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实践基本情况实用13篇

实践基本情况
实践基本情况篇1

1.1对象

本研究选择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在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的管理和带教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蒙自市、昆明市、广元市和北京市等相关教学实践单位。

1.2方法

根据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实践安排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调查、收集资料。

1.3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单位、性别、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工龄)、基地教师指导专业实践情况、基地教师对专业实践培养的满意情况、本科教学安排情况、专业实践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学生具备的能力。

1.4质量控制

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预调查讨论完善调查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电话统一培训各单位调查负责人,课题组人员对收集到的调查资料进行完整性和合理性的评判。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在线平台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描述指标主要为构成比。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来自蒙自市、昆明市、广元市和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实践单位的25名管理或带教教师,其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数最多,为10人(40%);女性(52%)多于男性(48%);硕士研究生学历居多,为14人(56%);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16人(64%);20~29年工龄的人数占比最高(40%),详见表1。

2.2指导专业实践情况

近3年基地教师指导101名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其中调查研究类实践85人,实验研究类实践12人,其他类实践4人。12名(48%)教师认为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不存在困难,13名(52%)认为存在困难,其困难有指导时间不充足、与教师缺乏沟通、学生实践技能差等,详见表2。

2.3对专业实践培养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4%的教师认为指导的本科生专业实践质量符合预期结果,48%认为较符合,28%认为不符合,其中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能力弱、毕业设计时间不充足和实践单位指导水平有限。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地点(40%)、时长(32%)和效果(20%)满意度较低,详见表3。

2.4专业实践教学安排情况

36%的教师认为现行理论教学安排不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主要原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89%)和内容安排欠合理(33%)。只有44%的教师认为现行实验教学安排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实验内容设置欠合理等,详见表4。

2.5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48%的基地教师认为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主要原因为实践时间不足、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和学生参与度不够等。8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这样可以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经验与科研思维结合、工作资料与论文要求契合。2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全程在实践单位,其原因为学生能全程跟踪一个现场调查,时间充沛,能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实习的内容多。56%的基地教师认为全程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在实践单位和学校均可答辩。所有基地教师均认为本科毕业生去疾控中心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88%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毕业生去外省(发达地区)的实践单位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详见表5。

2.6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情况

调查显示,带教教师认为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应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文件撰写等技能,同时学校也应该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文件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加强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80%的教师认为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开题、数据分析和答辩等方面的指导,详见表6。

3讨论

3.1合理的专业实践安排是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我国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缺乏,需要把公共卫生教育纳入国家应急战略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和应急能力培养非常重要,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保障[1-2]。因此,本研究调查了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个教学实践基地的25名管理或带教教师,有13名(52%)教师认为指导本科生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困难,其困难主要是指导时间不充足。随后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32%的基地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时长的安排满意。因此,合理安排基地教师带教学生数量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专业实践时长,对改进本科生专业实践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2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调查发现[3],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欠缺的能力主要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阅读外文文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本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带教教师认为本科生专业实践质量不符合预期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能力弱、毕业设计时间不充足和实践单位指导水平有限。学生在实践单位实习阶段,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亲身参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工作,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单位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4],导致专业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本研究显示,只有20%的基地教师对现行本科生专业实践的效果满意。本研究结果提示带教教师认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不能满足本科生专业实践培养,主要原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及内容安排欠合理。因此,在理论课程设置中需要及时将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体现公共卫生教育的时代性。在实验课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和流程,培养学生应急技能和应急意识。

3.3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仍然面临着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够的困难,以传授专业课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本科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5],院校教育与实践基地实践相融合已成为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主要教育方式[6]。本研究显示,80%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生最佳的专业实践培养模式是实践单位与学校相结合,此模式单位可以提供实践训练,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帮助,使本科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更好地完成学生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提供开题、数据分析和答辩等方面的指导。因此,两者的结合对于充分发挥在校教师的理论指导和基地教师的实践指导,使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提升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基地教师的理论水平,相互促进达到整体带教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专业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考核[7],本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基地教师认为全程在实践单位实习的学生在实践单位和学校均可答辩。

3.4基地建设和学生培训有利于提高实践效果

公共卫生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科毕业生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实践培训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所有基地教师均认为去疾控中心完成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88%的基地教师认为本科毕业生去外省(发达地区)的实践单位实习会更好。因此,高水平专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教师带教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坚实基础。本调查结果提示,基地指导教师认为部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稍差,活跃度不够,变通能力有待加强,需提升科研思路和社会交往等能力。但也存在基础好,综合素质较高,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好,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生活纪律好等优点。提示在以后学生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可进行强化优点和改善缺点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张馨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181-185.

[2]王茂清,王帆,杜晓燕.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2):1087-1089.

[3]何艳,聂继华,张永红.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31-32.

[4]王佳.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的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33-234.

[5]冯任南,李彦川,李国强,等.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问卷调查能力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215-217.

实践基本情况篇2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形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全校20XX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六、参考选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参考选题如下: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认识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0、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况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量、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量、结构、工资水平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或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状况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情况调查。

45、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46、当地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47、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48、当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情况调查。

49、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

50、对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设设施(社区或农村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现状以及发展状况(国家投资、规模等)的调查。

51、对你所居住地民间文化社团(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文学、摄影、戏剧等)的调查。

52、对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数量、服务内容、典型事例、群众反映等)。

53、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54、本村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特色民俗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评估。

55、农村环境污染类型和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56、你所居住地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情况调查。

57、你所在居住地人口素质情况调查。

58、调查你家乡的公民对我国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情况。(比如:选举方式、对选举的态度、参加情况、当选人员情况等方面。)

59、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情况调查。(包括信仰哪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信仰内容等)

60、调查你家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人员构成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办事效率情况)

61、调查村民和村干部发生矛盾(比如,土地承包过程、宅基地发放、提留征收、教育经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的途径

62、调查当地公民权利保障情况(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63、调查你所在地的厂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职工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4、调查当地村务公开情况(哪些方面公开、落实情况、老百姓满意度、需要改进的方面)

65、你所居住地的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情况的调查。(产生、成员构成情况、有哪些职责、作用、重大事情的决定、是否定期召开代表大会?了解基层自治组织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66、当地法院制度建设情况调查(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巡回审判、简易程序使用等)

67、当地群众打官司诉讼费用情况调查(诉讼费用收取、支付律师费用、仲裁收费、诉讼费的减免等)

68、当地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情况调查(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途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身边法律遵守情况)

