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用13篇

物流业发展趋势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1

现代的物流业,根据其市场发展和要求,已形成了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经营市场化和信息电子化等特点。现今大多物流企业,都把重点放在“服务与成本”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企业本身内部的物流,还是外部第三方物流,都以“服务与成本”的最佳配合为运营目标,并作为产品选择标准。学术界对于物流业的作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从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进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权的转变,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相对于商品流通的发展过程,物流发展得比较晚,实际上是以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品流通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在保障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支持,主要体现为生产的流动性,也就是物流过程。从原料的采购开始,到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都要求物流的形成,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现代化的物流过程,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费用、节约仓储率、资金占压率和提高运营效率,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一、日趋普遍公司大规模购并

2005年10月2日,美国最大重件货空运货物EAGLE公司购并了有102年历史的美国老牌货物CIRCLE公司,一跃成为国际货运业的领军者。当时新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400多个办事处、员工8000名,每年营业额可达15亿美元。同年,世界空运货物排名前十的英国OCEAN集团并购欧洲领先综合物流服务公司——EXEL后,拥有一千四百多个办事处和五十亿美元的年营业额。

二、第三方物流成为新趋势

历经百年的发展,报关行发展为传统服务业中运输业的子业——货物业。不断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跨国公司世界物质交换活动更加紧密。传统的运输需求是港到港,而新型运输需求则是门到门、桌到桌;传统运输方式是海、空、陆等,新形势下则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方式;服务对象整条供应链各环节都是货物业服务范围。熟为人知的,马士基物流为全球宜家家居提供仓储、运输、进口分拨、上货架、库存等服务,以专业物流服务降低宜家的物流成本。为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多层次需求,业界领先货物公司DANZASAE、ALPINA、MSAS、K&N等都已完成转型为物流公司,更多的公司也在着手转型。

三、物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向深度发展

两年前,较为先进的是货物公司可在网上查询到自身运单动态,可是现在,货物公司规模较大时,几乎可将所有业务通过网络实现,包括网上打印提单、完成支付等增值服务。可想而知,互联网及数掘库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货物公司大都意识到运输服务的未来竞争已是竞争信息服务。

四、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

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要求既完整又健全。网络系统可实现完全的点到点的物流活动,并最优化物流网络库存总水平及分布,进而保证运输、配送的快速和机动,更有利于收拢、铺开。同时,相较于传统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更将供应链一体化中的集成功能突出地表现出来。现代国际物流极其看重集成物流渠道和商流渠道、集成物流渠道、集成物流功能及集成物流环节等集成物流及供应链其它环节。

五、知识型货物

现今,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已经渗透至货物公司业务,一方面,提供普遍的海陆空运输服务;一方面,遵照客户综合信息,比如行业特点、成本目标、供应链网络等,提供给客户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货物业涉及业务内容广泛,从精益化生产到供应链管理,再到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计划等,因此,要求员工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知识面和知识宽度,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当前,渐向附加值高的咨询服务倾斜、转变是货运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低附加值的物理操作将由一些小公司承接。因此,“知识型货物”将会是货物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在对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时,人们往往会结合物流业的特点和市场运营环境,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分析,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根据物流的特点和构成要素,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信息技术,使各个运营环节达到信息共享,并以“一体化”的机构组织进行管理,以使其能够在系统化、科学化的情况下降低总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此,物流业发展趋势需强调的是:要在科学而系统的前提下,对企业进行总体成本、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使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达到企业总成本最低,客户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敬彪.中国国际货运企业发展环境及战略选择.水运管理,2006(1).

[2]蔡佩林.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与选择.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2

外包(Outsourcing),其本意就是“外部寻求资源”。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是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企业物流外包就是将其非核心的物流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以充分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专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策略,是企业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一、企业物流外包的作用

物流作为企业的支持和辅助业务,一直是企业外包业务的首选对象。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涵。一般上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资源的占有状况、技术设备的配置和产品的竞争力,来确定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核心业务是指在技术、人才和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又是利润重要来源的业务。而非核心业务则是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如制造型企业的物流、财务、IT、设备维修等。物流外包就是把企业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从而把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上,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一般工商企业的自身物流技术、信息系统、运输网络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往往滞后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在这一领域拥有优势。通过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操作,利用其专业化的物流优势和规模效益,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

2.有利于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业务外包的又一原因。通过外包,企业可以降低因拥有运输设备、仓库和其他物流设施所必需的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由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本企业自身所不及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运营物流系统,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整合许多客户的作业,在客户中分享资源,分摊物流设施的投资,降低单个企业的物流费用。如 HP公司,其在美国的11家工厂,原来各自处理自己的进货和产品仓储和分配工作,供应线路混乱,协调复杂,经常出现运输车辆空驶,效率低下。1993年,HP公司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从事货物配送的Ryder Integrated Logistics Company, 精简了资金的仓库和卡车运输业务,并由后者统一管理各个工厂的物流业务。结果在1994年,HP公司仅原材料运到工厂所需费用一项,就比过去减少了10%以上。

3.有利于企业保持灵活性

物流业务外包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为了保持企业的灵活性,避免在物流设施上进行过多的投资,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和产品的变化及时调整物流网络与物流战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物流外包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不必在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本设施来满足需求。对于业务呈现季节性变化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对企业赢利性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对于这样的企业,配置物流设施的能力是根据需求旺季确定还是根据需求淡季确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无论怎样配置都可能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或不足。而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就不必担心业务的季节性变化。

二、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现状

1.物流外包实施率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出版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第三方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一项主要选择内容,大部分企业以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的形式利用社会化物流服务。但只有53.3%的企业对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还有46.7%的企业还没有进行物流业务外包。虽然比起2001年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结果:仅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13%的商业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的数据高出了许多,但我国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在已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中,外包物流业务量占企业物流业务总量的比例也明显偏低,70%以上的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量占总物流业务量的比例在50%。

2.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仍集中于基本业务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内容仍集中于传统项目,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中转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等领域,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信息管理等高增值、综合的外包比例仍较低。企业外包物流业务类型情况(表)。

资料来源:《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 》

3.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的满意度较低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企业物流外包比例的提高,企业与物流供应商的交往不断加深,对物流供应商的期望也在提高,2003年度调查显示,企业对外包后的物流服务基本满意的达到了60.7%,不满意的占8.9%。可见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在满足工商企业的低层次物流需求方面,尚能令大多数客户满意,但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仍然较低,特别是如何提高令企业感到特别满意的物流服务产品,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实施物流外包的措施

