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沟通的方式实用13篇

交流沟通的方式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1

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工作,首先要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定位。依笔者之见,在礼仪上,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师生关系,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同时能较好地规范班主任和学生的言行。就班主任而言,其言谈举止要为人师表,俨然师长,其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在学生面前就不可以信口开河和行为失态;就学生而言,对待班主任就要象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不能在班主任面前像在同学面前那样随便。在工作上,班主任与学生构成一个团队,大家都是以创建一个好的班集体作为共同目标。确立这种关系,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又可以遏制班主任在管理中的霸气和一言堂,从而充分发挥全班同学,特别是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在生活上,班主任与学生是朋友关系。既是学生的严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在关心学生学习、纪律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每当学生有困难、身体不舒服、心理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就应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他们,使学生感觉到学校也有家的温暖,而其他同学也会有所感受。

(一)口头沟通。

1.利用会议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会议形式主要包括班会、班干部会和有针对性地召集部分同学座谈等。会前,班主任应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开会的目的、内容和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新生开学第一次班会尤为重要,班主任既要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魄力,又要表现出对初次远离父母亲人学生的关心。将班级管理的思路、应达到的目标及校纪班规等与同学交待清楚,激发他们爱学校、爱班级的热情,并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争创文明班级;同时,鼓励新同学上台发言,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班主任借此也能发现人才。在班级例会上,除认真传达院、系学生管理规定和有关精神,布置当前班级工作和任务外,应多花时间总结班级工作的优点、剖析班级工作的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毫不回避问题。及时发现、肯定和表扬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缺点,尽可能不点名批评,根据班级情况,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如“小议上网玩游戏的危害”、“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规范言行,安全第一”、“谈讲究与将就”等,对学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在班干部会上,应与班干部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共同剖析班级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信任、支持、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向他们阐明“其身正,不令也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深刻道理。在座谈会上,要充分征求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图、反馈同学的信息,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加以采纳,并及时表扬,对于情况不属实或不切实际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统一思想共识。

2.与个别同学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首先是选择关心班集体、又有主见的学生个别交流,这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切合实际,触到点子上,对于改进班级工作、弥补班级管理疏漏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次当发现班上有违纪苗头或违纪现象时,找个别学生了解情况,获取第一资料,有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找违纪、犯错的学生谈话,也是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友爱、关心和帮助,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配合,切忌生硬的“说教”和严厉的“训话”,以免把学生推向对立面。

3.与学生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

拉家常式的交流沟通,其特点是气氛随意,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常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后、熄灯就寝前进行,可以在教室、寝室、食堂,也可以在操场、花坛、路边。师生看似在“闲聊”,实则不经意间谈起班级和学生的事情,此时,最能获取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掏心里话,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如实反映的,而班主任常常看不到、难以掌握的班级情况,对于师生加强了解、融洽关系、增进感情、凝集人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班级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有力体现。

(二)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一种“纸上谈心”,也叫“笔谈”。班主任从学生周记中可以了解到学生思想动态,基本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通过批语,评述学生的所想所为,寄予老师的殷切希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平常收到学生的信件或便条,也应重视,及时批示或回信,并给予教育和引导。也可以发挥黑板报的作用,做一些正面的宣传和鼓动,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2

    中朝两国自古以来都有在使节往来中重视文学交流的传统。比如早在唐代,朝鲜派往中国的使节团就有多种使命,除了首要的政治外交任务外,还担负着学习和掌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任务。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定期派遣到中国的入唐宿卫,他们既带有外交使命,有往往“准旧例,割留习业”。他们很多人都是“配唐国子监习业”的太学生,并经常与中国文人接触、交游和酬唱诗歌。

    明朝与朝鲜李朝的文学交流,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也是使节之间的文学交流。当明朝与李朝经过一系列的内外调整之后,双边关系渐趋稳定,使节往来也日益频繁。高丽末年,朝鲜开始移植和模仿明朝的政治制度,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如1369年,高丽王朝就遣使入明,请明朝的祭服制度,明太祖令工部赐之。1370年,明朝遣使至高丽,颁布科举制度,诏曰:高丽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同年,高丽遣使至明贺正,举子朴实、金涛、柳伯如随行,金涛中科制。1372年,高丽曾经表请派遣子弟赴明留学,明朝也予同意。可见明初朝鲜高丽王朝与明王朝的友好关系。而高丽大将李成贵夺取王位,建立李朝过程中,一些中国文士参与了谋划,成为李朝建立的开国功臣,所以李朝与明朝的关系非常友好,于是就经常派出使节出使明朝进一步学习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而明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也经常派员出使朝鲜。朝鲜方面每年派遣到明朝的使节除了各种固定的贺使(如贺春节正旦、皇帝的万寿圣节、太子的千秋节等)、贡使之外,还有谢册封、赏赐等时的谢恩使、吊唁丧事时的陈慰使、立储定后时的进贺使、献特殊贡品时的进奉使等等,这些使节“常无定期,或前者未还而后者已至”。同时,明朝也派出使节前往朝鲜,并且这些使节在朝鲜也会受到极隆重的礼遇,在当时,明朝派遣使节出使李朝大体有如下场合;一是新皇即位、立嗣、立后、皇子诞生时的颁诏使;二是册封朝鲜新国王的册封使;三是追祭已故国王的吊祭使:四是有事时的宣抚使等几类。

