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外国人学汉语实用13篇

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篇1

向外国人学汉语之二是在表达中要讲求点逻辑。我发现外国人说汉语时,虽然发音不大准,腔调有些别扭,但总的看都很讲求逻辑,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知道从何处入手。比如反方驳斥正方讲贝多芬的故事时,就这样反驳,贝多芬的故事的确很感动,但听得出对方辩友不是讲出来而是背出来的,再说贝多芬再伟大,也已经死了,我给你讲一个活在我身边的人吧!既合乎逻辑,又确实在理。又比如,讲人才成长的逆境与顺境,反方抓住了对方把逆境和绝境混在一起,巧妙的指出逆境成才不是绝境成才,使对方无以自答。弄明白词意和语境,在逻辑语境下和现实语境下寻找正确的表达,这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在几天的比赛中,类似这样的抓住对方不合逻辑处进行反驳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深深感到这些留学生们是真听懂了对方的表达。

向外国人学汉语的第三点、也是我们中国人用汉语表达最缺欠的地方,就是外国人特别会举例子和讲故事,听他们的辩论动不动就是例子,动不动就给你讲故事,生动有趣,说服力极强。这些选手除了给你讲贝多芬、巴赫、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些大家的轶事、趣闻,还会给你讲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如正方的一个来自泰国的小伙子笑眯眯地跟大家说,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对面反方也是我的同屋怎样帮助我进步的故事吧!他就讲了他刚到中国生活不习惯,人生地不熟,而他的同屋如何细心周到的引导帮助他,使他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他的外因帮助,我自己的内因就要受压抑和发挥不出来,以此证实内因离不开外因的观点。他最后说,感谢对方辩友以你的例子证实了我方观点。听到此处,全场发出会心的笑声,为这位泰国学生的巧妙、诙谐和幽默,也为他精彩的例证和故事所打动。村上春树说过,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是故事,我信。我们很多中国人恰恰不会讲故事,不会这种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来表达,真该补上这一课!

外国人学汉语篇2

一、前言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是英国语言学者托马斯(Thomas,1983)在80年代初提出的,指在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表达失误。据他所言,英语语用失误可分为两类:1.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即不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或者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英语。2.社交语用失误(soeiopragmatic failure)。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

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关外国人的语用失误研究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以下部分,作者将对对外汉语的语用失误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

二、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研究分类

(一)语言的语用失误

1.语音的语用失误。外国人学汉语时在语音上的语用失误包括:不能正确把握语调、重音、说话的快慢和停顿的长短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例如“你读”这个句子由语调和重音不同,可以是陈述句,疑问句或者祈使句。说话的快慢和停顿的长短也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惑,让学习者难以知道究竟多久才算一轮对话的结束。

2.词汇的语用失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使用时间词、颜色词、称谓词、谦敬词、委婉语、成语、典故、俗语及可能产生不同会话含义的词语时,常常出现语用失误。

究其原因有几方面:一个是词汇空缺,比如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英美语言里没有这个原生词语,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茶壶里煮饺子”是很难想象是什么意思的。另一个是词义的不完全对应。不同文化对于同一个现象所作的划分可能不同,诸如中英对于颜色的划分;就算基本意义相同,词语的文化意义也不同。另外,对于词汇的语用意义理解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语法的语用失误。汉语学习者在语法的语用失误形式多样:(1)对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理解偏狭,认为某一句式只能代表某一功能,比如一听到疑问句就以为在提问。(2)词语搭配失误,比如汉语可以用“姓氏+职业”作称呼语,如“张医生”,“王教授”等,但有的职业不行,诸如“李修理工”、“王门卫”等等;(3)对汉语句子的肯定、否定不能把握,这些情况多出现在问答中;(4)不知道汉语的表达方式,所以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5)句子中的遗漏成分易产生歧义,比如”你说的话很难听“就有两种不同的意思。

4.语篇的语用失误。语篇的语用失误总体来说研究比较少。李莉(2010)分析了留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篇上的语用错误:(1)汉语中省略是常常用到的语篇连接手段,而留学生常常表现出不会省略从而造成表达显得嗦;(2)汉语关联词语的误用,包括用错与多用等情况。

张卓、牟为姣(2003)还提出外国学习者在写作中文章与标题不对应,文章内部结构上的失误等问题。

(二)社交的语用失误

孙德华(2006)将社交语用失误归为三点:语用原则选择的失误;施言语行为的合适性条件;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失误。在第一点上,有一条是外国人不懂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遵守礼貌原则上的差异,从而引出了Leech(1983)所概括的礼貌六个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美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在最深层次,人类遵守普遍的礼貌原则,在较浅层次,各种文化对各次准则的取舍有所不同。曹春春(1998)概括出了中国人的礼貌原则与英语礼貌原则的对比,包括贬己尊人原则,贵贱上下有别原则,文雅原则,面子原则,德言行合一的原则。

三、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成因

吕文华、鲁健骥(1993)指出母语的语用规则及母语文化的干扰是产生语用失误的根源,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方面的空白也是原因之一。另外,语用失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文化和语用规则会引起一些心理障碍,比如打招呼和道别上就存在中外差异。

毛嘉宾(2003)详细论述了语用失误的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主观方面,他所提出的观点基本和吕、鲁一致,包括外国人母语文化具有干扰性加上对汉语文化没有内化,文化心理认同矛盾,以及自身汉语水平的限制。客观方面,是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上的失误,长期重知识文化,轻交际文化;交际文化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于文化的习焉不察,且教材中缺乏对文化因素的恰当解释,缺乏系统性教学。另外中国人对外国人语用失误的包容性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种种错误。

孙亚、戴凌(2002)主张从认知角度来审视语用失误的成因。他们认为将语用错误归咎于文化差异过于狭窄,应从多角度来探讨。如就语言使用的本质而言,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选择是以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为基础的,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之所以能进行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这是交际中发生失误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可避免的语言使用的隐含性(implicitness)也可能造成语用者编码困难。

四、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对策

吕文华、鲁健骥(1993)认为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语用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该准确地描写汉语的语用规则,进而对汉外语用规则作比较,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况新华、巢波、李亚青(2012)提出了具体的对策:1、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障碍;2、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3、鼓励留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增加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了解;4、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提高语用能力。

五、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外国人学汉语篇3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关于语音教学,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经指出:“学习外国语的内容分成发音、语法跟词汇三个主要的部分,学习的次序当然是也应该照这三样按步进行。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的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1]这段话通俗而深刻地说明了语言要素学习的次序、语音学习的艰巨性以及语音学习在整个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语音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一般都被安排在基础阶段的最开始。

1 海外汉语零起点语音教学的矛盾

由于中外在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零起点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学会汉语。尤其是像孔子学院现在在国外开办有很多的成人班,对他们的汉语教学还处在语言培训阶段,不可能系统地教授语音,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训练。在零起点汉语班中,笔者曾尝试过多种方法来“精讲多练”,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语法教学也适用于语音教学。作为语言教学基础的语音课更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更要强调精讲多练。但是在频繁的操练中,许多无意义的音节对于初次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很容易疲惫;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从交际性角度看,操练最好都能有一定的语境和意义,让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这里出现了矛盾,一者是因为零起点没有任何基础,无法营造语境,二者语音本身就是基础,根本无法逾越。

面对这个矛盾笔者发现:汉语词汇的发展与其他语言一样,是积累式的。汉语除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身范围内的积累以外对外来词的吸收也有很长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在影响其他文化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引进了大量外来词。从数量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汉语外来词新增的数量约有几千个,其中音译词约有几百个。从涉及的领域来看,涉及面较广,经济、体育、医学、生物、商业、网络、影视、餐饮、气象、服装、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众多领域都有音译词。从来源来看,英语来源的外来词在汉语新增外来词中的比例仍旧最多,占绝大多数。笔者目前的任教国是地处东欧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当地人们的英语水平较高,所以针对零起点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前三次语音导入课中选择大量的音译词进行语音训练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根据中介语理论,母语负迁移、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拼音方案的干扰这些因素都可以有效地排除。

2 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一、语音教学

1.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2.单韵母:a o e i u ü

二、声调

声调教学顺序:阴平、去声、阳平、上声、轻声

(音位图)

* 单音节定调练习:

1 ā

1 2 3 4 2 á

ā á ǎ à 3 ǎ

4 à

三、操练

1.音节:mā bà gē dì nǐ tā bù hē kě lè dǎ dà pū kè

2.词语:māma bàba gēge dìdi kělè pūkè

3.肯定句:

Nǐ hē kělè.Tā hē kělè.

Gēge hē kělè. Dìdi hē kělè.

Māma hē kělè. Bàba hē kělè.Bàba māma hē kělè.

4.否定句:

Nǐ bù hē kělè.Tā bù hē kělè.Gēge bù hē kělè.

Dìdi bù hē kělè. Bàba bù hē kělè. Bàba māma bù hē kělè.

5.疑问句:

Nǐ hē kělè ma? Tā hē kělè ma? Gēge hē kělè ma?

Dìdi hē kělè ma? Bàba hē kělè ma? Māma hē kělè ma?

Bàba māma hē kělè ma? Gēge dìdi hē kělè ma?

