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实用13篇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1

一、正确认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六种:发散思维,即让思想自由驰骋,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组合,从而产生大量可能的答案、设想或方案的思维;收敛思维,即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某一中心点,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灵感思维,即创造者对某一既定目标久攻不克时,偶然受到某种启示而顿开茅塞,从而解开关键性问题症结的思维;直觉思维,即并没有一步一步的分析和推理,迅速而直接对问题的答案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做出猜测和判断的思维;类比思维,即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物中寻找某些共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思维;形象思维,即运用信箱材料和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的思维等等。

创造性思维有别于传统思维,它具有以下六个特殊品质:批判性,即它是发展的思维;广阔性,即它是广泛联系的思维;普通性,即它是无坚不摧的、善于变通的思维;独创性,即它是敢创奇异的思维;深刻性,即它是洞察事物内核的思维;敏捷性,即它是快速反映的思维等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是有组织的专门学习与训练形成,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而形成。

二、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一)党中央方针的指导

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所谓的创造性就是理论成果应当是对前一时论成果的超越性,而理论的创造性必然带来工作的创造性。根据党中央的方针指导,高校教育必须重视创造性,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劳动的要求

人类的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性劳动,一种是重复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重复性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再现。未来的重复性劳动将越来越多地被机器人所代替,未来的雇员将越来越多的从事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是未来劳动者最基本的素养。而提高全民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艰巨重任。

(三)大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

大学教育阶段是个体一生中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定型期”,这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基本素质修养水平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大影响。由此,培养劳动者创造性思维,大学阶段的教育培养是责任重大而又意义深远的。

三、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一)树立创造性教育理念

1.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高校教育要从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造性教育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

2.素质教育创造性理念。高校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并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创造性意识,培养创造性精神,坚定创造性方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完成创造性活动的技巧和方法。

(二)组织有创造性素质的教师队伍

1.党中央政策指导。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一论断指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教师对学生、对国家的重大责任。

2.教师与学生交流频繁。大学生学校期间课堂教学活动占了一大部分的时间,这些时间里都在与教师交流信息,由此只有教师有创造性素质,学生才会有创造性意识;只有具有创造性素质的教师,才能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各种创造性因素,极大程度的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教师真正在学生面前充分体现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无穷魅力,才能使学生产生或增加对创造性思维重要影响力的信任与自主意愿。

3.有创造性素质教师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素质:具有追求创造性的观念和意思;具有勇于创造的精神;具有作为创造性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操作能力及运用创造性技术的能力;具有以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等为标志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勇敢、坚强、主观的创造性人格等等。

4.高校应致力于教师的培养与进修。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命能否完成,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素质,高校应致力于教师的培养与进修。如美国进一步严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英国正在引进按教师能力付酬制度;俄罗斯则致力于充实教师进修机构,实施5年进修1次的制度。

(三)突破思维种种束缚

1.解放陈旧思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如果一切都按规矩、按制度、按传统方法办事,就不会有创造性,社会就不会进步。德国数学家高斯6岁初入学时,教师给全班学生的算术题是:1+2+3+4+5+6+7+8+9+10=?同学们都采用教师教过的传统的累加方法,惟独高斯采用了新方法:1+10=11,2+9=11,3+8=11,4+7=11,5+6=11,然后将5个11加起来,结果与别人相同。在这里高斯的思维方式属于创造性思维,解放了人们陈旧的思维。

2.打破时空界限的思维。仅解放陈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而言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是没有边际的,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完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如美国史密森尼天文物理研究所在编写出版星象目录时,对尚未正式命名的25万颗小星星动起脑筋,该所办起了公司,任何人只要愿意出250美元,公司就以那个人的名字为某颗小星星命名,小小的创意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再如开发旅游景区需要大量的资料,而传奇故事始终是景点开发重点之一,无论神仙鬼怪,只要能让游客产生兴趣,都将成为旅游吸引力,从而带来各种效益。

(四)营造创造性思维教育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个人的事,但也需要环境与氛围,如果上上下下都崇尚追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相互切磋和相互鼓励,其效率肯定会大为提高。

