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残疾人创业项目实用13篇

残疾人创业项目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1

1、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管理

始终坚持把残疾人脱贫攻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抓好各项帮扶措施落实的同时,努力细化目标,健全管理,强化责任,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持续把残疾人小康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进行考核,强化各级、各相关单位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的责任。将建档立卡残疾人帮扶任务分配到机关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工作有计划、有项目、有措施,坚持不脱贫不脱勾。在小康指标考核中,进一步突出残疾人之家创建、创业就业、低收入户脱贫、无障碍建设、精准康复等关键指标和重点任务的实现情况,使导向更加明确,发力更加精准。

2、选好帮扶项目,落实脱贫措施

增加困难残疾人家庭收入,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立足本地实际,根据每一位残疾人的残疾程度、特长以及从业创业需求,筛选适宜、稳定、可靠的帮扶项目,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全面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落实建设光伏项目的残疾人家庭596户。此外,还选择推广了电商、养殖、手工编织等一批适宜残疾人从事的扶贫项目,投入扶持资金26万元,290户残疾人家庭从中收益。通过制度化推进基本家电圆梦项目,每年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捐赠电视机等基本家电1600余件;慰问特困残疾人户500余户。

3、突出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以培训促进创业就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已累计举办残疾人方便易学的电商、养殖、柳编、电子等专业技能培训班4期计培训144人,辅助性就业岗前培训200人;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培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多渠道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以优化服务带动创业就业。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的需求对接服务工作,推进残疾人就业,主动与县内企业对接,承接劳动强度弱、技术含量低的后道工序,帮助100多名下肢、言语残疾人从业,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基地;鼓励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投身电商、手工艺品编织,在电商平台上各类产品和服务信息,实现居家创业;培植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帮助残疾人创业增收;认真组织参与各类就业推进活动,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选择购买中介机构服务,与新淮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探索开展帮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新模式,取得良好开端。以平台建设推进创业就业,重点突出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场所、就业基地等的平台建设工作,努力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残疾程度对就业服务的需要,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就业服务。巩固提高按比例就业。把按比例正规就业作为就业服务的重要方面,坚持把就业服务工作融入到就业年审、保障金征收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吸纳残疾人就业。今年已完成残疾人就业331名,共建成残疾人之家22个,建立县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个。

4、实行政策聚焦,强化托底保障

整合多个方面扶持帮助残疾人的政策,解决基本保障问题,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综合保障水平,以政策强化基本保障。先后出台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康复、危房改造等实施方案,确保应补尽补、应享尽享。以政策驱动创业就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促进残疾人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先后出台了达比例、超比例奖励、创业扶持、辅助性就业与残疾人之家补贴等多项政策,并落实各项扶持补贴资金。扶持鼓励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方面的效应逐步显现。以政策落实困难救助,通过制度化开展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就业残疾人特殊人生保险、重度残疾人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等,着力解决残疾人特殊困难、意外救助等问题。

三、残疾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虽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扶持力度不够。如残疾人***,是特禽养殖大户,虽然通过县残联的推动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带动了周边不少困难残疾人家庭从事特禽养殖,增加了收入,但到目前为止,通往他家养殖场的道路依然是泥泞小路,给很多来参观和洽谈项目的残疾人造成很大不便,制约了当地贫困残疾人脱贫步伐。

二是不少贫困残疾人思想保守。走访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残疾人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甚至有些贫困残疾人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部分贫困残疾人就业观念严重落后,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如各乡镇“残疾人之家”想方设法找来辅助性就业项目,但很多残疾人觉得赚钱少,不愿意到那里就业。

三是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渠道狭窄。目前全县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几乎完全依赖县残联一个部门在进行,而县残联又因工作人员有限,导致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很难达到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的要求,从而制约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顺利就业。

四是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不浓。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对扶持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兴趣不浓,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置之不理,从而严重挫伤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2

(二)紧密配合民政部门实施“两项补贴”工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项目,主要是由民政部门牵头实施,我会的职责是配合民政部门做好配合审批工作。今年以来,我会积极做好“两项补贴”宣传工作,将符合“两项补贴”的名册分发至各乡镇,组织专门人员,每月月初做好审批工作,确实服务残疾人办理补贴工作。截止6月底,我区共有    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发放   ,共计     万元,    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发放     元,共计     万元,让受助残疾人减轻家庭负担。

(三)结合“党员活动日”,开展 “全国助残日”慰问残疾人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集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活动日”,    月  日,我会党支部结合第二十八个“全国助残日”,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帮扶点——岑松镇稿旁小学村开展慰问建档立卡户残疾人儿童和品学兼优儿童及“六一”活动,共慰问20名儿童,为每人送去学习及生活用品共计    元,并到5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走访调研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活动,用实际行动给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帮扶点和贫困残疾人送上关怀和祝福,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举办“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招聘会,促进残疾人精准就业。6月19日,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县相关部门,在县阳光广场举行就业招聘会,招聘企业面向社会招聘多名残疾人工人。招聘现场气氛相当热烈,深受广大残疾人的欢迎。通过残疾人和公司面对面的交流,当天共有29名残疾人参加,接待残疾人100余人次,招聘现场有16名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招聘会的胜利举办,能够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六)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资助工作,帮助残疾人收获自力更生的第一桶金。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经营理念,鼓励残疾人走自主创业之路。  月份以来,我会整合省、州、县本级资金共计   万元,计划扶持   名有创业需求的残疾人自主创业,每人扶持    元至   元。为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会充分发动乡镇、村级残联的作用,对全县各行政村符合条件、有创业意向的残疾人进行拉网式的筛查,各乡镇正在上报符合资助条件的残疾人名单,下一步将在各乡镇和县一级进行公示,资助资金计划于  月底前划拨到受助残疾手中。通过资助残疾人创业工作,有利于培养残疾人自强自立精神,实现残疾劳动者的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助残扶残、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七)开展资助学龄残疾活动,为他们在求学路上保驾护航。为保障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力,切实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我会整合补助资金  万元,帮助困难残疾家庭顺利完成学业。  月份以来,我会主动与县教育部门联系,广泛宣传残疾人新生入学的资助政策,积极安排专人进行调查摸底,彻底摸清幼儿或即将升入大学和中专就读的残疾人信息,做到应报尽报,确保不漏一人,按照要求最大限度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新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享受到优惠政策,真正把党和政府对残疾学生的关爱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县教育部门和县区域内的幼儿学龄教学点已上报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学生,下一步将进行公示和资金发放等工作。

(八)按时完成康复工作和残疾人运动员筛查工作。根据州残联《关于下达2018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指标任务》和《残疾人运动员筛查任务的通知》的精神,为确保按时完成州下达给我县2018年度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项目工作任务,   月底,我会将筛查任务和通知下发至各乡镇,积极做好筛查工作。本次筛查出助听器、人工耳蜗共计  人,假肢、矫形器  人,残疾运动员   人筛查名单均超额完成州残联下达的任务。

(九)规范做好我县残疾人“二代”证的核发工作。今年以来,为了防止腐败问题或滋生不稳定因素,我会加强了办证程序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办证人员严格把好二代残疾人证的办证关,严格按照残疾人证评定流程、评定原则和等级评定标准来评定核发残疾人证。对于不符合办证或等级评定不一致的人员,一律不予办理,并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于对残疾等级、类别有争议者,按要求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残疾鉴定复核。坚决杜绝办理不符合残疾标准的“人情证”、“关系证”、“照顾证”,严防假冒、伪造残疾人证,真正做到零差错、零积压、零投诉。上半年,共为    名残疾人办理了第二代残疾人证,其中一级残疾   人,二级残疾   人,重度残疾人证占办证比例    %。

(十一)多路出击,多点开花,扎实推进残疾人扶贫项目。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和州残联年初下达的指标任务,重点抓好残疾人扶贫项目,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1、继续实施“剑河县扶持残疾人创业暂行办法”。 月  日,我会联合企业、合作社以N+的模式,全县  个行政村,以党建带残建参加结对帮扶,每个村支部指派一名党员或经济能人帮扶一名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全县共扶持残疾人   户,每户补助项目扶持资金   元,共   万元。截止6月份底,各乡镇的扶持对象已确定,扶持的项目也选好,申报、审批、收集档案材料和信息录入工作正在进行中,项目补助资金计划7月份通过银行系统划拨到残疾人手中。

    2、“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成效显著。为更好地充分发挥“创业就业示范点”辐射带动、帮扶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作用,我县在州残联的指导和实地考察及评估下,今年确定剑河县柳川李老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本年度“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项目单位,。。。。。。。通过“基地”的免费扶持,年内每户残疾人家庭可增加2000-3000元的纯收入。

    3、“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助力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主要对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54周岁)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进行居家托养服务补助,每人补助1500元。我县今年 “阳光家园计划”补助人数共   人,受助对象优先从列入建档立卡的符合条件残疾人中筛查,项目从   月份开展调查筛选比对工作,目前已确定本年度受补助的对象,有关档案材料收集和系统信息录入工作正在进行中,正在向县财政申请补助资金,计划6月底前将补助资金发放到受助残疾人手中,下半年主要做好跟踪服务、档案材料归档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4、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我县今年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 户,每户补助资金6000元,共计   万元,项目资金由中央、省财政直接下达。  月以来,我们将任务分解到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同时派出工作组对各乡镇上报的筛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认真调查核实,按照“最迫切、最需要”的原则,对初步确定的改造家庭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同时,积极与残疾人家庭沟通,力求做到改造工程符合残疾人的需求。目前各实施无改造的家庭已动工,部分工程进度较快的乡镇已验收完毕,项目补助资金计划6月底划拨到受助残疾人手中。

5、实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项目,推进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本年度实施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任务数是由上一年度录入系统申请补贴的人数。今年州下达至我县任务   户,每户补贴260元,共计   万元,项目补贴资金已到位,目前正在审核拟补贴对象的资料和本年度新增人数的信息录入工作,补助资金计划8月份发放至受助残疾人手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县级财政在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投入少。我县目前残联系统所实施的各个扶残惠残项目资金和补助资金均为省、州级财政直接下达,县级财政投入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非常少,全县年度得到扶持的残疾户人数共计   人,达不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人数(   人)的三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我县贫困残疾人扶贫脱贫的需要。

