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实用13篇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1

1.1 组织绩效水平与高管继任

Dalton对“高管继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关联性进行论证,结果发现:在绩效水平较低的企业中,高管变更发生的概率较大,此结果也说明了企业绩效对企业高管变更决策有重要影响。此外,Laker从委托-理论视角出发,认为企业与高管之间是委托关系,但是由于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人(高管)的经营行为具有“不透明”性,所以委托人(企业)需要投入监督成本来防止高管的“偷懒”行为,或者将高管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来规避高管的负向产出行为。如企业一般以企业经营绩效的水平来衡量高管的努力程度,即将高管利益与企业绩效之间挂钩。

1.2 公司治理结构与高管继任

1.2.1 股权结构与高管继任

Brunnello以意大利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继任之间关系并不是显著,而笔者认为这种关系的不显著主要与样本量相关。当高管占有企业大部分股权时,高管变更或继任的概率较低。此后,Volpin和Denis两位学者都以不同国家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高管继任的概率,与其对业绩敏感性,以及与高管的持股比重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①。

1.2.2 董事会结构与高管继任

Jensen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中董事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增大,也就是“委托-”的问题也会增多,例如董事会决策的“搭便车”问题,决策效率自然降低。一旦高管成为大股东,董事会决策也可能会成为高管自身决策,董事会的权限会由高管掌握,并且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摆设,也就不可能有效监督高管的行为。对此,Fama认为企业决策效率还跟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重有关,外部董事由于不会与企业内部经理人之间存在“合谋”的可能性,在决策方面更具有效率,他们更加关注企业高管在经理人市场中声誉,更加关注高管对企业股票价格上升的贡献。

1.2.3 市场环境、控制权市场与高管继任

Defond使用了美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不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异导致高管继任频率和模式的差异,越是在竞争程度的高企业中,高管继任发生频率越高,因为企业关注并不仅仅是关注企业绩效提升,也关注与其他企业绩效之间差距,一旦这种差距超出了预期,企业可能就会选择能力更强的高管来替代现任高管(与“替罪羊”假说观点一致)。Manne认为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获得的“公司控制权”可以带来意外的收益,可以为新企业注入优质管理队伍而获得收益,也可以为股东分配新的股权,并可以为母企的管理效率带来提升。Conyan认为高管的年龄与企业的高管继任决策之间存在关联性,年龄越长,高管越有权力影响董事会决策,则强制继任的概率较大,反之相反。

2 高管继任模式的相关研究

2.1 高管继任模式

高管继任来源是指当企业需要解聘现任高管时考虑的替代者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选择外部(或者同一个产业领域,还是不同产业领域)等。Shen(2002)②认为企业选择高管继任者有三种渠道:一是企业内部类似岗位继任者;二是企业内部岗位下属岗位;三是外部继任者。而Rajagopalan(2003)③认为企业的高管继任模式主要有:既定高管继任、非既定高管继任和外部继任三种。

2.2 高管继任来源影响因素

2.2.1 经营业绩

企业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发生高管变更呢?很多学者的研究证实了当企业经营绩效处于困境时,他们极易实施高管继任决策。当处于绩效困境的企业现任高管来自企业内部时,董事会则更倾向于选择外部继任者,因为可以带来企业战略的变化,带来更多的创新之举④。当企业经营业绩达不到董事会预期时(如董事会对未来绩效提升有更高的预期),董事会考虑实施高管继任政策。由于内部继任者往往与现任高管之间存在着种种显性或隐形联系,内部继任之后的绩效提升空间也较小。所以选择外部高管成为董事会的最优选择,外部继任者可以带来变革,企业绩效改善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大。不仅如此,股东们的收益都是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绩效,一旦绩效水平下降,他们会怀疑现任高管的能力,也会对高管所带领的团队有所怀疑⑤,并且认为内部继任者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内部继任者往往来自现任高管团队),这些都表示了企业选择外部候选人来继任高管的概率较大⑥。