1.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因斯坦在他的学生生活回忆录上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管理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他不可避免的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严重的错误。”高校应适度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激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精神。

2.强化独创性和多样性。首先,高校应支持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为学生的各类发展需求尽可能的提供条件,充分挖掘各个学生的潜力重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独创性。其次,学校也要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创造性培养需要学生对各类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让创造性思维发挥得游刃有余,只有在多样知识的共同作用下,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具有先进性。最后,为更好强化独立性和多样性,高校必须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其中班级定额削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如美国在1999年的教育白皮书上宣布了之后7年实施班级定额18人(全美平均)的计划;俄罗斯外语课也在尝试教学定额限于12人的措施。

3.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实行的过程管理,卡得过死,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事实目标管理。目标管理需要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对一些在组织活动或者学校形象宣传等方面有着特殊创造性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对更好的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极为有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催化剂的作用。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实践过程中难免会有遭遇嘲讽或遭受打击的可能,高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创造性思维是值得肯定的,创造性就是要敢于蔑视闲言碎语,敢于顶住批评指责。

(五)构建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课程体系

1.开设创造性思维课程,直接让学生了解创造性思维,这是个极为有效方法。

2.挖掘各学科创造性思维因素,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具体问题情况下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将各学科的先进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中,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前沿性,给学生更为直观的创造性思维价值体现。

(六)优化教学过程

1.启发诱导式教学。大学学习应从过去的维持性学习变成探索式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和学生一起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和联想,使知识在积累中不断选择提炼,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引导当代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大学不应只是教师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

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教学的开放才能训练好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即发散性思维,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大胆探索和批评精神。教师教学过程应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提倡和鼓励的态度,逐步让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争论”中逐步迸发和发展。

4.充分发挥考试制度。教育需要评估,切不可因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而废弃考试。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关键是大学教师主观理念上要对其正确理解并给予认真对待,要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紧密联系,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和定向理解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认真开展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试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活动等等。

总之,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给予当代教育工作者的新的使命,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教育创造性理论也亟待所有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总结并逐步将其深入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2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优秀创造性人才”的人才模式塑造自己的学生,使之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自然辩证法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我认为采用合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从培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入手,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切入点

培养创新意识的切入点,即培养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标志着人的认识的新突破,一个具有开创性问题的提出,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巨大和深远的意义。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23个问题,即“希尔伯特问题”。这23个问题成为20世纪数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预示着新的学科带头人和科学家群体的诞生。提出一个有创建、有深远影响的问题,并非轻而易举,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是对旧问题深刻研究和总结的过程。

1.系统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体系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以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到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能对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一个高质量的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深刻的思想与想象。所谓发明创造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因为拥有系统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人往往思维敏感、观察细致,而对于毫无准备的人来说,创造的机遇即使碰到他们,创造性的发明发现也会与他们擦肩而过。

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许多知识的有机构成。在“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的信息时代,知识老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现代的学习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习理论和掌握方法,接受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学习做学问和学习做人,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树立现代科学家的科学道德等的关系问题,成为大学教育中所关注的问题。

2.怀疑态度是创造性思维的酵母和温床。

怀疑态度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是科学保持发展活力的主观动力。怀疑是打开未知领域大门的思想钥匙,任何科学探索、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怀疑态度,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波普尔说,科学开始于问题。科学思维机器的启动,既不是开始于观察,又不是开始于理论,而是开始于大量反常、失效和矛盾现象,对现存的公认的、权威的或是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完美性的质疑。最好的创新方法,就是保持经常的怀疑,怀疑把思想引向研究,研究使思想发现真理。爱因斯坦说,正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而只有怀疑才会提出问题,才会引起思考,进而产生创造。

中国创新精神相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怀疑态度的稀缺。在以往的社会中,怀疑是被压抑的,它只能是一种零散的、隐蔽的私人化的情绪。而怀疑态度的稀缺,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习惯对怀疑精神的自我压抑和不宽容造成的,过分强调思想的一致,将任何对流行和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技术、体制的质疑和不同观点都看成是大逆不道的异端加以贬斥,从而使任何可能富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都无法存活,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

