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论文实用13篇

高校行政论文
高校行政论文篇1

针对上述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三项解决措施予以改善问题,提高行政管理在校园建设方面的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理解、认识并且业务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尤为突出,是急需解决的关键环节。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环节,校方领导应该严格把控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从根源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第二阶段是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环节,对高校从事行政管理新员工上岗前需要进行培训,专业知识考核合格之后方可投入行政工作;对于已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对业务水平进行考核,以此作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直接手段。第三阶段是行政管理人员交流环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很多理论都在加速进步,行政管理理论也受此影响,为了能够开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眼界,借鉴优秀的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例,应该定期举办行政管理人员交流会议。从开端、中端以及末端三方面出发,从而实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逐渐变得更为自主,学校的宗旨也转变成为以人为本,更为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环节中的作用。学生与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之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讲,由学生组成的团体代表着全校学生的意愿,学生团体自主举办的各项活动能够建设和完善好校园文化;而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把握学生团体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支持,两者之间相互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就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全体师生的支持和理解。

高校行政论文篇2

2“.流程再造”理论。这一理论由哈默和钱皮提出,它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流程再造理论认为企业要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围绕顾客的需求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改革,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效率方面得到大的提升。后来这一理论被逐步引入到社会公共管理和政府行政管理中,用来改造传统力量强大的官僚制体系。

3“.重塑政府”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本和盖布勒,他们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这一理论。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要解决当前政府部门的弊端,就要重新定位政府职能,用企业家精神去重塑一个“企业化政府”,用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方法指导政府机构的运行,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该理论的核心要素是以顾客为中心,强调政府部门应对他们的顾客———社会公众负责,聆听他们的呼声,并把社会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上述不同的管理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就是对市场机制和市场术语的运用”。从源头上讲,新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将企业管理的一些原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公共管理部门,通过引进私营部门成功的市场经验,实现在公共部门的良好管理。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公共管理者集中地关注责任和高绩效,试图重构官僚机构、重新界定组织使命、使机构程序合理化并分散决策权”,可见,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效益和效率。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工作任务日渐繁重和复杂。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与高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属性不相适应,对外屈从政府和社会压力,不能维护高校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对内干预学术事务、侵犯学术权力,行政管理的低效率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阻碍。因此,亟须要对当前高校管理进行改革,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管理效益和效率上的价值取向正可以为此提供理论支撑。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高校行政管理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欧美一些公共管理学者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罗伯特•B•丹哈特和珍妮特•V•丹哈特,他们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一书中对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七大原则:服务而非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服务于公民而非顾客;责任并不是单一的;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事务。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管理公共组织和实施公共政策时要把重点放在如何为公众服务上,而不是依仗手中的权力为政府航船掌舵和划桨;要向公众放权,由公众来决定航船的方向;公共管理者的职责只是建立具有高度响应力和高效执行力的行政机构来为公众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肯定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推动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同时摒弃了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关注的重点在于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主张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力求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可见“,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取向是民主,高度重视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公民身份和公民价值,追求最大程度的公平、民主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民主、公平和公正看作是公共行政的首要价值取向,把公共利益的获取放在首位,并时刻强调行政部门的服务性。根据这一理论,高校行政管理就是要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把为师生服务作为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根本宗旨,把为师生服务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高校的管理部门应倡导实践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努力使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和谐关系,要充分考虑并积极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意愿,努力使全体师生平等地享有学校的发展成果。

三、服务行政理论与高校行政管理

“服务行政”概念来源于“公共服务”,1913年,法国著名法学家莱昂•狄骥在《公法的变迁》一书中,最早论述了“公共服务”的概念和意义。1938年,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在其代表作《当成是服务主体的行政》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服务行政”概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了“服务行政”理论的系统探讨研究,“服务行政概念逐步被引入到行政模式的构建中来,成为直接思考行政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探索”。服务行政理论涵盖有多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为人民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服务行政最根本的主题。在服务行政模式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是一种行政观念,而且是通过立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的一种制度”;服务成为了“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政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就可以实现对个体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的系统整合”。服务行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教育理论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英)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也明确:高等教育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当然,这种一致性需要一套科学的行政运行机制做保障,这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管理者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行政论文篇3

一般情况下,狭义的行政管理是指行政人员通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工作,特指国家权力机关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广义的行政管理是包含一切事业及企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总和,是组织系统中包含了行政管理系统这部分的所有内容,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工作而言,应当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和思想,这样才能够使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现象逐步减少,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通常,高职院校中的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国内的高职院校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目标,通过相关的计划来实施行政管理工作。作为能够将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和展现出来的一个过程,行政管理有助于引导师生对于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得到很好地完成。总的来讲,高职院校所建立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有效进行行政管理的关键,因而科学化、合理性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高职院校长期、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重中之重。

