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水库管理论文实用13篇

水库管理论文
水库管理论文篇1

1.1工程设施方面

山塘水库的主要任务是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其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挡水坝、溢洪道、放水涵(闸)管和灌溉渠道等,现就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作一简述。

1.1.1挡水坝。一般是均质粘土坝,标准较低,一些小(二)型水库没有进行设计就进行施工,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如挡水坝高度或坝顶宽度不够,坝的坡度过程,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相当一部分挡水坝的坝基清基不彻底,缺少反滤层,坝基渗漏较大。坝体与两岸的山坡交接处,没有排水沟,山坡集水冲刷坝体。坝的上游坡面没有块石或混凝土块护坡,受水库风浪冲刷。

1.1.2溢洪道。一般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在原山坡开挖而成。经长期的运行使用,有些两侧没有导墙、底板没衬砌的溢洪道,大部分均被破坏;而有导墙和底板的也被冲刷损坏。另外,溢洪道宽度不够宽,设计泄洪流量小,溢洪道堰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的高差偏小,遇到特大暴雨时,水库最高水位几乎接近坝顶。

1.1.3放水涵管。分为斜涵管(或放水闸)和平涵管。涵管一般为方形浆砌体结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使用,大部分涵管都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孔洞周围的坝体土质,造成坝体有空洞,最后形成坝体塌方。

1.1.4渠道。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1.1.5进库道路。小型水库多建于山区,远离交通干线,建库时的进库道路多是不上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多坡陡的临时道路。经过几十年的使用,一些水库原有道路已不能通车,即使能通车,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泞,边坡塌方,车辆无法通行。容易贻误抢险时间,将产生严重后果。

1.2工程管理方面

山塘水库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在观念上没有把水当作商品,而是无偿提供用水服务,不收取水费,水库的运行管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负责解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体制与经济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用水对象由原来的农村集体单位变成了个体农户,水库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水费来维持。要向习惯于无偿供水的农户收取水费和派工维护工程变得非常困难,加之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混乱,个别水库无人管护,一些水库设施遭受人为破坏严重,难以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工程效益。

2.措施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要利用这难得的机遇,主动争取各级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同时,要促使全社会关注水利工作,加快自身管理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经济,增强经济实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2.1工程措施

2.1.1对病险水库的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对坝高不够,坝顶宽偏小的小型水库,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对于坝坡要按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的坡度及护坡结构。对土坝要进行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注意检查不均匀沉陷和裂缝出现。对于坝基渗漏大、坝体填土质量差的水库,要进行坝基防渗灌浆和坝体固结灌浆处理。

2.1.2确保溢洪道泄洪。溢洪道欠宽的,要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溢洪道未衬砌的,要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以保大坝的安全。

2.1.3改造放水涵(管)洞。放水斜涵(闸)管和平涵管漏水的,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应进行封墙后另外开凿放水隧洞。

2.1.4渠道防渗。为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放水时间及节约水量来确保灌区用水。必须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其经费可以通过政府、水管单位投资和灌区受益农户投工投劳来筹集。例如,2002年胜天二号灌溉渠道受益户自筹资金10万元,对2.2km输水渠道进行砼防渗。

2.1.5完善水库对外的道路。水库对外交通道路和通讯设备,是抢险工作的根本保证。它能使抢险物资和人员迅速送达水库,避免出现重大的灾害事故。水管单位要会同交通部门把水库与公路干线连接的道路,列入当地的交通公路网进行修通。

2.2非工程措施

2.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水的能力。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要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2.2.2落实责任,加强巡查自2004年来我县进一步明确了山塘水库管理责任。小(二)型以上水库由水行政主管单位管理,防汛责任人由所属乡(镇)的乡(镇)长和各水库电站的负责人共同承担。小(三)型水库和山塘由所在行政村管理,防汛责任人由所在行政村的村主任承担。全县山塘水库全部落实水库巡查员,1万立米以上的水库县水利局给予水库巡查员年补助资金600元。

2.2.3实行一水多用

根据山塘水库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产业,水库不能单一依赖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来维持,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一般有条件的可建设乡(镇)供水项目,解决乡(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也可利用水库或渠道的水头落差进行引水发电,建设相应规模的小水电站,与当地电网并网供电。

2.2.4发展多种经营

水库管理论文篇2

现行水库的管理制度和调度运行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协调防洪和兴利的矛盾以及兴利任务之间的利益。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看,现行调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多数的水库调度方案没有考虑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一些大型水电站在进行调峰调度运行时以及支流中开发的引水式水电站,往往只重视发电效益,忽视了坝下游生态保护的要求,如电站在调峰运行和引水发电时,导致坝下游出现减水河段,甚至脱水河段,使坝下游水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一些减水和脱水河段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坝下游水生态的安全;由于水库对下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可能引起水库下游局部河段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受水库调度运行的影响,也会引发库区局部缓流区域或支流回水区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现象的发生;水库消落带的利用与水库的调度运行不协调,可能造成消落带利用而污染水库水质。三是缺乏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目前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开发基本进入全面开发的状态,一些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好、综合利用效益大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这些枢纽工程建成后,如果仍采用目前的调度与管理模式,各发电公司仅按枢纽各自的任务进行调度运用,势必会造成对水资源统一调度的不利,不仅会影响流域梯级水库整体的综合利用效益,而且还会导致生态与环境等一系列影响。例如,如果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同步蓄水、放水,下游河道水量大幅减少或增加,将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与环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从三峡水库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和沱、岷江流域梯级开发及水库调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现有水库调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三峡水库调度运行面临的问题

三峡水库首先考虑的是防洪,其次考虑发电和航运,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在三峡水库泄水运行过程中,每年4月底至5月初,由于三峡水库坝前存在水温分层,水库升温期下泄水较天然情况的水温低,将会使坝下游“四大家鱼”的产卵时间推迟约20天;同时,三峡水库的削峰作用,也直接影响“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可能导致中下游“四大家鱼”的产量下降;水库泄洪时,可能使下泄水流中造成氮气过饱和,可能使坝下游鱼类(尤其是鱼苗)发生“气泡病”;水库的清水下泄,影响和改变了中下游的江湖关系,也相应的影响了中下游的水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过程中,支流回水区受水库回水顶托的影响,在局部缓流区域可能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水华”(如135m蓄水过程中香溪河发生的“水华”);随着水库蓄水位抬高,水库消落带的利用,也可能影响水库水体的水质。

(二)沱江流域水库调度存在的问题严峻

沱江干流总长达600多km,经成都、资阳、内江、泸州后注入长江,流域面积约2.7万km2。两岸人口密集、工业企业众多。由于缺乏有效环境管理,沱江接连出现了两次严重污染事件,污染事件发生后紧急实施跨流域调水——通过都江堰和三岔水库分别调水5000万m3和500万m3为沱江冲污,调水流量甚至大于沱江上游来水。但在调水冲污过程中,由于对沱江干流的石桥、沱江、南津绎等梯级水电站缺乏统一调度与管理,污水团下泄缓慢,调水冲污效果并不理想。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电调与水调的矛盾,暴露了企业在处理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中的局限性,也暴露出管理制度的薄弱。

(三)岷江流域水库调度存在的问题

岷江干流除在建电站紫坪铺和支流在建狮子坪电站外,目前干、支流上已建的其他水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各水电站为了获取最大的发电效益,尽量引水发电,基本不考虑河道内生态用水,导致干流约80km、支流约60km的河段出现时段性脱水。铜钟电站以上的茂县境内,断流现象十分突出,河道干涸,在40km的河段内,干涸河段长17km,占河段长度的42%。岷江上游干流和主要支流原生的近40种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虎嘉鱼,由于河流减水或断流,河床萎缩或干涸,直接影响鱼类的繁衍和生存,鱼类数量和种群急剧下降,许多河段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20世纪80年代以后,茂县以下河段虎嘉鱼已绝迹,曾是杂古脑河和岷江上游主要经济鱼类的重口裂腹鱼,也很少发现。此外,在脱水、断流河段,河床大部分甚至全部,乱石堆积,两岸植被萎缩,河床出现沙化,在汛期大水时,易形成含沙高的洪水,加剧下游河道的淤积。

此外,岷江上游地区比较好的土地多集中于河道两岸,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抽、引岷江水灌溉。由于部分河段出现脱流或减水,使河流两岸农田的灌溉水源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一方面长江流域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目前总体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和能源要求的提高,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和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现行的水库调度方式主要是处理、协调防洪和兴利的矛盾以及兴利任务之间的利益,对水库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态调度纳入水库调度统一考虑,努力提高防洪、兴利与生态协调统一的水库综合调度方式。

二、完善水库调度方式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完善水库调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统筹防洪、兴利与生态,运用先进的调度技术和手段,在满足坝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各项功能,使水库对坝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系统。

(一)充分考虑下游水生态及库区水环境保护

水库的调度运用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根据目前长江流域水库的管理和调度现状,研究认为,在现有的调度方式中,根据各水库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下泄合理的生态基流(最小或适宜生态需水量),运用适当的调度方式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理化性状与水华爆发、控制河口咸潮入侵等,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对水库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不利影响的目的。

1.确定合理的生态基流

生态基流要根据坝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确定。生态需水是指维系一定环境功能状况或目标(现状、恢复或发展)下客观需求的水资源量。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是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措施。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应根据河流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要求,即生物体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水量来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不但与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结构有关,而且还应与区域气候、土壤、地质和其它环境条件有关。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用水的矛盾在全球范围都很突出,但生态流量大小的选取论证,目前尚缺乏比较完善、成熟的方法。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先后开展了许多关于鱼类生长繁殖与河流流量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河流最小生态(或生物)流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湿周法、河道内流量增加法、Montana法等。对于最小河流生态用水,有些国家干脆做出强制性规定,例如,法国规定最小河流生态用水流量不应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10,对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的河流,最低流量的下限也不得低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20。我国根据河流所处的地区,也提出了确定河流生态流量的不同方法。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要求,长江流域河道生态基流可根据多年径流量资料,一般采用90%或95%保证率的最枯月河流平均流量。

根据生态基流控制水库下泄流量的措施多种多样,最经济的方法是设定在一定的发电水头下的电站最低出力值。通过电站引水闸的调节,使发电最低下泄流量不小于所需的河道生态基流,以维持坝下游生态用水。

2.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水库局部缓流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可通过改变水库调度运行方式,在一定的时段内降低坝前蓄水位,使缓流区域水体的流速加大,破坏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条件;或通过在一定的时段内增加水库下泄流量,带动水库水体的流速加大,达到消除水库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另外,对水库下游河段也可通过在一定的时段内加大水库下泄量,破坏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条件;或采取引水方式(如汉江下游的“引江济汉”工程),增加河流的流量,消除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

3.控制“水华”爆发

可通过不同的调度方式,充分运用水动力学原理,改变污染物在水库中的输移和扩散规律以及营养物浓度场的分布,从而影响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生物自净作用的变化。可利用水库调度对水资源配置的功能,蓄丰泄枯,增加枯水期水库泄放量,从而显著提高下游河道环境容量,改善水质。目前,汉江下游枯水期2月份前后频繁爆发水华,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蓄能力增强,以及引江济汉联合调度,可增加汉江下游2月份前后的河道流量,从而有效缓解汉江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控制蓝藻“水华”的爆发。

4.控制咸潮入侵

长江口属于受上游来水和口外咸潮入侵双重影响的敏感水域,上游来水和咸潮入侵直接关系到这一水域的生态安全。长江口盐水入侵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枯季11月至次年4月,其距离因各汊道断面形态、径流分流量和潮汐特性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南支河段有两个盐水入侵源,即外海盐水经南北港直接入侵和北支向南支倒灌,北支倒灌是南支上段水域盐水入侵的主要来源。

