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实用13篇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

一、高校国防教育特点

高校国防教育既具有其他学科的一般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

1.政治性。

政治素质的培养是国防教育重要目的之一,主要是解决立场、信仰问题,目的是使青年大学生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2.强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由此看出,高校学生进行和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学校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现实性。

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军训能改变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散漫作风,调整多年来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身体上的脆弱,锤炼他们的意志品德。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的现实意义。

4.长期性。

随着中国的崛起,各种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反华动作从没间断。由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分歧,中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斗争。大学生更应该保持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这都依赖于国防教育的长期开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这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活动是主要向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精神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其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最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同时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祖国建设者。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国防教育已经摆上了重要的日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发展。

1.高校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统一,使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国防教育在高校中可有可无,与人才培养没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只是象征性地开展一些学生军训,简单地开展一些军事理论课教学,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存在着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有的高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面目全非”、“有名无实”,难以发挥其职能。

2.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现代国防教育需要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又掌握现代军事理论,并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大多数高校在国防教育中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教师队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主要来自部队转业干部、学工系统的行政人员等,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在军事科学和教育科学等方面各有长短,特别是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现代国防教育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编制不落实,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使专职国防教育教师的编制无法落实,导致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严重不足。三是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普遍不高,使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式单一。

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领导思想认识和经费的限制,很多高校将军训工作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层面上。军训的项目仅仅停留在稍息、立正、齐步走、正步走、整理内务等简单内容上。同时由于受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制约,军事理论课没有成为培养大学生军事理论素质和国防意识的主阵地。军事理论课教材版本过多、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国防教育实际教学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课、浅显的科普课、冗长的历史课的层面上,缺乏理论性、前沿性、教育性、军事性和吸引力。教师不能在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治学态度、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影响。

四、改变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对策

1.加强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和前提。

(1)各高等学校应设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常设军训办公室,划拨国防教育专项经费,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将国防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做好国防教育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2)建立、完善高校军事教研室。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完善高校军事教研室,同学校的其他课程教研室一样,是一个教学机构,承担学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使高校军事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快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人才极其匮乏,为了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做好师资引进和业务培训工作。(1)做好师资引进工作。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要尽量是军事院校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同时能够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人员才能进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另外非军事院校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需到军事院校进修国防理论和熟悉军队生活,能够适应教学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国防教育体系,这样的军事教师才能够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与军事素质。(2)大力支持军事教师的业务学习。对从学校行政部门或其他相近专业调配过来的教师,学校可安排他们到军事院校或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东南大学等国防教育硕士专业试点院校培训,学习国防、军事知识和必要军事技能,了解军事科学的新发展,更新和丰富军事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对那些从部队退伍或转业的教师,学校可安排到师范类院校进修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开展军事课教学。

3.促进国防教育形式多样化。

(1)做好拥军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老红军、伤残军人和革命烈属的住地进行义务劳动和精神抚慰。(2)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新生入学,组织他们到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集中接受革命的优良传统教育。同时,还请驻地部队官兵来校作国防知识讲座,给学生讲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内外形势、信息化战争等,增加学生对国防、对军队的理性认识。这些活动,把高校国防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为国的优秀品质。(3)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为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国防教育的熏陶。如学校举办国防知识专题讲座、军训征文、演讲比赛、军民联欢文艺晚会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如《解放》、《红色娘子军》等红色影视剧,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军队一切听从党召唤的坚定政治立场和严明的纪律观念。通过组织学生观看60周年国庆阅兵式,学生认识我国国防实力的强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育手段,建立和完善高校国防教育网络体系,普遍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积极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三省.试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势及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2]马耀斌,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9).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EA110055)、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研究项目计划“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JK0110)和渭南师范学院2012年重点科研项目“我校校园文化成果培育工作研究”(项目编号:12YKF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61-02

学校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捍卫、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在学校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能、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学校国防教育师资是指“从事学校国防教育的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国防教育教师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者,其整体状况和素质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当前形势下,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关键。

一、我国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

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设计了三类调查问卷:《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状况调查》(以下简称《高调》,主要调查国防教育师资和教育教学问题)、《中小学国防教育状况调查》(以下简称《中调》,主要调查师资状况问题)、《高师院校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认可度调查表》(以下简称《认可度调查》,主要调查高师院校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状况)。调查中,发放《高调》200份,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39份;发放《中调》70份,回收58份,有效问卷46份;发放《认可度调查》200份,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78份。本研究所调查到的学校分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状况调查的54所高师院校涉及全国24个省、市,全部为公办院校,调查的85所非高师院校,涉及全国23个省、市,其中公办院校76所,民办院校9所。中小学国防教育状况调查的46所中小学学校,涉及全国28个省、市。被调查的学校几乎遍及全国,且各个层次、规模的学校均有。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本研究调查问卷分两类统计,一类为高师院校,一类为非高师院校。在数据分析时,除对两类院校所涉及的同一问题各自分析外,还进行有关对比分析。调查数据显示(见下表),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师资普遍缺乏。被调查的院校有“专职教师”的院校达不到调查院校数的一半,有一半以上院校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国防教育师资“极度缺乏”。二是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被调查的院校中绝大多数院校国防教育教师为“兼职教师”或“无师资”。三是师资培训力度不够。被调查的院校中只有少部分的院校能对国防教育教师“定期培训”,绝大多数院校对国防教育教师只是“偶尔培训”或“无培训”。通过高师院校和非高师院校对比发现,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状况没有非高师院校好。

3.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从46所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缺乏、师资年龄偏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调查的46所学校仅有11所学校有“专职教师”,绝大多数学校为“兼职教师”或“无师资”。即使“专职教师”中接受过系统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培训的也比较少,并且绝大多数无职称、无学历。

二、我国学校国防教育现有师资的来源和培养模式

1.来源和培养模式。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学校国防教育师资来源和培养模式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学毕业生(包括军事院校毕业生)到普通高校或中小学学校担任或兼任国防教育教师;二是部队转业干部或退伍军人到普通高校或中小学学校担任或兼任国防教育教师;三是各普通高校留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或学习担任或兼任本校的国防教育教师。实践证明,这三条渠道和途径在短期内,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需求。

