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论文实用13篇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1

目前,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教学、培训和研讨中。参与式教学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英国,“参与式”是英国社会学家在国外开展国际援研究时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即只有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援助项目才能取得成功。此理论争相被教育工作者引进教育教学领域中,逐渐形成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广泛参与,实践与他人平等对话、交往、合作及创造,特别强调在“主动学”、“做中学”、“体验中学”、“学中合作与创造”。从词源学上讲,名词“参与”(Participatory)的词源是由动词“参与”(participate)+名词后缀-ory组成,1833年开始通用。“参与式民主”(Participatorydemocracy)1965年被证实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来自学生的抗议。因此,“参与”(participate)成为人的自由、平等与和谐的表征。参与式教学法首先涉及人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法是学生感性认知、主动合作、交流和对话、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教学理念,“一旦他们进行了合作,他们的目标也就与别人的目标一致起来。”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者以人本主义的生命平等观,引导学者发现成功的途径,提高学者的批判意识,发展学者的自主坚强能力,帮助学者实现自我价值;学者在平等的合作丰富个人日常生活体验,产生新思想。此外,参与式教学法还给学者带来与他人交流的愉悦,引发他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关注,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凡是能够最大限度让参与者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可视作参与式教学方法。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哲学基本问题

参与就是教与学的主体主动地走入、介入、投入、融入在交往、行动、思考、体验与创造的状态之中,参与始终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参与式教学法涵盖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有五个层面。

1.感性问题。

感性即感性的人的活动,表示知觉到和感觉到。德国哲学家康德将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阶段,马克思认为人是感性的存在,在感性的活动中确证自己的存在,学习就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所以,教学的起点始于人的感性活动,最终达成改造世界的目的。现行教学方法大多有些本末倒置,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要将“倒立”的教学理念再“倒立”回去。

2.主体性问题。

现代哲学回归到人本身,关注人的身体与生活世界,寻求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主体性原本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用语,所指的是“具有坚强的主体性格的自由自在的(尽管只是形式地)个性,”其形式是独立自足的,这种独立自足只能实现在个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之中。因此,主体性问题即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指涉教师,更指向学生。纵观中国教育史,从最初以学生群体为重心,到教师的个体淹没了学生的个体,不仅是教育的失败,而且是人性的回落,即包括教育如何关注师生关系的问题,又包括教师怎样看待学生的问题,是否将学生看作是与教师一样的、平等的、自自的人的问题。无可质疑,学生与教师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3.身体的实践问题。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发展,强调人的身体也是学习的载体,学习不仅需要大脑思考,首先需要身体的参与。因此,参与式教学法首先关注的是教育主体的身体问题,保证自由平等的实践活动得以真正展开,“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积极的身体参与能够给学习者更多的创造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像中国传统教学那样完全忽视学习者的身体,将学习者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填满,最终使学习者成为“北京烤鸭”。

4.对话问题。

参与式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和对话关系应存在于教学活动的一切方面,使教与学筑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强权的关系,主要涉及对话与交往的合法有效性问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教育分为经院式、师徒式与苏格拉底式,“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育方式,只能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一无所知。因此,教师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这是苏格拉底的‘催产式’的教育原则。”这种教育原则的前提源于对话,只有在对话交往中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人生于社会之中,这是人的宿命。现在,人们之间的交往,除了主人与奴隶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基于一切人的利益考虑。平等主体间的交往只能基于这样的理解:平等地关注所有人的利益。”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2

自广西从2009年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远未达到理想,2012年下半年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10.81%,2013年上半年通过率为16.46%,《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单科的通过率比平均通过率稍低一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科目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因而针对目前的教学状况,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上课就像作报告,学生就像听报告,这一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课堂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转变师生观念,教师要更多的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获得了受尊重的感觉,有了学习的内在需求,敢于、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二)鼓励参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是缘于学生参与的缺失。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全程参与,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这一参与可以从备课开始,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在课堂上,则鼓励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也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强化学习能力。

(三)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机制是人们产生动力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而在课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财经法规知识抢答赛等方式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激励,有了自我实现的感觉,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必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四)提倡合作型学习,促进互相帮助

由于学生个体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了学生学习情况上的差异。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倡合作型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抓差补缺,共同参与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五)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学业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往往采用教师一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不能客观的看到学生的短期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由于学生来自于同一团体,他们更能了解彼此的情况,因而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3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道德现象的科学,是面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要求大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环境中,运用管理伦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对企业的伦理问题、道德困境加以分析,对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现象和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地将参与式教学列为三大教学方式之一。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1. 参与式教学的研究

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以对“参与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为主,涉及的专业课程领域非常广泛。例如,张尚宇在《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出教师要开展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增强理论引导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黄江泉等在《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主张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管理学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对管理学教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被迫学到主动学、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变。也有人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架构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于波等在《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应将参与式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已有的研究“参与式教学”相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2.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仍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还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只重视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可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以企业道德为例,如果一个员工能背诵企业道德准则,甚至理解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在现实中还是不懂得怎样正确地进行判断、评价和选择,就没有达到要求。员工们只有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在的情感和价值观时,才会对自身的行为和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参与式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企业道德情境中,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在参与教学中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

3. 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

参与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公平的角色和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另一种是在传统授课时加入参与式教学法。这样既有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4. 参与式教学法的程序

参与式教学法是采用全班集体活动方式。首先要把教学班级分为4至6人的小组,小组划分完之后,布置小组讨论的主题。其次是教师要通过课前的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标准、围绕实施计划结合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并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以及小组讲授和主题研讨环节所需推荐的参考书目。再次,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每个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同时,提出明确的小组活动要求,提供材料和设备准备,并给予小组活动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活动结果的反馈,针对讨论的主题目标,开展活动设计。既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还可以是头脑风暴、排序、问题树等呈现方式。各组的讨论结果,采用口头形式汇报或书面形式写在大白纸上向全班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各组轮流展示、大家分享等方式,以达到共识。最后,是活动的结果评论与总结。教师对各组的展示作出评论和总结,给予参与者恰当的评价。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管理伦理学中的实践探索

