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实用13篇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1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常用施工方法有明(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

(一)明挖法。明挖法也称基坑法是从地表面向下开挖,在预定位置修筑结构物方法的总称。明挖法成本低但拆迁量大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极大,若在市区一般不采用明挖法,在人少、交通不繁忙、埋深浅的地方首选明挖法。本文不予详细讨论。

(二)盖挖法。盖挖法是一种先施作围护桩或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和支撑结构(如钢横撑、长锚索等组成支撑结构),在该结构保护下再做桩顶纵梁、盖顶板,恢复路面,然后在桩及盖板的支护下再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施工主体结构的方法。

根据开挖及结构施工顺序的不同,盖挖法可分为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和盖挖半逆作法。盖挖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优缺点:优点和缺点与明挖法类似,不同就是盖挖法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对地面交通和附近居民的干扰。

2.适用条件:盖挖顺作法:路面交通不能长期中断的道路下方修建地下车站,可采用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地下构筑物顶板覆土较浅、沿线建筑物过于靠近的情况下,为防止因基坑长期开挖引起地表明显沉陷危及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或者是为了避免盖挖顺作法两次占用道路的弊病,可以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三)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以新奥法为基础,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刚度大承担全部荷载;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与围岩共同形成支护体系;采用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我国总结了一套浅埋暗挖法的施工要求,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总原则。

1.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法

由于工程实际情况不同,浅埋暗挖法的施工方法各有不同。区间多采用台阶法施工。渡线等大断面段多采用隔墙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中隔墙法)、CRD法(交叉中隔墙法)或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施工。地铁车站可采用柱洞法、侧洞法、中洞法、PRB法施工。

2.浅埋暗挖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优点:与明挖法比,浅埋暗挖法最大的优点就是避免了大量拆迁、改建工作,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粉尘污染和噪声影响,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小。缺点:施工速度慢,施工工艺受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限制;浅埋暗挖法不允许带水作业并且要求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2)适用条件:浅埋暗挖法适用于不宜采用明、盖挖法施工,含水量较小的各种地下地层特别是软弱砂土地层,尤其是当城市城区地面建筑物密集、交通运输繁忙、地下管线密布,且对地面沉降有严格要求,修建埋置深度较浅的地下结构工程。

(四)盾构法

盾构法是使用所谓的“盾构”机械,在围岩中推进,既能作为临时支撑结构防止土砂的崩坍,同时又能在其内部进行开挖、衬砌作业修建隧道的方法。盾构基本由盾构壳体和开挖系统、推进系统、衬砌拼装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

1.盾构分类:盾构按其构造和开挖方法可分为:手掘式盾构、半机械式盾构、机械式盾构、挤压式盾构、泥水加压式盾构、泥土压式盾构。

2.盾构法的优缺点:优点:能适用于任何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安全;暗挖方式施工时与地面工程及交通互不影响,振动和噪声小,可控制地表沉陷,对施工区域环境影响小。缺点:隧道曲线半径过小时,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时,沉降量难以控制.

(五)TBM(隧道掘进机)法

TBM法通常是指岩石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它是集掘进、出渣、支护和通风防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高效隧道施工机械。

1.TBM类型及特点

根据对围岩的支护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有护盾式和无护盾式两类。护盾

掘进机又可以作开胸式掘进,也可以作闭胸式掘进。TBM不具备泥水压、土压等维护掌子面稳定的功能。其依靠支撑在岩壁上的撑靴撑在隧道侧面上提供反力,通过安装在预制仰拱块上的轨道行走,采用管棚、超前导管、锚杆、喷砼为初支,常规方法施作二衬。

2.TBM(隧道掘进机)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优点:作业连续,施工效率高,速度快;开挖轮廓多为圆形,超挖量少,减少支护工作量;对围岩扰动小,避免爆破引起的围岩松动坍塌,施工安全性好;使用劳动力少,劳动强度低,作业环境好。缺点:对岩层最为敏感适用用范围不广;体积庞大,设备购置和施工费用较高。对于短隧道和中长隧道难发挥其优越性;不适用于小断面隧道;当遇到大断层、溶洞和涌水地层时将出现难以克服的困难。(2)适用条件:护盾式掘进机主要适用于含水的中硬岩层,抗压强度小于20MPa~30MPa较合适。无护盾式掘进机主要适用于均匀的硬质岩层,抗压强度大于30MPa。

二、小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对于地下铁道车站,条件允许下明挖法仍是首选方法,盖挖法是修建车站的主要方法。暗挖法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对于城市隧道而言,浅埋暗挖法、盾构法、TBM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济的施工方法。从施工技术上来看,只有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才能提高施工效率。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2

1.广州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广州地区地铁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有别于其它地区地铁勘察项目,主要是由广州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所决定的。首先广州大地构造处于华南褶皱系中的粤中拗陷构造单元,受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等构造旋的作用,范围内发育了不同规模的褶皱和断裂,以及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广州发育有多个褶皱、断裂构造,受构造裂隙和断裂破碎带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河流纵横,地下水丰富,埋深较浅,受季节、潮汐影响明显。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局部具有承压性,隐伏岩溶中的岩溶裂隙水多具有承压性。其次,红岩基岩也是广州地区较典型的基岩类型之一,这类基岩往往存在软弱夹层,且具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开裂的特征,对地铁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些技术难题。此外,广州地铁2、3、5、6号线均通过岩溶发育区,也是广州地区地铁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有别于其它勘察项目的原因之一。岩溶及红层洞穴对地下线、高架线均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地下线可能造成盾构机跌落事故,矿山法或明挖施工时岩溶承压水容易击穿隔水底板或者揭露到岩溶含水层,造成岩溶水突涌;岩溶及洞穴可能导致高架线持力层选择困难、桩基施工卡钻、造成地面塌陷等安全事故。

2.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地铁沿线及附属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基础资料和设计参数,并分析沿线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在地铁施工干扰下的稳定性,并提出防护措施。

2.1 勘察基本原则

详细查明地铁沿线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质复杂地段、特殊岩土地段或有特殊施工要求区段,应进行重点。对于车站、出入口、水源井、通风道、车辆段等应进行单独详细勘察。地铁车站的横断面布置应在3个以上,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区间应布置横断面。

2.2 岩土基本参数

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以数理统计方法分层、分段综合各项指标,提出设计所需技术参数。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应取得的设计技术参数主要包括岩土物理指标、力学指标及热物理指标等。勘察时应根据工程的类别、工程性质、基础类型、土的性质、施工方法等对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需求来确定,对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必须满足数理统计和设计检算要求。土工常规试验按土类确定,其他试验项目的确定可根据所取样品的种类、工程性质及施工方法等确定。

2.3 水文地质条件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即地下水及含水层的性质并做出评价。地铁施工需降水施工时应分段提出降水方法及有关计算参数;各车站、区间以及每个地貌单元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分站段提供沿线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渗透系数、流向、流速、水位以及历年最高水位、枯水位等水文地质资料。

3.地铁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为地铁沿线及附属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1沿地铁线地下水位勘察

地下水对地铁工程施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造成地铁隧道病害及影响隧道安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地下车站的基坑工程和开挖工程中,必须采取降水、排水、止水等工程措施。城市地铁大多数在城市道路地下穿越,与道路两侧建筑物距离较近,附近地下管线多,有时甚至要在已有建筑物下穿越,降水或排水施工极有可能对周围建筑或地下管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地铁工程勘察中要准确判别地下含水层位置、厚度、涌水量、渗透性、运动规律等水文地质参数,预测因降、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及其影响范围,没有做抽水试验的勘察项目,要尽可能结合邻近相似水文地质单元的勘察施工经验,提供准确、合理的参数。

广州地铁4号线部分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但在冲沟区软土和岩土交界面及风化裂隙内存在少量地下水,积水部位经常出现掌子面和拱顶岩土层掉块、剥落的情况。若不立即采取措施,浅部地下水和地下水将持续入渗,严重影响工程安全,经加强喷锚措施后才得以稳定。而地铁5号线三山街站砂土发育较好,因为对地下水渗透破坏认识不充分,工程支护深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局部流土、管涌现象,后来灌浆加固时因压力过大,又发生地面局部隆起,致使工期延长、成本加大。

