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实用13篇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洗汗液、酒精擦拭退热等,告知患者应多饮水,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对于持续高温患者加强观察,遵医嘱做退热处理。中医护理措施:刮痧、拔罐、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等。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行护理措施1h后测量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护理后1h体温下降>1.5℃为显效,0.5~1.5℃为有效,<0.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持续退热效果通过护理后的1、2h患者下降的腋温评价,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

护理后1h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患者持续退热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1h后的体温下降了(0.21±0.01)℃,2h后下降了(0.32±0.30)℃;观察组患者1h后的体温下降了(0..62±0.36)℃,2h后下降了(1.16±0.75)℃,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2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正常的发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防御功能,但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且发热持续不退就会使心脏负担增加,机体内部的耗氧量也大大增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1]。由此可见,发热并不可小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降温将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小儿患儿又不同于成人,尤其是年龄很小的患儿往往主诉能力较差,在持续发烧的时候只表现出简单的哭闹,这就需家长或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为了进一步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进行分组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最高体温均超过了38.5 ℃,患儿入院时由于部分家庭采取了一些自助降温措施,因此部分患儿的温度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有30例患者家长在家自行物理降温,44例患者服用退烧剂,另外16例患者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有23例为男孩,22例为女孩,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4.56±3.11)岁;对照组中有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4.43±3.09)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初步判断患儿的发热原因,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判定患儿的发热原因。然后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由于小儿还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各组织结构的发育不够成熟,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健全,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受到影响,比如季节气候变化、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等,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小儿的衣物,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变化,不可忽冷忽热,为患儿提供充足的食物摄入,为小儿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2]。如果是在天气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患儿保温,防治感冒发生,保温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四肢等末梢部位的保温,摄入的食物应为加热的,不吃冷饮。在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治感染,必要的时候进行疫苗接种。在温度高的时候,小儿机体代谢会增快、各种养分、能量的消耗也就比较多,而患儿的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加之体质虚弱,应注意患儿休息,多饮水,同时进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和液体补充[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发热情况,并根据其发热程度实施降温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体温上升期 这个阶段也是发热的初始阶段,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热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体温的上升往往与病情和患儿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发烧是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几天的时间才会上升到峰值,而有一些发热则非常迅速,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达到了峰值。其症状主要是皮肤血流减少而汗腺并没有分泌汗液,身体散热情况非常差[4]。患儿往往表现出面色苍白、发冷、皮肤干燥、或者寒颤及抖动。对于此时期的患儿,其护理措施主要是让患儿卧床休息,适当的增减盖被和衣物,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让患儿受到惊吓及其他外界刺激;如果患儿发冷或者颤抖则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在足部放置热水袋,待患儿体温逐渐升高的时候拿开。注意在这个时期不适宜采用冷毛巾敷额头。应多让患儿饮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患儿的饮食不宜选择干燥的食物,应多为其摄入流食,比如稀饭、蛋汤、绿豆汤等等,多食新鲜蔬菜以及水果[5]。

1.2.2.2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 顾名思义,这一时期也就是患儿的体温达到了高峰值的时候,并且这一高热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措施将持续保持。在这一时期,患儿的皮肤血管便逐渐开始扩张散热,患儿的体表血流量慢慢的增多,患儿初始表现出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脉搏加速等症状,这时候应积极的为患儿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 ℃的时候可以给予适量的退热剂,如果温度得不到控制并持续上升的话,患儿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呓语、胡言乱语、行为障碍、神志不清,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嗜睡、不安等并发症,还有一些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浑身无力、虚弱及食欲不振等[6]。

这一时期的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一般的护理措施为:取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通过这些强制的手段降低体温,以免体温过高对患儿的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或伤害。同时,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对孩子的担心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就相关的知识、治疗情况等信息及时的告知家长,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措施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家长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给患儿进行降温,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7]。

