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实用13篇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

中心静脉压(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是脓毒症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有效液体复苏的指标,因此,脓毒症患者常需要建立中心静脉,以便于快速补液并进行容量监测。传统方法建立中心静脉多凭手感盲穿,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而休克、患者以及先天血管缺陷等都可能导致盲穿失败,并可能出现气胸、血胸、局部血肿、误穿动脉等并发症。床旁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具有以下优势: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并发症。

1.2 容量评估

脓毒症休克,EGDT仍以CVP 8~12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有效液体复苏评价的指标[5]。但临床工作中,中心静脉置管是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医疗风险,由于技术受限或(和)依从性欠佳,可能导致无法快速获得准确的CVP数值。而床旁超声由于其无创和快速的特点,通过观察下腔静脉管径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CVP评估容量的不足。

1.2.1 基本原理 吸气时由于胸廓内压下降,导致下腔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液增加,腔静脉管径减小;相反,呼气时胸廓内压升高,回流至右心血量减少,腔静脉管径扩张。当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腔静脉管径会随之塌陷,同时管径随呼吸运动的变化幅度会增加。

1.2.2 测量指标 下腔静脉血管壁薄、顺应性好,为容量血管;其次肝后下腔静脉可以以肝脏作为声窗,其可视性好,受肠道气体干扰小,可作为主要的观察血管。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最大径、下腔静脉最小径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下腔静脉最大径 - 下腔静脉最小径)/ 下腔静脉最大径。

1.2.3 容量评估 研究显示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CVP均有相关性,且下腔静脉最大径、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可以预测CVP值的高低,可以作为无创手段监测患者的血容量;下腔静脉最小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PiCCO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均有相关性,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血容量状态,其界值分别为1.13 cm(敏感度96.3%、特异度94.1%)和界值30%(敏感度 88.2%、特异度96.3%)[6]。有国外学者分别报道,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计算方法同呼吸变异指数)预测右心房压力>10 mm Hg的界值分别为50%(敏感度87%,特异度82%)和40%(敏感度73%,特异度84%)[7]。对于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可以较好地预测对扩容治疗的反应性[8-9]。因此,床旁超声探测下腔静脉可以快速评估血容量,指导液体复苏。

2 床旁超声在肺部疾患中的应用

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肺部往往表现为ARDS。如何判断ARDS肺间质水肿严重程度,从而对诊治提供帮助?目前用于监测肺水肿的设备包括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和肺动脉导管,但它们均为有创检查,且成本高,无法长期使用。而床旁超声可以用来监测肺水肿严重程度。正常人的肺部超声显示为A线。A线为超声波在探头和胸膜间多次反射形成的伪影,它与胸膜平行、等间距且逐渐减弱。而肺水肿患者A线消失,出现B线。B线为肺间质水肿后形成的伪影,它起于胸膜,与胸膜垂直、呈激光状、高回声、延伸至远场。研究显示,床旁超声对肺水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预测肺动脉嵌顿压(PCWP)的高低。

在ARDS的柏林定义中,胸片和胸部CT表现仍是其诊断标准之一[10]。但在临床上,肺部的放射学诊断也有其局限性。床旁超声具有简单、快速、可重复操作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中。在呼吸困难的诊断中, ARDS可以出现胸膜改变,并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之一与心源性肺水肿进行鉴别[11]。肺部超声还可以床旁评估ARDS的肺通气[12-14],及时发现机械通气的肺不张和/或肺实变[15-16]。肺部超声还可以对“非含气肺区域”进行连续的监测,避免肺萎陷。对于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超声可以判断“潜在的复张肺区域”,从而避免应用过高的PEEP,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17]。

2.2 肺炎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成为急诊科接诊的主要群体,肺部感染为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胸部X线和CT。X线可在床旁完成,但其有放射性,且由于纵膈、心脏等脏器的干扰,常造成假阴性的结果。文献报道的X线片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敏感度在70%左右。CT诊断肺炎的敏感度很高,但放射性更强,且无法床旁完成,挪动病情危重的患者进行CT检查有潜在的风险。近年来,经胸超声检查肺和胸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2.2.1 肺炎的超声影像特点 超声可以在每个肋间进行肺和胸膜的扫查,其提供的影像信息要远多于X线,并能接近CT检查的效果。肺炎的超声影像学改变包括:①肺组织肝样变 为实变的肺组织,其超声影像与肝脏近似。实变的肺组织中可见高回声影,为充气的支气管,这是判断肺实变的重要依据;②局部B线 肺水肿患者B线为双肺散在分布,而肺炎患者出现B线则局限在有炎症的肺组织内,为炎症导致的肺水肿;③胸膜下结节 为胸膜下出现的低回声结节,可以表现为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等;④胸膜改变 表现为胸膜的增厚(>2 mm)或不规则。

2.2.2 超声影像评价 大部分学者使用床旁超声诊断肺炎时,将观察到肺组织肝样变作为依据。但是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肺部弥散渗出,而并非肺组织实变。笔者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70%左右的肺炎超声检查出现肺组织实变,与其他学者报道的结果略有差异。有文献报道局部出现B线为肺炎的超声影像特点,但是以局部B线作为诊断肺炎的标准并不准确。急诊就诊的许多老龄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的心脏疾病,即使没有肺炎的情况下,也可发现B线,尤其在背部肺组织。有研究将超声发现胸膜下病变(三角形)作为诊断肺栓塞的依据,而笔者进行的研究显示肺炎患者也可以出现胸膜下病变,而且CT表现为弥散性渗出的肺炎患者,其胸膜下病变的数目多。其可能的机制为肺部炎症反应导致向外周肺组织供血的小血管出现炎症栓塞,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胸膜下低回声的结节。另外,笔者发现肺炎患者出现胸膜改变的肋间数量多于非肺炎患者,且CT表现为弥散渗出的肺炎患者其出现胸膜改变的肋间个数多于CT表现为实变的肺炎患者。

3 床旁超声在心脏损害中的应用

心脏是脓毒症时易损靶器官之一,40%的脓毒症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18]。表现为心脏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对容量负荷收缩反应差,收缩峰值压力/收缩末期容积比值下降等[19]。作为无创性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检查手段,超声心动(UCG)在脓毒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在充分的液体复苏后,往往表现为心排量(CO)正常或升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尽管CO升高和每搏输出量(SV)正常,但仍有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可能的原因为心率增快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增加。多项研究表明,LVEF、LVEDV可以判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UCG检查LVEF受损的脓毒症患者其预后差[20-21]。较之PiCCO,床旁UCG具有简便、无创、快速的特点,且可以测量LVEF值,更能快速、准确地反映心功能。

超声心动还可以对休克的其他原因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肺栓塞等进行鉴别,并发现原有的心脏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心脏瓣膜病等,从而指导液体复苏以及原发病的治疗。

4 结语

床旁超声的优势在于其快速、无创,可以在床旁由急诊科医生完成,不需要联系其他科会诊,因此缩短了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时间,使脓毒症患者得到更早、更及时的治疗。超声检查对身体无伤害,可重复进行,用于监测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为临床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和决策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目前我国尚无急诊超声的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如何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的培训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Martin GS, Mannino DM, Eaton S, 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79 through 2000[J].N Engl J Med,2003,348(16):1546.

[2]Angus DC, Linde-Zwirble WT, Lidicker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s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 and associated costs of care[J]. Crit Care Med,2001,29(7):1303.

[3]Chelly MR, Margulies DR, Mandavia D, et al. The evolving role of FAST scan for the diagnosis of pericardial fluid[J]. J Trauma,2004, 56(4): 915-917.

[4]洪玉才,张茂,何小军,等.急诊床旁应用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 1066-1069.

[5]Dellinger RP, Levy MM, Carlet JM,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08[J]. Crit Care Med, 2008, 36(1): 296-327.