2.残疾人扶贫项目的工作经费短缺。由于残疾人扶助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和手续烦琐,所下资金全部通过银行系统统一划拨到受助残疾人账户或实施机构中,残疾人各大扶贫项目均没有落实工作经费,制约工作有效开展。

3.残疾人扶贫项目指标少,扶助面窄,补贴标准底。我县残疾人基数大,需要扶持和救助的人数多,得到扶持和救助的人数占的比例少,加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们的扶贫项目虽然任务数较往年有所增加,但补助标准多年来不变,对于真正困难的残疾人来说杯水车薪,对于全体残疾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求相差太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计划培训120名,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安置残疾人就业78名,带动扶持农村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稳定就业。

二是扶持1个县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申报1个州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扩大县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规模,解决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三是争取将残疾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康复医疗、残疾人保障办法等专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是从突出特色、形成亮点出发,认真做好残疾人宣文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我县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六是帮助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接受复明手术,帮助10名低视力残疾人配发助视器,为30名盲人进行行走导向训练。

七是帮助5名下肢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帮助5名下肢残疾人及脑瘫儿免费接受康复训练,为60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免费为15名聋童配发助听器。

八是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00户,做到把事办实和把实事办好。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3

近年来,秀洲区切实结合区内农业种植、养殖优势,努力探索“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扶贫新模式,以创建“造血型”基地为依托,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业创新打造政策平台、技术平台和产销平台,努力激发残疾人的创业热情。五年来,全区已有701户残疾户先后脱贫致富,占脱贫总数的85.6%,其中有435户残疾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 一、探索“政社协作、残健一体”模式,努力打造“造血型”基地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秀洲区残疾人扶贫专项资金和特困补助制度的意见》、《嘉兴市秀洲区残疾人20__-20__年助残扶贫奔小康规划》和《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推行“公司+农户”、基地辐射的助残扶贫模式,先后建立了洪合镇绿华助残养殖基地、王店镇梅里助残扶贫种植基地、新塍镇自强助残扶贫基地、油车港镇半岛助残扶贫基地和“一镇一品”虚拟基地,有效促进了残障弱势群体的创业致富。同时,向每个基地提供2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专门用于扶持基地的初期创建。据统计,自该批基地运营以来,已累计投入补助资金40余万元。 二是发挥部门合力。由区残联牵头,各镇、街道参与,先后4次对全区低保、低收入贫困残疾户进行入户排摸,全面掌握了全区残疾人的家庭经济与就业能力等基本状况,从中选择了817户有脱贫愿望且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户给予率先创业扶持。同时,通过吸纳残疾人到基地就业、辐射带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如针对有养殖场地的残疾户,依托绿华助残养殖基地,开展“扶百户养万只”活动;针对无养殖场地的贫困户,依托梅里助残基地开展“百户扶贫工程”,通过带动152户次残疾户种植特种红薯,使户均实现增收5600元。此外,在基地的运作过程中,各基地所在镇的农科站经常性地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扶持户提供集中培训和种植、养殖指导。 三是吸纳社会参与。在残疾人创业基地建设中,采取“龙头+基地+农户”、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主动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参与基地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残疾人创业水平。如由绿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庄安果蔬有限公司以及残疾人养殖大户陈建国、唐杏生分别牵头成立四个扶贫基地,全程负责基地的市场运作和日常管理。目前,基地已吸收了近30名残疾工人从事基地的田间管理及产品的分检、包装等工作,辐射带动了周边800多户贫困残疾户。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助残基地的发展能力,我区还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基地建设。据统计,自20__年以来,市、区两级慈善总会分别为绿华、梅里两个助残基地注入扶贫资金74万元,较好地缓解了基地建设中的资金紧张问题。 二、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思路,精心打造扶贫项目 一是创优基地扶贫项目。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及产业布局的特点,提出了“一镇一产业、一镇一基地”的精品基地扶贫新举措,选择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基地助残项目,带动残疾人开展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如在洪合镇,结合绿华生态农业公司的主营项目和当地产业特色,选择生态鸡养殖项目开展扶持;在王店镇,结合庄安果蔬公司的主营项目和当地土地的适宜程度,选择特种红薯种植为主要项目开展扶持;在新塍镇,结合残疾人养殖大户陈建国业已成形的绿壳蛋鸡养殖模式,选择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开展扶持;在油车港镇,结合残疾人养殖大户唐杏生的主营项目和当地葡萄产业优势,选择虫子鸡养殖和葡萄种植项目开展扶持。 二是创新“虚拟”基地。在现有的规模四大基地之外,切实运用各镇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整合品牌、信息、技术等优质资源,通过赠送项目的方式,开辟“虚拟”基地。如发挥新滕镇山羊肉的品牌优势,积极发动当地贫困残疾户饲养山羊;结合洪合镇的羊毛衫产业优势,引导当地贫困残疾户从事羊毛衫加工;抓住猪肉持续高价的机遇,鼓励贫困残疾户从事养猪业;帮助发掘贫困残疾户饲养家禽场地,扶持残疾户饲养鸡禽等等。在该“虚拟”基地的建设中,通过由残联组织向创业人员赠送种苗(禽)、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包产销等办法,帮助残疾人创业致富。截止目前,已送出种苗(禽)4600余只、生产设备近20余台,累计扶持贫困残疾户近200户。 三、构筑“技能培训、签约入股”风险保障网络,切实打造低风险脱贫套餐 一是以多元化培训构筑创业技能保障。在抓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科技扶贫放在重要位置,注重科技培训,送技术、送信息到户到人。每年由农技部门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到基地和残疾户家中,提供不同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服务。同时,针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能力差、脱贫本领不强等特点,着重加大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脱贫产业项目培训力度。推出了“六免费、双自愿”套餐式服务,五年来,先后举办了残疾人岗前适应技术、禽类饲养、红薯种植、羊毛衫加工、食用菌培养等培训班,受教育残疾人达1700人次,使残疾人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收益。 二是以“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构筑创业风险保障。基地采取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方式,为残疾户架设通向市场的桥梁。基地在回收受扶持残疾户的产品后,进行必要的包装、加工,并冠以统一的品牌,通过龙头企业固定的经销渠道,打入上海、杭州、苏州、嘉兴等地的知名超市,实现专业化销售。同时,为保护受扶持残疾户的收益,采取“产后按合同保护价回收产品”的保障方式,即基地在产前与残疾户签订合同,承诺按合同保护价回收产品,盈亏由基地负责承担,并承诺在实现大额利润的前提下实行二次分配。此外,还在全市首创残疾人股份制参与专业合作社,规定参股残疾户认购股金不低于200股,其中100股由合作社赠送,每年的利润在按法定比例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后,剩余利润的60% 按交易额分配,40%按股金额分配。考虑到残疾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合作社还通过“风险金”保证贫困残疾户参股者每年的分红比例不低于股金的50%。 三是以小额贴息贷款构筑创业资金保障。为鼓励残疾户创业创新,在用足用好省残疾人扶贫贷款贴息的基础上,每年在残疾人保障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贴息贷款。同时,规定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家庭工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向银行和信用社小额贷款,还贷后其利息由本人自负年息2.88%,其余部分给予贴息,每户每次贴息最高限额达3000元。该做法有效减轻了基地的营业压力,又帮助了受扶持残疾户盘活资金,对受扶持残疾户扩大生产规模、由“脱贫”向“致富”转变提供了资金支持。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4

一、扎实推进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

我们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扶贫力度,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百千万”项目建设,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3个,创业培训基地2个,并对92名残疾人进行了各类形式的就业创业援助。

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全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下发后,县残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残疾人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时间步骤、标准要求、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并要求各乡镇残联立即行动,统一推进。同时,县残联按照“分片包干,一包到底”的原则,由3名科级干部负责联系指导基地创建和就业援助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联系督导、信息反馈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2、规范项目申报程序。为了提高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水平,县残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程序和标准,首先由个人或企业提出申请,乡镇残联进行初审公示,县残联逐个上门复审,理事长办公会讨论上报,待省、市残联批准后,资金通过个人“一折统”或公司账户拔付,县乡残联随时督查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按照这种办法和程序,2014-2016年,我县共申报创建鼎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农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福利门窗加工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3个,陇新牧业有限公司、信泰建材厂残疾人创业培训基地2个;对84名残疾人进行了就业创业援助,创办残疾人文化实体1家,残疾人网站7家。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14-2016年,我们通过争取省市项目补贴、整合其他项目资源、想法设法开展自筹这三个途径,进一步加大资金扶贫力度,先后筹集就业创业扶持资金77.5万元,其中2批次5个基地补贴资金36万元,全市“百名残疾人就业援助”资金10人5万元,残疾人就业创业资金50人10万元同,残疾大中毕业生创业资金4人4万元,残疾人文化实体补贴资金1家2万元,残疾人网站补贴资金7家5.6万元,零就业贫困残疾人家庭补贴20名10万元,残疾学生助学59人5.3万元,切实保证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4、探索有效帮扶措施。面对多数残疾贫困户无项目、无技术、无资金、无致富门路的实际,我们联合各扶贫基地,在搞好基地自身发展的同时,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布局和贫困残疾人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帮扶措施,扶持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是推行土地流转有租金。

针对部分贫困残疾人家庭土地面积较大但是无力耕种或经济效益低下等实际问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残困户意愿,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法定操作程序,紧紧围绕苹果产业发展和连片开发经营的思路,泾川县鼎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法流转党原镇高崖村周边15个残疾人家庭土地71亩,每亩年租金400元,户均年增收1890元,比种庄稼的纯收入还要高。这些残疾人在管理好自家剩余土地的同时,腾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外出务工或者到基地打零工,不但缓解了基地用工难的问题,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二是灵活安置就业有工资。

由于受身体功能限制,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在家务农收入低下,外出打工又不方便。因此,县残联要求各就业扶贫基地在搞好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最大限度的安置周边残疾人灵活就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全县3个残疾人就业基地先后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57个,其中签订了长期劳务合同的31名,让这些残疾人就近就业有收入。比如创业培训基地信泰建材厂安置的7名残疾人年收入都达到了2.5万元以上;就业扶贫基地鼎惠农业公司安置的16名残疾人灵活,并在劳动强度、工资结算、工作时间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

