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实用13篇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

十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目标。因此,需要在新的发展时期对北部海洋经济圈进行发展态势和趋势分析,以促进各沿海经济区优势互动、协调发展,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研究我国北部海洋经济圈十二五期间海洋三次产业发展的演变情况,以期为区域布局优化与协调互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ArcGIS中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进行插值,该方法以插值点与样本点间的距离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能够对地理区域内的空间数据进行很好地描述和估测。本文研究数据为北部海洋经济圈内15个地级市2009年和2013年海洋三次产业产值,数据来源为《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2结果分析

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将各地市海洋三次产业产值插值到栅格图层,可以直观地显示北部海洋经济圈十二五期间海洋三次产业发展的演变情况。

根据图1,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明显,区域内四个比较强势的发展地区都对周边地区该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协带作用。同时,大连、唐山、潍坊和烟台四个主要产业重心点并未发生较大偏移,始终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但潍坊、烟台的重心域表现出明显的收缩迹象,说明两地海洋第一产业的优势正被省内其他地市逐渐缩小,产业发展越来越均衡。另外,环渤海地区海洋第一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较为一致,五年内相对发展程度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有天津市拉大了与其他地市的产业差距,这与渤海湾地区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是一致的。

从图2可以看出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第二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天津市一家独大,其产业产值远高于其他地市的产值甚至两个次重心点青岛、大连,承接京津冀优秀的产业发展要素使得天津市相关工业的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另一方面,天津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辐射作用非常巨大,带动了河北省的大部分沿海地市以及山东省北部地区,正外部效应明显;另外,山东省海洋第二产业发生了相对的衰退,胶东半岛相对于山东中西部的相对优势也在减弱,甚至威海市还产生了相对劣势,应引起更多的注意。

图3反映了海洋第三产业的演变趋势:一是天津市和山东省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大连市相对优势也比较明显;二是天津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十分巨大,带动了河北省的大部分沿海地市甚至河北、山东的部分内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青岛市对胶东半岛的辐射作用也较为明显,而大连市对辽东半岛的辐射作用则十分有限,甚至不能覆盖大连市自身区域,协带作用较弱;最后,天津、青岛、大连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作用都在减弱,主要原因与资金、人才等产业资源的集中引起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一问题是十三五期间各经济区所面临的比较典型的问题,即如何在吸引产业资源集聚发展的同时产生积极的辐射协带作用,对周边地区产生正面的外部性,最终实现整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共赢局面。

3结论与建议

(1)分析表明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三次产业发展的协同性较差,第三产业发展较一、二产业明显滞后。十三五期间应注重构建合理的产业体系,巩固海洋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源产出效率,侧重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2)北部海洋经济圈具备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技术、资源、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海洋经济发展需要依靠陆海联动与陆海统筹,实现以陆促海、以海带陆,充分发挥陆域产业的溢出效应。同时要强化区域内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3)大力推进科技兴海战略。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夯实教育基础,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技术创新方面则注重构建多层次的海洋科技创新体制,同时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此实现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h.基于GIS的黑河市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2]徐琳.基于ArcGIS的地面沉降数据空间分析技术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张富刚,刘彦随,张潆文,翟荣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态势与可持续对策[J].资源科学,2009,08:1335-1340.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2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6日

前言

海洋垂钓作为一种休闲运动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兴起。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垂钓已不是单纯的用于维持生计,而是愉悦身心,以休闲运动的形式存在。大连地区的海钓早已成为市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运动,早在2012年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21日消息中报道“大连钓鱼休闲正在兴起,钓鱼爱好者已达到60多万,居全国前列,钓鱼发烧友的数量达到了10万人之多,装备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钓鱼爱好者的装备由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将形成几亿元到十几亿元的垂钓经济效益,海洋休闲垂钓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催生良好的休闲海钓产业经济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本文运用SWOT模式对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予以分析。

一、优势

(一)地理优势。大连地处优越的地理环境,是一座三面环海的半岛北方城市,东临黄海,西邻渤海,海底地貌为多岩礁、沟壑、海岸线长1,906公里,周边海域拥有大小岛屿260个,既是旅游度假的圣地,也是海洋垂钓的天堂,大连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海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二)海钓对象鱼的优势。鱼类资源品种丰富,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提供资源基础。大连地处温带海域,海中的鱼类品种十分丰富,主要垂钓对象鱼为黑鱼、黄鱼、鲅鱼、鲐鲅鱼、比目鱼、黑鲷、海鲈鱼、青鱼、偏口、海鲶鱼等,大连的海水鱼类均适合国际上台钓和路亚钓法。

(三)垂钓产业发展潜能巨大。2008年国内休闲渔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出口额度560亿元;据统计,在2015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预计达到2,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大连地区拥有渔具店600余家,年销售额在9,000余万元。大连的休闲体育运动潜力巨大,其消费能力可开发性潜力巨大。

(四)旅游资源丰富。大连以“大连国际服装节”闻名全国,良好的市容环境使大连享有“北方香港”之称。据统计,2013年大连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达900亿元,旅游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良好的旅游业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客源基础。

(五)捕鱼业的转型。大连自古为海滨渔港城市,本地沿海村庄以捕捞和养殖为主,甚懂水情、了解鱼性,具有良好的船舶驾驶技术。现大连共有大小捕捞渔船1.1万艘,面对海洋资源的休养生息,国家在大力裁减捕捞渔业船只,以使得小型捕捞作业船逐渐被边沿化,众多的小船船主的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为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船钓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平台,渔民转型也是大连发展海洋垂钓的又一大优势所在。

二、劣势

(一)大连的休闲体育海钓产业尚处于“雏形发展”阶段,海洋垂钓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如缺乏专业的海上娱乐休闲的垂钓船租赁公司,其数量少,影响力小。

(二)目前大连诸多岛屿中只有长海县的獐子岛开展了海上休闲体育垂钓项目,影响力和规模还远远形成不了核心发展力。

(三)大连的休闲体育海钓产业缺少大赛因素的带动,日前大连海钓仅适于普通市民的业余消遣,并没有专业的、大规模的海钓大赛在大连举办,缺少大赛元素的影响和带动。

三、机遇

(一)政策机遇。早在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海洋经济和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之一,发展海洋经济也给大连发展休闲体育垂钓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大连地区开发以海钓为核心的休闲垂钓产业的经济链条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亮点。在2011年10月17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求是《小康》杂志社、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团体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海洋休闲体育高层峰会”,峰会中与会代表结合国家全民休闲计划的政策和国际发展趋势,围绕激活海洋休闲消费市场、建立海洋休闲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沿海地区休闲产业合作等问题进行详尽的探讨和分析。同时,重点就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及衍生项目布局展开研究,共同研讨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的未来,此次会议为海洋垂钓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近年来,我国休闲经济势头发展强劲,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休闲消费市场,为休闲体育海洋垂钓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

