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1

2.1加强制度建设树立“制度先行”的理念,规范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保证。制度的制定不应仅仅停留在文本上和生硬的检查规则上,应从多角度多维度的完善制度建设,其中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安全责任制的构建体系,安全检查的规范标准等等,通过制度约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将安全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2.2加强人员管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直接体现对“人”和“物”的安全管理上,其中,对“物”的管理,可以通过定期安全检查消除隐患,而对“人”的管理,不仅仅是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更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

2.3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与一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针对一线施工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应建立专门机构对即将从事或者正在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须知、安全占位须知、安全防范须知以及安全事故维权须知等内容,实现“事前防范、事中规范和事后维权”的全方位培训,让一线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能够主动的、科学的、理性的保护自身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安全建设。

2.4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我国保险业应介入建筑安全管理领域,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国内,保险行业针对建筑企业特点设计的险种仅仅有意外伤害保险,这是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工伤保险,而承包商险、安装工程险、劳工补偿险、职业责任险等与建筑工程内容有关的险种在我国保险领域几乎为空白,建议也能够将这些险种作为强制性保险纳入我国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将投保人的投保费用与其安全业绩和信誉资质挂钩,安全业绩好、信誉资质高的,则保费偏低,反之亦然。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2

1.2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为关系模型构建

如前文所述,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分为资质要求、安全措施及现场管理三个方面,为探讨这三类职责与业主行为及监理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调研问卷,包括三份量表:①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的控制情况调查,其包括18个施工安全纠正因素;②业主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调查,其包括16种对施工生产安全产生影响的业主行为;③监理单位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调查,其包括17种对施工生产安全造成影响的监理单位行为。在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的支持下,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问卷地域分布涉及22个省市和自治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填报的有效问卷比例分别为61.0%、27.1%、11.9%。经因子分析法检验,各因素在相应类别因子上的荷载都较大,而在其他类别因子上的荷载较小,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较好。经克朗巴哈α系数信度检验,各因子的α值均大于0.8,说明本研究的数据有高信度,可以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2模型计算结果

2.1模型的计算初步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处理,确信数据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之后,理论模型参数估计的初步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从运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监理行为对资质要求及安全措施的荷载系数的p值都大于0.05,这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接受两条路径系数都是0的原假设,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删除或作其他修正。依据模型参数估计显著的程度,可以接受假设H11,H12,H13,H21,拒绝其他原假设。根据此检验结果,业主行为对确保施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资质要求、安全措施审核和现场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都显著正向相关,而监理单位仅与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正面性,而与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和安全措施审核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在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后,还需要对模型的适配度作检验,如果模型适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结果解释,如果模型不适配,要判断模型是否需要修正,但修正的过程应以理论及实践为基础,不能仅依据数据的统计指标。根据模型修正指标的参数估计发现,许多误差项之间存在共变关系,即将这些关系释放,则可有效降低卡方值,使得模型更好的适配,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22对误差项的共变关系,对模型的再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的适配有了较大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统计要求的分析标准。

2.2模型的修正与计算结果

为更清楚的描述业主行为和监理单位行为对施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影响机理,可以借助统计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揭示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相互之间及各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并通过荷载系数和路径系数来体现这些结构关系。在完成模型假设修订和增加误差项之间的共变关系后。出业主行为对资质要求、安全措施、现场管理,监理行为对现场管理的路径系数均为负值,这是由于问卷中业主行为及监理行为的问题采用否定句式而造成的,因此在后续的讨论中,这4条路径系数都将取绝对值后进行探讨。

2.3模型计算结果的解释

(1)施工单位的安全相关资质要求受业主行为的影响较强,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受监理行为影响的效果则不显著。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对包括安全在内的各类资质要求多集中于招标环节,该环节受到业主方的主导,而监理单位较少参与;同时,施工单位资质的弄虚作假常发生于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的“串标”情形,即使后期监理单位发现了此类问题,也难以对此进行处理。通过测量模型可以看出,业主行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纠正效果最好,即业主对资质要求中的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影响最大,接着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对项目负责人执业资质影响、项目技术负责人执业资质、专职安全员资质的影响。

(2)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和管理计划水平与业主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受监理行为影响的效果则不显著。安全措施通常作为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质量的高低与业主的要求和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安全措施费的使用到位与否以及总分包之间的安全职责划分,同样受到业主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对安全目标水平要求的影响。监理单位行为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与其在资质要求因子中的作用类似,二者之间无显著的影响关系。通过测量模型可以看出,业主行为对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的纠正效果最好,即业主对安全措施中的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影响最大,然后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对总分包单位的安全责任、安全措施费用、以及安全措施方案和专项方案等的影响。

(3)项目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同时受到业主方和监理单位的正面影响,且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业主越重视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就越好。业主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途径,且直接影响所占比重更大,充分表明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起到毋庸置疑的龙头地位,而监理单位作为业主雇佣和法律强制的监督角色,其在安全管理中的话语权相当有限。通过测量模型可以看出,业主方对施工单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及纠正违章作业的纠正效果最好,即业主的直接和间接行为对现场管理中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及纠正违章作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质、安全防护用品和施工机械使用及管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方案管理、起重设备管理、应急预案的要求的影响。

3进一步的讨论

3.1业主、施工和监理三方的角色复杂性

业主的概念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与甲方、建设单位等交互混用。原建设部有文件指出,建设单位是“项目投资主体、开发主体或者代建单位等在工程建设期间履行业主职责的企业或单位”。在理论上,业主是基于产权界定的角度,系指拥有物业产权的人或单位;甲方则是基于合同权利义务的角度,系指合同中支付报酬的一方;建设单位则是从项目法人的角度,是代表项目投资方完成项目建设管理的一方。因此,业主和甲方是“提供资金,采购相应的标的物,并对其享有所有权”,是经济活动中的买方或者消费者,建设单位则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和核心”,具有工程建设的“全面管理权”,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项目生产组织链条中的下游供应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均以建设单位而非业主或甲方作为法律关系主体,无疑是准确的。但在法律关系内容上,对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更多的体现了其业主身份的消费者和买方角色,并未发挥建设单位作为生产者和组织者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影响能力。

监理单位的角色争议由来已久。从监理制度设立之初就有“独立第三方”和“业主方的咨询工程师”的讨论,自《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后,又出现了监理单位“代为受过”的争议。从工程实践的调研来看,监理单位发现了施工企业安全方面的问题后,只有通过口头、监理工作联系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暂停令、专题会议、报告建设单位(业主)或政府主管部门等柔性、间接手段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整改或反映问题,但这些建议和报告在得不到建设单位(业主)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时,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只能成为程序化和纸面化的避责手段,前文的模型也支持了这一现实情形,即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果上远低于现行法规和预期,相反业主(建设单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能力巨大。

施工单位的角色复杂性来自于工程建设项目单件性和离散性的特点,不同于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筑行业的施工单位以承包方式组织项目施工,在承包方式上存在多家施工单位平行承包和多级总分包的复杂形式,更有违法层层分包和非法转包的情形。现行法律法规中,仅仅笼统的以“施工单位”为法律关系主体,列出了其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未考虑实际存在的复杂承包关系带来的各施工单位安全职责交叉混乱问题,而监理单位由于是施工现场的常驻单位之一,成为了遏制和减弱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混乱的连带责任主体,显然,这一混乱的根源并非是监理单位的监督不力,而在于不同承发包方式下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的组织混乱。