3.批判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桥梁和先导。

如果说,怀疑还只是一种朦胧的诉求,缺乏足够的依据和充分的理由,那么,批判则是通过明确判断、深入研究、分析求证,从而否定某些存在的不合理性、落后性、不正确性、不完善性,使问题浮出水面,使矛盾明朗化。批判是怀疑精神的继续和超越,当然,批判本身并不意味着正确和真理在握,但它意味着走向正确和真理的一个契机或新的开始。批判是双向的,批判本身也包括反批判,批判是思想的防腐剂和清洁剂。

批判精神是现代社会健康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精神,一个社会创新精神的缺乏,往往是由于批判精神的缺乏。批判是对社会的鞭策。一个社会没有批判,没有讨论,错误的得不到批评,正确的得不到支持,社会的创新风气就难以形成。社会思想需要碰撞,各种见解只有在论证与反驳的辩论中,才能推进社会认识上的深化。

如果说怀疑是一种消极的自由,那么,批判则是一种积极的自由。批判是一种公开的挑战和精神探险,批判需要科学的勇气。布莱希特在他的著名戏剧《伽利略》中说过一句深刻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度是不幸的。但同时他又说了一句更为深刻的话:一个需要英雄的国度才是真正不幸的。一个社会没有敢于说出真理、富有科学勇气的人是可悲的。

4.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创造性思维必然会被看成是一种越轨行为,但越轨是创新的必然表现形式。外部自由的本质就是需要理解创新的合理越轨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即使创新中一些失败的、错误的越轨行为――最初的片面和不成熟,也是社会为获得进步发展所需付出的必要成本和代价。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种创新,面对宗教守旧势力和世俗习惯势力,他没有胆怯与动摇。

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启发辩证思维,指导其归纳概括,引申发展。

辩证思维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逻辑,“辩证逻辑要求人们必须把握、研究事物的总和,从事物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来观察它,把握它”。(《现代汉语词典》)这就告诉我们,辩证思维要求注重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旨在以“发展、运动、变化”的眼光来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由此可见,辩证思维是突破、创新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人们如果不能以辩证的眼光看到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运动的趋势,就不可能有突破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辩证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先导。

2.诱导发散思维,促使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它的意义是:针对一个认识对象,纵横展开思考,不断展开分析判断,以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进而去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为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或最佳途径)提供可资参照的多种依据。

对理工科学生而言,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方式是当务之急。相对于以逻辑思维、严密论证为基本特性的收敛式方式,发散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补充。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收敛式思维强于发散式思维的情况,因此,理工科学生在思维方式的锻炼上,更需要发散性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培养,这是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训练发散式思维,首先要分析和认识发散式思维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考方式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流畅、变通、独特。所谓流畅,即少阻滞,反应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变通,即做到融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消极的心理定势的束缚,因此可以提出超常的新构想、新观念。独特,即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大超过一般人。流畅、变通和独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变通是其中的关键。它既是流畅的条件,又是独特的前提。所以,为开发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便是要培养和锻炼思考方式的变通性,也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而达到这一点除了要在接受教育期间和与人交往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外,最主要的是要在运用中进行锻炼。

3.提倡逆向思维,鼓励其质疑求异,否定批判。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这种思维以打破常规为目的,在美中寻找丑,在丑中发现美;在众人肯定时提出否定意见,在众人否定时力排众议;可推陈出新,亦可新中见奇。对理工科学生而言,逆向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数学中的反证法就是逆向思维一个很好的应用。

4.进行系统思维,满足时代的要求。

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了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理论、生命系统理论等系统理论,使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系统思维方式成为当今科学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把思维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要素、整体、环境、结构、功能、信息、等级、秩序、协同、混沌、突变、有序等一类概念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揭示事物的系统联系。

另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创新素质。所谓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总之,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满足以知识的不断创新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特色的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镇修.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1).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3

“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而易见,就是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进行的,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现今的社会。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有创造的意识,对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大学,更应如此。

