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网络专题的制作实用13篇

网络专题的制作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

动态多元的报道形式丰满专题内涵。网络媒体特有的“超文本结构”将图、文、声、像交错互联,让网络专题图文并茂、视听共赏。这种传播符号的集成及其通过超链接实现的平行、交叉结构的使用,使网络专题的内涵愈加丰满,增加了受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人民网的“在线视频”栏目,就是用一个个小短片的形式展示三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浪网的“龙跃于渊”栏目与其说是网络视频,不如说是可以手动的电视节目;新浪网还推出电子杂志《中国志》,逐年追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另外,在专题的组织报道上,两个网站都注意到了不同题材稿件、不同来源稿件、不同时态稿件之间的配合,涵盖了新闻报道、讲述、评论、博客等多种。多种报道形式让专题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为受众奉献了一道异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纵横捭闺的专题内容深化议程设置。根据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因而网络专题议程设置的成功、深化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专题的传播效果。而网络的广容性使背景性信息、前瞻性信息等多种新闻资源的交叉运用成为可能,这就使网络专题内容无论是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显得十分丰富,体现出一种“拟态环境”的“强势”,并以此来设置并逐步深化人们心中的“议程”。人民网和新浪网突破了其他网站同质性专题的“晒历史”、“说现在”、“访人物”三部曲,在纵向上增加了对改革未来形势的剖析。例如人民网的“评说”栏目中的相关文章就以评论的形式关注下一个发展周期,新浪网更是开辟专栏“改革的未来”来建言献策。此外,两个网站都着眼国际,又从横向上拓展了专题的外延。如人民网的“看世界”栏目和新浪网的“国际关注”栏目,梳理三十年来世界的风云变幻,透视国际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相关报道,将中国的发展以全球化、战略化的角度对受众作了集中的展现。

细看却多寻味处:两个专题存异之处辨析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新闻报道的重叠度日渐增大,寻求报道的差异化成为媒体在同质化报道中克敌制胜的途径。对于网络媒体专题而言,同质化现象既然无法完全规避,那么策划者完全可以在凸显网站风格特色上做文章。人民网和新浪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即是一个深刻理性、一个轻松活泼、一个依托《人民日报》注重原创、一个组织“媒体联动”善于整合,将各自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民网――理论“搭台”,深度“唱戏”。比较人民网和新浪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不难发现,人民网比新浪网等商业性网站的同质性专题多了许多理论性内容。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网“权威性”、“公信力”的宗旨和特色,更达到了深入人心、振聋发聩的传播效果。

源头活水,玉汝于成。由于人民网以《人民日报》为依托,评论员以《人民日报》评论部、国际部和国内政治部的资深编辑、记者为主体,他们既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十分熟悉,又十分了解读者的需求,有了《人民日报》的“源头活水”,人民网就得以拥有大量原创、独家而深刻的栏目、报道和评论。例如“拓印”栏目,回顾了《人民日报》30年30篇重点言论和重点报道,成为人民网该专题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

新浪网――亮点“识锦”,互动“添花”。与人民网相比,新浪网的专题虽有理论方面的缺失,但仍呈现出异彩纷呈、亮点迭出的特色。例如《中国交响乐》栏目,用贝多芬经典交响乐名做题,配以相应的音乐,从5个侧面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点滴记忆,别具匠心;又如很多栏目中都有相应的点击量排行榜,集中展现优势资源,节省受众时间,于细微处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而在诸多同质性专题网站中,新浪网的互动无疑做得可圈可点:在线制作家庭相册、改革开放知识竞答、主题小游戏等栏目中,突破了一般性的征文、留言形式,为新浪网的专题锦上添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人民网不同,新浪网用“媒体联动”的方式,借用其他网站资源,重磅推出“全景中国:全国媒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报道联盟”,广开源流,大大丰富了专题的外延,从而得以实现“人无我有”;然而新浪网并未实行“拿来主义”,而是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使一些报道甚至焕发出了在原网站没有的光彩,实现了“人有我优”,做到了“于同质中见宽广,于整合中见特质”。

殷勤前问知何路:探索网媒纪念性专题制作要义

结合人民网和新浪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题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对网络媒体纪念性专题的制作要义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发挥网络优势,使专题丰满灵动。首先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如文字、图像、色彩等对专题进行整体风格乃至具体内容的准确定位;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超文本结构和新闻聚合等功能,以及大容量、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营造“纪念”的氛围,构建明晰丰满的专题架构,让专题“动”起来;同时,一个网站纪念性专题的报道离不开“人”的参与,传统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已经不能表达受众同时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需求。因而网媒的专题策划要在网络的互动性上大做文章,出奇、出新,才能尽量多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使纪念性专题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2

关键词:网络新闻教育;信息化;网络编辑;网络新闻专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9-02

网络传播的课程目前在大学本科阶段新闻传播类的课程设计中基本都存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传媒也逐渐兴盛。免费的、即时的网络新闻在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同时,也使得传统媒体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很多的广告客户都转而投向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纷纷遭遇破产、倒闭、出售固定资产、裁员等等。

美国《纽约时报》要出售部分楼层来维系报社开支,美国报业巨头麦克拉奇报业裁减了1600个工作岗位,裁员率达到了15%。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大行其道,网络广告的高增长率,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753.1亿元。新闻业界呈现出如此面相,必然对从业人员、新闻学界产生相应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越来越普遍,网络编辑这个工作也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岗位。按照网站数量估算,目前,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600万人,在未来的10年内,网络编辑职位将呈现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络媒体队伍的整体水平及网站内容是否取得成功。据估算,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6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从2004年开始,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从笔者所在学校来看,每年新闻传播系毕业的学生进入传统媒体的越来越少,更多地进入了网络媒体,从事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等工作。

因此,我们的对于新闻传播系的课程设计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有关网络新闻教育的课程由以前的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并对课程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网络新闻的教育与现实紧密相联,按照网络新闻业务的不同划分多个板块进行教学,注意结合最新的案例,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到课堂。

一、软件学习先行

网络新闻教育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培养出胜任网络编辑这一职位的人才。和传统新闻不同之处在于,网络新闻的组织方式是层次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例如要求编辑能写、能拍、能剪辑,最主要的是能把自己采集的信息能正确及时地出去,要能进行多媒体内容的组织,能面向多平台进行编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网络新闻之前最好已经掌握了一些软件的使用,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等。所以我们提出了软件学习先行的教学方案,在上网络新闻这门课程前,要求学生先自学或选修一些应用软件的课程来打基础,这样就不需要在网络新闻课程的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讲授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适度减少理论,加大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学习

网络新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身并没有多少理论,大部分理论来源依旧是新闻学及传播学,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适度减少了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实践性教学和对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学习。

2005年1月1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并启动相关的资格认证工作。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可网络编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式从国家层面认可网络编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这一专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高级网络编辑师。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都有网络编辑资格认证的考试。在减少了新闻理论和相关传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对学生关于网络编辑资格认证考试的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很多网络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和试题,希望能帮助学生顺利取得资格认证。而这部分内容被证实更加实用,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确立网络新闻专题制作为教育及实践核心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新闻专题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优劣,不仅成为衡量网络媒体专业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尺度,也成为网络媒体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目前主流的新闻网站都制作有专题,甚至绝大部分把所有的专题集纳在一起,用户只要点击网站首页导航栏里“专题”的链接,就会出现网站以往制作的所有专题的集纳页面。

目前许多网站已经把专题制作作为衡量网络编辑工作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比如腾讯大秦网就规定实习编辑每个月必须出两个专题的策划。所以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是作为一名网编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教育中确立了以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为核心,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独立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并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一个网络新闻专题。

四、信息化的硬件保障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因为网络新闻传播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独立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并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出一个网络新闻专题。并且按照网络新闻业务的划分,课程内容分别为: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文字稿件的加工、新闻图片的加工、网络新闻图表的制作、视音频的基本编辑、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网络互动组织等。这些内容的授课大多采用的是案例式,而这就要求能够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制作过程。因此,我们把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放在多媒体网络机房授课。所有电脑都安装有网络编辑需要的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视音频编辑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办公软件等,并能连接到互联网,实时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各种互联网上的应用,如微博、SNS、RSS等,拓展他们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丰富编辑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法、分组讨论等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建立教学信息数据库