3.2提升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和角色复杂性的分析,本文认为,从根源上提升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提升对业主安全责任的要求,发挥其生产者和项目组织者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防止其盲目压缩工期、盲目压低造价和违章指挥等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欧盟在1992年公布的《建筑业作业场所指南》(CEC,1992)首度明列业主安全责任,英国2007年颁布修订后的《ConstructionDesignandManagementregulations》(CDM2007),使业主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上的角色和作用得以具体化,美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局OSHA在近年来的多个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将业主纳入控制性雇主的角色进行处罚。在我国,已有学者提出将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但在将业主(建设单位)纳入安全责任追究体系时,尚需考虑到在不同承发包方式下业主(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管理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如在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下,建设单位同时是施工总包单位,又是项目建设和运营期的业主,但在EPC(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下,项目总包商承担了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全部职责,业主介入很少。因此,尽管难以“一刀切”的将业主视为工程建设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必须在后续的政策法规制定中明确业主(建设单位)是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主体之一,且在业主干预工程建设程度较深时会成为控制性责任主体或主要责任主体。

二是细化对施工单位在各种承发包方式下的安全职责要求。如上文所述,工程项目的复杂组织形式决定了项目现场存在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和平行作业情形,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致因可能是受害工人的所属施工企业,可能是同时作业的其他施工企业,可能是之前作业单位完工后遗留的安全隐患,可能是现场有责任消除安全隐患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的多家施工单位所致等等,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现场,所涉及施工单位的责任轻重更有直接导致、间接造成、有责任纠正、有义务提醒等等,远非当前法规笼统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所能涵盖。因此,根据项目的承发包方式和现场项目组织特点,细化总包、分包单位以及平行承包单位、施工管理单位在平行作业、交叉作业和前后作业等各类情形下安全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区分,不仅能从根源上消除组织混乱带来的安全水平提升障碍,也将有助于极大的提升业主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效果。

三是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而非市场主体角度重新区分现行法规条例中规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无论建筑法还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相关主体安全管理责任时均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市场主体的角度进行区分,但是从上文3.1的分析可见,承发包方式的差异会对各市场主体在安全管理上的控制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难以依据现行法规条例确定业主、监理方、总包和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但从事故致因的角度来看,与工程安全事故伤亡工人相关的企业责任主体涉及到四类,分别为造成现场产生危险源的隐患致因方、受委托负责清除现场危险源的隐患消除方、暴露在危险源附近的施工作业人员的雇佣方以及对工程现场监督管理具有指令权和决策权的工地控制方。该四类责任主体的划分,一方面可以明确现场多家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与特定事故隐患相关的各施工方分别承担工人雇佣方、隐患致因方或隐患消除方的责任,较目前事故调查中常见的施工单位违章施工、违规操作等事故责任划分更为清晰准确;另一方面,有助于理清在不同的承发包方式下业主(或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即仅当业主的指令或决策将诱发新的危险源或造成原危险源不能消除时,业主(或监理)将被定性为事故责任的工地控制方。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3

1.2人员素质方面

由于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大多的劳动力来自于农村,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对于安生施工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因此,他们的安全素质普遍较低。此外,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人数偏少,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更是偏少,导致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企业在今后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3安全技术方面

近年来,施工项目的难度不断加大,给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难题。在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控制力度不够;施工员的安全防护装备配置不足,使用不当,质量不合格,安全事故的预防水平较低;安全救助措施和管理不到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造成人员伤亡,企业的损失较大;项目分包作业多,不同施工队伍之间的安全文化背景不同,较难实现统一的安全管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业主和建筑各方的关系。除了上述的几方面问题,施工作业非标准化、作业强度大、作业环境条件差、高处作业、交叉作业也非常容易造成项目安全问题。

(1)施工作业非标准化。工人散布在工地上工作,作业环境变化很大,难以规范全部操作行为,标准作业技术难以制定,提高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的难度,易发生安全事故。

(2)作业强度大。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大部分为手工作业,湿作业多,如浇筑砼,劳动强度大,施工人员容易疏忽,造成安全事故。

(3)作业环境条件差。工程项目施工80%以上为室外作业,工作条件很差,甚至在夜间和雨雪天也会进行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交叉作业、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一般指施工高度距离地面两米以上的作业,而现在建筑高度最高的多达几百米,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都是高处作业,比如建筑物内外装修施工作业、管道施工、基坑施工、模板施工。除了高处作业之外,还存在着地下工程作业,最深的离地面有几十米的距离,并且存在着同一施工部分,多个班组和工种同时施工的现象,这种交叉作业危险性大。

2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

2.1制定对策措施的指导思想

一定要制定安全对策的指导思想,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贯彻“安全生产”及“以人为本”的理念。②贯彻“两个责任”和“两个主体”的基本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如果想要项目工作管理人员尽职尽责,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要素及生产制度,就必须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除了企业落实好主体安全责任之外,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落实监管责任。企业为生产主体,政府为监督主体。在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两个主体”的地位,相互促进。③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的要素较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综合性及整体性的特点,并涉及到政府监管、业主、社会组织等,关系十分复杂。因此,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一定要从各方面综合考虑。

2.2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

项目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基本的安全技能和知识比较缺乏,时常发生“三违”现象。因此,工人进入工地之后,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此外,还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可能同时在几个工地流动作业,这也制约了工人的安全培训。所以,我们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措施,做好班组安全活动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2.3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项目部对安全多重视,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所以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十分必要。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2.4定期做好现场安全考核工作

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考评小组,根据工作人员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与物质奖励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班组也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活动,能如实的反映被考核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目的在于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增强其安全管理班组作业人员的意识,作业班组整体安全意识,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2.5营造现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施工现场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平时抓好安全生产氛围的建设工作,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等形式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违章曝光栏及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营造出“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形成“我要安全”的思想。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4

2007年4月29日至9月9日,某副省级省会城市已公布伤亡事故十七起,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4人。其中:机械伤害事故三起死亡5人,重伤3人;坍塌事故三起,死亡4人,重伤3人,轻伤4人;高坠事故六起,死亡6人;中毒事故二起,死亡4人;物打事故一起,死亡1人;触电事故二起,死亡2人。事故的特点为:一是事故类型多,包括机械伤害、坍塌、高坠、中毒、物打、触电等六种;二是较大事故多,即一次死亡三人的事故三起;三是伤亡事故频率高建筑工程论文,即七月份五起、八月份六起,即平均五天半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四是出现了同一事故单位重复发生事故的情况,即二家事故单位连续二次发生死亡事故;五是特级、一级企业事故发生率增加,如涉及事故的十五家施工企业中,特级企业一家,一级企业八家。

在上述生产安全事故中,从现象看体现为安全管理失控。但业内人事根据多年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与对事故情况的了解,普遍认为:虽然生产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自1997年至今,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十几个部颁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地方政府与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更是不计其数。在数量与范围上,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化得已初步实现,但在贯彻落实上还急待加强。

一、无限制增加的建筑施工企业与有限的建筑市场开发,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激烈、无序竞争,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四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要件十二项,但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却很少。如:在已取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中,能满足第二款“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第三款“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七款“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等要求的极少。申报企业虽然提供的要件形式都能满足要求,但实际上是:安全生产资金有专项帐户、无专项存款,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多于专职——有名无实,只有特级与极少数的一级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特级建筑施工企业一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近百家,二级、三级建筑施工企业上千家,而年建筑面积不超过一千万平方米,激烈、无序竞争的情况由此可见。

二、建设单位为谋取暴利,无视法律程序、逃避监管,肆意违法扰乱建筑市场秩序。

(一)立项与施工过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筑工程论文,第八条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必备要件八项,特别是第五款“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第六款“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第七款“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八款“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0%。……”。在90%的建设项目中,即使到了基础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也满足不了上述的要求论文提纲格式。其他5%的建设项目,从开工至竣工甚至都没有任何手续。还有的建设单位在不具备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大搞“三边”工程,或在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定开工要件不能办理开工手续时,擅自强迫施工单位开工并无视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在行业主管部门多次下达停工处罚决定后,仍然违法建设直至发生伤亡事故后仍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多数建设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违背客观与科学规律并至法律、法规于不顾,以拒付或延付工程款为威胁手段,肆意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工期,造成施工现场产生了大量的严重安全隐患。

