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文学素养论文实用13篇

文学素养论文
文学素养论文篇1

《文学理论》作为中文系的专业课,是对文学规律性知识的提升和总结,是学生学习中外文学作品、运用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和进行文学史解读的重要工具。《文学理论》是其他文学课程学习的前提。《文学理论》课程和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视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重新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

《文学理论》不乏对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但这种理性思考绝对不是以漠视乃至扼杀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审美价值为前提。如果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和理性思考,那么,反过来,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自然就承担起了价值指导作用。教师在《文学理论》的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一些文学理论知识点,有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会列举很多的文学和人文事例。这些例子如果举得合适,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刺激到他们心灵柔软的角落,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找教师所提到的文学经典作品加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相应地,他们对于人生和自我价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消除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疑惑

很多学生从功利心态出发,总是怀疑学习文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我们说,《文学理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仅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文学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提出的诗、礼和乐均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认识和审美意义。在学习中,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的价值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些价值功能都是可以反过来作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理论依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就是因为文学中包含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积极的人生思考和人生体验,这些人生思考和体验通过学习会变成我们的间接经验,会对我们理解之后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及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事务人际关系形成建设性的指导坐标。

文学素养论文篇2

计算机的交互性,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互。学生在学习时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为学生的感悟体验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知识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的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的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工具性,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可查阅功能,可参考功能,可参照功能,很高的可信度,使它超过了任何版本的大百科全书。它的这个特点,可以很好地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能够校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自学课文,再在网上找出三国有关的资料,可以和这篇课文有关,也可以无关。只要是三国的内容。在磁盘上直接显示出来。作业交上来后,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介绍,有背景介绍,有故事的结尾,有性格的分析,也有对战斗的评价……虽然都是网上的资料,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知识结构,却不是老师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公民。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也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质,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意犹未尽的。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设计结尾。计算机可以更直接地实现这个目的。在五年级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积累运用》中,有一个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介绍一种电器。一个老师这样布置作业:选择一种电器,在网上找出它最新的版本,说出它最先进的用途。可以用查阅的资料来说明,也可以用图来表示,还可以结合别人的设计,针对生活中有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自己设计一种让人感到满意的电器,用文字把它描述清楚,允许用图例来补充说明。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习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知识信心。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摈弃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枯燥和单纯的凭借语言理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充满生机。在网络教学中,有鲜明的图案,有活动的画面,还有各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资料。在网络教学中,鸭子是活生生的,人物也是可以动的。一位教师在教《颐和园》一课时,了解了课文内容后,直接打开有关颐和园的网站,马上,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出现了,有各种说明,有颐和园各处景观的图,色彩明艳,十分有感染力。学生对照网上的内容,很快就理解了作者的表达。课后,学生们兴犹未尽,不肯离去,继续留在电教室查阅颐和园的其他资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六、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文学、美学等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获得感悟和体验。另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映和独特体验。二是语文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不是主要获得知识的课程,而是主要获得运用能力的课程。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都应成为语文课程关注的对象。要帮助学生看到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并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信息技术这个大环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个目的。网络的开放性,使人机互动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计算机还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够接受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诱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能获得鼓励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讲,有时还要动手操作。从这方面来看,网络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广阔空间。

文学素养论文篇3

二、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一)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增设国学课程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体系,增设国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1、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主题教学。即对一部国学著作不作泛泛空讲,而是选取一个主题深度解读。例如,教师讲解《论语》时可重点讲“君子之道”,讲解《道德经》时重点讲“自然之道”。这样,学生才会理解得深、记忆得牢。2、在教学方法上注入现代元素。即教师在讲授国学时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现实事件作为典型案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以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例如,在讲授孔子生平时,可配合播放电影《孔子》片段,让学生形象地了解“鲁国三桓”等历史知识和事件。3、在成绩考核上强调知识素质并重。学生的国学课成绩可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自选项目成绩(演讲、背诵、课外人文知识三个项目任选一)占20%;期末考试占30%;学生养成素质表现占30%。这种考核结构,导向明确,知识和素质并重,引导学生既关注学习知识,更重视行业实践,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

