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实用13篇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

2.研究内容:提纲包括:

3.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研究进程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中国互联网经过10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在普及应用上正步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宽带用户、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上网方式和途径、网络应用服务更趋多样化。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广度、信用度、依赖度正在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网络应用化、生活化服务正逐步成熟。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中国互联网整体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中国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呈现"东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于互联网应用和发展的研究力度,借鉴国外互联网应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2.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从全国人口来看,互联网普及率还很低,仅有7.9%,与世界平均水平约14%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联网,让更多人来使用互联网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第二,网上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质量比较好的、能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广大网民有真正用处的信息还不够多。根据国信办的调查,截至XX年底,我国共有6.5亿中文网页,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仅占全世界网页数量(300多亿)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们需要网上有更多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健康的、有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内容。

第三,目前,互联网产业虽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网络应用水平和实效(即网民的用户体验)还比较初级。在技术驱动下产生的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无线宽带、voip、p2p等新的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术发展遭遇机遇和挑战。当前国外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一直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第五,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业自律、网民的自觉来维护,而最关键的应该是网民素质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样,有交通法规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监管,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司机素质的提高,否则交通事故还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提供内容、服务的企业也应当承担其责任,实施行业自律。

3.论文提纲

我国互联网在若干领域的应用

1.互联网在政府中的应用

2.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

3.互联网在消费群体中的应用

我国互联网应用前景

1.互联网将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经济逐渐产生效益

3.宽带网络建设打通互联网应用瓶颈

4.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月日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2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按成教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3

一、新时代环境对高校大学生党建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影响

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因过度上网导致学业的荒废,无法正常毕业;二是由于长期上网,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更多地疏远现实生活,从而远离社会、家人和朋友,个人交往空间因网络而缩小,逐渐由“社会人”转变为“网络人”,逐渐对优良传统产生了怀疑;三是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消除了不同国界和的文化背景的界限和障碍,给当代大学生的观念、思想、行为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而可能使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发生倾斜,盲目西化、道德意识和伦理观念混乱,最终造成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度、信任度、认同感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

2.多校区办学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影响

多校区办学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矛盾,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对我国传统封闭式大学运作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又具有某些先天存在的不利和困难。比如,人数多、距离远、领导和师资力量分散、办学质量受影响,等等。多校区的办学环境给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如学生党员校区流动性大,同时受到学分制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到位难,日常学习教育难于经常组织开展,等等。在多校区环境下,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不断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把学生党支部建成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3.新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影响

我国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体制则相对滞后。我国高等教育在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短期内大幅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出现了复杂性和多样性。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和深化,允许毕业生申请1至2年的暂缓就业期;09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新的就业政策――就业见习制度,因而待就业的毕业生将越来越多,相应的毕业生流动党员的人数也将逐年增多。国家在党建工作中投入资金方面明显不足,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流动党员征信系统,更谈不上地方性的流动党员征信系统,从而导致国家对全国流动党员的情况掌握的不够准确,造成管理和教育方面的难度。

二、构建网络党支部的具体措施

1.构建完备的网络党支部组织结构,明确各网络支部委员职责

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平台,在党务网站中开辟网络党支部菜单,在校现有各支部均有一个独立版块。对于毕业后的大学生党员在其组织关系转出之前让其加入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专门开辟独立版块,解决流动群体中的党员教育和管理难题,消除传统党务工作中的“空白地带”,形成全面覆盖、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对所有学生党员进行实名注册制度管理,明确各网络支部委员职责,定期开展网络支部会及相关讨论。

2.建设完善免费共享的网络党员学习培训平台

高校网络党建网站要设有菜单式教学功能、良好的互动教学功能、网上自动测评功能以及教育成果展示功能等,开展入党导航教育、党建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进行各类党员教育培训,成为功能强大、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网上党校”。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快捷、便利和多媒体的丰富内容,通过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红色影视、图片展播、课件展示、互动交流等,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生动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党的基本知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成为大学生汲取精神食粮的“网上精神家园”。打造沟通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开发“视频在线交流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与手机交互的“短信平台系统”等新功能,结合“党支部QQ群”、“党支部飞信群”、党支部博客、校内BBS论坛等成熟模块,实现高效的网上互动、上下联动、内外齐动。

3.净化网络环境,打造开放通畅的网络民主监督服务新平台

高等学校是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这为网络化时代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运用技术手段,严格限制网络信息来源,使所有的内外连接都要接受检查过滤,以净化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同时,对学校的网上舆论和信息进行“全天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掌握网上舆情动向,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倾向性、群体性问题,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化解工作,将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通过实行严格的实名制注册,规范网站的信息管理,为广大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提供良好的信息查询、资料下载、自我测试、意见上达、沟通交流等服务,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利用网络信息高效、快捷、交互性强等特点,在党务公开、民意收集、组织选举、任职公示、民主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积极拓展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渠道。

虽然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因为社会结构变迁、教育体制改革、就业政策的与时俱进导致的多校区办学、学生流动性大、身份多元化等情况的出现,使得“支部建在连上”的实施遇到了一些挑战,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立和运行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压力。近些年,各高校在党建上已作了不少工作,有不少高校已经探索将基层党支部建到学生社团中、建到学生会中、建到学生公寓中,建到网络上,等等。基层党支部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运行,运行的质量决定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对于在高校新的领域里设置的党组织,须完成从追求覆盖率向追求影响力的转变,在这个方面,基层已经作了一些探索,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4

网络工程专业是以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交叉共同构成的相对较新的专业。2001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增设了网络工程专业。随后,近300所本科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受到各自高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差异较大,比如通信工程背景较强的学校以通信系统为主要方向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背景较强的学校以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和开发为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然而,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本身底子薄,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有差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的问题。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硬件更新较快,教学实践环节经验不足,难以适应企业需求。课程方向设置较落后,导致专业培养特色和优势不够明显,毕业生对实践工程能力相对较弱。特别对于专业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无法较好地提高,难以达到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迭代更新,低端网络维护和网络管理类人才市场萎缩较大,传统的以网络管理和维护为主的毕业生出现就业难,但用人单位又难以招聘合适的人才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给网络工程专I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亟需在专业方向发展和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重大的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符合地方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应用型地方院校攀枝花学院为例,以面向企业需求,融合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技术,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从而探索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

2.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攀枝花学院于2007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本专业着力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网络系统工程软硬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培养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系统研发能力、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和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安全保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网络工程师。学院以“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理念,重点培养如下三大类的网络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和维护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采用偏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培养模式。迄今已毕业5届共计260余名本科生,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良好。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馈和跟踪统计,当前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下五个领域:网络系统工程集成和实施、面向网络或Web应用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管理维护和安全保障、嵌入式物联网系统应用和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但由于近年的网络应用开发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毕业生以网络应用开发岗位工作比例较大,然而网络工程的本身专业优势并未较好地在学生就业方面体现。

