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实用13篇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1

由于教学条件和园艺植物季节性生产的局限。常常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为此,在教学中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结合学校条件和生产实际,合理进行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实验、技术推广相结合,多方位培养学生从事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符合社会发展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2008年开始,我们结合本地区园艺植物栽培的生产实际,对教材进行多次调整,选用了近年来出版的最新教材,将原来的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的有关知识都综合到了《园艺植物栽培学》中,同时增设了《设施园艺学》《组织培养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采取先基础、后应用,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方法,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将《园艺植物栽培学》分一学年讲授,二年级第春季学期(秋冬季)讲授总论部分,同时结合实际主要完成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的识别、果树的冬季修剪、保护地设施类型调查、环境指标测量、棚膜和草苫装卸等实践活动,并结合温室蔬菜、花卉的生产项目,开始初步参与设施蔬菜、花卉的栽培管理;三年级第秋季学期(春夏季)开始讲授各论部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认识、了解园艺植物的种类和栽培习性。

园艺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安排实验时,要考虑园艺植物的播种和育苗、嫁接、定植和整枝等栽培管理的顺序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田间的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却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单项、独立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验技术方面涉及到多种实验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商讨,确定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专业思维。因此,增加设计性实验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田间调查法。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种子形态、植株形态、花果的结构、不同生育期生长状况等,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到田间观察、调查记录,并结合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第二,实践操作法。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果树的修剪、嫁接、扦插及蔬菜的打权、摘心、人工授粉等,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注意事项后,可利用实习实训课完成。教师进行指导示范后,学生反复练习,最后统一考核,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第三,探讨互动法。针对一些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如园艺设施的结构、温室生产中CO2施肥等),采取提前实地观察,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围绕着问题进行现场或课堂教学,以掌握理论依据、学习或改进相应生产措施为目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在课程内容合理整合的前提下,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和实地录像为基础,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和复习,景、乐、图、文并茂,人文、基础、专业知识并存,学生在观赏中知识得到了积累。

第五,项目教学法。以生产项目(或教学、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学生和生产项目紧密结合,落实责任到人,教师、学生参与生产的全过程,达到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共同提高,基地形象良好,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六,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通过调查可以获得以前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劳动作业法。劳动作业是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基础,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三、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各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要求在专业课中的综合反应。任何一门专业基础课(如土肥、植物等)技能的培养及能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都会影响到专业技能,对于不同的园艺植物要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在一个相对短的教学时间内要把各种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也就有一定局限性[4]。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园艺植物栽培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惯穿于二年学习的始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从2008年开始系上提出了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计划,其目的是强化《普通化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活动。我们还设想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株(区)栽培和管理园艺植物,定人定区栽种试验、丰产、繁殖园,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已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2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果树、蔬菜、花卉的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完成,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年龄不同,这样在任何一个学期里是不可能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措施等完全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将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从时间上保证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使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脱离于生长实际,促进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正荣,陈吕意,徐跃进.应用“现代农业”理念改造和提升园艺专业[J].高等农业教育,2003,(5):34-37.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2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有机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避免了多门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

课程的整合不能简单地将原来的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三门课程进行拼凑或删减,而是有机地融合。即抓住园艺植物在分类、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田间管理等栽培原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共性,将果树栽培、蔬菜栽培和花卉栽培的核心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课程内容得到精简和优化。

为此,我们在充分考察和借鉴同类院校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园艺产业的发展和我校的实际,研究确定了《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详见表1。

从表1可见,本课程有较完善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将原来的分课程讲授的果树、蔬菜、花卉的种类和分类、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与育苗、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带有基础性和共通性的原理、知识和技术进行了有机的归纳与整合,删除重复、交叉、陈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果树、蔬菜和花卉的内容融合一起后,还保持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在不同章节和内容的取舍上根据园艺生产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和不同。如:成花、开花、坐果等内容以花卉和果树为主,设施园艺以蔬菜、花卉为主,嫁接、修剪等内容以果树为主等。

本课程还有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两部分。实验项目主要有6个,(见表1)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与鉴别,加深学生对园艺植物栽培的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教学实习项目主要有5个,(见表1)侧重于园艺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即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的嫁接技术、整形修剪技术以及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技术的训练。

二、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1]。园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园艺学科来说,现代化教育手段取代不了实地操作训练。认不了、不会做、不熟练,永远是实践性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本课程内容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实践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在实践教学中依据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按季节安排了14天的教学实习,20学时的实验教学,并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实验教学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室内主要以园艺产品的实物为素材,对水果、蔬菜、花卉等进行解剖,了解其构造以及各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室外主要以现场教学为主,重在对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观察研究,如茎、枝、芽特点、开花结实习性、物候期等,教师在现场讲解,学生再分组观察记载。

教学实习主要是强化园艺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实习采取校内基地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基地实习强调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实际操作就是让学生参与播种、植株栽植、施肥、灌溉、除草、人工授粉等园艺植物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强化嫁接、修剪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嫁接、修剪等技术不是操作几次就可以掌握的,需要多练习,教师应现场指导,现场考核,要求人人过关;校外实习部分主要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理水平高的果园、蔬菜基地和植物园等,结合单位生产实际,进行相关的观察、记载、操作和管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园艺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园艺植物生产前沿的新技术、新设施以及园艺企业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教学实习重在培养学生在园艺植物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园艺专业学生先后在湖北省果茶所、武汉市维生种苗公司、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武汉分公司龙王嘴蔬菜基地、荆州市金秋科技园等单位实习,得到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认为我们培养的学生下得去、肯动手、做得好、做得了,并且有多名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有2名学生现已成为超大公司的技术骨干。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程合并后,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靠粉笔教学的课堂模式,在课程学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育手段,将原来的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的核心内容都讲到,使许多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能够形象化、图片化、直观化,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和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从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一线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图片,制作了信息量十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实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真实、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修剪原理和技术时,教师制作了修剪过程的动画,并与田间的实物图片相结合,将复杂的修剪原理和技术形象化、直观化,促进了学生对修剪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和学习。由于《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将原来的果树、蔬菜、花卉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合并后课时又大量压缩,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直观,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因而我们在校内精品课程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师生互动平台――在线答题。学生有问题可以在学校《园艺植物栽培学》精品课程网站上的在线答题栏目提出,任课教师及时地给学生回复、答疑,为学生解决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学生网上提问十分活跃,因没有任何拘束,从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促进以后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本课程组的教师平时都注意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其中有多名教师在近几年获得了长江大学的优秀教学质量奖,本课程被评为长江大学的精品课程。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有机的、科学的《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3