    中朝两国在选使相聘时都注意选择有才学的官员,使出使官员不辱没本国的威严,而尤其注重诗歌酬唱方面的人才。如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就曾多次向李朝派遣过各种外交使节,其中有翰林修撰陈鉴、太常博士高闰、刑部给事中陈夹猷等,这些被选使节都是当世的着名文人。在1449年明英宗不幸被俘虏后,次年代宗朱祁钰登基,派遣翰林院侍讲倪谦出使朝鲜,颁即位诏书。倪谦是浙江钱塘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多年在翰林院供职,以礼部尚书致仕途。他在朝鲜期间,与当时朝鲜名士申叔舟、成三问、郑麟趾等人关系密切,他们在各种宴席和郊游接访中相互作诗文唱和。有一次,他同朝鲜友人游览汉江楼时,被同行的朝鲜文人包围索诗,一会儿工夫,他就写好三首,每首写出,众人就聚首争观,佩服不止。他回国时,朝鲜国王命文臣赋诗送别,编撰成集,让申叔舟等人做序跋,回国后,他撰写《朝鲜纪事》一书,向国人介绍沿途所见所闻和与李朝国王、诸大臣之间密切交往的过程及其朝鲜的礼仪、制度及风俗等。

    张宁也是明英宗天顺年间出使朝鲜的文人之一。他回国以后所撰写的《奉使录》一书,详细的记录了他在出使朝鲜期间的经历、见闻和进行文学交流的情况。在出使朝鲜期间,他还写下了《赠李观察》、《赠曹观察》、《赠孙寿山》、《赠医官郑次良》、《画作与知印黄致和》等许多赠答诗,这些诗表明了他在朝鲜期间所进行的文学活动之频繁。其后,弘治年间董岳、嘉靖年间唐皋、隆庆年间许国、万历年间黄洪宪、欧西稷等人先后出使朝鲜,朝鲜文人皆远迎相待,互相唱和酬赠。如《明诗综》中就记载有朝鲜官员朴元衡赠答张宁的诗《渡大同江次韵》一首:

    远传丹诏促行装,暂住星槎呗水阳。

    江浦雪消春意动,邮亭日暖客怀长。

    一杯且可酬佳节,万里无劳忆故乡。

    野阔天底山似画,不禁诗思入苍茫。

    而一些到中国的朝鲜文人,也与中国的文人相互唱和,既得改错之益,又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如1626年,朝鲜文人金尚宪出使明朝,在济南与张延登相识,探讨诗文,相交甚厚。

    在两国文人的相互交流中,中朝诗人还相互编辑诗文集,使之广为流传。比如,明朝文人董岳曾为朝鲜文人许宗的诗集作序,为之刊行;万历年间赴朝的文人吴明济搜罗朝鲜新罗以来百余位诗人的作品,编成《朝鲜诗选》;朝鲜文人金尚宪回国后,将自己在中国观光的诗送给张延登,张延登为之作序,并刊行于世,而朝鲜文人也将他们与明朝使者张宁、董岳、唐皋、许国、黄洪宪等人唱和的诗作汇编刊刻为《皇华集》,在朝鲜流通。

    正是在中朝两国文人的共同努力下,朝鲜李朝初期至中期的汉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诗人。李朝初期,汉诗仍以中国的苏黄体为主:“本朝诗学,以苏黄为主。”在体裁上,如果说高丽推崇四六,则李朝喜好短律,这一时期诗人主要有郑道传、姜希梦、金宗直、李荇、郑以吾、申叔舟、金无鱼等。比较着名的诗作主要有:李湟的《述怀》、徐敬德的《山

    居》、申叔舟的《反战诗》、鱼无迹的《流民叹:》等。李朝中期,汉诗逐渐转为摹唐:“我东诗人,多尚苏黄。二百年间,皆袭一套。至近世,崔庆昌、自光勋始学唐,务为清苦之词,号为崔、白,一时颇效之。”其中有白光勋、崔庆昌、李达被喻为“三唐诗人”。

    二、明代时期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

    明代文学中对于朝鲜文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在小说领域,明代小说的大量传入,不仅给朝鲜李朝文人以很大的启迪,还使朝鲜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朝鲜作家也开始自己独立创作小说,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朝鲜作家金时习用汉文创作的《金鳌新话》,就是在借鉴明朝人瞿佑的《剪灯新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中国小说经过唐、宋的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明代所出现的大多数比较有名的作品都陆续传入李朝,给李朝文学以重大的影响。李朝才得以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不少名作与卓越的小说家。

    明代小说传入的途径,主要是出使明朝的使臣在中国购得。明朝人陈继儒说:“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之贡限五十人,或旧典新书,稗官

    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便问,不惜重值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

    明代传入李朝的小说数量众多,仅据朝鲜文史书籍记载,确凿可知者主要有:

    《剪灯新话》等:“传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记》、《娇红记》、《西厢记》等,令谢恩使贸来。”

    《三国志演义》:“今所谓三国演义者,出于元人罗贯中,壬辰(1592年)后,盛行于我东,妇孺皆口诵说。”

    《水浒传》、《金瓶梅》:“传奇《水浒传》、《金瓶梅》为逸传,不熟此传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

    《西游记》、《隋唐演义》、《五代演义》、《西汉演义》、《北宋演义》等:“余得戏家书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龊齐魏拙、五代、残唐、率北宋略……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3

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

其实,公共关系与语言交通也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因此,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技巧和特征。语言最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中包括有:狭义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装饰语言等形式,运用这样的形式将其信息进行全面的传递,凭借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语言交流的能力。下面就对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大部分的时候,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为对我国合作者、竞争者。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对象和真个过程都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并且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特殊新嫩,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传递,适用于各种场合,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将合作者和竞争者等各个方面的群体,进行全面的结合,从而形成公共组织形式。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管的沟通的对象,还是沟通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重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语言沟通作为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为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形式。换句话说,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最终的目的。因此,在利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形式和场合的沟通形式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制定,不能是一层不变的,要针对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沟通形式和手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的展现了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的灵活性,为人们在进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技巧分析

技巧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要想全面提升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能力,就要对其技巧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下面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技巧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沟通技巧形式