(三)基础消费。据统计2013年大连户籍人口591.45万,大连地区钓鱼爱好者达到70万,钓鱼发烧友达到12万。按照每人在钓具及饵料上平均年消费3,000元计算,大连本地的钓鱼爱好者消费就会达到210,000万元的消费额,不含钓鱼的资费和钓鱼交通的附属费用。

(四)国际成型的模式可以借鉴。国际上休闲体育钓鱼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海洋垂钓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海洋垂钓产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结构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在美国,游钓爱好者目前已超过8,000万人,钓客人数远超过高尔夫球和网球人数。据全美休闲渔业协会统计,在美国每年休闲钓客消费总额达870亿美元,整个海洋休闲产业总价值累计达2,000亿美元。这些消费金额在美国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全美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在日本,休闲渔业人数约3,5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年消费产值达800亿美元,在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的5倍以上。

同时,国际上现已举办世界钓鱼运动大会,其盛况空前,经济效益显著。世界钓鱼运动大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联合国际钓鱼运动协会主办,由国际钓鱼运动协会认证的国际A类赛事,是与F1、网球大师杯、美洲杯帆船赛等顶级赛事同等类别的国际大赛,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汇集海洋经济、休闲旅游、国际体育、文化产业、经济贸易等诸多热点要素,兼竞技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综合盛会。将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休闲娱乐、渔具贸易、渔业发展等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被誉为钓鱼界的奥运会。

钓鱼运动在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蓬勃发展,全球共有几亿钓鱼爱好者,美国前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及中国为数不少的领导人等均在此列。提倡健康休闲钓鱼活动,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合作,提供创造产业价值的平台。国际上的大型赛事和良好的垂钓商业模式是大连市发展海钓产业可以借鉴的模式。

四、威胁

(一)大连的地理环境在不断的改变。近年来,大连在城市建设中迅猛发展,对于近海的岸边海钓和原始的优美海景均在发生巨大改变,很多地方良好的休闲垂钓场所有的被填海建成小区或楼宇,有的被承包圈占,对于休闲体育运动海钓中的岸边垂钓,已经成为毁灭性的打击,将严重影响休闲海钓的发展。

(二)鱼类资源的匮乏是休闲体育海钓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威胁。大连近海海域与其他沿海城市一样,都面临着同样严峻的问题,由于渔民追求捕鱼利益最大化,致使其对近海进行过度捕捞,海洋鱼类资源逐年匮乏越趋严重。在海钓中钓到的鱼类数量明显减少,鱼的个头明显变小,严重影响海钓者的海钓兴趣。因此,海洋鱼类资源的匮乏是发展休闲体育海钓产业的另一重大威胁。

五、小结

大连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对外可以依托旅游经济带动发展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同时对大连的海域养殖产业开辟养殖+垂钓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经济,利用近海海产养殖场开辟近海的垂钓场,使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双惠双利政策,推动养殖、垂钓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大连发展海洋垂钓产业,其受到的威胁和处于的劣势地位也十分凸显,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才能够使大连的休闲体育海洋垂钓产业发展壮大,迅速产生社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3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是指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目前已知地球上物种约有50万种生活在水中,海洋生物的品种总数达到20万种,占地球生物的80%以上,其中1/2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老年痴呆症、抗病毒、抗凝血、抗艾滋病、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氧化以及调节免疫力等药理性质。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海洋生物在生存进化中产生了一系列与陆生生物迥异的特殊结构,对这些生物代谢特性的研究,对于帮助解决危害健康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HIV等疑难杂症都有重要作用。

2011年《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发展海洋药业,建立以广西特色产品为基础的海洋医药产业基地。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西海洋医药产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通过引进、消化国内外的科技成果,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路子。本文运用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分析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探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

1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内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开发现状

目前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生物类型有:(1)海藻:如昆布、海人草、石花菜、螺旋藻、羊栖菜、鼠尾藻等;(2)软体动物:如牡蛎、珍珠、章鱼、石决明、蛤蜊等;(3)节肢动物:如龙虾、对虾、寄居蟹等;(4)棘皮动物:如海参、海胆、海星、海燕等;(5)脊索动物:如海马、海龙、海鳗、带鱼等;(6)腔肠动物:如珊瑚、海蜇、海浮石等;(7)微生物:海绵、海鞘、苔藓虫、微藻、细菌、真菌等。从图1专利研究分布中可以看出,上述海洋生物化学结构中用于生物医药研究的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生物碱、萜类等,新发现的化合物在以每4年增加50%的速度递增。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药物前体。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从图2容易看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2002年以来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专利申请增长比例多年高于医药行业整体速度。目前,我国已有藻酸双酯钠(PPS)、肝糖酯、烟酸甘露醇、多抗佳、河豚毒素等多种海洋药物获得国家批准上市,并取得了数十亿的产业价值。

《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海洋生物医药业之所以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与我国近年来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业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分不开的。此外,从2002~2011年,平均每年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新的生物结构200多个,一大批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已经陆续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

1.2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北部湾是我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依靠良好的气候及地理条件,海洋中有着种类繁多的贝类、藻类及其他生物,还拥有占全国面积40%的沿海滩涂红树林,以及涠洲岛周围的浅海珊瑚礁,具有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目前已有海洋生物药品、保健及化妆品公司40余家,从业人员逾4000人,并且规模在不断壮大。其中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挂牌上市,且早在2004年便已投资2亿元建成了广西首个以海洋生物为资源的医药加工基地。这为加快推进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建设提供了基础。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海洋创新药物也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了产品开发阶段。“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北部湾海洋经济建设,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广西迈向海洋大省的重要举措。然而,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科技层面,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实力、形成产业效益,还有许多迫切问题需要克服。

2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海洋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首先体现在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上。广西申请的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专利仅有13项,远远低于其他沿海省份的申请。从发明主题分析,多为鱼肝油、珍珠粉等健保制品,鲜有涉及热点如抗心脑血管病、抗肿瘤、抗病毒等核心技术领域。从发明类型分析,多为产品发明,对于活性物质研究的专利仅有2项,没有对活性物质药用机理等深层次的研究专利。传统的广西大型医药公司也鲜有涉足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而新兴的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因此也缺乏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能力。这与广西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广西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对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缺乏有效的公共研发平台

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依赖于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活性物质筛选技术等,具有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高的特点。单靠某一个单位或领域的投入很难取得产业化成果。广西目前尚未建立起联合多学科及医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的产品开发平台,因此在广西的海洋生物医药的专利申请人构成中,只有北海医药厂与广西医学院开发的鲎试剂一项,属于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名申请。这样的分散研究使得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研项目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不利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技术瓶颈的突破。长此以往,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新的海洋生物医药的方向研究,而更愿意投入到科技含量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医药物生产环节,使得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的科技水平止步不前。