(二)加强课外实践体验,传承国学技艺国学教育路径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须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只有课内和课外互补,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宗旨。1、组建国学社团。社团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兴趣爱好、锻造能力技艺的主要阵地,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组建国学社团,社团下面分类设置协会,指定专人负责,并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例如,指导国学社团成员组成国学演讲团,在各班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巡回宣讲;指导书法协会成员开展书法大赛、绘画协会成员开展国画比赛等活动。2、确定“国学月”。把每年端午节所在的月份定为学校“国学月”,集中开展弘扬国学内容的诵读、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国学实践活动。例如,借鉴中央电视台热播、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织学生开展国学技艺比赛,如汉字听写大赛、学经典朗诵大赛、唐诗宋词背诵比赛等,推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3、定期举办国学讲堂。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对于净化学生心灵、规范人的品性、提升道德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名家的国学讲堂,如同精美的文化大餐,可以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享受。高职院校可以不定期邀请国学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读书论坛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国学修身。4、开辟国学阅览室。国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由国学教育的受体变成自觉的主体,进一步提升人文修养。为了浓郁校园国学学习氛围,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图书馆内开辟专门阵地,成立国学阅览室,让学生主动走进阅览室,汲取国学营养。阅览室陈列内容可按史学名著、考古发现、历史事件、地理典籍、文学名家、诗文总集、古典名著、古今楹联、书法名家、绘画流派、医学养生等内容分类。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阅览室图书管理员应选择具有一定国学水平的教工担任,及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传递国学正能量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把我们带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其覆盖范围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高职院校要顺应时展,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国学教育。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开辟国学专栏,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并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四)注重反馈强化,提升国学素养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提升人文素养。在国学教育的实施路径上需要有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来检测和强化国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效应。首先,要有激励举措。对在国学教育实施中组织落实好、主动创新多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国学技艺掌握好、国学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其次,要有约束机制。对日常表现欠佳、人文素质偏低的现象和行为,要作为反面教材,拿到国学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认真反思,集中批判,触及思想,然后改之。第三,要持续强化提升。在推进国学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学期为时间单元定期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情况进行跟踪检测。这种动态检测,既要有横向比较数据(实施国学教育与没有实施国学教育的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更要有纵向比较数据(学校内部推进国学教育前后对比、学生个人接受国学教育前后素质变化对比)。通过对这些比较数据的分析,可以评判某个时期的国学教育质量,以积累经验,修正不足,推动学生人文素养持续提升。

三、实施国学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条件保障

高职院校实施国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由某个部门单独完成。只有全校上下凝聚共识,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目的。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国学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国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这一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全校国学教育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组长应有校长担任,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国学教育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教务处内,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拟定学校国学教育实施方案,协调部署全校的国学教育工作。

文学素养论文篇4
文学素养论文篇5

一、文学素养必要性

从一名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和判断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新闻敏感的不同,就能看出他是博学多识还是知识贫乏。可以说,记者的成就的大小同他的知识素养水平是成正比的。例如对轰动一时的“马家爵案”,人文修养高的记者在报道马家爵案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案件本身的轰动效应的上,而是能够透过这个案子看到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大学生中大量存在的心理问题,甚至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缺乏交流、缺乏沟通的现状,从而提醒人们应该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多把爱心献给社会。这样的记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能联系现实写出有深度、有分量的文章,他留给人们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人们也都愿意多看这样的文章。相反,同是马家爵案件,有的记者挖掘的就不是新闻背后的东西,不是能给后来人警醒或成为榜样的东西,而是抓住案件本事不放,为了一时是轰动效应而写出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文章。例如马家爵落网后不久,就在《重庆经济报》上刊登了有关马家爵中学、大学时的相关事情,而且有报道说马家爵的日记里说他在十四岁时就想杀死自己的父亲,文章把马家爵描绘成了一个天生的杀人犯,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这样的文章可能在一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东西,因为看了之后有了同别人谈话的谈资,可是几年、甚至几个月后,又有谁还会记起这样的文章呢?而前面那样的文章,由于它是从这件事出发而关注了事件后面的本质和更深层次的东西,人们都这两者的关注和欣赏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样的题材,由于不同记者的不同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素质,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而且写出了两种新闻价值大不相同的新闻,记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知识修养在选择题材、选择角度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说记者的成就和本人语言文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

