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情绪管理论文

摘要:掌握一些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尊重学生个性、人格,接纳他们的情绪,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使学生个体得以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情绪管理论文

情绪管理论文:职校教师情绪管理论文

一、理性思考,客观分析情绪产生的根源

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同一种行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有的老师认为听话的是好学生,所以学生不听话时老师就会生气;而有的老师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学生的必备品质,所以当学生产生质疑时,老师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学生的独立和成长。因此真正左右老师情绪的,不是学生的行为,而是老师对学生行为的认知。

二、接纳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情绪管理的及时步是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无论产生了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老师都应该选择去接纳它,进而挖掘出情绪产生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会像火山一样以极端的方式释放,既伤己又伤人。每位老师都应该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老师懂得了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时,就不会再用“某某同学真让我生气”“某某同学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学生,因为这类话语暗示的是对情绪的不接纳,并且将不良情绪归因于学生:“同学们,是你们不听话、不懂事,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让老师满意,才导致了我的不良情绪。你们得对我的不良情绪负责。”一个能接纳自己情绪、对自己情绪负责的老师,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一味责备学生,的表达方式是“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每位老师只有接纳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找到情绪产生的根源,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如看书、跑步、练瑜伽等。无论什么方式,只要对自己有益且不伤害他人,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调节好,就是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三、推己及人,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老师不仅应该关注自己情绪管理,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不同步,容易陷入各种情绪困扰,例如亲子矛盾、异性交往、厌学等原因导致的各种不良情绪。中职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在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应该教给学生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老师像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一样,也无条件接纳学生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觉察、体验、接纳自己的情绪,进而引导学生寻找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教给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方法。

四、结语

总之,情绪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师不仅应具有有效进行自己的情绪管理的能力,同时应该具有接纳和疏导学生不良情绪,教会学生情绪管理方法的能力。

作者:杨苍芝 单位:承德技师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高职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一、高职学生情绪问题现状

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一方面思想活跃、情感丰富,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冲动性和爆发性,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阅历增加、自我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高职学生大多对自己的情绪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思想、情绪日趋稳定。但是高职学生同成年人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相对来说因为负面情绪导致的行为问题更多,情绪问题更为复杂。当前许多高职学生的情绪问题大多和其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是达不到本科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生和中专、职高的“对口升学”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高、自律意识较差,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目标,思想价值观念、社会认识有待提高。这些高职学生在生活、学习个人成长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也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遇到困难、问题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焦虑、失望、愤怒,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宣泄后,进一步发展为悲观、抑郁、自卑、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等,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

二、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即有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也同样重要,在高职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的疏导、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高职学生的情绪排除天气、生理状态等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受外部评价等主观因素影响,这种外部评价即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例如成绩不佳、感情受挫、没有学习兴趣、就业压力等,其实都涉及到外部的某种评价对学生本人的否定。那么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疏导负面情绪的影响,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去对待这种外部评价,肯定自我的价值,接受不的自己,在正确认识、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时,首先要接受学生的情绪。很多时候面对高职学生的违规违纪,没有认识到有时候这是学生情绪出了问题,而还只是一味采用常规的说教方式,批评、讲道理,这使得本来就身处情绪困境、已经在自我否定的学生进一步的受到否定,或者会使学生继续沉溺在个人负面情绪中,面对批评出于自我保护,他们会愤怒、排斥,很难去考虑他们自身的问题并真正去承担责任。根据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的研究,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中困难时的一般个人化的情绪,例如“我不想做这件事情”、“这门课程真没意思”,这时,教师也应该先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时,学生容易自我否定,失去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勇气;即使是负面情绪,在得到认同和接受时,学生会感到受到鼓舞,愿意真正去尝试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并试着去努力。

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要求教师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试着对学生说出他们的情绪、感受。例如学生说:“我讨厌某某同学”,教师如果采用批评、询问、建议、说教的方式,大多会受到学生抵触。“你这样说是对别人不尊重,不礼貌”学生会想,别教我怎么做;你不理解我;我不会跟你说什么事情了等。如果教师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你好像很生气”,那么学生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理解,情绪得到了认同,可能就会进一步说出原因“他无缘无故的骂我,我又没什么错”“那你一定很伤心”学生在情绪被接纳了稳定后才可能理性的思考,“可能我不小心把他的东西碰掉在地上了”、并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是不是也应该去向他道个谦”。接受学生情绪,本质上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体现,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肯定自我的价值,接受不的自己,首先就应该从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做起,就算不认同他们的行为做法,制止他们的错误言行,但是也需要设身处地的去顾及他们的情绪,认同并接纳学生的情绪,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肯定自我的基础。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客观地看待外部评价,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学者石康提出了一个“社会价值排序”的理念,现在的许多高职学生在这种社会价值排序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成绩不佳、学历低人一等、甚至去很多单位应聘连报名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这种社会价值排序的歧视已经被广为诟病,在短期内却难以得到改变,一部分学生能够自我安慰和调节,而许多学生却在这种给予了外部物质和精神激励的评价体系中失去了自我,将自我评价交给外部评价,或是让这种外部评价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种屈服于外部社会价值排序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学生情绪自然很容易受其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智、客观地看待外部评价,要求帮助学生从心里上打破“社会价值排序”体系,保持自我评价,对外部社会评价标准理性看待,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历有高低、权力有大小、财富有多寡,生命的价值却没有贵贱,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可以平等的,生命的权利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帮助学生由追寻外部评价转为内心的探求和自省,肯定自我生命的价值,追求自我生命的意义。这样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情感中的困难、挫折时,才更能进行合理的自我情绪调节,接受现实、接受自我,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避免过激情绪导致的过激行为。,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发展自我,要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学会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正确、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适应性,通过与自己的过去、与他人的比较分析认识,辩证的、的、客观的分析,进行自我调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马列哲学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调节的重要意义,运用心理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情绪能力,此外,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对课堂教学补充,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使学生能进行正确、客观地自我认识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负面情绪的重要性。否定和排斥并不能防止负面情绪的出现,甚至会增加学生适应上的困难,影响到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有效管理情绪的方法,不是压抑负面情绪,而是学习接纳这些情绪,认同这些情绪存在,然后在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纾解,使之不会持久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发展为心理问题。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在许多情境下,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后才能进行管理和调节,尽量不让情绪左右我们的言行和思想,使学生能理性分析、清楚自己情绪的表现、具体的感受、能认识到引发情绪的原由,找出适当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拥有了这种管理情绪的自觉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就能更好地适应、处理和解决,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掌握一些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尊重学生个性、人格,接纳他们的情绪,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和调节,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使学生个体得以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作者:向俊 单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图书馆流通馆员情绪管理论文

1情绪管理模式及数学模型

1.1情绪管理模式

流通馆员情绪管理模式是指流通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进而恰当地表现出高校图书馆及读者所期望的情绪行为的过程。流通馆员的情绪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征:(1)情绪表现属于过程行为,在流通服务过程中完成;(2)馆员情绪能影响读者的情绪、态度、认知和行为;(3)流通馆员的情绪具有可控性、传染性和塑造性;(4)遵循服务人员的情绪的表现规则。

1.2情绪管理的数学模型

通过上述理解,文中定义个人的情绪为变量,这个变量以及其变化遵守一个高度的非线性系统,但此系统易受到各种刺激并产生各种观念,这个过程定义为外力。情绪和外力之间构成了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绝大多数的状况下,这些非线性系统将会产生混沌现象。最简单的混沌———达芬(duff-ing)振子的轨迹图。处于轨道上的每个点都是情绪在某些时刻的数学表现。x轴上两个中心点(1,0)和(-1,0)则可以形象为两种不同的情绪稳定状态。正常情况下,如果外力没有受到刺激产生新的观念:即系统没有耗散(系统能量未衰减)的话,个人的情绪状态将保持原有的固定环形轨道运行,受到外力作用之后,个人的情绪状态将形成另一个环形轨道,直到轨道接近中间原点;这个点具有非常强的不稳定性,即一点作用力,就可以使得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情绪状态,并且维持轨道运行,直到有另外一个外力促使情绪继续转移,并回到原来状态的周围。事实上,流通馆员的情绪不会只有两种状态,情绪所形成的系统也没有达芬系统这么简单。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亦可借助于非线性动力系统与混沌的一些规律来理解流通馆员的情绪。这样一来很容易理解,如没有外界刺激就不会产生不同观念,情绪就不会产生变化。

2流通馆员情绪的影响因素

Strazdins提出,影响情绪工作的显著因素有6个:社会地位、家务劳动的分配、组织气氛和奖励机制、角色期望的要求和人际交往频率、角色特征显著性、人格和技巧。具体到图书馆流通馆员中,对情绪产生影响的外力(刺激、观念)分为自身因素和外在影响。其中,外在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及读者因素。

2.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影响流通馆员情绪系统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性格、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个人价值观、职业观等。目前,国内流通馆员队伍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流通馆员存在的先天优越性(例如耐心、社交能力、整理能力、声线等)比男性更合适其岗位。同时,流通馆员普遍临近更年期(如温州大学、丽水学院图书馆、南昌大学等),这个时期情绪易变动,也使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工作经验丰富的流通馆员比工作经验较少的馆员更易调控自己的情绪;工作积极的流通馆员比工作倦怠的馆员更能高效工作;热爱流通服务工作的馆员比不热爱的馆员更能够进入积极的情绪劳动状态;态度端正的流通馆员比消极的馆员更易融入服务工作中。