2.3 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专业人才队伍不足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尚处于发展期,专利申请多数为科研院校,公司申请专利较少。中国海洋大学于1993年成立了中国首个海洋药物化学专业,1996年创建了海洋药物硕士点。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广州成立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培养硕士和博士生。由表2可以看出,专利申请数量较多的省份皆是有强大的科研院校做支持。在此阶段,科研院校一方面承担起了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攻关任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来看,广西仅有钦州学院一所公立本科学校拥有涉海专业,2008年起开始招收海洋生物医药方向本科生。学院的成立弥补了广西没有海洋生物医药专业的空白,承担起了为广西培养掌握系统的海洋药物科学理论,具备药学、医药工程、海洋药物和现代药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能在医药、生物制品、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但仅靠钦州学院一所院校,并不足以填补海洋生物医药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缺口,尤其是在高层次的研发人才培养上,广西目前还不具备培养自己的海洋生物医药人才能力。就目前来讲,亟需政府建立相关引进机制,将优秀的人才引入广西,促进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从长远角度看,应该逐步规范和建立起各层次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平台,拥有自己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海洋生物医药科研竞争中取得优势。

2.4 专利保护意识水平差

由于现行科技人员技术晋升过于侧重论文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急于,使得技术成果无法得到完整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增加了海洋生物医药药品研发的风险,也使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创新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专利申请方面进行了全球专利布局。PCT专利是《斯特拉斯堡协议》中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为各国专利申请人提供国际专利申请的渠道,PCT申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利的质量,也反映出申请主体的国际保护意识。在我国申请的44项外国公司专利申请中,有31项属于PCT国际申请。而反观我国专利申请中,只有广东2件、上海2件、浙江3件、天津2件为PCT国际申请,要想将新型药品打入国际市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

3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的趋势表明,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的进步,使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朝向更深层次发展。如何利用海洋生物技术探索出海洋生物化学结构中的高附加值资源,促进海洋新兴药品开发,实现海洋生物特殊活性物质产业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广西基础科技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盲目学习其他省份进行规划是不合理,也是不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因此我区更应抓住机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依托,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发与利用,实现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医药这一“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发展壮大。

3.1 加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库建设,加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

海洋生物医药研发链的前端原料是海洋资源库各种生物,随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海洋药源生物的需求量必将不断增大,其上游原料产业依靠传统的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扩张的市场。广西拥有天然的海域生物资源优势,开展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对于扩大海洋药源、开发新型海洋药品具有先导作用。因此,挖掘相关海洋药源资料,对现有南海海洋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建立本海域完善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信息系统,对于海洋生物进行基础性研究,能为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整体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广西海水养殖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产业规模,成为北海、钦州及防城港3市的重要支柱型产业,推进由普通海水生物的养殖到海水药源生物养殖的转变,不仅能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丰富海洋药用资源库,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品产业化的进程。

3.2 推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我区海洋生物医药快速发展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具有仿制技术相对成熟、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业化水平低、新型药物研发周期较长。因此,对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应从我区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医药整体布局,避免盲目鼓励高难度研发,造成资金与设备技术的浪费。

一是鼓励海洋生物仿制药的发展。依靠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科研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并利用获利资金反哺新型药物的研制,从而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全面升级。

二是进行重点规划,支持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单位率先进行技术升级。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拥有17项抗肿瘤发明专利,在国内海洋生物医药抗肿瘤研究方面处于领跑地位。该所通过对国外专利药物“仿制――改进――创新”的模式,用10年时间拉平了与发达国家30年的差距,完成了一系列治疗肿瘤和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研制和生产,部分药物已成功上市。广西亦可借鉴其思路,通过“仿制――改进――创新”三步走模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龙头示范企业,引领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3.3 利用中医药理论,建立特色海洋生物医药体系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是我国现代医药领域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距今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我国海洋生物医药就已经进行了临床应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海草本草》等都对海洋药物进行过记载。我国海洋中药材的利用历史悠久,许多药方的药理药性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广西中医药理论素来应用丰富,“三金”、“红花”、“金嗓子”等中药品牌已深入人心,将传统的中药理论应用于现代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中,从中药药方中提取有效物质,效率会远比从千万种化合物中筛选要高得多,这是广西发展海洋新型药物的核心优势,应给予重点支持,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加强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与传统中药制药企业的合作研究。

3.4 培养海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产业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区应从人才数量和人才综合素质两方面,提升对于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在扩大专业人才数量方面,要充分发挥钦州学院海洋学院的优势,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海洋生物医药专业招生规模,以应付未来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方面,要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海洋生物医药人才,尤其是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海洋药物特点又具备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增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科研基础建设,争取尽早开设海洋药物硕士点。鉴于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特点,可采取高校与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的方式,与如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科研机构采取联合办学,利用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为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3.5 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海洋生物保健品研发

广西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专利主要是保健类产品,我区海洋生物保健品研发已具有一定实力。保健养生类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是海洋药物的有益补充。可以在发展高科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同时,丰富保健品类新产品资源的开发,为扩展海洋保健品市场提供新的战略储备。一方面我区应紧跟国家知识产权的战略“十二五”规划,加强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在保健产品方面的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大力支持相关研发机构、企业将其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而不是急于发论文、上职称。另一方面要加大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与维持费用的资助力度,保证专利的维持时间,实现广西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合理规划与战略布局。目前,海洋生物医药的中国专利申请曲线充分显示出其强劲发展的势头,广西政府把海洋生物医药纳入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作为沿海大省,广西要更加充分开发海洋这天然的药物宝库,建立以广西特色产品为基础的海洋医药产业基地,使“蓝色药业”成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卞俊.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进展和展望[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1).

[2] 林江,邓家刚,江海燕,等.广西海洋药业和保健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6).