69、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家庭收入有哪些、基本的收入、家庭成员中收入高和收入低的差距)

70、当地工资情况调查。(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当地收入高的职业、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减负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71、当地社会保障体系调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机构)

72、当地养老情况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73、调查当地对困难群众救助情况(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

74、当地社会福利情况调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

75、当地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情况调查。(涉及的范围、执行情况、改进方面)

76、当地城镇职工住房情况调查。(居住面积、购房的承受力、困难、希望和要求)

77、创新公民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78、城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快捷优质服务的方面的调查。(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等)

79、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0、对你居住地(城镇)房价及销售情况的调查。

81、在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方面的调查。

82、关于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调查。(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的建立、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预案体系的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加强,公共参与自救能力的提高,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整体联动的实现程度等)

83、关于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责任制的调查。(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关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健全和完善;关于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责任制到位情况等)

84、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调查。(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社会治安、扫除黄、赌、毒;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强对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教育,强化吸毒人员感化和管理,改进刑事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院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确保政法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等)

85、家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

86、当地中小学生暑假学习及生活状况调查。

87、当地社会教育机构运行及管理情况调查。

88、调查当地如何运用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9、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维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90、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有哪些举措。

91、农民对科技致富的认识、态度和投入程度如何。

92、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93、当地政府在带动农民科技致富方面的有哪些措施。

94、新农村建设中各项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等)的落实情况调查。

95、当地企业发展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96、我看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97、企业员工的住房、工资待遇情况如何。

98、企业员工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险状况如何。

99、对你居住地人们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调查。

实践基本情况篇3

要打造良好的高职实践教学条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保障:

1 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学的物质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为确保高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质量的教材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基本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教材建设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

1.1 开发与编写教材。为了顺利地开发与编写教材,通常情况下,需要做到: 理论性结合实践性、思想性结合专业性、教学性结合自学性,以及知识性结合实效性。为了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教材编写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材由学校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编写,一方面在新教材中收录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体现最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学规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所编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1.2 审定与出版教材。在编写高职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两级审定、两级规划”的原则,同时对教材出版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教材的出版质量。另外,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教材适应社会的需要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材发展的多样化,以及数字化。

1.3 教材的选用。在选择高职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厅推荐与学院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推荐、高职院校自主选择的机制。同时,在高职院校,对教材加强管理。对于公共课教材的选用,按照国家推荐的规划教材为准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涉及国家意志、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教材。

1.4 教材的评价。通过组织开展优秀职业教材评选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进行评价,进而能够大面积的推广优秀的职业教材,使高职教材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为评价教材提供选择的标准和准绳。另外,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促使出版单位不断提升教材的质量、更新教材的内容。

2 努力提高实践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师偏少的现状看,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实践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通常情况下,通过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2.1 建立健全高职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机制。通过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通常情况下,这种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高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打破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之间的界限,通过采用岗位轮换制的方式对每个教师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每个老师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明确规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接受实践锻炼的时间。

2.2 在学校激励机制中,对于实践教学的特点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实践教学方面,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加大奖励的力度,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

2.3 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培养校外实践兼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中积极聘请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技术员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通过多渠道,以“请进来”的方式将校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到兼职教师队伍;另外,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内教师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检验。

2.4 在待遇方面、评聘职称方面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通过制定激励措施,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采用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奖励,奖励那些在自制教学设备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劳动和创造给予尊重和认可;同时,在学校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中,重点考虑自制实训仪器,以此为依据进行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

3 建好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

对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投入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要做到:

3.1 开发和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首先,购置和开发实训设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训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在购置实训教学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市场调研,一方面确保购买的设备满足现行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国内外先进设备进行接轨。同时对学校现有实训设备,组织学校的实践教学教师进行二次开发,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其次,积极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课堂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真实教学与虚拟教学相结合,在综合职业能力导向下,将真实与虚拟教学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超市、虚拟车间、虚拟实验室等虚拟的职业环境。

3.2 联合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单纯地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找一定的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常情况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形式,主要包括:

3.2.1 “自主管理型”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该基地集企业实训基地和学校实训基地于一体,借助该实训基地,学校教师就可以对实训时间和实训内容进行自主安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2.2 “协作型”实训基地。通常情况下,各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和联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以组织的名义,学校或院系与企业进行协商与沟通,同时保持长期的合作。

3.2.3 “合作型”实训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合作制”实训基地,或者通过合资办学的方式成立股份制学校。

总之,实践教学条件不仅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素养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实践基本情况篇4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高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培养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缺少规范性标准和要求。传统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与新时期要求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具体包括了河北、辽宁、内蒙、山东、浙江、吉林和江苏等省市的16所院校。

(二)调查方式

1. 问卷调查法

我们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截止时间是2005年9月。这次问卷调查共设计问卷22份,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其中2份空白问卷留档),收回问卷16份,回收率为80%。问卷涉及到7个省份的16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基本反映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调查表共设计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实践性教学情况”指标,主要是为了从总体上了解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该项指标下,又分设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实验室状况和校外实习基地”等项具体内容;第二部分为“任课教师情况”指标。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师的师资情况。我们分别从“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询问法

我们对调查问卷填写不详的有关学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就此项调查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实践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校内实验室状况、校外实习基地和任课教师情况等。下面是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性教学内容”指标

本指标我们就“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其他专业”三个专业,分别对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及“校外实习”五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具体项目是:“随授课进行” 、“集中实习”、“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其中前两项又分为“课时量”和“实施形式”两部分内容。

所调查的16所院校,在被调查的三个专业五门课程的教学中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所安排的课时量高低不等,最高的为36.4%,最低的是32.4%。其中有12所院校在“随授课进行” 和“集中实习” 两个环节都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占所调查院校的75%。而其余4所院校只对其中的某一环节安排了实践性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实习方面, 有93.75%的院校都安排了校内的实习,但在校外的实习中,仅有25%的院校进行了安排。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逐渐调整会计学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专业课要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安排适量的学时,加强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的实务操作,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参见表1、表2、表3、表4。

表1实践性教学方式表

从选用的教材上来讲,版本不统一,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分别占所调查院校的35.7%。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和方法”指标

实践性教学要突出综合性和岗位的流动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本指标按“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个方面分别对“分岗位模拟”、“综合实习”、“分角色模拟”及“所使用教材名称及出版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有多数的院校都“分岗位”、“综合”或“分角色”进行了模拟。具体来说:

1.有一半以上的院校在“手工会计”方面进行了“分岗位模拟”,当中:57.1%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0.0%的院校设置了“会计主管”岗位,35.7%的院校设置了“工资核算”岗位,50.0 %的院校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有57.1%的院校设置了“总账报表”岗位。

2.有近60%的院校在“电算化会计”方面进行了“分角色模拟”,当中:64.3%的学院设置了“出纳”岗位,57.1%的院校设置了“账套主管”岗位,64.3%的院校设置了“往来会计”岗位。

在考核标准上,设置了“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从调查结果上分析,多数院校采用了“百分制”的考核方式。

从实训的教学手段来看,采用手工实训的院校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仅有31.2%的院校安排了多媒体实训。

表6 实训的教学手段统计表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又将何种方法进行考评,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既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下,灵活的加以选择。

(三)“校内实验室状况”指标

本指标设计了如下两方面的调查内容,即:“手工实验室的配置”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绝大多数院校都配置了实验室。其中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的院校各占了81.25%和85.7%。

表7实验室的配置情况表

(四)“校外实习基地”指标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

调查结果显示, 14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基地共计40个,平均每个院校有2.5个。其中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有0个。校外实习基地(单位)的规模也有大、中、小之分。其中:规模大的有11.1%,中等规模的有77.8%,规模小的11.1%。

我们还对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时间做了调查。可见表8:

(五)“任课教师情况”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和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任课教师情况”指标下,设计了“年龄”、“学历”和“会计实践经历”三方面的内容。

1.年龄方面

从调查结果上分析,老中青比例为1:3:1的,这说明,在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中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此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最佳结构应为1:2:1)。统计数字见表9:

表9任课教师的年龄情况表

2..学历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为大学本科水平。统计数字可见表10:

表10 任课教师的学历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调查的这14所调查职业院校中,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目前只有一名博士生,硕士生的比例也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折射出,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是任重而道远的。

3.会计实践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参加了形式不同的,时间长短不一的会计实践,但仍有12.5%的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这对于日常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表11)

注: 在统计时,对调查表中部分院校所填写的人数一栏的资料,我们采用了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表12 “双师型”教师的情况表

实践基本情况篇5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全区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要结合本职工作,带着课题和任务,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当中,了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照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2、帮助抓好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指导帮扶单位确定活动主题、搞好学习调研、撰写好调研报告或走访材料、形成分析检查报告或分析检查材料,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或措施,协调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协助基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居)社区党组织,不断加强“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扩大工作覆盖面,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

4、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决策部署,用好用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惠民利民的各项政策措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充分利用本单位、本部门的优势,协调或投入项目、资金、物资等,支持和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找准矛盾纠纷症结,立足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或协调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解民忧、增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

三、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

全区“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通过所在单位明确基层联系点的方式进行。区直各部门要结合党建扶贫工作队、“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和“三进六送”及“千名机关干部进社区”等活动,选择一个或多个基层单位开展活动。帮扶社区的按“千名机关干部进社区”活动的安排开展工作;帮扶村的按“四联四帮”、“三进六送”活动开展工作;村、社区所辖学校和“两新组织”由联系该村、社区的单位和各镇乡街道和区教育局党委根据村居社区管辖范围灵活安排,务必做到所有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参学单位都有干部联系帮扶。

“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时间原则从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各单位部门要根据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四、有关要求

1、强化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直接检验和衡量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是否真正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活动。同时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深入基层开展活动。

2、掌握工作进度,按时报送情况。各单位要于2009年11月13日前将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基本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人员安排表(见附表2)报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单位每月12日、27日须将工作开展情况(见附表3)以电子邮件形式分别报送区活动办(kxfz@)和区委区政府督查室。

实践基本情况篇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建设校内校外协调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网络,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成为高职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现状,我们深入走访了设置轨道交通类专业的相关院校,对多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硬件设施、培养毕业生情况和基地特色进行了调研,收集了有关实训基地的基础资料,进行了现状分析。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选择多家高职轨道交通类院校,进行了调研走访,其中投资大,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实训基地有“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基地”“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等。

其次,针对轨道交通类及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各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运用状况,实践教学的组织状况,相关教学模式的应用状况,以及各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利用这些资料可以进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分析。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94名学生、铁道机车车辆专业113名学生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145名学生进行调查,向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发放了调查文件,针对在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多个方面的20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实践教学课程由专业任课教师带队的情况较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8.3%,特别是铁道运营管理专业,专业任课教师带队比例高达76.3%。在实习实训的独立操作训练过程中,认为独立操作、训练的机会较少或几乎没有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8.1%。54.1%的学生认为实践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指导,认真负责,37.8%的学生认为实践指导教师定期辅导,比较认真负责。77.5%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技术过硬,教风端正。19.5%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人品很好,但技术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55.4%的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52.4%的学生反馈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完成实践作业与实践报告,另有36.8%的学生反馈只需要完成实践报告即可。56.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次数一般,79.5%的学生认为每次实践教学安排的任务量合适。67.4%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现场管理严格,秩序良好。

目前各个专业均能做到由实习各环节综合考评给出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59.3%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使自己收获很大,3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一般,98.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安排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1.硬件建设:各专业在硬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数量方面处于一般情况,但在校内基本上都能按照专业实训室的标准建设,设备基本齐全。能够满足轨道交通类相应专业的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考核的要求。近3年来,接收实训的学生数量能够与招生情况相匹配,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的工厂、车间有明显的差异,企业文化氛围不够。

2.师资队伍:调研的各实训基地均配备了与专业发展较为匹配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指导实训教学的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地指导校内实训。但缺乏企业或现场专家,校内教师的技术性经验相对缺乏,校内实训指导与生产实践有脱节情况。

3.实训过程:各专业校内实训任务安排合适,目的明确,内容非常实用,实训准备充分,管理严格。实训指导书、设备说明书和案例等资料完善,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训练机会较多。但安排实训次数一般,与理论教学有断层情况,校内实训与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并不吻合,实训过程中缺乏企业文化的氛围。

4.考核与评价:调研各专业均能由实习各环节综合考评给出实训成绩,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训收获很大,并认为实训教学对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但实训考核的形式仍然单一,实训成绩难以动态标示完整的实训过程,考核与评价的指标缺乏标准和规范。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问题

