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园艺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园艺工程论文
园艺工程论文篇1

园林工程施工中采用新的技术设备的同时,还要求施工人员对这些技术设备有所熟悉,并能够做到应用自如。否则,就会对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造成影响。特别是技术设备被应用于施工现场时,会发现新的技术工艺与设备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施工人员并不会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而提高施工效率,相反,会因为对于技术工艺的特点没有准确把握而影响工程施工。对于新的工艺技术不够熟悉,就无法对新工艺以熟练操作,结果导致员工将旧有的工艺技术与新技术混淆。特别是园林景观的搭配,不仅关乎到园林植被景观是否完整,而且还对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投入使用后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所面临的问题都要尽快解决。

3园林施工中所采用的新工艺

城市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环保问题。人们对环境的高要求正是向城市注入创建宜居城市的理念。所谓的“宜居城市”,就是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不仅要求生活舒适,而且还希望经常走出户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是在长期的园林建设发展过程当中,施工人员要从经验的角度对施工技术进行操作。随着新技术在园林施工中投入使用,需要施工人员对各种技术有所了解。

3.1园林雨水回收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园林浇灌可以使用回收用水来解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很多园林在工程建设中,都引进雨水回收技术。园林雨水回收主要是利用雨水回收系统,将园林建筑屋面设计为集水屋面。以5…000…m2的积水屋面为例,设置集水池600…m3,可以使雨水尽可能地消纳,而不会在地表上形成径流。如果按照目前每1…m3水价4.8元计算,全年可以节约用水达到3.36万元。

3.2园林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维网垫边坡防护上。三维网垫技术在土木合成材料中属于较为新型的合成材料,可以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由于其结构上与丝瓜类似,其质地疏松、柔韧性强,因此,其内容空间容量很大,足以将栽种植物的土壤、砂子以及细石等容纳于其中。而且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还能穿过其中间而对植被的自然生产不会产生影响,且与三维网垫牢固地粘合于一体。使用土工合成材料的三维网垫,植被根系可以深入地表的深度达到30~40…cm,因而可以形成较为牢固的绿色保护层。

3.3软式透水管技术软式透水管包括起到过滤作用的管壁、pvc管和弹簧钢线主体,规格为直径50…mm、80…mm、100…mm、150…mm。…通常50…mm透水管要依据隧道环向长度与纵向100…mm透水管,在6~30…m长度连接处设有配套的接头,以便于连接。在该技术的使用上,要对技术原理有所掌握,即软式透水管技术所采用的是透水渗透的毛细原理,以可以将土壤中的多余水分吸收到纤维中以达到饱和状态后在水管的管道内汇集,然后进行排水工作。

3.4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具有双重密封止水的功能,主要用于各种密封性的技术处理。比如,在水管的接缝处往往会有渗漏现象,可以采用雨水膨胀止水胶技术对接缝处进行密封。当水渗透于接缝处的时候,就会以橡胶的弹性将水堵住不要流动,以有效防止渗漏现象发生。

3.5高边坡防护技术园林施工中,人工湖施工和高坡施工是较为常见的,那么边坡防护技术就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施工操作中,需要按照边坡的高度、坡度以及水质条件等制定边坡防护施工方案,以使边坡强度有所增强的同时,坡面的抗滑能力有所提高,因此,通过边坡力学性能得以改变使得边坡的稳定性得以维护。高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植物根的固定效果利用起来,以将植物周边的水土维护住,比较适合于在地质条件较好的环境中使用。此外,运用高边坡防护技术还可以使土壤本身的肥力有所增加,因而促进植物的生长,使生态效益良好。

4园林施工中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影响

4.1新技术对园林建设的促进作用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园林建设,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论是技术管理上还是施工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使新技术的优势在园林施工中难以发挥出来。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中同样遇到的难题包括小园林建设、植物的种植以及园林管理等环节。比如,为达到园林景观四季中展示出不同的特色,需要在植物的选配和种植上考虑到四季感,并将园林景观的层次感突出出来。这就需要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搭配。由于各种植物生长各有特点,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地被、草本花卉以及水生植物等,都会在四季生长中,对土壤、湿度和温度等生存环境体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性,那么就需要在栽种植物时,对植物进行协调配置,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还可以使植物之间合理搭配,形成四季生物的多样性,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此外,园林工程对于新工艺的运用效果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园林生态景观的改造上,更需要依赖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协调合作才能够完成。

4.2园林施工新工艺的使用促进了苗木的科学化管理在园林施工中,新工艺的使用注意苗木的种植,以维护园林的景观效果。由于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那么选择种植苗木时,就要注意苗木对土壤的适应性。最好是以近地苗源为主,选择生长旺盛且品种优良的苗木,不仅要求苗木在规格上符合园林规划要求,而且要考虑植株的形态,要确保叶色鲜艳并叶簇丰满。特别要求苗木要有发达的根系,而且不可以有病虫害发生。高边坡防护技术的使用,主要用于铺栽草坪以维护边坡稳定,要求草块的使用规格一致,而且草卷、草块土层厚度在3~5…cm之间,其中草卷生长的土层厚度大约为2…cm左右。

4.3使用园林施工新工艺需要重视养护专业力度高质量的园林绿化施工,要注意园林养护工作。园林管护的专业化管理,要求管护工人接受过专业化培训。为了能够选择到信誉优良、经验丰富的绿地养护管理单位,可以公开社会招标的形式,以确保管护成本低,且质量好。此外,园林管理部门还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以提高养护质量,利于园林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园艺工程论文篇2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施园艺工程事业的发展,必须置身于农业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之中来考虑。

蓬勃发展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表现在:

l、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86.7万公顷(至1998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年增长了1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o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疏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240吨-250kg/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到了33kg/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步向大型化发展,小型简易类型比重下降约20%。通过大型现代化温室及配套设施的引进,促进了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使我国新型优化节能日光温室和国产连栋塑料温室得到进一步推广,由于设施结构设计建筑更加科学合理,使得设施内的光温水气环境得以优化,有利作物生长发育,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例如我国日光温室黄瓜的最高亩产已达2.5万kg/年,接近或达到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等国的水平。设施栽培作物种类日渐丰富,除蔬菜外,花卉也占有相当比重,果树设施栽培也正在迅速发展。