三峡工程是长江干流上骨干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具有较大的调节库容,按设计的调度运用方式,可增加长江中下游干流枯季流量1000~2000m3/s,对改善长江口枯季咸潮入侵的作用明显。但在三峡水库蓄水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水库调度在满足原定防洪、发电、航运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改变调度运行方式,以减少在10月份三峡工程蓄水期对咸潮入侵的不利影响。通过初步研究,可以考虑在不影响重庆河段输沙的条件下,适当延长三峡水库蓄水期,则可减少10月份的蓄水量,对长江口的影响便可明显减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研究应急调度运用方式,如果长江出现了特枯水,长江口咸潮入侵形势特别严峻时,可视必要加大发电流量,以缓解这一关系到长江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充分考虑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保护

水库形成后,一方面产生了一些有利于部分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条件,其种类和数量会大幅度增加,生产力将提高。另一方面,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使库区及坝下河流水文情势和水体物理特性发生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繁衍和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索饵、越冬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库区原有的急流生境萎缩或消失,一些适宜流水性环境生存和繁殖的鱼类,因条件恶化或丧失,种群数量下降,个别分布区域狭窄、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的种类甚至消失;大坝阻隔作用使生境片段化,影响水生生物迁移交流,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水库低温水的下泄,对坝下游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具有不利影响;由于水库泄洪水流中进入了大量的氮气,使下泄水体中氮气过饱和,可能导致坝下游鱼类(尤其是鱼苗)发生“气泡病”。对这些不利影响,可采用以下调度措施减小或消除。

1.采取人造洪峰调度方式

水库的径流调节使坝下河流自然涨落过程弱化,一些对水位涨落过程要求较高的漂流性产卵鱼类繁殖受到影响。根据鱼类繁殖生物学习性,结合坝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通过合理控制水库下泄流量和时间,人为制造洪峰过程,可为这些鱼类创造产卵繁殖的适宜生态条件。鉴于三峡工程对长江荆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的不利影响,目前正着手进行“人造洪峰”诱导鱼类繁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2.根据水生生物的生活繁衍习性灵活调度

水库及坝下江段水位涨落频繁,对沿岸带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等繁衍不利。特别是产粘性卵鱼类繁殖季节,水位的频繁涨落会导致鱼类卵苗搁浅死亡。因此,水库调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尤其是产粘性卵鱼类繁殖季节,应尽量保持水位的稳定。我国很多渔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水库,在水库调度中都采取了兼顾渔业生产的生态调度措施。如黑龙江省龙凤山水库在调度上采取春汛多蓄,提前加大供水量的方式,然后在鱼类产卵期内按供水下限供水,使水库水位尽可能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控制低温水下泄

水库低温水的下泄严重影响坝下游水生动物的产卵、繁殖和生长。可根据水库水温垂直分布结构,结合取水用途和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生物学特性,利用分层取水设施,通过下泄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表孔泄流等措施,以提高下泄水的水温,满足坝下游水生动物产卵、繁殖的需求。

4.控制下泄水体气体过饱和

高坝水库泄水,尤其是表孔和中孔泄洪,需考虑消能易导致气体过饱和,对水生生物、鱼类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鱼类繁殖期,对仔幼鱼危害较大,仔幼鱼死亡率高。水库调度可考虑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溢流时间,降低下泄的最大流量;如有多层泄洪设备,可研究各种泄流量所应采用的合理的泄洪设备组合,做到消能与防止气体过饱和的平衡,尽量减轻气体过饱和现象的发生。此外,气体过饱和在河道内自然消减较为缓慢,需要水流汇入以快速缓解,可以通过流域干支流的联合调度,降低下泄气体中过饱和水体流量的比重,减轻气体过饱和对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的影响。

(三)充分考虑泥沙调控问题

长江是一条泥沙总量大的河流,在长江上修建水库,库区泥沙淤积与坝下游河床冲刷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是建库后的自然现象,无法避免。泥沙冲淤对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影响,是检验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处理得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水库的泥沙调度,须结合水库的综合利用、目的和水库本身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慎重对待。

长江流域的河流一般水大沙多,且来水来沙量多集中在汛期,为减小库区泥沙淤积,长期保留水库大部分的有效库容,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一般采用汛期结合防洪降低库水位以排沙,非汛期蓄水抬高水位以兴利的“蓄清排浑”的水库调度方式运用,通过这种调度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泥沙冲淤带来的不利影响。

水库泥沙淤积将直接造成库容的损失、库尾段的淤积,会引起库尾水位的明显抬高、变动回水区航道与港口的运行安全等问题。通过采用“蓄清排浑”、调整运行水位以及底孔排沙等调度方式,可有效减少泥沙淤积和改善变动回水区的航运条件。如长江三峡水库属于河道型水库,滩库容相对较小,来水来沙量集中在汛期,大量水量需要下泄,水库正常调度采用175m-145m-155m方案,在水库运行100年后,库区泥沙淤积基本平衡,但可仍保留防洪库容约86%,保留兴利调节库容约92%。而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运用,可有效的减少泥沙在库尾段的淤积,水库运用100年后,长寿以上的淤积量只约占总淤积量的3.6%左右。

水库的调蓄改变了天然河流的年径流分配和泥沙的时空分布,汛期洪峰削减,枯季流量增大,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坝下游河道将发生沿程冲刷,同时因流量过程调整,下泄沙量减少,河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河床冲刷及河势调整对防洪与航运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河床冲深,降低洪水位,增加河槽的泄洪能力;年内径流分配的调整,有利于浅滩航槽的改善。但在河势调整过程中,可能危及防洪大堤与护岸工程的安全,也可能出现局部浅滩恶化。水库可按“蓄清排浑”、调整泄流方式以及控制下泄流量等方式,通过调整出库水流的含沙量和流量过程,尽量降低下游河道冲刷强度,减少常规调度情况出库水流对下游河道冲刷范围并延缓其进程,以减小不利影响。

水库管理论文篇3

1.1库区江段污染源现状

1998年,库区各类污染源进入长江的CODCr81.9万t,BOD515.1万t,NH3-N1.6万t,TN13.9万t,TP0.9万t,Oil462t,Φ-OH(酚)112t,TCu3.5t,TCr3.8t。调查研究表明:影响三峡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干支流入库污染负荷、三个重点城市(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排污负荷量。这些主要因素的控制,对库区水质改善起关键作用[6]。

多年污染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库区江段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3-H等。三峡库区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田径流[7]。由于库区江段的社会经济在空间上形成以重庆主城区、涪陵区、万州区以及沿江县城为中心的密集型发展态势,因而也形成了以沿江城镇为中心的污染源集中排放区域。1998年库区工业及城市污水CODCr的年排放量为16.69万t,其中重庆主城区排污量约占库区江段排污总量的65%,涪陵区和万州区分别占排污总量的10%和6.4%,只有18.6%的污染源来自库区江段的其余城镇。

1.2库区江段水质状况库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与长江径流量相比较而言较小,因而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多年常规水质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库区江段主要水质指标的断面平均浓度一般低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浓度,仅在排污集中的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的个别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出现Ⅲ类,在一些大的城市排污口附近,已经出现明显的岸边污染带,局部区域水质污染严重,出现了超Ⅳ类、甚至超Ⅴ类的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NH3-N等。

由此可见,尽管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良好,但是局部区域水质不容乐观。

1.3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状况

1997~1999年国家计委主持编制了《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规划范围从重庆市巫山县到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干流以及嘉陵江、沱江、乌江等主要支流下游地区,规划总面积12.47万km2。规划的重点地区是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城市。2001年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编制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规划范围包括三峡库区和重庆主城区20个区县市、影响区42个区县市、上游地区38个地市的214个区县。规划总面积79万km2。《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与《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相比,规划范围扩大,三峡库区部分工程项目规划进度提前。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物控制或消减方案与水质保护目标之间没有输入响应定量关系,缺乏总量控制的技术支撑。另外,即使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了污染物总量(如COD)控制指标,但没有把总量分配到江段或污染源上。因此,规划在水环境容量问题上科学依据不够充分,更没有考虑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的变化问题[7]。

从2002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投入巨资,正在按照规划全面展开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水污染的治理工

2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条件确定

环境容量的定义,是指水体在一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其大小随规划设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特定水体水质保护目标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动态输入响应关系。因此,为了计算水环境容量,首先必须确定规划设计条件,包括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设计水文条件、排污口位置、控制污染物指标和上游来水水质状况等条件。

作者提出:针对长江的水污染特点,水环境容量计算须分为总体环境容量和岸边环境容量。总体环境容量是以一维水质模型计算的断面平均浓度控制的水环境容量;岸边环境容量是二维水质模型计算的岸边排污混合区控制情况的水环境容量。

本文以1998年专题调查的库区污染源和水质状况代表三峡水库现状水质,2010年为水质规划设计年。用库区干流朱沱断面、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的武隆断面作为三峡水库上游入库控制断面。总体环境容量研究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和两条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汇入流量占库区支流总流量93%的两条重要支流),其中,库区干流从重庆上游的朱沱到三斗坪,全长约730km;嘉陵江从北碚至长江汇流口,全长约60km;乌江从武隆至长江汇流口,全长约68km;库区内其他江段内的支流将以源汇方式考虑其对水库水流水质影响。在总体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岸边环境容量研究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3个重点城市江段。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控制指标确定为COD/{Mn/}和NH3N。

2.1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及水质控制指标

2.1.1计算原则

(1)水库总体水质保持Ⅱ类。经国家批准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指出:水库建成以后总体水质①应满足Ⅱ类水标准。考虑三峡水库的水质现状以及水体主要功能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库区重点城市江段(如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允许局部水域存在Ⅲ类水体。

(2)建库后水质状况不能比现状差。据1998年以前的监测调查,三峡库区干流江段现状水质良好,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CODMn和NH3-N的断面平均浓度基本上都低于Ⅱ类水质标准浓度。为能继续保持水质良好,作者提出: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库区水质状况既要满足功能区确定的水质类别要求,又不能比现状水质差。现状水质以1998年断面平均浓度值为基准。三峡水库入库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均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因此,计算时上游入库水质按维持现状条件设计。

(3)库区江段CODCr排放总量不能超过38万t/年,NH3-N不能超过2.96万t/年。国务院对《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的批复意见②为“到2010年,长江上游干流四川省与重庆市交界断面和三峡库区总体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和主要支流水质要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规划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允许排放量,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控制在38万t和23万t以内。”因此,三峡库区江段CODCr排放总量应控制在38万t/年以内,并以此作为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依据。假定以1998年库区各江段现状排污量为基础进行库区总量分配,按照等比例分配原则分配2010年三峡库区沿江CODCr允许最大排放量。国务院文件中只提出了CODCr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NH3-N。三峡库区点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性质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通常NH3-N与CODCr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三峡库区1998年实测污染负荷中NH3-N与CODCr的比例以及沿程分布,按照CODCr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NH3-N进行同比例控制,折算出三峡库区沿江2010年NH3-N允许最大排放量为2.96万t,见表1。

2.1.2设计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是决定水环境容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三峡库区水文条件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很大。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反映了水质保护目标的安全系数。根据国内、外水质规划计算规范、结合三峡库区江段水文水质特性,从偏于安全考虑,采用90%保证率连续7d最小流量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设计水文条件,简称7Q10。同时,为了比较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库区环境容量变化,三斗坪水位分别取为相应于7Q10设计流量下的天然河道水位为658m(代表天然河道状况)以及三峡水库建成以后的运行调度水位1686m和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

