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师范生小学实习实用13篇

师范生小学实习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1

前往金龙小学为期四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让我重温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感受到了教学工作的明快节奏,亲身体验了初为人师的喜悦之情。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遇到了一些困难,也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觉得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把一个五、六十人的班集体管理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所投入的时间和精神就像海里的水一样,不可斗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也有各自的薄弱环节,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优秀生,谈何容易!所以,老师的工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初次登上讲台,难免紧张、慌乱,幸好科任老师的指导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有时候课堂纪律很乱,要不是指导老师在维持,我们真的无法顺利讲完一节课;有时候我给学生写的练习题太难了,指导老师都一一给我指出来,教我如何修改,怎样引导学生,每一步,指导老师都很详尽地给我们分析、讲解。我从自己的上课和老师的教学过程两者的对照中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表情不够丰富、语言不流利、声音太小、没有抓住重点、不懂得吸引学生听课、没有引导好学生进行思考、没有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板书不够规范……尽管我们的实习情况如此狼狈,但因为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指导老师的支持,我们全班同学对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变得更坚定。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新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老师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尽可能形像、生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还不能尽讲,更主要的是不断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我都觉得认为自己对小学生是比较有耐心的,也从他们的童言稚语中发现: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就是不喜欢被约束。因此,老师通常采用表扬某些表现好的同学来约束其他同学,让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学生都以班会的主题题目积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就可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性格方面,这样也为我们管好学生奠定了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也组织了课外音乐活动,课外活动主要是发展和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的意愿,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以学生为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音乐活动中。

在他们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中,我实习教师积极的帮每一个班级排练出节目,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节目,使的整个校园的都有音乐的氛围。本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也给于我们很大的鼓励和表扬。在我们实习老师自己表演的节目中,本校的领导、老师、学生更是给予更大的肯定,也让我们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成就感。也证明了,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从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中获益良多,他们的指导犹如春风化雨,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如沐春风,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们的欢声笑语、一举一动都十分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2

老师说,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把握,做什么事情都一样,特别是教师,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是课堂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一个表情来肯定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个动作肯定学生,但是,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多锻炼。

实习期间我听了很多课,除了美术课,更听了语文、数学等一些主课,虽然课程有区别,但在课堂的处理上,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值得借鉴的。包括省领雁工程的老师们上的一些课,我们总是不能上出完美的、理想的课,所以需要课后的反思,思考课堂中一些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3

以往的实习,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同学分在一个学校,出现了一个小学动辄10个或近20年相同专业的实习生,4个星期下来,有些同学只上了8节课,甚至更少。这次实习我们将三个专业的同学放在一所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的缺点。从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实习小学的同学能够在实习中比、学、赶、帮、超,有的同学准备教案2遍、3遍甚至4遍5遍,直到通过指导教师的批准,得到了实习学校和老师的好评。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4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即11月30号),我组12名同学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开始我们的实习工作。之后是实习时间,每位实习生均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准时准确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实习学校进行多次试讲,并邀请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点评,力求让教学内容完美。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都至少上了2节课,我们每位实习在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负责,深入学生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班主任工作计划,课外活动开展计划,班主任工作记录等。总之,每位同学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       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有:

      第一、同学们对中学生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大致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

      第三、同学们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第四、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水平。

第五、了解中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所在和掌握程度。

三、       实习建议

以下是同学们实习归来后的几条建议:

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师范生的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自成为师范生就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5

第一周我主要就是听师傅上课,这还是我第一次以一位“老师”的身份去听课,当然听课的内容也改变了,不再是听师傅所讲的知识内容,而是学习师傅是如何上课的,学习她是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的等等。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不仅对知识的把握很重要,还有对班级学生的课堂纪律、积极性的调动等都很重要。一个班级上课的纪律往往会影响学生是否认真的听课,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差一些,那么老师上课就只是在上给好学生听,其他的学生就会乘机开小差,根本毫无作用,而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好的话,学生也就比较没有机会开下差,上课效果会好很多。而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关注度,以及知识的吸收程度。当然,一个老师对知识的把握是最重要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学过的、哪些是还没学的、哪些是即将学的、哪些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用、哪些知识是要考的等等,只有这样老师才可以更好的、从简到难的讲题。

 第二、第三周我还是听听师傅的课,讲讲练习上的作业以及帮师傅批批作业,真正上课我是从第四周开始的。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比较紧张,语速也较快了一些,当然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上课时间用了一半就把新课讲完了,然后我就开始慌了,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样把上课的时间拖完,以至于在让学生做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讲的很乱,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了,所以我的第一节课是很失败的。但经过这节课的锻炼以及总结,我后面的课上的就比较顺了点了。通过自己上课,让我对上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是教数学的,所以自己的数学知识一定要扎实。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地学习,汲取更多的知识,做到“腹中有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面对学生,满足学生们无穷的求知欲。同时,要注意这滴水的质量。当好一名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有牢固的基本功,对每一个基本的知识点,都最好要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其次是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备课时,一是备教材,要多方面收集材料,仔细地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使知识更具整体性、系统性;二是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回答等;同时,要会运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制作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任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同桌互说、小组讨论、让学生上黑板做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当然上课时还要会随机应变,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的顺序,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业讲评时,也要分层讲解,重点题目重点分析,对于简单的题目老师只要带过就可以了,但对于较难的题目,教师不能只订正就可以的,还要能从简到难引导、巩固学生的知识。当然,一节课的课后反思非常的重要,写实习反思日记,是搞高自己教学水准的好办法,通过总结的自己的优、缺点,可以加强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更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

