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1

2、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3、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档案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觉得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只是花钱不争钱;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档案管理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配备不齐全;室藏档案数量不完整;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档案分类大纲》《档案保管期限表》。

1、分析现状,找出档案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从公文拟撰开始,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查找问题。

2、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

4、针对影响档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计划,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措施。

5、组织实施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的措施或计划。

6、同计划和目标对照,检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吸收到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去,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8、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进,继续加以解决。

三、档案质量管理的要求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要把全面实现档案的价值作为检验档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通过加强档案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教育、科研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4、要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档案是由多部门、多人共同完成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否密切配合,上道“工序”能否给下道“工序”提供高质量的“半成品”,就成为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上道“工序”都能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那么,档案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2

1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存在的问题

1.1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未做到责、权、利的统一,不能完全落实,甚至形同虚设,同时质量工作没有计划、缺乏目标,走一步说一步,干到哪儿算哪儿;未形成全员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1.2监督不严

少数监理单位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没有做到旁站监理或是旁站监理把关不严,不能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使少数市政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缺陷。

1.3同步建设施工质量差

位于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的同步设施,各类管线检查井标高与路面标高不同程度存在差异,致使路面平整度差。尤其是部分管线基础未按行业标准和道路设计标准进行回填和处理,使地基基础留下质量和安全隐患,造成路面沉陷。

1.4隐蔽工程和附属工程质量不高

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致使地面出现纵向裂缝和破损;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路面成型后出现起砂和脱皮,甚至钻芯取样试件出现蜂窝现象。同时,由于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够重视,人行道基础处理不到位,致使人行道道砖铺砌块出现松动塌陷。盲道下坡道与路衔接高差较大,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2.1基础工作

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始,这些基础工作需要在公司管理层的大力倡导下,踏踏实实做好,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1.1质量教育工作

对于市政工程公司的员工质量教育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①增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教育。以此强化全体员工“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的观念;②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要结合员工的专业工作特点,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以提高员工的基本功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2.1.2标准化工作

做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全员参与;③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

2.1.3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要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不同的层次、对象、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从而使全公司形成一个职责明确、覆盖全面、纵横有序、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制网络。建立质量责任制,一定要从本公司的实际出发,任务和责任应尽量做到客观合理以及具体化和数量化,以利于执行和考核;应有配套的质量奖惩措施,实行“质量否决制”,且一定要落实到位。

2.2实施工程过程管理

2.2.1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对设计图中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尽早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便于下一阶段施工过程的进行。另外,一定要杜绝违反工作程序,边设计、边施工,漫无目标的做法。

2.2.2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的管理系统。这一阶段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好质量检验工作,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施工工序的质量评定和最终质量评定工作;科学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组织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

3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市政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可以依据“TOE”中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管理的理论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地分析,明确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的内容。

3.1劳动主体的控制

在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中,人是决定因素。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人重视质量的风气。坚持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坚持工种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坚持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3.2劳动对象的控制

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和安全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3.3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3.4施工工序的质量和安全控制

质量和安全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工序质量和安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和安全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和安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和安全。工序质量和安全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市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和安全,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部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4推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通过与下层共同努力,把重点放在实现组织目标之上的一种管理程序。目标管理综合了以工作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及管理制度。在市政工程公司推行目标管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4.1制定质量目标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公司今后每年都要制定质量目标,公司质量目标以后,各部门、单位都要及时进行分解,制定出各自的分目标,每个分目标都要服从于公司的总目标。在制定质量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目标必须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二是目标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数量化、可测量,便于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三是下一级目标项目必须对上一级目标项目构成全面支撑,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相应的措施。

4.2把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确定了质量目标,就要采取措施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否则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推行目标管理就是要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把小目标和大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激励、培养员工的目的,最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定期对员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衡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

5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项目质量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要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为前提抓工程质量,这样,施工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素质才会有很大提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才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也必将上一个新台。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3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xxx公司始建于19xx年,主要生产煤矿机械,目前为煤矿支护设备的专业生产企业,资产总值18.3亿元。公司地处xxx市,占地67万平方米,有直达厂区的铁路线及装卸站台,下设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铆焊等9个分厂和2个下属子公司,拥有员工4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50人,建厂50年来累计生产液压支架60000架,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液压支架,目前已具有年产液压支架8000架、16万多吨的生产能力,可提供适应于采高从0.55米到6.3米,支撑能力超过1000吨全范围的液压支架,“十五”期间公司在同行业保持三个第一:连续六年平均发展速度第一;高端产品技术领先,新产品贡献率第一;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高端达到8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在企业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的考量标准。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已成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xxxx集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其销售网络基本建立完善,其产品分布于国内的巧个省,60多个矿物局,同时还走出了国门,迈向世界,在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也彰显实力。

近几年xxx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平均以65%速度递增,由一个严重亏损(9年累计亏损1.6亿元)、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年赢利近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产值由2000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3亿元;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11%提高到2006年的近40%,牢牢占据行业第一的位置;职工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2000年的不足6000元/人•年提高到2006年的25000元/人•年以上。

虽然xxxx公司在销售网络的建立和近几年的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领先优势不是很明显。现在有不断被追赶和差距在缩小的趋势;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外资机械类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其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使得国内煤机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内煤机企业的压力增大。2002年以来,国内煤炭行业复苏,从而带动了相关煤炭的辅助行业一煤机行业的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从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来看,国内的xx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煤机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增大,但是国内煤机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国外企业的介入,使得煤机产品的市场供应量也日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煤机产品的质量成为煤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祛码,质量管理也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能否在保持企业快速发展(一定的产量发展趋势)的同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能否在同类产品中质量高人一等,成为众多煤机企业的关注重点,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对ZMJ公司目前质量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增强xxxx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的意义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全面质量管理自上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并在70年代引入我国。贝恩公司全球管理工具调查发现,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改进质量的系统方法,在中国的使用率排在第2位。有60%的被调查公司使用了全面质量管理工具,非常接近全球61%的使用率。然而,TQM的使用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改进,如何将TQM与企业战略恰当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TQM所倡导的客户满意、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目标。本文的研究拟从全面质量管理评价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全面质量管理评价方法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对不同维度的指标进行评价,实现TQM与企业战略的结合。正确评价全面质量管理绩效,将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将对比和SWOT全新的方法引入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建立全面质量管理评价的整体框架,而基于该框架的关键指标因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灵活选取。通过分析方法能够对,所有指标同一维度和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改进建议。希望本文通过引入新方法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探索,能够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提出方法上和实践上的改进。

(2)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抽象的,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够解决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量化和非量化,理性与非理性问题。从而,将全面质量管理的隐性思想转变成直观的显性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持续改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相联系的,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如何发挥在这方面的优势,并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持续改进,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文献评论

文献回顾表明,迄今为止,关系质量概念还未取得一致认识,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和构成维度对关系质量概念进行阐释。国外学者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多种理论。但是就其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本节从理论基础研究以及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的研究主要有:

1.PDCA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他认为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在于公司的管理系统而不在于员工,因此部门领导的责任就是要不断调整管理系统以取得预期的结果。戴明认为要运用循环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总结改进循环(PDCA)。戴明对于日本质量的改善有重大贡献,并因此闻名。

2.适用性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朱兰,认为通过管理可以控制大约80%的质量缺陷的发生。该理论认为质量管理应该包含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方面,即“三元论”。朱兰认为,计划的目的是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的工作程序;控制的目的是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质量问题,改进的目的是发现更好的质量管理工作方式。

3.“缺陷成本”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费根堡姆。该方法认为管理应服从于质量。质量不仅仅是工具和技术的几何,而且是公司各方面、各环节的集成。因此当某一过程的质量得到提高时,公司的其他方面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4.“零缺陷”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克劳士比,他认为企业要更注重改变公司文化和管理层态度的管理与组织流程,而不是统计技术的运用。这些理论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基本原则,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从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到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卓越绩效运营等。都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理论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基本原则,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从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到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卓越绩效运营等。都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方面。我国与1978年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尽管我国的企业在推广、学习、宣传方面已经有29年的历史,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都是基于国外企业的,如果是照搬理论而不顾实际,那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也不会理想。21世纪以来,全面质量管理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国的学者对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未来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姚丹(2006)认为我国的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1)企业领到和员工不够重视;(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3)质量管理方针的针对性不强;(4)教育培训效果不佳;(5)质量激励措施不当。姚丹的研究认为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应当以“人”为本,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措施:(l)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并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方针;(2)降低组织的纵向变异;(3)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建立“以人为本”的培训机制;(4)建立有效的质量激励机制,采取正确的激励策略,定期评价员工的满意度。

李静波(2003)认为面对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企业要从法规、授权、文化八个角度来完善和改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71。刘慧敏(2006)认为在未来的新形势下,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高层领导对全面质量管理也会越来越重视;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的重建工程(BPR)势在必行;因此我国企业的领导应将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白玉(2006)认为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应论文第一章导论用滞后肤浅;重内修而轻市场;行到而神未到,下行而上不效。因此企业应该贯通全面质量管理的上下对接、加强培训、上下协同,确立“一心三点”的运行机制,注重实现全员协同效应和市场共振效应。

张红梅(2006)认为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管理者认识不足及企业的体制障碍组织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外部因素包括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和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指标的不健全,因此,TQM的成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加强质量意识并具有创新精神;真正视顾客为上帝;精确度量;以预防为主;企业领导加强意识;向员工授权;同时必须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

通过上述的文献综述发现以下几点:

(l)国外的文献主要注重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探讨,对于具体实施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并且国外的理论及相关研究都是在对国外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有些并不适合我国的企业,所以不能直接运用,而应该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我国对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只要集中于实施方面。很多学者借鉴外国的理论研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请况,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新形式下我国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些研究但大多都是针对所有的企业而谈,并且我国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面都比较注重事业单位的研究,如某某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政府的全面质量管理等。对于机械类尤其是煤机类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少之又少。

本文选取xxxx公司为对象,结合理论分析、国内外煤机行业的质量管理差异、xxxx公司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构建了xxxx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三、研究方法及设计

3.1研究对象和内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xxx的发展,质量己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那么,

如何处理企业质量管理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如何使质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xxx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深入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结合xxx公司的目前的质量管理状况,分析了目前xxxx公司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基于TQM理论的xx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及评价指标,并总结了xxx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其他辅助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为导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全面质量管理概述,本章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概念、原则、内容等方面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分析了企业基于TQM理论实施质量管理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章是我国煤机行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本章对我国煤机行业与国外煤机位论文第一章导论行业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xxx公司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x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重点分析了xxxx公司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四章是xxx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本章阐述了x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分析了该公司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该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该公司应如何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基于TQM理论的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结

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不足,提出了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3.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l)对比分析法。本文通过对比国内煤机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国外煤机行业的发展特点,分析其中差异得到启示,为本文建立的xxxx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2)SwOT分析法。本文该方法分析了目前市场环境下xxxx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对企业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的正确认识是企业进行决策、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同时,分析了xxxx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由xxxx的实践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了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3资料的来源和处理方式

文章的资料来源主要是相关研究单位保存的文献资料(书刊、研究生论文及论文集)、学术期刊及网上参考资料。通过有效的筛选为文章的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料。

3.4研究框架

四xxx企业现状分析

4.1xxx公司简介

目前,xxx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液压支架生产基地,其产量连续六年以平均52.8%的速度增长如下图所示。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22861.9万元,到2006年的237899.2万元年均增长率65.3%。其产量为全行业第一,是排在第二的北京煤机厂和第三的平顶山煤机厂的产量的总和,处于行业的领头羊地位。

“十五”期间公司在同行业保持三个第一:连续六年平均发展速度第一;高端产品技术领先,新产品贡献率第一;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高端达到80%。

4.1.1xxx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回顾

xxx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之路是从最初的质量完全靠事后检验为主的检验阶段,此时质检队伍人员庞大,经常出现事后检验的弊端现象,活件生产出来的报废率很高。在八年困难时期由于质检人员的流失,曾经出现过质量失控,进入了恶性循环。在煤炭行业复苏之后进行了质量整顿,逐步摸索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设立了全面质量办公室同时赋予较大的权利,积极建立了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2000年通过了认证。目前处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建全,仍以事后检验为主的阶段。一方面进行了过程的控制,但力量较为薄弱,另一方面还是靠检验把关为主,产品的报废率有明显的降低,不过还没有完全的杜绝。

