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教育学论文实用13篇

描写教育学论文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1

一、强调用意第一

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写意的实质就是自由表现,抒写心意。观八大山人、黄宾虹、扬州八怪、石涛等写意大师的作品,其笔断意连,意断神连,无不体现大师们在用心写意,“心即是法”“意即是得”。素描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言心声,书心画,抓住心灵的感悟,表现作品的“精、气、神、情、意”。有感而发,才能创造出有情感的作品。素描教学中,不能为了素描而素描,而是通过心灵的感悟让学生得到修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

二、凸显人文内涵

绘画要注重文以载道。素描教学不单是技巧的教学,更是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写意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写意素描是建立在主客体关系之上,托物言志,创造心中意象。一方面艺术创造的过程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需要艺术家将眼前之竹物化为手中之竹,其物态化过程离不开画家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审美体验,文化修养深厚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悟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与审美思想,把自己想象成艺术家,体验艺术家的所想所思,领悟作品蕴含的意蕴哲理。另一方面在写意素描教学中,加强对表现题材、内容的文化挖掘,通过反复推敲、取舍、升华,增强作品的人文内涵,有助于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三、追求个性品质

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各民族的审美观念也不尽相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是有不同的艺术审美观,才产生了多元的文化艺术。艺术之间相互融合渗透,艺术观念也在不断碰撞,在渗透与碰撞中不断发展演变。我们在学习汲取其他艺术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如果丢了写意的精神,中国绘画艺术将黯然失色。因此,在写意素描教学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重视对写意精神的理解与表现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摒弃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力求画面生动有韵味。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甚至表现夸张的、梦境的、荒诞的形象,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关注内心的情感。此外,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表现笔情墨趣

写意素描不同于写实素描,两者在内容、形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写实素描侧重造型的具象逼真,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质感等造型要素,是再现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写意素描侧重表现,强调画者内心主观情感的表达,其表现手法多样,能体现作品的笔情墨趣。以线形写意素描为例,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画形象,抓住对象的形神、动势等,会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来。中国书法艺术就是线的艺术,书法的笔意通过富有张力的线条得以显现,同时也蕴含了书法家的修养和秉性。在线形素描中加强线的表现,融入书法的艺术审美,能够丰富写意素描的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审美意蕴。在写意素描教学中,找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在技术意识和精神意识上,更加侧重精神意识的熏陶。拓宽学生视野,从哲学、宗教、美学中吸收营养,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不仅注重个性心理和情感的表达,又能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写意素描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2

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比较(详见文末表格。)

教师可以根据修订分类学理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来设计合理正当的教学目标。例如,《细节描写作前体验》的教学目标设置:

目标1: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以及作用。

目标2:使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目标3:让学生理解《叙述类文体细节描写》发展性评价参照标准。

目标4:根据层级表引导学生评判细节描写语段层级。

目标5:总结细节描写语段升级的策略。

目标6:学生能选择合理升级策略修改升级语段。

二、实践研究

1.探索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以及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笔者尝试将高中作文教学目标体系构建成为四级。一级目标写作素养;二级目标为写作能力、价值标准;三级目标为写作知识、写作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级目标包括生活体验和素材积累、写作专门知识、基本技能、高级技能。 2.表述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着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学习主体。作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陈述,避免以教师的角度去陈述。作文教学目标应该采用“学生能……”的表述形式。

第二,行为动词。作文教学具体目标的措辞应该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评估。因此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写作行为。可测量评估的行为动词如:再认、回忆、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执行、实施、区分、组织、归属、核查、评判、创新、计划和建构等。

第三,行为条件。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境和和条件下完成写作活动,如写作情境、工具、时间和空间等。可用“通过小组合作……”,“在10分钟内完成……”等。

第四,表现程度。指的是学生学习后通过外显的行为所达到的水平程度。通常采用的表述形式为:“在60分钟内能写出800字左右的作文”,“能从老师给出的语段中找出对人物 形象的细节描写”等。

