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摘要:经典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模式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对于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挑战是进行知识的不断积累、创新和充分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组织架构,系统的职责分配才能较大限度的推进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什么是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

1.红海战略。“红海”就是充满血腥竞争的已知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因此,充满血腥的竞争是红海战略永恒的主题。红海战略基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在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迈克尔.波特在其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结构视角提出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竞争方法,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与集中战略。这三种战略遵循价值与成本互替的定律。企业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程度,要么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或专心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或产品种类。

2.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专家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蓝海”就是尚未开发的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向对手的竞争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从而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蓝海要求企业通过价值创新的方式进入没有竞争对手没有游戏规则的新领域,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当企业行为对企业成本结构和客户价值同时带来正面影响时,价值创新就在这个交汇区域得以实现,即客户和企业的价值都实现飞跃。通过价值创新可同时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从而打破价值与成本互替定律,把企业行为整合为一个体系。蓝海战略的分析工具和框架包括价值曲线、战略布局图、四步动作框架和“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坐标格。

二、为什么中小企业更适合蓝海战略

1.中小企业在主流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主流市场需求大,公众关注度高,成为大企业的竞争战场,在中小企业未进入以前市场就已经被各大企业占领,是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小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中攫取市场份额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2.低效率的同质化竞争。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的限制,研发能力弱,习惯于模仿知名产品,使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及质量控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与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知名企业进行竞争。而这又促使中小企业被迫走上打价格战的不归路。

3.中小企业可以做到在客户需求层面去创新。中小企业实力弱,很难在核心产品上去创新。然而,如果中小企业在市场调查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把关注点从竞争对手向客户转移,从技术创新向市场转移,充分发挥市场部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那么就有可能开发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开辟出一片充满前景的蓝海。

三、中小企业如何发现蓝海中小企业既然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那么如何通过重建市场边界去寻找蓝海呢?运用六方式分析框架是寻找蓝海的有效途径。

1.放眼替代性行业。这里的替代性行业指广义的替代,不仅包括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包括具有不同功能或形式但同样能达到消费者目的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享受一个轻松的夜晚,可以看电影、去餐馆、去KTV等。而企业一般仅仅对同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反应强烈,对替代性行业行为行动往往忽视。因此企业如果能够审视替代性行业,发掘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行业的关键因素,找出不同行业的空隙,打破现有市场边界,就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例如一个销售大米的企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吃皮萨、汉堡等西餐,而同时该企业也发现淘米水可以美容,那么该企业就发现了开创蓝海的切入点。

2.放眼行业内的不同战略竞争群体。战略竞争群体指在产业中执行相同或者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在传统的红海竞争中,企业对不同竞争群体之间行为的差异关注度不够,而只专注于提升自己在所属战略群体中的竞争地位,因此若中小企业能够放宽自己的视野,分析不同战略群体的特点,各取所长,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机遇。

3.放眼客户链。在传统红海竞争中,企业会瞄准一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即购买者,通过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分析来制定生产和营销战略等。但是,企业应该注意到,很多情况下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与最终使用者并不一致,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影响者。购买者、使用者和影响者共同构成了一条客户链,三方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行为。企业应该分析客户链的组成,对买方的重新定义也许会帮助企业找到价值创新的新途径。例如,传统胰岛素制企业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义为医生,将注意力放到提高胰岛素的纯度方面,然而随着胰岛素提纯技术的发展,企业想将胰岛素的纯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很难有所提高。但是,丹麦一家胰岛素制造商NovoNordisk通过将注意力从医生转移到患者打破了残酷的竞争格局,创造出一片蓝海。以往的胰岛素是瓶装的,处理注射器、针都非常复杂,令患者感到非常不方便。而NovoNordisk先后推出了NovoPen、NovoLet和Innovo,使注射器看起来像一支钢笔,携带方便,并通过剂量控制系统,记忆系统等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使NovoNordisk占据了巨大多数市场份额。

4.放眼互补性产品或服务。产品和服务很少会单独使用,在多数情况下,它们的价值也受到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但是在多数产业中,相互竞争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局限于产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企业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行业范围之外还存在哪些互补性产品或服务,这些互补性的产品和服务中通常蕴藏着未经发掘的需求。关键在于搞清买方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都在寻求些什么,考虑一下消费者在使用你们的产品前、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一对想看电影的年轻夫妇,会考虑到为小孩找到临时保姆是否方便、便宜,然而这种服务超越了影院业的传统边界,但又确实影响到市场对他们生意的需求。如果影院经营者发现这个问题而相应开发出廉价高质的托儿服务,那么也就发现并创造了一片蓝海。

5.放眼客户的功能性或情感性诉求。行业的基本的诉求包括功能性和情感性两种。功能性诉求的行业关注的是给客户带来的效用,主要通过价格和功能来竞争;情感性诉求的行业以客户感觉为竞争手段。但是,大多数的产品或服务的诉求并不适用于“两分法”。当企业愿意挑战行业中已经存在的功能或情感诉求时,常常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6.放眼未来。企业的经营会受到未来趋势变化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不应该只注重预测趋势本身,而要深入分析这一趋势会如何影响客户价值和企业的业务模式。通过放眼未来,即从关注市场现在的价值转到未来的价值,企业经营者可以主动调整,抢先找到新的蓝海。例如CNN看到了全球化的趋势,首创了全球24小时实时新闻网络;HBO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成功女性在为爱情和婚姻大事挣扎,于是推出了大受欢迎的电视系列剧“SexandtheCity”。

作者:梁少泽 单位:青海大学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学习型组织理论下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建立在组织的逐渐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之一,其表现特点是具有组织的革新能力、持续的应变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本质表现为突破传统的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是通过建立上下互助的联系组织结构,使得组织内部各环节突破平等障碍,打破等级制度带来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失衡,确保组织内部友爱平等的沟通与发展,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表现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组织的持续健康的前进发展。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1.强调正确的价值观

圣吉在其著作中强调了持续正确的价值观,真诚务实的生活意义,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在关注个体的同时,更要关注组织,在关注支出的同时,更要关注投入。在关注未来生态的同时,更要关注现在的行为习惯。圣吉强调的是一种崇高奋斗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倡导生态的文明持续发展。

2.强调学习的本性论

彼得•圣吉强调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爱于学习的,学习型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人性论。该理论强调学习是人的本性使然,学习型理论只不过是帮助人们提升自己对学习本性的认识,起到帮助人们唤醒学习意识的作用。

3.强调学习形式的丰富性

学习形式不是单一的,在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我们可以将其学习形式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实践性学习,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获取知识、检验知识;二是学习不是个人的学习过程,而是合作学习、组织学习的过程;三是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知识的框架;四是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五是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个体的愿景。学习型知识理论丰富了学习的形式与内涵。

4.强调学习的自愿性

学习型理论是特别强调真实性的理论,强调了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要用真诚的态度,强调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解决实质性、真实性的问题,强调了学习的目标是为了真实的愿景去学习。

5.强调学习的跨界合作

学习型理论强调的是团队的学习与合作,学习不能够局限在个人的范围内,要将学习的范围建构成真诚学习的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组织学习、合作学习、跨界学习。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具体途径

1.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指的是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心智模式是通过个体的人生经验、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形成的。对心智模式的改善着重于在个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表现为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实施方式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团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从而将工作模式、思维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培养学生超越自我。意指突破自己的错误或陈腐的观念,将科学先进的知识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实现个体的真实愿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表现为:将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行为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勇于突破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

3.建立共同愿景

在集体中建立共同的愿景有助于增强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实践中,教改团队应该根据社会、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统一,共同朝向着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4.提倡课程系统性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所提倡的系统,是贯彻在其所有特征与内容中的,系统性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将系统性运用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时,具体表现为:长远规划的系统性、教学课程组织的系统性。在教改人员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时应该努力做到系统的清晰性,包括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思路明确等。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系统性的原则也会帮助学生清晰的梳理知识条理。

5.提高团队意识

组织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全体成员出于自愿性的,有序的形成共同愿景,在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开发性的对知识理解与掌握,全体成员建立共同的愿景,合作学习,这给予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集体的共同愿景、促进集体的团结协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经济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理论知识作用,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在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金佳丽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企业战略特征较大限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在保障企业战略稳定性的前提下,才能够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五是规律性。任何一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在着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住战略的内在规律,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以此充分发挥企业战略的高效性职能;六是竞争性。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制定和执行战略,因此企业的战略及其管理必须能够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及其管理形成竞争关系;七是风险性。基于企业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未来行动计划的基础之上,因此其制定和执行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极易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必须以降低风险为目标予以实施。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类型

(一)竞争战略管理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主要是指为充分发挥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制定的相关战略。由于竞争战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竞争战略管理问题不容忽视,总结而言,竞争战略管理包括三种类型:

(二)低成本战略管理

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保障生产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较大限度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低成本战略在价格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起低成本战略管理问题,切实将低成本战略管理落实到位。

(三)差异化战略管理

差异化战略又称为差别化战略,是指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差异化战略背景下具有四种有效形式:产品差异化战略、服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人事差异化战略。同时为确保差异化战略的高效性职能充分发挥,需要企业以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及有效原则为指导,扩大经营范围,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和技术开发活动。通过执行差异化战略不仅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培养消费者对自身的忠诚度。