1.从战略高度认识物流外包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合作,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经营模式,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1)认清当前企业竞争态势,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复杂,竞争内容呈现出动态化特点。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得国内市场国际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从传统的同行企业扩大为相关行业企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所采取的竞争行为也会因时间、地域、竞争对象以及顾客的不同而变化,企业竞争的主题日趋多元化。企业必须认清当前竞争态势,不断探索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目前我国市场状况己进入买方市场,企业利润已进入微利时代,通过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企业经营者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别化优势的视角开始转向物流领域,物流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束缚,企业自营物流现象普遍,物流不仅不能成为竞争优势和利润源,反而成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障碍。第三方物流不仅使企业能集中于核心竞争力,还能获益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企业必须打破自营物流的传统观念,树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积极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3)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做好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准备。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改变,它对企业物流绩效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它也需要企业内部进行大量的改革,才能使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竞争优势。使用第三方物流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排外和抵触情绪,促使物流部门人员削减,产生人员培训需要,增加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需要新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要求整合双方的信息系统。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参与外包物流过程,加强外包物流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拟定富余人员安排方案和相关人员培训方案,制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做好准备。

2.确定物流外包的服务范围

企业拥有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企业不可能在所有业务领域都获得同样的竞争力,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因此,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自身企业的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并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进行细分,确定哪些项目自营,哪些项目外包,以何种形式外包。一般来说,下列物流业务应该外包出去:

(1)合作者能完成得更好;

(2)合作者能够以更低的费用完成;

(3)合作者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

(4)需要在不同文化的国家进行的;

(5)在企业内部进行代价太大的;

(6)投资回报率较低的。

确定物流外包项目后,应成立物流外包项目小组,这支队伍至少要覆盖法律、人力资源、财务和外包业务等领域。然后确定具体的物流外包计划,包括项目分几个阶段,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3.谨慎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信誉、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物流外包战略的完成,应慎重选择物流供应商。选择时应基于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重点考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能力、成本、经验、灵活性等因素。一般来说,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投入指标:物流供应商拥有的固定资产、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如:是否拥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与运输工具,是否拥有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

(2)能力指标: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迅速修复物流障碍的能力和个性化增值服务的能力;

(3)兼容指标:企业与物流供应商负责人的观念和理念、处事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兼容性,是否愿意与企业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等。

4.进行物流业务外包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为了使物流外包业务顺利进行,必须把管理和控制贯穿全过程。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既不能约束过紧,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也不能放任自流,影响物流外包业务的质量。物流外包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纳入自身的整个管理体系中。(1)要明确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双方要承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物流外包企业要帮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业务流程和资产的梳理,包括目前企业有哪些流程?流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目前是如何操作的?现在有哪些资产?应如何处理这些资产?(3)协助物流供应商制定物流外包后的工作流程、规范项目标准、KPI指标,确定相关的对应接口人员、费用标准、结算方式、异常问题处理方式等。最后,对物流供应商的管理、质量、成本和绩效进行监控与考核。监控的手段可以直接与客户沟通,可通过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人员的反馈意见,可通过KPI指标和现场监控等方式了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运作状况,并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效益直接挂钩。

总之,物流业务外包强调的是物流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强调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越来越被推崇的新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宋玉:是自营,还是外包[J].物流世界,2001,(1):11~13

[2]刘小群: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文荟,2004,(1):63~65

[3]Hum Sin Hoon, etc. Report on The Logistics Futures Survey, Department of Decision Sciences, Faculty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1

[4]王淑云: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外包[J].企业经济,2004,(2):76~77

[5]张巍李静芳:企业物流外包决策[J].现代物流,2001,(4):29~31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3

一、连锁企业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连锁企业物流系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有所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可谓是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在此过程当中,催生出了许许多多的连锁企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其经济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实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与连锁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其物流系统的迅猛发展。现代连锁企业一般都有其自身经营体制里的物流系统,而随着连锁企业对物流系统发展的日益重视,其物流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从而成为拉动连锁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连锁企业必将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而物流系统则又是这重要一环里的重要的运行零部件。

然而,我们在看到连锁企业物流系统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其构建及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很多连锁企业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其物流配送的完整体系规划,又或者其物流体系的构建规划与连锁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连锁企业应该认清目前物流系统的发展新趋势,使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物流系统的建设融为一体,以此来促进自身的良好和稳定发展。

二、目前连锁企业物流系统的种类

(一)在连锁企业内部建立起从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在国际上,这种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构建方式存在已久,并已发展成型,这些大型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具有行业的代表性。而在国内,我国有部分的大型连锁企业也同样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基本上是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物流管理经验,通过结合自身的区域和行业特点去构建物流系统。但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在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系统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国内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二)与商品供应商建立物流输送关系而进行物流配送。这种模式中,连锁企业也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但只限于对自身商品的内在配送和传输。这种物流体系结构的好处是使企业的分工明确化,在资金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把企业的主要财物资源都放在企业的主流业务上,使其发展符合自身所处的规划阶段上。

(三)把物流业务承包给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化的物流公司。这些物流公司大多拥有先进的物流配送经验、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多样化的交通运输工具。连锁企业也看到了优秀的物流公司的这些优点,把自身的物流系统与第三方物流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发展趋势在我国尤为明显,一些成熟的连锁企业纷纷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有着或多或少的合作项目。

三、连锁企业物流系统发展的新趋势

物流系统的自动化。连锁企业物流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自动化。物流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解放人力,提高物流配送的自动化和效率。而物流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过程表现为操作的无人化,从而达到效果的最优化。建立自动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扩大连锁企业的物流能力,还可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高,并促进企业的日常物流管理。然而,物流自动化对于企业的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就算是专业的物流企业都无法保证其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更不用说是连锁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趋势的潜在可能性,所有的连锁企业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需要处理有关物流信息的情况,连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其物流管理工作息息相关。连锁企业的物流信息包括自身体系内的物流信息、与商品供应商之间的共享信息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交流信息。目前,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日益完善,催生出多种多样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一些物质条件充裕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还引入了商业分析智能管理系统和与供应商数据共享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但在目前,连锁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还停留在对其库存仓库的内部管理中,其信息化的涉及面还没有达到全面覆盖整个物流管理过程的要求。因此,推进连锁企业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有利于改善企业的采购与销售业务,加强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与其自身或委托的物流配送部门间的联系,建立起与商品供应商及客户之间业务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最终促进连锁企业物流系统的良好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物流方式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连锁企业的发展应该紧跟物流系统发展的时代趋势,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连锁企业不管选择哪种物流系统配送类型,都应该把自身物流系统的发展与新的发展趋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高标准要求,迎接日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作者单位:江苏省苏盐连锁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学雁.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2]王峰.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张进.连锁经营物流库存与配送组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4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物流企业深入展开,推动了物流企业的迅速成长。

(二)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三)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