2.1.3水质控制指标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控制指标为CODMn和NH3-N。在三峡水库水功能区划的工作基础上,围绕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所需的计算条件,对库区总体水质(①“总体水质”是一个正式文件使用、具有三峡特色但内涵模糊的概念,对三峡库区“总体水质”理解各不相同,缺乏公认、明确的定义。本文中的“总体水质”是指以断面水质平均浓度来评价的水质状况,“总体水质”对应“总体环境容量”。实际上“岸边水质”对工农业和人民生活更为有用。三峡库区沿岸有二十多个大、中、小城市,即使污水达标排放,也存在一定范围的污染混合区。在用“总体水质”概念来反映三峡水库宏观水质状况的同时,还需要有“岸边水质”的概念。对大江大河来说,“总体水质”不超标,并不意味着“岸边水质”不超标。“岸边水质”对应“岸边环境容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的批复”,1999年1月25日。)和城镇江段岸边水质,提出了更具体的水质保护目标。

(1)总体水质保护目标。按照三峡水库水域功能区划和容量方案拟定原则的要求,三峡水库总体水质按地表水水质标准Ⅱ类水控制,允许库区3个重点城区江段下游一定范围内岸边水域按水质标准Ⅲ类水控制,在满足功能区类别控制的同时,各断面的控制浓度以现状水质(1998年)为基准,作为总体环境容量的水质目标的控制条件。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的水质保护目标与断面浓度控制见表2。

(2)岸边水域水质保护目标。岸边环境容量主要是针对岸边排污混合区的控制而言的。排污混合区在环境管理中定义为认可的污水排放口附近的允许超标区。

排污混合区允许范围的规定,涉及水环境的功能区划、水流条件及排污条件等诸多因素。从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来看[8],一般都是采用平面面积及其最大长度和宽度来确定。有的也以相对比值来表示:例如面积为水域表面积或河流横断面的百分比;宽度为河宽的百分比;流量为河流流量的百分比等。另外还有一些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限定来确定排污混合区的范围。R.L.Doneker和G.H.Jirka[9]介绍了排污混合区的概念、定义及美国一些州对于混合区范围的限定,提出了混合区可用长度、横断面面积或水体体积来定义。对于河流,美国大部分州规定混合区范围不超过河流断面或体积的1/4,有的确定为1/5,在Virginia州仅定义了混合区的长度,在夏季与冬季混合区的长度分别小于平均河宽的1/10或1/5。我国对海域及河口地区的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也有规定,但对河流中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缺乏可以广泛应用的定量数据,甚至还难以提供准确的定量计算方法。

按照收集的大量实测资料分析,长江干流上较大的污染混合区范围,其长度一般都在100~500m之间、宽度在40~200m以内。建库后的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标准可以选择长度、宽度、面积3个参数以及3个参数的组合方案。具体组合方案,必须通过水质模型的反运算,将三峡库区一些主要排污口分别按混合区长度、宽度和面积控制,分别计算不同控制条件下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来确定合理的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

(3)排污口位置。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大量城镇将要搬迁,排污口位置初步按照库区城镇1998年现状位置和规划设计位置两种分布方案考虑,以排污口现状排污量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分配权重,按照污染负荷等比例分配原则将库区水环境容量分配到各排污口。

2.2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案

综合以上多种影响因素,最后确定的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案见表3。通过对总体环境容量进行多方案计算分析,提出三峡库区在实际运用中的总体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库区岸边环境容量。

3三峡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

3.1总体环境容量计算

3.1.1计算模型

针对三峡水库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点,开发研制一维非恒定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水库建成前、后的水流水质运动规律。模型充分考虑了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库区水流水质运动特性的影响,水流水质主要模型参数通过实测资料建立了与水流条件相关的经验关系式,既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又提高模型预测能力[14]。三峡库区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代表性时段长河段水流水质观测结果[10~13],验证了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预测精度,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总体环境容量计算的工具。

3.1.2总体环境容量计算

将7Q10设计流量作为三峡入库流量,三斗坪水位分别取658m、1686m和175m,模拟计算库区水流状况,分别代表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3种代表性水流状况。将水库上游3个入库断面控制浓度作为水库背景水质,设计排污口位置和现状排污量所占比例作为水环境容量分配权重,利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三峡水库在设计水质保护目标下最大允许纳污量。计算得到不同方案下三峡水库总体环境容量和沿江段的分配见表4。

3.1.3计算结果分析

采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的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总体水环境容量,模拟结果表明:

(1)三峡水库建成前,在7Q10设计流量条件下和现状污染源位置不变情况下,模拟计算的库区江段CODCr指标的沿程浓度可满足水域功能区规定的水质目标要求,NH3-N指标在库区干流和乌江江段满足水质保护目标要求,但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江段NH3N需削减30%负荷量后,才能达到功能区所规定的水质目标;(2)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位抬高,水流减缓,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的延长,污染物自净降解总量将比建库前增大,因而水库建成以后总体环境容量较建库前略有增大。从水质偏于安全和实际管理应用角度出发,可选择三峡库区运行水位1686m和规划排污口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总体水环境容量,即在设计条件下三峡水库建成以后的总体水环境容量值为CODCr2220万t/年和NH3-N1。66万t/年。

3.2岸边环境容量计算

3.2.1计算模型

以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江段为重点,针对三峡库区不同江段排污口和汇流口混合区特点,分别开发研制平面二维k-ε模型和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平面二维k-ε模型用于模拟计算水深比较浅的重庆江段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用于水库建成以后水深比较大的涪陵和万州段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模型在边界处理和参数选取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能够模拟复杂边界、自由水面、岸边排放等大范围的混合区发展变化。大量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类数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精细模拟预测排污口附近的复杂水流特点和污染混合区范围[15~25]。

3.2.2局部江段岸边环境容量计算

岸边环境容量是在单个排污口混合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择三峡库区代表性排污口,计算单个排污口的混合区范围,根据混合区水质保护目标,反推单个排污口最大允许污染负荷排放量。并利用下式计算得到整个江段岸边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即局部江段岸边环境容量:江段岸边环境容量/江段控制长度=∑排污口最大允许负荷量/∑混合区长度。

3.2.3计算结果分析

(1)在拟定的水质控制目标下,随着库水位升高,除少数排污口外,多数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污负荷量减少,各江段的岸边环境容量也随之减少;(2)按现状生活污水排放的CODCr和NH3-N的负荷计算,控制三峡库区污染混合区的水质参数是NH3-N,进行污水处理时,应优先考虑对NH3-N的处理;(3)利用二维和水平三维模型,针对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3个重点城市江段的污染混合区,考虑多种不同的污染混合区控制方案组合进行大量计算,长度按照100m、200m、300m,宽度按照河宽1/10以及面积相同等进行组合计算,最终结果表明:单个污染混合区按照长度100m控制较为恰当。在此基础上,江段污染混合区长度按照总长度1/10、1/15、1/30进行组合计算,结果表明江段混合区控制在总长度1/30较为恰当。因此,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指标为混合区长度。推荐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控制标准为:单个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100m,江段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江段总长度的1/30;(4)在同样混合区水质控制目标下,岸边环境容量随库区水位抬高而呈减小的趋势。因此从水质偏于安全考虑,建议将175m水位下用长度控制的岸边水环境容量作为3个重点城区江段的水环境控制容量。见表5。

3.3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

从以上总体和岸边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来看,对于总体环境容量,和建库前相比,长寿江段以下的总体管理环境容量是增加的,而且坝前水位168.6m和175m的环境容量基本相同。对于3个重点城区岸边环境容量,在限定的排污混合区控制标准下,污染负荷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必须进行削减。从水质偏于安全考虑,建议建库后三峡水库的3个重点城区城镇江段水环境容量按照175m水位岸边环境容量控制,其他江段则按175m水位总体环境容量控制,得出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见表6)。由表6可见,三峡水库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为CODCr16.08万t/年、NH3-N0.90万t/年。

4结语

通过本文工作,有以下主要结论:(1)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2)以CODCr、NH3-N为污染物控制指标,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总体环境容量和岸边环境容量,推荐了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总体环境容量增加,岸边环境容量减少。(3)三峡水库建成以后,为了保护好库区水质,建议对三峡库区污染负荷按照总体环境容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对重点城市江段采用岸边环境容量进行控制。(4)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指标为混合区长度。推荐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控制标准为:单个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100m,江段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江段总长度的1/30。

在水环境容量研究方面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如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段和涪陵城区乌江段岸边环境容量的计算;水环境容量分配原则的完善;允许排污负荷从河段再分配到每个污染源或排污口等。近几年的监测表明,库区江段的TP(总磷)已逐渐成为主要污染物质。三峡水库是否出现富营养化,也引起有关部门和公众的关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的影响较大,汛期清浑水样的监测指标差别显著。因此,在今后的水环境研究中还应考虑TP和泥沙的影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J].环境科学研究,1992,5(3).

[2]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张永良,等.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4]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R].1992.

[5]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专题报告——长江干流入库断面背景浓度及库区污染源排污负荷现状与预测研究报告[R].重庆: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1998.

[7]张玉清.河流功能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8]张永良,李玉梁.排污混合区分析计算指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9]RobertLDoneker,GerhardHJirka.TheExpertSystemForhydraulicsMixingzoneAnalysisofConventionalandToxicSubmergedSinglePortDischarges[M].In:USEPA/600/390/012,1990.

[10]李锦秀,黄金池,廖文根,等.三峡库区污染物沿程变化规律模拟研究[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1]李锦秀,黄真理,吕平毓.三峡库区江段纵向离散系数研究[J].水利学报,2000,(8):84-87.

[12]李锦秀,黄真理,等.三峡水库纵向离散系数变化趋势预测[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90-493.

[13]李锦秀,廖文根.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1,(6).

[14]黄真理,吕平毓,李锦秀.三峡水库长河段水文水质同步观测研究[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59-466.

[15]陈永灿,刘昭伟,李闯.三峡库区岸边污染混合区数值模拟与分析[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501-508.

[16]洪益平,周雪漪,陈永灿,余常昭.重庆交汇江段污染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7]江春波,周雪漪,程志强,陈立秋.三峡库区涪陵江段水流及水污染预测[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8]ChenYongcan,LiuZhaowei,LiChuang.TheInvestigationandNumericalSimulationofPollutionZonefortheWastewaterDischargeformFuling[C].PhosphateFertilizerFactoryinThreeGorgeReservoir.2000ChinaJapanJointSymposiumon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2000.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putingDepthAveragedNonlineark-εmodelandforItsProgramDevelopment[J].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1999,41(1):1371-1374.

[19]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putingDepthAveragedNonlineark-εmodelandTechniqueforItsProgramDevelopment[J].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1999,41(1):1371-1374.

[20]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putingDepthAveragedFlowUsingBoundaryfittedCoordinatesandStaggeredGrid[J].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2000,5(2).

[21]HongYiping,ZhouXueyi,ChenYongcan,YuChangzhao.NumericalModellingandVerificationofFlowandPollutantMixingCharacteristicsatARiverConfluence[C].2000ChinaJapanJointSymposiumonGreenScienceandTechnology,2000.

[22]李崇明,黄真理.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Ⅰ)[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67-474.

[23]李崇明,黄真理.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Ⅱ)[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74-482.

[24]黄真理,吕平毓,李克峰,李嘉.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Ⅲ)[A].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83-489.

[25]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技术领导小组.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总报告[R].2003.