三是资金技术入股有分红。

农村有些残疾人有资金但是无技术,有些残疾人有技术但是缺资金,有些残疾人有技术有资金但是没有合适的发展项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协调农村各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和吸纳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这部分残疾人通过资金或者技术入股的方式,积极金龙

四是带动发展产业有保障。

金龙、陇新、(技术培训)

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财政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的监督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资金管理使用各个环节均能够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相关类别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资金分配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内容合理到位,没有存在虚报项目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没有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情况;不存在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的现象。

采取了土地流转、合作入股、辐射带动、安置就业三种扶持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首先是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吸收入股合作,使他们收益;其次是对有创业热情的残疾人,采取赊欠或者分期进行付款的方式,助推残疾人创业;最后是对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通过实践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二、其他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全面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残疾人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县残联于2015年12月上旬组建成立了残疾人小康进程起草工作小组,在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和省、市《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认真听取基层残疾人组织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于2015年12月下旬完成了《实施意见(讨论稿)》,在2016年6月的县政府常务会上进行了讨论并印发全县施行。为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县残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制定出台了《泾川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了规范的残疾人“两补”政策的长效机制。截止9月中旬,县残联已完成了对全县资金发放花名册和资料的审核,民政部门正在进行二次审核,预计9月底前开始正式资金发放。

2、认真实施助残民生项目,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通过康复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全县共摸清各类重点康复对象1023名,其中重度精神残疾75人,白内障患者357人,轮椅和假肢装配对象259人,肢体矫治67人,聋儿、脑瘫等其他康复对象83人,并于4月10日前完成建档立卡,为开展好全年的康复服务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积极与县卫计局联合实施残疾人康复训练项目,充分发挥县医院康复科和城关镇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功能,投入资金9.5万元,对21名肢体残疾人和10名脑瘫儿童提供了综合康复训练服务;实施“公益金”康复项目,投入资金60万元,为25名精神病患者发放了服药补贴,免费对5名精神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为8名肢残患者免费装配了假肢;免费为70名残疾人配发了轮椅,组织对10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快泾川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截止9月底已经完成了项目选址、土地划拔和项目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用地的垫方,预计10月中旬可正式开工建设。

3、扎实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残疾人扶贫攻坚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县残联严格按照省、市残联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盯全年建档立卡残疾人脱贫率不低于25%的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了全县残疾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为准确掌握2016年度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县残联利用各乡(镇)上报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花名册、大数据平台、残疾人口数据库三个数据,逐乡(镇)、逐村、逐人进行了交叉审核,经过反复调查比对汇总,大数据平台、乡镇上报花名册、残疾人口数据库三者一致的返贫残疾人135户150人,最终确定的全县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267户1407人,预脱贫人数363户379人,预计脱贫为27%。目前,县残联正在积极指导各乡(镇)做好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中残疾人帮扶方面的信息采集、数据录入工作,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全县投入118.45万元,对103个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截止目前,开工率达到85%,完工率达到26%,预计10月底前可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发放已完成资格审核,正在和财政部门进行衔接,预计9月底前可发放到位,切实改善了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4、发展残疾人宣传文体,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提高。

积极开展了重要政策出台、重要活动开展、重要节日庆典、重要典型树立的宣传工作,尤其在第26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联联合县卫计局、团县委、妇联、文广局、司法局、特教学校和街道办、城关镇残联等单位,围绕“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散满人间”的主题,在县城回中广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3个社区的宣传队开展了以助残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演出,发送助残日手机短信3万条,制作转发助残公益微信6700次;招募志愿者60人;对特教学校、城区残疾儿童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4500元;组织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进家庭,为残疾人家庭开展了打扫卫生、洗衣理发、修理家电等助残活动;为70多名残疾人免费进行了体检;各乡镇根据活动安排意见,也分别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助残活动,截止13日下午,全县累计摆放助残日宣传展板200多面,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多份,出动助残志愿者970名,走访慰问残疾儿童81名,发放慰问物品2.12万元,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充分发挥县残联网站服务残疾人、宣传党的政策的作用,各类新闻稿件和服务信息75条,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一致好评,并向国家、省、市网站报送信息52条,对我县残疾人事业直至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以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完成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工作,举办残疾人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残疾人400名,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

2、扎实落实残疾人扶助政策。全力推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协调解决残疾人家居无障碍改造、残疾人专职委员误工补贴、养老等配套资金问题,让各项特惠政策落到实处。

3、全面协调发放各类项目资金。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和程序,联合县民政局和各乡镇,全面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专职委员误工补贴等各类民计民生项目资金,使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

4、加快托养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做好托养中心和康复中心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等工作,力争12月底前完成托养中心主体建设。

乡镇残疾人工作汇报

是我镇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xxx”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打牢基础的重要一年。镇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残疾人所用、情为残疾人所系、得为残疾人所谋”的原则,以全面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为重点,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共建残疾人大家园”为主题,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立足全镇实际,狠抓基础,创新创优,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抓康复、重就业、攻扶贫、强基层,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现将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距师宗县城17公里,全镇辖9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有9247户41467人,有残疾人129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其中肢体残疾1098人,言语残疾16人,视力残疾59人,智力残疾32人,精神残疾32人,听力残疾47人,多重残疾11人。有64个残疾人互助会,有9名残疾人康复联络员,1名残疾人康复指导员。通过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和残疾人康复联络员自筹资金,共筹集100余万元在小矣则村创建“镇残疾人综合创业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2386平方米,目前共饲养母猪100头,年产小仔猪1200头,饲养肉鸭只,鱼塘有种鱼苗3.5吨。有工作人员13人,创业基地正形成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1、关注残疾人,为残疾人事业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认真做好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监测工作。

镇对全镇残疾人进行了生活状况监测,采取在各村民小组成立残疾人互助会,通过一帮一活动,帮助残疾人正常开展生产生活。通过对务龙村委会37名残疾人抽样调查,在残疾人互助会的帮助下,目前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正常有序。二是注重残疾人爱心宣传工作。镇加大“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宣传工作力度,共悬挂横幅5幅,出展黑板报10块,设置咨询点7次,出动宣传车1辆次,电视宣传3条,广播宣传报道30余条。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前夕,镇成功举办了“保障残疾人权益,共建和谐社会”残疾人小型文艺演出活动。镇党委、政府、残联共同组织务龙残疾人艺术团在各村委会进行“共享蓝天”送文化下基层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残联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

2、重视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认真做好残疾人需求用品调查、产品介绍、配置服务,完善了我镇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体系。全镇筛查0-8岁儿童听力9人,为全镇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3部;发放轮椅15辆,配发拐杖及其他代步工具17件(套);安装修配假肢6人,其中安装大腿假肢2条;筛查需要制作矫形器3人;筛查白内障患者131人,通过开展“百内障复明行动”,为26例贫困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县残疾人康明训练中心为我镇配备了康复器材6件套,价值1万余元。

3、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残疾考生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发展特殊教育。

镇组织专人在全镇所有中小学摸底调查残疾考生5名,共协调减免贫困残疾人子女、残疾学生费,补助特困残疾学生、残疾人家庭子女学费2万余元;学校15名肢体、智力、言语争取助学公益金1万余元。

4、采取扶持和保护措施,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采取扶持和保护措施,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残疾人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实现新突破,取得好成绩。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多措并举。二是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内引外联,以集中就业、劳务派遣等形式,先后安排31名残疾人到罗平县忠林焦化有限公司工作,实现20名残疾人稳定集中就业。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从县残联争取资金1.5万元扶助3名残疾人创办经济实体和个体从业,帮助基本解决温饱的残疾人提高经济收入。四是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残疾人50名,依托地区技工学校,组织8名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5、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中,加大对残疾人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力度。

一是采取“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使全镇16名重度残疾人得到长期有效帮扶,农村300余名特困低收入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我镇目前共争取到15名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镇党委、政府主采取集中规划,严格标准,统一施工的方法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进度,从财力、物资上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红土村委会小红土村陈竹芬肢体重度残疾完全失去劳动能力,镇残联分发扬互助会精神,带动村委会干部职工帮扶,送去大砖,把建房物资运送到工地上,群众给予力所能及地支持,从而使他们更快更好的住上新房。务龙村委会新建残疾人危房改造7户,额则新建2户,法块新建1户,足法新建3户,路撒新建2户。镇15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户共获得各级补助每户在5000元以上,为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实际问题。三是在元旦、春节、助残日期间,镇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共组织走访慰问各类残疾人近160户,发放棉絮、毛毯、棉被、大米及日常生活用品达2.5万余元。

(二)重视残疾人法制建设,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镇法制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残疾人维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基本形成了法制宣传“电台有声,荧屏有像,报刊有文”的立体宣传格局。二是重视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坚持把普法工作与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紧贴新农村建设,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为促进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重视加强九个村委会的残联队伍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的执法意识,坚持把学法与依法行政相结合,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四是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残疾人证》的审核、发放工作,遵守办理程序,认真执行残疾评定标准。拓展政务公开渠道,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残联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推进了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通过上下一致努力,我镇残联全体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各族残疾人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镇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建在司法所,有效的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三)重视抓好残联组织建设,提高残联队伍整体工作效能。

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围绕残疾人基本需求,提过残疾人事业工作能力。一是继续加强村委会残疾人互助会工作,实现全镇9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建立64个互助会,会长由村小组组长担任,让64个残疾人互助会卓有成效的开展,使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能得到跨越性提高。二是结合我镇实际,做好各级助残志愿者的组织、登记工作,不断扩大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有效开展志愿者助残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逐村调查摸底少,对残疾人基本状况了解还不够全面;

二是残疾人就业渠道少,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三是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与健全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残疾人的扶贫力度有待加强;

四是部分残疾人思想麻痹,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夯实残疾人事业组织建设

深化和完善各村民小组残疾人互助会组织建设,加强互助会的日常管理工作,促进互助会更加团结、规范。继续抓好康复联络员队伍建设。继续扩大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加大对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指导、工作培训和考核力度,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壮大一支服务于残疾人的工作队伍。

二、切实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省、市、县关于做好残疾人事业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细化全镇残疾人生存和发展权益的保障措施,围绕全镇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社会保障等内容,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调研制订我镇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是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基本托(安)养为重点,加快建设覆盖全体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二是以残疾人全面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发挥我镇科教文卫基础设施的优势,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全面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