二、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改造客观世界,是一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创造力的特点主要凸显在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上,主导创造力发挥的核心因素是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程度,即通过无定向探索未知的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能力――即创造力。创造力是需要通过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激发的,而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需要广博的学识作支撑――“博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获取广泛而丰富的知识,激发他们充沛和旺盛的好奇心,从而为满足好奇心而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倘若好奇心丧失了,学习的欲望也就随之消失了,博学则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尽快了解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完之后怎么用,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自身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在融入社会后才能够具有更广泛适应能力,从而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实验结果表明:拥有丰富知识并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并非都是具有创造力或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所以,对不明白的知识一定要刨根问底,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大脑来仔细思考和分析,否则所学到的知识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慎思”品格的培养。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有别于一般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特点:一是主动性,二是求异性,三是发散性,四是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事物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就是对事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科学的精神。通过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欲望,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造力需要通过主动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获得。

通过求异性思维可以获得不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即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设计不拘一格的设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自己教授的知识或思想,不是让众多学生必须按照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不应用要求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必须得出相同的答案。实际上,得到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求异性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创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正确的地方和失误的地方,真正培养他们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创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且还需要经历一番艰难困苦实践活动才可以见诸于实现,但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认为发明创造是偶然的或者完全凭借机遇获得的。所以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行的培养中“笃行”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德。学就要有所得,就要努力将所学知识践行与实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创造能力强的人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不能怕失败。因此,老师也不能因为图省事而直接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应该通过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能碰到困难就问老师,面对老师的提问直接回答“不知道”,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最大的敌人。独立思维的结果可能会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也可能根本就是错的,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及时修正偏见想法和先入为主的心理,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数组,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直接运用语言平台提供的数组类型,但该类型具有占用空间过多且不能释放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指针构造动态数组的方法解决问题。法国生物学家贝纳尔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四、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重视他们“慎思笃行”品质的培养。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面,引导学生多涉猎多学科领域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创造出更大的成果。多种知识相互启发可以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敢于主动否定自己、勇于想象的能力。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能有机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进行再创造。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设计艺术趋同的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代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使人们摆脱媒体材料的束缚,以及对设计表现方法的疑虑,开始更多地关注创造。创造性思维强调的是“创”字,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核心,艺术类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大量运用创造性思维。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这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人们对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强调思维的形式,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独特的,能够创造具有社会价值产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活动的成果或方法与众不同,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创造性思维在艺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创造性思维还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客观规律,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才是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一种复杂运动,语言思维是线性的,而意象思维是立体的,二维或三维的。心理学家安海姆认为意象思维比语言思维更具有创造性,这种意象思维的运动是相当复杂的,它往往是多种不确定的想法碰撞导致新想法的产生。对艺术类学生而言,要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就是说设计者应具有前瞻性,站在设计思维的最前沿。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就是想象。想象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进步的源泉。因此,想象的作用曾被历代艺术家所重视。想象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可以将无形、抽象的某种理念或心理状态转化为一种具体形象。什么是想象呢?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想象是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第一张桌子时,不论它是多么粗糙,却已显示了祖先的创造想象力。

梵高就是一位具有特殊感受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大画家。他说:“当我画太阳时,我希望人们感受到它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在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敞开,果核中的种子正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感知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合理的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超越自然的限定,进入理想化的境地。

艺术类大学生应该是富有个性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有成功的作品都源于设计者对其内容的正确理解及本质性的把握,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角度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扩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之一。扩散思维是把问题的点引向问题的面,由原创意引出另一个或数个二次创意点,再以这些二次创意为原点,引出更多个创意点,循着向四周辐射的各种路线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发现许多创意源,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次创意的点越多,诱发各种创意的方案就越多,设计者通常从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方面加以衡量创意水平的高低。扩散性思维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艺术创作中,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思维模式,让学生通过对习以为常的物象进行“发散式”想象,多向观察、多维构思,创造出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创意过程往往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反向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之一。如埃舍尔的不确定图形就是反向思维活动的最好体现。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反向思维的综合体现,在艺术设计创作等领域,创造性思维是设计者成功的关键。成功的设计作品,常常有着超出常理的构思,把人们从正常的视觉禁锢中解放出来,使人产生强烈的、全新的视觉感受。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期达到培养优秀设计艺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5

