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火灾建筑论文实用13篇

火灾建筑论文
火灾建筑论文篇1

1.2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已建立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计算指标权重的大小,计算过程主要分为5个步骤,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1)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模型设计相应的专家调查打分问卷(分设5种,让专家在对比指标间重要程度时,判断更加准确),邀请湖北省境内该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专家进行现场打分。专家包括从事消防竣工验收工作的武警消防部队的技术干部、5类建筑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检测与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长期从事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评估体系判断矩阵中的各指标因子进行重要程度的比较,完成问卷填写。

2)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一份问卷就是一个专家个体排序向量。由于问卷数量大,每一类建筑评估体系中的判断矩阵多,且大多为多指标判断矩阵,常导致判断矩阵无法通过一致性检验,若人工计算,则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因此,借助AHP法软件yaahp来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调整与计算。

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来研究个体与个体之间分类的方法。聚类原则是将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个体归到同一类中,且尽量保证不同类别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每位专家个人的经历、经验、文化背景迥异,对评判矩阵了解程度不同,以及专家自身的偏好等因素,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评判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因此,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会有所不同。在此以专家个体排序向量为样本,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专家进行分类。

4)专家权重系数确定。每位专家的个体排序向量对综合排序向量(即最终指标权重值)的影响大小,称为专家的自身权重。专家权重系数确定原则:某一类容量相对其他类较大,表明该类中的个体排序向量符合较多专家评价意见,所对应的专家权重系数就较大,反之则较小。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结果,参考郭文明等提出的群组AHP权重系数确定方法计算各位专家的自身权重。

5)指标权重确定。结合上述步骤求出的专家个体排序向量和专家权重系数,对群组判断矩阵进行合并,采用综合排序向量法,对各个判断矩阵作加权算术平均,便可求得最终的指标权重。

2建筑火灾风险等级的确定

2.1评分手册的制定

为确保评分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依据各防火规范及相关消防验收标准、消防管理细则等,分别汇总编订了5类典型建筑打分手册。同时,为保证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过程中参考消防部门、建筑单位、消防评估公司及保险公司等意见,未来将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2.2火灾风险评估体系综合风险值的确定

对待评估建筑采用专业人士打分法,对评估体系最底层的指标进行打分,分值的确定参考5类典型建筑的打分手册。评估体系中的每一指标的满分定为10分,根据式计算建筑火灾风险总得分。综上所述,对于某一被评估建筑,首先对照评分手册进行打分,计算其火灾风险总分值S,然后查阅,便可得到该建筑对应的火灾风险等级。

3建筑火灾风险评估软件的开发

其中,被评估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种类的选取,及所有指标风险得分值的输入均在前台人工操作完成;而指标权重的赋值在后台已默认,无需人工操作。软件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录入评估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物名称、地址、投入使用时间等。

2)选择建筑类别。指标打分之前应根据建筑使用性质选取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工矿企业、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和学校幼儿园。

3)指标打分。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只能录入0~10的阿拉伯数字,当用户输入非阿拉伯数字、数值超出分值范围或遗漏某指标分值时,软件都会提示用户更改。软件已预先设置好每类建筑风险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值,直接输入指标得分值即可。

4)报告生成。输入得分之后,直接点击“分析报告”便可生成分析报告,其中包含建筑物的基本信息、每一准则层得分及得分比重、每一准则层得分最低的3项指标、总得分及建筑消防安全等级。根据该报告可识别被评估建筑主要存在的消防问题,便于消防监管单位和建筑单位提高消防整改的针对性。然后点击“保存评估结果”,最终可生成txt文档格式的分析报告。

4实例分析

1)为方便广场内部货运及人员通行,商场内有多处常闭式防火门打开,少量防火卷帘下方位置被占用。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烟气蔓延至相邻防火分区和疏散楼道内,不利于火灾的控制和人员的疏散。

2)该商场部分区域疏散指示标识间距大于20m,且部分安装位置过高,不便于疏散人员辨识。

3)商场部分区域正在施工,有多处安全出口被锁。

4)该商场缺少必要的消防演练,且只有15名专职消防员,没有相应的义务消防员。以上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与分析报告中得分低的指标项一致,据之可为建筑单位的消防整改提出明确建议,故该评估体系能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程。

5结论

1)在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中,将传统AHP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引入专家自身权重系数,提高了权重值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火灾建筑论文篇2

火灾扑救包含灭火能力和消防设施两个方面。1、公共灭火能力。灭火高度,消防队的消防车的灭火高度,决定了其灭火能力。对于着火高度超过消防灭火高度时,就只能依靠建筑自身的灭火设施来灭火。离最近消防队的距离,高层写字楼离消防队的距离越近,火灾发生后消防灭火就越及时。2、自身消防设施。自身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栓、火灾报警装置、移动灭火器材配置。消防水源,高层建筑火灾都需要大量水源来灭火,而消防车来灭火时带来的水量毕竟有限,这就需要高层建筑附近有能保证灭火的消防水源。消防栓,在设有消防栓给水的建筑内,各个楼层的消防电梯均应设置消防栓。且应对消防栓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可以自动发现火情并及时报警,以及不失时机地控制火灾的发展,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移动灭火器材配置,依照《规范》的规定分类配足配齐灭火器材。布置在干燥、阴凉、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并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更换、维修和保养,这对高层建筑自防自救的消防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火灾建筑论文篇3

主要是指人员有意或者无意的一些危险行为引发的火灾,如部分人员在地下商场吸烟用火、违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乘车规定等。

1.2电气故障所致

地下建筑空间工程电力、电气设备和电缆较多,安装的电缆和电气设备因潮湿、鼠害、老化、过载、维修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电气线路的短路、过负荷、漏电。

2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解决对策

做好日常地下建筑空间消防知识的普及,具备并做好迅速有效应急处置的各种措施及防控,尽可能地减少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发生,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2.1地下建筑空间人员密集、流量大,发生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和排烟散热是关键

2.1.1全面强化地下建筑空间内工作人员心理拓展及逃生疏散的演练,普及人员的逃生常识,维护并确保应急通道畅通,运用热成像仪、烟雾视像仪等设备与各种救应方法手段措施,确保并有效组织被困人员能够紧张有序地撤离。

2.1.2排烟散热是地下建筑空间火灾处置关键:

(1)要充分利用排烟管道口及通风口排烟,实施对火灾发生时所产生并集聚的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的快速扩散,防止火灾周边温度骤升;

(2)进行机械排烟的同时,可集中使用喷雾水枪进行稀释排烟排热作业。排烟时,应注意正确选择时机及方法、部位,以防止因排烟改变火势蔓延的方向和扩展速度,对灭火救援工作造成新的困难。

2.2地下建筑空间火灾具有特殊性

2.2.1要对地下建筑空间建筑内的结构与功能、布局与运行使用情况、消防设施(包括气体灭火间、排烟设施)、可用水源及其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方向及数量,升降电梯运行等进行情况熟悉与掌握。

2.2.2针对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高峰客流、运营管理等情况,制定出实施操作性强的灭火救援预案,做到“多预案”。

2.2.3开展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快速开通救生通道、防控与救援等作业的实战演练,并结合制定的预案,在地下建筑空间以及区间隧道、上盖建筑开展针对性的火灾业务演练。

2.3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不可能时时发生

对于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扑救的经验教训也很难在实践中得到积累和提升,总结国内外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案例,加强对过去国内外发生的大量的地下建筑空间火灾案例中的方法研究,重新学习,重新展评,提升应对地下建筑空间火灾的能力和素质。

3应当注意的事项

火灾建筑论文篇4

1.2整个电气系统缺乏合理性:

建筑电气系统必须依照国家要求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根据用电量和电流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来选择用电设备和配置符合要求的导线电缆,设备的安装也必须合理。但是一般家用的电气系统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分支回路较少和线路截面小,超过线路承载力,再加上一些居民不懂其原理,乱拉临时线,从而增加火灾的发生率。

1.3线路及电气装置安装不规范:

在建筑施工的工程进行中,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包括线路的连接,电气装置的接线端以及带电导体的绝缘措施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整个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引发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1.4用户用电过程中使用不规范:

按照自己的意愿私自更改配电线路,使得线路在运行过程中,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在对建筑进行装潢操作时也没有按照要求,甚至用铜丝或铁丝代替开关熔断丝来维持用电,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增加建筑电气火灾的发生率。

2建筑电气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2.1设计符合要求

在建筑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中,各项工作的设计都必须符合要求,依据实际的工程情况,针对建筑物的使用类型,以及国家标准的建筑防火分级进行设计,确定好防火对象的等级,并针对人员的密集度,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情况,设计一个合理的完善的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2部件使用安全

在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造过程中,系统使用且与系统相关的任何组件,都必须按照国家要求,在严格的审查检验符合时才能使用,电气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是在出现危险时报警之用,其设计和建造不能够影响建筑里的供电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在对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

2.3安装要求合格

在整个工程操作中,必须由专业的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进行施工,施工之前需要设计详细合理的安装计划,其计划需符合国家标准,并在图纸上进行规划出来,在经过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审批后,才能对系统进行安装操作,在安装自动报警系统时必须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不能私自更改。在安装的同时,还有许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如各类探测器的安装,符合要求的供电方式,金属外壳的绝缘等方面,金属外壳的传感器需要接地线,在整个监测线路的设计过程中,不增加线路的节点,这些细节都直接影响自动报警系统和用户对用电系统的使用,因此,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这是在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

2.4设备调试操作

在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后,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传感器和监控探测器要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操作,还要保证其能正常工作和运行,然后再分别对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其中包括监控报警、故障报警、自检与控制输出等功能,确保每一个功能正常使用,施工单位还需对配电回路剩余电流进行检测,完成对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调试,同时调整漏电发生器的漏电流,达到报警值,从而配合整个系统完成报警提醒。

2.5系统验收合格

安装及调试工作完成后,还要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进行验收,按照国家要求用专业的检测仪进行检验,检测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监控探测器报值,若该系统使用单独的火灾监控探测器,则还要对报警信号进行测试。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现存在问题或者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修复或更换,绝不能视而不见,再完成验收工作后,才能对整个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使用。

火灾建筑论文篇5

1.2违反安全用电制度

高层建筑用电量大,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临时布线较多,过乱。

1.3消防设施缺乏

由于消防资金的匮乏及相关人员消防意识的不足,高层消防设施设备往往欠完善。消防装备和消防技术的先进与否,是衡量消防队伍及救援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消防资金的短缺,消防装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火灾救援的需求。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钢结构工程、化工厂等特殊工程相应的消防技术还不完善。

1.4违规使用可燃装修材料

我国《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吊顶、墙壁、地板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做了严格要求。但可燃、易燃材料的大量使用仍在进行。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材料会迅速燃烧,造成火势的迅速蔓延,同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都造成极大的困难。

2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危害及特点

2.1火灾一旦发生,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由于其工艺及功能要求,往往会设置许多如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等竖井。一旦防火分隔措施做的稍有不好,火灾发生时,竖井就会形成烟囱效应,烟气在竖井被拔高,从而使火势迅速蔓延。据科学试验表明,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3.0m/s,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3~4m/s。火灾一旦发生,极易使整幢建筑形成立体火场。

2.2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损失

高层建筑楼层多,人员密集,而逃生通道仅仅只是楼梯,并且疏散通道经常处于锁闭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有限的通道疏散密集的人员,难免造成踩踏、拥挤,大大延迟救援时间。在加拿大进行的人员疏散实验表明,在每层240人的条件下,通过1.1m宽的楼梯向外疏散,一幢11层楼房的疏散时间需要6.5min,一幢50层楼房的疏散时间需要131min。因此,很多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当火势涌起,短时间内疏散更是困难。

2.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供水较为困难。由于消防车供水压力的影响,常因供水不及时延误灭火的最佳时机。高层建筑由于其楼层较高,普通消防车不能达到施救范围,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措施成为主要救助手段,而楼内的消防设施缺失,大大降低了灭火效率。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难度较大。

3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防控对策

3.1高层建筑合理设计,提高建筑自身火灾抗御能力

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划分高层建筑防火区。将防火分隔设置出来,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减缓、阻止火势蔓延。3.2使用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高层建筑中设施繁多,设计时一定严把材料审核关,限制高层建筑可燃材料的使用。在掌握新型材料燃烧性能的基础上,选择满足建筑功能的阻燃建筑材料,推动高层建筑使用具备防火功能的建筑材料。