依据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运用现状,结合学生对实践教学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实践教学内容侧重指向于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虽然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关注了外显的知识与技能,突出了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缺乏对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能力培养,当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再适用于新的职业岗位时,学生可能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其次,是实践教学方式强调技能的重复训练,而完整的行动过程被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技能操作的操作性”、“技术的应用性”、“技术的实践性”三大模块中似乎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它只强调的是技能的量的积累,是基于静态层面的,缺失基于获取信息、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行动过程学习,学生很难获得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关键能力,即制订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方法等。

最后,是实践教学基地注重硬件条件建设和工作岗位的设置,而脱离了课程建设和学习岗位的设计。校内实训基地过于追求硬件设备的完整,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没有很好的联系,其教学也无法将工作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单纯注重工作岗位的安置,忽视了学习岗位设计,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缺乏明确的计划和足够的控制,致使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随意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2.主要问题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可以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发现:目前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知识本位”的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教”与“学”的矛盾突出,实训基地在教学、教育、基地功能发挥、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不够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传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教师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教师准备的内容来进行,而不是以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中心,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厌学问题比较突出。

(2)学生职业化养成教育有欠缺

部分高职学校没有建立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实习中不能感受企业的文化,缺乏基本的职业认知、职业目标,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良好的职业习惯等,造成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低、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校外实训基地因各种原因,难以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基本流于参观实习。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脱离,职业化养成缺失。

(3)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发挥不全

目前,高职院校因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标准化校内实习基地群尚未真正投入教学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教学实训,缺乏相应的生产、研发、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功能;缺乏一批相对稳定的、不同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低,主要成了毕业学生毕业实习、参观的场所,企业给学生提供的多是就业机会,而不是学习机会,不能真正做到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问题。

(4)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全面

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只能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注重教师评价,忽视了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造成教师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得偏颇,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激励作用不强,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动向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当前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尝试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模式是依赖于实践教学主体不断总结、探索和建构的,它没有固定的样态。因学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文化背景和优势不同,主体经验和个性不同,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另一方面,任何教学都是个性化的、教无定法。所以从理论上说,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没有边界的概念。每一种模式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特点,是具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的存在。从实践上看,虽然我们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找到了一些教学收效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与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相比,实践教学模式的样态还比较单一,数量还不多,选择的余地不大,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还要以创新为主导,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切实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

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立场和侧面揭示了教学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容易理解和操作,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是适应高职教育因用而学、因需而学,因技能而学的目标取向的。不是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把握和运用,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可供模仿、示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技能和技巧,让老师们用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只有适用性的模式才能达成这一目的;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取得良好教学绩效;才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传之久远。俗话说:“适用的就是最好的”――就是切合自身需要的、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2].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G].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组光,冯大军.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J].职教论坛,2003,(15).

[4]郭明维,何新征,杨倩.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03:31-35.

实践基本情况篇7

点评对象为全局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由局党委书记进行点评;各处、科室、中队中层领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由分管局领导进行点评;其他党员干部由本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各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党员大会、工作例会、支部会议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点评。

二、点评内容

点评要按照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主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诺情况等内容进行点评,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督促整改提高。

1、对基层党组织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推进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好事情况;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等。

2、对党员领导干部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

情况;践行承诺的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岗位工作和其它工作完成情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情况;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3、对普通党员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承诺的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岗位争优的情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三、点评步骤

1、自我小结。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照创先争优活动提出的要求,深入进行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前一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公开承诺兑现的情况进行“回头看”,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设想和建议,形成情况小结。

2、领导点评。分管局领导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点评,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所属党员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被点评的党组织和党员要作好领导点评书面记录。认真填写《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或《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

3、落实整改。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整改落实计划,扎实抓好问题的整改,能够及时整改的要及时整改,现阶段无法整改的,要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采取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和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开领导点评情况和整改措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有关要求

实践基本情况篇8

点评对象为全局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由局党委书记进行点评;各处、科室、中队中层领导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由分管局领导进行点评;其他党员干部由本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各基层党组织可利用党员大会、工作例会、支部会议等形式对党员进行点评。

二、点评内容

点评要按照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主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诺情况等内容进行点评,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督促整改提高。

1、对基层党组织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创先争优活动组织推进情况;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好事情况;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等。

2、对党员领导干部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承诺的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岗位工作和其它工作完成情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情况;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3、对普通党员点评内容。主要包括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承诺的情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岗位争优的情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情况;工作作风情况;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三、点评步骤

1、自我小结。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照创先争优活动提出的要求,深入进行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前一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践行公开承诺兑现的情况进行“回头看”,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设想和建议,形成情况小结。

2、领导点评。分管局领导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点评,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所属党员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被点评的党组织和党员要作好领导点评书面记录。认真填写《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或《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

3、落实整改。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整改落实计划,扎实抓好问题的整改,能够及时整改的要及时整改,现阶段无法整改的,要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采取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和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开领导点评情况和整改措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有关要求

实践基本情况篇9

一、当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课后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

基于新形势下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满足现有体系形式的要求,不断对其进行解析,并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以下将对当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课后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设计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课后练习题多是本节课程的总结和巩固,我们教师必须将课后知识和课堂知识有效的穿插在一起,及时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如果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学生当堂课学习的知识无法得到巩固,或是有疏漏,有重复,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差。要使设计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就需要优化设计体系,发挥现有设计形式的最大化作用。

2.教学方式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存在教学方式不科学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回答开放性问题,部分学生的卷面也是空白的,面对这样的考试情况,好多教师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很简单的基础题总是出现错误,中等题基本不出错或出错率低,而创新题没人做或做的人是极其少数呢?这就是此类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了极大的干扰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如果存在教学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必然会对后续教学体系造成影响。

3.课外扩展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材课外扩展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需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扩展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础类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形式有一定的影响,没有从本质上了解教学方法,因此出现学生最终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情况,难以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人教版初中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形式分析

基于当前课后教学形式的特殊性,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其适应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指标控制形式的要求,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将对人教版初中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形式进行分析。

1.合理选择课后练习题

针对初中数学教材案例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发挥引导,根据现有教学形式的要求,需合理选择课后练习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现有教学现状为基础,及时了解新知识体系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和要求。此外基于现有教学形式的要求,不需要太多时间,不必要写过多的解题步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揣摩,对比较难的题目进行解析,让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形式的具体化要求。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解题步骤告知学生,并在实践阶段落实现有教学形式,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优化设计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是对本节课总结性分析,基于课后设计形式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需要优化设计形式,发挥数学练习题的最大化作用,在新形势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精心设计练习题的形式,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例如在九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正弦和余弦》,以图一为例:有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3米高的墙上,则A和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灵活应用课堂知识,让学生明确是直角三角形,明确直角边和斜边大小,用勾股定理确定未知边的大小。