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参与社会、共建社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一是素质教育。通过开展自强读书会、经验介绍会、宣传画册等载体,积极引导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逐步消除残疾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二是学历教育。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阶段扶持政策。三是职业教育。根据的就业走访服务调查结果,针对性地组织残疾人就近、就便、就实用地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帮助残疾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营造残疾人工作良好舆论氛围。

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助残优惠政策宣传,使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为残疾人谋取利益。组织实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等活动,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举办全镇残疾人事业“xxx”成果展,展示我镇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果。发挥好媒体、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用,确保信息渠道的通畅,为大力宣传我镇的残疾人事业提供交流平台。

今后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学习,深入基层,继续坚持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为政府分忧,为残疾人解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乡镇残疾人工作汇报

一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六项扶贫惠残民生工程精心策划,精准发力,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不断改善,贫困残疾人数逐年减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我县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解和掌握我县贫困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我县在组织开展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的基础上,以全区开展农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为契机,与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将贫困残疾人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融入当中,同步实施。通过核准农村残疾人贫困户的信息,与残疾人服务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比对,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全部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范围。据统计,我县已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人,其中贫困残疾人1057名,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这为精准扶贫残疾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针对性强的科学决策依据。

二、精准帮扶,精心策划实施六项扶贫惠残民生工程

一是“一对一结对帮扶”,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帮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困难残疾人的帮扶事宜,并成立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今年,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我县享受“党员扶残温暖同行”的残疾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了精准帮扶贫困残疾人的目的,发挥了“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的作用。我县残联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把扶持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手中。(建议补充资金)

二是通过组织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稳定脱贫。

为使我县选择了“短平快”项目,即劳动量不大,见效快,残疾人易于接受的项目,与永福县百泉香土鸡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了广西·永福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依托该合作社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基地每年通过免费向家中有场地、有创业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不少于一万只的土鸡鸡苗及一万斤饲料,并免费提供养鸡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土鸡回收等服务。目前,已经辐射带动100户以上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为永福县残疾人的扶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2016年,我县因地制宜,对150多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及其家族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大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能力,针对我县不少残疾人种植杪糖柑的情况,我们还计划在11月份,组织2期杪糖柑培训,让残疾人掌握杪糖柑冬季保果、保暖,安全越冬的技术要点。

四是积极拓展“阳光家园”计划,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

2016年,我县为100名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与家属签订托养协议,做到一人一档,扎实推进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县残联已于2016年10月把资金全部汇入到残疾人银行账户中。今年,我残联还计划为30名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上门开展家政服务,目前,我们已与家政服务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已初步筛查确定了服务对象名单,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五是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保障残疾人权益。

今年,我县为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改造金额8万元。为使该项工程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服务对象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县残联与承包施工方签订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协议书,实行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无障碍改造建设项目根据残疾人的个性化需要订制,主要有安装楼梯扶手、过道扶手;房间、厨房、卫生间地面平整、坡化;新建灶台、建卫生间等。目前,项目实施接近尾声,计划11月份组织检查验收。

六是实施“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工程。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5

一、残疾人就业及就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以莆田市涵江区为例,涵江区现辖14个乡镇、街道、管委会,199个行政村(社区),面积752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其中残疾人26283人,占总人口6.25%。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占总数的46.8%。其中残疾人集中就业占6.8%,按比例就业占14.7%,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占35.8%,失业、未就业占42.7%。

(一)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渠道。在特定时期缓解了残疾人就业困难问题。近年来福利企业经历多次转型和政策调整,对解决残疾人就业发挥的作用有逐步退化的现象。2010年之前在涵江区属地管理的福利企业有19家,2012年后有16家,企业存活率下降15%。2010年之前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1875人,安置率占全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7.1%,当前共安置残疾人1795人,安置率占全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6.8%,下降0.3%。个别福利企业存在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但私下协议,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不用在岗达到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赚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按比例就业是以安置为主、收金为辅的调节政策。根据国家规定: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按不少于本单位职工总数1.6%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规定比例的须交纳残保金。企业在没有适当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缴纳残保金作为代偿社会责任来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涵江区目前共有机关、企事业等各类用人单位共2028家,其中有安置残疾人的企业469家占23%,共安置残疾人2133人;缴纳残保金单位1135家占55.9%;其余424家单位为无安置无缴纳单位。数据显示残保金平均每年递增15.6%。形成就业人数不增,残保金递增的怪象。

(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涵江区当前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5122人,其中城镇登记就业823人。农村登记就业4299人,未就业残疾人5868人,占就业年龄残疾人的42.7%。由于残疾人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技能水平较为单一,从事的工作替代性高。农村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大部分采取大班制,基本存在短、平、快现象,培训效果不显著。据调查显示,登记就业残疾人也处于就业、失业、再就业的不稳定状态,人均工资为1150元上下,工资水平是健全人工资的50%—70%左右。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残疾人由于技能单一,成为下岗的排头兵。部分失业残疾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数据显示涵江区共发生残疾人参与的犯罪案件2010年9件13人,2011年13件18人,2012年9件19人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创新政策扶持残疾人就业优势视角的思路。

(一)巩固和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基于当前残疾人就业结构,在政策扶持优势视角下探讨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途径以期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1.专产专营就业政策: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如国家救灾物资,福利产品等,提高福利企业的生产线和利润空间。2.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研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做好专项培训,用现金直补的方式给予企业相应的培训费,形成企业自主培训长效机制,提高残疾人实际就业能力。3.强化优惠政策:通过优惠电价,社保、免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以莆田涵江鑫祥工贸有限公司为例,2011年共安置残疾人95人,享受2011年中央康复扶贫贷款200万元贴息12.62万元;2012年共安置残疾人118人,较2011年残疾人安置率增长24.2%,被省政府列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并获得5万元奖励补助,通过政策的激励导向促进福利企业更多安置残疾人。

(二)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安置残疾人就业既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减免残保金及国家税收优惠,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单位的社会形象。利用近年来残保金持续增长的趋势,落实奖惩措施。对超比例安置的部分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安置一名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并签定一年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涵江区有36家企业受惠,增强企业对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信心。

(三)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辅就业等就业形式将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缓解残疾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1.增加点对点专项扶助。将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列为专项扶助对象,依托乡镇定点扶助残疾人。近年来在芦镇梅样村开展的茶叶种植项目,除理论培训外,邀请农科院,农办专家下乡入户,开展指导示范培训。在茶季来临时下到田间,引导残疾人掌握制茶工艺和流程。几年来经扶持的茶户每年创收数万元,成为该镇残疾人中的“万元户”。2.培养电子商务残疾人:针对残疾人生理、教育程度、对时空间限制较少等特性,满足残疾人创业就业的需求。辅助电子商务系列培训及实操课程:使残疾人熟悉初级电脑操作、增强与他人沟通能力;电子商务创业专题培训, 培养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实际创业能力,帮助残疾人提升电子平台的运营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一批残疾人通过开设网店或担任网店客服实现居家就业。

通过创新残疾人扶助政策充分有效地挖掘残疾人创造潜力,提高残疾人就业层次,扩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基本实现了由提供福利和现金补助为主向转化为残疾人创造与健全人享有同等就业机会转变,为残疾人创造真正的无障碍工作及生活环境。做好托底保障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残疾人工作文件选编.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6

我区有各类残疾人1.49万人,在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诉求的残疾人有3000多人。近年来,我区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升到“奋力追赶超越、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实现小康”的战略高度,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地处全市经济中心、辖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第三产业发展密集的区位优势,拓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福利企业集中就业、个体分散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社区就近就业、居家手工小作坊就业等多种就业渠道,在“精准”和 特色”上做文章,在“一人一策”上求实效,探索、形成了“培训保姆式、创业处方式、扶持造血式、管理契约式”的残疾人创业就业“秒利模式”,扩大了残疾人的就业面,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残疾人需求信息数据库为平台,“一人一策”保姆式培训促残疾人就业。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需求信息,在日常办理残疾人二代证的过程中,我们详细统计了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需求、教育需求、辅具需求,特别是就业需求,逐人建立了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残疾人组织作用,采取村级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本辖区内的残疾人“包抓到人”的办法,及时入户走访、采集信息、掌握动态,建立健全了全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库,增强了“一人一策抓培训,量身定做促就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我区以“残疾人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扶持什么”为原则,通过集中连片培训与个别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残疾人因地制宜做好药材、果蔬、经济作物等种植业和牛、羊、猪、鸡等养殖业的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他们依托土地增产增收的能力;对城市残疾人按照残疾类别和市场用工需求,依托省、市、区三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免费为有创业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电器维修、电子商务、中医按摩、手工编制等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实施项目扶持、税费减免等多种就业举措,我区向企业推荐安置残疾人965人,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就业51人,带动就业432人。

赵辉(女,37岁)是宝成仪表有限公司下岗残疾人,失去工作岗位后的赵辉一时间不知所措,对生活没有了信心,整天愁眉不展。我们了解了她的情况以后,根据她的残疾程度和文化水平,介绍她到康明眼镜有限责任公司上班,从事营销工作。两年以后,她自己感觉,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没有技能是不行的,她向我们提出想学习验光技术,通过多方咨询,我们了解到南京有这一类的培训学校,我们就出资让她参加了培训。经过45天的培训,她成功的拿到了配镜验光师资证书,随之她也被调到了验光岗位,工资也由原先的1400元增加到了2380元。

二、着眼长远,实施“一人一策”处方式就业。

我区在做好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中,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针对每一位残疾人的特点、特长、残疾程度以及就业需求愿望,结合市场经济下的创业就业需求,准确选项,量身定做,因人而异,实施“一人一策”处方式就业,避免了残疾人创业就业半途而废情况的发生,确保了就业项目的准确性和对残疾人本人的适宜性。