利用现代化温控玻璃温室,经过温室室外造型与室内的艺术性造景,品种布置、多种栽培方法相协调配合,充分体现珍奇瓜果的丰富多彩,使园内周年瓜果满棚,同时融趣味性、观赏性、教育性和室外推广为一体的旅游区,以此吸引人们来观赏、参观国内外各种瓜果品种,并学习先进的栽培管理理念,了解新品种瓜果的种植和栽培技术,同时享受舒适的生态环境,并带动农业产业的观光旅游发展。

1.1 珍奇瓜果园与配套温室的建造

珍奇瓜果的主体结构建议由玻璃组成,顶部可由钢材结构和阳关板结合建造,这样可形成明亮、大方且稳固富有现代气息的整体,温室的顶部安装能够活动的50%防晒进口黑纱网,两侧安装水帘和抽风机,可调节室内湿度和温度,让参观的游客感觉舒适,冬暖夏凉。

1.2 园内艺术布局

在园内建设喷泉、凉亭、假山、小桥流水以及金鱼池等等,体现山水的自然协调性,带给游客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搭建多种不同类型的竹架,布局应灵活、复杂多样,使每个竹架就像一件大自然的艺术品,同时应适宜植物的生长需要,果园内道路回环相通,移步景异,让游客犹如进入大自然中,增加其观赏兴趣,。

1.3 栽培的形式多样化先进化

可采用无土栽培方式栽培植物,目前国内主要的栽培方式有华南地区常用的沙培、深水培和无机机质,北方地区常用的有机质无土栽培,配合立体栽培方式,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栽培技术,供肥供水运用喷灌、滴灌和电力输送方式,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最佳的条件与适宜的肥力,让植物良好的生长,将科技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

1.4 栽培植物品种应具有奇异化和观赏性

周年种植国内外出名、优良、奇特、稀有的各瓜菜品种。棚架主要种植可供观赏的瓜类品种,结合气候变化与季节种植的品种不同,让瓜棚一年四季都处于瓜果满棚的状态。例如周年种植大头瓜、凸肚刺瓜以及玩具南瓜。地面种植供观赏的花卉和蔬菜类,可将鲜花与蔬菜相间种植,或是种植在盆栽或是槽内,或者是悬挂在瓜架下,艺术化的组合摆放,使瓜果菜相应成趣,从不同角度能得到不同的观赏效果。

1.5 周年可观赏性

为了满足在不同时期的游客进园参观,珍奇瓜果园应具有周年可客观赏性,这样就给园内的植物的管理栽培带来较大困难,多数的瓜菜品种都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想要使一株瓜苗长盛不衰是不现实的。经过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运用不同瓜架错开播种期、高苗定植和盆栽等多种方法,较好解决了衔接的问题,使游客不管在何时入园观赏,都能够见到奇异的瓜果世界。

2 珍奇瓜果园的周年种植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技术开展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无土栽培、滴灌技术等。在管理上做好植物基质消毒、水肥管理,各植物修剪整枝与病虫害防治,将趣味性、观赏性和科教性溶于一体。

2.1 观赏植物品种的选择

2.1.1 观果类。对这种蔬果的观赏主要是观赏其果实为主,果实千姿百态而且果形奇特,果色较为鲜明,其观赏性较强,招人喜爱,例如观赏玩具南瓜类的白蛋、瓜皮、玉女、佛手、龙凤瓢、金童等,表皮存在凹凸小瘤状南瓜、白皮南瓜、巨人南瓜、元阳南瓜、东升南瓜、永乐、青葫芦、金丝瓜、蛟龙、樱桃番茄、黄皮灯笼椒、红鹰五彩椒、阳光五彩椒、红皮灯笼椒、象牙椒、黄蜡天椒、五指茄、非洲红茄等,这类蔬菜不仅形状奇特、而且株型美观、五颜六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1.2 观叶类。对这类蔬果的观赏主要是观赏其菜叶为主,菜叶的颜色鲜艳多彩、五彩缤纷或是叶形奇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例如甘蓝类的桃鹰、白鹰、红鹰、白孔雀、红孔雀、白露、白鸥、球茎甘蓝、羽衣甘蓝等,七彩菠菜、紫叶生菜、观音菜、土人参、冬寒菜、红叶生菜、细菊生菜,清香菜、薄荷叶、玉丝菜、新西兰菠菜等,这类蔬菜的茎叶有金色、深红、紫色、黄色、绿色、桃红、白色等7种颜色。

2.1.3 观花类。对这类蔬菜的观赏主要是观赏其花为主,例如黄秋葵、夜香花、荷花等

2.1.4 花卉类。根据不同的季节,摆设和种植各类不同的花卉。除了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杜鹃、玫瑰、海棠等,还应种植以一些名贵和观赏性较强的花卉。例如春季可种植文兴兰、红掌、蝴蝶兰、等品种,夏季可种植鹤望兰、虞美人、荷花等,这些品种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2 果园种植季节安排

在春、秋、冬季在果园内植物品种的种植安排相对容易,但在夏季,珍奇果园内的种植品种最难安排,因为在夏季,温度较高,需要安排能够耐热的植物品种,例如紫贝菜、老鼠瓜、苦瓜、本地南瓜、广东黑皮冬瓜、盆栽观赏辣椒及红豆角、刀豆等瓜菜,花卉类的植物可选择盆栽的虞美人、杜鹃、鹤望兰等。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4

1植物根系限制技术

根系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元素;植物根系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对植物根系的调控是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根基限制方法主要包括容器栽培限制、根系土壤养分及水分限制、地下土壤阻隔、机械人工处理、培养介质等。

容器栽培限制是指将植物装在容器进行栽培,通常被用于盆栽果树及花卉栽培,以这种方式限制其根系的生长;养分、水分限制是根据植物根系向水性以及向肥性这一特点,通过对植物水分及肥料的限制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范围以及根系分布,在对植物施水肥过程中,对所有区域提供充足的水肥,也可以滴灌的形式控制根系局部水分及肥料的供给,实现对根系生长的控制。通过对水肥供给的控制,造成植物对水分养分的缺乏性饥饿,能够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扩展。地下土壤阻隔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石块、石板等密度相对土壤较大的硬质材料对植物根系的地下生长空间进行限制和阻隔,控制植物根系在地下的方向性发展伸延。机械人工处理限制是指在对植物定植时采取弯曲根、圈根、根系打结等方法,以此来限制植物根系生长。培养介质限制是以溶液对植物进行培养,通过改变营养液中植物所需重要元素成分含量、改变溶液p值以及控制溶液气体含量状况等方法来控制植物根系生长环境,达到对植物根系限制的作用。

