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诊断学论文实用13篇

诊断学论文
诊断学论文篇1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2]佣拐锒涎д嬲晌俅惨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点,就一定要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3.1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3]

缭诖笱Ф昙毒涂枇俅惨窖迪胺矫娴目纬痰取*ぁ糞THZ〗4.3.2增加临床实践的学时数,带教老师最好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

4.4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5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6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7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

诊断学论文篇2

严格要求细节操作尽管医学逻辑性思维很重要,但是离不开每一个基础的知识点和细节操作,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实战性人才,不是空有想法的理论家,尤其在实习阶段,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超声诊断还是介入性超声病例,基础方面包括:超声成像原理,伪像的鉴别,测量、取图、描述报告的具体要领和要求。细节操作方面包括:围术期适应证、禁忌证的取舍,与患者的术前谈话、签字、穿刺操作的定位、穿刺针、引流管等工具的特点、使用方式,选择不同工具的原因,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随访内容等等。只有重视细节,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全、有效的完成介入超声工作,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这些工作依然在病例讨论结合理论讲授这样一种核心模式下完成。

诊断学论文篇3

1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3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4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4.3学生反复实践

(1)分小组(每组10人)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被检查者”,另一名学生充当“检查医生”,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检查医生”的手法加以指正。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场指导,并耐心回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2)学生一对一实践。鼓励学生回寝室后2人一组互为检查医生和被检查者对练(可以边看录像边练,力争规范化)。(3)在病房实践。最好选择带教教师主管的患者,以便于交流和沟通。病房实践应采用分组实践加集中重点实践方式。①分组实践。由一名学生充当“医生”,对患者问诊及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小组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补充问诊及查体不足,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在场指导。②集中重点实践。由带教教师事先挑选有典型阳性体征(比如哮鸣音、湿啰音、心脏杂音等)的患者,见习课时带教教师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身上有典型体征的部位,让学生轮流听诊,这样既让学生接触到阳性体征,又不会影响患者情绪。:

4.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步骤为:实践、启发、引导、归纳。让学生分组对患者问诊及查体结束后(即实践),给他们3O分钟的时间复习所采集的病史资料,然后集中讨论;讨论时,就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胸部体检、腹部体检、神经系统体检,辅助检查的结果和诊断由不同的学生发言总结。在学生总结过程中,教师穿插启发、引导,使其描述规范化。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大病历交给教师批改。

诊断学论文篇4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2]佣拐锒涎д嬲晌俅惨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点,就一定要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3.1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3]

缭诖笱Ф昙毒涂枇俅惨窖迪胺矫娴目纬痰取*ぁ糞THZ〗4.3.2增加临床实践的学时数,带教老师最好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

4.4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5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6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7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

诊断学论文篇5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声实训室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训课的教学需求。由于实训室超声仪器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实训学时有限等因素,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而UIIS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UIIS中保留的动态图像能真实地再现检查过程,模拟医院超声诊断室的实际状况,利用UIIS的超声图文工作站进行超声描述、诊断和打印,成功实现了临床实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课中真切感受到临床一线工作的状态。因UIIS具备拥有大量清晰数字化图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对图像资料任意调取和查看,达到动态显示、实时观察,还可使同一病例不同时间的各种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同时显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UIIS在超声诊断实训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来源渠道,延长了教学资料的保存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使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UIIS的应用方便了超声诊断考试的改革

诊断学论文篇6

3.巧用误诊案例,拓展思维发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有诊断便可能出现误诊(据《误诊学》相关资料的统计,人类目前疾病的误诊率在30%左右),而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尚缺乏误诊内容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因此,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时,教师以“某地宠物医院的医生给狗下跪”的视频展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该案例的全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对医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现临床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的方法及程序、实验室检验(血、尿、粪)结果、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等)逐一分析,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对诊断具有重要影响遗漏指标进行评估;其次审视建立初步诊断的程序(即按照常见病、少见病、罕见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正确估计疾病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症状的意义,依据主要、次要、共性、个性的关系,阐明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疾病的本质),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维的定式,做到了科学思维。最后由学生从该误诊案例的纠误过程中总结出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变教师课堂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正确看待误诊和如何避免误诊的产生,了解了一个正确诊断的形成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

