务理解的偏差,无法领会该项工作在企业总体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项目操作中缺乏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行操作分析,导致不少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实训任务而操作。如在一些仿真软件实训中,学生反映只是把软件操作完成一遍,主要学会的是如何使用仿真软件完成实训任务,重操作轻分析的实训使得实施过程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会贯通。

1.3校内实训项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教学组织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动手学习的方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并完成实训任务,由此导致不少学生实训操作多是对教师示范的简单重复,在新鲜感得到满足后就感到索然无味。实训中师生也缺乏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忽视对学生持续进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学生难于主动结合知识与技能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对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

1.4校内实训项目设计不注重结合职业标准,缺乏规范的评价指标

不少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重操作流程设计,轻评价体系建立,不注重与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标准的结合,使得操作难以按照规范化的职业标准展开和评价。不少实训项目有完整的操作流程设计,却没有完善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更谈不上按照职业标准要求进行操作评价。

1.5校内实训项目教学时间不合理,缺乏对实训项目的足够重视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教学计划安排优先级通常低于理论教学,使得校内实训项目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如一些单列的仿真模拟实训集中在每学期期末几周时间内;一些课内简单的物流设备操作所占课时更少,以满足能够学会基本操作为主。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校内实训设备扎堆使用后便闲置,学生却无法保障持续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2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开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探析

2.1加强对校内实训项目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项目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学校对校内实训项目的重视,建立“课内动手学、单列实训学、综合实训做”的校内实训项目体系。首先,对所需时间不长的专项技能学习,可作为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在相应课程教学中完成,如条码操作学习。其次,对操作所需时间较长、同时需连贯性操作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可通过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完成,如物流仿真模拟软件实训。课内专项技能实训项目与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项目重点是培养学生各工作岗位核心操作能力。,设计实施专题综合实训项目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学习能力。专题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中尤其欠缺的部分。最终形成基础技能学习、专业核心技能学习、综合职业能力拓展学习三个层次的校内实训项目体系。

2.2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设计实施专题综合实训项目

专题综合实训项目是在课内专项技能实训与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训的基础上开展的对学生综合能力拓展的训练。专题综合实训项目开展前,学生对实训过程中所需的核心知识及技能已经完成学习,由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自主组建团队,进行任务分工、任务分析、任务设计、任务执行,由教师和项目团队成员共同根据规范化的评价指标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物流管理专业可结合校内实训条件,梳理已有的校内实训项目,结合专业定位设计开发专题综合实训项目,体现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在实际工作流程中的融合。如在全国范围内已举办过多次的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物流技能大赛,不少院校有过参赛经验,便于结合自身条件开发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专题综合实训。

2.3注重实训项目操作竞争性设计,提升学生操作主动性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的流程设计要体现出操作竞争性,吸引学生能够主动为任务的完成进行问题的寻找、分析、解决,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调动。在实训项目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以任务驱动、操作背景分析、操作情境引导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进行岗位技能学习的同时能够理解技能的价值,真正用心做好每一项实践操作。

2.4注重已有职业标准,建立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项目要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标准建立规范完善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使得学生的操作有规可依,教师的评价合理规范,在提升项目操作规范性的同时也提升学生操作的趣味竞争性,注重实施过程与实施结果的双重评价。

3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得到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既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科性质的培养,也有别于企业的员工培训。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成长能力,这需要重视专业单项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综合操作技能的培养。

作者:单喆煜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论文

1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现状分析

高校在引进人才时比较重视学历、毕业院校、教育素养等因素,对于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有时会因达不到相关要求而被挡之门外。同时,高校也比较重视与认可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配套有相关的待遇。而对于如物流师等这样的认证,有些高校并不给与相应的待遇政策。鉴于物流人才紧缺,很多企业对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求贤若渴,甚至可以开出年薪数十万或上百万。这在高校,是不可能有的待遇。对比之下,一些比较有能力的高职称或高技能教师更容易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其它院校或是企业去,从而造成专业教师的流失。如何改变上述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现状,在保障良好而稳定的师资队伍基础上,通过科学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2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和内容因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而有别于高校的一些传统专业。对本专业教师来说,为地方培养有特色的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必须走既掌握物流理论知识、能进行理论教学,又熟悉地方特色,掌握技术的应用、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模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接受物流管理新理念,提升教学技能,这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利于物流管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物流教师既要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又要了解企业物流生产和管理过程,关注物流市场的需求状况,找准专业培养方向,科学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物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技能的提升利于教师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基于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让专业的建设符合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2.2利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培养服务于地方物流业的高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知识、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加强实训教学,通过自己的参与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专业比赛和顶岗实习等,让学生能动手、会动手、展身手,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

2.3利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升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可分为三个等级:初级(助教)、中级(讲师)、高级(副教授、教授)。作为初级的物流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配合讲师指导实训,通过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和提高实践技能。讲师级的物流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较好地参与物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物流的高级教师则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能引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教师在一步步提升技能的成长中,也提升了自我相应的职业素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专业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取长补短,进行有益的传帮带,能共同提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3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措施

传统专业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授课,注重理论上的传授,属于理论型教学。而物流的教育不仅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形式上主要有几种:讲课(常规授课)、实训(模拟仿真)、实习与见习(参观企业、物流设施);另外还会增设如学术讲座(企业物流人士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与企业交流)、团队合作项目训练(课题研究)等。在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学分析上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施上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专业规划与建设上不断更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企业合作上创新科技的能力等。

3.1树立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要成为一名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要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物流管理这个专业,能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物流环节众多,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等,这也要求专业教师间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把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融合,并把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2加强教育理论培养,不断学习新技术