网络媒体会经常改版,本身发展的历史不长,很多网站并没有对以前网页的永久性保存。例如网易,曾经在它们的网站上推出了一种新式的标题,叫提要题,可是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改版,变回了传统标题的样式。如果在网易实行提要题时没有把网页下载保存下来,那么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提要题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困难,很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而网站上已没有以前的网页了,无法提供给学生实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闻专业教学数据库,教师定期把一些制作有特点,教学有代表性的新闻网页下载下来并上传到到新闻专业教学数据库中保存,以便日后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演示,以及供学生学习使用。

总之,网络传播课程在新闻传播学科里是一门设立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但目前广泛的互联网应用促使了它的迅速发展。对于这门课程的研究、教学方法等大多还处于经验总结阶段。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起各位同仁以及网络新闻工好者的注意,能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分享出来,共同促进这门课程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兴盛。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3

一、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这个目标有别于本科专业的通识教育。从目前来看,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一般分为技术类电子商务人才和营销类电子商务人才两大类。

1)技术类电子商务人才。

技术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掌握和使用电子商务技术,能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具体从事程序开发、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岗位工作。技术类的网络广告课程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电子商务专业不同于广告专业,缺乏美学和设计学的基础,所以学生绘画设计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但是学生擅长运用计算机的一些专业技能,如用flash去制作网络广告。这样的话,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侧重于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网络广告。

2)营销类电子商务人才。

营销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熟悉了解企业运营,懂得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于企业的营销管理,具体从事网站运营、商务策划等岗位工作。营销类的网络广告课程在教学中同样也会遇到麻烦。这类学生往往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比较差,但是策划能力比较强。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可以侧重于网络广告策划。不同院校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理科院校多半偏重技术类,而文科院校多半偏重营销类。这与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有关。

二、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网络广告的教学内容包括这三个部分:

1)网络广告的基础理论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网络广告的基本原理,如网络广告的策划、设计与制作、交换与、效果评估等等。

2)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工具的使用。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一些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使用的工具,如使用photoshop制作网络广告、使用flash制作动态效果、使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广告宣传案例等等。

3)网络广告案例分析。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和分析一些经典案例。当然,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目前企业对网络广告设计这个岗位的要求。一般来说,任职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能够熟练使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熟练掌握flash互动技术;第二,擅于平面设计及软件应用;第三,富有创意,设计感强;第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从这些任职要求中,明显体现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是比较突出的。恰恰在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实操能力是非常看重的。通过对网络广告设计岗位的研究和分析,一般可以将网络广告课程的专业技能定为:设计和制作网络平面广告的能力———photoshop、illustrator的应用;设计和制作动画型网络广告的能力———flash的应用;设计和制作网页型网络广告的能力———Dreamweaver相关软件的应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网络广告的能力———多种视频、音频、动画制作软件的整合应用。那么在规划网络广告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依据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可以把重点放在这几大专业技能的训练上。

三、教学方法

网络广告这门课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紧密的课程。那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1)头脑风暴法。

网络广告的效果如何更多取决于广告是否有创意,所以,网络广告这门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话题发起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激发灵感。

2)任务驱动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效果很不好,现在学生对填鸭式教学往往缺少兴趣和动力,那么任务驱动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确定任务、自主或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几个环节,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小组合作。

企业对网络广告设计岗位的任职要求里就有富有团队精神这一项,那么,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分配任务,每个小组拿到任务后,经由小组所有成员讨论分析,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过程,这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很有帮助。

四、考试方案

传统的笔试考试显然不太适合这门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我认为针对这门课程可以采用模块考试。可以把整个教学内容分成几大模块,比如:制定网络广告策划书,photoshop应用,flash应用,Dreamweaver应用等等。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这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打消了学生平时不学不听,最后考试靠突击的想法,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毕竟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学习过程应该重于学习结果。二是学习完就考试,学生的印象还比较深,有利于学生完成模块考试,这样考试的成绩也相对要好,也能激励学生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五、师资力量

目前,教授网络广告课程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另一类是广告专业的教师。这两类教师在讲授网络广告这门课程时可能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往往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出现的最大的难题可能是没有平面设计的感觉,缺乏美术的基础。而广告专业的教师可能会在如何运用网络这个媒体制作广告这方面碰到困难。师资力量不足是现在网络广告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需要一个过程,就是对教师的培养过程。网络广告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目前还属于新兴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除了以上探讨的问题之外,还有如教材选择、软件应用等问题。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广告的发展,网络广告这门课程将会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也将会有更多的学者研究探讨这门课程。作者简介:宁萍,1980年生,女,湖南邵东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电子商务方向。

[参考文献]

[1]温琼娟.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网络广告学》课程体系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4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及安全性分析

1.网络会计信息的系统性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联机的设计操作,获得专业性的会计信息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网络信息报告,通过其信息系统的设计,可以实现以下几种技术优势性。首先,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对于网络会计信息而言,其基本的系统主要有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操作人员等。其次,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对于网络会计信息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性,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在多个角度对网络会计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对企业相关业务数据的分析,实现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综合设计。第二,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在各个模块中进行财务决策信息的分析,构建科学化制度管理体系,并在广义的角度对企业中相关业务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第三,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也应该构建实时化的财务会计体系,实现记账、报账以及查账的及时处理,为动态化会计核算信息的构建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2.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网络环境的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财务数据的完整、可用性,所以,在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应该将数据安全、完整及目标作为基础,并通过对不同企业特点的分析,进行会计信息的安全策略构建。因此,在网络安全策略问题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在两个角度对网络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分别是技术系统以及管理系统。首先,在技术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资源的选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通过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科学管理,为网络会计信息的统计提供系统性的技术支持。而且,在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财务软件等方面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并在最终程度上为企业的安全技术构建及虚拟专用网技术的控制,提供完善性的技术支持。其次,在管理角度中分析,在企业运行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建会计信息化的系统管理制度,构建健全性的规章制度。例如,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应该通过出入机房登记手册、操作人员手册等项目的构建,保证信息资源采集的合理性,从而为网络会计环境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专业依据。

二、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1.网络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资源共享逐渐成为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保障。在网络平台中,网络会计中的信息安全对企业中经营管理活动的构建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会计信息中的资金、财产管理带来严重的制约。同时,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使信息中的资源受到黑客的侵袭,更为严重的也会出现病毒侵害,在这种开放性网络环境下,其网络系统的安全运用会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网络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及技能要求相对较高,但是,专业性的网络会计人员却十分缺乏。所以,在整个网络会计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会计人员需要懂得专业性的业务操作流程,而且也应该掌握专业性的管理水平。但是,在现阶段网络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性人才缺乏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第一,专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养相对欠缺,对于网络会计中的专业知识很难掌握,这也就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第二,部分网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相对缺乏,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对缺乏,他们会为了个人的利益利用网络会计中的漏洞进行信息资源的窃取、非法移动怀集数据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为网络会计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第三,对于大部分网络会计人才而言,他们专业英语能力薄弱,而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分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3.网络监管中的限制问题

在现阶段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由于网络监管内容的限制,在网络会计工作的设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具体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黑客攻击的出现。对于黑客攻击而言,其大部分状况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利用某种软件技术,进行资源的非法获取,从而使服务系统出现无法正常使用的现象,而且,也有一些黑客会通过猜测用户的口令进行聊天记录信息的偷窥,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是网络监管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第二,计算机病毒的分析。在网络会计环境下,网络监管系统的设计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存储介质侵入系统分析中,很多盗版的光盘存在着较多的病毒,而且,在移动硬盘等硬件设备使用中也存在着病毒。其次,在内联网入侵技术分析的过程中,企业中内部硬件系统存在着新型病毒。若这些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会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制约。

4.网络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对于网络会计工作而言,其中的网络经济是网络内容控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工作内容构建的过程中实现内部控制的协调性,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非财务性的信息资源造成流失。而在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很多状况下,网络会计信息的编制不能得到双向性的协调,同时也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内部及控制信息的协调设计造成了影响。而且,在网络会计运行的过程中,会使各种复杂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这种状况下也会为企业人员的管理造成严重的制约,从而出现系统重复错误的现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该通过会计网络项目的设计,进行传统会计资源的协调,保证财务会计报账、报表等内容的合理性,从而为网络会计资源的设计提供良好依据。

三、网络会计发展中的优化策略

1.构建安全性的网络会计管理工作

企业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实现会计信息安全性、直接性的分析,从而为会计信息的系统管理提供系统性的技术支持。同时,在企业信息安全处理中,通过网络会计资源的运用,可以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有效避免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首先,科学利用数据加密处理技术,对网络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化的数据整理及电子加密,在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相关的设计网络会阿基人员应该对系统软件进行严格性的加密控制,通过对软件共享属性的分析,进行加密项目的处理。其次,网络会计人员应该对经常使用的软件及相关系统进行定期杀毒处理,并在安全性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的下载及资源的更新,保证会计结算工作的质量。再次,在信息数据资源分析中,网络会计人员应该对模糊不清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对财务数据进行电子档案的设计,构建反复性的资源查收系统,避免操作失真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最后,网络会计应该认识到网络信息的流动化特点,通过网络信息数据的获取,构建动态化的监管系统,从而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性监督,为网络会计核算工作的确立提供动态化的数据支持。