第一课首先教授了b p m f d t n l g k h 这十一个声母和a o e i u ü这六个单韵母,由于b p m f d t n l g k h和a o e i u ü,在塞尔维亚语中和汉语的发音差异不大,塞尔维亚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声母的发音。只是ü这个音稍微困难些,可以让学生先发i音然后保留i的舌位,唇形变为圆唇后来发ü音。

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四声应按照从易到难的排序来进行教学。同时利用音位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来找标准。然后采用单音节定调练习的方法加强练习和记忆。由于塞尔维亚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存在着调型和调域两种错误。调型方面的的错误表现在音高曲线不对,如将阴平音读成去声;调域方面的错误是指音高曲线基本正确,但发音时,音高不到位。所以在做四声发音练习时,教师要强调和纠正学生的调型和调域。

句子全部操练一轮之后,再让三个学生一组按照疑问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操练一遍,教师只负责纠音。由于这些词生活中常用,句子也简单,学生们一节课内都能记住。训练语音的同时,教授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子的组合方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汉语句子的顺序和特点,包括语调和汉语的韵律都初步得到了训练。

第一次课内容这样安排既丰富又可以减少学生初次学习汉语的畏难情绪。

第二课

一、语音教学

1.声母:j q x z c s

2.复元音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u、iao、uai、uei

3.舌尖元音:-i(zi ci si)

二、操练

1.音译词:(原文为拼音)

可口可乐 咖啡 巧克力 雪碧

匹萨 迷你 艾滋 雷达 吉普 雪茄

芭蕾 迪斯科 摩托 耐克 阿迪达斯 俱乐部

马赛克 诺基亚 摩托罗拉 柯达 诺维萨德 脱口秀 提拉米苏 莱卡 秀

2.日常用语:

Nǐ hǎo! Xièxie! Bú kèqi. Duìbùqǐ!

3.句子:(原文为拼音)

我爱你!你爱我吗?我不爱他。(反复替换)

第二次课教授j q x z c s六个声母以及十三个个复元音韵母以及舌尖前元音-i。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强调j、üe、iu的发音外,其他声母和韵母对塞尔维亚学生来说掌握起来也都很快。

这一课的词汇操练除了“你好!谢谢!对不起!”等日常用语外,更多的是音译词训练。但在操练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同一个词,发音近似,如果想说成汉语就必须注重汉语的声调、节奏和重音。

在第二次课中便开始大量选用音译词来进行语音操练,是因为在语音操练过程中如果出现大量的无意义词汇,学生操练起来会无聊应付,如果使用普通汉语词汇,即便是非常有用的,学生也无法记住。根据笔者的经验,学生在刚学汉语时好奇心很大,每个生词都要问它的意义,使用音译词训练则可以解决无意义词汇的难题,而且不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点使学生从最开始接触汉语拼音时就有了区别外语的语感。

第三课

一、语音教学

声母:zh ch sh r

韵母:

1.前鼻音韵母8个:an、ian、uan、üan、en、in、un、ün;

2.后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

3.舌尖后元音:-i (zhi chi shi)

4.特殊韵母:er

二、操练(原文为拼音)

波音 马拉松 维他命 蒙太奇 沙龙 沙拉 沙发 香槟 芬达 伦巴克隆 桑拿 可卡因 英镑 坦克 呼啦圈 血拼 厄尔尼诺 粉丝 布丁 卡通 麦克风 奔驰 尼康 塞尔维亚 贝尔格莱德 第纳尔 高尔夫 中国 北京 上海 孔子学院

第三课学习zh ch sh r 四个声母和十六个带鼻音韵母以及舌尖后元音-i 和er。由于塞语和汉语的发音区别,本课语音教学中要重点强调声母r和八个后鼻音韵母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至此,21个辅音声母和38个韵母全部学完,但是本课操练主要通过音译词加强对本课所学声母和韵母巩固。需要说明的是,本地地名的翻译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用同上。

3 不足

以上音译词的训练在结果测试上反应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训练词汇并没有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上考虑各自出现的频率,更没有考虑轻声、儿化、语调组合等因素,如果要照顾到就需要设计出更为完善的音译词表。

因为语言主要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工具,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正是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而不是对这种工具的解释。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实践与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音译词对零起点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操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学以致用,为最终掌握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国人学汉语篇4

关键词:CMC;IRC; 汉语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2-0111-07

一、导 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被成功运用于英语或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CMC是结构清晰,指导明确且有针对性的一种网络交流。这一类型的交流活动或称“即时交际”为学习者提供了在现实教室中无法获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种媒介,网上聊天室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式交流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习者能够获得在传统教室中无法获得的积极的学习体验。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师开始关注CMC的优点,他们使用各种程序把即时交际融入于他们自己的教学方法。最早也是最广泛使用的CMC程序是“MUDs”(Multi Users Dialogue) 和 “MOOs”(MUD object-oriented)。MUDs指“多重对话、多重领域和多重维度; MOOs是面向不同对象的MUDs ”。英语教师使用MUDs 或 MOOs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其他各类地方与他人交流、使用网上聊天室提高学生读写及理解能力。最近发展起来的程序,如mIRC (Windows - based IRC,Internet Relay Chat program), 微软聊天(Windows - based program)和其他很多网络聊天室在功能上都和MUDs和MOOs类似。那些对CMC优点有所了解的语言类教师已经发现这些新产品在语言教学上的高效能并开始逐步使用。

毫无疑问,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也对CMC教学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思考,“我们是否也能利用即时交际的优点来进行教学?”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参照一个实证研究。这一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一群学习汉语的外国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教学,教师采用了IRC程序。这一研究就是针对正在思考CMC的汉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第一,CMC,尤其是IRC在汉语言教学中是否能够起作用?第二,如果能,那我们应该如何把它植入我们的教学和相关活动中去?第三,使用IRC到底有哪些优点?第四,如果我们使用这一技术,我们又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对IRC的简单介绍,包括它的硬件和软件需要;第二,如何使用这一程序开展试验研究;第三,核定在对外汉语言教学中使用IRC的可行性,包括分析在实证研究中显现出来的优点和问题;第四,陈述学生对于把即时交际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看法。另外,本文也将对教师如何使用IRC在课后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作一探讨。

二、IRC的介绍

1. 什么是IRC?

IRC是指“互联网中继聊天”。IRC最初被运用于Unix操作系统。一些大学安装IRC服务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登陆服务器,然后进入一个类似于标准聊天室的平台用于交流信息。但由于Unix IRC不支持汉语代码,就必须设计其他聊天程序用以满足汉语用户。比如,以网络为基础的HTML聊天程序就能够提供用户一个小窗口用以汉语输入,然后再把信息发送到“聊天室”。这种程序或多或少有些不灵活。因为用户和他人交流时必须不断更新窗口,这就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滞后。流畅的思想和信息交流也会因此受到阻碍。Java脚本聊天程序虽然比HTML聊天程序快,但需要一个更高版本的浏览器,要不就不支持汉语代码。这对汉语用户造成了不便。mIRC有限公司创立的mIRC聊天工具是支持汉语代码的。这一程序不需要浏览器。连接网络,进入mIRC后用户变可以直接登录一个IRC服务器开始“聊天”。另外,mIRC支持汉字代码(gb简体代码 and big5繁体代码)和快速传递信息的优点赢得了很多汉语使用者的青睐。很多中国用户(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都使用mIRC在互联网上聊天。

2. IRC硬件和软件支持

网上聊天的用户需要一台与IBM相容的电脑和网络连接(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或直接连网)。mIRC程序在Windows系统内支持汉字。共享件可以在互联网上事先下载。除了mIRC,也需要一个汉字系统用来输入汉字。 比如,NJ Communicator, Chinese Star, Unioway 或 Twinbridge都能比较好地和mIRC兼容使用。当用户连接一个IRC服务器后,他们可以进入很多频道(或聊天室)。选择一个进入,然后用户就可以通过键盘输入信息与其他用户交流。

三、实证研究

1. 步骤、参与者及研究结构

参加实证研究的学生是2004年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使用两门语言,对于汉语非常精通。当时,他们正在学习的是《Beyond the Basics》,这是这次实证研究课程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中有一课时主题为“无家可归”。在教师教完这一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网上聊天及讨论会。在对这三个活动详细安排和监控学生的网上合作时,教师希望能够明确得出即时交流作为学习工具是否既实用又有益。教师设计的三个活动分别是预备阶段, 半严肃阶段和严肃阶段。很明显,这些活动在内容上有明确的连续性,同时也遵循最大限度地发挥IRC的有效性的原则。预备阶段时,教师与学生间形成了自由滚动式交流和自由的合作。半严肃和严肃阶段帮助学生展示及提高他们的汉语技能。只有在严肃阶段是完全用于讨论“无家可归”这一话题的。这些活动都被记录下来用于教师的后续研究。