高家镇庙坡村村民任秒利, 20年前因车祸导致高位瘫痪,家庭生活极为困难。“我虽然瘫痪了,但是智商不低、手还能动,能不能给我找个事干。”在区残联的一次走访中,任秒利向工作人员道出了内心的想法。我们随后多次与其本人和家人就实现他的创业就业进行了“会诊”,并对其就业开出了“处方”,决定由区残联提供部分帮扶资金,让他在家中开办一个小商店及室。没有经商经验咋办?对任秒利的顾虑,区残联请来了一位农村商店经营者,手把手给任秒利传授经商知识,并帮助他、鼓励他树立自强不息、挑战不幸的信心。很快,政府出资万元购买的货架、货柜、麻将机安装到位。任秒利的家庭小商店正式对外营业了。为了扶上马再送一程,区上又给他补助了1000多元的流动资金,与他约定了月经营效益指标,这些精准扶贫的措施让任秒利对未来充满憧憬。目前,任秒利的商店月净收入由开始的几百元已经增长到了上千元。对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巨变,任秒利有说不完的感激:“以前没事干,日子过的很苦闷。现在有了事干,心里充实多了,生活也有滋味了,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这一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模式,也是我区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的“秒利模式”。目前,全区已有168名残疾人通过“秒利模式”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7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增收、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很多兜底线制度安排、保基本的特惠措施、补短板的服务内容和激活动力的助残举措。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省出台的具体实施办法,着力推动我市完善制度设计,探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具有特色的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措施。充分发挥市残工委的作用,积极在部门职能协作中融入残疾人工作,在拓展惠残制度上求突破,按照《意见》要求,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从制度层面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二、圆满完成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全面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基础工程,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载体。要按照上级残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残疾人“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要在加强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前提下,创新方式、落实举措。要分层级加强管理,严把调查质量关和录入质量关,做到乡不漏村、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调查覆盖率,严控数据差错率,加强对专项调查工作的督办与考核验收,确保按照上级要求,按时按质圆满完成专项调查工作任务。

同步推进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与残联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整合专项调查数据,做好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阳光家园”托养残疾人和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信息录入,搭建我市残疾人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扩展服务功能,以信息化为支撑,创新工作方法和个性化服务手段,全面提升我市残疾人事业社会化管理创新能力。

中、省残联把今年确定为“基础管理提升年”,要按照“摸清底数、夯实基础、提档升级”的思路,完善各项机制,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加强业务发展、运行机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抓好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无障碍等重点服务项目,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培训,形成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实现“基层残疾人组织全覆盖、规范化建设全达标”的目标。

三、继续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实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一)完善残疾人受教育优惠政策,深化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根据《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和《市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协助教育部门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继续做好“之春”助学项目,对残疾人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实施奖励补助政策,帮助其完成学业。积极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组织残疾人参加我市、和省里职业技术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造前提条件。

结合我市情况开发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式,支持福利企业发展,做好残保金征收标准提高的各项落实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90万元,引导企事业单位自觉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协调人社部门开展残疾人援助月活动。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就业基地辐射安置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作用。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让有创业愿望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得到相关支持和资金援助,促进更多有创业理想的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

(二)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深化残疾人医疗康复行动。进一步协助抓好贫困残疾人大病医疗救助、定额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负担。继续抓好康复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地推进免费白内障复明,助听器、助视器验配,假肢、家庭无障碍设施安装,辅助器具配发,人工耳蜗救助等项目的组织实施,重点实施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充分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依托市一医院附属红十字医院,抓好精神病免费服药和住院治疗。新建康复站3个,安装假肢20例,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0人。继续抓好康复服务项目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康复服务质量,提高康复工程绩效。

(三)加快托养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化阳光家园托养行动。贯彻落实中残联八部门《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要加强指导,进一步促进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巩固金朝残疾人托养中心省示范机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业务发展、运行机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加强居家托养残疾人的力度,动员社会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员,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

(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深化“金拐杖”科技助残扶贫行动。继续围绕“两个体系”建设总目标要求,把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享受政府补贴政策,重点提升农村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水平。推动和落实福利公益金、体彩公益金按比例用于残疾人事业。继续实施好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将托养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协助有关部门推动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等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推动扶贫措施向残疾人倾斜。继续开展“金拐杖”科技助残扶贫活动,送肥料、送种子、送资金、送培训到残疾人家庭,通过活动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围绕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行动。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政策,按年度计划给予安排,实施救助和补助;落实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继续对边缘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慰问扶持;落实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工程,完成年度扶贫助残16户任务,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扶贫助残覆盖面。

四、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加大我市残疾人工作法制宣传,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实施办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视察,探索建立与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保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有效保障残疾人在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方面的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微信,拓宽畅通残疾人渠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问题。健全维权工作人员网络和工作规程,加大来信来访调查处理力度和有服务需求残疾人法律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为1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积极参与社会无障碍建设与督导。做好残疾人学习汽车驾驶相关工作,及时向上申报取得驾驶执照残疾人1000元补助工作。严格执行《残疾人证》办理程序,提高办证效率,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办证服务。

五、营造扶残助残氛围,提升残疾人参与生活能力

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继续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提高专题节目、栏目的质量;要充分利用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有利时机,精心设计载体,充实活动内容,进一步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扩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面。重点打造一支助残志愿者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健全完善志愿助残组织网络,推动志愿助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普及,组织举办残疾人书画、美术、摄影等展评活动。切实将残疾人文艺节目、体育竞技列入全市性文体活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大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训。继续与市电视台合作,在《一周回眸》栏目里,推出同步手语新闻。营造“信息无障碍”的和谐氛围。在残疾人中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激发他们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

六、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升残疾人事业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二十条规定”,加强残联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摒弃残联干部中的“”问题,按时完成落实整改任务。建立残联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残疾人制度,深入基层和残疾人家中,了解残疾人的呼声,研究解决具体困难。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8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残疾人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就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首次把农村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群体”,明确要求“把对残疾人的扶贫,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扶持力度”。年月19日,国务院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力度,逐步消除残疾人绝对贫困现象。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将残疾人群体全部纳入城乡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扶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我市残疾人事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我市共有20.1万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1%,涉及67万家庭人口,比例同比高于全国和全省,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特殊社会群体。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残疾人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贫困残疾人收入低、就业难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竞争力弱、承受力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社会上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残疾人服务设施欠账问题仍未解决,残疾人基层工作队伍有待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我市推进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果没有残疾人共同享有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没有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因此,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形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残疾人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扶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把我市残疾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县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残疾人事业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同志要认真负责,及时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大事、急事和难事,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全力抓好“两个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改善残疾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作为加强残疾人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要按照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使社会保障体系真正成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以残疾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建立健全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二是要继续抓好残疾人民生工程项目。各县区要积极争取国家残疾人康复、托养项目,精心组织并确保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装配义肢、辅助用具供应、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等各项民生任务。要广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大力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康复。

三是要认真抓好残疾人住房保障工作。要落实有关规定,将城镇困难残疾人优先纳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范围。要切实组织实施好今年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加快改善农村残疾人住房条件。针对目前危房改造户存在的取暖、用水等实际困难,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使残疾人住得安心、住得舒适,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四是要切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是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改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基础。市县区人社、残联等部门要以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抓紧编制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目录,多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岗位,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残疾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模式,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五是要着力抓好残疾人扶贫工作。贫困残疾人是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比率最高的特困群体,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点人群。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两个扶贫《纲要》精神,抢抓秦巴山区扶贫攻坚项目实施机遇,制定实施好我市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努力扶持培养一批残疾人创业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要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帮扶制度,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受益到人的工作机制,努力使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早见实效。

二、各级残联组织要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新局面

各级残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残疾人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实践证明,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选好配好各级残联班子和带头人,建设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关键因素和基本条件。当前,我市残疾人事业正进入“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残联组织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综合服务的能力、实施项目的能力、领导发展的能力,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实现残疾人病有所医、贫有所济、住有所居、学有所教、需有所帮的目标。各级残联组织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做文章、求突破:

一要强班子。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龙头。班子强则事业兴。舞动龙头,才能带动龙身。各级残联领导班子要紧紧围绕“团结、廉洁、创新、实干”的要求,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各县区残联理事长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身作则,搞好团结,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残疾人工作水平。每位班子成员都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领导班子集体作用,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残疾人工作向前发展。

二要带队伍。建设一支思想、作风、素质和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比较过硬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搞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队伍是带出来的。市、县区残联理事长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建一个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残联机关。要加强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尽快落实公益性岗位政策,逐步解决人员编制和报酬待遇等问题,培养一批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促进残疾人工作深化、细化、经常化,更好地为基层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与全方位的服务。

三要树典型。典型是旗帜,是航向标,是突破口。市、县区残联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积极创建和树立一批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组织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既要有残疾人工作的典型,也要有残疾人自强的典型。要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扶持典型、宣传典型,每个县区至少要创建一个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四要搞活动。组织好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是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情趣和情操,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去年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书画大赛就很好。以后要多举办此类活动,创新载体,丰富内容,扩大参与面,通过组织群体性的文体活动,团结残疾人,鼓励残疾人。

五要抓项目。残疾人服务设施落后是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瓶颈。市、县区残联在抓好现有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汇报争取其它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用项目支撑残疾人事业发展。

六要办实事。市、县区残联组织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继续抓好白内障复明手术、义肢安装、轮椅配发、无障碍改造、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有利于残疾人的工作,切实解决一些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

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共同行动,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环境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9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加大投入,加速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发挥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各成员单位职责范围,认真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坚持自身建设。发挥残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加强残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教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发挥残疾人协会的作用,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四)坚持依法推进。完善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规政策,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创建目标

用2年时间完成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任务,各项工作达到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标准,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残疾人工作机制目标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民生发展计划,并安排资金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领导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主管领导重视残疾人工作;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将残疾人工作统一部署,同步实施;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得到保障,并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牵头单位:市残工委;相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残联和各区、县、市政府)。

(二)残疾人社会参与目标

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乐观进取,奋发向上,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先进典型,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人数有所增加;残疾人的需求和呼声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得到反映,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牵头单位: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和各区、县、市政府)。

(三)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

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大局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长,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由政府承担其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重度残疾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给予保险费资助。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建立独立的市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加大对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落实康复资金,重点开展脑瘫、孤独症和聋儿早期康复训练,使有康复价值的残疾儿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受训残疾儿童语言能力、智力发展有明显提高,聋儿进入普幼普小率达到70%以上。70%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残疾人康复机构;70%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备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建档率均达到70%。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基本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区。规范低视力康复机构,形成市级低视力康复机构、医院眼科、盲校低视力班、定点眼镜店和患者家庭相互配合的低视力康复工作网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配用助视器和家长培训任务,开展定向行走训练。全面完成市“十一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任务;在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各社区服务机构、残健融合的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开展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承担社区康复工作的区、县(市)能做到普遍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建档率达到100%;有康复需要的智力残疾儿童训练率达到70%,其中机构康复训练率达到40%。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对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及住院救助,解决贫困精神残疾人机构康复问题。完成国家下达的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供应和假肢矫形器装配任务。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做好预防残疾工作,做到免费体检,在婚检和新生儿健康体检工作中做好防残检查,降低遗传因素导致残疾的发生率。成立市残联早期康复中心,在医疗阶段介入康复工作,使患者在治愈伤病的同时恢复机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市残联、市卫生局;相关责任单位:市编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公安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四)残疾人教育工作目标