三、实践研究的意义

1.具体了目标转化技能

以叙述类文体写作中《刻画鲜明人物形象》为例,根据原有经验制定的目标之一是: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新的教学目标修改为: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规则要素,能用这样的规则去辨识、评判语段中的正、侧面描写。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3

有人说素描就是朴素的描绘,泛指一切单色的绘画;有人说素描就是专指为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基础训练;有人说素描是为写实艺术创作而作的草图、研究。其实,广义上的素描涵盖的范围很大,我们可以说远古人类在洞穴石壁上画的岩画是素描,可以说文艺复兴大师寥寥数笔画出的人物速写是素描,可以说中国古人在宣纸上勾勒出的白描是素描,还可以说俄罗斯艺术家花上几个月时间画出的全因素黑白灰调子是素描。但通常意义上讲的素描其实就是写实素描。写实素描写实到极致就是全因素素描,全因素素描能精确再现人类视觉所见的真实场景,作画周期长,综合考虑了除色彩关系之外的所有造型因素,包括光影调子、质感、空间感、节奏、虚实、体积感、重量感等。写实素描是西洋美术几百年发展总结出来的一个系统而科学的体系,对于学生掌握写实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写实素描训练了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认知,使其形成了比例的观念,养成了自觉联系和比较的习惯,加强了学生对结构和空间的理解,使其学会了体积感、质感、量感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把握整体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构图练习、质感表达、重心与平衡和黑白灰结构的合理布局,具备了基本的形式美体验和审美修养,对事物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和分析,还训练了手、眼、心紧密配合的协调性,培养了学生认真、耐心和严谨的品质。写实素描在教学中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不应该被忽略,这些作用不仅对写实艺术有用,对其他艺术专业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这些东西超越了专业和画种的界限,具有共通性。当然,从客观上说,太多、太久的写实素描训练可能会磨掉学生鲜活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而这些又是现代艺术创作必备的基础能力。

三、各专业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技能

从上述分析可见,素描对造型基础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很多基础问题并非素描课程所能解决的,无论是在素描内容中添加创造性训练,还是思维训练,或者是形态分析训练,都已经不是纯粹的素描课程了,实质上是在素描的旧瓶里面装新酒,开展的是其他内容的教学活动,其实大可不必。高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专门开设新的课程,写实素描对于造型基础还是有一定的超越专业和画种的意义的。素描写生训练的就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形态分析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则力有未逮。强调素描的语言风格和专业特性的所谓专业素描,因过于重视素描的最终效果而忽略了素描所能解决的基本问题,其实质也超出了素描所能解决的问题范畴,像这样过于宽泛的素描教学和过于强调素描的风格形式,都是纯粹的素描无法承载的。但是,这种形式探索与专业特点关系紧密,又正是现代艺术教学所需要的,那么就应专门开设一门课程进行材料语言的研究,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发现被忽视的形态美,提高学生对现实物象的感受力和判断力,通过造型表情、表意的能力分析物象的形态本质,提升形态的创造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院教育不能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应该与时俱进。艺术教育的时代意义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造型基础,对于设计类专业来说,写实素描训练应该在高中阶段基本解决问题,高校阶段少量涉及,把大量的课时用于培养学生对形态构造的个体感受和视觉心理反应,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专业教育为基础教育的终端,专业教育的方向需要相应的基础教育作为铺垫,基础教育必须是多元化的,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基础课程,不能以一个素描的名称统摄所有基础课程,在这个笼统的名字下各自教授不同的内容。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4

融入肖像描写写作知识的量表将写作者相关的思维水平与写作能力以升级的形式立体可视化,切合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定义中的“可观察”这一要素,并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组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评价话语霸权。但是以质性评价为目标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也有着先天的缺陷,这就限制了在此基础上研制的量表的适用空间,以下试举例阐述量表在使用中的缺失和其补偿方式――量表体系的构建。