鼓励与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教师懂理论、有技能、会教书、会动手,从理论专业型向技能双师型转变。

(1)走出去,请进来。为提升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市举办的培训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讲解、演示及新兴的微课教学等;也可以参加专业类的如全国高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要学习专业领域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组织高层次教师进行国外访学、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举办校内外的物流经验交流活动、专题学术讲座等,把高校同行请进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切磋与探讨专业建设的问题,促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把企业实践领域专家请进来,共同探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可以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相关信息,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间接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兄弟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学习新技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层出不穷,教师时间精力与机会有限,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培训。但如果将培训的内容放到专门的网络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让更多的教师有针对的享受到远程教育。利用网站平台,教师们还可以相互交流,把自己的微课或课件共享,让其它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青年教师是新生力军与未来的主力军,能更容易融合到现代物流人才建设中去。为促进其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法:一个是本校教学一线多年的高级教师,从教学技能方面传授与培养;一个是地方企业一线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骨干业务人士,从实践实战方面分享经验,实现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对于聘请的个别物流管理专业兼职教师在教育相关理论和执教水平上达不到高校教师要求的现象,可以对其进行岗前教育理论培训,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兼职教师了解本科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会运用高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3.3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多岗位见习锻炼

(1)建立校内实训中心,促进高校间学习交流。各高校重点建设的物流实训中心,是提供给师生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场所,如进行仓储物流管理实训,可以学习并掌握商品出入库的整个物流流程和信息流程;在国际贸易全仿真操作实训中,可以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等。模拟实训以及物流应用软件的操作,以实践代替理论学习,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高校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建设,避免无效投资和建设项目的不足。

(2)深入企业,加强实践。如果说教师的理论提升在科研进修上,那么他们需要的实践经验,则应是在企业这个大课堂里。在教学与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企业大课堂里去寻找解决,通过参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

(3)参观学习。充分利用地方区域资源,高校可开展到物流企业作业现场如港口码头、铁路车站、配送中心、图书物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线等参观最现代、最科学的企业物流流程。一些专业方向如港口物流,由于其涉及的设备价值昂贵、地方本科高校不可能具备这样高成本的的实训中心,到企业现场去观摩真实的大型设备和工作环境就是好的选择。教师把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的近期物流科技发展动向,转化成近期的教学内容,反馈回专业的建设,反馈回人才的培养。

(4)挂职锻炼。专业教师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到企业里去锻炼,将有机会接触与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可分为两种:一是到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方面对口与专项的短期实践。例如仓储作业实务培训可选择仓储公司,练习收发货、验收、填单、装车、盘点等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往往在书本上并未涉及,而是直接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得,培训效果明显。二是到企业进行中长期的挂职锻炼。在企业里,教师以一名新企业员工姿态去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向企业专家学习,观察企业的微观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可以找到自己平时在学校教学过程的许多不足之处。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地方企业达成协议,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以便能分批分方向进入物流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操作中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教师在外训中掌握物流企业信息和企业动态、前沿的物流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日后回归的教学中能完整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改

学院应积极拓展思路,依托区域物流行业,整合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不同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学校与物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已的研究方向,把专业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企业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带领学生一同参与地方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中锻炼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提供物流技术支持服务,共同解决地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既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自我的专业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员工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

3.5练就双师型技能

在经历一系列高校为教师创造的培训、实习,到物流企业和物流相关工作单位挂职,在产学研相互合作的成长锻炼中,教师逐渐获得丰富工作经历,同时具备获得各种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如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层次可分为物流员、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注册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按资质相应认定为采购师、高级采购师、注册采购师)等。国家的资格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物流专业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双师合一”。

3.6建立物流教师绩效考评体系

目前高校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指标还是倚重课堂教学工作量及科研情况,考评制度里对实践能力方面涉及较少,教师的大多时间在被繁重的课堂教学与科研任务占用之下,也就不会主动去争取外出实践锻炼的机会。为此,学校或二级学院的绩效考评里,要增加如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或次数要求,考评其上报的实践活动计划方案、实践业务进展与总结,并以此作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体现到职称的评定上。这样的导向作用,能积极鼓励和推动专业教师走出高校走进企业,获得相应实践工作经历,提高物流实践操作技能。

4结束语

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技能性和实用性的培养特征,要求物流专业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与实践教学中的参与性、自主性、互动性,培养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完成好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现代物流产业输送更多更的物流管理人才。

作者:黄智海 刘斌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顶岗实习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现状

1.1顶岗实习学生定位缺乏性

学生是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既是自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又是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较为理想的环节。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而言,企业顶岗实习是“零距离”地实现了学生与员工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顶岗实习学生定位不太。及时,学生没有适用“准员工”的角色。有较大一部分同学的思想还停留在“我是学生,我只是学生,我就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没能真正地将自己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员工”,由此必然出现很难全身心地投入的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去的情况。第二,学生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正是因为受没有进入“准员工”角色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出现迟到、早退,甚至中途离岗等现象。在学校上课时,往往迟到、早退等只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在企业顶岗实习当中,诸如此类不遵守劳动纪律的现象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会带来不利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蝴蝶效应”的出现。

1.2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由于顶岗实习的时间是短暂的,顶岗实习的过程也是阶段性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身负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准员工”毕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不会长期、长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或指导老师就做顺手人情,在实习鉴定意见栏中都写上好听的话。学校把学生推向企业,校方指导老师由于没全程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便很难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考核评价。由此导致现有的考核机制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企业方面往往以工作最终成果来简单地评价学生,而学校老师的考核评价方法更单一,一般只是从学生撰写的顶岗实习报告来考核学生。这样很难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事务分析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劳动纪律、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特征分析