在小儿发热患儿护理中,往往会在患儿实施了降温30 min后再次进行体温测定,一者是检查患儿的高热是否得到控制,另外是由于家长习惯于以这次体温来衡量退热措施是否有效。但大量的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绝大部分高热患儿在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其体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或者没有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继续增长的势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降温措施、不同病情的患儿其降温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很多患儿家长由于对其中内情不够了解因而更加紧张,认为护理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或者没有积极的降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家长解释,安抚其焦虑心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等事故发生。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高热状态,其唾液的分泌也就相对减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如果存在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口腔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也可以用淡盐水含漱[8]。

1.2.2.3 体温下降期 这一时期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并可能大量出汗,因为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并积极的鼓励患儿多进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查看外界温度,可让患儿适当的外出散步及简单的活动,吸收新鲜空气。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皮肤恢复红润,无头晕、头痛等现象;有效:患儿体温有下降现象但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皮肤略显干燥;无效:患儿体温无下降或上升,皮肤干燥、头痛、头晕等症状未得到减缓。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发热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如果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并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则可能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及时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发热患儿体温、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该次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发热患儿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患儿父母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白雁荣,范国义.100例手足口病留观患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9):1137-1138.

[2] 陈立华,李清华,王婕,等.发热患儿肛温与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10):42+44.

[3] 陈艳.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水平与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16-118.

[4] 闫红.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5] 朱艳君.多频振动排痰机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护理体会[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6] 杨关芬,陈静,蓝琴,等.发热患儿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2.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3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临床研究显示有3-4%的儿童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发生惊厥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对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弱刺激即可导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1]。一旦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医生应及时给予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采取急救处理,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我院选取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体温升高、口吐白沫、四肢肌群呈强直性以及呼吸节律不整等症状。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7)岁,惊厥时间为0-5min,平均为(2.4±0.7)min,发病原因:46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34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急救措施

惊厥发病比较急骤,进行抢救时需要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解开患儿的衣领,保持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在患儿牙齿中放入压舌板,以免发生唇舌咬破和窒息。若患儿的脸色发绀明显,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治疗。使用温水或35%-45%乙醇擦浴进行降温,或者采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或者冰敷降温,应放置冰袋在患儿的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进行降温。治疗时首选安定针以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0.3-0.5mg/kg地西泮静脉注射治疗,或者采用肌内注射10-15mg/kg苯巴比妥,若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治疗。

1.3 临床护理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取得其信任,缓解其焦虑烦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注意对患儿皮肤的护理,温度上升时由于全身皮肤紫绀,四肢冰冷,因此需要注意保暖。温度下降时通常患儿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着凉。注意保持病房内安静,以免导致患儿烦躁。及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饮食护理时需要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机体的能力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体温。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体温仍处于高热状态。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3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较长时间的惊厥或者不正常的处理均可加重患儿脑损伤,引发脑缺氧和脑水肿等症状,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重,甚至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3]。因此一旦患儿惊厥发作,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确保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吸氧,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降温,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以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和症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叮嘱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高热量和高营养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物,以引起患儿的食欲,使其尽快补充能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治疗过程中多鼓励和安慰患儿,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其信任,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高热惊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便于家长及早确定患儿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经过急救与护理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与文献报道[5]情况相符,由此可见,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 168 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95( 6) : 89-90.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伤科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9.6±5.2)岁;上肢骨折者29例,下肢骨折者21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0.1±4.9)岁;上肢骨折者27例,下肢骨折者23例。两组患者均是在伤后12 h实施手术,且无明显红、肿、热、痛等局部表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骨伤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骨折端尚未愈合的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65岁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服药及其它原因中断治疗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实施抗生素治疗。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并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治疗。

1.2.2.1综合性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多由于意外所致,其心理一般难以接受;同时,由于肢体损伤,其正常活动能力受限,自理能力不足,加之需要长期休息及疼痛的困扰,患者易于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产生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继而影响切口愈合。因而,对于骨折术后患者要进行心理护理,面对患者时态度要热情、和蔼,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及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②强化环境护理,清洁病房环境,禁止病室内吐痰及吸烟,并严格执行规范消毒工作。③强化基础护理,监督患者进行修剪指甲、洗漱及更衣等。④密切观察患者活动情况及切口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⑤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合理作息,适当锻炼。⑥饮食护理:术后建议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及热量的食物,同时多进食粗纤维食物,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