一、量表使用缺失及成因分析

(一)作为描述与判断的分类评价难以铺设逐步的升级过程

“落实到教学质量监控中,质性评价就发展为:在学校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由多元主体根据课程标准和真实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评价对象作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清晰描述评价对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④对“质”的考量应当放在评价对象的发展过程中,并且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这就要求评价也必须能为过程中的发展铺路架桥。SOLO分类评价理论“用于识别学生已有的反应水平和教学的目标反应水平, 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⑤。不过“SOLO分类法在学校教学的两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学习目标的界定阶段; 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⑥。主要限于“识别”与“诊断”功能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从学习目标的界定到达成的过程方面存在着显然的漏洞,即便是思维水平的五个结构层次之间也没有有效的升级措施,无法在鉴定的同时提供实在的发展帮扶。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有学习问题的学生来说,清楚的指导(explicit instruction)是非常必要的(Gleason&Isaacson,2001;Graham&Harris.1994:lsaacson,2004)。基于此项研究结果,教师通过过程示范(modeling)和大声思考(think-aloud),突出了‘程序性策略知识’的教学,他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写作,在带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写作示范,并尽量使学生‘看到’教师构思、起草、写作、修改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对学情的充分认识。”⑦叶黎明呈现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转换到发展性量表的制定上同样适用,低一级等级发展为高一级等级也需要有清楚的指导,能用程序性(包含策略)知识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写作,具体解决方法见下文。而独立的量表主要是由等级判断与相应等级特征的描述两部分组成,正如郭家海老师所言,量表是“学生写作中所需要的实际做法的‘方向说明书’”⑧,它主要指引发展方向,但是实际如何一步步去做则体现了孤立量表“发展性”的不自足。

(二)对评价标准之标准的拷问

量表中高等级自然是作为评定为低等级的学习者发展目标,但是“教育评价如果单纯地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那么,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又怎样得到保证呢”⑨?在此情形下,量表建立过程的透明度和量表的公信度方面就值得思考。为丰富所供量表实例,本文尽可能举不同量表为例。试举另一例量表:

量表C级属于前结构的思维水平,体现了评价对象该方面写作知识的缺失。三个等级围绕记叙文写作中景物描写的使用(“不会穿插”或“能够穿插”)、内容(“脱离现实,不符合景物的本身特征”或“符合特征”)和它与主题的关系(“与主题的揭示无关”或“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来制定量表。观照最终呈现的量表不难发现,制定标准是潜藏在等级描述中的,这就以封闭的姿态面对学习者,制表人的标准是唯一的标准,用结果取代了过程。

依据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上表的等级评价标准确立的正向标准是――景物描写能够穿插使用、景物描写符合景物的本身特征、景物描写能揭示文章的主题,而这正是A级(量表最高级)描述的等级特征,这样的量表只能区分出在“记叙文中借助写景揭示主题”方面做得合格与否,并不具有发展的空间。对于评价标准之标准的合理性、呈现时间与方式、可行性等方面的拷问对于量表本身的制定具有根本的意义。

(三)“表”的有限形式无法容纳丰富的写作知识

量表继承的SOLO分类法的等级描述让写作知识中非等级存在的知识学习无从安置,如小说写作学习中对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的叙说宜用并列式呈现,因果式逻辑写作顺序的说明可以用先因后果的方式呈现。知识展开所需的空间更是量表有限的形式难以容纳的。

如上文分析,发展性评价量表突出评价的功能而缺少发展的程序性措施,虽名曰“表”,但是不应只拘于评价的目标和单纯的表格形式,而应当围绕评价量表用丰富的组成构建体系以求整体的完备。