2.2.2 企业规模

Furtado就认为企业在内部培养一个高管继任者需要一定的成本,且需要产品市场规模的支持。当企业经营规模或人员规模下降时,企业负担各种形式的成本压力会增大,此时从外部招聘高管的成本低于内部培养,继而使得企业倾向于选择外部继任。Dalton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规模较小的企业一般都是选择外部人来继任现任高管的,因为这种继任成本远远低于内部培养继任。

2.2.3 董事会工作经历

对此,Helmich认为石油企业中董事会成员数量与企业高管继任模式相关,且与外部继任高管数量及其在总数中比例有直接关联⑦。Borkhovich则将董事会中董事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两种,认为外部董事占的比重越高,企业的外部高管继任概率越大,并且概率随着比重增加而提高⑧。

3 高管继任的结果产出研究

3.1 结果之一:战略调整或变革

战略是现代企业持续生存的关键,经营管理者(包括高管)的职责主要是制定和执行与企业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让企业在竞争中受益。一旦企业陷入困境,董事们会寄希望于下一任高管的管理和经营,期望他们能够调整或变革现有的发展战略来以提升企业绩效。一般情况下,高管继任后企业的经营战略会发生调整或变革,或为销售战略、财务战略和生产战略等,此类调整或变革会直接带来组织架构调整,让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模式⑨。Miller对内部继任和外部继任两种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外部继任更能够给企业带来变化,尤其是战略的变化更为明显。

3.2 结果之二:高管团队晋格

高管的能力不能够通过他一人体现,一般情况下,他的各种经营和管理是由他所带领的团队共同来实现的。企业的高管继任事件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高管队伍的升级或被替代。这种替代在外部继任事件上更为明显,因为内部继任往往是高管一人的替换。一旦企业选择外部继任高管,原有的高管团队可能会发生三种形式的变化:一是解除前任高管团队中对新战略有“反对之意”的个体或群体,组建凝聚力高的新团队;二是用新的战略来俘获原有高管团队的成员,让他们尽心投入到新战略的执行过程中;三是从外部引入新成员组建新的高管团队⑩。

3.3 结果之三:绩效改进

学术界关于继任高管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改进之处观点也存在差异,不同学者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总体来说有三种:“改进论”、“消极论”和“平行论”。Helimich支持第一种观点,他认为“企业的高管继任事件是对原绩效一种改进,继任之后的企业股票市场表现较好,经营绩效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当企业绩效处于较低状态时,通过高管变更来提升绩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且可以被大多数企业采用。与第一种观点相比,“消极论”则认为企业进行高管继任是对企业现有运作体制一种打击,每一次的继任可能会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例如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等都会带来企业经营市场上低状态表现。

注释:

①Hambrick,D.C.,和 Mason,P.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9(2).

②Shen, W.,和 Cannella,J. A. A. Power dynamics within top management and their impacts on CEO dismissal followed by inside succes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45(2).

③Greiner, L.,Cummings,T.,Bhambri,A.When new CEOs succeed and fail:4-D theory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J]. Organization Dynamics (winter), 2002.

④Hambrick, D.C.,和Mason, P. A.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2).

⑤Boeker,W.,Goodstein,J.Performance and Successor Choi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3(36)

⑥Zajac,E.J.CEO selection, succession,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11(3).

⑦Greiner, L., Cummings, T., 和 Bhambri, A. When new CEOs succeed and fail: 4- D theory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J].Organization Dynamics(Winter),2002.

⑧Hannan, M. T., 和 Freeman,J.Structural Inerti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s[J].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1984(29).

⑨Boyne,G.,Dahya, J.Executive Success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J].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2(80).

⑩Shen,W.,和Cannella,J.A.A.Power dynamics within top management and their impacts on CEO dismissal followed by inside succes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2).

参考文献:

[1]Aldrich, H. Organizations an1d Environmentalist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9.

[2]Allen,M. P., Panian, S. K., and Lodz, R. E. Managerial success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 recalcitrant problem revisited.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9(24): 167-180.

[3]Astley, W. G., and Van de Ven, A. Central perspectives and debates in organization theor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3(28): 245-273.