2.有效提升网络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会计成为会计工作构建及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种会计统计工作的构建,可以方便信息的处理及会计项目的统计。因此,在这一环境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认识,通过组织、培训及定期的宣传,为网络会计工作的确立提供了系统化的支持。很多企业也认识到了网络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上岗培训机制以及企业自动的竞争淘汰机制,会定期淘汰一些工作不达标的员工,通过这种制度的构建,有效提升了企业网络会计人员的专业性。

3.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网络会计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会计信息对信息的处理以及传递提供了必然的媒介,通过信息的制作以及性的传递,核心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合理性。因此,在现阶段网络环境在,在网络会计文化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构建以下几种监管机制:第一,定期宣传并组织专业性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检测及维护,通过对硬件的定期维护,可以有效防止网络会计工作中由于系统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并要求相关的网络会计人员在技术操作中,进行数据的备份。第二,应该认识到网络介质对网络管理中的局限因素,及时进行软件系统的升级,时刻保持网络软件的最新版本。第三,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监管的过程中,应该组织专业性的技术研发人员进行网络会计软件资源的开发,构建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避免网络黑客的出现,而且,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也应该保证数据统计的统一性,借助网络平台打破网络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为网络会计工作的设计提供稳定性的技术支持。

4.构建综合性网络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机制

随着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网络经济环境的营造逐渐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及制度完善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现阶段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构建快捷性的交易机制,完善企业运行中的支配制度,将会计财务报表格式进行统一确定,从而充分保证企业运行中,财务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提供稳定性的网络经营环境,合理利用网络电子环境下的虚拟空间,设计快捷键,从而为网络会计工作的构建提供专业性的技术保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构建及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会计逐渐成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网络会计工作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及独特性的特点,网络会计工作不仅可以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告诉性,而且也可以实现财务信息成本的有效降低,为财务信息的计算提供专业为性的技术支持。因此,在现阶段网会计信息管理及工作内容构建的过程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网络会计工作构建的优势性,营造稳定性的网络监督环境,提高网络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为会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尉莺凡.网络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国商贸,2012,35:84-85.

[2]宋雨陶.浅谈网络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118-119+135.

[3]肖飞.我国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05:57+41.

[4]张竞.我国网络会计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17:218.

[5]姜楠.我国网络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1:56-57.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5

一、媒介融合语境下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与特征

在网络传播中,某类新闻事件获取的公众关注度高,具有延续性报道的特征,并可进行深度挖掘,这时候编辑人员常常会集纳相关新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策划制作相应的网络新闻专题。对于网络新闻专题,我们通常认为它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综合多媒体表现方式,对某个高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进行综合性报道的一种传播形式。[1]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将网络新闻专题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集纳性。它在策划初期就确立了新闻主题。围绕特定主题,编辑收集相关新闻报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整理、分类后按照预先策划将其以网页形式展示在网友面前。(2)深度性。一个网络新闻专题通常较为全面地反映该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不仅能及时跟进最新报道,而且经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挖掘出新闻背后的特定联系和提供丰富的新闻参考资料。(3)互动性。在新闻报道中,网友更希望参与其中,或留言或分享,甚至自我创造内容(如针对主题新闻事件发表正式评论)。缺乏互动性就意味着单向传播,此时网络新闻专题好比一潭死水,毫无生气。(4)技术性。设计、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是一个技术活,编辑要具备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制作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越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就越丰富,也才真正谈得上有能力提高用户体验。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媒介环境分析

媒介环境是一个大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今,我们已经进入web3.0时代,它是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所有的用户都拥有自己的网上数据库,并可在各种客户端同步更新。[2]2010年 HTML5标准正式推出,它将Web应用带入一个成熟的平台。在HTML5平台上,视频、音频、图像、动画都将被标准化。所有的技术语言都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呈现,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更为简单、丰富,flash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移动客户端的突飞猛进发展更是颠覆了媒介环境的影响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玩手机,玩平板电脑,早已是公共场合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互联网报告)

此外,报纸、广播、电视、户外等媒介载体同样属于媒介环境的研究范畴。简而言之,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隔绝在互联网这一“孤岛”上,相反,它置身于庞大的媒介环境中,与众多媒介载体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可将网络新闻专题制作成二维码标识,刊登在报纸相关新闻报道区域,用户根据需要使用移动客户端扫描链接到该网络新闻专题页面。

由此可见,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学研究应置身于媒介融合语境中,通过探讨多媒体传播策略,选择最佳传播方案,以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二、多媒体传播策略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多媒体传播策略

多媒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色。它综合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富媒体和技术模块等一系列媒介表现形式,将信息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在笔者看来,网络的多媒体传播更倾向于归属网络技术范畴。若讨论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还应考虑PC客户端和其他媒介的组合,以及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据此,笔者认为,多媒体传播策略是指基于媒介技术,合理配置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富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运用媒介组合策略,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传播方案。[4]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策略

1.灵活运用网络技术

编辑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是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前提。目前HTML5标准尚未普及开来,大多数网页语言规范遵循XHTML1.0或者HTML4.0。而制作网络新闻专题通常有三种代码编写方式:一种是传统的Table,另一种是Div+Css,还有一种就是两者混搭。在此基础上,为了再现新闻事实,使得新闻事件报道更具现场感,更有深度,一个网络新闻专题还需js、falsh等动态编程语言的配合,同时要注重UI(User Interface)设计,即通常所说的用户界面设计,这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运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站新闻专题注重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其中不乏堪称优秀的典范。例如,人民网“十多版本、全媒体报道专题”、胶东在线“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荆楚网“沌阳高架桥爆破”,等等。

从技术层面分析,人民网十专题(图1)亮点在于导航栏的设计。它采用js技术,当用户点击导航栏目条时,页面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版块,并产生过渡性的滑动效果。而每一版块又正好是电脑一屏的高度,使得网友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此专题(图2)的技术亮点在于使用Flas形式还原了新闻事件现场,并且增强了互动性。网友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件结果。这种参与式的动画演示无疑给人带来震撼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荆楚网在报道“沌阳高架桥爆破”的新闻专题(图3)中应用了EG365用户提供的富媒体技术,通过明了的动画展示,让网友清晰地了解沌阳高架桥爆破的实际状况,增强了新闻事件报道的现场感。

新浪湖北则在“沌阳高架桥爆破”新闻报道(图4)后第一时间制作出反映爆破全程的Gif动画,赢得了好评。虽然仅是图片的拼合,却让静态的图片报道“动”了起来,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这充分体现出网络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中的灵活性。

因此,我们在策划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充分考虑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此外,还要敢于尝试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总之,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是网络新闻专题采取多媒体策略的基础。

2.优化媒介组合

网络新闻专题的媒介组合形态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移动终端互动;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组合;二是线上线下互动。其中移动终端互动主要是指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开设“短信电话互动”版块或标示“二维码”;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组合更多体现在网络媒介和诸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组合传播;线上线下互动则以人的活动为媒介,实现社会化传播效果 。

荆楚网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在《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手机报》、《湖北惠农手机报》常规版均开通两会专栏(图5),开展互动报道。会前,还以“把湖北声音带到北京去”为主题,通过手机报、社区、微博消息,征集网民意见、建议,经过审核到专题中,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采写成新闻报道。此外,向到京参会的湖北代表委员赠送《湖北手机报》,真正实现移动终端互动,线上线下互动。

黄政在《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一文中,以“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为例(图6),研究了网络新闻事件的媒介组合策略。他得出结论:受众在两类媒体平台上跨越,获得信息后,又回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民意表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时,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者可能达到等量级的传播效果。这对网络新闻专题同样有指导作用。

荆楚网“华农十年接力支教专题”(图7)不仅是报网互动的一个典范,也是线上线下互动的一个典范。《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荆楚网迅速把握新闻脉络,制作出网络新闻专题,与报纸遥相呼应,相互推荐。而且,荆楚网对从贵州深山支教归来的学子和记者进行了访谈,同时派出记者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实地采访,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引导舆论发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综上所述,优化媒介组合,对于传播效果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网络新闻专题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既要优化配置内部各个要素,实现整体功能之和大于各要素之和,也要与系统外媒介组合运用,达到整合传播的效果。