2. 预备阶段

预备阶段的重要性在于体现了授课教师预先期望和意图揭示。这一部分教学实验需要逐步灌输给学生这样一种想法:充分利用即时交际这一学习工具是极其必要的。在预备阶段,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安装IRC程序,如何连接服务器及如何实现在网上聊天。为了鼓励学生参加接下来的活动,教师允许他们匿名发表言论。他让学生自己决定网名,这样就不用暴露他们的真实身份。另外,教师也鼓励学生不要害怕犯排字上的错误或担心打字速度较慢等问题。这一预备阶段的活动非常适合那些经常要借助电脑协助的教学活动的教师。它就像是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证明他们的汉语能力之前的热身活动。在即时交际这一活动中,预备阶段能够帮学生适应试验环境、聊天室程序和汉语系统和代码。如果没有这一环节,学生会很有可能完全不确定他们需要做什么或如何做。这种不确定甚至会让最积极的学生也在接下来半严肃和严肃阶段的自由活动受挫。

3. 半严肃阶段

第二个阶段被定义为半严肃型阶段,这是指预先不向学生指定讨论话题。半严肃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在和预备阶段同样放松的环境中对自己所发送信息负责。半严肃阶段能让学生从非正式的预备阶段更好地向严密的严肃阶段过渡。在这项研究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他们的网上谈论仍然不受限制,但和预备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学生在交流时,要显示他们的真实姓名以便教师和同学能够知道是谁在发表言论。这样,学生在继续交流时就会显得比较慎重,一是为了避免语法错误,二是避免汉语拼写错误。

4. 严肃阶段

严肃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增强课文对学生的意义来促进学生对之前教室课堂内容的接收。教师以授课内容为中心创设聊天室课题是为了激励学生成为更具求知欲及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因此,课堂上的课时内容是学生在网上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想法的起点。当教师指定一个和课时内容相关的话题之后,他指导学生用中文问答一系列问题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对这一话题交换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当学生能够用这一课时的单词和语法来表达他们的想法时,他们就会发现这是很有意义的。在IRC中学生和他们的同伴一起投入了情感和智力,因此他们更加愿意记住他们学过的东西。

在本研究中,教师指定了关于“无家可归”的讨论主题,这一话题是从他们正在学习的课文中获得的。教师先植入这个话题,然后询问一些相关问题,由学生自行回答。他们的回应往往会产生激烈的互动,包括来自其他学生频繁的质疑和批判。在给出的这些问题中,例如“如果你看到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你会施舍他/她钱吗?”。文章将从教师进一步的问题展开:“如果你不给钱,是否意味着你没有同情心?”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间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这些想法是经过学生仔细思考的,或者有时候也是比较感性化的。有趣的是,参与的学生大体上都觉得在聊天室中争论他们的道德信仰和政治观点是比较“安全”的。然而,随着这一阶段逐步升温,很多学生慢慢地停止了交流,离开了这一活动,因为这一聊天室已经受控于几位汉语较好、打字较快的学生,并且这几位学生在对某一话题过于激动时就会用英语来交流。在这个时候,教师就不得不经常地提醒他们只能用中文交流。

四、评 价

本实证研究显示:IRC虽有很多优点,但运用它教授第二语言时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把即时交际融入教学方法之前应该把两者都考虑进去。另外,教师也应该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或喜欢电脑辅助学习。有可能会有教育者和学习者抵制这一方式。那些试图利用IRC进行课堂教学的老师必须要敏锐地注意到领导和同事对IRC的焦虑态度。可能他们只需要通过简单地示范聊天室语言教学就能够消除这一焦虑。另外,使用IRC的教师也要能够了解学生对其的看法。在以下对IRC的评价中,本文将介绍本次实证研究中学生对即时交际的评价,同时建议教师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测试一下他们自己学生对IRC作为一种有效学习工具的态度。最后,本实证研究的两个方面显然影响了结果,尤其是它的优缺点结果。一方面是本研究中的学生,他们的中文能力已经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IRC与其说是“代替”,不如说是“补充”了他们的传统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是逐渐使用IRC的――他们经历了三个精心布局的阶段。这就是说,学生不是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一教学方法的。

1. IRC的一些优点

在美国学习第二语言存在一个很明显的不利因素:学生很少有机会在目标语环境中操练这一语言。相比而言,很少有非汉语使用者能轻松进入使用汉语交流的社团。甚至一些汉语本族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倾向使用英语。当他们用中文谈话时,他们很少有机会深入地讨论严肃的政治,社会或经济问题。即时交际能够满足语言学家再三提出的需求:能有更多、更现实的语言环境供学生在传统课堂之外使用目标语。IRC能够让汉语言学习者用中文讨论严肃话题。除此之外,IRC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没有危险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 学生能够在一个有意义的背景下表达、商讨和解释意思。因此,网上聊天室讨论能够满足最佳语言学习(包括第二语言的获得SLA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ESL)的四个重要方面。简单地说,这四个方面包括:

(1)学习者有机会和真正的观众交流、讨论;

(2)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任务中,促进了学习者感受和创造丰富的语言;

(3)学习者有机会形成自己思想和看法,促进有意认识;

(4)学习者可以置身于一个存在适当压力/焦虑水平的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

在本实证研究中,这四个方面都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一阶段的氛围都和在那个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任务类型保持一致。另外,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学生能够讨论和他们息息相关的话题。而也许在平时,他们是不会和同伴讨论这一话题的。在预备阶段,教师创设了一个非正式的、有安全感的环境,诱使学生匿名尝试IRC。他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完成两项任务:第一是知道IRC的运行方式;第二是让学生喜欢使用IRC。学生在交流时可以隐藏他们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们对IRC这一试验感到比较自由。教师对学生的输入技能和非实质性错误的包容态度激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这一程序。换句话说,学生可以任意尝试这一新技术,不必担心受教师或同学的批评。这一非正式环境能达到理想状态是因为它有一个不确定的学习水平。教师不知道每个学生的电脑使用能力,所以他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学习。

在半严肃阶段,教师创设了比较正式的基调以适应网上讨论的目的。他依旧希望学生能够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开始交流;二是准确地展现他们的汉语水平。学生仍然拥有一个舒适的交流环境保证他们能“自在”地交流。然而,学生还是会感受到一定的焦虑,因为这时他们必须用真实姓名交流,而且要保证汉语的熟练度。从这点而言,这样的任务和观众更加真实。增加的这种压力迫使学生严肃地对待这一活动。现在,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在和他们认识的同学交流想法和信息而非开些随意的玩笑。

在严肃阶段,教师试图让学生操练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交流相关想法和信息。第三阶段的环境更有压力,这种氛围与更高水平的学习及网上交流紧张的性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者本身,而非教师,注意到了这种加强的紧张感。教师只需对某一有争议的话题提出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学生希望通过他们的回应让其他同伴认同他们的观点。对他们而言,同伴对他们观点的回应是相当重要的。对回答的学生而言,很容易把同伴当作一个真实的观众。随着讨论的推进,学生设法用中文词汇讨论社会时事、政策。在更详细的讨论中,学生还要使用他们最近学到的语法。当这种讨论让学生感到受挫时,一些人就会使用英语来发表他们的观点。这时候,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中文词汇,因为这些词汇可以帮助他们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因此,这种方式让目标语学习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性和动态的过程。

2. IRC的一些问题

对IRC不熟悉的教师遇到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不清楚教师在这一教学中的角色。因为即时交际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必须注意不要强制入到富有创造性的聊天室讨论中。教师的网上参与性质与范围是相当微妙的。如上所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指引学生在此的参与。教师控制的一些范围,比如有哪个学生辩论或全班合作的大致紧张度,这些都是由每个教师斟酌决定的。教师必须强制性规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开始就清楚地规定参与规则;二是不断督促学生参与这一课程。如上所述,这一教学方式存在两个基本规则:只能使用汉语,避免错误。不可避免的,学生会打破这些规则。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立刻干涉,或者是提醒这些学生只能使用汉语;或者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如果教师不做出及时反馈,讨论就会恶化或仅仅只专注于与教学主题不相关话题。而学生也无法意识到他们的错误。

教师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公平参与。一些学生也许会比其他学生更积极,试图控制这个课程。另一些学生也许根本不发表言论。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演讲者”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实验计算了学生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个人发表言论的频率。不管他/她所发言论的长短,一旦他/她的名字出现,电脑就把这个名字记下来。表1为这两个阶段的数据显示:

(1)不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这两个阶段中,至少有三位学生没发表任何言论。(有24次不同个体的上传,但整个班级有27位学生。)

(2)一些学生说的比其他学生多。(在这两个阶段,有5位学生平均上传了23次言论。)其他学生只参与了两个阶段的其中一个。(7位学生参与了第二阶段后就不再继续;6位学生只参与了第三阶段。)

(3)一小部分学生明显控制了整个阶段(学生O是最活跃的,另外学生H 和学生U也控制了这一课程。)另外的学生相对而言就没有这么积极,甚至一些学生宁愿做被动的“聆听者”。(有7位学生在两个阶段中加起来的发表次数不超过10次,而这次的平均发表次数也是23次。)

3. 与键盘输入技巧相关的问题

学生的键盘输入技能也影响着学生参与即时交际的能力。事实上,键盘输入能力欠缺的学生在MOO中是处于劣势的。但是,在MOO中的交谈也会成为让学生的手指在键盘上飞扬的动力,尽管他们在一开始可能会感到沮丧,但如果有足够耐心与求知欲,学生会发现MOO是对课堂的一种丰富且有效的补充。在本研究中,学生对IRC的评价证实了自我感觉打字较慢学生的心理反应。一些不积极参与网上讨论的学生抱怨他们自己的打字水平太差,这一点也让他们担心下一次的IRC活动。

