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传染病学术会议实用13篇

传染病学术会议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

传染病疫情信息也是一种信息。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传染病防治决策的信息依据。为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缩短疫情报告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很多地方已经使用了传染病疫情信息系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上实时上报、监测、追踪及监控管理,大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然而传染病疫情信息又有着独特的信息安全要求,如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安全性方面的保障,造成信息泄露或被篡改,使疫情信息不准确,不可靠,或者给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将给传染病防治带来极大危害,个人隐私被侵犯,甚至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危及社会安定。为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保障传染病直报信息的安全性,使用VPN技术是一种较为经济而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VPN技术简介

VPN是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整个VPN网络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架构在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如Internet之上的逻辑网络,用户数据在逻辑链路中传输。它涵盖了跨共享网络或公共网络的封装、加密和身份验证链接的专用网络的扩展。VPN属于远程访问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Internet架设私有网络。其优点在于:(1)使用VPN可降低成本―通过Internet来建立VPN,就可以节省大量的通信费用,而不必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安装和维护WAN(广域网)设备和远程访问设备。(2)传输数据安全可靠―VPN采用加密及身份验证等安全技术,保证连接用户的可靠性及传输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3)连接方便灵活―上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利用VPN技术,只需双方配置安全连接信息,就可以实现联网。(4)完全控制―VPN使用户可以利用ISP的设施和服务,同时又完全掌握着自己网络的控制权。用户只利用ISP提供的网络资源,对于其它的安全设置、网络管理变化可由自己管理。

二、VPN技术的原理

VPN技术非常复杂,它涉及到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和现代认证技术。目前,VPN主要包含两种技术:隧道技术与安全技术。隧道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在源局域网与公网的接口处将数据(可以是ISO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或网络层数据)作为负载封装在一种可以在公网上传输的数据格式中,在目的局域网与公网的接口处将数据解封装,取出负载。被封装的数据包在互联网上传递时所经过的逻辑路径被称为隧道。要使数据顺利地被封装、传送及解封装,通信协议是保证的核心。目前VPN隧道协议有4种: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网络层隧道协议IPSec以及SOCKS v5,各协议工作在不同层次,无所谓谁更有优势。但不同的网络环境适合不同的协议,在选择VPN产品时,应该注意选择。

VPN是在不安全的Internet中通信,通信的内容是传染病信息数据,因此其安全性非常重要。VPN中的安全技术通常由加密、认证及密钥交换与管理组成。

(1)加密技术:IPSec通过ISAKMP/IKE/Oakley协商确定几种可选的数据加密算法,如DES、3DES等。DES密钥长度为56位,容易被破译,3DES使用三重加密增加了安全性。当然国外还有更好的加密算法,但国外禁止出口高位加密算法。基于同样理由,国内也禁止重要部门使用国外算法。国内算法不对外公开,被破解的可能性极小。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2

二、重点传染病规范处置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根据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形势,启动并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机制。召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通报了我县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提出防控策略。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对手足口病病人和疑似患者进行流调、跟踪随访、医学观察和疫点处理。全面调查聚集性疫情,完成每月5份普通手足口标本采集和每年5份双份血清采集任务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进行上报。同时加大手足口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知晓率。

2、流感/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

 为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科学、规范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全县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制定《嘉祥县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嘉祥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队积极应对流感/人禽流感疫情。主动完成1月—12月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为提高中心业务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制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适时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会议。提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水平,更加规范科学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疾控系统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做好老年人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工作,组织召开全县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培训暨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启动会议。炎球菌性疾病防控项目的启动为维护全县老年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3、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

认真贯彻落实《霍乱防治方案》和腹泻病的各项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处置霍乱疫情。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霍乱手足口病等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霍乱防治机动队,做到了“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四落实,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理、早控制”的原则开展科学防控,科学预测全县疫情动态。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师资培训,积极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检查,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的储备。进一步抓好了腹泻病门诊的建设,全县腹泻病门诊均于5月1日按时开诊,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均配备霍乱检测试剂,并开展了对可疑病例的快速诊断,做到了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

严格执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实行霍乱疫情每周零报告制度和霍乱疫源检索每月上报制度。

4、出血热防控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召开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会议。县疾控中心积极与县政府、卫生局和爱卫会汇报和沟通,印发出血热疫情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成血清采集送检工作,并将个案调查及时进行了数据库录入,对所采标本已全部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于春秋两季开展部级监测点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检测结果将科学指导我县出血热防控工作。积极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部分接种信息录入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将结果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黑线姬鼠标本采集项目。编排制作出血热防控科普短文在《今日嘉祥》,嘉祥卫计局网站开展宣传工作。