4.1.2ZMJ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ZMJ的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整顿、质量振兴,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阶段。但目前的质量管理形式是还是以事后检验为主,这种管理方式有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专职检验既是从产成品中挑出废品,保证产品质量,又是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通过检验,反馈质量信息,从而预防今后出现同类废品。但这种检验有其致命的弱点,从而给ZMJ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1.缺乏系统优化的观念和标准的制度体系,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诱。在跨分厂出现质量问题时往往一个很简单就可以处理的问题,往往要经过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甚至惊动公司的高层才一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往往还会产生矛盾。

2.事后控制,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完全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一经发现废品,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这种事后的控制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为企业的日常发展造成很多麻烦。

3.现有检验方法实行起来极其困难。在生产规模扩大和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个缺点尤为突出。对一些特殊的工序事后检验往往说服力很小,比如焊接工序,一条焊缝的好坏往往是凭借经验来判断,要检查此焊缝的好坏只能进行破坏性实验得出结论,而在企业中这种实验是不可能来做的。所以说只有做好事前的预防才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优势。ZMJ的质量管理问题,不仅仅是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落后,更主要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

4.1.3xxx公司产生全面质量管理缺陷与不足的的原因

1.观念落后

现在绝大多数的ZMJ一线员工,一直还存在有“质量是靠检验检出来的,而不是自己干出来的”这样的错误思想,他们的目标是怎么能够让检验尽快的交检,对检验提出的异议他们认为是“找事”,甚至有殴打质检人员行为的出现,他们从思想上根本就没有重视质量。在一线员工的心中,质检部门的工作完全是为了找出工人的毛病,找麻烦;而不是为了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甚至很多员工在发生错误之后不从自身的工作程序、态度、机能方面找原因,而是将错误归结于质检人员的挑剔和运气。这种观念严重的制约了ZMJ日常的生产和质量的提高,如果员工不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产品质量中担任的重要角色,那么质量管理对ZMJ来说永远都是一句空话,只可能事倍功半。

2.企业领导不够重视

从最高层的管理人员到基本管理人员心目中都存在“质量为生产让步”这样的想法,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这种质量意识状态,追求产能利润的最大话是企业的重要职责这个毋庸置疑,但也决不能置企业的质量于不顾,这种做法如果长期的持续下去只能是“寅吃卯粮,,得不偿失。xxx对于质量管理大多都还停留在语言、文件等方面,没有切实的行动,主要的原因归结于企业领导对于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3,员工素质不高

员工素质不高,员工结构比例不合理,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在企业经历八年困难的时候,部分的管理人员选择了离开了xxx集团公司,造成xxx集团公司在人才上出现断档现象,从xxx集团公司年龄的层次上看,公司缺少70年代这代人。高学历人才偏少,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不足公司员工的20%,整体素质不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日常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ZMJ集团公司金属结构分厂,这个以焊接为主要生产任务,80%的工作量是靠手工操作来完成的全员900人左右,而技师、高级技师只有13人,高级技能人才比率严重偏低。

4.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制度不健全

由于领导的重视力度不足,ZMJ公司至今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应该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但是ZMJ公司目前的众多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甚至很多部门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只考虑部门自身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公司的全局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制造障碍。例如企业的营销部,市场营销部作为企业的排头兵,肩负着销售和售后服务两大职能,但在目前的xxx集团公司,销售人员往往只重视能否拿到订单、能否拿到大订单。虽然多拿订单没错,但他们往往不考虑公司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当他们拿回订单的时候有时会给设计部门和生产分厂一个措手不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一份不恰当的订单造成生产组织上的混乱,引起产品交货拖期,同时由于不合理订单的加入,造成产品的设计周期缩短,产品的设计质量下降,在生产中批量事故不断发生,给用户造成恶劣的影响,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长此以往,xxx的质量信誉将会在用户心中大打折扣。对xxx集团公司这样一个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另一大方面的工作就是采购工作,一般来说采购某企业的产品要经过资质认证、实地考察等各方面的评审才能成为合格的供应商,但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和制度的不健全,xxx集团公司目前的采购过程问题比较多暗箱操作、采购关系客户的产品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发生采购回来的产品是残次品或不合格品给整个支架的质量埋下了隐患。如:在选择石嘴山市**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为起吊环合格供方的过程中,对供方质保体系的有效性和质量信誉度了解不够,致使发生供方将不合格品供给公司的问题。这些吊环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过断裂等现象,经检验是材质不合格,给产品的质量和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隐患。没有完整的监管和监督体系,造成物资采购部门有时成文众矢之的,同时又成为人人想去那里工作的香悖悖!另外,xxx公司在售后服务、生产过程、设计研发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累似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公司缺乏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制度不健全,对于各部门的工作效果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工人的思想意识薄弱,没有全局观念。

5.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投入不足

xxx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人才的缺乏和设备的缺乏。xxx集团公司拥有3个分厂,年产值接近30亿,拥有将近2000名工人,但是xxx由于缺乏系统的理念,质量管理不是全员参与,而是每个分厂单独委任2个人进行质量管理,并且这些进行质量管理的人员当中,真正学习过质量管理理论的几乎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质量管理手段落后;另外就是设备的缺乏,在xxx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设备极其缺乏,给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不便,尤其是在出现质量问题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设备,对于问题的分析和归属判断大部分是靠经验,这样不仅是对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在大多时候这种靠经验的判断往往不具有说服力,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扯皮现象,纠缠不清。同时目前的xxx集团公司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要克服一个困难,就是把基础工作做实、做好,包括日常的质量方面的统计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等,并要在保证这些统计数据真实可信的情况下,做一些统计分析工作,在2007年中联公司对ZMJ集团公司进行的外部质量审核中,外审人员也提出xxx集团公司在质量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做的不够。

4.2我国煤机行业与国外煤机行业的差异性分析

4.2.1我国煤机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的煤机行业形势分析

我国煤炭形势的好转,一方面给国内煤炭机械设备的生产厂家提供了一次发展商机,国内煤机企业的状况是:

1.产业集中度低。其表现为:

(1)煤机企业规模“小”

在煤机行业中,各个独立厂家无论从生产规模上还是发展前景上都比较“小”。据中国煤机协会2006年年报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国内以制造煤炭机械设备为主营业务的生产厂家有230多家,其中资产规模上亿元的企业不足10%;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仅有43家;超过亿元的仅25家。这充分说明煤机制造企业规模小的问题,国内煤机制造企业规模与国外煤机制造企业无法相比。煤机企业规模小,行不成集团优势和配套生产的能力,已将严重阻碍了煤机企业的发展,2007年5月1日主席来xxx集团公司视察时,强调要在5年内把xxx集团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百亿的“百亿煤机企业”也正是看到了企业规模小的弊端。

(2)煤机板块布局“散”

全国230余家煤机企业的布局极为分散,如同散兵游勇一般,各自为战,而且都是单机生产,力量分散,形不成规模效应,更谈不上协同效应。在国内的综采设备三机配套生产厂家中,基本上是按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的格局三足鼎立的,三种产品形成三大生产阵营。煤炭综采的三机生产厂家合作不密切,企业生产多年来形成了专业化、单打一的局面。目前全国没有一家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机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没有形成按产业链条和规模经济组织生产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产业集群。国内综采设备三机不成套化生产的问题,相对就会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会给产品研发带来难以克服的障碍。

(3)煤机板块经营状况“差”

煤机制造企业的“差”,是指的经济效益差。近两年,煤机板块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以产品价格作为进入市场的赌注来展开竞相压价大战,煤机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局面,大多数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台高筑,欠款严重,流动资金匿乏,资产负债率高,再投入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2.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高产高效煤矿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生产不足。以中国神华集团为例,在2003年以前其旗下所有煤矿使用的液压支架全部靠进口,没有国产的因为这种要求电液控制的这种高端支架国内技术达不到生产起来非常困难,近几年,神华集团的液压支架仍然是以国外进口为主,国内企业产品购买为辅,国内企业的产品技术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低水平大路货的低端产品又到处生产,遍地开花,造成“过剩”和“短缺,,并存的局面,高端大型设备不得不依赖进口。如神华集团宁肯花大价钱从国外选购先进技术装备实现高产出,也不购买国内产品。

3.主要产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水平不高。我们现在的煤矿机械处于中小功率、手工操作的模式。同时,由于原材料和基础元器件技术、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等制约,一些产品质量不稳定,前期故障率多,可靠性不高。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国内煤机产品的科研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近年来,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靠自身的努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科研开发状况大有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首先,企业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主要产品的技术来源大多是仿制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其次,由于前几年煤机企业经济困难,科研开发的投入比过去虽有增加,但远远不足。第三,科技人员函待补充和提高。过去科技人员大量流失的状况虽然得到遏制,但与今后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需要相比,充实技术力量仍是当务之急。

5.工艺技术装备陈旧、落后,产品质量的档次低,劳动生产率低下,物耗高,能耗大,急需改造。技术装备落后是煤机制造企业的共性问题,自1993年煤炭行业整体滑坡之后,与煤炭行业生死与共的煤机制造企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许多企业经营难以维持,小企业走向灭亡,一些专业生产综采、综掘设备的大型企业在此期间艰难地苦苦支撑。当煤炭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出现快速反弹时,由于多年缺乏设备资金投入,生产设备老化,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再加上流动资金周转艰难更加无法顾及设备投入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较多,一方面受国家折旧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近十年,即1993年一2006年这十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我国煤炭行业萧条时期,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给企业发展特别是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扩大生产能力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6.经营机制落后。我国综采、综掘设备生产厂家由于受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经营战略思想尚未形成,多数企业还在苦苦地探索国有企业的改制途径。企业大多存在企业办社会的负担,职工规模与现有的劳动岗位形成相对过剩,基础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产生利润能力不足,效益较差。

7.经营模式单一我国综采、综掘企业多数只经营1一3个产品领域,产品跨度不足,产品经营单一。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在相同的市场、相同的技术领域的经营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没有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只在煤机领域里扩展。

8.工人素质不高。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工人素质不高,往往在进行质量事故调查时会出现谎报、瞒报甚至出现一个小组几个人统一口径来隐瞒欺骗质量管理人员,使质量管理人员得到错误的信息,不能够准确的分析出企业质量方面真正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进行质量培训的时候,他们不能够认识其重要性,进行认真的学习和提高,经常是培训很多但效果甚微。同时在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上人员比率偏少,往往还是靠检验人员来进行事后的把关,真正做预防预控、统计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等方面的人员一是少,二是这样的人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没有受过专业的质量方面的教育。

9.质量管理制度不建全通常情况下,质量管理制度不是由一个专门的机构制定的,而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的,这其中就会有偏颇,可能出现同样的违犯质量管理的情况,各部门的处理力度却不一样,缺少统一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如果有一个独立的机构经过调查研究,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执法尺度一致,无论从领导还是一线员工都会接受这种制度的管理。

10.质量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虽然有质量管理部门,但在中国这种企业制度和对质量的认知程度下,“质量给生产让步”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同时质量管理人员的收入往往是由其所工作的具休单位支付,在具体的质量问题处理中受这方面的因素影响很大。

4.2.2国外煤机行业的主要特点分析

与国内煤机行业相比,国际煤机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规模“大”

目前已形成了DBT、JOY和艾柯夫几大跨国集团,这几个公司的年产值都在数十亿美元,其生产和销售网络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如DBT公司,在中国山东充矿集团搞液压支架;JOY公司在内蒙包头独资建厂。其销售网络也非常的完善,DBT公司对外宣传时曾经说过,只要有煤矿的地方就有我DBT的产品,可见其销售网络之健全是目前国内煤机企业所无法与之相媲美的。这些个跨国集团都是成套化生产,可以说在煤矿的采掘上是个“交钥匙工程”,只要提供出煤矿的位置、地质条件所有的煤矿机械设备完全可以交给一个公司去完成,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利润率,同时也为各个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经营模式也是多样化,可以成套出售,也可以单个产品出售,DBT公司,1995年重组时,与布朗、赫姆夏特、威斯特伐利亚三家公司合并成新DBT公司时,虽然在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但由于缺乏采煤机、掘进机的产品制造能力,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最终又于2001年7月收购了朗艾道公司。DBT公司通过大力扶植原朗艾道的采煤机、掘进机发展,形成综合成套能力,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整体实力、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通过购并,DBT公司与朗艾道实现了资金与技术互补,使DBT的产业结构层次上了一个大台阶,成为国际上的强势煤机企业集团。DBT公司,几乎凡是地下开采的机械化设备它都能生产,产品配套能力极强。他们的目标是要在未来几年内具备提供露天、房柱式和长壁井下开采大型成套设备能力。