2.优缺点。军事院校毕业生到普通高校或中小学学校担任或兼任国防教育教师,应该说是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很好的来源途径。这些教师学历高,知识面广,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技能培训,军事素质高。但调查显示,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中真正是军事院校毕业的教师很少。部队转业干部或退伍军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但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科研能力不强。普通高校留校的毕业生,虽然在校期间参加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学习,但缺少军事课教师必备的知识储备和军事素质,完全胜任工作还需要继续培养。

三、依托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的理念和想法

1.理论依据。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国防教育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结合高师院校为国家教育事业培养教师的职责和特性,以及高师院校国防教育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我们思考和提出了依托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的理念和想法,创新了国防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理念和想法,是因为据国家教育部门分析统计,在小学所设学科中,能结合进行国防教育的篇目约占本科总篇目的比例为思想品德10%,语文10%,历史8%,地理8%,自然3%,音乐5%,体育10%,美术3%;在初中所设学科中,能结合进行国防教育的篇目约占本科总篇目的比例为语文21 %,政治43%,历史61%,地理36%,数学10%,物理16%,化学12 %,植物9%,英语11%,音乐25%,体育25%,美术10 %。高师院校学生毕业后在所教专业课中若能给学生积极渗透国防教育思想,对学生积极加强国防教育,可以说高师院校既为国家培养了一个专业课教师,也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国防教育教师。从国家法律法规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规定和要求来看,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应该说是具体实施和执行了国家国防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国家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找到了一条好的途径,从源头上解决了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培养问题,同样也深化了高师院校国防教育的内涵。

2.社会认可度。为了了解“依托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这一理念和想法的社会认可度,作者随机对全国178所普通高校(其中高师院校68所,非高师院校110所)的专家学者、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的院校分布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调查涉及的专家学者、教师从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员都有。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研究的可行性调查数据,认为此研究可行的人数达98.42%,并且认为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占91.23%。因此,我们认为,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社会和专家学者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的途径

1.确立军事课在教学中的独立地位。高师院校要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积极为国家培养国防教育师资,要实施这一教学目标任务,就必须确立军事课在高师院校教学中的独立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军事课教学活动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师资、教材、教学条件、教学基地、教学经费等得到保障,教师才能有机会、有时间、有条件进行教学和科研,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2.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师院校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重任,应从加强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着手,教育的内容应本着全面、简洁、易行的原则,突出重点,具有系统性、广泛性。除完成《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训练内容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外,可增设国防教育必修、选修和自学课程科目,以及开设校本课程、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或地域性课程等。高师院校要科学规划国防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突出师范性、长期性教育原则。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所在。在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工作中,应坚持突出师范性原则。国防教育应按照培养教师的模式开展,课程设置应重视开设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实践的内容和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国防教育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借鉴国外学校国防教育的成功经验,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应坚持长期性教育原则,国防教育教学活动原则上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为体现长期性教育原则,课程可按5~7个学期开设,教学中不够的课时,以周六、周日、学生课余时间或假期补充。

4.重视教学评价,接受教学评估。高师院校要认真对待国防教育评价工作。首先要积极、主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自我评价工作,包括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积极建立健全国防教育教师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考核测评制度,促使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严格学生军事课考试、考查制度,建立学习档案,把学生国防教育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评优、奖惩挂钩,提高学生学习国防知识的自觉性。在平时的国防教育教学工作中,高师院校还应认真按照国家教育教学评估的指标和体系,对照检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在高师院校设置国防教育学专业。在高师院校设置国防教育学专业,是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新思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普通高校中设置有与学校国防教育相关的专业。借鉴外国学校国防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在高师院校中设置国防教育学专业,利用高师院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促使我国的学校国防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廖文科.新的理论视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3

1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也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时要求:“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决定》不仅明确提出要“规范国防教育”,而且明确规定了“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个教育目标。国家安全与国家、国家利益是国家权益的统一体。要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就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可见,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

2 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

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我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4

事实表明,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面临着许多困境,诸多因素成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障碍,如何冲破困境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难以开展的症结所在。

一、望: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得知:

(一)80%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教育至关重要,但为什么重要及重要程度均有模糊的认识,且多数大学生认为那是大一新生的事情。

(二)仅有10%的高考学生愿意填报军校,20%的大学生对部队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战士持肯定态度,20%的大学生对招收毕业大学生补充部队干部队伍持非常愿意观点。

(三)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当今和平社会时期国防教育不太重要,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国防建设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总之,国防教育在大学生中并没得到准确的定位。

二、闻: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的困境

多数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持观望态度,国防教育不可避免的面对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我国处于和平与发展时期,国际地位逐步提升,战争年代已昔日不在。多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搞国防建设,也不需在大学课程中开展国防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流,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经济方面相关专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多数学生倾向于大学普通专业,较少学生填报军校或直接参军。

(二)国防教育机构不够健全

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各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相配套教育机构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是高校有相对独立的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师资团队,无论教育硬件与软件设施相对完善,但这类高校在我国却占少数。二是多数普通本科高校原来设有人民武装部、保卫处、公安派出所的机构,但因近年不断扩招,安全保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这些机构的职能也慢慢发生转移,成为安全保卫工作的主力。三是基本没有设置独立的国防教育机构的新升格、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

(三)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各地高校都在不断扩招,使师资力量显得薄弱,院校师资力量仅够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对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多数院校基本上从当地武装部借人搞训练,一般维持1~2周左右,内容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没设置军事教研室,一般多为相关部门的干部或学生辅导员兼职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但仅局限于教材的讲解。即使有些院校成立军事教研室,多数教研人员也身兼数职且国防教育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基本上摆在最后。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证国防教育的关键所在,但现阶段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呈严重不足的状态,国防教育较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问: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国防教育难以开展的障碍