5、狂犬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强化犬咬伤门诊建设,加强知识培训,深入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积极合理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9月28日完成“狂犬病日”宣传工作。

6、布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3

1、临床资料

根据文献《广东医学》2007年6期,作者刘宁湘指出艾滋病并多发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建议在有些情况下骨折病人有必要检测有无感染艾滋病。在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中,高琪指出,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在该文献中,艾滋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5.2±5.7)岁;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至2年之间不等。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疗后,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查、以及淋巴结活检、便检以及消化道X线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等以便充分掌握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乙肝、抗艾滋病抗体(AIDS)检测、丙肝以及梅毒等试验。由于患者常伴有骨折,文献建议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复位,采用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方式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2]。

2、防护措施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疏导和心理准备

艾滋病患者由于病情长久、久治不愈,不仅对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造成损害和影响,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艾滋病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而精神问题又加重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从而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关注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语言修养,帮助艾滋病患者消除对手术治疗产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主治医生的相关治疗。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摆正心态,以积极的、良好的状态面对艾滋病患者,以诚恳、严谨的态度配合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步骤都进行护理操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与自己的皮肤黏膜发生接触;坚持无菌操作,降低因感染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现象出现。

2.1.2、手术人员准备

由于艾滋病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参加手术治疗的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前对自身的着装进行整理,不得佩戴饰物和戒指;女性医护人员需要将长发束起;保持指甲的整洁性和长度的适宜性,避免由于手部佩戴的饰物或者指甲过长刮伤患者皮肤;同时,在上台前加穿防水隔离衣[3],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2.2、术中配合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巡回护士的配合,保证手术室环境的适宜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巡回护士绝对不能由于私人原因擅自离开手术室。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洗手护士的配合,密切注意手术进展,手术过程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果断、及时地与巡回护士保持联系,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讨论

3.1、加强管理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卡。要求在发现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后4h以内,医疗机构必须报告所在地的卫防疫部门。医院不仅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而且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4]。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是防治和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宣教力度,不断的优化和改善手术环境,确保医疗安全。

3.2、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艾滋病护理和防预的相关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识别和防范意识,在针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各项规定,为患者提供全面、严谨的护理服务[5]。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手术治疗的防护措施,正确的对待艾滋病手术治疗。

4、总结

艾滋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所以预防医源性感染至关重要。医护人员正确认识艾滋病,做好自身防护,使参与手术人员有充分的心理及个人防护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术后彻底全面的消毒灭菌制度,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6]。我认为,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及焦虑,建立完善的医院隔离防范制度,操作认真严谨,是完全可以避免艾滋病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我们要确实地知道手术患者是不是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 不能因为手术忙而疏忽,造成严重差错或事故。艾滋病给我们手术室防护提出了新的课题,上述防护措施还需要在以后我院实际实践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玉翠.手术室护士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防护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2(33):2723-2724.

[2] 高琪.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及防护措施[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8.372-373.

[3] 赵雅芳.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4):1527-1528.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4

王国生在致辞中指出,在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生命医学、生物工程、病毒学和传染病等领域的研究创新能力日益提升,湖北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第二届中法新发传染病研讨会在武汉成功召开,是中法科技、医学界密切合作的重要活动之一,为两国专家学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近年来,中法在科技、医学等领域的合作得到稳步发展,双方围绕新生疾病研究、高等级实验室建设、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本次研讨会将进一步促进中法两国政府及科技部门在新发传染病控制领域的合作,提升武汉市、湖北省乃至中国的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更好地发挥两国科研优势,造福世界人民。

白林指出,医疗卫生是中法合作的重要领域。此次研讨会汇集了两国最高水平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展现了强烈的合作愿望。近年来,在中法两国政府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双方围绕新发和再生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合作研究。通过交流、培训和实地考察,双方在新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新理论、新技术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希望两国科学家进一步紧密合作,深化彼此之间的友谊,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5

对于女性患者的怀孕问题,从医学、个人两个方面来回答。从医学上讲,如果不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感染的孕妇有1/3的机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从个人来说,虽然是否怀孕生孩子是个人的权利,但是如果孩子被感染,一般来说很难正常生活,这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公平。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感染者或夫妻双方有一方是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建议咨询相应的艾滋病治疗机构。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怀孕和分娩,要给予艾滋病病毒传播和预防知识的指导,使其认识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害,强调妊娠、分娩和产后哺乳有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和婴儿的危险,但是否终止妊娠应根据其个人意愿而定。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坚持要生孩子,要到艾滋病专科医疗机构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梅毒