2.技术先进、质量可靠

由于这些企业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加之国外对煤矿机械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发达国家采掘设备己经达到大功率、重型化、强力化、智能化、自动化控制,这些企业每年都会拿出其销售收入的20%一30%用于科研开发,凭借这些资金的投入和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其技术水平已远远领先于我国。在2007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上,DBT公司推出一款液压支架,其支架的底座部分完全是铸件,一次浇注成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节约了成本,在我国这样的产品只能通过焊接去完成,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可靠性也不强。另外作为煤机产品重要的控制系统的电液控制系统,这项技术我们国内还没有掌握,所使用的电液阀大多数靠进口国外的产品,而电液阀的使用正是实现采掘设备自动化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己经走了数百年,给煤机行业重要的原材料从性能上远远超过我国的原材料,他们可以用100kg级的钢板制造煤机,但目前为止ZMJ集团公司采用的抗拉强度最大的钢板才为80kg,另外国外根本不卖给我国IO0kg级及以上的钢板。另外的辅助材料如焊接用的焊丝、工业用气等我国的质量也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从原材料上我国煤机行业的质量就输给了其他发达国家,也就是说人家已经赢我们赢在了起跑线上。加之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可靠性远远在国内煤机厂之上,ZMJ集团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在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化集团进行售后服务时,神化集团的员工无意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用DBT的产品连续使用三个采煤工作面都不用维修的,用你们ZMJ的产品一个工作面没有完成就要维修好多次。殊不知ZMJ的产品质量在国内煤机行业中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3.装备先进

工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要靠设备来保证的。焊接国内目前大多采用的是手工焊接,并且没有很好的工作台为焊工们提供最佳的焊接位置。国外的焊接能采用焊接机器人焊接的都采用了焊接机器人来完成,那些受结构限制不能采用焊接机器人焊的如DBT公司会提供出最佳的焊接位置这样的焊接质量就会很好,同时大量采用全渗透对接焊缝来保证设计质量和焊缝结构的耐久性。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数控车床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但在煤机行业中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这只是我们在装备上面与国际企业存在差距的冰山一角。从装备上国际煤机行业领先于我国同类企业,这也从设备方面保证了国外企业的质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领先于我国的企业。

4.人员素质较高

国际企业无论从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是一线操作员工的素质都超过国内同类企业,以ZMJ为例一线操作员工的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术工人比例仅为2%-5%,其中绝大多数的工人仅为技校毕业的青工,但中国的技能教育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技能教育。由于国外的一线技术工人素质高,对质量的认识程度较高,在出现质量问题时的第一反应是积极上报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隔离处理,不会出现欺上瞒下这种情况。同时国外在经历了上百年的工业化道路之后,其质量管理人员无论从人员的经验和理论水平都比国内的要高,人员配备的比率也比国内的高。

5.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日本等国家的企业都会设立一个“品质保证部”,这个部门是一个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直接对企业的一把手负责,对企业里所有的质量管理人员实施垂直的领导,对企业中所有部门采取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情况和适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发展。

三、我国煤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组建成套化、集约化的煤机制造集团已迫在眉捷,走战略重组,整合煤机现有存量资产,打造煤机板块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道路,也是我国煤机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与煤炭生产布局相协调,造成煤机企业分散重复,长期未能建立大批量集中生产体制、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体制几经变革,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更加分散,几乎所有的重点煤机企业都痛感势单力薄,呼吁联合重组,但终因体制、机制、政策、区域差异等诸多因素而未能实现,而且为生存仍处在自相残杀的苦苦挣扎之中。我国加入WTO后,跨国集团的大举进入,促使煤机企业再次感到联合的必要性。在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如果不是着眼于集团化的整体改制,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把企业做强做大,终有一天会被淘汰出局。从国内看,根据“十五”计划纲要,国家将引进和扩建一批高产高效煤矿项目,相应需要大批高产高效设备,而且由于采掘综合机械化设备的成套性非常强,任何单机产品、单个企业都难以完成,强化成套是煤机行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国际上看,也都非常注重采掘综合机械化设备的成套性。所以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的煤机行业一定是煤机企业洗牌重组,然后形成几大煤机成套化生产的集团,来控制我国的煤机市场和与国际上知名的煤机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

4.2.3差异与启示

1.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从质量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来看如果不采用垂直领导,不采用直接对公司行政一把手负责,而是依附于所工作的部门的话必然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开展

2.构建公平、公正的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法尺度不一样的话可能出现矛盾的激化,而这个制度的制定必须是由一个独立的部门在不受任何情况的干扰下,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的,不能出现一个部门一个制度这种情况。

3.领导重视

领导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也直接影响了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如果企业的“一把手”愿意担任质量部门的直接领导的话,就很少出现或者说没有行政干预质量这样的情况,但如果领导不够重视的话,行政干预质量管理人员的裁决和质量为生产让步将是普遍现象。

4.企业文化构建要突出质量

在企业文化构建之初就应该像国外的某些企业一样把质量“重重”的写入企业文化之中,并不断的宣传贯彻。否则可能是质量工作一时的大家都来重视,而不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之中。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到的话可以保证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平稳的运行,质量在受控范围之内,否则将会出现质量失控对产品的在市场上的地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ZMJ集团公司曾为某矿生产过一套液压支架,支架到矿后作为支架主要部件的液压立柱,出现严重的漏夜情况,经售后服务人员多次维修后无果,给该矿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次年该矿务局招标采购液压支架,直接说出拒绝ZMJ集团公司参与竞标。

第五章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5.1xxx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及制度设置

ZMJ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与其他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一样都是严格按照1509000的标注要求来建立。15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相辅相承的,如果没有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约束,即使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也有可能出现发生问题后不知道该用那个标准或约束性文件来处理和反馈。1509000标准的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地进行改进,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增强顾客满意程度。如果没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话就不可能及时发现日常生产、销售、设计等各方面的质量事故,或者说发现这些事故后反馈时间较长甚至是没有什么依据该由谁来处理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简单的说就是1509000标准的具体运用要靠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

5.1.1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的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是按照1509000族标准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初对组织所进行的统筹规划、系统分析、整体设计,并提出设计方案的过程。1509000族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第176技术委员会(ISO/TC176),即质量管理和保证技术委员会,于1987年制订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509000标准。这个系列标准目前己公布的有:150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基本原理和术语);15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150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业绩改进指南)。对企业来说,质量管理工作就在于制定具体的组织措施,保证贯彻执行1509001系列标准。我国国家质量标准是同等采用1509001系列标准的。一个企业是否己建立了合乎1509001国际标准的保证体系,可通过1509001的“认证”加以判定。2000版标准的一大特点是,大量采用美国国家质量奖和欧洲原量奖的内容,而这些质量奖评比又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相结合。这样就达到“认证”、“贯标”、“评奖”和日常TQM工作完全统一。ZMJ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以领导决策、统一认识、组织落实、成立机构、教育培训和制定实施计划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作为公司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5.1.2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设置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原则

1.系统协调的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按照系统原理建立的,用来表述、规定和证实该体系全部结构和活动的文件。它必须遵循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包括体系文件、内部文件以及组织其他管理文件取得协调一致。

2.合理优化的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的过程。体系文件不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现状的简单写实,而是对1509001族标准的要求进行的增减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是合理和渐进的。

3.操作实施原则

编制体系文件切忌搬照其他组织的文件,也不是少数人的“闭门造车”,是各部门中熟悉本组织情况、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集思广义、共同参与,以确保文件切实可行。

二、编制文件的类型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ZMJ公司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常使用的文件

l、于2000年通过摩迪公司对公司进行的1509001-1994标准的认证,2004年又通过了中联认证中心对公司进行的1509001-2000标准的换版认证。

2、建立起三级文件化管理模式:一级:质量手册,二级:程序文件,三级:作业指导性文件在进行标准换版认证过程中,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性文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目前共有:质量手册1份,31个程序文件,130个作业指导性文件和253份质量记录。这些质量体系文件对公司的产品从设计开发到售后服务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对产品质量发生和形成产生影响的主要过程做出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3、质量方针: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尊重员工的创造性,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着重能力、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综合考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每位员工认识到企业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为实现公司质量目标作贡献。科学管理: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细化管理为保证,打造一流产品品质。认真组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动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及时掌握和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以产品为中心,围绕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无止境地追求服务的改进、提高和创新。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4、质量目标:

(l)产品出厂性能合格率100%。此项目标的设定,既规定了凡涉及到产品性能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足标准的要求,凡影响到产品性能的不合格品是不允许让步放行的。对此,己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并且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为落实此项目标,公司认真抓了内部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同时还十分关注用户对产品样机评议和批量验收中提出的改进要求,适时采取改进措施,尽力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2)产品售后服务率100%

产品销售到什么地方,售后服务就跟到什么地方,其服务覆盖面己达到了100%,从此层面上衡量,此项目标业已实现。

(3)产品井下连续运行三年或连续采煤500万吨无大修。此项目标是公司对用户的承诺,是对公司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了解产品在使用中的具体状态,并未发生用户对此项承诺提出异议的重大投诉事件。

(4)年质量损失率控制在1.2%以下。为有效控制质量损失,2006年初了《关于认真做好质量损失统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对质量损失范畴做了规范定义,同时对质量损失的归集、统计核算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质量损失指标分解到九个生产分厂和部分职能部门,并纳入到月度质量动态考核和质量方针目标考核中去。

三、ZMJ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设定和机构设置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要设定一定的制度来保证运行的通畅,1.要做到质量第一,唯一不能妥协的事就是质量。2.做到根据1509000标准制订的各项质量纪录必须填写完整,保存完好,为质量事故的责任划分提供最原始可靠的依据3.做到发现质量问题立即报告4.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立即隔离,杜绝流入下工序在机构设置上,设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作为质量管理的总站,检计处、市场营销部和各分厂为质量管理的分站,分站出现质量问题立即向总站反映,总站协调各方面人员来对责任进行划分并拿出解决方案,各分厂设置专职的质量员,负责日常的过程控制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同时可以设置兼职质量员,主要由各分厂的技术人员承担,尽最大可能的建立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真正做到全员的质量管理。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还要肩起质量体系的考核工作,和质量方面的培训工作,积极构建质量的企业文化。

5.2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等。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ZMJ集团公司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将质量分为四大部分,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的形成过程以及实施质量改进所需的测量、分析和改进。图3.1展示了ZMJ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5-1

5.2产品研发过程的质量控制

ZMJ公司曾经以“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为题目而展开了辩论赛,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引经论据,各抒己见,争论得很激烈。实际上,从产品研发开始,其质量活动就已经开始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最初活动,因此,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非常重要。zMJ公司是一家国企,主要生产煤矿用液压支架。公司编写了《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以及若干支持性文件。这些文件完全按照1509001标准产品研发人员从思想意识上经历了由强制执行到自觉接受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这样一个过程。

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研究所的人员素质比较高,对新事物的领悟和接受能力也都比较强。但由于习惯了过去的新产品研发模式,对按照1509001标准制定的设计开发程序很不适应,特别是在设计任务繁忙、时间紧张时,对频繁而至的评审更加反感。针对这种情况,在产品开发设计计划制定得合理的前提下,对产品研发人员反复宣讲标准、程序和要求,并广泛收集资料,用具体事例来说明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必要性,最终使产品研发人员转变了观念,从强制执行到自觉接受了15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

2.明确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质量要求

2000年版的150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的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一个个简单过程的叠加,而是通过复杂的过程网络来实现的。一个过程的输出常常会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同时过程应该是一种增值的活动。因此要识别所需要的过程,并应在识别过程中明确输入、输出以及所需要的资源和所需要的活动。产品研发人员只有在明确了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以后,才可以能动地而非被动地根据程序来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产品的设计开发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大过程,这个过程又包括了若干个子过程。按照1509001标准的要求,根据液压支架产品的特性,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设计和开发策划阶段;

②.设计阶段:

a.方案设计阶段;

b.工作图和技术文件的设计阶段;

c.工艺工装设计阶段;