2.2社会因素

(1)不招待见和不被理解。社会上很多人一直存在误解,认为图书馆员工作就是清闲的借还,缺乏高知识水平(整体水平及素质不高),不可能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另有些人选择不去图书馆,保持着不需要你们,你们的设立毫无意义的观点。这些观点直接导致流通馆员在社会上感到地位低人一等,自卑、压抑和毫无荣誉感,对流通工作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2)低于教师岗位的不公待遇。在高校内,作为教辅单位的图书馆,馆员和教师若同样的职称,教师的绩效系数毫无理由就是比你高。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公平让高校馆员情绪低落且产生抱怨,进而工作消极。

2.3组织因素

高校图书馆各部门设置岗位有异,工作强度和任务量存在差异,各部门工作性质和氛围也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会促进或妨碍馆员的情绪表现。例如,在资源建设部与信息咨询部,这些部门的工作更易受到领导的关心与重视。相比较流通部,因为工作单调枯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再加上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各类资源应用指数倍增,流通借阅量又逐年下降,这些方面特别容易造成员工的消极情绪。而流通部的情绪劳动在日常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流通馆员直接服务读者,他们情绪劳动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4读者因素

高校流通馆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除了他们还有本校教师,还有可能会存在一些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的生活背景、阅历、情绪以及他们对流通馆员的认知等都存在差异。且大部分人对流通馆员的角色期望相比其它社会角色越来越高。并且,在一般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中,馆员的服务态度被投诉率相比其他部门要高。这是因为,流通馆员接触读者的频率比较高,情绪劳动工作也越多。

3流通馆员有效管理情绪的必要性

美国学者Ashforth&Humphrey认为情绪劳动与服务接触中,服务员系代表组织面对顾客、服务过程必须面对面互动,服务接触具有变动性(dynamic)与突发性(emergent)、抽象性质的服务让顾客不易评断其质量的好坏。陈永愉博士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研究论证了情绪劳动深受潜意识(观念)的影响,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情绪伪装及基本情绪表达与互动和服务质量正相关。由此可见,适当的情绪管理对提升高校流通馆员乃至整个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是有必要的。

3.1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

流通馆员为学校师生及社会人士提供最基础的书刊整理、借阅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信道。正因如此,流通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情绪互动是其服务提供的必要内容。读者对流通服务质量的评价中,除了包括享受到的服务“结果”,还包括感受到的服务“过程”。正如前面阐述的流通馆员情绪表现的及时个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所感受到的与流通馆员之间除了语言、肢体、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行为互动外,还包括流通馆员的亲切微笑、愉快语气、耐心热忱等因素。换言之,即使馆员为读者完成了服务,但是在服务进行的过程中,情绪没有表现到位,那么,读者依旧会感到服务的质量不高,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服务。可见,流通馆员的情绪劳动决定了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

3.2提高读者满意度的需要

以读者为导向服务的流通馆员除了建立和谐的馆员读者关系外,还要兼顾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感知价值,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流通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影响着读者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当流通馆员以良好的情绪为用户服务时,绝大多数读者也会以友好的情绪作为回应;而当流通馆员表现出冷漠态度或者不理睬的情绪时,即使完成了服务过程,绝大多数读者还会感到不满意,对图书馆的感知价值存在偏见。在读者被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流通部的服务氛围及流通馆员的情绪表现等因素都会影响着读者对服务质量的价值感知。因此,对流通馆员的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流通馆员有效情绪管理的对策

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当人的观念正确的时候,人的情绪就稳定在一定的轨道运行。人是观念的高级动物,观念改变,态度就改变,信念也会同步改变,然后情绪就会不一样。事件的发生是不容易控制的,然而观念是可以自由调整的。为了有效做好流通馆员的情绪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流通部乃至全馆的服务质量,笔者在此提出两点建议。

4.1稳健自我情绪系统

情绪系统并非先天存在,而是个人后天与外力不断交互时自我反省、自我变化的产物。从系统角度判断,一个系统是否稳定,在于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和系统是否具有自我调控能力。作为流通馆员,在不断的情绪劳动中,其情绪波动的自动控制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情商高手具备超强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两方面。图书馆流通馆员稳健的情绪系统应该可以分为:真实表现积极情绪、假装表现积极情绪、压抑消极情绪。围绕以上三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流通馆员会经常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反省,如果反省后发现情绪不对,应该作出调整,回归正确的情绪轨道。情绪可以管理,就是因为人可以方便地调节、整理、改变、控制自己的想法。所以一个人能够管理好个人的情绪,最有效地办法,就是时刻调整自己的观念,而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或者老怨天尤人,也不要不切实际地希望环境会发生改变,中国文化中的“面壁思过”是最恰当的阐释了。

4.2降低外力的干扰强度

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人不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尤其是心平如水的儒家大师。机理在于,通过学习和思考,能够化解外力带来的干扰。情绪的产生是人们对于外力作用的理解,若人们有了正确理解,外力对于情绪的影响就可以降低,甚至没有影响。流通馆员可通过以下行为,尝试降低外力的干扰强度:(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3)增强团队意识等。图书馆领导应该认识到情绪管理在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学会处理员工的情绪,把情绪管理融入馆的工作管理中,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学会营造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流通环境。Strazdins认为,当情绪工作受到重视和奖励时,员工会认为付出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和奖励呈正比,就会受到驱动而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即图书馆也可以通过评估、激励、培训等方式来管理馆员的情绪。

作者:邵显都 单位:丽水学院图书馆

情绪管理论文:高职院校辅导员情绪管理论文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1.多重角色。

高职院校里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同为一人的现象居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几手都在抓,几手都不硬”的现象。当下很流行把高职院校辅导员称为学校的“消防员”、学生的“保姆”和“警察”、学校机关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等。辅导员一人分饰多种角色,学生的日常事务要处理,特殊事务仍要处理,使其疲于应付。其实,高职院校里的辅导员更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学生心灵的雕琢师。

2.工作繁杂。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比例远远超过这一比例,一般都是1:180或1:200,而且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辅导员既是班主任,也是辅导员。辅导员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或在教室、或在寝室;或布置任务、或开展第二课堂。工作头绪多,事无巨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党团等各个方面:如监督学生晨跑、晨读;检查宿舍卫生、学生上课出勤情况、晚自习及学生就寝;评定班级各类先进、奖学金;办理助学贷款;催缴学费;办理学生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会议、讲座、仪式和各类文体活动等等。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里,只要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不管是否属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辅导员都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真实写照。

3.结构欠佳。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知识、年龄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高等问题。2014年3月,笔者就自己所在高职院校做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本科学历占了60%,硕士学历占34%,学历层次总体水平低于普通专业教师;同时,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知识、年龄结构上比较单一。就调查结果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为85后或90后,所占比例为59%。对于这一群年轻人来说,自己尚处于热血贲张的年龄,想要在学生中树立合适的威信度,尚需时间;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所学专业大多为体育、艺术或本学科专业,在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社会学、哲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较差,缺乏必要的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另外,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要有指导学生如何生活起居的耐心,要有及时发现学生情绪问题的细心,要有在繁杂琐事中坚持的恒心,要有帮学生成长的信心,更要有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的爱心。“五心”缺一不可,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上得了讲台,下得了寝室,听得进倾诉,融得进活动。

4.队伍不稳。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一直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自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工作繁忙、科研受阻、早出晚归、事无巨细、责任重大、薪资偏低、晋升无门等所有现状累积一起,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情绪特点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高职院校辅导员情绪有哪些特点呢?

1.紧张、焦虑。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每天要面对的可能是学生各种问题引发的校园危机,处于高度的心理戒备状态,因此总是体验到紧张、不安、提心吊胆等焦虑情绪。

2.愤怒、自责。

“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是天下太平”,这已经成了辅导员的口头禅。学生工作持续而琐碎,难出成绩,没有成就感、面对暗淡的发展前景,感到失望;面对学生的各种“简单”问题和“幼稚”思想,感到无助和愤怒。情绪极易受学生事件的控制,起伏较大,学生有了成绩,兴奋异常;学生出了问题,虽积极处理,但情绪低落、难过。

3.失落、厌倦。

在主观心理体验和职业行为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表现为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学生疏远、冷漠,期望值降低,开始厌恶恐惧自己的工作,试图离开本岗,另觅岗位或职业。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他们需要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水平。

1.改善辅导员管理体制。

作为高职院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发展,建立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多元化学生管理体制。同时为辅导员建立明朗、清晰的发展前景,提高辅导员的薪资和地位,使其在职称、晋升及其它方面与专业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2.加强自身情绪管理。

2.1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情绪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表明,认知在情绪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主动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感知并接受自己的情绪,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将负性情绪转化为正向情绪。

2.2学会宣泄情绪。

2.2.1文饰法。文饰又叫“合理化”,这是一种用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困扰的方式。它的表现形式可概括为“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当一个人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以减少懊丧情绪。与此同时,又以“甜柠檬心理”来肯定自己的成绩和价值,以减轻内心“求而无果”的痛苦。

2.2.2移情法。在遭遇情绪困扰时,通过转移注意力,使自己能较快地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达到心理平衡。

2.2.3暗示提醒法。当产生激烈的消极情绪时,可以通过自我提醒,使自己明确将要采取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进而解除迷茫,冷静面对现实。

2.2.4升华法。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和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化悲痛为力量,是升华法好的说明。