3.2软土和地面沉降的勘察

隧道施工中的掘进模式、注浆压力、防范失水等施工参数和措施都需要根据地质条件来设计和控制。地铁工程基坑开挖、降排水和隧道掘进过程中,因土体物理性质及结构发生变化易产生地面沉降、建筑物开裂等,而且地面沉降最大区域和受损害建筑物可能不在基坑近旁,而在远离基坑外某处。因此,地铁施工中的沉降、变形控制非常重要。软土勘察时应准确了解地基土的应力历史、变形特征和强度特点,对软土强度低、工后沉降量较大的情况,要对其力学特性需采取室内试验和野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同时充分了解线路及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因地铁线路长、影响面广,一个勘察单位所掌握的资料有限,所以应同相关部门协作,多咨询地方专家意见,制订出周密、合理的施工方案,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

地铁4号线陈家湾站至新街口站区间软土发育良好,盾构施工后有明显的地面沉降,5号线西延段位于珠江漫滩区,软土厚度较大,且工程中采用过地基加固,但地基沉降量仍超过10 cm,至今仍未稳定。地铁5号线中山村站和花田门大街站也因软土发育,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大,导致邻近建筑物地下室和墙体产生裂缝。

3.3 地基均匀性勘察

因为地铁隧道工程特殊的管片结构、衬砌结构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其对不均匀地基的反应更加敏感,隧道施工中掘进设备的选择、参数的设置、地基的加固方法都要根据地层特点来确定。盾构在从硬地层到软地层易下沉、偏向的推进时需严格控制出土量,并加压注浆。

广州地铁4号线有一段冲沟软土,矿山法施工时发现地层变化,及时增加管棚支护,保证了地基稳定。因此,地铁勘察为了更精确地掌握地层性质和变化,必须按线路位置布置勘探点,充分了解线路周围的地质资料,当勘察中发现地层有较大变化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地层变化的趋势、范围,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异常或困难后再做补充工作,影响投资、工期、安全。

3.4残积土和强风化岩的勘察

由于地下潮湿或上部存在含水层等原因,残积土、强风化岩内会局部渗水,施工中经掘进、扰动、破坏后,隧道拱顶和侧壁常出现疏松、掉块现象,施工中经常要采取注浆、锚喷等加固措施。

广州地铁3号线某段隧道位于安山岩风化层内,裂隙极发育,岩体破碎,矿山法施工时因爆破震动大,局部塌方并引起上部地下水入渗。所以,勘察中应加强残积土、强风化岩的成分、结构、胶结程度、密实度、层理、裂隙、产状的描述,尽可能取得原状岩芯,做含水率、吸水率、强度等试验,细分出软弱层、含水带,便于施工中采取针对性措施。

4.地铁岩土工程勘察难点

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地铁工程的不良地质作用较多,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全面勘察难度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不足或成本过高,以及岩土工程勘察以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是广州地区地铁勘察是主要难点。

4.1 地质条件复杂,勘察难度高

广州部分地区地质情况特殊,特别是岩溶强烈发育以及红岩基岩分布范围广,对地铁工程影响重大。红岩基岩往往存在软弱夹层,且具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开裂的特征,对地铁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些技术难题。广东的粤东、粤西地区因岩溶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造成地铁附近房屋开裂下陷,造成巨大损失。查明岩溶的发育程度、岩溶特征、岩溶与地基稳定的影响等是岩溶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但是也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难题。由于岩溶在空间上发育不均一性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地形的多样性,一些常规地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钻探仅能揭示某点的地质情况,而且其成本高、勘探周期长,不可能以极密的网度来查明复杂的岩溶分布特征;物探解释结果具有多解性;勘察施工易遭遇漏浆、垮塌、埋钻等事故;而准确性较高的跨孔CT法成本过高。在岩溶地区,需要合理地结合综合物探方法才能对岩溶进行立体勘探,解决一些地质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岩溶发育场地稳定性的科学划分提供基础条件。

4.2勘察地区敏感,易发环境问题

地铁线路设计要考虑吸收和引导客流,线路多穿过密集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因此城市地铁一般在城市道路下通过,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多在市区进行。城市地面建筑、交通、地下管线等成为制约勘察施工的明显因素。一是城市岩土工程勘察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致使勘察施工审批不能及时到位。勘察施工会影响城市交通,泥浆、噪声会造成环境污染,钻探会破坏地下管线等,交通、园林等部门对勘察施工审批程序严格,由此可能造成部分钻孔无法施工导致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并且影响勘察工期继而影响地铁设计和施工工期。目前,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实行勘察总体管理制度,市区钻探采用全围蔽施工,对钻探用水、泥浆进行统一处理,开钻前严格执行管线调查、探测程序,终孔对封孔进行旁站验收,在避免勘察引发的环境问题方面起到了较好效果。

5. 结语

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地铁工程的不良地质作用较多,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全面勘察难度大,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必须采取先进、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全面、详细地掌握地铁沿线及附属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避免勘察过程带来的城市交通及环境问题等负面影响,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岩土勘察资料,推进城市交通建设快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 TB10012-200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3]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3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分析

城市建筑密集度的增加,为地下连续墙工艺的实施提出了更大挑战。由于这一工程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施工者必须对其施工难点有充分认识,并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措施。从现阶段的施工现状来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1坑基挖掘难度增加

地下连续墙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坑基挖掘工作。但是由于施工质量对坑基深度有较高要求,这就为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而且坑基的挖掘受当地地质条件的影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

1.2坑基与地界线距离过小

在特殊施工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建造经常会遇到坑基范围与工程地界限之间距离过小的问题,还有一些连续墙与地下室建筑距离过于密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地下防水墙的建筑质量,而且施工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1.3工程设备与建筑物板顶的承重矛盾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与建筑物板顶的承重矛盾尤为明显,两者极易形成相互作用力,从而造成地下室顶部裂痕发生,从而影响工程质量。此外,钢筋浇筑环节混凝土凝垂直度的误差,也会对连续墙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上述施工难点得不到尽快解决,则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严重制约作用。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在特殊条件下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必须经过挖槽、清槽等工艺环节,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如果泥浆得不到及时处理,则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施工进行中需要进行挡土设施安装,一些施工方会将连续墙作为挡土设施,这一做法会增加施工难度,徒增施工成本。

再次,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地质问题、技术难点等,都会对连续墙施工造成影响,地质问题是造成连续墙施工难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在特殊条件下,地下连续墙还会出现由于坑度过浅造成的墙体地基深度不够的情况。这一问题会造成坑内出现渗水,造成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增加建筑物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坑基不稳定,会导致全部工程重新开坑,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造成建筑成本的大幅上升。

三、地下连续墙具体施工步骤

在特殊条件下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由于工程复杂性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分要分环节、分阶段进行,并且需要保证不同施工阶段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在特殊情况下,地下连续墙施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施工准备与造孔成槽

在地下连续墙正式施工前,需要保证“三通一平”,做好泥浆处理工作,为混凝土施工做好准备。进入造孔成槽阶段后,需要具备专业的挖掘设备,主要使用设备冲击钻。具体操作流程为:冲击钻提升至特定高度,利用其自重作用对岩石钻孔,从而形成施工所需要的孔槽。需要提起注意的是,使用冲击钻过程中需要对周边岩壁实施固定措施,可以利用泥浆加固。

3.2泥浆护壁

这一施工环节的重点在于泥浆的制作,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泥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这就需要保证泥浆质量良好,还要根据施工环境、地质特点等进行调制,使泥浆制作合乎规格。在完成泥浆调制后,还需对泥浆液面实施一定控制,控制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此外,在刷壁阶段包保证连续墙的侧面不出现粘土,实现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做好泥浆护壁工作,能够有效防止渗漏现象发生。

3.3孔槽验收与钢筋笼铺设

孔槽验收能够对孔槽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验收环节要针对既定质量指标进行严格评价。其后的钢筋笼铺设,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渗漏的作用,需要将钢筋笼置于预设高度,铺设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灌注,上述工作完成后,则可进行混凝土全面浇筑。