3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和确认。在以上的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设计和开发评审穿插在其各个阶段之中,以保证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同时识别问题,发现设计和开发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4.设计和开发输入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也就是对设计和开发的要求。为了便于对其在评审中的考核,应尽可能将输入的要求进行量化,并在设计和开发文件中做出规定。设计和开发输入中除了相关的技术参数、性能等技术要求外,还应包含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以往类似设计的适用信息。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中必须包括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就煤机产品而言,其输入主要有

①.产品的主要功能、性能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来自顾客或市场的需求与期望

一般应包含在合同、定单或项目建议书、设计和开发任务书;

②.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满足;③.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④.规定对产品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的产品特性包括安全、运输、存储、维护及环境等。1509001别强调了输入评审的充分性、适宜性。对来自内部的输入,如标准、规范和可信性要求,对来自外部的输入,如顾客、市场的需要和期望、合同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或国家标准,对其他输入,内部、外部都未有明确要求的,如安装、搬运等,都应进行认真的评审,对不完整的、含糊的和矛盾的要求应给以解决。设计和开发输入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及其先进性。

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和确认

首先应明确“验证”和“确认”的区别。验证是站在制造方的立场上,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所进行的活动,是对满足规定要求的认定。确认是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而进行的活动,即对满足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的认定,确认是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审查产品的适用性的。设计验证可以采用试验、理论计算、设计评审及与已证实的设计进行比较等方法。确认可以采用型式试验、工业性可靠性试验等方式,确认所使用的条件既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使用前完成,或者说,组织应尽力做到在产品交付使用前完成确认。

6.记录控制

一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其特殊性表现为:记录表式仍应按“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当记录表式中填写了有关信息之后形成了一记录,起到了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作用后,对其应按“记录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设计开发阶段的记录主要为设计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的一记录,此外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做了更改的有关记录也是记录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记录应给予安全的贮存和保管,并进行科学的分类、标识,以便于存取、检索和使用,还应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别的记录规定不同的保存期。实际上,在按照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记录时;记录管理的好与坏,记录者和记录管理者的责任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国际质量管理的长期实践总结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放在首位,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任何交付给顾客的产品,其产生过程都是从设计开发开始的。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加大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增值,做好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科技的进步设计方法的更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产品设计领域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以往需要经过艰难的推理计算才能得到的结论,现在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很好的完成和直观的展现出来,可以采用近年来流行兴起的Pr*E/Pro--M工程软件进行综合应力分析,取得设计的效益和提高质量。有限元分析(FEA)用来解决产品和部件疲劳负荷寿命的问题。

4.2.2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个产品的形成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开始,到付诸于实际的生产制造直至最后售出后的售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涉及很多的问题。

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田昭夫曾说“企业的本能就是要使自己的产品变旧过时,如果我们自己不这样做,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迫使我们的产品成为过时产品,这说明了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的重要性。生产是产品的物化过程,设计是产品的构思过程,设计和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现在世界著名企业普遍认为当今的质量管理应由制造环节向设计环节转移,因为设计质量引发的索赔所占的比例最为显著,外部故障成本也最高。尤其制造业,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几乎占产成品质量的80%,制造过程再精良,能改善的质量也不过占20%,所以产品质量的先天是由设计过程决定的。

xxx是一家生产煤矿用机械的公司,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区别,使得产品必须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设计过程存在着研发费用投入低;技术手段落后;设计人员少、素质不高;市场调研质量不高,顾客需求识别有欠充分。另外,设计工作过的策划质量也不严谨,设计师之间以及设计部门与其他协助部门之间的接口管理有欠确,导致设计周期较长,设计成本高,整体设计工作难以按计划顺利进行。

2.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制造过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艺、设备维护、现场管理以及工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缺陷。如:工艺过程设计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将产品设计转化为可制造性的加工过程之间存在时间差和技术接口问题,忽视工艺装备和加工方法的验证。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自主维护不够。ZMJ的生产以焊接工艺、机加工和装配过程为主,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采用手工操作较多,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设备的维护,产品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等方面。焊接过程是ZMJ的关键生产工序,一架支架70%的重量来自于焊接结构件,现在金属结果分厂在每个月会接到检计部门的返工返修票,但目前在接到这些返修票之后往往是对违反操作人员进行处罚,而不做统计和改进,以做到更好的过程控制,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就要应该:

1.对所接到的返工返修票进行分类整理,列出产生这些返修的原因

在使用上面的因果分析图以后,找出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l)电焊机电流不合适

(2)电焊机气流量不足

(3)作业指导书不明确

接着,决定各重要因素调查的内容并着手进行调查,以10毫米钢板焊接为例。

调查项目1:调查电流量的大小与焊瘤和焊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保持气流不变的情况下,电流在120A一150A之间时,几乎不存在焊缝,而焊瘤却没有什么改变。稳定的区域应该在电流为120A一15OA之间。

调查项目2:调查气流量大小与焊缝和焊瘤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保持电流为12OA一150A之间时,气流量为15L/min时不存在焊瘤现象。

上图为气流量为1SUmin时,30件样品在不同的电流下出现焊缝的产品的数量,从此图可以看到当电流超出120—150A的范围时,焊缝出现的机率大幅度提高,可以看出在焊接过程中应当将电流量控制在120ee一-一150A范围内。同样,对气流量和焊缝、焊瘤之间的关系也如上面的研究方法。对策如下:对策1:将电焊机进行测试,将能够严格控制电流量和气流量与不能够准确控制电流和气流的电焊机分开,将不能进行准确控制的电焊机维修或更换。对策2:将实验结果标准化,形成文件,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指出相关的技术要求。使工人可以依据文件生产。将制订出来的对策找出相关管理部门,将这些对策执行下去,加强控制以减少下次生产中产生同样的错误。这才是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罚款了事。

3.服务过程质量管理

服务作为产品的四种类型(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之一,是伴随硬件产品前后一同交付给顾客的一种无形产品、有形感受。不同于服务业的服务过程提供,制造业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销售前与客户间的沟通交流、产品宣传、指导选型和产品交付后的客户培训、使用指导和维护维修方面。ZMJ服务过程的问题有:市场调研程度不够细致深入,无法全面识别顾客求,为后期的设计输入提供信息不充分。销售员缺乏对产品技术性能的培训和了解,对顾客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领导轻视售后技术支持工作,表现为缺乏对客户的跟踪回访,资源配备严重不足。此外,产品本身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差,也为售后工作添加了很大的难度。

4.2.3进货质量控制

对于ZMJ公司来说,作为一个特种装备制造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有很高的要求,进货材料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进货质量控制是指在最经济的水平上接受和存储那些质量能够符合规定要求的生产材料和设备零件,并着重强调供应商最实际的责任。其过程一般包括:对供应商明确的规定可靠性要求;评审供应商供应所需可靠性产品的能力;评审供应商产品的持续可靠性。进货质量一定要严把,ZMJ公司曾出现过外采购件由于对供货商评审不细致,造成了采购回来的劣质吊环用于所生产的支架上,支架发运到煤矿上后,出现吊环断裂,差点伤人的严重质量事故,给公司的质量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进货的质量控制一定要严格。

1.采购的日常质量控制

(l)对材料和零件的要求以及对其规格要求的规定,一般由材料管理部门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提出

(2)取得或提出规格、图纸以及所必需材料的鉴定数据,取得或提出所必需的质量信息—包括质量要求、质量水平、可靠性要求、有关质量计划、质量信息工具的应用、验收程序以及其它有关内容。标出详细说明材料的安全界限。

(3)在公司政策要求多方货源的情况下,应进行采购分析以确保最合适的供应商。

(4)向供应商查询或发出邀请信,向供应商提供的采购计划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质量信息。

(5)在接收感兴趣的供应商报价单后,由采购部门会同参与进货材料控制的有关职能部门一起审查。全面考虑供应商满足质量的能力,进一步审查现有供应商评级名单及相应的绩效数据。在适当的时候对供应商材料及零件的样品进行评价,确定其可靠性。

(6)根据需要和可能调查供应商的能力。可以对供应商、潜在的供应商以及被认为报价与其质量能力信息不一致的供应商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并签订合同发出订单。

(7)接收材料或零件时,应根据质量计划对材料规格的合格性进行检查。处理进货材料,如果符合要求就投入施工中;如果不符合要求就采取纠正措施。

(8)保存适当的记录,包括供应商的绩效评级及可追查性,以便把收到的材料/零件信息反馈给有关供应商及技术人员和采购人员。利用所保存的一记录定期检查材料的检验和采购工作,并运用供应商评级和保存评级数据。

(9)在整个装运过程中保持与供应商的联系,其中包括着重强调质量信息交流及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2,进货材料及零件质量控制的步骤

进货材料的质量控制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l)提出材料要求和规格说明

(2)采购分析

(3)选择供应商,发出订货单

(4)接收材料、零件。

(5)检查材料、零件。

(6)处理材料、零件。

(7)坚持记录和保存资料

(8)供应商关系的建立和监督

3.进货材料及零件的控制方法

(l)材料、零件的接收:为材料、零件的检验和实验设施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合理排列布置是进行有效的进货材料控制的基本要求。这一过程通常只包含一些基本的内容,比如泵体的接收,其一般只需明确泵体的类型名称、数量、生产厂家和接收日期,当然,明确责任人是必须的。

(2)原材料、零件的规格

(3)材料、零件的搬运:如果经过验收的材料再从仓库运往作业现场的时候受到损坏、报废,那么为保证材料合格的检验工作将前功尽弃。因此,务必做好材料或零件的运输工作。

(4)检验表:在进货检验中广泛的应用检验表,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又有助于降低检验成本。

(5)向供应商提供质量信息:向供应商提供一套质量信息—图样、规格、质量标准和其它必要的数据一,以便使他们在开始提出报价单和接收定货后始终保持质量,提供适当的数据。

判定:A类检测项目:如有不一致,则判为不合格。

B类检测项目:目测外观如有不合格情况,则对不合格件直接作退货处理。

C类检测项目: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直接判定为合格。

(6)供应商的调查与审核:供应商按质量计划提供材料的能力是开始选择供

应商和以后监督供应商的一个重要依据,为ZMJ公司供应商的评审流程。

(7)质量衡量的一致性:在买卖双方制定统一的检验程序和标准是一个必要的进货控制方法。

(8)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发放到生产现场材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检验培训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检验人员可以参加这样的培训班,接受发给他们的检测手册和检验指南卡。按照特定的标准审查检验员的资格,以便保证充分的能力执行所有的检验工作。(9)供应商材料的合格证明:按规定审批供应商的原材料是对最初供应商的选择及验收供应商生产的第一批样品的基本方法。

(10)材料和零件的验证:验证的一个基本部分是明确已经完成的检验和试验内容,从而确认已经通过验收的材料的质量状况.