二、解决对策:量表体系的构建

(一)公开量表制定过程

1.量表制定标准的多元建构

“许多建构主义者认为,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需要经过社会协商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依赖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社会协商”???。在平等的协商下实现视域融合。不过“从其‘共同建构’的达成来看,根据诠释学的观点,共识的达成需要遵循诠释学和语用学的规则,即参与讨论的人在平等的、非强制的语言沟通情境中通过双向阐释和多重解释(或‘诠释学循环’)而达成一致。但是,‘共识’往往是很难达成的,因为理想的沟通环境取决于一套民主协商的制度和‘程序公正’的原则,而这套制度和原则在现实的评价环境中却很难建立起来”???。现实情境下,量表制定标准的多元建构主要应当考虑教师、学生以及专家的融合,否则势必走弯路。现以笔者“议论文论点的确立”主题教学为例,课堂学习直接呈现给学生的量表如下:

撇开“升级方法指津”难以示人以明途不论,等级分类就与教学实际不符。“‘议论’的要素不是看是否有‘论点’,或论点是否鲜明、正确,而是看‘论点’是否具有高‘逼真度’,是否新颖。有‘论点’不难,也会制造‘论点’;‘论点’正确也不难,‘互联网’上格言警句妙语应有尽有。难就难在要推陈出新,对成见有所超越或发展,提出有较高逼真度的假说。这才是议论体式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这个目的不论对于学者还是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实际教学情况也确如此,该量表以论点的言语表述与所持观点的特征这两个角度确定等级评判的标准,明确、正确、深刻三方面在实际学习中都比较容易达到,但是新颖这一点上预设不足,它的难度、重要性和学生对它的关注度都大大超出教师的假设,“论点新颖,能打破常规思维寻找新的评价角度,或者在言语表述上更生动”一项应当单列出来评定为A+级,并且围绕它重新分配教学注意点。据此可见,量表制定标准应当在量表成形前经受各方检验以多元构建,避免教师“权威”带来教学的低效甚至误导。

2.量表确立前开放性的预留

既然量表制定标准应当在互动的过程中确定,那么量表也应当预留开放性确立的空间,甚至制定前不妨以空白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其实量表制定标准的多元建构已经给了学生参与量表制定的已有知识准备,而这也并不与教师提前的心理预设相冲突。

(二)量表为纲,添补程序性写作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缺位是造成写作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它也让评价量表的“发展性”落在飘渺不可及的远方。以下以“写景抒情散文中抓住景物总特点结构文章”主题量表的构建展开量表为纲下添补程序性写作知识具体做法的例述。

1.提供操作步骤

在平等交流下围绕景与情的关系、“景物总特点”和“结构文章”这些关键语从描写对象总特点的内容是否深刻、数量是否合适、对全文具体景物描写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以及与人物情感的关联紧密度四个维度确定量表制定标准,并生成量表如下:

(说明:此表针对初一年级,为使短篇习作更易于把握,故特将总特点数量限定在两个以内。)

根据量表的等级特征描述,结合学情进而设计“写景抒情散文中如何抓住景物总特点结构文章”循序渐进的操作流程:

(1)依照小(相对于大而空泛)而少(相对于多而粗略、杂乱)的标准确定描写对象;

(2)尽可能多地写下描写对象的特点;

(3)从显著、独特和体现描写对象整体特点的角度选择一两个特点作为本文描写对象的总特点;

(4)罗列总特点在景物或场景中的具体表现;

(5)确保总特点对全文结构上的统领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总分(分总)、并列、顺承、递进、主次、因果等文章结构模式处置好总特点与具体景物描写、各具体景物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选择两个总特点,则同样可以以此方法处置好总特点间的关系);

(6)在文中总特点呈现的地方(如开头、结尾)依据总特点抒发人物对其好恶的情感,并尝试从自然规律或人生道理方面对总特点予以思想性的深化感悟。

以上流程弥补量表具体做法上的不足,形成评价量表为体、操作程序为用的互补组成。

2.提问反馈效果

强调监控、反思与调节的学习策略在评定、调节与提升循环往复的写作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指引方向的量表是循环过程中时时的参照,只是它在写作效果反馈时还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变换出现。“以知识的变式――问题来呈现知识,在内容上避免了与前面知识介绍的重复,同时又起到自测的效果,而且,问题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和行动性,以问题探究代替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言语实践。这类‘问题’式的写作知识呈现的‘变式’,在我国写作教材中也较为欠缺。”???