对于这个词的理解,有过很多说法,但是大同小异。创造性思维一般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创造性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通过多方面资料的查阅,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涵义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活动过程,它并不是脱离其它思维的另一种什么特殊的思维。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第二、一般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而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累加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总是以某一种思维为主导而进行的,这和矛盾普遍性是一个道理。第三、创造性思维虽然有它自己独有的活动规律,但是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而发挥作用。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它具有个性的特点,自觉而独立地把握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交结点。显现出对事物判断的独立性。钢琴教育中主要是通过曲目的弹奏,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使弹奏曲目的方法出现既优美有和谐的音符。即以钢琴教育中大学生青少年的学习来说,在他们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其思维便具有独创性的特点。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它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信息,即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方案或假设,等等,可见它的活动方式的复杂和结构的复杂。钢琴教育中通过小组弹奏,找出学生认可的旋律,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从而鼓励学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曲目进行弹奏。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它的结果,不论是概念、假设、方案或结论,都包括着新的因素,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新颖程度是思维独创性的最重要的指标。看到星光大道出来的歌星们,学生就会去模仿和探索,在钢琴教育中通过文艺频道等媒体来激发大学生创作的新颖性,从而产生更多的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校钢琴教育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教师不仅要传授钢琴的弹奏技法,而且要会培养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应用性的合格人才。通过几年来钢琴教育的传授,摸索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钢琴弹奏技巧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钢琴演奏是纯技巧及思想性极复杂的高雅的艺术活动。早在八十年代人们学习钢琴也许还有些盲目,而现在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钢琴的重要性。在这个知识创新和人才竞争的时代,知识创新在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钢琴教育学习的意义及功能是多层次的,它不仅可以培养演奏家、智育功能、美育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未被充分挖掘的更深层次功能――创造性思维的功能。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运用教育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而钢琴教育是培养发展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2、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建立全新的钢琴专业教学模式,成为大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实际教育中,重专业知识学习,轻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仍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与缺失。从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结合音乐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比如系列音乐晚会、艺术欣赏、三下乡演出等活动的开展。对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意义以及其开展形式上进行充分的研究探索,从而对丰富高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系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3、利用钢琴曲目旋律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钢琴教育中把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听觉审美的培养、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和灵感渗透到钢琴教学中,就能在钢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思维素质,这种素质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钢琴演奏艺术是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对音乐作品的解释,是把乐谱变为实际音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演奏者创造性地挖掘出蕴涵在乐谱符号背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赋予其新的神韵和意境。由于音乐的可塑性很大,因此,钢琴演奏艺术能给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天空,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有独创性的特点,言传身教,以肢体语言和音乐语言传递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教育。

总之,从科学的角度,人才学的培养,文章阐述了钢琴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从而提出了钢琴教育中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6

二、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历史及现状对比

1 国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就着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0年代美国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有了实质性进展,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1989年,美国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的目标之一是用一代人的时间造就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国民。当前,美国正在推广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阿尔法”计划,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日本中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思维的培养,尤其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技能。1985年,日本教育改革提出了八条改革的基本设想,其中第三条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英国是创造性研究的发源地,近20年来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十分重视,并深入讨论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智力、个性的关系。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各国教育都越来越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理念无疑会被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2我国创造性思维培养历史及现状

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小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究,1993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1995年,“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约100多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造学、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在近年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选修课,并对创造性思维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

3 国外新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进展及借鉴

近年来,从组合的角度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观念日渐增多,如Baughman的部件重组, 斯滕伯格的观念有选择性组合等等。斯滕伯格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以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组合、选择性比较三个过程为基础的,其中选择性组合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组合方式有多种,如词形的、词汇的、观念的、物体部件(或图形)的等等,找到最适应当前问题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目前,世界各国在创造型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和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等问题上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步早、底子厚,具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借鉴。比如,国外在课程标准中有专门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国外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较为细化,他们有系统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模型以及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真正的对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而我国较多的是形式上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世界各国对创造性思维作了大量的研究,从脑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创造学的角度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规律,并提出了一些有名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最为著名的是美国人奥斯本1938年提出的“头脑风暴法”,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是:把一个组的全体成员都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是一个使每个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194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W•J•戈登提出了一种利用外部事物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综摄法”,即通过已知的东西做媒介,将毫无关联的、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强调把熟悉的事物看成陌生的,把陌生的事物看成熟悉的,来打开“未知世界的门扉”,勾起人们的创造欲望,使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