按照中医诊治的方法,在经过“望”、“闻”步骤后,“问”也成为关键一步,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一)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大学生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入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形式和成分的多元化,个人经济利益的差别趋势日益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且我国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大学生不愿履行兵役义务。西方国家经济的入侵,对高校渗透力较强,受崇洋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入侵使大学生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

(二)学校国防教育的法制建设不健全,国防教育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虽得到了普及,但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在机制体制、教育内容、活动开展、管理考评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或不规范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搞不搞国防教育也无人过问,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开展国防教育的学校在物力、人力、财力上有所吃亏。反之没有开展国防教育的学校却节约大笔开支,法律对学校是否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也无法干预,且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资金也难以得到保障。

四、切:冲破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困境

经过“望”、“闻”、“问”三步后,“切”是衡量中医医术是否高超的标准,如何冲破大学生国防教育效果不理想成为症结所在。

(一)准确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定位

一是更新和提升院校师生的国防观念。切实、扎实落实国防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彻底地把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时期,基本上可使师生不够重视国防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善。二是学校需为国防教育课程开设提供必要充分条件,如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媒介的改善、教学活动的开展等,保证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三是设置、健全考评机制。各高校教学部门应对国防教育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设置统一的标准,开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确保国防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设置完整详尽的教学计划。

(二)增强国防意识

目前大学生均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环境中,处于安逸状态,昔日不安早已不在,多数大学生国防观念、忧患意识淡薄已成为事实。随着社会的开放,许多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着大学生,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多数大学生留学国外,为国效力的不多,部分大学生崇洋,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和祖国的发展豪不关心,因此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成为重中之重。

一是在高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和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激发学生爱国热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爱国、爱民族的思想,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国防的意识。二是建立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实习基地,确保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的落实和实施,从而有力地增强和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机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国防教育机构“有名无实”的设置已成为我国高校面对着主要问题。当务之急,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本校军事教研室,归入相应的院、系等教学部门管理,按实际教学工作量配置专职教师,甚至条件较好的高校可成立军事教学训练部,形成相对立的教学实体,为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提供方便。

拥有一支专门的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提升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教师队伍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扩充专业的教育队伍。二是注重国防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学水平。三是重视对国防教师能量的充电,各高校为他们提供机会继续深造、培训的机会,甚至可聘请经验较丰富专家、学者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但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四)拓展国防教育的宽度和深度,开展国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多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主要以新生入学前的大学生军训为主要内容,一般持续1~2周时间,内容侧重于基本的军事训练,尽管对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内容单一性、持续时间的较短性,使国防教育根本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拓展国防教育的宽度和深度,一是在基本的军事训练基础上,增加以现代国防教育为重点的知识性课程,应包括军事理论、军事心理学、会学、军事管理学等。二是摆正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纳入以教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轨道,呈现出教学机构完善,师资队伍健全、经费保障到位、管理体系正规等特点。

多数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仅是教材的呈现,以讲座、PPT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形式单一、内容呆板使国防教育成为学生休息的教育。改变现有的国防教育形式成为保障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烈者的故居、革命遗迹、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使国防教育融入旅游和大众文化休闲活动中,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二是利用当地的部队资源,与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活动中军人的气质、行为行习惯等影响着大学生,而大学生的知识素养、观念新潮也会影响着他们,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三是不定期的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开展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组织讲座和国防教育展览等活动,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尤其应注重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的宣传,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四是利用文化娱乐有选择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拓宽国防教育的空间,熏陶学生的国防教育情操。(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5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eople's Armed College,Fuzhou 350007,China)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福建省内89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教学机制、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及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校如何更好地加强国防教育寻求对策,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8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n the identified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from aspects , such as teaching mechanism,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and teaching security so as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better strengthen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关键词: 国防教育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Key word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status;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study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71-02

0引言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其实早在1985年,我国就已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试行国防教育,设立军事理论课。经过20多年的实践,这项重大举措受到全国普通高校的普遍关注与欢迎。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近日,笔者在福建省教育厅和省国防教育办公室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全省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103份调查表,有效表为78份(回收率为75.7%)。笔者以有效调查表为主要依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走访省军区、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及几所重点院校,进一步获取与核实了相关资料。

1.1 国防教育机构与教师队伍目前,全省高校国防教育的机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大致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我省最早开始国防教育试点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等高校(占4.5%,以下简称一类高校),校内有相对独立的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并承担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充足,教学效果较好。第二类为老牌普通本科高校(占20.5%,以下简称二类高校),原设有人民武装部、保卫处、派出所“三合一”机构,平时仅负责少量军训和征兵工作。在2002年教育部明确下文要求成立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后,有的增设了军事教研室,成为“四合一”机构,任务基本不变。第三类是新升格、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及一些独立学院(占75.0%,以下简称三类高校),由于受人员编制等限制,基本没有设置独立的人民武装部或军事教研室。

从师资力量看,本省一类高校已进行多年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拥有一支较好的师资队伍,一般配有5~8名专职教师,但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只能勉强满足本校的教学需要。二类高校配备少数专职教师,大部分军事理论教学主要由其他行政干部或教师兼职承担。三类高校基本没有配备专职教师,所有军事理论课都是由其他人员兼任或请外聘教师。

1.2 教学模式与时间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全省高校在国防教育的教学模式、时间等安排上,各行其是。一是在军事训练模式上,有的选定在校训练(占65.0%),也有的将学生送到部队训练(占23.0%),或是采取上述两种相结合的方式(12.0%)。二是在训练时间与内容上,有的安排10~20天(占85.5%);有的只训练5~10天(占14.5%);训练内容有的仅安排队列、齐步、跑步、正步等(占68.7%),与《教学大纲》要求有一定差距;有的增加了军体拳,战术基础动作等(占31.3%),基本上按纲施训。三是在军事理论教学上,有的学校安排36学时2学分(占52.3%),按公共课标准安排教学;有的则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安排18~36学时1~2学分(占33.4%);还有的仅安排5~7天军事训练,由军训教官或临时聘请老师开设1~2次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占14.3%)。这就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1.3 课程性质与成绩考核目前,全省高校虽然大部分已开设国防教育课,但由于受重视度不同,其地位、内容、考核等重要教学活动也有较大差异。例如:绝大多数学校把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占86.2%)。但也有少数学校(占10.5%)将其列入选修课之一,还有的学校(占3.3%)目前尚不明确。对国防教育课的具体安排,有的学校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考试和计算成绩(占60.5%);有的学校虽列入教学计划,但不统一组织安排考试和计算成绩(占34.5%);有的学校考核成绩单独核算,不列为学生个人总成绩(占5%)。