根据量表的等级描述与操作步骤设计问题自测表格如下:

诚然,这样以量表为纲领的体系可能的组成部分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只是不变的宗旨是,唯有挣脱“表”的形式束缚,构建写作发展性评价量表体系,将评价鉴定与实践提升相结合,实现评价过程的公开化、发展过程的操作性,才能借助SOLO分类理论的质性评价谋求写作能力的质的提升。最终,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量表体系编织成写作知识网络,为写作教学摆脱盲目低效的困境指点迷津。

――――――――

注释:

①赵利霞:《国内SOLO分类评价理论研究文献综述:1998-2008》,《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7A期。

②李英杰:《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阅读能力评价上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③⑧郭家海:《发展性评价量表在写作训练中的运用研究――以记叙文肖像描写为例》,《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

④廖诗艳、文雪:《质性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途径》,《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3期。

⑤蔡永红:《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⑥李冰:《SOLO分类法在学业评价上的应用》,《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期。

⑦(十四)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72页、181页。

⑨(十二)卢立涛:《测量、描述、判断与建构――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述评》,《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3期。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5

微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样的?

在中、高考中,微作文的评分标准大致如下:一、思路清晰,有新意; 二、语言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三、针对文题所给具体情境写作,符合文题要求;四、写作风格不限,鼓励多样化、个性化。

微作文的特点有哪些?

根据表达方式,微作文可以分为叙述式、描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等;根据体裁,可分为微散文、微小说、微剧本、微诗歌、微评论和微应用等。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哪种题材的微作文,都受篇幅短小的限制,主题一般比较集中,有的要求描写一处风景,有的要求刻画一个场景,也有的要求叙述一个小故事,还有的要求抒发一些感悟……写作时应力求结构紧凑、内容集中、旨意深远、语言凝炼,得以“微”中见精神,“微”中见个性,用最少的字数实现“我笔写我心”。

同时,篇幅短小又是微作文的一个优势――不用像大作文那样精心谋篇布局,只需要围绕主题,简明扼要地表达清楚即可。微作文的写作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一个有效手段,练好了微作文,对大作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表达方式不同的微作文,写作时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叙述式的微作文,以记人叙事为主,需要用寥寥数语把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描写式的微作文,重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或景物的特点与状态呈现出来,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议论式的微作文,主要表达的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对所叙事件的意见、主张和看法。抒情式的微作文,重在抒发内心的感受,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微作文选用何种表达方式,取决于文题的需要,有些微作文可以使用不止一种表达方式,甚至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6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着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2]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 [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3]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4]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7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墨、砚台、绢或纸。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每一种题材又分写意和工笔两种技法,其中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一种门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洛神赋图到明清的肖像画,工笔人物画逐步走向成熟与写实。到了近代,徐悲鸿将西方的素描写实画法融入到了工笔人物画中,使得素描进入了中国画教学的环节当中。而近些年,对于传统绘画的传承的研究,使得在教育界引起了素描教学的讨论。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一)工笔人物造型发展

在中国绘画形成之初,没有工笔与写意的分别。绘画的用途用来记录或者训诫的功能,魏晋南北朝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描绘了曹植的洛神赋中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列女仁智图》记录了当时时代所推崇的贞洁烈女。这两幅图中的人物造型较画面来说比例比较小,人物清秀,五官描绘较为概括,人物的结构和比例相对比较不准确。但表现了一种优美空灵的感觉。