2植物根系限制的应用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5

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园艺学起源于古代的园艺技艺,现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是世界园艺业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园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其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步,始终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息息相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农艺教育和应用生物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对在提高上述专业学生的生产理论知识和毕业后在生产一线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这门课程的前身(蔬菜栽培学和果树栽培学)可追溯到1987年的内蒙古农牧学院分院建院初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不同的办学阶段对其内容和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原有的果树专业、蔬菜专业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大口径的园艺专业。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该院在2006年参照园艺专业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制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根据新的人材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决定开设融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于一体的新的课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

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被列为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从2007年开始开课。迄今已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科生开过5轮,听课学生达600多人,教学效果显著。除理论课教学外,还开设4周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实训》、园艺栽培教学实习和校外参观实习,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配套的园艺课程教学体系。目前,学院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园艺园林技术系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被选为试点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学时由原来的72学时更改为64学时,实训学时由原来的4周更改为3周,为适应学分制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考核大纲等教学文件做了相应的修改。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已经形成学分制下独特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实践时间、地点、技能培训方式及考核标准,结合专业课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配套实验材料收集、整理与制作,教学方式与考试模式都制定了相应的内容规定与操作保障措施。

2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培养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是农业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前,在该系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有5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为了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队伍,该系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委托培养、企业调研和各种教研活动,使各位教师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园艺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该课程与实践生产的联系;同时通过本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和听课、评课,使青年教师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在该系新进的年青教师必须在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或实训基地进行1年以上的生产实践锻炼,通过参与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项目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通过外出进修(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学历(在职博士)、参观考察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训练贯穿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3 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3.1依高职教育特点,精选优化教学内容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原来的《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整合更换为《园艺植物栽培技术》,理论学时数由原来计划的162减少到64学时,占总学时的40%;将实验课学时调整到12学时,占总学时的18.75%;设置实训72学时。新编了《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教学大纲》,在大纲中突出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手段,基本学会园艺现代生产的一些必要的技术,并纳入考查(核)项目之中。目前该课程的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分类,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园艺植物繁殖,种植园建设与管理,园艺植物调控技术,设施园艺,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实验部分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类识别,园艺植物嫁接技术,园艺植物扦插技术,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常见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日光温室性能观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重点掌握园艺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并且能根据生产实践完成相应的项目制定和实施,最终使学生具备园艺师、花卉工职业技能考核的应知、应会要求。

3.2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目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黑板、粉笔和挂图教学,而是利用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子课件、电子图片、实物、演示模具等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示园艺植物形态、操作步骤等内容,这些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而且能将静止的结构通过动画显示,连贯地反映出现代园艺生产技术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3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考试在考试(核)形式、考试(核)内容、考试(核)标准和成绩的测算方面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技能和素质的考核。该课程考核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三块内容,其中理论占40%,实践占40%,平时占20%;理论考试中90%为课内知识,10%为课外拓展知识,实践考试中学生自评占5%,组内自评占5%,组间自评占15%,教师评价占15%(见表1);平时考核中回答问题占5%,出勤占5%,作业占10%。本考试(核)系统既科学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核,也对教师在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的反映。

3.4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本课程中安排了12学时的实验和3周的实训,实训地点主要为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共有22座日光温室、1座现代化自控温室和上百亩的果园,该园区还是内蒙古的绿色食品基地,学生在该基地可参加园艺植物从种到收的整个环节,有些学生还可承包园区的温室自己经营。在实训过程中主要进行整地、施肥、现代化育苗、嫁接、扦插、播种、定植、园地管理、植株调整、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这些实践项目都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并且按照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实训过程中每组学生经过查阅文献,论证等环节确定一个科研小项目,在业余事件完成项目的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实训结束时形成科研报告,一并计入实训考核成绩中。同时该系和内蒙古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花鹿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作为学生实训的校外基地,在公司生产任务较多的时候或暑假期间,将学生派往公司参加单位的生产实践任务,学生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企业的生产现状,工作要求及今后毕业从事本行业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就是有力的证明。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探索

4.1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该方法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才能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是一种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例如,在教学中提前向学生安排所要提问的题目,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在适当的时候,每组之间进行汇报、讨论、修改,由任课教师点评,最终形成可行的调研报告。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鼓励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学生一味学习,不懂社会,不懂实践的现状。

4.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本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机会,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践技能,而且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大的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4.3课程论文撰写方法训练

在本课程教学中多次安排相关题目,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例如本地区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设施园艺发展现状,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等。

4.4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6

我国是园艺大国,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复合式园艺人才是高校园艺专业的首要任务。《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齐齐哈尔大学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由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合并成,主要讲授包括果树、蔬菜、苗木、花卉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理论知识以及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等操作技能,意在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向的园艺人才。作者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原因

课时大量缩减。《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合并课程,合并之后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则缩减到现在的96学时。学时的缩减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知识,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更全面的园艺植物栽培学知识,并将其培养成21世纪优秀园艺人才,亟需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落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园艺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按照植物特性、生长规律、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和老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还容易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滞后。《园艺植物栽培学》在学科设置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理论知识占用学时过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较少。随着园艺专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但由于齐齐哈尔位于我国东北部,地理环境的相对闭塞导致学术观念的相对落后,一些特色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涉及甚少。

2 课程改革的方法

2.1 优化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技能为目标,侧重地域特色和与时俱进的课程。保持知识体系完整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果树、蔬菜、花卉课程间的相互衔接,又要避免课程间的重复与脱节,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时,认真收集和整理材料,着重把握植物栽培学的知识体系,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学内容时效性。《园艺植物栽培学》涉及的植物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更新与进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前沿科研动态和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敏锐性。强调实验教学地域性。《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应以当地自然情况为基础,齐齐哈尔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走进实验基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园艺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学的讲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由机械的记录转变为深入的思考。