3.4混凝土浇筑

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需要向建筑物深部浇筑混凝土,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采用直升导管工艺。这一工艺原理是理论混凝土自重而实现的,利用下落重力实践混凝土夯实,在施工中没有辅助设备可以利用。这就需要对混凝土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如混凝土在倾倒过程中塌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范围内,扩散度保持34-40CM之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泥浆下方需设置直升导管,以保证浇筑的垂直型,增加工程实施的连贯性。

3.5墙体的连接验收

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验收是该工程的最后阶段。在这一工作阶段,需要实施头管拔接操作,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参照混凝土的凝结状态进行。拔接工作首先需要混凝土初步凝固,为接管前端预留一定的松动空间,这一时间一般控制在浇筑完成后四小时后。接头管拔出后,要保证混凝土凝结质量。

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地下连续墙技术,不但简化了施工流程,同时也使工程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不断增强。再加上这项工艺的可行性较高,因此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殊地质环境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除了具备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外,施工难度也相对较高。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特殊地质有充分了解,保障施工机械效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注重施工细节,从设备、工艺、技术监督等方面进行强化,保证特殊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4

1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当前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中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要注重节约资源能源,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的要求,还要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对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大型公共建筑项目除具备一般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概括来讲,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有如下特点与难点:

1.1工程相对复杂,进度控制计划编制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工期紧,同时很多大型公共建筑具备某一地方新地标性建筑的特征,独特性、探索性等特征更为突出,加大了项目管理难度。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是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的编制要求高、要求严,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协调有力,才能保障工程项目进度实施。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其实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过程及系统工程的组织实践。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保障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各个子系统、组成部分的有效组合和高效运行。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侧重于项目子系统的管理和实现,如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同等,在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适应项目管理需求。传统管理方式的阶段性、局限性割裂了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遵照原有经验实施项目管理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冲突,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致使项目进度陷于困境。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下进行,以满足项目管理的全局性控制目标为实现目标,在强调整合资源、融合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的前提下,实现大系统的综合效益目标。

换言之,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需要换思路、换脑筋,需要比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更高的科学组织、决策思维和系统工程控制手段。

1.2人员多队伍复杂,协调调配难度大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涉及的相关单位人员复杂。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涉及到结构、装饰装修、暖通空调、水电安装等专业,覆盖勘察、设计、施工、安装、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阶段和过程,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方的参与程度也大大超过一般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因为投资大,建设方往往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对施工组织干预强度比一般项目大,对项目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了协调调配的难度。

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一线工程人员基本上由农民工组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进场人员数量大,来源复杂,对现场农民工的培训和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1.3工程合同管理要求高

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增加合同管理难度。大型公建项目一般技术创新内容较多,创新性意味着不确定因素增加,给项目进展增加新的变化、新的情况,给合同的变更增加不确定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跨行业、跨专业的,因此环境变量对项目的影响也比较大。外部系统(社会环境、政策层面)的变化影响可能会给项目带来致命影响,因此也给项目的合同管理带来较高风险。

2 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管理实例

无锡软件园D地块,位于无锡新区,该工程地上地下为一整体结构,地上2幢主体相对独立的24层建筑(即办公楼),1幢11层及1幢8层建筑组成,为集商务办公、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群。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670.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9981平方米,包括:二座办公楼、二座综合楼及地下车库等工程,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066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49315平方米。主楼建筑檐高99.39米,地下二层,工期684天。裙房基础采用梁板式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楼基础采用承台平筏桩基。主楼框架筒体结构、裙房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础部分在塔楼投影范围外设置沉降兼收缩及温度收缩后浇带,分别在主体结构施工完及两侧混凝土施工完两月后方可封闭。

2.1施工难度及特点

该工程体量大,结构体系多样,结构施工中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量相对较大、节点类型多;同时,结构及平面形式不宜小流水段施工。因此,结构施工线各工种劳动力数量在同一作业空间内密度较大,施工作业难度增加,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工序搭接和劳动力调度。综合来看,有以下难点及特点:

2.1.1全部工期时间紧,为保证后续装修施工,结构工期较紧张,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期。

2.1.2地下二层,属于深基坑施工工程,需进行土方、护坡、降水专业施工。

2.1.3地基处理采用灌注桩,抗压桩最长为52米,施工难度较大。

2.1.4部分结构工程跨雨季和冬季,需考虑雨季和冬期特殊施工措施。

2.1.5结构施工难点多:包括基础底板结构为梁板式筏基,核心筒结构底板厚1500mm,为大体积砼施工;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既有框架直梁、斜梁,又有次梁,梁柱节点多;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及地上首层至三层裙房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二十二、二十三层层高为6.0米,—2F局部层高5.2米。竖向结构的墙体和框架柱模板属于超高结构;框架柱截面变化较多,柱和梁柱接头处模板的设计以及变截面处钢筋的施工成为施工中的重点;中庭从地下二层至地上三层,需做好相邻部位的防护;,施工难度较大;外檐全玻璃幕墙施工,安全性和技术难度较大。

2.1.6设备、材料、半成品的施工需用量较大,施工现场临设库房无法满足库存的基本要求。因此,材料、设备进场基本做到随用随进,计划控制难度大大提高。

2.2工程控制计划编制

该工程项目规模大,结构、功能复杂,工期紧,项目管理难度较大,工程控制计划的编制尤显重要。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和特点,我们按照系统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维模式,科学编制工程控制计划。

2.2.1确定项目施工组织系统,明确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对项目经理、生产经理、主任经济师、项目总工、技术主管、物资主管、监理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岗位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

2.2.2确定施工原则:

1)确定施工顺序:以基础、主体、装修三大分部工程为主控目标;2)确定基础施工阶段工艺流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艺流程和装修施工阶段工艺流程;3)明确相关专业与三大分部工程协作配合原则:分别明确土建工程和装修施工进度反映形式,实现土建与专业,内檐与外檐,机械退场与装修收尾的配合协调;4)明确大型机械进、出场与三大分部工程进度的时间关系:根据工程进度对施工机械做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加强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施工工期;5)处理好与季节性施工的关系:合理安排季节性施工项目,提高有效的施工天数,为保证施工质量、缩短总工期创造条件,确保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

2.2.3对各施工阶段工期提出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工程施工和施工质量,在编制工程施工进度总控计划时,确立各阶段目标时间。并要求做到阶段目标时间不能更改。施工设备、资金、劳动力在满足阶段目标前提下进行配备。绘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表,据此进行工期进度控制。

2.3文明施工管理和技术准备

2.3.1确定文明施工组织结构图:明确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和责任人,对办公区、施工现场场地布置、施工脚手架设置、施工现场管理、材料堆放提出明确规范要求。

2.3.2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根据工程合同、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依据工程进展组织各工种人员进场,并进行培训教育和技术交底。

2.3.3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程项目实施前期,及时配齐各种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以及工程技术资料表格,另外,根据本工程专业系统多的特点,对专业施工人员,要另行配齐专业图集、规范。在收到施工图纸后,组织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施工生产管理人员、预算合同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预审,明确各种材料做法及设计要求,提出对图纸的预审意见,然后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并及时进行设计交底工作,办理相关工程洽商。

2.3.4分专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计划:编制完成了土护降,临时设施建设,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基础桩,施工测量及沉降观测,基坑施工技术安全防护,地下室防水,底板钢筋、模板、混凝土,基础钢筋、模板、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主体结构等施工方案;明确了给排水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3.5严格组织管理做好应急预案:该工程施工场地为交通较拥堵路段,因此,材料进出场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同时,特别制定了雨期和冬季施工方案,以应对特殊天气、极端气候的影响。

2.4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安全监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江苏有关文件搞好文明施工。1)现场监理将采取安装验收和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并着重加强对高处作业防护、脚手架、“三宝四口”、物料提升机、基坑支护、模板工程、施工机具等机械、设备的安全监督。发现隐患,应督促有关人员限期解决,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立即制止;2)在现场巡视、旁站监理中发现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参与组织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的处理;3)现场施工用电严格遵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进行检查;4)随时取得气象预报资料,根据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防风、防雨措施,切实按措施严格执行实施,并合理安排现场施工生产。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常备消暑物品;冬季做好保暖工作。