唐宋时期由于封建统治的高度集中权,使得绘画有统治阶级掌握,为统治阶级服务,出现了《历代帝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宫乐图》等描绘帝王像与宫廷内部贵人生活的画卷。人物造型上也富有唐代的以胖为美形态,宋代出现了全身的皇后像,以人物本身的特点为主。元明清时的肖像画逐步成熟起来,以专门画帝王像为主,到明清肖像画更为写实,抓到了人物的特点,染发上也立体了一些。

总体来说,由于与西方的联系,从元明清开始西方绘画的写实也是对人物画有一定的影响,但还是保持住了传统工笔的画法与气质。

(二)现当代工笔人物的造型

经过了文化的冲击,中国画对于传统的传承有些疏离,这时西方绘画大量的涌入,影响了一辈的中国艺术家们。这些艺术家走出国门学习西方艺术与文化,他们推崇写实的绘画模式。将写实的基础教学融入到中国画教学当中去,出现了一批写实功底强的中国画艺术家,例如徐悲鸿,蒋兆和。现当代的工笔人物造型也趋于写实,而素描教学也成为国画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素描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中的目的

在艺术教育中,素描是基础课,因为素描写实特点,素描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对象的具象把握,对结构的理解。运用透视学的原理,利用点、线、面、光影等元素,强化对象的特点。

(二)工笔人物画素描教学与时俱进,革新的素描方式

工笔人物画素描教学因结合了中国画的特点,在素描上对光影的要求降低,提倡用大量的线条来塑造造型。

三、工笔人物画素描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中国画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很多高校还是讲西式素描完全照搬的搬进中国画教学的课堂。在学习素描时就是光影明暗来塑造体积,对于线的理解很片面,甚至到纸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线条来表现体积感。

(二)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单一的素描教学观念如法适应当代大众的艺术审美。教师一直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机械师的联系方式使得教学处于僵化的状态。高校应当认识到如何利用素描的优势一面,结合本专业的发展进行教学。室友扎根本土的传统文化,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高校的国画素描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四、如何完善素描在工笔人物画教学的运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推行阶段式教学

首先,高校应明确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早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上,通过素描技巧的训练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对线条造型的理解力以及绘画能力。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明暗和光影的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国画的素描教学中要摒弃明暗和光影,明确训练学生以结构,线条为主要方向的教学。

(二)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核心要素。素描的发展并非停滞在某一时间段,素描教学不仅能体现艺术闻名的繁荣,在现今的中国画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和吸收新的艺术思想。尝试将中国画与素描较好的融合,改变学生观察对象的方式和作画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的中国画素描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观念陈旧和缺乏创新等问题。所以,各高校还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事进行阶段式的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其更切合本专业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符合时展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裴琳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8

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自1999 年9 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至今已有15 年的发展规模,具体分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借鉴区内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其中美术学专业按照专业必修课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学生在一、二年级为基础必修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方向必修阶段,课程设置中素描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四年不同阶段中都有开设,以下将对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现状及思考进行阐述,以此能够有所反思。

一、各年级阶段素描课程设置情况:

(一)一年级平行班为民族班、汉族班两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在进校之前在考前培训班进行的学习培训,学习时间参差不齐,长则一年、半年,短则3 到4 个月,各学生的基础水平、素描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素描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速写人物,第二学期课程主要为素描头像课程。二年级继续开设素描头像、同时开设相关其他类的基础课程,如色彩头像、色彩风景、写意花鸟、写意头像等课程。

(二)三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其中油画方向的素描课程开设为素描半身、素描全身,然后为油画半身、油画材料技法等课程。国画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为素描半身,然后为专业课程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为支教实习阶段。四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油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素描人体,然后是油画类专业课程,如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人体课程。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课程,然后是专业课程,如山水画、工笔人物半身像、全身像、写意人物画等。

从以上素描在各年级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在基础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并能够有效地延伸到专业方向的未来专业发展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总体框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之中,会随着未来喀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得更为完善。

二、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三、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

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

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

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

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结语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写实性素描作为罪魁祸首,而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需待完善,我们单纯地把一种表现语言形式作为了绘画的“基础”,而殊不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特征。同时我们也忘却了我们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教育独立的人,有创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质教育。单一写实性的素描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变,融入多元语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学思想,亟待完成学生在素描基础中的综合思维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创造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注释: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喀什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资助项目《实验素描教学在我院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课题的分论文,课题负责人:田军(项目编号:KJFZ 1312)。

参考文献:

[1] [英] 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目的[M].三联书店,2002.