[6]刘笑雷,顾承东,王海峰,等,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中心静脉压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34.

[7]Brennan JM, Blair JE, Goonewardena S, et al. Reappraisal of the use of inferior vena cava for estimating right atrial pressure[J].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7, 20(7): 857-861.

[8]Feissel M, Michard F, Faller JP, et al. The respiratory variation in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s a guide to fluid therapy[J]. Intensive Care Med,2004, 30(9): 1834-1837.

[9]Barbier C, Loubières Y, Schmit C, et al. Respiratory changes in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re helpful in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ventilated septic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2004, 30(9): 1740-1746.

[10]The ARDS Definition Task Forc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 Berlin Definition[J]. JAMA,2012,307(23):2526-2533.

[11] Copetti R, Soldati G, Copetti P. Chest sonography: a useful tool to differentiat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Cardiovasc Ultrasound, 2008,6:16.

[12] Bouhemad B, Brisson H, Le-Guen M, et al. Bedside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induced lung recruitment[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 183(3):341-347.

[13] Via G, Lichtenstein D, Mojoli F, et al. Whole lung lavage: a unique model for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lung aeration changes[J]. Intensive Care Med,2010, 36(6):999-1007.

[14] Arbelot C, Ferrari F, Bouhemad B, et al. Lung ultrasound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acute lung injury[J]. Curr Opin Crit Care,2008, 14(1):70-74.

[15] Yang JX, Zhang M, Liu ZH, et al.Detection of lung atelectasis/consolidation by ultrasound in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lin Ultrasound J,2009, 1(1):13-16.

[16] Tsubo T, Sakai I, Suzuki A,et al.Density detection in dependent left lung region using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 Anesthesiology,2001, 94(5):793-798.

[17] Stefanidis K, Dimopoulos S, Tripodaki ES, et al. Lung sonography and recruitment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pilot study[J]. Crit Care, 2011,15(4):R185.

[18] Dhainaut JF, Cariou A, Laurent I.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sepsis[J]. Sepsis, 2011, 4(2): 89.

[19] Vincent JL. Hemodynamic support in septic shock[J].Intensive Care Med,2001,27(1):80-92.

[20] Jardin F, Fourme T, Page B, et al. Persistent preload defect in severe sepsis despite fluid loading: a longitudinal echocardiographic study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J]. Chest,1999,116(5):1354-1359.

[21] Parker MM, Shelhamer JH, Bacharach SL, et al. Profound but reversible myocardial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J]. Ann Intern Med,1984,100(4):483-490.

(收稿日期:2012-12-1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2.002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2

结论:虽然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会出现漏诊或误诊,但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仍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72-02

妇科急腹症(Gynecological acute abdomen)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起病比较急,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随着科学技术与医疗设备的进步,超声已经可以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上应用,为诊断和鉴别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研究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妇科急腹症患者98例,年龄19~70岁不等,平均年龄60.5岁。全部患者都具备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

1.2一般方法。仪器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HD11XE),将探头频率设置成3.5~7.0MHz,腹部超声检查时,若患者膀胱充盈,可直接进行检查,若患者膀胱不充盈,可采用阴式探头检查,也可将0.9%氯化钠溶液注入患者膀胱,使其达到充盈的状态,再进行检查。超声检查患者阴道时,应保证患者排空膀胱,全面观察患者隐窝、腹盆腔间隙、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有无蜕膜反应,确定患者宫腔是否存在节育环与妊囊,做好相关记录。

1.3常见妇科急腹症分析。

1.3.1异位妊娠。妇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就是异位妊娠,相关数据显示,95%的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采用超声诊断时,可见蜕膜反应,既“假孕囊”,孕囊破裂者,可见盆腔及盆腔隐窝存在液性暗区;若患者孕囊未破裂,超声检查可有环状回声,内有胎心搏动及胚芽[2]。

1.3.2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在青年妇女或中年妇女中比较常见,囊肿扭转后,患者动脉供血不足,阻碍静脉回流,致使囊肿水肿,严重时可能会出血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一般为下腹痛,超声检查时,可见患者盆腔内存在较少的液性暗区,右侧附件区存在混合性或囊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壁厚,周边无明显血流,囊内透声差[3]。

1.3.3黄体囊肿破裂。黄体囊肿破裂常发生在患者月经后期,超声检查时,可见患者子宫周围或者附件区存在非匀质包块,包块周围一般有不规则液性区。

1.3.4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常发于患者月经后期,此类患者一般存在痛经史,当囊内压力过高或积血过多时就会发生自发破裂,引起腹痛,超声检查时可见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若患者囊未破裂,在附件区见液性包块、透声差,包膜厚[4]。

1.3.5急性盆腔炎。下腹痛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此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患病初期,声像图无特殊表现,当形成盆腔脓肿时,可见患者囊内存在回声光斑点,此外,可见患者盆腔存在囊性包块,形状及其边界不规则[5]。

1.3.6不全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10周以后,胎盘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发育,发病时患者腹部剧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超声检查时胎心搏动消失、胎儿肢体活动消失、宫颈口微开、已排出部分妊娠物、患者妊娠囊形态不正常。

2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18例患者为不全流产;6例患者为黄体囊肿破裂;4例患者为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98例患者中,6例患者漏诊或误诊,其中1例为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患者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患者为盆腔炎,1例患者为卵巢黄体破裂,2例患者为异位妊娠,本次超声检查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3.3%。

3讨论

妇科急腹症一般是由宫腔周围脏器疾病或盆腔内疾病引起的,腹痛是妇科急腹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需要为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治疗。子宫穿孔、子宫肌瘤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囊肿破裂、不全流产、异位妊娠等都需要为患者进行急腹症手术。超声检查虽然具备一病多图、一图多病的特性,因此,在诊断中可能出现误诊或者漏诊,但是其图像具有直观性,能直接确定患者子宫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是否异常。

本研究中,为98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18例患者为不全流产;6例患者为黄体囊肿破裂;4例患者为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98例患者中,6例患者漏诊或误诊,92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9%。虽然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缺乏特异性,在诊断过程中会出现误诊或漏诊,但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值得肯定,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分析并鉴别疾病,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总结并分析患者出现腹痛的时间,必要时为患者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性,对于急性妇科病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将临床与超声图像结合在一起,作为妇科急腹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雷小庆,谭辉绒.分析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30(28):182

[2]于绍梅.超声在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J].贵州医药.2011(7):649-650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3

[

关键词 ] 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妇科疾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03-02

[作者简介] 周妮(197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超声。

超声诊断使妇科疾病的诊断更加简便灵敏,其中经腹部超声检查已在妇科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种检查方法由于受到膀胱充盈状况的影响,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阴道超声检查作为妇产科超声应用技术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已逐渐成为妇科疾病检查中的常规方法[1-2],具有阳性检出率高、图像分辨率高、定位迅速准确、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3],且不受肥胖、膀胱充盈状态及盆腔器官位置改变的影响。为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妇科收治的113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105例行经腹超声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218例均为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妇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者113例(TVUS组),年龄23~73岁,平均(38.9±6.6)岁;行经腹超声检查者105例(TAUS组),年龄22~71岁,平均(40.1±5.7)岁。两组患者均于超声检查后,经病理学证实为妇科疾病患者,且均为有性生活史者,并于非月经期行超声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VolusonE8彩色多普靳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4~9 mHz,腹部探头频率3.5~5.0 mHz。首先,待患者膀胱充盈后,经腹部常规检查子宫及附件区,观察子宫附件区及其周围有无包块及其大小、边缘、内部回声情况及与子宫的关系,观察有无腹盆腔积液并测量液量;然后,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截石位,将阴道探头涂以少量耦合剂,套上一次性避孕套,将探头置于阴道内紧贴宫颈及后穹窿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扫查,观察子宫、宫颈、双侧附件区有无包块及其位置、形态、大小、声像图特点、有无盆腔。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超声检查结果