2.6工程合同管理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5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业的发展迅速,这就给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之前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地基强度不够,抗震性不强,沉降不均匀等现象。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条件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技术,使高层建筑的承载力能够满足自身工程施工的要求,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2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的层数或一定的高度以上的建筑。我国从2005年起就明确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或者是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就视作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层数比较多,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对于其地基的荷载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高层建筑为深挖地基。高层建筑施工,不但要满足人类对空间的使用需求,还要解决施工进程中的结构问题,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建设多层地下室。然而地下室的施工,涉及到了地下防水和基坑围护等十分复杂的工程问题。

3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力结构规模庞大,比较系统,功能也比较多样化,建筑难度大,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基础深挖,施工面临很大困难。如果要实现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同时还能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就必须向地下深挖,但是,地基深挖面临的困难重重,比如地下渗水和基坑围护等,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对工程工期和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

工序多,工期较长,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占据空间大、体量大,高处作业多,需要投入的工程也比多层建筑多很多,资金周转相对却比较慢,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工程一旦出现延期现象,就会快速的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最终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

(3)作业空间狭小,垂线运输量大。高层建筑是垂直延伸的,所以施工工序只能是逐层开展,作业空间比较狭窄;建筑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垂线运输量大,所以垂线运输速度会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

(4)结构复杂,功能繁多,对施工组织要求高。高层建筑除了本身的建筑结构以外,还涉及到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其他系统,因此,施工组织在工程的配合是比较复杂的。

(5)施工标准高,对材料要求严格。高层建筑对主体结构和立面装饰的标准要求十分高,另外对于材料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因此施工时必须采用有效地技术措施。

4 关于现阶段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而近几年来的地震性等自然灾害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高层建筑大多都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等,还有的则采用混合结构结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数和高度以及不同功能建筑的需求。

4.1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建筑主要把梁和柱作为承载体,同时还可以独立承担横竖方向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用的比较多,有利于平面的灵活布置。在抗震性方面,框架结构不适宜于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4.2 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是用墙体来承载重力和抵抗侧向力,它的特点是大部分建筑都有楼盖,墙体载面比较大,在抗震方面的性能也比较好。此外,依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又可将剪力墙架构分为预制板剪力墙、浇筑剪力墙、浇筑与预制板相结合的剪力墙,在这之中用预制板作为材料的剪力墙结构的抗争性与其他技术的抗震性相比就显得弱一些。

4.3框架与剪力墙相结合的高层建筑

利用剪力墙来抵抗侧向力和竖向承载力,水平方向利用的是框架结构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两种建筑结构的优点,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安全稳定和抗震性能。这种结构的施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集中类型:框架与剪力墙分开、框架结构中嵌入剪力墙、框架与剪力墙分开及框架结构中嵌入剪力墙两种方式的结合应用。

5 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特点及问题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技术特点,大致上表现在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困难性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原因是其地域跨度比较大,地质环境复杂多样。此外,诸如西南地区的板块结构比较容易发生地震,这就要求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一定要具有严格的抗震性。因此,地理的复杂性以及其地质环境使得建筑地基施工的前期勘察工作无法既准确又顺利的进行,会从整体上给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高层建筑的事故多发性。特别是这几年来桥梁事故的发生率特别的高,其主要原因除了各种客观的因素之外,还包括工程施工前期的施工设计和方案的不合理性,造成许多桥梁和其他建筑基础出现倾斜、裂缝以及不均匀沉降等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生命危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建筑施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3)潜在性特点。对于现代建筑的地基施工,不管是其施工主体,还是施工工序,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只有在前一道工序顺利完成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后一道工序。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核查和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予以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4)严重性特点。建筑工程在完成施工之后,从其开始投入使用,这个过程中如若出现地基施工质量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进行工程恢复的。因地基造成的建筑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远远的超过前期的资金投入,由于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一旦有问题出现,就会迅速地蔓延至整个建筑工程,然而这种地基问题的发生却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而且还经常会带来灾难性的事故。

(5)困难性特点。地基施工的难度主要是针对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来说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地基带来的质量问题的事故处理,这方面也是比较困难的。

6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6.1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重点。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地基基础工程的直接影响。再加上我国工程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情况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对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施工前期一定要对地基进行严密的考察,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保障地基的基础质量。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建筑施工企业要求的工期比较短,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时候还照常进行,而且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6.2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及质旦控制措施

6.2.1 重视施工前的勘察工作

施工前的勘察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我国地域跨度大的特点,对复杂的地形和地址结构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勘察工作能够准确,从而制定出地基质量预防方案。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充分做好地基施工的准备工作;第二,根据勘察的情况,确保地面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塌陷等地质问题,确保地基钻孔的准确度。

6.2.2 制定合理地基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

工程设计人员应该从地形、地质情况出发,保证设计出的施工方案要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匹配,在地基的材料控制方面,首先要做好材料的质量监管,确保材料的质量。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因为地基涉及到的施工工序比较多,同时还十分复杂,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每个工序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土方开挖,支撑系统施工,降水施工,以及基础工程施工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降水施工和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特别要注意:①降水方式的设立,要以满足设计要求为最终目的,不敢是轻型井点降水还是大口径井点降水,最终都应该保证其在基地以下1一2m;②支撑系统的选择:工程施工现场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所有影响因素,并采用放坡方式进行工程施工;③在支护形式的选择上,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认证后,才可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施工,进而提高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6.2.3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

对高层建筑设置质量控制点,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关键项目、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在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之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质量控制点的内容比较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中具有影响力的节点,都能够称作质量的控制点。一般情况下都会依据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质量控制点,同时还要严格把控和检验这些关键点,确保建筑质量和工程工期正常进行。

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施工过程中,除了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的事中控制之外,还要对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施工合同和工程质量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把控。因为已经建成的建筑,所以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不是很大,不管如何加强事后控制,都是无法提升其质量水平的。

7 结语

高层建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要从多方面、分阶段进行把控。虽然在工程施工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违规操作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好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施工单位要制定时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从而确保高层建筑能够安全、稳定。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翻新扩大,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筑面积在10万平以上的住宅小区已占到城市小区的80%以上。

随着新城区崛起,老城区的改造加快。市政配套工程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搞好城市配套市政设施建设,通过调研勘察,充分了解、掌握老城区配套工程的特点,对管理好在建项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老城区市政工程特点

老城区市政工程多是在规划的用地上,为新建构筑物配套相适应的道路、给排水、燃气、等工程。配套前,原正在使用的地下管网、城市交通系统都在运行。施工时需详细了解地下管线及有碍施工的构筑物情况,调查不清既影响工程进度,又难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好勘察调研工作,将对周边企事业单位、小区住户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值。其具有以下特点。

(1)原有地下管网系统形成年代较远,加之档案资料的局限性,不能确定其具置。

(2)管网布置要考虑新旧格局布置,受场地限制、空间狭小,新管线投入使用前,保护好既有管线比较麻烦。

(3)现有体制下,施工单位各自为战。不同专业施工时存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同步现象,造成管线打架现象多有发生。

(4)道路大修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尤其是主干道的改造在特定时间段内造成交通拥堵,给周围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易导致发生。

(5)施工需要多部门、行业的相互沟通配合,方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6)施工形成的光、声及三废等环境污染,易造成周边居民的对立情绪,处理不当容易发生矛盾。

2 施工管理要点及方法

按老城区市政工程的施工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笔者以丹东万达商业广场的配套市政建设为例,阐述说明。

2.1 工程概况

丹东万达商业广场是该市重点招商项目,相应的市政配套工程需要进行新建。主要包括道路改造、给排水、燃气管网设施等项目。各专业施工范围如下:

(1)给水管道在人民大街南北两侧各敷设(DN700/400)一条,管线长1450m。

(2)排水管道在原排水管道线路基础上进行重新敷设,全长1938m。

(3)燃气管道新铺设794m。

(4)市政道路工程包括主干道、次干道的大修。

配套外项目尚有大型给水管道(DN1800),热电管道(DN900/1100)将同时施工,以避免造成二次开挖。

2.2 施工管理要点

针对该配套工程的特点,如何在短时间内,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重点是抓住施工管理的要点(即关键节点)。对节点全面剖析,将影响的所有因素逐一列项,通过不同级别的协调会、高效的现场管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等方法,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现从以下几个阶段、方面说明。