2.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性为原则的激励式教学方法,打破教师机械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园艺专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健康、美化环境都离不开园艺产业的支撑。齐齐哈尔大学的学生生源以农村为主,从小生活的积累,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相对丰富,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相对熟悉,为参与式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体,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识相对较强,对生物的好奇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参与式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对于植物栽培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老师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陈述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归属感,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2.4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之一,旨在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增加师生交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理念,提高认识,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高质量论题供学生讨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比如苗木的繁育和嫁接,与生活联系密切且具有探究性、实用性,在课堂上适时缩短讲授时间,鼓励学生以开放、自由、平等的心态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减少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依赖,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集中交流个人观点和看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理解力、表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2.5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单纯体现在数字化管理,更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因此,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支持,鼓励他们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植物只靠单纯的文字讲解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例如在讲述树的修剪、黄瓜的嫁接育苗等知识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穿插相关视频;还可以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教育共享资源和学校网络平台,制作教学微视频,网络教学让教育超越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弥补当地教学的局限,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以形象化和专业化。

2.6 实验基地讲授

“黑板上种花”永远不会开出美艳的花朵。因此要充分利用园艺教学实习基地,依托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企业的产业能力,以培养人才为主,以产业开发为辅,促进校企合作,构建以实验基地为平台的第二课堂,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以改善学生“理论强、实践弱”的现状。比如在讲述园艺植物的种类鉴别、培养土的配制、苗床的准备等内容时,可以将课堂设置在园艺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讲授。在实验基地,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将枯燥的园艺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园艺植物。当今教育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层出不穷,《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基地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载体和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实施以实验室或企业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7

一、二年生花卉是园林花卉中重要的种类,其种类多样、花色鲜艳、馥郁馨香,深受大众的喜爱。一、二年生花卉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庭院等地绿化、美化及香化。花卉生产包括花卉品种繁育、栽植、播种期的确定、育苗方式、(育苗基质、播种过程及方法、浇水、施肥)、花期调控(利用温度、光照、土壤等条件来延迟开花或提早开花)、采收、保鲜等一系列环节,每一环节所采取的措施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花卉产品的质量。为了满足不同品种切花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设施栽培技术被贯穿使用于花卉发育的各个阶段来保证其产品的质量。一、二年生花卉多采用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法,聋人大学生通过对不同一、二年生花卉生态习性的研究,确定其繁殖、栽培与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土的配制:培养土的总体要求: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好,酸碱度适宜。根据要求,本大棚培养土配制按黄土:营养土:沙子=2:2:1进行。(2)整地作畦:翻地约30cm,细碎土块,去除杂质,作畦,要求苗床平、直、细、净。(3)播种时期:一年生花卉春季播种(南京地区在3月下旬大棚内播种),二年生花卉秋季播种(南京地区在9月下旬大棚内播种)。(4)穴盘育苗:每穴1-2粒种子,保证发芽率,播种后覆盖一层肥沃的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宜。用细孔洒水壶浇水,浇透苗床。(5)移栽:待花卉长出2-3片真叶时,带土块移栽到营养钵。移栽前苗床浇透水,起苗时用小铁铲铲起,注意保护根系,叶片和茎。(6)定植:既可以定植于苗床,株行距20cm*20cm;也可以上盆,上盆时先填土至花盆总体积的1/3左右,将花苗立于花盆中央,保持根系完全伸展,浇透水,置阴凉处缓苗。(7)摘心:根据不同花卉的要求,进行摘心处理。花卉“摘心”就是摘去植株主枝顶端的生长部位(生长点),使侧枝快快速生长,产生“丛生”的效果,达到最佳观赏效果。(8)栽培管理:在栽培过程中要进行灌水、追肥、中耕除草和降温越夏、防寒越冬。(9)病虫害防治:了解切花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掌握各种防治方法,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保证花卉的质量。聋人大学生通过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一、二年生花卉的栽培与管理进行生产实践,生产出高质量的花卉(图1),并用自己种植的花卉设计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小花坛。

3聋人大学生对一、二年生切花的生产技术实践探索

切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取的具有观赏价值并带有一定长度茎枝的花朵,既有观花、观叶、观枝、观果的,也有赏其姿闻其香的。世界各国花卉商品生产的历史都不很长,比较早的有荷兰、比利时,大约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大多数国家的花卉业仅有五六十年的生产历史。节日期间切花消费量的增加,拉动了花卉生产和经营,在一定范围内提升了花卉市场的价格,从而增加经济效益。鲜切花一经离开母体,就断绝了水分与养分的供给,却仍要不断地消耗养分,从自然规律上讲,必然走向衰老与生命的枯竭茎直立,有刚毛。花为头状花序,单生于枝条顶端。花色有白、黄、粉红、玫红、深红、橙色等,十分艳丽。百日草喜温暖不耐寒,生长适温在20度左右。切花采收在盛开时切取,早采则花颈中空容易折断,且不耐插。切花后,浸水湿贮,并利用不同的花色进行插花设计(图2)。

4聋人大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生产技术的意义

通过一、二年生花卉的栽培与管理以及鲜切花的采收、保鲜和插花设计的生产实践,不仅可以让聋人大学生掌握园艺职业技能,还可以使他们的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善:

4.1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增加活力,张扬气氛,抑制冲动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培养土的配制、播种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增加活力,张扬气氛,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4.2培养创作激情

花卉栽培与管理、鲜切花采收以及插花制作等园艺活动,是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可以激发聋人大学生的创作激情。

4.3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

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播种、移栽、定植、整形修剪、浇水施肥都有一定的季节性,聋人大学生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小心且有持续性,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会培养学生具备忍耐力与注意力。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8

1.1园林植物的栽培准备

园林植物在进行栽培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清除种植区域的土块、垃圾等杂物,对地质、地形、土壤成分等地理条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对植物进行筛选整理以及园林内其他设施的管理等方面。苗木的选择、整备通常是指对园林栽培需要的植物种类、苗木数量、植物的生长状况与质量等方面的确认。植物种植单位应对园林的气候、地质条件及成本投入预算等影响种植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定栽培的苗木种类。对园区的种植密度与种植区域面积确认植物的数量。通常情况,园林植物的栽培种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苗木的根系发达,主根部分较短,侧根、须根数量多,起苗时主根一般不会劈裂;苗木形状通直,粗壮,高度适宜栽培,枝条的生长状况茁壮,没有徒长现象;苗木顶芽生长状况良好,侧芽的发育健康;苗木没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1.2花坛植物与树木的栽培技术