(四)集中化战略管理

集中化战略又称为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结合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将经营范围集中于行业内的某一细分市场,并集中满足的战略。现行企业集中化战略具有两种形式: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中寻求成本优势的成本集中;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的差异集中。当企业满足下述条件时才能够更好的使用集中化战略,一是市场中具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二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不高;三是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中的销售数量、获利能力及竞争强度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执行集中化战略既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又能够确立企业市场地位。

(五)职能战略管理

职能战略又称为职能支持战略,是依据总体战略或业务战略对企业内各方面职能活动开展的相关性策划。通常情况下,可将职能战略分为:

1.科技发展战略管理。企业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从长远的、全局的观点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法和战略目标。总结而言,科技发展战略具有四大显著特征:全局性、长期性、性及可行性。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职能战略的核心部分,该部分由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人才使用战略及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四部分组成。同时,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具有四大显著特征:价值性、可引导性、不可模仿性及系统性。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使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3.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职能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部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体企业予以管理,其实质上是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战略控制等相关战略要求综合起来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为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做好下述方面工作: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通过落实战略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成本节约意识,扩大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作者:金列文 单位:晋城市经信委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战略管理意识薄弱,缺乏长远的目标

由于我国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现在并没有特别长的时间,所以新时期企业对于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是片面的、浅薄的,没有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仅仅满足于当下的发展,这种做法很明显是缺乏战略性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部分企业是确确实实的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但是将其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切切实实的付诸实践,一旦出现问题便会措手不及,降低企业的应急能力,最终减少企业的实际收益。

2企业的战略规划脱离实际

一部分企业还会犯一根筋的错误,不懂得灵活运用和变通,把企业预订的利润目的当做的根据,只有概念性的东西,但实践起来就会手忙脚乱。决策者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而存在,其一旦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清、对市场的发展行情了解的不透彻、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捉摸不透,就会因此而做出偏离实际的决策,使得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都偏离了轨道,严重者会使企业走向衰落和灭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制定的战略管理缺乏能力、片面追求规模效应及时

新时期现代企业诞生较迟,很多企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错误的认为谋求某一方面的发展或发展速度上去了就达到目的了,这就犯了片面性的错误。此外,某些企业想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以为己所用,促进自身的发展,这种想法本身很好,但是这些企业没有实现内外结合,没有把握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对市场的发展方向没有的预测,最终借鉴是失败的。第二,我国一大部分企业存在企业目标越大越好、规模越大越好的片面认识,规模大、目标远大并不能代表实际利益就多。有些企业通过强弱联合和强强联合,诞生了一批所谓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实力、资金、人员方面实现了集聚。然而,企业规模大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难度就会加大,整体性、系统性就会减弱,规模效果得不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和实现,人员之间、机构之间竞争不够,造成实际效益的下降。

二、加强企业管理战略的措施

1建立企业内控制度,形成战略管理机制

首先,新时期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应当以制度为标准,对经营管理的效果要定期经营,要制定一系列完整有效、职责分明、精简实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企业还要坚持授权审批的原则,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权和职责范围,并要善于发现操作流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制度上要明确操作程序,使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活动有章可循。

2在实施战略管理中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及时,要重视管理研究和技术研究。要想做好战略管理工作,需要兼顾管理研究和技术研究,不能明显的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均衡、共同发展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第二,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学会创新。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开拓创新十分重要,因为创新是其鲜活生命力的源泉和基础,此外,借鉴也很必要,对于一些成功的大企业,要巧妙地引用其成功的经验,研究其不足之处,在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实施引进来战略,最终促进自身的进步。第三,要统一战略规划和组织实施。战略规划制定完毕,接下来就是真正实施了,不要使其仅仅停留在规划的表层,注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实施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团结合作。一支协作能力强、配合效率高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每一位人员的付出和努力,更需要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所以,不论是基层的管理人员,还是高层的决策领导,都要在企业内部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企业的规划目标共同奋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现代企业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多端,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求生存,谋求长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详细完备的方案,把实施战略管理作为最重要的工作重点推进。

作者:吕学超 单位:唐山时创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知识管理下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1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界定

虽然对当前出现了有关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其中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的分析较少,并没有比较完善、、系统的探究,及时出现过一些关于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研究,其内容与分析也较少或者较为浅显,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概念,故此,有必要对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进行有效界定。20世纪70年代末期,瑞思就有过关于认知性企业的理论,该理论指出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获取知识从而实现企业的较好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其重视不够,忽视了知识经济对企业而言的重要作用。直到21世纪初期,才相继出现了“知识企业、知识组织、知识公司”等相关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986年,瑞典学者卡尔•爱立克•斯维比及时次提出了有关“知识企业”的概念,他认为“知识企业的经营运行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积累,管理以及员工应用知识并创新的能力。”这些也引发了行业对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的相关探讨,卡尔也因此被誉为“知识管理之父”。随后Thmas在《智力资本——组织的新财富》中也详细的阐述了关于“知识公司”的定义。他提出“只是公司需要挖掘有价值的细节,并进行实证性模拟,从知识角度出发来发现新的业务。”2002年,汪治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研究,指出“知识企业是知识对企业的成长发展的贡献率超过一半的企业”。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是指将知识当做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发挥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来匹配企业生产发展的各项要素,最终推进企业整体的发展。例如,金融行业的许多企业、咨询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较完备研发设施且致力于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生产制造业企业等。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是以知识的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商品生产作为企业重要经营发展目标,为了企业的生存和更好发展,有必要从战略的角度深化企业知识管理主导地位,实现企业对知识的发展需求。

2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形成动因

由上文可知,当前有关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的理论研究并不完善和,但大体上都可以归结成:“企业对知识的管理和应用体现在企业把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和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加工,从而用来提供服务,而这个企业对有形资产和资源的应用又取决于知识和知识的转换能力。换句话说,企业对其有形资产的组织和应用是一个知识的函数,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和量取决于知识变量。从这个意义出发,若是拥有相同水平资源和资产的不同企业对知识变量作出不一样的输入,即企业间对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的水准不一样,则知识管理水平较高的一方得到的知识变量相对较大,用相同的成本而言,他所获得的收益就远要大于管理水平弱的一方。”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推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类企业商家都愈加的推进向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转型,知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也愈加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众多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以及运营管理方法都更加的以知识为核心开展,从而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和财富利益。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为核心的动力就是进行知识管理。虽然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相应的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也要求的更加、复杂。故此,企业就更加需要创新、发掘和利用知识,经营模式越来越呈现出知识管理化的趋势,最终达到企业内部构建和外部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

3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实质的分析

经典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模式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对于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挑战是进行知识的不断积累、创新和充分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组织架构,系统的职责分配才能较大限度的推进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模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重构和调整。

3.1组织结构

经典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一般会非常固执化的实行统一指挥的理念,围绕该理念构建一条适用自身企业的职权等级链条,即每位员工必须也只能接受一个上级领导的领导和指挥,这样一来,就会形成非常严谨和条理化的管理体系,但是同时也会增加管理的领导层级,扩大从底层来到高层的距离,由于上层领导没办法真实的接触到底层的消息,因而,有必要制定各类详细的规则办法,方便具体管理和具体作业。

3.2管理职能

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不断发展辩护,也就带来了为保障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二进行的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更新换代。在企业整体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主导就要求企业员工高效率的获取知识信息、共享知识成果,从而拥有强大的自我学习应对能力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各种改变。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要得以生存和健康发展,就更加应当肩负起随时随机彻底变革组织结构的责任和职能。

3.3管理理念

相比于经典的企业管理组织模式,管理权力大都由上级进行控制和把握,一方面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能保障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对知识的创新。知识和信息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为了私利而采取隐瞒等手段,使得最终的信息和知识变的模糊,甚至失真,但是恰恰这些最能展现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以及经营理念,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黄麟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企业战略管理下的财务管理论文

一、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的现实价值

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能否及时顺利的实现预定的效益目标与崭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下对财务管理的综合要求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采取战略性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可见,注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现实价值,也就真正理解了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提升财会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必须要强烈,否则,会贻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最终,战略性财务管理也只是一句空谈,毫无实际价值。通过战略性财务管理,财务工作人员才能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才能在内心真正接受财务管理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可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为战略性财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提升财务工作质量的强大动力

企业财务工作质量往往与责任意识环环相扣。因此,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的质量必然会朝向预期的目标正常发展。可见,战略性管理不仅仅强调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更为深层的强调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逐渐会带动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战略性管理是提升企业财务工作质量的内在动力。

(三)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夯实运作资金基础的绿色通道

财务管理是希望企业在资金运作方面实现游刃有余的效果,确保资金运作的规范性、合理性、长远性。因此,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大量资金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战略性管理,才能使企业实现真正受益,从而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通过战略性管理,企业实现真正受益,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才能真正实现受益,才能在效益分配上,保障其合理性,以便促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

(四)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是巩固企业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

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必然需要培养一批的管理人员,以确保财务管理及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企业推进战略性财务管理是企业沉淀人力资源管理的坚实基础。具备了品质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加高涨,业务素质才能更加娴熟。如此,企业的工作效益才能在人力资源的推动下,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效益。

二、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体现着崭新财务管理环境下战略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剖析。

(一)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但是追求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没有过于密切的联系。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正常运作就可以,没有必要将其看得过重。可见,企业领导针对现实中的财务管理,缺乏高度的战略眼光,致使很多细节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二)人员吸纳工作存在瑕疵,战略性财务管理进程缓慢

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没有前瞻性,总是囫囵吞枣般地将一些人员吸纳到企业中,这些人不是专业知识不专业,就是责任意识较差,不利于企业财务战略性管理的推进。