(1)施工准备阶段

业主作为工程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施工协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工前,成立以业主为首,监理、设计、施工为辅的管理机构。按分工合理、权责分明的原则,对工程现场准备和组织等各方面做详尽计划,本工程开展工作如下。

1)明确资金筹措、拨付、结算程序,预付30%的工程款让施工方全力投入到施工准备工作中去。

2)各设计单位按期提供施工图纸,施工方同步做出预算,为工程按期实施,如期结算提供依据。

3)监理单位提前介入,协助业主方开展工作,多渠道收集信息,服务靠前。

4)现场查勘、摸清既有地下管线布置情况,对照规划图纸找出不同,及时和规划单位联系更正。

5)工程用主材、构配件的采购特事特办,统一由政府采购,按时供应到指定地点。

(2)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立面按先地下、后地上,平面按管网布置一般原则组织施工。避免造成不同施工单位盲目进场,互相干扰的施工局面。

监理单位负责现场的组织、协调。该工程管网施工顺序原则:先施工埋深大、管径大、具备同槽埋管的大管网系统,然后按不同工作面具备独立施工条件的,组织不同专业的工序流水施工,各专业管道发生交叉、避让时,按标高位置由下向上的顺序进行。避免管线打架和增加不必要的碰头。

(3)隐蔽工程管理

隐蔽工程管理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设计图纸明确的地下既有管线和构筑物的避让和保护。

2)新增的地下管网工程在道路施工前进行隐蔽验收。

3)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图纸未标明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处理。

第一项所述情况,监理工程师应按审批通过的施组或方案监督处理,否则应采取下达通知书督促施工方整改,严重不服从时可报总监下停工令。

第二项所述的涉及到工序转换,后续施工将覆盖上道工序的,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做好验收工作。本工程的燃气管网线路在沟槽回填前对管接头处理、密闭试验均按设计参数及要求检查完毕后,方允许进行沟槽回填。否则出现质量问题时,不仅要返工,同时影响工期进度。

第三项所述情况,按施工准备阶段制定的责任制度。由产权单位派出的监管人员进行指导处理,监管人员解决不了的,立刻汇报工程最高管理层,由管理层召集相关人员现场协调解决。

(4)专业交叉管理

专业交叉管理主要指地下管网工程,不同管线交叉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

(2)管径小的管线让管径大的管线。

(3)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

(4)新建的管线让现有的管线。

(5)不对后续施工管线造成影响和破坏的管线先施工。

2.3 施工管理方法

(1)不同级别、形式的协调会。

开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大的节点段,采用高级别的协调会;施工过程中采用小范围的现场协调会。协调会不拘泥于形式,不固定参加人员,可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形式多样。

(2)充分发挥监理的管理、协调、智能服务功能。业主要放权给监理。对现场进行四控两管和协调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展和竣工验收提供全过程监管、服务。

(3)强化现场监管、服务、协调作用。将节点和主控项目绘制成动态网络进度图板。以进度控制为主线,质量、安全管理同步进行。定期分析工程进度与目标的偏离状态。找出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按确定的解决方案及程序进行处理。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7

1.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深基坑开挖要因地制宜。(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深基坑涉及土力学中强度、变形和渗流等基本课题需要综合处理;(4)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深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5)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环境效应,深基坑工程的开挖,必将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产生影响,所以应注意其环境效应。(6)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大工程量及较紧工期;

1.2 我国深基坑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深基坑工程存在不少问题:

(1)深基坑技术有待发展和提高:深基坑工程以深、大、复杂为特点,特别是中南地区,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深基坑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等问题。

(2)质量检验不完善:深基坑工程的质量检验、验收的方法无章可循,给深基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价带来困难,且目前还没有针对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建立其竣工验收的质量管理体系。

2.逆作法的定义

逆作法施工,是将常规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顺作法)的次序颠倒过来,待施工完基坑围护结构及将工程桩接升到地面的中间支撑柱后,直接施工地下结构的顶板或先开挖坑内土体至基坑一定深度再进行地下结构的顶板、中间柱的施工,然后再依次逐层向下进行地面以下的挖土和各层楼板的建造,直至底板施工。在顶板施工完毕以后,在进行地下结构与安装施筑的同时,开展地面以上结构的施工。

2.1 逆作法的分类

按挖方时是否同时浇灌地下室各楼层板,逆作法施工分为逆作法分四种:(1)全逆作法:楼盖混凝土为整体浇筑,然后在其下掏土,通过楼盖中的预留洞孔向外运土并向下运入建筑材料。(2)半逆作法:其特点是将楼盖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筑T形楼盖的肋梁,和边梁一起组成平面为正交的交叉梁系,形成水平框格内支撑,其下的土方开挖变成半开敞式,可利用框格中的空间进行上下运输。(3)部分逆作法:它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先控制住围护排桩的侧向变形,然后改用部分逆作法。(4)分层逆作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四周围护结构,是采用分层逆作,不是先一次整体施工完成。

3 建筑深基础逆作法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3.1 逆作法施工中地下部分是自上而下进行,工作环境与施工条件与常规顺作法有较大区别,各种地下室的结构节点与常规施工也有较大变化。逆作法施工的节点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既满足结构永久受荷状态下的设计要求,又要满足施工状态下的受荷要求;

(2)节点形式和构造必须在工艺上满足现有的工艺手段和施工能力。即设计的节点是可行的,可操作的,在满足受力的前提下愈简单愈好;

(3)节点构造必须满足抗渗防水要求,不要因为节点施工降低了抗渗,造成永久性的渗漏;

(4)不要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逆作法施工中,地连墙槽段之间的刚性连接、地连墙与梁板、地连墙与底板、支承柱与梁板之间的节点处理往往是施工的难点。

3.2 工程桩、地下围护桩施工

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移交控制点准确放线及复核,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开挖桩身土方。

2)浇注护壁时,先抽干孔内积水,用敲击模板或用钢钎捣实混凝土,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安全。

3)灌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通过串筒输送,并在离灌注面2m以内方可下落,混凝土表面积水深度不得超过50mm。混凝土边灌注边用振动棒振捣密实,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4)矩形人工挖孔桩墙顶设计标高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确保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不低于C35混凝土),墙顶设计标高处不得有浮渣。在施工地下室顶板时,首先凿除墙顶浮渣至设计标高,并检查桩顶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与地下结构的柱之间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使柱的轴力能有效传递。

4 施工期间基坑监测

工程基坑在施工期间至地下室完成阶段,均应由基坑监测资质单位进行支护施工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资料改进施工,保证支护结构安全。监测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布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和测斜孔。

2)测斜孔用钻机成孔,与基坑边线的距离保持约1. 5米。

3)测斜管埋置及安装要求是:钻孔,清孔,下测斜管,灌水泥净浆,测斜管的导槽应近似垂直于支护结构面。

4)观测周期:沉降和位移观测在基坑开挖期间应每天不少于1次,地下室施工期间每周不少于2次;测斜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周不少于1次,地下室施工 期间每2周不少于1次。

5 逆作法适用的意义

(1)高层建筑推广应用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2)逆作法施工可以利用建筑结构本身作内支撑。由于结构本身的侧向刚度是无限大的,因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支护桩的侧向变形,从而使周围环境不至出现因变形值过大而导致路面沉陷、基础下沉等问题,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与土体之间粘结力和摩擦力不仅可利用来承受垂直荷载,还可充分利用它承受水平风力和地震作用所产生建筑物底部巨大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从而大大提高了抗震效应。

对于逆作法各地陆续公布了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工法(YJGF02-96和YJGF07-98)。由此可见,逆作法施工已日趋成熟, 逆作法在工程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因为逆作法施工工艺要求高,结构复杂,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理想化,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综合的措施来综合处理。

参考文献:

[1]龚晓南.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8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一)工程量大、工序多、工种配合复杂

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工序也比较多,施工包括: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装修、设备管线安装等,这种多专业多工种交叉配合非常的复杂。同时,由于工程量不断增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技术包括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应用技术、玻璃幕墙的安装技术等。

(二)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体积较大、面积也比较广,所以需要的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也越来越多,品种也不断增多,采购量和运输量相对庞大。在施工中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特别是在一些施工场地狭小的地方,只有有效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才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三)施工周期长,工期紧迫

