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护理问题实用13篇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1

结论:疫情出现时,发热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面临疫情 发热患者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6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4-01

近几年,随着“非典”、甲型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相继发生,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预防和愈后等知识。但是当有病例出现时,大部分发热病人就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减轻紧张情绪,使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1 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紧张心理。非典疫情结束后,发热病人必须进入发热门诊就诊。由于被隔离留观,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尤其在有疫情出现时,对去医院看病产生恐惧心理,埋怨自己怎么不小心就发烧了,同时又担心万一不是传染病,去发热门诊就医是否会被传染上。常常表现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迫切希望得到医生帮助,及早给予准确的诊断。

1.2 焦虑、怀疑心理。发热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被置于发热门诊,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表现出焦虑情绪。加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了传染病,害怕传染给家人、朋友;害怕治疗时间长,是否会有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安慰,情绪非常敌视,总是怀疑被误诊、用错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总以为意外可能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1]。

1.3 躲避、侥幸心理。有的发热患者干脆就不去医院就诊,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不管对症不对症,想着只要体温降至正常就没事了。在家盲目消毒,怀着侥幸心理拒绝留观。

1.4 着急求好心理。多数患者缺乏疾病转归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希望用上药就能药到病除,缩短治疗时间,收到良好的疗效。若病情有反复、疗效不明显时就表现出不能理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

2 心理干预措施

2.1 尽早准确做出诊断。患者越早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就会越早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免疫系统的提高。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且治疗后出现疗效,患者心情就会更加轻松,积极配合,安心接受治疗。

2.2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易产生孤独不安全感。护理人员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以温和愉快的语言、真诚亲切的问候及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怀患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发热门诊严肃紧张的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

2.3 提高心理护理技巧。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更应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细心地观察患者需求,依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患者看不到护士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感觉护士的态度,护士要用亲切、委婉的礼貌用语,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解释和护理工作。告诉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进展、治疗、预后、转归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士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如介绍入院须知,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及功能。了解各种检查治疗、理解消毒和谢绝探视的重要性。讲解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就诊的必要性,坦诚告诉患者确诊为传染病的可能及治疗措施,以取得患者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告知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出现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通过宣教使他们明白传染病并不可怕,采取科学的方法是可防可控的。发热症状出现时要争取及早到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治愈。

3 小结

由于焦虑等情绪变化,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情志直接影响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3]。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功能,严重的心理问题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因此,我们要用耐心、细致的服务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用规范的科学管理,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做后盾,使患者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2

1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病人从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100例儿科发热病人,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月-9岁,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支气管肺炎30例,腹泻病15例,腮腺炎10例,手足口病20例,体温在37.8-40℃之间。

2护理观察

2.1一般护理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做好呼吸道隔离、床边隔离,不同患儿分室居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空气对流。

2.2促进舒适舒适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一种整体化、个性化、具有创造性的临床有效护理模式,通过舒适护理的开展使住院患儿在心理上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3],减轻患儿心理问题,提高患儿舒适度。因此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可在地面洒水、多拖地,以降低室内温度。婴幼儿高热时,不可包裹过紧,应该松解衣服以免阻碍散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衣服宽松,提高舒适感。

2.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多水分、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因发热、呼吸增快而增加水分消耗,患儿退热时大量出汗,注意观察脱水情况,经常喂水,并遵医嘱静脉补液。

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脉搏、心理变化,注意询问患儿的病情变化,重点体温情况,每4h测量一次体温,高热时1-2h测量一次,并观察退热时出汗情况及有无体温骤降,发热时观察有无惊厥情况及神智改变。发现问题及时告诉医生及时处理。

2.5口腔护理因为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在口腔内容易繁殖,易发生口腔炎,所以每天口腔护理2次,用生理盐水清洗,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保持口腔清洁,增加食欲。

2.6皮肤护理降温过程中,患儿出现多汗,容易感冒及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为患儿擦干汗液,更换湿衣服及被服防止受凉,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整、干燥。