[3] 龚斌.创新海洋生物制药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报,2011,26(5).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25-03

中国目前海洋三次产业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一、广西海洋产业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广西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特点是:海洋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海洋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尤其第二产业只占总产值的14.0%,与广西GDP三次产业结构相比,广西海洋二、三产业还有很大差距。

从表2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绩效明显,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2001年的31:23:46,到2008年已经调整为5:47:48,海洋经济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显然,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水平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如果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较,广西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水平也是最低的(表3)。

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广西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1:7.8:4.4的水平相距更远。

虽然广西海洋经济中第一产业渔业发展较快,但由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整体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广西海洋经济总产值仅占全国海洋经济的1.1%,经济总量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倒数第二,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倒数第一。

二、广西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

2008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GDP)717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2002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1453.9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74亿元,增长17.4%,其中工业增加值2627.3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679.9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20.3:42.3:37.4,其中工业为36.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55.7%、36.6%,其中工业为50.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966元。

2001~2008年,广西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24%,且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2005~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16%,2008年占GDP比重仅为2.90%,而广西的GDP在2001~2008年期间,年均增长为31.63%。由此可见,广西的海洋产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广西GDP的发展速度。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与全国比较的状况是:2001~2008年期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38.76%,远远超过了广西年均增长10.24%的速度。2008年广西海洋产业总值只占广西GDP的2.9%,距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总值占国家GDP10%左右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加快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改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政策。提升加工业的比重与发展速度,推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广西应尽快出台海洋经济的扶持政策,确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新产品开发为目标,以规模经营为带动的水产品深加工策略,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重点提升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支持鼓励海洋优势产业发展,尤其是支持海洋加工业的发展,支持沿海港口、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项目建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造传统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等级,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满足市场需求和对外出口,以品牌占领市场份额,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全方位提升第二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推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全面提升广西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利用北部湾经济区构建契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布局海洋区域。根据北部湾海域自然属性的特点和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结合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规划布局,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互动,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海洋经济新格局。同时坚持海陆统筹开发战略,以沿岸陆域为依托,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统筹海陆发展规划,通过联动开发,增强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经济的关联性,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提升海洋经济的附加值。广西目前海洋开发整体水平不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过小,很大程度上是受科技水平制约的。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只有30%,广西则更低。因此,广西海洋产业今后应逐步采取先进技术,改进其技术构成,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还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不断扩展多元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提升海洋经济的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生产要素禀赋条件。同时以陆地产业为依托,以海岸带经济为基础,把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广西经济结构调整融为一体,统筹兼顾,优化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沿海城镇化和海洋经济集聚区的形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5

作者简介:白福臣(1962-),男,吉林桦甸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fuchenb@163.com

周景楠(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7.019

摘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我国由海陆二元经济向海陆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2001-2012年统计数据,计算出主要海洋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显示: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三产业关联性强,同时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据此提出加强海陆产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增强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政策建议,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

关键词 :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海洋产业;陆域产业;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陆域资源、空间及生态环境因长期的开发利用而承受的压力日趋增大,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从地理构成上来说,我国是一个陆海二元国家,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所以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注重与陆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海陆产业之间在资源、产品、技术上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海洋产业可以说是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结果,陆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海洋产业作为新的支撑点[1]。充分发挥海陆产业之间在物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转换性和互补能力,使海陆产业在生产、技术、效益、分配等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聚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实现海陆产业关联达到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5]。

)由于海陆产业在产业生产要素上具有共同性、流动性,在产业结构上具有趋同性,在产业布局上具有依赖性,决定了海陆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深刻的有机联系。发展海陆产业,在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的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关联机制建立各产业部门之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数量比例和有序关系,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海陆产业关联研究对于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陆海统筹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产业关联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各个产业之间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由于海洋产业经济统计系统关于投入产出的数据不易获得[3],本文尝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解决海陆产业关联度计算的问题。通过更为精确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以及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海陆产业的关联。

1理论基础与数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统计序列的几何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系统中多个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统计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则表明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由于两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态势一致性主要由总体位移差、总体一阶斜率差与总体二阶斜率差等方面来表现,目前现有的几种灰色关联度模型均是在充分考虑因素间的位移差、斜率差的基础而建立的,所以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深刻地剖析事物间相关的实质与内涵。[6]灰色关联分析比起其他统计分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灰色关联分析是按系统要素发展趋势来做分析,因此对研究对象的样本量没有过多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其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克服统计序列的非连续性问题,同时既可以体现统计序列曲线间的相似程度,又能反映统计序列曲线间相对变化趋势的接近程度。广义灰色关联度包括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7]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的模型如下:

灰色绝对关联度是用两条序列折线间所夹面积的大小来测度两个序列之间关联性的大小,ε0i越大,说明两个系统行为序列在几何上形似程度越大,可以反映两个序列绝对增量间的关系。

)通过变换序列折线的方式,记折线(xi(1)/xi(1),xi(2)/xi(1),…,xi(n)/xi(1))为x1i,此时带入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得出灰色相对关联度。其主要反映的是两个序列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一般记为γ0i,γ0i越大,说明两个系统行为序列的变化速率越接近。

)通过灰色绝对、相对关联度,计算灰色综合关联度ρ0i,

)ρ0i=θε0i+(1-θ)γ0i

)灰色综合关联度是一类较为全面表征序列之间联系紧密程度的数量指标,θ是灰色绝对关联度与灰色相对关联度的权重,θ取值大小根据所研究问题来确定,如果更关心序列形状的,则θ取值相对大一些;如果更关心序列变化速率的,则θ取值相对小一些。本文取0.5,ρ0i的值越接近1,则两序列之间的关联性越强。

2海陆产业关联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依托2001-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择各个产业的增加值作为计算关联度的数值,与以往计算灰色关联系数不一样,本研究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通过纵向的时间序列综合考察海陆产业在研究期间的灰色综合关联度。

2.1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及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运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以海洋三次产业产值作为原始序列,以陆域三次产业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比较序列得出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都在0.7左右,其中海洋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最高(0.73898),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海洋第三产业总体占海洋经济比重比较高,另一方面与海洋第三产业部门与陆域产业联系较大有关。通过图1,可以清楚地比较出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海洋第二产业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关联度大体相当,且相比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关联度最低。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关联度最高,其次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排名次之。

2.2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原始序列分别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进行广义灰色关联分析,计算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与排序见表2。

2.2.1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灰色综合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按照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大小对12个主要海洋产业进行排序,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从各个主要海洋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大小排序来看,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高,其值均大于0.6。一方面由于这些产业在海洋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这些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陆域产业的依赖性较强,与陆域产业的互动关联最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传统流通部门,源源不断为陆域产业提供交通运输服务,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从原有的陆域产业部门直接转移过来,其技术以及生产能力依托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滨海旅游业是海陆产业在空间布局相关联的重要纽带部门。其他主要海洋产业虽然相比之下与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度较低,主要因为这些产业在海洋产业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是随着动态的发展变化,一些新兴的主要海洋产业部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会有所提高。

2.2.2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实证结果分析海洋产业相对于陆域产业总体起步较晚,虽然海洋产业系统在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生产对象等方面不同于陆域产业系统,但是为解决沿海国家和地区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迫切需要,在科学技术的驱动下,使得一些较为成熟的陆域产业逐步向海洋产业延伸。海洋产业部门的兴起,会吸引传统陆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及生产资料从原来的产业部门转移出来,进入到海洋产业领域,从而使海陆产业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关联性,每一个海洋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不但与陆域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而且也体现了陆域产业经济和科技的总体实力。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三次产业划分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关联性。[8-9]为了更全面深入地分析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关系,本文根据主要海洋产业分别与陆域三次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及排名,同时结合各个主要海洋产业自身的特点依次分析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的关联性。