3.3采取技术防范手段,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利用消防设施进行自救

消防设施的完善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起着决定性因素,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应完善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对高层建筑的防范提出有效手段。

3.4加强火灾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

通过日常的火灾防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以减少和避免火灾的发生。经常采取消防演练,一旦火灾发生,能果断、迅速地采取有效办法进行疏散逃生。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做到消与防的有机结合。

3.5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明确和落实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全面提高消防安全责任意识,督促建立有效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火灾隐患发现、整改、预防机制,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必须增强公共楼层的消防安全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同时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消防法》加大平时的监督检查力度。

3.6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强化消防队伍建设

成熟优化的火灾应急预案,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对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不仅可以做到发生事故时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且可以发现预防系统的缺陷。两者结合使用,使之相互补充,以完善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安全体系。

火灾建筑论文篇6

2古建筑火灾风险特征及分析

综合以往古建筑火灾事故特征及起因类型,建立事故树,如图1所示。该系统最小割集8个,最小径集3个。从最小径集来看,只要氧气和可燃物这两个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其次,点火源的7个基本事件都不发生,也可保证无火灾的发生。由此可见,点火源是最关键的基本事件。然而,氧气和可燃物这两个因素是不可控的,所以保证点火源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由古建筑火灾事故树可知,引起古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可燃物自燃、人为纵火、乱丢烟头、电气线路故障、香烛火灾、炊事火灾等。可燃物的种类与体量、点火源的位置及方式、消防防护技术与措施都决定着古建筑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此外,古建筑整体消防安全规划水平,消防配套设备与应急处理措施方案,以及监督和安全管理水平都是左右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3古建筑火灾风险控制策略

通过前文的分析,在古建筑中若能控制点火源,即尽早发现火灾或者早期实现消防扑救,则可有效降低古建筑火灾的发生概率。火灾的及时发现和扑救需要配置适宜的消防报警设备和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意识,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畅通消防通道,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本文对消防管理及防火分区划分不展开讨论,重点讨论通过合理设置火灾探测与扑救设施,实现古建筑火灾风险控制。古建筑往往群体布局,单体建筑多而且差异较大,消防设计各异,因此在进行火灾探测与扑救设施的设计与安装时,需因地制宜。

3.1火灾探测技术比较分析与选型古建筑材料的不同要求对其监测手段也不尽相同。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本身有很多优点,如抗震性能好,材料来源广泛,施工速度快等。但是,木结构古建筑也存在很多弊病,如容易被雨水腐蚀、白蚁侵蚀,容易发生火灾等。木质结构建筑的这些特点,首先要求监测手段必须要防火、防雷击,其次监测中所用到的传感器件不能具有腐蚀性,最后监测的本身尽量避免给木结构建筑施加过大的额外荷载。另一类是砖石砌体建筑,长期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风雨的剥蚀以及战争和现代旅游业等社会因素干扰,绝大多数古建筑的砌体中都有空鼓、裂缝、倾斜和酥碱等发生,并正逐步吞噬着古建筑的稳定。因此,对砖石砌体古建筑的监测尤为重要,砖石结构的监测既要准确反映出结构体的变形情况,又不能损毁古建筑本身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这就要求监测传感器在不破坏古建筑的情况下,实现与结构体的有效配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对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做了以下一般规定:(1)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烟探测器;(2)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的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3)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可选择火焰探测器;(4)对火灾形成特性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古建筑几种常见的火灾探测器见表1。古代因木材较石材更容易获得,且木材更便于建造房舍,所以古建筑中多有木制结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规》)明确规定:“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2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结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目前,消防报警系统大多采用有线方式传输线路进行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投资大、安装麻烦、工程量大,特别在古建筑安装时,工序更是极为麻烦。而且在布线时,如果走明线,则会影响古建筑的外观风格;如果走暗线,则会破坏古建筑内部结构,均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3.1.1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近几年来在国外发展起来的新型火灾报警系统,它是利用无线火灾探测装置发出火警信号,并记录发出信号的地点和时间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无线火灾探测装置及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无线火灾探测装置主要由火灾探测器、无线发射机组成,当在探测范围内发生火灾时,探测装置将产生信号,进而启动发射机,在规定时间内发出报警信号,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能实现火灾和探测装置故障的声光报警功能。由于无线火灾报警系统安装快捷,施工时对建筑物本身的构造没有大的伤害,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古建筑中非常适用,它设置的灵活性是有线报警系统不可比拟的。无线火灾报警系统与传统有线系统的主要硬件成分几乎是一致的,包括控制器、感烟或感温探测装置及发声器等。无线火灾报警系统与传统的有线系统的比较见表2。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安装位置与有线系统一致,甚至可以安装在有线系统不易布线到达的位置。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有限,当火灾报警探测器与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之间距离过远时,则需要一个甚至多个无线中继器进行转接。火灾报警系统还应配置手动报警按钮,以便在人员发现火灾的早期进行报警。

3.1.2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系统在古建筑中的一些重要保护场所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的保护,火灾探测器需要密集敷设在整个所内,此时就需要应用线型火灾探测器。线型火灾探测器包括感温电缆、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以及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感温电缆由于自身带电,具有电气火灾隐患,所以在重要场所已少有使用;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因探测器铺设点较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熔接点数多,施工及维护难度和成本较大,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则是一种连续性测温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并可根据温度变化发出报警,是目前先进的线型感温报警技术。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还具有以下优点:非电传感,本质安全;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精度高,能远距离传感;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长期可靠性好。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在古建筑内敷设时可沿着可燃物(如木制横梁、柱等)表面敷设,并可实现沿横梁、支柱,再到屋内桌椅台面、地板等的立体敷设方式。一套分布式光纤感温探测器可敷设超过30km,并可定位温度变化位置,通过软件设置就可以实现古建筑的立体温度监测。