[4]Adams, J. Ste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i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63(67). 422-436.

[5]Allen, P. A., S. K. Panian and R. E. Lotz.Managerial success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Calcitriol no problem revisited.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 4, 1979.167-180.

[6]巍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3(3):32-41.

[7]吴迪.上市公司CEO声誉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8]王红领.决定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制度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1).

[9]薛文峰,武志鸿.家族CEO和非家族CEO薪酬激励差异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9):127-131.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2

在“红绿”生态文化理论的议题领域下,刘仁胜(中央编译局)系统阐述了一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经济观、绿色科技观对于绿色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科学认识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变革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郭志俊(山东财经大学)集中评述了“绿色工联主义”理论与实践最近几年来的进展,尤其是加拿大学者比如杰夫・沙茨的相关研究,认为劳工运动与绿色运动的政治联合对于绿色变革依然有着不容置疑的理论相关性。张淑兰(山东大学)以印度学派(尤其是范达娜・席娃和碧娜・阿噶瓦尔)的“生态女性主义”为例,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并在承认(印度)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局限性的同时,强调了它们所提出的对妇女与民主、环境和发展关系思考的全球普适性。李亮(南京林业大学)全面评述了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的阶段性演进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学界对其著述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并阐发了社会生态学对于社会与文化等级化结构如何影响着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的观点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变革意蕴。刘颖(山东师范大学)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环境)“新社会运动理论”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梳理,并对其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了概括,强调当前的欧美(环境)新社会运动正呈现出一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新特征(比如发生在英国、北欧等地的青年骚乱),而如何将这些理论框架应用于阐释我国最近发生的大众性环境公众事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浅绿”生态文化理论议题领域下,李昕蕾(柏林自由大学)系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1992年以来的理论演进和实践成效,着重阐述了这一“浅绿”环境政治社会理论的绿色变革意蕴和潜能及其内在缺憾。李慧明(济南大学)在评述“生态现代化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此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的具体设想,比如生态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经济工业生态化、社会变革和欧盟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修正。孙凯(中国海洋大学)结合澳大利亚学者罗宾・艾克斯利的《绿色国家:重思与民主》一书,阐述了“绿色国家理论”的国内和国际向度,认为当代国家无论在国内政治绿化还是环境国际合作与管治方面都理应发挥一种更积极的角色,问题在于如何使国家成为一种推进绿色经济变革和生态民主的正向力量。郇庆治(北京大学)通过安德鲁・多布森不久前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评述了“环境公民(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认为对于环境公民职责(资格)的重视与主动培育,无论基于世界主义、共和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理由,都对于现实中个体行为的绿色变革至关重要。郦莉(外交学院)系统评述了“环境公共管治理论”尤其是在国际和全球层面上的理论进展和实践应用,认为基于碳交易和清洁生产机制等实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环境国际合作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环境公共(全球)管治有一个合理而正确的预期。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3

[4] 孙桂珍. 中学生元认知、错题管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数学学科为例[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 刘儒德, 江涛, 李云芳. 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1): 54-58.

[6] 施良方.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7] 宫献岭. 关于高中学生对纠错认识与错题管理策略的调查分析报告[EB/OL]. , 2010.

[8] 周婉. 数学学习中错题管理与有效学习[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9] Robin H. Kay. The role of errors in learning computer of software [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7(47): 441-459.

[10] Melissa A. Fischer, MD, Med, Kathleen M. Mazor, EdD, Joann Baril, BS, Eric Alper, MD, Deborah DeMarco, MD, Michele Pugnaire, MD. Learning from Mistake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w Students and Residents Learn from Medical Errors [J].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JGIM, 2006(21): 419-423.

[11] Christian Harteis, Johannes Bauer, Hans Gruber.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from mistakes: How employees handle mistakes in everyday wor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8(47): 223-231.

[12] ARD W. Lazonder, Hans van der Meu. Error-information in tutorial documentation: Supporting users’ errors to facilitate initial skill learning[J]. Human-Computer Studies, 1995, 42: 185-206.

[13] Stellan Ohlsson. Learning from performance errors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6, 103(2): 241-262.