在小学里,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监护人,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琐碎。一名真正尽职尽责的班主任,在学生身上花的精力、时间比学生的父母还要多。我觉得,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一个标准”,就是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都要讲究公平。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则常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的“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有偏颇,就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和骄傲的性情,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所以能做到一视同仁很重要。

 作为小学班主任都要兼课,而班主任的工作又非常得琐碎,所以一个班主任如何将班主任工作以及自己的教学工作维持平衡也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而且班主任还是学生的榜样,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最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表率。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班级管理中,老师要求学生衣冠整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与不合适教师职业的流行服饰“脱轨”;在教学中应经常性地对照师德规范及班主任的职业道行,敬业爱岗,平时不迟到、早退,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形象,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勤学的好习惯,创造良好的班风,产生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教师的品德与受教育的关系,班主任作为一班之帅,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无言的身教往往能起感化的作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6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虽然,我知道我的这节课上得并不成功。我是用心的,但用心不一定等于成功,我毕竟是一名实习生,在知识的构建上还存在着许多断章,还缺乏教学经验,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我在实习中逐渐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有勇气去尝试。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欢乐!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7

二.做好教学工作。

由于我没有跟班做班主任,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的学生和钻研教学方法。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8

刚开始实习,我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听梁朝老师讲课,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他通过讲述他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依然活跃。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是这种艺术的传达方式。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了解教学流程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式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积累。听了一周的课后,我开始走上讲台,上的前几堂课是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讲解《基础训练》,开始慢慢适应课堂气场。由于经验不够,应变能力不强,这几堂课纯粹是灌输知识,毫无艺术感。

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听课就有了针对性,可是当我上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时,还是出现了“上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楚”等问题。这时,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并且为我指出了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的缺点,他没有丝毫的架子,更多的是朋友的亲切交谈。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开始有了一些进步。这时指导老师给了我多次机会,从古代文言文到现代文艺学论文,分不同层面锻炼和培养我的授课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困难。如课堂秩序、学生不配合。正是这些小小的挫折,让我越战越勇,更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自学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的高三学生,我的体会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我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式教学,适当列出提纲,设置思考题,加以点拨。由此而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发挥作用,由“要我学”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了“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让这群面对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学的轻松快乐。

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弥补其中的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作文的批改,更是认真严格。在批改之后,我都会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写上激励的评语,并且强调改正缺点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我的指导思想是不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缺点的机会,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9

一、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开学初期,来张庄中学,学校就给予我们重任。张庄中学六年级成绩在威县一直名列前茅,并且现任班主任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学校领导考虑到我们都是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就安排我们两个共同管理六年级。在了解了班级情况的基础上我和老师确定了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计划,接下来我和指导老师就开始了两个人的听评课活动,指导老师讲课,我就认认真真听课,而指导老师听课时,我就认真备课,课下我们都开诚布公的谈及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共同探讨教学。没过多长时间学校就大张旗鼓的组织了全校的听评课活动,我积极参加教研会议,我作为队长在小组内也火热开展了起来。经过那段时间的听评,我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互动、板书设计、课堂组织等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紧张之余还带着些许激动,经过精心备课,完成了各项教学计划,课堂上的讲授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但同时也指出了我的不足,我就开始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我的教学课堂尽量饱满精炼,在自己努力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实习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我也得到了蜕变。

在实习期间,学校分配给我的指导老师,他还兼任科学课程,所以我就义不容辞的接下了批改作业和判卷子的重任,这项工作虽然看起来容易,工作量小,但真正做好、做精,那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每次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坐在办公桌前好几个小时来批改作业、试卷,之后我会及时分析试卷,找出学生的不足,从而把握教学的重点。

在张庄实习期间,我还担任了一段时间八年级(三)班的地理课。虽然我是一个理科生,对于地理研究不深,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我没有丝毫懈怠,反而我会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在紧紧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我最大努力把地理课上的活泼生动,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张庄中学六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开始住宿,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庇护,在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作为副班主任,我深入了解了班级情况,帮助指导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其进行作业指导,课下以大姐姐的身份来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尽量感受到家人的温暖。经过班主任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班级管理上的经验,这为我以后走上定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方面