1.4 经费投入与设施建设总体上看,各高校普遍存在国防教育教学设施不足问题。全省89所院校中,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下达国防教育经费的学校人均达到上级要求的只占24.2%,基本上达到的占50.5%,经费缺口较大的占25.3%。这导致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条件制约,严重影响了普通高校中国防教育的效果。

2存在问题

2.1 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国防教育法》颁布已10年,全省各高校对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却有一定偏差,致使活动开展缺乏有计划、有步骤的统一组织。尽管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军事训练和理论课,却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而有的虽有此类机构,却有名无实,教学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有的还认为,国防教育事关军队与军事院校,地方普通高校只要配合开展一些军训和少量的军事理论讲座即可,无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在这次调查还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高校中国防教育教师职称评定难度较大,大部分只能挂靠体育类进行,申请课题和开展学术研究更是困难重重,使国防教育专业教师信心受到打击。

2.2 师资力量不足且水平有限一是编制受限。《兵役法》第四十条规定:“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员编制;二是教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国防教育教师除部分是由部队转业外,大部分均为转行或是临时兼任,专业不对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主要采用班级集中面授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单调,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缺乏形象直观的电教化教学器材与实践的条件及实习基地,也使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

2.3 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对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教育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规定的配套性法规却不健全。比如,《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但规定中缺少相关的管理规定与制约机制。高校不执行,怎么办?没有法规能对其产生制约与究责。因此,有的高校不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或是应付了事,却无法承担任何责任,也无法追究其责任。

3发展方向展望

针对上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国防教育法》的贯彻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本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教学机制法规化一要严格按照《国防教育法》相关规定,从编制体制上解决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和教学人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军事教研室,配备相应专职教师,形成独立教学实体,确保国防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二要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列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必修课。三要规范教学管理,统一管理与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四要健全考评机制,教育部门要把高校国防教育情况纳入高校教学综合考评范畴,以此促进和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建设与发展。

3.2 教师队伍建设正规化要核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要建立健全教学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召开师生交流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制定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要解决好职称评定问题,理顺渠道,消除教师后顾之忧;要注重培养国防教育课程或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中的示范作用。确保有一支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国防知识和过硬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从而,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正规化。

3.3 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化①整合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应着重加强国防观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技能教育等内容,以及培养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色、辅修或选修相关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课课时;要注重挖掘和思考专业知识与国防教育的联系,把专业学习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组织学生讨论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其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认识、分析和思考。②使课程和教育形式多样化。要将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挂图、模型及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措施,提高视听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将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加深学生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③延伸教育课堂。充分利用当地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以及“七一”、“八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国防教育,采取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④拓宽课程资源。把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把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将国防教育内容贯穿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把网络宣传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扩大国防教育信息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4 教学保障规范化一是要有专门的教学经费。要把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确保专项使用。二是设立专门图书资料室,逐步更新军事类图书或资料等,以满足军事理论教学需要。三是要修建训练场地,添置器材、武器装备模型等,确保教学与训练需要。四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用教室,增加多媒体、音响设备、能改善教学手段、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彬.广西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发展方向探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刘浩波,肖云龙.校国防教育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刘建军,王华彪.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10.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6

1.国际方面。多极化趋势明显,地区性经济、政治、军事合作加强,美国依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总体稳定,但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围堵与遏制,处于半月形包围中。世界总体形势和平稳定,地区性局部战争不断,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恐怖组织局部猖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2.国内方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形势稳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各种不良势力想方设法进行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局部泛滥,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试图挑起地区和民族矛盾,安全稳定任务责任重大。

3.社会角度。社会形态向全面信息化方向转变,信息化在未来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和斗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展现的现代军事战斗力令人深思,预示着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军事战争中的主要形态。

4.高校方面。从2007年起,大量90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90后学生将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他们好奇心强、知识面广泛、信息处理能力高,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他们个性化强、责任感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二、高校国防教育课堂发展现状

1.主要内容。《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树立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国防概况;世界新军事变革与军事高科技知识;信息化战争知识;国际战略格局与我国安全形势。时间不少于35学时,高等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举办国防知识讲座。高等学校应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实际训练时间为=至三周,高等学校应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2.实施的具体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传统的国防教育有两种基本形式: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和军事训练教育。军事训练普遍安排在第一学期,之后不再系统进行。据调查,截止2004年10月,广东、湖南两省的高等学校50%以上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已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高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按《大纲》规定36学时开足,达到20学时学校只占32%。从军训教材订购使用情况看,两省高校订购比例只占应订数的47.2%,52.896的学生没有教材。各高校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上,军事理论课教学处于应付状态。即使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也有很大差距,许多学校更看中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作风养成,在课程的实施安排中,强调的是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和射击训练,甚至部分民办高校不进行射击训练。

3.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1)大学生的满意度不高。有数据表明,社会和媒体是我国高校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这说明国防教学并不是大学生获取国防信息最主要的途径。这说明高校在国防教学中有所欠缺,效果不佳,认可度不高,高校国防教育需改进和加强,提高大学生的满意度;另外,我们可以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其他教育途径的特点和专长。

(2)军事训练效果偏离。在军训效果的评价中,冯虹的调查显示,有34%的人认为“体能得到了锻炼”,27.5%的人认为“培养了坚强意志”,17.5%的人认为“培养了协作精神”,16%的人认为“提高了自理自立的能力”,15.6%的人认为“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14.4%的人认为“增长了国防知识,培养了国防观念”,还有7%的人认为“没有多大收获”。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中规定,军事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军事训练仅仅让14.4%的人认为“增长了国防知识,培养了国防观念”,实际效果与根本目的出现偏差。