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的形式,其中沟通语言技所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技巧内容,例如:表达技巧、倾听交技巧等个方面。人们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要在针对不同的沟通的对象和场合,制定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场合进行全面的判断,对于那些相对正式的场合,那么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度上的严谨性。但是,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非正式的场合,可以使用一些柔和的语气,这样可以充分的加强交流之间的气氛。另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差异性,制定良好的交流形式。但是,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人群,要尽量使用的缓和的语气,这样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沟通过程中的尴尬,也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形式,可以顺利的进行。

(二)非语言技巧形式

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说话的才是交流的唯一形式,非语言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眼神、表情、行动等各方面。因此,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形式。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若是具有良好的默契,那么一个眼神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抵过很多句话的表达。并且,若是在相对较大的正式场合交流的过程中,眼神的交流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所以,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应当对该项交流形式和技巧,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肢体上面的动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上的语言形式,加强对自己语言的表达,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特点和语言交流技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促进了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形式,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娅菲.试论公共关系中的语言沟通[J].云南行政学院学

报,2013,01:80-83.

[2]余尚清.公共关系沟通文章的特点及撰拟要求[J].郑州轻

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1-63.

[3]殷佳忆.公共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技巧[J].商业文化(上半

月),2011,07:394.

[4]郭惠民,廖为建,格鲁尼格.关于公共关系学若干基本问题

的国际对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4,01:37-44.

[5]王宇放.公共关系语言的特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4

1.2结果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的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警讯事件产生的原因60%源于沟通障碍。同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在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更要保证沟通有着一定的标准化进而将有效交流提高。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对于外科患者来说,SBAR交流是很适合的方式,护士需要把握机会,多与患者交流,交流的程度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交流越佳,治疗效果也会越显著,但是在外科,与患者的交流也是因人而异,患病的老人需要表现尊重,患病的小孩需要活泼的交流,患病的年轻人需要交往式的交流,但是对于中年人又需要更加自然的聊天式交流。

2SBAR沟通模式

SBAR沟通帮助护士和患者之间更好的交流,然后由护士将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患,此外,为了让这种沟通更有效,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采取不一样的SBAR沟通方式,对于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书面材料,也就是将患者所受外伤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病患,并且征求病患的意见,对其外伤处采取最佳方式治疗,对于其他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护士主要是口述,以讲解的方式把病情告知患者。总之都需要护士与外科患者有一个基础良好的交流。医生对病人加强沟通的重要性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借助SBAR理论,其SBAR沟通方式不仅仅有着一定的简单灵活性,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较为容易理解和记忆。

2.1建立SBAr模式和报告表

通过学习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原有交接班护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护理的特点,外科护士成立一个护理质量改进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改进标准化护理模式。经过几次调整,外科护理小组总结了关于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具体护理内容,内容如下:(1)现状,主要是报告表的形式,护士在递交报告表时,注意报告的日期和班次,标明所查外科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护理级别的具体情况。(2)背景,包括患者的主诉、简要病情、诊断、治疗、用药、辅检、护理措施;(3)评估主要是所在外科的患者的用药情况,有没有抵触情绪,某一段时间内的饮食状况,心理承受等等。(4)建议是正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的护理建议。

2.2培训医生正确使用SBAr模式

在外科,以护理质量改进小组的组长为核心,带动全外科的护士集体学习SBAR沟通模式。作为外科的护士,在对患者采用这种沟通模式之前需要对SBAR的起源和优点、内容要领有一个详细而准确的了解,要具体到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的实施流程,实施方式,表格的填写,对患者外伤病情的解说,这些方面都要坐到标准化,准确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外科的护士提供即时、正确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混乱,从而提高团队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在外科,SBAR交接流程主要是先由交班前由交班护士按照电子版的格式在电脑上填写全科一级护理的患者的交班表格,打印表格做签字。之后交接的护士带着表格进行病房床头的交接,交班的护士按照表格内容格式,在对患者的外伤做好检查之后逐一填写信息。最后确认交接没有问题,交接的护士再签字,之前的护士的任务就完成了,之后的处理措施都交给接班的护士,若是出现不当的症状,则需要记录在案。

2.3测评SBAr模式的沟通能力

用测评SBAR沟通方式的实践能力来评价一个外科护士的SBAR沟通实践能力。了解外科的护士的SBAR沟通能力,需要设计一份合适合理的查检表,既要有SBAR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护士测评,SBAR理论知识的评测主要是考察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对于外科患者需要掌握的SBAR护理技术是否掌握到位,而护士测评,考察的是外科护士对于外科的了解,以及作为外科护士的基本能力,当然,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能力是很重要的部分,所有外科的护士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做好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这一个月也是对护士的考察,只有通过考察的护士才可以继续留在外科,因为外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对于身处外科的护士而言,SBAR模式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只有达标的护士才能将患者完整的信息快速了解,保证病借助情境模拟的方法,做好医患的沟通交流。

3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在外科,护士通过查房,对诊断明确外科病人,提前一天可以通知到全外科的医生和护生针对患者的外伤做好最佳治疗和护理,使病人得到了最完善的护理。护士在查房时,会先告知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关于患者的外伤情况,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全力配合,然后,护士对病人进行外伤恢复情况做好检查,评估病人的外伤情况,是否感染,伤口包扎的一般情况,要有针对性,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即明确了护士的职责,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最后将所以情况报给医生,做最佳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外伤,良好的交流也会避免伤口的不必要感染,也就加快了伤口的恢复,使得患者尽早的结束治疗。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促进护患关系和际间交班沟通协调,专业知识、交接流程规范,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强了护士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医生对护士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较高地认可,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上升,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医生、患者的满意度逐步提高,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良好体现。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5