(二)招投标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六条“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选择承包单位”,第十八条“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第二十四条“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严禁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可实际情况却是“易标”、“围标”、“低价中标”、“肢解发包”情况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建设部网站事故书报中体现的,十一天二次发生死亡事故的施工单位仍然能参加投标,而且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成为一句空话。

(三)工程款支付方面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外,省级政府《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工程款的支付实行预付工程款和支付进度款制度。发包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承包单位支付不少于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百分之二十五的预付工程款。发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款建筑工程论文,并按照比例冲销预付工程款。”、第四十一条“承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发包单位交迭竣工结算文件,发包单位应当在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完成竣工结算审核,并支付工程款”、第四十二条“发包单位自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未完成竣工结算审核,且未支付应付的工程款的,视为拖欠工程款。”,《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七条“安全生产费用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合同拨款约定将安全生产费用单独划拨到中标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专项资金帐户。”。实际情况却是现有95%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非旦不执行上述要求,而且整个施工过程全部让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好一些的建设单位还能按合同约定兑付部分工程款,但多数建设单位却找出各种理由拒付工程款,还有部分建设单位强迫施工单位代缴安全生产费用,即将已入帐的安全生产费用通过其他渠道转回。上百万的工程尾款在工程正式交工后,一、二年得不到兑付的情况普遍存在。

建设单位“借鸡生蛋、卖蛋赚钱、谋取暴利、久禁不绝”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一大特点。

三、勘察、设计单位不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影响生产安全。

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明确规定:勘察、设计前要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和勘察、设计委托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建设项目设计所需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文件”。但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单位不能提供完整的必备要件时违规承揽项目,并在设计前未按有关规定全面踏查施工现场,即不给施工单位出具地质报告,也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毗邻建筑防护及重点安全防护意见。部分工程在进行基础施工后方才发现地下异常情况,造成了不少的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个别勘察、设计单位竟然让施工单位参照“白图”施工。这种情况给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诱重大发生产安全事故。如某施工现场因无地质报告和地下管道会签,63型塔吊基础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并施工,待塔吊(独立安装高度30米)安装后七天后,垂直误差达到35厘米,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千分之四标准超过23厘米。后经探查,原来塔吊基础下方有人防工程,由此险些造成塔吊倾覆的重大安全事故。

四、监理单位利益驱动,恣意默许、任意盲从,形同虚设。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外,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九条“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理职责是:一是监督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二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安全防护用具使用;四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并签署意见;五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是否用于采购和更新合格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和设施,落实安全施工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六是根据有关专业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论文,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监理的档案资料”,可90%的项目监理单位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一是监理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敢得罪建设单位,在安全与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产生矛盾时恣意默许、任意盲从,放纵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现有安全监理工程师专业水平较差,基本没有安全管理专业知识。最好的不过是多年从事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因年纪大了而谋求个轻闲的工作而已。安全监理业务水平低于施工现场安全员的情况较为普遍。

五、施工单位为求生存,心怀侥幸挻而走险,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论文提纲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建筑施工现场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或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工长等,漠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安全第一”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大部分些企业或工程项目没有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岗位安全职责得不到有效监督、形同虚设。企业或项目负责人在权衡经济利益与安全生产的时候,往往是“金钱至上、效益第一”。真正遇到需要安全投入的时候,不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就是避重就轻以次充好。当前企业或项目工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压缩工期、拟补工程质量,不按方案要求施工、危险部位安全防护不到位,使用假冒伪劣的防护用品或陈旧、破损的施工机械设备及设备带病运行,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情况十分普遍。此外,企业或工程项目不严格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内容缺乏针对性,“工地干的都是粗活,有力气就行,一看就会不用学”,这样的传统观念使安全教育培训远未落到实处。由于施工人员(农民工)素质相对较低,自我约束和理解能力较差,占事故伤亡人数的95%。

六、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心有余、力不足。

目前,监管建筑施工企业的即有行业监管部门——建设系统,还有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筑工程论文,特别是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使企业困惑的是,这两个部门是什么关系,各自什么职责,应在管理中负什么样的责任。这种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即对同一问题提出两个不同要求时,企业应该听谁的!再有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管理的区域面积大、工程数量多,造成了心有余、力不足的局面。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市级行业监管部门二十几个人,监管八个区、七个县的5.3万平方公里区域,仅市区面积就达4272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面积近一千万平方米。工作最紧张的时要早八点至晚八点坚守在施工现场,一线监管人员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节假日不休息习以为常,这种情况基本让监管人员无暇学习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不庸质疑。因此,从源头控制建筑市场、严格执法、分清职责,增加政府监管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是降低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0一0年十月七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7.《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91号);

8.《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

9.《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2003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0.《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05年3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

11.《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1998年8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5

1.3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建设单位没有真正重视安全责任,也没有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过于注重企业生产效益,忽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也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某些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不能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并及时作出有效处理,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甚至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也存在这一现象,政府作为承包商,对于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只停留在较浅层次,有时甚至是过于重视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而忽视施工安全管理。

1.4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技术力量薄弱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技术力量薄弱,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其原因如下:1)工资待遇较低(见表1)。近年来国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大城市的月收入平均水平显著提高,但施工安全管理员的工资一直没有怎么增加,导致公路系统施工安全管理人才流失严重。2)工作环境艰苦。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地点大多在偏僻的山区,工作条件艰苦且流动性较大,大多数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到现场去进行施工管理。

1.5盲目压缩工期,资金不到位当前,中国公路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恶意压低标价,以至于工程中标之后施工费用不足,只剩下工程的直接建设费,不得不减少安全生产管理费、现场管理费等间接费用;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片面追求利益而降低工程造价,直接将安全经费挪作他用,致使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安全防护用品没有及时发放、安全事故率增加等。建设方普遍随意压缩工期,使原本紧张的工期更加紧迫,无形中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工人不得不增加更多的夜班,工人疲劳工作,使安全隐患增加。发包方不依照合同支付足额工程款,以项目审计为由,迟迟不予结算,导致施工方压缩安全生产资金。

1.6安全检测仪器配备不足公路工程施工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原有靠耳听、手摸、眼看、鼻闻等感观经验进行安全检测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场施工管理的要求,大部分安全隐患要通过专业化的检测设备检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估判断。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公路施工企业没有给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装置,发现事故隐患成了一大难题,更谈不上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加上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更新速度快,施工机械设备的更新数量多,施工企业很难及时、快捷地使用最新技术,一般要等到施工检测设备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时才会更换,导致安全检测仪器设备严重不足。

2国外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经验

2.1完善施工安全法律制度为了强化施工安全监管,美国政府下设职业安全与健康局。职业安全与健康局在各州设有10个区域分部,并在各州设办事处,各州都有独立的安全立法和管理条例。美国政府的安全检查一般为抽查,为了能更真实地了解施工企业在平时施工中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相关的管理措施,大部分情况这种抽查不事先通知。另外,还有两种情况要进行安全检查:1)承包商的邀请。承包商在对施工安全问题比较清楚的情况下,需要告知政府相关部门,这时可邀请安全官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或监督。2)强制检查。若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安全官员从法院领取传票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此时安全官员的检查将会十分认真、仔细。此外,美国还有一个庞大的国家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专门负责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研究。由此可见,美国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来加强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利,创造了良好的安全健康工作环境,建立了完善的劳动保险制度。