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从整体看,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产业的配置和服务水平低,尚不能真正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服务。物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企业物流意识薄弱。

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对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少企业往往认为物流服务导致成本增加,而不是产品增值。

(二)缺乏规模经济。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落后,物流效率不高。多数运输企业经营范围小而全,业务重叠现

象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效益。

(三)标准化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中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转贴于

(四)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短缺,虽然近几年通过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实施物流学历教育、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但与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相比,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较低,物流研究落后于物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招聘高端物流人才难度大,尤其是物流宏观规划管理、企业物流职业经理、物流工程技术等中高级物流人才严重缺乏。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合同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在功能上,第三方物流不仅要提供货物购、运、调、存、管、加工和配送全过程服务,而且要提供网络设计和商品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迫。

(二)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能给物流需求者提供部分或全部的外部服务,各大公司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不仅提高了物流本身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效益,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2)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产业的企业,有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业务水平和业务范围上比单一企业更专业、更广泛,从而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能。(3)强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它的独立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了供应链的效能,使之从市场整体中分离出来,经过独立发展之后更加完整地补充了市场的范围和效能。(4)第三方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欧洲,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还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而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市场潜力大、成长性高的朝阳产业,将是21世纪物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5

1 沭阳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01家。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2000万元左右)有四家:沭阳物流中心、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泰捷信(水上)物流。两家农村物流试点企业:一是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形成的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二是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的贤官汉楼板材物流中心;其余均为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或门店。各类运输车辆3万余辆,其中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货运车辆20665辆,吨位257233吨。水上运输企业两家(沭阳县江海运输公司、沭阳县正航水上运输公司),船舶数184艘,吨位30796吨。

2011年通过招商形势吸引外资到沭阳兴建沭阳县物流产业园,投资主体为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月17日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沭阳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05.05亩,计划总投资约8.6亿元人民币,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是一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265亩,总建筑面积14万㎡,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有信息交易中心、司机旅馆、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及招商楼、总部经济楼等。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墙体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计划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 存在问题

沭阳县物流业虽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极不不平衡。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沭阳物流中心、泰捷信(水上)物流四大物流龙头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务形式由起初单纯提供货物运输发展到目前初步形成以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但他们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较小。由于全县物流主体多且分散,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因此导致发展极不平衡。

2.2 企业物流比较分散,物流量不大。全县四大物流中心比较分散,泰捷信(水上)物流专门从事水上运输,运输的货物以钢材为主;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花木的配载等业务;宿迁汉楼板材物流中心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板材的配送等业务。其余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根据各乡镇的轻工产业、农副产业等需要从事物流活动,这就形成了我县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的特点,物流基础实施较弱,运输单一,大多数物流业户仍以提供信息、配货为经营目的作坊式经营,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形成了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物流环境。随着沭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物流作业的物流量也在快速递增, 2009年约为50亿吨,2010年约为60亿吨,2011年约为75亿吨,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全县的物流量不大。

2.3 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目前全县物流业只停留在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导致物业作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这是该县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物流业的市场监管不够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物流业不发达,对物流业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规范化。由于沭阳县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企业的市场监管多以扶持为主,对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往往是放松要求,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物流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沭阳县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加速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优势。

br>

3.1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目前,全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344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南到淮安机场只需35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3.2 企业物流需求大,物流市场供需两旺。随着沭阳县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因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3.3 企业物流经营理念正在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由于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正在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沭阳县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在催生第四、五、六、七方物流的发展。

3.4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增大农村物流的需求。商务部2005年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沭阳县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开拓了稳定的新农村市场,为完善农村市场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沭阳县的区位 、交通、产业、新农村建设等优势明显,积极推动全县物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的物流园区模式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县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定位合理、目标明确、规划统一的具有我县特色的物流产业体系。

4.1 整合资源,兴建物流园区。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市场资源,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公、铁、水路各自的优势,突出各种物流方式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套,坚持建设物流园区、大中型物流企业与专业配送中心有机结合,互动发展。2012年,在沭阳县南部新城区规划了10.47平方公里的市场物流园区,该园区的规划形成,必将推动全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2 明确目标、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以县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根据全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区域经济特色及物流流向流量的发展态势,进行规划,并确定各自的功能,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及布局要能够满足本地需求,服务于本地产业,也要构筑对外通道,辐射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周边县市,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4.3 打造全新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物流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流市场环境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物流发展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间的协调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三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四是以增量发展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城乡配送体系建设与服务周边的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五是积极探索以物流产业园为龙头的“一园,五中心”物流基地的物流网链建设;六是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配送网络体系;七是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企业物流系统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达到物流作业的无缝连接。

随着沭阳县物流产业园的即将建成,全县将小、散、乱、弱的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进园经营,对无证的物流企业将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治理,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后引导其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6

1 沭阳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01家。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2000万元左右)有四家:沭阳物流中心、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泰捷信(水上)物流。两家农村物流试点企业:一是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形成的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二是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的贤官汉楼板材物流中心;其余均为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或门店。各类运输车辆3万余辆,其中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货运车辆20665辆,吨位257233吨。水上运输企业两家(沭阳县江海运输公司、沭阳县正航水上运输公司),船舶数184艘,吨位30796吨。

2011年通过招商形势吸引外资到沭阳兴建沭阳县物流产业园,投资主体为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月17日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沭阳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05.05亩,计划总投资约8.6亿元人民币,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是一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265亩,总建筑面积14万㎡,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有信息交易中心、司机旅馆、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及招商楼、总部经济楼等。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墙体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计划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 存在问题

沭阳县物流业虽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极不不平衡。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沭阳物流中心、泰捷信(水上)物流四大物流龙头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务形式由起初单纯提供货物运输发展到目前初步形成以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但他们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较小。由于全县物流主体多且分散,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因此导致发展极不平衡。

2.2 企业物流比较分散,物流量不大。全县四大物流中心比较分散,泰捷信(水上)物流专门从事水上运输,运输的货物以钢材为主;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花木的配载等业务;宿迁汉楼板材物流中心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板材的配送等业务。其余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根据各乡镇的轻工产业、农副产业等需要从事物流活动,这就形成了我县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的特点,物流基础实施较弱,运输单一,大多数物流业户仍以提供信息、配货为经营目的作坊式经营,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形成了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物流环境。随着沭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物流作业的物流量也在快速递增, 2009年约为50亿吨,2010年约为60亿吨,2011年约为75亿吨,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全县的物流量不大。

2.3 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目前全县物流业只停留在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导致物业作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这是该县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物流业的市场监管不够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物流业不发达,对物流业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规范化。由于沭阳县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企业的市场监管多以扶持为主,对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往往是放松要求,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物流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沭阳县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加速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优势。