2高职院校中的行政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现阶段国内的高职院校所建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形成的,针对于这样高度集中的一种体制,容易造成较为集中的行政权力,最终也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种学校决策能力,基于此种行政管理行为所造成的行政权力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主导位置。此时,对于学校的学生以及教师而言,他们只具备一定的建议权,而并不具备实际的决策权,基于此,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师职称的评定都必须通过学校的行政领导决定,以致教师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也就在这种长期的被动接受中失去了。另外,还有一部分的教师仅仅是为了职称工作,不惜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评职称这方面,而并非是努力地将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高职院校中所涉及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有着较高的地位和权利,都需要行政部门决策。在这种决策就能决定院校事物发展,并进一步影响教职工工资福利,甚至去留等命运的条件下,行政部门的定位就极其容易出现偏差,这便会使得行政人员很容易将自己放置在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位置,极易将行政管理最重要的服务职能忽略掉,最后使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严重影响校园和谐的氛围。目前,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无论是在管理水平上,还是在专业技能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这就使得素质高低不齐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的弊端显露出来,从整体上而言,行政管理者表现最明显的便是较低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还有一部分在职行政管理者由于自己长时间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也没有主动进行学习和技能补充,使得高职院校中的行政管理理念保守、陈旧,再加上自身管理能力的限制,最终影响到了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存在于高职院校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弊端分析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着特点不明显的办学方针、不够明确的办学方向以及不够清晰的办学定位等问题,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相关部门若不引起足够的注意并及时解决,整个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及实施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3.1缺乏科学性的行政组织架构。现如今,国内众多的高职院校在管理结构建立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结构,其权力主要是向塔尖的位置集中,下层的权力较小,但是这样的组织结构往往是单一、呆板的,直接影响组织内部成员的交流。3.2落后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的管理机构通常是在遵循政府相关行政单位以及行政模式下进行设置的,这样的机构设置明显带有“科层制”的特征,显然将其应用在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计划中会有差异性。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所建立起来的行政管理机制都没有制定专门的激励制度,这就使得行政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自然会使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展开受到严重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而言也是极其不利的,这会导致学校师生个性化的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3.3行政部门的职能和权限错乱。由于行政权力在高职院校中有着较高的地位,高职院校所需要处理的事务大多会受到来自行政机构方面的管制,长时间下来,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定位极有可能出现偏差,行政管理职能的服务部分受到忽视,自然会将师生的满意度调查工作摒弃,而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因为全校师生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满意度是唯一一个能够评价行政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对于这种模糊的定位状态会使得高职院校中所涉及的行政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地展开,师生也不容易对行政管理部门产生信任,最终自然会使整个学院日常管理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3.4高职院校中有限的行政管理专业化的水平。对于教育体制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而言,将现代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手段实施在高职院校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有几方面的专业化表现,如:行政管理者的专业化、组织机构的专业化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行政管理者的专业化。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行政管理者专业化水平欠缺主要体现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由于大多数行政管理者是由教师担任的,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自然不具备有效的上岗资格,并且这种不专业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这便使得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严重降低,从而使高职院校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

4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善策略分析

4.1绩效考核标准的改变。合理的人事管理方法措施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保障,特别是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是高职院校中行政管理者做出准确评价的重要标准。若想建立更好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原有的考核方式进行转变,应当按照岗位实际的需求来将行政单位考核的标准制定出来,以此来对行政管理者的工作表现进行科学化的考察和评判。还应将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出来,以此来调动行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情况下绩效的分配制度是按照以岗定薪、按劳分配等原则进行的,主要依据岗位工资以及津贴等内容进行。因而,各个高校内部应当采取校内结构化的工资发放形式,将国家政策性的补贴和工资结合在一起用于分配,随后再重新分配课时费和岗位津贴,并将全校教职工工作的收入以及岗位的职责,还包括工作业绩等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有效地实施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措施。4.2行政管理者服务意识的强化。高职院校应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优化,招聘专业的、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奖励机制,以便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4.3优化组织结构。高职院校之内的行政管理体系务必将精炼的组织结构视作是一切工作的支撑。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当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构架打破,减少管理层级,建立简单灵活的组织机构框架,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管理成本。这样还能有效减少信息沟通的过程环节,不仅节省了交流时间,而且能使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的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时代的发展下,办学宗旨不断扩展,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办学教学体制也需要跟着变革。这就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宗旨,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因为系统科学的行政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是在行政管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之中,各个高职院校都需要从全局的利益着手,只有在本身教育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的有效结合之下,才能够将公开、公正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从而为营造美好、和谐的校园氛围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杨丁懿.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王娓娓.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消除对策[J].文教资料,2009(25):237-239.

[4]区扬.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29-230.

[5]伍爱春.“鱼骨图”分析法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中的运用[J].柳州师专学报,2012(6):78-80+83.