(三)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实践操作执行力不强

很多时候,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他们对有关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重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构建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体现自身的特色,甚至直接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如此,这些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在实践中执行力不强。

(四)存在虚假财务信息,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发展需要客观真实的财务管理信息,否则财务管理工作必然走向瘫痪。然而,很多企业仍然存在大量的虚假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严重失事,财务数据必然不,影响企业整体管理工作。

三、强化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应当坚持的原则

战略性财务管理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其仍然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足文章,摆脱影响战略性财务管理的不良因素。当然,在瓦解这些问题之前,还要明确一些原则,并切实推行这些原则,使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真正的提升。

(一)突出生产特色原则

我国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企业,并且企业数量庞大。但是,每个企业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运行特色,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出自身的特色。突出发展特色,企业才能在财务管理中更好的推进战略性管理策略,从而使企业的特色长处充分体现出来,使更多的人实现受益。

(二)融入柔性管理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的严格性。然而,在推行崭新的战略性管理时,亦不能过于依赖硬性的规章制度,而是需要和缓的管理途径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否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然陷入僵局。如此,柔性管理在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具备了运用的舞台。柔性管理可以彰显企业的人文管理色彩,使规章制度获得有益补充。最终,规章制度的管理手段与柔性管理形成互动,为企业在崭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下,实现战略性财务管理的预期效果。

(三)部门相互协作原则

企业若想大力推行战略性管理,还需要依靠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否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出现失衡局面,从而有效管理效果。各部门给予策略管理部门应有的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实现健康发展,并为战略性管理提供有力的平台,使各种战略性管理策略更好地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推进企业战略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现实枷锁。必须深刻分析这些问题,坚持一些有效合理的原则,并依靠实际行动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大力推进战略性财务管理进程。

(一)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夯实财务管理工作基础

首先,企业的领导要认清现有社会发展形势,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形势,来思索财务管理事宜,并将这种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如此,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才能具备战略意识、大局意识才能真正武装领导头脑,使他们能够在现实工作中寻找方向感。最终,财务管理的地位才能提升,基础工作才能得到合理切实的强化。其次,推进战略性财务管理进程,还需要企业领导切实提升自己的管理知识水平。如此,企业领导的知识储备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他们的管理能力才能与企业财务工作目标更好地契合。这样,企业领导的个人管理观念和管理能力必须借助管理群众性眼光为前提。管理观念发生转变,管理能力也会逐步提升,管理手段也会逐渐实用有效。,企业领导要努力将财务管理队伍打造成知识型队伍,鼓励工作人员实现自学,以便通过专业知识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合理化,从而形成高效化管理目标。最终,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通过知识型管理团队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要求。

(二)理性对待人员招聘工作,为企业吸纳人才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事关重大,其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是必然在上岗后加以强化。相反,在源头工作,即招聘环节就要给予应有的关注。这样,能够彰显企业的理性招聘心理,也能够使应聘者理性对待企业的招聘工作,进而考虑企业的岗位性质、工作职责、发展前景等因素,并做好充分准备,为自己争取有利机会。其次,在招聘工作完成后,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招聘结果反馈给企业领导。企业领导也要及时针对新员工进行理性的考核与定位,做出定位和判断,使应聘者能够了解企业的一些情况,促使他们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去工作。

(三)大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彰显制度现实执行力

在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单位的自身基础、各项管理工作情况、发展目标、未来前景等因素,将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彰显出来。如此,财务管理才不会眼高手低,才不至缺乏执行力。当然,企业还要兼顾其他业务的财务管理信息,以便做好对比工作,展示自身经营的特色,给自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在财务管理的支撑下实现顺利进行。

(四)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大力提升会计人员职业操守

财务管理必须具备战略性,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保障,以确保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元素及财务信息必须实现客观真实的程度。可见,企业领导要着重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做好文章。当然,领导可以针对财务人员强化自身的意识,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还可以有效遏制不应发生的违法违纪犯罪行为,使企业财务管理具备较为规范合理的环境保障。

五、结语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当然,品质的财务管理也是企业实现健康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认准自身发展形势及未来前景,着力完善财务管理的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崭新环境下财务工作的战略性管理。

作者:孙艳芬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国有大型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国有大型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1、技术飞速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

自上世纪后半期,航天和生化,以及通讯和计算机等高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巨大的变化在企业工作内容和方式以及目标方面发生。因此企业必须在整体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发展战略方向,这是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2、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衡量自身发展水平

把当前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以及战略确定下来,即分析SWOT,对构造和实施以及评估和战略结果等战略进行确定,这就是战略管理的大体步骤。显而易见,战略管理实质就是企业发展做法,是以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导向,在对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都被包含其中,对企业的运行发挥指导作用,是对企业管理的极大完善。

3、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企业实施战略管理

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在发展机会和有效信息资源获取上拥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企业也面临很大困难:一是企业对于信息的有用和无关方面很难确定;二是企业对获取信息的性和性无法了解;三是就企业运行来看,不确定性和风险呈现增强趋势。而企业实施了战略管理,对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就会具有明确性,从而对于自己预定的事能够集中精力,为实现战略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国有大型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

1、国有大型企业战略管理的确定

管理战略就是组织以总体发展战略和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导向,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和计划。它是以整体发展战略为导向,使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实现有步骤的进行。国有企业应将战略管理的全力实施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总体战略上实现二次创业,推进创新体制和管理,以及文化和科技;促进产业链的大力实施和延伸,使战略实现相关多元化,并向高端倾斜;把业务增长点的培育增多;注重跨国经营战略在实施上提升自主业务能力,多元化发展相关产业。组织通过创新各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产业,并积极把业务向海外拓展,这是集团发展战略重点所在。

2、国有大型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机构

国有企业在日常管理运作中,要以现有的组织结构展开工作,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是整个战略资源整合的中心所在,由下属单位各个职能部门负责对各自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的完成。企业总部可以把权利下放给独立承接工程项目的全资子公司,项目组的筹备可由子公司独立完成并进行管理,同时子公司必须运用电子和文本形式向集团信息和档案管理中心报送所有项目相关知识,必须实时的存储和分类知识。运用集团名义承接工程项目的集团下属海外发展公司在项目管理模式上应采用三位矩阵式,项目组的组建由分公司自行完成,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项目组一旦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时,则向分公司职能部门进行汇报,由分公司职能部门向集团相关职能部门直接上报,由其进行直接解决,这样就使信息传递层级被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就被加快了。在完成项目后,需要把项目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后向集团进行报送。此外,国有大型企业还必须把信息和档案管理中心构建起来,设置专人负责维护中心,纳入集团的职能部门,集团直接对其进行管理,并在集团下属各个单位设置信息点。

3、国有大型企业管理驱动机制和管理流程

在国有大型企业中,企业主要业务内容构成要素就是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因此,具体实施项目过程和企业日常管理将是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规章制度和财务资产报表等等是知识资源的内容所在。技术和管理人员在长期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等也属于战略资源范畴。工程项目与这些知识资源密不可分。从事项目的员工就是知识的载体。规章制度等是显性知识,其表述可以直接通过结构化语言完成,而技术人员积累的经验就是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所以国有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中应正确分别对待。(1)战略的构造与实施。定位是战略构造的必备因素,就是在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级别实现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企业应以各个部门的不同功能为依据,开展分别构造,这样对专业的发挥有利;把战略构造在各级分层建立起来,有利于企业搭配与适应上下级的战略构造。但沟通是这些构造不可或缺的条件,包括上下级和平级的沟通。上下级沟通能够消除或缩小战略实施阻力;把关系理清是平级沟通所带来的好处,从而使行政争议的积极与消极因素都可避免。完成战略构造,接下来就是实施。国有企业实施战略离不开制度。因此,以下几个步骤是完成战略实施的必要环节:(1)把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并使各个部门职能充分的明确;(2)对战略任务进行分解,使各部门对自己的任务明确,建立并落实奖惩办法,确定实施的效果;(3)构建与实施监督机制;(4)注重构建与实施落实评价体系。(2)选择的战略与评估。国有企业在对SWOT进行分析后,接下来就是选择战略了。但一般情况下,选择战略是由企业高层和行政领导决定。一般来说,选择战略表面上看极为“简单”,但就是在这简单背后,却是知识的高深和经验的丰富以及富于激情想象力的体现。战略选择往往决定于领导人认识风险的程度。可以说,选择战略决定于领导人偏好风险的状况。就我国行政部门来看,处于官僚文化状态,一般来说,行政单位在选择战略时偏好低风险,往往在战略选择上趋于保守,这是由行政部门组织文化氛围造就的。但是就这种选择来看,也并不是具有正确性。作为国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采取保守的战略往往会使良好的机会失去,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要求,最终被市场淘汰。

在整个战略管理过程中,战略评估属于环节,但在战略管理中其地位不可或缺。它实质就是有效评估战略的过程,它为决定调整与改进战略哪些因素提供充分的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而言,是较为费力和费人以及费钱的,沉淀成本将产生很大,甚至有时调整战略,使政府官员和企业高层把沉重的政治包袱背上。因此,在制定战略前进行小试点也极为必要。同时,一旦发现战略是错误的,就应立即撤消。如果怕人们的舆论而继续实施战略,则是对人力和物力以及物力的继续巨大浪费。