WaterenvironmentalcapacityforthereservoirofThreeGorgesProject

水库管理论文篇4

1、管理体制

高州水库灌区由茂名市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和各市(县、区)的管理工程机构联合管理,管理局设址高州水库,行政隶属茂名市政府,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工程业务委托茂名市水利局管理。茂名市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机关设12个科室基层管理单位,2个库区管理所,5个灌区管理所,管理库区工程及跨县(市、区)引水及渠道工程,包括水库调度、调配分水等,局灌区管理所下设21个中心站,49个小站,管理跨市(县、区)总干、干、支渠共16条201.15km。市(县、区)有11个管理处,34个管理所180个管理站,管理市(县、区)各自境内渠道。现灌区共有管理人员1317人,共有技术人员10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10人,职工人均收入7547元/年。

2、运营机制

自1985年7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1985]94号文《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的通知以来,经济管理上分级核算,自收自支,财务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两级核订计收水费,管理局按局属工程及全灌区固定资产核订水费成本及水费价格,各市(县、区)按各自工程状况再核定市(县、区)级管理处水费成本,根据水量及受益田亩向镇村级下达水费任务,把水费与公购粮、镇统筹、村提留粮(或款)一起交粮管所代收,然后再逐级上缴。存在乡镇截留现象,水费收缴困难。

在工程建设及资金投入上争取国家补助、管理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投劳等形式。灌区支渠以上的灌排骨干工程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由国家、地方和灌区共同筹集;支渠以下工程以地方财政、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劳或筹资为主。

在工程管理上实行各工程管理所负责管辖维修养护各自的渠道及相关水工建筑物,各工程管理所又将各工程地段核定工程量后,按岗位责任制分到个人。管理局工程管理科为各工程所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但由于工程运行四十多年,工程投入不足造成险工隐患多。

三、1998年以来灌区建设成就

高州水库直属灌区于1997年完成了高州秧地坡拦河坝的改建工程,总投资3915.73万元(其中省1950万元,市322.53万元,自筹979.80万元,超支660.4万元)。改建加固后工程运行良好。

四、灌区存在问题

1、工程归属管理体制问题。

高州水库灌区还存在着水利工程管理不归口,造成调水难以调配,浪费水资源严重的现象。南盛拦河坝和茂名市工业引水渠(21.4km)原由茂名市石油工业公司投资兴建,一直以来,是油公司管理,运行四十多年来,油公司未向水库管理局上交一分钱水费,并且长期引鉴江河14—16m3/s的水量(油公司仅用3m3/s),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2、水费计收问题。

(1)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生产队集体所有制易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形成用水千家万户,水费收取困难,参差不齐镇村混合统收办法,收到后先交足公购粮,后镇留足统筹、村提留粮才到水费。近年基金会出现支付困难,镇村级为了应付债务,往往截留挪用水费,拖欠严重。目前全灌区市(县、区)管理处及管理局两级均出现农业水费收取(农民大部份已交)镇村截留挪用现象。

(2)、交费迟,用水不足与误时问题。

管理局与管理处,管理处与农户收费计量标准不一致,管理处为追求效益,希望少用水多收费,而往往少申请用水,而农户用水没有充分保证,担误了如期农时,经常拖欠或拒交水费,造成管理处经济困难,多个管理处已多年未发工资,工人人心涣散,工作积极性不高,渠道淤积严重,灌溉面积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原有所站设置不科学、机构重叠、人员超编问题。

五、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1、近年来灌区管理的回顾

近年来灌区的管理从原来的集体大锅饭管理逐步过渡到核定经费;定额人员严格按各种规章制度从所站个人的岗位承包责任制,从而节约了经费,充分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2、参与式灌溉管理探索

个别支渠进行受益户的联合管理,使工程长期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运行,用水合理节约。这样既减轻了工程管理单位的负担,又使用水户自觉根据轻重缓急按需用水,减少了互相之间的矛盾。

水管单位生存与发展水费征收是关键。在农业供水收费大多数实行乡镇包干上缴后,但东岸灌区一直实行村委会负责制,由于这种负责制中间环节少,避免了层层插手水费征收工作,水利部门对水费有协调收缴和支配权,因而有效地杜绝了截留、挪用水费现象,确保了水费的正常入库,历年水费入库率都保持在90%以上,保持了供水与收费的良性循环。

六、下一步改革设想

(一)改革基础分析

全灌区现有有效灌溉面积98.63万亩,每年W农业=11835.6万m3,W工业、生活=46000万m3。现在农业生产年产值是1090.44元/亩,亩用水量1200m3,现行第亩水费是45元/年左右,但收缴率只有65%,则实际收入只有2844.93万元;工业实收350万元左右(由于体制未理顺,应收又收不起);但总支出达5347.81万元(其中折旧1724万元,工人工资993.92万元,工程维护费2044.76万元,提水电费6.1万元,其它费用579.03万元),显然工程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运行,资金年差额达-553.36万元(未计入拖欠水费)。通过以上分析,工程运行40多年来,累计向社会供水480多亿m3,另外还取得了防洪、航运、养殖及种植等社会效益,但财务效益总体却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无偿供水和低价供水造成了水利工程的亏损,使水利工程新创造的价值转移到了用户单位。这种分配不合理,必然造成水利工程的大修和更新改造资金得不到保证,以致工程老化严重,效能衰减。同时还会造成用户不关心水利工程,不注意节约用水,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因此合理提高水价是使水利工程财务效益发生实质性转变的关键。

就提高水价来说,农业近期预计W农净=118356万m3,W工业、生活=5000万m3,因此高州水库灌区要维持工程现状的农业水价是0.0375元/m3,即每年45元/亩,农业年水费收入为4438.43万元;工业、生活供水价0.523元/m3,年水费收入909.46万元。维持现状的供水量实行这种水价对农民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由于工程运行了40多年,必须进行必要的灌区老化工程改造,该项目已于1999年立项,总投资12多亿元,这样一来,水价成本将有明显的增加,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现生产成本连水费年约600元/亩,年纯利在500元左右)。

(二)改革设想

1、管理体制改革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灌区代表大会由茂名市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各受益市(县、区)管农业的副职领导、受益市(县、区)水利管理处代表等组成。每年年初召开例会,总结上一年灌区用水的情况和问题,布置新一年用水的计划,在天气特别干旱时根据需要召开紧急会议,协调好合理调水和用水。

(1)在争取工程管理归口同时,在健全完善灌区代表大会、灌区管委会的基础上,各市县管理处实行承包责任制,负责本区域渠系工程常年维修养护、岁修清淤及供水、绿化管理,调配供水,组织水费征收上缴工作。

(2)管理局内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促进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管理所实行承包责任制,分级核算,分级管理,划定管理所、站的管理范围,实行管理单位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负责管理区段内的渠坝、道路、建筑物经常检查、观测、维修养护、岁修、清淤,调配供水,收缴水费工作,并定期考核。

(3)用水管理调度按水权统一、合理调配的原则,全灌区范围内水权统一在管理局,干渠内水权统一在管理所,一个渠段或支渠水权统一在站。先申请,后放水,用完一次结一次水帐,实行计划用水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定渠道、定灌溉面积、定水量、定时间、定管理人员,所与所、站与站进行上下交接水量。

2、人事制度改革

(1)针对灌区的实际情况和2015年规划,灌区总面积达到125万亩。根据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加大人事、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制度等原则,对灌区专业管理机构的人员设置进行控制。管理局机关12个科室及2个库区管理所、5个灌区管理所、21个中心站、43个管理站,管理局直属灌区部分521人。

(2)灌区各受益市县机构设置管理处11个,管理所34个,管理站136个,职工人数为415人,对渠系管理人员竟聘上岗、中心站、管理站人员实行竟争上岗目标管理,为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行按劳分配方式,将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对编外人员、富余人员进行分流,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3、经营机构改革

(1)完善用水申请制度,逐步推行合同供水,计划用水,管理单位与用水户每年的供水时间、数量、灌溉亩次、应缴水费等,以规范双方责、权、利,使有利于工程维护,节约用水。逐步扩大向城镇和工业供水,以增加灌区水管单位的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2)结合灌区实际,充分利用灌区水土资源、技术、设备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经营项目,创办各类水利经济实体,壮大自身实力。

4、水费制度改革

(1)高州水库灌区现行工业水价0.18元/m3,生活用水水价0.06元—0.15元/m3不等,农业水价是3.2—5分/m3。由各县(市、区)定价,县(市、区)管理处向农户按亩计收水费,水库管理局向县(市、区)管理处按用水量计收水费、水价是0.96分/m3。

(2)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及可持续发展,不断发挥应有的效益,保证灌区用水的需要,必须进行水费的改革。一方面加强征收管理,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逐步实施按成本价征收;三是建立完善管理监督制度。

(3)农业用水收费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05年收费从目前的0.024元/m3,逐步增加到综合价0.05元/m3,第二步从2006年开始至2015年逐步达到成本价;工业及生活供水水费逐步增加,到2005年按成本价计收。往后按成本加投资利润率(工业6%、生活4%)计收。新增加的供水实行新水新价,水费的计收均按量计收。灌区水费由灌区管理所负责征收。

(4)实行统一的计量计价制度,在有条件的灌区实行合同供水承包制度,管理局向管理处确保供水(以多年平均水量上浮30%为上限起量计价),定额按期上缴水费,管理处确保农户用水,对水源紧缺的灌区实行按量计价,管理局与管理处按量计价,管理处与当地村民代表计量计价。

(三)其它配套改革建议

探索、借鉴国内外的灌区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本灌区的实际,为更好地管理好灌区用水,节约用水,试点推广参与式灌区管理的用水户协会制。按灌溉渠系的水文边界划分区(一般以支或斗渠为单位),同一渠道内的用水户共同参与组成有法人地位的社团组织,通过政府授权将工程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职能部份或全部交给用水户自已民主管理,工程的运行费由用水户自己负担,水费自定,水费的征收通过用水户协会直接开票收费到户,推行水务公开,按量收费,用多少水,交多少钱,减少水费中间环节,杜绝现在普遍存在水费搭车收费现象。这样随着水费的改革不断深入,水价虽然有所提高,由于节约用水等原因,农民实际支出却减少了,使水管单位水费的收入既有保障,用水户又用到水保障水。使灌区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灌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水库管理论文篇5

首先,青草沙水库作为上海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饮用水水源地,占地面积66.15km2,环库大堤48.4km,分上游闸、下游闸、输水及长兴泵房,呈现出点多、面广、路程远等特点,这给工程现场管理及效率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青草沙水库作为水利工程属性,超出常规泵站设备范畴,除了机电、管道、暖通外、更多的是堤坝构筑物、大型闸门、大型电机水泵、金结、涵养林、水生态动植物等,具有非常多的专业门类;再次,工程安全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底线,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必须狠抓责任落实,专人负责;最后,青草沙水库管理团队是新组建团队,在人力资源分配上非常紧张,应届毕业生占了80%,没有工作经验,专业不对口,给青草沙水库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与困难。

2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目的

为保障上海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重任和以上四项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困难要求经理室在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必须创新,传统的职能制管理模式并不符合当前青草沙水库管理实际需求。因此,在青草沙水库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通过制度创新,遵循现有企业的管理程序,建立矩阵式的项目负责人制度,由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上的困难,并让青年员工得到有效锻炼。

3项目负责人制度的设计与架构

3.1项目负责人的任命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成功,项目负责人的选人用人是项目成败的重要关键因素,原则上从项目实施部门内由部门主管提名推荐,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责任意识、作风端正、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用于担当;且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与工作能力与管理技巧;能坚定维护企业的利益,经理室授权后担任。