(11)不合格材料/零件的处理:进料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迅速处理,否则一些不合格材料就有可能会到生产现场或可能在仓库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应用的重要方法是贴上标签,划出合适的存放地点,以及制定切合实际的材料/零件审查程序。

(12)供应商数据的处理:考虑到成本的问题,供应商数据的处理采用手工方式。

(13)供应商证书:供应商出具材料质量的合格证书既可以为供应商带来商业上的利益,又可以使买房的进货检验工作减到最少。

(14)体现质量管理基本原则的采购合同:对进库材料/零件控制的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的因素是最初采取查询的方式,例如使供应商了解采购计划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详尽程度,以及在最后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中关于质量规定条款的有效性。

4.基于系统工程的供应商评价模型供应商评价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对供应商的评价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说生产能力,质量控制方法、企业注册资金等对这些因素,我们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并给以不同的权重,越重要的权重值越高。选择决策数学模型的依据为期望收益最大的原则。作为买家总希望能找到价格、质量和服务均好的供应商。即价格尽可能低,质量、服务尽可能好。在同时考虑价格、质量和服务时,可按风险型决策的期望值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期望值法是根据期望值收益最大原则进行分析,即根据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来对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下面用事例进行说明:

根据以上数据,对三家供应商进行选择:

对表3.4进行期望值分析:

E甲=40*98%+35*96.6%+25*60%=88.01

E乙=40*0.94+35+25*0.9=95.1

E丙=40*0.94+35*0.93+25*0.6=85.19

根据期望值最大原则我们选择乙供应商

4.2.4生产及辅助生产过程控制

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ZMJ生产的关键过程是组装,特殊的过程是铆焊工序的电焊及表面处理油漆。对这些过程进行确认,以证实它们所策划结果的能力、适用性。这些确认应当包括: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以证实所使用的过程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并有效的实施。ZMJ对焊接和表面处理工艺应由技术开发部编制、生产部经试运营并评定后才可实施。对所使用的设备的认可,包括对设备能力(包括精确、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保养有严格的要求,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相关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资格鉴定,考核合格上岗。生产班组应确保实施针对这些过程的特定方法和程序。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应当进行记录,填写《生产日报表》和检验记录。过程的再确认: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材料、设施、人员的变化等),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生产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内容。

2.标识和可追溯件控制

(1).质量部规定对产品进行标识的方法,并监视和测量标识产品的质量控制状态,质量部对标识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2)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标识区分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的维护。

(3)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

①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的混淆或无追溯性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产品的标识采用采购产品本身的标识(如原标识不清,仓库保管员应挂上《物料标识卡》、仓库领料单《随工单》、成品《合格证》)。

②当合同、法律、法规和公司自身的需求(如顾客因质量问题引起投诉的风险等)对可追溯性有要求时,液压支架产品的追溯路径为:产品的标识状态为:

①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作为检验状态标识;在生产现场以标牌作为标识,由质量部监督实施。

②紧急放行标识。对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产品应在随工单上标识‘紧急放行”,由生产部监督班组实施。

③根据需要标识产品加工状态为“正加工”、“待加工”,由生产部监督班组实施。

3.产品的搬运控制

产品所有现场的负责人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适宜的搬运工具,规定合理的搬运方法,应考虑:

(l)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2)应按包装箱外标识的要求进行搬运,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或损坏。

(3)对易损、危险物品应制定专门的搬运指导书,或使用特殊的搬运工具。

(4)天车、叉车操作工应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并按规定对设备维护保养。

(5)根据需要对搬运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作业规程要求。

4.贮存控制

(l)物料供应部应编制成品、原材料的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管理,按规定码放,对有贮存期限要求的物品,要明确标识有效期,保证先入先出。

(2)仓库应配置适当的设备(空调、抽风机、消防设备等),以保证安全适宜的贮存环境。

(3)对贮存物品的环境及安全有明确要求。

(4)所有贮存物品应建立物资收发台帐,仓库每月定期盘点,做好帐物清理,保持帐、卡、物一致,仓管员应经常查看库存物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质量部确认、处理。

5.对产品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控制

产品在本单位完成生产后,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的完成和结束,而是另一种无形的产品“售后服务”的开始,在越来越重视产品售后服务的今天,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TQM还要求做到:

(l)市场营销部负责对提供运输服务的供方进行评价,并对每次运输的质量进行记录,以跟踪监督,执行《采购控制程序》对供方评价的规定。市场营销部应与运输公司签订合同并购买保险,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险。

(2)合同要求公司对产品的保护,应延续的产品交付的目的地。产品交付后的活动

①市场营销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

a.负责组织、协调产品的服务工作

b.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抱怨,负责保存相关的质量记录

c.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处理顾客抱怨,负责保存相关记录

d.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及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整理顾客的定货倾向,及时做好供货准备、咨询、产品维修服务

a市场营销部对顾客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由专人解答记录,

暂时未能回答的问题,经与相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b.市场营销部组织对顾客及时提供新产品的使用培训。

c.市场营销部每季度统计顾客咨询及维修情况,填写《售后成品质量报告》,及时反馈给质量部以便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4.3ZMJ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体系设计

一个体系的建立起来运行,他的好与坏是要由评价体系来给出客观合理的评定的,针对ZMJ集团公司建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设定以下评价项目:

1一次交检合格率

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质量管理人员在过程控制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过程控制不好,会产生批量的质量事故,那么一次交检合格率肯定不高。

2.产品的主零主项合格率

产品的主零主项是指对产品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各项指标,如支架焊缝的抗拉和抗压强度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如果不能达到,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出现支架的开裂报废,甚至伤及人员。

3.产品非主零主项合格率

产品非主零主项是指对产品的质量不起决定作用,但如果该指标所涵盖的内容出现异常的话,虽不至于使产品彻底的报废毁坏,但会给使用过程造成很多麻烦。

4.不合格品让步接受率

出现不合格品但是还能使用,但要降一个等级使用,用于不太重要的地方,这是从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考虑的,这个指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过程控制的好坏,还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

5.废品率

废品率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指标,如果废品率高,不仅说明了成本将要增加,还说明了质量控制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6.内部质量损失率

内部质量损失率反映了目前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技能水平底下,工作责任心不强,自由散漫,即使质量管理人员采用的方法再好,活件的质量肯定不高,因为最终的活件是由这些一线员工生产出来的,返工返修在所难免,内部质量损失肯定增多。

7.活件的周转速率

活件的周转速率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活件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况,如果活件生产出来不继续往下走,而是放在那里不能产生效益,这就是说生产控制过程的质量工作做的不够好。

8.仓储货物的周转率

反映了仓储人员和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一般而言,希望周转率越高越好,这样资金占用少,“零”库存最好,但往往很难达到。

9.产品的按时交货率

这个除了反映出生产过程的组织能力之外,还反映了市场营销人员在拿订单时是否全面考虑了企业的生产、设计等多方面的情况,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订单多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产品拖期情况将在所难免。

10.设计图纸、工艺纪律制订不合理率

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和工艺人员制定的工艺纪律,是不是合理呢?不能说我设计出来就行了,制造是制造的事,要考虑到为生产和质量控制创造好的条件,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要为质量控制和生产服务,这方面的不合理将会造成大规模的质量事故和产品的严重拖期。对这些比率逐月进行统计、考评以确定全面质量管理这种模式在该企业中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4ZMJ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

“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说在新形势下,ZMJ要想稳定和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拿出应变措施。

4.4.1领导的重视

必须改变认为质量的把关完全靠质检部门来完成的观念,而应该是人人都是质检员。高层领导要增强其质量意识,为组织创建正确的质量价值观,确定质量愿景。高层领导要关心质量,质量管理应是其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即质量战略。要彻底扭转“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这种质量意识状态,同时还要适应新形势主动出击,从源头和售后服务上提高质量,把高质量贯穿于产品生命的始终。其实ZMJ在这一点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只是没有很好的总结和发扬,如:作为集团公司的重要采购物资钢材,由于所生产设备的特殊性,要求其所使用的钢材各方面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国家给钢材生产厂家所制订的标准,以前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采购部门采购回来的钢材符合国标,但不符合厂内的标准,按照1509001质量文件的规定经常要让步接受使用,这样会给用户造成一种错觉,你给我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是残次品。为了摆脱这种困境,ZMJ公司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和采购人员一起深入到钢材生产厂家与厂家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钢材的加工方法,以取得符合厂标的钢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实他们在无意识中就走了一条供应商和采购商密切合作这样一条供应链之路。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上企业的接触,从他们那里学到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不能闭门造车。同时公司还要开展下工序就是顾客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的活动。当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在企业生根之后,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便应运而生,每一名职工就会完全信服全面质量管理观念,无论上班下班表现出同样的质量行为,质量己不再是管理而是一种文化。所以在以后的企业文化宣传中要加强对这方面文化的宣传力度。

4.4.2加强质量意识人才培养

管理人员:ZMJ经过近几年人才的补充和充实,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高,容易形成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但他们有的可能是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方面的管理人员,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他们很精通甚至是专家,但对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他们并不是不重视质量,也不是没能力去领导质量活动。而是不懂质量或对其一知半解。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人在质量管理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另外还可以专门引进一些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来促进公司各项质量活动的开展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生产人员: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他们培训的知识层面可以放的低一些,主要是要他们形成一种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每个人都是检验人员的这种意识,并开展一些他们可以亲自参与的质量活动,如QC小组等,让他们切实关心自己所在公司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ZMJ公司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还很低,技术工人特别缺乏,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公司生产的各种产品都出自这些工人之手,他们操作技能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来说至关重要。

4.4.3加大设备的投入

质量管理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来看,“人”是最难控制的,甚至情绪的好坏都会影响产品质量,为了把“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只能靠设备来保证,好的设备参数设定之后,无论谁来操作所生产的产品质量都是一样的,所以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就要加大对高性能、高可靠性设备的投入,如:焊接用机器人的投入等。另外还要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改造,一个好的工装、夹具的设计都能使原有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未来的质量管理还要求我们在生产产品时对其他的东西不能产生伤害,尤其是生态环境,ZMJ集团曾出现过这种现象,其电镀分厂产生的污水属于富含有毒物质的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除,结果造成厂区附近的水严重污染,甚至造成公司内部的水只能用于生产而不能饮用,给公司的整个生产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被环保部门强令整改。除了对生产设备的投入之外,还要加强对质量管理所需设备的投入,这个设备包括软、硬件的投入。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质量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建模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很好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4.4.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引进高技能人才,加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从制度上设立较高的奖励,奖励那些促进企业发展的科研项目,通过加强与高校联合科研攻关来获得技术上的创新。还要兼并或者收购一些国外的企业,尤其是生产电液控制阀的企业,来突破目前我国在电液控制方面的空白。这也是总书记2007年五一来ZMJ视察时的期望。

4.4.5注重售后服务

要充分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加大对各矿区的回访力度,充分收集足够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反馈给设计和生产部门,使设计部门能够设计生产出,生产部门能够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还要加强市场调查力度,对市场的动态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科学的判断,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对市场充满悲观情绪。

4.5本章小结

本章根据前文第二章的理论分析及第三章的实践分析,构建了ZMJ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构建原则、过程设计、评价体系及保障措施等四个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原则是ZMJ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休系构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过程设计是ZMJ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产品研发、形成、进货和生产控制四个方面;效果评价体系是对ZMJ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检验;保障措施从领导重视、人才培养、设备投入、技术创新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切实的保障。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质量问题的研究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早,上世纪70年代我国质量管理领域著名专家,刘

源张院士就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我国,然而,由于企业对全面质量管理认识上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评价、衡量和改进机制,质量管理面临着问题普遍,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

6.1研究结论

无论是国内的装备制造业还是国际上的装备制造业,都要注重产品质量,尤其是煤机行业所生产的设备,关系到百米深的矿井下煤矿工人生命的产品更应该关注产品的质量。质量管理方法有很多,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态深入的分析自己的优劣,选定采用哪种管理方法。

本文开头在对企业与质量关系的讨论基础上,首先对选题意义和背景作了简单的描述,提出了全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本文从概念、发展历程、内容、原则及实施五个方面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概述,为后文的问题分析及ZMJ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煤机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国外的煤机行业质量管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煤机行业质量管理的差异及其原因;同时,本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ZMJ公司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了ZMJ公司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ZMJ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最后,笔者基于前文分析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基础,构建了ZMJ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产品研发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货质量控制、生产及辅助生产过程控制。并且为了TQM的有效性,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更好的帮助TQM在ZMJ公司的贯彻和实施。TQM在各个企业的运用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均要强调以下几点:(l)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是因为这里的质量不仅只包含一般的质量特性,而且还包含了成本质量和服务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了产品质量,而工作质量又保证了工程质量。(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主要是指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和使用过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对上述各个过程的有关质量进行管理。(3)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人人有责,要从企业的领导人员到每个员工,都学习和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同时广泛的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工作。(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包括直方图、树图、鱼刺图等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方法。但全面质量管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有侧重点的不同的,比如制造类的企业可能更加侧重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但也不能放松对其他方面的质量控制,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控制的侧重点。在今后的发展中,ZMJ公司首先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在国家政策和煤炭行业普遍较好,以及近几年引进企业的人才较多这种情况,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二是要改变观念,不能以自己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而沾沾自喜,而应该看到差距,应该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来为集团公司的产品质量上台阶而努力。三是要树立信心,我们与国际上的企业质量上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实施了全面科学的质量管理,相信我们的质量能够赶上并超过他们。四是要做好未来新形式下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争取在下一轮的质量竞争中使自己能够不输在起点,争取赢在起点。

6.2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全方面完善的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解决xxx

公司目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分析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法,SWOT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等,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出了保障措施。但是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l)可以借鉴的国内同类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很少。由于国外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国内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着根本不同,因此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中不能过多的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而国内相关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均处于未实施或者实施不完善的阶段。从煤机行业的具体情况看,xxx公司本身在煤机行业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在发展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是处于明显的优势,因此可借鉴的国内同行业企业也非常少。因此本文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构建完全是在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2)本文所建立的xxx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本文所建立的ZMJ公司全面

质量管理体系是针对xxx公司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及ZMJ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来构建的,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具有普适性,只能作为其他企业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借鉴。

在未来新的市场形式下,我国的制造行业将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对煤机行业的需求将加大,煤机行业的发展势头会加快,而国外煤机行业企业的加入将会使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质量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但是因为市场情况的变化,市场对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更加全面,因此,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未来的研究中,xxx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变化为风向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更为完善和符合市场经济形式需要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伍爱.质量管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9

[2]卢有杰.现代项目管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3-4

[3]秦现生.质量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2:108-109

[4]顾平.现代质量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4:55-56

[5]王卉,江传富.全面质量管理——21世纪质量管理创新的焦点.北京: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01.