高校行政论文篇4

二、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职业发展的对策

(一)高校应该在女性行政管理者继续深造、职务评聘方面给予关注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必须有优良的妇孺,才会造成优良的城邦”。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和增长速度急剧加快,从全球领域来看,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必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每一个员工,因为知识和能力不同,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其他公益组织及个人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多种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一些职业导航类课程,为女性行政管理者提供配套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造更多深造机会和求学领域,对其进行激励和帮助,帮助女性管理者梳理职业生涯规划,整体上提高女性行政管理者队伍,使其真正成为独立、自尊、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因为绝大多数女性进入的领域,仍是以为他人服务为主的辅行业,主流社会对于妇女进入传统的“男性职业”还是持排斥态度的。这一状况就导致女性多偏向选择服务类行业,并且处于低职位的职业性别隔离。所以,要解决女性未来发展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两性平等的法律法规。各个高校的相关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大的指导方针,逐渐消除在评聘、晋升等方面的性别壁垒,要保障女性行政管理者的参与比例,使得众多基层人员也有更多的发言权,公平公正地评价他们在工作上取得的业绩。此外,对于长期奋战在基层岗位的女性行政人员,上级领导要不定期进行谈话沟通、心理疏导,协助其培养积极良好的生活工作状态。当然,现实中也有诸多女性管理者本身期望值较低,秉持得过且过的态度,我们也需要尽量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自身需要努力奋斗

高校女性行政管理者在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领域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自信心和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讲需要自身的努力奋斗。所以作为一个女性行政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条件,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技能,培养多重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同时,修炼高尚的品德、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抗压能力;勇于从固有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中脱离出来,谋求二者和谐健康发展。

高校行政论文篇5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过程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改革也体现在了行政管理方面,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包括管理理念上有了更新,在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位上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一些高校行政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了管理形态的创新。但是纵观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

2.1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涣散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由来已久,但是多年以来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没有进行过精简,造成当前行政管理机构庞大的问题。在这一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下,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却划分不清,权利责任不明晰,使得在工作执行上经常出现无人管理或者多部门共同管理。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下缺乏统一协调性,工作涣散,使得行政管理经常性的出现混乱。

2.2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其本质属性上来看就是服务于高校整体管理的一项活动,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一些个别的管理者在行政管理中明显缺乏服务意识,总认为行政管理掌握着的是权利,缺乏服务意识而导致在工作中积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应当由行政管理落实的许多工作没有落实,工作效率不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时存在官僚作风,尤其是在服务学生的就业指导、档案手续等具体事务上存在态度傲慢等问题,这也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形象。总之,高校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造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职能发挥、效率等问题,也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进行,对学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都是不利的。

2.3行政管理专业性不高

上文提到专业性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性上都不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过去从事其他职务的人员调任而来,而高校面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多,这些人员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多年也只能进行一般性的行政管理工作,在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上普遍不高,因此在一些体现专业性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无法满足工作的要求,使得岗位职能的发挥不尽如人意,这也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高校在人员选聘上强调专业性,但是由于在编人员的数量较多,专业性不高的问题在当前还是比较严重的。

2.4行政管理职能不尽

高校行政管理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应当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各项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为科研工作创造氛围、提供资源支持等,但是在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过度膨胀,已经形成了对高校教学科研以及正常运行的干预和不良影响,因此在近年来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行政管理的职能不尽体现在,对于已经掌握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各种资源不能依据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规划进行分配,尤其是在学术问题上,如果院系、专业或者科研人员没有办法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就无法获得开展学术活动的资源支持,即使拥有了进行学术创新的理念和构想也无法正常开展学术实践活动,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学术创新与发展,对于高校来讲也是巨大的损失。

3.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是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需要,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基础支持,发挥高校行政管理的职能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行政管理上的问题,有必要进行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对此笔者结合以上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3.1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明晰行政管理权责

针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涣散所带来的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执行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定要以改革为先,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层次进行准确定位,通过系统思考和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明晰行政管理的权责。将没有部门管理的问题以及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重新进行权力划分并明确责任,并将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权责通过制度化加以明确,要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来确保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形成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牵头人,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确立服务的目标,将行政管理工作真正改革成为高校发展的服务保障机构。

3.2强化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

高校行政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但是由于掌握权力的广泛和逐渐扩大,使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力膨胀,服务意识逐渐淡化,影响了服务职能的发挥。在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服务意识,要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倡导为高校学生、教师、职工服务的意识,以服务意识为指向,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行政管理的职能发挥和有效发服务。

3.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专业性水平

按照上文所述,高校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兼具行政性与专业性的活动,那么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就要同时具有行政技能和专业技能,鉴于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突出,有必要通过培训、招录等方式来创建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能力强的队伍。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从多方面着手进行,针对当前在职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组织进行专业性的技能培训,鼓励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我提高,还要在今后的人员招录过程中,以岗位实际需要为原则进行专业人员的选拔与招录。