4.巧用媒体情境设题,巩固新知。思维产生于试题。但不是所有试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因此通过媒体为案例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能感觉到试题中所谈到的发病情况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但试题的答案不能从记忆的知识中获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学生出现求知上的“困境”,激发其“征服”欲望。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可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学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课后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等发给学生一些相关案例,并附上思考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不断突破“困境”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的应用

1.课前充分准备,便于学生接受。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兽医临床诊断学》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教学大纲及自身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准备好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认真编写授课计划,进行问题设计。如,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可视黏膜的病理变化之“发绀”时,引用案例:“某养殖户饲养的健康育肥猪在采食食物后15分钟至数小时相继发病,呈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脉搏急速细弱,全身(尤其是可视黏膜)发绀,体温正常或偏低,躯体末端部位厥冷,少数猪站立不稳,倒地而死”。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案例的特点,拟定如下问题:①本病属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还是形成了大量变性血红蛋白?②本病伴随的其他临床表现有哪些?③通过对症、对因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我们以这些问题作为案例教学讨论的重点,教学时配合案例现场情景展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做好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掌握可视黏膜发绀产生的原因,确保教学大纲的要求得以贯彻。

2.教师组织实施,便于学生理解。选择教学案例,应使其与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之前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情况,选择能承前启后的案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前后知识的贯通。若随意选择教学案例,可能会导致学生讨论问题过度分散或过分集中,也可能会因内容生僻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因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解释一些相关知识而不能完成教学内容[1]。因此,《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案例教学一般应由有一定临床积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实施,发挥他们对案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学的引入时机、提问方法,引导学生的合理讨论,减少不必要的争论而节约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诊断学论文篇7

3.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工程实际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因此,很多理论知识,即使学生学习过了,也不知道在工程实际中有什么用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4.缺少实验教学环节。在以前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缺少实验设备,没有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因此机械故障诊断总归是纸上谈兵。

5.考核方式单一。本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往往在交作业的前面几天进行突击,写出来的报告要么是格式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大段地抄袭参考文献资料。以上这些问题在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因此,这也是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亟待需要进行改变的现状。

二、补充讲解基础环节

针对很多同学的故障诊断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的情况,在本课程的绪论课之后,安排了一二次课,用来讲解与故障诊断直接相关的振动基础、传感器知识及Matlab仿真的一些基本知识。讲解的内容不要求非常全面,而是着重介绍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这些知识在故障诊断方面可能的应用,例如:振动中三类问题、频响函数、振幅的几种表现形式等。传感器的基本知识。此外,对于在故障诊断仿真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及后面将要用到的若干工具箱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介绍。通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补充,同学们对于后面碰到的内容不会感觉太突兀,可以快速领会并且直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中去。

三、增加学生讲课环节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门课程中能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专门安排了学生讲课的环节。由于选这门课程的研究生人数不多,从操作上来说,是比较可行的。首先选取了重点内容,例如:作为最重要的故障诊断基础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作为现代智能故障诊断代表的模糊诊断方法、神经网络诊断方法、专家系统等。选取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相应的调整。布置安排学生进行讲课,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现有的实践表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讲课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充分准备,采用ppt形式或者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而且他们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能够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从而自己对所讲的这部分内容在故障诊断实践中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讲课环节对于主讲的学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非常扎实,大作业也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与自己讲过内容想过的题目,来完成本课程的大作业。

四、增加讨论环节

尽管学生讲课环节,对于主讲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对没有参加讲课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准备,所以学习的效果比较有限。为此,我们在增加学生讲课环节的同时,特意增加了讨论环节,希望能够弥补学生讲课环节的不足。讨论环节的内容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提前安排每一位同学准备讨论内容。第二种在学生讲课环节的基础上,对于某些非常重要的内容,要求主讲学生认真准备讲课,而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准备,并进行讨论。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模糊诊断方法、神经网络诊断方法及故障诊断实例教学部分等安排讨论环节。实践证明,讨论环节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的学习惰性,经过提前准备,学生对于一些需要讨论的内容可以掌握得比较扎实。而且这种讨论环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从而不断地敦促学生积极参与。

五、增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环节

由于本课程与工程实践实际结合非常紧密,为了避免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从如下几个方面增加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1.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介绍给学生。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就使用一个水轮机故障诊断系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且给学生简单介绍OpenPredictor故障诊断系统。例如在介绍故障树诊断方法时,介绍了船舶碰撞故障树的实例分析。