面对面交流是最常见的沟通交流方式,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都采用此方式。

2、电话

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借助电话这一传播工具进行的有声交流方式。

3、命令

企业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布置工作、安排任务都可以称作“命令”,命令分口头命令与书面命令两种,有的企业创造了“总经理任务通知书”是一种很好的书面命令,事实上它已具有了文件的性质。

4、文件

公司下发有关文件是典型的下行沟通。对于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或者需要员工共同遵守的文件,必须与员工进行彻底沟通。公司的文件一般情况下下发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并对学效果进行测评,以确保文件内容沟通、执行到位。

5、会议

会议这种沟通方式,根据需要可分为董事会、经理层会议、部门会议、全体员工大会等,根据开会周期可分为日例会、周例会、月例会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专项会议,如财务会议、表彰会议、安全会议等。无论何种会议,都要求讲究会议效率,开会要有结果,不能议而不决,随后还要抓好执行、跟踪、检查、评估、反馈等环节。

6、业务“报告”

报告分为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类,类似于报告的沟通方式有还有请示、向公司上一级主管提出意见或建议等。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上形成文字,都是上行沟通,一般需要批复或口头上给予反馈,从而形成上下信息交流上的互动。

7、内部报刊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办内部报刊来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例如,古井集团的《古井报》、《集团情况通报》、《市场动态》等报刊发挥着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作用。

8、广播

在不少大中型企业,这一传播媒介都在使用。

9、宣传栏

这一传播媒介无论对大中小型企业,都很适用。宣传栏可大可小,内容可长可短,方便快捷。

10、举办各种活动

企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各种游戏、联欢会、宴会、专题培训等,可以有效地促进公司与员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

11、意见箱

意见箱是很好的上行沟通方式,企业员工对公司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企业及领导进行沟通。作为企业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6

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究竟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却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子女,而沟通正是其中一个最主的要方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在思想上发生不地的改变。因此,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跟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同孩子们一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长们还总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们当年”、“我们小时候”的话,那么与孩子之间势必要产生隔膜和代沟。要知道,“时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样”,不能依然沿用老的办法、旧的思维去对待生活在现今世界里的孩子。因此,沟通与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显示出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实质上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活动过程,其沟通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如何难管教、不听话,甚至与家长的想法背道而驰。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们也常常采取回避、甚至撒谎的态度,他们宁愿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愿意让家长走近他们的世界,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们认为父母与他们在思想上是有代沟的,是无法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因而完全不屑于家长对他们的管教,甚至对家长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对立的僵局。由此可见,沟通不畅不仅仅是造成了亲子间缺乏了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时它严重地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二、造成沟通不畅的原因分析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加深感情,那么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幼小心灵的成长变化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更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而良好的沟通将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架设起一道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的桥梁。它将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了解孩子心理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对孩子的心身发育非常有利,同时也使父母能够成为与他们分享快乐、共同成长的朋友和知心人。可见,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影响和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家庭陷于沟通和交流的困境中呢?

首先,家庭教育理念中缺乏对沟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中,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很多家长所忽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认为只要身体好、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因而忽视了亲子间沟通与交流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育失败的家庭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发现父母与孩子间因不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是导致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因交流少、沟通少,还大大影响并制约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并使家庭教育陷入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把很大的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学习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惯性,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缺少时间进行沟通,因而就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心。孩子想些什么,有什么困惑,需要什么帮助,家长们都很茫然。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从心灵深处产生的代沟和隔膜也越来越深。

其次,沟通方法不正确造成沟通障碍。很多时候沟通障碍是由于家长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造成的。很多家长都没能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调整和把握沟通的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言,不容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变成了发号施令;也有的家长喜欢说教式的沟通,总喜欢摆些大道理、讲些大理论,而这种枯燥乏味的说教,孩子们早就听的不耐烦了,这种沟通方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丝毫起不到作用;还有的家长根本不顾及孩子接受能力的大小,完全只从家长的角度发表观点,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与家长进行交流;还有的父母总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衡量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因此造成许多误解和偏差,从而导致亲子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

第三,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不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措辞,这让孩子总感觉到自己处于弱势,家长处于强势,因此不愿意同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也有的家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带着怨气跟孩子沟通,因此这让孩子除了产生害怕心理之外,根本达不到沟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总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命令多于商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经常处于不被尊重和被动说教的地位,因此很容易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沟通的质量。

三、良好的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会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和关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长环境和愉快的生活空间。但是,与孩子沟通时间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正困扰着不少家庭。因此要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

1.亲子间的沟通要保持平等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不少父母总喜欢自己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孩子必须听我的”,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感受,扼杀了孩子的话语权,使亲子间的沟通变成了“一言堂”。这种沟通方式不但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时也使沟通变成了“走过场”的客套话,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沟通中,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切忌把沟通变成指示和训话。同时,父母还应针对孩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孩子民主协商,平等对话;并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要以理服人,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对父母的信赖,最终实现有效沟通。

2.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沟通,从而产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

而父母要充分做到信任,就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被信任的。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肯定性的语言、欣赏的目光、奖励的措施等等,向孩子传达父母对他的信任和肯定,从而在沟通双方建立起信任的桥梁。由此,孩子才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自觉自愿地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而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3.沟通交流要保持经常性。

家长要根据孩子无时无刻变化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交流与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不要把交流当成是任务,像开会一样例行公事。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互动。父母通过交流更加了解孩子,而孩子也通过沟通更加体谅父母。因此,家长要把沟通当做像关心孩子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去做,而不要搞突击性和临时性。

同时,沟通决不能只凭父母的心情,高兴时有沟通,不高兴时就等心情好了再沟通。毕竟,交流是为了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从而为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一个月沟通一次,甚至半年沟通一次的行为,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要适时调整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尤其在发现孩子有所变化时,就更要及时进行沟通和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要把握沟通时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多赞美、少批评。