4. 与汉语言有关的特殊问题

汉语即时交际需要一些和其他语言交际不一样的技巧。汉语言学习者必须至少了解一种汉语输入模式――“注音”或“拼音”。无法输入汉字就相当于没有键盘输入能力。在本研究中,一些学生只会注音方法,而大多数学生可以用拼音输入汉字。但是他们的输入方法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原因或者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拼音所对应的汉字,或者是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唤醒原有知识。所以学生不得不耽搁发送信息的时间,有时候他们也会事先做好网上的注释。如果汉语言教师能够优先进行拼音教学,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减。如果使用IRC的学生能够流利地输入拼音,那么一次讨论就会有更多的“谈话者”而非“倾听者”。

5. 学生对IRC的态度

学生的汉语熟练度对即时交际的成功也有很大影响。之前我们已经提到,多数汉语学习学生在传统课堂中都能相当流利地使用汉语。IRC让他们能够更擅长阅读汉字,能和同伴们用汉语更明确地叙述和表达新的概念。学生在汉语学习的早期对这一语言的驾驭能力非常小,同时他们的词汇、语言和句法知识也很有限,如果让学生引导与本次研究类似的第三阶段活动,很有可能一无所获。因此我们还需做更多的研究辨别哪类网上讨论适合初涉汉语学习的学习者。

参与IRC汉语言学习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是参与学生要使用什么样的必要软件。本次研究的所有网上讨论都是在学校的计算机房完成的。但是如果学生想在家里的电脑上登录并使用IRC,该怎么做呢?理论上而言,这与他们参与网上课程的能力是无关的,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为了能让网上聊天室的讨论顺利进行,所有参与者必须先在自己家的电脑上下载汉语输入软件。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不同的因特网访问。连接因特网的网速与质量有时候会有所不同。最后,如果有些学习者住得离学校较远,也许还会有时间差的问题,这样一来,按顺序安排的即时交际课程就会遇到困难。

五、学生对IRC的观点

本次研究中的学生觉得使用IRC进行汉语教学有以下优点和缺点:IRC也可以用来进行家教或网上办公。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IRC的交流渠道和学生的活动时间表。活动即将开始时,教师赶在学生之前先选择渠道或者进入网上聊天室。在学生登录完成之后,交流活动就开始了。本研究中,教师多次设定学生网上聊天的时间,在活动中,学生常常问一些和最近课程有关的问题。他们尤其欢迎考试之前的网上家教帮助他们理清一些基本错误,操练具体的语法练习。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利用了这一服务,那些不信任电脑或者对IRC不熟悉的学生并不十分愿意通过网上家教完成任务。

六、总 结

本文的引入部分已经详尽地指出了正在考虑使用IRC的汉语言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而本次实证研究的目的也是力图解释这些问题。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应地从这四个方面总结研究的发现。

1. IRC在汉语言教学中是否有效?本文认为IRC在汉语言教学中是非常有用的,它促进了学生之间使用目标语交际。他们可以在即时交际和严肃的课堂中与同伴一起练习已经学过的词汇、语法和句法。事实上,即时交际激发了学生使用并保存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欲望。

2. 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贯彻IRC? 即时交际最有效的作用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通过引入刺激思维的话题和与之前所学内容相关的词汇,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激励学生用中文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一般而言,如果有适当的软件,IRC教学可以在大学的语言实验室进行。

3. 使用IRC的优点有哪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实施基本规则进而选择讨论话题,然后在即时交流学习过程中纠正网上错误,最后提供反馈来指引网上聊天室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学生们也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这一学习环境的紧张度。这样,学习环境就能适用于当前即时交际的性质。

4. 使用IRC的潜在问题是什么?也许存在一个更适合的措辞来形容即时交际的固有缺点。对于语言水平较高,有扎实的拼音基础及娴熟的输入能力的学生而言,IRC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高等的或双语的汉语学习者而言,它是一种有效的练习。但它是否适用于较低水平或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学习者,这一点不得而知,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另外,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和参与网上讨论。还有一些学生试图控制这一课程。除此之外,IRC对同一区域或来自不同地点的学生都是可行的。但是同时也会出现一个问题,不同时区会让这一网上讨论变得相对困难。

网络聊天是产生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 植根于传统语言体系基础上的一个变体和分支,以其新鲜活泼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所用。在网络聊天中学习语言在发扬网络文化、沟通不同民族文化中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也因其固有缺陷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过多地接触网络聊天来学习语言这一不够完整、内涵尚待充实的语言学习形式, 那后果是堪忧的。如何将网络聊天语言学习这一新兴方式运用好,并和其他的语言学习方式相互融合,以此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我们应该继续研究的课题。

An Empirical Study on Internet Relay Chat’s

Promoting Foreigners’ Chinese Learning

LAN Yang

外国人学汉语篇5

汉语热催熟市场

笔者在网上联系某语言大学时了解到,对外汉语并不是一个新专业,早在1981年,北京语言大学就开始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方向的本科生了。算起来,该专业已有35年的历史。

关于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该大学就业服务机构的宋先生用一串数字表达了乐观态度:“教育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中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汉语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校园。目前,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大学升学科目。据了解,两年前还只有200多名中小学生就读的美国芝加哥孔子学院,如今已有超过12000名学生。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庞大的汉语学习者人数,让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呈指数增长。由于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师去海外的不同国家体验汉语教学的乐趣,借着中国文化广传全球的东风,收入也水涨船高。”

武汉某文化交流机构的负责人韩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很好,出路有以下六条:第一,应聘各大学或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培训的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现在全球范围内与汉语热相对应的却是国际汉语教师荒。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第二,从事对外交流工作。近几年,不少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第四,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第五,出国留学做对外汉语教师。对广大的出国留学和移民人员来说,对外汉语教师这一职业既延伸了专业能力,又拓宽了就业领域,无疑是在国外勤工助学、全职工作的最佳选择。据了解,在许多国家,汉语教师已成为华人海外生活的首选白金职业。第六,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另外,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在广泛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曾经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董女士告诉笔者:“汉语教育在美国许多地方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校其他教师也很配合汉语教学,因为他们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汉语将是十分有用的交流工具。汉语教师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供不应求之势。乐观估计,未来至少20年内,对外汉语专业不会出现全局性的就业难问题。不过,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就业出路,只有教育背景和资格证书是不够的,实践教学经验非常重要。”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出国全职或兼职教汉语薪酬颇高,已成为留学、移民、陪读、旅游赚取外快的黄金职业。在欧洲、北美等国,汉语教师年收入达7~10万美元,国内也能月挣万元人民币。教育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汉办已向41个国家派出了3400多名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在国外的生活津贴基本标准为每人每月400~600美元,国家公派教师、被录取的公派出国教师工资最高每月可达1300美元,工作地区包括美国、瑞士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南昌家长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女儿前年从复旦大学毕业,本科学历,现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做志愿者。她每周都给我打视频电话,所以我感觉她离我没有那么远。她在英国挺开心的,因为工作难度不大,津贴也基本够花。她对我说,现在她的任务是积累经验和资历,争取尽快成为公派教师,那样的话薪水会翻倍。算起来,她现在的津贴收入跟在国内就业的同学基本持平,要是翻倍,那就算高薪人士了!总之,我对她的就业情况很满意。”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校生赵同学向笔者讲述了一件趣事:“去年暑假,我去德国汉堡的姑姑家小住,闲着没事就四处溜达,看到一则招聘汉语教师的广告,正好我有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本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的初衷,我就报了名,很快被录取了。教十几名小学生学汉语,都是零基础,我又是学德语的,所以没有什么压力。周末结账时,我被吓到了,210欧元!周薪啊!等到我回国的时候,机票钱都攒够了。打洋工真是刺激啊!”他说,那次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也受到很大启发,更坚定了他毕业后出国教汉语的志向。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内陆地区、重点高校较少的地区,因对外交流和外国留学生较少,汉语教师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屈就中小学做语文老师、文秘等相似的工作。另外,赴国外做汉语教师对教学经验要求较高,对没有中小学教师背景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学历及专业设置

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特点,武汉中西比较文学副教授朱先生告诉笔者:“对外汉语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同时又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因此,所培养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按照国家汉办2012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专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其次是中国文化,再次是汉语知识。此外,还有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的才艺等课程。汉语老师还要在来华留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

朱教授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对外汉语专业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突出本专业的课程特色。一般该专业本科阶段开设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文字学、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等课程。

第二,充分重视英语课程的地位。对外汉语专业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在外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

第三,注重文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国外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

北京一所语言大学的吕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校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较早,师资力量较雄厚。长期以来,我校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七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第一,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第二,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进行课堂教学;第三,具有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第四,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第五,了解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第六,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与发展动态;第七,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最低普通话水平要求为二级甲等。”