三、网络新闻专题多媒体传播策略的效果测定

传播效果的测定可从三个层面入手:认知、态度和行为。而对于网络传播而言,点击率和浏览量也是测定传播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PV值(页面浏览量)的多少,直接表现出人们对于某个新闻事件关注度的高低。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测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 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

由于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是量化数据,因此可以使用流量监测软件获取传播效果的直接证据。若要针对网络新闻专题中的特定区块进行流量统计,则需要在指定位置设置代码控制,以取得特殊数据。例如,要测定网络新闻专题中滚动大图的传播效果,则需在相应源代码中加特定代码进行监测。在不考虑作弊的情况下,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越高,表明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越好。

第二, 访问者的互动反馈

监测网友的互动反馈,需要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加入“互动版块”(如微博互动、评论跟帖、投票等)。访问者的互动反馈是其对于特定网络新闻事件态度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传播效果好坏非常关键的主观性评价。

第三, 媒介组合效果

媒介组合效果的测定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横向比较不同媒介的传播态度,纵向比较同一媒介新闻报道的持续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较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媒介传播效果的相互抵消或相互增强,从而测定出媒介组合效果。

黄政在《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一文中将热点事件看做一个“舞台剧”,各个媒介则看做是剧情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持续观察不同媒介对“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的新闻报道,黄政详细表述了此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并指出:新旧媒体之间存在互动,新媒体上人人都是记者,消息的来源更广泛;传统媒体捕捉到消息来源后,利用自身优势将信息内容丰富化、深入化;利用媒介传播特点,做大规模的非定向传播,起到“放大器”的作用。[5]

第四, 舆论反响

抢抓热点新闻,并制作成专题,有时会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响。如荆楚网专题“武汉富婆甘当环卫工为儿女树榜样”和“襄阳90后大学生休学侍母”,这两个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人们开始关注道德领域的种种问题,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图8)(图9)。

舆论的反响是衡量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子。它的影响范围更广,甚至可上升到全社会讨论的高度。在强烈的舆论场中,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显而易见。

经过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测定,应制作出传播效果测定表,综合量化数据、互动反馈信息和舆情监测,撰写测评报告。必要时还需要修正传播方案,寻求更佳的传播效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注释:

[1]田正铁:《论现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国报业》2012年第6期

[2]陶春明、黄照翠:《Web3.0及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展望》,《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6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0-0067-02

网络监督,就是社会公众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了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情况,并对党和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对权力行使者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披露和评判,从而实现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行为。近几年来,有大量贪污案件就是首先由网民在网络上通过披露犯罪事实或线索而被查处。但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也面临着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网络监督的健康发展,从而真正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

一、当前网络监督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的监管机制不健全,无法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有效追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刑法及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够清晰和明确。相关法制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不能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网络的使用群体数量巨大,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各种网络侵权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如:网络谣言的传播会使本来比较单纯的社会事件通过以讹传讹的方式使问题复杂化,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群体性事件。网上“人肉搜索”也是一种典型的侵害人的隐私权的暴力行为,如何不对这种行为进行法律上的追究,就会使各种网络侵权行为失控,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所以,网络监管机制的健全迫在眉睫。

(二)网络信息的真伪难以核实。网络的匿名性使很多网民可能在网上为所欲为,造成了大量虚假信息的泛滥。这不仅不能起到网络监督的作用,反而会给正常的反腐倡廉工作带来阻碍,会极大地影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败坏网络监督的声誉。因此,一方面网友要加强自律,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轻易上传网络或转发。另一方面,网络内容服务商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对网上的信息进行监管,最大限度地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三)容易出现网络监督的幕后交易行为。由于网络监督的威力越来越大,一些人企图将它作为一条发财的捷径,出现了诸如职业抹黑、职业漂白、职业删帖等幕后交易行为。有些人还专门为此成立公司,公然招聘专职人员干这种勾当,出现了所谓“网络刀客”、“网络打手”、“网络黑社会”等,打着网络监督的旗号,做着“拿钱消灾”的生意。更严重的是一些网站在尝到甜头后,在利益的驱动下,又有意识地去制造更多的“网络风暴”。这种现象不得到及时制止,网友的监督就难以在网上立足,网络监督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失去人民的信任。

二、对策

(一)建立网络实名制。网络作为虚拟的空间,为网民在这个平台上自由表达观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并不是任何言行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意,网名必须对某些言行的真实性负责。而要落实责任,就涉及确定网民的真实身份的问题。这也就涉及一个网民实名制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腐倡廉就具体涉及责任的问题。因为网民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各种反腐信息,如果存在捏造、诽谤,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对相关责任人的民事权利的侵害等,由此会引起相关的法律责任追究等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网络实名制,就会使这种以反腐倡廉之名行造谣诽谤之实的行为泛滥,不仅会使网络成为很多违法分子用来侵权的工具,更会使真正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腐倡廉的网民提供的各种有用信息的公信力下降,从而影响利用网络进行监督这项事业的开展。因此,推行网络实名制对于网络监督来说是势在必行,不可延缓。

但是,人们正是由于网络具有的虚拟性,才能充分自由地在网络上进行反腐倡廉,而不用担心由于反腐行为而遭受各种打击报复。现在推行网络实名制是否会影响网民进行网络监督的积极性呢?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的网络技术十分发达,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有限实名制加以解决,即网民在网络留言、建立和访问博客时,必须先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方可使用,而一旦通过认证,网民则可以用代号、化名等替代真实姓名在网上信息。这既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网民的言论自由,又能够较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但是在进行这样的技术处理的时候,作为网络后台进行技术操作的人员就需要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即对网民的各种真实信息进行严格保密,而不能随意泄露。必须在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在根据网民提供的网络信息进行具体侦查相关腐败案件的时候需要提取相关网民的个人信息时,才可以提供相应的信息。否则,任何未经网民许可,随意泄露其个人信息的,都是属于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建立网络舆论收集研究机制。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且由于网络具有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而可以随时成为各种信息的平台,因此网络舆论能够比较全面、快捷地、动态地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矛盾凸显,面临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同样,当前我国反腐败所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腐败的形式越来越多,隐蔽性越来越强。面对这种现状,仅仅依靠各种公权力反腐机构孤立地进行反腐倡廉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反腐机构必须主动出击,进行各种调研,充分掌握当前反腐倡廉所面临的各种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会实际的反腐倡廉的各种相关制度。第一,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收集机构。由于网络舆论涵盖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因此对有关的反腐倡廉的网络舆论信息进行收集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不是简单地将相关的信息聚集在一起,而是要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对于相同的信息或者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就需要进行删除。这就涉及一个对舆论信息的判断问题,因此,从事网络舆论的收集必须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承担,所以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收集机构就显得十分必要,必须吸纳一批既有信息处理技术基础,又具有反腐倡廉的相关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参加,这样才能做好网络舆论收集工作。第二,成立专家组,对收集的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收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研究这些网络舆论信息,对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有一个总体的判断,并形成专业性的研究报告,从而为相关的反腐倡廉机关在制定反腐倡廉工作计划时提供重要参考。由于网络舆论涉及的领域相关广泛,而且对这些舆论进行分析需要很高的研究能力,因此专家组的成员必须是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这个专家库的成员应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这样才能保证专家库始终吸引一大批专家的加入,同时这个专家库的成员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淘汰不称职的专家,从而确保专家库的质量,进而从根本上保证网络舆论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三)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机制。虽然网络具有虚拟性,但是作为网络主体的网名确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其所作所为必然对现实社会发生各种影响。如果没有网络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大量产生,从而冲击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进而会逐步导致道德的沦丧。而网络道德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一是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义务教育的内容。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社会,网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必须要有正确的网络道德,才能使网络社会健康发展。但是网络道德不会自然产生,而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人的价值观还处在逐渐形成阶段,在这个时候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使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被真正接受,内化为思想的一部分。否则,在人的成年阶段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难度就非常大,因为人的各种价值观已经形成,很难改变。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这是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网络道德社会的基础工程。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对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批判。只有对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批判,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才能得到弘扬。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各种网络媒体对这些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判,要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氛围,使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没有生存的空间。目前网上出现了一股不正之风,那就是利用各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自我炒作。对于这种行为,不论是个人还是媒体,都不应进行跟风炒作,而应该进行批判,否则就会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会严重阻碍正确网络道德观的形成。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7