2.要求学生自己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查找具体的实例应用。例如在模糊诊断方法的学习过程,要求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查到的模糊诊断方法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实例。

3.尝试在教学环节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例如在故障诊断实例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系统、齿轮故障诊断、轴承故障诊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讲解和介绍。

六、添加实验教学环节

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实验教学环节还是必不可少。以前没有开设课程实验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现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故障诊断实验设备,因此,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内容选择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比较常见的齿轮故障诊断及轴承故障诊断。而且把实验安排在课程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希望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结合。实验教学,使得学生对于故障诊断的整个过程,从布置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诊断分析、诊断报告等方面有个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是其他教学过程学生所得不到的训练。

七、考核方式多样化

由于本课程以前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仅仅依靠课程结束后学生所提交的大作业。由于这种大作业的形式较好,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继续保留写报告的大作业形式。但是,在教学改革中,将显著提高大作业的要求,例如:对题目的要求有明显限制、要求字数要求、参考文献的篇目要求显著提高。而且,特别鼓励在大作业中加入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故障诊断研究。大作业所占的比例要求,从原来的100%降为60%。除此之外,将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讲课环节、讨论环节和实验环节等的表现纳入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中,这几项所占分值比例为40%。结果表明,这样对学生将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在各个不同环节中都能够积极投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诊断学论文篇8

选取本院内科2006年1月~2010年收治的因诊断不明而行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的98例患者。该98例患者在诊断前均未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有72例男性、26例女性,男女比例为3:1;年龄为13~78岁,其中有6例年龄在20岁以下,50例在20~40岁,20例在41~60岁,12例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45.2岁。

1.2主要症状

在本组资料中,有36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9例咯血,12例咳嗽伴喘息,27例发热伴咳嗽、咳痰,10例单纯发热,4例无症状但在行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咳痰量:咳脓痰:>200 ml/d 8例,10O~200 ml/d4例,<2100 ml/d 63例;咳黄痰10例;咯血>1 000 ml/d 1例,1DO~200 ml/d 7例;无痰5例。

1.3胸部X线表现

病变分布:双侧28例其中伴纵膈结节影 6例,单侧59例:X线阴性11例。X线改变类型:肺部块影38例,肺部片影34例,肺不张14例,肺门阴影增大6例,双肺弥漫性病变3例,肺纹增粗3例。

1.4肺结核检查前的实验室检查

本组资料中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的患者有48例,(l~3)次/例,平均2.2次,在这48例患者中有8例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痰涂片阳性率为16.7%。另有13例患者作痰涂片恶性细胞检查l~3次,其中有2例患者由此找到癌细胞。

1.5 确诊前诊断及病程

在该98例患者中除31例FB查前疑为结核外,有40例患者在门诊或临床分别诊断为肺癌,占48.8%;33例诊断为肺炎,占33.67%;9例支气管扩张,占9.18%;10例块影待诊,占10.20%;其他6例,占6.12%。本组资料中患者病程为1个月~2年。

1.6方法

采用Olympus FB—B,型纤支镜,按常规进行检查,若发现有异常则对其行活检或刷检,其中有部分未作活检;未见异常的患者则根据X线胸片提示进行相应的叶段内深入刷检。将进行活检的组织送病理科,刷检涂片送呼吸内科实验室,分别进行抗酸染色及瑞氏染色检查。

2结果

2.1病变部位

本组资料中有21例患者是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77例患者肺结核。其中有13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在右中叶,是主要的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部位,另外8例为左舌叶;右下肺是肺结核中最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占33例,其次,有26例为右上肺,18例为左下肺。

2.2纤支镜下所见

充血水肿69例,分泌物增多31例,管腔狭窄29 例,开口变小20例,管腔内见有坏死组织者15例,溃疡糜烂者9例,有肿物阻塞者11例,有散在出血点及凹陷性疤痕、问嵴增宽各8例,腔内有隆起者8例,有黄色小结节者7例,黏膜肥厚肿胀6例,有干酪样物2例。镜下无任何异常者7例。

2.3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FB)活检送病理榆查,在镜下见类上皮细胞、朗罕氏细胞或有干酪样坏死物构成的结核结节的患者有76例,未见腔内异常而只对其行刷检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的患者有22例,行2次活检才确诊的患者有14例,行3次活检才确诊的患者有1例。对本组资料的98例患者均行支气管刷检涂片,但找到抗酸杆菌的患者只有27例。