根据中国调研网的最新调查,传统的网络系统管理维护、网络系统工程集成和实施需求近年有下降趋势,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平台运维工程师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高校对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对其进行内涵扩展,紧跟社会市场的新需求,挖掘更多的与网络工程相关的企业岗位,提升专业就业品质。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知识和能力体系主要以如下6种能力为主:网络应用系统研发能力,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网络设备研究与设计能力和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能力。在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要满足6种毕业生具备的能力,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开设课程多而全,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网络工程的专业特色依然不明显。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建设是培养优秀的网络工程毕业生的关键。

从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来分析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和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由于学校网络实验设备的陈旧和综合网络设备管理维护教学案例较少,主要以仿真实验环境上完成很多网络课程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真实网络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无法适应,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比如课程“网络性能评估与测试”是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产品开发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环节,学生修完该课程,对实际的网络性能依然无法独立评估和测试,原本对网络技术兴趣浓厚的学生也不得不转向网络软件开发方向。3融合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思路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坚实的网络基础知识,然而网络应用系统研发能力方面的课程,主要以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培养为主,显得有一些粗糙,项目化教学模式难以实施。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将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修改,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充分结合融入到网络工程专业中,拓展专业内涵。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是国家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智能商务和移动支付催生了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预计2016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到5300亿元,移动互联网开发和云计算平台运维人才需求井喷,但目前实用性和针对陛强的人才培养较少,其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网络平台建设是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必备知识,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部署以及企业人才需求。把握好IT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向,融合移动互联网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发展多样化,改革课程是势在必行的趋势。

3.1专业层次结构优化

攀枝花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专业实训中心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教研室,具有较好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基础。对适应新形势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我校2014级网络工程培养计划实行修订,实行”1+2+1培养”模式:第一年为公共基础教学课程,与计算机其他专业保持一致,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第两年和第三年,根据专业特色,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相关课程融入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设立了“网络管理维护与运维”、“云平台运维”、“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四个特色方向。第四年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学生所学方向到企业对应岗位去实践,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具有胜任所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网络工程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就是围绕着学生所需要的能力进行设置的。下面以专业方向能力鱼骨图展示课程设置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其中,云平台运维和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方向为两个新发展方向,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

图1中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一般开设在第二到四学期、经过职业生涯课程的引导,学生集中在第四学期进行选方向和有针对性的选修专业方向课程。目前虽然有部分高校已经有了物联网技术本科专业和云计算技术专科专业,但缺乏扎实的底层网络技术支持,学生难以胜任软硬件结合的底层研发工作。图J的专业课程设置有效地迎合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将网络技术平台和“互联网+”有机结合,既注重学生基础专业素质的培养,又拓展专业应用方向,有机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网络工程技能人才。

3.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攀枝花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坚持“以工程应用为基础,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采取“校内实践+校外实习”、“校企联合实验项目”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校内实践教学活动。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校内校外联合实验项目指导的团队活动等实践环节;校外顶岗实习。第三,认证项目实践活动。

(1)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表1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工程能力。按照行业技术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表1将课程群和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学生选发展方向时,有意识地选修对应课程群和参与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网络工程以及专业方向体系的层次划分,从网络工程应用层案例,网络层案例以及开发层案例出发设计对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最后通过对实际项目采用为期一周或两周的分析学习课程实践项目,达到项目设计规划能力提升的目的。

(2)联合实验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在学院的领导下成立了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团队,有专业的实战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领,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一系列与网络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开发。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多方联系与国内知名通信企业r比如,中软国际、中兴通讯等j共建网络工程实训项目库,如视频点播系统的网络规划与部署、某某企业Web服务器升级与维护、基于Wi-Fi信号的手机室内定位系统等网络工程建设项目。

(3)网络工程师认证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5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文做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6

0 引言

影像人网站(Imageren Website)是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自办的一个网站,影像人网站是医学影像学院学生工作中的一个特色窗口,为师生交流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是我们全体牡医影像人共同的“家”。该网站以实习就业板块为主,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网站,供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历届学生查询就业信息、寻求就业指导、学习交流之用。

1 影像人网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互联网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任何人,无论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他(她)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会关闭。而且,无论你是谁,你永远是受欢迎的。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

某项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29.5%的学生每周网络使用量超过15小时,24.9%的学生每月上网花费在50元以上。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求知途径。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多。服务功能强的网站更是符合学生的需要,影像人网站的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广大师生,提供给学生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汇集详细的专业学习资料,供给教师、学生交流的论坛平台等。

2 网站建设概况

2.1 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工作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医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对就业信息进行管理,以高效、便捷、快速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着力在网站上下功夫,影像人网站就是为我院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专门建设的一个网站,在网站的实习就业版块,及时更新着各类招聘信息,以便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为选择就业提供信息支持。另外,此版块还将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和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解答放在明显的位置,方便学生查阅。就业政策涵盖了很多国家制定的就业相关的各项政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就业指导涉及到很多就业中的现实问题,如:应聘成功窍门、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的程序、就业报到证及报到证的用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使用及违约责任、大中专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须知等等;就业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我们将一些常见问题在页面上做出解答,满足学生实时需要,比如什么是“五险一金”?什么是“生源变更”?什么是“派遣”?什么是“推荐表”,有何用处?答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为学生提供了便捷服务;另外,还设置了常用下载区,内涵各项审批表,减少学生办事时间,提高效率,这些审批表大到《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生登记表》,小到《牡丹江医学院毕业生补领协议审批表》。上面简单介绍了实习和就业版块展示的内容。

2.2 开通论坛平台,方便师生学习交流 论坛又名网络论坛BBS,全称为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务)。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即使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影像人网站充分利用论坛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联系到了一起,论坛共分七大版块:论坛管理员办公室、影像理论课、影像实习实践区、考研区、英语区、情感休闲、你来我往。论坛构成如图1。

2.3 课余休闲,舒缓压力 娱乐驿站版块给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开辟了一片绿洲,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平台,访问者可以通过该版块玩小游戏、看电影等。包含四个版块电影驿站、游戏驿站、笑话驿站、毕业照片。电影驿站中及时更新最新上映的电影,更不乏经典老电影。电影数量达到数十部,页面还与其他优酷、土豆、迅雷看看等视频网站链接,给同学们的休闲提供便利;毕业照片版块更是展示了牡丹江医学院历届影像毕业生的照片,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历届学子的求学之路。

2.4 宣传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牡医社团版块把医学影像学院学生社团建成了各个版块,介绍各社团活动的最新资讯,加入一些生活实用的小知识如:如何保养笔记本?冬季生活小常识;有效恢复视力的小方法等。另外,还有一些创业知识及例子:如大学生创业网站大全;大学生创业必备硬件;大学生投资创业优惠政策等。

3 网站发展规划

3.1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力加强网络教室、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大网络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创设各种文化空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BBS、社团主页、师生个人主页等网络媒介校园文化,满足学生的兴趣。

3.2 加强网站建设业务学习,组织网站建设人员定期学习,提高网页制作水平。学习网站技术+Java script技术及网页设计工具使用Dream waver等。

3.3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应重视和加强校园网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网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校园网成为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平台。可根据大学生发展的特点设立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版块。此外,也可以在网上建设一些优秀社区,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服务,使大学生的人格、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武习,庞秉谦.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与改革之路的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48-49..