三、结论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就国有大型企业来看,其管理水平落后和欠缺技术能力成为其瓶颈日益凸显,而企业战略管理知识更新缓慢尤其严重,致使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知识经济的诞生,其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认可,纷纷把战略管理纳入自身的管理之中作为一种手段,致使企业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呈现良好状态。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这成为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国有大型企业更是如此。而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把战略管理纳入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之中,有效的结合每一项目管理,促进企业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我国整个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的效果。

作者:陈阳 单位:中核汇能有限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

国有能源企业是指以从事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太阳能、水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配送、销售、消费过程的国有企业。国有能源企业的战略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国有能源企业的发展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能源企业的战略使命由中国能源战略的内容所决定,国有能源企业的发展关乎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国有能源企业为谋求自身生存及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在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战略管理的理论、理念、方法、技术和工具的基础上,对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能力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对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规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和规划而进行的,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监控、科学管理过程和科学管理活动。

(三)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相关行业政策

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注重对企业长远和总体发展等方面的谋划,国有能源企业战略管理不能关注眼前的短期利润,而要着重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前途,出发点和核心是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歌猛进。当前,国家提倡低碳、环保、绿色能源,国有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型要在契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二、ABC公司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ABC公司是以生产煤炭为主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加上低价进口煤的冲击,煤炭价格持续下跌,ABC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究其原因,ABC公司的战略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战略分析

很多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的较大化,在开展业务时,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改变自己的产品,虽然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准则,但缺乏长远的决策及明确的市场定位会使得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往往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结合市场趋势,ABC公司逐渐建立了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发展。但是,没有对外部发展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程度做科学有效的分析,亦步亦趋发展起来的产业链条在行业内的竞争已是白热化,很难为公司贡献利润。

(二)战略管理人才缺乏

国有能源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一部分,有着机构冗繁、人员队伍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力等国企通病。战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战略、组织、业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通病使得ABC公司战略管理专业人员缺乏,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不足,同时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又使管理者对战略管理人员缺乏处理手段,导致战略管理不理想。

(三)战略前瞻性不够

在新能源开发上,很多国有能源企业在战略上惯于跟从照搬,自发的创新很少,主要原因是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前瞻性不够,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发展和改变没有一个超前理性的认识。前瞻性是一种对自身很了解又很了解市场信息一种能力,一方面需要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和及时地掌握信息。有了前瞻性,就会有方向,然后才会有方法。以苹果公司为例,“带有手机功能的娱乐工具”的定位,其颠覆性的前瞻性直接决定了今天的舞台是苹果公司的,明天或许还是。而那些仍旧在做手机的人们只能在温床中沉睡,因为没有前瞻性,所以很难跳出自己画好的边框。

三、加强ABC公司战略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战略管理观念

国内外一些先进企业的成长之路表明,国有能源企业管理者战略管理思想和理念不但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还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和胆略,做出的决策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规划企业未来方向,明确地描绘企业未来发展思路。国有能源企业应该从思想上、认识上和行动上多方位认识到规划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更是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使之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

(二)明确企业战略重点

培养国有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明确企业战略重点的关键。做好企业自身实力、能力和拥有资源的分析,以及企业上游、下游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再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分析,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以及企业绩效的科学分析。在认真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国有能源企业要挖掘出既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和吸引力,又有利于国有能源企业充分利用与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同时,利用国有能源企业特有的且难以模仿复制的资源和能力,培育出适合国有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切实保障企业战略有效实施

国有能源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同行业中成为领跑者,就必须注重战略的转换,同时对企业战略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及时反馈。国有能源企业应建立和健全“追踪问效”的目标管理制度,使员工对完成一定的目标负有责任并授予每位员工必要的职权去实现其目标。不断完善“目标—责任—权力”战略机制,使每位员工按照此流程来管理和约束自己去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企业的发展战略。

四、结语

战略管理对于国有能源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国有能源企业的崛起多半是由于国有企业优势和行业垄断而出现的有利条件,由于存在这种突发性和非必然性使得国有能源企业先天就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和长期可持续的规划,也导致后来国有能源企业出现诸多弊端,发展受阻。由于自身体制问题,国有能源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对市场环境做出的反应迟钝、缓慢,对市场规则难以把握。要彻底摆脱阻碍国有能源企业自身发展的各种问题,必须要有适当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作为保障,从国家政策、行业环境、内部条件出发,与时俱进,实时调整战略管理,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内部创造力,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最终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勇刚 单位: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电网情报服务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1基于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战略管理体系

为提高公司的战略竞争力,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结合公司战略管理体系的现状。战略管理体系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闭环管理。其中,在战略实施环节,部门业绩考核、同业对标、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风险管理等战略执行控制工具对公司战略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下阶段工作计划,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掌握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为战略管理各环节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2电网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设计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的基础是信息。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及时、畅通的信息是战略合理制定、成功实施的必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建立一个能及时获取、分析、传递企业内外部信息,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竞争情报系统将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构建公司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或情报部门的设立,而是以公司整体战略需求和业务策略为导向,整合并扩展公司现有情报资源,通过完整的情报规划、采集、处理和应用流程,为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2.1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三维模型

以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从竞争情报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过程三个维度构建公司竞争服务体系的三维模型。公司情报服务体系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服务对象维度、服务方式维度和过程维度。其中,在服务对象维度上根据战略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估各阶段的具体需求,为竞争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提供导向;在服务方式维度上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同业对标管理系统等信息平台和情报服务产品,满足战略管理各层级、各环节的情报需求,落实竞争情报服务体系对战略管理的支撑作用;在过程维度上通过构建情报规划、采集、分析和服务等环节组成的工作流程框架,以系统的工作流程确保竞争情报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性。

2.2竞争情报服务体系运作架构

建设拥有电力行业专业技术素质能力和情报检索分析能力的情报人才队伍,构筑以电力行业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情报文献资源和获得渠道,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文献加工技术建立情报资源平台,与专业情报人员有效融合,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推送、情报检索、情报咨询、科技查新等服务。按照战略管理对情报服务的要求,结合公司情报服务现状,从以战略管理为导向进行情报的规划、采集、分析到为战略提供情报服务的闭环过程构建公司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运作实施架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运作架构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人、系统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并以战略管理各环节需求为导向,以情报工作流程为中心载体,建立了从情报规划、情报采集、情报分析到情报服务的闭环管理过程。根据战略管理的需求合理规划情报采集方向,以情报规划为指导有序整合企业外部信息资源,并通过多种科学分析手段为情报的分析研究提供依据,确保情报服务产品的客观性和性,实现对企业决策者制定竞争战略,完成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

(1)情报规划

竞争情报规划必须符合企业政略管理的目标。竞争情报的规划是一个确定竞争情报工作目标的过程,从整体上来看,竞争情报工作的目标是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一个具有职能性质的子目标。这个子目标必须以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总目标为方向,与竞争战略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决策者和主管部门提出的战略展望、规划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不同战略层次的情报方向,梳理战略管理各环节的情报需求,确定情报方向,制定情报采集和分析计划。

(2)情报采集

重点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情报信息,主要包括国民经济、金融、能源、产业以及电力等宏观形势信息;市场化改革、煤炭行业、发电行业、能源价格以及气象与交通等行业环境信息;同业对标、输变电资产运行维护绩效、运营管理实践、指标和流程等国内外竞争对手情报。采集途径以传统媒介(报纸、杂志、出版物等)、网络媒介(电子刊物、互联网站、数据库、搜索引擎)、统计单位数据定购为主,以及与知名咨询单位间的资源共享。

(3)情报分析

竞争情报的信息分析处理也要以战略需求为导向。情报分析一般是接触竞争情报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归类,使之有序化并进行性评价。以人的智力作为主导,通过摘录归纳和分析研究对情报原料进行提炼,形成情报产品。同时,采用四分位法、单位圆分析、相关性分析、蜘蛛图展示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情报信息进行分析,为情报服务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对情报进行的选择、过滤、性评价的原则是以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需求为向导的。离开这个向导,竞争情报部门就不知道如何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

(4)情报服务

信息化服务方式,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同业对标管理系统和维普中文期刊、超星图书、馆藏珍本等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四省一市试验研究装备、电力技术专家等技术创新资源;建设宏观经济与电网规划系统、同业对标管理系统、科技信息平台作为基础性信息支撑;常规服务方式,针对国内外电力行业发展,技术经济、企业管理新动态,热点专题,定期收集宏观经济、能源政策、电力体制改革等动态信息,整理形成情报专递,辅助公司领导决策;依托科技信息人员,消化吸收科技信息,及时提供情报专递、情报专呈、科技试点等情报服务产品,为公司领导决策和科研课题立项提供信息支持。

2.3情报服务的基础性建设

2.3.1完善文献资源平台

作为公司宏观经济与电网规划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统一数据信息平台涵盖经济、金融、能源、电力、环保、交通运费和产品产量等国内外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能源环境、电力行业、电力企业、气象与交通等专题信息,建立较为稳固的数据渠道。通过丰富的图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挖掘和展示,实现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电力企业同业对标的数据可视化,为公司相关部门进行经营管理提供了宏观形势和行业环境的依据。

2.3.2情报人才队伍建设

(1)情报检索和情报综述分析技能

高质量的情报业务,必须以熟练的情报检索技术和深厚的专业情报综述分析能力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对于从事情报服务体系的专业人员来说,必须具备扎实的情报检索基本功,包括了情报检索技术、文献资源数据库辨析、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等,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电力相关的专业情报分析能力。因此,必须有针对地加强情报人才技术培训。

(2)情报人员的专业背景

从事情报服务的技术人员的专业分布,应该遍及电力相关专业,此外,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和前瞻性技术研究领域也应该有相应的分布,这样,才能体系化地开展电力相关情报服务。