4、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近郊区的耕地不断减少,如何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近年来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的定位是在城市周边,与大都市的二产、三产密切结合,融合服务于大都市,保证都市多元化、高质量消费的需要,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且有利生态环境的优化,因此往往把设施园艺做为首选项目。北京的"朝来农艺园"、"锦绣大地",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孙桥园艺试验场。东海农场等,将现代化的温室园艺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与向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结合起来,一举多得,拓展了设施园艺的功能,据统计仅在北京地区就有十多处,成为大城市周边的新景观。

5、近年来全国各地乃至到县乡等基层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北京中以示范农场引进的现代化温室于1995年建成投产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不少农业主管部门也纷纷效仿,引进国外温室设备、专用品种、甚至专家,希望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的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引进的现代化温室已达170多公顷,其中1995年以后引进的,占总面积的83.4%。通过对国外高科技设施园艺技术的全面引进、消化、吸收,也全面提高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学科水平,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效果显著。

6、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相关政策向农业倾斜,使得不少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农业项目,他们看到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把投资热点转向农业,多数也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投资力度之大,是以往罕见的,以北京"锦绣大地"为例,它是一个民营企业,投资额已近亿元,主要从事设施园艺及现代化畜牧业,以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从事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产业,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上述种种都为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

7、设施园艺工程的科学研究,受到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重视与支持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所列的部级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是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设施园艺高新技术,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不同生态气候型及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五省市,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经济一体化超前型示范工程模式,围绕蔬菜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主要研究内容有种子种苗工程、种植工艺工程、采后处理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工程、相关产业工程(包括温室制造、环控仪器设备、农机具、穴盘生产、蔬菜包装保鲜、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厂等)五大方面。此项目已于1996年正式启动,2000年完成。该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高达5000万元,相当于"七五"、"八五"有关设施园艺重点项目经费总和的10倍,足以说明国家对设施园艺工程的重视。

与设施园艺工程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有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有基础理论的研究。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设施园艺高产优质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证式启动,这在我国设施园艺工程学科领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反映出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学科水平已跃上新台阶。8、已形成了一支从事设施园艺工程专业的科技队伍,二十年来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强有力的梯队,为设施园艺的宏观决策,生产、科研、教学和推广,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一批中青年骨干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本领域的支柱力量,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46个蔬菜研究机构,其中绝大部分有从事设施园艺的研究机构和人员。部分农业院校,近几年来陆续开设了"设施园艺"课程,有的还开出了硕士、博士学位课,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和过去比较,我国的设施园艺工程事业正处在建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令人欢欣鼓舞,但也必需冷静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1、我国设施园艺的面积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以简易的类型为主,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与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灾害性天气和年份生产没有保障,农民遭受损失,市场供应出现波动。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截止到97年全国蔬菜设施面积为84.11万公顷,其中中小拱棚面积为42.42万公顷,占到50%,这些都是很简易的设施。档次较高的塑料大棚为19.04万公顷,在冬季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不能进行生产。塑料薄膜温室是冬季生产的主要设施,但以不加温为主。有加温设备的只有0.68万公顷,比例不到1%。至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全国总面积仅仅有170公顷左右,微不足道;而国土面积比我国小得多的荷兰,现代化温室面积却是我们的100多倍,可以全天候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产品行销全世界。

2、设施园艺工程科技含量较低,无论设施本身还是栽培管理,多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成套技术,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表现在作物的产量水平,尽管我国也有高产典型,但很不普遍,大面积平均单产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无论蔬菜还是花卉,平均产量往往是我国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荷兰温室番茄年产量中等水平即可达到60万kg/ha(即4万kg/亩),是我国的4-5倍。从专用品种到配套技术都很完善,设施的光、温、湿、气、肥各个环境因子,全可根据作物需要进行调控,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3、我国设施园艺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个体农户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矛盾越来越突出,更难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发达国家的设施园艺工程已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我国还是分散的,以小型的乡镇企业为主,尤其在"硬件"的生产与制造方面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不高,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随着外国温室公司不断涌入我国,他们的产品虽然价格很高,但因质量好,工艺精湛,还是受到欢迎,使我国原本就不太发达的相关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

4、目前我国设施园艺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科技示范园区遍及全国,但内容雷同,设施园艺有较强的地域性,必需因地制宜才有效果。而目前一些地区或单位,不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出发,盲目模仿别人,不惜重金进口外国大型温室,甚至还有个别领导把园艺设施建设做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顾建设而没有明确的生产目的,设施虽然建起来了但效益很差。这些现代化温室冬季需要加温,夏季还需降温,耗能多、运行成本高,不适合中国国情,加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使得生产不但不能赢利,还严重亏损,体现不出高科技示范作用,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今后设施园艺工程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需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使我国设施园艺工程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得以持续发展。从本专业委员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l、大力扶植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园艺工程生产体系,尽快形成相关产业,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在政策方面给以具体支持。

2、大力加强设施园艺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大科研投入,组织部级的科研队伍,与地方密切合作,抓住关键问题(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联合攻关,边研究边开发,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提高我国设施园艺工程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3、尽快克服我国设施园艺事业迅猛发展的盲目性,尤其对外国现代化温室的引进工作,应有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引进之前要组织专家充分论证,新闻媒体的宣传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全国各地应分层次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是搞花架子,做门面。从我国人均蔬菜的消费量看,目前蔬菜设施栽培面积不宜再盲目增加,否则会导致"菜贱伤农",关键要提高品质,增加花色品种。

园艺工程论文篇3

首先应该根据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和风俗条件来做好园林规划方面的工作。城市之间的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园林规划的时候,必须根据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就北京而言,北京市处于华北平原的西北地区,西部、东北以及北部都环山,在春季的时候,升温比较快,气候干旱,并且经常有大风;夏季气候炎热,雨水非常多;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年降雨量大概有600mm,夏季降水量在500mm以上。在规划园林绿地的时候,主要植物应该是针叶树,阔叶树应该占少数,可以使用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的方式,保证园林植物规划配置的合理性。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可以将观叶植物、观形植物、观花植物、观茎植物和观果植物运用进去,保证配置的合理性,做好混合种植工作。种植植物的时候,做到疏密有致,保证良好的空间效果。

1.2发挥中国园林植物应用方面的优势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环境和东西环境差别比较大,这也导致了我国物种多样性非常的明显。现在很多城市都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园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种类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最多的,被子植物则排在第三位,并且我国有很多原产花卉和变异花卉,例如梅花便有很多种,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将微喷光物种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选择那些中国特色比较明显的植物,将中国的特有优势发挥出来,重视对我国植物多样性的体现。