1.2.1花坛植物栽培花坛植物是园林种植中一种常见的栽培种类,按照其种植方式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脱盆法、起苗法、模纹花坛栽培法三种。第一是脱盆栽植法,是指将盆栽育苗在开花时进行脱盆处理,地上栽种。花坛中的花丛种植一般是从中间向四周逐步进行栽植的;如果花坛是单面式的,花丛的栽植通常采用右后向前的模式;较高的植株最好深栽到地势高的区域;植株较矮,一般采用浅栽的方式,栽植到低地段。第二是起苗栽植法,使用这种种植方法进行苗木移植,需要苗木的根部附带土球,便于移植植株成活,适用对象为数量较多,耐移植,成长期较短(一、二年)的花类植物。起苗移栽一般在阴天、降雨前的傍晚进行,能够提升苗木移栽的成功率,经过缓苗,帮助根系逐步恢复吸水能力。第三,模纹花坛种植法。园林花坛植物的栽种,除要求苗木的成活率外,对植物栽培效果的美观性也有何不同程度的需求,模纹花坛针对该种需求,依据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大格放样,使栽种的植物组成相应的图案。开展模纹花坛种植工作时,先栽种花坛的图案边缘,然后依次向花坛内部种植,并根据具体设计要求,适当增加植株的种植密度。1.2.2树木栽培园林树木栽培应根据设计在指定的位置挖出种植穴,并依据栽培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土球以及木箱规格等来确定种植穴的大小。裸根与土球类的种植树木其坑穴为圆形,规格较树木根系、土球的最大直径扩大60~80cm,土坑深度增加20~30cm,圆坑的坑壁平滑,整体呈垂直状,种植穴挖掘完成后底部应填放20~30cm高的土堆。木箱型树木的种植穴一般为方形,方坑的规格较木箱加宽80~100cm,加深标准与圆坑相同。种植穴挖出的土壤应及时运走,然后将种植所需营养土运送至种植穴附近,便于后期填土。树木种植的深度应以种植穴规格为标准,填土与原地面持平,或高于地面约5cm。同时应该注意树木的朝向尽量为阳面,并确定好观赏的主要方向,树弯部分迎风。将树木种植在坑穴中时,要保证树尖与根部呈垂直状,保证树木种植的效果,提升成活率。填土主要采用种植土与腐殖土相混合的土壤,混合比例为7∶3,在使用前要确保土壤已将充分混合均匀,腐熟度高。将土壤分层填入种植穴内,每层约为30cm,每层填土完成后都要进行踏实,直至坑底填满。树木种植完成后,由于根系生长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可以使用立支柱进行辅助,支柱一般3~4根杉木高或者使用细钢丝绳对树木进行拉纤,为确保钢丝绳的牢靠,可以进行埋深立牢处理。同时,为避免钢丝绳对树木的伤害,绳与树干的连接部分应垫软隔离层。

2园林植物的养护技术

2.1植物养护的主要内容

园林植物在种植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护,才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降低移植对树木造成的伤害,提升苗木对园林环境的适应度。植物管理与养护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综合考虑温度、湿度、日照、地质、土壤、风力、气候、虫害、农药等对植物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基础上,通过浇灌、施肥、修剪等人力干预的方式,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提升园林观赏效果。

2.2植物养护的主要方式

2.2.1灌水根据区域环境变化特点,在降雨量小,气候干燥,温度高的季节,应加强对植物的浇灌。春、秋两季是对植物进行灌水的重要时期。移植的苗木由于根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区域环境的适应度不足,因此在5年内都应保证灌溉充足,为植物生长提供充沛的水分。如果园林区域内的土壤保水力较差或苗木的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应当合理延长灌溉的时间。树堰的建设应保证质量,确保浇水时不漏水,水量不低于临界值(10cm)。树堰的直径在铺设地块的前提下,以预留池作为建设标准;如果没有地块的树堰,以乔木树径、树冠投影为标准,通常为胸径的十倍、树冠垂直方向投影的1/2左右。2.2.2修剪与整形园林植物更加注重植物的美观性与观赏性,因此应对园林中的植物定期进行修剪和整形。修剪一方面可以保证植株的美观,另一方面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修剪工作一般是对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截断,包括植株的根茎、枝叶、花蕾果实等。整形是将植物进行修剪成某种结构或形状,通常为人们更好的观赏。2.2.3定期施肥植物应定期施肥才能保证所需的营养充足,土壤可以提供给植物一些必要的养分,但仍不能达到植物正常的需要量,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与水分,进而改变种植区域的土壤结构,为植株补充充足的营养。现阶段施肥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底肥,底肥一般是指在植物发芽前或果实成熟后实施,通常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与土壤拌匀后施入土壤中,施肥量根据树木大小和肥料种类而定。其二是追肥,无论根施法或根外施法,使用化学肥料要用量准确,粉碎撒施要均匀或与土壤混合后埋入土壤中。2.2.4除草保持绿地整洁,避免杂草与树木争肥水,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条件。野生杂草生长季节要不间断进行除草,除小、除早,省工省力,拔除的杂草要集中处理,及时运走堆制肥料。在远郊区或具野趣游息地段经常用机械割草,使其高矮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化学除草方法,但应慎重,先试验,再推广。

参考文献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9

针对上述高职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存在的问题,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2.1课程性质与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栽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等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园林花卉生产、苗木培育、苗圃生产与管理、草坪建植、园林绿化工程种植施工、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模块一园林植物生产技术(28学时)、模块二园林植物栽培技术(36学时)、模块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30学时),本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第一个模块主要针对苗圃工、林木种苗工、种子品质检验员、种子经销员、种苗圃工等岗位;第二个模块的内容主要针对绿化工、花卉园艺师、园林工程监理员等岗位;第三个模块针对养护工、植保工等岗位。学生通过本课程掌握的植物生产、植物种植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工作有很强的适用性,并为学生将来在园林、林业、园艺等相关行业内的职业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技能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等的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编排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项目单元式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训练为主线,在现实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2.4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训练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根据园林生产实践的实际工作流程,将课程设计为三个模块共2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让学生学做结合,与生产实际和生产季节紧密结合。现场教学法则是以课堂讲授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当场考核嫁接、扦插苗繁殖技术、起苗包扎等,或后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扦插苗成活率、播种苗质量等。此外还有案例教学法,将一些实训项目与生产施工任务及科研任务相结合,全程由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方案的制定,由老师指导确定最终方案,学生独自实施。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10

AbstractThe infinite-growth-typed rounded bunchy tomato cultivar ‘Luomei’ was chosen for experiment. Using enclosed soilless cultivation system with fixed frame distance of 90 cm,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spacings (26, 21, 16 and 11 cm) on water and fertilizer uptake, plant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tomato were studied based on elevated soilless cultivation and 3-cluster topping method in solar greenhou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tomato, the uptake amount of N, P, K and water had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The total uptake amount of N, P, K and water per plant de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plot yield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plant spacing was 11 cm, which increased by 4.65%, 18.76% and 38.84%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16, 21 and 26 cm treatment. The single fruit weight and yield per plant of 11 cm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 The soluble sugar, sugar acid ratio, VC and soluble solid content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the lycopene content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yield, quality and commodity of fruits, 90 cm×16 cm was the desired planting density for elevated cultivation of tomato.