[2]?wtp=tt

[3]周翊.基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浅析日文版网站建设与发展[J].价值工程,2011(30):276-277.

[4]沈俊.高校网站群的建设和方案浅谈[J].价值工程,2010(5):200-201.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7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现状

(一)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层次低下,还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招聘信息量有限,为学生提供的就业空间相对狭窄,基本上都是航运企业的招聘船员和顶岗实习的信息。对于航运企业的供求状况、福利待遇、薪资水平和实际工作状况的介绍不是非常清楚,缺少咨询服务机制,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瓶颈。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器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毕业生和航海企业都非常关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因为,在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会涉及到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和航运企业的机密,如果不能保证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网络安全,就会导致学生的私人信息和企业机密泄露,给学生本人和航运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思路存在局限性,效果不佳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多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设计思路都存在相对的局限性,网站缺乏特色服务和创新文化,网站模式过于单一,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广大航运企业和航海类毕业生的需求。

(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目前负责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从事行政工作或者网络管理工作的人员,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设计与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咨询和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导致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不足。

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技术指导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由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涉及了毕业生、校方、船舶企业、船务公司、船务、等诸多元素,在进行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参考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时,只有弄清楚@些利益相关者的问题,才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管理。理论上对利益相关者类别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的评分法。米切尔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在1997年提出的,这种评分法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其分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这一理论,可以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例如航海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缺陷、毕业生与船舶公司在期望值之间的错位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毕业生航海类的用工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整现象,因此开发信息平台应尽可能地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二)ASP理论

ASP理论是Active Sever Pages的简称,该理论属于一种程序设计理论和工作原理,在Microsoft中,ASP理论是一种方法技术,将其应用于Web程序可以实现程序的动态性、生成性与交互性。ASP理论可以在COM标准的组件基础上将HTML文件和脚本结合在一起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ASP理论编写Internet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建立网络书店,规范网络聊天室和讨论区,优化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三)平台的数据库应用

数据库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用Informix、DB2、Oracle、SQEServer、Sybase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其中包含的数据可以根据互联网请求,对数据库进行信息挖掘、在线分析和查询报表等常规功能,并将其到互联网上,以备查看;ODS单元通过数据抽取、转换组件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转移,ODS能够自动处理全局联机事务处理,便于信息查询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网站、校方、企业和毕业生的需求。

三、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功能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一般本专业毕业生登录、公共信息查询、毕业生求职、船务公司信息、船舶企业信息、网上交互功能、就业管理部门手续办理以及系统管理及维护信息。

(一)毕业生求职信息功能。求职信息是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首要功能,能够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可以帮助航海类企业与船舶企业招聘信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网络交互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服务功能,能够提高咨询服务,促进毕业生和招聘企业的交流。

(四)实时就业指导功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附有航海职业能力测评,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方案

(一)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工作

软件质量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优化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保密性能差的重要途径,维护软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是纠错性维护,如果发现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软件系统有潜在的错误就要立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步是适应性维护,也就是为软件系统编制自动升级程序,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第三步是完善性维护,也就是改善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系统功能;第四步是预防性维护,要对网络平台进行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利用密码、数字签名手段验证访问者身份,并时常更换密码,提高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而且要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为电脑杀毒,避免网络平台受到病毒的侵蚀。

(二)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建立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政策、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帮助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满足航海类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目前,各个培训单位所实现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数据技术格式和就业服务缺乏规范性、统一性与科学性,部分之间,学校之间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很难进行及时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促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航海类企业招聘工作效率和就业率。

(三)建设统一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平台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8

1.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

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大学生作为2013年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总数的25.5%。同时互联网普及率在学生群体中也处于高位。企业通过新媒体招聘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真正实现了快速、高效。冯嘉雪在《新媒体――招聘新利器》(《中国新时代》,2012年第3期)提到,调查数据显示,有31.6%的企业人力资源部使用过“微招聘”这种新媒体招聘方式。微博、QQ、微信等作为求职过程中有效沟通平台,但也为不良网络谣言的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人。这是继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后,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毕业生该如何从网上鱼龙混杂的就业信息中去伪存真呢?

1.1可能会误导大学生求职的价值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称: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近年来,一些传媒在宣传和报道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一些以求职毕业生的负面形象为噱头,一味追求点击率,想尽办法揭秘、抹黑大学生求职过程,如将代孕学生、女生性感求职等黑暗面问题曝光,从而引发错误联想,如2013年8月被刑拘的网络推手“秦火火”曾制造诋毁雷锋等谣言,甚至使用手段对多位欲出名女孩进行色情包装,“无底线”暴露车模、“干爹为其砸重金炫富”的模特等均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杰作”。这些网络谣言通过新媒体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求职的价值取向。误导了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他们的求职价值观充斥了不需要经过努力,就可一夜暴富幻想。这也为传销在大学生群体中死灰复燃提供了“温床”。

1.2导致毕业生对社会公信力信任下降

百度百科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为:“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能够轻易地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用户关系,完成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这种信息门槛的降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虚假信息混杂其中难以辨别,混淆了大学生的视线,甚至引发了群体性恐慌。如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所策划的“别针换别墅”事件,通过自导的网络剧扩散,继而引起网民的关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换将价值为零变成价值数百”这个谣言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而大学生求职时在面对这类网络谣言时,往往不能明辨是非,在网络传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客观上为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提供了土壤。

涉及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极大,特别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往往混淆视听,扰人心智,不仅浪费了毕业生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欺骗和伤害了他们感情,更有甚者深受其害误人歧途,分不清是非,造成了就业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另一方面,谣言或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公众媒体形象,更降低了毕业生对公众媒体的信任度,影响社会公信力。谣言或假新闻有时会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求职价值判断造成误导,从而引发毕业生思想混乱,造成不安定网络,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1.3导致毕业生个人信息外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逐步形成就业网络信息化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网络化的新局面。新媒体以其信息量大、成本低、时效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青睐,而网络求职也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大学生的素质因人而异,并非全部学生都能有效利用就业信息。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网络利用水平的高低,有时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个体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个人承担的责任也很快被分散。匿名表达方式比较普遍,这往往造成寻找谣言散布的源头困难,给澄清、制止谣言带来困难。但大多数的学生不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觉得君子坦荡荡,什么事情都要与网友分享,并求扩散,通过“点赞、评论、互粉”来显摆。互联网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微博、QQ使用上使用实名制的比例占到了91.8%。大学生在QQ空间、微博等网络通信工具上,有自己照片的比例高达85.7%以上,不经意间造成个人资料外泄。特别是毕业生在新媒体信息时,希望能吸引他人青睐,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关注。而网上职业信息的获取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新媒体监督体系不完善,容易泄露个人隐私等缺点,无法自动屏蔽各类不良信息的传入,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这为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求职的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