全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成以来,各镇、各部门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扎实开展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去年我县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办建湖县富民创业网络大学,组织全县3万多党员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网络大学成了全县广大干群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免费大学”。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网络大学培训工作,服务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提出实施远程教育网络惠民工程,这是今年我县远程教育及网络大学的一项重点工作。

远程教育网络惠民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十大专题集中培训。围绕县域经济特点和区域经济特色,重点办好皮鞋制帮、油田机械、节能灯具、纺织服装、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建筑劳务、农民经纪人、村经济合作组织财务管理、网络技能等十大专题,强化党员群众职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培训。二是组织百名专家指导服务。从省“333”、市“111”重点工程培养对象和县网络大学教学辅助人员中优选专业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百名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网络惠民工程专家服务组”,服务发展富民。三是培植千个网点分类教学。远程教育向农村大户、协会、基地、机关、学校、非公企业延伸,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满足党员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四是推动万名干群网上学用。组织党员群众网络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学网络、用网络,提高群众信息意识,推进农村信息化。通过实施这“十百千万”,促进产业富民、文化育民、素质强民,使党员群众真正从远程教育中得到实惠。

实施远程教育网络惠民工程,对于提升党员群众素质,增强创业致富本领,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网络惠民工程,对党员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教育农民发展生产、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有利于推动劳动力转移,促进全民创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当前,我县全民创业氛围浓烈,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就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人才,以网络惠民工程为载体,利用皮革制帮、油田机械和绿色照明骨干企业、各类协会和基地,开展创业相关知识培训,邀请网络惠民服务专家和事业有成的创业先行者,为党员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和创业指导服务,必将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保证。三是有利于拓宽县直部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渠道。网络惠民工程为县直部门单位和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一条实时便捷、交互性强的现代化服务平台。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广泛收集信息资源、实用产业知识、开展实时技能培训、及时解答各类难题。在强化服务的同时,县直部门也会增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实施网络惠民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百姓的好事、实事,我们必须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远程教育网络惠民工程

网络惠民工程是一项系统的为民服务工程,工作面广量大,任务很重。各镇、各部门及相关服务人员一定要明确职责,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务实工作,把网络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一是要认真制订培训服务计划。十大专题培训由县经贸委、发改委、城工局、农林局、农业资源开发局、建设局、工商局、农工办、教育局牵头负责。牵头部门要根据全县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党员群众的需求,制订培训规划和教学计划,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加强党员群众职业技能和创业本领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镇村要因地制宜,围绕产业特色,制订各远程教育站点集中培训实施计划,排定培训时间,分专题定期组织学员学习培训,保证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流程的无缝衔接。专家服务人员要结合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时季节特点,排定各个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服务与产业发展同步,与农时季节同步,与群众需求同步。

二是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课件是网络惠民工程教学培训的基础。目前十大专题培训还有部分课件没有着落。整合资源,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保证教学培训顺利进行是当前网络惠民工程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各单位特别是十大专题培训牵头部门一定要强化时间观念,组织力量,落实责任,迅速完成培训课件制作任务。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对这些课件的制作,各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县广播电视局,县远程办要协助这些部门做好课件制作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成立课件制作小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做好文本教案的撰写,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并抓紧与协作部门对接,排定制作时间。没有课件制作任务的部门也要围绕惠民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形成合力,全面提高网络惠民工程综合效益。

三是扎实开展专家惠民服务活动。首批聘请的53名服务专家都是经各单位党组织推荐上来的,都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专业骨干或技术尖子,有不少同志在自身专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一定的建树。多年以来,各位专家以自身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服务,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专家服务组成员要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要利用电话、发帖、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等现代手段,为党员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当群众生产向导,做群众创业技术顾问。要根据生产特点和群众需要,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户田头家中,现场辅导,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要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热诚的服务,让基层满意,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四是灵活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培训活动。十大专题培训牵头部门要依托职业学校、规模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大户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实践锻炼。要围绕培训专题,创新载体,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提高教学培训效果;各镇村远程教育教学培训终端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利用网络平台,采取集中培训、信息、交流研讨、基地实训、参观考察等形式,灵活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实用实效的教学培训工作。并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星级评比、示范创评等活动,激发党员群众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五是因地制宜拓展远程教育各类教学培训终端。在管好用好镇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群众专业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进有线电视、互联网“双入户”工程,以有一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村组干部、致富大户为依托建立远程教育户或教学培训点;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为载体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扩张远程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努力构建纵向到点、横向到边的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网络体系。

六是组织大规模网络技能培训。今年来,在县农林部门的配合下,我们先后对各镇村远程教育管理员,部分党员经纪人、致富大户进行了网络技能培训。六月底我们又启动了全县村干部网络技能培训。实践证明,计算机操作有一个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各镇要充分利用镇村远程教育站点和各中心校网络教室,精选优秀计算机教师,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形式,对远程教育管理员、远程教育户、实训基地牵头人及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网络技能轮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远程教育网络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网络惠民工程的实施运作,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使远程教育网络惠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网络惠民工程与部门常规工作齐抓共管,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明确职能科室具体负责,组建由部门分管领导、职能科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教学辅导队伍,认真做好相关专题教学计划制定、相关课件制作、现场培训授课、网络咨询解答等各项服务工作。

二是坚持典型示范。通过开展“优秀服务专家”、“学用致富能手”、“示范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创评活动,培植网络惠民工程不同层面的典型,用身边的事例向广大群众宣传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增强网络惠民工程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吸引力。县新闻媒体和电教中心《党的生活》栏目,要大力度宣传网络惠民工程中的先进人和事,在全县上下造成积极参与网络惠民工程,服务网络惠民工程,运用网络惠民工程致富发展的浓烈氛围。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安全机制和管理机制。决策机制用于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的决策把关,对系统的层层运作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如在专题论坛开发中,需要正确决策专题内容,必须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协调机制指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网络技术部、安全保卫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专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和思想政治专业教师之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网络监管程序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确保系统有计划、有方向的运作,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安全机制主要指利用网络安全技术建立和加强网络防卫系统,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实现对校园网的安全管理,确保为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运作环境。除了实现网络技术安全,还需加强信息监管,实现信息安全。具体做法需从学生干部中选择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管理人员严格监控网络信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交流者的身份验证,及时消除消极、错误、反动信息,采用必要的技术、行政甚至法律手段,阻止不良信息进校园,真正建立“校园网络防火墙”,规范网络平台运作。管理机制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员把好信息关,确保信息内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网络沟通把握师生情绪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信息分类、归档、上报工作;根据信息内容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宽师生视野;利用网络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了解学校教育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学校党委统一指挥,建立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等综合素质。学校党委严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引进、培养、考核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导向和管理平台搭建,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才梯度建设和学术研究力度,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其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应用研究。

(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目标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9

表现手法的式样性是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重要标志所在。其形式包括文字稿、新闻图片等形式以及FLASH、音频、视频等形式。多种表现形式可以增加新闻专题的可读性,加强传播效果。

对于一般的报纸来说,新闻的刊登有版面的限制;对于电台和电视台,也有时段的限制。而拥有“信息海量”特点的网络,则基本上不受上述的限制,它可以在编辑的布局下,全面对相关事件的最新动态,以及前因后果等,而页面上“更多内容”的运用,则基本上可忽略版面的限制。但这并不等于将网络成为“信息垃圾站”,网络编辑在发挥此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精品意识,仔细挑选相关的稿件。

对于受众来说,他不可能轻易地找到一个月以前登载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事件,但在网络专题上,他们发现一切都是如此地容易,就像在大型图书馆熟练地查找资料一样十分方便。

在同一角度看,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在网上实现较长时间的,一个月,半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按网站的新闻价格取向,它们可以长时间地存在,并且不断地进行第一时间的更新,永远以“最新”的形象出现。

互动是网络新闻的最重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也是网络新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BBS(论坛)、新闻跟贴等形式可以让网民在阅读了某个新闻专题后,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新闻专题编辑亦可第一时间了解到受众的喜好,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双方互动和双赢等良好的传播效果。

选题应抓热点

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热点?可以简单分为新闻热点和宣传热点,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作为重点新闻网站,绝不能单纯强调“新闻性”而忽视舆论引导作用。南方网近年来,对党的十六大、抗击非典、广东两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重大新闻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正是由于抓住和做好了这些热点,才有效地确立和提升了网站的权威性。

比如《2005广东警民心连心》专题,围绕着当前市民普遍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个热点问题,既有公安机关加强整治的力度等正面宣传内容,也有省公安厅领导与市民在网上聊天的互动访谈,还结合了原创的公安练兵图片集,使此专题获得了极高的点击量,传播效果十分突出。