梅毒患者在有效治疗的第一个月,建议避免性生活。在随访的半年内,建议在性生活时正确使用安全套。一般要随访2~3年后才建议生育。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在尖锐湿疣彻底治愈后的2~3个月内,夫妻双方性生活时应该使用安全套,这是有效预防再感染的措施。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如果症状消失,半年后不再长出新的疣体,可考虑结婚、生育。女性怀孕后发现患有尖锐湿疣,如果长有不严重的疣体,建议在怀孕3~8个月内进行治疗,以免分娩时影响胎儿。患有尖锐湿疣的女性孕期非常容易发生疣体增长速度过快、治疗反应差的情况。因此建议孕早期时尖锐湿疣发展严重的女性,可选择停止妊娠,等治愈后再怀孕。孕中晚期或妊娠足月,但患尖锐湿疣严重的女性,应择期行剖宫产术或终止妊娠。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建议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在病情复发时避免进行性生活,尤其在双方疲劳、酗酒,或女性经期前后等人体抵抗力较差时,病毒容易被激发复制而传染。非复发期可以考虑性生活,但要正确使用安全套。

建议女性患者在生殖器疱疹频发期不要怀孕,要到正规医院皮肤性病科诊疗机构治疗,使复发次数减少和复发的症状减轻,最好能在控制6个月内不复发、身体健康状态下再考虑怀孕。孕中后期如果仅是轻微的复发症状,如小范围的红斑水疱等,对胎儿的损害相对小。在分娩过程中如正值疱疹复发,当新生儿通过有疱疹病毒活跃的宫颈口、阴道和外阴自然分娩时,可感染新生儿,因此建议此种情况的准妈妈选择剖宫产更为稳妥。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6

在临床工作中,王贵强主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他常说,医学是经验医学,但不能唯经验,应该学会在书本中、前人的经验中和文献中积累自己的经验;而正是由于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结合文献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够多次独立诊断从未见过的疾病,如“莱姆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1987年,我国学者在黑龙江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并进行了报道,王贵强及时了解到该病的特点后作了摘录。1989年年底,王贵强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一位来自大兴安岭地区的患者,被按照“森林脑炎”收入医院,但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主任查房也认为不像“森林脑炎”。由于王贵强先期曾经看到过莱姆病的相关论文,再加上主任的意见,他立即翻阅读书笔记,发现该患者的表现很像“莱姆病”,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到“螺旋体”而确诊,针对性应用抗生素终使患者痊愈。

对此王贵强主任回忆说,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没有在该患者身上发现文献描述的“游走性红斑”,但他进一步查阅文献发现,个别患者“红斑”可以很大,可达70 cm×20 cm。根据这个线索,王贵强又在患者身上反复寻找,终于发现整个前臂就是一个“游走性红斑”,至此,王贵强主任完整地学习了有关“莱姆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对此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尝到了“求甚解”的甜头。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还没有普遍认识。当时,王贵强主任在临床中遇到一例肝病患者,发现其ALT升高,胆红素升高,同时GGT明显升高而无法解释。他通过文献检索认识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激素和熊胆胶囊,有效治疗了患者。此后,他继续关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全国各地讲授自身免疫性肝病,使该病逐渐被认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

大学毕业后,王贵强被分配到辽宁省阜新市传染病院工作,当时有大量的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的外科治疗而死亡。王贵强利用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技术,首次在该院应用,使患者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此后,无论节假日还是夜间,他常常被病房通知去下三腔管,对此他毫无怨言,反而对能帮助患者而感到快乐。通过大量的实践,王贵强主任总结出了三腔管应用的技巧,并进行了多项改进,如,在三腔管压迫时,患者常常难以忍受局部压迫而放弃治疗,导致再次出现出血而死亡。他经过查阅文献了解到,鼻前庭神经丰富、痛觉敏感,而咽后壁神经相对少,因此首创以15度至30度角牵拉,取代传统的水平牵引方式,使牵引着力点在咽后壁,减轻了患者鼻前庭压迫疼痛,使患者疼痛减轻,耐受性增强,令这种救命的办法更利于被患者接受。