1. 开放性的教学设计

开放性的教学指教学中注重与社会的联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的内在相关性。

(1)教材的开放性。教材不仅仅是教学所用的教科书,还包括网络资源、MOOC课程、研究性专题材料等。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学习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水体污染”一节时,用一张从1988年到2008年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过程中折射出的城市化进程情况,分析滇池流域污染及控制情况。2010年,滇池流域的废水排放量为3.2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2.02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6%,城市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占排放量的76.4%,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占排放量的17.6%;氨氮的排放量为0.54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占排放量的1.1%,城市生活氨氮的排放量占排放量的89.4%,农业氨氮排放占排放量的9.5%。所以,城市生活是滇池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的主要排放源。

(2)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利用好课堂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例如,涉及到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时,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们参观滇池周边的工业园区中的一些企业,调查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好排污系统的,并实地参观污水净化系统。同学们也能从企业负责人那里了解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造要花费百万元以上的资金,但为了保护好滇池,这些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同学们被深深感动。

(3)教学的互动开放性。除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外,网络提供了更好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开放可以延伸到实践教学,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比如,对于环境保护中的伦理问题,可以让学生对环境污染地区的实地进行考察,并用小视频记录下来,针对研究的问题收集资料,写成研究报告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多样的参与式教学设计

(1)案例式教学应用。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探索思考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同学们用管理伦理学理论分析案例中的具体问题。传统教材有的案例脱离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可以编写一些生活和身边的案例,利用这些通俗易懂的素材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时效性,可以先把学生分组,采取以小组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由教师综合学生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或者运用课堂小组报告的形式,来推动课程进行。课程的一般内容由学生自学,重点内容由教师讲授。在课堂讲授时,采取小组报告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讲解企业社会责任时,可以用案例“网络游戏,企业的责任在哪里”让学生分析网络游戏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对利益相关者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企业在游戏产品开发和促销上怎样做才算尽到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企业应该怎样做等。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管理伦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家的重要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事件都可以用伦理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事件或热点问题,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深入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用理论来分析现实生活,用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比如,在讲市场营销中的伦理问题时可以让同学们就“青岛天价虾事件”进行讨论。

(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元综合性评价。从之前的死记硬背,为考而学到要求学生运用管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对真实的伦理问题、道德困境加以分析,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激励学生的态度和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参与式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 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围绕某个主题所做的活动,会花费许多时间,特别是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参与式教学还需要组织者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有关材料。由于活动讨论的高度灵活性,有些同学的观点、结果可能得到中肯的评价,但由于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会有种种不同的结论,不利于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2. 参与式教学在企业伦理学教学中改进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教师要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参与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参与式教学法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管理伦理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准备各种材料,要求教师课前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教师对自己业务水平要不断精进,并且与时俱进地掌握现代教育技能,不断地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

(2)公平和全面的学生参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同时,通过课前课后或线上线下和学生交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认真配合教学。参与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优秀的同学踊跃参与,对理论不熟悉的同学不愿意参与的现象。在任务分工时应该让理论较弱的同学负责理论,教师要多鼓励并多创造机会,有意识地对这些同学进行培养和训练,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公平地参与课堂,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管理伦理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与难点,在管理伦理学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运用管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了激发大学生对管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结合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和在管理伦理学教学中的经验,本文提出一些关于参与式教学在管理伦理学中如何应用的思路,为日后更好地运用参与式教学理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瑞珍.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J].经济师,2010(02).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4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基础

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和主要环节,是一种合作、互动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予以尝试,但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理论性太强的课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自学起来比较困难,这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大众文化课在这方面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众文化课程本身内容通俗,贴近生活,涉及日常吃穿住行所流行的各种元素,如流行服饰等。青年学生追逐和热爱的时尚潮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等。这些内容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可以说,学生是带着较高的热情来上这门课的。如果发现上课只是教师枯燥的讲授,将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带来较大的打击。在流行和时尚方面,学生通过媒体接触和了解的很多,很有可能比教师积累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入。例如,当下大热的明星、时下流行的发型服饰等,很多学生把课余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流行时尚上,聊起来也是如数家珍,因此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愿意将自己喜爱的流行文化与同学分享,无须费力调动就能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因此,出于大众文化课程本身内容的亲近性,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础。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开展方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观察、辩论、小讲座、练习、座谈、访谈等。在大众文化课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从整个课程的设置上,教师可以先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学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所得进行展示和讨论,辅以教师的点评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评是点睛之笔,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文化表象提升到理论内涵。

1.课程知识以小组课后学习为主

大众文化的课程知识内容大多浅显易懂,是学生课余喜爱的,如各种文化形式及其流行演变,这些学生自学起来没有太大难度,学生感兴趣。部分较难的内容,如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辨析,大众文化的几种主要研究范式,这些内容可以侧重于教师的讲授,或教师在课堂上讨论时引导学生思考。

2.课堂以学生展示和讨论为主

课程知识在学生课外自学之后,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台,将小组对某部分内容的学习成果和理解进行展示,从而带动全体同学进行相关知识的讨论。这一方面是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督促和检查,一方面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课堂由讨论引入做基础,以免出现讨论难以打开的局面。

3.教师点评是关键

学生虽然在流行文化现象和事件上的积累会相当丰富,甚至比教师还要在行,但毕竟年轻,对文化的理解还比较浅显,甚至出现盲目追星等极端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点评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层次思考这些文化流行背后的社会和时代的印记,透过现象分析其流行的原因。例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流行服饰奉行节俭主义,这和当时二战期间物资缺乏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只关注于服饰的样式,对社会和文化背景不作了解。这方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流行背后的原因。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5