2.新媒体时代开展就业指导辟除网络谣言的对策

2.1广泛开展正确求职媒介思想教育

治理谣言、管理互联网离不开媒介思想政治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社会科普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也是各国在谣言治理上的重要一步。理性的重点就是不信谣不传谣。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辨别网络谣言,不盲目跟风。如果大家都不进行传播,网络谣言便只能是停留在者的小圈圈里,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谎言而已,不能成为谣言,也不会影响网络,更不会危害社会。

当前,媒介思想教育兴在我国还处于启动和发展阶段。高校可以面向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开设,使他们了解媒体语言和媒体技术,能够鉴别媒体内容,反思媒体信息及其传播效果和影响。此外,高校党委宣传部等思想政治教育机构还要针对不同对象,分门别类的开展媒介思政教育培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加强技术支持保障,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一是良好的新媒体技术支持是网络辟谣的先决条件。只有信息技术过硬,才能应对新媒体时代对就业指导提出的挑战。二是完善网络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预警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反馈机制,在进行舆情检测的同时,要对容易传谣的重要内容进行快速的反馈。学校乃至政府都应当扩大就业指导在新媒体平台适用范围,使其功能齐全化、信息多元化、实效化以及维护及时化。三是对新媒体平台公布求职信息的筛选、审核,建立监控体系,保证参与者上传或者使用信息安全。监督到位才能增强信任,维护参与者的利益,推进就业指导精细化。

2.3提高利用新媒体平台指导就业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纵观国内外,大多数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在就业服务中的推动作用,并将网络“虚拟”的就业指导提升至与传统“实体”的就业指导同等地位。

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指导是逐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新尝试,是对传统就业指导方式的发展与延伸,更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通过加强互动功能建设,开设BBS、微信报、微博在线答疑、名师访谈等栏目,一方面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掌解思想动态,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互通,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就业双向选择,而且能够保证双方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此外,除了利用新媒体互动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网络测评软件,为毕业生提供满足职业规划设计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服务。

3.高校抢占新媒体宣传阵地,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

网络谣言的出现,不仅玷污了网络文化环境,而且容易使人们的是非判断、诚信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资讯需求、情操心态等受到冲击。尤其对于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不足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网络谣言在新媒体求职中的泛滥极易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误导他们的是非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高校抢占新媒体宣传阵地,是社会信息化时代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毕业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新场所。

3.1始终坚持正确的就业舆论导向

要把社会公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新媒体平台向求职大学生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性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不断净化毕业生接受信息的平台。

3.2重视社会监督

通过对校园管理、大学生自律、社会公共事务和涉及大学生利益的活动进行监督,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运作。

3.3媒介使用者特别是公众媒体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特别是大学生求职网络社区中“意见领袖”作为网络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对毕业生求职中的流行现象要持审慎负责的态度,要恪守法律法规。

4.结语

在言论更加自由的新媒体时代,只有秉持法治,坚持正确的求职舆论导向,才能打破网络谣言的负能量魔咒,有效壮大正能量,夺回“麦克风”,破除网络谣言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求职的危害,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加方便指导毕业生求职工作。

参考文献: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9

 

一、网络环境下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挑战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对自身商业模式及营销策略的影响,自然也包括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的营销人才的需求。

 

以我们对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看,毕业生所在单位对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的紧迫感很强烈。受访毕业生中这一比例高达七成,而不太需要和不需要的比例仅占7.96%。

 

正如科特勒所言,互联网虽然没有改变营销的本质,但极大影响了营销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全国高校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上还严重落后于市场需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单薄,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校所受教育仍然是以传统营销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绝大多数院校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也仅有网络营销一门课,或者通过选修课增加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二是课程相对空泛,绝大多数院校在课程内容和授课过程中还基本是理论演绎,无法有效结合应用场景展开实践性较强的方法与技能传授。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学生是受教育主体,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如何做,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上。2004年,奥地利学者林德纳于提出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随着媒介终端设备的微型化,尤其是手机端的互联网化,移动式的微型学习有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和工具条件。

 

目前,高校学生人人有手机是普遍现象,随时随地上网也渐成趋势。从学习行为上看,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的学生们也越来越看重网络渠道的学习。这从我们对现有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的一些数据上可见一斑。

 

三、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对网络环境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定位

 

基于网络环境下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的强劲增长及学生移动式碎片化网络化学习行为的凸显,我们认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内容和手段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要把互联网营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二是手段上,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人才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简便高效的平台与工具。

 

为此,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正和调适,强化互联网营销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把“理解互联网对组织与商业的影响,把握互联网营销的趋势,掌握互联网营销的知识与技能”列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同时,整个人才方案在保留传统互联网营销专业知识和理论专题的基础上,专门开拓互联网营销专题,在互联网营销的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上作深度挖掘,集中全系师资和关联院系资源向互联网营销倾斜,力图把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列为专业的亮点和特色全力打造。

 

四、对接市场需求,围绕应用型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

 

营销学是应用科学,营销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背景下,高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理应面向市场强化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培育。

 

为了达到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围绕“三个课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

 

(一)第一课堂:以课程为载体,增加互联网营销的相关内容,或开发新课程。目前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将互联网营销列为专业必修课,并在专业选修课课程组中拓展了互联网营销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与营销、互联网消费洞察、移动互联时代的微营销、网络传播学、新媒体营销、电商平台运营实务等;

 

同时,课程教学强调以案例研究和情景实训为主要教学方式,强化方法的系统性和技能的实践性,强调通过应用让学生把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固化下来,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第二课堂:以互联网营销研究中心为载体,组建学生兴趣小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开展互联网营销的专题研究;

 

研究中心作为教师自治的非行政组织,一方面是教师进行互联网营销研究的学术组织,另一方面也是对外合作,推动互联网营销实践教学的平台,培养互联网营销的专业人才。研究中心聚焦三大模块:互联网消费行为、数据挖掘、全网整合营销,其组织结构如下:

 

中心将在三大模块能力的积累基础上,实现三大功能:

 

第一,整合团队,开展科研,申报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研究课题;

 

第二,对接企业,承接项目,提供互联网营销的培训与咨询;

 

第三,组建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互联网营销专才。

 

(三)第三课堂:以实习基地和企业项目为载体,承接互联网营销的相关课题与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增强应用能力。为此,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发力:

 

1.增加校企合作基地,尤其是互联网营销的合作基地,合作基地对象向一些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倾斜。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0

毕业论文撰写是网络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毕业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要求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写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思维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的实践为案例,结合笔者对网络教育本科生多年论文指导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围绕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分析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举措提出建议。

一、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人学员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过程和现实工作或生活问题联系紧密。也就是说,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或在生活中发现有再充电的需要,而选择进行继续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较大的网络教育,来学习知识或获得文凭的。

因此成人学员往往具有工作体验丰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较强、易于沟通,也更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等特点,但同时也因工作、生活或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想走捷径、难以专注和学习积极性不易长期坚持等问题。