2.2.5另外,还可以用谈话法、幽默法、拒绝法等,排解自身的情绪困扰。若以上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忙疏导自己的情绪。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学生管理的工作岗位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者:于俊红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情绪智力学校人性化管理论文

一、情绪智力在学校人性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1.协调学校行政组织科层化与专业组织扁平化的良剂

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实行的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科层式的管理体制,但是学校本身又是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的专业化组织,行政组织的科层化与专业组织的扁平化始终是我国学校发展的一个矛盾所在。要实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要协调这个矛盾。科层化的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学校管理领域,在行政执行时具有强迫性特点,从上向下层层传递,这种体制工作效率高,但是存在着信息传达单向性的特点,不利于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员工的交流,不免缺少人性化;学校专业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主要是靠共同理念与目标引领,重视沟通,尊重专业而非行政,但是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的缺点。学校管理如若脱离科层化,可能会导致工作秩序乱,工作效率低下问题的出现;学校管理如果脱离扁平化,则可能造成学校刚性有余而人性缺乏的现象。协调学校行政组织的科层化与学校专业组织的扁平化矛盾,需要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发挥作用。罗杰斯认为层级制度过于僵硬,不利于释放人的潜能,要想较大的激发人的本能,就应重新对僵硬的层级制度评估。他指出情绪智力便有这样一种功能,使人们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只有充分发挥情绪智力的作用,加强上下沟通,做到层中有平,进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学校工作绩效的提升

国外研究者指出,情绪智力与所有水平的工作绩效都呈正相关。。首先,学校管理者情绪智力的高低,影响组织管理水平。科学的管理过程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人与人的交往要求人性胜于理性。情绪智力高的学校管理者,善于了解组织的长处与短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从而做出的决策;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处变不惊,具有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在问题出现时能够集思广益、运用群众智慧解决问题。可见,学校管理者情绪智力的高低影响着管理者是否能够科学的做出决策、能否有效的解决问题促进决策的顺利实施,最终决定着组织的管理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高低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工作绩效。其次,学校管理者情绪智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状态。管理者之所以能够发挥领导作用,除了社会分工的需要和管理者的自身因素之外,还有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崇拜心理、敬畏心理、服从心理、模仿心理和归属心理)。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学校组织管理中。教师作为被管理者,必然对学校管理者具有一系列心理要求;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心态反过来也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高情绪智力的学校领导者能够很好地平衡自己的情感,控制住不当情感的发泄,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教师,教师受到这种态度的感染,会更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发挥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相反,低情绪智力的学校领导者习惯以个人好恶来对待工作及下属,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不能换位思考教师的处境,教师在这样的管理者领导下必定战战兢兢、无所适从,从而不利于教师工作的绩效的提升。

二、提升学校管理者情绪智力的措施

1.学会移情,坚持以人为本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管理者拥有着权力,是一种的象征,但是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不能以自己的职权之便随便施压于下属。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做到职责分明,分配任务时要考虑周全,遇事不要把自己该承担却不愿意承担的责任推诿给下属。否则,下属一时可能敢怒不敢言,但长期积压下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比如,互相推诿、工作求量不求质、辞职等。

(2)换位思考,尊重体谅下属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其政,不知其痛。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下属,教师是专业性职业,要给予教师充分合理的专业自由权,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才能;要体谅下属,在出现问题时要考察内外因素,是否是下属责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能否有挽回余地?不要一味责难,体谅也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下属感到温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为认真负责。

(3)听话听音,思考弦外之音

人的语言是极其丰富的,但并不是语言全在所说的话语中。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在表达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或尊重他人,一般选择比较婉转的方式表达,不会直白的袒露。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与教师交流时要注意他们语言真正的意蕴所在,用心倾听,读懂弦外之音。

2.控制情绪,提高情绪管理力

(1)学会认知情绪

学校管理者要控制情绪,首先要能够认知自己的情绪。所谓认知情绪,是指管理者,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情绪,情绪的源头是什么,如果情绪持续下去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在管理岗位上,情绪的喜怒哀乐相对于普通职位上的人的影响力更大,尤其是不良的情绪掺杂进工作里,会影响管理者的决策,也会让下属战战兢兢。

(2)主动转化不良情绪

既然不良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学校管理者在认知自己的情绪之后,接下来就要学会转化不良情绪。在情绪波动时,应先闭门独自静思几分钟、深呼吸、积极暗示自己,先不要急于处理工作,待情绪稳定后再着手工作。作为学校领导者要切忌简单粗暴地对待员工,学会转化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与稳定,提高情绪管理力。

3.注重学习与实践,善用情感激励下属

(1)不断学习知识

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学习补充知识,包括科学技能、政治知识、心理及管理学知识、人文知识等,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又是知识圣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管理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沉着、冷静、睿智,做出有利于学校的决策。

(2)注重实践中不断提升情商

情商不同于智商,智商大部分由遗传基因决定,而情商是由后天习得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学校管理者要在日常实践中,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情商,在人际交往中学人之长,思己之短。

(3)创设共同愿景,情感激发组织公民行为

高情绪智力的学校领导者懂得用情感激励下属,为全体教师创设一个共同愿景,用好的价值观引导大家,让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对下属情感激励,胜过权力支配,在一个有共同愿景,满意度高的组织里更容易激发教师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这无疑是让教育更为品质,学校更好的发展的助推力。

作者:张欣 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情绪管理论文:安全生产情绪管理论文

一、员工情绪变化的原因分析

1、子女教育问题困扰员工。

子女上学问题一直是员工最关心的话题,为了能让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从小学、初中,甚至是幼儿园开始,员工们就忙着找路子、跑关系,不惜四处奔波,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在总部有个好学校。孩子上学后,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员工每天早出晚归,岗位上要努力工作,回家还要给孩子做饭,辅导作业,工作、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烦躁,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情绪变化。

2、住房问题对情绪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需要花费50多万元,加上地下室、停车费、装修费等,令许多普通员工无法承受。但是受“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宁可当负翁也要咬牙买房”,“要买就买学区房”等思想的影响,许多前线员工拿出几乎半辈子的心血和积蓄在城里购置房子,日复一日的房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经济负担大,无形中给他们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3、年龄问题带来的危机意识。

40多岁是每一个人青黄不接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较大。据统计,油田某前线生产单位平均年龄达43岁,大多数人每天除了自己要工作外,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如果家里有个病人,更会影响工作,同时给经济造成不小的压力。据调查,油田某前线生产单位员工有5名家属长期患大病,这些职工白天除过工作,晚上还要照顾病人,繁重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常年紧绷“精神弦”。

4、油田改革给员工造成心理冲击。

目前油田深化改革力度加大,减员增效势在必行。部分员工担心自己会失去赖以谋生的岗位,表现出浮躁和不安的情绪。同时,目前油气生产形势较被动,油气生产单位每月都在搞上产会战,生产工作量饱满,措施繁重,检查多,员工面对双重压力,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难免造成情绪上的波动。

二、“情绪变化”给生产工作带来的危害

1、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工作不积极,主动性不高,拨一拨,转一转,千方百计的敷衍应付了事,导致效率低下。二是工作质量差,不严细,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当24小时和尚,撞24小时钟”。三是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该认真去管的事,不认真去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自己不出问题,不扣自己的钱就行。四是“个人色彩”浓厚。把自己的私人感情搀杂在工作中,人为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设置人为障碍,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2、不利于安全生产。

部分员工情绪变化较大,常常在工作中开小差,思想无法集中,导致违章作业,习惯性违章行为不断,经常出现在工作中不是碰伤自己,就是挤伤他人等不安全现象。部分员工“人”在岗位“心”在家,工作期间回家欲望强烈,对工作不负责、热情不高,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部分倒小班工人,只要接到家里或者学校的电话,不管工作多重要都会立马放下工作往家里赶,经常来得晚、走得早,严重影响到了安全生产。

3、不利于队伍建设。

每个人对不良情绪的处理一般都是直接向身边朋友倾诉,由于员工每天工作在一起,人多口杂,对任何消息,不良情绪的传递会特别快,不良情绪的人成了“负能量”的传播者,意志不够坚定的人思想较易受影响,“害群之马”导致了其他员工情绪不稳,长此下去,必将影响队伍士气。

三、解决员工不良情绪的对策

1、当好倾听者。

良好的交流沟通是增进员工感情的润滑剂,开启心灵的金钥匙。定期与员工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便于及时发现员工的不良情绪。充分利用“深度汇谈”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交友连心制度等,组织领导干部带头与员工面对面联系座谈、解疑答惑,确保员工的情绪得到交流和宣泄。

2、念好教育经。

将员工情绪管理能力列为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堂、宣传栏、微信等形式开展宣教活动,分层施教,针对不同特点,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员工如何减低情绪波动。定期采用心理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员工的心理情况,及时获取信息,然后通过筛选找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开展讨论性的会议,通过员工积极参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化压力为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做好监督官。

将员工情绪列为班组日常检查的重要内容,班组长当好“安全晴雨表”,通过观察员工的精神状态,及时把握员工情绪状态,了解情绪的走向,发现情绪不良的员工,合理安排工作,必要的要立即安排其停岗休息,并采用个别交谈或谈心的形式,具体细致的对员工情绪做深入的了解,在沟通中解决问题。