还要避免重复制作和无用功,改正“做专题才能显示水平”的观点。目前存在一种观点,好像不做专题就显示不出编辑的水平,此种认识并不科学,专题的选题必须精,不能过滥,如果一味单纯强调专题的数量,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专题制作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和相关资料的积累、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及对今后更新的考虑等内容,还有与相关专题的链接、制作人力的安排、工作的周期、挂出的时机、相应的推广、扩大影响的实施等内容,均需要一个通盘的考虑。其实这就是在强调策划。新闻专题一定要在事前进行策划,没有策划的专题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同时也要求网站内部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避免重复,集中资源,更有利于做出精品。

南方网制作的《广东2005年两会》的专题报道中,除了有最新的新闻报道,更是策划了《热点话题》的栏目,每日推出一个精品专题,针对每日的新闻热点,由编辑共同商定当天的热点,以整合其他媒体的资源和自主采访为新闻来源,相当于每日掀起一个宣传高潮,成为颇受网民欢迎的一个热点栏目。如果没有相应的策划,仅仅是罗列当天的报道,则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和效果出现。

南方网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进行成就宣传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出精品。我们将广东省在外经贸、城建、基础设施、工业、开发区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动漫和FLASH等形式整合起来制作了《广东人的幸福生活》专题集,有效地进行了成就报道形式的创新,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友的热烈欢迎。

新闻专题表现手法多样,但更要注意内容的提炼和分类。不能单纯罗列,让人家害怕。要注意唯美和唯实的统一。如果一个专题将所有的新闻从头到尾简单罗列摆放,读者所看到网页上仅是密布着的一条条新闻,试问谁会有兴趣和耐心仔细看下去?

互动与沟通

网站新闻资料来源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引用其它媒体的内容是相当多的,从网站目前的编制上来说,也无法在短期内像传统媒体一样拥有一批遍布社会各个层面的记者队伍,但是不是说网站仅仅复制一下别人的作品就够了呢?笔者认为网站应该有重点新闻地积极进行采访,一方面可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名符其实的“首发”;另一方面,第一手资料更增加了所发新闻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网站自己的编辑在现场采访新闻,亦可令到本人对新闻事件有直观的了解。网络新闻第一手资料的来源可以由自己的记者、编辑采访得来,也可以是由自己的通讯员投稿所得。在南方网所做的《广东首次反恐演练》专题,就是网站派出了两名编辑,直接在演习现场拍摄的,整个专题了近200张生动的现场图片,由于专题在演练结束的半个小时之内马上挂出,稿件和照片纷纷被国内外各大网站和军事论坛等多方转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0

网络新闻专题不但具备新闻的特点更兼有网络的特色。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通,并随时跟踪事件进展。迅速及时的对事件进行报导,因此。具有显著的实时性。

(二)广度与深度

在广度上网络新闻专题不受时间。版面的限制,主体思想完全展现在页面中。可以在一个空间内承载一个完整的报道过程。在深度上编辑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拓展新闻的深度,引导读者思考。纵向横向比较。同时通过页面丰富页面色彩,详细栏目划分等形式展现主题。这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的专题,都不具备的直观特点。

(三)表现手法多样

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的结合。这不仅使专题显得更为丰富多彩,还可以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参与感受。

(四)具有深度互动功能

网络新闻专题互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评论、调查、论坛等手段外,还可以增加其他互动方式。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

第一,常规性专题。这个类型的专题主要是一些约定俗成的,具备预见性的专题。例如:国内的节假,从春节到腊八都有节日,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站的性质有目的性的进行专题策划和制作。

第二,突发性类型专题。这类型往往集中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例如,2010年的一客机在伊春坠毁事件,这个专题要求编辑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宣传思想,及时将坠毁事件中人员伤亡情况,救援情等第一时间集纳成专题页面,方便网民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的消息。

第三,热点事件专题。例如:哈尔滨房价专题。热点事件专题竞争的重点本身在于资讯的权威性、独家性、原创性。独家性里面又更多包含着及时性。热点事件专题。

第四,配合网站活动的专题。在这一类专题方面更多是依靠网站方面自身的一些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进行专题制作。例如:五大连池汽车拉力赛。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

新闻专题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优劣,不仅成为衡量网络媒体专业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尺度,也成为网络媒体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因此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新闻的专题强势是通过选题策划和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组合实现的。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即什么样的新闻事件才能成为专题的制作对象。网络新闻专题的对象是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者重大的新闻话题。根据不同类型的题材需要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和报道侧重点。同时专题的策划根据网站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站的资源,使网络新闻专题具有贴近性,本地化,时效性的特点。

(一)可预知重大事件

可预知的重大事件指的是已经有明确的发生时间或者时间段,整个事件的大体安排和走向都已基本明确的或预知的新闻事件。可预知性事件的策划重点不是报道的事件和对象,而是报道的时机、规模和角度、手段等等。如时政类专题2010年黑龙江省两会的策划报道共分十二个栏目展现,在栏目设置时体现大而全的特点。

(二)重大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媒体品牌的塑造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重大突发事件也带给新闻网站更多的压力,因为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做专题还是一般新闻、专题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与众不同?这些问题需要策划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当首先强调时效性,其次是突出后续报道的跟进。事件突发时。受众最想获知的是事件必要的5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Why),在获知这些信息之后,受众更为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诱因及事件的发展态势。

新闻专题人员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突发事件的各方面信息,加以充分整合并及时传播出去。在追踪事件发生态势的同时,应当着手事件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突发重大事件的前期策划重点在于内容的跟进而不是版面、声像、包装的雕琢。专题策划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策划人员需要做到编辑的有序性,遇事不乱、突出主次轻重。在与同类型的专题网站竞争时,最快、最全的网站势必会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三)社会热点话题

不同于事件性报道,重要话题的专题策划更侧重于社会生活中受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期发生的与百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新政策措施的出台等。

对于重要社会话题类的隐性话题的挖掘需要从编辑方针、栏目构架等诸多因素出发,整合已有的新闻资源。进行“再加工”。因此,策划人员的解读观点、解读思路对于网站专题的特色化极为重要,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策划是网站专题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非事件性的专题策划需要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报道倾向于“程式化”,重点在于对新点、热点、冰点的推陈出新,策划上趋于主动(可预知重大事件和突发重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趋于被动),其报道重点更为明确,报道效果也更为明显。

(四)网站的宣传活动

借助商业活动是网站扩大品牌知名度常用的手段之一,对于此类活动网站也会推出相应的网络新闻专题。这种专题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称之为宣传而不是报道,其宣传性和针对性极为突出。此时的网站拥有双重身份――作为活动的主体和作为媒体的报道者。

宣传专题重点在于突显网站的特色。扩大品牌效益,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与受众的互动也是保证专题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

四、一个好的网络新闻专题具有的特点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1

一、要设置专业的初中校园网络管理员

现阶段初中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校园网络建设的现实需要。分析现阶段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其突出问题在于初中学校缺乏专业的管理员,尽管一些学校对于校园的网络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当校园网络建立起来之后,却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这就在客观上造成现阶段初中校园网络管理成了一个空白点,校园网络的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实效,这对初中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提升初中校园网络管理的实效性,就要下定决心设置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员的合理配备,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二、加强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初中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以往的初中校园网络管理的实施中对于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重视度不够,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初中校园网络管理实施效率的提升,不利于网络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在初中网络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不仅包括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的建设,也包括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针对学校网络管理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以学校网络管理的实效性发挥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促进初中学校网络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重视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

以往初中网络管理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网络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专业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初中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定期的网络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可以大大地提升初中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初中网络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对提升初中网络管理的效率大有助益。在网络管理员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网络管理员的网络技术展开培训,同时也要针对网络管理员的网络管理能力进行训练,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初中学校网络管理员责任意识的培养,以此促进学校网络管理效率的提升。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控烟运动开始启动。这一时期的政策网络形态是没有中心的、联系较为松散的议题网络(见图1),整个控烟网络呈现出议题网络的分散零星特征,网络中没有对抗的力量。在国际控烟运动的影响下,吸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一些控烟团体以及部分卫生专家开始积极倡导控烟。但政府没有意识到吸烟是个公共问题,更没有列入政府议程,仅出台了一些零散且效力弱的法规。烟草企业没有意识到控烟运动对他们的攻击,因而没有采取回应措施。大众传媒的报道也很少。吸烟观念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限制了网络的规模。例如,被动吸烟群体还没有加入网络的意愿,普通大众更没有控烟的欲求。议题网络的功能主要是散布传播控烟信息,且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新要求的出现将增加新的加入者,从而扩大网络的范围。