2新工艺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2.1铺地新技术的应用

对于园林工程而言,园林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在铺地的时候,必须选择合适的方式,保证其质量。铺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真空吸水工艺。这种工艺本身便是混凝土路面新技术,其主要是利用脱水作用和压力。这两种作用能够很好地降低水灰比,能够让混凝土更加密实,更好地改进其物理性能,缩短路面实际保养时间,避免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出现干裂的情况,进而提高路面的实际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在广场铺砖和生态嵌草的时候,也应该将其与新工艺更好地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改进技术,提高铺地的实际质量。

2.2理水工程新技术的使用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需要的水源量比较大,因为需要浇灌的花草树木非常多。理水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技术。

2.2.1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肥料、黏合剂、草籽、土壤改良剂、染色剂以及保水剂等混合在一起,利用机械将其喷射到坡面上去。在混合的时候,必须保证比例是合理的。这种技术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提高施工的实际效率,确保草坪发芽的时候比较均匀,不但应用价值比较高,而且其造价还比较低。

2.2.2园林微灌溉技术

这种技术在树木、灌木以及花卉的生长过程中比较适用,能够通过滴头或微喷头慢慢地湿润植物根部的土壤。这种技术就是局部灌溉技术,能够很好地节约水资源,效率非常高。并且微灌溉本身的流量小,能够很好地节约肥料。这种技术不但能够满足植物的需要,帮助其更好地生长,还能够节约水资源,降低劳动强度。

2.3高坡防护技术

在园林施工中,人工湖和高坡施工都是经常出现的。在项目施工的时候,需要使用边坡防护技术,其应该根据需要来确定方案,并根据边坡坡度、水质来进行防护,防护的目的是提升坡面的防滑性能。在那些比较容易施工的园林中,可以使用植被来保护边坡,植被的根系不但能够固定水土,还能够对土壤结构进行一定的改善,让生态系统更加的平衡,保证园林的生态效益;对于那些地质差、施工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通过铺设草砖来提高边坡本身的强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土。

2.4GRC和FRP塑山

这种技术本身优点比较明显,造价比较低、造型逼真并且非常耐用,运输的时候也非常方便,在大型塑山工程施工的时候比较适用。这种技术能够克服以往的砖骨架塑山和钢骨架塑山存在的问题。并且这种技术的韧性比较强,在假山瀑布施工的时候应用比较广泛。

2.5新材料和新药品

2.5.1新型陶瓷透水材料和软式透水管

新型的软式透水管本身的耐压力、抗腐蚀力、耐低温高温能力比较强,可以在很多地区使用,而且其抗拉能力比较强,优势非常明显。新型陶瓷砖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进行水下图案的铺设,水池景观表现能力会有明显增加。并且其渗透能力比较强,能够提高地下水含量,能够对空气湿度进行一定的调节。

2.5.2新型增绿剂和抗蒸腾剂

使用新型抗蒸腾剂,能够使植物表面形成透光保护膜,抑制植物增腾,保证其呼吸和通气的正常,提高植物成活率,降低人工养护成本。而新型增绿剂不但能够帮助青草更好地生长,还会促进光合作用,让草在春天更快地发芽,帮助草更好地生长。此外,新型无纺布和新型遇水膨胀止水胶的使用也能够帮助树木更好地成活和成长。

园艺工程论文篇4

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园林小品、植物种植、种植土的选用、植物养护等全过程,新工艺的采用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城市居民非常关注的话题,由园林施工新工艺催生了园林施工对植物配置、施工材料调整的实践,也有许多成功的城市园林实例成为园林施工新工艺实践的教材。总体来讲,园林施工新工艺一直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一条主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园林施工新工艺,就没有城市园林的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就不能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和园林景观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管理和技术难点,需要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园林景观管理人员加以认真解决。如在植物的品种配置和选择上,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常绿灌木、水生植物、常绿草本地被、草本花卉等由于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对土壤、温度、水分的要求互不相同,协调植物间的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景观效果方面,草、灌、乔的结合,叶、果、花的搭配,低、中、高的层次,四季生物多样性的配置、现有湿地生态景观的改造等,都为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和园林景观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样的难题也体现在小园林建设、植物种植等环节,因此,认真分析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和园林景观的管理中的技术难点,并在植物种植、小园林建设、园林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效果。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和园林景观管理技术难点的主要措施,由以下几个方面。

2 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

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采用上必须注重园林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对园林工程所在地的地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水文条件、现有地形地貌等有一个整体的、协调的、明晰的认识,并通过科学论证、现场试验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检验新工艺的使用效果,从而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统筹规划园林施工的全面展开。如在园林叠石(含孤赏石峰)、卧石、顽石、点石等石材的施工新工艺的采用上,不论采用何种工艺、采用何种新材料,都必须保证叠石堆叠、卧石、顽石、点石定位符合整体设计的要求,放置石材的基础必须牢固,确保能够经得起地面震动 强风 暴雨 水流冲刷的考验,符合安全性标准。园林叠石(含孤赏石峰)、卧石、顽石、点石等石材的颜色、质地、形状、观赏面、清洁度以及放置场所要符合美观性的要求,令人赏心悦目。保持园林叠石(含孤赏石峰)、卧石、顽石、点石等走向符合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要错落有致,互相呼应,避免杂乱无章情形的出现,搭接的缝隙要采用新工艺进行勾嵌,确保勾嵌材料的膨胀度、光滑度以及色泽度同所用石材相一致。在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城市园林施工的整体图纸的要求,主动调整园林施工新工艺的使用方向,把每一个园林施工的环节、每一个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思维调整到具体园林新工艺采用的合理性、科学性上来,从而动员全体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园林施工的实效性,从分体现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采用在园林景观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