(3)情报获取的敏锐度

一个成功的情报服务体系,背后是一支熟悉客户需求、具备高度敏感性的情报人才队伍。情报人员要不断提升情报研究能力、咨询服务能力和知识凝练能力,不断扩展情报探索的触角,才能锻造出高度的情报敏锐力。

3结语

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将分散的竞争信息整合、提炼、传导至企业战略决策中枢的神经网络。公司应加大对竞争情报体系的投入,提高情报意识,明确信息需求,拓展信息来源,强化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作用。

(1)全员参与,提高情报意识。

构建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目标之一在于强化企业和员工的情报意识,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提倡各部门员工全员参与,为公司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提供资源,强化员工情报意识,提升员工情报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注重调研,明确情报需求。

围绕公司的战略管理工作,进一步梳理情报规划内部环节,对战略管理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开展针对性调研,生成具有紧密相关性的情报需求,指导情报采集和分析计划的制定。

(3)加强合作,拓展信息来源。

除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传统和网络媒介之外,更需与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展开合作,拓展情报来源,获取公司急需要的国外先进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和先进实践,同时对管理咨询工作进行经验储备。

(4)打造平台,提高情报工作效率。

建议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同业对标管理系统等数据展示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战略管理和情报工作者提供一体化集成的服务平台,实现情报从信息收集到可视化展示的流程化服务。

(5)关注客户,实现知识服务转型。

情报服务正在从单纯的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知识服务侧重于通过对用户的知识需要和问题环境的分析,是信息析取、重组、创新、集成的知识提炼过程,是针对用户需求的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建设有知识服务特色的竞争情报服务体系,关注用户需求,注重情报分析处理,向用户提供经提炼的、能直接为公司战略管理工作服务的信息,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等四个环节的电网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构建了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包含情报规划、采集和分析的电网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依托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掌握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为战略管理各环节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为电网企业建设“关注未来,随需而变,掌控,服务品质”的智慧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区域内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供电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加强公司战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研究保障。

作者:迟峰 吴畏 瞿海妮 许唐云 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园林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1园林施工企业战略管理

园林施工企业主要是从事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安装、运输、管理等业务的企业,承担着从设计到实现的环节,在实现的过程中园林施工企业要按照既定设计的功能来执行建设,而且还要注意园林施工的工程对未来价值实现的影响评估,以保障未来价值的顺利实现。园林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要有适合自己的执行成本差异战略,不同企业由于企业发展目标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战略实施方式,园林施工企业转换成集施工管理、设计、前期评估等方面在一起的大中型企业,从而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发展

2园林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

2.1提高运用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经营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企业的各级领导都要树立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而且要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中,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主要有:

(1)市场理念

企业有市场才能生存,要重视市场的理念,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随着市场这指挥棒来经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客户的需求,企业要时刻牢记这一点,并且深入了解市场的需求,知道了市场所需才能为自己找好位置、想好应对的策略,才能站稳市场。

(2)战略理念

企业策划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还要着眼于大局,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对未来要宏观调控,要有长久的规划,要放眼未来,规划出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并要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朝着目标努力。园林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思维要去社会同步,还要有发展的目标,顺应社会潮流与市场需要。

(3)效益理念

效益是企业所要达到的目的,每个园林施工企业都想获得较大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对内要缩减成本,减少开销,但是要以保障工程质量为前提,对外要多联系工程,有活干才会有饭吃,以质量和信誉赢得市场。

(4)用户理念

园林施工企业管理者要时刻灌输员工用户至上的理念,能够换位思考,为用户考虑,才能换得用户的认可,赢得口碑才会赢得更多的市场。

2.2完善园林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园林施工企业要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灌输给企业的各个层次,企业上上下下的员工都要与企业理念一致的去执行,在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施工后的多方位监测,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系统,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理念要随着市场的脚步适当调整,不断的更新,或者说要有超前的理念服务于市场。在施工过程中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尽量减少纰漏,改造落后的业务流程和动作模式,运用新技术的打造新理念。

2.3加强园林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抓好对企业内部成本的管理,减少内部的消耗,施工企业要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开源节流节省开支,落实成本的管理责任,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和组织,严格控制成本核算,对不必要的浪费要严格控制,尽可能以低的成本创造较高的价值。这样企业才有发展的基础。

2.4重视园林施工企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园林企业发展的血液,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要有新鲜的活力,只有大批人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具有高水平的管理的技术能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新的活力,重视有能力的人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真正做到以能力来立足靠实力来说话,营造出一个重视人才、依靠科学、不盲从、不跟风,理论结合实际、团结合作的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科技人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壮大企业、发展企业。

2.5建立园林施工企业考评体系

园林施工企业对于员工要有一套考核体系,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项目管理人员发挥潜能为企业做事。想出新方法管理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考核体系的建立,让企业员工以企业为家,上下齐心,为企业拓展业务。企业的多元化要与企业自身业务相关联,如要做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前的预算评估、施工期的工程管理、工程结束后的园林园林管理、园林经营和园林维护等业务,充分挖掘企业自身潜力会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益处。

2.6专注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执行差异化的战略

园林施工企业要对自身企业的某一项特色产品特别注重培养和打造,培养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为自己赢得市场赢得词语权和谈判的能力。企业差异化战略打的是要降低企业项目的成本,这需要个底线,不能盲目降低,影响自己企业的效益也影响项目的质量。园林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要不断的提升企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预测能力,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以宏观发展的眼光去管理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时刻保持与市场需求同步,这样企业才能稳定发展。

3结束语

园林施工企业对园林管理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发挥管理者在企业的核心作用,加强和带动企业稳定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战稳脚跟。

作者:肖关根 徐杨泉 单位:绍兴铮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谁在执行战略管理

高层管理者是应该深深地涉入到战略管理当中去。与此类似,还应该有员工来支撑战略管理,尤其在一些规模大、组织结构的复杂的公司。战略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者涵盖整个组织,而且,他们承担的是全新的职责,并且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战略管理不是一项只局限于杰出的战略家或一组战略计划师的工作,而应该是一系列能够而且应该能够被整个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所应用的管理技能。

二、战略管理的独特职能分析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职能角度分析,运营、人为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等职能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这。但是,战略管理与这些职能管理之间存在着细微但非常重要的差别:

1.战略管理是多种职能的融合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全球市场当中,在各个职能领域表现的对企业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虽然职能方面的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却不再是充分条件。必须有一个更宽广的管理形式来把各职能管理的贡献整合起来:一种支配性的力量把组织的力量把组织中各职能的成就融合起来。利用各职能部门专业技术时,战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帮于各职能专家作出尽可能在的贡献,那些专家必须理解怎样才能使他们的各自职能适合于整个公司的战略。

2.战略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在整个组织的基础之上最有效的管理者是那些对他们组织目标非常清楚的人,职能专家的视野都被局限在它们各自的职能部门之内,与此同时,他们很可能导致“局部利益较大化而丧失了整体”。即是,他们很可能依照他们各自职能部门最有利的方式来行动,而不是依照对企业最有利的方式来行动。理解企业所需与理解一个职能部门所需是不一样的,一个管理者必须深入到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发掘出他的部门应该如何进行努力,才有助于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

3.战略管理必须考虑广阔范围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经营必须充分满足各方支持者的需要,如顾客、供应商、员工、股东及社会公众。一个企业要真正兴盛起来,它的各个阶层必须了解他们各自的决策是如何影响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如果职能专家倾向只向某一个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会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之间进行平衡。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者只能看到雇员采购部的管理者只能看到供应商;销售部的管理者只看到顾客等等片面思想。战略管理要求同时考虑所有风险承担群体的利益以在它们之间进行权衡。

4.战略管理需要考虑多重时间维度尽管从实际角度来看管理者必须考虑任何一项决策的短期影响,但是,他们不可能忽视那些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所以,他们的思考必须经常在短期影响和长期经营之间不断转换。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倾向于只关注短期问题,从但是,如果他们能看得更远一点的话,他们将能够理解如何对他们的职能活动进行定位,才能对企业的今天和明天作出较大的贡献。

5.战略管理不但关注效率,同时也关注效果通常“正确地做事”被解释为效率,“做正确的事”被解释为效率,。那些目光短浅的管理者通常把他们的精力集中于改善其职能部门的效率,却忽视了企业的整体运营。他们如此努力地致力于正确地做事,很可能忘记应不时地审视一下是否在做正确的事以保障企业正丰朝着它的最终使命前进。战略管理的前景促使我们要综合关注管理工作的这两个维度,不可偏颇。

三、战略管理职能的实施

多数管理者对于他们所涉及的战略管理活动无法进行清晰的划分,他们不断地奔波于分析、制定和实施活动之间,而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其实战略包含三种相互关联的活动: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战略分析是开发一个适当的战略所必需的事先计划;战略制定是把这一分析转化成一个计划—预期的战略;战略实施是当战略付诸实施后对它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活动是让企业如何获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就是战略架构,实验室还包含很多具体的分析措施,限篇幅的原因,以文字对相关过和的关键要素及途径进行描述分析。

1.战略分析因素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战略分析的出发点是经济增加值、盈利性、增长性和财务风险;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主要体现差异化、低成本、快速反应。

2.战略制定因素战略的制定是如何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在战略制定过程中要进行结构定位,分析竞争对手、供应商、新进入者、顾客、替代品。