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113例患者中,检查结果为阳性者101例,其中子宫病变52例(子宫肌瘤24例,子宫肌腺症18例,子宫内膜病变10例),卵巢病变24例(卵巢囊腺瘤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8例,畸胎瘤5例),异位妊娠7例,盆腔附件非占位病变(炎性改变)11例。行经腹超声检查的105例患者中,检查结果为阳性者57例,其中子宫病变27例(子宫肌瘤24例,子宫肌腺症18例,子宫内膜病变10例),卵巢病变18例(卵巢囊腺瘤1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8例,畸胎瘤5例),异位妊娠5例,盆腔附件非占位病变(炎性改变)7例。

2.2两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比较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3.3,阳性检出率为89.4%;经腹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74.9,特异度为82.1,阳性检出率为54.3%。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3.3,阳性检出率为89.4%,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经腹超声检查。苏艳等[4]报道,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疾病、附件疾病、妊娠情况及盆腔炎症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4.02%、92.54%,93.33%和93.98%,稍高于该院的阳性检出率(89.4%),这可能受样本大小、仪器型号的选择等方面的影响所致。吕彦利[5]等对160例查妇科疾病患者分别行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的灵敏度(94.3)和特异度(90.1)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这与该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以上结果说明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检查率,分析其原因如下:①与传统腹部超声检查比较,由于阴道探头频率远高于腹部探头频率,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图像分辨率更高;②由于阴道探头接近盆腔器官,紧贴官颈及后穹窿,避开了肠道气体的干扰及腹壁脂肪层的衰减,使盆腔内器官显示于聚焦区,能较好地显示卵巢、子宫及盆腔肿块的特征和细微结构,可获得更丰富的超声诊断信息[6-7]。

在使用阴道探头时,应注意一定的使用技巧,由于阴道探头的聚焦深度较低(<10 cm),因而穿透力较差,对远场显示不够清晰,在显示较大盆腔肿块或超出盆腔的子宫时难以显示全貌,此时应试着改变患者的体位和扫描角度,必要时可与经腹部扫描检查联合使用,以期获得更全面理想的诊断信息。同时,还应严格掌握适用证,以提高诊断的阳性准确率,降低风险阴道超声检查的最佳适应症包括异位妊娠、不全流产妊娠组织残留、卵巢囊肿、滋养细胞疾病、宫内组织残留、盆腔内异物及恶性肿瘤等,而对于月经期、阴道畸形、处女膜闭锁、无性生活史及阴道炎的妇女禁用此检查方法。

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断方面各具优势,前者能获得卵巢、子宫及盆腔肿块的细微结构信息,而后者可以准确显示病变侵犯程度,尤其对于诊断时已处于晚期的患者,因此,在实际工作应注意经腹、经阴道两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仔细的观察声像图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最终做出较为准确完整的超声诊断。国内外文献报道[8-10],经阴道三维超声多先天性子宫畸形、IUD 位置异常、子宫腔内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因此建议医院加大对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参考文献]

[1] 王东霞,潘红丽,曲海丽.阴道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1,11(3):131.

[2] 田颖芬.经腹、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妇科疾病112 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4):263-264.

[3] 蔡小琴.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180-181.

[4] 苏艳,刘莉.探讨超声体检在诊断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129-130.

[5] 吕彦利,吕新华.经腹、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妇科疾病160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53-54.

[6] 吴志芳.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2,11(2):23-24.

[7] 柯振华,郑玉美,杨培俊.彩超诊断妇科疾病300 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7):1224-1225.

[8] 何宇.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3.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4

2008年1月~2008年9月收治腹腔脏器损伤患者101例,其中男80例,女21例,年龄3~67岁。均有腹部外伤史,多表现为剧烈腹痛、压痛,受伤后就诊时间40分钟~24小时。其中肝脏破裂38例,脾脏破裂45例,肾脏挫裂伤12例(其中1例未明确诊断,另1例误诊为脾破裂),膀胱破裂2例,卵巢破裂1例(未明确诊断),胃肠、肠系膜损伤3例(误诊脾脏破裂2例,1例未明确诊断)。这些病例均伴有腹腔积血,经过手术证实。采用GE-2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常规扫查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膀胱、胃肠、子宫、卵巢,重点探查脏器被膜是否完整,实质内部回声有无异常,及被膜下有无血肿及周围有无积液,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双髂窝及下腹肠间、盆腔有无游离积液。

结果分析

101例经过超声检查,均伴有腹腔积液,其中96例是实质脏器挫裂伤,包括肝脏挫裂伤38例,脾脏破裂伤45例,肾脏挫裂伤12例(其中1例肾脏被膜下血肿),膀胱破裂2例,卵巢破裂1例,3例为胃肠、肠系膜破裂,其中3例超声误诊为脾破裂,另外3例未作出明确诊断,均伴有腹腔积液,后经手术证实。

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特征:单纯包膜下积血,包膜完整,脏器实质无明显变化,包膜下与脏器间见不均质的月牙状无回声,边界较清晰,血液凝固时呈低弱回声,少数内部可见散在分布点状强回声并有漂浮现象,无腹腔积液。经保守治疗,超声动态观察,临床治愈出院。

脏器中央性破裂,包膜连续性完整,实质内部不均匀,呈不规则回声增强区,边界不清,无腹腔积液。该类患者经保守治疗,超声动态观察,临床治愈出院。

脏器真性破裂,包膜回声连续性中断,脏器内部损伤,依受损时间先后,新鲜血肿是无回声的,几小时后因为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聚集而表现出片状不均质回声增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几天后随着病情发展血肿液化,实质损伤区内部伴有的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回声区或极低回声区,此时血肿会增大,数月后血肿可呈囊性,其中出现线状回声,纤维瘢痕或小囊腔样改变会存在很长时间,边界不清,晚期内部呈无回声,形态不规则,界限清晰,伴有腹腔积液。肝脏右叶膈顶部破裂可伴有胸腔积液,脾脏是腹腔内最容易受外伤而破裂的脏器,特别是病理性肿大的脾脏,更容易破裂。脾破裂在闭合性钝性腹部损伤中,其发生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多数,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脾脏外包膜下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有时位于脾脏和左侧膈肌之间的肝脏左叶,如呈低回声可类似血肿。包膜外血肿表现为突破脾包膜的低回声区。如果有血凝块形成则回声变高,脾破裂时因出血而呈不规则低回声区,罕见表现为局灶性的低回声病变。破裂口常类似于正常脾组织,通常难以显示。急性血肿表现为边界不清或清楚的新月形强回声区,当时可增大,随后回声减低呈现囊性,血肿的大小提示脾脏失血的多少,愈合后,脾脏破裂区纤维化呈较强回声。脾破裂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超声对外伤的检出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51%,精确性为941%。胰腺损伤最易漏诊,胰腺轻度挫伤,腺体增大,回声减低,较严重挫伤腺体轮廓不规则,腺体呈不均匀回声,伴腹膜后积血,后期常伴有假性囊肿形成。肾脏损伤,血肿可发生于肾被膜下、肾内、肾周肾被膜外。被膜下血肿,血液可扩散于肾周或聚集于某一区域(局灶性血肿)从而挤压肾皮质,血肿可纤维化并压迫肾脏,进而导致高血压。轻者实质局部增厚,呈不均匀强回声,严重破裂,肾脏失去正常形态,肾实质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同时伴有血尿。卵巢破裂较少见,一般很难做出诊断,只能根据腹腔积血部位初步判断。