在传染病院工作期间,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另外一个晚期并发症,单纯放腹水需要同时输注白蛋白,花费昂贵,且由于腹腔压力增加,不利于肾灌注,常常难以控制而发展为肝肾综合征等导致患者死亡。王贵强主任根据当时发表在《实用内科杂志》上的有关“腹水直接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文章,悉心研究摸索,在医院首次开展该技术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通过治疗,一方面减轻了患者腹腔内的压力,减轻了痛苦;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血容量,减少了白蛋白和水分流失,增加了肾灌注,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王贵强主任常说,做医生要通晓病理生理学,要“求甚解”,“知其然,知所以然”。医学强调记忆,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到了临床实践阶段就容易出现问题,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记忆,并进一步总结,形成经验。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在20世纪80年代大流行时,正值王贵强在读研究生,在导师于丹萍教授的指导下,他开始对此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同时参加临床诊断和抢救治疗工作,通过救治大量的病人,学到了内科急重危症救治的经验,也体会到了病人的痛苦,这促使他对患者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竭心尽力地对待。

2002年,一位河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危重需要进行肝移植。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王贵强首次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病人最终抢救成功,没有进行肝移植,至今已经十多年,肝功能仍然稳定,可以正常工作。

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在忙于临床工作的同时,王贵强主任非常注重抽时间做科研。早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正值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大流行,年发病人数达十万例,病死率3%至5%。王贵强在导师于丹萍教授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该病病毒直接作用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据此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和针对病理生理规律进行预见性治疗的原则。相关成果编入了诊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该研究于1994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美国留学期间,王贵强主任通过研究T淋巴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等,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Bak在T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和《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归国后,王贵强主任先后主持和参加原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点专项课题、美国CMB基金、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等课题15项,150余篇,其中SCI论文33篇。目前担任美国感染病学会会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临床感染病)编委,系中国大陆唯一的编委;还担任亚太肝病研究会会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肝脏病学)杂志编委,另担任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十余种核心期刊常务编委、编委等,并作为多个国际杂志审稿人,如Cytokines,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等。

同时,王贵强主任还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每年投入大量的时间在教学和继续教育上,不论是本科生、8年制还是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工作,王贵强主任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作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经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8人。

普惠患者,大力培训基层医师

自2008年担任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来,王贵强主任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对北京地区感染科医师进行免费全员培训,连续组织了四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继续教育学习班四期及周边区县巡讲活动等,累计培训北京及周边地区感染和肝病等基层医师26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生的水平,为北京地区感染科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王贵强主任负责继续教育工作,在分会李兰娟会长领导下,先后参与组织针对基层医师的“蒲公英项目”和“彩虹项目”等,累计培训基层感染科医师36000余人次,提高了全国基层医生对慢乙肝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乙肝患者受益,降低了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

自2002年王贵强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2009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他积极参与组织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包括隔年一次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术年会、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全国感染中青年学术会议等。

担任中华医学会肾综合征出血热学组组长期间,王贵强主任作为大会主席组织召开了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他还多次受邀参加亚太肝病研究会年会、欧洲肝病研究会年会等国际会议,做专题报告或主持会议。他响应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作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西部行”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自2004年以来,分别在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西部省、自治区组织 “西部行”继续教育项目10次,累计培训西部医师3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感染病和肝病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多次受到中华医学会的表彰。

在临床工作中,王贵强主任还痛心地发现,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误区而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他在临床实践中,时刻不忘对患者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过程,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有病乱投医”,贻误治疗时机。同时,他还多次在大型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及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参加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在科普工作中的表现突出,2011年,他成为了北京市首批认证的“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积极参与公共卫生

应急和救援工作

2003年北京SARS流行初始,王贵强主任以传染病医师的敏感性,迅速意识到了该病的危害。他建议医院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在诊治发热患者时带口罩,注意个人防护。在北大医院出现首例患者时,他积极参加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建言献策,配合院领导设计重新启用的旧病房楼,用于SARS患者的集中收治,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负责SARS主诊和会诊工作,还承担着大量普通传染病重症患者的救治,因成就突出,获得了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殊荣,他所在的科室,也获得了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5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后,王贵强主任受原卫生部派遣,参加了赴印尼卫生救援队。他利用自己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帮助当地有效进行防疫工作,并诊治了大量患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中国卫生救援队在当地总医院开诊11天,共接待门诊患者1200多人,最多一天接待患者200多人,接近该医院日均门诊量的三分之一。由于王贵强等中国医生的良好声誉,大量患者慕名而来,请求中国医生给予诊治。

作为传染病专家和原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贵强教授多次参加原卫生部组织的突发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咨询和甲流、蜱虫叮咬、超级细菌等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受到了原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2010年发生的“蜱虫叮咬事件”中,王贵强主任受原卫生部委托,作为专家组成员赴疫区调研,获得了第一手临床数据,为原卫生部颁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依据,并作为主要执笔人对终稿把关。