)(1)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其中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269,其关联度是最高的,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陆域第一产业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捕捞、养殖技术以及饲料、肥料等,同时海洋渔业的丰富资源促进了陆域第一产业的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为陆域第一产业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货流运输。陆域第一产业的各种产品流向滨海旅游业,丰富了旅游资源。海洋盐业为陆域第一产业提供各种无机肥料与原料。其他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较小,从产业自身特点来说关联性不强。

)(2)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业>海洋矿业。陆域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制造业、机械工业、建筑业、能源工业等早已成熟,陆域第二产业为主要海洋产业提供机械装备、基础建设、能源支持等,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关联度为0.69538)由于其运输服务能力强、成本低的特点,在我国陆域第二产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运输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3)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与陆域第二产业基本相当,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最高的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排名次之。陆域第三产业包括流通部门与服务部门,整个陆域第三产业都表现出与主要海洋产业的强关联性。首先,流通部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运输、仓储、信息服务以及推动海洋产业产品流向广阔的陆域消费市场;其次,生产生活服务部门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资讯、科技服务,助推海洋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陆域第三产业发展,通过经济扩散效应沿海地区高附加值海洋产业的发展不断带动周边及内陆区域的发展。滨海旅游业与陆域第三产业关联度最高(0.69983),主要由于滨海旅游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可以说是陆域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的进一步发展,海洋为旅游业提供优质的旅游资源,传统旅游业为滨海旅游业提供信息、制度支持,产业关联作用强,前、后关联的产业部门较多。截至2012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6931.8亿元,是我国海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推动我国海陆统筹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结论与启示

)实证结果显示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宽的特点,海洋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经济的强劲增长,可以增强对内陆的辐射力,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内陆经济发展;同时陆域产业通过与海洋产业技术协作,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海洋产业不断发展,产生乘数、规模效应,促进新兴的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产业发展。我国正处在海陆联动发展的新阶段,海陆二元结构正在朝着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前进,通过海陆产业各种联动发展机制助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本文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促进海陆联动发展的建议:(1)加强海陆产业管理部门的统筹与协调。建立海陆产业综合管理机构,以改善海陆产业各自为政、管理部门界限模糊的问题,真正做到从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协调海陆产业发展。(2)增强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能力。通过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和加强海岸带建设,增强海陆产业的紧密衔接。以临海产业、海岸带为纽带,将海洋产业优势资源转移到陆域产业系统促进陆域产业发展,同时将陆域产业积累的优势技术、资金延伸至海洋产业,带动海洋经济增长;(3)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欣.海陆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2

[3]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4]徐胜.我国海陆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27-33

[5]叶向东.海陆统筹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8):33-36

[6]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曹明霞.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8]陈思敏.基于产业关联的江苏海陆产业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3

[9]殷克东,王自强,王法良.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测算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06):110-114

ResearchonMarine-landIndustrialRelevancewith

GeneralizedGreyIncidenceModel

ZHOUJingnan,BAIFuche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ResearchCenterofMarineEconomy

andManagement,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524088)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6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 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 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 较大,l > 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 p?i较大, w> 1 ,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 u> 1 ,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 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 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 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 ,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 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 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 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 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 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原有产业结构基础较差但有良好的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部门,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这些产业虽然结构基础较差但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力较好,应该抓住海洋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其向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产品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故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2)对于结构基础较好,具有产业部门优势,但其竞争力较差的海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正在衰退。如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针对这些产业应该积极找寻衰退的原因,总结经验,因为有着良好的结构基础,如果政府能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资金支持,强化政策干预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增强其竞争力,会使它们走向复苏之路。海洋化工业应该转型发展为新型高端产业,由于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根据环境的承载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人才。在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海洋化工产业的支持,积极寻求与外合作,加快产业转型。

(3)对于原有结构基础较好,拥有部门优势和增长优势、竞争力优势较明显的产业部门,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今后应继续加强具有全面优势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地位,根据本区域海洋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引导本区域的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海洋渔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为了强化其地位,应该建立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高科技的新海洋渔业。环境是海洋渔业的命脉,根据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建立生态、低碳、高效的亲环境海洋渔业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把海洋渔业文化加到海洋渔业发展中,与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fotopoulos g, spence n.regionalvariation offirm births, deaths andgrowth pat terns in theuk, 1980-1991 [j]. growth and change,2001,(32): 151-173

[2] pened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14): 427-448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4]潘雄锋,李名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3):32-36

[5]王宜虎,徐银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85-89

[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06,2009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7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 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 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 较大,L > 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 Pi较大, W> 1 ,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 u> 1 ,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 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 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 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 ,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 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 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 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 u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 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原有产业结构基础较差但有良好的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部门,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这些产业虽然结构基础较差但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力较好,应该抓住海洋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其向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产品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故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2)对于结构基础较好,具有产业部门优势,但其竞争力较差的海洋产业。这些产业部门正在衰退。如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针对这些产业应该积极找寻衰退的原因,总结经验,因为有着良好的结构基础,如果政府能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资金支持,强化政策干预力度,从资金、技术、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增强其竞争力,会使它们走向复苏之路。海洋化工业应该转型发展为新型高端产业,由于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根据环境的承载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引进高科技人才。在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海洋化工产业的支持,积极寻求与外合作,加快产业转型。

(3)对于原有结构基础较好,拥有部门优势和增长优势、竞争力优势较明显的产业部门,比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今后应继续加强具有全面优势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地位,根据本区域海洋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引导本区域的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海洋渔业一直是福建省的主导产业,为了强化其地位,应该建立与环境相适应并具有高科技的新海洋渔业。环境是海洋渔业的命脉,根据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建立生态、低碳、高效的亲环境海洋渔业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把海洋渔业文化加到海洋渔业发展中,与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FOTOPOULOS G, SPENCE N.RegionalVariation ofFirm Births, Deaths andGrowth Pat terns in theUK, 1980-1991 [J]. Growth and Change,2001,(32): 151-173

[2] PENED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14): 427-448

[3]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4]潘雄锋,李名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我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3):32-36

[5]王宜虎,徐银良.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1):85-89

[6]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7]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06,2009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8

作者简介:周景楠(1989-),男,河南平顶山人,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白福臣(1962-),男,吉林桦甸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E-mail:fuchenb@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8.008

摘要: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分析了广东省2006—2012年间广东海洋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广东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海洋产业平均发展水平,但是通过分析内部结构,就暴露出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同时,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要么占产业结构比重过低,要么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瓶颈”效应。所以,广东发展海洋产业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速度,更要把握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海洋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F326.4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带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有力支撑,并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9.3%,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海洋产业内部结构中传统行业比重大、科技含量低、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广东在新形势下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6-2012年期间海洋产业结构状况做一个综合考察,分析存在的问题。