3.2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权力、利

项目负责人经经理室授权后作为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代表经理室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对实施项目进行全面领导、统一指挥,并负责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是项目责任、权力、利的主体。(1)责任。项目负责人作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现场管理者、协调者、策划者,在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首先,要严格坚持贯彻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规章管理制度。其次,要遵守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并负责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合同、沟通协调,完成从项目的前期酝酿筹划、项目可行性论证、立项申报、招投标、合同签订、现场管理、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任务,进行各阶段(见图1),全过程有效管理控制。(2)权力。项目负责人在承担所负责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是经理室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是工程项目专门牵头人,是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工程项目责任主体,是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的核心,因此,必须给予一定的决策权、否决权、主导权,并有直接与经理室沟通的渠道。(3)利。工程项目作为员工本职岗位上额外承担的工作任务,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是项目负责人制度设计的难点与重点,也是该项制度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那么,项目负责人通过辛苦努力负责工程项目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呢?首先,青年员工能通过工程管理实践,体会到大工程、大项目的运作过程,在技术与管理上获取一定的经验,锻炼了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对做强自身是非常可贵的机会;其次,在企业内部的各类创先争优活动与考评中,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将会给予更多关注与倾向;最后,可以为经理室选拔适合的技术、管理带头人,为职业发展获得加分,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消除“项目负责人是临时性的,项目竣工后身份随即解除,竣工后就跟我没关系”等错误想法,以此赢得更多青年员工参与度与成就感。

3.3对项目负责人的监督管理

(1)在项目技术质量的监督管理上。项目负责人不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头脑风暴等借脑方式,一方面,要借助设计院、监理单位、评估单位等技术力量;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制度也要求项目实施部门站在宏观的角度,参与重大关键节点的技术核定与把关,全面审查项目实施目标是否偏离目标,项目质量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参与技术审核,确保工程质量的可靠。(2)在签证与支付上。所有的工程款支付及工程现场签证,在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必须经部门主管、计划财务部、分管经理一同审核后上报上级单位支付,形成协同监督制约机制,发挥共同决策机制,避免造成项目负责人权力过大,承担较大风险。(3)在工程安全上。项目负责人应接受安全保卫部及上级安全部门对工程现场的安全检查与管理。在签订安全协议的前提下,三级安全教育、开工安全交底、班前安全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行为告知书等一系列安全规范要求是每位项目负责人应该烂熟于心。此外,时刻监督施工现场,时刻叮嘱参建各方强化安全责任与意识。不符合要求,坚决要求落实整改,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守住安全的底线,确保工程安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上级单位、经理室、工程项目实施部门、相关部门(纪检部门、安全保卫部、计划财务部)共同发挥各自技术、安全、经济方面的监督,形成立体监督与保护机制,使得项目负责人的现场管理得到有效监督与保护。(如图2)

3.4项目负责人能力培养

(1)沟通协调能力。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汇报对象多,参与供应商多,哪怕一个最简单的工程项目,也涉及内外多个部门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对内有上级各主管部门、内部各部门,对外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甲供料供应商等。可以说,项目负责人是连通各方的一个重要枢纽、信息中心、重要协调组织者,项目负责人的协调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否。项目开工、供应商进场、施工、完工、审计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协调,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不可控等风险,且参建各方都代表自身立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方面不同的声音,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往往做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力争设计出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充分高效的沟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与应对能力是树立甲方在项目管理的核心地位是非常有利的。(2)多专业综合知识能力。一个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专业,并不是单单一两个专业所能涵盖,往往呈现出多专业的综合体,比如最简单的装修工程,就有建筑结构、暖通、供电、给排水、照明、合同、造价、审价、支付等非常专业知识,很显然,项目负责人不可能,也没有这个条件像设计院或者乙方一样完全具备全部专业背景。除了技术专业知识外,管理类的知识也是格外重要,如: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的流程、管理现场制度的规定等。因此,要求项目负责人具备较强且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较宽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具备一些通用性、套路性的知识与技巧,做到既懂技术又懂经济,既懂流程又懂管理技巧、既有现场经验又有协调管理的能力,这对树立甲方项目管理的专业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3)控制管理能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免不了会出现各类问题,比如有些施工单位不服从甲方正确指令,在施工现场违纪违规,对甲方的项目管理形成挑战;又比如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监理义务,甲方督促又屡教不改的,这些种种的状况,都随时考验着项目负责人把控全局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能力与管理技巧需要一定的历练与学习,同时也需要采用一定的制度工具,比如:定期工程例会、制定奖罚条例等,形成人治与法治共同管理,同时,为增强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与判断力,要求项目负责人尽可能多地负责项目管理,每次的项目管理都是学习的机会。此外,参加培训项目,浏览相关杂志书籍以开阔眼界,了解更多新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最后也要不断自我总结,及时改正错误,积累经验,向供应商交流学习探讨项目管理经验。在现场管理中,拥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较强的控制能力与技巧对树立甲方项目管理的权威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4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有许多中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但青草沙水库在工程项管理实践中采用了项目负责人制度后,有效解决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问题,契合了青草沙水库企业文化与背景。在该文中,对项目负责人制度的应用做了阐述,针对其他一些新管理制度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索。

作者:许盛 李国俊 张翼飞 单位: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青草沙水库管理分公司

水库管理论文篇6

1.2磨盘山水库为大(Ⅱ)型二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二级,水库防洪标准设计为100年,校核为5000年。水库设计总库容5.23亿立方米。

1.3磨盘山水库枢纽部分主要包括:拦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隧洞及取水塔、水库管理区等。

2、磨盘山水库工程监理检测范围

粘土心墙砂砾石坝、溢洪道、导流灌溉洞、供水遂洞、坝下交通桥、永久1、2、3号路、管理区房建、水文测报工程。

3、检测工作内容

3.1、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检查各项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技术规程规范质检测与评定标准的要求。

3.2、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监督承包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贯彻执行;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工艺参数试验方案,对现场试验实施监督,审核试验结果和结论,并监督承包人严格按照批准的工法进行施工。

3.3、检测监理工程师依据业主合同中授予的职责和权限,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及施工合同约定,根据磨盘山水库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活动及质量活动的相关人员、材料、工程设备和施工设备、施工工法和施工环境进行监督控制,按照事前审批、事中监督和事后检验等监理工作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计划,充分运用科学检测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开展检测工作。

3.4、抽检和复检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测资料和成果。

3.5、检查施工单位的质检工作,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3.6、不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试验室,核查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其率定的计量检验证明。

3.7、参与所监理工程项目的阶段验收(单元及隐蔽工程)的竣工验收,并提供抽检和复检资料成果。

3.8、配合责任监理,作好工程质量的预控和监控工作,及时报告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3.9、定期对检测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工程质量阶段检测分析报告。

4、监理检测工作程序

4.1承包人首先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自检。未经承包人自检或自检不合格、自检资料不完善的单元工程(或工序)监理机构有权拒绝检验。

4.2监理机构对承包人经自检合格后报验的单元工程(或工序)质量,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予签认。

4.3监理机构可采取跟踪检测、平行检测的方法对承包人的检验结果进行复合。平行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3%,重要部位每种标号的混凝土最少取样1组;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5%;重要部位至少取样3组。跟踪检测的检测数量,混凝土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7%;土方试样不应少于承包人检测数量的10%。

5、检测工作实施

5.1磨盘山水库监理检测工作重点是土坝填筑质量控制、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土坝防渗墙混凝土质量控制。围绕以上重点,将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做检测试验工作,以检测各项目的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检测和评定标准的要求,做到以试验数据讲话,严格、认真、公正把好质量关;同时,依照国家档案管理技术要求作好质检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5.2对于土坝填筑部分,主要检测重要填筑工序,加强料场控制力度保证坝料质量,紧紧抓住设计指标这个尺度,每填筑一层(数个单元)或一个单元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检,自检合格后,报到监理部,再由监理部人员通过试验手段抽样验证其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如合格,由监理部认定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不合格,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后再检测,直至合格为止;土坝防渗墙混凝土: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重要工序的检测。同时监理人员对于土坝填筑部分相关的技术指标按一定频率试验,为土坝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以保证填筑质量。

5.3对于溢洪道、引水洞、灌溉洞的砼工程的砼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监控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原则,由原材料入场着手,每进一批水泥、砂石等立刻进行抽检,及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坚决杜绝不合格品入场;同时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提供技术资料,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对于与混凝土质量相关的技术试验,按质量检测抽样和频率的要求定期试验,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技术资料的支持。

5.4在及时完成规程、规范要求的检测试验同时。监理对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收取各部监理人员的质量信息,做好预控和监理工作,严格审核施工承包单位提出的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

6、磨盘山质量检测工作体会

6.1、在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中的质量工作是采用科学可靠的跟踪检测手段与重点平行检测为主,防止了单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是监理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

水库管理论文篇7

14世纪初,土耳其建立了奥斯曼封建帝国,15、16世纪是其全盛时期,此后开始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势力逐渐入侵。1919年爆发反帝反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成立国民政府,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国。1971年同我国建交。

土耳其人口约6164万(1995),人口增长率约1.7%,其中城镇人口约60%,约80%为土耳其族,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土耳其语为官方语言。

全境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仅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小亚细亚半岛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约600km,面积52.5万km2。半岛的主体是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海拔800至1200m,东部海拔2000至2500m,西部比东部低,山间多陷落盆地。高原南边是托罗斯山脉,一般海拔2000至3000m左右,山势峻峭,多死火山,地面熔岩广布。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山脉和海岸直交,海岸支离破碎,半岛、岛屿、岬角、港湾相间。

境内河流大部分水流湍急,不利航运。东南部山地为著名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的上游。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有克泽尔河等流入黑海。克泽尔河干流长1150km,是小亚细亚半岛上最重要的河流,西部注入爱琴海的河流,多迂回曲折,河谷为连接高原内部的通道及重要农业区。

土耳其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内陆高原较干旱,向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过渡。各地气候差异较大。黑海沿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700至2500mm之间,东部比西部多,冬季降水较多,西部沿爱琴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从沿海的500至750mm,向东部减少为380—500mm,降水主要在冬季。南部地中海沿岸年平均降水量在500—750mm之间,山地区可达1000mm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安纳托利亚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400mm之间,春季降水较多。土耳其东部比安纳托利亚高原降水量多。

土耳其现有耕地约2700万ha,草地和牧场2700多万ha。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稻米等。

二、土耳其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概况

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是土耳其政府进行全国水资源规划、工程建设和运行的主要机构。1994年,Dsi雇有4644名工程师和25385名永久性工作人员。Dsi作为一合法实体成立于1953年,归公共工程及安置部领导。作为国家主要的自然资源开发机构,Dsi负责管理属国家所有的全部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和部分公共土地。1994年Dsi用于其项目的经费约占政府投资预算的28.4%,占政府总财政预算的3.5%。

Dsi的宗旨是“开发水及土地资源”,其职责包括:流域开发规划、为农业提供无污染水源、水力发电、大城市的市政及工业供水、水质改善、防洪、河流整治及控制、环境治理及对水工设计和施工材料的研究。法律授予Dsi的特别权力包括临时征用土地及不动产来行使上述职能。

至1994年,已建成164座大坝、74座水电站、1217座灌溉及拦沙坝。这些工程和其它在建工程完成后将最终提供土耳其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国家开发计划全部完成后,495座多用途水坝将灌溉850多万ha的土地,年发电量将达1222.40亿kW·h。

土耳其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为东南安纳托利亚工程(GAP项目),包括22座大坝,19座水电站,总装机7476MW。年发电量27345GWh,灌溉面积169.3万ha。现已建成3座水坝、2个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200MW,发电量16254GWh),灌溉面积可达3.6945万ha。

在建5座水坝、4座水电站(装机4.52MW,发电量1051GWh),建成后灌溉面积可达24.2万ha。

三、土耳其的土地征用、移民安置与重建

(一)土地征用

按照土耳其宪法的授权,政府可征用公共工程所需的土地,为此制定了《征地法》,规定了实施征地的程序。国家计划组织的项目选择标准是把投资预算分给那些征地费用最少的项目。其目的在于帮助政府机构把重点放在那些较少或不需征地并且移民工程不太棘手的项目上。Dsi作为水坝建设机构,负责征用项目建设需要的不动产,对不动产进行估价。征地赔偿原则上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如果土地所有者要求由国家进行移民安置,则其补偿金将由Dsi存人一个特别的移民基金中。

