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实用13篇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

一、家庭康复的渠道有待大面积开通

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是实施早期康复的最佳途径,是大面积挽救听力残疾儿童的主体工程。在我国虽有了一些关于听力残疾家庭康复的指导著作,许多地方开办了家长培训班。然而,真正在家庭康复方面经过实践,取得发言权的指导者却寥寥无几。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虽然有几个典型,然而大面积家庭康复的渠道尚未开通。导致有的学校、康复训练机构,康复训练搞得非常好,但是没有采取得力措施把家长、社会力量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缺少有利环境,学生在训练机构中学的内容缺少应用、验证、强化的机会,结果是“学得慢,忘得快”,事倍功半。

二、听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工作有待深化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它是一种康复方式和制度,与过去一向实行的“医院康复”完全不同。其内涵为“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它的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的平等一员。目前不少地、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还是空白。

《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实施办法”中,提出“在三年时间内通过中央、省、市、县分级师资培训,使每一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中都有一名可以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康复协调员。”各地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应依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实施办法”的精神,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区康复协调员,从而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断深化听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工作。

三、对助听器的功能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给其佩戴助听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佩戴助听器可以提高康复效率。但一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家长对助听器认识不够全面,未能意识到它在康复中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家庭对于助听器没有支付能力。由此看出,家长的观念、经济情况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建议对于低收入、困难家庭,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开发研制价格相对低廉、声学特性良好的助听器,提高听力康复辅助器具的普及性和利用率,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发展。

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欠完善

目前,不少地市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欠完善,应在听力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综合医疗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领域的作用,力求为我所用。认真做好各地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审批和挂牌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网络建设,各区、县(市)康复机构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强自身能力,发挥为基层服务的作用,有条件的区、县(市)要探索引导、扶植、规范民间康复机构的政策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作用。

为提升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康复协会应在以下方面作出明确规定:(1)康复机构的性质与功能;(2)机构设置与规模;(3)专业人员配备;(4)服务场所;(5)设备与器材;(6)服务质量;(7)检查评估;(8)机构监管。

五、各级分管部门还未足够重视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工作

我国特殊儿童的早期补偿康复工作起步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观点、各种方法尚未成熟,还没有针对各类特殊儿童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也如此,某些特殊学校,工作重心放在了所谓的新课改、素质教育这些上级安排的任务上,学前教育阶段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0~6岁,这一残疾儿童康复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被白白浪费。0~6岁儿童如果能实现早期干预,就可能完全康复,生活自立、回归社会。如果错失了康复时机,就会丧失获得满意康复效果的机会。

六、忽视全面康复训练

有些康复学校和机构,重视进行单一的缺陷补偿训练,忽视了听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使得儿童某种感官的缺陷补偿成效明显,而其它方面的心理、人格与行为问题不断,同样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如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只重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忽视了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方面的训练。

七、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康复训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大大小小的康复机构,普遍反映缺乏专业训练人员。加之对听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工作的全民意识不强,认识不高,个性化服务尚不到位,影响了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中,应依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建立起一支掌握残疾人康复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师资队伍,不断推动和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规范化建设。

八、康复训练资金投入不足,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宣传工作不够重视

政府开办的康复机构,由于各级组织对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科学、长期、规范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致使康复人员及康复工作经费明显不足;私立的康复机构往往以营利为目的,对儿童的训练资金投入不足。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

加强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宣传工作,是康复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康复工作;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各相关单位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康复工作体系。同时,要把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渗透到开展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等活动中去,普及康复知识,增强听力残疾预防意识,减少事故致残。还要通过宣传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理念,避免残疾程度加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应紧紧围绕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线,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使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2

(二)组织实施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为全市361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500元的药费补助。

(三)组织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343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并适配辅助器具。其中:

1.听力语言残疾儿童:为16名中低收入家庭聋儿重建听力,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一学年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配发人工耳蜗产品1套,12000元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费,术后一学年(10个月)14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21名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包括为每名受助人提供2台全数字助听器,免费验配和一年内的调试;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53名已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儿每人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

2.肢体残疾儿童:为16名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并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每例手术补贴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

3.脑瘫儿童:为18名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给予每人13200元的康复训练和矫形器装配补贴(其中训练费12000元,矫形器1200元)。