Key wordsTomato; Solar greenhouse;Elevated soilless cultivation; Planting density; Yield; Quality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中95%以上种植蔬菜作物[1]。然而我国设施蔬菜栽培的科技含量尚低,管理主要凭借传统经验和手工操作,栽培技术粗放,缺乏标准化、规范量化技术及配套装备,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已成为主要成本构成因素 [2~7]。创新栽培管理模式,加快相关材料与装备的研发,提高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是设施蔬菜发展的必然趋势,研发精准化、轻简化栽培技术和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为此,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日光温室番茄架式无土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本试验以无限生长型圆串番茄‘洛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架式栽培番茄水肥吸收、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番茄轻简高效生产及水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无限生长型圆串番茄品种“洛美”。

1.2试验处理与方法

1.2.1栽培系统封闭式无土栽培系统由种植槽、定植钵、水肥供排系统、贮液池等部分组成。种植槽置于60 cm高栽培架上。滴灌供液,营养液封闭循环。

1.2.2试材与处理试验于2013年3~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日光温室内进行。供试品种为无限生长型圆串番茄‘洛美’,单果重45 g左右。2013年2月10日播种育苗,3月25日移栽到定植钵中,4月1日置入种植槽。在架间距90 cm条件下,株距设置11、16、21、26 cm 四个处理。番茄单干整枝,留3穗果打顶,常规管理,每天7∶00~19∶00间歇供液(30 min/30 min),6月7日开始采收。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水肥吸收量及吸收速率定期观测记载贮液池中营养液的体积,取样测定池中氮、磷、钾含量,计算植株吸水量和养分吸收量。每次取样后,将贮液池加水至固定体积。

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全钾含量[9]。

1.3.2植株生长指标盛果期选取长势一致的10株番茄,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及单位面积叶片重。

1.3.3果实产量与品质每次采收记录番茄单株采收果数、产量以及小区产量。选取成熟的6个果实进行品质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维生素C含量采用2, 6-二氯酚靛酚钠法,有机酸含量采用滴定法[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式糖量计,番茄红素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

1.4数据处理

用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植密度对番茄水肥吸收的影响

2.1.1水分吸收速率和吸收量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植株生长发育,番茄对水分的吸收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在果实转色期达最大值;随着栽植密度增大,单株水分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逐渐降低;各生育期吸水速率及吸水总量以株距11 cm处理最低,其次是16 cm处理,21 cm与26 cm处理吸水速率最高,且在果实膨大期后与11、16 cm处理差异显著,但21 cm与26 cm处理间的吸水速率及吸水总量无显著差异。

3小结

本试验中,随着植株生长,番茄对N、P、K及水分吸收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N、P、K吸收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水分则出现在转色期。番茄对N、P、K及水分吸收量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可能与高密度下植株生长量减少有关。株距11 cm处理的番茄小区产量最高,与16 cm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其单果重及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果实品质也明显降低。综合分析产量、品质及商品性,以90 cm×16 cm行株距为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栽植密度。本试验结果是在三穗果打顶的条件下得出的,如果增加果穗数势必会影响栽植密度,为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设施园艺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园艺,2011(4):13-16.

[2]林慕慕. 当前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 现代园艺, 2013(8):243-244.

[3]郭世荣, 孙锦, 陆晓民,等. 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J]. 中国蔬菜,2012(9):1-14.

[4]余朝阁, 孙周平, 须晖,等. 当前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途径[J].长江蔬菜, 2012(12):107-108.

[5]官春云. 作物轻简化生产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7-10.

[6]汪晓云. 新型无土栽培模式系列谈 (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1):50-54.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11

一、园林工程的管理特点

1,综合性

园林工程能够产生生态环境和适宜居住的多方面效益,同时还能够带来城市的旅游和投资效益,而且这些效益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还会继续增值。城市园林工程是一项资源型的产业,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同时园林建设也是多学科综合的一个系统工程,且与周边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是工程当中要从整个环境来考虑,以此来达到居住和自然环境的相结合;其次要协调好园林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园林工程的最优化建设。

2,持久性

对于绿化的养护管理是园林工程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园林工程由于在施工当中时间跨越度比较小,但是需要后期的长期养护。由于植被生长的持续性特点,也相应到体现出后期养护管理的长期、持续的特点。绿化的养护包括对于植物的修剪和绿化整体的形象维护,以及对于植被的种植和环境清洁保养工作。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园林的形成和景观效果的良好维护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艺术性

我国的城市园林的绿化工作事宜对于自然气氛的渲染和意境的形成为工作原则。园林工程不单单是对于植被的种植工作,对于园林控件的整体格调也要符合艺术性特点,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惬意的感受。因此,在园林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制备的选取要做到优化选择,对于整体设计的品位和古典园林的建设都要做到全面考虑。要做到对于园林环境的因地制宜建设,是的植物能够充分发挥观赏性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适合种植的植被,也要依据植被对于光照的需求,从而对于植物的搭配和场地进行合理化的选取。

二、园林项目植被栽培技术

1,结合区域特点应用植被栽培技术

在风景园林项目的植被栽培技术应用中,水的温度、土壤的湿度和光照量都应当严格按照当地的情况进行,这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风景园林项目的植被栽培技术人员应当根据现场的观察情况并对当地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合理的栽培计划。从而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立区域环境内的生存优势,从而促进其环保功能的提升。并对风景园林项目的绿化和周围环境的改善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2,根据功能原理应用植被栽培技术

进行风景园林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美化和经济生产的功能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行景观布局时,植物的耐污染等因素要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进行植物栽培时,施工人员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关系要特别的注意,保证园林的建设能够满足人们欣赏等的需求,进行风景园林项目的建设,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环境舒适、风景优美。

3,根据艺术原则应用植被栽培技术

进行风景园林植物栽培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和谐与平衡的美学原则。根据相关的条件,对植物的设计、对比度、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根据植物的特性对不同植物之间的亮度组合、景观成分、场地尺寸规划、色调等构成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形成优美的景观变化,通过不同植物的颜色、特征、香味、形状、韵律等设计可以形成独特的美景,让游客感受到不同的美,同时通过对植被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景观设计等完善能够保证植被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4,苗木栽培现场工作