亲子间的沟通,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无论从词语的选择,还是语速和语调上,都应该把握分寸,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沟通的效果也将截然不同。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和剂。家长适当地对孩子给予肯定和赞赏,将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从而更加乐于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对犯错误的孩子,也不要夸大处理,而应该心平气和地指出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7

高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它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命运,而高中数学学科,更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其不仅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分值,也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经常出现问题,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够恰当,相互理解的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学生开始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中数学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一方面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另一方面,也是最为主要的方面就是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即通过师生沟通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师生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还有很多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沟通方式,逐渐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利用学生的兴趣,反过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频率;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感交流来促进彼此沟通,教师既可以通过交流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紧张,从而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另外,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发育,从而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学成绩。

二、高中数学师生沟通困难产生的原因

高中阶段的学生多数处于叛逆期,再加上高中的学习压力繁重,学习气氛非常紧张,以及数学学科的知识复杂性,使得教师的教学频率加快,学生的学习状态紧绷,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忙于备课和测验,学生忙于习题和考试,从而形成师生沟通困难的局面。

1、教学方式单一化、学生积极性下降

高中数学较为复杂,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过于单一和枯燥,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解知识,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往往一节数学课下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微乎其微;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手段缺乏活跃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非常少,导致很多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教师也比较疲惫,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减少,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增加,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威胁。

2、沟通过于针对性、彼此缺乏情感交流

虽然有的教师意识到与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方过于针对性,有的教师只是针对知识和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发育和心理发育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很多教师都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造成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无法探知,而学生也不能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形成情感交流障碍,久而久之,学生虽然解决了知识困难,却产生了心理困难。

三、制定有效办法解决师生沟通困难的问题

师生沟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习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重视起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对于沟通困难的现象,要趁早解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学习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思想水平得以提升。

1、教学方式灵活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师生沟通,合理的调整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教学方式灵活化,尤其数学知识较为枯燥,更应该增添一些趣味性教学方式,通过这些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课堂模式进行转变,不能沿用过去担任讲解的模式,应该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对讲解完的知识点,及时提问,深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全方位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情感需求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和问题方面的沟通,还要顾及到学生情感和心灵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舒缓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以更好的面貌面对学习;另一方面,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灵活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心理方面的困难,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言也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教师应该重视起师生沟通的问题,对于师生之间沟通困难的情况要及时解决,以免困难愈聚愈多,尽可能的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数学水平提升,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妥善的解决师生沟通困难的问题,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了课堂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8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运行机制

(一)“一对一工作法”的产生与发展

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为了解决用工严重不足而将单井的看护工作委托社会劳务公司承担。由于劳务公司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极强,地处深山,单井看护,导致员工孤独寂寞,思想波动,导致看护工流失,队伍不稳,个别看护工动机不纯,出现与当地不法分子勾结倒卖原油的现象。2007年3月,采油四厂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综合治理实践中,尝试开展支部书记与看护工定期不定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的活动,深入了解看护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工作实际困难,并及时加以引导和支持,化解思想波动,稳定队伍。“一对一”工作法试行半年后,成效显著。2007年末,“一对一”工作法受到油田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推动了采油四厂不断推广、深化和拓展“一对一”工作法,提升管理绩效和党建工作有效性的进程。目前,采油四厂一方面对“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内容、运行机制、谈话要求做出统一的基本要求,要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结合自身工作,从不同方面与基层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拓展了“一对一”谈话的参与主体和沟通内容;同时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探索拓展“一对一”工作法的应用领域。部分作业区出台了《“一对一”谈话共性问题汇总表》《“一对一谈话”问题整改表》等管理工具。至此,“一对一”工作法不断发展,其工作机制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一对一”工作法形成初期主要是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定期地与看护工交流和沟通,谈话对象主要是看护工;谈话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一对一”的走访;谈话内容主要围绕“护油”主题。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谈话内容逐步走向多元化,向工作状况、企业管理、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扩展;谈话主体由原来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拓展到各级党政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谈话对象则拓展到基层全体员工;沟通模式逐步从下行沟通,即由上一级沟通主体向下一级沟通对象单一传送信息为主,转变为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流通;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逐步从思想道德和法纪教育向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征集员工意见建议方面拓展。同时对谈话时机、谈话内容等做了基本的规范性要求。

二、“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作用与效果

(一)有助于强化沟通,推动信息交流

调查显示,60%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36.5%的员工对“一对一”传递信息的效果表示基本满意,总体满意度达到96.5%。在细分类别的信息传递效果评价中,满意度较高的依次是工作问题、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信息、厂务民主管理信息、党务发展信息、家庭生活信息和个人发展信息。

(二)有助于凝聚队伍,增进感情融合

通过干部与员工“一对一”的交流,增强了干部对员工的了解,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调查显示,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对情感交流作用效果非常好的占比为22.42%,认为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比较好的占比为41.59%,两者总计占为64.01%。30.15%的员工对“一对一”工作法的情感交流作用效果持中性评价,持消极评价的仅为5.85%。

(三)有助于稳定队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通过“一对一”谈话,干部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去感染和促动员工,有效激励员工的斗志和士气,鼓舞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奉献。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一对一”工作法中领导干部的对员工的工作感染作用很强或比较强的员工比重为67.29%,这说明干部在“一对一”工作法中确实能够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热情感染、促动员工。

(四)有助于消除误解,释疑纠错

在“一对一”工作法中,干部针对员工提出的厂务管理、薪酬、企业文化、工作等各种提问进行解答和释疑,多半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在释疑纠错,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方面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其中22.01%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的释疑纠错作用效果非常好,37.29%的员工认为其释疑纠错作用效果比较好。