1动态偏离份额模型

根据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其中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之和称为偏离分量。通过对这三个分量的分析说明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原因,分析产业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广东省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海洋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广东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假设广东海洋产业在[0,t]时间段内三次产业结构和产值均发生了变化,广东省海洋总产值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0和gt表示,将广东省海洋产业划分为i个产业部门,第i产业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i0和git表示,全国海洋经济作为参照大区其初期和末期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分别用G0和Gt表示,第i个产业部门在初期和末期的总产值分别用Gi0和Git表示。同时,以ri(t)表示广东省海洋第i产业部门在[0,t]时期内的总产值变化率,以Ri(t)、R(t)表示全国海洋第i产业总产值和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变化率,则有:

设Ni表示区域增长份额分量,Ni(t)表示年度区域增长份额分量。即在研究时段内广东海洋产业如果与全国以相同比例增长,到期末应该增加的数量,用来衡量由于宏观海洋经济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共性增长。如果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实际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则值为正值。其中:

设Pi表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i(t)表示年度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即表示假定广东省海洋产业所有各部门与全国相同的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如果这时广东海洋经济应该达到的增长速度与全国海洋经济实际达到的增长速度偏离,那就是由海洋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反映的是广东省海洋产业内部结构对海洋产业增长的影响。因此,结构偏离分量如果为正值,则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海洋产业结构,反之,则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

设Di是竞争力偏离分量,Di(t)表示年度竞争力偏离份量。即假定广东海洋产业所有部门均按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速度增长,如果这时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实际达到的增长量相偏离,那就是由竞争力的差异造成的。D值越大,表明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则说明产业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小。其中:

偏离总量PDi和年度偏离总量PDi(t)为:

总增长量Gi和年度总增长量Gi(t)为

2广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全国海洋产业结构状况为参照,选取2006—2012年为考察区间,参考《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中的原始数据。其中,2006年为基年,以海洋产业总产值为研究目标,根据上述测定模型,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在此区间内的总变化量以及偏离份额分量,计算结果见表1。

2.1总体偏离情况分析

由表1,我们可以得到2006—2012年间广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总量G为6392.767,比较份额增长分量N(N=5420.983),广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海洋产业增长速度高,与此同时总偏离为正(971.784),这说明,在考察区间内,广东省海洋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海洋产业平均发展水平。考察结构偏离分量P(P=27.557),广东海洋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平均为4?593,说明广东海洋产业结构中增长速度快的部门所占比例较大,结构优势略高于全国海洋平均水平,但是结构效益并不明显。相比于P值,广东海洋产业在考察区间内的D值为944.227,平均为157.371,广东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是广东海洋产业一直领先全国其他省份的原因之一。

从时间序列考察分析,在2006—2012年间由图1,广东海洋产业呈现波动式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6—2008年间,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体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其中主要是由于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带动作用,说明广东省在这两年中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的海洋产业部门,但是结构偏离分量不断下降,这说明广东省海洋产业兴旺部门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与全国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有所差异。第二阶段:在2008—2011年间,广东省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出现连续下降,结构优势不复存在,同时竞争力偏离分量出现了很大的下降,在2011年时,下降到了负值(-191.504),说明广东省在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海洋产业兴旺部门时,出现了“瓶颈”,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缓慢,并且占海洋产业部门比重较大,导致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在2011年时低于全国发展水平(G为937.600,N为1128.539)具体在此区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在下面分析各产业部门时会详尽讨论。第三阶段:2011—2012年间,广东海洋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结构偏离分量提高了近40倍,说明在发展中增长速度缓慢的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减小,增长速度快的优势部门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增长速度快的产业部门具有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得到改善,对经济总量的增长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2各产业部门偏离情况分析

通过对以上广东省海洋产业的整体偏离份额分析,可以得出在考察区间广东省海洋产业虽然在总量上一直保持优势,但是在时间序列上结构优势、竞争力优势都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为进一步考察哪些是海洋产业优先发展的优势行业以及需要深入进行改革的劣势行业,本文将根据国家标准分类法,从广东海洋三次产业部门的角度进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表2是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的动态偏离结果。

2.2.1海洋第一产业偏离情况由表2和图2,在考察区间内海洋第一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始终为负值,结构偏离分量平均为-4.399,份额分量大于总增量,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海洋第一产业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同时内部结构效率低下,主要靠全国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的带动。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2010年间,竞争力偏离分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结构偏离分量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表明海洋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与竞争力的矛盾,发展具有竞争力优势的部门会导致内部产业结构效益下降的情况,这点也可以从2011—2012年两者的变化反映出来。

2.2.2海洋第二产业偏离情况由表2和图3可知,广东海洋第二产业的偏离情况在考察区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结构偏离分量一直处于横轴左右波动,平均为负值(为-34.074),说明海洋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内部结构效率低下,并且有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竞争力分量变化与总增量变化趋势十分一致,纵观2008年和2010年竞争力分量和总增量同时达到了波动的峰值,海洋第二产业竞争力优势为海洋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竞争力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优势。所以要大力发展广东海洋第二产业的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在总产业部门的比重。

2.2.3广东海洋第三产业偏离情况

由表2和图4可以得出,在2006—2008年与2010—2012年间,份额分量大于总增量,广东海洋第三产业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年中,结构偏离分量与竞争力偏离分量都处于很低的水平,其中竞争力分量均为负值,说明海洋第三产业既不具有结构优势也不具有竞争力优势。在2008—2009年间,竞争力分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达到358.156,同时,总增量大于份额分量,海洋第三产业体现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竞争力优势对于产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作用。

3结论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广东海洋产业2006—2012年发展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份额分量与总增量的对比来看,广东海洋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海洋第三产业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应该调整发展思路,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把握好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海洋产业与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海洋第三产业。第二,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分量,可以得出广东海洋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偏离分量表明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广东海洋经济虽然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但是通过分析内部结构,就暴露出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的特点,所以应该抓紧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部门时应注意避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从而利于海洋经济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第三,竞争力偏离分量是本研究最突出的点,广东海洋产业总体上具有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则表现出竞争力弱势。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要么占产业结构比重过低,要么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发展具有“瓶颈”效应,不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长期稳定的贡献作用。

参考文献:

[1]

DanielC.Knudsen.Shift-shareAnalysis:FurtherExaminationofModelfortheDescriptionofEconomicChange[J].Socio-economicPlanningsciences,2000,34:178-195.

[2]DUNN,JESA.StatisticalandAnalyticalTechniqueforRegionalAnalysis[J].Papers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1960(6):97-112.