当上副班主任后,在掌握班级现状及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们三个顶刚实习生做了深入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展开了教育调研,此次报告的主题是“我们班某小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主要对策研究”。在短时间内,该名学生由学困生转化为了中等生,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成果。

四、党团活动方面

来到张庄后,我们三个实习生组织了临时团支部,在实习学校团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许多团日活动。这学期我们正好赶上威县实施推广普通话政策,为了积极响应政策,也为了我们几个大学生能够很快融入学生们当中去,我们开展了“普通话大赛”活动。活动主要以游戏的形式举行的,此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为了迎接威县金秋艺术节,我们组织学生表演了《祈祷》手语和《我的祖国》诗朗诵,而我则独自带领学生表演了手语,从这次活动中我的表演技能也得到了发挥与提高。

五、服务学校方面

我们来威县张庄实习正好赶上省学校评估,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学校精心设计,而这里自然也少不了我们顶岗实习生的功劳,我们翻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查看了不知多少篇网页,搜索了不知多少幅校园文化图片,我们为张庄校园文化出谋划策。不仅如此,我们还担任了美术室管理员、音乐室管理员,而我则担任综合实践的管理任务。为了让领导看到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音乐室、美术室、生物室、理化实验室,不知道打扫了多少遍。还有学校有些电子档案不清楚,需要重新做,由于我们对电脑比较熟悉,我们理所当然的担起了这份沉重的工作,加班加点一直做到晚上两点多才做完,这所有的一切都不算什么,我们从中的收获也不小。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10

大学和中小学各有所需,师范院校的学生需要在中小学的真实情境中得到锻炼,而中小学的教师虽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缺乏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如果能合作,就能彼此满足需要,互惠互利,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中小学缺乏锻炼,实习的时间太短,而且师范院校也很少把有经验的教师请到大学课堂上进行真传,师范院校的老师亲自到中小学进行指导的也是寥寥无几。实际上,师范院校的学生渴望多了解中小学的实际,师范院校的教师也需要真实的中小学教学情境作为研究的支撑,而中小学的教师也迫切需要师范院校专家的指导,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能够合作,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2001年,首都师大率先在北京推行并建设中国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03年天津师大的康万栋教授也推行了教师教育改革,在天津师大和天津中小学之间互派教师,互帮互助,受到了各大中小学热烈欢迎,这可以说是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良好的开端,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动向。我国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新型的合作才刚刚开始,需要在全国大范围开展,任重而道远。

国外大学和中小学之间教育合作的经验

1.美国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DS”是教师发展学校的简称,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以中小学为基地与大学合作,通过由师范大学与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融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为一体,以达到教师教育改革与学校革新同步的目的。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践模式。该模式是一所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双方经过探讨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义务及管理机制。专业发展学校通常以合作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一个理想的合作小组通常包括4名至5名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2名至3名大学教授、5名至10名研究生、若干名本科师范生及其他人员。

大学负责实习生的选配,保证实习生遵守各学校的管理制度,派遣大学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和联络,向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偿,向合作学校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等。而中小学则负责向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设施,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并帮助其开展工作,负责安排时间和场地以举行各种会议,为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

师范生必须在专业发展学校做一学年的实习教师,大学的督导教师和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实习教师平时作为助手辅助并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每周有一天独自负责班级的全部工作。

2.英国的校本教师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学和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的一种师资培训方式,也有人称这种模式为教师伙伴学校。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提出旨在提高师资培训质量的教师改革举措,将师资培训的重点由理论移向实践,强调根据中小学的实际需要来培养教师,以中小学为基地,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时间增加一倍,增强中小学在培训师资中的作用。

当前英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都强调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关系,所有培训课程包括学校工作和教学实践的主要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也注重与中小学教学相联系。伙伴学校参与制定师范生教学实践活动,安排有丰富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合作负责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保证实习质量。英国教师伙伴学校的特点有:突出中小学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明确统一的目标定位;关注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实行重负荷的教学训练;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

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合作的途径

1.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应真正树立合作的理念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指出:“大学若想接着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指示,大学要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高质量,就必须在学校与技术教师培训校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并结成平等的伙伴。”因此,大学要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中小学需要优秀的教师,双方就要树立合作的理念。彼此应该懂得教师教育不仅是大学的责任,也是中小学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中小学的事情,也是大学的事情。大学和中小学应该树立为对方服务的理念。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曾经提过关于教师职前教育的主张:“实事授业,当使该师范学生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并明确规定附属小学的“小学教员掌教授附属小学堂之学生,并指导初级师范生实事练习”。百年之后的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更应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现在的教育不允许大学教师脱离实际的教学存在下去,同时也不允许中小学教师单凭经验的教学研究及教学实践活动存在下去。同时离开一线实践的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高师院校组织师范生和高校教师到中小学进行社会调查、教育教学实践观摩、教育实习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是对大学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教师素质要提高,只有在教学的特殊环境中才能实现,教师教育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小学就为师范生和大学的教师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中小学教师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大学教师恰恰能满足中小学教师这一需求。彼此取长补短,获得双赢。