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重要坚持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土地、湿地、林地等资源在园林施工中的作用。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是园林工程各项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实现园林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如园林灌溉技术要充分体现高效节水的特点,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向喷灌、滴灌等方向实现新工艺的转换,园林灌溉新技术的采用可以在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耗费的基础上,确保园林植物的用水需求。在园林施工的实践中,园林施工新工艺采用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些高耗费、低产出的施工工艺要被低耗费、高产出的施工工艺所取代。大胆探索新的园林施工工艺,寻求突破,使园林工程所需植物、灌溉、园林工程、养护、湿地等各项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最大限度实现有的园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对各类资源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区别对待,在实践中检验新工艺的效果,通过园林工程新工艺的采用,不断提高土地、水、湿地、林地、坡地、丘陵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注重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同传统工艺运用之间的矛盾,针对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运用的效果,确定在园林施工中采取何种工艺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4 探求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可循,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采用也不例外,因此,园林工程建设在引进大量新工艺,提高现有原理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应该积极探求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园林工程新工艺的发展方向,通过清晰思路、明确目标,合理、科学地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达到明显的园林景观效果。如在园林园路的施工过程中,不论是采用砂浆路面、花岗岩等岩石路面、卵石路面、水泥路面还是塑胶路面等,都必须保证路面的整洁、安全和舒适耐用,还要有合理性。这种要求就是对园路内在规律的他求,在采用新工艺时,必须注重这些内在规律的作用,才能合理、科学、成功地运用新工艺进行园路路面的施工。

5 总结

园林施工新工艺代表着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效果。但是,在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和园林景观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管理和技术难点,需要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园林景观管理人员加以认真解决。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采用,必须坚持在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且要统筹兼顾城市园林施工地的植物生活环境以及所依托的河湖水系、山坡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区域的生物生活环境。在园林施工中广泛采用新工艺,是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客观需要,通过新工艺的采用,要达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只有不断地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探求园林工程施工新工的内在规律,才能实现新工艺运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项箫微.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现阶段的技术问题[J]. 现代园艺,2011(9)

[2] 何天宇.浅谈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5)

[3] 吴解云.探讨我国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若干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园艺工程论文篇5

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掌握园艺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园艺生产、运输、加工、营销、服务与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一定的该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品生产、食用菌生产、草坪生产、组培苗生产、园艺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园艺产品营销等。职业资格主要有劳动部的中级果树工、中级花卉工、中级蔬菜工、中级绿化工等。

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该专业的毕业生应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生物学特性;理解主要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园艺作物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机理;理解园艺作物产后生理及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原理;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了解组培苗的生产规程;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能熟练操作常见的园艺作物栽培养护机具并进行简单的维护;能识别常见的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品种;能从事本地区主要蔬菜、花卉、果树、草坪、食用菌栽培和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及一般的销售工作和园艺作物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二、当前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现阶段大部分中职校园艺技术专业课程结构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部分由三大平台组成:普通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其中,普通文化基础平台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广适性;专业大类基础平台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植物遗传学等,是园艺大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在不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实现园艺大类各专业之间转移提供可能;专业基础平台包括园艺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园艺机具等,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为学生掌握从事该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共适性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奠定基础。“活模块”部分是建立在“宽基础”平台上为突出和强化果树、蔬菜、花卉等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若干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就业意向和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方向。然而,如果将现阶段这种课程结构置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及园艺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背景下审视,就会发现其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直接导致了课程灵活性与应用性的削弱,因此很难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可见,要更好地兼顾专业定向性和就业适应性,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中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施及评价

(一)职业能力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据此,我们把园艺技术专业岗位整体的工作过程作为分析对象,把工作领域分成日常生产准备、生产工具操作、繁殖、生产过程管理、园艺产品的收获、园艺产品包装与贮运、园艺产品加工七个部分,再通过对胜任每一部分工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相应技能要求的分析,得出工作任务与工作行为。

(二)课程教学分析

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工作的相关性、每个工作任务的教育价值以及课时分配均匀原则,在行业专家和课程开发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合并,形成了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品生产技术、草坪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园艺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插花技艺和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九个项目课程。在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上,采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横向专业课程门类划分的方式分配项目课程课时,最终形成园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安排。

(三)课程实施

园艺工程论文篇6

1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改革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能够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一项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如果园林艺术课程只是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与理论教学水平不匹配,就会让学生在园林艺术课程学习时,难以正确接收到园林艺术课程知识的信息传递,进而对园林艺术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以至于让学生成为了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的“园林艺术理论人才”,这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其未来职业发展都极为不利。学生要想真正地学好园林艺术课程,就必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领悟到理论知识的内涵,使园林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以相辅相成的发展,为学生的园林艺术专业技能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能够为提高其学科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教育体系当中所开设的专业学科,其对于专业园林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关键影响作用。从园林艺术学科的社会性质与职业定位来看,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满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向发展,因此高校园林艺术专业课程必须要摆脱掉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让其能够在高校园林艺术课程中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园林专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园林艺术学科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支持。

1.3 积极推动专业进步

园林艺术课程作为园林工程在高校教育阶段的教育表现形式,其在高校教学中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园林艺术专业人才,还能够积极推进园林艺术学科及园林工程技术进步。因为,园林艺术课程是以园林工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作模式为基础而开设的学科,所以说园林艺术课程与园林工程之间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而实践教学作为园林艺术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发现更多、更好的园林艺术视角和园林工程技术,为推动园林工程进步发挥出重要动力支持。

2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目标的改革

想要实现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先做好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直接指导和最终目的,其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作用。虽然,当前的高校园林艺术课程正在通过增加实践课比重、改革实践课教学方法等途径来逐步改善实践课程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地位,但如果不先做好对教学目标的改革,那么无论投入多少资源进行园林艺术实践课程改革,其效果都难以达到最终目标,所以说对园林艺术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改革是实现促进高校园林艺术课程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专业管理者都应充分认识园林艺术课程中实践课的重要性,明确实践课在园林艺术课程中的作用,进而将原本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或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学目标改革成为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来体现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以实践课程模式接触园林艺术课程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个更为直观的学科认识,树立起他们内心中以实践为主的园林艺术知识学习观念,为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发挥出实际效果。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作为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表现形式,其会直接反映出高校对园林艺术课程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要想实现对高校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就必须从园林艺术课程内容人手,通过本质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来带动形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园林艺术课程的知识结构、表现形式上,应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比重,多添加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发现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魅力所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举一反三,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园林艺术技能,为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支持。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园艺工程论文篇7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科学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到对“理想的、真正的人,对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关心上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准则。人性化设计能创设为校园人群提供安全、舒适、愉悦、自由等体验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满足受众人群的生理需求,即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二是满足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即符合心理学原则。第一,人体工程学原则。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在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优化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尺度。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尺度为设计环境和特定空间提供依据。此外,作为人体工程学研究重点的人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也应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之中予以考虑。如作品的色彩搭配、材料选择、活动内容等,也都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第二,心理学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需要满足校园活动人群行为的心理需求,需要根据在校园环境中人群的心理及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出适于特定人群参与的公共空间。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多关注校园内活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与校园环境互动的关系,通过考察、分析确立场域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停留,因为这样的空间既便于参与公共活动,又能满足一定的私密性要求。