2.7用药的护理使用解热剂后应多饮水,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高热惊厥的患儿使用镇静剂时,应注意观察止惊的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儿科发热患儿一般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发展重,护理人员要多观察,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同时与患儿及家属建立和谐关系,将人文关怀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4]。护理人员也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素琴,陈娟,刘家社.发热患儿应用物理降温的护理体会.工企医刊,2003,16(2):81.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3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传染病,人体没有特异免疫力,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强,致死率低,临床上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症状,重症病人可合并肺炎。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我院发热门诊共确诊并隔离治疗了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天,治愈出院14例,占100%,无死亡病例。针对确诊病例在进行及时报告、分开隔离、有效治疗同时并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确诊并留观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14例,其中男14例,女0例,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年龄25岁,体温>39℃的占50%,发热持续1-7天,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于正常。

1.2评估患者体温:高热病人及时给予药物退热或物理降温,呼吸重点评估呼吸次数、频率,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心理方面: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减少因社会因素及隔离环境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营养方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

1.3护理评估:根据甲型H1N1流感患者症状、体征、临床特点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所取得的护理效果。

1.4临床症状和心理问题。

表1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症状与心理问题统计

由(上表)可得,发热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症状,全部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约有90%的患者表现为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精神心理方面有35.7%患者出现恐惧、焦虑。

2.护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2.1体温过高。护理目标: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体温>39℃的患者,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体温在38-39℃之间,每1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详细记录。②降温处理:体温>38.5℃患者,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降温处理,体温过高患者,如不适症状明显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体温未能降至正常时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体温

2.2恐惧、焦虑症状。护理目标:患者恐惧、焦虑症状消失,心理压力缓解。

护理措施:①针对确诊并需要隔离治疗的患者,护理时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因隔离治疗,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②认真做好宣教工作,详细讲解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该病是可防可控并能够治愈的疾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3营养支持。护理目标:患者体重未下降或增加。

护理措施:①患病早期多伴有发热、纳差,护理时饮食方面多给予软食或半流食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②恢复期鼓励患者多进食新鲜的水果及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增强患者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③考虑到患者需隔离治疗,不能随便外出,同时没有家人陪护,护理人员要做好临时家属这份工作,满足患者饮食方面额为的正当要求[2]。

3.讨论

通过这阶段的护理工作,我科护理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我们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针对甲型H1N1流感这种特殊疾病,与普通疾病有很大的区别,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视疾病的护理,同时要关注该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护理措施,调整护理方案,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整体的护理,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4

现场抽查病史资料580份。其中,68份病史的病程记录不及时、26份病史的上级医师修改无注明时间及签名、59份医嘱单修改后无医师签名、394份辅助检查报告单无报告人签名或盖章;15家老年护理病房的长期医嘱由护士排药后交护工发放,4家老年护理病房从不排药,整盒整瓶发放。

收治精神病患者的老年护理病房,对热水瓶等危险物品统一管理,其他老年护理病房对此类危险物品无统一管理,病房内热水瓶随意放置,有的放在门口、过道、床边、桌面边缘等等,曾发生过老年患者热水瓶打翻烫伤事件。有些患者自带电饭煲、电热毯、电扇、电水捂等等。

19家医疗机构均设有食堂,有证经营,食堂人员均持证上岗,所有食堂均有食品储存库,但有2家仓储库通风不良;所有病房的三餐均由护工送至病房,其中,5家配置全封闭运餐车,14家无全封闭装置,由护工直接送至病房,饭餐都是敞开式的。

老年护理病房的开设,解决了不少的社会现实问题和家庭矛盾,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病史记录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重要内容,是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和患者治病的真实记录,也是解决医患矛盾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但目前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病史书写不全、随意涂改、记录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坚持落实上级医师查房制、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制,要规范病史、处方、医嘱的书写,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家属谈话等等。护理工作是体现整个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有研究[1]显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少医患矛盾或事故的引发与护士的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有关,因此,要坚持“三基、三严”训练,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书写护士记录,特别是危重及抢救病人的护理记录要及时完整,杜绝错记、漏写等现象,对智障、意识模糊、记忆力差、超高龄患者要加强日夜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告知;要建立健全老年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急预案[2],完善住院设施及风险预案的培训与落实。调查发现,老年护理病房的医护人员的配置严重不合理,医患之比、护士患者之比、护工患者之比都达不到国家制定标准,比例明显失衡,影响了老年护理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也是引发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需引起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应重新调整老年护理病房的医护力量,满足护理病房的工作需要,避免因缺少人员而引发的医疗安全问题。