2.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方式,提高教师职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

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才能达到合作目的。

首先,师范院校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在整个教师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单纯的实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质量的实习也不是取决于实习时间的绝对长度,而是高质量的指导、科学的管理、严格的评价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我国目前的教育实习不仅时间短,而且在管理、指导、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我国的教育实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其次,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并积极参与实习基地的改革与建设,调动中小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师范院校派去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指导实习师范生,同时还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上指导中小学的教学,同时,中小学的教师也可以深入到师范院校为老师和学生传授实践经验。为师范教育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把双方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都会获益匪浅。同时,在指导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和中小学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再次,师范院校的老师可以和中小学教师合作教学研究。大学教师有理论的优势,中小学教师有实践和经验的长处,强强联合,只有更强,在实践中大学教师也学到了知识,返回大学课堂,可以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培养出来的优秀师范生充实到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学校和学生、家长也会很欢迎这样的毕业生,在合作中,本身就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有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如虎添翼,因而会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增加教育实习时间,调整时间安排。可考虑采用循环制度,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实习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循环又不断提高的过程,高师院校学生学科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时间更是如此。如美国的教师发展学校师范学生必须在那里实习一年,英国的教师伙伴学校每学年也有26周左右的实习时间,因此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四年只实习6周,实在是时间太短。

同时还要改革对教育实习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开放化。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实习学校共同参与实习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习计划、组织、督导、评估,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和综合化,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在2008年的工作要点也强调要“健全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参与进来,监督好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合作,提高合作的有效性,保证我们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11

(1)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重专业、轻职业”、“重学术、轻师范”的倾向。学科专业性、学术性的课程偏多,教师职业性、师范性的课程偏少。受课程设置的影响,在教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由于理论性、知识性的课时量偏大,实践性、技能性的课时量偏小,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

(2)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师大都坐在大学课堂里讲理论,不熟悉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和教改状况,教学理论脱离中小学实际。授课方式还停留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灌输太多,实践操作太少,课程内容太单调。就算把课听懂了,也不知如何去做”。

(3)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往往只有教育实习环节,缺少系统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演练环节,实习后也缺少反馈和改进环节。因此,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远不如医学院做得好。

(4)在教育实习的形式和管理上,以“放羊式”、“自由式”为主,在实习过程中,组织不严密、指导不到位。

二、高师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师范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仍有比较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和教师培养模式,但教师的培养和师范专业的教学模式本身却非常缺乏职业性和师范性,表现在真正与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课程较少,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课程还常常受到忽视,造成师范生往往比较缺乏实际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许多学者呼吁,师范教育改革,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尤其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国家教委于1994年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各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课程。

2、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培养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范生,这是师范教育(或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笔者专门在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根据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你认为对于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问题中,认为要“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占89%,然后是“加强与中小学联系,增加实践环节”(70%),“培养社会适应能力”(51%)等。84%的教师认为,过去师范院校开设的许多课程脱离了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且教学内容陈旧单调,要求增设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课程。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潮流。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教育专家,要像医生、律师的专业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后,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对师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今天,时代不等待师范生的成熟,师范生要超常规地发展。因此,师范生在毕业前就要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练好内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尽快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三、新形势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优化课程结构,使师范性和学术性实现整合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许多国家在改革师范教育时,一方面注重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训练,强化师范性: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科专业教育,重视学术性。借鉴外国师范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教育类课程占总课程的1/3较为合适,而目前这一比例约为1/6。教育类课程除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课程外,还可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少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科学教育、教育美学、教师教学语言、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德育与班队工作等课程。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定向型的师范教育逐步转变为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形成了以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文理学院为主体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开放型模式,但是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训练并未放松和忽视,教育专业课程约占全部课程总时数的1/3,而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又占全部课程总时数的10%左右,师范性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与学术性一起得到了强化。未来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应当是:优化基础课程,强化教育课程,深化专业课程,使师范教育的课程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培养更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构建全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加见习和实习时间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应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包括教育参观,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听课改讲座,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学习、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教育实习、实习总结等内容。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在第一学年至毕业前的整个学习期间(包括寒暑假)。因此,师范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传统意义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而是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有程序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是在教育实践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的教育实践活动。

鼓励师范生参加“义教”或做“家教”。可通过班委会、团委会或党支部组织师范生轮流到中小学开展“义教”活动。实践证明,“义教”不仅能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中小学生,为中小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能抓住机遇向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和管理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义教”其实是“互帮互教”,结果双赢。目前,“义教”活动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的欢迎。