2.2设立施工安全检查机构国外许多国家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设立了专门的施工安全检查机构,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日本负责安全生产的政府检查机构是国家劳动基准局,它隶属于国家劳动省,由劳动省直接负责管理(属中央检查制);劳动基准局下属的343个劳动基准监督署(隶属于劳动省)代表国家对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基层的监督检查。美国安全生产政府检查机构是联邦劳工安全与健康保护署(OSHA),隶属于美国劳工部;施工安全基层检查机构是OSHA下属的区域办公室,负责区域内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策划和执行。瑞典劳动安全健康署是国家安全生产政府检查机构,隶属于劳动部;施工安全基层检查机构是劳动检查局,隶属于劳动安全健康署。

2.3运用先进技术设备改善施工安全管理发达国家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需要,把各种先进技术应用于公路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如采用高效率、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机械设备,减少现场施工人员等。欧、美、日本施工企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于中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操作人员,他们对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视也普遍比中国强。新技术的应用对安全技术的评判有不同的标准,在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施工单位及时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以此作为员工上岗前的必需教育,因此施工事故较少。

2.4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大量安全生产经费的投入代表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能促进施工人员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能在经济上满足施工队伍对工程施工安全的需求,从而避免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比较典型的代表有英国BP公司。该公司在珠海PTA项目建设中投入2000万美元,用于购买安全技术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并且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硬件和软件及时到位。BP公司不仅自己舍得投入,还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由于这种严格要求,在珠海PTA项目施工的某省建安珠海分公司在施工安全方面投入的资金接近工程造价的10%。他们除要求给工人配备合格的全身防护式安全带、钢板护趾鞋、皮手套、安全帽、护目眼镜等高级安全防护品外,还要求所有临时设施的建造均按规范搭建,每间宿舍内必须配备烟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工地上必须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设备。因此,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视施工安全,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保证了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3中国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安全生产为目的,采用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的,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按质、按量、按期顺利完工的管理过程。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实施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教育,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1大力培养和引进安全生产管理高层次人才提高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大力培养和引进安全生产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提高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做到严格、严肃、严密、严谨,正确对待培训课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合理,要讲求实效,充分展现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重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所从事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考核。从事特殊工种的施工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对施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宣传新的安全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增强其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要有计划、长期、规范化地引进和培养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3.2健全法律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体系,使其适应范围广泛,法令、行政规则到强制性技术标准层次清晰、相互配套,并有清晰、公正的处罚手段。在全国建立统一完善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誉评审体系,在招投标过程中具体体现,鼓励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宣传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将施工安全管理纳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评定中,充分调动政府力量,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

3.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全面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逐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从公司领导到施工队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预防,制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控制和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各公路分项工程开工之前通过书面形式向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宣传,施工过程中树立每日班前安全会制度,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及其防范、应急措施,增强安全意识,完善资料签字手续和存档制度。建立分级、分类、定期、专项、日常的安全检查制度,实行专职安全员每天日常学习和例行检查等。

3.4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事故防范筑牢安全意识,大力营造安全第一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安全专题培训、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谈心对话、组织施工人员安全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深刻吸取教训,用事故教训推动责任落实、措施完善,防范同类事故发生。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5确保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奖励与约束机制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安全生产既是施工企业的责任,也是施工人员的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一、第十七、第十八条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要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和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负责。实践证明,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上投入越少,事故发生率越高。另外,在施工完成后,对于安全生产措施做得较好的企业或施工队伍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6

1.2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施工机械设备,特别是大型施工机械的设置运行安全;施工现场多进行“敞开式”施工,难以做到全面的隔离封闭,对施工材料、施工对象、工地设备、人员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施工人员教育水平较低,且工种分配多样,造成其应变能力及安全适应能力交叉,安全隐患较多,如施工人员从脚手架掉落等。

2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做好关键施工工序及关键施工对象管控

关键施工对象包括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高空部位施工、防洪渡汛施工等,关键施工工序如钢筋焊接加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脚手架工程、大型构件吊装运输等,对以上工序及部位实行安全检查制度及岗位安全负责制度。各工序开始动工前,应先全面检查道路畅通状况、操作环境安全状况、安全防护状况等;在深基坑安置挡板支撑时,工作人员应设梯上下,且不得触碰支撑。

2.2实行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汇报报告制度:在各月1次的工地安全检查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制作1份施工安全报告,报告应综合包括所有与施工安全方面的事宜,尤其是应细致报告已完成施工安全检查工作、当月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及采用的预防及修正措施。安全检查制度:对于一般性安全检查,安全部门应每月进行1次,依照水利工程安全检查表对场地、施工管理、道路、易燃易爆物品、场地、违章行为、临时房建、机电设备等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并对安全隐患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对于防火安全检查,应重点检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堆放状况,各类消防设施及器材能否正常工作,电源使用与临时房屋搭建能否满足防火需求;对于雨季安全检查,应主要检查接地接零电阻、线路绝缘、电气设备等是否满足电气安全规程需求,排水设备、施工道路等有无保持通畅,对围堰、高边坡等土方工程的开挖是否有安全隐患。

2.3做好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在各类设施及设备使用前应进行严格验收把关,禁止使用处于危险状态的设施及设备,避免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产生意外事故;各项工序开工前,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中应进行安全交底,未经过安全培训的人员应禁止进入现场施工;在工程作业现场周边安置安全网或围栏;住宿工棚、脚手架、供电系统、食堂、排水系统、工作平台及排水系统等临时设施应满足用电及劳动安全要求;对工作平台、照明与报警系统、梯子、保安设施、栏杆、施工架、升降装置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测试保养,以确保其性能正常。

2.4开展安全生产教育

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各级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采用三级安全教育、一票否决、事故通报和小会布置讨论等多种途径形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应依据工程项目特点,重点提供本项目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并利用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以确保各施工人员掌握工程安全措施及要求。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7

1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配电线路质量问题。农电生产与线路质量的关系非常紧密,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供电企业农电基础设施建设中,配电线路的质量经常出现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在材料配备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些问题给农电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严重时会威胁到农电安全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1.2供电规范化问题。供电企业承担着电力资源的运输和持续平稳供应。由于供电企业涉及民生和我国农业的发展,所以,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依法经营,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并进一步落实规范化的运输,保证运输过程中能够稳定、安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这是我国供电企业在落实供电工作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准则。从当前的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现状看,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标准,且粗放模式与管理模式中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营。除此之外,在供电企业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没有系统的监管,增大了供电工程的改造难度,而且施工环境也比较复杂,这些都是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1.3农电安全生产人员综合素质的问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电力的持续供应都与职工队伍的能力有关联。虽然很多电力企业在生产体制上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电力工程队伍的素质也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一部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技术训练就上岗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农电安全生产过程中,忧患意识并不明显,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给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

2.1创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建立严格的发展规范和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一规章制度来发展企业。对于国家基础建设行业—农业而言,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当前我国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要对已经落实的规范和制度进行数据上的支持。在农电安全生产中,还要明确各级人员在岗位中的职责,通过工作标准来建立统筹安全职责,并进一步规范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体系的落实,更好地促进农电安全生产。2.2注重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原则。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人。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手段和整体素质。要求供电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定期做好培训和检查工作,使农电生产人员将心思都放在安全生产中,达到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的目的。2.3提高供电生产现场的安全指数。针对很多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供电企业一定要进一步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问题,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定期对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生产管理人员对农电生产的安全管理。2.4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之前,首先要提高农电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管理人员人人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利用当前的网络宣传手段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通过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农电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奖罚考核制度,将安全生产与员工的安全意识连在一起,使农电安全管理人员能够自觉的注重安全问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提高安全意识的时候,供电企业可以借助广播、媒体、报纸、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来推广农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积极推广标准化作业的理念,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内部讨论,从中发现农电安全生产规范中不足的地方,并及时予以改正和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对安全生产的标准进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农电系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促进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理念,达到推动供电行业规范化生产的目的。

3结语

针对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的现状,安全生产一定要结合农电工作的实际需求,要在当前农电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认真夯实农电安全生产环节中的各项基础施工工作,在整个农电安全生产过程中都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前提,严格执行国家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供电企业农电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电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范大鹏 单位:国网吉林省通榆县供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孟宪利,田玉清,等.煤炭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C]//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2010.