3.2火灾扑救技术比较分析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建筑,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然而,传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在古建筑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1)水喷淋灭火系统是最常见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它通过喷洒大量水来冷却火场并最终灭火。优点是系统可靠,造价低;缺点主要是用水量较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在普通无重要保护文物的场所可选用水喷淋灭火系统,且宜选择大流量喷头或快速响应喷头。而在古建筑中应用时也需要考虑是否会对保护区域内的重要文物、展品等造成水渍损害,在对水渍损失要求较高的地方,水喷淋则不适用。(2)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利用水雾喷头在较高的水压力作用下,将水流分离成0.2~2mm甚至更小的细小水雾滴,喷向保护对象,达到灭火或防护冷却的目的。水喷雾灭火系统主要用于露天设备火灾及电气火灾,它造价较水喷淋灭火系统要高,而在古建筑中使用时也会造成水渍损害,因此某些场所并不适用。(3)水幕系统分为防护冷却水幕和防火分隔水幕,是一种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的喷水系统,在具备条件时,在古建筑中的一些重要部位可设置水幕系统。(4)细水雾灭火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细水雾喷头、供水管网、加压供水设备和相关控制装置等组成,能在火灾发生时向保护对象,或在空间喷放细水雾并扑灭、抑制及控制火灾的自动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效能高,反应速度快,还有一定的穿透性,可以解决全淹没和遮挡的问题,还可防止火灾的复燃。细水雾不会对环境及保护对象造成危害。细水雾灭火系统可局部应用,独立地保护古建筑某一部分,也可作为全淹没系统,保护整个空间,尤其可用于水源匮乏的地区及部分禁止用水的场所。细水雾灭火系统管道管径较小、节省管材,工程造价低,安装、维护简便,安装时隐蔽性强,能很好地维护古建筑的整体景观,符合古建筑保护要求。

火灾建筑论文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87

0 引言

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随着现代建筑中人员和财产的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必将失去控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如何对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级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1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评判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基于火灾安全科学及工程提出了许多理论预测方法,常用的评价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方法大致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36所建筑物进行评判,计算出火灾危险度FR,再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级。

2 K-均值聚类分析法

2.1 K-均值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K-均值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以K为参数,将n个对象分割成K个簇,然后用某种原则进行修改,直到每个聚类中所有值与该聚类中心距离的总和最小,每个聚类的聚类中心就是每个聚类的均值。

2.2 K-均值聚类分析计算

3 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级

3.1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级评判依据

本文用建筑火灾危险度(FR)来综合评价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

FR=(QnC+Qi)BLHDWR

3.2 K-均值聚类分析模型的建立与样本分析

根据所参与的课题和实习资料,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数据资料,选取了其中36所建筑物,计算出火灾危险度FR,再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级。其中,人员危险因子H和财产危险因子D分为取值1.5和1。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后,建筑物18、34为第一类,建筑物1、2、4、7、8、9、10、11、12、13、14、15、17、20、21、22、24、25、26、27、28、30、31、32、33、35、36为第二类,建筑物3、5、6、16、19、23为第三类,建筑物29为第四类。

4 结论

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这36所建筑物分为4类,第一类是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物,称为Ⅱ级建筑物;第二类是火灾危险性最小的建筑物,称为Ⅳ级建筑物;第三类是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建筑物,称为Ⅲ级建筑物;第四类是火灾危险性最大的建筑物,称为Ⅰ级建筑物。

参考文献

[1]吴立荣.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6.

[2]毛春艳,周宗放.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J].建筑科学,2008,24(1):24 26.

火灾建筑论文篇8

一、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外观体量的庞大化、摩天化,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雄伟和神奇,各类功能场所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建筑群,甚至一个超大规模的建筑物,建筑高度不断增高,这给消防灭火的登高作业、内攻侦察、火场供水等都带来了不少困难。结构外壳的轻灵化、通透化,创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与形象;新颖的钢结构使建筑的跨度增大,荷载减少;玻璃或金属的幕墙的运用使建筑外形日趋明快。但这些却都造成建筑的耐火等级的降低,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缩短,也造成竖向防火分隔难以实施。内部环境的互融化,智能化,丰富了现代建筑的情趣和内涵,花园式室内庭院;集中控制的楼宇设施,将整个建筑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产生充满韵味的空间组合,给人以舒适和贯通的感觉。但是传统的建筑防火分区的措施难以落实,火灾的排烟更加困难。

二、仿生建筑设计已成为发展趋向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设计的新课题。它主要研究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从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的城市建筑必将以仿生与生态为主体。仿生通过研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这种最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形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筑师们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创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筑,建筑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潮流,建筑仿生学还需要大力发展,因为它今后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性能化设计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系统、采暖通风和防排烟及电气等内容。建立火灾场模型,也是必须基于火灾燃烧理论及火灾中烟气的流动理论。下面仅以安全疏散的“火灾安全工程理论”为代表,对“火灾安全工程理论”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认为,应当通过实验来认识典型物品的火灾燃烧特性,据此估计特定火灾中的释热速率。因此尽可能以全尺寸火灾试验来对这些参数进行研究。由于烟气的减光性的作用,人们在有烟场合下的能见度必然下降。烟气的减光性对人员的安全疏散构成严重威胁。

四、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火灾安全工程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建筑物,建立火灾模型,用工程学的方法加以解析,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总之,“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防火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开展对“火灾安全工程学”的研究,研究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消防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开发计算机设计软件,为逐步建立和完善“性能化防火设计”创造条件。近年来已经开发的火灾模型有许多中,但设计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采取既定的设计方案,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设计,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二是调用“人员及建筑物”在火灾时的反应状况,对设计结果进行估算。后者的设计方向较为理想化,但因为火灾场景的设定数据比较难以确定,现有数据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且现阶段已确定的数据,可靠性没有保证。建筑火灾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现阶段,这种设计方法较难实现。因此,就其可行性而言,一般选用既定的工程学设计方法,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加以计算,并对结果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五、未来建筑性能化设计的现状及前景

《高规》中明确指出: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设施进行专题研究,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就是针对现代建筑“摩天化”的特点而提出的。而专家论证的本质就是一种性能化设计。我国自90年代以来,摩天大楼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升起;火车站、飞机场和大型集贸市场等大空间建筑层出不穷;智能建筑也在一些发达地区不断兴起。但消防法规的建设却显得滞后。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迫切地呼唤消防设计的改革。

六、结束语

中国已经具备发展未来建筑的的条件,国家科委已组织一些关于建筑防火设计、绿色环保、仿生建筑、智能建筑的一些课题,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节能化、防生化、智能化的道路,可以得知,未来建筑讲给人类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经济.便捷.人性化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建筑智能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而为了给用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详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本文中所提到的“性能化设计”,也仅限于民用建筑,避免了建筑防火设计的先天不足,减轻了日后防火工作的压力;火灾场景模型的建立,为将来的火灾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蔓延的场景预想,也为灭火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性能化设计将消防工作一体化,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火灾建筑论文篇9