3.练习设计联系实际生活

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整体教学形式的特殊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引导性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合理选择素材内容。比如在学到二次函数时,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必须将其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如,有一道题,将自变量和函数分别设为x和Y,x表示苹果价格,Y表示的是苹果数量,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函数的形式,在后续教学阶段,学生将知识形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在一起,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此类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知道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有知识形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强化课后设计形式

在课堂设计阶段,必须以现有设计形式为基准,不断对知识形式进行巩固。教师必须在后续教学阶段,重视设计形式干预形式。在具体干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习题内容进行分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需要以现有教学形式为基准,及时对设计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也必须及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课后练习题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督导的作用,采用强制性干预形式,及时对巩固形式进行分析,强化教学体系,进而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束语

基于初中数学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发挥引导性作用,以现有知识体系为基础,及时对干扰形式进行分析。课后练习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形式,必须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实践基本情况篇10

由于生源减少,民办院校的处境艰难,一方面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进入对峙阶段,另一方面民办院校之间竞争也异常激烈。因为公办院校有历史沉淀,学术氛围浓厚,科研与品牌效应都比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具有较大优势。在此环境下民办院校应走出自己的特色,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应用”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进而提高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相应素质。在此背景下探讨民办高校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题组对山东省三地九所实力比较雄厚的民办高校和开展实地调研和发放问卷,接受调研者包括烟台南山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原山东产业文化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校区)、南山集团下属企业等。我们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72份,具体情况见表1。

二、山东省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中因子分析采用的是主成分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和斜交旋(promax),选择荷重大于0.5且其特征值大于1(Eigen values over 1)的因子作为主要解释因子,实现变量的归类。同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重新对三个专业社会实践生评价指标进行二级分类,构建出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的分层递阶的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指标体系。

对影响因素的各部分问项进行的KMO适当性检验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802、KMO值(学生素质)为0.868,财会管理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908、KMO值(学生素质)为0.827,旅游专业KMO值(社会实践)为0.738、KMO值(学生素质)为0.791。Bartlett’s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值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均适合于因子分析。具体数据见表2。

注:根据通常的惯例,α≥0.5为可靠。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子和3个因子,教学因素共解释76.232%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68.089%的变异, 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0.565,最大值为0.968,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α值也分别达到0.967、0.86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7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因子;F2由10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的专业实践和非专业实践比例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比例因子;F3由11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教师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比例情况、以及教师实践结果,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比例与实践成果因子;F4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实践结果对学生以后发展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F5由1个项目组成,涉及到教师实践时间长短情况,因此命名为教师实践程度因子;F6由1个项目组成,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命名为论文答辩过程学校控制的有效性因子;F7由1个项目组成,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此命名为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因子。 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毕业论文与学生实践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5.9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学生的产学研实习基地数比例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酒店业务能力等,是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F2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自主创业、学生实践创新成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3由5个项目构成, 基本反映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专业兴趣高低、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工资待遇水平、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度,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应用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474),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非智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22.148),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接上表

2. 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47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2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7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2.4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3.07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α最小值为0.61,最大值为0.934,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51、0.919,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3个项目组成,与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非专业实践有直接关系,因此命名为教师课余实践和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2由8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各种实践的影响,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水平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专业性实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因子;F4由4个项目组成,反映了教师实践时间长短和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与导师见面次数,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程度因子;F5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实践总结报告质量影响度、学生实践中爱岗敬业度、教师产研结合成果、教师挂职总结报告质量,基本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果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成果因子;F6由6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的课余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非专业实践因子;F7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教师对学生实践评价影响、学生实践单位评价重要性、教师的实践单位评价影响度等,主要反映了实践评价方面的内容,因此命名为师生实践评价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教师课余实践与学生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0.69),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比率最大,F7师生实践评价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4.695),对影响社会实践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理论、实践知识转化能力、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工资待遇水平,是所学知识的提升与创新,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F2由4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认可、学生专业兴趣,主要反映的是学生非智力方面,即精神方面的因素,因此命名为学生非智力因子;F3由2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应用,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30.929),能解释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比率最大,F3学生知识应用因子方差贡献率最小(13.757),对影响学生素质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2)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所示。

3. 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因子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1)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对影响财会专业社会实践的45个问项和学生素质的11个问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归为6个因素和3个因素,教学因素共解释71.09%的变异,学生素质因素共解释70.623%的变异。在本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这两大类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各个子部分做信度检验。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影响因素指标Cronbach α最小值为0.77,最大值为0.965,而且量表总体Cronbach α值也分别达到0.971、0.87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财会专业社会实践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14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毕业论文和师生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F2由1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科技、文化“下乡”学生实践数比率、支农支边学生实践数比率、支边支农实践教师比率等非专业性实践情况,因此命名为师生课余实践因子;F3由4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相关度、学生对答辩前准备程度、学生对论文答辩后整理情况等相关内容,因此命名学生毕业论文因子;F4由3个项目组成,基本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相关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德-体-技因子;F5由3个项目组成,反映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教师产研结合成果影响度、学生实践主动性程度的实践时间和成果,因此命名为实践程度因子;F6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实践评价情况,因此命名为学生实践成果因子。从方差最大贡献率来看F1师生专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23.24),能解释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比率最大,F6学生实践成果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5.457),对影响社会实践工作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弱。

财会专业学生素质因素结果分析与命名:F1由5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包括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学生专业兴趣爱好、学生自信心表现、学生专业认可程度等,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因此命名为学生非能力因素因子; F2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高低等,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因子;F3由3个项目组成,主要涉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学生创新成果比例、学生毕业后工资待遇情况,是知识转化运用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高低情况,是知识的提升,因此命名为学生知识创新因子。

(2)财会专业课程社会实践和学生素质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结果,构建出财会管理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所示。

三、三个专业社会实践与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

3.1 三个专业社会实践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在三个专业中的社会实践因素的方差贡献率最大。说明毕业论文对社会实践因素的影响最大。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就所学专业领域某一现象或理论简介或某一理论成果而所的文章。学校应该严抓学生论文,从选题、开题、中期考核、以及论文答辩都要严格控制,避免出现“论文不重要,不能因为论文答辩不过耽误学生毕业”这种宽进宽出的错误思想,应该树立论文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论文不合格大学学习就不合格的思想。严格把控论文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提高全体教师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3)制定规范的论文开题、答辩制度三专业因子分析中,相同因素还包括实践成果与实践程度因子以及专业实践与课余实践因子。