3.1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目前,全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344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南到淮安机场只需35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7

[中图分类号] F062.9; F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83- 03

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南部,东部毗邻朝鲜,与韩国、日本相近,南部具有渤海天然港口。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国内外的经济贸易需求来看,辽宁省均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绝对优势和旺盛的内在需求。目前辽宁省已经开始重视沈阳、大连等城市的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的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省内物流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物流产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一部分物流企业勉强维持生存,甚至一部分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仍“待字闺中”。如何解决当前辽宁省物流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使辽宁省物流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竞争中走在发展的前沿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运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进而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解决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为:深化分工的同时搭建整合平台;其次,运用产业组织的DIM框架和双边市场理论,对物流产业的整合平台——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整合功用及运营策略进行分析。

1 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宏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现有的《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物流年鉴》中有关物流产业的省际面板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1.1.1 总量相对较低

辽宁省在所处地理位置、国内外贸易总额等方面均不逊于中国南方一些省市,但辽宁省物流产业的营运总额、物流产业增加值、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数量、就业人员总数等均相对较低,省内一部分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的物流需求依赖于其他省市的物流企业。从产业组织供给规模、有效市场需求两方面来看,辽宁省物流产业未达到有效的营运水平。

1.1.2 运作效率水平较低

辽宁省物流产业的营运总额和增加值的比率较低,说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承运的流体大部分属于体大、体重、值小的大宗货物等非高端商品,进而使得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另外辽宁省物流产业内就业者的人均产值也处于较低水平,说明辽宁省物流产业属于低端劳动密集型,一些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的应用均处于初始状态,有待开发。

1.1.3 产业结构有待升级

目前辽宁省物流产业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均规模不大,市场集中度较低;另外辽宁省缺乏像宁波第四方物流、传化物流公路港这样的物流整合平台,省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这就使得辽宁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中国范围内各省市物流产业的分工与竞争中处于被整合的不利地位。

1.2 微观层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目前辽宁省物流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微观层面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第三方物流企业恶性价格竞争,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勉强维持生存的边界,外部竞争力低下。

第二,许多物流园区、企业资源等处于半闲置状态,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空去重回”、“重去空回”状况较多,“满载率”较低,致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进而使得物流企业组织竞争能力低下。

对于如何缓解区域物流产业现状,笔者认为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不应仅仅埋首于物流管理水平方面的研究,应注重研究物流产业组织发展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

2 物流产业组织的整合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及产业组织发展的趋势,物流产业内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工,进而衍生出整合平台组织。

2.1 产业组织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1.1 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并由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发扬光大。斯密认为劳动分工通过劳动熟练程度、工种转换节省的时间以及自动化机器的发明使得生产专业化并因此提高了劳动效率。分工与专业化思想对经济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虽然经济组织的分工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复杂的程度,但“看不见的手”依然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2 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虽然后来分工与专业化理论被新古典经济学家遗弃了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但20世纪初新制度经济学再次确认了分工与专业化在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对于经济理论的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衍生并发展变化以及企业和市场这两种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如何相互转换。

2.1.3 模块化分工与网络状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90年代模块化分工模式开始被经济管理学家所重视,其中青木昌彦是较早基于模块化分工模式对产业组织的演变进行系统论述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规则事前确定的“A”和规则事后可调整的“J”两种模块集中化模式以及“包裹化”信息传递模式。此后,新制度经济学派对模块化分工导致的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在合作博弈、“背靠背”竞争与合作、间接网络外部性等方面的分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网络组织理论。

目前网络组织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DIM(Designer, Integrator , Module-maker)框架。一个产业的网络主要包括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和模块供应商3个层次,每层各司其职。规则设计商主要针对产业内各层组织的行为制定符合整个产业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制度以及相关标准;系统集成商需要根据行业规则对产业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为产业外产生的需求提品和服务;模块供应商需要不断开展技术与业务的创新以期在系统集成商的整合过程中谋得一席之地。

2.1.4 产业组织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是在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系统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根据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整合也是专业化的一种,是产业组织由于分工深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上升局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专业化功能。笔者也赞成这种观点,但本文为了突出“整合功能”在这里单列出来以强调其作用。

2.2 物流产业组织发展的规律

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对物流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第三方物流的配送网络、节点布局、业务流程、系统分析、成本控制、受电子商务的影响、服务创新等方面。根据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当物流业务从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第三方物流组织之后,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开始了基于价格、产品差异化的竞争,因此现有的这些有关第三方物流运作理论的研究可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在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革的环境下,物流产业组织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便跨越了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组织几代的演变历程,因此只关注这些职能以及专业技术层面的研究无法跟上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

2.2.1 物流职能模块化分工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其实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古代就以“镖局”的形式存在着,只是由于当时社会分工不明显以及“走镖”的成本和风险均较高,因此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制放松浪潮下,市场机制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大量的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从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分离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运输产业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形成较大规模。物流企业组织也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专业化改革。

2.2.2 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与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根据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①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当物流产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众多的货主方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导致的大量信息以及地理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交易成本提升,阻碍了物流服务的交易。货主和第三方物流交易双方对交易服务(如图1所示)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

物流产业内的交易服务主要负责为货主和第三方物流交易双方提供最适合的匹配信息、降低交易成本的整合契约、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服务。基于此种交易服务需求,第四方物流整合平台组织应运而生。

第四方物流组织相当于物流产业内的“集市”,只是强化了产权结构以及整合管理技能,其实就是双边市场平台组织。

2.2.3 物流产业组织呈网络状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流服务由于其所创造的独特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双重效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内部本身就呈现出网络状特征,在其外部,由于分工细化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呈现供应链状,再由第四方物流双边平台组织的整合作用,物流产业呈现明显的层次结构和网络状。第四方物流承担系统集成商的责任,第三方物流则为模块供应商,供应链则为网络中纵向或横向的某一虚拟组织,并不具有真正的整合功能,供应链也需要被第四方物流整合管理。

2.3 辽宁物流产业组织发展所处阶段及发展方向分析

2.3.1 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大、产业竞争阶段

目前辽宁省物流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诸省中不算落后,但相对于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八省市来说,在营业收入总额上较为落后,在企业平均产值上落后于上海、山东、广东,与天津持平(参见表1数据)。可以说辽宁省物流产业所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区域外的山东、天津、北京、河北等省市以及韩国和日本的物流企业,但整体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竞争能力。同时区域内将近4 000家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虽然辽宁省物流产业的发展进入激烈竞争阶段,但还没到产业成熟—衰退阶段,原因在于辽宁省物流产业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市场深度角度看,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内部还存在着大量的第一方、第二方物流没有剥离出来,物流需求还有较大的释放空间;从市场广度角度看,辽宁省以其所占据的优势地理位置、天然港口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西北、东北地区的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范围。目前由于辽宁省所存在的正式的以及非正式的限制性制度,致使一部分省内的物流需求都依赖于区域外物流企业,更别提满足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等其他省市的物流需求了。