我国关于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来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也已经开展了火灾危险性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发展及蔓延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体系;然后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建筑火灾危险性,为建筑人员疏散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1、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模糊数学的诞生是从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的学术论文《模糊集合》开始的,从而架起了一座应用经典数学即精确数学处理模糊问题的桥梁。模糊性是模糊集合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概念处于共维条件下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 。对于建筑火灾危险,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来界定其到底是危险的还是安全的,即具有亦此亦彼得过渡性质,因此它是一个模糊概念。

模糊数学评估方法是应用模糊数学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由专家确定的常数来确定火灾的各种影响。系统风险是由系统的不确定性引起的,所以在系统风险评估过程中如何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就成为风险评估的关键问题。传统的概率论方法是以与事故有关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己知为前提的,当分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基本事件的概率未知时,基于概率论的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此时,可以借助专家判断,引入模糊几个的概率,使得系统的风险评估成为可能。风险评估的特殊性和模糊方法的优势,使得模糊方法在系统风险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

2、系统危险性等级划分

系统危险性与安全性是相对的。传统的等级划分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一刀切”方法,过于绝对化,而且也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由于系统危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着亦此亦彼的过渡性质,亦即有模糊性,所以从模糊数学来看,系统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反之亦然。因此,系统危险程度的语言表达或评语应该充分考虑危险性或安全性的模糊性。 关于系统危险性的语言表达方式,人们对其语气的程度还存在不同认识。这里我们设定“较危险”所表示的危险性低于“危险”所表示的危险性。

3、商场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及火灾风险评价

(1) 商场火灾危险因素分析

①商场的自身状态:商场建筑的墙体、构件、内部装修的燃烧性质和耐火极限,对其控火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室内火灾载荷、防火间距以及商场周围的环境对火势蔓延也有一定的影响。

②商场的防火结构与布局:合理的防火结构与布局、防火、防烟分区,可靠的防火、防烟设备,以及通风、空调系统采用良好的防火设计,能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截断其蔓延的途径,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③火源控制:商场中对电气设备进行防火处理极其重要,变配电室是容易发生火灾的最危险的部位之一,另外电线、电缆的铺设与耐火性能及严格的吸烟制度与动火规定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④消防设备:火灾自动探测/ 报警、灭火系统应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火场缺水或没有完善的消防给水措施,是对当前灭火工作不利的重要因素。小型的手提式灭火器也是消灭早期火灾的利器。

⑤人员疏散: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广播疏导系统、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及足够宽敞的疏散通道,人群的安全意识与自救逃生技能,能够使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⑥消防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火灾疏散预案、设置专人值班、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是提前发现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因素经过我的分析与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分配情况。建立了商场火灾危险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结论

火灾建筑论文篇10

1 高层建筑建筑特征

1.1 对于消防设施进行配备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之后,通常都有安全疏散和避难、防火分隔、防排烟等一些消防设施的设置; 与此同时还会进行火灾的自动水喷淋、自动报警、事故监控以及广播等系统的准备。

1.2 各种管道和管井很多

对于高层建筑当中会建有电缆井、电梯井、管道井以及各种楼梯通道等。还有,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共享空间,各个楼层之间都会进行联通。

1.3 高层建筑的空间占据大,层数多

对于进行高层建筑的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层数多,使得一个建筑常常被作为多种用途,因此用电设备会特别多,可燃物也比较集中,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大。

2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之后出现的问题

2.1 火灾蔓延迅速,火势传播途径多

像是高层建筑的共享空间,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都可能会形成烟囱效应,使得火势传播的十分迅速,周围高强度的热辐射更加会导致周围建筑物也发生燃烧。

2.2 高层建筑进行人员的疏散难度很大,灭火过程难度重重

在火灾当中产生的烟雾和毒气很容易使得建筑物当中的人员发生呼吸困难,高层建筑内部的温度很高,能见度很低,进行救援的灭火人员很难进行内部救援,楼层很高,使得消防设备不能进行很有效地移动,高层建筑能够逃生的渠道也比较少,很可能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

2.3 建筑当中坠落下来的物品使得人员伤亡

一旦高层建筑当中发生火灾,因为过于惊慌失措而跳楼的人员和玻璃幕墙的破碎或是楼上的物品的坠落都会给地面的人员造成伤亡,对于地面上的消防设备进行破坏,对于灭火工作造成了影响。

3 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的具体措施

3.1 对于火灾的情况进行查看

一旦高层建筑发生了火灾,利用询问知情人、外部观察、对消防控制室进行了解和进行深入内部的侦察的相关方法,对于起火楼层当中被困人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对于建筑内部易燃易爆物品和贵重物品的储备情况进行了解,对于建筑当中被困人员的数量进行核对,将被困人员的位置进行确定,将火势的蔓延方向进行查看,根据掌握的综合的情况,进行人员疏散方案的确定,将救助路线进行制定,对于灭火战略进行设置等等。

3.2 对于人员进行疏散与救助

对于被困人员的具置和被困人员的数量等情况进行确定之后,要通过应急广播系统等设备对于被困人员的情绪进行稳定,一定要防止被困人员因为情绪的惊慌失措发生跳楼或是踩踏等恶性事故的发生。要及时利用好楼层的疏散通道和各个出口,与此同时,还要利用一些举高消防车、或是缓降器等一些救生器械对于被困人员进行营救。

3.3 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现场进行供水

要对高层建筑火灾进行扑灭,就要进行不间断的供水,这是进行高层建筑火灾扑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要进行妥善而合理的火灾现场供水,在最大程度上对于高层建筑的火灾带来的伤害降到最小。