[14] ICY LEE. ESL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Error Correction in Writ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 System, 1997, 25(4): 465-477.

[15] Tzu-Hua Wang. Web-based dynamic assessment: Taking assessment as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y for improving students’ e-Learning effectivenes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4): 1157-1166.

[16] Hongcui Wang, Christopher J. Waple, Tatsuya Kawahar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dynamic question generation and error prediction for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J]. Speech Communication, 2009(54): 995-1005.

[17] Doerte Heimbeck, Michael Frese, Sabine Sonnentag, Nina Keith. Integrating errors into the training process: the function of error management instructions and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3(56): 333-361.

[18] Kelly A. Chillarege, Cynthia R. Nordstrom, Karen B. Williams. Learning from our mistakes: Error management training for mature learners [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3, 17(3): 369-385.

[19] Steven J. Lorenzet, Eduardo Salas, Scott I. Tannenbaum. Benefiting from Mistakes: The Impact of Guided Errors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Self-Efficacy[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2005, 16(3): 301-322.

[20] 符爱琴. 错题管理:从一道经典易错题谈起[J]. 化学教育, 2008 (12): 39-41.

[21] 王文. 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6(16): 4562-4564.

[22] 王文泉. 错题管理系统中个性化推荐练习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11): 67-70.

[23] 周婉, 徐汉文. 指导学生错题管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 数学通讯, 2009(10): 6-8.

[24] 刘博. 智能教学系统中个性化题库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 284: 110-114.

[25] Marko Balabanovic, Yoav Shoham. Fab: Content-Based, Collaborative Recommendation[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7, 40(3): 66-72.

[26] John S. Breese, David Heckerman, Carl Kadi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edictive Algorithms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C]. Proceeding UAI’s 98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conference on Uncertain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98, San Francisco: 43-52.

[27] Nicholas J. Belkin, W. Bruce Croft. Information Filtering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J].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1992, 35(12): 29-38.

[28] 谭柳萍. 试从“错题、错解”的习题教学中谈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J]. 教学经纬, 2009 (9): 77-78.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4

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王广秀(综述)浦佩玉(审校)(892)

染料木黄酮与肿瘤耐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药袁鹏(综述)辛晓燕(审校)黄艳红(审校)(896)

辐射增敏药吉西他滨研究进展高春玲(综述)谢立青(综述)王瑞芝(审校)(899)

双膦酸盐类在实体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陈映霞(综述)施毅(审校)秦叔逵(审校)(902)

肿瘤的靶向治疗李子明(综述)陆舜(审校)廖关琳(审校)(905)

5-^125碘-2'-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杨玉成(综述)侯建全(审校)(909)

超声治疗肿瘤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刘鲲(综述)何明生(审校)(913)

肿瘤全身热疗的临床进展邵汛帆(综述)张珊文(审校)(915)

器官运动和控制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影响闫婧(综述)李宝生(审校)(917)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杨腾飞(综述)王家东(审校)(921)

造影剂增强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陈宇(综述)吴宁(审校)(924)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杨文燕(综述)柳劲松(综述)(927)

进展期胃癌术后联合放化疗研究进展李明焕(综述)张品良(审校)(930)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6年征稿、征订启事(932)

控缓释制剂治疗肝癌新进展周剑寅(综述)叶社房(综述)王效民(审校)(933)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胰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阎长青(综述)郭俊超(综述)廖泉(审校)赵玉沛(审校)(936)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更名为《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938)

前列腺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梁彩花(综述)柳青(审校)(939)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妇科肿瘤的可行性研究进展朱巧英(综述)胡建铭(审校)(941)

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狄春红(综述)杨磊(综述)顾少华(综述)(945)

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秦燕(综述)石远凯(审校)(948)

黑色素瘤疫苗临床研究进展王海勇(综述)滕理送(审校)(951

肿瘤靶向性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周丽君(综述)李秋香(审校)(801)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张兴梅(综述)石玉生(综述)(804)

γ-突触白与肿瘤的关系郭剑平(综述)孟麟(综述)寿成超(审校)(807)