吕教授告诉笔者,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学历等级有密切的关系,本科毕业生无法进入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育,但可挂靠对外汉语教育机构,接受不定期的工作安排,或自己上网查询招聘信息,找到需要汉语教师的公司或个人,进行应聘,或进入双语学校进行汉语教育,或出国寻找就业机会。硕士毕业生除了从事本科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外,可进入要求不高的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当教师,进行留学生汉语教育工作;经验丰富有诸多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者,可申请国家公派,出国教学,待遇非常好。博士毕业生除了从事本科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外,可以进入大学,做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老师,进行留学生教育工作;经验丰富有诸多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者,可申请国家公派,出国教学。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笔者认为,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多为语言学科,但并非“汉语+英语”那么简单。考虑到就业,本专业学生还要对教育学、课堂管理、中国历史文化有相当的造诣,否则无法适应针对留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无法通过外派教师的考核。所以,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专业时,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潜力,不可盲目追风。

如果孩子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家长应该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进行全面考察。笔者查阅教育部的资料了解到,对外汉语是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华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西北大学、黑龙江大W、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丽水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

其中,具有专业优势的大学排名前八的依次为: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资格证书不可少

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按行业规定必须持证上岗。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针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和考试,颁发的证书也是形形,影响力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该证书的考试是由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依据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主办的标准化考试。考试通过对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能力的考查,评价考生是否具备国际汉语教师的能力。考试主要面向海外孔子学院(课堂)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志愿者;同时面向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育工作的各类人群,包括海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专业学习者,是孔子学院(课堂)选拔和评价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重要参考标准。取得《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有机会在全球282所孔子学院、272个孔子课堂工作。同时,《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也是海内外学校、教育机构选聘和评价汉语教师的参考依据。

第二,《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该资格证是国际认证协会(简称IPA)根据国际上对汉语教师的极大需求的状况而推出的资格认证,由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在全国推行,并实行全国统考。国际认证协会推出的《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被国际100多个国家认可,具有权威性。

第三,《ICLTA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该资格证是由国际汉语教师协会(简称ICLTA)和各成员国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联合推出的资格认证。《ICLTA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经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韩国等110多个成员国教育部共同认可,具有国际权威性和代表性。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为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国际汉语教师认证标准体系,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证明证书持有者已经具备了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IMCPI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该证书是国际汉语推广协会(简称IMCPI)颁发的资格证。国际汉语推广协会成立于美国,是业界知名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机构,注重国际汉语教学方法及专业教材的研发,同时也是全球首家制订并“国际汉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国际组织,其教学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认可。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颁发的《国际汉语老师证书》,其他的资格证都是外国民间组织颁发的,培训、考试、认证收费昂贵,证书的权威性在各国有不同的待遇。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刘先生告诉笔者:“我没考过这些证书,也没听说有同学去考的。如果出国任教,关键是要有所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教师资格证,另外,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也相当重要,现在市场上的那些证书应该没什么用。”

外国人学汉语篇6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发展状况

“汉语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国际汉语教育的现实需要,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及国际汉语教育的战略目标,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巨大的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教师队伍。

随着国际汉语的蓬勃发展,国际汉语的教师队伍也在迅速扩大。根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球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目前,我国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球汉语学习需求,大量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巧高超的国际汉语教师数量不足,加强国际汉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迫切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备语言学知识、汉语言文字学知识、外语知识、中国文学和文化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掌握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潜能。在国内,由于中国经济的繁荣,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涌入中国学习、经商、就业,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尽快地融入中国本土社会文化,他们都会选择在国内大学、语言培训机构等学习汉语,所以,高素质的专业汉语教师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国外,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更需要一批国际汉语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所学的知识教授汉语,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让热爱中国的外国人士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走近中国。汉语的国际推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难以满足国外汉语学习的师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海外汉语教学、文化推广的主要瓶颈。在亚洲,中国的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都非常迫切;在欧洲,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也急需汉语教师上课;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及非洲、阿拉伯、南美等地区的国家都向中国提出派遣汉语教师的要求。除了师资数量不足外,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国外,由于许多教师是周末兼职上课,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不注重教学技巧的研究。

总之,国际汉语教师主要存在问题是数量上严重不足、质量上参差不齐。国际汉语教师无论在国内教学,还是外派海外授课,都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

二、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

所谓“素质”是指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工作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素质的概念,并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释。他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也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以下的7/8是看不到的。我们能见到的1/8是其知识和技能行为;见不到的7/8则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行为是较为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称为显性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难以观察和度量的,称为隐性素质。如果一个人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都能够得到培养,那么对素质的提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美国学者斯潘塞(Spencer)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人的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后人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将其演绎得更为直观,如下图所示:

素质的冰山模型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胜任素质现已被接受并应用于人才的培训、招聘与选拔、职业发展以及激励等方面,基于胜任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逐渐成为趋势。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培养,即对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可见的,是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相关,可以通过培训、锻炼等办法来提高,也可以通过考察资质证书、考试、面谈等具体形式来测量;而综合素质的特质和动机是内隐的、深藏的,难于被培训,只可逐步改善的。国家派出汉语教师,最好的做法是挑选专业对口、素质和能力较好的人员。也就是说,根据教学的环境和要求,选拔符合胜任素质特征要求的国际汉语教师,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

三、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探讨分析

(一)《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公布

自2006年10月起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旨在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这个标准由 5 个模块组成,分别为: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两个标准)、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它们构成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汉语和外语两方面。其次是关于二语习得的规律、特点、策略等各种因素。然后是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大纲、教材及现代技术运用等;最后是教师综合素质,包括反思教学的课堂研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修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

这个标准借鉴了TESOL等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新成果,是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研制的结果,并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师实践经验,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特点,为我们进行教师培养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标准,也可以将其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胜任素质的重要参考。

(二)大学的专业设置

1981 年,北京语言大学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1993 年,“对外汉语”作为专业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专业、学科目录上。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开展、2005年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2007 年国家汉办组织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推出,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建设和课程设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至 1986 年,已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或方向),率先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在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方面积极开拓新渠道,为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探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为了提高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办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并设立24 所试点院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对外汉语专业的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设立,都是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构建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的个人努力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教师还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专业的修养和素质。

首先,树立信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初期,面对各种课型、特色课型、新的课本、教学设施等情况,能否适应教学单位的教学节奏和风格,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否得到老教师的肯定,是否能在第一次教学评估中通过,都关乎教师自信心的确立。国际汉语教师要立足现实的教学工作,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适合工作环境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力求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今后更好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会合作,促进共同成长。合作首先是同行之间的合作,国际汉语教师应开展合作备课、教学观摩、相互评课等教研活动。在合作备课时,虚心求教,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在相互观摩时,应抱着“取人之长,补己所短”的态度;在课后评议时,先让上课教师详细回述上课的步骤、课堂上发生过的事件,然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起分析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上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其次,合作还包括与学生的合作。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的发生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语言类课程占据多数的对外汉语类课程更是如此。

第三,学会反思,磨练教学经验。教育界知名人士叶澜曾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三年写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书写反思日志,这是对教学中的重要情节、课堂常规性的和有意义的行为、对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有影响的课堂以外的事件、与学生的交流等震憾点、思考点、疑问点的思考与梳理。感悟一点,总结一点,反思一点,提高一点。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反思一定要及时,要从别人让自己反思到自己要反思,再到最后养成的反思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教学日记要反复翻看,时刻提醒自己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磨练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单位的用人要求

上海早安汉语根据多年的招聘经验,对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如下:普通话水平过关;具备专业的汉语语言学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掌握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此外,还有其他诸如认真的态度、足够的耐心、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用人单位倾向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希望教师要有比较稳定的时间,全心投入教学工作。

新汉唐语言学校认为是否一个合格的教师,主要考察两个方面:(1)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即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2)是否能够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做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汉语本体知识与技能(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文化,能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此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至少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能掌握这门外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能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进行交流。(2)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策略,能够有效指导外国学生学习汉语。(3)了解和掌握中外文化的异同,能顺利进行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勤指出国外机构的用人要求语言教学更注重实用性。有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到国外后很难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国内外在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国外的公共外语课属于综合教学,不是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学,注重的是实用性,通过学习语言达到运用、交流的目的。而到国外授课的对外汉语教师大多是中文或外语专业的科班毕业生,注重的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教授基本知识外,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性格特点、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为适应世界各国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培养优秀国际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保障并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是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根据本人在国外的工作经历,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国际汉语教师的接触,国际汉语教师在外派的时候需要严格考核程序,选用优质人才,并要对录用的新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尤其是对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强化教学意识,熟悉教学模式;而海外授课的教师自身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依据国际汉语教师在语言学理论知识、外语教学原则与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知、应会、应做的要求,主动去建构符合时展特征的知识结构,达到不论面对什么人学习汉语,都有能力让学习者从接受汉语到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都有能力教会学习者可以利用方法可持续地关注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15.

[3]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28.