2完善病房设施避免意外伤害

老年护理病房必须设置中心呼叫和床头按铃及卫生间的紧急呼叫装置,一旦患者出现问题,就能及时呼救。提倡中心供氧,或每个病区放置几个氧气瓶待用,杜绝氧气瓶存储于单独房间,更不能上锁和专人保管。加强生活用品的日常管理,特别像热水瓶、玻璃杯等这类危险的日常用品需加强管理,应配备专放箱子,放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并加盖处理;对自带的家用电器设备应定期聘请专业人员予以检测,防止漏电,引发意外事件。食堂人员应注意食品卫生、保证食品质量和储藏室的通风保鲜,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注重手卫生[3],提倡做任何操作都带手套,防止院内感染。运送食品时采用全封闭运餐车,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

3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5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必须具备综合实力。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加强内涵建设、创新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常抓不懈。现就内科在护理管理方面的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创新护理管理,更新服务理念

随着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一名科室管理者应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始终停留在过去,只会阻碍前进的步伐。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依制度行事,用制度管人,而不是以人管人。尤其是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和病人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我们首先强调服务理念的更新,必须更新传统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和奉行“病人是顾客,病人至上”的服务宗旨,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要为服务导向”,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

1.1 实施无障碍服务 我们在从事护理工作时,把随机服务提升为全程服务,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温馨、关怀,记得有位叫李波的病员,第二天要抽血查肝功,但他当时又不在病房,通讯方式又只有手机,为了不浪费病员的手机费,护士就给病员发短信通知,并在里面附上祝福的话语,真正体现了“有限话费,无限沟通”。第二天早上查房时,病员的一句“谢谢”,又一次拉近了护患距离,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对科室及医院的信赖感和满意度。

1.2 以病人的需要为服务导向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为了充分体现以病人的需要为服务导向的工作思路,我们从方便病员的角度出发,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的同时,为病人提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护理服务。我们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以前一般病员是早上8时、下午4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中午12时和晚上8时测量危重病员和发热病员的体温)中午12时为每一位在病房的病员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这无形当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确保了医疗工作的安全,也方便了病员。使病情较轻的病员在完成当天的治疗后能短暂回家休息,而不至于延误生命体征的监测。

1.3 奉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工作原则 要求护士做到首问负责制。病员反映的问题,护理上能解决的由护理上第一时间解决。需要医生解决的,由护士告诉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这还不算完成工作,隔一会护士还要到床旁去问病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才算圆满完成工作。在从事护理操作及各项检查治疗时,做到事前对目的和作用进行解释,事后结果反馈,让病人钱花得放心、花得塌实,并针对病情和检查结果,做好健康教育,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疾病的再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2 强化护理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2.1 做到“四个一”和“五声服务” 护理工作人员在病员入院时,为病人做入院介绍的同时,送上“四个一”:及一杯热水、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张科室简介,消除了病人的陌生感及恐惧感。在从事护理活动时做到“五声服务”:病人入院有问候声,病人不适有安慰声,操作不成功有致歉声,病人教育有解释声,病人出院有祝福声。

2.2 做到“三突出” 一是要突出“情”字护理工作要贴近病人,以真情对待每一位病人,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为病人提供温暖入心、体贴入微的护理服务。二是要突出 “精”字。护理工作还要“贴近临床”,以精益求精的作风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因为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三是要突出“实”字。护理工作要“贴近社会”,要以务实的精神丰富护理服务的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切实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2.3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管理质量改进,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质量。“零缺陷”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观点,主要指质量控制时把质量问题降到零,而不是百分之几。各项医疗工作要百分之百成功,病人百分之百的满意。根据护理工作量的大数定律,总会存在缺陷或差错发生。但是如果在管理中不向百分之百正确方向努力,就等于允许错误出现,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人、健康、生命,不允许医务人员发生差错事故,护理差错发生率哪怕是0.1%,对病人而言就是100%的问题,要求所有医护人员要树立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做细的思想。

2.4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 要求质控小组发挥她应有的作用,真正把护理质量问题控制在中间环节,而不是终末环节。科室建立了一本专门的《质控整改本》,把每天发生的问题登记在整改本上,要求当班护士在第一个工作日内及时整改,这个本子的作用非常大:①利于科室管理者发现近段时间哪件事情发生的频率最高,及时提出整改的办法。②而且有利于发现哪位护士发生差错的频率高,针对性对该同志进行帮助。③有利于年终考核时的量化指标。