4、做好关爱者。

对员工用情用心,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温暖,对他们的爱护,激发员工更加努力的干好本职工作以此来回抱企业。企业要成立帮扶小组帮助生活有困难的职工,管理者要经常性深入一线,了解员工情绪,了解员工工作情况,让有才华、得人心的人才脱颖而出,调动全员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情绪,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让员工在岗位干的开心,住的安心,始终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情去工作,从而凝聚发展合力。

作者:杨庆 单位:中原油田采油四厂

情绪管理论文:远郊地区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了解上海市远郊地区初级中学低(六、七)年级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的情绪稳定性现状;

2.了解上海市远郊地区初级中学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

3.针对上海市远郊初级中学低年级学生当前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提出情绪管理能力的若干有效干预对策。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情绪稳定性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加以整理和分析,了解低年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现状。

2.利用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都分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

3.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前期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干预对策。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上海市远郊某初级中学为研究基地,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六、七两个年级中选择部分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如下。

1.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

以已有问卷为基础,结合我国初中生的现状,编制出测量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2)访谈法

对所有的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采用个别访谈、随访和团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调查结果。

2.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两个年级的不同班级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不同年级学生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

二、研究成果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从情绪稳定性的调查着手,了解研究对象的情绪稳定性现状;其次,在了解了研究对象的情绪稳定性以后,利用相关问卷,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前期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理论成果,初步提出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措施。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一)情绪稳定性现状

不难发现,在六年级学生中,情绪稳定、自信心强的比例为25.5%;情绪基本稳定,但较为深沉、冷静的比例为69.7%;情绪极不稳定、日常烦恼太多的比例为4.8%。在七年级学生中,情绪稳定、自信心强的比例为27.4%;情绪基本稳定,但较为深沉、冷静的比例为68.8%;情绪极不稳定,日常烦恼太多的比例为3.8%。总的来看,两个年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现状是高度一致的,符合一起研究的前提。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两个年级中情绪稳定性测试分数在41分以上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4.8%和3.8%),需要引起重视。

(二)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调查了以下几方面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

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心理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觉能力,随时随地都清楚自己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总与自己的感觉在一起。我们在对研究对象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能够较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的学生比例为80.1%;情绪自我觉察能力一般的学生比例为11.5%;缺乏一定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学生比例为8.4%。缺乏情绪自我觉察能力的学生主要表现出日常生活中不能够察觉自己在某种情境下的情绪状态,从而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学生也是心理辅导教师要特别关注的。

2.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及抑制情绪冲动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个体觉察到自己处于不当的情绪状态时,不管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可以恰如其分地加以控制,从而合理应对所要处理的事情。课题组在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发现,低年级学生中具有较好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比例为50.6%;具有一般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比例为21.5%;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升的比例为27.9%。这项能力与前一项能力就数据而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明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具备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

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是指引导或推动自己去达到预定目的的能力,也就是自我指导能力。这是一项较难实现的情绪管理能力,它要求个体不仅要有较好的情绪自我觉察能力和控制能力,还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延迟满足自己的需要,给予自身激励,从而调动和指挥自己的情绪。课题组经过调查发现,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是低年级学生最欠缺的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情绪自我激励能力的学生比例仅为31.1%;具备一般的情绪自我激励能力的学生比例为29.1%,而缺乏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的学生比例高达39.8%。调查结果证实了自我激励能力是一项较难实现的情绪管理能力,它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措施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校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比较乐观。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较好,并具备了基本的情绪管理能力;一小部分学生情绪稳定性不佳,缺乏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这部分学生需要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格外关注。针对该校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现状,我们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以期对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1.心理教师。

心理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情绪辅导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系统、有效地安排到心理课堂教学和心理讲座等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心理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可能或者正处于情绪困扰中的学生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此外,相关课题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心理教师更科学地了解学生的情绪。

2.学科教师。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接触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就是各学科教师,学生的情绪情感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教师的影响。因此,学科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还要尽可能地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多运用情感因素,这都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3.同伴辅导员。

同伴辅导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新生力量,同伴辅导员来自学生,服务于学生。同伴辅导员要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情绪管理的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同伴互助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同伴交往中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同学。并在及时时间发现可能或已经处于情绪困扰中的同学,适时地转介给心理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初步了解了上海市远郊地区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并结合远郊初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步的干预措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开展了大量与情绪主题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指导基地学校部分同伴辅导员开展了学生小课题“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成员自身水平和外在客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课题组所采用的问卷,都是参考网络上相关的测试问卷设计而成,访谈的问题也是课题组成员自己设计的,在科学性、性上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应更注重利用量表进行调查,用客观数据说话。

作者:张文博 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皮瓣移植术情绪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本科室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患者60例,符合游离皮瓣手术指征。纳入标准:①全身重要脏器能耐受手术治疗,术前麻醉访视、评估合格;②不适宜用临近皮瓣或轴型皮瓣修复;③受区附近有可供吻合的动、静脉;④供区血管B超或联合MRI显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7~55岁,平均(28.6±5.4)岁。机器轧伤26例(43.3%),车祸伤20例(33.3%),烫伤致瘢痕挛缩8例(13.3%),异物刺伤致软组织感染6例(10.0%)。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各2例(各3.3%),抑郁症1例(1.7%)。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体一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如术前介绍入院须知、完成辅助检查及会诊工作,术中入手术室配合要点宣教,术后用药、做好病情观察与宣教及功能锻炼指导工作。对照组4例患者入院时情绪焦虑,术后出现吻合口持续渗血,患者紧张不安,即刻汇报医生,其中1例动脉危象患者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3例行紧急探查,考虑静脉栓塞,再次行血栓清除+静脉桥接术后转中心ICU监护治疗。对照组行探查术3例患者中,2例痊愈,1例皮瓣部分坏死,再次行清创术。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护患应对式情绪管理手段,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检查外,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入院当日进行测评,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患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的4个关键时间段进行有侧重点的干预,具体如下:

1.2.1入院当日

患者入院当日,陌生的医院环境,高昂的手术费用,病后产生的失落感,对疾病缺乏了解,致其对手术产生过高期望,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是患者入院时迫切要求。护理人员作入院宣教时应以亲切、热情的态度接待,告知患者最关心的疾病注意事项,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室友,协助其熟悉病区环境,搭建各种沟通渠道,提供个性化护理。1例中度抑郁症患者表情淡漠、少言寡语,睡眠形态紊乱明显,情绪管理难度大,经精神科会诊后予疏肝解郁胶囊、舒必利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做好安全护理,预防自杀、自残等不良事件发生,实行24小时陪护制度。

1.2.2术前1天

预期明将手术,患者对手术风险担忧问题尤为突出,多数表现为:入睡困难、食欲减退、频繁找医护人员咨询病情。医护人员需耐心聆听诉求。因手足外科急诊患者多、手术时间长、医护人员相对不足等客观因素限制,易导致护患沟通渠道断裂,所以须加强护患双方情绪资本投入。具体做法如下:①手术风险及安全告知方面:术前由主刀医师告知手术风险,针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者,请专科会诊,并告知患者血糖、血压值在可手术范围内,以便打消顾虑。针对术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B超检查一事,科室医师陪同前往检查,定位。②饮食护理:在不影响疾病治疗前提下,据患者喜好通知膳食科配餐。③病房管理: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行皮瓣、断指术患者集中监护病房管理。④护理方面:责任护士勤查房,行术前准备时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宣教禁饮、禁食时间,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协助去除假牙、饰品,必要时备血、导尿。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准备工作是严谨而细致的,以此来缓解或消除其对手术的担忧。本组1例抑郁症患者,此期除遵医嘱继续药物治疗外,做好对家属宣教工作,以缓慢语速引导患者注意外界,协助表达内心看法。

1.2.3术后1天

术后身体各种不良刺激、疼痛、强迫体位、烤灯对夜间睡眠影响、各种管路及监护仪导联线缠绕所致束缚感、排泄形态的改变、多次罂粟碱肌内注射刺激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情绪。因此,该期患者对舒适度要求高,对皮瓣本身外形关注度偏低。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卧位、休息、饮食、用药、功能锻炼、烤灯使用、病情观察等术后护理工作,还要有同理心,允许患者负面情绪存在,评估负面情绪产生原因,针对原因运用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适度宣泄、自我安慰、交往调节等情绪管理手段进行个体化干预。告知有效的情绪宣泄与沟通可以预防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产生,协助患者建立多渠道支持系统,进一步增加对患者情绪资本投入。根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给予生活护理,提升舒适度。此期抑郁症患者术后皮瓣血运正常转中心ICU治疗,1例患者入院时情绪稳定,因用力排便导致皮瓣血运障碍,遵医嘱积极行抗凝、解痉、保暖治疗后缓解。

1.2.4术后7~10天

患者经历了手术最难熬的阶段,皮瓣血运稳定后会逐渐重视皮瓣的外观及取皮区切口愈合情况,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要求。临床上存在护理盲区:对于男性患者过度关注皮瓣外形的事实,许多护理人员心存抵触情绪,认为男性更应该关注器官功能而非外形。因此,提高对异性患者情绪识别的能力,尤其是软组织缺损面积大,经过多次VSD负压吸引行二期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的患者要给予体谅,耐心聆听诉求,协助排忧解难。对于皮瓣血运欠佳或坏死者,除了药物、手术急救外,做好应对应激产生的不适,合理引导患者将负面情绪升华到正面情绪上。此期,抑郁症患者皮瓣血运佳,转精神专科医院治疗。