(五)有助于了解情况,推动问题得到及时的重视和解决

座谈发现,在“一对一”工作法的直面交流中,干部能够根据员工个别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深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影响员工工作的问题。18.68%的员工认为通过“一对一”工作法能够非常好地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43.6%的员工认为“一对一”工作法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员工思想、发现员工问题,两者合计占62.28%。可见,“一对一”工作法解决问题的效果比较明显。谈话中员工反映的问题63.36%都能得到解决,近三成的问题虽然不能解决,但都及时得到了反馈处理意见。

三、“一对一”工作法对企业党建机制的创新

“一对一”工作法在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了领导机制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加强了各级党组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提高了企业党的工作的覆盖率;与同级行政组织和技术骨干的协同互动,增强了企业党建的党政互动能力;强化了上级党委与下级党组织的及时沟通,增强了企业党建的上下联动能力。“一对一”工作法用人文关怀团结员工、凝聚员工,初步建立了多管齐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强了工作责任机制建设

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一样,“一对一”工作法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界定了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组织(作业区综合管理组)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一对一”交流工作的完善和落实状况认真进行考核。在“一对一”工作模式下,党务工作者、行政领导和技术干部三种力量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发挥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与员工开展谈话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

(三)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一对一”工作法通过交流实现了解员工思想状况,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实现思想政工作的目的,也可以有效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员工队伍凝聚力,传播企业文化,加强员工队伍管理。同时,“一对一”工作法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考核管理机制,把刚性制约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之下努力工作,实现了方法、手段的多样化。

四、“一对一”工作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科学的沟通原则

1、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平等性是指沟通主体与沟通对象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沟通的主导性,是指沟通主体应该对沟通系统内容要素及沟通的发起和发展速度、模式、信息等做出适时的调节和必要的控制,使双方交流向预期方向运转,最终达到教育者所预期的沟通目的。

2、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沟通的及时性是由思想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的,要求沟通主体抓住需要沟通的信息,因势利导,及时与沟通对象交流。沟通的经常性强调沟通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沟通要保持一定的频率。经常性原则要求及时发现员工矛盾、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要求沟通主体经常性与员工进行“非正式沟通”,在不拘泥形式的条件下增进感情沟通,增强理解和信任。

3、坦诚与保密相结合的原则。坦诚是沟通的基础。沟通作为双方心灵的交流,离开了坦诚,交流也难以继续。坦诚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在沟通过程中,沟通主体首先要投入真感情,讲真心话,绝不讲假话。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把谈话上升到谈心乃至交心的境界。保密是坦诚引出的要求,是爱护他人的表现,也是实现坦诚沟通的保证。要把“一对一“工作法引向深入,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二)完善沟通运行机制

1、构建全方位、完善的沟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继续加强领导机制与工作责任机制建设。建立多管齐下的思想交流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明确“一对一”工作中各级领导与干部(作业区、井区)的沟通职责,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形成定期的沟通交流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工作监督机制建设。应该继续完善“一对一”工作法中“自我检查汇报、员工监督、作业区党委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制度,健全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明确党政工团及基层组织在“一对一”交流工作中的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覆盖,真正落到实处。

2、健全沟通要素,创新沟通模式。一要拓宽沟通对象。“一对一”工作法沟通实践中,沟通对象扩大到公司正式员工。随着发展的需要,沟通对象还将进一步扩展。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员工进行群体划分,以便实施差异化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二要推进沟通主体的分工与专业化。根据沟通主体的专长和岗位对沟通主体进行适当分工,可以从制度设计上要求技术骨干、行政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分别负责技术沟通、管理沟通、生活沟通等。三是继续拓展沟通内容,实现沟通内容的细分与专题化。“一对一”工作法的沟通内容包括厂务管理、企业文化、个人工作、技术培训、生活等各方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有必要将沟通内容进行细分,形成不同的沟通主题,选择合适的沟通主体进行专题化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员工多样化的沟通需求,又可以保持一个沟通中心,防止话题过散。四是推进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与差异化。在“一对一”工作法中要实现沟通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有会议、走访、座谈等传统沟通方式,还要有网络、手机等现代沟通方式;不仅有口头,书面交流,还要通过文娱活动沟通;不仅有庄重严肃的正式沟通,还要有轻松活泼的“非正式”沟通。五是保证沟通环境(氛围)的轻松自由化。

(三)提高沟通主体沟通能力

要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沟通作用和效果,沟通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16.84%的员工认为作为沟通主体的干部综合素质对沟通效果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关于沟通效果的首要影响因素,10.96%的员工选择“主动热情性”,7.8%的员工选择“谈话艺术性”,6.7%的员工选择“地位平等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交流主体的沟通能力和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少兰.浅谈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9

观看了余世维《有效沟通》的讲座后,结合日常干部监督科接待来访老干部的实践,我对于在与基层群众交流过程中,绕过沟通“两大顽疾”,构建畅通的沟通模式,做了如下总结:

一是引导讲述,构筑交流模式。很多来访群众都是带着情绪与不满来的,与之沟通的第一步不应是“被动的等提问,然后讲道理讲规定”,而应先引导其诉说、讲述:一方面在诉说过程中缓解其紧张、焦(来源:文秘站 )虑的情绪,基本掌握其情绪状态和谈话节奏,另一方面在诉说的同时讲双方交流的模式由简单的“提问——回答”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讲述——提问——交流”的双向模式。在与群众沟通的这一环节,可能并不能清晰的获知对方的困难与问题,重要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沟通构筑渠道,此交流环节一般可控制在3-5分钟。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10

正式沟通渠道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卫生事业单位的传达文件、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的情报交换等。另外,团体所组织的参观访问、技术和学术交流、现场场调查等等。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重要卫生信息的传达,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其缺点是:由于依靠组织系统层层的传递,所以较刻板,沟通速度慢,有时带一些框框。