空腔脏器破裂,常有间接征象,多为定性诊断,定位不明确。因空腔脏器损伤时,多造成胃肠气体进入腹腔,造成膈下游离气体强反射回声,掩盖了对肝、脾的探查或造成肝、脾体积缩小,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可见混合性液性暗区,液体内见点状回声,部分患者可见游离气体回声,存在于膈下。部分肠损伤处肠管收缩,肠壁增厚,近端肠管扩张,腹腔内见游离气体回声及浑浊液体回声,并根据患者的腹膜炎体征,超声可做出提示性诊断。膀胱损伤,局部膀胱壁表面不光滑,参差不齐,层次结构模糊,表面附着不规则云絮状低回声,伴有血尿。

对于不能确诊而高度怀疑小肠破裂的病人,需进行严密观察,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机立断进行剖腹探查:①腹部压痛、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伴腹胀、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②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及板状腹,腹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渐扩大;③胃肠道出血;④持续性低血压,不能用腹部以外损伤的原因解释;⑤直肠指检发现前壁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在手术中,探查明确的小肠破裂也不能满足于“一孔之见”。有时可能发生多处肠破裂或合并肠系膜撕裂伤。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讨 论

超声对腹腔实质脏器损伤诊断率很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脏器破裂都是通过超声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及时手术,挽救生命。但超声对腹腔内空腔脏器破裂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减少空腔脏器破裂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并提高空腔脏器破裂的定位的诊断率,在工作中,对于外伤患者,我们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局限性积液,特别那些有明显压痛的部位,或大网膜迁移包裹及肠管有无局限性扩张,肠壁有无增厚,肠壁有无回声减低,胃肠蠕动是否有减弱等,下腹、盆腔是否有游离积液、膈下是否有游离积气。经过仔细观察后,再根据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超声诊断,以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王志斌,房世保(译).腹部超声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2 张玉珍,张荣,黄先红,姚云仙,南方.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表现,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5):235-237.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5

1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现状

超声造影剂与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是当前超声造影技术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

1.1超声造影剂 所谓超声造影剂主要是一种内部含有气体,而外部包裹有一层膜的微气泡,该项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60年代,在那时候便有了相关的临床应用。随后,超声造影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阶段的超声造影剂为主要包括空气或者氧气的自由气体,但是稳定性并不高。同时由于其不能用于经外周静脉注射,而只能通过心导管插入主动脉或者心腔内,因此,其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检查方式,同时由于其直径明显要大于肺内血管的直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个阶段的超声造影剂又在空气的气泡周围包裹了膜稳定剂,这种稳定剂中主要包括脂类、蛋白类以及多糖类等等。这一阶段的造影剂最大的优点便是直径明显降低,而且体积也得到了很大的缩小,从而使得其能够通过肺循环到达左心腔,继而使得左心腔及外周血管显影。其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式,开始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

而第三阶段的超声造影剂则主要是内含氟碳分子,氟碳分子是一种大分子惰性气体,外有膜包裹,其直径更小,而且具有很长的稳定时间,振动及回波特性好。总之,新型的超声造影剂,以Sono Vue为代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同时具有低弥散性、高散射性以及低溶解性。而且和CT或MRI造影剂明显不同的是,其一般仅仅是停留在血管的床内,能够增强血管内血流的回声。

1.2超声造影显像技术 临床中应用的超声显像技术主要包括脉冲反相成像技术、二次谐波成像技术、间歇性触发成像技术、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及分子成像技术等等。其中又尤以脉冲反相成像技术更为重要,其主要分为单脉冲和双脉冲两种主要类型,单脉冲反相成像技术能够明显提升造影剂回波的性噪比,继而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双脉冲反相成像技术却是明显能够减少回波中的基波信号,从而使得谐波信号更加的突出,继而达到充分利用微气泡陈生的谐波信号的目的。

超声造影检查除了可以直接观察病灶内造影剂增强与退出以外,还可以通过选定感兴趣区域来对造影图像进行半定量的分析。同时,随着稳定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和低机械指数非线性成像技术的成熟,超声造影评价肿瘤内微小血管和组织的灌注过程成为可能。超声造影最早是被用于到心脏动脉的显影之中,而近些年以来,则更多地被用于到肾脏、肝脏、前列腺以及甲状腺等器官的显影中。同时,该项技术也在子宫病变、宫颈病变以及附件区病变等妇科疾病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超声造影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1子宫病变的超声造影技术应用 超声造影技术在子宫病变的应用中主要用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中,这两种疾病是妇科常见的疾病。虽然目前在二者的鉴别中,普通超声是鉴别的最好方法,但是在非典型病例的超声图像重叠现象导致了鉴别诊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敏感地对子宫病灶的微循环灌注情况进行反应,继而大大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在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中,子宫肌瘤的典型表现为瘤体周边呈环状或半环状先增强,然后内部快速增强,消退时瘤体中央先消退,周边仍呈环状增强,与周围肌层分界清晰,最后周边逐渐消退。而腺肌症的典型表现为造影剂自病灶周边进入内部,增强不均匀,可见虫蚀样充盈缺损,周边无环状强化,达峰后与肌层无明显界限,消退时与肌层同时消退,仍无明显分界。

2.2宫颈病变的超声造影技术应用 在妇科的宫颈病变中应用的造影技术主要用于宫颈癌的检查中,如果采用常规的检查方法,虽然能够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但是对于病灶却较小,宫颈无明显形态学改变者诊断及分期价值有限。同时采用细胞学检查或者妇科检查也很难明确地对肿瘤浸润范围进行提示。相比之下,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则能够很清晰地对宫颈病灶边界以及邻近组织浸润情况,尤其在宫颈癌的诊断以及分期诊断中比常规超声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在超声显影的技术下,宫颈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呈高增强,早于正常肌层,晚期病灶内部先消退,周边消退稍晚呈环状稍高增强,放射型以及向心型是两种主要的增强模式。

2.3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技术应用 妇科附件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其中卵巢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为了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就务必在早期便检查出卵巢恶性肿瘤,而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运用超声造影技术有着比传统常规方法更加有效的诊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体内的小血管,在造影之后,多普勒的频谱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3结论

总之,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到现在的妇科疾病临床诊断领域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诊断效果突出,但是在临床应用仍然需要结合常规的超声检查、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症状进行。

参考文献:

[1]赖娟,唐军,耿京,等.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06:464-466,470.

[2]汪林,隋秀芳.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02:217-219.

[3]车德红,周显礼,杨志荣,等.静脉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8,09:671-672.

[4]梁娜,吴青青.静脉超声造影在妇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5,07:22-26.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6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门诊牙髓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4例(50颗患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其中有2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0-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7±16.26)岁;病程在3个月-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3±0.51)年。所有患牙均为窦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窦道迁延不愈时间较长、窦口溢脓、咬合不适、没有明显牙周炎症状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根管及超声荡洗技术一次性治疗,具体方法为:手术之前将根尖X片拍摄下来,从而对患牙根周病变情况及根管长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常规开髓、拔髓,用小号K锉插入根管对根管的方向有一个了解,根据初锉针号依次预备或增加3-4个号,如15号-35号,根备完成后,对患者运用法国赛特力P5XS超声仪进行根管荡洗,选小于根备一个号的荡洗针上下提拉,不要过于接近于根尖部,阻力不能过大,预防断针,在荡洗过程中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及时交替冲洗,荡洗清洁完成后,运用消毒纸将患牙的根管捻干燥,即时完成根管糊剂+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根管充填完成之后即刻对根尖进行X光片拍摄,要求所有根管充填程度均为欠填、适填≤1mm[2]。

2 结 果

在冠根治疗中运用超声荡洗技术后,只有1例(1颗患牙)患者术后出现了疼痛症状,占总数的2%;43例(49颗患牙)痊愈,占总数的98%。

3 讨 论

3.1 根管治疗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要想将致病因素彻底去除掉,从而将再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关键是做好根管系统的清理和成形工作[3]。目前,各大医院口腔科已经在根管治疗中广泛应用了超声根管荡洗治疗技术。