财会专业有与学生道德相关的因子,这与专业特点有关。会计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2 三个专业学生素质因素因子比较分析

学生素质因素三因子命名相同包括: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学生知识创新因子、学生非智力因素。三因子涵盖学生素质的70%多的信息。

三因子在三专业中顺序不同,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23.474%,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应用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13.757%,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30.929%,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38%,在三专业中最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5.36%,在三专业中最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22.148%,在三专业中最小。

以上差别是由各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财会专业学科特点略微偏理科,财会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定量、精确、细致、微观,同时有比较枯燥和单调,所以对学生的兴趣要求较高,因此学生非智力因素因子对财会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在三专业中最大;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宽泛,需要多方面的掌握知识,知识专业性不强,因此学生思维活跃,思维发散,因此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因子对工商专业学生素质方差贡献率最大;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人的因素,突出实践的专业特色,因此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生酒店业务能力影响因素最大。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一种实力派办学机构,在教学界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探索适用于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指标体系,推动其教育科研工作的进步,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镇,李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创新成长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66-171.

[2]梁镇.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评价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5);

[3]梁镇,陈立文,丁雷等.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杨颖.浅析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年9月.

实践基本情况篇11

1、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建设

1.1 实践教学目标

物流实践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工作能力。物流专业人才应能“通业务、善合作、精管理”。所谓“通业务”,即指通晓各类商品的性能及储运条件,熟悉现代物流作业流程及规范;“善合作”则指在现代物流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等环节中,需要不同领域人员的合作与配合,要求专业物流人才具备很强的合作意识;“精管理”,即所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是以成为管理者为职业发展规划方向,并非物流产业的一线人员,要成为合格的物流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管理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企业运营组织计划协调、人际交往与沟通。物流实践教学应达到这样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如物流流程设计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社交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2 课程实践教学

为力促教学改革,教育部指出应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创新要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培养目标、专业需求、知识积累、发展兴趣等),以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为目标的跨学科立体化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但是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方能显现,实践课程则需要有理论知识作为主线贯穿其中。这意味着理论课程的教学可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吸收理解理论知识,一般可在授课中通过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式方法,借助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况,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纵观现有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通常是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整合起来,分为若干能力模块,有序开展课程教学及阶段性专业实训,实训课时占一部分,以此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如某物流学院根据物流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体系包括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扩展学习领域等四个部分。

1.3 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是在专业课程有一定积累基础上,通过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模拟操作,如ERP模拟实验室、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管理模拟仿真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能力。因其综合性,通常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以项目为导向,将物流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串连起来,模拟真实岗位情境,如商品采购、入库、定仓、转仓、分拣、出库、调度、配送等环节进行操作。

本科阶段前三个学期因专业课程还未全面开始,一般可安排专业认知实习,通过安排每学期一两天的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物流管理职业的工作特性,接触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带着疑问到课堂上寻找答案,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对物流专业有初步的认识,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可安排一个完整周期时间(最短至少一周)进行社会调查或企业见习,以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串成一个系统,而非仅是单独的知识点,~方面了解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如何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发现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与局限,引发学生深入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在第五、六学期应安排综合性专业实习,帮助学生整体认识物流企业整体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系统看问题的能力,扩大其全局观,调动自主学习主动性。第七学期,专业课程开始接近尾声,应安排一个完整周期进行实训,至少一周时间,让学生在全真模拟企业环境下,在给定企业情况下,要求学生设计物流流程,以培养其判断、决策、组织协调及动手创新的能力。

1.4 工作岗位实践

工作岗位实践一般是指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顶岗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毕业实习则侧重于学生到各种企业单位的实习活动。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时长至少3个月,实践目标是要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锻炼,让学生明晰物流岗位的相关职责,并在企业员工这一角色中提升工作胜任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可让学生按自身的就业兴趣方向来选择相关物流企业及顶岗实习的岗位,并给予配套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

毕业实习一般需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6个月,这是学生树立良好就业心态的重要时期。学生可自行寻找相关物流企业或通过学校推荐获得毕业实习机会,实践目标为充分认识企业具体物流功能的运作、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及保养,发现企业物流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并最终以毕业实习报告的形式将自身在企业的各种收获记录下来,总结分析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建设

2.1 师资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操技能,针对目前这类“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可从“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请进来”,是指可通过系列人事政策,引导教师来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企业相关管理者担任实践教学辅导教师,独立开展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或者与学校教师联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以将其经验传授给学生,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另外亦可通过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形式,聘请物流企业骨干作为名誉教师,定期为校内师生开设专题讲座,解疑答惑。这一模式在我国台湾地区得到大力的推行,如台湾大学的兼职教师占比近40%。

所谓“走出去”,是指物流学院应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机制,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或部门兼职,或让其脱产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参与物流实践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体验物流工作,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探讨研究这些问题,以提高其实践指导能力。另外,也可在带领学生实训或实习中,深入了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并收集丰富的实际案例,将企业真实场景引入课程,丰富课堂案例。

2.2 实验室设施建设

实验室是加深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理解、提高其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实验室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成效高低。物流学院应根据其所设定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物流核心理论及流程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参考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及岗位,通过物流软件模拟与物流仿真实训的有机结合,完善校内仿真实验室建设。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看,实验室建设应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更好理解物流流程及基本概念,并掌握各个操作环节;二是培养学生的关键物流技术能力,通过让学生操作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设备,锻炼其操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分析物流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各职能模块的掌握,提升对物流应用及分析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基本素质,通过实验室模拟、角色扮演、问题研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物流职业人的基本素养。

一般而言,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来实现。从功能来看,分为纯系统演示实验室、模拟操作实验室和配备一定物流设施及技术工具实验室。纯系统演示实验室通常是多媒体教室,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提供投影模拟、软件演示等;模拟操作实验室则是通过条形码、电子拣选系统、RYID技术、物流仿真模拟等形式,以配置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仿真技术为支撑,实现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以便学生能上机模拟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国际货代报关管理及配送管理等;配备一定物流设施及技术工具的实验室,通过实物演示加深学生对物流工具的认识,实现从模拟到学习实际操作。