二、我院对网络教育成人学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建设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能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成人学员虽然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论基础欠缺,而不擅长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尤其不擅长用学术语言进行表达。大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论文写作,听到要完成几千字的论文才能毕业,心里就会有点发怵,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从何下笔、如何计划文章结构,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安排的写作周期通常在3~4个月,论文写作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学生又要工作又要业余学习,若督促不到位,则难以长久坚持。因此,在毕业论文思想建设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

(1)从新生入学、跨入校门开始,我院就通过教学计划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学生,除了修满学分以外,必须写作毕业论文并通过,让学生对毕业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书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2)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我院通常提前一个学期就会以多种形式告知学生“即将”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3)我院专门请有丰富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提前录制“毕业论文写作导学”课件,在启动毕业论文工作时就给学生,以便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初步而直观的了解,并且知道写作流程以及学院的各项相关规定。

(4)关于写作毕业论文的章程、规定、格式要求、范文、选题参考等,我院在学院网站首页开设“论文园地”专栏,常年开放,感兴趣的学生平时也可以查阅、学习,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启动后,也发动学生到论文园地了解规定、熟知要求、浏览学习范文。

(5)毕业论文评定结束后,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级,被评为“优秀”等级的优秀论文将在学生中公示,且发放证书及奖金,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能达到毕业条件,需重新申请论文写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院的相关规定,也便于学生在论文启动之初,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网络教育具有跨越时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学习优质课程。我院设置有多个远程学习中心,在最后一个学期,各远程学习中心的W生和市区内的学生一样,同步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我院还专门开发了专为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服务的在线论文平台,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将论文导师每一步的指导要求、师生每一次的互动、学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纳入论文系统中进行监督及管理,而且学生和导师同时也可通过邮件、微信(群)和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点对点的论文写作辅导,构成了以学生和导师为主体的双向在线互动和线下辅导结合的论文指导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在线论文平台由教学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管理,学生和导师分别以不同的身份登录,面向学生和导师显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

(1)明示时间节点

我院论文写作工作分为选题、提纲、初稿、定稿、审核、答辩六个环节,在论文系统中清晰划分并显示各环节的时间节点,以及在各个环节内导师及学生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2)显示导师、学生的联系方式

由教学管理人员聘请具有资质并具备丰富远程指导经验的论文导师,提前根据专业性质、各远程学习中心所处地域进行安排并录入系统,录入后每位导师和对应的每组学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联系方式。

(3)管理人员管理通知,告知学生各种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比如答辩与否的选择、相关规定、重要性、时间节点及答辩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导师和学生都可随时查看。

四、我院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监控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养的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管理,着眼于运行过程的监督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包括教学管理人员、论文导师和远程学习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参与。管理人员后台全程监控整个论文系统,我院重点管理的关键环节如下:

1.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储备

建设优秀的导师队伍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导师聘请环节我院要求进行专题试讲、面试、签署协议、培训,管理人员定期和导师、学生进行联系并通过在线论文平台对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加强管理,根据导师指导效果进行考评并收集简历建设储备导师库。

2.注重全过程、无盲点的管理

在论文完成主要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后期,管理人员及时提醒导师跟进学生进度,重点监控联系尚未完成的学生。尤其定稿结束时,要关闭学生端口,意味着学生不能再对自己提交的论任何改动,这时要做到管理人员和导师都对学生情况胸中有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和状况。

3.突出不同阶段管理重点

根据论文完成的不同阶段,加强重点任务管理。在选题阶段主要是加强审核,要求选题既体现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既体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又紧跟时代热点;在提纲阶段要根据学生答辩与否进行重点把关,答辩的论文字数要求多,质量要求高,论文结构长,提纲就要求高。 抄袭现象高发是成人继续教育本科的一个常见问题,进入初稿阶段,就需要开始严格对抄袭的控制,此阶段主要由论文导师进行;定稿阶段和审核阶段,着重对格式的规范并安排专人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抄袭审查,对网络抄袭过多的论文出具论文审查报告,通知学生并给予一次修改机会;审核通过的论文才可以参加现场答辩,远程学习学生则通过视频进行远程实时答辩。

4.通过奖优罚劣措施树立良好的学风

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公示成绩、发放优秀论文证书及奖金等措施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而不及格的论文则不予毕业,需下学年重新申请论文写作。

五、对完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我院构筑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对导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及论文质量的监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学生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此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对提高网络教育成人学员的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构建全程参与的管理团队,包括各个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监控论文平台的管理人员,实行专家指导下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制度。在论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建立清晰的质量标准,如有修改则着重提醒论文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监督指导作用。

2.储备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增加视频或面授指导环节

虽然在毕业论文启动工作之初,就向学生公布论文导学视频,但部分学生会由于长期在外地出差、出国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学校信息较晚,或是对学院信息关注度较低,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之后也难以跟上进度,而论文指导教师毕竟是和学员一对一进行具体接触的人员,因此若由指导教师在和各学员建立联系之初,就及时录制并上传具体讲解各环节制度及注意事项的论文指导视频,会对学员掌握学院规定、跟进各环节写作、提高论文质量,有较大帮助。另外,部分论文指导教师是在读博士、兼职教师等,流动性较高,也需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信息库的储备。

3.及时更新论文资源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热点和更新的企业案例,论文平台中的资源库也应随着新技术和热点进行更新,给学生提供的选题素材、指导课件、优秀论文范例以及各类资料素材都应及时更新,并由指导教师着重向学员指出,力求让学员的论文能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思想热潮,这样更能提高学员在认识和观点上的高度,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4.实行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

通过实践摸索,采取论文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即由论文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后,给出初级评价和成绩;再由专职审核小组成员,采用网络技术,批量审核全部论文,并对抄袭超标的不合格论文出具论文审核报告;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教授带领评审团队,抽查部分论文再次进行审核,筛选出论文质量较差的论文,最后由教学管理人员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交流过程、论文最终成绩再次进行审核,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确定论文终审成绩。这种多环节把控的质量审核制度,对严格把控论文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5.建立及时反馈的导师评价系统,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论文指导教师是重要角色。无论是和学员建立一对一的具体联系,还是对学员每个环节的写作进行指导,对学员的写作态度和进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导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建立包含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内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加强激励措施机制,是提高论文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员论文质量的有力举措。

六、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愈来愈突出,越来越多想要边工作边充电的成人学员选择了网络教育。通过论文写作,学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归纳水平,学会构架论文写作体系,初步掌握用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进行网络教育的机构,也要根据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搭建符合需求的写作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和提高对学员写作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1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视频市场竞争的加剧,一向被贴上精英和小众标签的纪录片,也日益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兵家必争之地。2009年搜狐高清纪录片频道开播,举办“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扩大频道影响力。