一、参与式教学法概述

国内学者对“参与式教学法”的认识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其为一种教学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有的学者认为其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统一。本文认为,参与式教学法可用一个公式表示其含义:参与式教学=教师参与教∪学生参与学,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交集关系:教师参与教∩学生参与学。换句话说,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认知与行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将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当前,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扔笔记”的现状,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经济类核心课程之首,也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科中最古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乃至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在我国,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仅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把握这门课程的完整体系。但是从目前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来看,不管是教师教学层面,还是学生学习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注入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政治经济学以“大班”方式开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以传统灌输式讲授知识,缺乏师生互动,使课堂乏味、缺乏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存在畏难情绪。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其研究主体是事物和经济现象的本质、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

由前所示可知,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参与式教学法提倡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为了改革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本院讲授政治经济学的教师以辩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参与式教学模式组织方式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辩论式教学。在近几年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针对该课程实施了“辩论式教学”———辩论赛方式,即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争论,打开学生的思想,解开学生的疑惑。根据近年来政治经济学辩论式教学的反馈及思考,辩论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辩论理解理论、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根据课时的具体安排,组织1~2次课堂辩论。

2.讨论式教学。在近几年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针对该课程实施了“讨论式教学”,即课堂讨论或者是课堂论坛。这是一种重要的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课堂讨论或课堂论坛行之有效,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每次设置一个主题,学生根据设定的主题在课下自行准备,在课堂上就同一问题展开多角度讨论与探讨。根据近年来政治经济学课堂讨论或者课堂论坛的反馈及思考,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讨论理解主题,并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组织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根据课时的具体安排,组织1~2次课堂讨论。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式及推广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若使师生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达到最大效用。参与式教学法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式

根据我院针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发现:参与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了政治经济学课堂上所使用的辩论赛、课堂讨论,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推广高校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本文尝试提出了参与式教学的模式。参与式教学的构建模式,共包含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参与活动—后期总结。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在此环节中,学生需根据活动进行分组、撰写策划书,同时为活动准备资料。第二阶段:参与活动。根据课题目标,灵活选择活动形式,比如辩论赛、课题讨论、课堂讨论等。第三阶段:后期总结。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及评估参与式教学的效果,每次活动之后均需要总结反思。反思内容包括资料整理、反馈意见收集、分析讨论改善活动形式及方案。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推广

参与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作用不言而喻。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体系,参与式教学的采取形式及效果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在高校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层面。一是大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法有主观需求,其渴望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二是大学生在创新能力上有培养要求,辩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层面。大学课堂更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灵活采用教学形式,同时,大学生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参与式教学法相比具有升学压力的高中、初中,更适合在大学展开。如图3所示。高校课程根据内容性质不同,可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包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参与式教学可以被使用在哪些课堂上呢?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法,特别是文科专业课课堂。图3给出了部分经济类专业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均适合参与式教学法。但是具体课程在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时,采用何种组织形式来进行,这得根据课程性质而定。有的课程适合情境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比如高等数学;有的课程适合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比如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等。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教师必须领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精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与教学条件,结合学生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结语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同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体系,参与式教学的采取形式及效果各不相同。综合而言,在高校开展参与式教学法,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建《.经济生活》参与式教学的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徐福英.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以《酒店管理原理》课程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8(4):79-81.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6

《生产制造管理》是一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掌握企业资源计划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生产管理的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参与式教学是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鉴于生产制造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与难点,在生产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对生产制造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结合生产管理理论和笔者在教学中的心得,本文提出一些关于参与式教学在生产管理中如何应用的思路,为日后更好地运用参与式教学理念提供参考。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1.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有对“参与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为主,涉及专业课程领域非常广泛,如黄江泉等在《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主张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组织管理学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对管理学教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从被迫学到主动学、从旁观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转变[1]。蔺永诚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是教育界所关注和倡导的,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2]。也有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架构和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于波等在《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一文中认为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将参与式教W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3]。从已有的研究“参与式教学”相关文章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2.参与式教学的优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但仍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还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只重视讲授课本的理论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才可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从未到企业参观,也没有去过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对生产管理的一些理论难于理解,如生产作业计划中生产周期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还是以听为主,或只是简单的上机实验,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生产制造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枯燥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参与式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企业生产管理中,根据理论实践于企业生产管理,并且在参与教学中更好地理解企业生产管理。

3.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参与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公平的角色和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的作用,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有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授课时加入参与式教学法,这样既有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结合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加强。

4.参与式教学法的程序。参与式教学法是把教学班级分为4至6人的小组,采用全班集体活动方式,小组划分完之后,布置小组讨论的主题,教师课前的准备,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标准,围绕实施计划结合课程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并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小组讲授以及主题研讨环节所需推荐的参考书目。并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每人成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提出明确小组活动要求,提供材料设备准备,并给予小组必要指导和帮助。活动结果的反馈。针对讨论的主题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等,讨论方式有头脑风暴、排序、问题树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生产管理制造中实践探索

1.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观企业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在讲授生产计划中的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时,可以让学生参观两至三家企业最好选择两到三家,如:云南白药、云南铜业或是一些工业园区。笔者曾带领学生到工业园区、云铜、林厂等制造企业参观学习。参观前把先让学生看企业的宣传片,介绍该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然后结合课本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参观,这样效果比较好。不然就只是走马观花参观。

2.上机实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安排18学时的上机实验时间。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讲授金碟K3生产制造系统的使用,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要了解企业管理中有关生产制造的相关部份。在上机实验阶段,综合运用了这些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讲解,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在真实企业管生产管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本课程设计八个实验,让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制造管理理论。进行生产制造管理的模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进行具体生产制造管理的整个流程,并结合企业物料供应链管理、生产任务管理,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企业管理的运作。