围绕残疾人“学有所教”,积极推进残疾人教育工作。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普通义务教育同等水平,适龄听力、视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为满足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特殊高中和残疾人职业中专学历教育,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入普通大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开办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为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完善残疾人助学机制,加大贫困残疾人及其子女的助学金资助力度;大力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发挥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辐射作用,利用社会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中国手语推广与研究,推进聋人社会交流无障碍(牵头单位:市教育局;相关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残联、市电大和各区、县、市政府)。

(五)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依法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大对社会各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力度;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管理工作,加强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完善地税部门保障金制度。认真执行残疾人个体就业优惠政策,对失业登记残疾人优先提供就业援助,享受国家规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并在申请就业创业小额贷款时给予优先考虑。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兴办福利企业,并积极落实扶持福利企业新政策。保证上岗残疾人工资达到或超过我省最低工资标准,并为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加强劳动监察,确保残疾职工用工手续齐全,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同工同酬,工资福利待遇符合国家规定。建立市残疾人就业指导基地,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和失业登记等残疾人就业服务。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残疾人特点,开展个性化培训,举办残疾人创业培训班,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免费向残疾人提供服务,保证全市就业年龄段、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培训和就业服务。扶持、规范盲人医疗保健按摩市场的发展,提高盲人按摩技术水平,经过培训的盲人按摩人员全部实现就业(牵头单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政府法制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卫生局、市统计局、市残联和各区、县、市政府)。

(六)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

各级政府及扶贫机构将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整体扶贫工作计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区县(市)、乡镇两级残疾人服务社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力度,城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范围,对低收入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残疾人,在已有救助金的基础上,参照城市低保人员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残疾人加发低保金的做法及标准给予照顾。农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体系。城镇残疾职工全部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逐步扩大个体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面。实施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开展日间照料、居家安养等多种服务;各区、县(市)要积极组织残疾人到市残疾人托养培训指导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和托养服务,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他人扶助的残疾人,其抚养人(或扶养人)因健康状况无力扶助残疾人的可由各级残疾人托养机构托养,市及区、县(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牵头单位:市农委、市民政局、市扶贫办;相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残联和各区、县、市政府)。

(七)残疾人宣传文体和社会环境工作目标

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公共文化场所普遍对残疾人开放,社会公众文化生活广泛吸纳残疾人参加;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角),积极开展免费借阅服务;电视台开办手语新闻栏目,广播电台开播残疾人专题节目,社会综合类报刊开设反映残疾人内容的专栏,大力宣传具有时代气息的自强与助残典型;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管理机构和组织,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残疾人体育人口达到20%以上,全市各级残疾人组织举办的特奥、聋奥、残奥竞赛项目不少于40个,残疾人专项性体育活动每年不少于15次;加强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根据残疾人运动特点提供必要的体育训练场所和指导,城市每5万残疾人至少拥有7个残疾人专用或挂牌体育场馆,并为其提供优惠或免费服务;不断为省及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力争在国际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牵头单位:市残联、市体育局;相关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联、报集团和各区、县、市政府)。

(八)残疾人维权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市及区、县(市)将残疾人保障法及其他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当地普法年度计划,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各项法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区、县(市)及乡镇(街道)普遍制定扶助残疾人规定,村(居)民公约中有扶残助残内容。通过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制度,落实各项司法救助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机构将残疾人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各级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各级人大、政协定期进行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执法检查或专项调研,研究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沿街乞讨残疾人的救助管理;加强残疾人用工监督检查力度,禁止非法雇佣残疾人。认真贯彻《条例》,妥善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保持对残疾人机动车的科学有序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牵头单位: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市局、市公安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九)无障碍建设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工作。对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项目、居住建筑、道路、公园景区等场所,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对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相关建设许可,不予项目验收。新落成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道路、公园景区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未建无障碍设施的道路、广场和建筑物要加大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有计划地进行分期改造;已建的无障碍设施,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维护和管理;公共停车场要设置有方便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对有需求的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影视节目普及推广手语和字幕,推广盲人、聋人手机短信优惠服务业务。主要公共场所建立明显的信息标志牌,市内主干道的公交车站等候区设置盲文车站牌,各种公共交通工具设置语音提示和即时文字滚动信息显示。道路交通设置音响提示信号。在全市服务行业推广使用中国手语。残疾人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取得较大进展,实现残疾人与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牵头单位:市建委;相关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房产住宅局、市民政局、市广电局、市残联、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和各区、县、市政府)。

(十)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目标

各级残联组织机构完善、机制健全、富有活力和效能,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各级残联领导班子“为公、勤政、团结、廉洁”,残疾人工作者思想素质高,热爱残疾人事业,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为残疾人提供周到的专业化服务。市残联配备残疾人副理事长,理事会配备驻会盲人理事、驻会聋人理事以及专(兼)职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理事,市残联机关残疾人干部达15%以上,各区、县(市)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配备残疾人干部。建设完善全市优秀残疾人人才库,市级数量不低于80人,区、县(市)数量不低于30人。市及区县(市)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健全、运作规范,有独立办公活动场所,有专门工作人员,市级协会年活动经费不少于1万元,区、县(市)协会年活动经费不少于5千元,各专门协会有计划、经常性开展活动,有效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牵头单位:市残工委;相关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和各区、县、市政府)。

(十一)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目标

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重点健全基层残联组织。乡镇、街道成立残疾人联合会,规格与当地内设机构规格相同,由乡镇、街道残联主席团推举残联理事长,由党委任命,乡镇、街道残联从主席团委员中选聘残疾人委员作为专职委员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形成以社区(村)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村)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村)服务机构为基础的社区(村)残疾人工作机制,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帮扶服务。社区(村)残疾人协会有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社区(村)聘有残疾人专职委员、设有残疾人活动室,广泛开展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扶残助残等丰富多彩活动。积极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将助残志愿工作纳入各级志工委和志愿者工作站(牵头单位: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团市委和各区、县、市政府)。

(十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市和区县(市)功能齐全、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和托养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区、县(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指导、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七位一体”服务;逐步形成以市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骨干,以区、县(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的市及区、县(市)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区、县(市)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由同级政府负责解决,各区、县(市)人口在80万人以上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不得小于1200平方米;人口在60至80万人的,建设规模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人口在60万人以下的,建设规模不得小于800平方米;有条件的区、县(市)要将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纳入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确定级格,配备人员(牵头单位: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和各区、县、市政府)。

(十三)残疾人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

各级政府将残疾人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总体规划,残疾人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落实年维护费用;各级政府网站开辟宣传残疾人事业、服务残疾人的窗口;各级残联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领导小组,有专职技术人员、信息报送人员和专职统计人员;市和区、县(市)残联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与上级残联、本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相关单位的信息交换,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到60%的县(市),60%的县(市)实现业务数据本地录入,通过统计软件顺利完成统计数据的传输与汇总,实现统计数据覆盖90%的县(市);加强市残联门户网站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提供更多在线办事事项,积极推进网站信息无障碍。加强信息技术普及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市残联;相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信息产业局和各区、县、市政府)。

四、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对照示范城市创建标准,开展前期研究评估,起草总体创建方案和配套实施方案,确定创建工作机制,明确创建内容和责任分工,成立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创建示范城市动员大会,做到层层动员、层层部署;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已完成。

(二)创建阶段。认真对照示范城市创建标准和要求,制定创建阶段工作计划,明确阶段工作重点,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建立创建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确保创建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验收阶段。做好验收工作各类资料台帐的收集、整理;邀请省残工委对我市创建工作进行初审评估;做好验收申请工作;迎接中国残联的实地考核验收。

五、创建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张效廉市长为组长,王莉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残联,负责创建的日常组织工作。各区、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制定本地区创建方案,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各级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要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积极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残联要把创建工作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紧密结合,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根据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指导,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落实创建经费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10

(一)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特教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1、协调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国家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措施,完善残疾人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点工作和支持体系建设。鼓励、推动特教学校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送教上门、自闭症教育工作。

2、在总结“十一五”工作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科学论证并提出“十二五”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

3、推进各地残联与教育、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适时召开我省特教工作会议。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服务能力

1、积极配合发改委、教育厅认真做好“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切实改善残疾儿童少年教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

2、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做好残疾人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举办具备特殊培训手段和条件的残疾人职业培训班,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培训档次。加强省职业培训中心的自身建设,逐步建立以就业市场预测、创业和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职业培训业务体系。

3、做好2010年残疾学生高考录取工作,使录取率达到95%以上。建立残疾学生高考录取工作制度,以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抓住关键性环节,确保符合条件的上线考生能顺利录取。

4、积极创造条件,在我省筹备兴建一所高等特殊教育学院。

5、推进我省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为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创造条件。积极参加残联系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培训,评选、推荐我省优秀特教教师参加全国优秀特教教师评选。

6、做好“中国手语”、“双拼盲文”推广工作。继续在全省残联系统开展手语培训,在普及的基础上建立骨干翻译队伍。并与省直新闻媒体联合开展“湖北省首届中国手语大奖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聋人信息交流无障碍氛围。

(三)广泛深入开展扶残助学工作

1、帮助特教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落实各项助学政策,完善助学制度,在“普惠”政策基础上,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惠”政策和服务。

2、积极做好“专项助学”项目和“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项目,进一步加大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少年的助学力度,切实发挥项目效益,高度重视项目宣传工作,扩大项目社会影响。

3、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贫困寄宿生按照城市低保待遇进行补贴,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85%以上,使残疾女童和盲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有大幅度提高,切实降低残疾儿童辍学率。

4、开展对高中和职业中专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的资助活动。

5、对当年录取的残疾大学生继续实行奖励,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二、残疾人就业重点工作