3讨论

诊断学论文篇9

1.2开展针对性专题讨论,引导创新性思维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会在理论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至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而在相对宽松的实验教学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就更容易开展。在专题讨论教学中,带教老师即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问题氛围,要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民主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能够引导每位博士研究生就研讨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容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带教老师展开互相讨论,讨论越激烈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验教学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展开,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博士研究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最终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中形成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1.3将研究室变成教室,提供创新性平台

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不仅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更要会灵活应用这些实验技能,创造性开展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延伸,可以把实验教学放在研究室中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方面优点:第一,研究室能够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仪器设备并让他们尽快的熟悉这些仪器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操作,为以后快速进入实验研究状态打下基础;第二,能使博士研究生比较快地了解在该研究室工作、学习的其他研究人员,为博士研究生尽快融入这个科研团队/集体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第三,能让博士研究生在研究室感受到那种快节奏、高强度的科研氛围,而这样的环境会激发博士研究生的斗志和激情,最终将这些斗志和激情转化为对创新性研究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这就是对他们的创新性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第四,在实验过程中,博士研究生可以和周围的研究人员或指导老师(导师)对实验的任何问题进行探讨,吸取从不同科研角度出发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

诊断学论文篇10

1.2教学项目准备

课前师生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通过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共同收集教学信息。师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准备多套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所有的设计需考虑学生的整体情况及个体自身素质;同时教师需预见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做好掌控全局的准备。诊断学实践操作教学,需提前了解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双丰收。通过项目教学课前准备,学生不仅有了学习目标,而且学会使用图书馆及网络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3问题设想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师生课前可提出自己的发现和设想,并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选出相对较好的问题方案。通过抛锚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对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内容繁多的部分如问诊、全身体格检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求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2实施阶段

2.1组织工作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之前,教师根据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情况建立学习小组,每班约30名,分成5个组,从全班首先挑出5名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组员根据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合。通过小组学习的力量激发每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引导工作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师主要在心理、方法及价值上充当引导者。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通过心理引导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组员间、各组间学生可主动帮助,教师重点指导,让其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主动学习兴趣;方法引导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同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但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学习为主,教师多以“总监”的身份出现,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精神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价值引导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医学生肩负重任,必须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仁爱之心。

3评价阶段

教师和学生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评价主体。首先,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既是学生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同时也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进行小组互评,各小组间相互讨论及借鉴。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性评价,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同时进行反思小结。教学评价为师生提供了共同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过程是一个前进的过程,学生的表达、沟通、协作、创新及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4经验练习

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学,当整个小组学习过程结束后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学生需对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布置学生课后练习。课后的练习和作业是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实践方法的重要手段,课后的练习与行为导向教学所倡导的连贯式教学的教育模式相辅相成,合理有效地布置教学课后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且还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课堂学习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互联系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对知识的运用更加深刻。当然,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行为导向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者深思。

4.1师生存在的问题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作用,要淡出主动传授知识的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建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应对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加以重视,因材施教;部分学习小组在交流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讨论,甚至有个别学生不参与、个别学生很活跃等,要及时进行引导;引导各小组及小组间开展互帮互助,让学习积极性高、综合素质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组成互帮对;要求各组学生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帮教。

4.2网络平台的使用与建设

行为导向教学法往往需结合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教师与学生可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网络系统的电子举手、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形式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创造性见解或共同话题进行小组或全班广播,以供学习和借鉴,这就要求师生都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共同建设好网络资源。然而网络平台的建设,首先师生需共同做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习惯进行设计;其次,师生必须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氛围,学生提问能得到师生的及时解答,提问有创新或回答正确,都能得到师生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以增强。

诊断学论文篇11

2.1转变观念,增加学时

中医诊疗源自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体认识,西医诊疗则源于精细的人体解剖学知识,中西医诊断的共识都源自远古时代的对人体的基本认识[3]。西医诊断学是解决中医院校理论与实践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等弊端的最佳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认识,了解西医诊断学教学在中医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转变学生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西医诊断学的重要性。