3.企业模拟经营实验。把班级分为4至6人的小组进行企业模拟经营实验,沙盘实验是比较好的企业模拟工具。沙盘模拟教学以一套沙盘教具为载体。沙盘盘面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四个职能中心,分别是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覆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生产组织、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是一个制造企业的缩影。通过制造业沙盘和服务业沙盘的演练,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4.教学的互动开放性。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处,网络提供了更好的互动和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工具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性。本课程计设两套实验数据,是深圳绿色原野公司,生产产品:品牌及组装电脑,深圳绿色原野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制造为主的综合性工厂,下设七个车间,主要生产组装电脑和品牌电脑两种产品。可以让学生也自己开发设计生产管理案例,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和车间生产作业的主要操作流程,加深巩固对生产物料计划(MRP)和主生产计划(MPS)的理解,同时利用各生产任务管理、销售订单、工艺路线、退料、重复生产、委外加工生产、设备管理等的操作。

三、参与式教W法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

1.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教师要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熟练地灵活运用好参与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参与式教学法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生产管理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2.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过程。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逐步完善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和实践指导等教学文件。实现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实验课程生产数据。本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数据成绩和实验报三部分组成。教师先讲授一套“电动车厂的生产制造实验数据”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开发设计1―2套生产数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生产制造管理的理解。

3.公平和全面的学生参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同时,通过课前课后或线上线下和学生交流,了解和熟悉学生基本情况,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信任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地配合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江泉,曾月征.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2,(10):71-74.

[2]蔺永诚,刘箴.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学论坛,2008,(12):30-31.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7

(一)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是运用在国际援研究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社会学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有学者将该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灵活多样、直观形象地吸引或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不知不觉地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分子。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式教学法要求让学生有自由思考,通过运用自己智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有权利选择上课方式和安排学习进度。除了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参与式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只要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是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的第一步。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

(二)研究现状

国内对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文献颇多,最系统和全面的文献是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于波、白智宏、六永凤等发表的系列论文,从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特征、基本技术、目标设计、活动策略、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参与式教学法的理念与策略进行阐述。近70%的文献以参与式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为主,其涉及专业课程领域之广,超过很多其他教学方法,这说明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另外,有专家学者对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架构和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这是在实践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参与创造价值”的理念。

研读参与式教学法相关文章不难发现,国内针对参与式教学法的基础研究较多,结合某一门课程的研究论文也不少,但都是中学或小学的教育层次研究居多,高等教育层次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研究文献相对而言数量较少。具体结合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研究文献则更少,通过知网查询,暂时还没有发现结合“物流客户管理”课程来研究的文献。

二、物流客户管理课程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

(一)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特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要有注重“教法”转向注重“学法”,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专业针对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综合分析我校大专层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物流客户管理”这门课程承担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客户开发和物流客户关系管理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而目前市场上的出版物并没有一本适合的教材能综合涵盖这三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创新性地依据物流营销岗位和物流服务岗位等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来进行情境式教学活动设计,再让学生以情境中的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让其参与到教学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工作内容。

根据物流营销与服务岗位的工作情境,将教学内容归纳为4个项目1个情境,即项目一模拟创建物流公司(创建物流公司、公司推介演讲);项目二物流客户关系建立演练(分析客户、开发客户);项目三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洽谈、客户成交、客户投诉、客情维护);项目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规划与设计、CRM运作与维护)。

在设计项目与情境时,关键问题是要考虑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市场调研,使设计的情境尽量符合物流企业营销岗位和服务岗位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提升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愿意参加。

(二)参与式教学活动实施

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源知识有利于目标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来。

我们使用的参与式教学活动有:分组讨论、PPT呈现与演讲、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视频拍摄与制作、视频鉴赏与探讨、访谈、观察、辩论、案例分析、游戏等活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元素,可以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授课方式与传统的讲授法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堂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通过协助学生提高其作品的质量来提高作品的吸引力,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体验和梳理上;另一方面,以学生评价体系中的约束条款来引导学生,重视并积极参与观赏其他同学展示活动成果,提升观众们的关注度和学习效率。

(三)参与式教学活动评价体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的归因理论,有效的信息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和同伴对他成绩表现所做的反馈影响。所以,对于某些缺乏信心、个性依赖性较大的学生而言,要想维持他的学习动机,教师和伙伴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很可能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

所以,我们设计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学生表现评价体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填写表格,综合分析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科学,任务分配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顺畅,是否教学目标达成,并总结在这一段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提出改善建议。

学生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激励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能激励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我们从生的参与次数、贡献率、作品效果、活动效果、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360度”全方位环评。设置自评、同组组员评、组长评和教师评四个环节,用全面的信息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归因训练,激发学生的附属内驱动力。

通过以上经验分析,可以发现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体系三者相互依存,唇齿相依,必须要同时推进,才能相得益彰。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实践成果

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Bloom)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成的三个领域: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通过下列成果,我们发现三个领域均收获了成果。所以,我们认为结合物流客户管理的课程特点及大学生行为特征,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来构建融洽而高效的课堂,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

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各项技能方面有明显的提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承担各个项目的情景呈现及知识演绎,因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频率增加,并且交流的内容较有深度,所以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由于演讲与呈现时,经常要用PPT展现各种素材,所以学生们的PPT制作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演讲的水平也得到训练;为了精益求精,学生们经常自己制作小视频,用以展现各种情境与素材,所以,其视频拍摄与剪辑的能力也得到突破;在辩论环节,学生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支撑材料来佐证他们的观点,所以极大地锻炼了信息收集与提炼的能力。经过辩论环节,学生们对辩论赛的流程更清晰,思辨能力也更强,对辩论赛的基本技能有初步认知。