2010年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进一步完善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对登记失业残疾人、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有就业愿望残疾人的就业援助服务力度。

(一)继续完善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措施

1、继续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进一步完善按比例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等配套政策措施。

2、做好《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的贯

彻落实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完善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援助、购买服务和培训以及就业服务管理等制度,逐步实现残疾人就业服务制度化。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规模增长

1、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重点做好登记失业残疾人、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有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和残疾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服务力度,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直接援助等措施提高就业率。

2、紧紧抓住以创业带就业这个轴心,重点做好残疾大学生创业项目。继续扶持残疾人灵活从业,创建一批省级“自强创业”示范基地。与省直新闻媒体联合开展“2010年度湖北省残疾人创业论坛”活动,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新风貌,引导带动残疾人自强创业。通过多渠道就业,实现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新增10000人。

3、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特色产业,拓宽残疾人就业领域,为残疾人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岗位。通过购买公益岗位等形式,开发一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通过基地和项目的推动,促进全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4、举办湖北省首届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销会。

(四)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相关工作

1、组织开展我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2、参加全国残联系统中等职业学校残疾人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三、残疾人扶贫重点工作

2010年残疾人扶贫工作继续着力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制定和完善针对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政策措施。认真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检查验收评估,编制新一个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将县级残疾人扶贫与就业工作统筹规划,强化扶贫措施,提升扶贫服务的能力。

(一)把握扶贫形势,做好政策衔接

1、全面详尽掌握农村贫困残疾人底数,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残疾人扶贫开发措施。

2、协调解决好农村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惠农政策、社会保障和救助范围,使因病、因灾、因祸暂时贫困的残疾人得到专项和阶段救济救助。

(二)科学评估检查,制定扶贫规划

1、确保如期实现《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在各地检查验收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抽查,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对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和扶贫机制方式作出调整和改进。

2、客观评估残疾人扶贫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运行效果,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与国家扶贫开发规划衔接,研究制定新的残疾人扶贫十年规划和“十二五”残疾人扶贫实施方案。

(三)强化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实效

1、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创建5个省级扶贫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扶持残疾人达到100人以上。加强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实现培训、就业、脱贫“三赢”的目标。

2、确保完成5万农村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加大扶贫培训力度,提高扶贫效果。

3、将城乡低收入残疾人纳入国家实施的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各类建房项目,确保残疾人家庭建房资金足额到位。

4、坚持开户到人的扶贫开发方针,探索开展资助残疾人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扶贫模式,通过务工、分红或土地流转收益稳定增加贫困残疾人家庭经济收入。

5、激活原有县、乡残疾人服务社,完善功能定位,健全服务制度,加强与农村其他专业化、社会化组织的合作,为残疾人扶贫开发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

(四)实施扶贫项目,落实扶贫目标

1、做好康复扶贫贷款落实工作,选择好既符合金融政策,又能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的“公司加农户”项目,100%完成中残联下达的贷款任务,下半年,对康复扶贫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并进行通报。

2、继续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工作。建立项目运行机制,落实配套资金,制定优惠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实行目标考核,强化监督管理。对县市政府领导重视、配套资金落实、基层组织建设达标、乡镇村组积极性高、协调工作做得好的地方,重点给予项目支持。协调各地搞好贫困残疾人无房户和危房户的调查摸底,积极争取中央的专项补助资金和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协调相关部门,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纳入到扶贫搬迁和安居工程。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重点工作

2010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落实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和推动专项制度建设为重点,继续探索和推进“分类救助”,认真落实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政策,加快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努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研究制定残疾人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

(一)继续实施和推进“分类施保”

1、确保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继续巩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成果,切实保障城乡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

2、开展对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排查,全面掌握城乡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督促检查各项救助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落实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家庭“分类施保”政策措施,提高和改善这一部分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3、认真落实保障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推动农村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全省13万残疾人救助经费发放和督促检查工作。

4、在保基本、促提高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我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普惠加特惠”机制建设,加大推动各相关部门出台提高贫困残疾人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和就业援助标准和范围等特惠政策的力度。

(二)扎实做好残疾人参加新农保试点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关于“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保险费”的精神,出台我省残疾人参加新农保试点工作有关意见,按照中国残联《关于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做好残疾人参保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09〕15号)要求,鼓励和帮助农村残疾人积极参保。

2、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参保人员摸底建档工作,全面掌握农村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基本情况,做好与新农保经办机构的衔接,确保重度残疾人参保由地方财政代缴保险费等特惠政策得到落实。

3、落实新农保试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加强对残疾人参保优惠政策的研究,对残疾人选择高档次参保缴费补贴办法、重度以外的残疾人参保扶助措施,以及残疾人领取基础养老金补贴制度、年限放宽制度等进行探索。

4、加强残疾人参加新农保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建立残疾人新农保半年报和季报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残疾人参保试点工作的宣传工作,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村残疾人自觉参保,努力提高受益面。

(三)扎实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

1、严格按照中国残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阳光家园计划的通知》和中国残联《关于认真做好〈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协调落实配套资金,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培训,强化检查督导,打造“阳光家园”服务品牌,全面完成年度资助任务。统一使用阳光家园计划标识。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11

所谓“千元就业”工程,就是选定一个项目,找到一位能人,解决1000元启动经费,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帮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贫困残疾人家庭的项目、资金和技术等难题,实现残疾人技能培训与生产和扶贫的有机结合。“千元就业”工程的实施始于2005年,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残疾人就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已帮扶802人,计划到“十一五”末,帮扶2200名残疾人就业或创业。经过努力,所有扶持对象的家庭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有的已经走上富裕之路。

2007年,在安徽省“万人就业”工程的基础上,铜陵市继续实施 “千元就业”工程,并纳入市政府20项民生工程进行重点安排、统一部署,由重点帮扶农村残疾人推广到城乡结合。计划自2007年起,每年扶持城乡无工作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不少于400人,2007年到2010年全市将对2000名残疾人实施千元扶持,为每位扶持对象无偿提供1000元资金。2007年的计划已经实现,共扶持402名残疾人就业和创业。

为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落实到位,铜陵市残联的主要做法是:

1.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市里成立了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万以学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残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残联,负责日常工作。今年4月,市残工委开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对项目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和安排。市残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规范了操作程序,制定了工作责任制度、跟踪问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还以助残日宣传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为契机,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大力宣传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型事迹,宣传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的重要意义、扶持方式和操作程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注和扶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氛围,同时也促进了该项工程实施的透明、公开。

2.阳光操作,规范有序。

①公平公正地选定扶持对象。全市各县区残联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对照“五个优先”的原则认真筛选扶持对象,即:优先扶持有选派干部任职村镇的残疾人;优先扶持特困残疾人;优先扶持社区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优先扶持下岗、失业残疾人职工;优先扶持零就业家庭的残疾人。

②加强职业培训,做到项目、技术、资金扶持的有机结合。项目、技术、资金是困扰残疾人自谋职业的三大瓶颈。“千元就业”工程不只是简单的资金扶持,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授之以创业技巧,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地选好创业项目,项目有:种养殖、机电维修、餐饮、日常小服务行业等。在扶持对象确定后,根据创业项目的实际要求,组织实施有效的免费技能和技术培训。对于120余名城镇对象,在劳动社保部门支持下,组织开办了首期残疾人创业培训班,通过专家指导,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掌握创业技能,了解有关优惠政策。对于农村扶持对象,在选派干部和村委会帮助下,就近就地选择当地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技术特派员或行业协会等作为帮扶人,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和帮扶,并签订帮扶协议书。通过项目、技术、资金的扶持,引导、帮助残疾人找到创业项目和途径,力求在1~2年时间内摆脱贫困,走上自强之路。

③多层次、多形式做好督促检查。一是市残联会同组织部、财政局多次深入基层,对一县四区的对象筛选、资金到位、项目启动、技术帮扶等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二是电话抽查,重点检查资金到人情况;三是配合市民生办进行随机抽样、入户调查,并及时向有关县区反馈检查情况,总结好的经验,解决存在问题,以促进“千元就业”工程发挥最大效能。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12

截止2018年10月31日,我县共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33万人,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其中:建档立卡户贫困残疾人2844人,占全县贫困建档立卡总人数65972人的4.3%。可见残疾人脱贫攻坚面临着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确保到2018年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事关全县贫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取得的成效

(一)上门办证,服务一批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理残疾证,无法享受到国家相关助残优惠政策,难以实现脱贫摘帽。针对一些边远偏僻山村、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办证难问题,我县多次组织残联、卫计局、县医院、州精神病院等人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和无法集中的精神病人等采取上门采集信息、进行评残服务,解决残疾人办证“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残疾人公平、公正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了重要保障,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残疾群众。2017年开始,县残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建档立卡疑似贫困残疾人精准识别、上门办证服务工作,截止2018年10月底,持证残疾人为1.33万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残疾人2844人,残疾人办证率名列全州第一,确保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通过精准识别把残疾人纳入优惠政策兜底一批残疾人脱贫。

(二)精准康复,改善一批

通过落实精准康复政策,开展精准康复项目、精准辅具配发、假肢安装等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改善残疾人状况。精准康复,抢救一批。开展精准康复服务361人(次),投入资金14.46万元。通过“文山国际微笑行动”项目,为102名唇腭裂患者实施唇腭裂手术,救助孤独症、脑瘫儿童9名;开展精神病人服药救助230人,补助资金22.4万元。人性配发,辅助一批。发放辅助器具682件,投入资金292万元,假肢安装146例,投入资金55.89万元。科普宣传,普及一批。通过康复科普宣传,共发放预防康复宣传册1万余份,为近3000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需求登记,为近1000名群众进行了义诊。

(三)多岗就业,致富一批

2014年以来,县残联通过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安置、多资金扶持,积极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建立起了“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与个体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全县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残疾人安居乐业,共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创业扶持,培训一批。推荐37名残疾人到县外就业,扶持个体创业40人,投入扶持资金35.8万元。推荐盲人参加省、州按摩培训38人,全部实现就业;参加盲人电脑培训7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期230人,共投入培训经费21.2万元。专场招聘,推荐一批。与人社部门共同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6场。新增残疾人就业推荐26人,新增残疾人就业10人。精准培训,造就一批。以电子商务、摩托车维修等新型培训项目为抓手,采取“量体裁衣”的方式,为残疾人量身订制培训项目和计划,提高上岗率。截止目前,共投入30万元,开展户联小镇电子商务培训1期,培训学员106人,摩托车维修培训2期,培训人数70人,就业率达73%;创建基地,安置一批。创建2个县级扶贫示范基地,扶持资金9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11人,辐射、带动、帮扶3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四)基本保障,兜底一批