1.3评价方法

采用SAS和SDS评分于患者入院当日进行测试。两表均为20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4个选项,依次评分后计算出总分,临界标准为50分,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两者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体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此量表信度为0.88,效度为0.92。观察住院期间血管危象发生率及两组术后皮瓣发生血运障碍(含静脉血管危象及动脉血管危象)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

SDS、SAS评分比较自身比较: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术后

2周满意度调查情况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观察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0、0.87,P>0.05)。

2.3两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血管危象4例(13.3%),其中静脉危象3例,动脉危象1例;观察组发生血管危象1例(3.3%),为静脉危象。观察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

3讨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是一项精细的手术,手术时间长,手术风险较急诊手足外科其他手术大。因其是可以预期设计的一种手术,外加多数患者之前已经历多次创面修复术,心理期望值较高,比其他患者情绪自控力差,也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早期通过评估SAS、SDS可以协助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患者。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介入情绪管理后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去主动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另外,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血管收缩,从而影响皮瓣血运。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尽早识别患者不同时期的情绪变化,及早介入情绪管理手段,加大对患者的情绪投资力度,培养护患双方的情绪知觉,合理运用情绪管理技巧,协助患者减少负面情绪产生,有效降低患者皮瓣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升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许甜甜 单位: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骨三科

情绪管理论文: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情绪管理论文

一、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情况

1.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情况

蒙古族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总问卷及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情绪调节能力良好。

2.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男性蒙古族大学生和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p<0.05),女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控制水平要高于男性蒙古族大学生。注:*p<0.05;**p<0.01(下同)

3.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在年级方面,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事后检验得知,大三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低于大四。

二、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性行为情况

1.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总体情况

2.蒙古族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在性别方面,攻击性行为的总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蒙古族大学生言语攻击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p<0.05)。就总分来看,男生的攻击性行为总分明显比女生高。在其他维度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三、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和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关系

情绪控制与攻击性行为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也就是说,情绪控制能力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攻击性行为中的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言语攻击行为越少。

四、相关建议

1.对于情绪管理能力较低或攻击性行为水平较高的蒙古族大学生

建议对其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干预,干预方式可采取思政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引导、心理教育、心理预防以及各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2.应加强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辅导。

要重点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素质,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增长见识、开阔心胸,教给他们遭遇情绪不适时寻求外界帮助的技能,以及理智地对攻击性行为进行调控的技巧,不要过度压抑情绪,也不能任由情绪肆意发泄。

3.要重视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训。

在对男性蒙古族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辅导的时候,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理智控制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4.鼓励蒙古族大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社团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鼓励蒙古族大学生多与同学交往,这是增强蒙古族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包乌云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国内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论文

一、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们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一般包括正向情绪,比如爱、快乐、喜悦和惊喜等,也包括负向情绪,如愤怒、悲伤、怨恨和羞耻等。情绪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以及信号四大功能。20世纪九十年代,情绪研究开始应用于管理领域。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教授提出情绪智商概念,由此情绪管理理念逐步形成。湖南师大肖汉仕教授认为,情绪管理是指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调适、缓解和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和及时求助等方式。我国情绪心理学专家郭德俊先生认为,情绪智力心理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及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和创造性地激励行为。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女性在情绪表现上具有周期性、多变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容易出现偏激、盲从、两极化和情绪化等问题。女性的性别和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情绪管理的特殊性。她们既要学会自我调适,包括自我安慰、释放和调节,保持心态平和,又要自觉地养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进而引导和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因此,管理好教师的情绪成为管理者和每个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有利于提升保教质量。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与保教活动的开展、幼儿情绪的管理、师幼关系的和谐、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以及教师孩子身心健康等都有密切关系。幼儿教师是保教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情绪对幼儿的兴趣培养、智力开发和行为养成等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教师在积极情绪状态时能够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判断,有助于教学水平和内在潜能的发挥,而负向情绪状态则会干扰、抑制和影响教师的认知活动,使教师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展示。幼儿教师情绪管理也是良好师幼关系建立的基础。在保教活动中教师应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发挥积极情绪的支持性作用,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轻松愉快,形成和谐融洽、互动顺畅的师幼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幼儿良好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引导孩子投入到学习和游戏和玩耍等活动中,有利于幼儿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其次,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熟知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而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教活动。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使幼儿教师精神焕发,凝神聚力,以阳光心态开展愉悦的教育活动,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情绪高涨能够正向增力,情绪低落则呈现负向减力。幼儿教师拥有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工作起来能够专心致志,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也能在与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和生活中感受到职业的快乐、生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再次,有利于幼儿园科学发展。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够使幼儿园形成良好的组织情绪和工作氛围。通过情绪管理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自豪感。因此,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管控、调节其情绪行为,可以使教师乐观从教、幸福生活、健康发展,并以此推动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提升办园效益和育人质量,促进幼儿园的科学、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二、当前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近日,我们课题组就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进行了专题走访调研。调研问卷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即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认知、情绪发现、情绪处理、情绪影响、情绪诱因以及师幼情绪的关系等。问卷采取开放式的问题,被访者可以自由选择随意回答。此次调研我们共收回有效问卷380余份。此外,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活动参与,通过走访市区、城镇和中心村的十多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近400名管理人员和幼儿教师,我们总体感觉幼儿园领导、管理者和教师个体在情绪管理方面思想认识有所提高,管理意识有所增强,但仍基本处于自我管理和随机管理的自发阶段。不少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情绪,幼儿园对教师情绪管理的责任意识、重视程度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从问卷看,在情绪认知方面,有21%的教师对情绪管理不太了解,有9%的教师只停留在知道层面上,有52%的教师相对了解,仅有18%的教师较好地了解情绪管理的内容。在情绪发现和情绪处理方面,多数教师能够及时察觉自身情绪的变化,有56%的教师选择用积极的方式缓解情绪,有42%的教师选择向他人倾诉来缓解情绪,有18%的教师选择通过自我调控消除不良情绪,仅有8%的教师对不良情绪置若罔闻。在情绪诱因方面,多数教师知道情绪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有78%的教师能够结合自身感受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关于如何调节,有12%的教师回答顺其自然,有32%的教师选择通过调节来管理,有58%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管控。在情绪管理效果方面,有23%的教师回答没有实质的作用,有36%的教师回答效果并不理想,有38%的教师回答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在师幼情绪关系方面,多数教师知道教师情绪与幼儿情绪是相互影响的,以及教师情绪对孩子的综合影响作用。在调研过程中,大家能够正视虐童事件,并认真研讨。一致认为,个别教师因自身素质、职业修养、抗压能力等各种原因出现瞬时情绪波动、心情烦躁、行为失控,并使用粗暴的反常举动来对待幼儿是不当行为;这些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消除,长期积累,会出现职业压力症状,也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影响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首先,从社会层面看,国家相继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试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等,对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再加之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工作环境和职业声望等因素,致使教师情绪管理难度增加。但从顶层设计方面没有及时跟进,教师情绪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尚未形成。其次,从学校层面看,幼儿园对教师情绪管理问题重视不够,缺乏、系统和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案和措施。随着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一些幼儿教师感到学识不够、修养不厚、能力欠缺、信心不足,有些幼儿园严格、死板和机械的一日常规管理和幼儿中不少独生子女性格娇骄、家长过分溺爱等等,导致对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愈加复杂。作为园方,对教师情绪管理准备不足,措施不力,办法不多,既缺乏宏观的制度安排设计,又缺乏微观的针对性情绪管理措施和手段。再次,从教师个人来说,女性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自身的文化背景、家庭状况、人格特质、多重角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都是情绪管理的影响因素。由于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所限,教师面临学历提升、职称评聘、家园沟通、幼儿管护、待遇落实、绩效考评和培训进修等繁重任务,再加上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致使一些教师出现了慢性咽喉炎、身体不适、情绪不稳、甚至情绪郁闷等职业反应。这些情绪状态都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三、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情绪管理是幼儿教师身心健康的“护航者”,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润滑剂”。美国著名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著作《情感智商》中首次提出“情商”的概念并指出,情绪智慧占个人成功要素的80%。新的专业标准提出,幼儿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一要重视情绪管理,增强自觉性;二要善于自我调控,掌握方法和技巧;三要保持心态平和,从容面对。只要增强情绪管理意识,善于运用自我调节,实时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就能保持心态平和、乐观执教、愉快工作。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应该从社会、幼儿园、教师个体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来探讨。

1.积极营造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社会环境。

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与社会情绪、组织情绪和职业情绪息息相关。国家要在政策法规层面上对教师情绪管理给予关心和支持,社会在对教师的期望上要更人性化、合理化,并应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情绪氛围,以此来影响和促进教师情绪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政策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社会地位的影响上。政府部门要重视教师各项待遇的落实、工作条件的改善、社会地位的提升,为包括幼儿教师在内的教师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让幼儿教师感受到受人尊敬、受人爱戴和被羡慕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绪氛围,促进幼儿教师的职业成熟和专业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物质、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幼儿园管理者也要积极探索科学管理、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时刻关怀教师;家长应当给予教师充分信任和理解,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共同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组织情绪,以此来强化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促使其做好自我调节,从而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保教工作中。