由于高层建筑单栋施工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5 年,工期也比较紧,一般结构工期为5~10d 一层,这就要求工人加班加点, 常常需要两班或三班制来进行作业。面对施工周期长、工期紧迫,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有特殊的施工技术方法,在施工管理中合理安排工序,这样就能减少费用,缩短工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制定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和预案以保证安全生产。

(四)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

高层建筑基础一般都比较深,地下室也有2~4 层的,这就给施工技术增加了难度,施工中的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地基处理以及深层降水都很严格,在安全和技术上也都很复杂,对工期和造价将直接产生影响。目前采用新技术也比较多,如逆作法、复合地基等。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非常重要,它是控制的关键,施工中各种的基坑支护也很有难度,因为地下工程施工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有很多情况是难以预见的,特别是对于基坑工程的施工,随时都会有意外产生,所以做好一些施工技术保障措施和组织管理工作及各种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五)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高度为45~100m, 超高建筑达到100m 以上。所以高处的作业比较多,垂直运输量也比较大,高空材料、制品、机具设备、人员的垂直运输工作也都需要解决好,这就需要合理地选用各种垂直运输机械,对材料、设备的运输和施工人员的上下班要妥善安排好,材料、用水、用电、通讯问题也要充分保障,甚至最后的垃圾也要妥善处理。

(六)层数多、高度高、安全防护要求严格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也非常高,但施工场地却比较狭窄,经常需要采取立体交叉作业、高处作业等,这就对施工和路上行人的安全造成了影响。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要做好通讯、防雷、防水、防触电措施,保障高空施工安全。相应也需要增加安全措施费用。

(七) 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

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和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对高层建筑的装饰与主体结构的标准要求也会相应提高; 在施工中要使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特别是对于新设备,一定要用精度高的设备进行施工。施工中必须要保证技术的有效性,对水、电、气等线路的施工要精益求精,对建筑基础、地下室墙面、厨房、洗手间等地方的建设格外仔细,不能有任何的渗漏。

(八)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

因为高层建筑标准层比较多,施工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扩大施工面,就要采用多专业多工种、多工序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为了提高工程的效率,多采用机械化施工,这种施工的配合比较复杂,对多工种、多工序的立体交叉配合及纵横向各方面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一)逆作法施工技术的要点

逆作法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具有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等诸多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将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自上往下逐层施工。具体说来,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先沿着高层建筑物体的支护结构或者地下室轴线,在建筑物的内部的相关位置进行浇注或建立起支撑住,以此作为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荷载以及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的支撑点。然后对浇注向下开挖的土方以及地下各层结构,一直持续到封底板为止。

(二) 混凝土泵送技术的要点

高层房屋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对混凝土泵送技术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泵送技术的运用中,配合比的选定是开展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前提,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 ,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上看,高层房屋建筑钢筋工程施工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钢筋图纸进行熟悉,了解使用的材料、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并对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筋品种、型号及使用部位进行检查;二是当完成钢筋绑扎之后,需要对悬臂结构的撑脚与螺纹接头的进行详细严谨的检查,以确保其牢固可靠性;三是在抗震技术的处理上,高层房屋建筑要适当增加强筋,坚决禁止随意对钢筋进行割、拆等行为。四是对柱插筋位置进行严密控制。不仅如此,悬挑部位的钢筋还要控制其面板负筋的高度,并对其进行钢筋支架与跳板的保护设置,防止人为践踏而落低,对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

(四)严格养护施工技术要点

由于高层房屋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严格养护制度,加强养护期的督查工作必不可少。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而言,对浇筑量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该有专门的养护方案,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且有专人专职负责,养护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根据规定不同水泥品种与砼的要求确定养护时间,对于大体积砼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如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以内。

三、高层建筑的施工控制要点

(一)前期的施工定位放线,控制桩位应该尽量离坑边远一些,以免边坡发生位移造成错误,各控制桩位的具置应在测量施工方案中明确。

(二)对于基础土方的开挖工作,对车道的留设、车辆的协调要充分考虑,计算好土方量和每天的出土量,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好工期,才能编制好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该方案应明确边坡的监控措施,落实到人。

(三)开始施工要对钢筋工程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特别是对于混凝土技术的交底工作。由于这个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在土方开挖的时候就应该开展这些工作了。

(四)防水施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当中,一般都会有地下防水工程,对于地下防水工程的工作要提前准备。其中最主要的准备是提前做防水好工程施工方案, 对于防水构造节点图的各个部位要尽量详细。在一些施工当中,塔吊有时候需要安装在楼内,这时候也要充分考虑此部位的防水作法。

(五)对于模板工程的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要充分考虑地下室的集水坑,电梯坑等处的模板作法。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在这部分的模板上一定要有透气孔与抗浮措施。另外,由于工程地上部分标准层比较多,因此要提前做好大钢模板的施工方案,选择质量信誉好的厂家与其签订合同,在地下室工程快完成时提前进场。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地下室墙体及顶板模板进行施工,在施工要做单独的方案。在材料使用方面,地下室的墙体模板材料与地上顶板模板材料统一,这样就可以进行周转使用,节约施工成本。

(六)在混凝土的施工方面,要充分考虑输送设备的选择,根据工程的混凝土方量进行确定,还要考虑高度,如果过高就要选择性能更高的混凝土输送泵,泵管需要多准备一些,保证混凝土施工不被打断,防止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堵管。

(七)在进行地下室人防工程的施工当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漏掉预留洞与地下通道交接处的预留电源管等。

(八)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塔吊型号、回转半径范围、起重量都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满足施工需要。

(九)关于电梯,在地下室施工时建议建设单位尽早确定电梯的型号,将电梯图纸与施工图纸对核对,预留好洞口位置。

(十)防排烟、配电室、水箱间、风机房、等房间的作法要控制好,同时提前安排各个专业进场,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工作。

(十一)装修时考虑室外施工升降机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室外施工升降机基础都要落在回填密实的土层上, 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十二)室外窗口边一定要垂直且在一条线上,不能出现错位。

(十三)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墙面垂直度、平整度要控制好,保证外保温层的厚度,个别部位墙面不太平整要做好处理。

(十四)节能工程是重点,节能安全至关重要,外保温的防火,外墙面砖的防脱落等都有可靠地保证措施。

(十五)高层建筑施工,安装工程工作量较大,安装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以及安装与土建专业的配合非常重要, 现场应协调好,否则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四.施工队伍整体的素质与建筑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要求将任务分配到具体负责人来完成一定的任务指标,然后再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保证工期正常的进度。在管理施工人员方面,要求施工人员服从上级的指挥,确保他们根据施工的方案有计划地施工,同时保证他们有专业技术能力,能通过自己研读设计方案再自己进行施工操作。另外,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值得认真灌输和提高的,以便能使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具有高度超高、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施工组织管理复杂,施工特点多,所以作为施工方必须要清楚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还要必须掌握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和施工控制要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9

1前言

施工组织设计是水运工程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水运工程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知道和组织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总概算和招投标文件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师我们水运工程人员的重中之重。

2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2.1编制依据

现行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规程、标准及强制性条文,工程设计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建造地点特征,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投标文件标书、预算定额、建筑施工手册等。

2.2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性质、作用、结构特征、建筑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建造地点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建造地点周边状况、施工自然条件、工程合同条件、施工地域人物几句供应等施工、管理机技术条件等。

2.3施工部署

1)总体目标计划包括安全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环境职业健康及文明施工目标、成本目标。

2)施工组织措施、合同措施和经济措施监理施工组织机构,实施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分级管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合同,明确目标责任、经济责任。

3)总体施工部署明确各项准备工作要求完成时间及完成人。安排全场的施工临时设施、水、电、路、平整场地。施工物资及工程材料、周转材料供应方案,劳动力组织及管理方案,机械设备选择,确定质量检验及测量方案、总体施工方案。