3.4加强制度管理,保障行政管理的职能发挥

学术研究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对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将支持学术研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以服务和支持为原则对学术研究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在这一问题上,有的高校已经在行政管理制度上进行明确,这将有效避免行政对学术的干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学术项目的申报与进行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改革对策,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探索,关键是要结合高校自身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真正解决高校发展的支持保障性职能的有效发挥。

高校行政论文篇6

(1)高校民主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当中,高校去行政化工作一直没有真正的进展。而当前我国推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实现的是民主集中制,但是在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权力有效的监督与制衡,校长负责制成为校长拍板制,民主会议成为走过场。同时决策的内容在落实过程中又存在着问题,由于决策缺乏民主参与,决策结果得不得真正的落实,管理成本高,落实效果差。高校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知识分子虽然在行政上没有高位,但是拥有学术上的权威,急需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官方的尊重。但是在高校,行政管理者处于高位,管理者之间以及与被管理者缺乏沟通,低位不平等,对被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

(2)行政管理工作强势,学术管理处于弱势地位

学术研究是高校最主要的内容,这不仅符合学术研究与传递的规律,而且也是被世界绝大部分大学所证实了的。因为知识的创新需要自由的空间与氛围,创新需要知识分子在学术上高度的独立性。而学术的独立性需要人格与工作的独立性得到尊重,行政管理不去挤占学术管理是最起码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挤压学术权力的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术研究的科学发展,学术服从于政治,服从于领导的意志,这是教育与科学的悲哀。久而久之,知识分子成为思想僵化、思维狭窄、缺乏创造力的学究。

(3)高校行政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部门工作的协调性是高效管理的基础。当前,高校在社会转型期的被动转型过程当中,对体制问题缝缝补补,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部分之间分工不明,工作协调性差。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眼睛向上看,一味迎合领导意志,对于下面则充满了官僚态度,部分之间遇到问题推诿,遇到功劳争抢,很多部门不是为老师学生服务,而是成为凌驾于师生之上的官僚机构,使得管理工作效率底下。同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例如:高校教师与辅导员、教师与学校领导、辅导员与学校领导之间,教师负责教学,但是没有将相应的学生学习情况反映给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因而导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了解,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学校方面,虽然学校聘用教师为学生教学,但是,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缺乏激励,教师的工作表现不论好坏待遇差不多,因而可能出现有些教师消极对待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不够热情,最后影响的将是学生。最后是辅导员,其工作是最累的,不仅需要管理学生的各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对学校下达的任务做出解决,学校领导对于辅导员的忽视也必将影响整个学生的管理工作。

(4)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

队伍素质不专业,高校的很多行政干部都是老师出生,对行政管理工作不熟悉;同时,一些管理人员一方面要负责一些行政管理工作,有要承担一些课务,所以精力不够用。高校的行政管理具体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有的人文化素质不高,难以适应高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如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研管理、德育管理工作等等。例如: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日益增多的心理焦虑和障碍最理想的教育主体。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的道德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效果。但是目前有的政治辅导员刚刚毕业留校或是由业务行政干部兼任辅导员工作,作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对工作不熟悉,常常对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学校辅导员工作量大、难度大,但是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这些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分散了他们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质量。

2、高校行政管理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1)团队创新能力下降

学校的干部与教师团队在行政化的体制下成为行政命令的执行者,而非知识的创作者;是职称与待遇的乞求着,而非道德与知识的拥有者。教师质量在道德与学术权力上的低位,影响了其教育思想与职业道德,在很多高校,教师成为功利主义的追求者,失去了知识分子清高的本质,大学的批判精神缺失,学术精神消失。教授彻底成为教书匠。

(2)学生的素质下降

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学生的思想与能力较差。大学生强调自我为中心,对家庭的依赖较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身体、心理素质较差,同时,缺乏自控能力和集体观念,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社会适应能力差。加上大学没有严格的约束,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责任意识与服务奉献精神。在教学质量上,学生规模的扩大造成质量的下降。学校扩招后,生源质量明显的不如以前,这就使原来的管理增加难度。学生的大幅增加,但老师数量没有增加,导致老师工作做不到位,对学生的管理表面化。高校教育质量的下降,导致学校难以捕捉到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与当期需求,难以调整学校教学管理与教育管理工作政策,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全面,学生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二.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改进的措施

针对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后果,新的行政管理改革应该以提高高校学术创新与学生素质提升为根本目标,构建体制健全、科学民主、高效通达的行政管理体制与体系。

1.大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首先,要建立高效行政管理的民主机制,及早实行高校去行政化,重新定位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关系,增强学术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与权力分配份额,保障让高校行政管理为学术管理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而不是让行政干涉学术活动。其次,重新构建新的决策体系,实行民主决策,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实践证明,如果只由管理者决定管理内容和程序,而管理对象对此无权表达自己的建议或意愿,管理对象的许多与管理内容高度相关的信息就难以搜集,其合理要求也将受到压制。再次,行政管理单位做好“服务帐”,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至下而上的评价与督查比重与力度,让管理接受群众督查评价。在学术为先的学校,好校长已不再成为官员,而是一个学术的领头羊,是师生共同认可的服务者,一个具有民主风范的学术权威。实施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工作的分离。保障学术管理适当的独立性,提高学术管理的地位。