作为原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委员,王贵强主任还积极参加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修订、制订和审定工作。主持修订了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参加了《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的制订,主审多部法定传染病标准。由于在传染病标准制订、修订和审定中的突出贡献,2007年,王贵强主任被原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评为“卫生标准先进个人”。

作为首届中华预防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委员,王贵强主任积极参加公共卫生应急的管理工作,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参加了《公共卫生应急手册》的编写工作。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王贵强主任作为国家核生化医学救治辅助决策系统专家组成员,为奥运期间的安保工作进行技术支持。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7

霍勇教授向会嘉宾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基本情况:本届大会规模空前,使用了国家会议中心一至四层26个会场展开学术交流.近15个会场用于媒体中心、讲者服务、VIP服务、厂商演示培训中心等,设置了330个Session,1200余人次学术讲演,20场次Hands-onTraining,邀请主席团和中外嘉宾1100余人,参会代表遍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中小型城市。有数据统计,从2012年2月15日至4月30日,“长城会”征文历时1.5个月。共收到中英文摘要2237篇,“长城会”、BMJ联合编审委员会秉承“科学、严谨、公正、客观”原则,在线评审并经学委会复审后.录用摘要1739篇。所有录用征文将刊登在Heart杂志(BMJJournals,IF4.223)增刊,录用摘要可以在线或通过链接检索、引用,同时将有698篇征文参加大会青年医师奖、英文演讲比赛、专场交流及壁报展示。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6680

国内刊号:31-1365/R

邮发代号:4-35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9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全民参与是指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力投入是指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弘扬奉献、进取精神;全面预防是指全面落实健康教育、检测干预、治疗关怀等综合防治措施。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稳定,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体和支柱,是防治艾滋病的生力军,有责任、有能力为防艾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防艾宣传工作。

1、关爱他人奉献社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把预防艾滋病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参与社会宣传动员活动,向家人、朋友、同学和不了解防治知识的人宣传防艾禁毒知识,用爱心和行动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尊重、不歧视的社会氛围,帮助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早日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

2、掌握防艾知识技能。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的传染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是可以预防。我们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普及防艾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防控艾滋病知识水平。

3、坚决拒绝诱惑。会降低人的自知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但严重损害自己身心健康,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我们要坚决拒绝尝试,在诱惑面前坚决说不。

4、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不去消毒不严格的无证诊所拔牙、美容,不要做纹眉、纹身、穿耳洞等刺破皮肤的手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纠正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不发生婚前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途径传播。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呼吁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正确对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通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向‘零’艾滋迈进。

抗艾防艾倡议书2

亲爱的同学们: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治艾滋病既需要政府组织领导,也需要全社会和每个人贡献力量,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

为了让同学们增强“防艾”意识,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措施,普及防治知识,正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在此我们特别发出以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防控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二 、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带头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文明风尚,投身到防治艾滋病的宣传队伍中去。

三、了解艾滋病只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不是对一种行为的批判,艾滋病患者也仅仅是一名值得同情和渴望帮助的病人。

四、遵纪守法、洁身自爱、珍惜生命、拒绝毒品。至今全世界还未研发出能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药物,防治艾滋病,重在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洁身自好,树立正确的性道德意识和性观念,远离艾滋。

五、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抵御艾滋病。

六、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用品。

七、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八、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九、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十、关心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艾滋病人,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洁身自爱,珍爱生命。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的、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了我们新一代责任与使命。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诚,使和谐社会的阳光更加温暖、明媚,放飞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之梦。

抗艾防艾倡议书3

朋友们:

在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红丝带飘动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看到飘动的红丝带,我们的心头不禁涌起一丝丝沉痛。从1981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至今,短短28年之间,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据监测报告,我国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近32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 10万余人,已报告死亡近5万人,每年新增感染者超过4万人。一系列枯燥的数字背后,隐含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本来跟你我一样,有欢乐生活,有幸福的家庭,有对自己和子女未来的憧憬。但现在他们要遭受艾滋病的折磨,同时还要承受因歧视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看到飘动的红丝带,我们的心情也一阵阵激动。国家对防治艾滋病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并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国际和本国范围内全面参与抵制艾滋病流行的全球行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艾滋病已纳入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成为了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由于艾滋病对人们健康的严重影响,“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再次被确定为今年的主题。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我们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抗击艾滋病的工作,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从我做起,提高防范意识。艾滋病关系我们每一位同胞,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积极学习防治艾滋病知识,掌握预防艾滋病的一般常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每个人都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0