3.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计划付诸实现,实施过程中主要考虑产品开发、需求管理、订单完成及企业的协同效应。

作者:卢建华 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烟草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1烟草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战略管理的意识不强

我国的烟草企业一直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战略管理在这个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烟草行业受到烟草垄断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很多烟草企业的战略管理意识不强。有一些企业不能地对发展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判断与分析,很多决策都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一些企业的领导者仅仅注重短期的发展,对烟草企业的长期发展缺少一定的认识。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对公司核心能力的认知不到位,没有注重企业核心力量的培养。上述的情况都表现出烟草企业的战略管理不强,阻碍了烟草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1.2战略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

烟草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战略计划,而且还需要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在实施战略思想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战略计划付诸行动才能最终达到战略管理的目的。我国很多烟草企业已经意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执行力度还是不够,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执行力度与战略计划不符,进而出现很多困难,阻碍烟草企业的发展。

1.3品牌战略过于相似

现在,我国的很多烟草企业都开始注重品牌战略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烟草公司的品牌战略太过相似。例如:很多企业在发展品牌的过程中都强调了要做大做强等方面。这种相似的品牌战略成为了烟草行业的主导与核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烟草企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烟草企业的品牌战略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每个企业都赋予了其不同的含义。企业在制订战略计划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战略的差异性,企业应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且不易被模仿的战略。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认真去执行,使企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4战略管理水平不高

烟草企业的管理成本逐渐增多,原因主要是管理的水平、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进而导致烟草企业的利润低下。管理者比较重视经营而忽视了管理,忽视了企业的战略规划,进而导致烟草企业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即使在有了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烟草企业也不能按照规划进行管理,进而无法达到战略目标。管理人员没有对战略计划和组织结构的实施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中的一些漏洞逐渐变大。另外,战略管理需要企业根据市场发展规律、经营目标、竞争规律和竞争目的来组织经营和竞争活动。目前,我国烟草企业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比较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所以无法在市场中形成多方位的竞争优势。

1.5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烟草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管理策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前的需要,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并不能保障这种战略仍然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企业应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而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但是我国的烟草企业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之后,有的企业仍然按照之前的战略计划,不能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导致企业走向衰败。管理者在决策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是沿用之前的方案。这种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2解决战略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2.1注重企业的战略管理

我国烟草企业对战略管理的地位和处境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虽然企业目前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和社会环境,但是还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烟草市场的专卖专营局面受到了跨国烟草公司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局面日益加剧。烟草企业应该对局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充分认识到烟草企业不能只靠感性管理和经验管理。如果烟草企业想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有较好的发展,那么就需要管理者用全新的理念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进一步注重战略管理策略的运用。

2.2加强人才的管理

人才资源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所以烟草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创建学习型的组织,打造创新型和知识型的团队。首先,要引进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进一步的强化人才是及时资源的观念,进一步的加快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另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吸引的人才,例如高薪聘用、提供重要的岗位、设立一定的奖项、公开招聘和挂职锻炼等方法,加快引进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法律等高层次的人才。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利用和开发,加大员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劳动技能等。加强人才的储备,进而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产品知识技能和服务技能,建立工作人员积极进取、尽职尽责的态度,提高员工工作方面的自觉性。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将员工的绩效和薪酬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奖励措施,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还要进一步改革用人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企业要通过机制创新来造就新一代的人才,冲破经验和资质的束缚,更新人才的选拔标准,使的青年人才担起企业的责任,使其多在困难的环境中进行磨砺,加快他们的成长。我们还要确立业绩取向的人才价值观,使业绩、岗位和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较大限度上发挥人才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3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凝聚力、激励力和辐射力等功能,能够有效地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企业文化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战略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能够依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影响工作人员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企业成员的信念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文化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它能够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充满激情,并进一步贯彻和实施企业的战略计划。如果企业想要得到长期稳固的发展,就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立能够使员工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进一步加快烟草企业的发展。

3结论

我国烟草企业的发展与跨国烟草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促进我国烟草企业向着国际水平发展。烟草企业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竞争力,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并且将规划付诸行动。烟草企业还要在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进行企业的转型,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烟草市场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武凤珍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呼和浩特市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道路施工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

(1)阶段性。为了更有效的对项目进行管理,通常将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项目选定、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每个项目阶段一般都以一个明确的阶段结果结束,项目不同阶段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一些重要阶段的结束一般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这就被称为关键节点管理控制。

(2)创新性。项目的独特性的特点决定了创新性是项目管理的必要特征。不同的项目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因为这些不同的存在,创新性的特殊方法才有贯穿到项目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必要性,这是成功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同时,要提高项目建成后的竞争力,项目管理也必须要有创新性。

(3)复杂性。项目资源环境及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项目的复杂性是由项目的多个部分构成,运行过程中跨越多个组织,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等决定的。在项目工作中,通常没有可以借鉴的以往的经验,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出现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在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内把来自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经历的人员有机的整合,为实现项目目标,较为严格的约束在成本、进度、技术技能等条件下。

(4)独特性。独特性是相对于常规的行政管理而言的,也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管理,由于项目管理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系统存在很大不同。而在工具、技能、知识和方法等方法和原理的运用方面,项目管理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也有所不同,充分显示了它的独特性。

二、我国道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足,在实际运用中也不是很完善,而且随着时代信息化的不断的发展,道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完善

我国关于现代项目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始。丁士昭、成虎、尹贻林、翟丽等博学的教授学者对项目管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为我国项目管理在建筑、工业、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仍不够完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需要向共性化进一步发展。

2.项目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大力倡导实施项目管理,然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相对较低,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也处在被动接受阶段,没有真正的理解、接受并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价值管理、风险管理等具体的项目管理内容意识较淡薄。

3.未足够重视“人”的因素

从1987年在全国范围推行项目管理法施工开始,其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进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材料、机械设备等“物”的管理及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目标管理,而对项目参与者即“人”的管理缺乏重视,使“三超”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让项目管理人员很难全盘把握。

4.对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不够

项目管理能力是管理者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单纯几个月培训和证书无法实现,目前市场上项目管理的功利性过于严重,昂贵又短暂的培训只是为了一纸证书,而缺乏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种做法使项目管理的人员对专业的知识结构掌握不足,面对如此现状,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对待,加强对其进行有计划和目的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作者:徐淑凤 单位:潍坊市路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战略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摘要:战略的形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营宗旨确定、外部环境估定、内部环境估定和战略分析与选择。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工作实现四个目标:1.明确一个机构或企业的宗旨;2.建立起若干年之后的奋斗目标;3.选择适应自己机构或企业的战略;4.制定实施战略的相应政策。企业或机构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宗旨是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有关企业目的的陈述。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的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中应考虑的五大变量:1.经济力量。2.社会文化和环境。3.政治和法律。4.技术。5.竞争对手。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或机构的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作业、研究和开发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战略分析与选择阶段是企业或机构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战略分析和选择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命运。

美国教授费来德·r·大卫在《战略管理方法》一书中,认为战略的形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营宗旨确定、外部环境估定、内部环境估定和战略分析与选择。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工作实现四个目标:1.明确一个机构或企业的宗旨;2.建立起若干年之后的奋斗目标;3.选择适应自己机构或企业的战略;4.制定实施战略的相应政策。

一、确定宗旨

企业或机构的宗旨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教授所讲的那样:“经营宗旨如此独特,是造成一个企业或机构经营失败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么宗旨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美国管理学者johnpearce和frecldavid两位学者的定义,宗旨是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有关企业目的的陈述。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吉尼斯(vern,mcginnis)教授认为,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的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中应考虑的五大变量:

1.经济力量。

美国众多的学者研究表明,共有27项经济因素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或威胁。核心的经济因素有六大部分:(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和关系,通货膨胀率、利率的水平和价格政策;(2)国民适应经济变化的行为,即失业水平,居民的平均收入,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地区和消费群体的差距;(3)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本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价值,银行信贷的方便程度,股票市场的动向;(4)外经贸政策,即进出口情况,劳动力和资本输出的变化;(5)财政政策,即政府的赤字预算,税收政策和外债的承受能力;(6)国际经济的影响,即欧共体,北美贸易自由区政策,最不发达国家联盟的经济政策以及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政策等。

2.社会文化和环境。

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口方面的变量多达34项,但主要的因素可分为四部分:(1)社会因素: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婚率的高低、单亲家庭的增加、儿童生长和保健的状况、社会职责感;(2)文化因素,即人们的价值观、士气、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行为准则,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对工作的态度变化,职业分布的变化;(3)人口因素。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人口在民族和性别上的比例变化,人口和地区再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差异;(4)环境因素。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废品再利用政策、水及空气污染、生态平衡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3.政治和法律。

通常影响企业的政治、法律方面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政府政策的稳定性、税率和税法的变化、企业法、雇佣法、反垄断法、广告法、环保法、关税、专利法的改变。政治运动、国防(军费)开支、进出口政策、政府预算和货币改革,各地方政府的特殊法律规定,对外国企业的态度等。

4.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计算机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高速发展,机器人柔性工厂,高效药物,太空通讯,激光技术,卫星通讯网络,光导纤维,生物工程和生命工程等革命性的技术变化已经给企业生产过程和技术带来了巨大影响。技术革新可以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供应者、供货、竞争者、顾客和市场销售手段产生极大的影响。