二、提高文学素养措施

那么,新闻记者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呢?我认为,新闻记者的文学修养要着力从对文化知识和文学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记者观察事物与描述和表现事物的能力以及发现和塑造典型的能力这三方面加以修炼,提高本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整个新闻界的整体素质。对文化知识和文学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除了可以借助与各种字典、词典外,还可以借助于其它的工具书。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悠久灿烂文化的国家,我们的先人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各类书籍、著作,和形形的各类工具书。除了我们熟知的字典、词典外,还有列各类工具书之首、有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政书"。众多的"表谱"、"图录"、书目、索引、年鉴、手册等,也是新闻工作者经常要用到的工具书。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位把《师说》误认为是《论语》的记者,如果能多看看书,或在把握不准时多查查工具书,这种笑话就不会出现了。至于观察事物与描述和表现事物的能力以及发现和塑造典型的能力,记者平时应该多看看新闻史上那些经典的新闻,多向前辈学习,多向其它优秀的记者学习、借鉴,从这三方面着手,我们就能看到更多、更有新闻价值、也更具时代特征的优秀新闻作品。

作者:刘倩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文学素养论文篇6

大学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与培养来达到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只是当前的教学制度与人才培养目标很难使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的丰富性与完整性都被大幅缩减。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不得不做了许多改变,从之前对单纯文学知识的教授到现在对教学体验和审美的重视,学生们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现在的积极求学。这些调整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文学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与表达能力,不仅适应了新的社会潮流,也治愈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痼疾。

文学素养论文篇7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致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型。

问题:对于同样的航程,船在静水里往返一次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是否相同设船速为U,航程距离为5.水流速度为V,(其中U>V)。

模型1:

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为U-V,下水速度为U+V,则上下水平均速度为U+V+U-V/2=Ub.因为静水中船速为U,静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为2S。

得结论为船在静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相同。

模型2:

a.流水中船上水用时间:t上=s/UV下水用时间t下=S/U+V往返总时间t1=t上+t下=S/U-V+S/U+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静水中往返总时间t2=2S/U-2US/U的平方C:比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结论,船在静水中往返所用时间要短些。

文学素养论文篇8

Science曾经被称作赛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风靡一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并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科学素养这一概念也是由文化素养引申而来。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literacy。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判别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素养,这个问题与如何给科学素养下定义、如何界定科学素养的内涵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仍然是不统一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且能够就着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素养与他们受教育程度,学历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社会信息流动的速度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和手段的不同,因而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看法也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发达国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解本国公众是否具有参与各种公共政策讨论的能力,是否保持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是否了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更关心的是本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认为科学素养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劳动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世界各国学者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见解各异,但又不乏相互共同之处。综合学者们的观点,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①提高国家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繁荣。②有利于人民切实维护好国家安全。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④发展有需求的高科技产品。⑤举国上下能够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3科学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就学生学习化学而言,怎样培养科学素养,就是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实验精神,社会责任等。

3.1观察能力的培养

有个成语叫格物致知,在化学的学习中,需要的恰恰就是这种格物致知的观察能力,好奇心的驱使,让更多的学生在化学课上善于利用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例如,碱金属那一章中,Na与水反应,生成什么,怎样鉴别。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学生通过指示剂酚酞变红色,Na球在水中飘动,发出吱吱响声等一系列特点,就可以知道,产物中有气体,有碱性物质,并且还知道了Na的密度要小于水。如果没有细心的观察又怎会发现呢?所以说,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前提,是科学素质培养的前提,是为学习打根基的能力。观察能力的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学习障碍,造成学习能力的停滞不前。这也是在学校的实际化学教学中得到验证的。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实验课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这都是观察能力强的表现。而观察能力弱的学生则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弱了很多,即使一些学生能够凭着自身的努力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大多是死记硬背的结果,这种没有通过观察能力形成形象的记忆的学习方法,往往不能将知识理解透彻,也不能将知识记忆深刻。

3.2科学思维的培养“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充分全面的认识化学,就要理论结合实践。例如,学氧化碳的时候,就要结合温室效应,干冰的人工降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实际中的应用。这样方面记忆,也能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学会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科学思维的培养,说白了就是要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有先后、主次的顺序,明白一件事情一种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而不是胡乱思考。科学思维的培养,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延伸学习的能力,举一反三地学习知识。一旦将科学思维培养起来,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3.3实验精神的培养

除了有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更应该拥有一种科学的探险精神,就像当年的诺贝尔,为了科学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里并不是说让大家都为科学献出生命,而是对科学实验的一种态度。有些实验研究,也许不会一下子就出现理想的结果,可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相同的动作,因此,一定要甘于寂寞,对失败保持一定的冷静和沉着。

3.4社会责任的培养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带给社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更应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享受化学带给我们奇妙和便利的同时,注重大自然的环境,引导绿色化学,利用化学,避免环境污染,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文学素养论文篇9