在分析和总结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在企业顶岗实习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湖南现代商务职教集团会员物流企业、长沙高新产业区麓谷工业园区相关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在“专建委”的指导下有声有色地开展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就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10年来,学院先后与御家汇集团、湖南全州医药物流、红星冷链、白沙物流、华瑞物流、中外运久凌物流公司、德班物流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上述公司的采购、仓储、入库、出库、在库、运输、配送、跟单、信息处理等岗位开展顶岗实习。根据多年来的顶岗实训情况,现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特征分析总结如下:

2.1双主体开展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顶岗实习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是学生,是学生进企业到具体工作岗位开展独立的实习操作的一种教学动。在组织学生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为了确保顶岗实习‘7: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顶岗实习有效有序进行、确保顶岗实习的效果等,单靠校方、企业或双方分段管理都无法有效解决此问题。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建立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管理模式,学校的指時老师、企业的在岗师傅全程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活动。学校和合作企业或顶岗实习基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校的专业老师与企业的在岗师傅同时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考核,建立人才共享共用的双主体模式,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从学生进企业定岗实训开始一直到顶岗实习结朿,其中的各项任务安排、质量监督、过程管理、考核评价都由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共同完成。

2.2对接生产过程设置教学过程,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面向职业,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学院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屮,根据不同合作企业的生产、流通实际情况,以生产过程为对象设置教学过程。把生产流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构建以顶岗实习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3对接职业标准设置课程内容,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为了适应当前的高职教育需要,学院与企业指导老师一道开发实训实习教材。理论课教材基本上做到够用就行,专业实训实习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就根据各种不同岗位、不同职业能力需求,结合职业标准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幵发一些新课程,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2.4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实际生产过程和流程与学院传统在教室或实验实训室上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必然适应不了顶岗实七这种教学模式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的合作和磨合,在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抽础h改竿:教学力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企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学院先后摸索和使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项B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实践丨正明取得r很好的效果。

作者:谢虎军 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情景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一、情景教学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1.以物流管理活动情景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选择,紧密联系企业实践

国际上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往往设置二元制的模式进行情景化教学设计,在整个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物流管理课程大部分时间,都在物流企业和国家职业学院的物流管理模拟中心进行实践学习,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以工作实践为中心的。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物流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就被派遣进人国家物流模拟训练中心进行物流管理实践训练。国家物流模拟训练中心,会针对物流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多发环节,组织专场活动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学习的物流管理知识在模拟训练中得到印证和夯实。模拟训练营的物流管理训练结束后,学生重新回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就能够结合模拟训练中的实际,xt深层次的物流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对物流管理实践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一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会被推荐进人物流企业进行实习和岗位培训,这样一个“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物流管理形式。

2.在高取物流管理教学中体现物流取业资格认证体系,重视情景教学

在英国,物流管理教育活动引人了社会化的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物流管理认证体系。运用得到国际认可的物流管理规范体系,对国内的物流教育行业进行规范,这一体系最重要的考察方式,就是对物流管理人员实践能力的考察。在该认证体系的四个级别中,每个级别都有专门的物流情景题,在考察认证中设置不同的物流管理情景,按照物流实践工作标准来进行考核,这样的社会化的物流管理考核标准对物流管理实践能力的重视,客观上推进了物流管理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发展应用。

3.高取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中引入第三方行业评价和考核,提高情景教学效果

在高职教育活动中,教学的目的往往就是要保障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国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在教学活动中,引人学校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来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物流企业就是很好的第三方参与者。物流企业从物流管理人员的需求实际出发,Xt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活动提出针对性建议,让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并邀请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实践进行评价,推荐学生进人物流企业进行实训等,第三方的参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善情景教学实践的途径

1.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法与情景教学之间的关系

兴趣是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对物流有了兴趣,才能有意识地去了解物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物流管理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面对物流管理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高职物流管理教育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已成必然,但是情景教学法无论多么终归也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之一,所以在物流管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适合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就要积极主动的应用,xt不适合情景教学的内容不能盲目使用。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结合起来,利用高职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教学。情景教学法则以职业素质分析为基础,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系统分析、灵活运用。

2.提高高取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作为物流管理教学的重要实现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物流管理能力的保障,所以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强化情景教学的效果,情景教学效果提升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提高情景教学模式的广度,一种是提高情景教学模式的深度,这两种提升方式可以通过一种提升途径来实现,那就是第三方企业在教学活动中的引人,物流管理企业在相应的高职物流管理院校的参与,基于物流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显示出的物流管理弱点,Xt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育活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借此保障物流管理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向性,保障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始终适应物流管理行业的需要,始终走在物流管理观念的前沿。同时推荐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的企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物流管理的一线进行物流管理的经验积累。

3.合理构建高取物流管理专业情景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高校和教师是不可能凭借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Xt教师的情景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和评价,Xt学生参与情景教学活动的表现进行规范和评价,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下,只有在情景教学评价体系的长效机制影响下,情景教学法才能真正深人到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去,与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在情景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标准应该从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出发,在评价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不同物流管理情景的分析处理能力,将这一能力的考核评价作为主体,以评价体系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向的转变,让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素质成为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成为学生物流管理学习的目标。

三、结论

情景教学法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对国际物流管理新形势,开发的创新型教学方式,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极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物流管理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是面对物流管理现代化、面对物流管理未来的教学方法。

作者:朱丽娟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任务驱动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一、“任务”设计时目标要明确