2.3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办企业,其组织管理较为方便,但因投入有限,可供学生实习的种类较少,无法完全展现现代物流真实环境,也就无法给以学生真实感。校外实习基地则能够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缺陷,真正到物流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给予学生真实的实践环境,锻炼其专业操作技能及沟通执行等能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物流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企业往往因担心引入学生实习不利于按计划进行作业,再加上宣导不足,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仅接受少量学生,导致工作岗位实践质量不高。目前在“产学研”机制引导下,物流学院顺势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企业联系,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原则下,积极与物流企业或部门联系,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各种资源,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成立校友会,促成实践基地建设协议的签订。

2.4 规章制度建设

科学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制度则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合理、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达到实践教学高水平产出。本科物流专业经过近几年对实践教学的探索,在吸收和借鉴其他以往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从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计划执行、安全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考核等全过程的规章制度,形成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校内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制度等,以良好的制度条件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

3.1 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

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评价是对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及改进,它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实践教学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见图1)。

3.2 对实践教学参与主体的评价

3.2.1 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情况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参与的态度是否端正,学生物流操作技能有无得到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学生对物流职业认知是否有提升等。通过教师的评价及反馈,让学生了解自身理论联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师指导下能不断进步。目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常用的有三种类型:一是日常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差异进行不同评价;二是阶段性评价,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指出下一阶段的改进建议,一般在每学期的1/3或半期时间开展;三是期末评价,教师在期末针对某一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或工作态度、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情况、工作效率及效能、职业道德给出书面评价报告。教师要保证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日记是其重要的原始资料,需要记录每个学生做得好与不好的事件记录。通过测评,能全面、系统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从这些反馈信息中获得不断自我提升的方向。

3.2.2 学生对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的评价

实践基本情况篇12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服务地方各项建设,加强甲、乙双方的交流与协作,共同做好双方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业和创新型人才,经友好协商,就共同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实践基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自签字之日起,在 四川省**市名山县新店镇中心小学 建立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命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二、乙方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愿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每年至少接收我校10名以上学生开展一周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接受和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学习、调研、培训、支教、政策宣讲等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为顺利进行实践活动解决基本的食宿条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三、乙方应派人参加社会实践领导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基地的规划建设、日常管理、活动指导与信息联络工作。

四、乙方每年5月份负责向甲方提供本年度的服务需求信息。甲方通过校内宣传媒体,宣传乙方的基本情况,及时乙方的需求信息。甲方负责组织有意向的学生报名,及时把组织情况反馈给乙方,包括报名人数,专业,实践时间、实践内容等。双方根据组织情况,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体验式社会实践、综合型社会实践或服务社区志愿工作等实践服务项目。

五、社会实践分为暑期社会实践和日常社会实践两种形式,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

六、甲(乙)方对社会实践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和要求,加强对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团队合作意识、文明礼仪素质的教育,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劳动纪律、职业道德、安全保密和文明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成才教育,做好实践活动期间对学生的考核鉴定工作。

七、甲方负责组织以本校学生为主的10人左右的社会实践服务团,利用课余时间到乙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甲方考虑到乙方的正常生产、教育、工作等情况和接受实践学生数量等方面的要求,采取小批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混合组队的方式组织社会实践团队。

八、实践期间,甲方负责对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做好服务团的组织教育工作、实践指导、安全管理和生活安排及其它相关事项工作,乙方在条件许可下,尽力为甲方实习、实践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提供大力协助。

九、甲方在社会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评比,办展览;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积极联系各级各类媒体做好活动的相关宣传工作,积极向校内、校外媒体投稿。

十、甲方设立学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经费,用于团队教师和队员基本活动费用。

十一、在实践活动期间,甲乙双方要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把劳动安全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甲方学生在乙方企业实习、实践期间,必须已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乙方要派专人对甲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切实措施保障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劳动安全、人身安全与财物安全。因不可预见的原因造成甲方师生的人身伤亡或其他事故由甲方负责。

十二、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老师及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积极为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的成长贡献力量,并保持与基地的长期联络,甲乙双方要本着互相支持、密切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不断拓宽基地建设的合作领域和内容。

十三、甲方为满足乙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协助单位进行技术培训以及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等任务,优先转让科技成果。甲方利用学校学科优势,优先优惠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攻关和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提供服务。

十四、甲方优先满足乙方对人才的需要,优先向乙方及其协作单位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

十五、乙方在甲方设立的社会奖学金、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单项奖学金及社会实践活动基金由甲、乙双方共同管理,其中校级奖学金及基金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由校团委进行管理,在乙方和学院的监督下按照协议规定的方向、程序与数量使用;院级奖学金及基金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由学院团委进行管理,在校团委及乙方的监督下按照协议规定的方向、程序与数量使用。

十六、甲方的校团委每年对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沟通机制、保障措施、项目运转、实践成果(效果)、发展建设等6个方面,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

十七、甲方对考核获得优秀等级的基地给予表彰。考核优秀的校级基地继续纳入下一年度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并给予建设经费支持;考核优秀的院级基地可升格为校级基地,同时纳入下一年度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十八、考核不合格的基地限期整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或基地出现保障不充分、人员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项目不

合理,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情况,共建协议自动终止,甲方对基地予以注销摘牌。

十九、在基地实践活动中应科研合作、项目合作等产生的科研成果、项目成果等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由甲、乙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有关规定,按照共建协议或具体的合作协议协商解决。

二十、甲乙双方本着“发展、服务、共同受益”的原则执行本协议。双方加强沟通与协作,总结交流经验,确保社会

实践基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一、实践基地是甲乙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甲乙双方的对口管理部门是甲方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分团委 和乙方的

.主管领导是甲方的

李小红 和乙方的

.