2、优化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结构

学生规模扩大后,高校管理机构逐年增多,长期的机构添加造成了机构的庞杂与混乱,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当前高校迫切需要对常年进行修修补补的机构进行重新洗牌。建议未来的管理方式由以往的增加管理层次转变为增加管理幅度,使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各个部门密切联系,统一协作,集权与分权相统一,从而形成一种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者角色混同问题,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实行层级管理体制,合理分配权力是一个良性的选择。具体来讲,就是要改革目前高校部门设置与职能分工问题,建立一个高校的层级管理制度与结构。面对新的高校管理工作的情况,要建立一种扁平式的网络化的层级管理运行模式,让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互相联系、有效运作。

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和服务、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管理创造民主、自由、平等的育人环境。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主体地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把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形式,调动高校各类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人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和机会。其次,加强行政管理干部与职工的学习培训与督查。用科学发展观思想促进作风与方法的改变。建立学习制度、反思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督查评价制度,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满意的基础上。再次,实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专业化工程,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的领导任命必须确保懂得专业管理。减少一些教书不行、学术落后、一心做官的教师“退”入行政管理部门,减低了行政管理的水准。同时,引进一些专业人员到具体岗位中来,提高职工的素质。同时,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智慧,减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收益。

4.选择监督机制与绩效管理

高校行政论文篇7

第一,高校行政管理过于“行政化”,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制性的纪律规范,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活力,毫无生气。有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进取心,使其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产生了消极怠工的心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样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第二,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冗杂,其组成人员也相对复杂。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如形式主义之风、之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重视自身理论的学习,不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工作中存在拖延、懈怠等问题,导致很多工作不能落实到位,这样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高效高质量的开展。

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

第一,大力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质量。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切实做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录用工作,层层选拔,认真挑选,要将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安置在行政管理的位置上。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重点是两个方面,专业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营造宽松舒适的氛围,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第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努力激发师生职工的能动性。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摆脱过度“行政化”的影响,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管理对象,及时掌握管理对象的困难和需求,督促并协调好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建立符合校园实际情况的指导性组织,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主人翁意识,献计献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第三,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高校行政管理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组织开展活动宣传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例如高校社团就是很好的文化传播主体,学校要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汇集人才,鼓励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高校也要扶持一些理论型社团组织、学术研究团队,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发展平台。

高校行政论文篇8

第一,繁杂性。行政秘书的工作涉及到二级学院的方方面面,有着事务繁杂,范围广大,头绪众多的特点。从会议的布置安排、文件的整理传阅、来电来访的接待到领导交待的各项工作;从与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及实验人员的配合到与学院各行职能部门及其它二级学院之间的协调联络,通常是多件事情交错在一起做,这就要求行政秘书耐心细致的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第二,协调性。行政秘书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对上有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对下有教师和学生,对内有各行政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对外有实习基地、合作企业等相关单位,行政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状关系,行政工作要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完成,行政秘书处在各个部门、广大师生的信息交汇点,这就要求行政秘书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要真正做到相互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及时传递相关信息,落实各项日常工作。第三,服务性。行政秘书要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服务领导。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协助领导办理具体事务,认真及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掌握和熟知领导的工作程序,准确及时的把握领导意图,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使二级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要服务师生。要先其所想,急其所急,切实为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服务各级相关行政部门。

二、行政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行政论文篇9

2010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推出新举措: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剥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由23位教授组成,除一位副校长继续担任委员外,其他校领导全部退出学术委员会。

在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同时存在,共同对大学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学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但在大学内部存在行政化倾向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直以来,高教界都在呼吁,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社会上对大学管理模式与现状的批判,其本质是大学的学术环境问题、内部的学术文化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宄和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如何克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如何发挥学术权力作用,实现教授治学,提高教师积极性,改善学术氛围,成为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一环。

1.2实践探索

近日,山东大学的一次普通校长办公会在高校里引起不小的“轰动”过去只有领导参加的校长办公会,这次请来了3位教师代表。

2010年12月28日,山东大学召开2010年第十四次校长办公会,特邀请教师代表黄少安、程林、陈哲宇3位教授参加。办公会研宄高校有关工作时,3位教授独立发表了意见,并提出建议。这一举动在教师当中引起很大反响,大家一致为邀请教师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叫好,纷纷要求通过总结和完善尽快将其形成有效制度。