4)专业分包及管理编制对外对内分包方案。

2.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

2.4.1测量定位

包括坐标点确定、水准点确定、控制桩确定、基础及桩基定位放线、标高及轴线引测、标高传递及控制、轴线传递及控制、测量设备控制、复核、报验等。

2.4.2 桩基施工

包括打桩船、运输船在拖轮配合下进行抛锚定位、移船吊桩基就位、定位、下桩、设置锤垫和桩垫、套替打并压锤、锤击、停锤起锤、水上夹桩、桩头处理。

2.4.3构件预制、吊运及安装

包括构件加工方案、混凝土浇筑方案、张拉灌浆方案及计算、吊装方案、临时固定支撑方案及验收、质量安全措施等。

2.4.4 现场浇筑混凝土

包括商品混凝土及设备选择、材料质量要求、配合比方案、温度控制方案、质量控制方案、混凝土浇筑方案、施工缝或后浇带留设及处理方案、混凝土及机具设备、劳动力组织方案、混凝土试件留设及试验方案、混凝土养护、验收、质量安全措施等。

2.4.5 接岸结构施工

包括测量挖泥区水深断面、码头施工区挖泥、清除回淤浮泥和塌坡泥土、基础回填。

2.5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1)根据工程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合同工期的要求、机械设备及劳动力配备(各种资源设备)等情况,结合设计图实际工程量、规范标准,实行流水作业及立体交叉流水作业。

(2)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划分施工段和施工层;确定施工顺序和工作名称;确定劳动力和各项工作持续时间;计算工作量;绘制网络计划或横道进度计划图。

(3)保证进度计划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生产要素措施,劳动力落实措施,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落实措施,施工管理措施。

2.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做好质量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要求,企业质量工艺标准,以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企业制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影响安全因素及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按照法律、法规等,做好人员安全考核、完善安全措施,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机安全控制措施。

2.7施工(总)平面布置

(1)根据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安排及各种需用量计划,确定仓库、生活设施、办公设施等的面积及位置。

(2)根据设计图纸平面及立面设计特征、施工方案,确定其中设备及机械数量,确定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位置,确定垂直运输设备基础及设计,两台塔吊间高差及防碰撞方案,确定设备安装、使用、拆除方案。

(3)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计算,确定能满足施工要求的现场施工道路及出入口,确定搅拌站位置,确定砂、石、水泥等材料堆场,确定砖、钢筋加工场地或异地加工后运往工地。

(4)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施工用电计算,确定变压器大小、各线路大小及线路布置。

3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核心及重点工作

3.1编制核心

把握工程项目、所在地、地质的特点;分析工程项目的重点、难点和控制工程,围绕其进行编制,以其作为主线来进行部署和安排;在满足招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把握项目管理的几大控制目标:质量、工期、安全、成本、效益。

3.2编制的重点工作

3.2.1工程特点分析

看施组编制的好坏首先看对工程的认识如何,工程的特点分析是否到位,影响施工筹划的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工程筹划的制约条件。如环境因素: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大临、工期、材料运输方式、隧道桥梁的施工方案等。

3.2.2关键线路分析

根据工程特点、分项工程的循环周期、人员设备的投入强度找出关键线路;一般是重难点工程、专业接口多的工程、特殊装备工程、工作面单一的工程。

3.2.3工程筹划

流水作业、均衡施工,进度和控制力相适应;流水作业是工厂化的工地化,是标准化的前提,是持续均衡生产的保证。

3.2.4大临设施

(1)便道:荷载决定便道的填筑标准,便道地基的处理方式、便桥的设计等;交通流量决定便道的宽度,如何设置会车区。

(2)梁场:运梁方式、上桥方式等决定位置的选择;生产能力需求决定梁场的占地规模。

3.2.5施工方案

重点、难点工程是核心,方案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效益;关键是桥隧,特别是特殊结构或特殊水文条件桥梁或特殊地质隧道的施工方案,直接决定项目的整体成败和整体效益。

3.2.6资源配置

施工筹划要充分考虑组织管理机构、劳力、机械设备等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配置均衡,避免形成潮汐式施工及人为形成控制点。如:

①组织管理结构:直管队还是设工区再管队,部门配置,管理人员的数量,技术专业人员的配置。

②劳力:队伍总量基本均衡,专业队伍配置合理;

③机械设备:特殊设备往往费用较高、加工租赁周期长,在组织上要尽量为其提供较为充裕的施工周期。

4 结语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表述要行文流畅、图文并茂,语句得体,重点突出、装订工整规范、术语及专业词汇得当;重视业主要求,体现“投其所好”;主抓重点、关键,兼顾一般;多用图表来说明问题,简洁直观;不确定问题采用模糊化处理。总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编制人员以用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去完成。

(作者系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刘飞)

参考文献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10

一、公路建筑产品的特点

公路建筑产品是指通过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而完成的呈线性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简而言之就是公路工程的建设产物。由其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公路工程建设与工业生产一样,是一系列资源投入产出的过程,并且都具有生产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组织上的协作化和专门化。

但与之不同的是,公路建筑产品形体较为庞大、复杂多样,且整体难分以致无法移动,而公路建筑产品的这些特点都影响了公路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产品固定。公路建筑产品包括路基、路面、涵洞、隧道、桥梁、安全防护设施、排水系统、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显然,公路工程的这些构造物是固定于某一地点无法移动的,它们由建成起都只能在建造的地方,供人们长期使用。

第二,产品多样。如前所述,公路建筑产品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一些路面基础设施,还包括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等,因此公路建筑产品的使用目的、技术标准、技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功能的多种多样,使得公路建筑产品的组成、结构、造价、工程量等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第三,产品形态庞大。公路工程是呈线性分布的构造物,其组成部分的形体庞大,整体难分且难以移动,工程量较大,占用土地及空间多,因此对环境影响也较大。

第四,产品部分结构易损。公路工程构造物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产生不可避免的损耗,如路面受行车作用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暴露于大自然的部分以及直接受行车作用的部分,极易产生轻微变形、磨损,如若不及时养护、整修,不但无法维持正常使用效能,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

二、公路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

公路建筑产品的这些特点带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和外界干扰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公路施工的组织与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公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

现代公路建设施工不仅制约于思想、经济、技术、组织、法规等方面,还涉及到技术美学、行为科学等因素,其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物质条件和用途不同,公路工程的结构、造价、材料、工艺也就不同,因而无法实现公路施工的标准化。同时,公路施工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工种、多单位的相互配合,任何一环节衔接不好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公路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

(二)施工流动性大

公路施工线长点多,且分布不均匀,其产品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都难以移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公路线形、建筑产品坐落位置、施工工序和施工部位的不断变化,将使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沿着施工对象不断上下前后流动,转移施工地点,从而给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活安排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生产的流动性大也使得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随之变化,因而必须采取很多必要的临时性措施以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三)施工协作性高

公路工程从路槽、垫层、基层、面层到防护的每道工序都不同,即使是统一工序也会因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和功能的不同而导致生产过程不同,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整体的协作性要求较高。

此外,一个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如封闭道路时需要交警部门的配合,施工时需要电力、水利部门等的相互配合。

(四)施工周期长

一般来说,公路施工工程量浩大,大量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材料、施工机具等都聚集在有限的场地上,围绕着公路构造物来进行生产活动,同时由于我国公路施工机械化程度目前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少则几个月、一年,多则需要三、四年才能全部完工。如我国安徽省穿越大别山的六潜高速通过数万筑路人四年的艰苦奋战于2009年年底顺利通车了。

(五)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

在过去,公路工程施工考虑更多的是技术、经济等问题,但现代公路施工还涉及到征地、拆迁、文明施工和环保等许多问题,以及众多社会主体的干扰。同时由于施工过程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受到气候条件多变的影响很大,如气候冷暖、地势高低、洪水、雨雪霜冻等。因此公路施工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大、协作性高、周期长等特点,并制约于施工当地的物质以及技术条件等方面。因此,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迸,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各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协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计划、有秩序、有组织地开展施工,使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地完成。同时,由于公路建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公路施工活动的特有规律,因此研究和遵循这些规律,对科学、高效地组织与管理公路工程施工,提高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工程量大,涉及工序多,给建筑施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探讨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对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建设工期以及控制施工成本都有至关重要作用。

1 高层建筑的类型及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指 10 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总高度超过 24 米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给出新的特点。

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互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宾馆、写字楼、商场综合楼、住宅等。从其建筑功能特性来看,高层建筑一般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1)地下室(设备层、人防);2)裙房(公共场所);3)转换层(技术层);4)标准层(写字、客房、库房等);5)非标准层(楼顶餐厅、屋顶机房等)。从工程特性来看,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施工场地及作业面狭小;