2010年百度旗下的爱奇艺纪录片频道成立,并通过组织“改变视界-纪录片新媒体发展论坛”探讨纪录片的网路传播。与此同时,中国网络电视台纪实台则依托中央电视台强大资源库成为片存量最大的网络纪录片频道,而各种UGC模式的纪录片频道也层出不穷。

时至2012年,纪录片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纪录片生产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各大网站对纪录片网络运营模式不仅争相创新,对优质纪录片版权资源争夺更是各显神通。而在整个网络纪录片频道运营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内容编排是纪录片网络传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前期内容生产和片源采购,同时也直接作用于用户的观看体验,内容编排不仅是议程设置,更是及时精准的服务。

本文通过对网络纪录片频道内容编排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试图揭示纪录片在互联网环境中传播的新特点,以期对网络纪录片频道完善自身用户服务体系有所借鉴,引起更多对纪录片的网络传播的关注。

二、网络纪录片频道内容编排的困境

(一)内容同质化严重

由于目前国内优秀的纪录片资源稀缺,各大网络纪录片频道的内容来源渠道又基本上相同,直接购买海内外的纪录片版权,或与电视台及一些纪录片制作公司进行多元合作。

同时,自制原创的能力不足,UGC模式的纪录片品质又没法保证等原因,使得各大网络纪录片频道在编排时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往往选择推送贴近时事,大团队制作的纪录片,就造成同质化的程度极高,形成恶性竞争。

(二)现实题材缺乏,对年轻受众吸引力不足

诚然如搜狐总编辑刘春所说“不同的纪录片频道需要不同的气质,以搜狐纪实频道为例,它的气质是对历史、人文、中国社会的关注。[1]”而现在各网络纪录片频道的编排,无论是爱奇艺纪录片频道,还是中国网络电视纪实台,基本都是简单的以历史类,军事类,自然类等粗略划分,且迎合中年男性群体口味的意图过于明显。

现实题材尤为缺乏,编排上都延续的还是电视纪录片频道的思路,并没有针对互联网较为年轻的用户群体,做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内容编排设置,造成了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三)内容整合能力较弱,资源利用率低

尽管各大网络纪录片频道,纷纷重金购置了很多高质量纪录片的版权,但对这些纪录片资源没能进行多元价值的开发,购买的成片或素材,往往只是把成片上传之后就完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新闻热点进行重新剪辑,再次创作的极少。

罗姆的《普通法西斯》里将新闻片重新剪辑,而使之经典纪录片的做法,今天仍值得网络纪录片频道在编排时进行借鉴。面对庞杂海量的视频内容,如何进行整合消化,加强编排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内容价值收益,是网络纪录片频道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网络纪录片频道内容编排的策略

(一)与新闻事件形成及时互动

网络纪录片频道在进行内容编排时应与当下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形成及时互动,机动灵活进行编排。不仅要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的好奇心,更要切中迅速形成的社会情绪,有角度,有态度,有深度的通过纪录片来进行议程设置。特别是“在运作历史记录片时,着重和新闻时事热点相结合,使之成为重大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新闻专题整体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使新闻节目与历史纪录片相互拉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2]。

(二)整合优势资源“团块”编辑,强化主题

如下表所示,搜狐纪录片频道针对毕业这一每年都有的社会现象,整合内容资源,通过“团块”编辑,形成大专题,很好的强化了主题,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同时,更凸显了自身专业的强大后期编排能力。

搜狐纪录片频道专题《离别校园,2011我们的毕业季》

栏目名称 纪录片名称 作 者

毕业·幼儿园

毕业·小学

毕业·初中

毕业·高三

毕业·大四 《幼儿园》

《五年级1班:小皇帝的眼泪》

《望子成龙》

《高三》

《大四》 张以庆

N H K

N H k

周 浩

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

(三)打造迷你片花,强化服务意识

网络纪录片频道在进行内容编排时,应针对互联网视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可对资源库的纪录片进行重新剪辑,做成3~5分钟左右的预告,从而引起年轻受众对时长较长的纪录片的兴趣。如新浪纪录片频道《历史新视界》通过《迷你片花》,抢先预告并加强片源检索功能,从而在内容编排中凸显了服务意识。

(四)设立品牌专区,突出精品意识

网络纪录片频道内容制播方式多样,其中直接购买的优质纪录片占大很大比例,为了使这些优质内容价值最大化,网络纪录片频道给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发现频道等优质纪录片提供商,设立了品牌专区,从而体现了编排上的精品意识。中国网络电视台纪实台则在编排上另辟蹊径,通过对中国知名导演和著名纪录片的梳理,设立了《纪录片名人坊》,凸显自身品牌优势的同时,捍卫其主流地位。

(五)树立首播意识,发挥“长尾”效应

面对目前网络纪录片频道内容编排同质化严重的情况,要与对手形成错位竞争,网络纪录片频道对独家优质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首播就是各个频道竞争中的重要一环。崔永元团队制作的纪录片《我的抗战》没有选择在电视纪录片频道首播而在搜狐纪录片频道进行了首播,形成口碑之后再通过电视频道播出,一样大获得成功,使得网络纪录片频道与制片方实现双赢。而要想不断挖掘有价值的,可以首播的优秀纪录片则要开发纪录片的“长尾”。克里斯蒂安·安德森认为网络时代是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纪录片中可首播的小众产品在“长尾规律”作用下可以进入用户视野,而“长尾”所涉及的冷门作品涵盖了更多人的需求,当有了需求之后,会有更多人意识到这种需求,从而使冷门不再冷门。[3]”因此,网络纪录片频道对冷门作品的挖掘和首播是其编排的重要策略。

四、结 语

通过上述对于网络纪录片频道内容编排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纪录片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通过提升内容编排的服务性和专业化,一方面提升了视频网站整体的品质,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纪录片频道的发展,使得纪录片这种高端电视产品,可以在广阔的互联网中觅得生存机会,实现多元价值。

参考文献: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2

1.关于E-CLASS

E-CLASS又称网络班级,是在2009年年初,上海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专题立项,委托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致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高校网络文化产品。项目一期研发周期为9个月[6]。

作为全市教育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E-CLASS系统立足高校具体应用和思政工作需求,是健康的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新空间;借鉴商业交互网站的技术理念优势进行研发,是校园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实现“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的多层级管理,是优质的校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该系统安全稳定、功能实用新颖,极大提升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新阵地。

E-CLASS与QQ、MSN、飞信相比较,他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即时聊天工具。但与其他聊天工具不同的是,E-CLASS的信息更贴近在校学生,纯净无广告,方便高校教师的后台管理。E-CLASS更像一个电子教室,将老师与学生、班级都清晰地罗列出来,有效地管理好所在的班级和专业。同时E-CLASS就是即时交流工具和论坛的相互结合,实现娱乐学习的紧密连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信息的同时也能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传递,这是QQ、MSN、飞信所不能达到的,E-CLASS也做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交流平台,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便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动向。