这次校长办公会研宄讨论了10多件事,其中学术委员会章程、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岗位津贴绩效调整分配方案等几件事,都是普通教师非常关注的。在讨论“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议题时,黄少安、程林和陈哲宇分别就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产生方式及工作机制等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制定学术委员会工作细则,把专家主审制与民主评议制结合起来,推动学术评价的科学化;二是建立学术委员会的退出机制,确保学术委员会由道德高尚、学术领先的专家学者行使学术权力;三是建立学术委员会的例会制度,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发扬学术民主、维护学术自由和创新的作用。

会后,黄少安、程林和陈哲宇谈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参与决策会议,尊重了教师的权利,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使教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山东大学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请教师代表参加决策层面的会议,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振奋,这充分表明高校决策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是高校践行‘教授治校’的重要体现,是克服当前高校存在的官僚化、行政化现象的有效措施。,’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表示:“以后要定期地邀请教师、学生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听取师生对高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师生更多地参与高校的管理和决策,并形成一种制度。,’

2.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偏低在高校中,由于管理人员的增加,造成部分素质低下的人员混入到管理队伍中来,这些人每天只是消极的应付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随波逐流。还有些领导认为,行政工作任何人都能干好,因此在人员的安排上,不考虑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品质、特长,这导致许多行政工作处于消极低迷状态,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必须加大改革步伐,改变管理理念,改革组织运行机构,做好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做法为:

2.1建立长效的学习和培训机制,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行政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开展。而目前从教育背景来看,行政管理人员的本专业大部分是非管理类的。即使是管理类的,也并非涉及高校管理,所以这意味着行政管理工作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以,各高校应加强这方面的专业培训。本着“人尽其用”的原则,通过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能胜任工作的人重用,不能完成工作的转岗、分流,最大限度的挖掘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能。

2.2创新高校管理制度

首先,人事聘用制度的创新。精干高效是今后行政管理发展的方向。高校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选拔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定编定员,以岗定人,将机构精简到最小限度,实行岗位竞聘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其次,创新考核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上,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坚

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调岗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掘管理人员的潜能,有效地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最后,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和制度,使各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法规规范高校和个人,依法行政,使行政管理者有章可循。2.3明确管理工作目标,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2.3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要加强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行政管理人员摆正思想,端正态度,重视自身的工作,积极热情地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要重视现有行政人员的素质。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引导行政管理人员掌握新的服务技术,以新的思路、新举措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笔者对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益给出建议

3.1坚持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和业务研修,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

学习是人们求取生存的自然本能,是人生生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一种事业要求,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还是一种思想境界。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社会,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会引起教育方式、教育技术和教育思想的重大革命。“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的传统权威观念将受到严重挑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完善自我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和求取自身生存,体现自我价值的必须措施。领导者更应从师生及社会的根本利益出发,领导师生学习现代化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做教育系统先进生产力的领头雁,在不断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一位成员互相促进,不断学习,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3.2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这是对高校工作重心的强调,高校中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中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高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义务之一就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领导和组织高校教学工作,坚持高校工作为主,是高校领导者的法定义务和主要职责。这也是高校工作中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地方财政萧条和依法治教的格局尚未完全建立的现实面前,这一主旋律不断受到新的冲击或曲解。校长及其他高校领导与员工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清醒,深刻认识、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坚持奏响主旋律,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在高校的所有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各部门各环节的每一个人都要为服务和促进教学工作,实现办学目标,为“质量立校”而不懈地努力。当然,教学工作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德育内容,德育是贯穿和渗透于教学工作全过程的一项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核心就包涵有德育为首的意义。

高校行政论文篇10

高校机房的管理涉及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课后的设备管理、维护维修等管理任务。许多高校机房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相应的管理人员也就越来越多,甚至造成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所以科学的行政管理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的行政管理能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使管理人员人人有事可做、责任到人,最终将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将提高高校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呢?那就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

1.制作一份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对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计划在先,心中有数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高校要有机房管理的工作计划,无计划工作是盲目的、无目的的,是不允许的。对于高校来说,制定机房管理计划的依据是机房的教学计划或机房的课程表。制作计划的周期定为一个学期,但应将机房管理的计划分解为日计划和周计划。因为高校教学是以周为周期安排的,而机房设备故障却呈现出临时性,设备维护需每天进行。每个工作日结束的前半个小时,先盘点当天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整理第二天计划内容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一般来讲,机房管理人员会尽力完成当天的工作,因为当天完不成的工作将不得不延迟到下一天完成。这样必将影响下一天乃至本周的整个工作计划,从而陷入明日复明日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日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计划的弹性,不能将计划制定在能力所能达到的100%,而应该制定在能力能达到的80%,这是由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上级临时交办的任务。如果每天的计划都是100%,那么,在完成临时任务时,就必然会挤占已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原计划就不得不延期了。久而久之,计划就失去了严肃性,机房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将大大影响机房的使用。将管理工作分类。分类原则主要包括轻重缓急原则、相关性原则、工作属地相同原则。