4 总结

对于高层建筑火灾进行有效的扑灭是现在消防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的课题。我国的高层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过去很多重大的事故都能说明,一旦高层建筑发生了火灾,社会的财产损失很大,人员也会有很多伤亡,对于社会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高层建筑的灭火措施研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消防部队而言,高层建筑火灾的有效扑救措施,一直是消防部队当前和未来很重要的战术研究的一个课题,只有进行消防铁军活动的积极开展,加强进行高端灭火的救援装备的配备,科学而且合理地对于战术措施进行运用,才能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火灾带来的严重危害,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而创造出良好的消防环境。对于火灾进行扑救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主要工作,消防官兵为了能够补救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及时控制住火灾的情况,对社会的稳定做出维护工作,就要不顾火灾的危险,进行战斗工作的充分努力。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在城市当中越来越多的是高层建筑,对于火灾的扑救工作也越来越难以进行,当火灾发生时的危险系数也越来越高,而且我国对于火灾扑救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大,像是消防车辆和灭火器具,随时准备着将火灾险情控制住,本文针对高增建筑的火灾的扑救措施进行了讨论,对于消防部队救火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做出了一定的参考,具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火灾建筑论文篇11

1.古建筑的木垛效应

基础上立木柱,柱上架木梁,梁上再立瓜柱,瓜柱上再架梁。层层叠架,组成一组木架构。在平行的两组木架构之间,用檩、枋连接,檩上再设椽子。再加上斗拱、天花、藻井、各种门窗,门匾,无处不用木料。一幢古建筑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是庄严肃穆的庙堂,或者是秀丽典雅的园林建筑,其实就是一个堆积成山的木材垛,不同的是经过能工巧匠之手,巧妙地把它编织成了一个巨大的木制工艺品罢了。

由于古建筑大多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大量的采用木材,因而具备了容易发生火灾的物质基础,使古建筑具有比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这种危险性是由于木材的燃烧特性决定的。

某一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可燃物质的数量多少。消防上主张用火灾荷载作为火灾危险分级的基础。所谓的火灾荷载,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可燃物质的数量及其发热量,通常以木材的数量及其发热量的所得值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其他可燃物质,如棉丝织物、纸张书刊等,也要换算成具有等价发热量的木材,把总数相加,用以表示火灾荷载。在计算时,一般以木材每立方米重630千克,发热量每千克木材18421千焦为基数。在现代建筑中,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防火安全,并力求以非燃烧的装修材料取代可燃的装修材料,要求火灾荷载总平均每平方不宜超过20千克。如果按照每立方米木材平均重量为630千克计算,即在现代建筑中,目次阿德用量不应该多于0.03立方米,包括其他可燃物折合的木材的用量在内。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标准,以此标准来衡量古建筑,就不难看出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之大了。

我国的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木材。普通的松木每立方米重597千克,而楠木每立方米则重达904千克。如前所述,在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需要木材1立方米。仍按照每立方米木材重630千克计算,那么古建筑的火灾荷载量要比现代建筑的火灾荷载大31倍。

2. 炉膛效应

木材是传播火焰的媒介。而在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又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火灾证明,古建筑起火后,犹如在炉膛里架满了干柴,熊熊燃烧,难以控制,往往直到烧完为止。这种现象是由下列几种因素促成的。

首先,同古建筑的结构形式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古建筑无论采用何种结构方式,都是用大木柱支承巨大的屋顶。而在屋顶又是用大量的木材加工而成的梁、枋、檩、椽、斗拱和望板,以及天花、藻井等构件组成。架于木柱的中、上部众多的木构件,等于架空的干柴。古建筑周围的墙壁、门、窗和屋顶上覆盖的陶瓦、压背等围护材料,形成炉膛。这就造成了古建筑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条件。

这里还要指出,由于我国古建筑屋顶相当坚实,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失,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然现象的出现。随着现代消防科技的发展和对火灾机理、燃烧理论的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火灾中的轰然现象已经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所谓轰然,是室内火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室内的可燃物在瞬间全部起火,火从窗口等处蹿出等现象同时发生。一般来说,当室内火灾发生后,温度升到500~600℃时,便会出现轰然。由于轰然实在环境温度持续升高,并且大大超过可燃物的燃烧点时发生的,因而无需火焰直接参与。出现轰燃后的火灾,称为充分发展的火灾,是火灾发展到了极盛的阶段。此时的扑救已经相当困难了。古建筑火灾容易发生到轰然阶段,是古建筑火灾难以扑救的原因之一。

其次,同木材燃烧蔓延的某些特点也是分不开的。木材在明火或者高温的作用下,首先蒸发水分,然后分解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先在表面燃烧。因此,木材燃烧和蔓延的速度同木材的表面积与提及的比例有直接的关系。表面积大的木材与表面积小的木材相比火灾危险性更大。因为表面积大的木材的受热面积大,易于分解氧化。古建筑中除少数大圆柱的表面积相对小一些外,经过加工的梁、枋、檩、椽、斗拱和望板等构件的表面积就大得多了,特别是那些层层叠架的斗拱、藻井和那些经过雕镂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的门窗、扇等表面就更大了。古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出现轰然和大面积的燃烧,主要借助于这些构件的巨大表面积。

木材着火时虽然在表面层燃烧,但由于热传导的作用,会引起木材内部深层次的分解,分解的产物通过木材的空隙不断形成碳层和裂缝,从而帮助燃烧继续。疏松的木材由于空隙较多,既易受热,又容易分解出可燃气体,燃烧速度比较快。通过对火灾现场的考察、分析中得出结论:松木大料,如用松木做成的柱、梁、檩等,在发生火灾时的燃烧速度为每分钟两厘米。由此推算,木构架建筑起火以后,如果在15~20分钟以内得不到有效的救援,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燃烧,温度高达800~1000℃。古建筑中的木材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由于长期干燥脱水和自然侵蚀,往往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有的大圆柱其实并非完整的原木,而是由几根木料拼接而成,外面裹以麻布,涂上漆料。在发生火灾时,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部位就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途径,从而加快了燃烧的速度。

木材的燃烧速度与通风条件相关,取决于空气中氧气的供应量的多少。通风条件好,氧气的供应量充分,燃烧的速度也就越迅速、猛烈。古建筑的通风条件一般都比较好,这里指的是古建筑的殿堂空间具有高大宽阔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开间多以3~5米为多,而古建筑的开间多以7~9米为多,故宫的太和殿和明十三陵的恩殿等的开间都在10米以上。这些殿堂的室内空间高度都在10米以上,高的达30米,因此在发生火灾时,氧气供应充足,燃烧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许多古建筑都建造在高高的台基之上,特别是钟楼、鼓楼、门楼等建筑,更是四面凌空;还有一些古建筑坐落在高山之巅,四面迎风。这些古建筑期货之后,势必借助风势。1972年峨眉山金顶的永明华藏寺发生火灾,由于山高风大,着火之后2个小时,8200平方米的古建筑就全部付之一炬。