[6]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北京: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7]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北京:经济师,2001.

[8]邓军,余忠华,杨基平等.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浙汪人学学报,39(4),500-506,2005

[9]曹建安,张禾.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几个新特点.生产力研究,24(l).2003

[10]陈述云.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其优化选择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5(13).1994

[11]王仁鹏,胡宗武,金国强.质量管理结构模型研究中的路径分析.工业工程与管理.4,41-45,2002

[12]王建华,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系统及应用研究.管理科学学报.6(2),47-53,2003

[13]陈升,李奔波,张旭梅.中国企业影响ERP应用绩效相关因素的路径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17(6),14-20,2005

[14]王雪青,赵艳秋.评价项目管理效用的路径分析法.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3)

243-246,2004

[15]郑文力.论绩效评估中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国质量,7,2003

[16]王亚雄,李建英.主成分分析法在多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工业工程与管理.3,2003

[17]龙勇,李军锋.国外质量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工业技术经济,6,2002

[18]古佃友三著,陆从容译.质量管理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25

[19]91471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管理科学学批

7(2),70-80,2004

[20]陈志样.基于ANP理论的供需协调绩效评价模型与算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CIMS,10(3),286-291,2004

[21]魏末梅,陈义华.基于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4,59-61,2006

[22]王莲芬.网络分析法(ANP)的理论与算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3,2001

[23]刘睿,余建星,孙宏才等.基于ANP的超级决策软件介绍及其应用.工程理论与实践.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4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破坏或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首先,旅游部门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做过度性、掠夺性的开发;其次,是对景区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2.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主管部门与实业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均已形成共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自1973年始先后频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如《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对外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文物保护法》,以及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发大会后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等等规定都不同程度地与旅游环境保护有关,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行政管制体系。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旅游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环保行政主管与实业部门精诚合作、联手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令人满意之处。

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可作如下几方面的归纳:

①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虽然办了,但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把关,流于形式。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指出:“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然而事实上,这些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30、31条规定:“刻划涂污和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部门或文物所在单位处以罚款或赔偿损失。”其中何谓“尚不严重”,罚款赔偿如何界定,都无具体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加之一个时期以来,旅游区没有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一个旅游区分属几个部门主管,形成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条块分割的现象,不利于旅游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

②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许多旅游区的环保部门除了有一两台陈旧简陋的监测设施外,多数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④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⑤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关于客容量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本文拟在第二部分作详细论述,在此故略。

前文提到的旅游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诸类问题加剧了旅游与环保的矛盾,使保护主义者和实业部门的冲突,游客和目的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居民之间的冲突更加恶化。

二、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

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点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旅游环境质量变异涉及游客行为、心理、社会文化、居民参与程度等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可能在某个微观的具体时间断面上,呈现出无规则的特征;但是从旅游景点的宏观历史发展看,游客到达人数与景点演变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周期循环规律。下面本文想借助RichardW.Butler博士的旅游景点周期循环演变模式,通过分析游客人数与景点发展的关系,来提出相应的景区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设想。

1.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

Butler博士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旅游地理系教授兼主任,在长期从事安大

略省北部乡村旅游景点发展演变的研究之后,于1980年在《CanadianGeographer》刊物中发表题为“TheConceptofa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ofResources”一文,并由此提出了旅游景点历史演变模式,按时间发展和游客到达人数,Butler把一个旅游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六个过程:即,开发、参与、发展、巩固、萧条、重现活力(或衰亡)等(如图1示)。

根据进入游客的数量,旅游者类型特征以及旅游设施的发展状况,这六个过程又可归纳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含开发与参与两部分,吸引的游客以少数先锋型旅游者为主,如探测旅游者、嬉皮士、流浪汉等;少数当地人参与旅游活动;该阶段旅游人数少,设施设备简陋,游客或搭帐野营或借宿当地人家中,此时的旅游发展仍处在自由无序状态;旅游对环境尚不构成威胁。第二阶段包括发展,巩固和萧条三大部分,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游客涌入,景点吸引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尤其以大众旅游者为多,中、高档宾馆数量不断增加,旅游设施设备趋于齐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游人大量涌入对环境的威胁日前明显。第三阶段是产品的更新开发阶段,此时的旅游者仍以大众旅游者为主,在数量上可能呈上升趋势、也可能呈下降或衰亡趋势,但无论游客数量的多寡,齐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饱受折腾,旅游环境质量和景点的吸引力已明显下降,旅游人该地区文化和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经过管理上的弥补措施,如关闭大修、开发新产品,恢复环境吸引力等,该景区的旅游发展尚有回光反照的可能;否则该景区就从此走向衰亡了。

2.景区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

从对前一部分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一个景区的历史发展演变、景点的质量和吸引力都与该景区的环境保护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一个景区的旅游环境保护,也应和该景区的发展演变相对应,呈周期循环保护状态(如图2)。

A.环保开端a.开发e.萧条

B.系统保护措施实施b.参与F.再现活力

C.持续保护c.发展g.衰亡

d.巩固

在景区的开发,参与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游客和当地居民卷入的人数少,远未达到旅游区的容量,旅游发展未有系统管理的存在,该阶段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虽不明显,但已存在,因此应作为景区环境保护的开端(A),有关部门应对该阶段已存在的环境破坏现象做及时的观察和研究,以便科学地、合理地预测和估计该景区今后旅游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景区设施建设,以及大量游人介入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程度,范围和有效保护的重点难点,为该旅游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环保依据。强调环保开端阶段在一个景区发展中的意义尤其重要;因为该阶段的环境破坏常常因其“微不足道”而被忽略,而后却给人带来“为时已晚”的遗憾。

当景点经历迅速发展,巩固到萧条阶段时,系统的旅游环境保护措施应及时跟上,这是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的第二阶段(B),该阶段游客对景点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游人大量涌入,旅游区容量常常处于临界范围内,设施呈紧张状态,加上相关的开发和建设,旅游发展对景区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若不妥善保护和管理,环境质量和景区吸引力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该阶段及时系统的实施环保措施是景区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景点的发展在历经了萧条阶段之后,可能由于旅游实业部门更新产品、加强营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而重现活力;也可能由于各种努力的失败而从此走向衰亡。但无论如何,对一个景区周期循环的环境保护,不会因景区衰亡阶段的到来而结束;因此,该阶段对景区环境的持续保护(C)是景区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实现。

上述提到的旅游区环境保护完整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可能会因不同类型的旅游者需要差异、旅游心理和行为、以及地方文化和居民参与的不同程度,而在微观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从旅游景区发展演变的整体而言,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的三个阶段能从动态的角度、宏观地描述景点历史发展演变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从动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周期循环保护划分为环保开端、系统保护措施实施和持续保护三个阶段的提法,和从静态的角度,把旅游环境保护的实际状态划成不足状态,饱和状态和过度状态之说,在管理方法论和具体措施实施上,可以相互弥补、相得益彰。

(附图{f90304})

图2景点演变、承载量与环保关系

3.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存在的理论问题

Butler的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自1980年提出后,西方许多学者曾多次把它应用到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历史发展演变的实际案例分析和研究中,并在理论上和经验数据上对原模式作了进一步的发展(Hovinen1981,Lundgren1983,Meyer-Arendt1985,Keller1987,Strapp1988)。在众多的文献中,1987年DouglasPearce对西班牙阳光海岸的考察研究发现,景点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衰老期等四个阶段之发展演变与游客数量、旅游环境、景点的城市化和产品资源的商业化不无密切关系;而在这诸多影响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因素中,游客人数的多寡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延长景点的寿命,起着最直接的使用。与地中海沿岸的其它景点相比,成年期游客的大量涌入和旅游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使西班牙阳光海岸迅速进入了衰老期,加上环境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致使该旅游地永远失去了回春的机会。类似的景点发展演变在我国也很普遍。邵学文在《旅游区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旅游学刊》1990)一文中,从Butler的旅游景点发展演变模式出发,针对江苏省淮阴市旅游区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该市旅游区的发展过程。该文作者把旅游区的各个景点按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阐述了各个景点在开发、成长、成熟、停滞、衰退或回春等五个阶段所呈的状态,探讨了近十五年来作用于景点演变发展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把旅游景点环境周期循环保护构想嵌入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乃是对景区旅游环境宏观管理的尝试,是对景点旅游环境质量的一种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但它仍然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即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的定量界定问题。景区容量临界范围没有定量界定,不利于对景区超容量接待现象在管理上进行宏观调控。例如,衡山绝顶祝融峰,总面积477平方米,按人均占用8平方米,每人游览15分钟,每天开放12小时计算,日合理环境容量为2862人次,而实际上每年旅游旺季(7—10月),日均游人为4600人,人均占地仅5平方米;游人最多的时候竟高达一天3.1万人次,人均占地仅0.73平方米。厦门的鼓浪屿日光岩,游人的平均占地经常不足2平方米。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寿命。

虽然不同旅游区游客超载情况因地而异,各地旅游景点控制超载的措施各有高招,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如黄山对旅游旺季游客超载现象通过交通调控、外部调控、经济调控,景区调控等管理手段,收到可喜效果;但依笔者陋见,对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问题,旅游学界,旅游规划开发部门以及环保科学界还有必要从单位时间内进入景区人数、单位空间内游人占有游览面积及其与景区的实际游览总面积比例关系的角度,调查研究、获得经验数据、并对旅游区容量临界范围作出定量的界定,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为各地旅游区解决环境超载问题提供可循的依据,以宏观地实现对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有效保护。据笔者涉猎,对旅游景区容量临界范围的统一标准定量界定问题,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研究文献中尚不得见,笔者相信对这一

问题的理论研究,在解决景点超载问题以及对旅游环境实现有效保护方面,将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故在此把问题提出,求教于方家。

三、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

1.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旅游环境保护和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相比,所涉及的面更广,因素更复杂,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多谈“防”,少谈“治”,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规划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避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手段。

3.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一些旅游开发和发展似乎没有完全掌握和充分尊重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识,缺乏对居民直接参与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鼓励。

4.增加环保经费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5.加强科学研究

旅游科学是一门以应用型见长的交叉学科,旅游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学科面很广,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工作中,应开展多学科、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以便更科学地对旅游环境进行综合保护和治理,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部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书目:

1刘汉洪、彭旺元:《南岳衡山“旅游公害”及其防治对策》,《旅游学刊》,1991,6(1):35—38。

2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旅游学刊》,1989,4(4):37—39。

3刘继韩:《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见》,《旅游学刊》,1994,9(2):42—43。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5

(一)含义

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质量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学校教育范围内,关于质量文化的定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具有代表性的有:

1.有的认为质量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质量文化是指在学校系统内,以质量为核心的所有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狭义的学校质量文化主要指学校质量文化的精神方面,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具体可以体现为学校人员共同的教学质量观念以及在追求教学质量过程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等。”①这一定义强调质量文化分为两部分,并把广义质量文化中的精神层次方面的文化单列出来,作为狭义的质量文化来理解。狭义的质量文化含义把质量文化看成是一种质量精神文化,而把质量物质文化、质量制度文化排除在质量文化的范畴之外。

2.有的把质量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质量文化是学校文化在质量管理上的积淀和凝结,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借鉴国外学校文化的有益成果,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是学校在运行过程中,由教职员工群体所创造并得到教职员工群体认可的质量意识、质量价值标准和质量行为规范的总和。质量文化是学校的一种群体意识、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约束和统一规则。”②持这一观点的人倾向于把质量文化看作是一种团队意识,强调质量文化基础的一致性。

3.还有的人认为,“质量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③这是我国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这一观点体现了质量文化的系统观,把质量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质量文化的定义,明显强调以下两点:

(1)质量文化是一系列与质量有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质量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虽然上述三种定义概括描述了质量文化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但是却忽略了实施质量文化的目的和最终结果,而这却是各级各类学校最为关心的价值体现。所以,质量文化可以定义为:以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效益为目标,致力于学校质量绩效建设的所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基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文化更加强调形成全员的质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凸显持续改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二)特点

质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必然带有文化的共性特征,而质量文化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才是其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质量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综合性

质量文化是由一系列质量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组成的集合体,涉及到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可能是质量文化的组成部分。质量文化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质量文化的层次结构中,质量文化从外到内依次可以分为:(1)外层文化――质量物质文化、(2)幔层文化――质量行为文化、(3)中层文化――质量制度文化、(4)内层文化――质量精神文化。

2.全员性

质量文化的形成需要全员参与,因为质量文化必须在最高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只有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根植于成人高校每一个人的心中,学校的质量观念才能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经久不衰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教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人员才能不断地从质量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文化通过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师生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出集体的共同意志、目标和追求,使得每个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信赖、可靠的情感,甚至具有依赖感和归属感。

3.内隐性

这是从价值观的方面对质量文化特征作的说明,质量文化以理想、信念、追求等形式,隐形地存在于成人高校所有师生员工的心灵之中,使之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产生潜在的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质量文化并不是抽象的,成人高校制定的有关质量方针政策、评价标准以及师生员工的质量行为表现等则是质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成人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形成统一的质量意识,学校的质量制度和规范才能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并最终转化为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物质成果和精神产品。

4.实践性

质量文化,是成人高校在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理论,反过来,它又指导和影响着全面质量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实践。如果质量文化离开了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此外,成人高校培育质量文化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质量文化形成的目的、过程以及结果无不体现出其实践本质。

二、质量文化的作用

质量文化在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质量文化是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

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套哲学体系,又是一套指导原则,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强调师生员工的全员参与,强调对师生员工的能动性激励。从管理哲学上讲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是促进组织――成人高校发展的方法,而不是控制的工具。因而,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一种更为重视人的作用、重视精神作用的管理理论。成人高校作为一个组织,其涉及质量方面的一切精神活动,精神行为以及精神物化产品总和构成的质量文化,就成为推行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

(二)质量文化是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在欧洲质量组织第三十三届年会上,与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从强调全员参加管理,强调最高管理者亲自领导正逐步扩展到强调发展质量文化。”可见,质量文化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日益占据中心位置。随着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逐步建立,成人高校的价值取向、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社会责任、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所涉及的范畴正是新时期成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这种转变必将有力地促使成人高校不断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有效地促进成人高校不断提高竞争力。

(三)质量文化是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成功实施的保证

质量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是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明显效果的前提与条件。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有效方法。成人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必然引起成人高校质量管理全方位的革命性变化,但首先发生碰撞与更新的将是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观在内的质量文化。“而当前高校质量文化底蕴不足,内容陈旧,已成为高校实施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④只有形成优良、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才能唤醒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强每个人对学校的整体绩效所负有的责任感,从而促进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实施。

(四)质量文化是促进成人高校质量持续改进的动力

质量持续改进是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持续改进是成人高校的永恒主题,也是成人高校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又是无止境的,向着质量目标不断迈进,但是永远不能达到终点。可见,质量改进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它需要成人高校不断改变现有的阻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状况。而目前阻碍质量持续改进的状况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成人高校没有改进当前质量现状的意识;二是由于质量改进必然会触及到质量文化的精神层面,成人高校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改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害怕改进前的阵痛。构建质量文化则是冲破这些阻碍的唯一途径。

三、质量文化的建设

为了投身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建设的浪潮,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成人高校应采取适合自身的实践形式,大力加强质量文化的培育。在成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中,应把以人为中心的软管理和以物为重点的硬管理统一起来,为成人高校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重视全员共同参与

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穿着人的作用并决定其成败,因而质量文化的塑造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质量文化是在学校最高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全体师生自觉参与,为实现和持续改进学校的质量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变革质量观念,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意识,而这种变革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领导层强有力的推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建立健全质量制度和法规

建立和健全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法规是培育质量文化,不断改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规章制度是质量文化的硬件,是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和,是成人高校实现其质量目标的有力措施和基本方针。质量文化的培育,迫切需要透明的成套的法律和教育教学规则的约束。制度和法规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要建立健全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二要建立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三)开展质量文化教育

从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来看,培育质量文化,归根结底还是要改变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哲学观念。因此,应该对师生员工进行深入、广泛的质量文化教育,使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质量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法规、质量管理知识、与质量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质量责任等。

(四)营造质量文化氛围

首先,应从师生员工观念的改变入手,让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精神深入人心;其次,建立健全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按照成人高校质量文化的不同层次,由浅入深地营造质量文化氛围。通过不同方式对师生员工进行质量文化培训,向他们诠释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和经营理念,从而调整他们的心态,增强成人高校的文化力,并使每个人的努力与成人高校的质量目标相一致。

(五)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作为成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外部顾客”―质量的接受者―成人学员的需要及其满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增强“内部顾客”―质量的制造者―成人高校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增加他们的质量管理知识,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技能,体现教职员工的价值。“以人为本”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只有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分工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才能够凝聚成人高校的整体力量。因此,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最终增强成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质量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质量文化的培育不是一次性工程,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随着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质量文化发展、塑造的过程中,要秉承继承、学习、创新的原则,结合成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二)质量文化建设需要加强领导的重视

麦肯锡公司的高级董事京特•隆美尔曾说:“质量文化的确立,只有在高层管理者主动参与并在这一文化中扮演实践者的角色的情况下才会成功。”⑤成人高校质量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成人高校的质量文化首先是学校领导、尤其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理念、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的体现。这就要求成人高校的各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在质量文化建设中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学校领导者的“示范效应”,以此带动全校质量文化的形成。

注释:

①刘邦奇.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48-53.

②李忆华,凌均卫.论高校质量文化的培育[J] .当代教育论坛,2004(12)127-130.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6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control;graduate thesis;evaluating indicator

中图分类号:C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24-02

0 引言

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是反映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情况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为提高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做出了新要求。探索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探索研究生毕业论文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选题时敷衍、写作时词穷、审查时恐惧,是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最开始选题范围的不恰当,使得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无法顺利完成,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堆砌前辈的研究成果,不能提出新观点、不能突破前人。而还有些仅仅只是提出了某种观点、说法或模式,缺乏背景评述,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创新价值。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些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仅仅停留在结果控制。本文拟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经济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经理费根堡姆(Feigenbaum)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思想的概念。国内学者刘波(2015)将TQM的基本内涵简要表述为保持质量持续改善和根据事实来管理,并将其核心特征归纳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的“三全”思想[1]。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3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汇总湖南省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信息,研究各学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现有评价体系的特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运用抽样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获取的相关样本数据系统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应的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明确不足后改进方案。用实践检验理论,积极进行创新,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3.2 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湖南省内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被选取大学的官方网站收集资料以及查找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

3.3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

Ludmila N.(2015)认为取得TQM成功的关键在于发展新的形式和方法的教育活动、建立新的联系、了解有效的管理的所有过程[2]。Madalina Militaru(2013)提出引入TQM到教育教学的管理环节能够帮助培养单位掌握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和建立自己的想法[3]。宋明和张传燧(2012)认为“全面”的定义不仅限于最后产品质量的“全面性”,还包括“全过程”的培养和“全体人员”的参与[4]。

本研究以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经济学研究生论文评价指标为蓝本进行系统分析后,建立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结语

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综合考虑了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然而,由于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本文针对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所构建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还存在着一些尚未完善的方面。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应在大量丰富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在实践不断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指标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6):149-152.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7

1.电视新闻应符合企业生产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

电视新闻的采编和加工工作应当遵循PDCA原则进行,什么是PDCA?P代表计划,D是实施,C是检查,A是处理,PDCA是电视新闻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环节,其之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第一是计划,计划是一个电视新闻工作的开端,制定一个好的计划,计划包括方针、目标、项目等具体的工作内容,当前我国新媒体竞争激烈,各个电视台都将视角、方式的新颖性、创新性的比例加重,所以当一个新的呈现方式在展示给观众之前必须详细的规划整个新闻节目的流程。拟定好新闻的呈现视角、落实节目的进度,选定可以实行的策划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整个电视新闻工作。第二个是实施,计划之后是紧锣密鼓的实施整个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好的实施者,那么在实施人员的选择上也必须谨慎,新闻主播、采访记者、编导等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职业态度等因素会影响一档节目的成败,细节决定成败,在电视新闻的采编和加工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细节的把控,哪怕是采访的语气态度、拍摄的角度等等这样一个细微的细节都可能对节目的口碑造成影响。“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检查自我工作的实施效果、认真的总结和反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杜绝把不合适、不合理的内容植入电视新闻当中,把PDCA循环作为新闻工作的准则之一。

2.建立全面质量模版监督体系,借鉴国外优秀模式

在认真遵循PDCA工作准则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各工序之间的有机协调,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问题和关系,建立健全电视新闻的全面质量模版监督体系,从电视新闻工作的源头到工作结束的整个过程都要注重质量监督,只有监督有效,才能及时的避免一些失误和错误,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除了及时的审视自己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好问题以外,还要对国外的优秀节目进行探究和学习,取其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国的电视新闻目前还比较拘泥于传统的方式,要想不拘一格的具有创新精神那么必须在采编的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上进行改革,对相应的新闻工作者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鼓励新闻工作者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树立行业前沿思想,看得更远,飞得更快。依据各个节目的收视情况来对优秀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进行考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者可以在绩效工资上给予奖励,对于违反新闻行业规则的工作者要给予批评和处罚,违法犯罪、不诚信等情节严重者还应解除其职位,并不允许其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做到“严进严出”。把新闻工作当作为人民服务的事业,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把“和谐文明进步富强“等观念运用到电视新闻工作中,端正好每一个电视新闻人的工作态度。

作者:郑旭飞 单位:东莞广播电视台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8

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普通本科院校必然要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围绕“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做”,满足生产和服务的“做”和各部分有效协调、提高质量的“做”。这一理论贯穿于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活动,涉及到学校中的全体参与人员,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普通本科院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整体调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质量管理目的是培养具有科研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产品”,使之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大环境中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因此,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全面质量管理,依托一个有效的领导团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对于不同阶段的质量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高校质量和效益最优化非常有必要的。

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州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创办于1998年,2014年6月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建立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体系,实施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多层次、多类型、多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这类人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我院结合实际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6年的研究和探索,使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系统过程管理的理论以及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验、处理四个环节,我院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有效、动态的全程监督和管理,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计划阶段: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及实施方案。实施阶段:各学科专业根据总体要求和标准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阶段:按照计划分为三阶段,检查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前期主要检查各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的选派、选题、开题等情况;中期对教师指导论文情况、存在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检查;后期检查答辩安排情况,如答辩组成员的资格、答辩记录、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定等。处理阶段: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对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根据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应该说,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赋予高校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我院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的新路径。

1.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对消费者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责任和义务。

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如同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管理过程。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受到专业实践训练,成为教育最直接的消费者和受益者,在社会中得到体现。根据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条件,我院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完善了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就学生专业知识系统科学的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养和锻炼。此外,我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实施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人才、研究设备等资源,结合实习内容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提高实习基地的使用效率。

2.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中,质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准的。

由一开始对顾客基本需求的一致认可,发展到顾客开始根据是否适合他们的需求和品位选择产品,到目前依据顾客的潜在需求来设计新的产品的服务。为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评审标准,我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统一了开题报告格式、写作格式和装订格式,并根据各专业特点建立了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指标体系。各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本系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检查、监控及质量评估工作,对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论文选题、撰写、答辩、评分等提出统一规范和要求;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遇到的问题;向学院推荐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工作总结,及时检查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今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原理决定了它的特点是“三全”模式,即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的质量管理。

鉴于此,我院实行多层次质量评估和监控,一方面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考勤、学习工作态度、查阅资料水平、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工艺论证及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工程绘图技能、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由答辩小组对论文(设计)工作量、论文或计算正确性、设计方案先进性、推理严密性、图纸质量、数据处理、论文(设计)特色、独立见解与创新、文字表达、附件水平等进行评分。力图全员、全过程、全范围检查监督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全过程,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英国学者辛姆斯说:“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要认识到不断改进对自己和整个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不竭的功力之源。我院改变由单一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方法,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制,由高职称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轮换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明确指导教师资格,各系选派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设计经验、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善于启发指导学生的人员担任。此外,鼓励各系聘请外单位具有相应职称、水平、能力的人员担任毕业论文(设计)导师,培养青年教师学习积累实践指导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5.为选拔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表彰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我院每年将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表彰工作,并编印《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编》,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由学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以此激励教师更好地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我院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会调查、收集、加工、处理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9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部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教育科学规划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组织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设立顾问小组。