(二)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更扎实

物流客户管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训练学生能够适应物流营销岗位或物流服务岗位的工作。参与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本人亲自参加筹备或演绎,所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深刻,不仅在课程考试中成绩理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潜意识地践行相关的知识点。

学生在分析客户时,能全面考虑客户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人员结构、业务规模和市场潜力;在开发客户时,能突破心理障碍主动与人沟通,技术性地提出合作邀约;在客户洽谈及成交中,充分展示出商务谈判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在进行客户投诉处理时,能够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对顾客进行引导,在做好服务的前提下,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在客情维护时,能够意识到维持现有客户满意率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维护客情关系的基本技能;关于CRM,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CRM的功能和模块提出有创意的建议。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8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1]。而我校教师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与之背道而驰。传统教学法有其优点:注重概念、理论的准确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在单位时间内培养更多的学生,教学功效较好等。但这种其缺点也很突出,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教师。其缺点主要表现为以“灌、填”为主,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因而感到知识抽象、枯燥,学到的知识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严重脱节,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办法和深刻的认识[2]。

中国自20世纪末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首先在健康学、医学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培训及学历教学中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特别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由于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3]。

参与式教学法依据心理学将人的需求分为外在性需求和内在性需求以及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总结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四个特点: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授课方法、无标准答案的习题以及论文形式的考试。结合以上特点和我校实际,在我校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回顾。

1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1.1 教师的教学设计

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要突出重、难点,其他知识点可采取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其次,要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要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既要丰富,又不能一次运用过多的形式,注意以教学目的为中心,不要分散学生的精力。

1.2 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重要手段,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加深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之学有所获。

2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2.1 教学手段

着重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采用随机提问、PBL教学法、快速反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体验、分享等形式。

2.2 教学内容

可以将一些目前未能得到解决的或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做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讨新的解题方案。

2.3 教学过程

注重参与,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动眼、动口、动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多维度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答,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有所收获。

3 参与式教学法的课后回顾

3.1 总结评价

要形成一个评价体系,除对理论成绩的评价外还可加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等过程性的评价,也可运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核,题目可由学生自己出。

3.2 课后练习

在课后可以由教师出一些专业相关的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做,开拓学生的思路;或者利用因特网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参与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将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针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继续讨论。

3.3 继续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不断的,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将视野放至整个社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使教学的重点落在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4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尚存的问题

4.1 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较为复杂

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了解各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故较传统的课程设置更为复杂,教学设计也更困难,要考虑学科的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真正可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课程相当有限。

4.2 教学组织困难

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授课的班级人数不宜太多,以30人左右为宜,便于教师组织参与式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而我校目前绝大多数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30人,临床和护理专业更有多达近200人的班,这使教师面临着教学组织方面的巨大难题。

4.3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能明确地提出问题,更要时刻认真聆听,迅速思考,及时反应,正确引导学生讨论;还要求教师要能找准时机,进行适当的解释或者提问,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有效融合,并且要围绕学生讨论进行点评与归纳;更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面、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这使教师的备课显得十分重要,要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

4.4 考核制度要与参与式教学接轨

参与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定手段,除理论成绩外,还要加入过程性的评价或综合能力的评价。我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仍以理论成绩做为教学效果评定的主要标准,随着考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能尽早与参与式教学法的要求接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式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9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1日

参与式教学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源自英国,其主要理论依据则是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我国21世纪初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多少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方法,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有趣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在参与中掌握方法,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参与式教学也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

农业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农业经济科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专门研究农业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和具体各项政策目标、内容和措施的课程。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土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从课程定位来看,该门课程在教学上呈现立体多元的特征,它融合了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素质拓展类课程的特征;从教学内容看,既要掌握农业政策的基本内涵、理论和政策制定执行,还要深入了解各项具体政策;从教学要求看,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点,对相关农业政策有很好的理解和对政策运行现实及效果进行分析;就教学方法而言,主要采取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基础理论为重点,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政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政策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合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一、农业政策学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农业政策学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具体的农业政策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农业政策学包含较多的政策内容,决定了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都采用灌输式教学,具体学习农业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和各项具体农业政策内容,学生参与度较低,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势必造成学生“上课时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学生考完一门忘记一门的现象,学生能力素质很难得到提升。采用参与式教学,既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兴趣,更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庞大、内容复杂,采用参与式教学可以灵活把握,提高教学效果。农业政策学包含内容较多,上篇是农业政策学总论,着重讲解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及调整;下篇讲解具体农业政策,比如土地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村财政金融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及案例分析等。由于有些知识点在前序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和讲解,如果按部就班讲解内容,学生单纯听、记笔记,很少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既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评价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调整教学进度、内容和方法,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不断更新,采用参与式教学可以跟上时代步伐。“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已经了九个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土地政策、农业科技政策、农村财政金融政策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决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央关于农业政策的内容、要求、目标、战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受到课时的限制而难以引入农业政策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采用参与式教学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教学内容灵活性较大,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资料、查阅文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转变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要求教师课前也要充分准备,及时更新知识,紧跟课程前沿步伐。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农业政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前设计讨论专题,指导学生准备参与。参与式教学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选择问题、设计问题。在指导课程预习的问题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农业政策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当前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讨论题目设计和选择的同时做到时代性、新颖性、趣味性相统一,借此吸引学生去熟悉教材,思考问题,并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解决问题,初步达到了解内容,感知知识的要求。教学开始第一节课时,要详细介绍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教学目的和教学安排等;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杂志,设计讨论专题,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按照宿舍分组,这样平时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有利于分工合作,提前做好参与讨论准备。如设置了国内外农业土地政策比较、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管理政策变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农村财政政策与农业发展、WTO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影响、农村教育政策与教育质量、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题、做好课堂参与准备。