二二、甲方与乙方要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基地建设与工作动态,及时解决基地建设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践基地运作过程中遇到其它本协议未提及的事宜或在实践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将根据国家政策和上述原则由双方协商解决。

二三、基地协议从签字日期起开始生效,本协议一式三份,校团委备案一份,学院与基地所在单位各执一份。协议期为五年,协议期满后,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协商是否续签、延长或取消。

甲 方: 电子科技大学

乙 方:

负责人: 李小红

负责人:

联系人: **异

联系人:

电 话: 134382***31

实践基本情况篇13

1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困境与症结所在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法学教育取得了骄人的进步。经过30多年的恢复、重建、改革与发展,法学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高速发展的经济、国家政治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法学教育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规模扩张过快,教育模式落后,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法律实务知识与经验。霍姆斯大法官认为: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法学教育模式出了问题,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没有满足法律职业的要求。

我国大学本科法学教育学习4年,前3年半由教师来教授理论知识与部门法知识,而仅有的半年实践时间大多因大学结束后续问题而趋于流产,在此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学校到学校、书本到书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使学生长期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中,教师忽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法律案件和纠纷的能力的培养,法学理论变得生硬而抽象,由于实际经验的欠缺,也使所学知识得不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知识掌握难以牢固。长此以往学生将不具备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和竞争力,不能适应社会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常态化进行,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由于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社会对法学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师以学生的角度入手并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完善、创新该院实践教学方法与途径,切实提高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该院法学本科教育现状

从法学教育办学层次上看,该院的法学专业处于本科、研究生层次,但以本科为主。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本科生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牢固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但该院现在无论是课程安排上还是教学模式上也都是“填鸭式”教育的模板。据调查,该院法学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每周平均93%课程涉及不到实践,70%的老师讲授知识不讲案例,采用单纯讲演教科书传授知识的“片面抗战”的方式。三、四年级学生由于司考、找工作等压力更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该院现在法学教育实践普及情况不容乐观。但该院增强法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

(1)该院于2013年招收第一批法学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确立了“服务行业需求、强化工学结合、凸显应用取向、确保人才质量”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理念,与多个实务部门签订了法律硕士联合培养协议,在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了多个研究生实践基地。不难看出该院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定位于实务性法律人才,这同时也为本科生找到了自然的教练。据了解该院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在职研究生,这更方便研究生帮助本科生实践。

(2)2012年11月,该院加挂国家律师学院牌子。国家律师学院将承担高端业务、新型人才、涉外法律事务、律师职业道德体系养成等培训,以及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职能,深入开展律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律师人才队伍。每学期均有几批工作在一线的律师来该院参加为期一到两个星期的培训。他们来培训的同时也带来了发生在全国各地绝对鲜活的案例,并且带给学生的还是他们多年来工作在一线处理法律事务的经验,最为实事求是的指导学生解决实践中的纠纷、法律实务。

(3)2013年7月中旬该院法律援助机构“法律帮助中心”正式成立,该院法律帮助中心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的公益性法律帮助机构。中心由法学院专业教师指导,志愿服务的学生为骨干,社会律师参与,本着提高素质、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的宗旨,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案件、促成纠纷当事人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中心与本市多家律师事务所、各区、周边县市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局存在合作关系,而且广泛受理社会上各种符合要求的案件,诉讼案件,调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等内容为该院法学实践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诊所式教育”的开展开辟了途径。

(4)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模拟法庭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而该院模拟法庭设备基本齐全,硬件设施过关,如果能在该院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让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的现场感和直观感,进一步加深参与者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更好的提高辩护双方对适用法条的运用和把握。

3 该院特色法学实践教育道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而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他们的法学院主要靠两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采用实务色彩很浓的案例教学方式;第二种是以德国、日本、英国为代表在特定机构中进行1~2年的实务训练。这些国家在采用某一种教学方式为主的情况下又综合运用其它方式,多种方式相得益彰。总而言之,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法律机制传统、政治水平等基本国情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法学教育模式。而教师要做的不是照抄照搬法学教育发达国家甚至国内实践教育开展较好学校的教育模式,若是那样我院教学会“水土不服”。教师该做的是根据该院自己的特色、情况去发掘一条具有该院特色以提升该院法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建立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小组。结合该院实际情况,该院在师资力量上、教学设施上相对薄弱、简陋,然而,该院可以扬长避短,巧妙地整合国家律师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较为实务化的教师、法律帮助中心等资源来走上一条具有该院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英国法学实践教育做得比较出色,他们法学教育第三个阶段是实习阶段,由律师事务所负责,派遣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律师采取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指导。这种运用传授经验的教学方式可以借鉴给教师,该院硕士研究生部分有律师执业资格,很大一部分为在职研究生已经工作在公检法律等部门,充分利用这种学生资源和师资力量,聘请该院专业教师和国家律师学院律师为导师,以本科生为主,以法律硕士研究生为辅建立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小组,以该小组为基本单位,研究生带动本科生从事学习实践活动。研究生言传身教本科生,同时教学相长,节约资源。

(2)依托该院“法律帮助中心”对外进行法律援助。众所周知,法律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培育与法学本科教育的其他方面彼此相连。这就在教教师要融入法律职业的课堂中、走出校园,去了解中国法制现实,进行法律援助。通过难题的解决、对群众利益的维护等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职业自豪感。该院“法律帮助中心”是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法律援助案件的处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向导师(该院研究生)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扎实法学本科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基本的诉讼程序而且积累了解决法律实际事务的处理经验。

(3)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开展该院特色的“驾校式法学教育”。美国等发达国家为培养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临床法学教育”,所谓“临床法学教育”又叫“诊所式法学教育”,效仿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指导法学院学生参与实际案件的处理来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强调学生自己办案,在实践中找答案,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尽快适应社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法律应用技术,而且增强了社会公德心、责任感。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好,但是笔者认为还是不能全盘吸收,因为完全吸收还会造成自身“水土不服”结果。该院实际情况是:一是大班制教学,每班人数在60~130人不等,人均教学资源占有量稀少;二是教师数量少,人均教师资源占有量更少;三是几乎没有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四是学院法学教育实践教学尚未实质性开展,学生整体实践能力差。基于这些原因得出结论:该院现阶段不适合开展“诊所式法学教育”,但可以借鉴西方“诊所式教育”思想结合该院实际情况打造该院特色的教学方式―“驾校式法学教育”。即效仿驾校利用教学场地、实训路段以教练+学员为单位,先在模拟场地摸索,再到实训路段上手培养驾驶员的模式。以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小组为单位,先在教师、国家律师学院律师提供的“场地”―各种实际案例上做入门训练。等学生具有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再到学院仅有的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模拟法庭”进行模拟解决法律实务训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穿插该院教师、国律律师对模拟解决实务问题整个过程的评价机制。等这一阶段结束,便可以进入“实训路段”―“法律帮助中心”对外进行法律援助,在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领导本科生参与到法律实务的应用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吸取了“诊所式法学教育”等先进法学教育模式长处而且将该院实际情况考虑在内,通过实践证明取得效果不错。

党的十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我国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适应国家法治建设需要的优秀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金和.中外法律教育比较――法学教育向实践方向改革的建议[J].当代法学,2002(12):103-105+109.

[2] 杨华.中外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现状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4):57-5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