1.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

1.1关于人文知识方面。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人文知识基本处于了解状态,缺乏系统的掌握和学习。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良好的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要素,是一个人发展成为全面人才的必备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全面的人文知识作基础保证,很难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养成。

1.2关于情感态度方面。人性的善和美首先体现在人的情感上,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人的敬重及对人的多样性的尊重与接纳。"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传播己有的文化知识,而且是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调查显示,有80%的小学生赞同主动帮助他人;当同学取得好成绩时,24.2%的小学生非常高兴,而有28.8%的小学生较不高兴。说明都小学生己经认识到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但是对于他人的包容还认识不够深刻。

1.3关于道德方面。德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的道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多加教育和引导。

1.4关于审美方面。审美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功用在于传染情感,而所传染的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调查显示,有 51.8%的小学生对艺术类作品的审美持赞同态度,但有37.0%的小学生较不经常阅读文学名著、艺术类书籍。由此可见,阅读课的设置很有必要。语文教学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审美。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2.1人格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动人的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的人格来调的。"语文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情感基础,也是其他各种素养得以健康培养的心理基础。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语文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才会具备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其它素养只有在它的浸润下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教育效能。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人格素养,以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2.2情感素养。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感染力。但是,应试教育下的很多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对自身情感的培养和发掘,使得教师仅仅是教书匠而缺乏为人师表的形象。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一段话仍然切中时弊:"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是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情感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首先具有丰富的情感素养,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走进语文的情感世界。

2.3语言修养。语言是思想的直观体现,教学艺术首先表现为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并且也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宫殿的钥匙。准确是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难懂的道理,比直截了当、生搬硬套的提出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创造出各种适合学习的情境,继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象中升华,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但要富有准确性、简明性、逻辑性,还要强调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性,以便教师授课不仅能传递知识,也能传递情感,以充分发挥语言在表达传递情感信息方面的作用。

3.结束语

人文素养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中的人文素养也不例外。笔者在文中论述了我国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方法。希望此文可以对自身工作的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文学素养论文篇10

培养的具体方法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中职教学存在偏重工具性的问题,同时也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课程的人文素养,充分适应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以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内的人文因素

在中职语文教材当中,包含了古今圣贤、仁人志士的诸多典范,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因素。语文教师需合理运用教材,不断挖掘教材内的人文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讲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可把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予以详细交代,使学生们了解李白在写此文章时正处于仕途破灭的时期,而且还是和朋友杜甫离别之时,同时教学也可以将此文章范读给学生听,帮助他们理清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清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深层含义。

(二)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课堂人文气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和学生加强互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进行良好的交流,进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便需要中职语文教师积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把语文教学向着更广的范围扩大,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气氛。比如,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事先预习一下课文,并查阅老舍的生平,然后在课堂让学生简述文章中所描写的关于母亲的事情,深入了解母亲多次“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要始终对母亲怀有一颗敬爱、感恩之心。接着,让学生积极讨论文章中的有关内容,不断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意,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与父母的积极沟通。如此一来便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三)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不断强化人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科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人生。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以及时展,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当今社会上比较流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对社会和生命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话题讨论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文学素养论文篇11

1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材中挖掘课本中蕴含的人文情感。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都不同,因此他们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也不同。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效资源,挖掘积极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化和影响。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方面加强训练,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从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就会建立起来。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歌颂父爱的音乐和诗词,学生在这种父爱氛围的熏陶下,内心对父亲的浓浓亲情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会联想到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从而将这种情感融入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学生不仅能掌握这一课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在情感方面得到了深化,这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2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学生会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很多学生以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师德教育,经常聘请一些专家进行培训和讲座,尽可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通过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要求渗透其中,教师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就能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都能有所提升。

3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现代化的社会属于信息社会,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和自媒体等多种途径掌握需要的信息,查阅需要的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一些专题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项目,给学生布置业余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专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活动计划,活动实施过程和活动总结。在完成业余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请教他人,学生和他人切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通过这些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乐于创新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明白集体力量和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

4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担负着语言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双重任务。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从而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文章主要从“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通过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2:67-69+90+92.

[2]师伟.浅谈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4:102.

[3]杨丽芝.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5,32:65.

[4]李艾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70.