[2] 周至禹.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我对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美术,2014(3).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9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10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仔细分析其含义,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不是杜撰的。②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③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思索困惑,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②案例的主题要新颖,有时代感,使读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读者共鸣。③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读者带来启示。④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切人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内容既要恰当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关于过程的叙述,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要有逻辑层次,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关于结果的叙述,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复阅读,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4.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H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形式可灵活一些,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反思与讨论,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9).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10).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11

由“叙事”二字可以看出,这种写作方式写出的结果是故事。就故事的主体来说,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要求我们直面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真实描写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最后要对整个事件进行回味和反思,或者把自己的反思渗透在故事的叙述之中。这样,读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则故事,还有对故事内涵的重新思考。

不是所有的教育故事都是教育叙事。要使叙事成为可能,还主要看所叙之事是否有意义。也就是说,是否体现教育教学机智,或是揭示深刻的教育问题。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还是讲述其他教师的故事,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所叙之事一定要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回味、反思。真实是教育叙事的生命。为了保证真实性,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录音等手段保存教学记录,也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教学实录。当然,记录下来之后还要进行挑选,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材料。我们说的真实是实有其事,但不排除一些文字上的加工,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其次,应该有细节的刻画。教育内涵往往体现在细节中。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汪中求先生认为细节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他指出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一个教学环节的改动等等都是细节。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责任心、事业心都表现在细节里,教育正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把一个个细节做好了,也就是把教育做好了。

第三,主题要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教育叙事要蕴含一定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叙事才有价值。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加一些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读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来领悟文章所要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12

素描造型是提升学生美术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和主要手段,对学生美术实操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起着最全面的基础作用。如何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技工教育素描教学方式,以更好适应技工教育美术应用专业的技能需要,成为了技工院校美术教学的重点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体会,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就完善技工教育素描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技工教育素描教学现状

素描是一种用黑、白、灰的层次变化或有节奏的线条来描绘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立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的绘画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而全面地观察对象、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提升美术设计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一,学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本人连续几届对初入学的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其中92%的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相当于零起步,其余8%的学生中,都是考不上高等院校或家庭经济困难的美术生,存在底子差、基础弱的突出问题。[1]

第二,忽视素描理论培养。不少人片面地认为素描画得好不好,仅取决于“手艺”或“技巧”,出现了重技法轻理论的倾向。一些教师对素描理论知识的讲授,授课范围仅限于对构图、结构和明暗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素讲解。多数学生对书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造成学生素描理论素养薄弱,存在单一学技巧错误思想。有些学生常常一屁股坐下去埋头画半天,缺乏素描思论的指导和自身思考,学习效率低下。[2]

第三,忽视造型艺术思维培养。一些师生在素描教学中,素描训练方法僵化,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没有培养学生用自己感官去体察造物的素描态度,以模仿拷贝为手段,一味追求逼真的刻板“死描”。这种重写实轻表现的训练方法,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即使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素描技巧,也不能自觉地和专业设计相结合,以致在后期的专业设计中无法用所学的素描技法把创意转换为明确的视觉语言。[3]

三、对技工教育素描教学的思考

第一,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适用性教学。针对技校生美术基础薄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从最基础的知识点教起,依据课堂练习反映的问题为讲解点,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素描表现规律,增强学生学好素描的信心。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加强多视角的静物塑造练习,培养学生对事物空间感和造型的把握,学会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然后再引导学生掌握构图比例,运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物体的结构、透视空间关系,逐步提升学生的素描塑型能力。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素描技能示范,将描素学习每一项技法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解决其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解决学习难点。