2.生态化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必须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更科学、持续地对学校人文精神产生影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校园环境。生态学观念的注入拓宽了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范畴,包括在作品中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等观念的呈现。因此,生态化有利于未来校园环境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校园公共艺术的生态化原则是指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尊重自然、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内人群生活品质的属性。

3.艺术性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如何丰富,美化环境、为校园人群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始终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校园公共艺术需要满足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给予受众美好的精神享受。

4.公共性原则

当今,在公共艺术理论中,有关公共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笔者认为,对于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兼顾艺术性和公共性。通过在校园范围内完成有效的问卷调查、考察分析等前期工作,进而在精英意志和大众群体诉求间找到平衡点作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其设计过程本身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通过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亦可在专业高度和受众审美高度间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校园公共艺术在满足校园人群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在其心目中留下校园文化的印象。依靠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使校园成为更加多元、立体、个性化和艺术化的综合构成体。通过受众与校园公共艺术的互动,艺术介入并改变校园人群的价值体系,促使校园人群反思人与环境的新关系。这种构建或反思超越了简单的教化功能。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原则在未来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园艺工程论文篇8

园林工程;园林艺术;继承;应用

园林艺术是美学的集中体现,而中国园林艺术则是中国美学的完美诠释。与西方园林艺术设计相比,中国园林艺术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园林设计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即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追求的是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共生性,实现的是园林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使人流连于期间时,能够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舒适感以及全身心的放松以及美的享受。

1中国园林艺术设计

1.1园林布局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在设计上追求的是和谐、自然,强调的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而和谐以及科学合理的园林布局则是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讲,中国园林艺术布局主要体现如下:主题布局,在中国园林艺术布局中山、水、石、花灯各种要素既可作为单独的主题,亦可相互组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和谐共生的主题;欲扬先抑布局,该种布局模式强调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即通过障景等手法将人的主视线挡住,营造一种晦暗、狭小的空间感,之后在主景区进行精致的布局,从而给人带来豁然开朗之感,如留园在布局的过程中就采用了此种布局格式;对比照应布局,即借用其它物体突出园林的风格或者是主题,如苏州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常用自然画作来突显出园林自然景观的的和谐、优美。

1.2植物配置艺术

植物配置艺术是突显中国园林自然美、和谐美的关键。在中国园林艺术设计过程中,常用对比及衬托植物配置艺术来达到突出园林主题及布局风格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植物在色彩、高低、姿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园林营造出主题及风格分明、独居自然特色的良好园林文化氛围,主要有3种配置手法:水平与垂直对比手法,如青翠欲滴的草地与垂直高大的法桐之间的对比;体形大小对比法,如通过应用绿草、低矮灌木以及高大乔木营造出的鲜明层次感;色彩与明暗对比法,如姹紫嫣红的花朵与绿色树木、草地之间强烈的色彩对比。

2园林工程对园林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应用

2.1对中国园林艺术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应用

“造园艺术,施法自然”以及“天人合一”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思想精髓,并贯穿古今,一直影响着中国园林艺术设计。所谓“天人合一”,其主要是指,在园林艺术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园林布局,还是植物配置都要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建筑、植物以及山水等各种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间的统一性,实现人、园林景观及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而在中国现代化园林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其也被用作核心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中国园林工程设计及建设对自然元素的引入,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和建造,就在结合本地独特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水、地方特色鲜明的花草树木等;对自然地势的遵循,“因势借势”以及“因地制宜”是中国园林艺术设计“天人合一”理念的发展,河南郑州黄河游览区的设计和建造明显体现了对自然地势的借鉴和遵循,该园林工程主要是在基于黄河这一地势特点基础上设计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出炎黄二帝像以及黄河湿地等景观,带有明显的黄河地势文化特征。

2.2对中国园林艺术设计形式的继承和应用

布局及植物配置是中国园林主要的艺术设计形式,而借景、障景、景观小品等则是为实现某种布局或植物配置主题、风格等而采取的相应设计手法,园林工程对其的继承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工程对布局形式的继承和应用,如中国天津的热带植物园、河南郑州绿博园等都采用了主题布局形式,前者的主题为单一性因素,即热带植物;后者的主题为植物、山水等因素构成的城市主题;对植物配置形式的继承和应用,这一继承和应用体现在众多园林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如河北秦皇岛红丝带公园对植物配置中对比及衬托手法的继承和应用,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地与色彩艳丽的红丝带形成明显的对比,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了“万点绿中一点红”的园林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无论是“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还是独特的布局及植物配置形式都对中国古典以及现代化园林工程设计和建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基于此,在钢铁水泥般的现代化都市环境以及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园林工程设计和建造依然要在遵循中国园林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古典与现代、中西以及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与和谐统一。

作者:王燕 单位:国有通江县铁厂河林场

园艺工程论文篇9

1造园艺术的介绍

造园艺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优秀的绘画艺术、风水知识等都可以被运用于造园艺术中,如今借助科学的地理勘探技术和先进的造园仪器等,使得造园艺术获得了长足进步。造园的方法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优秀的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都是赏心悦目的。造园艺术不是简单的绿化和建设,将各种造园要素随意地布置不是造园艺术,由于现在的施工队伍只注重工期进度和建造的准确性,并没有对造园艺术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没有在具体的实践中完善修正造园理论,使得我国的园林造园艺术发展的并不顺利。

2园林要素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园林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园林要素:假山、石像、阁楼亭台、石桥、流水、草地等。一个优秀的园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将造园要素进行配置,园林要素之间要有主次之分,要有重点突出的部分。在所有的造园要素中,假山的地位非常重要,无论是普通居民的小区园林绿化,还是国家大型的园林地标风景,假山都是造园艺术最常用的手段。除假山外,水池也是园林景观中常看到的景物,在造园艺术中有句行业熟语叫“无水不活”,水池的存在可以增添园林的灵气,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协调富有意境,在情感表达上不会有生硬突兀的感觉。

植物也是造园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植物的存在使得整个园林景观生机勃勃,对园林山石建筑景观起衬托作用,有助于园林设计者主旨精神的表达。园林建筑一般采用我国古典的阁楼亭台形式,这些建筑除了本身形态美观,对于烘托周边的其它造园要素也很有帮助。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及和谐的搭配技术,可以使整个园林艺术得到升华。