4.孤独症、智障儿童:为11名孤独症儿童和22名智障儿童每人提供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

5.辅助器具:为27名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每人补贴5000元;其中零部件及材料费占60%,制作费(诊断评估、制作和适应性训练)占40%。为159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每人补贴1500元;其中产品购置费占90%,评估适配费(残疾现状评估、辅助器具适配、家长培训、适配教材等)占10%。

二、组织实施好公益金康复项目

组织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省康复项目。为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医疗救助,为贫困残疾人配发和适配辅助器具,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等。

2011年度为98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医疗救助。

2011年度,为212名贫困低视力残疾人适配助视器;为贫困肢体残疾人装配矫形器32例;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大腿假肢19例;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小腿假肢19例;为贫困残疾人装配膝离断或髋离断假肢3例;为贫困残疾人装配装饰或功能性上肢假肢4例。

2011年度为25名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包括:提供助听器、电池、首次耳模制作及验配。

2012年为22名贫困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三、加强康复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委《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推动上述政策尽早得到落实,并积极争取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推动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纳入城乡医保报销范围。

四、加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要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多途径、多形式面向基层开展康复人才培养。加强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工作,注重支持、选拔、培养、使用及考核学科带头人;重点做好社区康复协调员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争将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助理员都培养成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好、使用好社区康复协调员,发挥好他们在基层的作用;重视做好康复人才数据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康复人才信息统计数据库,及时储存、更新各级各类康复人才情况,尤其做好社区康复协调员台账信息统计和队伍管理工作。

二要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领导,统筹本地区康复资源,制定康复机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康复机构的功能定位,积极与卫生等部门协作,推动本地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及执业工作,探索有效的运行模式,形成地区康复机构优势互补、差异竞争的格局。落实《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市、县二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继续开展各级各类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工作,不断加强康复机构的软硬件建设,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康复机构全面、规范、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大力推动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积极有效提高康复工作整体水平,促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早日实现。总结推广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培育活动经验,进一步丰富示范地区工作内容,不断提升康复训练和服务水平,推动社区康复示范站培育工作,重点推动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按照中国残联修订、完善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指标体系,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全面推广国际社区康复工作理念,促进社区康复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3

(一)加强了两纲的宣传培训工作

1、做好职工政策宣传,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在残联系统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学习《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科普知识。

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对女职工进行“四有”、“四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受教育面100%。

三是积极参加妇儿工委组织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

四是在女职工中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参加巾帼建功活动的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00%。

五是围绕我会业务工作目标,组织女职工学习文化知识、学政治理论、学业务技术,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80%以上的女职工成为业务技术骨干。45岁以下的女性公务员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六是积极宣传妇女先进典型,鼓励女职工爱岗敬业创一流业绩。本年内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的女性占女职工总数的20%,实行目标管理的称职女职工达100%,优秀占20%。

七是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是开展“文明家庭”、“家庭文化建设”的创评活动,在倡导家庭美德建设方面效果明显,五好文明家庭户数占职工家庭总户数的100%。

九是落实政策,关爱女职工。按照市直机关工委妇工委要求,每年对女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做到一年一检。

2、做好节日宣传活动。

一是每年“三.八”妇女节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妇女工作的积极性。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宣传了妇女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多次举行如何维护自身和残疾妇女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问答;

二是在“全国助残日”和“六.一”儿童节期间,市残联领导多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东区华山小学特教班、脑瘫儿童社区康复站和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看望残疾学生,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慰问金;部分社区也在“六.一”和“国庆节”组织不同形式的亲子活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单位、企业纷纷向所在社区康复站残疾儿童捐款捐物等;

三是加强“爱耳日”、“爱眼日”、“碘防治”和降低残疾儿出生的宣传预防工作。

(二)重视残疾妇女儿童工作

一是加强就业、扶持力度。

几年来全市残联系统组织有身体条件的残疾人盲人按摩培训8期,种(养)植业培训20期,电脑培训16期、电焊培训1期,共培训残疾人1000多人,残疾妇女占45%;扶持农村贫困妇女家庭危房改造900余户,占总数的45%。