1.2.2.2清热解毒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为本院自制,具体方剂组成:蒲公英、野、紫花地丁、金银花、天葵子各15 g,白芷、生栀仁、黄连、连翘各10 g,甘草3 g。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减,1剂/d,水煎成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时间为术后2 w。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第2 d、术后第7 d及术后第14 d复查白细胞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

1.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消失,患肢功能恢复,创口感染愈合,X线摄片显示骨折愈合,随访1年无感染复发;有效: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有好转,感染创面未愈合,X线摄片显示骨折愈合或骨质破坏趋于稳定;无效:经治疗后,全身及局部症状不能控制。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率达98.00%,对照组为86.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相关血检结果分析 在不同时间对两组患者白细胞指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记录后,通过对比可见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在第1 d、第7 d及第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大量抗生素的经验性应用,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的传播,使得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骨科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切口感染对周围组织产生较大刺激,造成其愈合时间延缓,而且术后感染治疗不当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严重还会出现伤残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合性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心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感染发生。同时,中医认为,骨科术后感染属于附骨疽的范畴,其病机为邪毒、瘀血搏结,化而为热,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筋肉为患,因此临床治则应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本院自制方剂,方中蒲公英、野、紫花地丁、金银花、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白芷止痛、消肿之效,生甘草调和诸药并兼清热解毒之功[5,6]。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措施配合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能聪,刘嘉玲.八珍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骨科植皮术后感染并耐药42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2(11):23-29.

[2]孙成长,吴祥宗,毛伟欢.五味消毒饮加味防治骨折术后感染[J].浙江中医杂志,2010,21(15):12-18.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5

寒战是临床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时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手术过程中保暖措施未实施到位是导致产妇术中寒冷和发生寒战的重要因素之一[1]。寒战会加剧机体耗氧量,较易引发心脏和脑部等重要脏器缺氧,从而增加心脏负荷以及诱发伤口出血,不利于术后恢复[2]。所以对于剖宫产产妇实施严谨的保暖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寒战的发生是临床产妇剖宫产手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医院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275例产妇采取严谨保暖措施,发现产妇手术中寒战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明显减少,现将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时实施保暖措施的27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严谨保暖措施的为研究组,采取常规保暖护理措施产妇作为常规组,两组患者术前体温36 ℃~37.5 ℃,术前胎盘和胎心功能均正常,均采取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共173例,年龄20~35岁,平均(26.3±2.7)岁,孕周

37~42周,平均(38.1±0.8)周,手术时长50~70 min,平均(60.8±1.7)min,常规组患者102例,年龄21~37岁,平均(25.8±2.9)岁,孕周38~41周,平均(38.0±0.6)周,手术时长53~76 min,平均(61.2±2.0)min。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在术后均予以两层棉裤、手术衣和棉被实施保暖,术后予以暖宫贴粘附于肚脐下方三寸位置,每天1贴,持续使用3 d。研究组患者依据产妇具体情况和气候等对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严谨保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由于低温会导致细胞酶活性和功能受到影响,降低循环功能,所有若外界天气较冷时在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期间使用预热过的热水袋和被褥予以保暖,在手术室内根据患者具体需要开启空调,控制室温在23 ℃~25 ℃,减少患者机体热量散失,对手术视野进行消毒时应用红外线取暖器予以照射取暖,同时在足底处安置热水袋,严格掌握消毒技术,减少消毒时间;待胎盘和婴儿分娩后,及时使用温纱布垫在患者身下;手术之前1 h首先对手术台予以加温,同时在手术台上铺上加温毯实施保温;对于剖宫产产妇因为手术过程中大量出血需要及时补充较多的液体,以便加速血液循环以及组织灌注;由于麻醉会引起血管扩张,影响血液容量,若输注低温度液体会导致患者体温进一步降低,从而对患者正常活动产生影响[3];术前护理人员可采用加热器对输注液体进行预热,保持液体温度与机体正常体温相接近;术后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同时予以健康宣教,仔细向患者讲解寒战出现的原因及采取的对应预防措施,强化患者对寒战知识的掌握,消除因寒战给患者造成的紧张和恐惧等心理负担;手术后即刻擦干患者腹部血迹,帮助临床医生包扎手术切口,使用腹带对产妇腹部进行加压,同时及时为产妇盖好被褥和衣服,以便降低寒战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寒战发生率、寒战强度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寒战强度应用Wrench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无寒战为0分,血管外周发绀或汗毛竖起、无肌颤出现为1分,仅1组肌群出现肌颤为2分,1组以上肌群肌颤为3分,全身性肌群肌颤为4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研究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出现寒战19例,寒战发生率为11.0%,常规组患者中出现寒战36例,寒战发生率为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3.4644,P=0.0000)。