(二)课堂进行专题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个性、知识经验和智能类型的人都能有效参与。开展课堂讨论,既可以检验学生前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和学习效果,又可以借助课堂平台展示小组成绩、特色和存在不足,学习成果可以由全班分享。其他个人或小组可提问或表达不同意见,展开辩论。教师对小组专题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肯定成绩的同时,对指出存在的不足及以后努力的方向。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和汲取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观点,同时要把讨论的问题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尝试进行论文写作和研究,告诉学生进行研究或者对问题进行探讨要以现实经验为出发点,要以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当然,由于学生知识面的限制看待问题、解释问题的深度不够、观点可能也不一定准确,在讨论时可以帮助修正学生不正确的观点。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比如讨论日本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对中国启示,可以丰富学生对日本农业发展的认识、日本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等,扩展学生知识面和鼓励学生对农业政策重要性的思考,从而加深对“三农”热点问题的认知与了解。参与式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农业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运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在讲解农村土地政策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农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制度安排、内部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等等,让学生将课堂上的问题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内容与现实情况进行结合,使其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和感受。在讲解农产品价格政策内容时,让学生到农贸市场、超市和社区蔬菜食品连锁店调查走访,树立学习专业也要密切关心老百姓生活的意识,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反映老百姓呼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到周边农村或自己生活的农村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平台等撰写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将实践融入在教学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效果

(一)更新了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一种教育新理念。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转变学生被迫学习,死背笔记的传统方式,营造了一种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也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二)增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大学学习不仅仅要求学习好专业知识,更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组建课程学习小组,可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围绕课堂布置的专题分工合作,比如搜集资料、整理提纲、专题汇报结构设置、课件制作、汇报表演等等。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同学间合作、小组间合作以及师生合作的过程,它使学生看到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还有学校与社会的交往,多种交往使学生心胸开阔,提高了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同时,在分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点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了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对“三农”相关政策进行调研,关注“三农”政策走向,关心老百姓生活,能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走近农村、亲近百姓、接触农业的过程中,在和农民交谈过程中,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学生们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他人,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人是社会人,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要求,在与社会大众交往过程中,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10

高职教学是一种有别于本科教学的特殊的教学形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应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这种本该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采用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行为性知识的传授,学生可能因学得枯燥而反感。研究发现,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社会化,这些都是学生被动学习难以具备的价值。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定义与内涵

1.参与式教学法的定义。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1)从观念层次出发,参与式教学法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与学生参与活动促进教学的新型教学观。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从方法论来讲,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教学形式,它是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3)从活动形式来讲,参与式教学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通过学得知识的过程学会这种活动方式,衡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是否有积极思维的参与。

三、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

1.通过组织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2.参与式教学强调“各尽所能,公平参与”,在体现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一大步。同时,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面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真实的情境,学生在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英语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大发展。

3.参与式教学可以很好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环境保护、多元文化、都市问题等话题纳入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刻领会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且,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可以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学会沟通与交流,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4.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把刻板枯燥的教与学融入真实或模拟情境中。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相互间的启发际活动,确保英语表达在流畅性、精确性及复杂性之间达到平衡。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法内驱力大、实践性强、能力取向明显、自主建构功能强、趣味性高、学习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高职英语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

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应做到从控制者到设计者、示范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充分重视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要做到以上几点,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策略。

1.集体教学——提出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学生本节课要讨论的知识点、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等,各程序都要合理安排,否则,缺少一个环节,就意味着这堂教学课的缺失。

2.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协作,收集资料,组内合作,责任到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这就要求各小组代表要把讨论的任务分给本组的每个同学,做到人人有责,同时记录发言者由本组同学轮流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动脑想,个个动口说,才能杜绝有人蒙混过关;教师还应该分别辅导(个人、小组)、加强合作技巧指导,引发思考。

3.全班交流——思维碰撞,共享小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补充、修正、辅导和讲授,促进共同发展。

4.学习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引入竞争机制,关注过程,注重多元。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及学习成果向全班分享,教师鼓励其他组同学提问。在课程结束前的小组成果汇报中,教师邀请各组同学参与打分,评分结果当场公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小奖品,这样小组参与的方式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及考试出题的类型设计问题教学。因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法还是要为应试教学服务的,偏离这个“宗旨”,学生分数上不去,成绩不好,参与式教学法就难以可持续发展。

参与式教学法一般可采用以上策略,但是参与式教学法是否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1)巧妙创设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发生冲突的事件(引发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求知的欲望);(2)恰当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有效提问应该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教师提问要注意做到清楚、对学习有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回答等;(3)适度的实践操作(强调学生的体验);(4)组织有效的交流、质疑、评价与小结(既需要发散,做到各抒己见,又需要聚焦,从而达成共识)。

五、结语

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导师、朋友,学生与教师对话不用仰视而用平视的角度,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困难既可以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得以解决,更可以直接向教师提问,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参与式教学法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提出挑战,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勇于探索、实践,使高职英语课堂实现教与学内在统一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符文品.参与式教学法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12.