(3)国防教育模式有待创新。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课程为主,国防讲座为辅助。一是,军事训练普遍存着“内容单一”、“内容枯燥”等情况。这一方面因为军事训练本时间短、任务重。除了基本的队形等训练外,无法开展更深入的训练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无法突破;另一方面,观念僵化,各高校在组织集中军训时,大都约定俗成,凭着老感觉、老思维、老经验运作,认为计划只是用于上报,用不着太细、太认真,有的在制定计划时,片面强调学生必须在计划时间内完成队列、轻武器射击、战术及方队等课目的训练,认为军训就是让学生吃苦没有重视国防知识尤其是国防观念的灌输和提高。二是,国防教育课程形式简单呆板,课程目的决定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影响着教学途径和形式。冯虹的调查显示,国防教育形式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35.0%的人选择“防空演习、逃生技能训练”。34.5%的人选择“听取知识讲座和形势分析、观看教育纪录片”,23.9%的人选择“军事体能训练、军事技能比赛”,18.896的人选择“参观国防科技成果展”,16.296的人选择“多媒体教学、网上交流答疑”,14.3%的人选择“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材不一、内容雷同,以纯理论介绍为主,在形式上依然采用普通的课堂讲述模式,未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三、高校国防教育三大课堂模式的构建

1.正确处理高校国防教育课堂中稳定性、系统性、开创性的关系。《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已经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和高校发展现实情况的,可以说高校国防教育体系从“有章可循”的角度已经是成体系化的,从稳定性来看,目前国防教育的内容,如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

国国防概况等都已经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具备了规律性特征,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我们还应看到,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也是动态的,应该尝试和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用创新性思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样圆满的完成高校国防教育的各项任务。

2.总框架。各高校立足学校本身,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学校发展现状制定国防教育体系。将军事训练、国防教育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国防知识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整合成为三大课堂,互辅互助、共振共赢,贯穿大学始终,圆满完成国防教育各项任务。

3.具体思路。第一课堂包括大学生集中军事训练、日常训练等;第二课堂包括国防教育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国防教育选修课、国防讲座、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等;第三课堂包括模拟演练、实践性教育、社会性军事教育等。

(1)立足第一课堂。充分利用大一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好的特点,除了日常训练外。增加军事情境模拟、演练,将军事理论渗透进训练,增强军事训练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开展适度军事训练。一方面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另一方面增强他们的体制,提高意志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生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课程教育为主。西点军校第30任校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课程建设中一直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必须精选课程;二是教学内容现代化。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停止不变的,因此西点军校必须精选课程,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使学员所学知识跟上日趋复杂、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坚持统一原则基础上的多样性,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统一的培训,鼓励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满意度测评,随时掌握课程教学状况,及时改变落后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3)拓展第三课堂。当前的高校国防教育存在“形式单调,手法单一”、“内容空洞”、“渠道不畅,宣传不到位”、“知识陈旧、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对国防教育兴趣不高、参与性差、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开设第三课堂,实现国防教育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

第一,深入军营。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军人梦”,这也意味着让大学生走进军营有着很强的兴趣基础。大学生深入军营,体会军旅生活并与崇拜多年的军人共同生活和工作时,可以学习无私奉献的博怀,激发爱国意识,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忠于党、忠于人民、纪律严明、勇于献身的良好政治素质。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并非所有的学生和学校都有机会参与,可以通过每年公开征选的方式选取少部分学生参与,通过学生的个体带动、军营报告等方式传达到普通大学生身边。

第二,深入革命教育基地。每个省份,甚至每个城市,都有纪念意义的革命教育基地,这为学校开展革命教育活动提供了现实可能。充分利用就近的旅游资源,寻找具有历史和军事意义的革命纪念场所,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历史、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使他们在了解革命史的基础上,明白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直观感受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里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从而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效国为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上,同学们在长见识的同时普遍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吃苦耐劳教育、组织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

第三,深入社会,开展社会性国防教育自我发展模式。依然通过“走出去”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拟定国防教育主题。通过“项目制”的模式向大学生公开“招标”,选取若干个团队,深入农村、深入城镇社区、深入革命根据地、深入老区,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向村民、居民宣传国防教育相关知识,实现自我教育。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7

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瓶颈

1.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对各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从而使得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目标,不能有步骤由程序的合理实施,更没有让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统的体现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也妨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让这些学生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内涵的新一代希望的使命又从何谈起呢。

2.国防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中,任职国防教育课程及工作的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很多高校的国防课程老师一般是应届毕业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退伍军人或者外聘的老师,甚至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兼授国防课程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当的薄弱,极致缺乏相应教育人才。在这种专业人士缺乏,编制又不及时不落实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水平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汲取知识,这也严总影响了国防教育事业的前进和深远发展。

3.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习惯了慵懒的生活,这一时代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国防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意识,除了在电视、电脑上看到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以外,他们对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历史变革和战争时期的苦难更不能感同身受,因此,现在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极其薄弱,甚至为零。因此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更不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现时代国防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1.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力宣传

所谓的国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国防,而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国防。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更要在国防教育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膀上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正式的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认知是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在传扬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全民的国防思想,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

2.扩建并完善国防师资力队伍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高校首要应当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扩建并完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影响学生。各大院校要积极配合国防教育事业的进步个发展,应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在院校所组织的校内或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设立和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本国防观念和意识。想要达政治过硬、专业成熟的专职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

3.教学中要不断拓展延续国防教育

就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防教育也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校到升年级到毕业,老师应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出整体完善的规划,并参照当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国家、国际局势,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做一个科学的准备和计划,以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多元化发展进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吸引、引导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的认可。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8

一、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现状

1985年,我国开始在普通高校实行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以看做是我国国防教育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起点,纵观我国国防教育至今的研究现状,应该说成果很多,但也存在不少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将国防教育的研究仅限于高校教育之中,视野过于狭窄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局限于高校教育,对全体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偏少,而国防教育是事关国家、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因此对国防教育的研究需要宽视野。