二是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力度。

帮助具备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积极争取公益金助学项目中央专项资金100余万元,资助贫困残疾学生1000余人次名,女性占45%;做好残疾学生入学工作,协助教育部门做好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招生工作,将适龄轻中度的脑瘫儿童纳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做好残疾人高考学生的录取工作。

三是加大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维护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几年来,接待残疾妇女儿童上访320人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18人次,临时救助残疾妇女儿童130余人次。

四是努力实现城镇残疾妇女儿童病有所医的愿望。

借市医保局完善城市居民医保政策的机会,市残联积极分析残疾人现状,研究对策,不失时机地向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提高残疾人补助标准和扩大残疾人补助范围,保障了残疾妇女和未成年残疾人病有所医。

(三)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工作

实施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十五”、“十一五”期间为120余名0-7岁聋哑儿童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110名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为130名脑瘫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有效率达95%;培训聋儿、智力残疾儿童家长9次,为100聋儿进行听力测试、耳模制作,为他们配戴了助听器100个;实施贫困肢残儿童矫治手术31例,女性占45%,通过手术、术后康复训练和配备辅助器具,大大地提高了肢残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做好信息交流工作

认真报送各种材料、统计报表,按时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信息反馈及时。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4

㈠严格按照省下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配套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康复项目。

㈡指导和督促我市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定点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㈢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㈣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㈠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投入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选拔基层有实际经验康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着重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三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残联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对已被省残联确定的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机构,要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2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阳新县作为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做好迎检工作。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

各县(市)区残联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康复项目,

确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级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㈠做好终期检查、自查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人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市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

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5

(二)组织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

组织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经费规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加强康复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加强与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部委的沟通协调,继续做好条例的调研、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条文修改和上报等各项工作,努力在残疾人康复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内容纳入其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项任务,重点完成社区康复协调员10万名以上的培训任务。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积极申报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等职种。做好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培训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筹备并召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与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完善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康复机构准入办法和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开展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援建四川灾区康复机构项目工作。各地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定位、发展方向,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康复机构的软硬件建设。

(六)加大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地全面开展,在城市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质量,在农村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探索有特色、满足社区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突破农村地区社区康复工作。

(七)做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

与卫生部共同做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三年内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复明一例”的目标。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

做好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等各类救助项目工作,适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项目工作带动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和各地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康复知识。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同时,协调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工作调研,制定儿童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卫生、计生、残联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形成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并制作康复宣传折页、张贴画、音像制品等,宣传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向公众、残疾人及其亲友普及康复知识。组织编印藏、维等少数民族版康复知识手册和宣传材料,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进程。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一)组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终期检查,督导各地完成“十一五”社区康复任务;全面推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深化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成果,重点加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进行检查验收;完善充实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力度,规范培训内容,编制《中国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手册》。

(二)完成6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其中贫困患者免费手术7万例,并做好贫困患者手术数据统计工作。与卫生部认真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指导各地进一步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对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工作。为2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000名。完善地级残联低视力康复部建设工作。筹备“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视力康复项目工作,扩大项目和国际狮子会影响。举办第二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开展2010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对60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依据《创建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地(市、州、盟)、县(市、区)工作标准》,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推广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国家盲杖标准》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扩大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三)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主动将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工作纳入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大局。全力以赴,确保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省级聋儿康复中心职能,带动基层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聋儿康复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听障儿童康复保障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四)实施“公益金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公益金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推进项目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选好定点康复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抓紧贫困脑瘫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举办脑瘫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康复指导读物和音像制品,指导各地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6

(二)组织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

组织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经费规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加强康复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加强与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部委的沟通协调,继续做好条例的调研、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条文修改和上报等各项工作,努力在残疾人康复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内容纳入其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项任务,重点完成社区康复协调员10万名以上的培训任务。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积极申报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等职种。做好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培训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筹备并召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与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完善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康复机构准入办法和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开展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省八一康复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灾区康复机构项目工作。各地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定位、发展方向,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康复机构的软硬件建设。

(六)加大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地全面开展,在城市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质量,在农村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探索有特色、满足社区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突破农村地区社区康复工作。

(七)做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

与卫生部共同做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三年内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复明一例”的目标。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