教师应把握整体目标,然后要把整体目标变成小目标,而且要把每个小的目标化作成内容,进而变成一个个任务,任务设计又不能太难,要好操作,这样每个任务完成之后进行汇总,整个任务也就水到渠成完成了。在“任务”设计之初,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由浅入深,避免在任务开始的时候不知如何操作下去。“任务”设计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掌握的程度,“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大致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自己如何解决问题,要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的过程,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转变观念,不要急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学生弄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多给学生信心和鼓励,让每位学生大胆、主动、创新地完成任务。教师也要走进学生学习小组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整体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如果有学生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少走弯路。

未来工作中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团队协作,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有利于撞出火花,让学生的思想能够更好地驰骋。要让学生求同存异,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参与进来,学习的效率大为增强,同时也能带动教师发散思维。合作学习让教师抽离出来掌控整个课堂,能够弥补教师考虑不到位的情况,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任务活动的推动者,会更好地发现问题,为以后的任务驱动教学做出有益的补充。知识能够互补,技能也能够互补,真正做到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我们教师在课改研究及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出谋划策,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人才观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也大大改变了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就是要走在课改的前列,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同时在这其中,师生又较好地充实了物流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使师生都受益。课题研究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新的机会,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和身份转化,学生的心理层面会变得更加成熟。任务驱动教学的作用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正在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也成全了教师和同学们,比试谁的基本功高,谁的素质更能达到新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但不能较早地干预,否则学生又回到原来学习的老路上来。同时,教师还必须给足学生面子,提高他们会发现问题,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本质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操作水平和自学的能力。

二、结语

不过在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有所增强,但学习整体氛围不强;学生学习小组学习效果存在着差距;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课题组老师的经验不足等。

作者:赵伟 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卷烟防碰撞物流管理论文

1RFID数据碰撞

标签碰撞是指多个标签同时发射无线信号所产生的信号冲突,会导致阅读器无法识别标签。根据标签类型不同,标签冲撞又分为有源RFID碰撞和无源RFID碰撞[5]。由于有源RFID系统受到了有源标签的成本、体积及功耗的制约,不适合应用于物流管理中,因此无源标签的防碰撞问题成为了研究重点。标签本身功能较简单、计算能力有限且不能互相通信,因此防碰撞技术主要涉及到无线电通信中的多路存取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6]:空分多路法:在分离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多个目标的识别。这种方法是以牺牲硬件成本为代价的。频分多路法:把传输信道分解成若干个不同载波频率的子信道,各子信道之间有隔离区域,使得各路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其缺点是各子信道必须有单独的接收模块,浪费频谱资源,成本较高。时分多路法:将整个信道传输的信息划分为若干时隙,其特点是时隙分配固定,适用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码分多路法:采用不分频段传输,用编码区分同时传送的多路信息,能将不需要的无用信号丢弃,提取需要的有用信号。

2防碰撞算法

目前,无源RFID防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时分多址的,分为概率性算法和确定性算法两大类,概率性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确定性算法主要是二进制树搜索算法。国内学者对这两类算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研究,文献[7]中郭志涛针对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提出了改进方案,结合hash函数和三维估计方法将标签分配到不同的时隙,估计标签数并调整帧长为标签数的1.7倍,以获得好的识别效果;文献[8]中袁正午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堆栈存储的改进二进制搜索算法,通过对标签进行预处理以及在阅读器中设置堆栈,有效地减少碰撞算法中的识别次数和传输冗余信息;文献[9]中高金辉通过设置堆栈和设置标签内部休眠计数器来有效地提高RFID标签识别效率。根据分析得知,ALOHA算法简单,但识别碰撞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较高信道利用率不到50%,可以应用在对实时性要求不高、标签数量较少的场合。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相对较复杂,但标签识别正确率较高,稳定性强,在卷烟仓库中标签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这种算法,且算法实现目标主要是缩短标签识别延迟时间和降低标签碰撞率。

2.1算法改进思想

2.1.1尽可能减少标签识别过程中的查询次数。传统二进制防碰撞算法中,阅读器每次读取一个电子标签后,都会从根节点开始重新操作,即读取标签平均查询次数与阅读器范围内电子标签的数量有线性关系。为了尽可能减少查询次数,可以使阅读器返回父节点进行查询,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查询次数。

2.1.2尽可能减少通信过程中传输的信息量。阅读器在发出REQUEST命令后,有效范围内所有的标签都要做出应答。假设阅读器在译码后得知有n位发生碰撞,即无法识别n个比特位信息,由于较高碰撞位之前的若干比特位总是固定的,下一次阅读器发出REQUEST命令时只需发送较高碰撞位之前的信息以及发生的碰撞位置,电子标签再次响应时也只需发送较高碰撞位后面的几位信息,显然可以有效减少阅读器与标签的通信量,提高识别速度。

2.2算法实现流程

改进后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改进算法识别一组标签的过程。假设某读写器有效作用范围内有6个件烟托盘,每个托盘上有一个RFID标签,标签ID号分别为:11000001、11010011、11001001、11010001、11000011、11011001。阅读器发送请求指令REQUEST(11111111),要求6个标签都作出响应,具体步骤如下:

(l)标签1~6均响应阅读器发出的请求指令REQUEST(11111111),将自身的ID号发送给阅读器。经过曼彻斯特编码译码得到110XX0X1,可以得到下一步的请求指令为REQUEST(00011010,0)。

(2)阅读器发出REQUEST(00011010,0)指令,标签锁定自身ID号的第1、3、4位。锁定位中较高位为0的标签响应该指令,即标签1、3、5响应,返回锁定位中的剩余位:00、10、01,阅读器解码结果为OXX,得到下一步的请求指令为REQUEST(00)。

(3)阅读器发出REQUEST(00)指令,标签1、5响应,分别返回自身的ID号为O和1,阅读器解码结果为00X,于是得到下一步的请求指令为REQUEST(000)。