2.利用E-CLASS开展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2.1开放性

网络是开放的,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任何特定的站点在任何时间内实现登录。网络又是交互的,它能满足最大多数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沟通和交流的需要[7]。网络的这种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育工作开展必须定时、定点、定人的不足。许多做过毕业班辅导员的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毕业班班会难召集。诸如离校手续办理、户口档案管理、人事手续办理等程序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往往需要在班会上统一宣传和教育,既要将每一个环节讲清,又要使每一个同学明晰。在这种情况下,E-CLASS空间开放性的特点将得到充分体现。辅导员可将班会召开与E-CLASS空间发帖相结合,将班会内容以帖子的形式到E-CLASS空间论坛,不能参加班会的学生可随时登陆群空间查看班会内容,并可通过跟帖或在线交流的方式向辅导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也可通过查看帖子内容再次重温班会内容。

不仅如此,辅导员还可以通过E-CLASS空间的发帖功能,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形势与政策指导、择业标准和择业观念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传授择业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2隐秘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用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这种交流改变了单向强制的“灌输”教育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可以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容易在比较宽松的网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8]。每一个学生在身心素质、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家庭情况等方面都有不同,面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角度、解决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直接面对辅导员和其他同学。在E-CLASS里,辅导员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一个既可以任意选择、同时共享,又可以彼此分离、宽松隐秘的交往环境,缓解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学生可以选择公开聊天,也可以以私聊的形式和辅导员进行单独沟通,也可以在不明确的个人身份的前提下和辅导员进行交流。因此,不仅是关于就业指导服务方面的问题,还包括私密的、生活上的、个人感情上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开诚布公地和老师交流沟通,获取帮助。利用E-CLASS,能够调整师生代际关系,实现师生的平等交往,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3灵活性

网络的灵活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时间上打破以往的工作时间限制,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可随时供广大师生查阅和浏览。其次,在空间上突破了过去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局限于校内,而将目标分散在社会各个层次和部门,让大家广泛参与其中,动用全社会力量来推动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9]。建立E-CLASS,能够充分运用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特点,有效地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空间。由于高校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机制灵活,加之高校学生学习时间灵活性较大,高校辅导员在现实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之中小学来说要少得多。E-CLASS的建立实现了高校师生的时空对接,通过网络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师生联系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提供服务,大大丰富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增强了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主动性

网络打破了长期以来占据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简单的单向灌输模式。在网络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使得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提高了学生在与老师沟通方面的主动性。

E-CLASS作为一种校园网络同样具有这种优势,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正在讨论的任何一个话题之中,可以在群空间上发帖、评论,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教育阵形。因此,同传统教育形式相比,E-CLASS更能吸引学生自主交流,主动倾吐自己的或他人的心声,使“各抒己见”的开放流和“促膝长谈”的私密式沟通相互间不受干扰成为可能。正如广告语所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在充分尊重并依托自的E-CLASS中,少了些压力,少了些强迫,多了些轻松,多了些主动。学生能够无所顾虑、主动向辅导员寻求就业指导服务。

2.5传递性

利用E-CLASS,大家可以随时分享或者转帖一些优秀的博文、重要的通知,做到一人知晓全班甚至全校知晓,信息的传递性大大节省了以前的分批通知,加快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也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全面地扩展了信息的延伸性,并且教师也能在通知时,随时查阅学生的浏览量,进行进一步的安排,同时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正是由于转帖工具的高效性,让学生在转帖中轻松地传递了信息,广而告之,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利用E-CLASS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3.1随时随地开展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特点,所以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应该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即应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10]。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调整、完善自我,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到传授择业技巧、提高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处理就业信息、统计学生就业率,辅导员所承担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多,范围广,要求高。除了通过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召开班会,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模拟面试等途径,更应该充分利用E-CLASS的开放性、稳定性、灵活性、主动性的特点,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网络,进宿舍,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就业指导信息、招聘面试技巧、政策法规以及各项文件,根据个人情况及时提出就业服务需求。对于那些到外地就职或回生源地的学生,可以通过E-CLASS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情况,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

3.2完全开放的交谈空间

如前文所述,基于E-CLASS的交谈方式大致可分为公开聊天、私聊、发帖、跟帖、

讨论、向辅导员发送电子邮件等形式。E-CLASS能够实现全员线上线下交流,它赋予每位成员同等的话语权,实现交互学习和讨论,为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民主管理提供可能。

面向全体群内成员的交流方式能够协助辅导员开展需要全员共知的知识和能力的传递和培养。如关于公务员报名和考试问题的问答,或许只是某个学生提出的疑问,但对于其他学生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当辅导员在公开聊天的状态下与该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时,其他更多的同学将得到帮助和指导。虽然只是针对某个个体的具体指导,但其教育和引导的对象却是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辅导员将提问和回答的过程经剪辑后转帖到主社区时,这种完全开放的交谈方式将得到充分的体现,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将由个别问题提升到共性范畴,其教育和指导意义将得到丰富和升华。

3.3功能完备的信息载体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自由度大、信息储备量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显示器的地方随时获取信息和发表心声,而且绝大多数是主动式参与[11]。

E-CLASS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轻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通过E-CLASS进行文字聊天,在E-CLASS空间中编辑文字帖、发表图片。利用这些功能,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将需要完成的工作直接以文字、表格、图片等形式发送给学生。基于E-CLASS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E-CLASS作为一个功能完备的信息载体,在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乃至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

3.4长效畅通的联系渠道

就业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就是就业信息的及时传递。许多毕业班在临近毕业面对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时往往联系不到毕业生参加招聘面试。因为毕业生课程一般安排较为灵活,有些毕业生整日在外奔波,有些毕业生时常更换电话号码,有些毕业生暂无通讯工具无法联络,等等。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减少信息传递的盲区,就能让更多的学生享有就业机会。

学生毕业后,辅导员还需要完成就业率统计工作,继续保持同未就业同学的联系,帮助这部分同学尽早就业。由于E-CLASS软件是一个免费软件,E-CLASS申请后也无需付费,辅导员所带的所有班级将在E-CLASS中保留,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仍可以继续使用E-CLASS,其稳定性更强,更利于维持长期、有效、畅通的联系。

4.利用E-CLASS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如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充斥于网络中,污染了网络环境。同样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举办的“高校德育论坛――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能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搞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12]。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减少其不利影响,辅导员应首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要明辨是非,适度而行,善于使用网络。

4.2尽量避免不当言论对其他受众的影响和冲击

E-CLASS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正面的信息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负面的信息可以影响和冲击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具有高昂的热情,但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理性,在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容易出现人身攻击现象,在涉及政治问题的讨论中容易出现过激言论,个别不负责任的人贴出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等等[13]。开放的环境下的教育和服务,要求辅导员具备相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教育能力,掌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知识和方法,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尽量避免个别问题的不当言论对其他学生的影响。

4.3网络普及率、E-CLASS占有率及上网时间的多少都将对通过E-CLASS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造成影响

即使在网络已经基本普及的今天,仍不可避免的有些地区无法使用网络,部分学生没有E-CLASS,部分学生上网时间有限,这样的情况将削弱E-CLASS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

4.4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必不可少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认为:“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 [14]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育人模式,在工作开展的时间和空间方面体现了更多的灵活性。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学生,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因此不能搞“一刀切”,必须针对不同的个体解决具体的问题。同样,通过E-CLASS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对日常的、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其并不能等同于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更不能替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践等环节的工作。因此,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将E-CLASS的建设与班级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使之产生最大的合力。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周期长、要求高、内容细、环节多、对象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15]。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接收就业指导教育的最直接渠道,承担着较之就业指导中心更深入、更细致、更全面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在这个网络化时代,切实将网络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和落实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将成为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晓静,郑天虹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是单位苛刻还是教育错位?[ EB/OL].新华网,2007.1.4.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沪教办发[2006]35号)[R].