1、顾问小组

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

*

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

2、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

*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分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由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

2、标准体系制定组

主要任务:研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

主要成员:*

3、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通过试行省级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模式,带动各市州、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主要成员:*

4、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开发、完善、试行质量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含开发课题申报系统,信息收集、储藏、系统)

主要成员:*

八、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邵汉清负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组全体成员参与。

2、《*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负责,总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薛剑刚、王建军负责,总课

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主要撰稿人:*、*。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主要撰稿人:**、*。

(4)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

(5)其他论文待定。

2、试行情况报告

(1)基础教育试行情况报告。各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各市教科所所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负责。

(2)职成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市州职成教中心主任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负责。

(3)高等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高校实施情况报告由相关高校参与成员或教务(科研)处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赵雄辉、*负责。

3、网站、网络管理软件及相关文件

(1)《*教育科学规划网》系统软件(含课题信息储存、、申报系统)开发、完善。*、*、*负责。

(2)《*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完善。*、*、*负责。

(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省级规划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由于康林、*负责。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5月----20*年10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订*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政策性文件。

3、收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

4、策划、筹建《*教育科学规划网》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年11月----20*年6月)

1、分两批完成“十五”规划课题主持人业务培训。

2、收集整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规划课题研究文件资料,完成《*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年度资料汇编》。

3、调查了解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含赴外省考察学习),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

4、查询有关数据,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制定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和标准。

5、邀请全面质量管理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全面质量管理专业理论知识。

6、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7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在各市州、相关单位试点,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

8、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9、进一步完善《*教育科学规划网》、《*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网上课题申报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7月----20*年12月)

1、完成《*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系统》

2、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4、编著出版《*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和《*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业务性工具书)。

5、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十、经费管理

(1)资料费(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2.5万。(2)调研差旅费(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4万元。(3)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2.5万元。(4)《*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费5万元。(5)域名申请、设备维护、网站内容更新费5万元。(6)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4万元。(7)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2万元。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10

1.2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内涵不明确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不同于课程考试的成绩评定,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果均没有标准答案,不宜进行明确评分。评价指标和标准均含有可变因素和主观因素,这就要求评价体系具有多层次评级指标以及精准明确的评价内涵,而现行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却存在着体系松散宽泛、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内涵不明确的问题。

1.3针对实施对象不能因材施教学校各专业使用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一般是由学校教务职能部门制订的适合所有专业通用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往往是适合所有专业的抽象化、概念化的模糊语言,而不是体现专业特色的具体语言。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来构建适用本专业的评价体系,既不能真实反映论文本身的质量,又不能准确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及整体教学水平。

1.4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反馈现行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除了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价以外,在发现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往往只能发现论文的质量问题,却不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无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反馈。随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及权重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2构建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

2.1构建原则

2.1.1系统原则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不仅要注重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格式规范、答辩及成果所反映的学生学术水平与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要充分考虑学校及学院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和管理。

2.1.2专业原则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学、工学和药学等多学科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生物相关的知识技能、理学的基本概念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还要掌握工科的相关知识。而对于中医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来说,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学科背景。因此,构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体现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传统特色,以此提高论文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并引导培育专业特色。

2.1.3操作原则一个易于操作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具有客观性、可测性和完整性,指标内涵不模糊,应使用明确及可以考评的语言对指标进行描述,而模糊及难以量化的指标则放入综合评价中。操作性好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减小评价者对论文的主观评价影响,缩小评价结果与实际质量之间的偏差,体现对论文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2.1.4激励原则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将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本指标与提高性指标相结合。所构建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2体系内容

2.2.1静态质量评价毕业论文的静态质量评价是指对毕业论文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对论文的内容质量、答辩质量和形式质量进行评价。将一级指标“静态质量”分解为3项二级指标:内容质量、答辩质量、形式质量。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核心,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对论文的评价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涉及到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研究成果等方面,将二级指标“内容质量”分解为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与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等三级指标,对选题是否合理、文献综述是否具有综合性特点、外文翻译是否准确、研究成果能否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评价。

毕业论文的答辩质量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等的全面体现,具有直观性、过程性、综合性的特点。将二级指标“答辩质量”分解为汇报论述、口头表达、回答问题、多媒体应用等三级指标,对答辩汇报是否条理清楚、口头表达是否流利、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多媒体应用是否优秀等进行评价。毕业论文的形式质量是本科毕业论文的直观表现,论文在结构层次、语言文字、数据图表等方面应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可读性。目前,毕业论文的规范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如论文的结构层次不合理、数据图表不规范、撰写格式有误、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等。将二级指标“形式质量”分解为结构层次、文字表述、图表质量、规范要求等三级指标,对论文结构是否严谨、文字表述是否合理、图表制作是否精确、文本格式是否规范等进行评价。

2.2.2动态质量评价毕业论文的动态质量评价是指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包括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控,以及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和管理。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评价主要包括制度建设、组织保障、教学条件、过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评价。制度建设的评价是对学院是否制定了毕业论文的工作方案以及具体规范要求进行评价;组织保障的评价是对学院是否成立毕业论文工作小组或答辩委员会进行评价;教学条件的评价是对毕业论文的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支撑情况进行评价;过程管理主要评价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情况。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注重于论文任务书与指导开题报告的质量,计划进度及执行情况,评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对各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是否到位等。在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各个因素中,指导教师对论文教学过程的执行和管理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评价影响最大。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11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

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设计(论文)是被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在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和答辩四个环节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选题方面,学生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与专业不吻合,论文选题不恰当,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雷同的现象;教师指导方面,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导致在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胜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论文撰写方面,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指导教师不能确切把握学生的设计与写作进度;论文评阅和答辩方面,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存在评价标准和尺度不一致的现象。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院从学院、系部2个层面狠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历经三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 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组标准,其建立在当今国际流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基础上,其中ISO 9001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ISO 9000族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集成了现代质量管理先进理念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最高管理者用于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也是企业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

从2010年开始,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学院先后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学院、系部及校外三级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学院层面,教务处负责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审查、验收和反馈,利用学院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CRP系统中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从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抽查评价。在系部层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答辩的组织工作,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由3-4位教师组成,负责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同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对学生全程指导。在校外层面,成立外聘专家团队,每年随机按5%比例抽取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网上公示,送外校专家评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所有过程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协调解决,有效地强化管理的及时到位,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教学质量。

4 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四个环节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1 研发创建论文选题库,多重举措对学生选题进行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应尽量选择真实的课题,课题应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课题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论文选题时,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做到三管齐下: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岗位,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课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其次,结合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可以就目前教学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依据。第三,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的课题,这些题目是企业迫切需求解决的,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来撰写论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2 引入课题查新的手段,保证课题的新颖性

学生选题往往新意不够,可通过课题查新的手段,了解所选课题立项的意义及结果分析,保证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同时进行选题论证工作,要求每个学生进入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进行论文题目检索,严禁论文选题重名,避免重复低水平的课题研究。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修改稿、定稿,要经过指导教师至少三次的论文审核,指导教师可以借鉴刊物出版前的论文防抄袭系统进行识别。同时,通过学院图书馆论文系统数据库,进行论文相似度检测,有效防止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4.3开发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全程管理

学院组织开发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将论文选题的申请、提交和公布,全部在系统中完成,论文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电子化管理,老师利用该系统,录入对学生的指导记录,有效解决了以往QQ等指导途径的缺点。该系统能够完整记录学生论文由初稿到定稿的整个过程,有效防止了论文写作过程中前期过于放松,后期赶进度的现象。

开发的论文管理系统,将学生历年的论文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方便学生对历年论文的检索,能快速检索历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成绩排名,能查看到指导老师全程的指导建议,能查看到答辩老师的评语,最终能有效帮助自动完成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系统能保存历年的优秀论文进入数据库,作为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4.4 成立答辩委员会,引入公开答辩制度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由系部教学主任任答辩委员会主任,下设若干答辩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评价的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先进行第一轮的小组答辩,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推荐,产生优秀设计(论文)的候选对象,参加第二轮公开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优秀论文的答辩和推荐工作。公开答辩的整个过程,允许师生旁听,邀请相关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论文答辩会。这个公开答辩制度,鞭策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公平竞争。

5 结束语

今后,在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飞.高职“四层四段”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124.

[2] 杨敏.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6.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12

学校可以争取到企业的多方面支持。通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实训的场所和师资,这也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结合的主要模式。因为实验实训设施和场所需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力还不雄厚,社会集资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借助有关企业的条件完成或部分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就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应制定政策,组织和鼓励教师为企业服务,采取有力措施,调动教师承担企业研究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独立、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它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并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写作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毕业论文同时也是衡量、评估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专家组于2007年对我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们通过调阅毕业论文文件和检查、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致认为我系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过程细致、要求严格、格式统一。专家们对一部分学生在论文中的创新观点表示了肯定。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教育问题和严峻的社会压力。加强对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把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我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学的“产品质量”观认为人才的教育培养与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非常相似,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采购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投放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质量跟踪)。要提高学生的质量,就要严格控制每一阶段的培养质量。我校教务处为了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控制科,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我系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以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

一、系级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组人,他们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负责制定目标,指挥、组织、协调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起127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7月着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作用。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和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工作的目标、计划,确定组织结构和操作模式,传达和督促执行教务处的有关文件,负责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指导教师的资格等,审批上报的各类文件,确认每一环节的有效性,督促检查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进展情况和导师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过程具体化并将任务和要求分配和传达给导师和学生,如负责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指导和审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规定进度安排、制定论文的规范和标准格式以及组织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指导小组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写出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我系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为了质量方针的最终实现,质量方针的制定者必须要将它传达到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有关人员,使它们相互沟通和充分理解质量方针的内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性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指标体系,以及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等,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它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手册。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指导书来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工作流程、规范化文件格式,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承担的工作在整个流程中的质量要求。毕业论文指导书是安排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以及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文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评阅意见书、毕业论文等)的规范性。

三、基于“戴明环”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戴明环)的概念,它是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一套科学的、合乎认识论的办事程序。PDCA由英文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反映了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四个阶段。该循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基本的质量工具。我系运用“戴明环”概念设计出了“外语系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图”。该流程图清晰地标明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从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到师生见面下达任务书的过程标志着计划阶段;学生调研、撰写开题报告、整改、指导和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完善、定稿、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过程属于执行阶段;中期检查属于检查阶段;验收自评以及总结属于处理阶段,在该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对原有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整个流程按照每一环节的发生先后设计,规定如果某一环节不合格,必须退回到上一环节重新循环直至合格再进入下一环节。一个循环周期是一届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下一轮循环是下一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每一轮循环都建立在总结上一轮循环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在不断循环过程中逐步提高。

四、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措施质量控制即高校为达到质量目标而在教学、辅助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控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消除教学和其他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我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该措施对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参与的从上至下的所有成员能否各尽其责,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培训、指导人数、次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术道德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约束规定;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表现作为该年度群众评价领导班子成员成绩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把导师、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与本人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来年是否具备该项资格的参考依据;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作为取得答辩资格以及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发放教务处设计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动态管理指标体系》系列表格,由参与的各方对有直接联系的各方客观打分,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有关各方的重要依据。在质量控制措施中还规定了质量审核环节,它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已经制定的质量方针、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性的、独立的检查活动。质量审核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检查环节。检查队伍的成员由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等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组成。检查工作能及时鉴定和评价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进展情况和阶段完成质量,便于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五、毕业论文工作的验收和总结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要求,根据论文验收指标体系,从毕业论文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验收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和依据等材料上报教务处以备全校性的验收。为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之后,论文指导小组要根据验收自评结果写出工作总结。所谓总结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提出新的问题以利再干。这是戴明循环之所以能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没有将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制度和规定中,就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以上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组织体系、指导性文件(质量手册)、管理流程、质量控制措施、验收和总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我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过程和流程。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只进行了短暂的四届循环,仍具有较大的提高潜力。随着我们对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及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经验,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会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篇13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部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