2.2 常规组和研究组患者寒战强度评分比较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6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16例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各有10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57例,女51例,年龄0.5~6岁,平均(3.3±0.6)岁,发病时间8~50s,平均(27.2±1.5)s;观察组中男女均为54例,年龄0.5~6岁,平均(3.2±0.7)岁,发病时间在6~49s之间,平均(26.9±1.8)s。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0.6~6岁这一范围;③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惊厥者;③沟通交流不便、配合度差者。组间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手段进行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退热处理,积极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防抽搐针;同时需保护脑细胞,改善缺氧缺血情况。在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2.1物资集束化管理: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即送入抢救室。我院将抢救室设在急诊候诊区与留观区之间,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室内设专属儿科抢救床,护理人员能做到及时抢救与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抢救室拥有抢救车,在床旁摆放便捷急救箱,箱内存放高热惊厥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所有物品摆放合理有序,提高物品存取的便捷性。1.2.2急救箱制作:急救箱应由半透明硬塑材质、耐磨损、封闭性长方体容器制成,为上开盖时,箱盖附有提手,便于携带。为及时准确地处理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以减少患者脑功能受到损伤,科室人员应根据物品体积对急救所需用品进行总结。遵循存放安全、取用方便的原则,合理放置急救用品;不同类型的急救用品应分类放置。1.2.3急救技能培训:科室负责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小儿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流程的熟练程度;由参与急诊抢救工作的患者进行案例分享,总结归纳抢救经验,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症状识别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1.3观察指标:参照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判定,问卷由患者家属作答,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内容包括态度(25分)、技巧(25分)、安全(25分)和水平(25分)四项内容,分数越高,表明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两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置入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研究数据,满意程度和急诊情况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0.7±1.9)分,与对照组的(75.2±2.4)分相比,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急救情况对比:观察组急救时间、惊厥消退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7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有腹部疼痛和腰骶部酸痛情况,经妇科检查,均存在子宫压痛并伴有月经失调和白带增多等症状,符合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休息,注意皮肤和外阴部的卫生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出血和腹胀等症状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所用方法仍应用于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中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等;②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减轻身体的疼痛,并利用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的愉悦感;③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为其制定搭配均衡的食谱,保证患者对蛋白质与钙质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

1.3观察内容和指标

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熟知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熟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2.3)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以重量为1~1.5Kg的沙袋按压穿刺部位6~8h,穿刺部位一侧患肢平直安置1d;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发热护理。向患者介绍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况,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4500~6000ml;如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则无需用药治疗;如患者体温持续>39摄氏度,则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胃肠道反应护理。为进一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79,5ml:5mg),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嘱患者餐后漱口。④腹痛、腹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环形手掌按摩患者的腹部,如无法忍受可适当给予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当P<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介入疗法开始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且临床实践证明,介入疗法对中晚期肝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患者肝脏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可达到患者全身药物浓度的近400倍,且病灶部位药物浓度又可到肝脏组织药物浓度的近10倍,对肝脏癌细胞的清除作用明显[4]。另外,介入治疗还可以缩小肿瘤的面积,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可实现重复治疗。

但接受介入治疗后,患者会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其中以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最为常见,不仅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5]。此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类型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颖,杨万菊,王修,等.三氧化二砷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预防远处转移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4,12(36):8137-8138.