2.将国防教育的研究集中于国防教育外部条件的考察,如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环境建构等

纵观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现状,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从国防的外部环境方面进行考察,都是从大学生国防意识、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育环境、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尽管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内涵,但从根本上看未能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国防教育的特质上来。

3.研究陷于观念领域,未能从实践视域进行探讨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研究在观念领域探讨得较为丰富,但很少有从实践角度展开研究的活动,即使在理论较为成熟的高校国防教育研究领域,深入实践的研究也少见,究其原因,对国防特质的分析未做深入的探讨恐怕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4.缺乏特定理论土壤,是无根基的探索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尚未完全构建,国防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相对不成熟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而且国防教育的研究没有学科的依托,缺乏专业化的研究条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国防教育的研究是无根基的探索。

二、国防教育特质探索的意义

1.是国防教育学理分析、持续研究的依据

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国防教育的特质的分析研究不够,从而导致当前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始终未能确立,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研究者处于没有理论支撑的状态,研究的方法相对单一,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泛泛而谈的太多,真正深入到国防教育本质研究、实践研究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因此,要使国防教育的研究有所突破,我们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国防教育的特质,为国防教育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奠定学理分析的基础,为国防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是现实国防教育开展、深化的支撑

从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现状看,在实践层面缺少对全体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即使国防教育开展得相对而言比较好的高校,也存在着这一问题。学校仅把国防教育局限于大学生入校时集中的军事训练,把国防教育完全等同于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搞完了,也就意味着国防教育在学校就完成了。这种国防教育的只是一种形式,实际并没有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因此,我们只有加强国防教育的特质研究,认清国防教育的本质特征,才能有效的开展国防教育,把对全民的国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

三、国防教育特质研究的视域及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实践。从实践出发,我们可以架构全新的视域。视域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是一种随人一起流动,并且邀请人不断向前进展的东西。视域根本而言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视域体现为人与世界关系的生成,其建构意味着思想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的生成。实践的视域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展开所达成的与世界的关系整体为范围的视域。这是一种突出人的生活、强调人与世界相通的整体、动态的视域。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9

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不断冲击国家的稳定。强调军事基础知识的“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结构不能满足对21世纪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需求,必须进行改革。调查显示,在大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军事课”,但很多仅停留在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层面上,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没有认识到国防教育的范畴涵盖了军事教育的范畴,而军事教育只是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在普通高等学校,应改革现有的军事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这样不仅能使这门课程深入发展,确立其在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而且通过强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长远看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二、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法律依据

进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是我国法律和有关文件所明确的。《国防法》第42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法》第15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各高校“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明确了国防教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4条指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进行研究,既符合国家法律,又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内容

1.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

(1)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

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论述21世纪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时,就把国防理论知识列为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将是一个各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大交叉、大渗透、大融合的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将是从培养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过渡,所以,国防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就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2)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弘扬国防精神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国防精神无所不在。通过国防精神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安危,强化和提升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传统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卫国报国志向和居安思危的观念、刚毅坚强的斗志、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勇敢顽强的革命气概、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不再封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需求。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必将随之大量涌入,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在国防教育中,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他们具有全球思想和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大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而高校国防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国防教育课程的定位

(1)国防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的一门必修课课程

只有将这门课程确定为必修课程,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在一些院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使大学生树立国防观念的目的,因此高校应将其列为必修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2)国防教育课程是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战略举措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群体具有牢固的国防观念,其影响和辐射作用是非常深远的,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国防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体能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及体系结构

1.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国防”特色,又要表现“教育”属性,其内容非常广泛。现阶段,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不断渗透,这些新形势势必对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产生影响。

(1)国防精神

主要包括三种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国家安全意识

主要包括为国家安全观、国家观、国家利益观。

(3)国防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基本理论和国防有关的军事知识。

2.国防教育课程的体系结构

如何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贯穿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合理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结构。高等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即将国防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作为国防教育课程最基本的形式,将集中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国防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将课外国防教育活动作为国防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武炳,张彦斌,杜景山.国防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07-02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塑造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国防人才、建设强大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系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任务,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拓宽教育渠道,切实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了国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日益凸显,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国防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形势下,要求高等院校正确把握国防建设新要求,认真分析现存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中的影响日趋深远。

1.国防教育的保家卫国和育人功能决定了其必要性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具有保家卫国的重要功能,还具有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一方面,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能力的教育活动。而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和本领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的质量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对于国家捍卫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功能。

另一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发展有这样几方面育人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四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国家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与国防建设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国防意识和现代国防素质。

就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国防意识淡薄、国防常识缺乏、安全观念滞后、国防认识存在误区等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造成了居安思危意识、国民国防观念上的淡化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缺乏等。而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保持安全有序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对这一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国防观念,提高建设、发展、献身国防的自觉性,努力成才成长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 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落实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起步较晚,再加上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有限等不利影响,在课程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并且主要采用大课堂教学方式的突出问题,而随着当代军事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要求,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国防现代化对复合型国防、军事人才的需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渠道,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实效。

1.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推进国防教育常态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本质上来讲,虽然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而在教育内容上也都有交叉之处,如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既能达到效果上的相互促进,又能实现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保证教育上的连贯性。广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涵盖面广,既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教育手段方法上也十分灵活,既有“两课”教学、专题报告又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借鉴,通过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手段,加强日常渗透,可以有力地推进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2.充实师资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需要首先从队伍入手,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现有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形成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的队伍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有更多机会进修国防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次要不断推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保持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把国防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以及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作为开展较早、发展更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无论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上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借鉴。

3.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网站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开设网站的形式,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普及,扩大了教育效果。然而,虽然创建了国防教育网站,但一些高校实际上只有一个网页,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更新不够,管理和维护也不及时,远远没有实现网络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知识经济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顺应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广大学生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国防教育的网站建设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事性、丰富性、知识性、思想性,既要有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等国防常识的介绍等,也要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国防教育网站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督促更新网站内容,确保国防教育网站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1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有着突出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观念、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工作步入经常化的轨道。然而,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现代战争的要求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缺失。