(4)阅读器发出REQUEST(000)指令,标签1作出响应,无碰撞发生,阅读器发出SELECT和READ指令对标签1进行读写操作,接着执行SLEEP指令,使标签1休眠。为减少查询次数,采用后退策略从该节点的父节点得到下一步的请求指令为REQUEST(001)。

(5)阅读器发出REQUEST(001)指令,标签5作出响应,无碰撞发生,阅读器完成对标签5的读写后,同样执行SLEEP命令,使之休眠。接着采用后退策略得到下一步的请求指令为REQUEST(01)。

(6)阅读器发出REQUEST(01)指令,标签3作出响应,无碰撞发生,同理,该标签完成读写后进入休眠状态,并得到下一步的请求指令为REQUEST(1)。

(7)阅读器发出REQUEST(1)指令后,标签2、4、6作出响应,产生了碰撞。同上方法将该分支内所有产生碰撞的标签都识别出来,识别先后顺序为标签4、标签2、标签6,至此,整个识别过程结束。

2.3算法分析

(1)假设读写器有效范围内有N个标签,采用传统的二进制搜索算法,从N个标签中识别出一个标签所需要的平均查询次数S为[10]:S(N)=log2N+1显然如果有两个以上甚至更多的标签发生碰撞,则阅读器重复询问的次数将会增加很快,算法的性能也急剧下降。对于改进的二进制搜索算法,每次正确识别一个标签后可得到下一次的REQUEST指令,大大地减少了识别过程中遍历节点的数目,即减少了总的查询次数,因此平均搜索次数S'为:S('N)=2N-1由公式得知,改进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中,识别单个标签平均只需要不到2次的查询次数,利用后退思想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假设标签ID的长度为M,在传统二进制搜索算法中,REQUEST请求命令必须发送标签完整的序列号,即发送的二进制编码长度L=M;在改进算法中,REQUEST命令中的参数是较高碰撞位,即每次发出的二进制编码长度L'=log2M+1,显然减少了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量。综上分析,改进后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在多标签的密集环境下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尤其适用于卷烟仓库的物流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件烟托盘的信息读写效率,最终有效提高卷烟仓储物流、过程监管的技术服务水平。

3结语

本文分析了卷烟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射频识别技术,研究了RFID系统中数据碰撞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了得到更高的标签识别效率,在原有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有效地减少了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量,同时减少了阅读器的查询次数和时间延迟。在卷烟仓库中多标签密集的环境下,可大大提高件烟托盘的信息读写速度,使仓储物流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作者:杨斐 黄军 陆垂伟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湖北省大冶市烟草专卖局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人才培养下物流管理论文

一、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等12部委联合印发实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未来物流市场将出现结构性调整:一是国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提到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二是城镇化孕育物流商机;三是区域物流布局优化;四是国际物流新优势。物流需求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主要有:电子商务物流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农产品物流是最受关注的领域;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物流是比重较高的领域;供应链物流是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社区物流服务将成为最活跃的领域;国际物流及保税物流是整合提升的领域;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绿色物流提到议事日程。就河北省而言,全省物流业规模逐年壮大,2013年河北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占GDP的8.52%;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率先在全国推进;推进大宗商品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物流一体化。河北省重点发展的物流为:港口物流、大宗商品物流、装备制造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医药物流、快递物流、绿色回收物流。

二、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在调研北京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中外运北京久凌储运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河北分公司等企业以及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往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河北物流发展的需要,立足“双课堂,双实境,校企联动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品质核心课程。按照“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的思想,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河北省物流企业为纽带,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首先,企业人才需求的预期、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内容三者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回路。基于反馈信息的人才需求情况、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特色及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出现了诸如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盲目跟风等现象,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这不利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没有结合院校自身的特色,没有将我校的物流实训室及物流实训基地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定位上没有侧重资源优势,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稍显宽泛,无法更好的为区域物流产业集群服务。第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综合素养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体现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团队意识、沟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没有充分结合河北省及京津冀地区的物流发展趋势,生产物流、国际物流、农产品物流等专业知识亦没有得到体现。总之,市场需求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依据,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以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服务社会为目的。

作者:敦蕾 周智敏 单位: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石油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一、基于供应链的石油企业物流管理

(一)石油企业现代物流系统构建

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是纵向整合油田的物资供应体系,各节点企业间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集成化管理,进行集中采购。通过基于供应链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分享物流信息,根据需要设立配送中心,减少库存,优化运输配送方案等。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优化物流环节,使之能够快速、高效地保障油田的物资需求。物流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从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加工制造,包装,运输到销售,物流的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中。而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管理好整个物流过程,能够有效的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由于我国的石油企业规模大,部门多,构建石油企业的现代物流系统应采取分层规划和有序实施的策略。管理部门在制定石油企业物流系统的发展战略时,应采取集中统一管理,分类控制的方法,同时动态调整战略。“集中统一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库存信息库,统一管理所有在库物资。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重复采购,充分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分散控制”就是由各物资单位,根据业务的需要来执行库存的控制权。同时,石油企业还应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的保障制度,如供应商评价标准、采购制度、运输配送制度和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等。

(二)石油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石油企业物流系统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物流资源分散、物流管理存在隐性成本、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物流专业人才。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物流系统,就是要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实施物流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在低成本条件下为客户提供高水平服务。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由此,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经营模式,来实现这个目标,尤为重要。根据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有以下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1.物流自营方案。物流自营是指,在供应链系统中,核心企业利用自有物流资源,自行组织和管理物流活动。物流自营方案有利于企业掌握主动权,做到和及时供货,保障服务质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也会临时性地向运输和仓储公司购买服务,但这些服务只是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采用物流自营模式的公司,一般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比较强。