3造园艺术在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造园工作前期准备

在具体施工前一定要保证各种建设材料的完整,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精度,不能出现建设不符合工程设计图纸及行业相关标准的情况。园林施工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严格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工程在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园林施工管理者要对园林建设中的造园要素进行合理地规划,结合当地环境等实际情况,及时对设计部门的设计提出质疑,保证设计有效执行的同时,也要在实践中完善理论设计。

3.2探索园林建设的整体效果

园艺工程论文篇10

园艺疗法起始作为医院辅助治疗的一种医疗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普通人群的重视,其在缓解精神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发挥出明显的优势。本文结合园艺疗法的特点及当前园艺专业教育现状,提出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的必要性。

一、园艺疗法的发起和内涵

18世纪70年代,美国部分医院发现,一些为交付医疗费用而在附近菜园和牧场工作的贫穷病人,痊愈速度加快,从此园艺治疗的功效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20世纪初,英国的许多医院农场开放给病人活动,之后园艺治疗的方法逐渐成为正式的治疗方式。所谓园艺疗法是指利用园艺植物或园艺操作使参与的顾客从某种生理、心理障碍恢复到未发病前,甚至比病前更好的状态的治疗方法(郭毓仁,2006),园艺疗法是一项成本低、简便易行的“行为医疗”方法(王善澄,1997)。当时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包括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能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李树华,2000)。美国密歇根大学从1950年就开始举办园艺疗法研讨会,1955年第一位园艺疗法硕士诞生。日本1997年起,各地如宫城县、静冈县以及高知县相继建立园艺疗法庭园设施,开展园艺疗法活动。据全美园艺协会估计,近90%的美国家庭现在在从事园艺活动(刘建华,1999)。由于参与园艺劳动活动,参与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职业技能、休闲等方面均受益匪浅,园艺疗法适用对象也扩展为普通群体,因而园艺疗法由园艺治疗行为发展为园艺保健行为(王涵,2008)。

二、我国园艺疗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尽管园艺疗法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已经出现在医疗、康复疗养、精神照护、智障儿童教育、特殊教育、老年人护理等诸多领域(李树华,2000),但在国内大多数情况下,园艺疗法都被当作一种辅助的治疗措施来使用,大部分人还不能够用科学而严肃的态度将植物和园艺活动引入到日常生活,即便是喜爱养花草的人,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植物对人的重要意义。

2000年以前,我国园艺疗法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借鉴英、美以及日本等园艺疗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的发展历程,归纳园艺疗法在现代生活中对人们的多项生理指标和生活技能的影响,介绍园艺疗法的操作原理和步骤。2000之后,国内开始出现实质性研究:2001年班瑞益证明园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的。2006年修美玲与李树华发现试验后约80%的老年人的心情转好,由此证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园林设计者也认识到“开展园艺疗法设计可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是实现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杨晓明,田国行,2007)。2011年国内第一本园艺疗法的教材《园艺疗法概论》面世,至此,正式揭开了国内园艺疗法人才培养的序幕。随后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在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为本科生开设了该课程,为我国的园艺疗法事业发展积极培养人才(张建国,2012)。

综上所述,我国的园艺疗法研究尚处起于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数人对园艺疗法的认识仅限于简单的辅助手段。相关部门对园艺疗法的推广和普及尚未起步,相关专业机构的公众影响力也较小,相关刊物对园艺疗法的系统研究类报道较少,相关书籍论著也很少(杨晓明等,2007)。

三、园艺疗法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群往往心理压力也较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其等待疾病后的治疗,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坏,不如选择日常的保养和预防,因而对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活动有着很大需求。

植物和花卉的颜色和气味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例如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我国古药志《本草衍义》、《日华子诸家本草》等书中,就有常闻香,可治头痛、头晕、感冒、视物模糊的记载。也许任何人都有同感,一个神经紧张、过度疲劳的人,只要一进人苗圃、花园,就变得轻松起来。所谓“日常园艺疗法”是指以现代都市人为对象开展园艺活动(包括植物欣赏和园艺操作),利用植物及园艺活动,通过缓和的方式改善身心状况或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将植物引入生活,改善居住环境(王涵,2008)。观赏园艺或保健性园林,人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而园艺疗法可以使人主动参与园艺操作,与他人合作,与植物互动,从中找到成功或满足的感觉,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改进身心健康。园艺操作也可以在培养儿童的性格和心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它“能使感情粗糙的孩子变得细致,性格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性情急躁的孩子变得温情……”(李永真,2004)。由此可见,研究和推广园艺疗法不仅能提高人们自身免疫能力或抗病能力,即达到治病或强体的目的,而且也帮助了人们健康心理和个性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和改良环境。

四、园艺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实行的新专业目录中,原有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由此一般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有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设施园艺学、无土栽培学、切花生产理论与技术、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设计、园艺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总论等;就业方向是在园艺、园林、城市建设、农林业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营销、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但据笔者调查,部分农业本科高校把园艺专业中有关观赏园艺部分课程或多或少地划分入园林专业。如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开设的观赏园艺方面的主要课程仅花卉学和盆景学(选修),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质上也成为食品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园艺专业课程主要存在两大内容,即园艺植物栽培与育种,与应用相关的课程呈逐渐减少趋势。

五、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的必要性

“园艺是文明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园艺科学必将在国民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园艺疗法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从具保健作用的日常园艺疗法而言,园艺疗法不再是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区域的艺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园艺活动的一种指导和设计。该技术更多的是有目的地科学利用常见的蔬菜果树和花草植物,发挥出园艺的又一重要功效。它不局限于对园林观赏植物以欣赏为目的的配置,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或群众都直接参与了植物的栽培与管理活动,这已不再是传统园林专业或观赏园艺专业涉及的内容。园艺疗法实质上是传统园艺在新时期需求下应需产生的主要提高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园艺艺术。在我国园艺植物产品日益丰盛的今天,提升其使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国外高校开设园艺疗法课程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例如1960年园艺治疗领域的第一本教科书出版(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同年密歇根州的Pontiac设立园艺治疗课程;1971年堪萨斯州立大学设立园艺治疗学士课程。另外,1972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园艺系与Menniger精神病研究中心合作,实施园艺治疗计划,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并正式设立园艺治疗学科。目前中国开设有园艺治疗课程的大学仅浙江农林大学及台湾地区的台湾大学、阳明大学等。相比而言,不少高校的园艺专业教育内容逐步缩减而集中,基本变为蔬菜花卉和果树的生产种植专业了。园艺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不佳,主要是就业面窄,工资待遇较低,或体力劳动成分较高,造成相当部分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据齐安国等调查,近年园艺专业的就业率是54.21%(李安国等,2010);而且据笔者估算,仅有约一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