2)专业工种多,交叉频繁;3)预埋、预留作业量大;4)吊顶、管井内施工多;5)材料、设备吊运量大。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一般由土建施工、装修施工、安装施工几大项目组成。其中安装施工主要由管道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空调通风工程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所组成。

2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原因

2.1 技术质量方面。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导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2.2 管理方面。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3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3.1 做好施工预案。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用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内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

3.2做好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由于现代高层建筑具有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进度,就必须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度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对不利因素的预防;另一方面,也便于来制定预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对策,事后进度妥善补救,以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对高层建筑进度的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

实施进度控制的目标就通过有效的进度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进度控制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使高层建筑的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以保证高层建筑按期完成。在高层建筑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时间上的任何变化,无论是进度拖延还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它目标的失控。例如,在一个高层建筑施工总进度设计中,由于某项工作的进度超前,致使能源的需求发生改变,原计划对人、材、机等资源的合安排同样发生了改变,影响资金计划的使用和安排,特别是多个作业队平行施工时,由此引起后续工作时间安排的变化,势必给项目总体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如果高层建筑实施过程中出现进度超前的情况,管理必须综合分析进度超前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进度调整方案。

3.3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由于建筑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设计图纸未达到开发商的要求和施工的深度,开发商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修改或补充等原因致使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在所难免。而这些变更必然会带来工程量的增减和工程造价的变化,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的局面。因此,在设计部门应切实做好调研工作,弄清开发商真实意图,不但要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踏勘。且在施工过程中派出驻工地代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结构,建筑中因现场气候等外界的变化带来不便,严格控制工程量,力求变更最少。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12

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具体来讲是一个总称,主要包括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所有施工材料以及相应材料做成的半成品等。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是一切施工的基础,没有施工材料就没有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没有优质的施工材料,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最基本的组成施工要素就是施工材料。作为一种施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元素,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因此要格外给予重视。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关于土木工程的科学技术投入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才得以不断地创新,新型材料不断地应用在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在现阶段的施工材料市场中,大量的新型施工材料种类繁杂,性能各异,但是总体来讲主要有3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新型材料在施工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第二个特点是新型材料在施工应用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保障施工过程高效;第三个特点是新型材料能够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正是上述的3个主要施工特点,我国的新型施工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施工效果。本文结合现阶段最先进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进行详细地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在以后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找出最适合施工使用的新型材料。

1.简要叙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

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英文简写为HPC。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主要有3个特点。第一个是在施工具有强耐久性能;第二个是在施工中具有很高的强度;第三个是在施工中便于施工,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不仅仅能够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强度,还能够在工程施工验收的过程中具有高强度。拥有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弹性模量,这也是这种新型施工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耐久性能主要体现在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有效的保障施工应用的钢筋不被施工混凝土腐蚀,即使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还能够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障在一个设计以及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除去上述的特点以及优势,高性能新型混凝土还具有和易性能较高;可泵性能以及容易修正的优势。在施工过程中高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能够配制出流态的坍落度较大的混凝土而不发生离析的问题;在混凝土输送的过程中,这种材料的混凝土能够有效地降低输送泵的输送压力,同时还容易维修。土木工程在冬季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保障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长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保障在较低的温度下混凝土不出现结冰的问题。这种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的种类有3种,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以及分析。

1.1 简述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低强度混凝土

低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的应用环境是工程的基础施工;路基的填筑或者是孔洞的施工中。同时这种混凝土材料还可以应用在地下工程的结构改造过程中。低强度混凝土主要的作用是在施工过程中调节施工混凝土的施工密度以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调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参数等。最大的优点在于低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在施工完成后混凝土不容易出现收缩裂缝问题。

1.2 简述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轻质混凝土

轻质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的原料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天然的轻骨料,例如浮石或者是凝灰岩;第二种是工业废料制成的轻骨料,例如粉煤灰制成的陶粒;自燃煤制成的煤矸石;第三种是人造轻骨料,例如页岩陶粒以及黏土陶粒等。轻质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施工强度较高,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以及抗冻性能。利用工业废料制成的轻质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的工程质量。保温提倡使用这种新型的施工材料。主要是由于这种施工新型材料变废为宝,二次利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环保倡议,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3 简述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自密实混凝土

地下工程施工特点篇13

1.施工组织设计的含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并用来指导拟建工程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全面性技术经济文件,它是对整个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有力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确定紧凑、均衡、有序的施工进度;拟定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技术组织措施;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和技术等施工资源;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空间;实现施工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安全施工的目标。

2.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

市政道路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或分隔带、沿街的设备(如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给水消防栓等)、地下管线(如自来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煤气管等管道及各种电缆)、排水设施(如明沟、雨水口及各种检查井等)以及辅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公共汽车停靠站等)等七大部分组成。它除了具备一般建设项目的共同特点,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

(1)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公益性。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标志,更是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与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

(2)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市政道路工程往往穿越市区,施工期间对市民的生活影响较大。一般新建工程或改扩建工程与原有工程(如地下管线、人防工程、地上建筑物、输电及通信线路等)会有冲突,这样,建设过程中就会与原有工程的管理部门经常发生关系。在建设施工中,各方面都会参与到其中,包括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建设主管部门等。因此,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

(3)市政道路工程具有其独特的系统性。在一个大型市政道路项目中,必然会有配套的若干工程,如建设一个高架桥工程,必然会有配套的自来水、雨污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路灯等工程,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进行中,系统地安排各项子工程的进展,既与各主管部门协调施工时间、方法,又要充分考虑各子工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安排。

(4)市政道路工程没有固定的施工地点,且一般为露天作业,由于其社会性,它必然要求工期紧张,施工经常 24 小时连续作业,没有白天黑夜。

(5)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相比,它具有战线长,地质情况复杂、丰富多变的特点,也反映出地基基础处理多样性的特点。一条数公里长的线路内,可能会遇到很多种不良地质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6)与公路工程相比也有其显著特点。城市道路不仅是组织交通运输的基础,也是敷设各种城市管线网络通道的空间场所。此外城市道路还有一个与城市景观相统一的要求,要求协调,富有特色。

(7)如何保护周边环境,组织文明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工程造价中项目的措施费用要比一般的工程项目要高。

(8)交通组织困难。道路改扩建或立交桥、高架桥建设,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当前交通拥塞的现状,因此,往往总是在那些交通流量大的瓶颈口处才决定扩建或新建,施工势必对已经拥挤不堪的地段造成“雪上加霜”的窘况。

3.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编制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中标前后的不同可以分为标前设计和标后设计两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主要是依据施工合同、设计资料、现场自然条件、项目周边条件、施工能力、施工技术资料以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来进行。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施工组织设计应首先对拟建工程的概况及特点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清楚工程任务的基本情况。

(2)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拟建工程的施工部署给出明确安排,包括施工任务的分工,施工场地的划分,工期的规划安排,分期分批施工的内容,全场性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的确定等。

(3)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应对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给出明确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划分施工过程,计算工程量,计算劳动量和机械量,确定工作天数及相应的作业人数或机械台数,编制进度计划表及检查与调整方法等。

(4)施工准备计划。施工准备计划主要是明确施工前应完成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起止时间,质量要求等。其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协调等。

(5)资源需用计划。资源需用计划是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保证施工计划实现的支持性计划,包括劳动力,主要施工材料,预制件。半成品及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资金收支预测计划等。

(6)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其以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空间为原则,本着方便生产、有利生活、文明施工的目的,合理地布置各项资源和人员的生产、生活场地。

(7)技术组织措施。技术组织措施尽量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加以阐述,以便贯彻执行,它是确保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和安全的必要手段。

(8)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用以衡量施工组织的水平,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施工工期、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系数、机械施工总台班量等。

4. 当前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但由于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成本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重技术性、轻经济性。有的施工单位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只是把施工组织设计看成一件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从而只重视其施工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而轻视其经济方面的分析和比较。

(2)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编制质量不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凭借经验,以至没有安排好施工组织而造成大量的窝工、浪费、效率低下,更不可能优化施工方案来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

(3)脱离合同条款规定。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没有结合甲方提出的要求和合同条款,只是片面地考虑施工活动的方便从而造成以后支付时的被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