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部病变,通常以视网膜损害为特点。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正在显著增加。为糖尿病人提供服务的维尔康奈尔医学院近期通过议会女议员杰西卡·拉宾担保获得了纽约市议会一笔高达28.7万美元的资助,用于为该医院眼科门诊购置两台设备,这些设备将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据悉,该眼科门诊是纽约-长老会医院/维尔康奈尔医学中心中最大的门诊诊所之一,每年有将近一万名低收入的医疗救助患者来此就诊,获得包括白内障、小儿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变性等相关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部肿瘤诊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1

    由于人们可以将任何类型的文件作为附件发送,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属性和途径将病毒传播出去,再使之自行繁衍和运行,这种状况使得电子邮件成为当今传播计算机病毒最主要、最常用的途径;其次是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的形式,移动存储设备主要指三种,分别是软盘、光盘、可移动硬盘,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常用的就是U盘、MP3、MP4等,这是设备都是造成计算机病毒传播滋生的重要媒介和途径;再次是局域网络的形式,局域网本身的技术特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网络内的计算机一旦发送感染的数据,它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接收方的计算机也会自动被感染,并且这种趋势一直会蔓延下去,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整个网络系统内的计算机全部被感染;最后是FTP文件下载形式,FTP翻译成中文就是文件传输协议的含义,计算机病毒可通过这一协议进行两种形式的传播,一种是通过此协议将病毒文件传输到世界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一种是从这些计算机中将文件进行复制,并将复制的文件再传播到本地计算机中,这些下载文件有很多本身就是病毒程序,或是在下载的过程中受到病毒代码的感染,总之这些文件的传输很容易造成病毒的感染和蔓延。4.不健康的网络资源高校学生普遍喜欢接触新鲜刺激的事物,再加上自制力较差,经不住诱惑,上了不该上的网站、浏览了不该浏览的网页,致使IE地址受到非法网站的入侵,密码被破译,网上资源被破坏等事故频发,这种状况无疑为病毒的泛滥钻了空子,最终导致系统出现崩溃。

    具体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首先高校应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部门员工管理分工及培训制度、计算机软件数据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电子设备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构建不但可使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能使之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严格予以执行;其次制定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计划,这样一旦出现危机情况,不至于过于慌乱,也能把用户在网络、系统和应用中所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再次加强对部门员工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及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力争使部门员工不仅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能以娴熟的计算机技术从容应对各种系统侵害;最后高校要加大对读者的安全教育,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比如对新生实施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之在了解必要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切实增强头脑中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及责任感等,这对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安全管理将大有裨益。安装防火墙和安全服务器防火墙一般是针对服务器而进行的系统保护措施,是位于计算机及其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它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关闭不使用的端口,严格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等,以此尽可能地保护内部网络系统不受外界侵害,最终在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形成一道安全保护屏障,但是防火墙也存在另一方面比较显着的缺陷,就是对内部攻击缺乏防范能力,而安全服务器的使用则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大多数服务器集成了包滤技术,可对内部攻击的病毒产生很好的防范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把防火墙和安全服务器混合起来使用,会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发挥更大的力量,当然也更能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能。做好反病毒技术的防护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性,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践防范病毒的过程中建议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在管理方面,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规则,以此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决杜绝盗版软件的使用;慎重使用未经安全检验的软件,尤其不可轻易复制、下载及上传等;对于计算机内部一些较为重要的目录和文件,一方面要进行备份保护,以防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设置访问权限,以防不法分子随意侵入;其次在硬件方面,加强对硬件的勘察和侦测,以此把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及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现病毒,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清除,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病毒对系统的入侵和损害;最后在软件方面,高校可在计算机上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尽可能对各类病毒进行查杀,这样可有效防止可执行文件被改写、删除等,对文件无疑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近几年兴起的较为热门的网络技术之一,受到了数字图书馆广泛的欢迎,它为网络的安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VPN隶属公网的一部分,并非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只是逻辑上的专用网,它运行的程序如下,在遵循一定通信协议的基础之上,把因特网作为中介,在远程客户机与内网之间构建一条秘密的、多协议的虚拟专线,这就是为什么它会被称为虚拟专用网的缘由所在,应用VPN技术最显着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保证客户机与内网之间通过专用网进行机密通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点的技术有信息加密技术、用户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2