[2]唐敏.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2):172-174.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发热、腰痛、头痛等症状,经辅助检查,显示患者伴有HR损害,血小板数量减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5±6.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8±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行全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及针对性护理。

1.2.2.1一般?o理 ①心理护理:当患者病情发作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患者心理压力通常较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解,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饮食护理: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饮食以热量和维生素含量高,盐分含量低,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当病情发展为多尿期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③消毒隔离:应该病症具一定传染性,因此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病情传染给其他人员。病房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1.2.2.2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包括:①发热期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做好体温监测工作,体温测定间隔2~4 h开展1次。为防止休克或休克加重,禁止采用药物降温,应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积极预防感冒。②低血压休克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跳、血压、脉搏)加强监测,为防不时之需,可将抗休克药物以及器材放置于患者床边,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对患者进行随意搬动。③少尿期护理:做好尿量监测工作,以及患者进液量(包括饮用水,静脉输注液体等),避免输液过量,导致肺水肿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工作,如患者出现球结膜充血症状,可采用经生理盐水打湿的纱布,对患者眼部进行敷贴。④多尿期护理:饮食上多食高热量食物,同时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如患者尿量每天多于3000 ml,可视情况补充适量钾盐、蛋白质。⑤恢复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量运动,避免劳累过度,如感不适,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显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全部消失;有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得以改善;无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护理总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0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其主要是指脑实质内由于动脉破裂等原因造成的脑血管破裂现象,而感染性发热症状也属于脑出血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为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对引起脑出血患者发热的感染性原因进行分析尤为重要,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也十分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的患者43例,男女比例为24:19,年龄在2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67)岁;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为脑出血,并经测量体温均超过37.4℃;其中,感染性发烧由院外带入者28例,从医院内感染发烧者15例。

1.2方法

1.2.1感染性发热检查及原因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1次的细菌学培养,将送检标本按照要求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并于35℃且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温箱内培养24h。再到标本菌落形态进行观察,进行涂片染色等操作,并经由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严格的鉴定发现,在43例送检标本中,有31例分离出致病菌,12例未分离出致病菌。再结合患者尿液、粪便、血液及临床体征表现的检查认为,导致感染的部位包括有:肺部感染24例(55.81%),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11.63%),泌尿道感染9例(20.93%),颅内感染2例(4.65%),压疮感染2例(4.65%),消化道感染1例(2.33);患者受感染的病原菌包括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泊克霍尔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阴沟肠杆菌等。

脑出血患者的体温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有个别体温也会较正常体温稍微偏低。患者体温的异常增高,应先排除有脱水热、中枢性高热、吸收热等现象。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大部分发生于因脑出血而昏迷者,其感染较多发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

1.2.2护理方法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原因通过仔细分析后,应针对具体的感染部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包括有:

1.2.2.1肺部感染护理大多数脑出血并发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大、意识不清、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而引起的。针对肺部感染的因素,可采用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积极进行治疗。并通过雾化吸入使呼吸道湿化,促进呼吸道畅通,从而来预防肺部感染。

1.2.2.2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者未遵循无菌操作所致,且此类感染较多发于女性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会的清洁工作,留置导尿管最好选择气囊导尿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若已发生尿路感染,每日膀胱冲洗1-2次,冲洗前应放完尿液,冲洗液保留10-20min后放出[2],当出现排尿功能恢复时,应及时拔除尿管并观察。