3.2 超声波对根管细菌的影响 近年来,临床已经广泛证实了超声波对根管壁的清洁作用和切削能力。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根管的彻底消毒,而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根管内继发感染。因此,临床要想有效减轻患牙疼痛、治愈患牙,就应该对根尖周炎症反应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临床上常用的手持器械具有较大的硬度,根管预备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器械折断、根管偏移等现象,导致台阶的形成,甚至发生根管壁侧穿等并发症。而超声波能够将根管内的细菌彻底清除掉,从而使根管保持清洁,一方面促进了根管治疗质量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简化了治疗步骤,极大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比传统手持器械对副根管、侧支根管等具有更好的清洁效果。

3.3 基层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波对根管的杀菌作用极强,清理作用良好,能够促进根管疏通、根管治疗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现代冠根治疗术中,对根管预备器械、预备方法优劣进行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根管预备后根管壁玷污层的情况。根管超声荡洗能够增强对碎屑、玷污层的冲洗和去除能力,具有促进对有机物冲洗和清洁的能力,有利于临床对狭窄和复杂根管清理效果的显著改善,并将根管冲洗时根尖推出物的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根管治疗术成功率的显著提升。急性牙髓病和根尖牙周病的疗效在超声技术的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使患者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和较短的治疗时间[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冠根治疗中运用超声荡洗技术后,只有1例(1颗患牙)患者术后出现了疼痛症状,占总数的2%;43例(49颗患牙)痊愈,占总数的98%,充分说明了超声荡洗技术在根管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发生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在基层医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根管治疗中,超声荡洗根管技术以其快速、安全、反应低等优势,并且能够对根管治疗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使根管治疗周期显著缩短和治疗成功率的显著提升等,日益成为治疗的有效手段,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宝珍,朱里.超声技术应用于牙髓炎治疗失败牙的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26(1):41.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7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病,因其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严重,需要尽快做出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超声作为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彩色多普勒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对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并大大降低了临床剖腹探查的机率。现将我院2005年11月-2007年4月255例急诊患者中的13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超声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55例均为我院急诊患者,男性87例,女性168例,年龄50天~8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等急腹症症状;使用仪器为惠普Agilent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迈瑞9900诊断仪,探头频率2.5~7.5MHz。因是急诊患者,检查时未做特殊准备,随到随查,盆腔脏器检查者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

2 结果

130例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符合者122例,占93%,不符合者8例,占6%。(见表1)

3 讨论

急腹症是指腹内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出现的急性炎症、梗阻、绞杂、或出血等病理变化。导致急腹症的病因很多,本组病例中以泌尿系及胆系结石多见,结石所致的梗阻是导致腹痛的重要原因,继发的炎症同时加重了腹痛,在超声检查时除了其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外,并要注意有无合并症。当胃肠气体干扰时,要适当的变换,并视情况适当加压探头,或适当饮水,以扩大声窗,辅助检查,尽量减少漏诊误诊。

腹部闭合性损伤:首先要确定有无脏器破裂,并重点扫查腹、盆腔有无游离暗区。一般情况下,游离液体常聚集在最低位置,如肝、脾肾隐窝,髂窝及损伤脏器周围。本组病例中实质性脏器损伤中以脾破裂多见,多数在损伤内部可见不规则稍强回声或低回声区,超声检查时要观察包膜连续性是否完整,包膜下有无积液,并判断破裂部位,为临床即时救治减少盲目性,必要时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明确诊断。笔者体会在脾破裂伴腹腔积血时,破裂位置以脾实质中下份边缘多见;本组病例中的一例心脏破裂患者,男性,53岁,因高处坠落半小时后入院,超声可见心包腔内环状暗区,隔面深度约3.4cm,心尖4.5cm,于心尖左室壁可见1.0cm裂口,该患者于3小时后因心包填塞死亡(见图1)。在空腔脏器损伤中如胃肠穿孔诊断方面超声有其独特的优点,超声检查对腹膜腔游离气体的诊断方面可达到与x线透视相同的效果。而对检查出腹腔内积液则比x线准确得多[1]。虽然因气体干扰,不易显示损伤部位,但可通过间接表现做出诊断,如隔下游离气体、腹腔混合积液、肠蠕动减弱等。

图1

流产型及破裂型宫外孕是导致妇科急腹症的主要原因,其声像图因其病程、病史不同表现不同,除了掌握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外,还应仔细询问病史,对于不典型的声像图,要密切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如宫外孕多有停经史伴阵发性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而黄体破裂多发生在月经前,常有及外力作用史,HCG(-),无阴道流血;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临床有类似妊娠症状外,患者一般都有发热甚至高热病史,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包块一般可缩小,必要时可行后穹窿穿刺协助诊断。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外孕的诊断准确率。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8

实时超声显像是监测胎儿在宫腔内生长,发育过程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在早期妊娠过程中,临床胚胎停止发育的病例有上升趋势,而临床往往很难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常须多次超声、血β-HCG测定复诊方能明确诊断。常规超声受分辨力的限制,在显示早期妊娠及卵黄囊,胎心搏动不够清晰,难以较早诊断胚胎停止发育,本为初步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胎停育的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早期诊断胚胎停育的超声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我院2006年6月-2012年1月,早孕拟诊先兆流产妇女442名,年龄17-41岁,平均年龄29岁,停经时间32-47天,平均停经时间(39.5±6.5)天,尿HCG(+),不同程度有下腹部有轻微下坠感,少量出血,临床拟诊先兆流产,同时接受常规超声与高频超声扫面,超声提示胚胎停育,3-6天超声复查胚胎停育,随访临床诊断与超声诊断符合,资料完整的早期胚胎停育的病例,按胚胎停育的超声诊断指南将所选病例分为3组:第一组:MSD>25mm时无胚胎,143例;第二组:MSD>20mm时无卵黄囊,116例;第三组:CRL>5mm,无心跳,183例。因为高频超声显示深度有限,本文所选病例均为腹壁皮下脂肪较薄,肠道回声影响不明显, 高频超声探查深度在75mm以内者。

1.2 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 Philips Envisor CHD 非凡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C5-2,频率2..5-5.5MHZ,高频探头L-12-3,频率7.5-12MHZ.

1.2.2方法 孕妇适度充盈膀胱,首先用常规探头经腹部探查,观察妊娠囊形态,张力,测量其大小,卵黄囊形态及其大小,胚胎组织回声及原始心管搏动情况;对临床拟诊先兆流产者,瞩孕妇排尿后,用高频探头在原位经腹探查妊娠囊,测量大小,观察有无卵黄囊及形态大小,胚胎组织及原始心管搏动情况,检查完成后保存图片资料及报告。

1.2.3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对比观察表[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将临床拟诊先兆流产的442病例,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初诊以本文应用胎停育诊断指南,提示胎停育,复诊(胚囊失去正常的球体感,张力减低,胚囊变狭长,塌陷、胚囊大小与孕龄不符,胚囊无生长反而变小,蜕膜回声不均匀,或减低,胚囊与宫腔之间有新月形无回声)诊断结果与临床清宫术后大体病理(妊娠囊不新鲜,色泽不同程度暗红色、灰黄色,绒毛组织葱皮样、烂肉样改变,部分周围有暗红色凝血块,部分妊娠囊机化样改变[)作为对照。

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95.927%,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72.39%,计量资料x2检验,临床拟诊先兆流产的孕妇中,高频超声与常规超声检查统计P=0.002,(P

3 讨论

胎停育是产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可造成出血或感染,临床上很希望了解胚胎是否存活,以便采取保胎措施或终止妊娠,而临床上依病史,体征,尿HCGC测定对部分病例不能鉴别胚胎早期停止发育,超声诊断可以了解妊娠囊、胚胎及其发育状态、胚胎是否存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提供确凿依据,在本文中研究对象中,高频超声较常规超声显示胎停育有统计学意义,高频超声显示GS、AS边缘清晰,YS、胚胎组织轮廓分明,内部回声显示良好,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显示时间较常规超声提早。