2.议题网络和政策共同体的对抗(1999年至今)

1999年以来,控烟网络形态逐渐变为松散的控烟议题网络与紧密的控烟政策共同体之间的对抗(见图2)。《公约》的通过是影响控烟网络的关键事件,控烟成为全球政策议题对中国控烟形成了外部压力。2003年,中国正式签署《公约》,扩大了控烟网络的范围,网络中有了国际组织的加入。2007年,成立了八部委组成的中国履约部际协调机制。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的介入促使控烟成为公共卫生政策议题。它们是政策网络行动者间的关键链接,是控烟政策方案的鼓吹者和推动者。网络中各个行动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巩固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控烟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呼吁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烟草;烟草产业集团通过冠名赞助或者捐赠等手段树立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以改变控烟对他们的不利影响;一些跨国烟草巨头在控烟严格的欧美市场受到限制,于是将发展重点转向控烟松懈的中国。图2中的国家烟草专卖局是网络的决策制定中心,运用其制度权威制定有利于烟草产业的控烟政策。从图1、图2来看,控烟网络是围绕网络中联盟各方定义控烟政策问题的竞争演变的。网络初期关注的是控烟议题应当列为政府部门优先解决的范围,因为控烟问题是全新的政策议题;后期更为关注用何种最佳方案解决已经进入政府议程的控烟议题,因为控烟问题在成为国际性议题的情形下国内没有现行政策可供参考。烟草经济联盟与烟草控制联盟为保证提出的政策方案被决策者吸纳,力争掌握控烟议题的界定权,以主导政策过程的核心理念。控烟问题的内核信念、核心信念及次要方面的信念的不同体现了网络行动者在利益和价值选择上的差异和冲突(见表1~表3),这些冲突决定了他们在定义控烟问题上的不同方向,即烟草控制联盟强调吸烟的卫生成本和社会影响,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改变公众对烟草的态度,极力推动控烟政策议题进入政府的决策重点;烟草经济联盟强调烟草的税收和慈善贡献以激发民众对烟草企业强烈的同情心,在各种场合阻止烟草控制变为公共问题,使其不能进入政策议程。联盟间的多元冲突加剧了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

二、中国控烟政策网络的结构

1.行动者互动关系的连接与关系内容

(1)行动者互动关系的连接从图3来看,以烟草企业为首的生产者网络与决策机构国家烟草专卖局之间是合作共谋关系的利益共同体,联合应对《公约》的各种约束性规定,在网络互动中形成了有效的影响力结构。而以控烟组织、专家和大众传媒形成的议题网络实力较弱,需要得到卫生部的支持和协助,且威胁了烟草经济联盟在网络中的位置。卫生部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控烟的立场上是对立的,卫生部鼓励控烟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利用控烟组织和专家开展工作。控烟议题网络通过宣传烟草危害和调查烟草社会成本等工作,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向国家烟草专卖局施压。生产者网络中的国内外烟草企业存在利益的矛盾:从烟草市场占有率来说,他们是同业竞争对手,但在控烟立场上他们是一致的。烟草生产者网络通过赞助、课题资助等手段不断吸收新的利益,维护或者充实自己的网络边界不被蚕食。网络中的互动呈现相互渗透的过程。 (2)行动者互动关系的内容烟草专卖机构和烟草企业之间是利益合作的工具性关系。一方面,烟草企业希望烟草专卖机构作为自己集团的代言人,在政策制定中为其争取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烟草专卖机构也希望通过烟草专卖制度共享烟草企业创造的垄断收入。烟草相关产业、烟草研究机构与烟草企业之间也是工具性关系,着眼于分享利润、技术与资金上的合作。而民间控烟团体与卫生部之间是边界渗透关系,是卫生部门寻求民间力量支持以对抗烟草商的结盟对象。例如,中国控烟协会中的成员曾经在卫生部或者烟草部门工作,显示了这些群体间的相互渗透和资讯的流动。控烟专家包括卫生专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等从各自领域提出控烟政策建议,他们之间是知识共享的关系。民间控烟人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人情关系的连接,与格兰诺维特所指的“弱连接”相似。具有“弱关系”的政策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收集和传递信息。这些民间人士针对控烟议题有相同的价值观,没有正式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所呈现的更多是一种情感关系。

2.网络内部结构:集中度

控烟网络没有集中点,存在断裂的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的集中度呈现不同的特征,即烟草经济联盟形成的政策共同体集中度强,而以控烟民间团体为主的议题网络的集中度不高。在烟草生产者网络的不断扩张中,烟草专卖机构与烟草企业之间的稳定互动形成了稳固的政策共同体,这样的网络关系也相对阻隔了其他异质性团体进入政策网络的可能性和多元利益团体的高度参与。因为这些多元团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力量参与,或者他们取得的成绩难以撼动现有的网络结构,这就形成了对立且缺乏连接的网络结构———“结构洞”,即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由于行动者数量有限,模拟图不很逼真)。要打破这种对立的状态,缓解因政策议题意识形态或利益引起的冲突,需要一种缓冲器或“桥梁者”。

3.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与影响力

网络的影响力来源于行动者在网络中汲取并操控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即行动者距离政策决策中心的远近。既有的制度环境决定了行动者在网络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的行动者在进入网络之前就占有先天的权力优势地位。优势位置有利于行动者汲取资源并巩固其在网络中的地位,从而主导政策制定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可以认为,政策网络是一种权变的动态权力运作过程,政策产出是在复杂的权力互动网络中产生的。图5显示出这种权力距离的远近,烟草政商合一的制度赋予烟草政策共同体和烟草生产者网络的核心地位,它们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大于烟草控制联盟形成的议题内容,处于网络边缘的吸烟群体和被动吸烟群体对决策的影响更低。这种权力不均衡的关系没有形成两个联盟之间的资源互赖,却导致了结构优势一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从部委级别来看,作为部级单位的卫生部的职权大于副部级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应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距离国务院决策中心更近些。但是,由于二者职能性质的不同,前者是消费部门,后者是创利部门,它们对决策中心的影响正好与直观认识相反。在控烟议题上,卫生部微弱的声音难以“压倒”国家烟草专卖局。后者不仅在制度位置上掌握规则制定的优势,在地方上还能获得各大烟草企业及零售商的支持。国家烟草专卖局划归工信部后,卫生部的对话对象变为正部级的工信部了,更加削弱了卫生部在控烟政策上的话语权。控烟议题网络没有利益和权力资源,距离决策中心较远。在网络位置不利的情形下,烟草控制联盟巧妙地宣传和扩散作为技术证据的知识资源以加强自己行动的合法性。很多设在大学、医院的控烟学术机构大量开展了被动吸烟、烟草加税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控烟工作提供了技术基础。民间控烟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吸烟成本调查及营造社会舆论等方式进行非正式的抗议,以影响国务院决策部门和公众的选择。控烟专家积极为卫生部门提供准确、详细的控烟信息,利用自身的社会威望及与卫生部门的连带关系进行资源的汲取。近些年,控烟议题网络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08年11月,经过控烟协会的积极呼呼,民政部和“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取消了中国烟草公司等6家烟草企业的获奖资格,并取消了烟草企业的评选资格。2009年7月,媒体公开了38位控烟专家致上海世博会的联名信,迫使主办方退回了烟草企业对中国馆的2亿元捐赠。然而,控烟议题网络在网络中的不利位置限制了他们力量的发挥,政策影响力有限。2009年,在国家层面上全职从事控烟工作的人数仅为27人,包括八部委履约协调小组、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WHO健康合作中心的工作人员[11]。尽管政府力量如此薄弱,烟草控制联盟仍然不断呼呼并整合力量,与强大的烟草经济联盟对抗,不断提高其在网络中的影响力。

网络专题的制作篇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和研究对象。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在职培训、教师间合作、与大学合作、专业发展学校等。网络凭借其便捷和共享功能,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获取专业指导和帮助、记录个人成长轨迹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形式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有层次之分的,他提出了人的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需求,充分诠释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日益受到推崇,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活动都开始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网学习交流已经日益普遍。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为了生存和职业生涯的顺利,融入到学术研究和教师群体中,必须上网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同时,对于很多优秀教师来讲,网络也为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跨时空的特点,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教学案例等到网上,与人分享,在交流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体验到自我的价值。

在各种需求的促使下,教师利用网络的专业发展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偶发行为变为习惯。下面从当前教师教学、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来归纳教师的需求,也总结教师利用网络的专业发展活动。