(一)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

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开展和加强国防教育。然而,与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相比,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某些高校未将国防教育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某些高校视军训为国防教育的唯一内容;某些学校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皆不尽如人意。此外,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人财物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使许多高校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化,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和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国防教育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国防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明确的学科指导思想、合理的课程设置、系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科学的监管评价机制。然而,由于认识不足及制度建设的滞后,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以集中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等简单的、缺乏系统联系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缺乏必要的学科研究、专业建设和长期规划,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影响国防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良性发展。

(三)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国防教育教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除部分重点院校有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外,其他高校基本是从学校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根本无法承担国防知识的传授及国防意识的培育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教学的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处于低水平及无序的状态。

(四)国防教育手段单一,理念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仅限于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经年不变,形式生硬,效果不佳。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还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国防意识的培育缺乏国际视野和宏观眼光,未能从国际格局的转换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和文化安全的范围和角度去引导学生根据变化了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形势树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实现国防意识的真正增强。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国防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重大意义及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不容乐观的现实呼唤高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大胆改革,总结好经验,提炼新方法,采取新的对策,紧跟时代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开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

高等学校必须从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高等院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也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因此,在高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举措。只有坚持和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防意识,认清发展变化的国防形势,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具有敏锐的视角、正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勇于担当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心系国防,宣传国防,成为国防教育的带头人,这就会形成全社会的国防教育效应,为在全民中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1]。

(二)注重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在全校教学计划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学分设置、考核办法,并作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实现与其他课程同样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约和保障国防教育教学的健康运行,“通过制度的引导,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实现国防教育军事课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2];抓好国防教育教材的建设,形成紧跟形势、内容充实、体例新颖、相互配套的教材体系;要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学科及国防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建立体现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必须在教育部军事课教学大纲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新军事革命、信息战及新安全观等内容。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品质。军事课教育还应根据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灵活地把视、听、说、讲有效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使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相互印证,增强国防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另外,要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根据军事理论教育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提问、讨论、演讲等互动方法,以问题为引导和线索,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国防思维和牢固的国防观念。

(四)加强师资建设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根据军事理论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专职教师队伍,这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作好军事教师的选聘工作。“高校应在全面考核、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挑选合格的军事教师,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4]。其次,要健全示教、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师生交流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和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教师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最后,要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激发国防教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

(五)丰富教育手段

当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上,国防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因此,发掘和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校的课堂讲授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好高校与当地军政机关、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共同育人的作用;要依托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利用特殊节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有选择的举行红歌会、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讲述革命故事、经典战役及英雄事迹,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用通俗易懂,为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占领学生的文化娱乐阵地,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实现国防意识和国防思想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仕格.浅谈高校中如何开展国防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2000,(22).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2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自《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高校国防教育已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够”:一是组织领导机构不够健全。目前各地高校设有的国防教育机构,多数挂靠在校保卫部、武装部等部门,只有少数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军事教研部(室)。二是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充足。多数高校国防教育老师多为兼职,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比较薄弱。三是教育方法手段不够灵活。开展国防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系统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感染力、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四是部分高校领导不够重视。少数高校领导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致使组织领导不力,呈现应付了事的现象。五是社会教育资源不够整合。目前,全国不少高校还没有自己的国防教育基地,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也不够经常。

二、高校国防教育创新的可行性途径

(一)抓好“引领工程”,确保高校国防教育常态化

要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要求,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武装部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抓好“重点工程”,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系统化

一是理论上,要坚持“三原则”。即新生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协调的原则;国防生重点教育与非国防生普及教育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教育与军事实践相协调的原则。二是方法上,要搞好“三结合”。即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把发挥自身优势与借助驻地部队结合起来,把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国防教育保持经常化、长期性。三是内容上,要实行“多元化”。着重抓好集中军训、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国防高科技知识普及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三)抓好“基础工程”,确保高校国防教育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组织领导、训练教学、工作例会、沟通协作、检查考评、表彰奖励等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国防教育规范化和经常化。二是要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与当地部队驻军、军事院校、军事博物馆等单位积极联系,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依托力量。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军事教研室,配强配齐专(兼)职教师队伍,为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要加强经费投入,完善活动场所,编发材,开设教育网页,为高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3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国防生党员教育有效途径探析――以江西依托培养高校为例”( JXGXDJKT.QN-201347)

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国发[2000]9号)决定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江西依托培养高校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后,都十分重视国防生培养工作,在人员编制、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和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力求规范化,确保了国防生培养工作又快又好的开展。随着在校国防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国防生党员队伍逐渐扩大,高校国防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成为诸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各高校国防生党员发展程序较为规范,发展的党员质量较高,在国防生群体乃至大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对学校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日常管理、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在国防生党员教育方面,各高校因党团组织设置模式、党员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有所不同,国防生党员的教育现状也体现出各种特点。

一、依托培养高校国防生党员教育的现状

(一)党团组织设置迥异

依托培养高校大都成立了国防生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国防生学院(或国防生工作办公室),实行集中住宿、分散学习的模式。就国防生党务工作而言,依托培养高校都建立了国防生党团组织,党团组织设置的方式各不相同。国防生党员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党组织和高校教师。但对各专业国防生党员实施教育的高校教师又因高校国防生党组织设置的差异而呈现不同。

1.模式Ⅰ:依托培养高校组建国防生学院,设立国防生党团组织:成立国防生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学院团委下设若干团支部,负责国防生推优工作。国防生学院学生会负责组织开展国防生各项学生活动;组建国防生学院党委,下设党总支、党支部。国防生学院专职辅导员、各支部书记和总支、党委负责人负责国防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

2.模式Ⅱ:依托高校成立国防生工作办公室,设置党团组织:不专门设置国防生团委,设立国防生团支部和国防生委员会,国防生团支部负责国防生推优工作。国防生委员会,即为国防生的学生会组织,开展国防生各项活动;成立国防生直属党支部,下设若干党小组,国防生直属党支部书记及委员负责国防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