2.5 牢固树立在闲暇时抓基础,忙时抓重点的工作方法 结合内科的工作特点,在相对清闲时,科室就大力抓基础质量,危重病员多时,就抓好危重病员的护理,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课,这种工作方法护士更加容易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落实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

在以经济为主线的管理模式中,人性化管理会不断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建设医院文化,营造团结、协助、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使科室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体会职业的神圣、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给科室和医院都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科室的每一位职工心情舒畅,带着微笑去迎接每一位病员的到来。

3.1 强化管理责任 科室在管理中不断强化管理责任,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认真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管理中存在“重事不重人”的现象,护士直接为病员服务,同时也需要管理者为护士服务。努力培养护士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3.2 加强内部激烈机制 科室实现以量计奖,彻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不论年资高低,统一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有效激励了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低年资护士的主动性,有利于科室的良性发展。

3.3 关心职工疾苦 发现职工的优点,给职工一次诉苦及自我展现的机会。作为管理者要深入一线,多与职工交谈,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春寒”,多与员工交谈并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会让我们每一位员工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工作,去展示自己。

3.4 教会护士学习 科室观念者要引导护理人员从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从文凭学习向能力学习转变,从学历什么向学会了什么转变,从专业学习向素质学习转变,树立“我要学习”的意识。现在是循证医学发展的时代,科室管理者要多向护士灌输循证护理的概念,引导护士学会应用循证护理,逐步改变以前靠经验工作的模式,促进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前科室在配香丹时有许多泡沫溢出,让护士深感头疼,大家看了护理杂志后,将液体瓶倒立后注入香丹,这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让护士意识到护理不仅是打针、输液用手的工作,而是一门要用脑、用心去完成的学科,让我们的护士自觉做到精心、细心、热心、耐心的做好每一件事。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6

1 临床带教中要激发护生热爱护理工作

对于刚刚踏入医院临床工作的护生看到护士工作的单调与重复,繁琐和劳累,还要上夜班,压力大,考试多,报酬不高,或许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会产生动摇的念头,对白衣天使不像曾经那么向往。在这个时候,作为带教老师,带教者应以对病人的高度同情心、责任心和对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护生,同时注意教育护生热爱护理工作,就要向学生讲解护理工作是在平凡中见伟大,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激发护生的工作热情。只有热爱护理工作,你才能有兴趣,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你才会主动参加护理实践,你才会用心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生热爱护理工作是提高他们观察力的动力。

2 带教老师要告诉护生观察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病情观察是护士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活动,而且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内容。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能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护理工作中的观察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基本方法,护士与病人接触机会多,更有利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馈,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老师,他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是善于发现病人身上存在的健康,心理等问题的,是可以让医生,护士来帮他解决的。通过对护生临床观察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协调医患关系,避免了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模式的转变,患者已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自己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护士则是被询问最多的对象。当患者出现的症状能被护士及时观察到,并得到及时诊治,当患者提出疑问,护士能深入浅出地做出可以信服的回答,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 鼓励护生多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知识是观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多,观察力就提高得越快。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要鼓励护生结合护理实践,不断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熟悉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发病规律,掌握基础医学中的一些正常体征,这样才能确认什么是不规律和异常的,以便采取适当措施。另外,还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护生在护理实践中把点滴的经验、教训和知识记下来,不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同时注意收集他人的经验教训。护士是连接医患关系不可缺少的桥梁,如何把患者的不适及时转达给医生,如何将医生的治疗迅速准确的付诸于患者,获得好的治疗效果,护士则起到关键作用,当护士有了扎实的专科知识,又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医生再也不会因与年轻护士搭班而产生不信任感。同样,从护生刚进入临床工作岗位,带教老师就应该注重对他们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让护生逐渐养成眼勤,腿勤,嘴勤,头脑灵活的工作作风。