2.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西医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问题式(PBL)与授课式(LBL)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培养全面型人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模拟或恢复教学内容情境[4]。LBL教学法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学生引入问题后激发其积极思考能力,通过自我讨论、探究及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5]。PBL教学法则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的传授采用PBL与L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践中准备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患者或选择标准化患者,教师让学生通过询问病情、采集病史、书面记录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3教学与临床相结合

教学过程别是体格检查和症状学部分应尽最大可能地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的常见病、多发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自身患过或接触过某种疾病的患者,很快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认知相结合;讲完症状及体征后,可选择常见病例,包括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及器械检查等,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疾病判断等,不但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锻炼了其诊断能力。

2.4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将网络、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充分结合的综合教学技术,是理论知识最好的教学形式。具有内容丰富、直观、高效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演示视频、图片及动画,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都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上采取教师讲解一段后,再播放正确的及错误的操作录像,正常的及异常的体征对比,使学生加深印象。诸如,教师可以将心脏杂音和心脏搏动的动画、心电图利用多媒体同步播放,再与其他各类型杂音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诊断学论文篇12

实验诊断教学课程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般安排在大三后半学期,学生基本完成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将要进入临床医学课的中间阶段。实验诊断对临床医学生来讲是熟悉医学检验中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内容,基本了解检验方法的实验原理,课程设置以尚红等主编的《实验诊断学病案与实习指导》为蓝本,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取舍,教学重点是实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其目的是通过病例分析体现和落实到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对疾病诊断的综合判断能力,

2.1新老实验诊断学教学见习课程设置比较

现行见习课的设置除增加病例讨论外,还增加了肝功能、肾功能、糖代谢及电解质检验等生化检验内容。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课程由输血科老师讲解。将以前重点讲授的实验方法、原理转变为了解实验过程,重点在病例讨论及实验项目的选择。今后计划在课时保证的情况下,适度增加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实验诊断学涉及的领域。

2.2见习课教学内容

2.2.1课堂病例讨论

选择1至2例与本节实验内容相关联的病例,给出简要病史、体格检查结果,让学生模拟选择检验项目并以检验单形式提供检验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初步考虑疾病的诊断,重点为如何分析检验结果,为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检验项目。通过课堂病例讨论体现和落实实验诊断项目的选择、应用及临床意义。在病例讨论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为什么选择此项检验,然后安排相关的实验操作、示教与见习,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及原理。如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病例讨论选取“贫血”病例,给出简要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后,由学生模拟开具医嘱并选择检验项目。学生通常选择“血常规”、“细胞形态”等诊断贫血的实验室项目,教师则以检验单形式给出血红蛋白、细胞形态等检验结果供学生讨论。

2.2.2实验课理论教学

和以前教学方式相同,理论课仍由一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既掌握理论知识且操作技能熟练的资深教师承担。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讲解实验基础理论、实验过程、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介绍实验项目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生物安全等。如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病例讨论选取“贫血”病例,以讨论细胞形态为主线,进行形态学教学,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种细胞形态;介绍与病例相关的检验新项目,如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铁蛋白等,同时介绍可用于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项目等,以及各项目检测新技术、新设备等。

2.2.3实验内容

实验课由两位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承担。实验课教师首先准备好做实验需要的标本、试剂、器材,并完成设备调试。首先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给学生示教。在示教过程中再次简要讲解实验目的、原理等。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再次强调注意生物安全。实验标本尽量选择与讨论病例实验结果一致或相近的标本,保证既有阴性标本,也有阳性标本。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时,如发现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应及时指出、令其改正,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基本熟悉或了解常规检验项目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完成基本检验项目检测,如血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分析、白细胞形态分析、黏蛋白实验等。关键是掌握检验项目的选择依据、临床意义及目的。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并对讨论病例进行分析,包括讨论病例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其他检查、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等。学生交回实验报告及病例分析后,由教师对典型病例分析进行点评。示教对于一些高、难、精的实验及贵重仪器,教师需给学生示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检验医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检验设备操作过程和测试原理,了解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影响实验诊断的相关因素;告知学生标本采集和送检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强调特殊标本(如脑脊液)的采集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标本分析前、中、后整个检验过程,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诊断学论文篇13

由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双胎容易发生复杂性双胎,因此孕期要密切超声监测,自孕16~18周开始每隔2周1次超声直至分娩;对于早期和可疑TTTS,每周1~2次超声监测。如果超声监测频率少于2周会提高晚期TTTS的发生率。这也说明了双胎妊娠应尽早确定绒毛膜性的重要性。