80年代我国的陈龙安教授提出了问、想、做、评的“ATDE”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透过引导学生ATDE能够发挥创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供扩散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四、对我国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综合相关的研究报告,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禁锢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就地理教学而言,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体现还甚少。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不容置疑的跟从自己的思路获得规定的标准答案,尤其是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标准答案的绝对正确性和权威性,考生的回答不得有半点差错,时间久了,学生不得不将自己灵动、跳跃的思维收起来,求同求稳,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由于缺乏对实际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体现策略研究,导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仅限于在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设计中涉及到的情况。研究者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很难用“一致”这个词来表述,尤其是中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具体的培养方法就更没有统一的指导。

此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例如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同于对发散思维思维的培养。许多市面上有影响的高考复习指导丛书,取名时都喜欢加上“发散思维”这四个字,如 “数学发散思维”、“地理发散思维”等。其实,把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60-70年代所持的基本观点。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并非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全部内容,只能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郅庭谨.《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7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解题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观察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有利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促进其思维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勤于思考,只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了观察的顺序、方法和技巧,才更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观察现象,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想象力好像思维的一双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使学生通过想象获得新发现,解决新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更有利于在解题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以后,创造性思维获得有效提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产生独特见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宗旨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题的方法,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质疑,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解题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思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显著

提升。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8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在现今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虽然对创造性思维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但很多时候在进行实际教学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培养,需要进行高中数学授课的教师具备相当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师在学生知识学习以及能力获取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创造思维意识,将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积极改变,使其形成一定的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另外,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实际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导致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时候,只进行机械性的模仿活动。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严重限制。为避免上述情况再次出现,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以期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在实际教学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性氛围。通过这个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最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对于每位学生的优点加以积极发掘,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

个性化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对于同一问题,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探究。个性化思维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多元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拓宽,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对学生个性化思维方式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如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并设立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探讨问题的答案。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不仅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进行积极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能力

在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具有大胆的想象能力。大胆的猜想能力会使得学生思考时的定势被消除,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充分的发散,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培养学生养成大胆的猜想能力,使得学生通过大胆猜想以及小心求证,对数学问题进行快速解决,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另外,在具备大胆猜想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使得学生拿到数学题目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从不同方面对题目进行观察,打破常规,采用多种解题方式进行解题。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辩证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辩证能力是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需求之一。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辩证能力,才能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对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不仅需要对数学公式进行记忆,教师还需要对数学题目以及数学公式进行深入挖掘,从实际解题过程中获得相关感悟,使得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拓宽,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孤立的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探索出一定的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综上所述,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现今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由于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学生要想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对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切实提高。通过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思维被充分发散,从多个方面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培养全方位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万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信息化建设,2015(12).

[2]张元.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9

1.采用多种形式,树立创造思维观和创新精神理念。在传统的教育过程某种,学生在已有的知识面前常常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学习目标实际主要是记住尽可能多的知识,缺乏敢于思考怀疑和主动探索的精神,针对前面的弊端和不足,教师可在课堂上举办有关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小型专题讲座,设立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专栏,利用班级墙报等方法,使学生了结影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上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种创新理念的出现,每一次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每种精神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创新精神的浓缩体现。

2.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思维的流畅性,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3.学做创新的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模仿能力强,进取心强,是接受情感熏陶,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时期。因此,要有好的榜样,好的楷模,这对学生影响很大,语文教材中就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爱因斯坦,李四光,茅以升,詹天佑等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非都是天才,而是凭着勤奋工作刻苦的努力,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他们的创造性品质,创新精神必将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情感和创新激情,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优化创造思维的氛围强化创新能力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创新性教育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要改变其不足,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1.优化创造思维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的基本保证。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它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互动,让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得到尊重,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才华,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要让学生能与教师坦诚交流,自由畅想,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10