4 带教老师要适时的培养护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由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方面组成的。任何一个健康人都具有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同一事物的观察都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与每个人所受教育、训练等密切相关。所以,带教老师要有意坚持训练护生,这样,护生的观察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在临床带教中,有些老师常常是直接向护生揭示病情变化,其实这样做效果并不理想,一是会加重护生的依赖思想,二是不如护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印象深刻。所以带教老师应注意启发护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当发现病人的病情出现变化时,不失时机地暗示和引导护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判断,这样才能促使护生不断思考分析,提高观察判断能力。

5 带教老师要指导护生临床观察的特点和重点

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具备的,它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观察病情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获得知识,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病人病情的细微变化,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病人不良的心理等等都需要护士去及时发现,为早日确诊、正确处理、及时抢救、预防并发症以及制订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所以,观察病情是一项比打针、发药更难的基本功。护生从一开始就要有意培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带教老师也要经常不断地给予指导帮助,以提高护生的观察能力,为护生将来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 带教老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6.1 多看,看病历,看护理记录,从中了解病情;二是多看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并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各项操作时留心观察患者

6.2 多问,一是有疑难问题时,及时大胆地向老师询问,二是多与患者沟通,问患者有无不适,有何需求,以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6.3 多想,是在护理实践中遇到不正常现象时不要只看现象的表面,要边观察,边思考,找出此现象与其他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1.17±12.71)岁;干预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3.44±13.93)岁。所有患者均经测量体温>37.2℃。排除急危重症不能配合调查者,如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排除有严重性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乙醇或药物依赖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大多有焦虑及心理障碍等情绪,由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耐心向患者解释发热机制、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解释目前的用药方案、服药方法、目前的可能诊断及预后,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缓解急诊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发热有正确的认识,避免产生焦虑心理,消除患者对发热理解的误区及恐惧感;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适合的解释及建议,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科室护理常规,解答患者的问题,指导护理及用药。

1.3 评判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 WK在1971年编制,该量表共包括20个自评条目,其中有15个是正向评分,5项是反向评分,量表中20个条目分数分别相加,得到总的粗分,将总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总分的标准分[3-4]。SAS标准分以50分为分界值,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量表进行。SAS由本科室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当场回收量表,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排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85.8%。对照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2例,干预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4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的SAS评分及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为26.4%,低于干预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很多发热性疾病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发热更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可能需要随时抢救或治疗[5]。由于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症状急、重等特点,导致患者及家属可能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焦急和焦虑是呼吸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6-7]。由于发热多为急性发生的症状,患者及家属缺乏足够的心理及思想准备,加上患者往往对疾病不了解,对发热、疼痛等症状感到恐惧,对发热及疾病的预后和危险性估计不足,对环境、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感到陌生,有抵触心理,很多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呼吸内科患者不仅需要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而且需要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护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8]。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8

3、 转变服务理念 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建立一种价值观:把以“医生为荣”向“病人至上”转变,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医院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把过去要求病人怎样做向以病人要求为导向的转变,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从窗口转向全员,从怕投诉向主动征求意见转变。树立一种新的行为准则:“病人总体上是对的”,当与病人发生矛盾时,把对让给病人。

4、 讲究仪表端庄 仪表端庄是医院形象和科室文明程度的反映,医护人员端庄的仪表、饱满的精神,也能对病人起着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求生信心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医护人员进入科室、病房都要做到着装整洁、精神饱满,坚持做到家事、烦事不进科室,衣衫不整洁不入病房,确保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

5、 用语文明 进入科室,医护人员都要使用文明用语,对病人不能以床号相称,要用“同志、阿姨、先生、小姐、小朋友”等热情、文明、礼貌的用语称呼病人。在工作中语言文雅,热情亲切,语调平稳。做到“您好、请、对不起、多谢合作”等文明语言常挂嘴边。

6、 主动服务 第一、新病人入院,医护人员要面带笑容起立迎接,并通知责任医生。第二、送病人到床位时,要主动带路。第三、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帮扶上床,并调至病人舒适的体位。第四、责任护士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呼叫器使用方法等,使病人及时熟悉病房环境。