征用的财产价值由一个特别委员会决定。其组成人员每五年换一次。共有5名常务委员及5名候补委员,其中3名委员由省级行政委员会任命,2名从财产所有人中选出。

Dsi在水坝施工现场及库区按下列征地顺序征地:第一,是大坝的轴线位置,施工便道及料场。第二,按施工计划从最低的河底高程处至围堰高程处。第三,从围堰到规划的高于最高水位的征地等高线。最后,按财产所有人的请求和政府的批准征用邻近的不动产。

至1992年末,Dsi已征用了35万多ha土地。预计,将要征地的总数将达到70万ha,这一数字已近于土耳其国土总面积的1%。

(二)移民安置方法

在土耳其,土地征用和移民是两种不同的活动范畴,国家水利工程总局(Dsi)负责土地征用,国家乡村事务委员会(GDRA)负责移民。在征地和移民过程中,Dsi起主导作用,因为它是导致移民的主要机构。

土耳其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移民政策的总体框架,按照宪法精神制定了《移民法》。《移民法》中明确规定对属于移民或请求政府帮助迁出的移民,政府必须负责。移民法还包括解决移民迁进土耳其、在土耳其内移民和合并零散的村落过程中的移民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目前,在土耳其,根据现行移民法,实行两种类型的移民:①农村移民;②商人、技工和其它有专业技能的城市移民。在实施移民计划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本如土地、房屋、商业场所和营业资金。农民可得到一定的土地、农畜、工具、设备、牲畜圈棚、仓储地和其它设施。政府还对移民搬迁提供交通条件。

(三)移民实施

当GDRA从Dsi收到必要的资料后,移民过程正式开始。接着Dsi将提供给GDRA有关的现场机构需要征地的清单和地籍图。当移民实施时,同时也进行征地工作。首先,进行意向调查表,以确定家庭是否愿意搬迁。如果愿意,再询问搬迁的类型,如向城市还是向农村搬迁。然后,省移民委员会将确认哪些家庭有资格移民。

土地的数量及其分配形式由卫生和社会援助部及农业部按家庭人口来确定。

法律规定了在建设过程中雇佣政府工作人员,并在移民过程中无偿提供木材。

确定了有资格的移民人口后,GDRA将配合Dsi安排移民计划。另外,除了存入特别移民基金内的资金外,短缺的资金将请求在一般预算中给予补偿。在这一阶段,同时还进行选址的研究。在取得政府分配的必要土地和资金以后,对移民区的建设进行招标。在房屋建成之后,有资格移民的家庭按政府搬迁计划搬入新的居住点。如果施工延期,有资格的移民人口将被安置在附近的临时住所。

提供给移民的不动产在10年的时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出售。同时移民在5年内免税。

省长、市长是及时、全部把重建款分配给移民的最高负责人。他们也将对移民恢复其原有的生产水平负责。如果淹没的村子在水库淹没区域高程之上拥有现成的土地,政府将允许这些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并提供技术上和财政上的帮助。

(四)重建

政府采取下列措施来重新恢复移民的生活水准:①那些贫困线以下的移民家庭有资格一经批准就可得到食物、燃料、保健品和衣服。②提供现金或某种信贷来购买机器和其它设备,偿还期延期2年,7年内还清。偿还从第3年末开始,分4年以相同的金额分期付款。利息按10%计。运行资本贷款是另一种帮助重建的形式,它1年到期,利息按10%计。移民费用的偿还期是25年,包括5年宽限期(初始利息免除期)。移民者在搬迁过程中可享受与政府低级雇员津贴相同的旅行补贴。

除了上述的金融支持外,政府还提供许多就业机会来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准。这些工作的必要设备也由政府提供。每一个乡村移民区配备一个保健中心,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助产土。政府还实行经常性的卫生管理,在移民过程中召开信息会。在移民区还建立通讯、邮政设施。开展社会活动以支持、帮助移民与当地人和睦共处。

移居于水库淹没线以上地区的人可以建立合作社,比如渔业合作社。在Dsi帮助下,Dsi鱼种场以向水库提供鱼苗的方式对合作社给以支持。

(五)Dsi不动产征用部简况

Dsi不动产征用部下设4个科,即征地科、地籍管理科、项目规划与监测科、调查评估科。现有33人,其中农业工程师10人、测量工程师1人、土木工程师1人、高级职员11人。

Dsi不动产征用部的主要职责是:(1)制定不动产的征用政策和具体实施计划;(2)准备征用土地所需的地图、文件;(3)为财产估价委员会提供帮助;(4)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为Dsi制订土地征用预算,编制与实施年度计划;(5)协调Dsi的地区委员会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关系;(6)从财政部、林业部申请必要的土地用于安置移民;(7)将有关移民人口的基础资料提交给国家农村事务部、国家乡村事务委员会;(8)官方的征地移民通告,对法律诉讼结果制定处理措施;(9)建立Dsi土地财产档案;(10)向国家计划组织提交移民重建家园的报告;(11)为Dsi项目制定移民计划,并根据规划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12)根据征地、移民情况,编制季度进度报告给外资贷款方。

截止94年,Dsi已征地75万块约35万ha,从森林部、财政部要求划拨土地为15万ha。

Dsi不动产征用部各科的主要分工职责如下:

(1)征地科:征地;购买土地;土地分配;土地划界;准备征地图纸;划定和标定征地范围;准备招、投标文件和最终确定土地价格;起草有关征地的法律框架文件;土地调整;提供地籍图纸。

(2)地籍管理科:资产交换;统计征地过程中价格变化情况;土地登记造册;土地出租;不动产产权转移与移交;收回征用后的土地;出售Dsi的不动产。

(3)调查评估科:土地估价;临时用地损失调查;对需政府帮助移民者进行调查评估。

(4)项目规划监测科:移民监测;移民恢复重建;征地与移民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移民过程中的问题。

四、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及建议

土耳其与中国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近15年发展较快,土耳其现已成为欧共体、北约成员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已远高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00多美元。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中国与土耳其有许多相似之处。土耳其有丰富的国土资源和水资源,水力发电占整个能源供给的37%,已灌溉面积达400万ha,占可灌溉面积(850万ha)的45%。水力资源已利用部分占总蕴藏量的15%。土耳其政府十分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引起的移民与重建问题。

通过本次对土耳其水库征地与移民重建的考察访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有下述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工作中进行参考与借鉴:

(1)土耳其政府对水库移民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征地法》与《移民法》两部重要法律,从法律上明确了征地、移民工作的机构、程序、内容、方式、步骤等。与我国相应的法律相比,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议组织力量翻译土耳其有关征地、移民的法规,并进行中土对比研究。

(2)土耳其将征地、移民工作分开的思路与做法很值得研究借鉴。在土耳其,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由业主(Dsi)负责,采用项目出资完全赔偿的办法(而不是我国“前期补偿补助,后期扶持”的办法),赔偿价格既不完全是市场价,又经过了独立于征地方与被征地方的充分合理公正的评估,且征地有关各方面均可通过法律诉讼对赔偿进行质疑。移民在得到合理赔偿,在经济利益机制驱动下,既可选择由政府安置,也可选择自我安置的方式。由国家安置的移民费用部分由国家提供30年期(含5年宽限期)的无息贷款解决,国家承担部分列人政府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具体工作由乡村事务委员会承担。

(3)土耳其在移民重建过程中,对安置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其优先利用国有土地安置移民、各有关行业(教育、卫生、农业、社会、金融等)共同支援等许多移民工作的政策与做法值得研究借鉴。

(4)土耳其政府特别重视水利水电建设,Dsi在政府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比如从Dsi预算占国家财政预算3.5%及投资预算的28.5%中可见一斑。土耳其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和水平也是比较高的,Dsi与中国进行交流合作的愿望也比较强烈。很值得我国与其加强双边互访、交流与合作。

(5)土耳其刚加入欧共体和北约,正处于过渡期,可作为中国技术、劳务、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桥梁,同时,土耳其一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欲望也比较强烈,可考虑组成中土联合体,承接中国、土耳其、中东、中亚以及欧洲的工程建设项目。

五、未来合作的设想与建议

在总结会上,不动产征用部主任贝拉姆先生代表Dsi提出了以下合作建议:

(1)中、土两国移民机构各自将自己国家的与移民有关的法律翻译成英文,相互交流,进行比较研究讨论和相互了解。

(2)进行水利水电项目引起的土地征用、移民安置、监测、公共设施重建等方面的信息与文件交流。

(3)双方各找一个涉及移民的比较典型的水利水电新建项目,双方交换年度实施进度、移民及其恢复情况报告,并每年到各自工程移民区互访一次。

(4)与水利部移民办、河海大学合作开发移民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土地征用与移民安置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5)相互邀请两国同行参加在中、土举行的国际、国内研讨会。邀请中方为Dsi计划主编的“移民与重建”212作手册提供稿件。

(6)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方面,建议组织政府间合作。

水库管理论文篇8

遵义县水泊渡水库地处贵州省的北部,位于乌江的二级支流上,工程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41km2。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40mm,多年平均径流量1.13亿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的中型水库,总库容6550万m3,设计灌溉面积11646.5hm2,城镇日供水4万t。灌区位于遵义县南部,是贵州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作物组成以水稻为主,兼有小麦、油菜、玉米、茶园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复种指数1.8~2.0,灌区多年平均干旱指数0.75,为一般干旱区,以夏旱为主,特别是伏旱影响最大。变化规律为三年一小旱,五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

流域属无资料地区,其径流计算以邻近的湘江站为参证站,采用水文比拟法结合降水修正来推求,用水过程则根据历年各种作物的设计节水灌溉定额推求。在所选用的1971~1996年资料系列中,丰平枯年份分别占9年、8年、9年,且包含了1975、1986、1993年等中等干旱年及1972、1981、1990年等大旱年,以及1977、1991年等丰水年,因此,其来、用水过程代表性较好,这为以下的分析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水库P=75%设计年来水量8840万m3,P=85%设计年来水量7800万m3。

3典型年比较

根据规范要求,该灌区位于南方多雨区,作物以水稻为主,其设计保证率的范围为75%~95%,本文主要针对P=75%和P=85%进行分析;调节性能的研究范围为不完全年调节至完全多年调节。灌区作物以种植中稻为主,并且以中稻的需水量为最大,其灌溉期为5~8月。根据湘江水文站水文年及(5~8)月平均流量系列,/%P=75%典型年选择1975、1979、1980、1993年进行比较,P=85%典型年选择1972、1981、1986、1990年进行比较,各典型年的年及(5~8)月平均流量和经验频率见表1、表2。

表1P=75%典型年比较表

ComparisonoftherunofffortypicalyearswithP=75%

--------------------------------------------------------------------------------

年径流

(5~8月)径流

年份

--------------------------------------------------------------------------------

Q(m3/s)

P(%)

Q(m3/s)

P(%)

--------------------------------------------------------------------------------

1975

7.41

74.07

12.4

62.96

1979

6.68

85.19

11.1

70.37

1980

7.65

66.67

10.4

77.78

1993

7.13

77.78

11.6

66.67

设计值

6.87

75.00

10.9

75.00

--------------------------------------------------------------------------------

表2P=85%典型年比较表

ComparisonoftherunofffortypicalyearswithP=85%

--------------------------------------------------------------------------------

年径流

(5~8月)径流

年份

--------------------------------------------------------------------------------

Q(m3/s)

P(%)

Q(m3/s)

P(%)