总体来说,辽宁省物流产业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开拓空间,但需要有效的制度建设及高效的运作主体。

2.3.2 物流产业组织整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物流产业组织呈现为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网络结构之后,区域间物流产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是否存在几家规模庞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网络的整体运作效率将决定产业是否具有区域竞争能力,同时也决定着区域内物流企业能否在网络的庇佑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因此,在相对起步较晚、规模发展滞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区域内物流企业面对来自区域外的竞争,并不是一点胜算也没有。

“集体主义的文化……甚至有可能在稍微落后的情况下,接近和取代富有的种群……有利于集中资源实行赶超。”②区域物流产业若想在落后的情况下,实行“赶超战略”,政府及物流行业协会等部门必须顺应物流产业组织的演变规律,在放松管制加深分工发展,引导第一方、第二方物流继续剥离,促进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搭建第四方物流整合平台,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整合交易服务,提升区域物流网络整体运作效率。

第四方物流平台组织不仅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对双边的用户采取广告营销等市场化运作手段以达到整合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上层规则制定者(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等)提出建议从而起到促进制度建设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澳]杨小凯,黄有光.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 张玉纲,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8

一、影响欧洲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1.互联网技术和个性化需求。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这也正在改变欧洲市场的面貌。消费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想要的产品并且比较他们的价格,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取决于消费者而非生产商。而现代消费者的要求日益复杂,他们青睐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制造商也就必须在其产品种类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顾客的要求。在目前强调“个性化生产”的竞争态势下,要以传统营销学的方式将消费者划分成几类目标客户越来越困难。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方式因人而异并且不断变化,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正在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

2.全球性采购及制造。制造商们通过重整其全球供应链来顺应全球化趋势,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所谓重整全球供应链也就是整合生产和物流体系,以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灵活机动性、提高整体效率,从而提升客服水平。这种做法导致了工厂数量的减少,但却更趋于专业化、合理化和产销弹性。在经历了21世纪初期几年的全球生产高峰期以后,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步趋缓,厂商面临大幅削减成本、提升利润,对顾客忠诚度的竞争加剧和建立战略合作的紧迫性也日益增大。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同时以全球布局的角度与供应商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这一举措显然对全球和欧洲的物流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洲物流业,由于欧盟内部的统一和管理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整合风潮,货运、仓储、配送和整体物流等领域呈现出集中管理的趋势。

3.企业利用物流加强整体竞争力。物流直接影响公司企业成本,据调查显示,工业界的物流成本占公司总成本约11%;对贸易经销公司而言,其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在欧洲的物流成本占公司营业额的6%~8%,最高的物流成本是电子业方面,占8%;最低的6%是化工业。物流管理的最佳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

4.欧洲区域内物流需求多样性。2004年5月,中欧和东欧(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简称CEE)地区有10个国家(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加入了欧盟,自此,欧盟成员国总数已达25个国家。中欧和东欧十国的加入,扩大了欧盟网络范围,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数量。虽然东欧市场开放,更加速欧洲整合,欧洲经由物流结构网络连结在一起,但是整个市场,仍无法达到预期的一致性,而必须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配合其物流结构和个别服务的要求,以达到整体性的目的。

二、二十一世纪欧洲物流业的发展

1.欧洲物流业结构优化。各个行业在欧洲市场建立供应链各有不同标准。第一标准通常是交货时间,例如,电信运营商若遇故障暂停业务时,需要马上调用关键零部件进行修复,不能长时间等待关键零部件的到来,而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的补货时间通常都是在24小时到48小时,因此物流仓库最好是接近顾客所在地。第二标准需要考虑的标准是产品的价值,高价值的产品通常存储于中央控制中心,以便降低资金成本。现今在欧洲物流供应链主要有三种结构,第一种为由一处大型配送中心为分布在各地的卫星仓库补货;第二种为由中央仓库直接向整个市场供货;第三种为地区配送中心,由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仓库直接从货物来源地取得产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通信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企业能够建立在对上述供应链进行集中管理。

2.欧洲物流业发展考虑客户个性化需求。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物流业起飞,也提高顾客对物流服务要求。顾客已从过去只要求低价位,进步到如今要求高品质及个性化服务。在欧洲,尽管已成为一个大市场,但其地理空间还是相当的分散,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对产品要求也各有不同。为了及时响应各地不同的客户对产品的要求,需要制造商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迟到供应链的最终阶段,在物流配送中心所储存的不再仅是最终产品,也存储大量的一般通用零部件,等待客户的确切订单后,才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最后的组装,这种延迟制造的做法的是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库存的合理调配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3.欧洲物流业提供不断完善的增值服务。集中式欧洲配送已被证明是非欧洲本土企业服务欧洲市场的有效方式。实际上,大多数的跨国企业正采用这一模式组织起欧洲物流。然而,欧洲的商业环境不断改变,新的市场需要和产品特点意味着集中式欧洲物流配送已不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区域性仓储、交叉配送、合并运送等其他方式也正被运用,以加强供应链的及时响应能力,满足大量产品定制的要求,传统供应链正向复杂、集中管理、需求驱动的结构演变。欧洲物流新发展过程中,存货地理位置并不是关键因素,传统的欧洲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开始发挥另一种作用。除了作为存货地点,还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中心,创造着附加价值。欧洲物流业不仅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等基本物流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明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受益。SanDisk是一家美国的闪存产品生产商,这类产品广泛使用于各种高科技设备,如MP3播放器、照相机、录像机、音频设备、PDA等。SanDisk是这一行业的领头羊,SanDisk一直由其设在美国加州的Sunnyvale总公司来提供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在欧洲SanDisk采用了两种销售渠道:代工业务和通过经销商来销售自有品牌,但其从市场营销和成本节约两种方面考虑。SanDisk认为应在欧洲当地建立一个运营中心,以支持其零售渠道。于是,开始在欧洲寻找服务合作伙伴,后来SanDisk在荷兰阿培尔顿地区找到了理想合作伙伴ModusMedia公司。ModusMedia 公司不但能够提供仓储、订单出货、配送和点对点的运作透明度等物流基本服务,而且能够提供各种管理解决方案,如以抵押方式采购物料、库存拥有权、电话客服中心、报关和金融管理服务、电子商务。近三年中,SanDisk在欧洲的销量实现了从300万到3,000万美元的飞速增长。