2.应注重建立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制度体系。

随着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厘清思路,明确重点,制订有效的包括情绪管理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重视制度建设,要营造情绪管理的文化氛围。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在管理制度、工作计划中重视教师情绪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措施安排。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育人情景等组织情绪氛围。园本文化对教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制度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教育活动场景要具有熏陶、净化和促进情绪管理的作用。同时,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顺畅的交流沟通渠道,时刻关注教师的情绪变化,引导教师合理宣泄,及时调节,防止个别不良情绪的蔓延和扩散。其次,要运用法治思维,建立教师情绪管理体系。园本管理既要体现以人文本及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又要运用法治思维,着眼制度管理,依法治理。情绪管理包括情绪接纳、情绪分析和情绪处理三部曲。幼儿教师情绪管理体系应该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着眼教师团队的整体建设,立足个体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师情绪管理体系应该是情绪认知教育、情绪分析测评和情绪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整体。情绪认知教育即幼儿园重视要加强对教师的有关情绪和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教育,培养情绪自我调节和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技巧,从而使教师能够增强情绪管理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表征能够敏锐觉察,正确接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实现自己的情绪转移。情绪分析测评是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个人对教师的情绪表征、情绪状态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评判。通过测评关注教师的情绪变化,增强情绪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情绪管理服务是幼儿园要创造条件提供情绪管理的各种服务,比如开展情绪知识培训、创建情绪宣泄平台、设立情绪交流网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等。再次,应强化自我调节,增强教师的心理力量。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场所,是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因而更要增强对幼儿教师的尊重、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力量,这是保持平和心态、形成稳定情绪的基础。在保教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主要体现在积极情绪的表层与深层次展现以及消极情绪的克制与转移上。因而激发教师的正向情绪及增强教师的心理力量显得尤为迫切。

3.自主完善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维护体系。

情绪管理需要通过觉察、认知、缓和和转换等环节,为此,应首先建立学习制度,注重学习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幼儿教师应该从自身职业发展和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认识和看待自己的情绪管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其自觉意识,运用科学方法,调控自我情绪,逐步形成自己正能量的情绪磁场,并影响和感染他人。情绪表达是师幼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而且能觉察学生的情绪,了解幼儿的心态,并对学生的情绪做的识别和判断。其次,要重视职业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职业情感。稳定持久、积极和谐的情绪情感来源于教师对职业、对幼儿的真心关爱和呵护。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促使幼儿情绪转变的心理基础。孩子行为的情绪化特征明显,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创设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直觉感知,运用表情艺术,创设快乐、友善和自信的情绪情感氛围,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充分感受教师的情感魅力、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4.科学运用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绪管理重要的是掌控和调节诸如焦躁、怨恨、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能够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时控制和排除消极情绪。幼儿教师要学会和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及时地进行情绪转移和情绪调控。常用的方法有:1)合理宣泄法。幼儿园应该积极创设教师情绪宣泄渠道,诸如宣泄室、微信群、写日记、发微博、心理咨询室等,通过这些方式让教师把职业活动中遇到的苦闷、委屈、忧愁和烦恼等负向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缓解、转移和松懈自己的紧张情绪。通过及时、适当和合理的发泄或倾诉,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2)转换情绪法。幼儿教师要学会通过意念引导和意志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刺激,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及时转移到其他情景或事物上去。比如:听听歌,打打球,聊聊天,看看书,或者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其魅力,舒缓心情,缓解压力。3)自我清醒法。教师要学会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知识,加强内心修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意志控制能力。在教育活动中遇到负向情绪时,能够通过自我提醒、强化控制意识、平和心理状态、改善行为方式、稳定情绪情感等,使自己解除迷茫,保持克制和理性。4)交往调节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其实就是师幼之间、教师之间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在师幼交往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要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视角去认识和看待。通过交往有助于教师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互动,有助于战胜不良情绪,理智地去对待和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绪。5)心理暗示法。包括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调整心态要从改善思维做起,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正向情绪的保持。暗示对幼儿教师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和调控的作用。工作中如果出现消极情绪,可通过语言、形象和想象等方式进行心理暗示,施加心理影响,松弛紧张的情绪,缓解不良情绪的负向作用。

作者:王卫国 单位: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情绪管理论文:护士焦虑情绪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6月临床护理人员50名,全部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4.2±3.5)岁,护龄1~17年。婚姻状况:未婚21名,已婚29名。初始学历:中专3名,大专24名,本科23名。

1.2方法

50名护士在情绪管理训练前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然后开始由心理科的饮食对护士进行两周的情绪管理训练,每天训练1小时,总共14小时,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培训、情景模拟、心理疏导和专题讨论,训练后再次对护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对护士进行情绪概念、功能、负性情绪主要来源等知识的讲解,让护士明白合理情绪疗法中ABC理论的诱发性事件,另外还要让护士了解和掌握应对不良情绪和自我分析的方法。

1.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标准

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能有效反映出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可知:严重焦虑为总分≥29分;明显焦虑为总分≥21分;肯定有焦虑为总分≥14分;可能有焦虑为总分≥7分;无焦虑为总分<7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情绪管理训练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情绪管理训练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护理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本研究对象中部分护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情绪的产生和护士这个行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事业竞争和专业发展为护士带来的紧迫感;自己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同;在生离死别和病情变化莫测的环境下工作等因素都可能会让护士产生焦虑情绪。因为大部分护士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训练和教育,缺乏心理知识,当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不顺时,不能利用心理学知识来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人际障碍和护患冲突。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让护士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观察,培养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这样护士的焦虑情绪就能得到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可以让人意识到必须对当前的情境进行改变,而调整情绪则是改变情境的基础。要想对情境进行有效的改变,就需要及时对情绪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获得心理、生理的健康和满足。

4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护士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训练,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更好的对情绪进行调控,让护士的不良情绪反应得到有效改善,让护士在面对压力时能更加从容的面对,让护士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郭志娟 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三病区

情绪管理论文:父母自身情绪管理论文

一、尝试在情绪中暂停

情绪是可以被管理的,只要我们在情绪来临时,有意识地去控制它。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在感到生气和烦躁时闭上眼睛深呼吸,喝杯水,或吃颗糖果,也可以暂时离开,到另一个房间安静一会儿。我们要积极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即将泛滥的情绪喊:“停!”因为一旦坏情绪开始释放,就很难控制了。当情绪暂停后,可以迅速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生气?我生气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能让父母自身用比较理性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感受,找到疏导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父母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也给孩子做出了好的示范。

二、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习管理情绪,就要学着用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去看待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自身常常会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多数是出于他们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以及各种能力没有发展完善所引起的。一位教育专家曾说:“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错误,只有成长!”所以父母在遇到问题时少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多包容和接纳孩子的“错误”,这样就不容易心烦意乱,许多怒气、怨气等负面情绪也会随着观点的改变而逐渐消散。

三、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在情绪管理中需要明确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能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找出应对当下问题的策略。但面对需求,家长常常进入一些误区。例如,父母自身常常把自己的需求误认为是孩子的。成人要求孩子听话、讲卫生、有礼貌、大方、勇敢、守秩序等,认为这些是孩子的需要。实际上是父母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一个的人,才要求他们这样做,这些都是成人的需求。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与品质,但在这些习惯和品质没有培养起来之前,家长就必须为孩子负责,直到孩子成长起来,把这些习惯和品质转变成自身的需要。又如,父母常常觉得孩子不配合,却始终用同样的方式要求孩子。在改变别人前,先尝试改变自己。要求孩子要配合就是把事件的主导权交给了孩子,只要他一直说“不”父母就拿他没办法。这时就需要父母想办法,通过尝试变换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调整教育策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建设性地解决方法

顺应孩子的天性,用正面积极、与人双赢的态度和创意解决问题。孩子们都是好奇、好玩的,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兴趣点,这能帮助父母更有针对性地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处理问题时多一些创意,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孩子,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多收集各种育儿资料,让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有更多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鉴。,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当下解决,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先接受它,与问题和平相处一段时间,等待更好的时机,或是找到更好的方法时再进行处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烦恼,当问题出现时请“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学会管理情绪,做有智慧的父母!

作者:臧晶津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及时幼儿园

情绪管理论文:图书馆员情绪管理论文

1面对投诉读者的应对方法

1.1处理读者的负面情绪

无论遇到何种类型的投诉读者,首先馆员都会本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采用沟通的方式与读者互动。通常采用的沟通方式主要有:接纳倾听、安抚道歉、劝说、请求协助。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耐心细致地为读者说明馆规,使读者理解并承担起其该负的责任。再者就是快速了解读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读者自身的问题,我们会对其耐心说服;如果是管理制度问题,我们会敢于担当,做出保障,予以妥善解决。

1.2表达馆员的个人正面情绪

馆员在处理读者投诉的过程中,需费心维持和蔼的态度与宜人的表情,这是一个馆员的职业操守,也是一个馆员个人素养的体现。比如对报怨型读者反映的馆员服务态度不好,大声讲话问题,我们都及时自检,对号入座,把自己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克服掉。馆员之间也互相提醒,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阅览环境。对攻击型读者,馆员会保持冷静,无论其言行多么伤人,我们都尽量保持和善委婉的态度,搞清状况,以求解决之法。对推诿型读者,馆员要仔细查找其借阅历史,找证据,摆事实,讲道理,让其心悦诚服。对话唠型读者,我们就采取尽快结束谈话的方式,如:对不起,馆长找我,或不好意思,我马上有个会要开,下次聊。对索惠型读者,其要求要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我们会尽力而为,并告之读者不是惯例行为。若其要求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我们就用严正的语气使读者明白馆规加以拒绝。