3.模式Ⅲ:依托培养高校组建国防生学院,设立国防生团工委、模拟连团支部,负责国防生推优工作。国防生学院不设立国防生学生会组织,不配备专职辅导员、教学人员等专职队伍。国防生参加国防生所在专业学院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国防生学院不设立国防生党组织,国防生所在专业学院成立国防生党支部,国防生所在专业学院的各党支部及支部书记、总支、党委负责人,负责国防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二)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党员的教育内容根据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中心任务以及党员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来确定。有的高校在国防生党建工作中,开展了不少富有军味和兵味的国防生党员教育活动。但整体而言,国防生党员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理论教育和实际学习、工作、生活结合不紧密。国防生党员教育也同其他普通大学生党员教育一样,产生搞“一锅煮”的现象,教育内容缺乏工作针对性。

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理论阐述,没有“三贴近”,很少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很少结合人民军队发展史,很少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军事形势,很少结合国防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训练。没能紧密联系古今军事案例,用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件来解答国防生党员思想疑惑,纠正错误的认识,没能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鲜活事例,去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没能紧密联系国防生党员的日常实际,用有见证力的全面观点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难免出现教育内容理论连篇,深奥晦涩,枯燥无味,除了理论还是理论,提口号提要求,使人觉得空洞乏味。由于国防生基层组织对国防生党员的入党动机、责任使命等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不够,对国防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导致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只是起到传声筒的作用,难以起到实质性教育效果。

(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在国防生党员教育方式方法上,许多国防生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比如讲授党课、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辩论赛、国防论坛、参观革命遗址、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等活动。但教育方法比较单一,连续性不够,特别是分散在各专业学院国防生党支部的辅导员、专职政工干部,没有直接参与国防生培养和日常管理工作,没法结合国防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军政训练、执行任务等具体工作进行有效教育,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是强调国防生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国防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思想,进行说教,缺乏讨论和互动,使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次是教育形式较为传统。经常采用集中培训和“”的方式,对国防生党员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党课、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经常性接受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再次是教育地点一般为校内、教室、会议室、宿舍等场所,没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校外优质党建资源,请老红军、军事专家作报告,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使国防生党员在鲜活的事实面前接受教育。最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不紧密。国防生党支部组织学习讨论,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为学习文件、传达会议精神。很少结合暑期海训、当兵锻炼实习等实践契机,使国防生接受实践锻炼。

二、加强国防生党员教育的途径

(一)健全机构,完善组织,为国防生党员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主体。合理设置国防生党支部,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做好高校国防生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国防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组织载体,是国防生党员筑牢军魂的重要举措。党支部是按照生产、工作、学习单位为原则设置的,十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根据这些规定,国防生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应根据国防生工作需要和党员的人数来自确定。

国防生依托培养的许多高校,实行集中住宿、分散学习的管理模式,每届国防生组建模拟连(中)队,下设拟模拟排(区队),把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国防生编入同一模拟排(区队),集中住宿。比照部队的做法,将支部建在“连”上,在国防生模拟连(中)队建立国防生党支部。高年级模拟连(中)队国防生党员发展数量多,党员教育和管理的任务繁重,可根据国防生党员工作、学习的实际和党员的人数,在高年级模拟排(区队)设立党支部。将支部建在模拟连(中)队或模拟排(区队)上,是党建进国防生公寓宿舍的有益探索,是将支部建在班级的自然延伸。科学设置国防生党组织,将为国防生党员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注重共性,兼顾差异,为国防生党员教育提供系统的教育内容

国防生是高校大学生,又不同于普通大学生,是介于高校大学生和军队青年军官之间的过渡。与之对应,国防生党员是介于大学生党员和青年军官党员之间的过渡,是后备军官党员,具有差异性。高校国防生党员的教育不同于高校普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标准都高于普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同时,高校国防生党员的教育也不同于青年军官党员教育,教育的内容、主题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国防生党员进行教育要以未来军官党员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为牵引。

针对国防生党员的特殊性,国防生党员教育,既继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又适应新形势下国防生培养的特殊要求,要科学安排国防生党员教育的系统内容,体现出支部的“军”味和“兵”味。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开展时事政策教育,正确认识形势,保持视野的前沿性;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教育培训,培养国防生党员的责任感;抓好党性教育和学习,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国防生党员的使命感;开展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教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铸牢军魂,保持本色,培养国防生党员的忠诚度;开展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教育,增强国防生党员的奉献度;加强业务知识和军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提升国防生党员的贡献率。通过各种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大力提高国防生党员的素质,体现国防生党员的先进性。

(三)依托传统,借鉴科技,为国防生党员教育提供多样的教育方式

采取集中教育、集体学习,邀请领导干部讲党课,做专题报告,使国防生党员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有计划地针对国防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教育、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在入学初、入党前、入党后、毕业前的每个时期,分层次、分类别进行系统、规范的集中培训教育。通过党团知识竞赛,强化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通过学习、、方永刚等先进典型,激发国防生的入党愿望;通过“党在我心中”诗歌朗诵比赛、“红旗飘飘”演讲比赛,提高国防生党员对党的认同;通过现场参观“小平小道”、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使国防生党员坚定信念,充满对人民军队的热爱;通过国防生党员毕业专题教育,使国防生党员衔接军队党员的素质要求,铸就军魂,围绕强军报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依托广播、报刊、宣传栏等传统手段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QQ、微博、PPT、多媒体等现代科技途径,及时贯彻落实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扩大理论宣传范围。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的优势,建设和利用好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手机报,发挥“12371”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作用,开辟国防生党员教育专题网站,用网络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引领国防生党员的意识领域。使用好QQ群、BBS、博客、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时教育内容,引导国防生党员的思想,有效拉动非党员国防生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的熏陶,培养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从而达到面对“市场”心不动,情系“操场”志不移,瞄准“战场”弦不松的标准和要求。

国防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设置党组织,配备高素质的教育主体,提供系统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教育方式,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发挥国防生党员的“示范、带动、渗透、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国防生党建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