2.物流外包方案。物流外包是指在供应链中,企业以合同方式,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统筹协调和完成。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用价值、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如果企业自身的物流技术手段有限,采用物流外包方案,能够增加企业柔性、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物流外包的不足之处在于企业会失去对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增加企业正常生产和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的盈利风险,因此,国内企业外包仅限于一些作业性活动。常见的物流外包经营方式有外包全部或部分物流两种。

3.物流联盟方案。物流联盟是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协作物流联盟体系,企业在物流中,进行战略性的合作,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联盟既能节约自身物流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又能保持各自物流活动的相对独立性。采用物流联盟方案要求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比较强。常见的物流联盟经营方式有以下几种:

(1)水平一体化物流联盟,即不同的企业用相同的装运方式进行不同种类商品的共同运输,其优势在于,通过企业间的合作获得物流效率以及规模经济效益。

(2)垂直一体化物流联盟,即企业和供货商以及用户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将他们纳入管理范围,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

(3)混合一体化物流联盟,即前两种方式的有机组合。4.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也叫“咨询商物流”,是指第四方专业的物流企业应用所拥有的物流知识和信息技术,对一个企业的所有物流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和管理,为企业物流活动的运作提供指导。第四方物流能够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为自营物流、需方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实施物流规划、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第四方物流要求对区域性或跨区域性物流资源进行总调度和集成,并使之能够共享,以达到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减少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第四方物流中,企业的物流经营模式可以单独的选择物流自营方案,或物流外包方案,或协作联盟方案,也可以任选两种或者三种模式组合成一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三)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建设

1.信息化建设。构建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信息化是其着重点,石油企业物流管理要依靠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完善石油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物流配送系统,构建国内外的物流配送网络,提升其物流管理的集成性和统一性。物流信息化系统能够生成、加工、处理、存储、交换、和控制物流信息。

2.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协调运作,明确岗位职责,掌握信息,提高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水平。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包括物流系统管理信息的录入、物流管理操作的流程等。石油企业规模大,要采取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来完善物流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3.自动化建设。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石油企业可以加强物流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对物流管理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追踪,提升企业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自动化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ID)、无线网、车辆定位技术(GPS+GIS+SMS)、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物流管理自动化有助于实现对物流管理的自动监控,更好地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二、结语

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能源行业,石油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建成集勘探、生产加工、运输、及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协同运作能力,控制物流成本,增加市场的反应能力,增加经济效益,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石油企业重构业务流程,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管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作者:蒋辉娟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论文

一、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SWOT分析

1劣势分析

1.1协同创新不足。由于地方院校和政府、院所以及企业的协同不足,实践教学开展困难。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和企业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地方资源有限。一般地方很少有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1.2核心竞争力缺乏。地方高校受其自身层次和地域性特征的影响,在与全国重点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生素质有差距。同时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又比较欠缺。所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培养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1.3实践师资队伍缺乏。人才队伍引进的重点是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注重科学研究水平忽视实践水平。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教学能力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是实践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另外由于政策的导向,教师自身普遍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

2机会分析

2.1高等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等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意识到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地方高校也是本着服务地方的理念而成立的,更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据调查,“子女教育”一直都是中国居民投资意向和储蓄目的的及时位[1]。这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2.2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事实证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本科生是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很多企业都反映专科生基础太薄弱,素质亟待提高。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提供了市场需求。而且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管理人才紧缺,市场需求旺盛。

3威胁分析

地方高校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威胁:重点院校、职业教育学院、同类院校等。地方高校不具备重点院校的“名牌效应”,也没有职业学院的实践条件,而层次相当的同类院校数量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因为多与重点大学办学定位向相似,已面临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若不能满足学生和市场的要求,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二、策略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

地方高校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品牌优势。地方高校品牌优势的形成必须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确定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凝练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形成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综合实力[2]。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就要依托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为校企深度合作对接提供政策和组织保障。并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地方物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和邻近大城市资源的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要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加强对现任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使其尽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只要充分发挥和强化自身优势,改善劣势,抓住发展机遇,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向社会输送大量合格的高层次物流应用型人才。

作者:张蕾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论文

一、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产品包装、装运和卸载、运输途径、存储时间、加工等等,因此,为了有效控制物流成本,企业应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以较大程度的降低物流成本。

二、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物流占主导,是我国物流行业关注的重点,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正处于发展阶段,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多样化的物流管理模式,物流产业也逐渐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

三、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以往物流管理存在的缺陷

1.反映速度慢由于以往的市场配货和销售渠道比较分散,供应链与供货商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不能合理优化配置产品。

2.处理方式比较单一在处理产品方面,以往物流管理处理方式相对单一,然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方式多样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配送产品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以应对市场的变化需求。

(二)电子商务下,如何更好的实施物流管理

1.货物的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产品订购周期,如果贸易合作伙伴能够利用网络化带来的优势,通过网络进行订货和支付,以减少时间,不断跟踪订单,确保订单准时到达,及时调整库存变化,为库存周转提供一定的空间,以免发生缺货和货物堆积的现象,进而确保物流企业稳固的运行。

2.订货过程的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企业可以依据配销单据做出合理的规划,通过网络给供应商发送订货单,这会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订货合同管理方面,是买方和供货方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一旦买方决定产品的供货方,就可以与供货方签订合同,如果企业想换供货方,也可随时取消合同。对于订货单的管理,订货单管理是指检查订购的数量,企业将订货单发送给供应商,并且对于已经接受的货物进行支付,大部分企业采用EDI系统处理订货单,以使供应商能够尽快收到订货单,进而减少在订货和交换上所耗费的时间。