[4] 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外国人学汉语篇7

1、教师对中国文化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汉办把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描绘成“语言的信鸽,文化的使者”,无论是语言类课程教师还是文化类课程教师都有责任保障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过少,很大原因是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重视不够,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只能专心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教学内容的传授,文化的导入自然变得很少。汉语教学无疑是主体和基础,对学生所学汉语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历史等文化有较广泛地了解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因此,对外汉语专业实际是应用型文科专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汉语课程设计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汉语和文化互有联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仍属于年青的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我们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为其了解中华民族,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与这个东方民族进行交流,所以外国人学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什么时候说合适,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对象是谁表达的更恰当、合理,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是刚刚培养出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另外很多教师基本来自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等专业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自然一带而过。实际上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要求具备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学史等多门功底的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指导专业学生如何教外国人使用汉语,防止文化差异遭成交流的困难。如果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只有单纯的字、词语、语法等的汉语基础,是无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就象我们过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其真正语言交流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汉语的学习如果与文化脱节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一直困扰的问题。

3、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好与坏受到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刚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原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对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学生将来的汉语推广开阔得多。我们要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如汉语教学中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进行的立体化教学渗透,生动展示汉语是如何生动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过程,将会激发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深入的传授自己的文化,充分体现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是与教师革新单一的教学手段分不开的,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培养面向国际的新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相吻合的。

4、受传统的语言学观念的影响

汉语言领域分解的很细,迫使学生认为修辞是一个领域,语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单独设为一个领域,把汉语学习和文化看成是两回事,然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是互动性质的汉语的传播者,重在培养外国人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侧重广泛阅读、课外活动以了解中国文化知识为主,最好是汉语学习中真实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容,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阅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国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将会为汉语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超凡复杂的整体,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语言学的负面影响,不能超越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文化导入过程,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5、对外汉语专业语言课程至今仍没有体现此专业特点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这种教材理论研究性强,而对外汉语专业的汉语课程中应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文价值观念的渗透,甚至习语、谚语等的掌握能力。可以开设课程“汉语与中国文化学”,这样的教材编写应是汉语言知识系统化、交际化等,语言示例材料的选取要有典型的中国文化主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用现当代活生生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学生所关注的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实的语境,涉及知识面广泛,建议中国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释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汉语教学中同时把文化的丰富内容贯穿于教学当中,提高学生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的实践性,只有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汉语和文化的坚实基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外国人学汉语篇8

一、穷途末路的培养模式: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尴尬处境

目前,北京语言大学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成为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事业的先驱。华东师范大学也在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高校要善于总结已有的经验,根据培养目标和相关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尽管如此,但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出身的学生就业仍旧处于很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外汉语专业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国家汉语办工室每年会选拔部分毕业生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项目”,但这只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服务年限不得超过三年,而且只有少数毕业生有这个机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人才招聘市场保存他们的档案关系,“回国即失业”形象地描述了这些毕业生的未来命运;其三,从国内看,留学生来华的聚集地是高校,然而,高校却没有很好地凭借其自身优势培养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这让很多没有高文凭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报国无门”。

此外,国内专业对口的岗位很少,高校几乎没有空余的对外汉语教学岗位。供求关系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必须不断调整和改革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定位,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整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具体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各高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通常将汉语国际传播作为吸引人才的标签,对外汉语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然而,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就业范围有限,只有少数毕业生继续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实际进行课程设置时,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比例设置十分重要。如果比重过小,则失去了对外汉语专业的意义;如果比重过大,则无法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设置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比重?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学习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还要开设教育、文化、外国和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等。目前,高校总学分逐渐向低学分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安排不同课程的比例?

(三)对外汉语是一门综合型学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针对跨国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怎样合理安排实践类课程?如何安排实习?怎样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瞻远瞩构设新体系,重构新时期对外汉语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设一支素质高、适应海外对外汉语教学需求的人才队伍是顺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对外汉语教学要逐渐向全球化、国际化发展。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重视和培养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制定培养目标和原则,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所以,今后我国高校在进行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时,要以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价值理论原则为基础,与世界汉语教学接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时效性强、多元化、多角度的教育机制。

此外,笔者认为,还要在注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发出顺应时展、符合未来需求的教育机制,并逐渐向这个目标前进。具体言之,培养新时期对外汉语创新型人才,应立足如下四个层面:

(一)因材施教授学,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深化教学内容。

中国式的教学理念和体制,通常是在同一个班级安排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不同,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无法快速适应汉语学习模式。如今汉语师资“走出去”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他们对该国、该地区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顺利圆满地完成汉语教学任务。由此可知,高校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各国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之间的重要区别,无法将汉语推向国际,也阻碍了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学生对各国文化背景、教学理念和体制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将远程网络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在推广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缺乏对外汉语教师;国外汉语学习者不集中;传统和落后的汉语教学内容和教材,无法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需求等。课堂面授是传统对外汉语的教学手段,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学习者无法来中国直接参加学习,远程网络技术则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传统的网络课程是我国最主要的网络教学手段。因此,在外语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时展的新趋势,改革创新教学系统和网络教材。传统意义上的培养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需求,要将新的教学形式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利用远程网络技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远程教育。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深化语言学习,提高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第二外语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二外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外汉语专业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必须注重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人才和对外汉语师资的第二外语水平和专业技能。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内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的学科,提高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逐渐刮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欧洲等非英语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只重视英语教学,而忽视了汉语的学习。各高校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第二外语的教学,如:法语、越南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教学并不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和使用第二外语,而是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更深入地了解其他语言的语法形态和特点,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汉语语法习惯,深入了解不同语言语法系统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会贯通这种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四)创设学习氛围,营造丰富的对外汉语课堂学习环境。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体系还无法培养出真正符合汉语推广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因为现有教育体系更注重教学方法和语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的作用,高校的地域文化、办学理念层次、学校性质、师资力量也有很大差异,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在进行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教学理论和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交际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增加与留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实际生活娱乐中去,寓教于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特点,将知识融会贯通,有目的地训练和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如今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也逐年增多,这却与汉语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各办学高校为了招收更多学生屡出奇招,却掩盖了火爆专业背后就业困难的残酷现实。各高校不仅承担了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还应该为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负责,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不仅要做好人才的基础储备工作,培养优秀的本科专业人才,更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考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继续深造和深入学习的前景。

综上,单一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各对外汉语专业院校应该跳出这个怪圈,立足于国际汉语教学的舞台,有机结合通用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出知识储备扎实、专业技能强、素质水平高、口径覆盖宽、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本科人才。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与培养目标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晋升研究生和出国深造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曾伟英.会话含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3]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外国人学汉语篇9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摘要:当前海外“汉语热”持续升温,本文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对现有相关教育教学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及客观认识这一现象加以阐释。

关键词:汉语热;背景;汉语教学;冷静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英语热”。如果说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那么,最近几年来兴起的世界性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外国人学汉语篇10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委员会在2007年4月设置的新增学位,意在培养专业化、高水准的应用型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专业学位的授予,很大程度上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增加了对外教育兴趣者拓宽学习方向的机会,弥补了大学本科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使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更加专业化。

三、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方法

1.建立“汉语语言教育学院”,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专业化的从业方向

在华留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语言类”留学生,然而,由于我国的留学生体制问题,还未能将“语言类”留学生完全剥离出来,单独的予以签证等独立手续,甚至在各大学中也没有专门的设立“汉语语言教育学院”,因此只能将所有的留学生汉语教育整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专业化语言教育的开展。“汉语语言教育学院”的成立,可以承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习与论文调研活动的开展,并可以将汉语国际教育直接与留学生需求相对接,通过双方的教学需求来进一步修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内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从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将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完善、扩充开来。

2.严格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秩序,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对外汉语教师资格结合起来

目前由于对外汉语教师岗位缺口较大,专职、兼职教师流动性也相对较大。从对外汉语教学整体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严格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秩序,严格从业教师的专业化认可。肃清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使教师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也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是我国面向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形象性途径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通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认定,来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能力的教师,凡是取得该硕士学位的人员视等同于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四、结语

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扩充与加强,是建立在完善教学体制,补充后备力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正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后备力量的可靠保证,同时也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从学科设置、学位授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更加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

外国人学汉语篇11

随着“汉语热”现象遍布全球,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2002年,我国分别在纽约、温哥华、悉尼、汉城(今首尔)等4个城市建立了汉语中心,以发展海外汉语教学事业。与此同时,国外已经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开设有汉语类课程。汉语在国际上受到如此青睐,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到国外进行汉语教学的热情,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了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热潮。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省内高等院校有100余所,成为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肥沃土壤。

我们调研的范围是河南省89所高校,调查时间截止到2012年12月。调查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河南省高校主页信息以及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对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深入调查、电话咨询以及走访调研。得出的结论大致能概括目前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现状。

一、起步较晚,持续稳步发展

河南省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起步较晚。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专门培养专职的对外汉语教师。后来,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截至2005年,全国有近100所大学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河南省内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比北京语言学院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整整晚了13年。2001年,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信阳师范学院和安阳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06年,河南省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又增加了4所,分别是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2007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和黄淮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10年,先后又有4所高校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分别是河南科技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新乡学院。2011年,河南大学和许昌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河南中医学院和郑州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获批招生。

从发展历程来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从无到有,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河南省地处中原,虽然京广线贯通南北,陇海线横穿东西,但交通便利程度无法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也略微缓慢,文化和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开设始于1996年,比全国走在前列的高校晚了13年。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迅速增多。为了适应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国内专门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对外汉语专业持续稳步发展。截至2012年,河南省已经有20所公办高校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在短短的16年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持续稳步推进。