1)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所适宜的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栽植,例如抗旱性植被适宜种植在缺水或者不易灌溉的土壤区域;耐涝性植被应当种植在土壤环境多水排水困难的土壤环境,以及根据土壤的pH值对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种植安排。乔木和灌木需要分开栽植,能够产生整体协调感,从而容易对植被进行管理,根据植物品种的不同进行分行栽培,从而保持苗圃作业的系统性。对苗木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能够产生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更能够吸引眼球。对于分行栽植的苗木,选择醒目的地方安放样本说明牌,以方便施工单位以及采购商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在对苗木进行栽植时,科学正确的栽植方法对苗木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幼苗的栽植需要对其根系作适当修剪工作,利于幼苗在移栽后的生根。对于容器苗,要对根球基质做适当的疏松,例如将幼苗的根球用到轻轻划几下,或者对外表基质利用工具将其撬松,使根部露出来,便于幼苗在新的环境下扎根,需要注意栽植时幼苗根部掩埋的深浅。

3)对于栽植完的苗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管理。苗木移栽完一段时间需要对其进行浇水,检查栽培情况是否有根部在空气中,并及时的进行掩埋。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水量,随后的几次适当减少水量,不能使苗木根系长期处于浸泡状态,以免抑制其呼吸造成苗木的死亡。时常关注苗木的生长状况,并作出积极的保护措施,直到苗木能够完全适应新环境。

5,根据生态原则应用植物栽培技术

生态环境对于风景园林项目的设计极为重要。许多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和有毒物质,因此利用适当温度和湿度对生态效应进行充分的利用是植物栽培的重点。因此风景园林项目的植被栽培技术人员应当从景观规划与生态原则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当地的景观设计中更好的体现生态原则。

6,根据成本原则应用植物栽培技术

进行风景园林项目的建设,对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的节约环保成本,对城市有一定的美化作用。只有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同时进行植被栽培的过程中,珍惜的树种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用,保证其经济价值的发挥。

三、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原则

1,以植物的生存习性为重要考量因素

城市园林绿化配置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植物,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应当顺应自然规律,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园林绿化配置中植物选择的标准之一。环境的差异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大,因而,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原则应当坚持因地制宜,以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木作为园林绿化配置中的主要树种,充分体现其地域性特征。另外,城市园林绿化配置中,在关注植物对种植地气候环境适应性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园林植物之间的配置是否符合生态园林的概念。一些植物之间搭配栽种不仅难以产生较高的生态价值,还会破坏植物之间的生长平衡。如:将梨树和桧柏一起栽种,则容易引发梨桧锈病这一转主寄生性病害。

2,融合周边环境的设计

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目的在于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闲逸的休息场所。因而,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配置应当坚持融合周边环境的设计原则,依循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环境,综合考虑自然景观、园林周边建筑景观和园林绿化配置之间的联系,处理三者关系,提升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的效益,实现园林绿化的美学价值并完善其整体性效果。

3,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作用

园林植物之间虽然有较大差别,形状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正是因为其具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性,才可以通过再整合运用而凸显美感。因而,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中,应当注意发挥其造景作用。例如:叶片鲜红的俏黄栌与叶片金黄的黄金宝树进行搭配,不仅颜色各异,颇为艳丽,同时两种植物的树高也呈现着明显的层次感,给人一种层次分明,颜色错落有致的感受。

四、园林养护的具体工艺分析

1,春季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各种植被开始发芽,因此,应拆除防寒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及修剪工作,修剪时剥芽去蘖,并适当进行灌溉,有效满足植被生长需要。此外,还应在树木发芽前,结合灌溉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确保植被生长。

2,夏季

初夏湿度小、气温高,植被生长比较快,通过大量的水灌溉,就能够满足植被抽枝开花需要的水分,进行追肥时对肥量要进行控制,要保证施用速效肥,通过叶面喷施、根灌等方式进行,同时对植被要进行修剪,这样能保证植物更好的生长,同时,除草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做好,树堰内与绿地杂草要及时除去,雨季草荒的情况就能有效的减少,同时盛夏多雨,要根据植物的性质不同做好防涝排水的工作,保证植物顺利生长。

3,秋季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是植被休眠越冬的过度时期,大部分树木开始落叶,必须在土地封冻前灌溉充足水,对于不耐寒的植被应采取相应措施防寒,保证植被安全越冬。休眠后的珍贵植被可适当施有机肥料,可在该季节补植缺株,一般植耐寒植被。此外,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与防火工作,尽量清理枯枝、落叶和干草。

4,冬季

冬季是植被的休眠期,不宜进行冬剪工作,落叶乔灌木的整形修剪应该在发芽前进行,要消除越冬虫源,可采用刮树皮、挖蛹虫等方式,这样对病虫害能够有效的防治。在冬季时期,可以采用石硫合剂等自制的农药,为了保证植被来年的肥力,还可进行积肥工作。此外在冬季,为了保证机械的来年使用,可对检修的植被机械工具等进行保养,这样对机械能起到一定的养护作用。为了对园林植被来年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进行保证,要做好冬季的养护工作,要进行整形修剪、清除死树、树干涂白、及时灌冻水,对病虫害及时的防治,对杂草落叶及时的清理。

5,植物的养护施肥措施

植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营养的及时补充是保证其存活率的关键。因而,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的现实价值,在植物栽种之后,应当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长势及时予以肥料补充,保证其生长速度和良好的发育态势。

6,植物枝叶的修剪

现阶段,一些园林管理者采用消极的方式管理园林,造成园林内出现树形杂乱、杂草丛生的现象,完全丧失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因而,应当加强对植物枝叶修剪的管理力度,使城市园林植物养护得到保障。

7,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完善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农药应用过多的现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既不会对植物造成不利影响,也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8,做好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统一

园林施工时对于施工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对工程的整体施工工期和设计内容的整体掌握来进行的综合性工程。设计内容体现出工程的整体布局,将设计内容转变为实际的设计效果,就必须做到对施工的严格监管,而且重点在于对于设计理念上的最大优化。设计理念不仅是设计者的意图,也是对于施工环境的园林实际考虑。一项优秀的园林施工工程,是工程施工和后期养护管理统一的结果。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和养护管理系统的完善,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也是促进城市绿化建设发展和全球化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12