妊娠囊的回声来自胚胎的绒毛膜,妊娠囊即绒毛膜囊。妊娠囊内有羊膜囊,胚盘,卵黄囊等结构,但初因形成不久,很小,均处于常规仪器分辨率下,故妊娠囊内可无回声发现,应用经腹高频超声检查,图像质量有显著的改进,发现时间提早,发现率明显提高,正常妊娠10周以前,YS几乎均可见到。超声发现卵黄囊可以肯定为宫内妊娠囊,表明胚胎组织存在,是胚胎良好,妊娠预后佳良的标志,如反复寻找,不能发现,则可能为枯萎卵,或提示胎儿伴发畸形的机会很大。卵黄囊大小异常,变形,往往是胚胎发生病理最先出现的超声征象。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普通超声检查,MSD大于25mm,妊娠囊边界显示欠清晰,胚胎组织显示不清晰或未显示,MSD大于20mm, 妊娠囊边界显示欠清晰,卵黄囊显示不清晰或未显示,CRL大于5mm,,原始心管搏动显示不清或观察不满意者,经腹高频超声图像显示清晰,显示率明显提高,可以肯定卵换囊,胚胎组织有无及其形态、大小,原始心管搏动消失与否,检出早期胚胎停育,提请临床医师注意,保胎治疗已属不必,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过多阴道出血,宫腔或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文的统计中,小部分(3.32%)拟诊先兆流产的病例,常规超声显示不清晰,高频超声见GS、YS,旁胚胎组织、原始心管搏动显示清晰,另外有个别病例的检查中,见较大的孕囊,按一般规律约有60-70天,但常规探头未探及卵黄囊及胚胎组织,经高频探头可见卵黄囊、其旁边胚胎组织及原始心管规律闪烁,提示临床可以进行有意义的临床观察或保胎治疗,依据本文的诊断指南和常规超声检查,难免造成误诊。

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是检查浅表软组织病变的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对于胚胎的检查,因其位置较深,需要常规探头与高频探头相配合,应用普通探头确定检查位置后,用高频探头适度加压,纵向、横向,旋转探头缓慢扫查,仔细观察内部结构,准确测量,经腹壁高频超声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频超声频率高,其穿透力有限,后方衰减较常规探头明显,对于腹壁肥厚明显,探测深度在其远场的妊娠囊显像效果不佳;高频超声的声束发射范围小,观察范围较普通探头小,对于探测深度大,资料保存需要拼接图像。

在经腹高频与常规探头鉴别胚胎早期停止发育的过程应该在5min以内完成,因为诊断超声辐射妊囊20min,过氧化氢细胞化学反应阳性,丙二醛(MDA)值随超声剂量增加而升高,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PX)活性随超声辐射剂量增加而下降,诊断超声对孕囊辐射20min分钟以上可引起绒毛细胞单、双链DNA裂解,经阴道超声,对孕囊辐射10min以上,DAN单链,双链断裂,微绒毛扭曲,个别出现断裂,丢失现象,胞质内空泡化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辐照5min,经腹超声持续辐照,可致妊娠囊收缩,绒毛板呈细锯齿状,变厚,回声增强,但病理形态学改变不明显。

经腹高频超声与普通超声配合,操作简单、无创,实时动态,图像直观、患者易于接受且可以多次复查,诊断的准确性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经腹高频超声在胎停育的诊断与鉴别中是经腹常规超声诊断的重要补充,诊断信息可靠性高,安全有效,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缙熙 简文豪 临床实用超声诊断问答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63-197

[2] 王纯正 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 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36-437.

[3] 克拉姆(美) 李 主(美)编 回允中等译 妇产科诊断病理学(第二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01 394-395.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96-02

目前针对牙髓病、牙根尖周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属根管治疗法[1]。此种治疗方法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旨在简化牙科手术的技术操作程序,拓展患者患牙的保存范围[2]。现今已广泛应用于牙科手术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在牙科诊断、一般性的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为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我院在对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126个根管再治疗中,以显微超声技术作为处理方式,利用显微镜照明与其放大技术,配合超声根管再治疗的相关专业器具对患者实行了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口腔科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126个根管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区间位于14到81岁之间,均龄(42.3±3.2)岁,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实施显微超声根管治疗的具体原因如下:其中根管钙化患牙48颗,根管数59,取塑化物患牙21颗,根管数量32,器械分离患牙10颗,根管11,寻遗漏根管11颗,根管数量12,去根管桩患牙2颗,根管2个,根管内台阶患牙8颗,根管数量10个。

1.2 一般方法。90例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前均向其告之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明确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均在获取患者同意后行显微超声根管治疗。在治疗前期对每位患者牙尖进行影像拍摄,并观察其牙齿根管与根尖周区域的情况。在行患牙隔离前期,对患者冠部行预备措施。对每位患者实行局部麻醉,于显微镜下观察其患牙情况,并将根管口探针探入其根口检查根管情况。针对根管钙化物去除患者,去除其根管周围的钙化物质,据患者牙齿颜色的变化定位其根管口,以超声尖探入处理,祛除口腔根管处的钙化组织。针对塑化后根管再通患者,从患者根管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根管塑化较为完全的患牙,利用超声工作尖祛除其根管冠区域塑化物质。针对根管内台阶纠正患者,则需利用超声工作尖将其根管处原有的钙化物质祛除,以显微光线导入,拍摄光片影像,明确台阶位置,并纠正根管走向。针对根管内分离患牙,则需在定位X线片的指导下,确定器械与根管的具体长度,并使用超声尖清除前方障碍物,祛除在断针附近的牙本质。寻找遗漏根管则主要依赖在手术前期光片的指示,判定可能遗漏的对象,备好髓腔,在超声显微仪器的指导下定位根管的位置,暴露其根管口。待到工作尖松动周围黏合固定后,震动松根管桩,去除根管桩。

2 结果

本组选取的9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中,有82颗患牙成功实行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2.0%,126个根管中有105个成功治疗,成功率达83.3%,如表1。

表1 100颗患牙根管再治疗的成功情况[牙数(根管数)]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牙髓病的治疗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当前广大医院内部已可在牙科手术的同时,实现显微镜方法与直线照明,能够将传统技术无法除去的牙齿根管内的封闭物质去除,可将传统技术不能发掘的根管清晰显示,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根管再治疗的手术成功性[3]。目前,显微超声技术已经在牙髓病的诊断过程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显微超声技术主要由手术照明与其方法系统构成,其显微放大率可达到40倍,对主治医师观察患者的口腔髓腔的情况及其根管附近的状况有明显的有利性,规避了传统裸眼手术的缺陷性。在患者根管再治疗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医师能够在高倍显微镜的指导下,利用精度较强的超声工作尖精确切入患者的牙髓区,取出患者根管内的填充物,将钙化组织祛除,将原修复体准确去除,在防止根管侧穿、过多切割患者牙体组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总之,将显微超声技术应用于根管再治疗中,能够准确指导医师实施牙科手术,结合超声仪器,有效提高了治疗的质量,克服了传统治疗存在的缺陷,提升了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诊断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盆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不适。患者年龄分布为26~49岁,平均年g为(36.2±4.6)岁。

1.2方法

1.2.1仪器 本次诊断仪器为GE-LOGIQ5超声诊断仪,将探头的频率控制在2~5 MHz。

1.2.2诊断方法 取患者平卧位,并适度充盈膀胱,对患者下腹部进行连续扫查。先掌握患者盆腔积液的范围,然后再观察子宫和两侧附件情况,必要时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实施后穹窿穿刺以及腹腔穿刺手术,帮助患者确定进针的位置和进针的方向,抽液进行化验。所有患者均行1~3次超声检查。检查结束后,收集盆腔积液患者超声图像资料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判断患者病症的具体类型,以便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指导[2]。