3.配销管理配销管理主要是指:对货物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以及协调和控制货物的流动空间,一旦接收到货物,就应放入仓库中,如果产品进入零售商的负责区域内,配销管理就是对货物进行运输、储存等,在此之后的物流管理则是对物理流量进行规划、协调和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配销的需求管理。配销需求计划是指:依据配销管理的过程,后勤系统会对仓库、运输和车队做出相关的规划。实物的库存管理。实物库存管理是指:了解库存的存储空间以及产品的周转率,实物库存管理严重影响物流管理进程,以实现库存的合理优化配置。其次,运输和车队管理。选择何种运输方式以及在运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包括车队和装载规划、选择道路、跟踪和监控车辆等等。,劳动力的管理。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劳动力、监管和控制劳动行为、劳动时间和出勤记录等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主要指:货物存放的位置、放置和提取时间、收货和发货的过程,以及对整个过程进行检测和管理,以为物流管理奠定良好的存储空间。四、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物流管理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使物流管理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相关管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对物流管理过程实施信息化的监管手段,以促进我国物流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王惠 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山区铁路建设项目物流管理论文

1山区铁路建设项目物流管理难点

1.1建设项目物资需求量大

渝黔铁路建设项目桥梁320座,总长度为124.46km;隧道145座,总长度为203.73km,对原材料特别是钢材、水泥、爆破物品、砂石料需求量大。从设计概算统计来看,全项目需各类钢材134万t,钢轨13万t,水泥786万t,炸药2.6万t,砂石料3362万t。

1.2交通和物流储运设备受制约

山区铁路工地多较为偏僻,山高路险,运量和运速都受到极大制约,需要加大仓储场地建设。但受制于场地狭窄,往往难以建设大型仓储基地,建设高峰期往往仓储压力巨大。

1.3高标准高质量的地材供应困难由于线路沿线没有符合质量要求的料源,高性能混凝土用中粗砂,需从湖南洞庭湖及广西采购,价格高、运距远;309万km3道砟,需从四川宜宾、广元等地区外购;加之山区道路崎岖不平、坡高弯急,又地处三峡库区,雨多路滑,运输困难,造成地材成本普遍偏高,供应困难。

1.4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大

渝黔铁路建设项目工期长(5年),随着建设物资供应时间加长,局部地区供求关系变化,供应价格必然受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整体经济运营的拉动效应和供求关系的改变,可能会造成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客观上给原材料招标采购、供应组织造成一定的困难。

1.5质量管理责任压力大

物资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最基本保障,特别是渝黔铁路建设项目,其桥隧比例高、安全风险高、设计时速较高,对线路安全、行车安全要求极高,必须严抓物资设备供应关,确保百年铁路建设目标。

1.6外资物资管理难度大

渝黔铁路建设项目还需利用外资采购铁路设备器材。外资采购的招标范围广、招标周期长、招标程序复杂以及组织供应时效等也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2渝黔铁路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措施

建好高质量的山区环保铁路建设项目,物流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统一到服务工程,满足需要上。现阶段,铁路改革不断深入,铁路建设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创新,物资管理工作要求较原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实际工作中,渝黔铁路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新理念和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物资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适时改变和修正物流组织供应方式。

2.1物流管理标准化

依据铁道物资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构建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框架,制定各项工作标准化流程,将涉及建设物流管理的各项工作及职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明确每一项工作的流程、标准、责任人,建立高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做到事事有流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人,确保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程序规范。

2.2物流管理信息化

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流管理信息模块,将参与物流管理工作的建设、施工、监理、供应商各方,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实现物资设备计划提报、下达订单、供应发货、现场验收、价款结算、限额发料、验工计价各环节,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快速、高效流转。规范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质量追溯,增强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物流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彻底改变过去铁路建设物流粗放式管理方式,使铁路建设物流管理水平整体上台阶。

2.3多角度促进物流管理

(1)抓好计划龙头紧密联系施工现场,掌握施工进度,熟悉施工组织,对重点、控制工程组织力量审核图纸,明确物资品名规格和需求用量。严格审查物资计划性、及时性,维护严肃性。同时依照物流供应计划及时组织物流的收、发、存、管。此外,强化物流计划的动态管理,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市场变化和气候情况,及时调整物资进料、发料。

(2)坚持招标制度坚持甲供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制度,加强对工程承包单位自购大宗物资是否实现招标采购的监管;物资招标较工程进度适度先行,绝不允许化整为零,规避招标。通过招标采购,严格履行招标程序,公平、公正、择挑选择物资设备供应厂家,采购物美价廉的建设物资,保障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与此同时,强化项目招标管理,针对所招标物资的特性,不断优化招标方案。对通用性较强、总需要量大、供应持续时间较长的物资,如隧道防水板、止水带等,采用少吃多餐方式,合理划分包件,适当增加招标批次,缩短每个合同的供货时间,减小市场波动对采购供应的影响;对铜电车线等特殊物资,则将招标价格与市场价格挂钩,随市场波动而上下浮动,提高招标工作成效。

(3)优化组织供应在加强物流供应计划、采购的同时,搞好供需衔接,落实加快周转、留有储备的供应原则。要求材料厂根据不同物流供应和使用特点,分别做到“早备多储,合理堆放,快进快出,加强调剂”,既减小仓储压力,同时确保施工现场有合理的物资储备量。物流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检查料库供应及储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季节性、关键性物资掌握好合适的储备时间和必要的储备量。特别是道碴,往往在后期会成为制约铺架工期的瓶颈,物资设备部要提早督促用料单位根据生产、供应、需求、工期等综合因素提前备碴,以确保后期工程需要。