7、 热情交心 病人入院后,不仅仅要考虑他的病情,同时还充份照顾到病人的心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使病人从各方面得到满足。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及生活情况,开展健康教育。认真地为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消毒、个人饮食等注意事项,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地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安心就医。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9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 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1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初次见面,给予对方的第一印象,往往成为交往中的重要依据。患儿家长带着孩子进入医院给孩子看病,心里非常急躁。与医护人员建立不起来感情的交流。尤其是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不管医院有什么样的制度,我的孩子最重要,一切服从我的利益等等,这样给儿科医院护理管理带来了困难。困此,护理人员与病人家长的初次接触时,应该给病人家长一个良好的印象。态度和蔼、耐心解释,这样才能使家长产生一种到家的感觉,为建立护患合作与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精神风貌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敬业精神良好的反应,是行为举止仪表的总的衬托。良好的精神风貌会使我们的工作充满活力,对患儿及家长倾注全部的爱心,并能用爱心来医治孩子的身心痛苦,去扶慰孩子及家长的心理创伤。

要使每个护士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从点滴来培养,光凭事业心唤起来的热情还不够,还必须深入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更快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掌握护患人际交往的技巧

护患关系是护理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由于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协调好护理人员和患儿及家长的关系,对搞好护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患儿家长对医院是陌生的,要帮助他(她)们很快的适应医院环境,以利治疗;引导和协调病人之间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和发扬互助精神,以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病人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减少痛苦,早日康复。医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请,采取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取得医患间的相互理解,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语言的艺术

患儿最喜欢听表扬和鼓励的话,好胜心强,所以对患儿讲话要和蔼可亲、生动、风趣,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讲话要通俗易懂。力求避免故弄玄虚、恫吓威胁、指责、简单粗暴的语言。

公共关系学与家长的心理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旦有病其父母就会格外的紧张和焦虑,他们会过分的照顾患儿和夸大病情,对护理人员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患儿发高烧39℃刚刚打过退热针,家长就找护士问:孩子怎么还不好,还发烧?遇到这种情况,护士用语言的艺术和家长解释:发烧有病是有一定病程的,用药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马上退热太快,退热出汗过多,对机体有害。并指导他们让患儿多喝开水,过半小时再测一下体温。家长听了很满意。有利于护理工作。相反,如果护士这样回答:“不知道,去问大夫吧!”或回答:“用药也不能马上退热,烧一会就好了,”这样患儿家长会感到怀疑,甚至对其生硬态度产生反感,由此可见,同样的事情采取不同的语言态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说明了语言艺术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与其中组织一样存在错综复杂的公共关系,实现有效的管理,根本上就是要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搞好儿科护理,要加强儿科护士的素质教育。儿科护士的语言艺术是护理公共关系的必要手段,让患儿接受更好的服务,使他们对医院工作了解、信任、赞誉,从而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医院本身的知名度。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如心肌梗塞病人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社会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从这一定义反映出护理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现象:护士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了解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应用理论:护士运用护理理论对现象做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并用它来解决这些问题。采用行动:护士通过护理活动帮助个人、家庭及社会团体保持生命、减少痛苦和促进健康。评价效果:护士通过护理活动,进行与人的健康反应有关的效果评价。

病人卫生护理: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病人卫生护理的目的为:①清除坏死组织、微生物、分泌物和其他污垢。②刺激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使病人感到舒适,帮助恢复精力。③改变病人的病容,消除不良气味。④预防褥疮和交叉感染。⑤便于观察病情。以住院病人为例,卫生护理包括以下几种:入院护理,病人入病室前要在接诊室洗头、理发、沐浴、更衣、剪指甲。对有虱虮的病人应进行灭虱。

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包括刷牙漱口,洗脸洗手,用温水擦背,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梳头,整理床铺及更换污染衣单,这一切应在早饭前进行。晚间护理是在晚饭后进行,如协助洗脸漱口等。使病人感觉清洁舒适,易于入睡。病人可由于疾病痛苦彻夜不眠,身体疲备,在晨晚间护理时也可以观察病情。

饭前后护理:饭前协助病人洗手,扶老幼病人坐起。饭后整理床铺以保持整洁。高热病人饭前后应予漱口。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11

例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术后疼痛病人的作用

盆底肌肉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

冷、热敷在静脉输液渗漏后的作用

全麻术后患者鼻塞给氧效果的观察,音乐疗法对焦虑病人的影响

2. 从理论中提出问题:从护理理论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烟、酒的干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受知识态度的影响