2 结果

2.1盆腔积液患者病症情况分析 68例盆腔积液患者中,正常排卵27例占总例数的39.7%;宫外孕破裂7例占总例数的10.3%;黄体破裂11例占总例数的16.2%;盆腔感染14例占总例数的20.6%;盆腔囊肿4例占总例数的5.9%;巧克力囊肿5例占总例数的7.3%。

2.2不同病症超声图像分析

2.2.1正常排卵 经超声检查显示,27例正常排卵患者子宫直肠凹陷部位能够看见少量液性暗区,盆腔中积液的深度

2.2.2宫外孕破裂 7例宫外孕破裂的超声图像特征为:患者子宫大小无异常或略大,在子宫旁能看见杂乱无回声团。在其腹腔以及盆腔中可以看到游离性的暗区,腹腔积液的深入为8 cm左右,盆腔积液深度为5.5 cm左右。

2.2.3黄体破裂 经超声检查显示,黄体破裂患者子宫大小以及子宫两侧附件无明显异常,超声影响显示患者卵巢边缘存在裂口并跟盆腔液相通。盆腔积液的深度为5.5 cm,液性暗区的透声较差。黄体破裂常常发生在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对尿液检测,HCG显示可为阳性。

2.2.4盆腔感染 针对盆腔感染患者,所有盆腔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和腹腔痛现象,其月经史基本正常,白带较多并伴有明显异味,通常是在月经期后或者人工流产术后发病。通过观察其超声影像,显示子宫包膜粗糙且模糊,急性炎症时患者子宫明显增大、增厚,子宫肌层出现网状回声区,并且在子宫肌层后方回声增强,子宫周围积液较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子宫直肠陷凹位置,暗区的深度为3~5 cm,暗区的透声不佳,内部呈现点状、条索状、斑状中高回声,若患者伴有慢性炎症时,局限性包膜会增厚,子宫增大轻度,穿刺阴道后穹窿后,抽出的液体为黄色,经检验,属于渗出液。

2.2.5盆腔囊肿 4例盆腔囊肿患者存在大量液性暗区,并且边界模糊、粗糙,包裹现象非常明显,邻近液性区的暗区透声效果很差,声像图特征明显。

2.2.6巧克力囊肿 患者子宫侧后方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表面粗糙且有包膜,盆腔液性暗区的直径达10 cm以上,且月经期有增大趋势,其内回声亦有所增强。

3 讨论

急性盆腔疾病的发病急,病情严重,患者可能伴有寒战、下腹疼痛、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通过对其盆腔检查,显示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子宫以及双侧附件伴有反跳痛和压痛。若患者为慢性盆腔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坠痛等,对盆腔进行检查,子宫主要呈后位且活动受限。盆腔积液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类疾病的一类病理过程,主要有两种,①渗出液;②漏出液。前者主要是因为炎症、宫外孕破裂、结核以及恶性囊肿引起,而后者主要肾衰、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柏查氏综合症[3]。

盆腔积液会给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盆腔积液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诊断。妇科超声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能够清楚地显示患者的积液部位,并且能够测量出积液的深度范围,再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声像图像特征,临床医师便可以准确判断出积液的性质和原因,因此诊断效果确切、诊断过程不会给患者造成创伤等优点被患者广泛接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运用超声诊断声像的基础上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能够准确揭示盆腔积液患者液性暗区的分布情况、积液的深度、积液的数量以及子宫的发育状况,再通过分析透声效果和回声反射差异比较明显的盆腔积液部位特征来明确患者具体的疾病类型以及情况,以便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当前超声诊断已经成为妇科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4]。

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结果发现正常排卵27例(39.7%)、宫外孕破裂7例(10.3%)、黄体破裂11例(16.2%)、盆腔感染14例(20.6%)、盆腔囊肿4例(5.9%),巧克力囊肿5例(7.3%)。

综上所述,对妇科盆腔积液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操作简便,安全迅速,其准确性高,不会受到患者病情危重的限制,能够为妇科临床医生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妇科超声在盆腔积液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普永芬.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临床诊断研究[J].大家健康,2014,8(21):56-57.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其中超声刀手术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8~63岁,平均42.3±3.6岁;传统手术组2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7~61岁,平均41.9±3.4岁,均为同一手术组(术者为同一人)患者。分组按年龄、性别及甲状腺结节大小分层随机分组。两组病例常规体检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例资料见表1。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超声刀组采用超声切割止血系统,工作频率55.5kHz。采用颈前常规领式切口,长度根据结节大小决定。从颈白线将颈前带状肌分离至两侧,不切断带状肌。术式为甲状腺侧叶加峡部切除术,侧叶加峡部及对侧叶大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加颈淋巴结清扫术。

观察指标:对切除结节手术时间(指分离带状肌之后到完全切除甲状腺组织为止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结节大小(单发结节长径、多发结节为切除腺体长径)、术后并发症,如声嘶、低钙血症等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取α=0.05。

结 果

切除结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结果,见表2~表5。

结节大小:超声刀组(5.3±0.9)cm,传统手术组(5.2±1.0)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声嘶,超声刀组未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传统手术组出现1例(n=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刀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少[1~9],术后并发症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超声刀的优点主要体现在:①热损伤小:超声刀是将高能超声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热能,从而产生对组织的切割作用,在刀头以外的区域没有超声,热损伤主要由热传导产生,传播范围远小于高频电刀。但由于喉返神经对热刺激非常敏感,在分离喉返神经及处理分离所致出血时,两组都采取冷器械及结扎止血。②无电刺激作用:对神经肌肉不会产生电刺激,有研究表明,可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11]。本研究未能发现这种差别。③止血效果好:甲状腺术中出血是导致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超声刀止血效果确切,减少了术中出血,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表明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远小于传统手术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别。④缩短手术时间:由于超声刀切割止血是在同时完成了,减少了传统手术结扎的步骤,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支持这一结论,表明应用超声刀可以大大提高手术室利用效率。⑤对切口长度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应用超声刀可以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本研究不支持此结论。本研究传统手术组切口本身就较短,在开放手术已无明显可缩小余地,如果联合内镜手术,有望缩短切口。总之超声刀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甲状腺手术的改善是确切的。但是,这种改善是建立在手术者有传统的手术技术基本功之上的,任何想单凭器械的进步而忽视手术基本功训练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 Mourad M,Rulli F,Robert A,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n Harmonic Focus shears versus clamp-and-tie technique for total thyroidectomy[J].Am J Surg,2011,202(2):168-174.

2 周朝明,林志超,林天,等.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在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7-18.

3 檀谊洪,肖玉根,杜国能,等.FOCUS超声刀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应用及技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3):639-641.

4 胡江涛,王波.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行超声刀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0):195-196.

5 魏涛,李志辉,朱精强.超声刀与传统方法在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5):323-326.

6 Papavramidis TS,Sapalidis K,Michalopoulos N,et al.UltraCision harmonic scalpel versus clamp-and-tie total thyroidectomy:a clinical trial[J].Head Neck,2010,32(6):723-727.

7 Miccoli P,Materazzi G,Miccoli M,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ultrasonic device in thyroid surgery:comparative randomized study[J].Am J Surg,2010,199(6):736-740.