二、人数渐增,招生规模扩大

从招生规模上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从招生学校到招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从招生学校方面看,从1996年的1所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发展到2012年20所公立院校具备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资格,平均每年增加1所高校可以招考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从招生人数方面来看,我们通过河南省招生考试信息网统计了2003年至2011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9年的招生数据。2003年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54人,其中本科二批152人,高职高专一批2人;2004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349人,其中本科二批151人,本科三批8人,本科一批168人,高职高专22人;2005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46人,其中本科二批176人,本科三批6人,本科一批64人;2006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1090人,其中本科二批657人,本科三批200人,本科一批233人;2007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1736人,其中本科二批1324人,本科三批245人,本科一批167人;2008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1184人,其中本科二批720人,本科三批372人,本科一批92人;2009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733人,其中本科二批1495人,本科三批1018人,本科一批220人;2010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418人,其中本科二批1025人,本科三批1285人,本科一批108人;2011年对外汉语专业共招生2595人,其中本科二批1028人,本科三批1416人,本科一批151人。

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从2003年以来稳步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发展中出现两个转折点。其一,2006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出现新高,从之前的二三百人发展到1090人。单单本科二批招生人数,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481人。前文提到,河南省于2006年增加了4所具备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资格的高校,这是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其二,2009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再次创下历史记录,由之前的1000余人发展到2733人,单就本科三批招生人数来说,2009年就比前一年增加了646人。三本院校的增加以及扩招是2009年招生人数再次创下新高的主要原因。事实证明,近10年,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三、所属不同,学科定位不一

从教学管理模式上看,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从1996年首次设立以来,一直没有设立独立的部门机构专门针对对外汉语专业进行日常生活、教学管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往往依托于大的院系专业,为自身的课程设置的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找到可依托的基础。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所属院系不同。在河南省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20所高校中,对外汉语专业所属文学院的有14所高校: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黄淮学院、河南大学、许昌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新乡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文学院,往往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列,并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侧重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所属外语学院的有4所高校: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外语学院,往往和英语专业并列,并依托于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侧重于外语特长。对外汉语专业所属人文学院的是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现有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法学5个本科专业;河南科技大学现有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人文学院,所依托的专业较多,范围更广,学科定位更全面,但更多的还是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所属院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

四、丰富多彩,办学形式多样

从办学形式方面来看,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办学形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根据2012年河南省高考招生简章信息,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招生学校有公立院校、独立学院、联办和民办等形式。前文谈到的高校都属于公办高校。另外,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独立学院有: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12对外汉语专业招生77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同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38人;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同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48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同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00人。2012年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共计招生363人。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联办院校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办,2012年招收英法俄日韩德等不同地区方向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共计615人。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民办院校有:商丘学院,2012年招生57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同年招生45人。对外汉语专业共计招生102人。由此可见,河南省高校开展对外汉语专业,办学形式多样,无论在公立院校、独立学院还是联办、民办方面都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五、发展滞后,教学质量不高

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随之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发展滞后。

(一)师资力量不足。随着近年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加,对外汉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大多高校面对对外汉语师资不足的问题,采用内部消化的方法,即借用传统专业的教师来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授课。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很多与对外汉语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从而导致依托文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偏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外语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偏向英语专业。这些都使得对外汉语专业本身没有特色,专业性不强。

(二)重点大学太少。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全省高校有100多所,但没有一所985工程院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高校属于211工程院校。文科类重点大学河南大学,其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得比较晚。河南省地处内陆,经济不如沿海城市发达,重点大学太少,高校人才外流,缺少专业带头人,直接影响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实习环境缺乏。对外汉语专业突出“对外”,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而事实上,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在具体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教学环境和实习环境。截至2012年,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的20所高校中,有4所不具备招生留学生的资格: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黄淮学院。这4所院校的真实实习环境无法保证。另外,即使在具备招生留学生资格的高校,河南省内招生的留学生数量极其有限,也无法保证教学实践。因此导致河南省对外汉语发展滞后,教学质量不高。

总体看来,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稳步持续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晚,发展迅速,从而引起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跟不上,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其二,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与在河南省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不协调,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实习环境难以得到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其三,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隶属于不同的院系,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方向随波逐流,缺乏自身特色,难以打造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品牌”。因此,河南省发展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出谋划策,带领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努力创建属于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提高河南省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层次。

参考文献:

外国人学汉语篇12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却不是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事实上,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要说与英语比,就是和俄语、阿拉伯语、日语等语言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①。造成这一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这一情形正在逐渐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一股学习和使用“汉语热”。

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指出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无论是早期为应对来华外国人使用汉语之需开设的汉语短期培训课程或项目,还是现在以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或课堂为主的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行动,都还只是处于以“我”为中心或主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撒种播种”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远未达到一些学者所说的汉语国际化(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的层次或水平。汉语现在还不是一种世界通用语,我们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汉语国际化的。加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海外人士对汉语言文化的认可度和认知度,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影响。显然,汉语国际推广是实现汉语国际传播必须经历的一个“撒种播种”阶段。接下来,汉语国际教育必须适时地做出某种调整,要有意识地维护和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我们在世界各地撒下播下的汉语“种子”得以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对外汉语教学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但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1年,清华大学第一次对东欧招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始。于1983年成立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象多半是成年人,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外国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理解中国文化。王乐(201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二者之间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根本特性。在此过程中,如果仅将教授语言作为单一任务,便失去了潜移默化传播汉文化的机会。因而,如何成功地同步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重点。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从应对之需到主动出击的过程。起初,对外汉语教学是为来华的外国人提供汉语言的基本技能训练,在国内成立专门的学校和机构,侧重于“请进来”,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还处于被动应对的阶段。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少,对外汉语教学尚未成规模、系统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处于初始启动阶段,很多想法和做法都不是很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日益彰显,这自然在国际上引发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又带动了“汉语热”(唐智芳,2012)。根据教育部于2016年4月初的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这个数据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了20,581人,与2013年的20多万人相比翻了将近一番,并且还有持续快速增长之势。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积极主动地为国内外汉语学习者提供及时高效的汉语言文化教学服务工作,成为现实之需、当务之急。中国的崛起是汉语走向世界的基础和条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汉语教学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二)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动之举

2005年7月,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将目光转向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推广是汉语在国外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种主动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影响逐渐增强,作为交流的工具,汉语已成为一种工作需要。为满足当地社区学习汉语多样化的需求,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中,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5年12月2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已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现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2007年,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接受《环球时报》的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孔子学院是应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增加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加强教育文化合作交流而建立,每所孔子学院都是国外大学争相创办,主动向我们提出申请,这种热情挡也挡不住。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主动作为并不一定都会换来积极的响应,有时会出现负面的反弹。2012年5月,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2014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将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关闭。

遭遇挫折是难免的,但汉语国际推广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需要明确的是,汉语国际推广是汉语走向世界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只有经历汉语对外推广的这一步,才有可能实现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推动汉语言文化走向世界。

(三)汉语国际教育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影响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汉语国际推广到汉语国际教育,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推广”与“教育”:“推广”是指扩大施行或作用的范围;而“教育”则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汉语国际教育较汉语国际推广而言,更注重培养的过程。譬如我们的孔子W院,“孔子”只是一个符号,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孔子的思想,更谈不上在国外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赵金铭(2011)指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术定位属于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学科定位属于应用语言学,下辖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海外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的主旨是努力拓宽发展汉语教学,同时传播中华文化。袁礼(2011)从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界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狭义的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华语言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广义的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对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中华语言、文化、宗教、民俗、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汉语国际教育的框架都是在国际环境下的汉语教育。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对外汉语教学,它是对外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视角要从最初的“国内”环境切换到“国际”环境;此外,汉语国际教育还包括了传播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双重使命,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质的飞跃,也为日后的汉语教学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国际传播行为。与此相比,汉语国际推广更强调传播语言的主动性,强调汉语国际传播中的主动性,容易造成误解,引发接受国的反感或抵触,给捏造所谓“中国”的人落下口实。刘毓民(2012)对国内外600名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老师所做的调查表明,汉语国际教育比汉语国际推广更能展现和平意图。因而,在汉语国际的架构下,如何克服谣传的干扰,成功传播汉语言文化,需要更多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案。

三、英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

成功地推进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并非易事。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外语教育教学,它与其他针对非母语说话人的语言教育教学(如英语教育教学)本质是相同的。研究这方面现有的成功范例,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开展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英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史约一千五百多年,英语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广泛使用,可以说与大英帝国的世界影响和美国二战后占据世界霸主地位是密切相关的。现在全世界有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20多亿)讲英语,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用语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我国学过英语或正在学习英语的总人数超过3.72亿,差不多相当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口总和(张勇先,2014:5)。对于母语非英语的群体来说,无论是要发表学术论文、阐述个人思想,还是要参加国际上的商业、学术等各类活动,若要与其他英语非母语的群体进行交流交往,就必须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现今世界上与人交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即现今各领域所采用的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