[2]丛连日.供电企业Intranet网络系统构建[C]//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2002.

[3]安文斗,孙才新,王杰,等.基于配电GIS的供电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研究[C]//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4]贾亚军.电力体制改革中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C]//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2004.

[5]杨如康,刘润珍.供电企业强化营销管理的措施研究[C]//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2008.

[6]明晓明.浅谈供电企业信息一体化建设[C]//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

[7]向晓东.供用电合同相关法律问题分析[C]//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2005.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8

1、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有:在工业机械推广应用时期,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慈(H.H.Woods)的“事故频发倾向论”。海因里希(W.H.Heinrich)提出的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然后又诞生过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以及后来萌发的“系统安全基本思想”。

随后,“管理失误论”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共同点在于:管理层承担着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预防工业事故的重要意义。从此,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作用,开始进入到安全生产管理者的视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管理层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管理手段。

2.安全文化概念

对安全文化的表述,虽然在语言的表达上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我国的安全管理理论界,把安全文化普遍归纳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企业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2、安全文化内涵

建立健全企业的优秀安全文化,其内涵包括以下安全理论[2]。

1.事故可预防理论

我国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管理作为所有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见可以防控的。在任何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下,员工的行为都是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通过抓员工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的违章指挥),就可以实现事故预防,保证安全目标实现。

2.全员负责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只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业各个层面。要努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网络结构,达到每个横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纵向的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伙长)对所带领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大家都能在安全管理的体系网络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和义务。

3.零容忍理论

对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都不能容忍。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作业层;企业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也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带来的危害后果有多大,只要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风险,都要受到处罚。

4.安全也能产生效益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上说,把合理必要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上,既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引起的停产、整顿、赔偿等不必要直接经济损失,又保障了员工生命健康,维护了企业良好声誉。

3、安全文化建设重点

如同任何一种文化的建立和形成,安全文化建设是个漫长的、系统性的过程。是全体员工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是从入脑入心到形成新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教育和引导。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工作[3]。

1.安全目标建立与分解

建立准确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目标,有利于统一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安全思想和工作方向。在目标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安全工作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恰当的安全目标,决策层承担着主要工作。在安全目标确定后,需要全员的宣传教育,要让全体的员工了解和接受。

在企业确立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后,各基层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结合实际,向上级提出承诺,也就是对总体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同样,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在上级安全目标的指引下,也需要结合各自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进行目标承诺。安全目标逐级分解后,就保证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企业安全管理这张大的网络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是自己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

2.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

有了目标和承诺,就必须有考核。考核主要从日常沟通、会议、过程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上级有权针对考核结果对下级做出处理,做到奖罚分明。考核工作方式要避免重年终、轻平时,重结果、轻过程的安排。要强调日常管理措施落实和管理效果评估。只有抓住了生产的过程控制效果考核,才能保证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监管作用发挥。

3.安全管理职能界定和划分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两类部门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类是系统管理部门,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一类是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调研、收集、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对企业决策层起参谋作用;负责起草管理技术标准和管理过程控制文件,为生产主体单位提供管理技术指南和管理依据;在监督检查层面,主要是指导下级如何做,教会方法,而不是替代做。基层单位则负责具体事务的开展,以及对各类岗位员工的日常管理。这两类部门的管理都十分重要,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4.安全培训的及时和全面

员工的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有计划地根据工作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等实际需要,准备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培训,做到指导性强、操作性强、预防效果好。在培训前尽可能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员工以主动的精神参与培训。

5.检查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有的企业检查方式则更程式化一些,审核人员结合检查表,按部就班地进行检查,灵活性不够;更多地关注现场隐患和违章,充当了基层安全检查员的角色,对各级员工的管理和操作行为关注程度相对较少。这样的检查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检查中,要真正从心灵深处对员工产生影响。在与人员访谈时,不轻易否定岗位人员的说法,而是探讨哪种工作方法更有效。针对不同现象采取不同解决方式。只有沟通和解决人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主动避免违章、识别并积极整改隐患的目的。

6.整改措施的及时高效

在对待检查发现的问题上,追求刨根问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安全检查人员和被检方不是就事论事的整改,而是追踪式管理,为什么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寻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整改,要把它作为一次改进的机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提出系统性整改方案,不能只解决表面现象,不触及实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建立对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但安全文化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必须要在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统一思想和认识,再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加上管理者的率先垂范,才能逐步形成优秀的安全文化,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9

一、路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近些年,我国的路桥施工企业发展迅速,且数量增长迅速,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交通施工的领跑员,为我国的路桥建筑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路桥施工产值不断增高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许多企业在业务急剧膨胀的同时,也在制造着或者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压力。,施工技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就必须要助推全面的工业化,就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因而生产绩效的重视程度就必然要远远超过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的关注。这一点与国外差距甚大。美国的煤矿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主要基于其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完备的保险、福利制度,从而全面提高的矿工的人权成本,从而客观上提高了矿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而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指导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而无视人的生命安全就谈不上生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管理是现展语境下的管理模式。而路桥工程的安全管理,更是涉及到现代交通运输及其相邻产业的生产安全,必须提到更明显的高度上来。二、路桥安全管理基本内容(一)用电安全管理

电路电气设备是安全管理的首要项目。因此在施工用电的操作过程中,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用电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经考试合格方准许上岗工作。电路和电气设备其本身的结构复杂性和电路设置的高标准严要求,决定了它必然是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必须纳入项目管理的关键日程上来。

(二)消防安全管理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同样要严格把防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健全优化消防机构,组建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伍,在规定所辖范围内承担其防火安全职责,并配备必要的充足的消防设备器材,确保消防水源充足。定期不定期的防火安全检查和供水系统工作正常开展也要确保,最大限度确保施工安全。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防火的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存放于显眼处,以备迅速获取使用。

三、现时代加强路桥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领导责任意识

认识是第一位的。,施工技术。近年来的安全事故往往与施工主体缺乏安全意识、麻痹大意有关。而最关键的是领导的责任意识不够,因而造成了整个管理组织体系的先天不完备。因而就要强化领导进而完善健全组织机构。要强化路桥安全管理,就要依赖施工单位领导自觉提高对桥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必要成立以项目单位一把手为领导的路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应组织机构,并按“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原则,责任到人一抓到底。

(二)建立路桥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措施

建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为实现安全目标,可以建议一些项目单位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安全生产领导组,下设安全监督部门,并设专职监管工程师;工程队设立以队长为首的安全生产小组,下设安全检查员,自上而下形成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对施工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高和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对员工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权限,抓好逐级负责制的落实。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机械设备安置稳固、材料堆放整齐,用电设施安装触电保护器,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施工技术。施工现场设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标志,提示工人注意安全。,施工技术。施工现场便道边坡稳定,并做必要防护。践行这些措施和活用体系,需要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战斗力。同时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并选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干部充实到建筑企业工程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将责、权、利充分落实到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三)落实制度规范,加大考核力度

针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不断细化,进一步加强对各路桥施工公司安全生产的考核力度、加大对持证上岗的管理和检查,加强三级安全教育。面对国家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和处罚力度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对健全的大环境,应该从学习培训、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几方面人手,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针对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为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应对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员进行安全生产的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教育等工作,扎实锻造一支“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以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为耻”的过硬队伍。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工作的落实力度,将各项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及操作程序在具体的路桥施工管理中呈现出来。对落实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巡视,对落实中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要求加大整改力度,力求安全生产管理在制度化的引导下取得管理的实效。