8 Gentileschi P,D'Ugo S,Iaculli E,et al.Harmonic Focus? versus "knot tying" during total thyroidectomy:a randomized trial[J].Updates Surg,2011,63(4):277-281.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monitoring in head dystocia monitoring.Method:1917 primiparas who were pushed into the delivery room produ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whi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o be observed and compared,950 primipara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ested with the positive line of ultrasonic to understand the fetal position,and were given early position changed or ultrasound guided by unarmed correct;967 primipara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delivery mode.Result:Two groups of labor time,positive natural labor rate,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Ultrasound; Abnormal fetal head position; Childbirth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of Sanming Cit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Affiliated NO.5 Clinical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Sanming 36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0.005

胎头位置异常的手术产率极高,即便最轻微的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其手术产率分别高达90.4%及93.6%[1]。因胎头位置异常常因难于早发现而被忽略,以致造成滞产、难产。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高剖宫产率使产科年青医师逐渐丧失处理头位难产的技能,同时剖宫产率也因此继续上升。如何提高产科年青医师阴道检查能力,准确辨别胎头位置异常,提高头位难产处理能力,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2]。从去年始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借助超声监测,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分娩室生产的初产妇191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50例,年龄19~31岁,平均(25.6±1.7)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0.7)周。对照组967例,年龄18~28岁,平均(24.3±1.6)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0.9)周。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骨盆测量无异常,临床预测显示均非巨大儿,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合并症,经评估可以经阴道分娩。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初次生产者;骨盆测量、B超检测、血压、血、尿、生化指标均正常产妇。诊断标准:诊断头位难产的相关标准,发生难产时头先露出即为头位难产,包括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和因难产而做剖宫产手术者。其中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徒手施转胎头是阴道助产的几种方式。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产妇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医生、护士按传统分娩模式,进行产程观察,发现异常或产程停滞再进行处理[3]。

1.3.2 观察组 产妇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积极行超声检测了解胎方位,若有异常,及早给予改变或超声引导下徒手转胎纠正[4]。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手术产比较

观察组转正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胎头位置异常发生率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故在难产中占很重要地位。按正常的分娩机制,胎头衔接时,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的横径或斜径上,因此,胎头可以有6种方位衔接,传统概念是认为枕前位或枕横位入盆才是正常的。然而,胎头以枕横位衔接为大多数,为50.63%,枕后位次之,占33.03%,枕前位最少,仅占12.67%。因此,胎儿能否以枕前位娩出,胎头的内旋转机制十分重要[5]。凡以枕横位或枕后位入盆,如果内旋转发生障碍,则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而形成难产,剖宫产增加。早期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及时处理,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首要任务。但阴道检查,多是在产程出现异常才进行,确定胎方位,而且对检查者要求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否则难以确定胎位。故对产科年青医师是个挑战[6]。

笔者所在医院对于宫口开3 cm入分娩室的产妇,借助超声确定胎方位,若发现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及时调整分娩,如支撑式前倾跪位(产妇双膝跪在地板或床上,前倾趴在床背、椅座、分娩床或其他支撑物上)或平膝位(产妇双膝着地,身体向前屈,双手掌或双拳着地支撑自己)。用超声动态监测胎方位,若改变不能纠正胎位,也可在超声监测下行两指法纠正胎位,此法易于操作、便于掌握、准确率高[7]。尤其对产科年青医师更有意义,便于推广。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一年来应用超声监测胎位,对枕横位、枕后位积极干预,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即便由于骨盆、产力因素增加了产钳助娩,但笔者仍认为阴道助产益处远远大于剖宫产[8]。

是否能顺利分娩的决定因素包括产道、产力、胎儿及孕妇精神状态等因素,其中胎儿和产道是固定性因素,产力、精神因素以及胎位是变化因素[3]。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对胎头俯屈不良,枕下前囟不能入盆而以枕额径入盆,胎儿产道径线延长,阻力加大,产程延长,由于活跃期后产程进展缓慢胎头下降困难,由此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避免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引起产妇衰竭、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临床应用超声早诊断、早处理,尽早找出胎位不正的原因,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法,甚至可在超声监测下手法旋转胎位,使检查的准确率、转胎位成功率明显升高。为保证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分娩方式与超声监测下进行分娩,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转正顺产率、剖宫产率可知,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超声监测在头位难产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于减少剖宫产率,帮助产妇顺产具有重要意义,适合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240.

[2]吴红霞.两指法纠正胎儿持续性枕后位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5):58-59.

[3]李文艳.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52例产时实施手法旋转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9):1081-1082.

[4]喻姗.头位难产10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2074-2075.

[5]刘文莲.头位难产原因与处理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11(3):30-32.

[6]陈殿红,陈秀俊.709例头位难产病例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9(16):2534-2538.

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篇13

关键词 超声高频探头;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应用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在过去的临床诊疗中通常参照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体征检查等方式来确诊。近年来,超声检查与各种仪器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腹部疾病诊断中,极大的提高了急性阑尾炎检查效率,特别是超声高频探头超声检查的应用,更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1]。本研究以超声高频探头检查为例,配合低频探头检查,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诊断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计428 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病患人数为287 例,女性病患人数为141 例,年龄在5~68 岁之间,病患平均年龄为37.5 岁,对病患进行超声检查,除去52 例阑尾脓肿病患,其它患者均通过病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得到证实。

1.2 方法

用于诊断的超声检查设备型号为飞利浦iu22、GE L7、ALOKa F75 超声检测仪,腹部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7.5 MHz。在检查时需告诉病患仰卧,假如病患疼的中心点为右下腹麦氏点,则可做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进行扫描检查,必要时检查人员可适当增加压力,使得肠管内气体移开,进而获得更为清晰直观的检测图像【2】。在检查时,可先使用低频探头进行大致扫面,后使用超声高频探头详细检查阑尾的形状、大小、组织回声、腹腔情况等。

2 结果

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我院收治的428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利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出急性阑尾炎患者396例,急性阑尾炎误诊患者人数为18 例,其中有5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3 例盆腔炎患者,4 例阑尾类癌患者,2 例克罗恩病患者,4例肠梗阻患者,漏诊患者人数为14 例。对超声低频探头与超声高频探头诊断例数对比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阑尾位于盲肠后内侧壁处,形状似蚯蚓。在阑尾没有发生病变的情况下,超声检查没有任何显示,但当阑尾发炎,浆膜层充血后会出现水肿情况,腔内或多或少的会有坏死物,导致阑尾肿大,内分泌潴留物会形成梗阻,表现为囊性管装结构,这时采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臆测便出,病情越严重,检查形成的图像显示率越清晰,尤其是化脓型肠胃炎、穿孔型肠胃炎等,这些症状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病理特征。

通过分析428 例病患的超声图像可以得知: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特点是粘膜下层较薄,阑尾变粗,横断面表现为“同心圆”特征,纵断面表现为指状,超声回音低无蠕动现象。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特点是粘膜下层变厚,阑尾肿大,表现为更为显著的“同心圆”特征,阑尾官腔内径明显增加,出现大量的坏死组织,并有炎性液体渗出,腔内出现粪石回声。

(3)穿孔性阑尾炎特点为图像显示杂乱,阑尾无明显管状结构,回声强弱不均多为混合声,位置固定。阑尾周围肠管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肿状,盆腔、肠道间有积液出现。

(4)阑尾周围化脓性穿孔特点是图像上基本显示不出阑尾形状,阑尾区域可以看到不规则不均质的光团,有液体,有明显的边界。

超声高频探头在急性阑尾炎专断中准确率较高,但也难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例如:阑尾类癌、克罗恩病等,阑尾类癌基本到晚期后才会有明显的包块存在,在本文的研究中便出现了4例阑尾类癌患者,2 例克罗恩病患者。肠梗阻、盆腔炎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病症,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出现了4 例肠梗阻患者,5 例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这是因只看到患者右下腹中有局限性积液,并未对盆腔做扫描而导致的误诊。肠道内气体干扰、肥胖等也是造成阑尾炎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通过对比超声低频探头与超声高频探头诊断可以发现后者具备如下优势:

(1)能够十分清晰的分辨出浅表细微结构,特别是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

(2)使用超声高频探头可以清楚的分辨出阑尾与周围肠管。

(3)可以清晰的显示出阑尾根部、盲肠连接出特征,便于提高回肠局部性水肿与阑尾炎的辨识度。

(4)超声高频探头可以清晰的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系统,提高诊断率。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