2.4多环节确保物资设备质量

(1)把好设计关口加强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间的沟通协调。要求设计单位必须选用符合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装备政策的物资设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明确物资设备的标准、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避免使用淘汰、落后产品;通用产品设计应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确定生产厂家;设计采用的新型物资设备,必须进行使用前的审查论证,对技术不成熟,手续不完善,以及未经试验验证或论证不充分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一律不得用于项目建设。在物资设备采购工作前,将设计单位提供的物资设备清单以及技术规格书等提交工程部专业人员审核,必要时由公司选择有关专业机构进行设备设计咨询;对于站后设备,尤其是“四电”工程设备,积极主动与接管单位接洽,听取他们的意见,为后期设备的安装、调试、交验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质量保障。

(2)强化采购源头首先要求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产品技术规格要求,并随每批次产品提供真实、完整、清晰、有效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二是强化原材料进场检验关,坚持平行检验、旁站监理和交叉抽检制度;三是建立物资设备现场检查制度,加强现场物资监督管理,凡进场质量检查不合格的甲供物资和自购物资,坚决予以退回,严格杜绝不合格物资进入现场;四是按照标准化管理流程重点抓好过程控制,推行原材料质量预警机制和质量记录单制度,规范原材料质量验收手段,根据原材料易发问题分析梳理,加大对问题多发材料的重点抽检,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对甲供物资设备,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模块,将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始终作为其发货单、收料单、发料单的附件,贯穿到物资设备从出厂到使用安装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对甲供物资设备的质量跟踪追溯管理。

2.5抓好火工品管理外资采购等专项工作

(1)确保爆破物品使用安全炸药、雷管等爆破物品消耗量多、管理难度大,是渝黔铁路建设项目的又一显著特点。对爆破品物流管理的重点是突出库房建设、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几个环节,库房设置须符合设计规范,且须经公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采购须有供销合同,由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的人员承办;使用专用车辆运输,严禁超限、超载和超速行驶和混装;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审批、检查、登记工作制度,按其性质分类专库存放,严禁非法设立爆破物品临时存放点和个人保存;爆破物品使用必须持有《爆破物品使用许可证》,爆破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爆破作业必须专人统一指挥,确保安全。

(2)抓好外资采购众所周知,外资采购周期长,管理层次多,手续繁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必须未雨绸缪,提前着手,争取主动。一是尽早完成外资采购清单,提前上报外资物流进场时间;二是加强与外资管理部门的联系,熟悉情况,加强沟通,尽早建立工作关系;三是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外资物流技术标书认真审查,及时提交,便于外资管理部门组织招标;四是按时、、做好外资物资设备的报关,商检,接运,验收及结算等相关业务工作。

3结束语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建设物流管理,通过建立以控制质量为根本,以落实合同为中心,以保障供应为关键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计划、招标、供应、质量控制等系列管理措施,密贴施工组织,降低采购成本,满足运营需求,为山区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创优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作者:王明慧 刘卫赟 张桥 薛育山 单位: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物流管理近期论文:实践教学下大学物流管理论文

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大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不断重复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模式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方法难以得到贯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加大,其教学质量通常无法达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想象空间被限制,知识的迁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施展,培养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建设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二、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对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不仅是教学活动,它同时还是生产、科研、社会实践等一般性的实践活动,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扩展,具有很高的直观性和操作性。同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的实验环境逼真,操作性强,可以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而且能够把相对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专业的教学整体效果,对市场人才的需求也就得到了满足。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层析的专业,它所涉及到的应用面相当广泛,其教学工作也就有难度。当社会市场需要培养职业性人才时,实践教学模式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从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方案都对市场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当前高校的物流管理教育而言,职业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更需要社会物流业市场不断提出高标准和需求。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同市场发展需求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毕业后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市场上现有的各种岗位。根据现有的物流市场人才结构分析,物流管理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且二者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当前的物流市场需求不断的增长,物流行业也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因此,对我国的物流市场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物流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上来看,宏观管理层次人才和微观管理层次的人才是其主要需求。所以在高校里面,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实践型人才,从各方面调配人才资源,争取达到物流管理市场和专业的人才优化,达到人才利用效率的较大化。因此,高校内的物流管理专业有必要与社会市场需求相挂钩,分析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优化实践的教学体系,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四、如何系统的构建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加大改革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革新教学技术

首先需要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的课程设置需要使用社会市场的直接需求,有目的的设置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实际市场的需要,并要保障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整体性。其次在课程教学的手段上可以革新,互联网技术给课程教学手段提供了直接可供实行的工具。模拟实际教学、案例教学、学生调研都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设立相应的见习和实习时间,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和健全高校内实践基地设施建设

在建立一系列基础设施之前需要整体规划高校内部环境,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整个规划项目。采用硬件设施同软件设施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的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的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建立高校内实践基地时需要考虑实际的学生需要,而不能盲目建设。

3.强调产学合作科学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而言,培养社会市场人才需求是其主要目标。但是作为企业,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专门性人才是企业的人才需求。虽然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仍然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实行产学结合,相互配合。高校培养物流业需要的专门性人才,物流业对高校提出高校准和高要求,在就业择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这样双方的积极性都会有所提高。

4.完善相关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教育中,评价体系是贯穿在教育教学中的检验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制定前和教学计划执行到效果评价都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完成相关评测。高校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授,更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完整教学,是同社会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就是给每个教学环节提供一个指南,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需要,达到预设目的。总结综上所述,在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需要实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并要不断的根据社会实际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已经有多年,探索出了一些有实际用处的经验,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在今后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物流人才,使我国的物流人才职业能力更强,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作者:石国强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