1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1.1架构档案管理组织

当疾控机构全面启动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机制时,往往会建立起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领导防控工作,并在此之下,成立相关工作组。如协调组、信息组、现场组、检验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外联组、专家组等,具体负责预防控制工作中上下级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进行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与上报;开展疫情的应急处理与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的监测与检验检测。同时还要对社会民众进行健康教育,并与社会多系统多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共同抵御新发传染病。在疾控机构启动防控机制的第一时间,档案部门就应积极行动起来,将档案管理介入到防控机制之中。首先,档案人员应加入协调组或信息组的工作,专职负责对整个防控工作档案的指导与收集。第二,在各个防控小组中确定档案信息员,负责该组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1.2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建立规章制度。

档案部门应在各工作组成立之始,建议领导小组在各组建立和制定制度时,在制度中明确归档任务。在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将本组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和归档,并将这一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组的信息员职责中去。明确规定信息员的职责,除了定期将该组工作信息上报防控领导小组外,还要负责将该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上交到档案室。档案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归档范围,提出归档要求,发送至各工作组,从而确保信息员和各组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归档内容。

1.3利用现有的档案工作网络

在防控工作结束、工作组解散后,还会有反映防控工作的文件产生或需要归档,如表彰类的申报材料和实物类的档案以及各科室申报的有关项目或科学研究的档案材料。为了确保档案能完整地反映整个防控的全过程,也应该注意收集这部分材料,而它们的归档就需要靠现有的档案工作网络来完成。因此,档案机构还要及时对各科室的兼职档案员提出要求,关注并及时收集和归档这部分档案材料。

2明确防控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防控工作组的人员多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档案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及时提出归档范围是十分必要的。防控工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应从各工作组的职责任务出发,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制订。归档范围大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防控工作的组织与框架文件。包括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筹备、建立文件;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及人员安排、通讯录;重要的会议记录;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防控工作预案、方案、技术规范与技术指南;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防控工作计划、总结、大事记;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关于防控工作的通知、简报等文件以及本单位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建议、意见以及上级单位的指示、批复、复函等文件材料。

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材料。对新发传染病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所形成的材料是反映整个防控工作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是开展传染病症状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和病原学分析与研究的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材料,因此要特别重视这部分材料的收集。这些文件材料应包括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报告、专家会诊意见及现场消毒或进一步隔离的记录等材料。除个案材料外,还应包括新发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的技术规范、指南等规定性和指导性文件。此外,消毒药品、器械及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的申请、批复、登记表、汇总表,消毒工作登记和统计表以及应急队伍集结和培训等材料也应包含其中。

2.3 疫情信息统计与分析材料。这部分文件材料反映的是整个疫情的基础数据,因此,对它们的收集也是档案收集的重头工作。应包括本单位以及与上下级疾控机构沟通的疫情监测日报、周报、月报;疫情的监测分析报告;建立新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或平台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技术指南、规范性文件和培训材料等。

2.4健康教育材料。开展为大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疾控机构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大众都不了解的新的传染病,就更是需要加强民众的健康教育。因此,在工作中形成的健康教育材料就成为整个档案材料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健康宣传方案、宣传海报、公益广告、折页、手册;以及多媒体制作材料如DVD、VCD光盘等等。此外,还应包括对社区或下级疾控机构人员开展培训的材料。

2.5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科研项目等研究性材料。在开展疫情症状监测和实施防控措施的同时,疾控机构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会迅速跟上。档案人员应注意收集围绕该病开展的疫情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流行病学、病原学分析与研究等材料;此外,还应关注疾控机构为防控工作申请的各类项目和科研材料,它们也从多个侧面反映了防控工作的进展。这部分文件材料还应包括项目的申请、计划或方案、项目的进展记录、项目的总结性和评估性材料以及项目的审计材料等。

2.6社会机构联合防控的材料。防控新发传染病,不可能仅是卫生部门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加强社会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共同应对严重的疫情。当疫情发生时,疾控机构会立即与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航局、铁路局、交委、教委以及疫情周边省区的疾控机构进行合作,定期交流疫情信息,联合采取防控措施,并协助开展异地患者的排查和确诊工作。在联防联控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信息交流的制度、规定;疫情信息通报和工作简报;重要会议材料;协助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材料以及相关个案信息的通报、函件等材料。

2.7影像类和实物类档案材料。在防控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照片、录像等影像材料,也会有奖状、证书、奖牌、锦旗等实物类材料。档案人员一方面应明确地将它们列入归档范围,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关注这些材料的形成或产生时间,主动收集,做到随产生随归档。