1.3处理馆员个人的负面情绪

面对攻击型和报怨型的读者责难时,尽管内心已很不悦,但为了避免争执继续扩大,大多数馆员会采取克制的方法。面对推诿或话唠型的读者,馆员除了采取克制方法也会采用间接表达不满的方式来发泄个人的负面情绪。当然也有少数馆员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采用直接爆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结果可想而知。

2流通馆员情绪管理的策略

2.1加强馆员自我情绪的管理

在服务的过程中,馆员若长期压抑或隐藏内心的不愉快情绪,会使人感觉筋疲力尽,欲振乏力,导致工作倦怠,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热情和主动服务精神。长此以往,容易对馆员人身健康和图书馆服务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馆员宜先做好心理调适,明白我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高情商的服务,调整和改变自我的认知,强化自我的情绪管理,特别是如何排解个人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进一步理清我们面对问题读者的非理性认识,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负面情绪的滋衍与积累。馆员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会给读者一种积极有活力的氛围感染。

2.2为馆员提供宣泄负面情绪的后台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正面情绪状态下的人,乐观、开朗、豁达,易表现出利他行为。因此流通馆员个人的情绪若能保持平和、良性状态,必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品质。但事实上,流通馆员每天所从事的工作单调乏味、缺乏技术含量,大量的重复劳动看不到直接效益,很多读者把他们当成是管理员甚至清洁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势必影响馆员的心理平衡。而大多数图书馆管理层却忽视了馆员的负面情绪管理,一味地教育馆员要忍气吞声,没有给馆员提供一个可以宣泄不良情绪的后台。笔者认为,如果图书馆组织能够积极提供此种管道的构建与支持,将会大大降低馆员工作倦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同理解决读者的负面情绪

在处理读者的投诉问题时,馆员大多数采用理性沟通的方式,很少有安抚读者内心的感受。往往沟通不当,引起双方发火,而产生更大冲突。为避免与读者冲突升级,建议馆员宜采用先安抚然后再沟通的方式。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同理读者之处境,寻找替代方案,妥善解决问题。

2.4注重沟通技巧与专业仪表

在与读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掌握火候。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浅显地分析问题,要客观查找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馆员来说,我们的工作不光是简单的服务,更是信息知识的提供。所以一个专业的馆员所提供的信息够专业、实事求是,会让读者产生信任,而这种情感的产生就会消除读者的愤怒和不安。

2.5加强学习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

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直接影响着读者对馆员的信任与尊重。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加强系统知识和多方面能力的积累。专业的技能提供专业的服务,通过专业的服务来提升读者对你工作的认知。在为读者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会增进馆员自身的自信力和成就感,降低个人负面情绪,增进与读者的关系,达到品质服务的目的。学点心理学,了解读者负面情绪的状态,进而调整双方的互动模式,随机应变,及时处理,言而有信,有效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将会大大提升服务品质及读者的满意度。

3结语

工作在一线的流通馆员,在面对读者的各种投诉时,无论采用何种应对策略,都涉及馆员及读者的情绪调理与控制问题。了解掌握读者的情绪,妥善处理个人情绪,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有的放矢,才会营造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

作者:李颖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

情绪管理论文:高校青年教师情绪管理论文

1负面情绪对高校教师的影响

1.1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负面情绪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会使人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睡眠不好,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迟缓,导致整个生理机制紊乱。情绪具有动机功能。快乐、自信等积极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青年教师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容易造成对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工作上的不满意又容易使青年教师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感到烦躁、自卑,对工作没有热情,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

1.2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在积极情绪下,教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采取间接的处理方式,比如提醒暗示、课后沟通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继续认真学习,课堂处于和谐的状态,既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听课。而在消极情绪下的教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多采取直接的处理方式,如直接点名批评学生,甚至通知家长,这种行为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逆反心理,影响师生关系,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就可以更地提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归纳,传递给学生。相反,教师如果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就会导致思绪混乱,会严重影响自己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1.3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的情绪状态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信、乐观的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也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学生对教师容易产生崇拜、尊敬的感情,师生处于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教师处于烦躁、抑郁、自卑的不良情绪并在课堂教学或与学生相处时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学生会对教师形成畏惧和生疏感,容易使学生也产生不良情绪。有些教师因为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说脏话、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样使学生处于一种焦虑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引起负面情绪的原因

2.1工作中多重角色适应压力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除担任教育教学角色外,还要肩负科研任务。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加,许多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是主要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特别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拿课题、发文章,尤其是近几年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在未来的晋升职称、科研经费、研究成果等竞争更加激烈,这让青年教师压力很大,极易产生负面情绪。除了肩负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许多学校往往都是让青年教师来兼职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管理工作。学校认为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应该承担更多工作,但是学校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无论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和课题申报上都一个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如果同时又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面对多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多重角色适应问题,许多青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自我怀疑等负性情绪。

2.2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

除了职场上的压力,这时的青年教师同时也面临着恋爱、结婚、生育、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许多的家庭生活上的压力。恋爱、结婚、生育、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等都需要大笔的开销,而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处于事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职称较低,工资水平不高,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许多青年教师都背负着巨大的贷款压力,有的青年教师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做些教育培训的兼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备课和做科研的时间,而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和科研的严格要求又使青年教师感到心力交瘁。

2.3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和不合理认知

现在的高校教师虽然基本上都接受了研究生以上的高等教育,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基本上没有直接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原本以为高校教师受人尊重,上课时间少,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不听话,领导在工作中的严格要求与批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一些青年教师由于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应对挫折的能力弱,面对困难出现自我怀疑,对工作失去信心的现象。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引起了情绪。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是否合理、客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是否正常、适宜。事件本身是中性的,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主要是因为产生不合理的信念。例如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效果不如意,学生给的评价不高,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当教师,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教师申报课题失败,就认为自己的能力差,或者认为自己运气不好,资格不够,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产生烦躁、抱怨情绪,对工作丧失热情。

3高校青年教师情绪管理途径

3.1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首先,在教师管理制度和综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陋习,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多给青年教师发展和表现的机会,多给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要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重视奖励在教学、管理等一线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创新的青年教师,适当提高教师经济收入,减轻青年教师经济压力。其次,在工作中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和帮助,减缓工作压力。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配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课题申报方面进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解答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针对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专题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开展课堂教学技能培训、课题申报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等等。多开展新老教师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角色,减缓工作压力。第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给青年教师传达心理健康的知识。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创造一个团结互助、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集体环境。除了工作方面,还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具体生活困难,多给青年教师鼓励和肯定,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

3.2努力提高应对挫折能力,调整认知结构,改变不合理信念

青年教师要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不过分指责自己,积累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微笑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要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学会承受压力、化解压力,尽快使自己在挫折中变得更加成熟,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改变不合理非理性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就会产生出积极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比如我一定要成功,如果不成功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比如某次教学失误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当老师,这种不合理信念容易产生自卑的不良情绪。糟糕至极的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不合理想法,当他碰到所谓的糟糕至极的事情时容易过度消极,一蹶不振。青年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遇到问题时,理智客观地分析问题,对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得到合理的认知,从而转变情绪。

3.3学会合理调控和宣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体验诸如焦虑、抑郁、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关键是要学会合理调控和宣泄情绪。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当情绪出现时,我们要分析自己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认真、客观地分析引起情绪的原因。觉察情绪的方法有测试法,通过一些情绪测验来测试;沟通法,通过与他人交通表达自己的情绪;日记法,通过自己写日记了解自己的情绪。其次,要学会适时适当地表达情绪,在极端情绪状态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做出冲动的行为。还要学会观察他人的情绪,站在他人的立场理解他人。第三,要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情绪。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哭泣、运动、找家人、朋友、同事倾诉等来宣泄情绪,通过旅游、逛街、看电影等转移注意力来缓和情绪,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放松来稳定情绪。

作者:陈雪飞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情绪管理论文:儿童情绪管理论文

一、儿童情绪管理的相关案例及分析

儿童情绪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察觉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情绪,如开心愉悦、伤心痛苦等;二是能够初步调控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执拗、攻击、任性、退缩胆怯等,并对情绪进行自我激励。

案例1:“执拗”的轩轩快乐的周末,2岁半的轩轩和2岁的妹妹童童一起开心地玩雪花片。在妈妈的帮助下,两个人手里各自拿着一朵拼插好的小花,他们用胖嘟嘟的小手摆弄着雪花片,甚是可爱。到了午饭时间,轩轩自觉地将小花一片片拆掉,放到盒子里。拆完后,又非常热情地去夺童童手里的小花,要帮忙拆掉。可是,妹妹正玩得开心,不想将这朵完整的小花拆开。抢夺过程中,妹妹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劝说轩轩:“妹妹不想将花拆掉,你拆完自己的归位就可以了。”但轩轩不依不饶,执意要拆童童的雪花片。妹妹大声哭起来,妈妈赶紧制止轩轩的“执拗”行为。紧接着,轩轩也号啕大哭起来,任凭妈妈怎么劝说,就是一定要去拆妹妹的雪花片。妈妈无所适从,更难以理解轩轩发脾气、闹情绪究竟为哪般。