3. “火烧连营”效应

我国的古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道观、王府、府衙、还是禁苑、民居,都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大型的建筑又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庞大的建筑群体。这种庭院和建筑群体的布局,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布局,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丰富多彩,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单从消防观点来看,这种布局的方式却潜伏着极大地火灾危险。

在庭院布局中,基本上采用“四合院”和“廊院”两种形式。“四合院”的形式应用最广,这种形式将主要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两侧布置次要建筑,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庭院。就是围绕一个院子,四周都是建筑物。我国的古建筑基本上都采用这种庭院布局,单座的古建筑很少。一些大型的古建筑群体,更是庭院相连,庭院套庭院。因此,所有的古建筑几乎都是殿宇林立,楼阁相望,飞檐交臂,栋接廊衔。基本上毗连成片,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地扑救,毗连的木构件结构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甚至会使整个建筑群体全部烧光。

火灾建筑论文篇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新《消防法》和《安全生产法》的贯彻执行,社会对消防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承担着防火监督、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任务的队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消防事业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消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的严峻性、任务的繁重性、火情的复杂性和要求的严格性都要求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必须提升对灾害事故的防控能力,而这一切必须依靠人才素质和岗位能力的同步发展。而消防专科教育是培养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有效途径,消防专科教育的发展,是消防事业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建筑防火》课程是一门讲述建筑基础知识,探索火灾规律,研究火灾预防与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专门课程,《建筑防火》课程内容能有效提升学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尤其对学员毕业后从事基层中队管理、辖区单位六熟悉工作和建筑火灾扑救的第一任职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保证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素质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为社会消防安全提供保障,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主要为公安消防基层部队培养部队管理、防火监督、灭火指挥和应急救援的基层指挥人才。为适应当前复杂繁重的消防任务对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需求,专科学员必需德、智、军、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能科学开展消防专业训练和部队管理,胜任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的第一任职需要。

为了构建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置建筑灾害事故的能力,《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中应本着“教为战”的思想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与消防部队的实战需要结合,与消防基层部队越来越艰巨和复杂的灭火救援任务结合,以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对消防安全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教学中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运用建筑基础知识、组织指挥建筑火灾扑救、实施建筑灾害救援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建筑防火》课的教学中,也就是应该着重讲述规范的应用,确实提高学员对消防法规的应用领会能力。

3. 建筑防火教学中防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根据消防工作方针和基层部队的实际需要,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中《建筑防火》教学中防火知识的讲述应结合建筑火灾扑救的实战需要,培养消防基层指挥人才能制定科学的火灾扑救计划、确定合理的进攻与撤退路线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基层指挥人才能准确预测火势大小、火灾蔓延、火灾对建筑结构威胁的能力。为此,建筑防火教学中贯彻防消结合在教学内容应把握以下方面。

3.1 建筑基本知识的介绍应结合基层中队“六熟悉”的开展

社会单位发生火灾后,为了快速准确有效的掌握火情、控制火势、实施救援、扑灭火灾,公安消防部队要求基层消防中队开展“六熟悉”工作。包括熟悉责任区内重点单位建筑物使用及重点部位情况。为此,建筑基本知识的介绍应着重于建筑分类、建筑使用性质、建筑构造组成、建筑功能等内容,帮助基层消防指挥人才能科学的指导中队人员准确的熟悉建筑物和重点部位的情况,保证火灾时能有的放矢。

3.2 建筑材料的讲述应结合构件破坏的推断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是导致建筑火灾发生蔓延、建筑结构坍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火灾中消防官兵必须进入建筑内部实施人员搜救和火灾控制,为了既把握好内攻灭火救援的时机又确保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建筑材料的讲述应着重材料火灾高温情况下材料的烧损情况、强度损伤情况、变形情况等内容,帮助消防基层指挥人才推断建筑物受损可能坍塌的时间,选择科学合理的控火救人战术。

3.3 建筑火灾知识的教学应结合火势发展的预判

建筑火灾的发展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及特点,教学中突出讲述建筑火灾蔓延的形式、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建筑火灾发展规律的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能有效的帮助基消防层指挥人才预判火灾发展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止火灾蔓延的对策及控制火灾的措施。

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讲述应结合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

建筑设计防火指在建筑设计与使用过程中,采用构件不燃化、防火分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破坏火灾构成和火势发展的条件,尽可能设法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和发展。防火分区中的防火墙、防火卷帘等构件不仅能防止火灾的蔓延,在灭火救援中,指战员如果借助这些不燃化的构件建立火灾扑救阵地,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3.5 建筑消防设施的介绍应突出灭火救援的实际应用

建筑消防设施是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内的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消防安全标准的提高,建筑内消防设施配置的品种、数量、质量都在改善,对增强建筑物自身防护能力,防止和减少火灾损失,确保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如果能科学、正确的使用这些消防设施,能更快更准确地将灭火剂对准起火点和燃烧物质,能更有效地组织自然或机械排烟,引导内的人员安全疏散,提高灭火和救援的效率。

3.6 安全疏散的讲解应强调灭火救人通道的使用

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须始终贯彻于整个消防工作,从特定的角度上说,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安全疏散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建筑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应保证在危险状态到来前将人员救助出来,而各种救人通道中,建筑防火设计中的疏散通道从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的不燃化、防烟排烟的规范性都决定了建筑安全疏散通道在火灾中抗火阻烟防高温性更好,能成为基层中队指战员灭火救人的更好的通道。

4. 建筑防火教学中防消结合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考。

培养适应消防部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指挥人才是消防指挥专业专科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消防安全需求的提高,新形势下从事消防管理、灭火救灾、抢险救援任务的基层指挥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除采用讲述法、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员的基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外,还应根据基层指挥人才的实战需要,采用更多直观、具体能发挥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为战”的教学目标。

4.1 制作建筑模型直观的讲述建筑构造及结构组成

建筑基本知识尤其是建筑的构造组成知识是消防基层指挥人才进入建筑侦查火情、预判火势、建立灭火阵地、保护疏散安全等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应根据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制作建筑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具体的讲解建筑的构造及各组成构件的作用,并鼓励学员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建筑模型。这种共同参与的模型教学法能让学员又快又扎实的学会所学的内容。