1.2.2.3呼吸道感染护理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呼吸道内存在过多分泌物或异物,又未能及时咳出而导致的。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应鼓励意识较清楚的患者深吸气和咳嗽,尽量将痰或异物咳出来。进食时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健侧卧位,注意防止误吸,并根据吞咽功能的评定选取适宜的食物及进食方法。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取下活动性假牙,必要时通过合理的方法,定时进行刺激吸痰。

1.2.2.4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由于长时间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容易导致导管所引起的相关性感染。为预防此类感染,护理人员在静脉导管操作前后,应该严格对手进行清洁与消毒,以防止病原菌扩散,置管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私下贴膜,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观察导管留置体外的长度,如有异常应尽快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对患者的皮肤粘膜及手等部位进行及时的清洁,还需保持床单的清洁。

1.2.2.5压疮护理将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内。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期进行皮肤擦浴,使皮肤保持清洁,以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去除压力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对患者压疮易发部位垫以海棉垫等特制垫枕,使皮肤不直接接触床面,从而减轻身体压力。另外,最好能采用垫面有微孔的气垫床,使垫面能通过气泵持续运转作用,微孔内徐徐喷气,以此来保持床面的干燥[3]。

2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与针对性护理,43例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的患者,痊愈39例,治愈率为90.70%,可见针对感染性发热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讨论

脑出血合并感染的患者,较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便是发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发热的现象。并对发热的感染性原因进行仔细地分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护理,进而避免并发症发生,并提高临床疗效。

本院将收治的43例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检查与分析认为,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误吸入肺、脑组织萎缩、年龄偏大致使免疫力低下等。且感染部位较多发生于肺部、呼吸道、泌尿系统等。

基于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热的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与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除了针对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针对性护理外,常规护理措施也需重视。护理人员应每隔4h对患者量一次体温,并做好体温记录,如发现异常,则需及时报告给医生。还需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安全,为防交叉性感染,应减少家属及探视者的频繁出入,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困难的护理,还需科学地掌握其进食方法与时间,通过定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的方式,来减少患者的感染情况[3]。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时,除了及时地做好患者的体温检测工作外,还需认真分析引起发热的感染性原因,再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它由患者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以减少住院天数[1]。本科于2011年开始对风温肺热病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现对其在风温肺热病护理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风温肺热病100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病科分会肺热病治疗指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26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31岁。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肺热病中西医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治疗和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如下:

入院第1天:护理常规,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

入院第2-4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5-6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9天:日常生活和情志护理,出院前宣教,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10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饮食调护,出院随访宣教。

1.2.2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医疗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护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病例,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岁。骨科3例、妇科1例、产科1例、普外科2例、神经外科1例。

1.2发生部位 1例双下肢,8例一侧下肢

1.3发生时间 手术后6小时内。

1.3烫伤深度 浅Ⅱ度―深Ⅱ度。

1.4烫伤面积 1例达2%,8例1%以内。

2 烫伤原因

2.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力,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年轻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未及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

2.2护理管理因素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工作流程有不畅情况,新进护理人员未进行严格的规范培训。护理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

2.3环境因素 病房无取暖设施,手术后患者家属私自使用水温过高的热水袋取暖,而护理人员又未进行正确指导,而导至患者烫伤。

2.4患方因素 手术后患者及家属遵医性不高,未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使用个高水温的热水袋取暖发生烫伤。

3 预防措施

3.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学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加。

3.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的防范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

3.3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制定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质控标准,在手术后患者床旁悬挂预防烫伤预警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对该类病人加强管理,认真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预防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

3.4切实有效的执行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人员于手术前、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若须使用热水袋保暖须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调配水温至安全温度。两岁以上儿童和成年人的安全水温度为66―70℃;两岁以下的小儿和老年人的安全温度为48―50℃。[2]

3.5做好基础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正确评估,准备好病床单元,增加被子、取暖器提升病室温度,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取暖。

3.6护理管理部门加强质量控制 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护理风险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检查,有效的防范了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