5.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通常来自相同行业,甄别竞争对手主要考虑对方的强项、弱项、能力、机会、威胁、目标和战略。收集和评价竞争对手的信息是形成战略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鉴定竞争对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综合型多部门经营的企业一般不提供销售和利润方面的信息,私有制的企业更不出版和公布任何财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关于竞争分析中的行业分析,美国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著名的行业分析技术,也称波特分析因素模型,即潜在进入,开发替代产品,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现有企业竞争对手的分析;读者感兴趣可以阅读1997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作者:迈克尔·波特,陈小忆译)一书。

三、内部环境因素的评价

内部环境的分析是对自己组织的长处与缺陷的分析,而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不一样的根本点在于,企业或机构内部能够控制自己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或机构的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作业、研究和开发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

1.内部管理分析。

管理因素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激励、人事和监控五方面,而这五种职能又与战略管理的各阶段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从战略制定阶段来讲,管理的计划职能更为明显,这里所指的计划主要针对企业或机构为将来做好准备的管理活动。从战略实施阶段来讲,涉及到组织、奖励、人事三项管理职能;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全部的协调职权利关系的管理活动;激励管理主要是指调动全体职员积极性的全部活动;人事管理活动主要是指人员安排或人类资源管理;从战略评估阶段来讲,则是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管理是指所有保障实施结果与计划相一致的活动。

2.市场营销分析。

美国学者j.evans和b.berman对于市场营销分析指出了9项市场营销的功能。(1)消费者分析;(2)购买供应;(3)推销产品/服务;(4)产品和服务计划;(5)价格;(6)流通;(7)营销研究;(8)机遇分析;(9)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主要从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合理的产品价格来考虑。而广义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保护全社会的利益理应承担的一种管理责任,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范围,各个机构或企业与社会的各方利益总是相矛盾的,不可能有一个使得每一方面都满意的战略。不过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具体分析,类似中国的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3.财务分析。

财务状况是经常被考虑作为一个好的评价企业竞争状况的衡量标准,确定一个机构财务优势和不足是有效制定战略的基本原则。企业财务因素的变化会改变和终止现有企业战略或实施过程中的战略计划。美国财务教授jamesvan.horne提出,财务管理功能主要取决于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分配决策。投资决策涉及到企业的资金如何在各工厂、各类项目、各种产品三者间分配的问题。一旦战略形成,资本预算决策要求成功地实施战略;筹资决策考虑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包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企业资本。筹资决策必须考虑近期和长期两方面对流动资金的需要。两个关键的财务比率能够表明一个企业的筹资决策是否有效。一个是负债与股东总资本的比率(也称债务与自有资本比率),另一个是总债务与总资产的比率(也称债务与资产比率)。分配决策主要考虑每股分红,分红支付时间是否稳定,再购买股票或股票的保险。分配决策会影响投资者和股东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和股票在股市上的表现。

4.生产/运行。

企业生产/运行是企业的投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各个行业的市场需求不同,企业的投入加工、生产也不尽相同,但生产运行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美国管理学者罗杰尔·斯格洛德尔(roger,schroder)提出了生产运行管理中的五项职能或五个决策领域。(1)加工系统决策。(2)生产能力决策;(3)库存决策;(4)劳动力决策;(5)质量决策。

5.研究和开发(r和d)。

对于研究和开发业务来讲通常有两类,一个是利用企业内部的研究和开发力量,另一方面是利用外部的科研和开发力量。目前决定研究和开发预算的方法有四种:(1)如有可能,投资所有能够研究和开发的项目;(2)按照总销售额提成投资;(3)与竞争对手投入相等的数量投资;(4)根据需要来确定,即有多少新产品需要替代落后的产品,估算的投资额。分析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需要具体分析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具体管理人员能否抓住时机,看准市场,组织协调,筹集资金,利用企业内外的人才资源共同发展。

6.计算机信息系统(情报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用于收集、记录、储存、分析、报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回答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企业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及有关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类关键的数据资料。信息管理系统仅仅有数据库还不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估,精选其精华,分析和判断企业战略选择所需要的关键数据。

四、战略分析与选择

战略分析与选择阶段是企业或机构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战略分析和选择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命运。通常的做法有三个步骤:及时步为投入阶段,也称基础调研阶段,主要包括内部因素评价表(ife)、外部因素评价表(efe)和竞争对手的分析表:第二步为组合阶段,也称综合阶段,主要包括swot分析组合演变方法、战略定位和趋势变化分析方法(space)、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四方格方法(bcg)、内外环境九方格模型演变方法(if)和大战略模型方法;第三步为决策阶段,主要包括战略计划的数量模型,以上三阶段实际是九大模型的组合。以下简要介绍这九大模型的特点:1.外部环境因素评价表,重点放在研究评估企业或机构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2.内部环境因素评价表,主要用于概括整理企业在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生产,研究,开发和信息方面的关键优势和不足;3.竞争评价分析办法,主要是用于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不足、战略和目标,也是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方面;4.swot(tows)组合方法,swot是由英文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四个单词的及时字母构成的,其基本出发点是每一企业的战略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机会中获利(so)、克服弱点,从机会获益(wo)、利用优势,避免威胁(st)、使弱点最小化而排除威胁(wt);5.战略定位和趋势变化分析办法(space),表明它们座落在一个有四个象限的坐标中,坐标的四个象限空间中有积极、保守、防御和竞争四个含义,而坐标轴线又代表资本实力、竞争优势、环境稳定性和工业实力。这种以坐标形式出现的战略分析,更具有客观性,容易理解和操作;6.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四方格方法,是以相对的市场定位和工业增长率为坐标,来判断一个分厂或某一部门在企业、市场和行业的地位;从而为多部门的集团企业进行经营组合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7.内外因素九方格模型:将企业集团的各个分厂和分部放在九个不同的方格中加以确定他们的位置,其横向是内部环境评价的总权数,分成强、中、弱三部分,其纵向是外部环境评价的总权数,分成高、中、低三部分,从而构成九方格模型;8.大战略模型是以竞争定位和市场增长率这两个评价参数为基础而构成。每一个象限排列战略可选顺序,并列出可采用的战略选择;9.战略计划数量模型是建立在ife,efe,tows,space,bcg,ie和大战略等几种分析模型基础上,更具有综合考虑的特点。

以上内容均为定量分析,实际上企业的战略除了定量分析之后,还有3项主要的定性分析:

1.战略选择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为职工提供了一种认同感,激励职工为集体而不是只为他们自身利益工作,并能够增强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2.政治因素。任何机构都面临政治的压力,来自企业内部的政治压力影响到企业领导选择战略,不少人或一部分小团体的代言人也会将个人的利益、局部利益放在首位,而将企业的利益放在其后。为了使企业高层决策者在战略选择中减少或克服各方面的政治压力,做出战略决策,美国两位学者willianguthandmilltan提出的五条指导原则会有一定帮助:(1)同等定局;(2)满意度;(3)着眼于长远利益;(4)普遍性原则;(5)寻求在重要问题采用对话的途径。

3.董事会的作用。历史情况表明,大多数的董事会作为局外人并不参与战略管理实施的工作。而当今社会,这种状况已有改变,董事会作为局内人更多地参与机构或企业的战略管理。近来对美国1300家大企业进行调查,近40%的董事会报告他们实际参与企业管理过程。在实际生活中,董事会的参与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减少企业内部风险,并能够协调解决企业与社会出现的各类问题。

总之,战略决策者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的选择。在这一决策过程中,主要采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定量方法比较即能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决策过程,必将受文化、政治、董事会因素的影响。当然,战略选择结束之后,关键还取决于战略管理的实施和控制。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海尔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海尔国国际化战略实施

2001年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为响应号召而走出去,但是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海尔能抓住机遇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我认为原因在于海尔顺应形势,在此时期实施了它的国际化化战略。接下来,我将用企业战略管理中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知识解读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具体说来,海尔集团起初实施的是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的多国化战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并通过这些单元向所在国市场提供产品;后来海尔开始实施跨国化战略,针对本土市场将产品本土化,比如说针对美国市场上留学生等单人居住较多的情况研发小容量冰箱以满足其需求。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海尔是如何进入国际市场的。

1.出口:与大多数企业一样,海尔最初进入国际市场也是通过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然而不同的是,其他企业出口创汇,而海尔是出口创牌,海尔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国际化原则,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发展目标。在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及时次出口产品并达到出口销售收入300万美元的业绩,此后海尔集团的家电出口额逐年增加。1990年海尔通过了美国UL认证,标志着开始实施国家化战略;1990年秉持“先难后易”原则的海尔进入了德国市场,出口的产品达到欧洲较高产品质量标准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坏印象;1992年,海尔公司开始向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电冰箱;1993年海尔家电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产品;此后,海尔冰箱和空调相继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产品出口品种逐渐增多,出口量也快速增长。

2.战略联盟:在海外市场条件发展日益成熟之后,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开始准备实施海外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1996年2月,海尔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建立了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这是海尔的首次跨国经营,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又跨越了一大步;1997年11月,海尔与南斯拉夫工业联盟总公司合资在贝尔格莱德建立空调生产厂,以生产变频系列空调产品为主;1999年9月,海尔与伊朗赛彼得公司联合成立海尔赛彼得有限公司;2002年1月三洋海尔株式会社成立,海尔与三洋建立新型竞合关系,在网络经济时代互换市场以创造更大的市场;2002年2月海尔与台湾较大的家电集团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双方协商共同利用各自的销售渠道,互相并销售对方的产品。此外,双方还将在家电产品、IT资讯电子产品与通讯产品、电子零件与技术等领域开展优势互补合作,并结成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投资,以实现共赢。