3、规范实习管理,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为了保证见习或实习的质量,必须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训练考核制度。如“教育见习、实习条例”、“听课、评课记录手册”、“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见习、实习鉴定”、“教学基本功过关考核制度”等。在见习、实习前后还要分别进行指导和反馈 总结。在实习环节,要成立以系(部)主任为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组员的“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定期到实习点进行指导,了解实习情况。另外,各实习点还要成立“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实习学校的领导为“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的主任或顾问,挑选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为实习生的指导教师。每个实习点的实习生成立一个实习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便于联系实习工作和组织本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各实习小组在实习结束前要向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举行1-2次的汇报课,以此检阅实习效果。最后,由实习小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三方共同对实习生作出实习鉴定。

为了方便学生开展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建立一些关系密切、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办学经费和教学计划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小学不愿接受实习任务,给师范生开展实习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要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和协作,发挥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另外,在建设实习基地方面要挖掘校友资源,积极争取校友的大力支持。

4、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

在过去,师范生如何“教”的问题被片面地视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如何“教”的课程是通过教师的讲来传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且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导致师范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1)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应经常深入中小学观摩教学,开展调研活动,掌握中小学教改动态。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到中小学去,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这一工作。(2)对于新教师,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新教师,必须安排到中小学“蹲点”学习一段时间,熟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状况,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教育类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实践教学的理论课上好、上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师范生。为此,要求从第一学期起,就要有计划地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三笔字”、普通话演讲、简笔画等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设计、微格教学,课件制作、说课等教学技能比赛。另外,每年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聘请优秀校长或教师来校讲学,使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5、通过微格教学,开展教学技能训练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09-03

所谓教育实习,就是指“在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师范教育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到中小学校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的一种教育活动”。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深化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对师范生的未来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师范生教育实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中小学教学与升学压力增强、高师院校师范生数量庞大及教师入职须公招考试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大为下降,也不利于师范生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认真审视师范生课堂教学问题,是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未来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实习中的主要问题表现

1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处理不当

即我们常说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问题。课堂教学设计本质上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规划,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而上课则是将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上付诸实践的过程。但实际上,实践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课堂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有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能够生成新的结果,超额完成教学任务。

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预设很美好,生成很骨感”的尴尬境况。例如,中文专业学生A的《记念刘和珍君》,由于鲁迅的文章对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所以该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非常认真仔细。其中一部分就讲了三个女子(刘和珍、张静淑和杨德群)辗转于枪弹的事实。有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刘和珍遇害的情形,“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写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写杨德群“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段文字对文章思想的升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几个关键词需要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其深层意义,引领学生感受当时政府的凶残。但当这个教学设计拿到课堂教学中时,我们发现教师在不断地加重语气朗读这段文字,而学生却毫无反应,根本无法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没有把握好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师范生的课堂中都会出现,师范生一定要清楚,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按照我们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需要教师不断培养与训练灵活的教学机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2 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与管理意识薄弱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意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数学、语文和外语专业的实习生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比较有纪律,因为这三科是学生心目中的“三大主科”,必须认真学习,所以就会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但对于音、体、美和信息技术的实习生来说,维持课堂秩序就比较难。学生本身,甚至学校都认为这些课是学生“玩”的课,是让他们进行娱乐休闲的,根本不予重视。

例如,音乐系师范生B的“七子之歌”音乐课,班级乱哄哄的,学生说话的、聊天的、甚至有打闹的、下地随意走动的现象不时发生。这时候,作为教师,是有责任要整理课堂教学秩序的,但很多时候实习生不予理睬,自顾自地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很差,也会打击师范生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而另外有一个特例,则恰恰相反,也是音乐课,师范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配乐的节奏、歌词的诗意慢慢地把学生的兴趣都吸引过来,不仅使得课堂教学秩序井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体现了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实习中缺少课堂管理方面的知识。实习生在大学课堂学习的大多为理论知识,在学习教学时更多地关注教材知识上的处理,很少会涉及到课堂秩序的组织与管理。这样,就使得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出现了管理课堂的实践短板,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还涉及到师范生对音体美等学科的课程目标的看法。那么,这些学科究竟是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副科”或者是“休闲学科”呢?其实,中小学这些课程的设置,虽然不是在于给学生以艺术知识的专业教育,但更多地则是通过我们的艺术课程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美的存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对学生的内心或心灵以启迪或净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气息或气质。

3 课堂教学实际与新课程理念不统一

很多师范实习生在与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新课程理念该如何把握的问题。有一个师范生C,在指导老师要去听课时,C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是您一个人来听,还是领导也来听课?”看到指导老师发愣,这个学生继续解释道,“我的教学指导老师让我问的,如果是老师您一个人听,我就按平时那样来上课,如果领导来听课,我就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上课”。谈到这里,就暴露出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实习的又一问题。

首先,就是中小学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误解,认为“新课程会导致成绩变差,新课程 的理念就是让学生玩,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新课程并没有弱化知识的地位,同样对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强的要求,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旨在改变以往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知学、乐学、好学和灵活地学。其次,也反映了教育行政对教师评价也存在问题,“你来就按照你的要求讲课,你走我就恢复原样,只要我成绩高就高枕无忧”。实习生刚刚进入教学一线,很容易被这些误解所迷惑,而使我们四年的大学教学理念弱化。现在,用5<2来比喻家庭与社会对中小学学生德育的影响,即学生在周末的两天就把在学校学习的5天教育效果给抹杀了。那么,在我们大学教育中,我们不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出现类似4<1的不等式来比喻我们四年的大学教学效果抵不过学生在实践中的一年。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种清醒意识。