4.欧洲物流的外包也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外包,让企业公司专注在本身的核心能力部分,进而提高生产率,并改善对顾客的服务品质。据德国联邦物流协会(BVL)对世界各国的一项问卷显示,其中70%的受调查公司,把货物运送工作交给外包公司,有50%的公司和其他公司共用仓储,希望透过这样的合作方式降低成本。此外,大部分的公司把外包限于传统功能,如产品控制、供应链和顾客服务,有10%~20%的受调研公司,引进更进步的物流功能技术,把公司内部运载、生产计划和订单完成等工作,交由服务业者去做,希望藉此带给公司竞争优势。

可以说,欧洲的物流业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变革,面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要求、数字革命和新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她正在做出积极的响应。

参考文献: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9

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3、第三方物流开始逐渐替代企业的自营物流体系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同时,从日益增长的工业成品营销服务需求来看,利用外部专家很重要。若企业自行分配产品,这意味着对营销服务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将引起费用的人幅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减少额外开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建设尚有待加强;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也不能完全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物流服务一体化和集约化程度亦不高。

三、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趋势

1、建立有效的物流服务过程监测体系

对物流服务过程进行有效监测是控制物流服务过程,进而实现服务战略目标的手段,包括:跟踪监测、评价绩效、作出反映等,具体说就是收集信息、捕捉偏差、分析后果、加强管理。从监测手段的确定来看,报告单法一直以来是物流企业作为监测手段的通常方法,该方法最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服务过程监测的互动性,即无法反映客户对检测结果的认同度。现在物流企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互联网法和电子数据交换法等。但由于电子数据交换方法使用的成本较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互联网来进行物流服务过程的绩效评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经营的深刻影响。

2、制定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标准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10

前言:第四方物流是当前物流形式中的全新类型,目前,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越来越显著的物流优势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我国企业所认可并应用。作为电力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发展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突破传统模式,让全新的物流模式恰到好处地应用到电力企业中,这是电力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问题。第四方物流作为最为有效的资源整合型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最强目标,这对于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第四方物流的定义与特点

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其并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

从概念上来看,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收益;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

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通过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技术专家和管理顾问之间的联盟,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种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统一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

二、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执行

主要是指由第四方物流负责供应链具体职能和流程的正常运作,这一范畴超出了传统第三方物流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第四方物流可以承接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职责,具体包括:制造、采购、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技术、需求预测、网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职能。一般的第四方物流只是负责供应链中功能和流程的一些关键部分,当然也存在一些公司外包所有的供应链活动给第四方物流的情况。

2、实施

第四方物流的实施包括了流程的一体化、系统的集成化和运作的衔接。一个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可以帮助客户实施新的业务方案,包括业务流程的优化,客户公司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系统集成。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实施,就是避免把一个设计得非常好的策略和流程实施得非常无效,局限了方案的有效性,影响了项目的预期效果。

3、变革

通过新技术各个供应链职能的加强。变革的主要努力方向集中在改善供应链中某一具体环节的职能,包括销售和运作计划、分销管理、采购策略和客户支持等。在这一层次上,供应链管理技术对方案的成败变得至关重要,先进的技术和战略思想,卓越的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管理,共同组成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活动和流程进行整合与改善的最佳方案。

4、再造

再造是指供应链过程的协作和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这是第四方物流方案的最高境界。供应链流程的真正改善要通过供应链中企业的通力合作,将各个环节的计划与运作协调一致来实现。再造过程就是基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咨询技巧,使得公司的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策略协调一致;同时,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整合、优化了供应链内部和与之交叉的供应链的运行。

三、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

1、为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

2、为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3、为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经常处于高效率地运作。第四方物流的关键是以“行业最佳的物流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与技术。

四、第四方物流的运用模式

第四方物流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这个方案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提供持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

1、知识密集型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

2、方案定制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它提供商联系的中心。

3、整合模式,即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

五、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条件

第四方物流前景诱人,但其门槛也非常高,要想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企业必须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具备很强的核心能力,并且有能力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很容易地进入其他领域。

电力物流企业能否进入第四方物流领域,主要看其自身的条件是否满足发展第四方物流的要求。

1、电力物流企业具有与电力企业和相关制造企业的合作核心能力。

因电力企业在社会上具有技术垄断地位,信誉比较高,电力物资技术含量高,使用管道单一等特点,电力物流企业多年来与生产商、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而且,电力物资生产商、经销商以及社会上为生产商、经销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一些物流企业,也希望有一个面向电力市场的第四方物流公司来对各方面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电力物流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物资专业人才队伍。

多年来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经历,使得电力物流企业在经营能力、仓储能力、装卸能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实力,而且培养出一批既懂得电力物资的特性,又精通经营、供应、保管、运输等业务的职工队伍,为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人才保障。

3、电力物流企业具备较健全的物流设施。

电力物流企业在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拥有一定的仓储、装卸、运输等物流设施,为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物质保障。

4、电力物流企业具备较完善的电子信息网络。

电力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硬件环境来看,电力企业的广域网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骨干线路已覆盖内部各企业,并能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在软件使用方面,开发了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用户间实现资源共享,推广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为电力物流企业开展第四方物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 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的思路

根据电力物流企业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第四方物流应采用方案定制模式,即第四方物流企业为货主服务,作为与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联系的中心,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的整合,为电力物资的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物流服务。

电力物流企业在对电力物资的经营、保管、装卸、运输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故应将其服务对象定位在电力企业和为电力企业提品的生产商、经销商。

电力物流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摆脱传统电力模式,将电力物流整合,从而全面发挥物流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电力物资的输送全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和完善,这是电力物流企业的重要目的。

第四方物流对于电力物流企业来说,还是个全新的概念,其服务的内容更多,覆盖面更广,要求企业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外协,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所以,电力物流企业发展第四方物流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以往电力物流企业在为电力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将大部分仓储、运输等本属于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的工作交给了供应商,自身的仓储、运输设施闲置,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整合资源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服务质量也得不到改善,而且在仓储、运输等环节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故电力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深化服务内容,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物流服务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当前最为先进的物流形式,第四方物流无疑成为最具前景的发展趋势,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朝向第四方物流的发展将成为必然,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电力企业能够在进行自我业务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供相对更加丰富的服务,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物流发展全新模式,为电力企业物流模式走向国际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件: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11