2行业专家对设施专业课程重要性的评价

根据设施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分别调查了山东潍坊万通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新疆吐鲁番市鑫农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天津丽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丰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1家农业企业,通过问卷和座谈的形式调查这些企业的共130名行业专家。行业专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要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预设的当前全国设施专业开设的28门主要专业课程中,挑选出8门并进行重要性排序。笔者对每位专家选出的8门课程按顺序依次赋值,排在第1位的课程赋值为8,第2位赋值为7,依此类推,未入选课程赋值为0,然后统计计算每门课程的权重(图2)。结果显示,行业专家认为,对农业企业最有价值的前10门课程依次是设施蔬菜栽培、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现代农业技术、设施果树栽培、设施设计与建造、作物病虫害防控、设施花卉栽培、园艺植物育种、设施环境与调控、工厂化育苗,其后依次为无土栽培、设施自动化控制、设施土壤与肥料、食用菌栽培、设施农业经营等。其中,设施蔬菜栽培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课程。

3对设施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根据前述对我国各高校设施专业开设课程情况分析,当前农业企业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调查,以及对设施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的前瞻性预测,笔者认为设施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遵循“以设施工程为基础,以环境调控为手段,以植物栽培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形式”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设施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如下建议:

3.1规范课程名称建议除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命名为“某某学”、“某某法”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最好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采用“名词+动词”的命名方式,如“设施蔬菜栽培”、“园艺设施设计与建造”。各高校应根据传统和认知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界定,然后选用已经为大家基本接受的通用名称,避免随意对课程进行组合和命名,减少名称混乱现象。

3.2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群设施专业具有独特的专业特征,是与园艺、农学、园林不同的综合性新专业。因此,笔者认为,从我国设施农业对人才的需求看,至少应该设置工程、农艺、园区、经营4个专业核心课程群。其中工程群课程的内容包括建筑基本原理,设施设计与建造,光、温、水、气的观测与调控等;农艺群课程的内容包括生物、土壤、肥料,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栽培等;园区群课程内容为园区规划、设计、管理,园区内植物栽培管理等;经营群课程内容包括农业企业管理及农资销售等。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篇13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76

引言

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够促进果树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促进农户经济效益的增涨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果树园艺技术的作用,解决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广大果农和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因此,围绕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及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园艺果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园艺果树棚体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园艺果树棚体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通风能力差、授粉种类少、缺乏全面修理、栽培技术落后、农户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施肥管理不科学、土壤肥力较低等,严重影响着园艺果树种植的发展[1]。

1.2园艺果树发展规模小

现阶段,许多地区园艺果树发展的推动者主要是农民个体户,其专业栽培技术和知识较为匮乏,再加上尚未构建完善的农业销售服务体系,没有实现有組织的批量对外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艺果树的发展。此外,有些农户在种植园艺果树时,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设施设备不完善,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园艺果树的市场开发和发展[2]。

1.3先进技术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园艺果树的栽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有效促进了园艺果树生产的发展。园艺果树种植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匮乏,同时无法熟练操作技术型的机械设备,而相关技术人员虽然掌握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熟练地操作技术型机械设备,然而,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园艺果树栽培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1.4园艺果树产品质量不高

现代人们渴望能够吃到绿色、无公害的果树产品,然而,在实际园艺果树栽培过程中,棚体温度比较高、空气流通不顺畅,使得病菌和害虫容易大量滋生,而种植人员为了治理病虫害就会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喷洒量,进而污染空气,使得果树产品质量降低,无法满足人们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要求。

2果树园艺技术的应用探讨

2.1科学选择园址

种植人员应该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园址,综合考虑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种植区域自然条件(有效积温时间、年平均气温、光照时间等),土壤条件(PH值、结构类型、土层厚度)和地下水文条件等因素,尽可能地选种本地的树种和品种[3]。

2.2加强果树管理

2.2.1栽植管理

果树栽植前,种植人员应该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种芽体饱满、高度适中、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优良果树苗木;确定合适的栽植密度;用道具修剪苗木的根系断根,并做“沾浆”处理,其中,可以加入适量的ATP生根粉至浆液中,促进新根生长等[4]。苗木栽植过程中,可以先在定植穴的底层放入适量的有机肥,回填时要边回填边踩,为防止浇水后回填土出现塌陷,应该使回填土面比地面稍微高些。

2.2.2栽植后管理

果树栽植后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2方面。施肥管理,在树种刚栽植完成后要及时施加底肥,果树生长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追肥工作,其中,种植人员应该根据果树生长特性和和实际生长情况确定科学的追肥方法、次数和时间,同时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要施加不同的肥料,例如,氮肥主要被施加于果树的萌芽期和坐果期,以促进果树萌芽率和坐果率的提升;而对于花芽分化期和坐果期的果树应该以草木灰、果树专用复合肥和腐熟有机肥等肥料为主,以显著提高果树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果树栽植过程中,浇水管理也非常重要,与施肥管理相同,种植人员要根据果树生长实际情况和需要科学合理的浇水,例如,夏季高温季节,如果果树出现干旱现象,要进行及时补水,而降雨量较大时,要做好排涝工作,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防止果树根部浸泡在水中发生腐烂。

2.2.3整型修剪管理

科学合理调整果树的外形和高度,确保果树获得良好的光照和透风性,不仅有利于种植人员的管理,而且对于提高果树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果树整型修剪不是盲目的,应该充分考虑经济要求、自然条件、果树的生长时期特点和生长结果特性等方面的因素,在整型修剪时要做到平衡树势、轻重结合、统筹兼顾、因树修剪、随枝作形、合理安排和综合运用。

2.2.4花果管理

花果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果树产品的产量与品质。果树花果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确保花期的授粉条件,为树体提供良好的营养,同时,还可以利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坐果率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还应该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以保持树体的合理负载量[5]。

2.2.5病虫害防治

果树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是在所难免的,目前,果树病虫害防治应该使用低残留、低毒和高效的生物农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必须要严格控制农药施加量,在果实采摘前的1个月内禁止向果实喷射农药,以免大量农药残留在果实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应该积极应用和推广果实套袋技术,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2.3温度与果树园艺

果树园艺技术能够实现温度的控制,从而实现果树发芽、开花和结果的控制,例如,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控制花期白天和夜间的温度,保证果树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情况,对于果树而言,要严格控制花期和果实生育后期的温度,其中,花期的温度控制在5~20℃之间,白天温度过高或夜间温度过低都会对果树授粉受精产生影响,而果实生育后期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30℃,如果温度过高就可能会导致果皮粗糙、品质降低。除此之外,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加快果实的成熟,使果实更早的占领市场,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2.4果树的营养诊断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