适应性行为训练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康复的影响

综合自护训练对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3. 从文献中提出问题:从既往中英文杂志、书刊中寻找

护理研究性杂志:中华护理杂志 ;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进修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南方护理学报;西北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Nursing  research;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Applied nursing research;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Oncology nursing

4.来自其他渠道

协作课题; 课题指南 ; 国际基金:例如有关艾滋病人护理方面的研究; 国家基金:例如护理本科生教育改革。 例1每日测体温时间的探讨;例2测量腋温时间的探讨;例3腹股沟与腋下体温测试的对照;例4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的方法探讨;例5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测试对照观察。

二、选题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一)科学性

提出的问题必须以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为基础

提出的假说必须与科学的原理和规律性相符合

评价技术路线和指标的参照标准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必须要有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等

例如: 病人的饮食护理;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夏季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二)需要性

---是否重要;---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有理论的参考价值;---是否对实践、政策有益处;---是否有新意

例如: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 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教学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三)创造性

前人未涉足的领域;新学科、新专业、新理论;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改。国外已有报道尚须结合我国情况进行研究;促使研究成果实用化、商品化

(四)可行性

1.时间与时间性

时间:指研究的期限;时间性:指要考虑研究内容是否同季节、时期有关

2. 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期限内找到足够的研究对象

3. 其他合作者

-- 研究对象的支持系统;-- 其他场所:如社区、其他医院等;-- 化验及检验人员等合作者

4. 领导支持

5. 伦理方面:是否会给研究对象带来痛苦

6. 研究资源:经费、仪器、技术等

经费:检索、劳务费、研究对象的补偿、耗材、打字复印、仪器、电脑、实验室检查费、通讯

7. 政策和制度

8. 研究变量和指标是否敏感和可以测量

例如: 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 ;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对策 ;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与护理对策 

三、当前护理科研的课题

母婴护理;孕期保健;低体重儿和早产儿;计划生育与独生子女问题;婴幼儿问题;健康咨询、生活指导、保健指导;畸形儿的护理;住院患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父母残障儿的护理;长期住院患儿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护理:卫生保健 、近视 、营养问题 、行为异常 、自闭症、企业等单位职工:健康检查、健康咨询

临床护理

老年人的护理:帮助其健康幸福的度过晚年、老年福利设施的社区利用情况、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临终护理

其他护理专业的研究: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方法的探讨、护理教师的培养、与培养护理科研人员有关的问题、供求关系的研究、护理环境和护理制度、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12

2 立足理论,强调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案例讲解,我们还将课间见习、教学实习与讲授理论知识相结合,针对临床实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每个病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思维、分析综合并得出结论。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辨证施护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并将课本上没有的新的护理成就和技术讲解给学生,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既能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又具备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

3 抓住病理变化,掌握病证的演变规律

病理变化是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根本,抓住主症就必须首先抓住病理变化,掌握病证的演变规律,将主症通过病理分析引入到证候中,使学生既学会诊断,又增强了综合思维的能力,最终根据疾病的本质特点,作出针对不同病证的特有的护理措施。例如:外感病证中风湿症初起风热之邪犯肺卫,出现寒热、咳嗽等症状;当外邪传里侵入气分,则见高热、咳嗽、咯吐黄痰或血痰,邪热侵入营血或热甚动风,可表现为持续高热、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抽搐、斑疹,严重者因邪热内陷、正虚不能敌邪,出现邪热伤阴,阴液耗竭,及阳气虚脱等危象。抓住风湿邪热的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就不难推断出它在各个病理变化阶段的症候特点。

4 讲好中医内科护理学绪论,引发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更与知识传授的对象—学生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绪论课不仅是一门课程的开始,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端,一堂成功的绪论课就会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比如将药物灌肠法和“葱管”导尿术的发明等故事,向学生娓娓道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形式上做到讲课声音宏亮,语言流畅,语速适中,用词准确)。规范(思维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5 运用归纳,化繁为简,增强记忆

加深病因病机的记忆有助于理解掌握疾病的主要特征,教学中笔者采用归纳的方法来讲解这部分内容。笔者将内科病症中的所有病因归纳为外邪、饮食、情志和体质四种因素,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人体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六淫,时行病毒乘袭而发病。这样可使繁琐散乱的内容简明,利于学生掌握。在中医内科护理教学中,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案例讲解,我们还将课间见习、教学实习与讲授理论知识相结合,针对临床实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每个病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思维、分析综合并得出结论。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辨证施护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6 学生选编模拟试卷