3非正式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回馈,以达成双方利益和目的一种方式,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例如,团体成员私下交换看法、朋友聚会、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等都属于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一个补充。在许多组织中,决策时利用的情报大部分是由非正式信息系统传递的。同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往往能更灵活迅速地适应事态的变化,省略许多繁琐的程序;并且常常能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沟通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真实地反映职工的思想、态度和动机。因此,这种动机往往能够对管理决策起重要作用。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团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缺点表现在:非正式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易于失真、曲解,而且,它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人心稳定和团体的凝聚力。此外,非正式沟通还有一种可以事先预知的模型。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正式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是能够事先被人知道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消息越新鲜,人们谈论得就越多;第二,对人们工作有影响者,最容易招致人们谈论;第三,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多为人们谈论;第四,在工作中有关系的人,往往容易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第五,在工作上接触多的人,最可能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对于非正式沟通这些规律,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注意,以杜绝起消极作用的“小道消息”,利用非正式沟通为组织目标服务。

4内部沟通管理制度

4.1目的建立正常、畅通的沟通渠道,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增强其凝聚力。

4.2适用范围适用于局领导与各处长或副处长及以上人员。

4.3沟通的原则、方式和类型不论何种沟通方式,必须把握沟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1)沟通还可分纵向沟通、横向沟通两种,其中纵向沟通分为自上而下沟通、自下而上沟通。纵向沟通必须遵循逐级沟通、下级服从上级、只有一个上级的基本原则。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不能越级报告。(2)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一般有:行政发文、制度、会议、面谈等;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一般有:递交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发信件邮件等。(3)横向沟通的沟通方式一般有:传递“工作联系单”、协调会、研讨会、面谈、发信件邮件等。(4)沟通实施:要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可以用制度来建立和实施沟通制度。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11

沟通与交往课程是新课程一大亮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交往课分布在小学一到六年级,各个年级平均是每周3节,占总课时比例的6.8%~6.6%,位于课程比重排行第四位(语文24.8~24.3%,数学16.7%~16.6%,体育与健康、艺术各占9%~8.8%并列第三位)。沟通交往课不仅出现在课程设置中,而且成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地位与语文、数学是等同的。可见,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方案》中,强调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即不单独提倡某种教学理念,也不贬低某种理念,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适合什么,就安排什么”。因此,沟通交往课应根据聋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

一、师资与课程

1.聋人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聋人手语为载体,是聋人群体进行文化传承和相互启迪娱乐教育形式之一。

手语课大体分为三大板块:老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反馈信息。通过理解、内化的过程,激发聋生沟通的愿望,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初级阶段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细化目标之一。

聋人教师参与的课堂充分展现了“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人’,说‘自己想说的话’”的特点,是培养聋生沟通交往兴趣最好的途径。

2.听人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

2006年,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适应盲、聋学生发展的课程调整与开发研究》做了一个关于聋生发展及发展需要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有98.6%的学生希望能够走出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听人教师承担着将聋生引领进入主流社会的责任。由听人教师承担的沟通交往课的目在培养聋生与健听人的沟通交往能力,传授与健听人群沟通交往的技能技巧。教材可以是语训教材部分内容,可以是聋校教材中的句式练习等。听人教师承担沟通交往课,有利于促进聋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两种语言转换的桥梁,促成聋生与听人进行沟通交往的实现。

3.聋听合作――文化课

这里指的文化课是针对聋生开设的讲解“聋人文化”、“听人文化”的专项理论课。

在聋、听的交往中,聋人“说话”很直白,喜欢询问隐私,没有礼貌……这些感受都是源于聋、听文化差异。聋、听人群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因文化差异产生误会和矛盾。聋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主流社会,就一定要了解主流社会的文化,知晓两种文化的差异。聋生的需求要求承担课程的教师熟悉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对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势在必行。

二、学生活动与课程

1.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阅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从阅读的内容来看,我们找不到手语阅读材料,呈现在聋人面前的都是主流社会的语言和文化。让聋生借助读加深自我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位,推动聋生书面沟通能力的形成。

提供给聋生的阅读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阅读兴趣;有直观的图片,能从图片中大概了解文本的内容;适合采用多种形式给予反馈。

2.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亲子活动、手拉手活动、共建活动等,是聋人社会与听人社会的初步融合。将在课堂中逐渐培养的沟通交往能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习”的理念。但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与特定的人取得联系,需要学生克服自卑等心理障碍,必须得到活动相关人员的支持,需要主流社会的接纳。

三、内容分布

聋童要接触两类人:聋人和听人(包括会手语的听人和不会手语的听人)。如果说聋童在学校里和老师和同学之间多少还有一点因经常性接触产生的默契而易于交流,那他们进入社会后可能会因交流不畅而孤立。所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聋生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

1.小学低段

小学低段的聋生主要交往对象是家长、老师、同学,听力较好的聋生与其它听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多。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聋生言语发展特点,在低段初期主要发展聋生第一语言,采用聋人手语为载体,对听力状况较好的聋童采用个训方式发展口语;中期,继续发展第一语言,建立手语与汉语的联系,初步渗透汉语句式;后期,继续发展第一语言,进一步建立两种语言的联系,培养阅读兴趣。总的来说是:以聋人手语为载体,辅以汉语(书面语、口语、手势汉语),注重个别化教育。

2.小学中段

小学中段的聋生主要交往对象是同学、老师、家长、亲人、邻居等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由于交流范围的扩大,他们对短信交流、网上交流、文字交流等有了极大的兴趣,使用汉语交流便成了他们最急需的交流方式。在这一阶段,课堂教学的内容应以听人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为主,帮助聋生树立沟通的信心,建立良好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体系,掌握沟通交往技巧,培养与听人的沟通能力。