在我国通过高校园艺专业开设园艺疗法课程,促进园艺疗法逐渐成为一门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研究和使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园艺疗法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六、园艺专业《园艺疗法》课程的设置

课程性质:园艺疗法本质属于园艺应用技术,首先应设置为专业方向选修课,也可设置为专业方向必修课,视其是同园艺植物栽培和育种同等重要的一门应用学科。开设时间:应继园艺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开设,该时期有关专业课程大多进行完毕,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园艺疗法相关知识。课程要求:注重讲解园艺植物除了食用观赏之外的作用,要求学生对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或认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设置或要求学生亲身体会园艺疗法的实效。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课程内容主要为学习园艺植物及园艺活动对各种人群心理的影响,同时讲解不同类型园艺植物的种植设计及管理。该课程本质属于应用技术,所以讲授时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积极组织或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及实验验证,加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毓仁.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M].台湾:詹氏书局,2006.

[2]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园林,2000,(3).

[4]王涵.日常园艺疗法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刘建华.园艺疗法[J].绿化与生活,1999,(1).

[6]李永真.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J].早期教育,2004,(4).

[7]张建国.《园艺疗法概论》教学方法体系构建的创新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

[8]班瑞益.园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4).

[9]修美玲,李树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6,22(6).

[10]杨晓明,田国行.园艺疗法及其园林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2(5).

园艺工程论文篇11

“建水紫陶文化”是指包含建水紫陶文物、紫陶文学和紫陶烧制技艺等在内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一、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一)《纲要》指导下幼儿园课程对本土文化具有一定诉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①建水紫陶文化是地方传统工艺和儒家文化结合的产物,是边地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代表,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应该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本土文化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云南建水被誉为“文献名邦”和“滇南邹鲁”,作为部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教之风大兴,儒家思想广传,仅明清两代就出过文武进士111名,在云南科举考试中中榜学子常占半榜之多,有“临半榜”之称。建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紫陶艺术的崛起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幼儿园课程中合理开发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感知、认同进而热爱身边的文化,对其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课程对本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土文化Y源是对幼儿园课程的丰富和补充,而幼儿园课程又是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建水作为滇南文化中心和陶瓷文化中心,独特的紫陶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古城增光添彩,“千年建水紫陶”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将紫陶艺术和紫陶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创新已成为每一个建水人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资源,对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幼儿的爱国爱乡情,传承和弘扬建水紫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水紫陶文化价值及个人研究旨趣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它集制泥、拉坯、修坯、刻填、装饰、烧制、打磨等工艺于一身,经过文人墨客、大师名家的书法、绘画装饰点缀,形成了别具一格、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近年来建水紫陶发展迅速,2008年已被列为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陶中新秀”之誉。建水紫陶作为一种灵动的文明,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陶器,更是一个文化因子的载体。建水紫陶文化中的诗词故事和传说可以丰富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建水制陶艺人不断探索、锲而不舍、传承创新的精神可以作为幼儿园道德教育的素材;建水紫陶的书画装饰艺术和制作技艺可以成为幼儿艺术教育(手工操作)的来源。建水紫陶文化作为本土文化资源的代表,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我在建水求学、工作至今已二十一载,对建水紫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希望立足于本地实际,对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理论构建

(一)建水紫陶文化独特的教育魅力

1.建水紫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

(1)亲情、孝道与感恩

建水紫陶文化中的一些故事和传说富含仁孝,是重要的德育素材。

(2)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

建水紫陶经过无数代制陶艺人的传承和弘扬,才形成了“阳刻阴填、残帖镶嵌、无釉磨光”的艺术特色,在制陶过程中浸润了陶艺人的智慧和汗水,那种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3)自豪感与责任感

建水紫陶典雅精致、工艺独特,见证了千年古城的历史沧桑。让幼儿们在课堂活动、生活实践中认识、认同和热爱家乡文化,产生生活在建水紫陶文化氛围中的自豪感,进而担负起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建水紫陶文化中的智育功能

(1)丰富的紫陶文化知识

包含对物质、精神和行为方面的认知,如紫陶的制作工艺流程有哪些;紫陶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制陶艺人身上学到什么;建水每年都要举办哪些重要的紫陶文化活动,建水紫陶的生活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有哪些。

(2)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

建水紫陶包括“镇泥制浆、手工拉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六道传统手工技艺,通过讲解制作原理和指导幼儿亲手实践,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技能。

(3)文学素养、书法和绘画能力的培养

将书法、绘画、印章、图案等再创作于素坯紫陶上,紫陶也就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文化的渗入让紫陶拥有了鲜活的生命。通过学习和鉴赏,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书法和绘画等能力。

3.建水紫陶文化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美”,在建水紫陶文化中无处不在。如“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磐”的品质美;“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传承创新”的精神美;“装饰刻填、无釉磨光”的工艺美。

(二)建水紫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理论构想

1.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理论基础

依据陶行知先生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内容应该更为生活化,应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尽可能地创造让幼儿获得丰富而感性的直接经验的条件。依据尤里洛特曼的文化交际理论,文化作为一种符号,承载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应把幼儿置于文化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幼儿了解、认同本土文化,传承、创新本土文化。

2.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目标的制定

(1)幼儿园课程的发展目标

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中融入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风格独特的园所文化。

(2)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

激发幼儿教师对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和挖掘利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3)幼儿的发展目标

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的相关内容,培养幼儿的“四项技能”――说唱、表演、写画和手工创作。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集体教学、组间合作、个人实践等形式,让幼儿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面临的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使幼儿热爱家乡文化并乐在其中。

3.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内容的选择

建水作为滇南的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笔者经过收集和整理,将建水文化资源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生活文化资源:建筑(朱家花园、文庙、双龙桥、团山古民居、文笔塔、古井古桥古寺庙古院落)、茶叶(云龙山茶、普雄千年老树茶)、饮食(过桥米线、烧豆腐、草芽、酸甜石榴、燕窝酥、狮子糕、凉梭粉)。