鸟苷酸环化酶C研究进展刘勇(综述)马志敏(审校)(810)

天然花色素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张卓(综述)周波(审校)(813)

维拉帕米的凋亡相关研究邹凌琳(综述)朱惠芳(审校)杨纯正(审校)(816)

柞蚕雄蛾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张月英(综述)张维东(审校)(819)

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Plk1方艳芬(综述)杨波(审校)何俏军(审校)(822)

白细胞介素12抗肿瘤治疗进展姚文秀(综述)魏于全(审校)(825)

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及影响因素甘勇(综述)林志雄(综述)史永义(审校)李德锐(审校)(828)

人乳腺珠蛋白与乳腺癌郭建秀(综述)刘秀娜(综述)胡川闽(审校)(831)

乳腺小肿瘤超声引导下活检研究进展冷晓玲(综述)黄国福(综述)柳莉莎(审校)马富成(审校(835)

植物雌激素相关中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周瑞芳(综述)李幸运(综述)刘鹏熙(审校)(838)

大肠癌相关基因ST13研究进展田吉顺(综述)郑树(审校)(842)

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李清国(综述)赵广法(审校)(845)

拯救性肝移植策略在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苏铭(综述)黎乐群(审校)(849)

热休克蛋白与肝肿瘤热消融的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韩治宇(综述)董宝玮(审校)梁萍(审校)(851)

腹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米登海(综述)陈学鹏(综述)石远凯(审校)(854)

肾母细胞瘤的诊治进展荆涛(综述)曹爱国(综述)荆友科(审校)(857)

Pim-2基因与造血系统肿瘤李波(综述)龚建平(审校)(861)

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技术杨克柽(综述)林意群(审校)(864)

DNA甲基化与胶质瘤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姜政(综述)李新钢(审校)胡锦(审校)(867)

消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征订启事(809)

《中国药学主题词表》2007年征订启事(82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年度征订启事(834)

《中国药学大辞典》征订启事(84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创刊在即诚征来稿(848)

《四川肿瘤防治》2007年征订启事(860)HttP://

《中国药学文摘》2007年征订启事(863)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游苏宁喜获“韬奋出版新人奖”和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870)

论著

应用病理大切片确定食管癌主瘤周围原位癌分布情况的研究马国伟王军业张旭吴秋良龙浩傅剑华林鹏(871)

30岁以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分析周涛陈丽芬耿翠芝王桂兰王小玲(874)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恶性腹水的疗效观察王太勇程玉峰(877)

Rad5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治疗金问森(综述)金一尊(审校)(721)

肿瘤选择增殖型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王春毅(综述)傅仲学(审校)(724)

趋化因子受体与肿瘤转移薛同春(综述)叶胜龙(审校)(727)

微RNA与肿瘤徐皓(综述)张玉华(综述)吴文溪(审校)(731)

海绵动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李明(综述)李娟(综述)卢兆桐(审校)(733)

人瘤病毒疫苗临床试验进展范琼(综述)黄勇(审校)(737)

单链抗体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及改进赵艳(综述)李官成(审校)(740)

蜂毒溶血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王炜煜(综述)曹利民(审校)(743)

乙二醛酶抑制剂逆转肿瘤耐药研究进展叶絮(综述)沈志祥(审校)(747)

铂类制剂致后根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机制李凯(综述)田婷(综述)王娟(审校)(750)

肿瘤阳性显像剂^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研究进展徐名金(综述)梁军(审校)(753)

核酸适配子及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张贝(综述)邬芳玉(综述)张焜和(审校)(756)

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状癌王伟斌(综述)赵文和(审校)滕理送(审校)(759)

双侧乳腺癌基因和分子研究进展余科达(综述)邵志敏(审校)(762)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王国琴(综述)何明生(审校)(76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微转移检测和钢(综述)张乐鸣(审校)(769)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周娟(综述)张为民(审校)(772)

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射治疗研究进展许亚萍(综述)王健(综述)马胜林(审校)(776)

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刘智力(综述)梅浙川(审校)(779)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5