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共计10351人1405.6万元,对977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进行“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服务,托养补助资金81.66万元,实现建档立卡符合条件残疾人享受补贴全覆盖;投入84万元免费为151户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改造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居家条件,减轻家庭成员护理照料负担;推动建档立卡残疾人参加城乡医保达100%;2014年以来,全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41户,共投入41万元,按1万元/户实施改造;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430人11.18万元;利用春节、助残日等节日,开展贫困残疾人慰问和临时救助,共有229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救助,发放资金12.55万元。通过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残疾人。

(五)多元教育,提升一批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入学问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89.5%;目前在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少年儿童256名;大力开展公益金助学、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和州级扶残助学项目,全面助力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高中和大学教育。投入资金33.8余万元,资助221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现了就学梦。

(六)多彩文化,激励一批

组织2500余名残疾人开展“爱耳日”、“助残日”“特奥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活动,提高残疾人适应能力和生产劳动能力;先后向省、州输送残疾人运动员11名。展现了新时期我县残疾人“团结、拼搏、创新、图强”的精神风貌。通过文体活动激发潜能脱贫一批残疾人;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平台,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全媒体宣传展示我县残疾人扶贫脱贫先进事迹和残疾预防知识,助力残疾人扶贫工作;激励了残疾人创业的勇气,树起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自信心。通过文化、体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残疾人获得感,鼓励一批残疾人通过自强自立创业就业脱贫。

(七)整合资源,帮扶一批

助残脱贫与各项残疾人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整合残疾人工作各类资源,统筹推进助残脱贫行动。比如,在帮扶洞波乡坡令村委会玉弄村小组的一级肢体残疾人林正阳时,我们结合实施危房改造、无障碍改造、扶持创业示范户等项目,给予其建房补助1万元,无障碍改造资金6000元,创业示范户补贴1万元,并通过省级公益金轮椅捐赠项目,赠送一台电动轮椅,使得作为政府兜底的林正阳一家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在扶贫工作中,把有劳动意愿并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优先予以扶持;结合相关惠残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提供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为确保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县残联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做到“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主动做好和县扶贫办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全面服务脱贫攻坚大局。二是强化安排部署。多次召开班子会、对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安排部署,聚焦让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聚焦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和基本生活无障碍覆盖面,把实现残疾人脱贫目标具体化,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紧抓实抓好。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印发《富宁县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富宁县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强化督查检查。成立脱贫攻坚督查组,深入乡(镇),村(社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开展残疾人证办理和惠残政策落实专项督查。五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富宁县电视台等媒体,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将惠残政策印发给建档立卡户,持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六是强化政策落地。坚持不懈抓好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的证件办理、“两项补贴”政策落实和资金发放、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辅助器具发放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全面打赢扶贫政策落地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四、今后的重点工作

今后助残脱贫工作,重点开展“八项帮扶行动”,具体是:

一是助残脱贫产业帮扶行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司+残疾人(户)”模式,帮扶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殖项目。扶持项目将优先落实到有种植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户。

二是就业技能提升行动。对有参加培训意愿、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免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开发“互联网+”、家庭手工业、辅助性就业等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项目,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

三是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联合卫计部门,利用家庭医生团队为建档立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实现精准康复服务全覆盖。为有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提供了免费适配辅具、安装假肢矫形器、康复训练服务、发放精神病服药补贴等康复服务。

四是托养照料服务行动。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购买托养服务,对有托养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全覆盖。

五是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行动。为有改造需求且具备改造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六是残疾大学生救助行动。对当年考入高等院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学生按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目前,已组织基层残联对今年有高考生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进行摸底统计,宣传资助政策。

残疾人创业项目篇13

截止2018年10月31日,我县共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33万人,残疾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其中:建档立卡户贫困残疾人2844人,占全县贫困建档立卡总人数65972人的4.3%。可见残疾人脱贫攻坚面临着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等困难和问题,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确保到2018年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事关全县贫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县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取得的成效

(一)上门办证,服务一批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理残疾证,无法享受到国家相关助残优惠政策,难以实现脱贫摘帽。针对一些边远偏僻山村、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办证难问题,我县多次组织残联、卫计局、县医院、州精神病院等人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和无法集中的精神病人等采取上门采集信息、进行评残服务,解决残疾人办证“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残疾人公平、公正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了重要保障,实实在在帮助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残疾群众。2017年开始,县残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建档立卡疑似贫困残疾人精准识别、上门办证服务工作,截止2018年10月底,持证残疾人为1.33万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残疾人2844人,残疾人办证率名列全州第一,确保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通过精准识别把残疾人纳入优惠政策兜底一批残疾人脱贫。

(二)精准康复,改善一批

通过落实精准康复政策,开展精准康复项目、精准辅具配发、假肢安装等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改善残疾人状况。精准康复,抢救一批。开展精准康复服务361人(次),投入资金14.46万元。通过“文山国际微笑行动”项目,为102名唇腭裂患者实施唇腭裂手术,救助孤独症、脑瘫儿童9名;开展精神病人服药救助230人,补助资金22.4万元。人性配发,辅助一批。发放辅助器具682件,投入资金292万元,假肢安装146例,投入资金55.89万元。科普宣传,普及一批。通过康复科普宣传,共发放预防康复宣传册1万余份,为近3000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需求登记,为近1000名群众进行了义诊。

(三)多岗就业,致富一批

2014年以来,县残联通过多渠道培训、多方位安置、多资金扶持,积极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建立起了“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与个体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全县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残疾人安居乐业,共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创业扶持,培训一批。推荐37名残疾人到县外就业,扶持个体创业40人,投入扶持资金35.8万元。推荐盲人参加省、州按摩培训38人,全部实现就业;参加盲人电脑培训7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期230人,共投入培训经费21.2万元。专场招聘,推荐一批。与人社部门共同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6场。新增残疾人就业推荐26人,新增残疾人就业10人。精准培训,造就一批。以电子商务、摩托车维修等新型培训项目为抓手,采取“量体裁衣”的方式,为残疾人量身订制培训项目和计划,提高上岗率。截止目前,共投入30万元,开展户联小镇电子商务培训1期,培训学员106人,摩托车维修培训2期,培训人数70人,就业率达73%;创建基地,安置一批。创建2个县级扶贫示范基地,扶持资金9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11人,辐射、带动、帮扶3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四)基本保障,兜底一批

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共计10351人1405.6万元,对977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进行“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服务,托养补助资金81.66万元,实现建档立卡符合条件残疾人享受补贴全覆盖;投入84万元免费为151户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环境无障碍改造,改造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居家条件,减轻家庭成员护理照料负担;推动建档立卡残疾人参加城乡医保达100%;2014年以来,全县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41户,共投入41万元,按1万元/户实施改造;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430人11.18万元;利用春节、助残日等节日,开展贫困残疾人慰问和临时救助,共有229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救助,发放资金12.55万元。通过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残疾人。

(五)多元教育,提升一批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全面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入学问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89.5%;目前在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少年儿童256名;大力开展公益金助学、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和州级扶残助学项目,全面助力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高中和大学教育。投入资金33.8余万元,资助221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现了就学梦。

(六)多彩文化,激励一批

组织2500余名残疾人开展“爱耳日”、“助残日”“特奥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活动,提高残疾人适应能力和生产劳动能力;先后向省、州输送残疾人运动员11名。展现了新时期我县残疾人“团结、拼搏、创新、图强”的精神风貌。通过文体活动激发潜能脱贫一批残疾人;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平台,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全媒体宣传展示我县残疾人扶贫脱贫先进事迹和残疾预防知识,助力残疾人扶贫工作;激励了残疾人创业的勇气,树起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自信心。通过文化、体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残疾人获得感,鼓励一批残疾人通过自强自立创业就业脱贫。

(七)整合资源,帮扶一批

助残脱贫与各项残疾人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整合残疾人工作各类资源,统筹推进助残脱贫行动。比如,在帮扶洞波乡坡令村委会玉弄村小组的一级肢体残疾人林正阳时,我们结合实施危房改造、无障碍改造、扶持创业示范户等项目,给予其建房补助1万元,无障碍改造资金6000元,创业示范户补贴1万元,并通过省级公益金轮椅捐赠项目,赠送一台电动轮椅,使得作为政府兜底的林正阳一家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在扶贫工作中,把有劳动意愿并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优先予以扶持;结合相关惠残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提供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为确保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县残联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做到“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主动做好和县扶贫办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全面服务脱贫攻坚大局。二是强化安排部署。多次召开班子会、对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安排部署,聚焦让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聚焦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和基本生活无障碍覆盖面,把实现残疾人脱贫目标具体化,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紧抓实抓好。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印发《富宁县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富宁县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强化督查检查。成立脱贫攻坚督查组,深入乡(镇),村(社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开展残疾人证办理和惠残政策落实专项督查。五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富宁县电视台等媒体,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将惠残政策印发给建档立卡户,持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六是强化政策落地。坚持不懈抓好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的证件办理、“两项补贴”政策落实和资金发放、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辅助器具发放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全面打赢扶贫政策落地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四、今后的重点工作

今后助残脱贫工作,重点开展“八项帮扶行动”,具体是:

一是助残脱贫产业帮扶行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司+残疾人(户)”模式,帮扶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殖项目。扶持项目将优先落实到有种植养殖意愿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户。

二是就业技能提升行动。对有参加培训意愿、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免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开发“互联网+”、家庭手工业、辅助性就业等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项目,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

三是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联合卫计部门,利用家庭医生团队为建档立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实现精准康复服务全覆盖。为有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提供了免费适配辅具、安装假肢矫形器、康复训练服务、发放精神病服药补贴等康复服务。

四是托养照料服务行动。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购买托养服务,对有托养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全覆盖。

五是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行动。为有改造需求且具备改造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六是残疾大学生救助行动。对当年考入高等院校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学生按相应标准给予一次性资助。目前,已组织基层残联对今年有高考生的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进行摸底统计,宣传资助政策。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