--------------------------------------------------------------------------------

1972

6.98

81.48

8.38

88.89

1981

5.17

92.59

8.13

92.59

1986

5.50

88.89

10.4

81.48

1990

4.03

96.30

5.83

96.30

设计值

6.09

85.00

9.14

85.00

--------------------------------------------------------------------------------

由表可见,对P=75%来说,1979年全年及(5~8)月实测流量与设计值最为接近,其它年份来水均比设计值丰沛;而对P=85%来说,1981、1990年的经验频率均高于设计频率,实测流量均小于设计值,1972、1986年的经验频率和实测流量与设计值相近,另外,1990年干旱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其重现期为50年一遇,1972年干旱排第二位。单从年和(5~8)月平均流量来说,P=75%典型年份选择1979年较好,P=85%典型年份选择1972年较好。

典型年年内径流分配过程以湘江水文站实测径流过程进行同频率修正,用水典型按长系列用水量进行选定,灌区P=75%年用水量6060万m3,P=85%年用水量6540万m3。为进行不同调节性能的比较,假定不同的年用水量放大系数(即表3、表4中的K),求得各个用水量相应的用水过程,进行长系列和典型年法兴利调节计算,长系列法求得的库容作为设计库容,成果见表3、表4。从表中可见:

(1)在P=75%的4个典型年中,以1975年为典型求得的库容与设计值最为接近,而以最理想的1979年为典型求得的库容为最小。各典型年年库容与设计库容的比值,最大为1.42倍,最婿为0.36倍。

(2)在P=85%的4个典型年中,以干旱最严重的1990年为典型求得的库容与设计值最为接近,而以比较干旱的1972年为典型求得的库容为最大,其它年份的库容均小于设计值,特别是年及(5~8)月平均流量的经验频率均达92.6%的1981年为典型求得的库容远小于设计值。各典型年年库容与设计库容的比值,最大为1.41倍,最婿为0.13倍。

表3P=75%不同典型年的年库容比较及年内亏水折算系数成果表

Comparisonofyearlystoragecapacityofeverytypicalyearand

conversioncoefficientofyearlydeficientwaterwithP=75%

--------------------------------------------------------------------------------

项目

K=0.54

K=1.00

K=1.08

K=1.28

K=1.46

K=1.58

K=1.67

K=1.76

--------------------------------------------------------------------------------

1975年

652

1599

1813

2376

2973

3452

3835

4176

1979年

240

821

936

1544

2320

2859

3293

3679

V年(万m3)

1980年

186

868

1029

1663

2439

2979

3413

3798

1993年

616

2037

2277

2915

3456

3832

4135

4403

--------------------------------------------------------------------------------

长系列V兴(万m3)

520

1435

1733

2434

3137

3788

4244

4635

--------------------------------------------------------------------------------

年内

亏水量

313

1107

1730

2288

亏水

库容折算系数

0.524

0.304

0.237

0.201

--------------------------------------------------------------------------------

调节性能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完全

年调节

年调节

年调节

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典型年求得的库容差异如此之大,而且与典型年选择的结论完全相悖呢?可以从历年的径流过程及灌区干旱特性来分析原因。虽然各个典型年的全年和(5~8)月的平均流量和经验频率与设计值较为接近,但其分配过程各异,因此,求得的库容千差万别。各典型年5~8月逐旬平均流量过程线见图1。图中可见:

表4P=85%不同典型年的年库容比较及年内亏水折算系数成果表

Comparisonofyearlystoragecapacityofeverytypicalyearandconversion

coefficientofyearlydeficientwaterwithP=85%

--------------------------------------------------------------------------------

项目

K=0.50

K=1.00

K=1.19

K=1.35

K=1.46

K=1.55

K=1.63

--------------------------------------------------------------------------------

V年(万m3)

1972年

877

2771

3498

4114

4542

4905

5231

1981年

86.6

1029

1993

2783

3332

3797

4214

1986年

443

954

1924

2714

3263

3728

4145

1990年

737

2040

2538

2959

3454

3919

4336

--------------------------------------------------------------------------------

长系列V兴(万m3)

646

1967

2731

3573

4336

5346

6473

--------------------------------------------------------------------------------

年内

亏水量

271

1389

2180

2877

3508

亏水

库容折算系数

0.714

0.443

0.404

0.496

0.609

--------------------------------------------------------------------------------

调节性能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不完全

完全

年调节

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多年调节

--------------------------------------------------------------------------------

(1)P=75%:1975年属中等干旱年,6~8月较干旱;而1979年用水关键时期7~8月来水均匀;1980年干旱月份较少,6、7月份来水较丰沛;1993年径流分配过程较恶劣,5~7月来水较枯,其年库容为最大。因此,P=75%典型年选择1975年为宜。

(2)P=85%:1990年伏旱自7月份持续到8月底;而1972年的径流分配过程相当恶劣,5月下旬的径流量占(5~8)月径流总量的40%以上;1981年的来水丰枯交替出现,径流分配过程则较为均匀;1986年虽5月和8月来水较少,但5月份的用水也少。因此,P=85%典型年选择1990年为宜。

图1各典型年5~8月逐旬平均流量及均值过程线

Thetendaymeanflowdischargeanditsaveragevalueintheperiod

fromMaytoAugustineverytypicalyear

总之,由于典型年法要进行同频率修正,移用的是其径流分配率,因此,在选择典型年时,除了注意年、灌溉期实测流量和经验频率与设计值相近外,还应注意径流过程的代表性及灌区的干旱特性,可选择多个典型年分析、比较,以期选择最合适的典型年份,既经济又合理地确定水库规模。

4典型年法年内亏水的处理方法

当水库调节性能高于完全年调节时,当年来水不能满足需求,需进行多年调节。一般认为,水库的兴利库容由年库容和多年库容所组成。年库容由所选典型年推求;多年库容拦蓄丰水年的多余水量以补充枯水年的年水量的不足,多年库容一般用线解图法推求,这里提出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就是将年内亏水按系数折算到兴利库容中。对于供水水库,年内亏水可全部作为兴利库容;对灌溉水库而言,因其用水过程不均匀,有相对集中的灌溉季节,水库可进行多回运用,因此不可能将年内亏水100%地计入库容,根据分析,从表3、表4可以看出,设计保证率愈高,年内亏水折算系数愈大,P=75%为0.20~0.50,P=85%为0.40~0.60;对于同一保证率来讲,以刚刚跨入多年调节时为最大。在省内其它地区,当流域的径流特性和灌区的作物组成、灌溉制度、复种指数等差别不大时,也可能存在着上述的变化规律。

另外,在现场踏勘或成果框算时,如果已知每亩田所需的灌溉库容,就能较快知道设计灌面所需的灌溉库容,从而确定水库的大致规模。对本灌区而言,P=75%时,完全年调节到完全多年调节每亩田所需的灌溉库容为190~240m3;P=85%时,则为210~360m3。当灌区的干旱特性及流域径流特性基本一致时,每亩田所需的灌溉库容相差不大。如:黔东灌区的道塘水库,P=85%每亩田所需的灌溉库容为220m3;独山南部灌区的谭尧水库,P=75%每亩田所需的灌溉库容为183m3(两库均属完全年调节性能)。

5几点结论

水库管理论文篇9

二、高喷灌浆防渗板墙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

1.施工设备

主要施工设备为:造孔系统、高压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制浆供浆系统、提升喷射系统和检测系统。

2.施工工艺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根据设计防渗板墙施工轴线和孔距确定孔位,并作好地面桩标记。钻头φ150mm,泥浆护壁,泥浆材料为钙质膨润土、黏土、黄土、细砂等。搅拌浆液采用联合搅浆机制浆,泥浆泵供浆,要求浆液拌合均匀,比重稳定。浆液材料为纯水泥浆,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喷射灌浆,将高喷管下入到孔内,按造孔记录及设计板墙底线控制下入深度,然后启动高压水泵、空气压缩机,搅浆机供浆,同时全面检查各管路是否封闭,水、浆、气压力及流量是否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喷射管的喷射方向是否对正。启动设备3min后,待水泥浆从孔口返浆,再按设计提升速度开始提升。喷射灌浆结束后,进行静压回填灌浆,至液面不析水、不下沉为止。

三、用围井试验确定施工参数

1996年在坝后的地质条件与坝址相近的地段做了一个五边形试验围井,围井边长1.2m,孔深11.1~15.06m,其中土层厚3.7m,砂砾石层厚6.8m,基岩平均埋深10.5m。

试验中对不同地层的提升速度、摆动角度及水、气、浆等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测试,凝固14d后,进行注水试验,然后全部挖开检查,发现板墙喷射均匀,连接牢固。其中土层高喷墙体厚度5~7cm,喷嘴双面有效长度6.55~7.4m;砂砾石层摆角形成墙体厚度30cm以上,双面有效喷嘴喷射长度为2.7~3.0m,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经研究论证后确定:高喷板墙孔距为1.1m,灌浆轴线与喷射轴线夹角为30°,墙体采用折线连接,砂砾石层和土层全部采用摆喷,摆角为25°。钻孔孔斜率必须小于1%,墙体厚度大于20cm,墙体强度大于70MPa,墙体渗透系数小于A×10-6cm/s。

四、高喷防渗板墙的施工

二道河子水库除险加固的主体工程为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板墙。1996年完成了37m试验段的施工,1997年又完成了另外37m及50m试验段。1998~2000年,防渗板墙的施工全面展开,3年间进行了564m设计轴线高喷防渗板墙的施工,共计完成钻孔626孔,钻孔总进尺为24777.14m,灌浆总延米为19532.58m,共使用水泥13441.5t。

该防渗板墙设计采用折线连接,分两序孔进行施工,第一序孔造孔及喷射灌浆完毕,等待14d后,再进行第二序孔的造孔及高喷灌浆的施工。具体墙体连接见图2、图3。

五、特殊情况处理

1.漏浆处理

在二道河子水库大坝高喷灌浆防渗板墙的施工中,有很多孔发生了漏浆现象,说明大坝基础存在严重的集中渗流区及流沙区,对水库大坝的稳定十分不利。因此发生漏浆时,视严重程度采取了停止提升或放慢提升速度的办法,让漏浆地层充分灌满水泥浆,从而达到灌浆的目的。在二序孔的钻孔中,取出了固结良好的类似混凝土的水泥芯,因而用此方法处理漏浆切实可行。

2.孤石处理

水库管理论文篇10

1)电子文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与软件。电子文件具有数字性,它的存在需要特定的设备与软件,这个设备与软件将直接影响电子文件的质量。

2)电子文件可以实行共享。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实行数字化的共享,无空间、时间与次数的限制,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3)电子文件具有一定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盛行,电子文档保存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被盗用、修改,使其档案的安全性受到挑战。

4)电子文件具有一定的寿命。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还存在技术寿命的问题。纸质档案的寿命主要取决于使用的材料和保管条件,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稳定,而电子文件的载体本身寿命比较长,如光盘,如果保管条件好,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损坏,但由于其离不开特定的软件平台支撑,需要随着技术的升级不断转录,否则不但可能产生信息异化,甚至因文件不可读取而使档案在几年内就寿命终结。

3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意义

1)工作介质发生变化。传统档案工作介质是纸质,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无纸质化办公的兴起,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审核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文件形成后可以更新到办公系统中,供相关人员查阅。

2)整理方法发生变化。分类归档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档案可以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进行录入,也可以借助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如扫描等进行快速的录入与整理,极大提高了档案整理的效率。