2.1早孕期超声监测内容包括

头臀长,颈后透明带厚度(nuchaltranslucency,NT),静脉导管血流,羊水最大垂直深度(maximalverticalpocket,MVP);胎儿膀胱大小。当出现双胎头臀长不一致,颈后透明带厚度>95百分位或两胎儿差异>20%,静脉导管a波反流或消失,羊水量差异或膀胱大小差异时,应考虑发生TTTS或sFGR的风险会增加。妊娠11~14周测量胎儿头臀长双胎间相差≥10%时,会增加中晚孕期胎死宫内、围产儿死亡、出生体重不一致以及<34周早产的风险。双胎NT厚度相差>20%(NT厚度差值/较大NT厚度×100%)时,发生TTTS可能性大,预测TTTS的敏感性为0.57,特异性为0.77,阳性似然比为1.73。

2.2中孕期超声监测内容

胎儿结构和生长参数测量如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估计胎儿体重和双胎间体重差异[(大胎估计体重-小胎估计体重)×100/大胎估计体重];羊水最大垂直深度;胎儿膀胱大小;有无胎儿水肿征象;胎盘脐带附着部位;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脐动脉舒张期血流、脐静脉血流及静脉导管血流;必要时行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middlecer-ebralarterypeaksystolicvelocity,MCA-PSV)测定、生物物理评分及宫颈长度测量。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常规监测MCA-PSV能够改善围产儿结局,包括晚孕期,因此目前不推荐常规监测此项。当怀疑或确诊为复杂性双胎时则必须定期监测MCA-PSV。超声发现双胎腹围发育不一致、胎膜折叠、脐带帆状附着或胎盘回声异常(供血儿胎盘高回声)时,应警惕复杂性双胎的发生。双胎之一脐带帆状附着TTTS的发生率为40.91%,双胎之一脐带边缘附着TTTS的发生率为13.04%。

3sFGR的超声诊断及预后

sFGR是最常见的双胎胎儿并发症,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0%~15%。胎盘份额不均、脐带边缘或帆状附着及双胎间动-动脉血管吻合是导致sFGR的原因。

3.1sFGR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依靠超声,通过生物参数测量,双胎1胎的估计胎儿体重在正常胎儿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即可诊断为sFGR,同时应测量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判断所属类型。sFGR常伴发双胎生长不一致,关于双胎生长发育不一致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目前普遍认可的定义是指双胎之间体重差异≥20%或≥25%,也有人定义为双胎间腹围相差20mm。在大约2/3的双胎生长不一致的双胎中,小胎儿都是sFGR。双胎发育不一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发育一致的双胎。孕早期头臀长差异往往预示着孕晚期的体重差异,因此需要密切超声监测。通过超声估计胎儿体重其敏感度为55%,特异度为97%。sFGR有可能是TTTS的诱因,也可以和TTTS共存。TTTS中50%同时发生sFGR。TTTS也多数有胎盘份额分布不均。因此二者很易混淆。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TTTS必须存在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序列征,而sFGR胎儿出现羊水量异常时,多为1胎发生羊水过多或过少而另1胎羊水量正常。sFGR通常为小胎儿多普勒血流异常而TTTS则大胎儿更易出现多普勒血流异常。

3.2sFGR的分型

根据小胎儿的脐动脉多普勒分为三型:Ⅰ型为小胎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正常;Ⅱ型为小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持续性消失或反流;Ⅲ型为小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间断性消失或反流。sFGR类型一经确定,很少发生改变。

3.3不同类型sFGR的预后

Ⅰ型预后较好,胎盘份额差异较小且动-动脉吻合支直径较大,双胎发生死亡和大脑损伤的风险度很低,可持续到34周以上分娩。Ⅱ型预后最差,分娩孕周最早,小胎儿发生胎死宫内的风险很高,但正常胎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较低,平均分娩孕周不到30周。小胎儿的胎盘份额较小,胎盘的动-动脉吻合支直径多<2mm。小胎儿的死亡主要是由于缺氧,因此可以通过超声监测宫内情况提前预测,当出现静脉导管a波消失或反流,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异常或胎心率持续异常,则提示胎儿明显缺氧。Ⅲ型小胎儿胎死宫内较Ⅱ型低,但宫内死亡大多不可预测;大胎儿脑损伤发病率较高。平均分娩孕周是32周。小胎儿的胎盘份额小,但胎盘动-动脉吻合支直径多数>2mm,这种大直径的动-动脉吻合支对胎盘份额不足的补偿作用可使其维持至较晚孕周而不出现病情恶化。但不可预测的小胎宫内死亡和大胎脑损伤也是由于大直径的动-动脉吻合所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引起的。