总之,安全管理就必须要有制度保障,有法可依,因而才能让安全真正成为可以实现的施工目标。,施工技术。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是路桥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摘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其生产部门安全生产的意识的提升,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实效,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解决路桥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明川,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建设科技,2010(5)

【2】罗家俊,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保证措施[J].价值工程,2010(6)

【3】汤洪文,浅析路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问题[J].科技资讯,2008(21)

【4】张一飞,论路桥施工项目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7(12)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10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与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同时,对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安排有了崭新的内容。大众更富裕,精力更充沛,也更加需要安全、健康、舒适、长寿,人们对生活安宁、社会安定、家庭及社区的安全格外重视,这表明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安全成了文明的象征。

2 人们对安全的认识

人们对于安全的认识往往比对事故的认识难度大,因为事故比较直观,对人们的影响比较深刻,人们容易从其危害中加以认识。而安全给人们的印象是同事故相对存在的,只有社会属性,没有自然属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的认识虽然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索与探讨,但多数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有深入到安全的内在联系中加以认识,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大致有如下五种类型:

(1)从事故的危害中认识到(2)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3)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4)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到:其一,安全是指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死、不病,而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其二,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其三,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也不同。(5)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

3安全价值的观念性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价值观,如经济效益观念、时间信息观念等,体现了对传统生产型企业管理观的突破,为实现企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观念也同样适用于安全生产。如果人们能够树立起安全新观念,将大大提高安全的价值,为现代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1)安全的战略观念(2)安全的市场观念(3)安全的竞争观念(4)安全的服务观念(5)安全的素质观念(6)安全的开发观念(7)安全的信息观念。新型安全观念的建立,能够拓宽安全工作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安全具有广泛的价值,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断提高的,它既具有生存价值、经济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和理论价值。

4 安全观的发展[1]

人们习惯上将生产领域中的安全技术称为是安全。如果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安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公众崇高的伦理和公德。从本质上看,没有人类的安全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也就不可能造就人类的幸福乐园。安全的程度和质量,可以用安全科技和安全文化的水平来衡量。安全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和繁荣,又取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及大安全观的确立。我国的安全和减灾界专家认为,树立新世纪的大安全观,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近年来,我国每年意外事故与灾害死亡人数高达10多万人,“九五”期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四次事故高峰,五年内共夺去50余万人的生命。各类事故引发的原因,70%以上是由于人的“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其根本问题在于企业领导、职工和社会大众缺乏应有的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不懂基本的安全法规,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自救能力等。因此,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应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的战略之策。

4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4.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有文献将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归为事故因果论,而把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归为管理失误论,把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归为因果连锁理论作单一的叙述。

4.2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有关文献仅对威格里斯沃思模型、瑟利模型、劳伦斯模型、撒利模型作过简单的叙述,没有对模型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4.2.1比较分析

威格里斯沃思模型提出人失误构成了所有类型事故的基础,仅从人的简单层面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而瑟利模型不同于威格里斯沃思模型,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但两者都认为如果没有人的失误就不会有事故发生。劳伦斯模型是在威格里沃斯和瑟利等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针对金矿企业人失误为主因,适用于类似矿山生产的多人作业生产方式。撒利模型不同于前几种模型,根据操作者应处理信息的性质进行分析,操作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信息量过大势必导致人失误。

4.2.2理论发展前景

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主要是从人的失误对事故进行考虑的,由于人的失误是很难全面分析清楚的。所以该类理论模型可望在未来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4.3能量转移论与两类危险源理论

有关文献对能量转移论仅作单一的论述,两类危险源理论是最新的理论研究,是在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关文献并没有对两个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4.3.1比较分析

陈宝智教授在对系统安全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1995年提出了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并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理论对能量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事故措施。在现实中的意义较大。

4.3.2理论发展前景

此两理论把事故都归因于能量的意外释放,仅适用于存在能量以及能量的载体因素基础上,对于管理、人因等都无法用能量的观点分析。但两类危险源理论的发展前景空间是可观的。

5安全的属性

5.1安全的自然属性

所谓安全的自然属性可从两个方面讨论:其一,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或者是由生命及生的欲望决定了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天生的,是安全存在的主动因素。其二,安全是人类对天灾的无奈以及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规律不可抗拒,使人们不得小把生命安全经常提到议事日程,这虽然是被动因素,但它与前一个主动因素相结合,就决定安全是古以来人类生活、生存、进步的永恒的主题。

5.2安全的社会属性

安全的社会属性也可以从政治及经济两方面来阐述:自从人类有组织活动以来,社会安定、有序、进步始终是各社会阶段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但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交,有的对安全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问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经济活动.

6奖惩结合的经济激励法[2-3]

任何工作要高质量的完成。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目标。在工作中引入目标激励和奖惩机制正是为了充分调动每位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利用经济手段来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源动力。使安全生产目标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让实现目标者得到应有的物质激励。让达不到目标者丧失物质利益。从而指引员工的行为与企业追求的安全生产目标相一致。确保整体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6.1安全生产目标激励和奖惩机制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

发电厂作为电力能源系统的首发点.承担着生产电能的重任,社会责任重大,安全生产工作繁杂,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在2008年年初南方罕见冰冻灾害中就凸显了发电厂的作用。但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如何确保发电厂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谈谈安全生产目标激励和奖惩机制在发电厂的应用。

6.1.1 安全生产目标激励和奖惩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建立完善、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明确,目标清晰,无遗留、不重叠”是建立发电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原则。发电厂的管理模式确定以后。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基本明确,但在责任制里要对安全生产方面的奖励、考核条款进行明晰。并在实际工作中要确保奖惩的刚性。

(2)各类安全方面的奖惩制度必须完善。

建立发电厂安全生产方面的奖惩规定.对各类不安全事件、违章下岗条款、习惯性违章界定以及生产方面的考核细则进行明示,实现考核有据可依、奖励有章可循。

(3)各岗位安全生产目标必须简单清晰。

发电厂安全生产目标体系的建立。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即上级单位确定发电厂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发电厂再将该目标按照层级管理原则,进行细分,落实到各个部门(车间)、各个班组(工区、分部)以及各个岗位上。但如何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发电厂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全部分解到各个岗位上。实现各岗位目标对发电厂目标的直接支撑,同时推行以岗位为轴心的管理模式.强化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员工有目标、目标有人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各个岗位的目标分实行100分制,对构成岗位目标的子目标按照重要性的程度进行合理赋分。对每个岗位的子目标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形成员工有岗位、岗位有目标、目标有奖惩、奖惩必兑现。

发电厂的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安全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各级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保持如临大敌的工作态度。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兢兢业业、扎实肯干。才能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创造性利用安全生产目标奖惩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一方平安,确保发电厂的生产安全、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社会繁荣提供基础能源保障。

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7.1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其层次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证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有关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应该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管理和运作影响员工的精神层面并通过员工的个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分为企业物资安全文化和企业精神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为分析方便可以把它具体化为四个层次:(1)安全物资层次:这一层次是个很具体的概念,它包括企业生产、生活所用到的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和劳动保护品等,(2)安全技术层次:它包括所有与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科技文献、音像制品等。(3)安全法规制度层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与安全有关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各种政策体制等和企业制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共同构成了这一层次-(4)安全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层次:这是最抽象的一个层次它包括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价值观。前两个层次(安全工程设施、安全技术等)称为安全的硬手段,后两个层次(安全管理与法制、安全教育等)称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科学的软技术。