二、由上述问题引发的对师范院校发展的思考

我们详细阐述了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实习中暴露出的三个典型问题,对此必须进行深入思考。

1 关于大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师范生的本体性知识教学重于解释,条件性知识仍需强化

著名学者林崇德、申继亮从认知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师知识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主要指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包括教师所拥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文化知识即指教师具备的除上述三种知识以外的广博通识文化知识。

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师范生的本体性知识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是足够的,关键在于学生怎样应用这些知识解释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教学生“学会”但是“会学”和“为什么这样学”,却容易被忽略。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法的时候,75-12=63,因为5-2=3,7-1=6,所以最后的结果是63。那么62-49呢?我们该怎样解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习惯运用“小减大”“找朋友”“借”或“退一”的方法。那为什么要去“借”或“退一”呢?这个数学运算的教学关键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数学的本体性知识来解释,即位值制的问题。即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不仅取决于这个数码本身,而且取决于它在记数中所处的位置。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就有了很大的启发。例如,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课程设置会涉及到很多数学专业知识,但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对微积分、线性代数或复变函数、实变函数进行计算,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高等数学中的专业知识来解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算理,明确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

再说师范生的条件性知识,更多地涉及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艺术问题,这和我们刚才提到的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相贴合的,还需要师范院校在未来的教师教育中能够进一步的强化和练习。关键要培养学生的一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引导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主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组织的训练。

2 关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思考

在我国,很多师范院校都会采取教育见习加教育实习的模式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技能。教育见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学校生活各方面工作及其设施进行观察和分析,一般不参加实际工作。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启发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中段,约一周时间。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大约持续8-12周左右。教育见习安排时间滞后,与大学课堂学习脱节。目前,很多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且大部分教师没有中小学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教育见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亦即学生的理论学习已经进入尾声才开始接触中小学实践,时间安排上滞后于理论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领悟。而且见习时间仅有一周,之后还要进行理论学习,使得学生的实践感受出现断层,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实践的逐步深入。教育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由于部分师范院校的实习基地校较少而实习生却较多的原因,使得师范生走到中小学实习时,出现了一个班级有5-6名实习生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基地校的指导老师任务加重,实习生不能获得最优的指导效果。而且多名实习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会直接影响实习生进行完整课堂教学实践的时间,从而没有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因此,师范院校在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安排中,可以考虑将第六学期为期一周的单独教育见习连贯化,即从第一学期开始就逐步安排师范生在每个学期都深入到中小学去见习,时间安排可以从最初的1-2天慢慢过渡到一周。这样,师范生就能从最初的直观课堂教学感悟到专业的课堂观察再到最后的课堂教学实践,要求逐步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也会慢慢提升。而教育实习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关键要保证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获得充分的课堂教学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3 关于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众多,开设专业也大致相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对师范院校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国内大多高校均打出“教学+科研”的发展大旗,而在实际管理中却“轻教学,重科研”,使得很多高校在师资培养与选拔上“重学历,轻经验”,使得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师资而沦为空谈。因此,各个师范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在“保科研”的前提下向实践倾斜,与一线的中小学成为发展合作共同体,形成“中小学指导高校实践、大学辅导中小学科研”的双赢互惠发展关系。

(1)中小学协助高校实践

高校教师大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对中小学一线的教学实际很不了解。但高校教师的科研不能脱离实践,因此师范院校可以结合师范生实习的契机,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协助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还可以为我们的师范生提供实践导师,实现师范院校师生 的共同成长。

师范生小学实习篇13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实习中,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等解决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明确基础和中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和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必要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各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过于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教育的培养不足,尤其是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导致培养的师范生专业知识深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却不足。而且高校的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实际脱节,使得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时出现短板效应,这已经影响到我国教师培养质量,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除以上因素外,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观念等因素制约,师范生实习受到的影响更明显,为了解当前西部地区师范生实习的基本情况,研究西部地区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制约师范生实习的主要因素,本次选定西部一个典型农业城市所属的师范类学校大四实习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生实习的因素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西部地区教育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次调查采取在实习过程向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和对高校实习生、当地教育管理机构和实习基地的相关人员走访几种形式同时进行。

二、调查的实施

在大四实习生中发放自制的“师范生实习调查问卷”102份,收回82份,回收率80%,有效率95%。

三、西部地区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国家对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政策指导有待加强