4TTT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4.1TTTS诊断的必要条件

一定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有1胎羊水过多而另1胎羊水过少的同时存在。羊水过少定义为MVP<2cm,羊水过多定义为MVP>8cm。也有作者提出孕20周后羊水过多的诊断标准为MVP>10cm。在QuinteroⅡ期以上,羊水失衡通常非常严重,以至于羊膜紧贴于供血儿,将供血儿局限在宫壁上,称之为“贴附儿”。这种情况下很难辨认出两个胎儿间的膜样分隔,因此容易误诊。

4.2TTTS的分期

在TTTS分期中最常用的是1999年Quintero等依据超声表现建立的Quintero分期,共分为5期。Ⅰ期表现为1胎羊水过多同时另1胎羊水过少,供血儿膀胱仍可见。Ⅱ期表现为动态监测下供血儿膀胱不可见。Ⅲ期表现为任何一个胎儿出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异常,包括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或反流、静脉导管a波反流、脐静脉搏动样改变等。Ⅳ期为胎儿水肿,通常为受血儿。Ⅴ期为1个或两个胎儿胎死宫内。尽管这一分期并不与围产儿存活率完全相关,而是更适合用于监测病情的发展,但是它的应用相对简单,可一定程度反映病情的严重性,也能据此分期判断治疗的选择。Ⅰ期中75%以上病情不进展也不消失,因此主要以保守期待治疗为主;Ⅲ~Ⅳ期如不治疗则会有70%~100%胎儿死亡;如果有1个胎儿死亡,另1个胎儿死亡的风险为15%,存活者神经系统异常的风险亦可达30%。因此目前普遍推荐对于孕16~26周Ⅱ期及以上的双胎输血综合征,应首选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吻合术治疗。

4.3TTTS的胎儿心脏改变

Quintero分期中未包括胎儿心脏的改变,但笔者都意识到TTTS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出现的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因此对于TTTS的病例目前常规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发生心脏异常是正常人群发生率0.5%的9倍,而TTTS胎儿心脏异常是14倍。心脏异常主要发生于受血儿。诊断TTTS受血儿心肌病变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心室的肥大、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Tei心肌指数等。首先是受血儿由于血容量超负荷而引起血流速度加快、右心室肥厚、三尖瓣反流,以后逐渐出现双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失代偿,右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导致功能性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肺动脉狭窄。受血儿的肺动脉狭窄或闭锁属于“获得性先天性心脏病”,而并非一种先天畸形。手术修复瓣膜后,三尖瓣的功能即可恢复正常。心脏功能异常也可发生于TTTS的供血儿中,由于贫血缺氧和酸中毒导致的心脏需求量和能量消耗的不断增加,可导致供血儿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胎儿水肿。辛辛那提胎儿医学中心提出Quintero分级方法的辛辛那提改良版,这种分级可以对QuinteroⅢ期较为宽泛的严重程度进行更准确的分级,按照胎儿的心脏功能将Ⅲ期细分为ⅢA、ⅢB和ⅢC期,超声的特征包括严重的心脏瓣膜不完整,心室壁增厚,以及Tei心肌指数等。许多既往评定为QuinteroⅠ期和Ⅱ期的患者现被升级为ⅢA或ⅢC期,影响了治疗方法的选择。费城儿童医院提出的CHOP评分方法也将心血管因素考虑到诊断中。这些超声心动图的特征也可用于评估疗效。有研究表明,胎儿镜下激光治疗后,受血儿心肌功能的快速改善与受血儿存活率的提高密切相关,强调超声心动图在TTTS评估和随访中的重要性。