4.2 收集建筑火灾案例分析火灾扑救的组织

《建筑防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而且不能适应消防部队的业务需求。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火灾场景,让学员把自己纳入火灾救援场景,通过分析、研讨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火灾扑救经验,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大家的讨论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案例教学不但促进了知识的学习,更强化了能力的培养。《建筑防火》教学中应多采用这种主动的既能促进知识学习又能强化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

4.3 组织建筑参观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消防指挥专业专科学员在基层的训练战斗中,必须根据辖区的实际开展“六熟悉”工作,包括对辖区内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筑的总体情况、建筑内的布置及建筑消防设施配置情况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开展参观教学活动,组织指导学员进行建筑物的实地观察、调查、学习和研究,既有助于学员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培养学员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参观教学要求学员在教师指导和讲解后,围绕参观内容收集相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将来开展工作的实践能力。

4.4 启用消防设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建筑防火设计中根据建筑的重要程度、火灾风险、发生火灾后的危害程度为建筑配置了相应的建筑消防设施,消防基层指挥人才在灭火救援中如果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设施,将提高灭火救援的有效性。为增强学员使用建筑消防设施的意识和操作水平,教学中应增加启用操作消防设施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科学决策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消防基层指挥人才。

5. 结束语

做好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消防工作必须加强消防基层指挥人才的培养,人才素质的提高是消防事业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为此,公安消防部队正在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要求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既要有知识、有经验,又要有智慧;既要有技能、有体能,又要有装备;既要英勇顽强,又要懂得科学施救。要向实战训练要战斗力,向科学技术要战斗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筑防火》教学中应本着“教为战”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贯彻防消结合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火灾建筑论文篇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城市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多,建筑内部功能趋于综合化、复杂化,建筑内使用的电力、热力设施大大增加,从而导致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也大大提高[1]。

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1火灾隐患多

一是高层建筑内部往往采用精装修,装修材料大多易燃,一旦发生用火不慎,极易发生火灾。二是大量使用电气设备,为追求美观、整洁,建筑内部各种电路布线时都采用“暗线”,电线安装较为隐蔽,经过十几年使用逐渐松散老化就会造成漏电、短路起火。三是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相应灭火设施尚未启动,由于用火不慎、检修焊割等也会引起火灾。

1.2疏散时间长

一是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层数多,导致垂直和水平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二是普通电梯在火灾时无法使用,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疏散速度受到限制。三是人员集中,高层建筑内部的居住和工作人员人数往往较多,一般高层建筑办公室,平均可容纳 4000~5000人,疏散难度大[2]。

1.3火势蔓延快

一是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管道井、电梯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且大多高层建筑出于采光和其他建筑需求设置数层甚至数十层高的中庭,如果防火设施或防火分隔(如楼梯前室防火门、管道阻燃材料)处理不好, 在热气流作用下火势容易从低处迅速上窜,使得建筑物称为一座高耸的烟囱。二是火灾荷载大,尤其是一些高级宾馆,商住楼等,其内部可燃物多,且燃烧速率快,一旦起火则会迅速蔓延且燃烧猛烈。三是高层建筑风势大,建筑物高度 10m 处风速为5m/s,相应在 90m 高处风速为 15m/s,在风力的助推下,建筑内部火灾燃烧更为旺盛,也更易于向上部楼层蔓延[3]。

1.4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 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依靠室内消防设施采取自救。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 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 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

2结构性能化防火设计基本步骤

2.1 确定设计和评估内容

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需要建筑业主、建筑使用方、建筑设计单位、性能化防火设计咨询单位同消防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在确定设计的范围后,设计者应了解工程各方面的信息,如建筑结构的特征、使用功能等。

2.2 制定结构抗火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是结构防火设计应该达到的最终目标或安全水平,可分为总体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三个层次。制定结构抗火设计目标如下:

2.2.1 总体目标

(1)保障建筑内人员的逃生安全和进行搜救的消防人员的安全

(2)保障火灾不因结构的破坏而蔓延至其他区域

(3)减小建筑火灾损失

2.2.2 功能目标

为满足总体目标的要求, 建筑钢结构抗火设计的功能目标包括:

(1)某些部位的结构构件或子结构及结构整体在火灾发生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能坍塌,以保证建筑内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并使消防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灭火;

(2)某些部位的结构构件或整体结构在火灾下不能产生或尽量减小影响继续使用的变形或倒塌,使得火灾后结构的功能尽快恢复,以减小建筑火灾的间接经济损失,达到建筑火灾总的损失最小的目的。

2.2.3 性能要求

(1)与功能目标 1 对应的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一: 结构某些部位的构件在火灾发生后一定的时间 t1内,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性能要求二: 结构某些部位的子结构在火灾发生后一定的时间 t2内,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性能要求三:整体结构在火灾发生后一定的时间 t3内,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其中 t1,t2应大于人员疏散和消防员搜救的时间。t3应大于从火灾发生至消防员控制火势的时间或者等于火灾持续时间。

(2)与功能目标 2 对应的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四:结构某些部位的构件或子结构,由火灾产生的残余变形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以减小建筑火灾的间接经济损失,使建筑火灾总的损失最小。

2.3提出并评估设计方案

防火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评估是结构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核心,在此过程中一般会用到多种火灾分析模型、温度传导分析模型和结构分析模型。设计方案的提出和评估师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设计方案,已达到既定的性能目标并最终达到总体目标。

2.4 确定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

火灾场景是对某种火灾发展全过程的描述,包括说明火灾位置,火灾起火、火势增大、发展到最大(如轰燃)及逐渐熄灭等阶段的特点。火灾场景描述了影响火灾后果的各种关键因素。建筑内可能的火灾场景数量很多,因此所选择的火灾场景应具有典型性,并应该使得所采用的防火措施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2.5 编制报告

报告时性能化设计能否被批准的依据,报告中需要包括分析和设计过程的全部步骤。在报告中应明确表述评估的范围、消防安全目标、所设定的火灾场景,以及所采用的分析模型和工具以及所有参数的取值及其依据,充分解释如何来满足目标。

3结论

总之,在结构性能化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工具,对一个实际工程的两种结构防火方案进行性能化评估和比较。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