[3]徐建中,刘爱丽,徐莹莹,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结构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3(4):112-115.

[4]邱文彦.海洋产业发展[M].台北:胡氏图书出版社,2003:42-44.

[5]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等.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8.

[6]王兆红,张晓平.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05:604-610.

[7]唐正康.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97-100.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9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较大,L>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Pi较大,W>1,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u>1,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0

浙江“港航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台湾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

“十二五”时期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构想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析

海水利用业统计方法研究——以天津海水利用企业为例

基于文献统计的国内海洋经济研究现状初步分析

中外海洋经济统计分类比较分析

《海洋经济》2011年总目录

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

“十二五”时期加快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潮流能发电的潜在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大型海藻能源化利用的研究与思考

天津北疆电厂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取水工程关键技术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与对策研究

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评估

论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实现形式与治理绩效

江苏省滨海旅游竞争能力分析

试析中美海洋经济发展的差异

中国海洋经济已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解读《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促进中国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的陆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以排污治理工程投资政策为例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的法理分析

关于加强海洋社会建设的思考

海洋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速计算方法的思考

中国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差异测度分析

山东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基于GM(1,1)模型

统计上沿海区域的概念界定

海洋类节庆品牌影响力提升研究——以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为例

中国海洋经济已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解读《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促进中国海陆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的陆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以排污治理工程投资政策为例

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的法理分析

关于加强海洋社会建设的思考

海洋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速计算方法的思考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作用机制研究

陆海统筹的内涵与目标解析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应用与改进方向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选取原则与发展重点

海洋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以北疆电厂循环经济项目为例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基本概念

中国海岛县经济测度与综合实力演变

中国“蓝色硅谷”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及创新措施研究

天津市海洋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象山县海洋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浅议中国与加拿大海洋经济发展条件差异

中国沿海地区工业经济差异测度分析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1

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资源研究,二是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差异性,三是海洋和人的关系等。海岸带是人类和海洋相互交汇的地方,也是海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海洋带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很多人类生活垃圾流向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地理学可以为治理海洋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减少外界因素对海洋的污染。

(二)海洋结合和产业布局的研究分析

如今,海洋经济地理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二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自由分析研究。海洋经济地理学先从海洋结构和海洋产业入手进行分析研究。该学科首先研究了海洋结构的变化规律,海洋结构的特点以及海洋结构的变化方向。其次,该学科把海洋结构的特点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海洋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海洋经济地理学结合海洋结构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海洋结构的优化对策。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三)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

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随着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海洋资源也是沿海城市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海洋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海洋被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被无度浪费,导致海洋资源开始短缺。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开展可以更好的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只有合理控制海洋资源的开采,才能真正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展望

(一)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

吴传钧曾经指出:“我国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领域还需要不断扩展。”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海洋经济地理学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研究管理体系,研究经验不足等等。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体系,扩展研究领域,才能实现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价值。

(二)加强海洋经济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虽然我国在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该学科研究人员还应该加强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其他学科可以为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础。

(三)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海洋经济地理学是新兴学科,该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对较小,该学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随着海洋经济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该学科应该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任美锷认为:“海洋经济地理学必须合理的协调人和海洋之间的关系。”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2

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区域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及相互间的互相反馈作用,所拥有的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对海洋经济而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即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海洋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和相互间的互动反馈,支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能力,它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编写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阐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的是某一沿海区域的海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其对沿海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2 海洋产业的经济功能:指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人力、技术以及资本等经济发展要素,通过合理的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配置,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海洋产业的发展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海洋产业产值的比重及增长速度从资源开发角度说明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程度以及海洋产业的经济贡献。

3 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的是沿海地区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及使海洋环境恢复到一定目标的能力。

4 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科技渗透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各个要素,从而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海洋科技可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海洋环境保护能力。

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所包括的内容,可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具体分为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和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

1 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包括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率(%)、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滨海旅游业收入(亿元)。

2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包括海域面积(平方千米)、岸线系数、海水养殖面积(公顷)、盐田面积(公顷)、宜建港口港湾数量(个)、海洋石油资源储量(亿吨)、海洋天然气资源储量(亿m3)。

3 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包括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清洁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率(%)、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万公顷)。

4 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包括海洋科研机构数量(个)、海洋科研从业人员(人)、海洋专业技术人员(人)、拥有发明专利总数(个)、发表海洋科技论文数量(篇)。

三、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方法

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方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她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本文使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IAHP(Improved AHP),其计算权重的步骤如下:

2 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聚类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认为所研究的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把相似度较大的指标聚合在一起,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指标聚合完毕。判别分析法是根据影响研究对象的多种指标,依据一定的判别原则,对研究对象的归属作出判断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是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指标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指标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之间相关性较低。组代表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能够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3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可以理解为在已知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评判具有模糊因素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其中“灰色”指信息量少、不充分,为“量”的概念,而“模糊”指评判信息中具有概念不明确的因素。

4 对各种方法的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多目标决策方案的评价,可以解决评价中的非精确性问题,对主观的概念进行量化,方便了问题的数学处理,减小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差异,使结果更为准确,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得出较正确的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其应用涉及广泛的科学和实际应用领域。该方法对人们的思维过程进行了加工整理,提出了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依据。虽然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决策问题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以灰色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可以处理同时具有灰色性和模糊性的综合评判问题,因此有着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它比其它的评判方法更接近客观实际,使评判结果更加客观可信。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包含了专家评价法。

尽管层次分析法、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解决多指标评价问题能够得出较为有效的结果,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各评价要素权数的确定比较困难,主观性较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不具有惟一性和客观性。而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各综合因子的权数是根据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的,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从而具有较大的权数,这样就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的随意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惟一。但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指标的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实

际应用时往往不如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灵活实用。

四、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在此,本文运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为制定国家层面上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可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体系是对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抽象和模拟,但各个指标对系统的贡献不同,这可以用一组归一化的权重w1,w2…来刻画。传统的权重分配常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法不仅对咨询专家要求高,而且多轮咨询的工作量大。层次分析法一般采用九标度刻画比较判断结果,因此操作困难,计算复杂,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为了计算方便,本文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参考刘波(2004)的研究,社会、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与环境、智力支持权数分别为0.137、0.256、0.478、0.128,C3l可以认为在本文所研究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四类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根据三标度层次法凹,对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指标层的四类指标,即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指标、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指标、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指标、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指标,经过计算,得到其权重分别为0.2765、0.3988、0.1917和0.1329。同理,可得到因子层指标的权重(见表1)。

2 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运用已建立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数据采用2005年国家海洋局、国家统计局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海洋年鉴。通过对有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以及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加权综合,得出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见表2)。