3.小学高段

聋生的生活圈子进一步扩大。在这一阶段应为聋生开设文化课,以便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世界;为聋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开展主题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进行集体疑问解答和个别疑问解答,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时间活动。该阶段应更注重沟通方法、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聋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沟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聋生情况,沟通交往课的开设向小学以上的阶段延伸也是必要的。

沟通交往课是一门综合类课程,具有灵活性、可变性、极大的包容性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内容在聋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课程的内容、方式均应根据学生的身理、心理、听力状况有所取舍和补充,真正做到“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12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36.58±5.24岁,干预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37.05±6.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及时沟通交流,具体措施如下:

1.2.1 转变理念

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开展打破了常规功能制分工模式,护理人员要转变传统观念,应用整体护理程序,改变过往机械化流水操作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护理[4]。目前,护患关系日趋尖锐,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常规被动护理,态度生硬,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缺乏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均会极大程度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故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全程良好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5]。

1.2.2 形象沟通

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积极沟通,整洁仪表、面带微笑、礼貌用语,给予患者良好的首次印象,缩短护患距离;沉着冷静、步伐轻盈、动作敏捷,给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

1.2.3 语言沟通

护患交谈是护患沟通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也是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最直接的方法。在交谈中使用敬语让患者感到被尊重,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式交谈给予患者家的温馨感;在了解病情、询问病史、健康指导过程中,语言表达在符合伦理学道德原则和规范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性和谨慎性语言,让患者更易接受。交流过程中无需强调一次交流解决所有问题,将沟通交流融入日常工作中,时时沟通、处处沟通[7],动态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

1.2.4 护理操作沟通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确保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由此,要加强护理人员内“质”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修养,在操作中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全面系统的介绍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患者的信赖,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8]。

1.2.5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护患沟通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详细完善的健康教育知识读物挂于每个病房,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了解,详细的入院介绍能加深其对医院和病区的熟悉度。另外,每个科室要做好重要疾病病因、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健康知识的宣传,可采用海报、健康手册、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9]。另外,每月工休座谈会也是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设立意见本,让患者及家属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建议,让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每月调查护理满意度,了解此阶段护理质量水平。完善出院指导,个性化制定保健预防的注意事项[10]。

1.3 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沟通交流满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交流沟通满意度,主要包括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58份问卷,回收58份,回收率100.00%,有效问卷58份,有效问卷率100.00%。干预组沟通融洽性、知晓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对交流沟通满意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交流沟通的方式篇13

2.缺乏沟通能力培养的有效

环境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环境,然而当代室内设计教学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适宜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一言堂”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在课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不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而集体作业、集体合作的缺失,也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缺乏必须的环境。目前大学生针对专业进行的交流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课堂教学对于沟通培养引导的缺失,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沟通的有效环境,自身沟通能力培养举步维艰。

3.沟通能力培养缺乏

职业导向部分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缺失涉及一些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然而这种教学却是泛泛的,缺乏职业针对性的。这些课程可能会教授学生如何去进行与家人、朋友、同学的沟通,然而与室内设计职业方面沟通的教育,却几乎没有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着实获得一定的基本沟通技巧,然而这些技巧对于自身的职业帮助却并不大。室内专业学生如何与客户进行信息的采集,如何应对顾客不满的投诉,如何应对上级的要求等方面的沟通能力,许多学生尚且不具备。

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沟通能力教育方式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培养

沟通能力自主认同、积极参与,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沟通能力教育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自主培养沟通能力,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重方式,让学生知晓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于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基础认识。实现这一目的,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于沟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讲,使得学生提升对于这一教育重要性的感受。同时院系、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邀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回到课堂中,就“沟通的重要性”这一课题与学生闲话家常,通过对于自身职业故事、沟通误会等实例的讲述,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沟通能力对于本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这种实践可以融入学生的集体活动、团体合作当中,通过为集体制定目标、分工协作来促使学生进行沟通,从沟通的各种模式、情况中感受有效沟通、无效沟通、不当沟通等沟通方式的成效。这种实践也可以通过纠错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沟通场景,用错误的沟通方式进行对话,展示沟通方式方法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提升对沟通能力重视程度。

2.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

沟通需要环境与渠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多数时间处于个人单打独斗的学习状态中,不具备实现沟通的基本条件,如若学生自身比较内向,那么沟通能力的培养就更是难上加难。学校、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沟通能力培养的环境与渠道,使学生参与到社交、集体活动当中,使沟通、交流成为常态,使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获得沟通技巧与沟通能力。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社交渠道,通过各种打破专业限制的活动的开展,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交往开辟新的渠道与通路。目前,在学校中很多活动是按照级别、专业进行分组的,这些规定需要被打破。如在选课方面一些不属于专业核心的课程,尤其是公共课和公选课,要鼓励学生跨级别、跨专业进行选择;在活动的开展方面,一是要增加活动数量,二是要大开方便之门,破除专业限制。这样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才有多种沟通渠道以进行沟通实践。另一方面从专业教学来看,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环境。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扭转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更多的在课堂上发言、主导,锻炼学生的胆量;要改变教学方式,变学生单个学习为团队学习、小组学习,通过团队任务、团队作业的完成来激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内部的交往、交流;在课程考评方面,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将个人口才、沟通能力等纳入考评范围之内,实现有效的激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专业学习方面获得有效的沟通培养渠道。

3.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需要彰显专业特色,否则就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彰显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着重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职业从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有条件的院系,可以以讲座、课程的形式,专门针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诉求进行教材编写,讲授课程,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专业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击破,实现问题的有效、快速解决。另一方面如果学校、院系没有这样的资源,那么就需要提倡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授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对于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误会、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如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避免今后在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以更好的面貌、更为自信的心态、更加职业的态度进入工作当中,同时使得自身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少犯错误,使得自身的设计师之路更加顺畅、平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