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思想政治教育中同辈群体参与方式分析

摘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同辈群体作为在高校广泛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重要影响,如何发挥同辈群体的教育功能成为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中同辈群体参与方式分析

一、同辈群体的内涵及构成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松散性群体。[1]同辈群体与正式群体平行存在,作为同辈群体的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学生进入大学后受正式群体的影响日趋下降,与此同时,同辈群体的作用愈发凸显。由于同辈群体的构成和运行方式不尽相同,同辈群体参与高校思政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区别。

(一)主动构成的同辈群体

指由学生自主选择而形成的同辈群体,概括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社团根据一定规章制度由社团成员组织开展活动,其成员之间通常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易产生共鸣,如书画社团、跆拳道社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等,是高校同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舞台。“高校学生会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帮手”。[2]学生会一般在学校及学院分别设立,各自成一单位,彼此相互联系,共同进行校园的学生自我管理工作,校学生会向院学生会传达学校对于某项工作的目标与计划,院学生会依照要求开展具体工作。学生会让大学生在自己竞选的部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校园老乡会是高校内一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依靠浓厚的同乡情谊维系的由大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组织”。[3]校园老乡会通常在新学期始末来举行群体活动,在收放假期时相约返校回家,在日常交往中相互帮助,让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获得同乡的关怀,使大学生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老乡会成员之间交流沟通、宣传有益信息,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

(二)被动构成的同辈群体

在中国高校的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入校园就已从属于某些群体,如班级、宿舍,这些群体并非由学生主动选择,而是高考志愿填报之后自由分配下形成。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班级承载着每一位成员个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是同辈群体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参加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活动,如日常教学、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会等,并作为主体在其扮演着重要角色。班级中的思政教育相比于其它同辈群体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对高校思政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交往在大学生之间最为频繁,他们通常来自同一个班级,本身的活动安排大致相同,彼此的性格、学习状态都受到对方的影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宿舍逐渐成为大学生展开日常活动最主要的区域,是他们张扬个性、自由行动、活跃思维的场所。宿舍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宿舍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成员,对个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同辈群体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同辈群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大势所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手段中师生间实现教学交流的重要渠道,课堂是同辈群体参与思政教育最为直接的途径。“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4]当下,时展对思政教育的教学条件、教育客体以及教育目标等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激活课堂教学活力也成为当下教育面临的难题。理论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但难以帮助学生真正运用这些知识来实践,显然,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实践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1)指导主题活动实践课:主题实践课由负责教师根据某主题,指导群体成员自行组织开展活动。班级作为极为重要的一同辈群体,在思政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合作分工,承担相应活动任务,群体可先设计好活动实践课的计划书,再仔细认真地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字材料、视频及符合活动主题的文艺形式,才艺展示、视频的播放和学生的交流体会环节穿插推进,对于活动效果佳和心得感受深刻的群体适当给予奖励,通过此形式增强其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课:践行以“互助奉献友爱进步”开展志愿服务实践,在正式实践之前参加基本的志愿活动培训,在活动过程中同辈群体互相交流为活动更好的进行出谋划策,使志愿活动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福利院做义工、去义务献血等,发挥高校志愿同辈群体的专长,选择适合自身群体的志愿实践活动,联系自身的专业背景,积累实践经验,譬如法学专业学生进行义务法律知识解答;思政专业群体进行志愿支教活动等,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组织红色旅游实践课:通过红色旅游实践课对同辈群体开展关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们置身于思想的氛围之中,让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提升文化认同感。在活动前可鼓励熟悉红色旅游地的学生自告奋勇当导游解说,在活动中擅长摄影的学生拍摄记录做好活动的成果反馈,在旅途中形成的同辈群体分享自己参观红色革命景区之后的感悟撰写心得,群体还可自主组织讨论会或征文比赛,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意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的生命所换来。

(二)群体活动

(1)建设高校社团:在高校中各种类型的社团突军异起,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社团,都有着一个共同点--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的基本素质。高校社团通常是往届学长学姐同辈群体组织起来的,是由大学生共同爱好兴趣来选择参与,很典型的同辈群体,如高校百团招新时各社团通过自我展示特色活动吸引同辈群体。社团中的成员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年级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为社团建设出谋划策,在自我管理和教育中拓人际关系,丰政治素养。

(2)构建同辈群体“亚文化”:高校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年龄、性格、经历相似,具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价值追求,他们在同辈群体中吐露自己的心声,共同分享思想感受,讨论面临的困惑,相互之间接受来自同辈群体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群体内的氛围对成员的影响很大,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消极落后的不良环境则会让已经形成的正确观念受到冲击。对于构建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得好好发挥群体中领导者的带动作用,使群体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引导核心人物领导体:同辈群体通常拥有影响力较强的人物,他们能带领群体高效运作,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人物之所以能成为群体内的核心,通常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又或许是在某领域取得了较佳成绩,他们一般是群体内的领导者并引导成员的思想,动员核心人物参与教育工作,树榜样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并加以充分利用使其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

(4)营造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作为当代重要的沟通工具和资讯平台,逐渐成为大学生社交的重要手段,高校网络同辈群体就应运而生。智能设备普及使微信、QQ、微博等网络交流软件成为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尤其到了大学学业不再像中学那么紧张,高校校园里学生人手一机,以网络为交流平台加深彼此的交流与沟通,通常表现为QQ群、微信群和朋友圈等;还有每到备考期班群里以电子档的形式学习资料文件的整理,学生之间在群里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当然还包括在网络上结交的素不相识的网友,因为其交往的隐秘性更加容易让成员在群体交流中敞开心扉。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同辈群体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研究了同辈群体在当今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参与模式,对传统教育方式及新时代网络媒体中同辈群体的教育功能进行了归纳,从而肯定了同辈群体参与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总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中同辈群体的参与模式已初具规模,但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巨大研究空间,创新同辈群体特别是网络同辈群体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参与模式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简介】何思思(1995-),女,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思政)。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3.[2]全绍华,王欣,刘丹丹.高校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沧桑,2009(03):50.[3]陈丽敏.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校园老乡会为例[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01-103.[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