英语现在所取得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当然与英美两国在世界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19世纪,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为英语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虽然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世界影响力大不如前,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有力地推动英语成为世界强势语言(徐波,2009)。当然,光有强劲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就美国英语而言,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在美国英语的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在官方层面,也在民间层面大力促进了美国英语在全球的推广与传播,这才使得美国英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崔砚,2012)。风靡海内外的美国动画大片、好莱坞电影、音乐等作为美国元素,也为英语的国际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英美国家在引导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蓄势才有的结果。例如,美国于1966年就成立了“世界英语教师协会”(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TESOL),其主要任务是:以培训对外英语教师为主,同时开展对外英语教学研究,编写英语教材,开展对外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议等。50年间,这一组织已然使美国英语风靡全球,英语语言教学也不再是输出国的事情,而是输入国积极要做的工作。也就是说,英语教学的主体不再是英美,但主导力量仍是英美,这样的对外语言教育教学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在当今中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相当普遍,并且大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其中只有少部分人员来自英美国家,但是英语语言教学研究做得最好的仍是来自英美国家的学者。中国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参照英美国家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标准来进行的。这就形成了英美国家主导的、主要由母语非英语国家承担的英语语言教育教学的格局。其根源已经不是某种语言自身,而是一种文化影响力。

我国正在积极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孔子学院在海外的汉语推广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汉语国际教育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英美国家对外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汉语实际情况,才能有效地将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做深、做实、做到位。

四、汉语国际教育的路径、方式与挑战

汉语国际教育与其他语言的国际教育一样,都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要使汉语最终成为国际通用语,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当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要从现在做起,采用灵活多样、上下协作、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一)从应对之需到主动出击再到主导方向的发展路径

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步是从应对之需到主动出击。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很好地迈出了关键的这一步――汉语国际推广。从应对上百万的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满足他们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迫切需要,到现在积极主动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在上百个国家设立几百所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孔子学院和课堂,推广汉语言文化走向世界,这显然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进程上的一次重要转向。它无疑将有助于促进汉语国际传播,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大幅度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还不能说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办好、办成功。事实上,我们现仍普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术语,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我们的汉语国际传播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对外”二字说明汉语教学的主体工作是由我们而不是汉语非母语的国家和人民承担的。进一步说,“对外”仍是以我一方向外辐射的思维模式,而“国际”则是一种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思维模式,后者的力量远远大于前者。因此当务之急是在汉语教学中改变“对外”的传统理念而突出“国际”的特色。在这一点上,英语国际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在国际上,英语教育教学的主体工作,现在不是落在英美国家而是英语非母语的国家和人民身上。这也是英语国际传播的成功之所在。当然,主导英语国际教育方向的力量仍在英美,但英语国际教育的主体工作和责任则落在了我们这些非英语国家的身上。这说明:英语教育已经在许多非英语国家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不可否认,英语教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大教育产业。在数千亿的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中,英语培训市场无疑占据了其中最大的份额。作为中国教育培训市场龙头老大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1993年11月16日成立,现已成为年产值近亿元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反观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不要说赢利,每年还需要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尚没有“落地生根”,更不要说“枝繁叶茂”了,只能说仅仅处在“撒种播种”的初始阶段而已。“汉语走向世界”与“汉语国际化”,现在也只是我们奋斗的一种远大理想和目标而已。眼下就说“汉语已走向世界”“汉语国际化了”,还为时尚早。

判断汉语国际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汉语教育的主体工作或责任是由谁来承担的。如果是我们自己,即从我们角度出发的“对外汉语教学”,而非从学习者所在国的角度说出的、没有“对外”二字的“汉语教学”,那么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还远远没有真正做到位,更没有达到汉语在海外“落地生根”的程度;当不是由我们而是由海外汉语学习者所在的国家和人民来承担时,才能证明汉语确实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真正在海外“落地生根”了。

(二)方式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是汉Z国际传播的主渠道,要想做好汉语国际教育,实现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这一目标,需要我们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其中需要我们处理好微观与宏观、内部与外部、行政与学术、实践与理论、主观与客观、上层与基层、官方与民间等之间的关系问题。事实上,要做好汉语国际传播工作,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和实现汉语的国际传播。

微观与宏观:汉语国际教育是在国际环境下所实施的汉语教学,它不仅要在国际环境下做好汉语的教学工作,更需要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工作。既要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做好汉语言的推广工作;也要在推广汉语的同时,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工作。语言是基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借助语言这一载体得以推广,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播也会提升语言在目的地国家的认可度,从而提升语言的地位和影响,促进国际语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和做好具体的汉语教学工作,还要有更远大的目标,知行合一,做好汉语言文化传播这一整篇大文章。

内部与外部:所谓内部与外部,即国内与国外。要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不仅要看国内的决策,也要看国外的意愿。只有双方达成了一致,才能保证汉语国际教育道路畅通无阻。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校亦是如此,要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是国内的决策,条件是其他国家自愿申报该项目。自兴办孔子学院10多年以来,海内外孔子学院已达500所之多,发展相当迅速,这说明,只有在内外意见相一致、意愿与决策相契合时,汉语国际教育才会实现蓬勃发展。

行政与学术:汉语现在国际上尚未得到广泛传播的情况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无疑需要国家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加以推动和落实。另一方面,要想最为有效地实施这一教育计划,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适宜对路的方式方法,而这需要该领域专家学者为我们这方面的教育主管部门拨云见日,指点迷津。显然,在这一方面学术研究与行政工作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行政主导,学术跟进,双方相互协调,有效互动,是做好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

主观与客观:主观上,我国为实现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汉语国际教育这一重要举措,并希望收到良好成效。客观上,虽然我国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大有建树,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如“中国”等谣传无疑会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造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在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兼顾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和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上层与基层:汉语国际教育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在顶层设计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恤汉语国际教育一线工作人员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这对推动和落实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基层部门也应将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动及时地反映上去,让顶层设计者了解实情,对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了然于怀,从而制定出贴近实际、易于实施的顶层规划。总而言之,只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规划与目标。

官方与民间:美国英语的成功推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官方与民间的共同努力,官方是政策的规划与制定者,决定了推广方向,也对民间机构的英语国际推广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民间机构则承担了更多的实际性工作(张西平,2008)。倘若汉语国际教育只在官方层面上决定教育方向,但民间机构却不作任何反应,那么官方只是在做无用功,汉语国际教育便无法顺利进行;相同的道理,如若没有官方的号召,只有民间机构在想方设法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引领,那么汉语国际教育同样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只有官方与民间通力合作,才能做好汉语国际传播这篇大文章。

(三)问题与挑战

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是汉语教学。要搞好汉语教学,首先要做好汉语本身研究。汉语属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的语言大不相同,这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汉语研究需要国际视野,不仅要注意汉语的独有特征,也要关注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有属性。研究并推出一套外国人易于接受、便于学会的语言形式与法则,这会对成功实施汉语国际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

汉语国际教育要做好汉语教学,更要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延绵千年,蕴藏着无穷的魅力与活力,是汉语国际教育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传播不仅需要我们在内容上多下苦功,也要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日本的卡通动漫,都潜移默化地起着传播文化的作用。相比之下,我们对外传播文化的方式就显得简单肤浅、刻板单一、缺乏新意。

汉语国际教育现正处在以设立与发展孔子学院为龙头的主动出击阶段。虽然孔子学院开设数量骄人,成效也十分显著,但汉语尚未能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生长开来。若要汉语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需要汉语教育本土化(亦称本地化),尤其是汉语教师资源需要本土化。但现实是绝大多数汉语教师都是中国政府外派出去的中国教师,本土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不足以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主角。以孔子学院为例,早期的教师是一些中国留学生或者孔子学院等机构自身聘用的中国公民,人数十分有限,水平良莠不齐,这对于汉语教学是相当不利的。对比中国的英语教学,就会发现:国内绝大多数的英语老师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教师,只有极少一部分是外聘的英美籍教师。由此可见:如要做好汉语国际教育,使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让汉语教学在海外生根发芽,让本土教师成为汉语教学的主体力量。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力量本土化,无疑是一项长期且艰辛的工作。对此我们不仅要有决心,也要有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凝神聚力、专心致志地一步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

五、结语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重要的是我们改变了以往“对外”的视角,开始从世界的角度看待我们的汉语教学,这让我们在h语国际教育上更有大局观,更具国际视野,更有前瞻性。今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更应是走出国门在国际大环境下实施的一种汉语言教育教学。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需要我们的汉语教育教学更多地将目的国的因素考虑进去,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适时地做出调整,有意识地从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主体地位转向主导地位,使汉语国际教育由现在的“撒种播种”方式转变为一种“落地生根”的结果。当然,要让我们在世界各地播下的汉语“种子”得以落地生根、茁壮成长,需要我们倍加努力地维护和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现在国际上的地位不高,影响不大。汉语走向世界,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但只要方向明确,肯于投入、甘于奉献、勇于探索,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好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加速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做出汉语言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据统计,在联合国法定的6个工作语言里,汉语的使用率最低,

不足1%,远远低于使用率高达80%的英语。――见《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看中国》:金涛2011年专访语言文字学家、106岁老人周有光先生。

参考文献:

[1]崔砚.美国英语国际推广政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2.

[2]刘毓民.汉语国际教育:基于传播学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

士学位论文,2009.

[5]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6]袁礼.试论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化建构[J].华侨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76-82.

[7]张西平,柳若梅.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8]张勇先.英语发展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外国人学汉语篇13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转贴于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