3 结果分析。根据表2分析结果,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依次为海南、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上海、天津、江苏、河北和广西。根据表2分析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四组,即为极高组、高组、中组、低组。

极高组中包括海南、山东。山东省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两方面居沿海地区首位。山东省的青岛市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的海洋科研和教学单位约占全国总数的1/3左右,素有中国的“海洋科学城”之称。全国110多个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在青岛就有24个,其中部级、省级各类海洋科研机构10多所,教学机构5所。青岛的海洋高科技人才占全国同类人员的50%以上。山东省废水治理的处理能力在全国居于首位,这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科技水平。海南省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第1位,其中海域面积、岸线系数、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在全国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高组中包括广东、福建、浙江、辽宁。广东的海洋科技综合能力仅次于山东,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等其它三个方面也居于前列。福建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方面处于全国前列,而在其它三方面均居于中游。浙江在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仅次于山东,而在其它方面均居于中游。辽宁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和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居于全国第三位,其它两方面则较为落后。

中组中包括上海和天津。上海和天津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们的海洋资源供给能力较差,同属海洋资源短缺的地区,这与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吻合。在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上海和天津居于全国后列,这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海域环境污染所致。在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方面这两个城市处于中游。

低组中包括江苏、河北、广西。江苏和河北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方面都较为落后,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方面也处于后列。江苏在海洋环境治理和保护能力方面仅次于山东和浙江。广西在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方面都处于全国后列,但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方面居于中游。

五、结论和思考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篇13

    自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10077.71亿元)大关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2003年—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基本稳定在8%-10%的水平上,且每年均高于同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其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建国以来,海洋经济曲折中前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也几经变迁而日趋完善。由建国初期分散的行业管理体制,逐步走上统一管理的轨道,最终形成现今以“条块”结合为特色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的规划与指导积极推动着海洋经济的体制优化。但究其本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是受自身发展规律约束的,政策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的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研究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类型。自然条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类型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基本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与集中结合型。(2)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一类学者从整体出发,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行业分散管理阶段——初步统一阶段——以“条块”为特征的综合管理阶段。另一类学者则从具体产业出发,分门别类地研究各海洋产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3)深化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措施研究。诸多学者从管理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深化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与措施,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必须走综合管理的道路,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二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时,着力点多集中其历史沿革、现行体制的“好坏”以及改良的路径与措施等方面,尽管也有少数学者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但分析结果多停留理论层面,并未从体制形成的根源出发探讨体制变迁的内在机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方法上的单一性,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找出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因素,深层次剖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机理,探索其演化的内在规律。

    一、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一)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论是建立在传统博弈论基础之上,假设参与人是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将动态的重复的策略调整融入到传统的博弈理论之中而发展起来的,用来分析生物、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活动变迁行为的一套新的理论。演化博弈论的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理论渊源来自于两个方面:演化理论与博弈理论。它突破了传统博弈论关于参与者完全理性的假设,认为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参与者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来决定下一步的策略。演化博弈论虽然是建立在传统博弈的基础上,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演化”。演化博弈论包含两个基本概念:演化稳定策略(ESS)和复制者动态(RD)。这一对基本概念共同构成了演化博弈理论的两大基石。

    (二)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海洋经济管理中有众多的参与者,根据具体实施主体,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各海洋产业。其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海洋经济管理工作实施的基本单位。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合适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支撑,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协调的矛盾也推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本文中将各海洋产业作为演化博弈模型的主要参与者,旨在通过分析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来透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机制。

    1、模型假设

    (1)海洋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

    (2)每个参与者都有两个选择策略:“独立”、“联合”。

    模型中参数设置如下:A、B分别为海洋经济中任意两个有关联关系的海洋产业;S为可能的策略集,S={“独立”,“联合”};p、q分别为参与者A、B选择“独立”策略的概率;λ为海洋产业选择独立发展导致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损失值;α为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由于法律法规、活动空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尽情施展而导致的损失率;β为该海洋产业与相关产业组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协同效应越高;这里假定α、β值为既定的。

    2、模型构建

    下面我们对博弈双方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1)当A、B都采取“独立”策略时,两部门获得正常收益的同时,承担由于活动交叉导致矛盾产生而造成的损失值λ;(2)当A、B都采取“联合”策略时,两部门在避免了矛盾产生所造成的损失值λ的同时,获取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额外收益,A、B获取的额外收益分别为βL、βL,但同时也会由于自身发展受限而遭受一部分损失,损失值与本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关;(3)当A、B两个参与者,一个采用“独立”策略,另一个采用“联合”策略时,采用“独立”策略的一方由于对方采用了“联合”策略而免受矛盾产生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不能获得额外收益;采用“联合”策略的一方由于加入关联产业组而获取一定的额外收益,同时也由于自身发展受限而遭受一部分损失。

    根据以上分析,A、B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由表2知,当时,即一个海洋产业加入与其相关的产业组后获得的额外收益高于加入产业组时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策略,逐步向产业“联合”方式发展。此时,(联合,联合)是演化稳定策略。

    (2)若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如表3:

    由表3知,当时,海洋产业在加入产业组时会考虑加入前后收益或成本的大小,由于,即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总体损失值降低了,但是出于显性利润的驱使,参与者选择“联合”策略的动机并不强烈。此时海洋产业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加入或不加入相关产业组。此种情况下,演化博弈模型没有演化稳定策略。

    (3)若(其中,i=1,2),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如表4:

    由表4知,当时,海洋产业在加入产业组时会考虑加入前后收益或成本的大小,由于,即产业加入产业组后总体损失值升高了。此时明智的海洋产业会选择“独立”策略。此时,(独立,独立)是演化稳定策略。

    二、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机制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关键是海洋经济中“成本与收益①孰大孰小”,表象上表现为α、β、λ、L等值的大小。

    (一)参数变动对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作用

    1、α值的大小。α为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由于法律法规、活动空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尽情施展而导致的损失率。若α值偏大,相对于固定的产业规模,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时的损失值则大;反之,则小。α值的大小是与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海洋资源的多寡紧密相关的,技术水平高、海洋资源匮乏时α值较高。较高的α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独立”发展策略。

    2、β值的大小。β为该产业与相关产业组的关联度,β值越大,加入相关产业组获得的额外收益也就越大;反之,越小。较高的β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3、λ值的大小。λ为海洋产业选择独立发展导致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损失值。λ值越大,海洋产业越有动力与其他产业联合;反之,则反是。λ的大小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各海洋产业各得其所,相安无事,λ值较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新增的海洋产业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均会导致矛盾的增多。较高的λ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4、L为相关产业组的发展水平,相关产业组发展水平越高,海洋产业加入进去获得的额外收益越高;反之,越少。较高的L值促使海洋产业偏向于选择“联合”发展策略。

    (二)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机制

    1、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业分散管理阶段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