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综述

36册《中华民国史》出版引学界关注

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检视及评鉴

第十六届世界应用语言大会暨第六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历史客观性问题的梳理及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对亚非拉援助研究综述——以洛克菲勒基金会在黑非洲的援助为例

庄学研究的新向度——《庄子的生存哲学》评介

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客观要求——2010年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研讨会综述

略谈国内的巴赫金理论研究——1982年至2010年

近20年梁漱溟思想研究综述

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朝鲜战争研究新进展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状况、制约因素与破解对策研究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始话语——《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王国维全集》在浙江首发

声明

稿约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学术报告综述

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近期出版

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观点综述

“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

新时期国内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简况及展望

“四清”运动研究综述

语境化研究和反现代化叙事——本杰明·艾尔曼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述评

新版《巴金全集》有望5年内出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概述

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河北省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两个发展趋向论析

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

《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2009年将陆续面世

沙特阿拉伯石油繁荣的原因浅析(1970—1982)

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构建

《建国以来文稿》推出前三册

稿约

关于近代华北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会议——“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述评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综述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他山之石——评石川祯浩近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视域融合深度犁耕——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高层学术论坛综述

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与大国形象塑造

试析社会转型期民主文化转型基本经验

韩国新村运动基本理论体系研究论纲: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唐长孺先生《<木兰诗>补正》读后感

基于货币危机理论分析我国的QFII制度

稿约

“黑水城人文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二万五千里》誊清稿本影印出版

隆化鸽子洞元代放支官俸文书考释

多元共生态势下的广西青年诗群——广西第二届青年诗会综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多维透视

培养接班人思想研究综述

地方秘密社会史研究大有可为——兼评《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秘密社会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6

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综述

36册《中华民国史》出版引学界关注

国内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检视及评鉴

第十六届世界应用语言大会暨第六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历史客观性问题的梳理及反思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对亚非拉援助研究综述——以洛克菲勒基金会在黑非洲的援助为例

庄学研究的新向度——《庄子的生存哲学》评介

《黄帝内经》的生命诠释——读《黄帝内经(全本全注全译)》

稿约

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客观要求——2010年上海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研讨会综述

略谈国内的巴赫金理论研究——1982年至2010年

近20年梁漱溟思想研究综述

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朝鲜战争研究新进展

近10年民国电影研究综述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状况、制约因素与破解对策研究

社会批判理论的基始话语——《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评介

《王国维全集》在浙江首发

声明

稿约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学术报告综述

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近期出版

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观点综述

“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

新时期国内邓小平执政思想研究简况及展望

“四清”运动研究综述

语境化研究和反现代化叙事——本杰明·艾尔曼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述评

新版《巴金全集》有望5年内出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序言

自觉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环境哲学——《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评介

稿约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概述

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河北省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综述

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两个发展趋向论析

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

《中国语言文字大词典》2009年将陆续面世

沙特阿拉伯石油繁荣的原因浅析(1970—1982)

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构建

《建国以来文稿》推出前三册

稿约

关于近代华北社会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会议——“民国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与近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述评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综述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他山之石——评石川祯浩近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视域融合深度犁耕——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高层学术论坛综述

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与大国形象塑造

试析社会转型期民主文化转型基本经验

韩国新村运动基本理论体系研究论纲: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唐长孺先生《<木兰诗>补正》读后感

基于货币危机理论分析我国的QFII制度

稿约

“黑水城人文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二万五千里》誊清稿本影印出版

隆化鸽子洞元代放支官俸文书考释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7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

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8

董长军.加强部队军史馆(荣誉室)建设的几个问题[J].军事历史研究,2013(1):166.

周鹏.军队党史军史编研工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EB/OL],2011-03-05..

欧阳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党史资政工作新局面[J].中共党史研究,2010(12):12-13.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9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10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着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着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11

[33]任洁,王德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构养老国内外研究比较[J].西北人口,2016(5).

[34]尚振坤.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J].人口与经济,2008(2):50-54.

[35]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3(4):42-47.