[2]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运用[J].中山大学论丛,2001,6:159-161.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学的要求也急剧提升,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医学教育的改革日益紧迫。医学教育模式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参与式教学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等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已经显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我们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引入了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探索其实践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临床医学系2009级本科85人。随机分2个班,其年龄、性别、入学时成绩无统计学差异。设1班为实验组,分为6个学习小组,2班为对照组。

1.2 教师和教材

所有学生均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样教师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七版。

1.3 教学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先简单复习理论课的内容,然后带学生进病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学生总结病例特点并提出检查内容;教师提供检查结果,由学生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当次课的内容。

1.3.2 实验组

采用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分为五步完成: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收集病例资料、学生进病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主要程序及实施步骤如下所述。

1.3.2.1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

1.3.2.2 学生收集病例资料

要求学生的主动配合,了解要见习病例的特点,从准备资料开始,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围绕临床实际问题及时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

1.3.2.3 学生进病区

教师带领学生进病区,由学生针对真实的病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教师最后对遗漏部分作补充。

1.3.2.4 学生讨论

在获取完病例信息后,各组根据每人收集到的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在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讲解。在汇报过程中,还可以继续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带教医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临床思路,培养其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并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

1.3.2.5 教师总结

讨论完成后,教师要依据每组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对见习病例归纳总结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在整个见习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有条理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所见习病例的特点与特性,逐步建立获取病例信息、综合判断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构架体系。

1.4 评价方法

见习期间,平时成绩(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情况、兴趣度等)占见成绩的20%;学生书写完整病例1份,占见成绩的20%,见习结束前对学生进行转科考试,试题包括问答题和1例病例分析,各占40分和60分,共占见成绩的60%。见习结束时,向学生发问卷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构成比。

2、结果

2.1 问卷调查

学生在呼吸内科见习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学生对PBL联合参与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2)。共发出不记名调查表42份,全部收回,并有效。80%以上学生认为通过PBL联合参与式教学能提高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开展PBL联合参与式教学(见表1)。

2.2 学习成绩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试验组完整病例书写成绩、平时成绩较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同,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社会流合作的作用等。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中的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国外研究表明,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让当地的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后来引进到教育教学领域中来,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本研究中,调查问卷显示80%以上学生认为通过PBL联合参与式教学能提高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开展PBL联合参与式教学;实验组的完整病例书写成绩较高,显示了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的优越性。在临床见习阶段,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就是在各个阶段的临床实践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病人直接接触,从病人身上学习各种疾病的典型体征、症状,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典型病例的诊断、治疗,预防、预后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积累临床工作的经验。组织学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仅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还尝试了解患者的社会情况及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执业使命感等。参与式教学实际上是PBL教学法的延伸,但它将学生今后的工作对象一患者也纳入见习内容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能为今后走向独立的临床工作提供过渡。

3.1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的优点

3.1.1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最明显的优点是强调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为解决具体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寻求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着问题到图书馆及上网查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答案,久而久之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也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自己获取知识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施教和灌输”。

3.1.2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判断、思维方法的训练。

采用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主体,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分析、判断、思维方法的训练。改变过去一贯以教师为中心的大量课堂灌输,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法。

3.1.3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实际的临床工作环境需要所有医务人员都要有团结的精神,而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团队为单位的教学过程。PBL学生善于探索、概括,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3.1.4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相长。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涉及到生理、生化、病理、遗传等各个基础课程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掌握与疾病有关的基础知识,才能选出典型的病例,设计出合理的思考题,应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老师的辅导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讨论中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1.5 PBL教学联合参与式教学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坚定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部分呼吸内科住院病人住院时间长或反复多次住院,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肿瘤病人,病人本人和家属难免心情差,情绪不稳定。此时,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自身良好的医德素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平时多增加与病人的交流,从心理上关心和鼓励病人,并在带教中引导学生从语言上关爱病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医学生的执业使命感,坚定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12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社会学家进行国际援项目时总结出的一套社会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援助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该项目,后来这种理论被引入教学领域,发展成为一种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并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参与式教学是个理念问题。参与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中心地位的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学生不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其次,参与式教学是个方式问题。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它是一种简单的传递――接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仅限于死记硬背,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当然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合同法》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合同法》的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1.课堂即兴讨论。《合同法》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既紧扣教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现实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即兴讨论。在目前开放式教学难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情况下,课堂即兴讨论既不需要挤占理论教学过多的时间,也不受学生人数的限制,可以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常规实施方式。

2.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与课堂即兴讨论不同,需要有相对完整的一段时间加以保证,一般一个专题的讨论至少需要1节课或者更长的时间。专题讨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合同法》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围绕该问题在课后完成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小组代表阐述己方观点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由小组成员进行回答。相比于短时间的课堂即兴讨论,专题讨论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更教会其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专题讨论的重要意义。

3.课堂辩论。课堂辩论可以以多种方式展开,模拟法庭、角色扮演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辩论是法学学科的特色所在,法学的魅力可以在辩论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几次课堂辩论,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意志。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给定的案例,课后查阅资料、查找论据。课堂上可以分饰各个角色,进行辩论。与专题讨论不同,在课堂辩论中,学生主要通过对抗式的交流方式力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辩论,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参与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参与式教学固然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以《合同法》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该教学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首先,在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参与式教学无法真正全面展开。长期以来,虽然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教学方式的改革,但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还是未曾改变。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教学计划、教学资料、教学场地、课堂规模以及师资力量都限制了参与式教学的真正全面开展。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曾将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四点:(1)开放式的教学内容;(2)提问式的授课方法;(3)无标准答案的习题;(4)论文形式的考试。以此为标准,反观我们现行的教学,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限制,内容与过程基本固定化。授课方式受课时安排、课堂规模的限制,传授式的教学还是占有主导地位。在评价标准方面,基本还是采取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期末成绩在整个评分体系中还是占了过半的比例。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受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离参与式教学的全面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参与热情。笔者在《合同法》的讲课过程中,经常穿插相关案例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真正能热情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部分学生只是静等老师公布答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搭便车”的现象比较常见。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要求比较高,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查找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最后的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就给部分自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付出努力,最后却分享了其他小组成员努力的成果。不仅自己学不到相关知识,也造成了评价结果的不公。最后,开展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了学习管理者、课堂组织者和知识创新者的角色。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合同法》课程中的运用实施,笔者认为,要组织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师应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娴熟的管理技巧,这是组织一个成功的参与式教学课堂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应变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包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应变分析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课堂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