吕瑞华,男,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中心,教授;吕一博,男,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京津冀物流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北京需要调整和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将其中属于非首都功能部分疏解到天津或河北。天津需要运用自身物流产业的发展强势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接纳北京的部分产业。河北需要利用好地域优势承接北京转入的非首都功能产业。京津冀三地还需要协同作战、共谋发展,提升京津冀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京津冀一体化必将加速其物流产业调整与优化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设想”到“行动”的相对漫长的历程。早在1986年,我国领导人就曾经提出过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问题,京津冀区域经济概念随之出现,并成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但是“京津冀一体化”很长一段时间停滞在“设想”的层面。从2004年开始,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才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2011年,河北省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设想,并重点发展环首都13个县市,进一步做好北京产业转移和经济外溢服务功能。北京市则提出了打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设想。同年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使“京津冀一体化”有了新的进展。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对三地协作提出七项具体要求。一周之后,李克强总理所作的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写入2014年重点工作,京津冀一体化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使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必将加速北京物流产业向河北和天津疏解,使京津冀物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协同发展步人快车道。本文将通过对京津冀物流产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和新趋势。

一、京津冀物流产业发展竞争力比较分析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离不开协同学理论。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协同学理论方面的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按照各个因素形成的数列曲线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接近程度,进行动态发展趋势的比较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因素之间或者两个系统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数据(称之为关联度)。这样得到的关联度刻画了系统内部演变过程中不同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规律,揭示了系统因素变化的大小、运动的方向和行进的速度等方面的相关性与相对性。若两种因素在运动和行进的进程中,具有相对变化的一致性,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两种因素的关联度大,其相互影响力度就大;反过来,我们就认为两种因素的关联度小,其相互影响力度就小。本文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京津冀物流产业的发展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此,根据京津冀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亿元)作为衡量各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本文使用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 stats. gov. cn),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京津冀物流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1.确定母因素时间数列(参考数列)和子因素时间数列(比较数列)。这里,设置京津冀物流产业总价值(三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总和,表l中的总价值)构成的序列为母因素时间数列(母序列);设置京津冀物流产业分产值(各自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构成的序列为子因素时间数列(子序列)。母因素时间数列刻画了所研究系统全局特性(整体性);子因素时间序列刻画了所研究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对整个总系统的驱动性。

2.原始数据初始化。原始数据从绝对量上反映了系统原始特征,不利于各个因素间的直接比较分析,使判断结果可能产生偏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无量纲初始化。这里采用初始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即以2005年的指标数据为基数,每年的数据均除以该年的对应数据,其结杲见表2。

6.求各个子序列对母序列的关联度。关联系数反映了各个时点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较多的关联系数使我们关心的信息分散,难于比较分析。因为,我们将把各个子序列中的关联系数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数值。我们求各个子序列中关联系数的平均值,用其表示母序列和子序列的总关联度。计算结果为:

G(总,京)-0. 54,G(总,津)=0. 82,G(总,冀)-0. 64。

7.排关联。G(总,津)=0. 82>G(总,冀)一0.64>G(总,京)-0. 54。由此可见,京津冀物流产业发展竞争力最强的是天津,其次是河北,北京最弱。

三、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未来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实施,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必将步入快车道,北京、天津、河北应携手共进,打破行政区域的边界,着眼于大局,实现物流产业跨区域的调整与优化,提高整体物流发展竞争力。这是京津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三地企业界的机遇和挑战。根据上述对京津冀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结果,结合三地的实际情况,展望京津冀物流产业的未来。

第一,天津作为三地物流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强者,应该在区域物流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要继续保持较强的物流产业竞争力,使物流产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要积极地与北京和河北开展务实对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天津海域港口物流转运优势和航空优势,提高国内外的航空物流运输能力;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使物流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地升级与优化;四是积极准备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对接;五是在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河北地域辽阔,在三个地区中,物流发展水平指标绝对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最大,但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河北在区域物流一体化中,既要提高自身的物流发展水平、又要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河北区域的疏解与接纳。一是要借助河北省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机遇,加强物流产业的基础建设,调整与优化物流产业结构;二是充分利用沿海港口运输优势,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开放程度;三是围绕京津建设相应的创业园区,主动接纳北京转移出来的非首都功能产业;四是加强三地沟通,建立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加深京津冀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绿色崛起、共同发展;五是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做到物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

第三,从关联度分析来看,北京在三地物流产业竞争力中是相对较弱的。这可能是由于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和第三产业等制约了北京物流产业的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物流发展水平,还要疏解相关的非首都功能(包括相关的物流业)。因此,北京物流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加强与第三产业相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加速与天津、河北对接步伐。

第四,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尽快制定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配套政策,为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12

从国际市场上看,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0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已经达到4918亿美元,医药批发销售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北美和西欧是世界药品的主要市场,两大地区的市场占了全球60%的份额,日本大约占15~17%,剩下23%分别由拉丁美州、东南亚和中国、中东、非洲、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所占有。据统计,美国医药商业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医药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可以说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医药物流产业总体特点

我国医药物流业是在国内医药生产与市场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2003年我国医药年销售额2200多亿元,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为3600多亿元,占我国GDP的 3.2%左右,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我国药品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只有8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

批发企业处于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发挥着中间商的“商品传递”作用。批发企业物流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其提供的物流服务必须能够满足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并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下游的零售企业需要批发企业向其提供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商品物流;另一方面,上游的生产企业希望的却是大批量的商品物流,因此批发企业的物流起到了“蓄水池”和“调节器”的作用。

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特点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宏观产业环境来看: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整体经济增势强劲,初步呈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势头,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快于全国GDP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全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GSP认证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

4、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近年来,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流通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使企业面临生存或淘汰的严峻考验。

5、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流通秩序不断得到改善。在全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下,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联合行动中,药品市场的监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之际,克服低水平重复,减少企业数量近30%。及时组织GSP认证工作,监督经营企业依法经营、严格管理、规范行为,促进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工作。

6、物流项目建设方兴未艾。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医药物流的建设,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先后批准授额国债贴息医药物流项目11个。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正在与西门子合作兴建药品、器化、零售三个物流中心;武汉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准备沿京广线、长江、沿海建立7至8家零售药店的物流配送中心;上海国大药房连锁公司和浙江绍兴县浙江亚太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浙江国大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建成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指出,医药物流投资热风起是企业提高竞争力、降费增效,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推动医药流通配送制、零售连锁制,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实现整个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需要。

7、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已悄然加快。据悉,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永裕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成立。这意味着中国药品分销领域开放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的行业进入标志着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外资进入中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允许外国企业从事全方位的销售服务,包括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这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医药批发、零售运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将面临世界级巨头的挑战。

从微观企业态势来看:

1、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但引进外商可有效提高国内医药流通业的运作效率,凭借外商的强大的资金实力,物流管理经验,将对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产生强大的影响。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几乎90%为小型企业。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2003年排在前三位的医药商业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商品销售123.5亿元、97.2亿元、61.7亿元,三家加起来仅占全国市场的12.8%;全行业中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医药企业只有6家,过 20亿元的有17家,过10亿元的只有39家,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