7.2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是一种以人与人组合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活动主体,其生产经营行为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的战略选择都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企业安全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安全文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能否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的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所倡导的安全价值理念严格实施使这种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和员工安全生产的灵魂,例如某名企为保障安全生产自动撤掉有安全隐患的生产线以实际行动为其员工树立了。安全第一”的价值理念,(2)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安全制度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入安全制度与安全法规等,另一种是内在的社会道德和价值理念,(3)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安全制度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员工的安全价值理念体现了企业安全制度的要求,反过来员工的安全价值理念也可以反馈给企业从而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制度的创新提供源泉。

从上述三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企业的安全文化还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由此给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例如有些煤矿井下负责打锚杆工人经常偷工减料,把偷工剩余的锚杆拿回家,后来管理者改变制度派人专们检查核实打锚杆的数量并在井13严格检查出来的材料。工人是不敢偷料了但偷工的事却来了,本来两米长的锚杆打进岩石里是很费功夫的他们就把一根锚杆截成好几段,把小段锚杆放入打好的岩石孔上紧托盘。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但又不能进行破坏性检查将锚杆拔出。这也许会有人说是没有一个好的监管制度,要知道即使是最完美的制度也会有漏洞如果没有安全文化观念上的约束制度约束实际上就难以发挥作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也在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11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手段,生产的稳定持续运行必须依靠建立在先进的科学理论发现和技术发明基础之上的安全科学技术;先进的安全装置、防护设施,预测报警技术都是保护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手段和技术支持。因此,安全科技在“五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轻重的地位,只有广泛地应用安全科技,才能不断地更大范围地将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

1、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是以大安全观为基础,以保护人(人类)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标,以人(人类)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为研究范围,以生存、繁衍、发展的人(人类)活动安全为研究的对象,以消灾避害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有人提出了以人、物、及人与物为要素的安全体系;有学者认为,它是人、物、环境、信息、能量五要素的安全系统。

2、客观评估作为一级学科的安全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确立,是一次认识上、理论上的飞跃和革命。但必须坦率地承认,学科本身对安全本质的认识深度和视野,研究的对象和运用领域,还受时代和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劳永逸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建设是不现实的。由于这一新兴学科诞生不久,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及其科学技术结构层次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有的分支学科还有待于开拓和创立。

3、安全科学技术仍需发展和完善

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安全界一批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索,以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使与灾害学、环保科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与安全科学交叉渗透,为建立消灾避难、安康和睦的人类活动环境而奋斗。在安全科学技术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础上,要主动与减灾、环保领域的有关学科联姻,要与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加强信息交流,携手合作,结成安全减灾的科技同盟军,依靠先进的科技,依靠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的大众,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去提高,使其变成实用的技术,转化为安全产品,去实现“灾害为零”、“事故为零”的相对理想目标。

4、走进安全科学,了解安全科技  1992年11月1日,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这是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这一点已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并在1993年7月1日正式实行。

从事安全科学学科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人不多,一般都比较重视工程技术层次的研究,即直接能使用的安全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然而,一个学科,如果说没有自己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弄清学科研究的对象、范畴和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本质,对学科而言只能说是处于一种萌芽阶段。可见研究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学科结构体系是何等重要。是科学就应该表明自己所属的、特定的系统知识,就要说清自己的本质,不是定性的而要定量的,必须用数学和哲学来描述,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自圆其说。用唯物求真的科学文化和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善良文化来体现,安全科学真理以社会安全公德是安全文化的最完美的表现形式。

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极具生命力而与时俱进,与人类生存,繁衍伴生,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同行的大学科,需要更多的人学习、理解和传播,让安全科技的进步和成果,恩惠与人民,洒满人间。笔者给出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框架。(见图1)

图1:安全科学与安全文化相互关系图

5、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振兴安康事业

为了尽快地遏制当前全国恶性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要果断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缩短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故高发期的时间,唯一而有效的出路,就是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勇于改革、勇于创新,舍得安全科技投入,实行后工业化的安全生产,真正走上科技兴安的道路,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才可能走向工业强国之列。

二、依靠安全科技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实现科技兴安,必须要来一次安全科学技术革命,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和安全科技文化观,要学习“核安全”、“航空安全’、“航天安全”的科学精神和安全文化。从安全的理念、方法、手段方面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在安全生产的决策和措施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用和发展安全科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原则

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生存、繁衍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富裕、更安康、更长寿。“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公德,真正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这也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推进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发展安全科技事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应用安全科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为天”,“安全优先”,“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处理安全科学技术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试金石,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和手段。

3、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康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依靠安全工程、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劳动者才能从危险大、危险重、风险高的环境或岗位上,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劳动。

4、坚持“三同时”,从源头抓起实现本质安全化

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坚持“三同时”,坚持科学的审核、评价、验收制度,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专项评价及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要从设计源头抓起,严把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职业卫生质量,建立符合国家安全卫生作业环境要求的工程,这是依靠安全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

5、应用安全管理工程原理,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要从抓产量,转移到抓质量管理,抓制定更高的企业安全卫生标准的轨道上来,不能只在产品数量上低层次循环,要采纳先进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推动国家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提升安全科学管理水平,要应用现代管理原理,实现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信誉和安全形象。

6、理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科研机构

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呈分散多头状态,从安全科学的观点来看,是不合理的,是不协调而低效的,特别是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分离,不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保护。因此,造成了安全科学研究机构力量分散,布局不合理,资金缺少,人员流失,资源浪费。虽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提高了监管权威性,但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科学的角度看,仍需从全局,全民重新审视国家的安全管理机制,整合改组当前分散、低效、低能的科研队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新机制,新体系。

7、加强安全科技及安全产业的硬件研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安全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是推动安全生产的动力,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每年国家的安全科研经费多半都投入于安全科学的软件课题方面,鉴定成果应用不多,而对安全科技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装置、防护技术、监测仪器仪表、防护用品器具、消防设施等硬件的研发,却舍不得投入,因为成果少,效果差。需要在科研政策上采取适度倾斜,要支持安全生产急需的硬件的研发,发挥科技兴安的重要作用。

8、加大安全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法定的监督机制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给出的有关统计数据,仅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就达500多亿,可想而知,非公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欠账该是啥样。计划经济时期的安全欠账不能靠市场经济时期的生产经营者来还,但也不能破罐破摔,以经费短缺为挡箭牌,关键要建立新的安全科技研发和管理的新机制,要适应当前经济基础,采取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投入,建立起安全研发投入新机制,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启动和投入,认真监督和审计,不能等待,要靠自立自强,自己救自己。

9、重视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关注安全工程高等教育

在机构撤并或职能转变中,原属各部委管理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师资队伍涣散,学生分配困难,出现安全工程教育及专业人才培养滑坡状态,随着教育改革院系调整,出现了一些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及与安全相关的院系,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法实施以后,安全工程院校的招生工作,安全科学技术工程院校的教学工作又有了好转。但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因为真正需要安全专业人才的生产第一线人才奇缺。李毅中局长在一次讲话中强调,矿山招不到大学生将会是灭顶之灾。矿山安全急需安全科学技术,更需要懂专业,懂安全的高级人才。采矿专业招生难,毕业后改行多,到矿山工作的专业人才流失多,矿山缺乏安全科技知识和工程技术的传播者和应用者。

10、宣传安全科学技术、了解安全科学,不断完善学科建设

在安全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及政府主管安全的部门,要大力传播安全科学理论及学科建设知识,让更多安全人员、科技工作者、管理者了解安全科学,走进安全科学,运用安全科学,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用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安全生产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尽管安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级学科,但只是一个雏形,仍需要不断充实,健全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加强对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让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纳入教委的序列,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上能发挥权威性,指导性,引导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安监总局及全国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向全国学位委员会申请安全科学及安全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培养更多、更适合的安全科学技术研发高级人才。