礼仪文化资源:待客礼仪、祭孔大典、儒家三礼(成童礼、成人礼、开笔礼)、学政考棚科举仪式、龙窑公祭仪式。

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神话传说(疯摇城的故事)、诗歌、建水彝族花灯、建水小调(四门调)、民间游戏。

技艺文化资源:紫陶烧制技艺、鼓舞、草编、竹编、民族刺绣。

节日文化资源:燕窝节、建水孔子文化节、紫陶文化旅游节。

4.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活动的实施

(1)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幼儿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差异水平和课程内容,运用指导示范、趣味提问、积极鼓励、正面评价等方式,把幼儿保持在其最近l展区内活动。例如,在主题活动《建水紫陶的前世今生》中,教师制作动漫PPT,以听故事、说故事、演故事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大方表现并亲身体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2)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师要将本土文化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活动中,营造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如主题活动《我们来玩泥巴》,可以让幼儿进行紫陶造型设计、书画装饰等,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陶艺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生活活动的组织实施

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学习和体验本土文化。如在午餐时让幼儿品尝建水名小吃汽锅鸡,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建水紫陶中的典型器物――汽锅,再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其所认识的其他紫陶生活器皿,如紫陶餐具、茶具、装饰品等。

5.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利用中的评价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①对幼儿的评价。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后对幼儿在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所带来的发展。如幼儿对建水紫陶文化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理解和表达紫陶文化故事效果如何,在活动中创造力如何,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交流度如何等。

②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能否制定本土文化应用和融入课程的方案;能否创设浓厚的本土文化情境;能否让幼儿拥有平等的表现机会;能否根据幼儿实际因材施教并客观评价;能否及时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③对家长的评价。包括家长了解本土文化的程度;是否支持幼儿园开发利用本土文化来丰富课程内容;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等。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要是指教师、幼儿、幼儿同伴、家长等从不同视角对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的本土文化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幼儿可对教师组织开展的建水紫陶主题系列活动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

(3)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活动过程中,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掌握多少本土文化知识,提高了哪些技能,还有哪些教学和活动过程需要改进和完善等。总结性评价用于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活动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价本土文化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总体成效。

注释:

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参考文献:

[1]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梁永平,张奎明.教育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子建,杨晓萍,殷洁.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庞丽娟,主编.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6]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云南省博物馆编.临安紫陶:云南建水的陶艺传承[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

[8]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园艺工程论文篇12

园林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用技术以及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但是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经调研发现,部分城市的园林建设还在采用传统的园林技术以及工艺。要使得园林工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对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型的技术与工艺,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一、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

(一)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高边坡防护技术

现阶段,城市的园林工程都要进行人工湖等水域方面的建设,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高边坡防护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域边坡更加坚固,防滑性能也比较好。这一技术主要分为对于植物的防护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对于植物的防护,这主要就是在水域边种植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主要就是在边坡上修建一些嵌草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更加稳定坚固。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新型铺地技术

因为园林工程一定会涉及到对园林道路的建设,园林道路除了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外,实用性也比较强,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就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的铺地技术,主要运用于广场道路以及对于草坪的建设中,这种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真空吸水工艺,即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以及脱水作用来控制水和石灰的比例,加强混凝土的硬度。利用这一技术,使得道路施工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不会出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在保证道路美观程度的同时也保证其质量。

(三)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利用雨水回收技术

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一些基础的雨水收集设施,下雨时,收集适量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利用于浇灌植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用。在此过程中,因为园林建设过程中要铺设水管,这时可以将软式透水管技术运用于其中,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毛细原理,即利用水管中的纤维对土壤中的过多水分进行吸收,当吸收到一定状态时,让其流入到提前铺设好的水管中。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

园林工程要想顺利建成,并发挥其作用,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新技术、新工艺。首先要对园林工程样式与建成方案进行前期的设计,一般的设计程序包括三大部分,基础设计、技术方面的设计以及后期施工方面的设计,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流程。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现阶段新的技术与新的工艺的特色。在设计之前,为了使设计效果达到预期的考虑,就要将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其中,比如建筑方面经常使用的CAD技术,可以对工程的表面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在此基础上运用3Dmax技术建立立体化的模型,最后利用photoshop技术对其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生动形象的园林设计就呈现于我们的视线。设计流程如下图: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将新技术、新工艺合理的运用于其中,必须对园林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当地的特点,然后在对图纸进行优化与改进,比如该园林工程要建设于平原。因为平原地带没有山,这时可以使用GRC 和 FRP 塑山,在此基础上使用更具环保特色的技术与工艺对园林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护。

(三)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流程与规则,在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比如对树林、绿地、水域等都应该规划合理,避免空间被浪费。除此之外,要重视对草坪植被的种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也可以种植一些灌木,比如铺地柏、夹竹桃等。同时也可以种植一些藤蔓类植物,比如紫藤、扶芳藤以及美国凌霄等,形成立体绿化带,利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使得园林工程的效果更好。

(四)从长远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有效利用

建设园林工程就是为了对现代都市环境进行改善,使其更适宜人居住,所以园林工程相关设计人员要具备长远发展的思想,并对当地人文特色、文化发展背景,地域特征以及气候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与研究,将新工艺运用到其中。

结语

本文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两种应用于园林工程的新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以及新型铺地技术;并总结了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实际作用。园林工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途与特点,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其应用特点,不断创新技术与工艺,提高园林工程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志华,贾秀珍. 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2013(09).

[2]王云飞. 浅议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析[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园艺工程论文篇13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施园艺等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为园艺学,核心课程有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果树栽培学总论、果树栽培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果蔬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见表1。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施栽培、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制定等生产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初步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讲授,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体系、综合实训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实践体系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主要是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理论,掌握试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配合专业课,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步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W实习包括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在第2―5学期执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季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参观调查,如进行病虫害情况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和教学标本制作。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括果树、蔬菜、设施园艺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机融合,组成园艺作物生产基本技能的主体。

(三)生产实践体系的特点

生产实践体系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生产季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参观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生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主要是利用假期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生产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咨询,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解答园艺生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发展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

(四)毕业实践体系的特点

包括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分类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调查总结、专题调查和示范推广。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试验研究,去生产基地从事实地生产和科技推广应用,熟悉园艺作物生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锻炼,另一部分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实行“模拟承包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地、施肥和栽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按农业产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兼顾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认识阶段):主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种类识别、基本农事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过程、生产用具、园艺设施和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