“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从事零售业的有11.9万家,实现的年医药销售额却不到全球市场的10%。同时所经销的产品种类重复性强,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品。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

“三低”是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平均费用率只有3%~4%,平均商业纯利润率达到1%~2%。与此同时,在行业内,特别是众多小型企业的散、乱、差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业素质的升级需要靠一定的时间过程实现。

2、物流运作手段较为基本和原始。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因此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行业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3、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和粗放。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和使用。

4、产品市场实行区域性销售政策。药品生产厂家对自身产品普遍按照我国行政区划推行区域销售政策,一般禁止和限制经销商窜货,即跨区域销售。医药行业的这一特性造成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批发商业长期处于区域性的销售地位,对医药物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5、品种的资源占有程度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作为分销商,如果没有货源,意味着只有死亡。医药物流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产品采购力量的竞争,对销售客户实现“一站式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齐全、数量巨大、经营品种的丰富多样。大凡国内较有实力的医药物流企业,其商品采购资源力度必定强大。

6、医药物流分销主要以多级分销形式为主。即处于区域核心城市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分销商凭借其强大的储运能力向所覆盖区域的地、市、县二、三级医药批发商销售,地、市、县医药批发商凭借其具备配送能力和掌握的区域客户资源在当地向医院、诊所和药店等终端零售商进行销售。在此基础上还存在面对城区的中小型区域仓储配送形式、面对医院的区域性纯销形式、面对单一产品的招商形式等其他类型。

三、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走向

1、企业管理体系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整合和规范,在淘汰了相当一批效益低下、管理落后、运作原始的医药商业后,通过GSP认证达标的系统改造,医药商业的管理体制将日趋完善,管理能力渐步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体制改革,逐步朝着企业集团化、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以行政区域为主的分销模式向跨区域的集团性分销体系发展。由于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对异地设库的政策于2004年4月1日正式放开,跨区域的大型医药分销企业集团形式正在形成。过去以行政区划为主的传统多级分销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终结;同时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中、小型批发商使其成为批发配送网络的节点企业,利用其已有的配送资源,不断完善和合理规划自身物流配送网络,并将不具备物流功能的制造商、零售商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即通过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将制造商的产品迅速、准确、及时、低成本地销往目的地。医药物流正向寡头垄断方向发展,药品分销渠道全国化的趋势日见明朗。

3、产品从多渠道分销向实行总、总经销制形式发展。少数批发物流商实力不断强大,逐步成为区域内的行业龙头,市场覆盖率程度越来越高,产品服务形成区域化优势,为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周转频次,厂家的市场策略也已从在将自身产品分销若干批发企业的做法中逐步转向寻找区域内实力物流企业作为产品的区域总、总经销的方式来实现,总、总经销形式已成为重点产品的主要分销手段。

4、物流技术从简单手工到电子信息业务系统发展。在物流行业总体发展趋势下,医药物流技术也正在从人工为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使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拣选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大大降低差错率、提高劳动效率。以实现由传统的人工仓储向自动化物流的转型,并成为所在市场区域内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是医药物流手段升级换代的方向。

5、医药物流业务从批发多级分销向直销零售市场发展。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畅旺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也成为医药商业批发网络中极为突出的客户资源体系。与此同时各地大卖场、平价大药房相继出现,其经营成本低廉,大进大出,对现有流通格局造成较大冲击。

⑹、医药物流建设从一般传统型向大型化、现代化方式发展。医药物流建设不再是从前简单地租借或自建仓库,追求短、平、快的投机操作,越来越多的物流建设项目规模巨大。相关数据显示,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6亿元;成都五块石药品配送中心均为企业投资修建、总投资7亿元;内蒙古国家西部开发项目,占地1500亩的“北方药都”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海南知名企业集团三叶与海南银森实业、天津浩地集团和香港满京华投资公司兴建的包括GSP医药物流商城在内的“三叶数码城”已被列为海口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共同斥资13亿元巨资兴建。

物流业发展趋势篇13

1.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优势。

1.1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但若农产品的流通不畅通,则会导致市场经济论乱,农民增收困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流通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提供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以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从而提高其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到,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1.2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此外,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这些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防疫等均有特殊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而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的合理规划,农产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这样既有利于有效得节约成本,又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2.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劣势。

2.1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体制不健全。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此缺少相应的行业管理体制。如:我国咨询业至今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协会,没有成行的咨询体系,缺乏合理的咨询价格体系和保证咨询调查质量等方面的规范,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

2.2物流管理咨询业人才紧缺。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业和管理咨询业起步都相对较晚,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对于相关专业的设置时间也较晚,且其培养侧重于工业物流管理咨询人才而非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人才,因此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人才极为匮乏。据资料显示,物流相关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仅近两三年,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60余万。而企业对于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要有经验、有现代技术,还必须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瓶颈”。

2.3农产品物流管理的设施和技术落后。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险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相关设备通常只能提供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这使得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而农产品物流管理设施和技术的落后,也直接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所能发挥的经济作用。

3.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外部机会。

3.1国家政策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趋向”的基本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火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价格、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支持,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2网络化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促进作用。物流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体制,其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经济发展的支持,信息网络化的逐渐完善和健全,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智力支持。随着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从事物流信息技术的企业,他们制定专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这对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4.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外部威胁。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法律法规,因此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许多行为都没有法律依据而只依靠当事人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旦出现纠纷则很难调解,过错方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而非过错方也无法用法律武器有效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市场“门槛”的降低,外国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我国市场,其中就包括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管理体制,占领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给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策略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SWOT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各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出对策如下:

1.政府方面。

1.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以实行政策支持。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各方面体制还不太健全,这使得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尤其与欧美等较成熟的企业相比,更显示出了许多不及之处。需要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护。

1.2改善基础条件并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建设。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加强农产品批发的市场建设,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流通市场内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检疫检测中心,为农产品贸易发展服务。农产品物流实现顺利运转,就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仓储、加工、配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联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这要求政府一方面扩大高等院校物流本科和研究生的招手规模,培养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农业物流行业在职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企业自身方面。

2.1规范咨询程序和保证服务质量。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作为新生企业,若想迅速提高自身的实力,一定要保证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而规范咨询程序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要保证。在物流咨询过程中,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其基本程序,包括整个咨询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2.2提高物流咨询水平。首先,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咨询项目数据库,及时对咨询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减少不必要的咨询时间,提高咨询效率,进而提高咨询水平;其实,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咨询项目中有选择的利用现有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理论进行创造性调整,以保证咨询的科学性、合理性;再次,在咨询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思维,并将这一思维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最后,采取适当措施,发挥物流咨询业的催化剂作用,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咨询业的良性发展,并依据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平台地位,合理解决咨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