11、大力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科学技术文化素质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技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科学的母体,科学技术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建立科学的安全价值观,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学会自护、互救、应急逃生的技能,逐步从“要我安全”提升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要让安全知识、安全科技、安全文化成为人民大众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人人具有减灾防灾,保护身心安康的本领,让安全科技成果的恩惠普及全社会,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安全科技的殷实,能身心安全、健康、富裕、舒适、长寿的享受小康。

12、快速传递安全科技文化信息,积极推广国内外安全科技成果

建立起全国安全科技信息互联网,快速沟通安全科技文化信息,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互联网推广国内外安全科技成果,推进安全科技研发和创新,真正使安全科技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安全教育服务,为公共安全卫生及安全社区服务,推动全国安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

三、安全科技文化是遏制事故的速效良方

要扭转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要主动积极缩短初级阶段伤亡事故高发期的时间,除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现场管理外,见效最快的良方就是: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12

一、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 2.5~10 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建设部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在运行机制和具体执行两个方面:

2.1 机制方面

从目前来看,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安全的法令法规,但相比发达国家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在监督方面仍需要加强和改进。一是各个主体单位对应付的安全责任混淆不清,即使出现安全生产隐患也不能及时做出应有处理;二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针对性不强,对安全检查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有时不能及时严厉地惩处,同时对安全生产、 文明施工的建筑企业,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力度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三是舆论监督力量不足,对安全事故的报道未能及时和客观,甚至还出现漏报、 瞒报、 小报的现象;四是市场规范机制欠缺,尤其是业主市场行为较严重的不规范现象,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很多业主拖欠工程款,要求承包商垫付资金;承包商由于不能及时拿到工程款,会在资金周转上遇到很大困难,从而影响对安全的投入;工人也会由于不能正常领到工资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诱发事故。

2.2 执行方面

据调查,随着各行各业对 “安全管理”的关注,建筑行业逐步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更多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再加上考虑到实施安全管理所要花费的高成本,许多施工单位只是口头上讲讲 “安全第一”,做表面文章,重生产、 轻安全,更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建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特别是安全文化的缺失,仍使建设工程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我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年平均生产安全投入仅占 GDP 比重的 0.7%,远低于发达国家 3%以上的水平,我国的用万人投入率比美国和日本低 3 倍左右,比英国低 5 倍左右。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3.1 逐步加强职业教育,进而营造安全的文化环境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要推进一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新工人先培训后上岗,老工人应定期复训;一线作业人员持 “健康证”、 “安全基本知识合格证” 上岗;加强企业 “三类人员”、 安全监理和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等动态管理。试行一线班组长培训上岗制度。 培训的重点是法律法规、 班组安全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基本知识。通过培训考核,逐步规范建筑业“小包工头” 行为。开展建筑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落实建筑业各工种等级工培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指导督促企业按标准配置班组等级工人数,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基本安全素质。在建设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利用农民工集中工作生活的场所搭建学习、 教育、 培训的平台,对进一步满足农民工技能培训、 安全生产、 健康生活和文化教育等需求,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

3.2 建立操作规范体系,对建筑施工进行定期安全检查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规范大型机械的管理抓好塔吊、施工升降机、 附着式脚手架安装之后的强制检测管理;监督检查塔吊、 附着式脚手架装拆作业单位资质情况,并将这些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配备、 技术方案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实行 “一机一卡” 制度,将大型机械监管落到实处;开展大型机械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保障大型机械的使用安全。规范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管理。推广悬挑式脚手架、 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技术标准及通用计算软件,指导企业合理组织施工;对大跨度、 高空间模板支撑体系,实行第三方专家认证制度;建立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含附着升降脚手架、 电梯井内脚手架、 操作平台等)搭设验收挂牌制度;组织针对性检查,及时消除钢管扣件、 脚手架搭设、 模板支撑体系隐患。

3.3 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

主干项目开工前,应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机构的安全人员参加,向参加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方案交底。各分部分项工程、 关键工序,专项方案实施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安全员、项目施工员和工长将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总承包单位向分包单位,分包单位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作业班组长应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技术交底。

3.4 落实经费问题,实行目标安全管理

总的来说,根据建设部 《建筑安全现状防护、 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 对费用组成、 工程概(预)算编制、 招投标项目费用单列,以及对报价、 合同、 使用、 支付、 总分包管理监督检查等都有明确规定。因此, 建设、设计、施工、 监理等单位应当明确职责,确保安全文明专项措施费用到位。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查处违规行为,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费用落实。总包方以承包总费用的 5%为标准,建立了安全管理专项费用概算,安排了专制财务进行经费管理,并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开展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对于没有按时、 足额、 合格的完全经费使用的部门和个人将予以通报和绩效考核扣分的处罚,积极初始已落实的经费及时开支,从财务支持角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安全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主动防护意识,并保证安全防护投入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安能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06年2期

[2]罗建平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期

[3]赵通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29期

安全生产工程论文篇13

1.现代安全生产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在当今的企业生产中,很多以往经常使用的生产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用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来不断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1.1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

要按照安全生产工作不同内容的工作重点对该项工作的阶段进行划分,要对不同的管理阶段按照实际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种方法实施中最典型的流程就是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部分,在实施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工作,根据计划的相关要求再进行实施,同时在初步计划实施过后,还要根据其实施的结果对整个过程予以有效的改进,提高生产工作的安全性。

1.2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方法

在进行管理时,应该首先列出安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对象和内容,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来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一管理中,企业在制度建设、人员使用以及物资的获取以及环境的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便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实现对安全生产管理内容的全面覆盖。

1.3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方法

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某个特定阶段和特定内容的管理和控制,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辅助方法,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当中,过程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安全生产标准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主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其在管理内容上也有一定的丰富性,当前,我国很多政府和企业都使用这种管理模式。

2.1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和标准化体系的发展

该体系的源头就是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该体系比较重视对安全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也就是说,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相关的岗位安全质量方面都要符合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要求,也被人们成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文件已经对重点行业当中的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这一理论体系也在很多人员的努力下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虽然对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弱化,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则更加重视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在最近几年,我国的烟花爆竹行业、机械和冶金等方面和其他的领域都已经展开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要不断结合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吸取多年的生产经验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和规范的理论体系,国家的相关部门还颁布了一些重要的文件,这些文件对于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现状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安全生产和运输工作已经在大范围内展开,政府对每个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都提出了十分详细的要求,所以在各个行业之间都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和体系,在全国的相应工作中,工作的程度不断深入,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一个最具普遍性的问题。

2.2.1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已经出台了统一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在危险化学品、矿山、石油、烟草、家具、造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和领域形成了一批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在危险化学品l9l冶金、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纺织、造纸、食品安全、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白酒、啤酒、乳制品、商场、仓储物流、石膏板、饮料、调味品、酒类(葡萄酒、露酒)、服装生产、酒店业等行业和领域也出台了相关的评定标准[io7。一方面,很多行业的评定标准以部门文件方式下发,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行业或国家标准;另一方面,现有标准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效果和总体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本身的管理要求还有待细化,针对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流程、相关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工作要求、记录/档案/报表等格式化文档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统一的标准。

2.2.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

各行业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大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仍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契合,需要不断充实管理要求、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改进和提升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管理要求、明确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各行业/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2.2.3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以及生产管理等各项内容,除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外需要企业多个部门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配合,涉及企业内大量的数据信息。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依托于企业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料档案分散于系统各处,并不能直接提供标准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技术支持;而一些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仍使用人工的手段,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

3.结语

在我国的企业生产活动中,提高安全生产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生产质量的有效提升。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