做好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等各类救助项目工作,适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项目工作带动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和各地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康复知识。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同时,协调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工作调研,制定儿童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卫生、计生、残联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形成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并制作康复宣传折页、张贴画、音像制品等,宣传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向公众、残疾人及其亲友普及康复知识。组织编印藏、维等少数民族版康复知识手册和宣传材料,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进程。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一)组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督导各地完成“”社区康复任务;全面推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深化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成果,重点加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进行检查验收;完善充实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力度,规范培训内容,编制《中国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手册》。

(二)完成6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其中贫困患者免费手术7万例,并做好贫困患者手术数据统计工作。与卫生部认真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指导各地进一步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对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工作。为2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000名。完善地级残联低视力康复部建设工作。筹备“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视力康复项目工作,扩大项目和国际狮子会影响。举办第二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开展2010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对60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依据《创建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地(市、州、盟)、县(市、区)工作标准》,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推广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国家盲杖标准》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扩大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三)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主动将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工作纳入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大局。全力以赴,确保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省级聋儿康复中心职能,带动基层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聋儿康复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听障儿童康复保障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四)实施“公益金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公益金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推进项目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选好定点康复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抓紧贫困脑瘫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举办脑瘫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康复指导读物和音像制品,指导各地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7

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补贴服务。听力残疾少年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实行产品政府采购、定点医院植入手术与自行选购、责任自负相结合,自行选购补贴8.5万/人,极大的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共6名儿童申请该项目,已完结4名儿童的申报流程。

3、人工耳蜗配件补贴服务。为保证植入手术后耳蜗的正常使用,按照5000元/人标准,补贴耳蜗配件的升级、调试及电池等配件更换等所需费用。共21人申请该项目,并完成审批报销流程。

4、保教费补贴服务。加强残疾儿童入读普通幼儿园的保教支持,为在幼儿园接受全日制康复教育的残疾儿童补贴5000元/人。共55名残疾儿童符合条件,已完成审批报销程序。

根据《__市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工作方案》的要求,__区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区、街道两级家长培训工作。

1、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家长培训学校工作。分别在__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和__区慧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成功举办4期家长培训班,邀请__两地多名专家学者为家长们讲授了自闭症康复适宜技术相关知识。培训有助于提升家长的康复意识,重建他们的康复信心。

2、提倡咨询服务与培训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丰富培训工作的内容,吸引更多家长参加培训活动。__区推进咨询服务与培训同时开展的模式。2015年5月15日,在区残疾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举办第二期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讲座,培训班邀请__市康复医学会会长王玉龙教授讲解《残疾人社区康复知识》和市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评测部的负责人黄河主任讲解《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现场还有__深田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小龙为残疾人及家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家长学校培训,让更多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掌握了专业的康复知识,为残疾人开展家庭康复奠定了基础。

3、借助精神卫生日活动平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世界精神卫生日区残联邀请区慢病院心理咨询师为残疾亲友讲解心理康复相关知识。

4、注重街道家长培训室工作。第三季度分别在四个街道家长培训室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对辅助器具的认识,增加辅具使用率。内容包括辅具需求识别、申请流程了解、辅具使用训练等。

依据《__市低视力康复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__区巩固低视力康复服务网络试点区的工作成果。为低视力残疾人提供有效全面的康复服务,康复部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人员参加__市视障康复人员培训班。共组织8名人员参加市残联举办的视障康复专业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掌握低视力康复工作实施方案流程、低视力及社区筛查方法介绍、低视力康复评估和视障辅具等知识。

2、组织街道和社区完成新办证人员筛查、初评工作。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对辖区内持证视障残疾人进行初筛,对光感以上视力、有意愿的残疾人进行相关量表的评估。通过一个月的入户走访,共完成7名视障人员的筛查、初评。

3、举办视障定向行走训练培训班。康复部特邀市辅具中心视障中心专业老师为辖区视障朋友讲解定向行走训练理论知识。20名视障人士参加培训,并接受训练指导员一对一实操指导服务。

依据《关于做好“呼援通”救助服务项目的通知》,__区积极调查,发现需求,并为本区肢体残疾重度一、二级及视障残疾人、多重残疾人(除智力、精神、言语残疾)提供“呼援通”呼叫器救助服务,2015年度共上门入户安装55户。

“呼援通”是紧急救助、社区服务系统12349公益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老年人服务、助残服务、慈善救济等多项特色服务,适合空巢、独居及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残疾人,及时并全天候提供服务。