文学素养论文篇12

2.价值观呈现功利化

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应困惑而被误导甚至扭曲,比如: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找个好工作;在择业的时候,部分学生也是选择大城市,或是体面职业;在人际交往时,也存在实用主义心理,甚至将实用主义运用到师生交往之间。在处理个人、集体或是国家的利益时,只考虑自身利益。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缺乏独立思考,心态浮躁。

3.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

由于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比如: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恋爱易引起情绪波动等,同时在他们身上还表现出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冲动、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目前高校中,学生应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而酿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关键还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对策及路径探究

1.厘清对人文素养学科的定位,实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首先要培养成一个心灵美、道德高尚、综合素质高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料,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文学即是人学。在文史类教学中,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素有“上下五千年”之称,博大精深。比如:孔子的“仁”,墨子的“非攻”“兼爱”等,这些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文素有的精髓,影响着我国世世代代的人。在文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在理科课堂教学中,在教授理科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教师在讲授基因知识的同时,可介绍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和巨大贡献,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艰辛的付出,使学生受到启发,感受到人性的价值,追求心灵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多变,将人文素养的培养变得不再枯燥。

2.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机制,体现传统教育至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分数的高低,成绩的优劣,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和功利性,忽视了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教育中,削弱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无法培养起社会责任感,最终教育出来的人才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却不是一个完整、和谐的人,表现出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所以在新时期的环境下,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应该是一个具备人文素养的人。因此,社会和高校应转变“人才”的传统观念,推广施行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塑造人文环境,加强人文舆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机制考核指标,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优化人文素养培育外部环境,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

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应不断优化人文素养培育的外部环境,从社会、校园、家庭等层面搭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良好平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周围环境。首先,加强对社会环境的营造。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科学理念引领社会发展潮流,避免大学生过度的物质崇拜和个人意识膨胀,尤其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更应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社会公德和价值体系建设,填补学生价值判断的空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应加强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而言,大到院校管理人员,小到宿舍集体生活,都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搭建好平台,比如教职工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代表优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最后,家庭的人文素养培育至关重要。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只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家庭才是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主战地,因此父母应做好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谦虚、无私、勤奋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4.强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素养助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大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对于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息息相关,尤其教师自身的表现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对于学生素质的高低联系相当密切。这就表明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以良好的个人品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指导学生直面生活的困难,同时教导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困惑,对于好的思想文化多些理解和传播,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广泛的爱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生活状态及时了解并关注,关心学生所想,了解学生困难,除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还要多些精神上的鼓舞,才能使学生走出思想困境,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推进实践教学,因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在参与的社会实践中能较好的得以体现,教师改变学习方式,更多的发动学生参与实践,是创造更多的条件对学生人文素养加以培育。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心理,养成服务理念,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做到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等传统精神。

文学素养论文篇13

1.2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实践能力表现的一种。中职毕业生几乎大多数都从中职学校直接走向了社会,开始各种不断的应聘面试、求职找工作的历程,然而只是一小部分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去高校进行深造。在求职的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最有成效以及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单独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出现的“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例如,在电器职业这个专业中,结合语文教材中《说话要文明礼貌》这篇文章,联系电器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情境的创设,把一个简单的口头表达训练课演变成一个“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将客户和维修工人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或者师生共同合作,经过角色互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身份扮演,可以把一个简单枯燥的口头表达课变得更生动、更容易,使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哪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从而能够进行改正,使得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语言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提高。课余时间充足、思维活跃以及精力充沛是中职生所具备的几大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评选、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辩论比赛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比赛等,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3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教师将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教学中来,通常教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启迪或者暗示,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把情境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把语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导游职业进行一个情境的创设,假如某个学生是一个导游工作者,在进行导游的过程中,有的游客可能会向你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告诉这个游客自己对这个景点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考虑怎么对游客进行讲解,用什么语气对游客进行讲解,如果有的游客询问旅游线路,这时就需要告诉游客接下来将要行进的路线。导游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因为在这个职业当中,导游需要跟游客时刻在一起,不仅仅要不停的向游客进行讲解,也需要耐心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职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4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职业道德观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进行树立,对于一些在职业岗位的语文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诚信敬业的精神得到培养,这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在中职教学的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锻炼,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点是对集体讨论思考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在集体探讨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第二点是对于集体性作业要有计划的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采纳集体的意见去完成任务;第三点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课程进行创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参与活动,通过集体的分工合作,共同对难点进行攻克,最终完美的完成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要密切的进行关注,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5注重心理素质锻炼,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受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了能够在以后顺利的进行就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强、自信以及自立等精神的灌输,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缺陷或者不良的心理品质得到克服,让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代替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培养,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自卑、自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接纳自我、了解自我,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永远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要学会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适应各种变化,对于责任勇于的去承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困难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职业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