高校行政论文篇11

一、我国现阶段高校行政效率不高的因素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通过组织、计划、实施等行动,使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保障完成学校所担负的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管理领域。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已经成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1.理论指导薄弱,思想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以为基于理想和热情就能解决问题,传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如僵化、不思进取、崇尚权力、轻视真理和知识、只唯上不唯实,等等,构成了提高高校行政效率的巨大障碍。其次,传统的管理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看作管理的对象,在工作中表现为消极地执行高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制度,没能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能主动地改进工作方法、刨制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2.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高校行政效率低下与学校行政机构臃肿、条线过多、分工过细及职责不清有直接关系有些学校由于分工过细,往往造成物极必反,带来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当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时,说不清是谁的责任,结果是相互推诿,谁也不承担责任。

3.行政管理工作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凡是行政效率高的学校,必定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一切行政管理都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各职能部门明确职权和责任,把左右关系理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而一些效率低下的学校,往往无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工作凭主观经验,随意性较大,这样的状况必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4.从事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适应现实需要。行政人员素质如何,对行政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沦丧;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现代行政管理,要求行政人员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又要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还应有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现在学校的行政人员,有很多是因为专业水平不高和健康状况不佳而调整到行政管理部门的,这也是造成学校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5.管理技术因素。主要指各级行政机关管理手段现代化问题,即运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收集行政信息,分析决策,以及使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在现代管理中,技术作用不能忽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空前膨胀。如果办公手段只靠陈旧的一叠纸、一支笔及一部电话,那么,行政效率不可能提高。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是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高校行政机关是直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层行政管理部门,是学校对内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行政机关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工作任务日渐繁重和复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高校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形象与信誉。因此,行政机关必须抓好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高质高效做好各项工作的目的。

2.是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综合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高校行政机关是高校管理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后勤服务等多种职能,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日益深人,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行政机关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管理事务的内容、难度、复杂性迅速增加,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各项职能作用。

3.是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迅速、通畅、开放的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及公文的交流、传递和反馈方式,信息量越来越大,工作节奏也日益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办公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冲击着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促进着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的诞生,同时也给行政机关带来重大变革,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富意义、更具挑战,提高工作效率是必然结果。

4.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对高校改革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行政管理具有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承担着对高校各个部门和教职工工作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任务。高校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严格的检查督办制度,并且切实履行起职责。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部门或个人提出督办要求以及改进的措施和建议,督促其及时完成各项任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必然能够从一个侧面上激励高校内各个部门和教职工认真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提高高校行政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对高校教育的投人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一时还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提高高校教育行政效率,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现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因此,所有高校教育行政的运行过程,都要讲求效率,它是对高校行政工作的整体要求。

(一)牢固树立行政效率观念

要提高行政效率,首先要解决行政人员的观念问题。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观念,用一种新的市场化、民主化、社会化、全球化和科学化的行政观念来替代传统观念转变“一等、二靠、三望”的工作作风,使之认识到提高行政效率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改革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

改革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高校职能部门的设置要从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必须符合精干、高效的原则。人员编制不能过多,每个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职责,科学的分工,部门间还应该强调密切的协作配合。

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科学的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提高高校行政效率的保证,如建立办公制度、领导值班制度、规范的文书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等。明确划分权责,从制度上杜绝敷衍塞责、争功i}过的不良现象。制度应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进行修改,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尊重绝大多数人意见,使大多数人认可;在执行时,必须依靠团队成员,互相促进,互相监督,还要不断加强行政人员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依法行政。

(三)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和领导艺术。建立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高校行政领导群体,建立高校行政人员的专业培养及进修制度。领导群体的高素质和合理结构使得高校教育决策正确迅速,领导方式良好有效,带动整个高校教育行政机构的高速运转,实现高校教育行政的高效率。

加强在职行政人员的培训,实行激励机制,调动行政队伍的积极性。随着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各国都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训练,提高全体教育行政人员的素质,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业务知识水平,又要有实践技能;此外还要由具有团队精神的不同专业水平的人员组织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行政管理工作是由行政人员担任的,因此,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四)建立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

要让行政管理工作一直保持高效率,一直充满生机,就必须对行政管理人员建立一套激励制约机制,在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实现科学的人员流动。在行政部门内部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不同,素质、技能水平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层次是固定的,而每一个层次的管理人员是不固定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定期对人才层次进行置换,优升劣降,最差的实行待岗学习提高,等待下次测试重新上岗。通过层次间的互换,管理人员经历了不同岗位的工作,便于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更有利于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

实现行政和管理现代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主要指运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电子技术及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来进行具体日常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降低管理成本。改善行政工作的环境和条件,现代高校教育行政工作事务多信息量大、速度快,要求实现办公环境的优化和办公手段现代化,如电子计算机、信息网、传真机、数据库的广泛运用,以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沟通力度。高校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改善高校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更新管理手段,逐步提高行政工作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