四、提高参与式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该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每一门课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在开放式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限制,无法真正根据其意志来实现课堂的建设。以《合同法》为例,合同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案例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学内容的设定及各部分内容需要的时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师的调整权限很小。在评价机制上,虽然学校也在逐步调整平时和期末的评分比例,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多数课程还是以期末成绩为主。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教学与评价方面赋予教师更广泛的自,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当然,笔者所主张的自的放开并非完全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放开,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限、逐步的放开。

2.教师应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明晰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主要贡献在于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教学能力。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是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与朋友。教师应该将课堂设置成为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场所,以引导的方式代替布道式的教学,以平等友好的交流代替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慢慢探索,慢慢发现。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不惜赞美之词,当学生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不论结论是否正确,均要发掘其观点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与赞扬,这种肯定和赞美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课堂主题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一个开放、宽容的讨论环境是参与式教学成功开展的基础。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则是其开展的关键。教师设计的主题既要紧扣课程内容,又要结合于实践,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如笔者在《合同法》的教学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大意为某家电商店售货员由于粗心大意漏看数字,将价值2897元的商品错标成了897元,购买者见价格便宜,购买两台,导致商场损失4000元。由于买方是信用卡付款的,商店找到买方后要求其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但买方认为买卖关系已经成立,而且错标价格是商店的行为,自己没有过错,所以坚持合同成立并生效,商店不能反悔。对于这个案例,既紧扣了合同效力部分的理论内容,又来源于实际,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笔者把学生分成两方,一方代表卖家利益,一方代表买家利益,双方展开了争论。当时,多数学生倾向于买方的观点,认为是商店营业员标错价格,与买方无关,因此卖方不能反悔。但是随着辩论的展开,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最后学生明白了这是一个由于卖方营业员对自己的行为发生重大误解而产生的合同,重大误解在我国合同法中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因此,商场主张买方补交4000元或者退货是能够得到法律支持的。案例最后的结论改变了学生对该类事项惯常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次的课堂讨论非常有意思,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个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多数学生接受了笔者对该案例的分析结果时,有一位学生却始终坚持“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单方面的过错承担责任”的观点。认为既然损失是由于卖方营业员错标价格所致,那么损失理应由卖方(最终由卖方营业员)承担,与买方无关。对此,笔者没有以教师的身份,以“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论来压制学生。而是首先赞赏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承认了他观点中的合理部分,但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的理由:假设我们把案例的金额放大,这次错标价格的损失不是4000元,而是4万元甚至更多,那么营业员是否就应该为自己的一个疏忽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呢?这样的结果是否公平呢?这位学生在认真思考了笔者的提问后,意识到了是自己考虑不周,接受了笔者的解释。

4.评价机制要合理性,强调多维度评价。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考察标准主要是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的合理性以及学习成果的有效性,避免将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参与式教学坚持为发展而评价,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测评等多元方式,促进着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之所以设置多元主体,主要是考虑到参与式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部分学习在课后完成,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课堂表现给予评分,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还需要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进行补充。设置一定比例的学生自评分是为了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体现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在情感上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当然自评分的比例不宜过大,并且需要学生提供一定的评分依据。学生互评是参与式教学多维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式教学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于学习过程各成员情况小组成员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因此赋予学生互评的权力有助于杜绝“搭便车”现象的出现,使得评价更加公正。

参考文献:

[1]曹云明.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J].大学教育,2012,(11).

[2]姚建光.参与式教学:理论建构与实证样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参与式教学法论文篇13

要提升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明确毕业论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迄今为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仅停留在静态质量方面,对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鲜有研究。为明确各因素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针对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3份),对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从而为综合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抽取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33份,论文成绩为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因素分别选取影响静态质量的7个因素: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以及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学生撰写效率。

1.2 方法

采用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到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

1.3 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Excel 2010、SPSS 22和matlab2013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2]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作用的主次和依存关系,旨在从量的角度揭示各因素对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中,各因素的影响以论文选题、学生撰写效率、答辩过程为最大,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选题的敏锐、撰写的高效和论文的透彻以及答辩的机智;其次为论文结论、研究方法、答辩陈述、论文字数、学生撰写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细节,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次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具体撰写内容以及指导教师是否负责;最后是错别字、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格式,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于学生是否按照规范撰写论文。因此,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着重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培养学生高效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对论文的透彻、深入理解,同时对于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给予奖励。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3,4]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与论文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相关但显著性比前面因素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不一致,可能与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有关。

相关分析说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从各影响因素与论文成绩的相关性来看,应该更注重论文本身静态的效应,即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论文结论。从相关系数上看,研究方法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r=0.957),其次依次为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等。论文成绩与教师指导细节相关性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大,说明学生论文成绩主要是由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这些主要的静态质量指标决定,即论文成绩显在的表现形式,而与教师指导细节等隐含的动态质量指标关系不是很显著。各影响因素之间除个别之外,几乎均相互相关,故既应高度重视论文本身的静态质量,还要结合动态的过程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

2.3 通径分析[5,6]

由表1可看出论文成绩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排列,即各影响因素对论文成绩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研究方法(0.184) > 论文选题(0.177) > 论文结论(0.170) > 答辩陈述(0.094) > 学生撰写态度(0.089) > 学生撰写效率(0.086) > 教师指导效率(0.080) > 参考文献篇数(0.076)=答辩过程(0.076) > 参考文献格式(0.071) > 论文字数(0.069) > 错别字(0.057) > 教师指导态度(0.056) > 教师指导细节(0.033)。

3 结语

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论文成绩和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常规论文质量评价的三要素: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除均直接影响论文成绩外,三者之间相互间接影响效应也较大。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

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均主要通过自身直接,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不大,与学生撰写态度容易产生对立,故在论文质量评价过程中,不考虑其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的指导,并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彭再德,杨凯,王云.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高教探索,1996,16(1):6-10.

[2]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54-57.

[3] 邱莉萍,刘军,权,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77-28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