教育部在1956年公布实施《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办法》、1957年颁发《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半个多世纪过去,其指导意义早已经弱化。目前指导师范院校组织教育实习的文件多是各校自己制订,仅限校内使用,缺乏约束力。而师范生教育实习牵扯到高校、中小学和教育管理部门三方,其中利益错综复杂。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人才匮乏,单靠高校一方协调解决费时费力,成效不明显,需要教育部出台指导性方案或者办法。

(二)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教师教育课程、教育实践环节学分比例过低。

从表1、表2、表3实习生反映情况可以看出,实习生接受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课程过少而且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在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之外,学生接受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较少,在教育实习前,只有少部分学生通过家教等其他形式做过练习。培养方案安排的实习时间过短。

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1]。

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现行国内各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部分是照抄综合性大学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强调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育,追求专业知识的学术性和前沿性,而真正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课程却相对太少。高师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课教育,轻视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造成学生专业知识丰厚而职业能力尤其是教学基本技能欠缺。而且教育理论课程内容陈旧枯燥,缺乏国内外最新教育学和教学改革动态知识,导致学生对于培养方案中的教育类课程缺乏兴趣,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学习,考试过后所学知识很快抛之脑后,到真正实习过程中发现缺少理论指导。实习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因为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知识而缺乏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西部地区高校由于地域环境、经费和观念等原因与国内外优秀教育研究机构、高校接触较少,师范生培养理念方面相对东部地区更落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材选用和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相对陈旧。

2.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了解太少。

从表4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地了解主要来自于自身经历,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模仿自己中学阶段对于授课教师的理解进行教学管理。高校对于中小学情况地介绍有待加强。高校需要广泛开展与中小学地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渠道,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目前实际情况是高校和中小学接触较少,很多高校老师根本没有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不熟悉,在课堂上和实习前不能向学生较全面地进行介绍,无法及时深入地把握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教学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合适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和中小学的合作,增加实习指导教师和中小学交流机会。

3.实习时间短、安排不科学,实习机会少。

从对实习时长和时间段安排的调查结果看,36%学生认为现在的6周实习时间已经足够,45%学生认为应该延长到8周,19%学生认为应该延长到12周或者更长时间。从总体上看,64%学生认为现有6周集中实习时间过短;40%学生认为集中实习应该安排在大三,50%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四(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只有10%学生认为可以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从表6可以发现,学生受各种因素制约,实习期间每个班一般安排两名以上实习生,而且上课次数较少。

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8周,校内试讲1周,校外集中实习6周,返回完成调查报告和实习报告1周。国内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集中进行,学生的专业课和教育理论课程基本结束,学生实习期间上课次数一般三五次。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或者更长,形式相对多样化。如美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15周,占总课时8.7%。英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平均20周。德国一般18至24周,分两个时间段进行。法国师范生每个学年都要参加教育实习[2-4]相比而言,我国教育实习时间偏短,形式过于单一,只有一个时间段的集中实习。西部地区很多省会以外的师范类高校由于受到办学经费限制,即使这一个时间段的集中实习也经常会缩水,而培养方案中的见习计划则多数形同虚设。这种一次性集中实习导致实习效果缺少巩固和强化环节,学生实习结束就要面对毕业论文答辩、离校,没有机会对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弥补,造成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缺乏自信。

4.指导教师经验不足,责任意识薄弱。

近些年高等学校连年扩招,许多高校师生比已经超过1:18上限,西部地区地方师范类高校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优秀人才相对更不易招聘,师生比例已经严重失调。而且教师中的多数是近些年招聘来的年轻教师。青年教师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欠缺,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不熟悉。再者青年教师工作后面临职称评定等现实问题,主要精力放在了发表科研论文上。而高校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往往安排青年教师,年纪大的教师受家庭影响不愿再到偏远的农村中学进行长期的实习指导。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多数青年教师也往往是把实习学生安排好后就返回高校继续教学科研工作,然后定期到实习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直接导致西部地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经验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意识,对实习疏于管理,指导不到位。

5.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不同高校的教育实习经费差别较大,同属一省的教育部直属某高校与地方所属几所高校教育实习经费相差数倍,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类院校教育实习经费严重不足,这造成实习基地不稳定。而且欠发达地区城区中学数量相对较少,多数师范生只能到农村中学实习。受农村教育水平和硬件条件等影响,学生无法充分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

(三)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实习基地学校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由于国家没有相应政策或者要求,市县教育管理部门并不认为安排师范生教育实习是他们的职责和义务,甚至有的地方担心教育实习影响到本地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对实习存在抵触情绪。受此影响,各高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各个学院(系)或者教务处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实习学校,这导致实习基地学校不稳定。即使建立了实习关系,许多中小学由于担心影响教学质量,经常限制实习生的上课次数,很多实习生实习期间主要做辅工作。实习需要三方合作完成,在合作过程中实习学校如果获益较少的话,实习关系也往往难以长久维持。

另外,从表7反映情况看,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村实习学校的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实验设备、实验经费缺乏,多媒体教室相对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到实习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四)实习生自身因素