笔者在上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尝试运用了这样一种方法。在每一章内容讲授结束时!安排学生们选编一套模拟试卷,试卷分数为100 分,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为6:4.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病例分析题。发放试卷,要求在3 天内完成(最好包括周六﹑周日),模拟试卷收上来,教师给予认真审阅,及时把优缺点反馈给同学们,采取这种做法的益处有以下几点:(1)使同学们对于所学的知识能予以全面的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2)学生在思考选编试题的过程中,对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共性和不同之处会给予新的理解,从而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逐渐学会学习.(3)帮助学生养成复习和总结的良好习惯。在选编模拟试卷过程中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可谓一举数得,在学期末通过对同学们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反馈来看,这是一种受同学们欢迎的教学方法。

在中医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因课时和受课条件所限,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使同学们只能跟着教师从理论上学习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这也是今后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朱秋峰, 袁红斌, 蒋京京等. 麻醉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的体会[ 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 4) : 261.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篇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发热门诊首次就诊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7~70岁;另从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样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加者意识清晰,能独立完成问卷。

1.2 方法

由发热门诊指派专门护士负责向两组发放医院HAD情绪自评表,包括ZUNG抑郁情绪评价(SDS)表和ZUNG焦虑情绪评价表(SAS)。共发放量表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均有效,有效率为100%。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的有关方法,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换算成标准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0.0%、52.2%,对照组分别为43.3%、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x±s,分)

注:与研究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发热门诊患者抑郁与焦虑发生率均超过半数,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通常会伴有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多数前来发热门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有调查显示,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及个人防护认知不足[1]。许多患者缺乏对发热门诊性质的正确认识,担心被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或担心把自己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而被隔离起来[2]。已经参加工作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发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因而表现为面容紧张,情绪焦躁,甚至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加上发热门诊的患者被要求戴上口罩,医务人员身着防护服都夸大了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负担。

研究组焦虑的标准分均值为(47.26±11.63)分,对照组为(40.38±13.61)分;研究组抑郁的标准分均值为(43.82±13.60)分,对照组为(35.93±12.18)分;发热门诊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与普通门诊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有很多是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的,焦虑紧张情绪更加明显;他们对传染病缺乏认识,对自己是否有传染病充满担心,能否救治而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又怕在发热门诊会被传染上疾病,以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消毒隔离,急于离开。加上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隔离,周围人群所表现的恐慌、躲避行为或异样眼光使其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这些都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

对策:(1)帮助患者熟悉发热门诊的环境和就诊流程。热情接待每位患者,陪伴患者进入诊室,向其介绍发热门诊的环境。在测体温期间,了解患者的病史,缩短患者待诊时间。(2)对患者进行认真宣教。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传授发热的病因、病理与发热相关的疾病等医学知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人性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发热患者的负性情绪[3],护士要耐心讲解相关传染病的知识,向患者讲明“非典”、“禽流感”是可以防治的,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诊疗过程中解释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各种检查的重要性,可缓解发热患者就诊及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心理[4]。(3)要耐心倾听。医护人员要同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这些问题对患者心理、情感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用亲切的语言问候患者,与患者谈论轻松的话题,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使整个就医环境轻松愉快。

伴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来的是社会的恐慌,心理干预和医疗救治应同步进行[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首要措施是监控首发病例,切断传播途径,发热门诊肩负着这个艰巨的重任。护士通过谈心和观察,在诊疗护理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有目的地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信赖感,使他们能安心地接受隔离治疗[6]。减少患者过度的负性情绪,认真对待发热这种常见但又不能轻视的症状,用平和、乐观积极的情绪主动配合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和隔离防护措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协助监控首发病例,防止患者流失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陈建霞,吴琦琦,庄美平. 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的调查分析[J]. 医药前沿,2011,1(20):90-91.

[2] 张秋林,徐海燕,周政,等. 发热门诊患者诊疗意识的调查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97-99.

[3] 邢竹云,陈春媚. 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1,32(13):2689-2690.

[4] 陆茸茸,王少敏. 发热门诊病人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98-10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