一、前言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缺乏了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艺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艺术类教师面对的关键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首先,艺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有许多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反复证明,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不但能够让人有美的体验,并且能够让人受到智慧的启迪,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其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够让学生创造出更新颖更优美的作品。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因此要让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三、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改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方式

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中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的教授学生唱歌、绘画或者舞蹈,扼杀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首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内容与方法都要按照学生的需求去制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大胆创新,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次要将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采用艺术教育中的一些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感受科学。

(二)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

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要有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做引导。教师要能够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验,并且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新颖的意见。教师还应该围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展开师生互动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在学生们的启发之下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师生互动还可以增强老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适当引导,从而改进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关联

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相互补充,同时又能够相互促进的学科关系。既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也不放弃学生的艺术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科学学科能够促进学生推理能力与逻辑能力的培养,但是科学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直觉灵感等思维能力,艺术教育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中培养的形象思维能力对科学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卢瑟福用形象的行星运动来建立原子模型,克里克等人用双螺旋结构描述了DNA的形象等等。同时,艺术也需要科学教育中培养的思考分析等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四)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

环境氛围是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学校会在校园定期举办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聚集优秀的艺术人才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还积极的组织各种免费的艺术培训,让一些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能够近距离的接触艺术,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学生们充分提供了艺术体验的舞台。我们也应该借鉴这些世界知名院校的方法,为我们的学生也营造一个艺术体验的舞台,激发学生们艺术学校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11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目前,在高校美术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之前,老师和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加工,发现事物之间的隐藏联系,并运用这项新联系、新思维解决问题、运用固有知识经验,重新组合发现的联系,产生新颖的、独树一帜的现象过程。创造性思维特点表现在,首先,思维结果与产物上的新颖、效用性。新颖性是指客观现实生活中还未被发现或者还没有出现的事物,新颖性还可以指别人已经发现或者创新的事物,但大家还没有广泛应用的东西。效用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现实社会价值,而不是违背客观现实规律。其次,创造性思维还指要有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但更侧重于发散性思维。曾有一名作家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首先是从发散性思维到集中性思维、再从集中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的多次循环过程,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发现事物间的新联系、新关系,从而提出新设想、新答案,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再者,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想象的参与。想象,是创造性思维形成新形象、新构思、新计划的必备环节。

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美术教学密不可分,艺术活动对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想象力的丰富、灵感的产生、创造激情的激发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奥班:“创造等于艺术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追求,创造性思维也是现代教育的追求。

美术学科教学是实现我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传授给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动力与创作欲望为目的。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与培养,促进学生在参与审美的过程中个性也得到发展。由此可以清楚地得出,美术学科教学对学生养成富有创造力的精神、完美的健全高尚人格有着巨大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新问题和新突破点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集中性、发散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要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钻研精神。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创作者要投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展现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创作者灵感的获得关键来源于发现生活中常人没注意到的视角。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给学生作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础技巧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力、情商、品质也能得到发展,为我国人才计划出一份力。

三、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无疑是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展开的,即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不可分割,有机结合。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双方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该如何学习,但却无法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结果。这是要求老师和学生都积极互动起来的。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要是学生和老师积极配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接下来就围绕高校如何提高美术创造性思维展开两点讨论。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多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阶段是学生好奇心较强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学生在对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疑问时,就想有认知的获得。因此,在授课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充满趣味、结构逻辑性强,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对美术学生产生信心和希望。如在“色彩构成”一课中,教师可以从搜集学生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的小饰品和经典图片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用幻灯片的方式,在教学课堂上把它们都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色彩搭配的方案,并总结讨论。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色彩搭配的理解,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社会进程加快对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2.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

多角度观察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而发散性思维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途径思考。如“平面构成”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换方式思考,让学生应用音乐的方式表达画中线条的情感,启发他们多角度联想,从多方向、多层次来思考,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创新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遥遥无期了。要想使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很重要。

综合上面所阐述的内容,素质教育是课改教育理念的核心,主张培养德智体美劳的五好青年,学生的素质和个性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发展的标志是富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而美术学习这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对提高我国新生一代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担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高校的美术教师应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把创新思维的理念寓于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给社会培养大批有影响力的社会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小萍.职高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育研究,2014(2).