[36]孙建萍,周雪,杨支兰,等.我国养老机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23-4724.

[37] 陶巍巍,张新宇,衣运玲等.家庭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与需求[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71-472.

[38]王莉莉.中城市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14, 36(4).

[39]王雪辉.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5(11).

[40]邬沧萍,谢楠.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1(1):4-8.

[41]吴敏,李士雪,Ning等.济南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定性研究:老年护理人员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 27(11):729-730.

[42]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3]吴玉韶,王莉莉,孔伟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8):13-24.

[44]席群,陆新华,夏雨.地区机构养老服务供需分析研究――以南通市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1):132-134.

[45]叶小刚,王立剑,胡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 2015(2).

[46]于潇.公共机构养老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01(6):28-31.

[47]袁维勤.养老机构之立法缺陷及其补救刍议[J].理论与改革,2008(2):135-137.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12

(二)文献综述报告要求

文献综述报告既是撰写博士论文中绪论的基础,又是绪论的主要内容。用较长篇幅对论文研究领域的相关历史、前人工作、已有的科学理论、方法应用等进行概括和评述,这是博士学位论文与其他学术论文明显区别的地方。因此,从撰写学位论文的角度看,认真完成文献综述是非常有意义的。

博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文献的最小阅读量为5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二,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报告(1万字左右)。综述应对所读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现有文献的主要理论、观点、方法,指出现有文献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文献综述中对所提到的理论、观点、方法、结论、数据以及重要概念必须标注其文献出处,即参考文献。当文献综述正文中涉及到某一参考文献时,按国际惯例进行标注。英文文献用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morgan,XX);中文文献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卢现祥,XX)。当文献作者有两个时,标注方式如(ball and mankiw,XX)。当文献作者多于两个时,标注方式如(sommers etetal,XX)或(卢现祥等,XX)。如果同一作者有一个以上同一年份的文献被引用,那么在文献标注和参考;文献目录里就要增加一个标识符,如(1985a),(1985b)。如果文献中已经提到了作者姓名,则只需在作者后面用发表年份加圆括号标注,例如“f.modigliani(1960)指出……”。在文献综述的末尾要列出综述中标注过的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目录一般按姓氏或姓氏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也可以按文献在综述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目录的具体格式要求参见学校关于博士生论文写作规范。

(三)选题报告要求

选题报告要明确说明:论文准备研究什么主题,国内外对这一主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你对这一主题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论文预期的创新点是什么。学校有统一印制的选题报告表,需要填写的内容大体如下:

(1)论文的选题,以及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预测。

(2)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3)论文的预期目标,预计达到的水平或技术指标。

(4)研究中的难点或技术关键,你准备如何解决。

(5)计划进度。

(6)具备的研究条件及资料准备情况。

二、硕士生

(一)开题报告时间安排

选择两年毕业的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10月初)完成开题报告;选择3年毕业的研究生,应在第四学期末(6月初)完成开题报告。由各专业导师组长确定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

外国文学研究综述篇13

一、引言

国外志愿服务萌芽于19世纪初,在“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它最初起源于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升到一定高度。

在我国,自1994年团中央成立中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正逐步步入正规化、组织化、规范化轨道,青年志愿行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为社会做了大量踏踏实实的工作,形成了“关爱行动”“西部计划”“阳光行动”“海外计划”“暖冬行动”“节水护水计划”六大品牌活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也蓬勃发展,现有团体会员340个,包括常务理事单位38个、理事单位119个;个人会员717名,包括常务理事55名,理事224名。由此可以看出,青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并在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般认为,青年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在缺陷。因此从政策导向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规划)在第六十六章中明确提出:鼓励青少年更多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16年重点工作,其中第七项明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团中央和团广东省委《学校共青团2016年工作要点》均明确提出: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各地各学校在扶贫帮困、大型赛会、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因此,基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特别是近十年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并简要述评,为青年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二、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现代志愿服务的起源时间,学界至今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也有学者主张起源于19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但学界高度统一的观点是,西方是现代志愿服务的起源地。至今,国外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已逾百年时间,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