3.收购:2001年6月19日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的一家冰箱厂,这不仅是海尔的首次并购,也是中国家电企业的首次跨国并购。2007年6月,海尔与日本三洋公司签署协议,收购三洋在泰国开设的工厂,通过此举海尔开始大规模进军东南亚市场。2009年海尔收购新西兰较大家电制造商裴雪派克20%的股份,成为其较大股东,希望借助斐雪派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人力资源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度,推动海尔实现更深层次的本土化研发,并在2012年9月将其全资收购。

4.新建全资子公司:随着产品出口的增加、海外需求的增长和海外业务的发展,海尔确定了三个1/3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即最终实现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占1/3,海外生产、海外销售占1/3,决定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实现规模出口。为更好地满足欧洲消费者的需求,1994年海尔在巴黎设立了海尔贸易公司;1995年7月,海尔在香港成立贸易公司,开始了海尔全球营销网络的构建。1997年8月,海尔在马来西亚成立马来西亚海尔工业有限公司,以生产海尔洗衣机等综合性高科技家电产品为主,海尔获取了马来西亚家电市场17%的市场份额;1999年2月,海尔在阿联酋的迪拜成立海尔中东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海尔在在伊朗及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厂。2001年4月10日海尔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全球第二个海外工业园,同年在孟加拉投资兴建工厂。2001年5月在非洲,成立海尔尼日利亚合资工厂,通过输入海尔的成套家电生产技术工艺,实现了全系列家电在当地的生产。1997年6月,在菲律宾成立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实施的特点

1.灵活进入海外市场一般来说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即“先难后易”。海尔在国际化市场上注重了这两种方式的灵活运用。(1)在争夺国际市场方面海尔运用“先难后易”的模式。海尔出口的目标不是“创汇”,而是“创牌”,比如海尔选择从打开最难进入的市场——德国着手,进而培育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2)在建海外工厂和选择产品方面海尔选择“先易后难”的模式。比如海外投资建厂的区位选择是从地缘近的、文化习俗差异较小的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到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差别较大的中东、北美地区。在出口产品的选择上海尔也是根据具体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选择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产品,逐渐辐射到其他产品。比如在欧洲市场出口的是空调,在美国市场出口的是冰箱,在日本市场出口的是洗衣机。

2.海外投资方式多样化海尔的对外投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不同以及所在国市场情况不断地调整。在海外投资的初期,海尔一直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验的积累,海尔海外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新建全资公司、跨国并购与建立战略联盟相结合灵活运用。

3.灵活组建战略联盟海尔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与不同的国外,企业建立不同的战略联盟,进而增强自己的海外竞争力。比如海尔与德国迈兹、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分别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变频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技术联盟关系,增强了海尔在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优势;海尔与日本家电巨头三洋公司合作,互相利用各自完善的销售渠道网络进入对方所在国市场;海尔与NBA结成联盟,利用NBA在美国的受欢迎度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进而促进产品销售的增长。

4.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海尔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经营的过程中注重融合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文化传统,进而使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不同地区建立的研发中心、销售公司等,都特别注重雇佣东道国的人,因为他们对本国消费者的需求更了解。

三、海尔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风险

1.政治风险实施国家化战略面临着国外政府的不稳定、政治的动荡以及法律法规带来的不确定等风险。海尔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都兴建了许多工厂,这些地区政局的动荡都给海尔的海外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此外在国外的发展使海尔丧失了在国内有来自政府的庇护等优势,相反可能面临着国外政府的打压政策等风险。

2.经济风险企业实施国家化战略往往也承担者很大的经济风险。比如海尔在海外投资建厂使其失去国内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政治风险的存在也容易加剧经济风险。一旦投资所在国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将严重影响海尔的投资收益。

3.管理问题跨国家、跨地区的海外业务发展使海尔面临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制度差异以及人才不足等问题,比如据海尔的一位海外工作人员说在国外通过技术认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的“先难后易”原则更是加剧了技术壁垒等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在了海尔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的管理难度。

4.财务风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海尔在欧洲、拉美、东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地区都建立了独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不仅这些海外投资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且这种地区上的分散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

四、建议

1.实施差异化管理不论在海外投资成立的公司、建造的工厂还是收购的企业,海尔都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差异性。结合海尔的企业文化和东道国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相结合制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地方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使海尔在各个地区的投资都能发挥出的效果。

2.要谨慎选择海外投资方式2005年在收购美国家电企业美泰克的过程中招致美国第二大家电巨头惠而浦参与竞购,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竞购的失败必定会对海尔企业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有一定影响。除了并购目标选择有风险外,并购后的整合也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比如TCL在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过程中由于前期调研和分析不足导致后来连续几个月的巨额亏损。再加上过多的海外投资会对企业财务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海尔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海外投资方式、规模等。

3.要加强对多元化的控制和管理海尔实施国家化战略的过程中海外收购、合资经营的方式都容易带来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的多元化,然而过度的多元化会造成“主业大而不强,副业散而不精”的后果,这些都不利于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海尔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要加强对多元化的管理,比如在品牌多元化方面,可以退出符合所在国文化、习俗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品牌,但是要注意与主品牌海尔的对接,以避免出现品牌混乱、分散的现象,进而争取利用多元化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作者:王婷婷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零售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情况分析

(一)营销策略方面。要想实现零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大环境下,必须对其相关营销战略予以转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营销理念。由于零售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进行销售是,其实际上已是在进行另种形式的营销,随着市场竞争度的不断加剧,要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在营销理念方面予以相应改变,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实时企业相关活动信息,并设立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平台,在与消费者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其需要,并征求其建议,作为企业日后决策及改进的依据。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同时在产品网页制作方面,要注意产品的广告设计,广告设计要醒目,让顾客一下就能发现,同时其设计风格也要力图新颖,有所创新。二是加强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对于提升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零售企业不仅是在卖产品,其同时也是在卖服务,谁的服务意识更高,服务质量越好,其就能给消费者更好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其成为回头客。提升服务意识,就是要深入到消费者群体中,了解其需求,并作出相应对策。如当前很多商家注意到了很多男士不太喜欢陪女士逛街的情况,很多商家在其服务场所,建立了休息区域,里面摆放了各类书籍,以供阅读打发时间等,在不影响女性消费的同时,也使得男士逛街的抗拒心理得到极大缓解。三是明确定位发挥特色。任何企业想做大做强,其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自己定位,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以赢得消费者认同。零售企业也是如此,其应根据自身商品类型等,对消费者群体进行选定,在此基础上,根据该消费群体的特点,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如产品的受众主要是中高收入人群时,其产品品牌的打造上,应更西方化一些;若产品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其产品就更应强调其适用性及性价比等。此外,在企业装修风格及员工服饰等方面也要保持与企业品牌相一致,以突出产品特点,从而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2]。

(二)经营竞合战略。随着国外知名零售企业进入我国,我国企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加之当前零售市场在营销战略方面的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为普遍,因而如何在营销战略的选择方面,实现差异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可以借助当前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营销战略方面予以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员卡制度。这是一种有效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通过制定会员卡制度,不仅可以获得一类消费群体的信息,并予以跟踪记录,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忠诚的消费群体,此种营销战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绑定该群体的年消费,提升其销售额,在此过程中,商家不需要重复进行产品及服务营销,只需要专注于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就行,在企业集中精力加大对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投入后,其产品及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又可以反过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增加其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企业甚至可以由此来拓展消费群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二是网上商店的设立。这也是一种差异化的营销战略模式,相比于传统商店,网上商店不需要场地,因而其不受地域影响,也节约了大量的租金及相关设施费用,因而其在产品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网上消费模式愈发成熟,消费者可以在通过网络在短时间内浏览并比较大量产品,这极大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提高,同时,网上商店也为买卖双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卖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制定自己的产品营销规划,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建议作出产品及服务的改进[3]。

二、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商业零售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其在营销战略模式选择方面也应作出相应改变,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及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加大对其营销战略管理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刘霞利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IT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一、战略管理是6S体系的核心

6S管理体系是以“绩效导向”为中心,,由战略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报告管理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和用人管理体系等六大专线体系组成,在6S管理体系中,战略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与发展的支点。其中的战略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其他的管理模块指明道路,从而避免管理朝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对于IT企业而言,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积极的战略管理目标能够推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完善战略管理的建议

为了提升企业6S管理体系中的战略管理体系,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发挥企业的现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与高效化运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1.战略管理关键IT企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以下原则进行战略管理:(1)低成本运营管理,低成本运营是提升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措施,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严格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调节产品结构以获得低成本的社会资源,合理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低成本运营;(2)加强产品创新,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当前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效益;(3)加强营销拓展,营销拓展是开拓当前市场,应对市场环境的关键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的IT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I及制定市场经营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加强营销拓展,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2.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需要采取招聘管理与内部培训等方式,获得适应企业6S管理的人才,为了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发展,采用“认同战略、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原则进行人才的选拔,同时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与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培训相结合,对于企业的工作目标、阶段性目标、投入产出预算进行总结与分析,实现责任到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企业的考核管理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企业内外部的有效资源,依靠企业的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的内外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建立重点专项工作的报告制度,是企业内部信息高校互通,构建奖惩措施,对于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表,价格战略目标的实行情况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制定简明高效的工作程序,规范当前的工作,做好企业的管理,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指导。

三、结语

总之,6S运营管理的战略管理能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目标,从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在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整合企业内外的资源,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采用6S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陈继栋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