1、资源性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教师下载或在线阅读课程教学资料。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希望从网络上获取一些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如教案、教学课件、试题、活动方案等;为了撰写教学论文或者了解某项研究的进展,教师会访问专门的网站,如中国期刊网等。为满足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很多地方建设了学科教学资源库,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按学段、学科分类,实现了主题化、系列化、同步化,旨在为每位教师实施经验和资源积累提供个性化资源平台。这些资源库的模块有学科主题章节(单元)定义模块、资源类型定义模块(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文献、教师教学经验、案例、练习测评等)、教师个人工作台模块、统计与评估评分模块等,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资源协同建设功能、资源类型定义功能(资源上传、修改时实现)等。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的需求,使教师主要以下载或者在线阅读的形式进行学习。

2、学习性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远程培训,实现最优化学习。网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更加开放和自由。有效解决了教师学习时的工学矛盾。提高了教师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一些区域性网络开发了在线培训系统,开设了网络培训课程,设置了教育新书介绍、专家答疑等子栏目,更加方便了基层教师自主学习。

3、交流性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教师进入互动论坛区,实现互惠共赢的交流研讨。网络的开放、自由,支持了教师公开交流自己的思想、寻求专业帮助的需求,即让教师实现互动交流、互惠共赢,教师可以在交流中学习,相互碰撞,获取专业支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提高。从目前来看,网络上的交流媒介主要是一些互动论坛区,如协作组、专题论坛(BBS)。此外,网络交流平台在方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业务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社会支持来帮助他们缓解职业倦怠,解除心理困惑,释放工作压力,从而增进身心健康,如在互动论坛区的“心灵驿站”栏目里,教师可以讲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可以得到同伴有针对性的指点和帮助。

4、展示性需求

展示性需求表现为教师在网上教学成果,同时获取成功经验和指导。网络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专业影响力。教师可以把论文、公开课资料等上传,创办个人博客、名师工作室等,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心得。从而获得同行或专家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登录同行或专家的博客、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学习成功经验,并就有些问题进行求助,获得指导和帮助。

5、研究性需求

研究性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表现为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开展观课评课和研究活动。网络有力地支持了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如网络观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或项目研究和交流、网上调研等,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同时,让教师更加开放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如浦东新区开发的视频课例分析系统就为教师利用网络观课评课提供了便捷、开放的条件。该系统是一个视频课例分析网络平台,目前可以进行视频切片分析,可以根据教学环节把一节课切成相应的片段。这一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来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评课方式,可以实现优质课的同一教学环节之间横向比较评课、观课者与示范课教师互相对比评课、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评课等多种新的评课方式。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创了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法,帮教师找到了一种教学反思和教学革新的新途径,也成为校本教研的好做法。

6、管理性需求

管理教师网络学习,日益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网上也需要获取信息,记录个人成长轨迹。网络的记录功能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对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和完整记载个人成长轨迹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信息公告区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是比较常用的形式,便于教师获取活动通知、相关新闻等内容,并能够记载教师个人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表现,为教师反思专业发展的过程和成果提供信息。

7、评价性需求

评价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逐渐受到教师个人和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网络特有的功能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从而渐进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网络的记录功能为有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信息采

集、学习过程记录、生成性资源的积累、学分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上网时间、完成学分、进入论坛次数、浏览文章数、发表文章数、发起话题数、反馈(对别人文章的发言)次数、文章被浏览次数、进入精华区文章数、参与网络研修活动次数、采用的研修方式等要素的评价,借助于自动化的统计分析,对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的“活跃度”和水平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可以让教师清楚个人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整体情况,如时间、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个人的影响力等。这里需要指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在评价反馈信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专业发展行为,努力朝着专业化的方向缓慢“爬坡”的过程。

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形式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需求会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形式也会反映多种需求。以上的划分仅仅是从问题讨论的角度进行的,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些需求和形式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网络和教师。从现有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功能、内容、网络的运行状态、网络生成性资源的水平等,教师因素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动机、技术水平、工作习惯、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就目前来看,受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有些教师自发地、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动机还不是很强,在个人技术和个人工作学习习惯上还不太适应。第一,很多教师习惯了以往的学习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查阅纸质资料或与同行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来获取课程教学资源,很难一下适应网络环境下虚拟的交流和讨论,也不太信任网络上的一些课程教学资源,加之个人上网方面的技术不是很熟练,对如何查找所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与同事或专家交流讨论缺乏培训和指导,面对网络很茫然,不知所措。第二,很多教师工作量都比较大,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很难抽出时间上网。这也导致教师很少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第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水平也限制了其参与网络交流和学习的行为,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更多地是在网络上索取一些资源,对于参与讨论和进行思想碰撞,还有一段距离,无法真正进入角色,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教师在上网过程中,会发现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缺乏有价值的资源,网络运行状态不好,网络资源生成性差等,也会降低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动机。

2、网络方面的主要问题

当前,网络的基本功能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教师也认为网络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一,网络提供的内容是吸引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虽然很多网站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如一些学科教学资源网站,但是这些资源的生成性水平比较低,更新速度慢,而且资源比较分散,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来搜集整理。同时,一些网络课程开发的成熟度不够,形式比较单一,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广大教师。有思想、有创见、适合教师的博客比较少,教师在思想碰撞、交流中容易遇到障碍。第二,一些区域性网络上的栏目内容比较少,不能同时满足教师的多种需要,教师需要登录多个网站参与不同的活动。第三,网络的运行速度也制约了教师利用网络的行为,很多教师所在学校的网络是局域网,经常会出现网速慢、流量小、下载速度慢或在线视频观看经常出错等现象。第四,没有充分挖掘网络的功能,如记录、自动统计生成,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提供成长轨迹记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等。虽然很多网站有一些基础性的数据记录,但是仅仅是次数的累计而已,不能建立一个评价模型,为教师提供建议。第五,网络的种种权限限制,把很多教师隔离在外,如一些学校的校园网,学校内部的一些信息和讨论版块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

三、有效促进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需求是比较多的。网络特有的功能和特点也能够支持教师的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和网络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限制了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这里从外部环境怎样激发教师内部动机,促动教师有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提几点建议。

1、开展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的培训,引领教师走进网络

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需要专家引领,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网络环境,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需要开展教师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基本的网络常识,了解网络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最基本的上网技能。第二,向教师介绍目前网络上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让教师了解不同课程教学资源所在的位置,如一些学科教学资源库、视频案例系统、有名的学科教师或专家博客、比较好的网络课程资源、比较好的教学栏目等内容,方便教师及时获得有效的资源,并获得专业的经验和指导。第三,向教师介绍一些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平台,如一些课题研究的讨论区、学科教学研讨区、教师心理咨询区等,使教师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表达个人的思想,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第四,培养教师查找有关教学课程资源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利用搜索网站快速、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利用期刊网以及目前比较稳定和比较权威的学术网站查找教学论文或有关文章,以满足教师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2、采取必要的激励和考核措施,再造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自身惯有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成为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一个非常大的阻力。人都有惰性,不想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原有的秩序,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外力来刺激和督促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逐渐形成一套制度。从而以外力激发内部动机,再造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使利用网络促进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第一,有必要建立一些强制性的制度规定。如规定教师每日或者每星期上网的时间、浏览网站的次数、发帖的数量、登陆校园网的次数等。第二,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励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成绩。第三,学校可以将以往面对面的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校本研修、学科组讨论等放到网上开展,这样教师就会慢慢适应网络,从而接受网络。第四,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来讲,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实现最优化培训,也可以扩大教师的自由度和话语表达机会。总

之,通过一定的强制外力推动。逐渐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进而形成习惯,使网络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学习和工作方式。

3、优化网络环境,构建区域的、系统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网络环境是制约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网络内容是否丰富,网络运行环境是否畅通,网络技术是否先进,网络资源是否具有生成性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个区域性的教师群体来讲,有必要通盘考虑如何有效搭建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可能的支持。因此,构建一个区域的、系统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于资源问题,并非是要重新建立资源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起炉灶,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学科教学资源库、博客、讨论区等。通过链接的方式引入,然后针对资源生成性水平低和内容栏目少等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更新资源。适当增加栏目内容,贴近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加强网络的后台技术维护和前台管理,保证网络畅通运行,尽量避免因技术问题而出现教师经常不能上网或者中途上不去的现象。再次,开发适合教师的、受欢迎的网络课程,吸引教师接受远程培训方式,同时实施对话交流机制,确保教师与专家的有效沟通。

4、加强评价研究,为教师、“网络环境”提供有效反馈信息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