3)鉴定和利用发生变化。传统的纸质文件材料,其原始性、真实性可通过分析领导签字、用印等进行直观判断,差错概率小;而电子文件则需要通过分析文件生成时间、版本号、操作权限等元数据进行综合判定,稍不注意容易把“半成品”存档,并且容易出现被修改、原始记录难保障的情况。在利用上,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渠道被极大拓宽,时效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信息的保密和保真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4实行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4.1重视电子档案管理的建设尽管电子文档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已出现,但是在南江水库电子档案的管理尚属空白。因此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电子档案的建设,成立专门电子档案管理领导机构,进行大力的宣传,提高整体人员的认知程度;尤其是要提高直接形成电子文件的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只有各部门、各层面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做好电子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4.2解决电子档案的技术问题电子档案依赖于电子文件的形成与存储,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电子文档资料的收集、录入、整理,保存好相关的原始数据,如负责人的签署手续、移交手续等,再对原始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不能轻易改变原始数据的特性,以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因为电子档案的技术处理,将是电子档案有效进行存储的关键环节,南江水库在这块上比较欠缺,相关部门应引进相关技术与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者进行培训,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4.3健全电子档案的管理机制在技术上可行之后,电子档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有电子档案的归档、电子档案的检查审核、电子档案的保护、电子档案的利用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管理,使整个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够统一化、有序化。在电子档案各个环节制订一定的规章制度外,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则需要明确责权。目前南江水库设有档案室,里面有文书、财务、科技等档案,但没专人管理。因此在电子档案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责权、专人负责、协调分工,这样才能有序的进行工作开展。

4.4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形下,档案工作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掌握电子文件管理的技术。档案人员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对诸如电子文件的整理排序技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网络运行维护技术等的学习,使先进的信息科技成为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为南江水库经济发展服务。

水库管理论文篇11

2.1小城水库1970年10月竣工投入运行,1971年12月在土坝桩号0+435m处发现坝后漏水,当时库水位为312.00m。1972年4月在该处坝下游坡高程306.7m处,出现塌坑,漏浑水,渗水量为0.00126m3/s。大坝出现险情。经处理后坝后仍漏水。迫使水库于1974年放空处理。这次处理将坝上游坡全部翻修,上游铺盖进行了修补,坝顶加宽至6.5m,并于1975年秋全部完成。1978年5月,水库再次出现险情,在土坝桩号0+435m处,库水位314.32m时,测得渗水量为0.00209m/s,渗水全部为浑水。险情再次出现。此次处理办法是在桩号0+400~0+560m段做坝后压渗盖处理。水库管理部门又于1980年至1982年对土坝桩号0+282m~0+617m段作了帷幕灌浆处理。虽经以上处理,坝后仍渗水。1988年6月,在土坝桩号0+345m处又出现三个塌坑。1991年4月,在坝桩号0+500m处出现新的渗水点。同时在坝桩号0+380~0+560m之间坝后还有多处渗水。1989年7月22日水库降特大暴雨,日雨量达167mm,超百年洪水,这场大雨入库洪水2966万立米,最大入流216.7m3/s,最大泄量120m3/s。这场洪水给工程造成了土坝0+230~254m坝后大面积滑坡,消力池边墙倒塌,及右坝头冲坑灾害。1990年工程恢复,并在桩号0+400~440m段坝后坡做压重补强,1991~1995年在0+440~0+617m坝后及坝脚做了1万立米砂卵石压重补强。1994年冬季在0+540~580m段坝后脚处从已压的砂砾石中冒气,冬季不冻,1995年春化后,0+540~617m段渗流加剧达到0.782升/秒并带土,致使坝后坡大面积下陷,经实测在0+565m段,断面最大下陷深度为29cm,坝下0+540m段由于漏水带沙1996年做了5000m3大面积压渗;1997年处理0+320~0+440m段坝下天然泡塘漏水,完成砂砾石量6000m3,按设计仍有3000m3没完成,遵照吉水技(1998)120号吉林省水利厅关于舒兰市小城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精神,由舒兰市水利局组织施工队完成了土坝前坡305.0~310.24m,施工坝长477m,综合工程量66925m2的干砌护坡石翻修任务。1999年5月吉林省水利厅对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进行批复,2001年5月开工,到今年止,坝体防渗墙工程;坝后填筑及碎石护坡工程;坝下游压重工程;坝下游排渗、棱体及暗沟工程;左右岸输水建筑工程;至水库防汛路;坝前干砌石护坡;防浪墙;溢洪道工程的消力池、扭曲面、陡坡段、海漫段等工程已完成。现加固未完工程有闸室未建、闸门及启闭设备还没有进行维修更换;坝顶填筑;机电设备;绿化工程;观测设备。金属结构设备;房屋建筑等工程。

2.2水库土地已确权划界,确权土地面积7701亩。

2.32000年4月27日吉林省水利厅专家组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

3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落实情况

3.1建全联防组织,落实防汛抢险队伍,确定联系信号和群众安全转移地点。加强防汛值班值宿工作,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加强水文测报工作,严格按照调度命令,合理调水,及时准确向上级报水情,确保工程安全。检查通讯设备,确保通讯畅通无阻。检修好启闭设备,确保运用自如,同时做好必要的防汛物资准备。定314.75m为紧急水位,水位达到时按最大泄量泄流。联防人员上坝值班抢险,下游人民应做好转移工作(低洼村屯转移),水位到达315.20m时,下游全部转移,联防人员物资全部到库,出现险情立即抢修。遇百年一遇洪水,按日最大泄量泄流。洪水位超过315.30m时应在土坝0+00m处,人工开挖或爆破30m、最大挖深4.6m(底高程315.00m)的临时溢洪道溢洪。土方1285m3。

3.2对土坝进行密切的观测工作,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处理。

3.3备用电源不能使用,必要时可人工摇启闸门。

3.4主汛期发生标准内供水,严格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复的控制运用调度计划执行。发生超标准供水,应采取抢救措施力争保坝安全并尽量减轻下游供水灾害和减少避免人员伤亡损失。

4水库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情况

水库工程管理、灌区管护都是靠水库自身水费收入进行工程维修,由于资金有限,各种工程只能做维护使用。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没有完工;水库灌区没有进行规模改造,工程正常运行十分吃力,不能达到当前各种防汛和灌溉要求。

5水库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5.1右侧闸室边墙与整流段伸缩缝在库水位较高时绕渗漏水。应进行灌浆处理。

5.2闸门及启闭设备年久运行,需大修或更换

5.3水库没有备用电源。备12马力柴油发电机一台。

5.4水库电话线路在雨天及大风天不能正常使用,即使能使用防汛专用拍报水情电话也不能使用。需更换线路。

水库管理论文篇12

一是人力、财力不足。首先是移民管理机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难以有效指导和监管项目实施。成立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的县,移民工作基本由新人管理,熟悉业务需要过程;在未成立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的县,移民工作由水利局1~2名工作人员兼职。面对越来越多的资金和项目,目前机构现有的人力资源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其次是工作经费不足。临汾市市县两级移民管理机构办公室主要依靠同级财政,都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制度建设滞后。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管理,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制定了《山西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但随着移民工作的不断开展,各地实际情况千变万化,规定的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实施“三制”等方面与各地实际的实施情况不相适应,因而显得滞后了些。

三是扶持理念偏于保守。扶持项目没有特色,没有切实解决移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观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大多数为水利、交通项目。

这些项目或成为其他部门项目的整合资金,或是一些修修补补的项目,大多没有大的效果。

四是项目管理意识淡薄。项目申报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则,部分县由于无力或无人监管,县级以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项目建成缺乏有效的管护,受益移民村(组)不能很好地履行项目运行管护职责,以致项目使用效率低下,更有甚者,由于不善管护,项目在短时间内被损坏废弃。

对策建议

1尽快出台相关制度

目前,《暂行办法》已经满足不了现行工作的需要,建议尽快全面修改和完善。一是明确在项目资金中提取一定的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二是应规范项目变更的原则、程序、数量和处罚措施;三是明确县级移民管理机构作为项目责任主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移民村(组)作为项目主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建成管护;四是褪去移民项目基建管理“本色”,移民扶持项目中不强制推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五是规范县级报账程序,明确县级报账受理主体。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适时调整项目扶持方向

水库管理论文篇13

2.1河流水库工程因降水减少蓄水量也逐年减少

当地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蓄水量的直接因素,水库的蓄水量随着降雨的减少而逐步减少,这主要是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生态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另外降水的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形成地表径流偏少,从而影响了河流水库的蓄水量。当然除了这些自然因素外,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河流水库的上游地区,兴建一些水利工程,影响了河流的流量,导致水库蓄水量的影响。

2.2农田灌溉渠系设施落后,维修养护经费没有保障

当地的农田灌溉设施比较落伍,难以有效地发挥水库农田灌溉的效益,在灌溉渠道引水工程建设方面,未能达到减少渗漏率的标准。农田灌溉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仍采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和方式,既容易造成大量的河流取用水浪费,也容易在引水过程中造成大量的渗漏水。除了落伍的灌溉设备和方式外,农田灌溉工程的后期维保经费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等方式,难以实现农业灌溉设备的更新维护,难以有效地保障农业灌溉的发展,更难以对整个灌溉渠系进行维修保护。陈旧的设备、落后的灌溉方式、难以为继的后期养护等,直接影响了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的农业灌溉效益。

2.3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管理机制缺失

河流水库工程因大小、重要性、影响力等不同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大型水库由国家专门机构进行规划管理,小型水库归当地政府,甚至是当地的村委会进行管理。对于那些小型水库的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汛期和非汛期,非汛期对于河流水库的管理工作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缺失的现象,村委会对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水库管理,或者水库管理工作存在粗放式的混乱局面。到了汛期,为了保障在蓄水量达到标准时进行开闸放水,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但因没有配备足额的汛期费用,会造成管理人员对水库管理的不重视。另外很多小型水库放水设施大多数是梯级混凝土孔塞开关,启闭不便、不安全,没有水位尺,在对水库进行放水作业时,没有科学的依据,仅仅靠季节性种植物生长需水情况昼夜自流供水,放水时间没有记录,造成了这些小型水库的农业灌溉效率低下。

3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

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的主要用水需求在于农业灌溉,目前很多河流水库的农业灌溉效率低下,河流水库的设计灌溉面积要远远大于它的实际灌溉面积,最终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加强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的管理,提升河流书库的农业灌溉率。

3.1建立健全河流水库的管理组织

河流水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乡镇地区,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河流水库的乡镇水利站,督促乡政府就近加强辖区河流水库的管理工作。在河流水库的管理中,当地的乡政府要配备专业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人员储备情况要根据河流水库的实际面积及大小进行足额配置,提升水利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性,督促工作人员定期下水库进行安全检查和工作抽检,在配置工作人员的同时,可在河流水库周边村屯进行人才发掘,并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3.2落实加强灌溉渠系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的灌溉效益,应该着力提升灌溉渠道的规划管理与建设,构建农业灌溉的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完备的灌溉渠系建设,加强统筹管理工作。对于农业灌溉用水,要严格准入制度,并通过合理完备的制度建设来提升农业灌溉的效益,在农业用水收费制度上,要保证数据收集制定的合理性,制度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加强农业灌溉设备设施的维护建设,鼓励广大灌溉农户积极采用农业灌溉设施,减少灌溉用水的渗漏率,通过积极采用节水灌溉设备与设施,提升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的灌溉效率。

3.3加大投入提升河流水库工程的养护管理

河流水库取用水工程是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和期限的,在河流水库的规划建设中,要提升工程的质量,从原材料、设计、施工等环节来延长河流水库工程的使用年限。对于那些即将到了规划期限的河流水库工程,要加大病害的预防及检查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对水库进行维修检查,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进行河流水库的加固工程,在加固过程中,要根据河流水库的实际灌溉面积及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适当性的加固工程,以免造成维护养护费用的浪费。对于那些公益性的河流水库工程,在进行维修养护的资金投入上,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并鼓励社会捐赠资金对河流水库工程的养护,同时提升河流水库工程的养护水平。

3.4提升小型河流水库的管理水平

小型河流水库工程因灌溉面积小等,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其实小型水利工程对于水库周边的农业用水作用很大,要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定期清淤,定期检修,提升管理水平。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