1.对于教育实习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态度不端正。

在安排集中实习前,本次调查对大四学生实习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该校40%左右的学生准备考研,30%左右的学生准备找工作或者参加职业考试,不愿参加集中实习而选择自主实习,只有大约30%的学生愿意参加集中实习。即使报名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对于教育实习的作用缺乏认同和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范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向东部流出,中小学适龄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学校数量和班级数量都显著缩减,导致教育系统无法完全解决师范生就业,加之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偏低,师范生就业渠道开始多元化,相当比例的师范生选择考研或者毕业后从事非教育行业。在本次所调研的高校,较高比例的师范生毕业后选择到相关企业就业,导致学生对于教育实习重视程度下降,实习过程敷衍了事,师范生基本功下降,甚至影响中小学的正常教学活动。

2.实习准备不充分。

本次调查对影响师范生实习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学生反馈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这些因素有些是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有的是师范生的自身原因,有的则是客观条件造成。

四、解决影响西部地区师范生实习因素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予以政策支持

建议由教育部相关指导委员会制定对于师范生教育尤其是师范生实习的指导性建议,对师范生培养方案给出指导性建议,强化师范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明确高校、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中小学在师范生实习中的职责和义务,有利于高校协调三方关系,有序推动教育实习的进行。教育部可以建议各地教育管理机构在制定中小学考核指标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细则时对于师范生实习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另外,师范生的实习成绩可以建议作为教师录用指标之一。毕竟,师范生培养质量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前途的大事。

(二)高校存在地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的解决办法

1.师范类高校要对陈旧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优化课程群,降低专业课比例,提升教师教育课程地位和比例。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使学生掌握丰富、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规范教育实习制度,严格落实师范生培养过程的各个实践环节。西部地区师范类高校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教育机构地交流,定期安排相关教师外出进修,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最新进展。

2.师范类高校要加强与本地中小学地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了解不同教育阶段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地区教育教学情况合理设计、安排师范生的实习。交流宜采用双向方式。可以采用定期将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到高校为师生作报告的方式,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高校教师到基层学校带班了解情况,或者可以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实现交流。另外,双方教师合作申报项目,完成相关论文等都有利于推进交流合作。交流合作还可以扩大到高校与地方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与地方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选择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3.见习、实习并行,实习方式多元化,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针对国内教育实习时间短且集中、学生实习机会少的问题,考虑西部地区特殊情况,建议西部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和制订实习计划时将实习时间延长为8至12周,可以采取顶岗实习和集中实习互补的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也可以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充足的实习时间才能保证优质的实习效果。在集中实习之外,建议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别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在集中实习前深入了解情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当学生在见习中发现了问题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5]。

4.建立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高校必须选拔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形成稳定的队伍,不能因为教学工作量、人情等因素随意安排指导教师。对于到艰苦地区带队实习的教师要提高实习补贴,高校教务处和实习生所在学院要对指导教师建立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

5.保证实习经费的投入。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各地划拨给地方师范类高校的办学经费有限,如何用有限经费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每个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教育实习是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关键一环,高校务必多方举措,保证实习有充足的经费。

(三)提高校、地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国家对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在师范生培养中的义务和职责做出规定后,地方教育部门就有义务协助高校安排好教育实习地进行。地方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职称评定、人才选拔、年终考核和推荐培训等方面向实习基地学校和指导教师倾斜。建议由高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合作成立协同中心,除协作完成教育实习外,三方还可实现资源共享、就地取材、合作完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接纳中小学教师培训进修等。这样各方利益都得到照顾,有利于教育实习基地的长久稳固合作,也有利于推动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以往教育实习中,只是由高校给予实习学校一定数量的实习经费。西部高校由于受办学经费影响,能够提供给实习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对于中学指导教师的付出无法补偿。为了提高中学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建议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多方筹措资金,给予中小学指导教师一定劳动报酬。

对于调查中反映出的西部地区实习学校多媒体设施、实验室等硬件条件差、办学经费少、学生文化素质基础差等问题,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过程中,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提高,这些问题都应逐步得到解决。

(四)加强卓越教师的培养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师范生实习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首先要从源头解决。教育部2014年推出“卓越教师计划”,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师范院校要抓住机遇改革招生制度,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立志扎根西部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采取分流实习,由学生自主完成实习或者将考研学生集中实习时间由大四上学期调整到其他时间段。在实习前,学生所在学院必须要召开实习动员会,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实习中,高校指导教师要强化学生管理。同时,要改革实习评价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实习结束后,实习学校给予实习生的都是优秀评语,无法对其实习表现进行区分。更为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应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高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学生共同给出,该成绩还应该作为将来师范生聘用主要指标之一。

对于调查中反映出的实习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学基本功和经验欠缺问题,高校可以根据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精神,进一步修改培养方案,加大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强化日常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在日常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五、结语

2014年9月10日,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师的培养质量,而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育部教师[2014]5号.2014-08-08.

[2]陈建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6):15-18.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