[2]尹丽慧.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科学大众,2009(3).

[3]曲华强,王雨海.浅谈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12

1.3体育训练效果的提高。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的作用和提高整体水平。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训练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对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及训练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也更加积极主动。

2.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创造性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创造性思维的重视不足。创造性思维方式并没有广泛运用于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导致老师和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应用没足够的重视。教师作为引导者,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应用的重要意义,导致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不理想,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当然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没有培养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这也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正常发挥。

2.2大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是长期奋斗的过程,但由于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得不到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导致创造性思维无法为大学体育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能主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原因就是这种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受到局限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大学体育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

3.1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对创造性思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要积极的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够明确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就可以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使得大学体育教学训练的效果可以得到提升。在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能够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篇13

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还需要从生活入手。生活需要艺术,而艺术又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灵感的来源,是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的根本。音乐表演艺术,无法脱离生活而存在,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通过生活去培养创造性思维,才能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1]。对于音乐创造,创作者需要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才能拥有强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好完美的乐音作品。缺乏生活经验的音乐创作者,其想象思维较弱,创造性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乐音作品。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创作,本身具有真实性,作品代表一定的意义,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获得听众的喜爱。唯有获得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二)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音乐表演艺术,唯有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才能展现出优秀的音乐作品。若是音乐表演艺术,缺乏创造性思维,会使得音乐表演缺乏创造性、灵动性、以及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更无法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2]。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提高音乐作品的内涵。优秀的音乐艺术创作,其创作者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去深化音乐的层次,提高音乐的意境,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若是音乐创作者的文化知识不足,会导致艺术修养不够,降低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很难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3]。唯有不断的提高文化知识,提升自我修养,才能创作出饱含深意的音乐作品。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需要注重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为音乐表演艺术打好基础。

二、培养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结合自身经验培养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

通过自身经历去进行音乐作品创作,能够提高音乐作品的水平,提高其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是培养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在不断改革,音乐教育也在不断改变[4]。信息化时代,音乐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创作性思维、以及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于学生音乐创作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在学生已有基础之上进行提升,从而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其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从而去提高学生音乐表演艺术水平。例如,对于音乐《为了谁》的学习与赏析,其创作背景主要是歌颂抗洪救灾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歌曲本身具有强大的情感,以及重要的意义。学生要想深刻的理解歌曲,需要先掌握其背景知识,对歌曲的内涵意义进行了解,再去对歌曲进行赏析,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歌曲的意境,以及其传达的主要情感。由此可见,文化知识学习对于音乐表演艺术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从生活入手,同时提高其文化知识,从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

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艺术。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比较难以培养,其属于无形的东西,是从由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从而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见解,提高其思维的创新[5]。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以及创作思维。例如,对于《黄河怨》歌曲的学习,此首歌曲表演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弱音、中弱音进行展现,其中对于高音的弱唱,是这首歌曲的重要技巧,同时也需要对歌曲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才能更好的学习作品。因此,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理解,对内涵进行学习,从而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音乐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

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音乐活动,去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学过程中,读谱、对作品情感进行理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必修课程。教师需要将音乐融入学生的思维,使其热爱音乐,尊重音乐表演艺术,能够读懂音乐语言,从而再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艺术水平[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音乐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的平台,开展音乐表演艺术比赛,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去鼓励学生进行创作。通过音乐活动,学生能够活跃情绪,提高对音乐表演艺术的热情,同时从活动中得到启发,积累音乐创作的灵感。通过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使其获得一定的音乐表演经验,有助于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学生可以从活动中成长,丰富情感思维,从而去培养创新能力,提高音乐表演艺术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表演艺术具有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以及结合自身经验培养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

作者:吴新周 单位:梵净山歌舞团

参考文献:

[1]支慧.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音乐时空,2015,(15):111.(2015-08-13)[2017-08-22].

[2]夏媛媛.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分析[J].现代交际,2017,(03):94.[2017-08-22].

[3]薛瑞芝.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研究[J].音乐时空,2016,(01):102-103.(2016-01-07)[2017-08-2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