第二,坚持理实并重,在素描训练中精心嵌入理论教学。虽然素描学习强调实践性,但它必须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学好、用好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出来的素描理论,可以避免学生步入误区,陷入盲目摸索,提高学习效率。但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无论是教材还是辅导书,总是找到范图就画起来。因此,在素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精心将素描理论知识整理出来,嵌入在课堂实训讲解中,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操,提高素描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加强速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能力。速写是素描的基础,是锻炼并迅速提高素描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速写练习,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造型能力,而且还会提升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本人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画速写的同学,相对于坚持课内外都画速写的学生明显在对事物的构图、造型把握的准确度上会弱。尤其是技校生在观察、动手、审美和创造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其自身的素描水平还普遍较低。因此,在技工教育素描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技校生的速写训练,帮助学生分析研究优秀的速写作品,通过“线描法”和“线面结合法”,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线条表现勾画出人物、静物的特点和造型,这是培养学生的造型构图、设计分析及方案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培养创作意识,提高学生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要根据技工院校的专业特点,结合室内设计、装饰构造等专业技能要求,从素描基础技能架构、视觉语言与形式基础、素描限色创意表现等方面入手,将素描教学与创作培养结合起来,提高的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联想和设计思维意识培养,使素描基础技能实训与感悟视觉造型锻炼结合起来,挖掘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鼓励他们用素描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艺术的起点,离开了素描就谈不上艺术。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它肩负着奠基石的作用,需要技工教育美术教学工作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技能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创新型的高技能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海.试析Flas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214.

描写教育学论文篇13

2从动画片中挖掘场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它所表现的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场面描写中,既有环境的描摹,又有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动画片《灌篮高手》是篮球爱好者喜欢看的节目,也是小朋友爱看的节目,这部动画片既能为学生的场面描写提供素材,也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带着习作目的去观看《灌篮高手》,为指导学生写“比赛场面”打下基础。如,动画片中的主人公樱木花道与对手决战时,那激烈、精彩的比赛场面,樱木花道精湛的灌篮技术,以及在篮球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篮球比赛的场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教师在指导写《灌篮高手》的《精彩的篮球赛》之前,先指导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然后,让大家一起分享灌篮高手樱木花道的风采。结合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从动画片中挖掘童话的编写

电视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很多是活泼可爱的动物,展示给小朋友的是动物间充满神奇而又有趣的故事,有团结友爱的,有斗智斗勇的,有克服困难的,等等。观看这些动画片,也为学生编写童话提供了素材。学生充满想象力,也喜欢编写童话。如《猫和老鼠》让人感到久违的天真。猫与老鼠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不记前仇。教师可指导学生也以猫和老鼠为主人公,想象猫和老鼠之间所发生的不和或互助的故事。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与电视动画片中不一样的情节,同样去表现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比赛看谁编的童话故事《猫和老鼠新编》比电视中的更有趣。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猫被老鼠捉弄得火冒三丈,两根胡子气得不停地向上翘,尾巴不停地摆动着,真是吹胡子瞪眼睛,就像是一颗快要爆炸的炸弹似的。猫气呼呼地想:今天,我不把该死的老鼠捉住,我誓不为猫。人们不是都说老鼠怕猫吗?老鼠想要跟我斗,下辈子吧!想着,它就一溜烟地跑到老鼠窝前。”

4从动画片中挖掘观后感的撰写

动画片中的感人情节同样让人流泪。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有益的动画片,让学生带着情感去看,为写观后感积累生活经验。如《宝莲灯》的素材取自于中国流传很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沉香为了寻找、救出母亲,历尽千辛万苦。这部动画片教导人们只有不断努力,靠坚强的意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战胜顽固的敌人。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看这部感人的动画片,并且精心选择自己最受感动、感触最深、最受教育的片段,在班队活动中进行交流后,用心地写观后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