案例2:“任性”的多多一节亲子活动课,借助托盘、杯子和大米,教师示范完毕精细动作活动“倒米”。宝宝们领完操作材料后,开始兴高采烈地操作练习起来。多多双手握住杯子,按教师的示范慢慢将米倒入托盘上的杯子里,妈妈在旁边夸奖道:“多多真能干!”来回练习几次后,多多突然一只手拿起杯子快速地倒向另一个杯子,米瞬间撒出来一半。多多“哈哈”大笑起来,陶醉于自己的创意。妈妈赶紧使劲抓住多多手中的杯子,说:“不能这样乱倒。”多多试着挣脱并甩开妈妈的手,而妈妈则继续坚持要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倒米。来回重复几次拉锯战,意料中的事情出现了,多多开始大声哭闹,嚷嚷道:“走开,走开,呜呜呜。”妈妈则训斥道:“这孩子,真捣乱,怎么这么不听话!”多多继续不依不饶,整个亲子活动氛围立刻被打乱了,妈妈带着哭闹不止的多多走出教室。

案例3:“胆小退缩”的洋洋洋洋快两岁了,胆子比较小,性格也偏内向。一次活动课结束环节,家长和孩子在自由活动,洋洋看到旁边的浩宇在大龙球上玩小推车游戏(孩子趴在大龙球上,家长抓住孩子双腿,前后推动,球在孩子的肚子下滚动)。洋洋试探地推了推身边的大龙球,妈妈看见了,走过去抱起洋洋说:“走,我们也来玩大龙球吧。”可洋洋挣扎着要下来,妈妈继续鼓励说:“你不想玩吗?看大龙球多好玩呀!”洋洋只是用手推了推球,妈妈则一把抱起洋洋,放在大龙球上开始晃动起来,洋洋开始哭起来,挣扎着要下来。妈妈则责备洋洋:“你这个胆小鬼,连这个都不敢玩,还是个男孩子呢!”听到这儿,洋洋哭得更加伤心了。以上三个案例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儿童情绪管理能力是在与父母、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案例1中,轩轩的“执拗”让人匪夷所思,他执意要拆掉妹妹的雪花片,成人会认为这是“任性”和“胡闹”的表现。殊不知,这是儿童处于“执拗敏感期”阶段的正常情绪表现。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当成人不能保障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心灵的发展必定受挫。如何面对儿童的执拗情绪呢?首先,成人要理解这种行为,知道这是生命成长的一种需要;其次,成人要给儿童足够多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成人要掌握一些变通的方式方法,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儿童内心的强烈需求。

案例2中,多多哭闹情绪的根源在于妈妈生硬阻止了孩子的创意想法。殊不知,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他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虽然用一只手倒米,米洒出来很多,但同时,多多很满意通过自己的力量带来的成功情绪体验,也会一次又一次体验这种情绪。家长和教师应该懂得,儿童这种行为不是无故捣乱、搞破坏或惹大人生气。面对这种“任性”情绪,成人不能一味制止儿童进行不同尝试,但可以逐渐提出新的要求,如试试看,用一只手倒米,可不可以不把米洒出来,以此鼓励儿童挑战新的练习难度。

案例3中,洋洋很想去玩大龙球,但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又小,迟迟不敢爬上去,导致洋洋情绪崩溃的根源在于妈妈的强迫态度和粗暴训斥。殊不知,越是胆小的儿童,妈妈更应该多加鼓励或想其他变通的办法满足其探索环境的欲望。比如家长可以试试体积小一点的大龙球。成人以为大龙球上玩小推车没什么可怕,可对某些儿童来说,大龙球可能太高了,趴上去后双脚悬空,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一害怕,就会有哭闹的情绪表现。事实证明,当让洋洋趴在小龙球上玩耍时,孩子哭闹情绪立刻得到缓解,开始高高兴兴玩了起来。所以,从积极情绪培养看,成人应多从儿童的角度考虑,给孩子安全感,鼓励他敢于探索和尝试,切忌不要一味呵斥和嘲笑孩子。

二、家园合作培养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途径

总的来说,三岁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还很薄弱。情绪管理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进步,其发展受到教养措施、环境熏陶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父母、教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所以,家庭和亲子园应相互配合,帮助儿童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内心感受,并逐渐掌握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这对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意义重大。

1.营造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是儿童的及时所学校,也是其情感习得的启蒙场所。从个体情感发展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关爱和温馨家庭氛围的熏陶,而这种情感氛围则是儿童形成初步的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在营造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情感氛围方面,父母首先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父母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经常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善于营造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这不仅可以引导儿童感受他人情绪,同时也为儿童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其感受情绪、理解情绪和管理情绪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情感氛围的另一个主体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可能会给儿童的情绪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的表现有两种:溺爱和粗暴的爱,溺爱表现为父母对儿童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自私、任性、骄纵等不良性格特质;粗暴之爱则表现为父母一味要求儿童服从成人意愿,这种教养方式会使儿童情绪受到压抑,形成退缩、胆小、内向等性格特质。须知,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尊重、理智的爱。亲子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泛滥”或“情感统治”。当儿童闹情绪时,家长不要动辄就表现出暴躁、武断、独裁、威胁和惩罚。首先学会接纳儿童的不良情绪,允许其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或者迅速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极端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3岁前儿童年龄小,对其提出的要求,合理的就尽量满足,如拒绝则应适当给予其他安慰。比如夏天儿童想吃冰淇淋,父母就让他偶尔吃一个;冬天冷,儿童想吃就不能给。父母认为冬天吃冰淇淋是无理的要求,但儿童却认为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没有无理和合理的区分,父母就要教会儿童区分。不过,在拒绝儿童这个要求的同时,可以给他合理的东西满足他。比如,冬天不能吃冰淇淋,但可以给儿童一小块蛋糕。父母只是一味拒绝,没有变通地给予,儿童会一直处于被拒绝、忽视的消极情绪中,其情绪宣泄没有得到理解和宽容。长此以往,情绪调控和管理的教育效果甚微。

2.创设丰富、多样化的亲子园游戏环境

亲子园要积极创设丰富多样化的游戏环境。游戏环境的创设包括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师幼、同伴间积极交往的精神环境。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儿童习得管理情绪提供可能性,包括整洁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宽敞整洁的活动空间,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图书影像资料等。狭小、杂乱的游戏环境容易造成儿童情绪的波动,也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和烦躁不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还要借助于适宜的玩教具和图书,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并维持儿童的有目的活动。图文并茂的早期阅读图书、画册以及影音资料,可以帮助儿童获得诸如识别应对情绪、与同伴友好相处以及快乐独处等一系列与情绪管理有关的知识,为儿童形成初步的情绪管理能力提供知识性基础。此外,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还需要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和游戏活动来习得。儿童长时间独处、不与人交流,会产生很强的孤独无助感,也会造成情绪的压抑。亲子园内,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与同伴交往,这会为儿童提供学习情绪控制和管理的机会。同伴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孩子们之间也容易相互模仿。儿童在相互玩耍游戏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冲突,而这正是学习调节管理情绪的好时机。如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人协商,不能霸道抢东西,要抑制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学会轮流等待并互相交换玩具等良好的性格品质。亲子园是一个集体环境,儿童要想很好地融入这个环境,就应遵守一些行为规则,不然就会遭受排斥和孤立。这就促使儿童要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另外,亲子园中,教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游戏中儿童会借助于动作、语言、音乐、绘画等活动体验积极情绪,宣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注重实践层面上教给儿童管理情绪的方法

家园配合,需要帮助儿童逐渐正确认识、解读自己与他人所产生的情绪,而非对所谓“积极”与“消极”的情绪进行价值判断。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健康情绪成长的营养素。人格培养与道德行为训练,共同构成了“情商教育”的完整内容。首先,帮助儿童识别并感受不同的情绪。3岁前儿童揣摩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时,常常会依照与家人的互动经验。家庭中的经验和家人情感的分享是儿童对他人感受和想法的基本来源。这就要求家长平时应对儿童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有助于儿童了解他人的情绪。此外,利用故事及周围的人、事、物,引导儿童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想法,也会对儿童情感的敏感性有帮助。比如,父母应该把自己的伤心表现出来,让儿童感受父母的情绪或者让儿童明白父母伤心了,这样可以提升儿童识别并感受情绪的能力。

其次,引导儿童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家庭和亲子园应注意让儿童体验各种情绪,既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要有消极的情绪体验,以此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只有儿童开始尝试面对一些负面情绪时,他才有可能在自我实践中习得情绪管理的方法。当儿童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家长自然不能一味满足。需求遭到拒绝后,儿童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反应,如大哭大闹,更有甚者直接躺地上打滚等过激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转移儿童注意力或采取变通的方式。比如下雨天,儿童一直哭闹要出去玩耍,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穿上雨鞋、披上雨衣或撑起雨伞,结伴去户外体会雨中漫步的诗情画意,这也是很好的亲子同乐机会。

,借助活动满足儿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情感需要。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家长和教师要创造条件,满足儿童内心对自我实现的需要,适度减少单纯的物质刺激,如食物、小红花、贴贴画等。借助各种游戏活动,让其有机会充分探索并展示自己的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儿童才会产生持久的愉快情绪体验。当儿童在游戏或学习中没有完成自己的想法,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厉害、不够威风,情绪就不高,甚至会情绪低落产生负面情绪,如哭闹、伤心、闷闷不乐等。反之,则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手舞足蹈、蹦蹦跳跳、高兴以及幸福感等。

三、总结

总之,家庭和亲子园在对儿童的情绪管理上,要以尊重的态度理解儿童,引导儿童学会正确认识各种情绪,并对儿童的积极情绪进行研究和培养。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其情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也为其未来的美好人生做好一项准备。

作者:刘丽云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