高校行政论文篇12

2提高管理者的自我修养

高职院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拥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与实际管理经验。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各高职院校从事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情况大多都是来自机关干部、辅导员兼任或者教师兼任等,这些人员虽然拥有管理学生的经验,但缺乏专业训练与服务意识。因此,想要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求从事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有很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对办公室政策性文件内容的学习,熟悉办公室上传与下达文件、内外事务的处理以及各关系方面的细条等等工作内容,根据国家以及学校的相关方针与规定,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地掌握管理知识。明确高职院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师与学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3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

所谓创新管理理念,不仅是要创新管理方式,更要针对管理理念与过程进行创新。创新管理理念就是将传统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科学管理,运用理论知识与宽阔的事业,以运营的方式来进行办公室管理工作。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说通过对新知识与新经验的学习,并通过合理的手段表现出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反映出来,培养和加强个人的知识与及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价值。还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共享,运用智慧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的应变与创新能力。

高校行政论文篇13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在经济转型期的今天愈来愈凸显其不利于高校发展的种种弊端,所谓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用行政的权威性代替了学术的科学性,实行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进行教学管理。此类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使教学资源达到高度的集中,避免各种教学资源的浪费,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一些弊端。概括起来讲,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行政权力的管理而忽视学术权力的管;二是重视共性的管理多而忽视个性的管理;三是偏重低层次的管理,忽略高层次的管理。

1行政型教学管理弊端的主要体现

1.1是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之下,使其教学管理也概莫能外,统一的考试形式遏制了学生的创见意识;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陈旧;统一的课程设置及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得课程选择空间变小;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造成课程结构的不灵活。这与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1.2是决策和计划的民主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现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往往是根据上级或管理者意图,在没有或者是不充分的科学调研情况下,以强制计划手段代替科学方法,做出的教学决策。此类决策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使得很多师生产生困惑。但迫于行政压力,众多师生只能盲目的遵照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当今高校教学效率低下,师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即使有的教学决策重视了科学调研与论证,但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以领导和专家的意图和意见为主,缺乏一线教师、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士的参与。即使有这部分人参与,所占比例也不高。这就造成了民主参与度的缩小。

1.3是计划执行缺乏平等交流。首先,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在行政的压力下,管理者执行决策者的意图,执行者完成管理者的计划任务,一线执行者和决策者的沟通渠道无形中被阻断,在执行过程中搜集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成为决策者的决策依据。其次,执行主体之间,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协商,以教为主的传统模式缺少对管理对象特点、要求的分析和把握。即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也很难根据教学决策的意图去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大家可能都是在没有充分理解决策意图的情况下盲目的执行,这就造成了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1.4是评价体系不科学,浮于形式化。一部分高校为降低评价成本,实行年度评价,目标下达后没有进行有效监督控制,不注重数据资料的积累和信息的反馈,影响评价的及时性、准确性、严密性、公正性。不当的评价往往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劳民伤财,评价不如不评价,而目标实现情况不评价,教学管理就失去意义。评价方法的陈旧、评价理论的缺乏制约了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还有的高校教学评价主要是期中教学评估。但是,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欠科学、信息收集不全面,定性方法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以及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评价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对策建议

2.1推行弹性学制,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高校尝试推行弹性学制——适当延长学生接触社会、开展实习实践的时间,鼓励学生在有实习、职业机会的时候,先积累部分工作经验,再回来完成学业。同时,将学生参与社会实习的成绩纳入学分范畴,鼓励学生早日参与实践,积累经验。高校要“开门办学”,增加实用性课程的设置,确保学校教授的课程与社会现实、社会经验紧密衔接,并根据自身定位、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就业招聘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此外,要为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就业指导教师,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培训,帮助学生在毕业前形成切实、健康、全面的职业规划。笔者认为,弹性学制的实施,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多,培养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弊端。:

2.2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对于高校而言,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系统的日益复杂,高校教学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掌握行政权力者,必须有自知之明,必须认识到高校教学经验管理的局限性,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就是一种经验性思维,这就要求要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和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另外,借鉴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现有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框架内,建立相对宽泛的民主决策群是一个有益的选择。应该说,在这一点上,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很多大学的大学校长已有基本的共识。但仅有共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机制性的动力,制度创新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2.3师生参与管理,建立教学管三方制衡机制。高校教学管理应尊重管理对象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使他们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等参与权力。管理者应从行政的指使角色转变为引导和服务,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机制平台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应当注意的是,教、学、管三方的权力制衡具有目的共同、手段互助、交往平等等特征。学生要多一些谦虚、理智和建设性,管理者和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合作。

3结束语

我们不能否定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在我国高校建设史上的作用,毕竟其在以往特定环境下的高校建设中,很大程度上减免了不必要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但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时期下,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必须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那就是行政权力的管理向学术权力管理的转变,共性管理向个性管理的兼顾,以及低层次的管理向高层次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汉清,李倩.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创新理念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