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分析

摘要:以中国鲎和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教育为例,阐释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深入探析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分析

2017年4月,在考察广西时指出,要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作为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鲎和中华白海豚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两种珍稀动物,保护好这两种珍稀动物,是建设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高校,通过中国鲎和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教育,将学科特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实现所讲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的目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作为海洋珍稀生物,中国鲎和中华白海豚在北部湾有着独特的价值。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中华白海豚则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米的海域,因此,白海豚活动易受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中华白海豚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类活动的直接伤害,包括流刺网的缠绕,船只的碰撞,螺旋桨的打击和电、毒、炸鱼、水下爆破等活动造成的伤害[2]。中国鲎(音zhongguohòu)(拉丁学名:Tachpleustridentatus)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根据美境自然科学保护团队四年多来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北部湾一带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20年间下降了90%以上,目前,鲎的数量依然每年在锐减,鲎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广西也将中国鲎列为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调查结果显示,沿海渔民对中国鲎的保护意识很差,多数渔民有食鲎的习惯,在沿海的餐馆也常见到有中国鲎出售,人类捕杀是中国鲎资源较大的威胁[3]。两种海洋生物的现状,都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关联。加强对中国鲎和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对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4]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就是文化育人,并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

2.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海洋珍稀动物保护问题亟待解决,为从根本上改善和保护环境,对全民海洋珍稀动物保护意识进行培养至关重要,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同志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海样珍稀生物,热爱来自于了解,只有了解海洋珍稀生物的现状,才能更加了解当前如中国鲎和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珍稀生物的重要性;二是更加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本身的能动作用,不仅能培养自身的爱护生态环境的品质,也能感染周围的人一同进步。

2.2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基本品质的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除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良好的基本品质,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它在大学生成长之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个别大学生存在着“精致利已主义”的倾向,造成对基本生命价值的漠视等,这种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基本品质起着负面的影响。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有着其身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还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潜在的对生命的看法与尊重,作为对世界的一种看法,对于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是重要的一项,通过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可以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珍惜生命、珍惜自然的基本品质。

2.3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国家的主人翁意识

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对这个国家的每一片土地、每一草每一花、每一个生物都有着主人翁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爱得深沉。保护海洋珍稀动物,使大学生的保护意识深化到理念、信念、意识和品质中去,内化为人的主人翁意识。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突出优点是较少采用约束、强制手段,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就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顺应人的本性和内在个性兴趣,自觉参与到海洋珍稀动物保护中来。

3.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因此,如何更好的通过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则需要多课程、文化、实践等三个角度进行。

3.1海洋珍稀动物保护融入课堂教学中,推动课程育人

一是积极推行海洋文化的课程。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说明了课程在育人方面的至关重要性。北部湾大学以海洋性为办学的重要特色,所设的各二级学院都正在推出海洋文化的选修课。通过海洋文化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们了解海洋珍稀动物,进而加强学生保护海洋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创新中提离同学的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和能力。陶行知说:“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海洋珍稀动物保护方面的主体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情趣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有具备了感受海洋珍稀动物之美、了解海洋珍稀动物之必要的能力,才具有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的意识,这是学生培养和提高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如请学生设计海洋珍稀动物的保护方案、请学生作为课堂讲授的主体,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真正主动接受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的意识并进面形成相关的能力。

3.2把海洋珍稀动物保护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推进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都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校园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有着强大的“立德树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把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学校的一些重要场合体现出海洋珍稀动物。如海洋生物馆、校园服饰、校园雕塑、校园景观、校园宣传栏等都可以用中华白海豚等做为艺术元素。比如,在北部湾大学的教学楼间的宣传栏,已经用白海豚作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呈现;同时,较多的校园服饰,也采用白海豚作为设计元素,既体现了北部湾大学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对白海豚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以北部湾大学为主体的节目,海豚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亮点。另外,校园景观等也可以与海洋珍稀动物为设计对象,打造特色的白海豚、中国鲎等对象。

其次,建设海洋馆、4D影像平台、专题网站等。比如,在现在的海洋标本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海洋珍稀动物的陈列。如中华白海豚除了基本的标本外,还可以围绕白海豚的基本情况,进行一定的展板宣传。另外,加强4D影像馆建设,让大家以最直观的形式了解海洋珍稀动物的情况,进而加深大学生们保护海洋珍稀动物的意识;建设海洋珍稀生物网站,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海洋珍稀动物的宣传保护。,围绕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开展专题的文化活动。比如中国鲎保护讲座、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科技艺术文化节等,将海洋珍稀动物保护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保护海洋珍稀动物氛围。

3.3把海洋珍稀动物保护融入实践教学中,促进实践育人

根据研究,成人学习较大的部分来自“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才是正式教育与培训(约占10%)[5]。由此可见,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实践对于促进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一是依托“三下乡”、“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宣教。比如利用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到野外考察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的生长、繁育情况,同时在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生长的区域,鼓励学生们积极向当地百姓宣传发动保护这些海洋珍稀动物。依托自身特色和区域实情,开展宣传活动。比如,在北部湾大学的海洋标本馆,积极征集来自各学院的志愿者开展义务讲解活动,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同学,积极讲解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的保护,除了对听众有较大的启发以外,对身边的同学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利用中小学生进校园等活动,使得中小学生受到教育外,也能培养志愿服务的学生的奉献意识等。

4.结语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1]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可以积极地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各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环境,发挥学科研究优势,积极将海洋珍稀动物保护宣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等各环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寓教于乐,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改变受教育者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王丕烈,韩家波.中国水域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现状与保护[J].海洋环境科学,2007(05):484-487.[3]何安尤,王大鹏,程胜龙,施军,韩耀全,陈晓汉.广西北部湾珍稀动物现状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258-13261.[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5]邱昭良.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3.

作者:曾栋梁 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