2.8电子文件的收集。档案人员不仅要收集纸质档案,还应收集电子文档。电子文件的量很大,可以要求各工作组将本组的重要文件刻录成光盘,一式三份,与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3建设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系统

收集的目的在于利用,档案人员应积极开发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资源,为防控一线服务。档案人员一方面将收集来的文件材料尽快立卷,编制出目录,提供给各工作组查阅,一方面应利用信息平台,为防控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网络服务。

3.1积极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如果单位已有OA办公自动化平台,档案人员就可充分利用它,尽早将防控档案录入其中。具体做法是,档案人员应优先安排整理防控档案,并将全部防控档案单独编制目录号,在该目录号下,档案按形成单位大流水排序。这样,防控案卷的档号就不必等待当年常规收集的档案整理完毕后再去流水排序了,从而可以尽快地将案卷录入到办公系统中,方便防控人员利用。

3.2开发新的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系统。如果单位没有现成的信息系统,档案人员就应尽早地建议单位开发档案信息系统。在研发系统的过程中,档案人员应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多与软件设计人员交流,让他们充分了解档案材料的本身特点和利用上的需求,并且要求系统要留出端口,可以在以后加挂到单位的信息平台上。

4对档案人员的要求

4.1深入工作组。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各个工作组,了解防控工作的动态,随时掌握各组产生的最新文件材料,对收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4.2加强沟通与交流。由于信息员都是防控专业人员,对文件的整理与收集并不了解,档案人员就要经常与各组信息员进行交流,介绍收集和整理文档的经验,让信息员更快地进入角色。同时,要求各工作组必须建立起文件材料登记制度,无论是上级单位下发的还是本单位制发的文件,信息员都要一一登记。

4.3做好模版工作。档案人员应为各组信息员建立文件整理的样本,可以让信息员通过实际的操作,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掌握文档收集后的整理步骤和规范。档案室要经常备份各组的文件目录,从而掌握整个防控工作文件产生的情况。此外,还应要求各工作组及时将已经处理完结的文件材料向档案室归档,以达到文件材料早归档、早立卷、早使用的目的,方便整个防控工作的查阅利用。

4.4及时捕捉新情况。随着防控工作的进展和深入,档案人员应密切关注工作进程,如果发现有新的文件材料出现,要及时捕捉,或遇到新问题要多动脑思考,找到解决办法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和国际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疾控机构预防控制新发传染病的任务会越来越重,档案管理一定要迅速跟上,才能使这些档案成为最为宝贵的防控信息资源,为应对新发传染病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3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51-02

一、环境病毒学的知识范畴及特点

环境病毒学是通过研究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目标的一门学科。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包括生存、繁殖、进化和传播,是关于病毒种类和数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防治环境污染的目标包括防治和监测有害病毒的污染以及利用病毒消除细胞生物或化学污染物。具体来说,环境病毒学可包括如下八个方面的内容。(1)发展简史1-4:如病毒的发现,病毒水质标准的建立过程以及从环境中提取病毒方法的建立过程;(2)研究方法1-3,5:如采用培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监测病毒以及从环境介质中提取和分离病毒;(3)环境中病毒的多样性3,6-8:如动物、植物以及原核生物的病毒;(4)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1-4:如环境因子对病毒生存的影响和病毒感染宿主的动力学;(5)病毒在环境中的进化;8:如病毒起源、进化机制以及高危病毒进化预测;(6)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1,9:如病毒在土壤和大气中的传播机制;(7)病毒的消毒1-2:如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在不同的环境介质和条件下对不同病毒的消毒效果;(8)利用病毒防治环境污染—噬菌体生物技术3-4,10-11:如利用噬菌体杀死引起赤潮的蓝藻和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细菌以及噬菌体对地球碳循环中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传统环境病毒学包括病毒的消毒和通过培养及免疫学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其内容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确定性的规律认识。现代环境病毒学主要包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病毒的生态行为、消毒机制以及监测方法以及利用病毒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通过噬菌体生物技术消除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其内容处在快速发展中,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如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传播以及水生噬菌体的生态。环境病毒学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分子生物机制突出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由于研究病毒在环境中的行为以及病毒通过专性寄生决定细胞生物的活性和生存,因此,环境病毒学的知识范畴较广,涉及不同的生态系统知识,如地质学、土壤学、水文学和大气学等,以及不同的生物知识,如动物学、植物学、细菌学和真菌学等。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生物过程的描述主要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特征突出。环境病毒学不同于病毒生态学,其主要目标是防治环境污染,因此应用性较强。

二、《环境病毒学》课程设置状况及原因剖析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