国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青年志愿服务的参与机制、管理机制、组织机制、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国际化合作等几大方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有学者把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概括为三类:志愿服务的缘 起、发展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研究,志愿服务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研究,志愿服务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归结起来,国外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研究成果丰硕,相较于国内,至今仍处于领先地位,可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现代意义上的青年志愿服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全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热线在广东上线,由此开创了青年志愿服务先河。1989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诞生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团体。1990年,深圳市诞生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1992年,佛山市首次在香港义工的帮助下成立“义工团”,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至此,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步展开和深入。

目前,在知网近15年中(2002―2017)以“青年志愿服务”为主题精确检索的文章有2628篇,研究范围涉及青年志愿服务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国内近15年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志愿服务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相关背景下的创新研究、关系研究、比较和启示研究、综述类研究和实证研究六个方面。具体如下:

(1)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谭建光(2013)、谌学军(2012)、梁绿琦(2015)分别对党的十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兴起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相关背景下的创新研究。韩雪梅、刘艳英、唐凯(2016),付娟(2015), 陈全成、韩涌泉、周文青(2012),许岩(2013)均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视角对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和机制进行研究;而徐靓(2008)、王芳(2006)主要探讨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如何进行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周茜霖(2013)在《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影响》一文中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对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创新的影响和路径研究。

(3)关系研究。龙永红(2015)、毛立红(2014)均在研究中专门探讨了青年志愿服务创新与青年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关系;成睿(2010)则关注了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谭建光(2004)则着重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4)比较与启示研究。祁枫雪(2015)、白宏亮(2009)分别对中日、中美青年志愿服务进行了比较研究;张锋(2014),张燕玲、张晓红(2012),刘洪玲(2009)则着重研究了国外青年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启示;陈素文(2008)、张丽霞(2000)则聚焦于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活动的比较与借鉴。

(5)综述类研究。胡凯(2015), 肖强、罗公利(2012),胡雅娟(2011), 龚万达(2010)分别以不同时间节点和时间段(10年、20年),对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做了详细综述;郝亚鑫(2016),梁杰华、杜立操(2012),祝小迁、窦贤琨(2012),则侧重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一视角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龚万达于2010年发表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一文,是对国外志愿服务进行综合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6)实证研究。丁勇、谭建光(2015),刘兴旺(2010)均以中山市青年志愿服务为例,总结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经验教训;刘思博、汪彩霞(2011)则从广东省佛山市桂城街道的微观角度解剖城市街道青年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郭晓葵、施瑶、陈少杰(2015)以河北大学为例,对高校志愿服务促进社会养老公共事务创新发展进行了专项研究;范亚锋(2014)以青岛2014世园会为例,分析了我国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管理的发展瓶颈及创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内关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研究中,基于实证角度的研究本身较少,且主要以省市(如深圳市、中山市、佛山市等)、学校(如河北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大型活动(如世博会、青岛世园会等)为实证案例。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性述评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体现出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影响大等特点,对青年志愿服务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建设、文化融合等的关系作了深刻的探讨和论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成果,国外在青年志愿服务的定量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确的地步。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研究起步至今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还处于比较初步和浅显的阶段,体现出起步较晚、涉及范围广而不专、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等特点。有关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多停留在历史发展与现状、存在问题、经验介绍和实证分析等层面,并且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尚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当然,研究的相对滞后与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起步较晚以及我国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不足有关。

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一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研究比我国的现有研究更加深刻、精确和发达,其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加以引进和借鉴;二是在引进和借鉴的过程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足我国的国情,克服“水土不服”的情况;三是我国目前关于志愿服务的研究相对落后,但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井喷式”发展模式,而应该夯实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坚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基础,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相适应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体系,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亚鑫.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6(1):93-94.

[2]谭建光,周宏峰.中国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改革开放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76-81.

[3]张燕玲,张晓红.国外志愿服务发展趋势[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6):25-31.

[4]祝小迁,窦贤琨.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2(2):109-113.

[5]肖 强,罗公利.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2(2):5-9.

[6]龚万达.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6-41.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