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加强责任心,认真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严格的护理质量监控,护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求为患者提供零缺陷,完美服务。[3]因此,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与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相结合才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后患者烫伤的发生。通过实施护理风险预防措施,杜绝了手术后烫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3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ce blanket use on the skin of patients with neurosurgical hyperthermia.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neurosurgical hyperther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ased on different methods of using ice blankets,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ce blanket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skin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use of the ice blankets, and observed the adverse skin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neurosurgical hyperthermia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3 cases of chill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 cases of mild incontinence dermatitis. The incidence of total adverse reactions was 16.67%(5/30)。 No adverse skin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test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total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for 0.00%(0/3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fined treatment measures in neurosurgical hypertherm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ce blanket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kin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

ice blanket; neurosurgery; hyperthermia; skin adverse reactions;

高热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特别是神经外科中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均可引发高热反应[1].如果对高热症状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持续性的高热能够加重对患者脑组织的损害,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降低患者的脑耗氧量和代谢量,促使脑局部温度和压力升高,引发脑水肿[2,3].因此对于神经外科高热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对于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降温措施主要包括酒精擦洗、冰敷以及温水擦浴等,但是降温速度慢,并且在措施停止后温度容易反弹,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降温效果[4].随着冰毯技术的不断成熟,冰毯已经逐渐成为神经外科高热患者的首选降温措施[5,6,7].但是患者在低温环境下皮肤发生压疮和破损的概率大幅上升,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控温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患者皮肤的处理[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冰毯进行降温处理,将其基于不同的冰毯使用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范围为33~76岁,平均(50.34±6.15)岁,包括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例颅底骨折患者。试验组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和11例,年龄范围为31~77岁,平均(50.57±6.38)岁,包括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例颅底骨折患者。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两组神经外科高热患者均采用冰毯进行降温处理,采用北京康诺佳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KN01型冰毯降温机,该冰毯降温机操作简单方便,故障率低。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患者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液晶屏幕显示出来。具有自动控温、自动计时以及降温迅速等特点,在10?C~-4?C范围内可以实现任意调节。患者体温超过38?C时打开冰毯机,患者体温降至37.5?C时关闭冰毯机,在冰毯机使用期间每小时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1次。如果患者体温连续3d低于37.5?C则改用常规物理降温措施。

在冰毯使用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注重对皮肤的保护,主要内容包括:(1)提高对患者的翻身频次,每1h定期对患者翻身1次[9];(2)应用气垫床,注意保持床面的整洁,如果发现患者存在排便应该及时进行清洁,并更换床垫;(3)髂前上棘至臀部处冰毯用毛毯等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材料与皮肤隔开,此外冰毯不能触及患者的颈部,防止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过缓[10];(4)在冰毯使用过程中,让患者不断交替使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以及平卧位,有效防止长时间对于局部皮肤的压迫;(5)在患者每次排便或者清洁皮肤后需要在周围皮肤上涂抹皮肤润滑油,对皮肤黏膜进行有效保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神经外科高热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神经外科高热患者在冰毯使用过程中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寒颤现象,有2例发生轻度失禁性皮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试验组患者无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神经外科高热患者在冰毯使用过程中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冰毯的使用对于神经外科高热患者的体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冰毯使用过程中,患者皮肤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选取本院神经外科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冰毯进行降温处理,基于使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皮肤保护。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0/3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6.67%(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对使用冰毯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高热患者加强皮肤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涛,裴晨卉,梁战华。脑深部电刺激术相关的帕金森-高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3):318.

[2]贺丽,张亚丽,曹书奎,等。心肺脑复苏患者采用组合式降温技术行脑保护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0-32.

[3]邓素轩,陆青梅,秦倩,等。亚低温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8):189-191.

[4]陈磊,闫甲,徐慧娟,等。物理降温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2-14.

[5]王华,李波,肖蓓。电子冰毯机在肿瘤高热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9):50-51.

[6]陈丽,郭素梅。降温毯不同预设温度在PICU高热患儿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39-141.

[7]蒋媛媛。综合护理联合冰毯与冰帽干预在中枢性高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8):134-13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