[3]秦文佳.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与调整[J].上海:思想理论教育,2010,(3):72.

[4]谢海光,介建美,石风妍.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刘亚鹏,胡兴祥.把握网络特点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6]上海高校网络文化产品E-class系统(一期)项目报告[EB].上海海洋大学网.

[7]张金秀,李凌云,史杏荣.适应互联网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

[8]林小芸.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法则,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9]刘丹.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企业教育,2007.8.

[10]李江红.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11]丰宗立.谈网络时代的大学德育教育,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3.

[12]刘丹.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企业教育,2007.8.

[13]刘亚鹏,胡兴祥.把握网络特点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网络互联毕业论文篇13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就业观;就业观教育

我国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同样经历了从指令性计划分配、指导性计划就业、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等几个阶段。其间,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实现师范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必要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观教育进行思考,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引导途径进行思考,使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高师院校就业观教育的主要方面

就业观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是高校具有特点的一个群体,对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观教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高校师范生正确定位择业目标

指导学生择业行为使其指向一定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在就业前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重新认识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与定位,与当前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相结合,使择业目标更具体清晰。

(二)引导高校师范生完善自身能力结构

在明确择业目标后,通过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与择业目标相匹配的能力结构。高校师范生的能力构成除了具备专业相关知识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师范生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师范生将能力结构与大学四年的学习相结合,使成功就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大动力与目标。

(三)注重就业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道德观对其择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加强教育与引导工作有利于就业工作的有序化、良性化进行。学校要结合师德教育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

(四)强化师范类毕业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师范类毕业生面对就业单位时,他们除了要应对本专业师范类学生的竞争,还要面对非师范类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应聘者,巨大的竞争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容易令师范类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就需要引导师范类毕业生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

二、网络环境下就业观教育的新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011)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85 亿, 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30 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58.1%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成为他们关注社会,获取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查询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

网络的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有开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网络的开放性使工作空间得到拓展

大部分的高校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都为学生提供了方便上网的条件,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网络拓展高校的就业观教育工作空间,教育者可突破时空限制,将就业观教育工作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补充

互联网就像一个庞大的、不断更新的信息库,为就业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有关就业政策解答、招聘信息、职业测试、劳动法规、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网上报名、就业指导、毕业生个案指导等就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

(三)网络的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使就业观教育更具吸引力

网络时代是多媒体的时代,集文字、声音、色彩、图像于一身。数字信息技术将使枯燥的就业观理论教育变得生动、形象、活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能产生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视听效果。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一些就业讲座、就业指导活动制作成视频或者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放到校园网,一方面将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另外一方面克服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使教育过程时刻都可以发生。

在就业网站上还可开设就业论坛,对一些就业中的现象组织大学生进行讨论,对教育行业中涌现出先进事例优秀模范进行宣传,例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对就业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疏导,提供一些就业过程中心理压力疏导的方式等等。通过聊天室进行个别辅导和思想交流。通过聊天室(OICQ) 进行个别辅导答疑和思想交流,对大学生进行单个、细致、深入地思想教育。以多种多样的网络交流形式使就业观教育更具时代色彩和吸引力。

(四)网上交流的交互与匿名性创造了平等宽松的交流空间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匿名发表自己的言论观点或者与老师交流,这种宽松、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平时不方便说、不敢说、不愿意说的话可以在网上吐露,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提高就业观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就业观教育工作入脑贴心。

(五)网络的即时性增加了就业观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即时性,一方面最新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在网络能够第一时间得以传播;另一方面通过浏览大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即时评论,学生的QQ心情动态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就业观思想问题,使就业观教育工作快速反应,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网络环境下就业观教育的新途径

(一) 在网络环境下搭建全方位的学生就业工作网站

网站应该突出五大功能: 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指导功能、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是网站长青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访问人次少,点击率不高,就业工作就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求我们运用互联网信息交流技术创新优秀信息资源,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增强就业观教育的感染力;开发就业信息系统,在网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学生基本信息;向毕业生提供一些应聘技巧或者网络课堂视频;开设就业论坛,定期组织学生在网站上对一些就业中的现象进行讨论,对教育行业中涌现出先进事例优秀模范进行宣传,例如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等。

(二)在网络环境下构建高效的就业信息网

就业信息网并不只是单纯的依靠网站信息,而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状平台。改变以往信息依靠“班主任-班干部-学生个人”的传统模式,使用“就业工作网站为主体、QQ飞信MSN为多种方式”的“网”状的平台;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缓慢和失真,使就业观教育工作突破时空的限制, 及时把重要的信息传递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三)网络环境下搭建与毕业生的沟通交流平台

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使就业观教育落到实处,入脑入心的重要前提,网络环境中提供了良好平等的交互平台。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很多方便易上手的工具搭建与毕业生的沟通交流平台。

QQ是当前国内最流行也最普及的聊天工具,它的私聊、群聊、群邮件、群共享、群聊天记录等功能可以跟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群及时各种信息和通知,QQ 现已成为就业观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师生交流工具。而在一些特殊的时期,QQ交流可以由一般的聊天工具变身成为有力的教育载体。例如在师范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分散到各个地州,由于时空的限制辅导员班主任不可能到各个地州的实习学校进行日常教育,通过QQ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QQ班级群里的讨论内容,可以组织同学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进行讨论,也可以一对一的跟有较大思想波动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潜移默化的引导师范类学生的就业观。

论坛BBS (Bulleting Board System) 讨论区、Blog 也是方便使用的交流方式。如果说QQ 比较适合用于聊天和谈话,则这两者比较适合用于展开主题的讨论。利用BBS和Blog可以对教育界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可以记录和分享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长点滴和心得体会,对他们成长的困惑进行指导和讨论等等。三种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构成就业工作信息化交流体系。但在BBS、Blog和群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思想教育的适当引领作用和正面积极的言论导向,否则会对就业观引导起负面作用。

(四) 网络环境下及时关注师范类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

网络环境的普及,手机网络的普及,随时随手随地更新QQ签名、飞信心情、MSN签名、QQ空间日志、微博等已成为学生彰显个性,抒发即时心情的途径,而通过这些途径,有利于及时有效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并主动出击把学生的一些思想或心理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陈燕.高教研究.2007.1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