4.4TTTS的胎儿血流动力学改变

TTTS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表现为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或反流、静脉导管a波反流、脐静脉搏动样血流和MCA-PSV升高。脐动脉血流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脐动脉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比(systolic/diastolicratio,S/D)的差异。脐动脉血流异常可能代表胎盘功能下降,也可能继发于双胎间血管吻合和TTTS血管反应性改变。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的消失或反流,与单绒毛膜双胎随后发生的胎儿病情的恶化是相关的。静脉导管a波反流对TTTS预测的敏感度为0.66,特异度为1.0。MCA-PSV升高,反映了供血儿贫血及受血儿心功能改变后引发的颅内血供改变。虽然异常超声多普勒不能帮助识别受血儿和供血儿,但总是预示着预后不良。单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伴有脐动脉血流异常胎儿超声监测的推荐频率是每周两次直至分娩。

5TAP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5.1TAPS的诊断

是指单绒毛膜性双胎1胎出现贫血,另1胎出现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于双胎间有微小的血管吻合(直径小于1mm)。产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彩色多普勒测定MCA-PSV,当供血儿MCA-PSV>1.5倍中位数(multipleofmedian,MoM),受血儿<0.8MoM,应考虑TAPS诊断。生后确诊依据:双胎间血色素差异大于8.0g/dl,并且至少符合下面一条:①网织红细胞数量比大于1.7。②胎盘仅有微血管吻合(直径<1mm)。

5.2TAPS分期

与TTTS类似,根据超声影像学特点将TAPS分为5期:I期指供血儿MCA-PSV>1.5MoM和受血儿MCA-PSV<1.0MoM,无其他胎儿并发症;Ⅱ期指供血儿MCA-PSV>1.7MoM和受血儿MCA-PSV<0.8MoM,无其他胎儿并发症;Ⅲ期指在Ⅰ、Ⅱ期基础上出现供血儿心血管并发症或出现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静脉导管a波反流;Ⅳ期指出现供血儿水肿;Ⅴ期指1胎或双胎胎死宫内。

5.3TAPS与TTTS的鉴别

TTTS一定要有1胎羊水过多同时另1胎羊水过少,TAPS则没有;TAPS只有微小的动、静脉吻合,而TTTS则有很明显的粗大的动-静脉血管吻合;TAPS是双胎之间的慢性输血,而TTTS是双胎间的急性输血。3%~5%的TAPS是自发性的,但多数是由于TTTS激光术后造成,占2%~13%。激光治疗后如有遗漏的小的动静脉吻合,则双胎间仍会持续少量的单向输血,最终导致TAPS。因此在激光术后要持续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如果供血儿MCA-PSV>1.5MoM,受血儿MCA-PSV<1.0,就要怀疑TAPS的发生。随着胎儿镜下激光手术的不断改进,2010年提出的Solomon技术可有效预防激光术后TAPS的发生。

6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的超声特点

6.1TRAP的特点

TRAP又称双胎1胎无心胎,是复杂性双胎中的罕见问题,发生率为1∶35000。无心胎儿依赖另1胎儿(泵血儿)通过胎盘表面动脉-动脉的血管吻合供应血液,特征是双胎之一无心脏,伴有上半身的严重畸形。泵血胎儿长期心脏负荷过重,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羊水过多、慢性缺氧而导致早产及胎儿宫内死亡。未经治疗的TRAP预后较差,其中仅有24%能妊娠至36周分娩。

6.2TRAP的超声诊断

无心胎儿脐动脉反向灌注是TRAP最特异的超声征象。无心胎的脐动脉血流为朝向胎儿,流向胎儿体内,表现为动脉频谱,脐静脉血流为离开胎儿,流向胎儿体外,与正常的血流灌注相反,故称反向灌注。供血胎儿的血液经脐动脉到胎盘,经过较大的动脉-动脉吻合灌注入无心胎的脐动脉内,通过髂内动脉进入胎儿循环,再由脐静脉流向胎盘,在胎盘处经过较大的静脉-静脉吻合回流入供血胎儿。这是诊断与鉴别诊断TPAP的关键。

6.3TRAP的鉴别诊断

TRAP发病率低,极易被误诊,尤其与双胎之一无脑畸形及双胎之1胎死宫内要进行鉴别诊断。发现双胎1胎无正常心脏结构及搏动,应进一步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畸形胎体内有无血流信号。如胎体内脐血管为反向动脉灌注频谱,则考虑TRAP;如胎体内有心脏结构及胎心搏动,则考虑为双胎之一无脑儿;如胎体内没有血流信号存在,要考虑为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因此,畸形胎儿体内有无血流信号及脐动脉呈反向灌注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