根据《福彩公益金资助“社区康复中肢体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服务”项目2015年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夯实并推广全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全面促进街道职康中心大力提升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后

能最大独立地自理个人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康复部于3月组织街道完成申请、上报工作,共收到50份申请表;4月完成区残联与市康复中心项目协议;5月分配名额到各服务机构并启动服务。继续推进《__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有序有效开展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辅助器具工作良性发展。

1、今年1-10月共收到辅具器具申请表449份,按照市残联要求完成评估转介适配工作,符合申请条件的有438人,完成辅具配送346件(部分B目录产品因招标问题延缓适配)。其中区配送A目录辅具232人次,308件辅具。通过有效的辅具配送,实现残疾人功能代偿,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2、落实市残联辅助器具服务办法的新目录宣传工作。辅具新目录的出炉使残疾人辅具适配范围再度扩大。新目录也是今后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导向,康复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新目录的认识。

3、为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辅具体验活动,由各个社区专委带领有兴趣的残疾人代表亲自到辅具中心观看并体验辅具,达到更好的普及宣传工作。

4、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辅助器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精神。根据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工作流程,市残联组织开发了“__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信息系统”。康复部经过半年的摸索,现在能熟练应运该系统,实现辅具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继续认真贯彻?__市精神残疾人服药管理和补贴实施方案?,康复部为将方案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展专职委员培训工作。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对实施方案的认识,康复部召集全体专职委员学习文件,解答疑问,理清规定。为尽快落实方案打下了基础。

2、理顺申请、服务流程。流程是整个方案的重点,也是精神残疾人服药管理和补贴顺利实施的关键。本着尽量减少精神残疾人负担的原则,康复部多次与慢病院协商并达成共识,结合方案中的规定,理顺了申请-评估-服药-体检-疗效评估流程。

3、加大宣传力度,发现新需求。__区登记服药管理和补贴的人数共371人,占成年精神残疾人的83%,排全市前列。但仍有部分精神残疾人未享受该服务,为此康复部动员街道、社区力量做到三个“尽量”,一是尽量保证新办证精神残疾人尽快得到服药补贴;二是尽量减少已享受服务的残疾人中断服药的现象;三是尽量动员有需求的残疾人申请该项服务。

4、开展上门筛查服务。与区慢病院合作,由慢病院的医生进社区、上门了解精神残疾人病情。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康复建议,今年共随访10个街道,共计171名残疾人。

康复部将工作重心沉到社区、家庭,在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完成评估、督导和满意度调查各项工作。

1、在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健康卫生中心的医生每月为残疾人提供上门巡诊服务。1-10月,共计巡诊2000余人次。

2、区残联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助残服务。1-10月份,家庭康复服务达2768人次,家庭护理服务达3200人次。

3、加强残疾人体疗康复锻炼。组织智障人士参加国际特奥会东亚区特奥足球赛。这是智障人士首次组队踢球,在融合队员的带动下取得季军的好成绩。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8

(一)印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配套实施办法》,“工程”各个子项目都要严格按照配套实施办法来操作。

(二)确定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由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主要以残联系统为主导,尽量把残联的康复机构纳入其中,承担后期康复训练任务。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先抓好试点,在试点成功地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五)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性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好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其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康复人才培养。以国家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结合我省实际,投入专项经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培训班,抓紧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二是抓县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为每个县、市、区培养2名骨干师资。各地要高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积极选送康复人才参加省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康复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要留得住人才,防止康复人才流失。此外,各地要按照省里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为基层残联培植一批能承担儿童康复训练任务的康复机构。配置一批已有专业人才、有训练场地、有相应资质的残联康复中心,作为0-6岁工程的定点康复机构,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任务计划下达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0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拟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市、区的XXX个地方,要按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抓紧准备创建验收工作。各市要在第一季度先行进行督导,省里将于上半年进行检查督导,迎接国家检查验收。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X五”康复工作任务

根据2009年康复数据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调整任务计划,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

(一)做好终期检查、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X五”规划和国家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儿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省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配合卫生部门一道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9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东营市2019年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主要目的是向家长朋友们普及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及技能,更新家长康复理念,充分发挥家长在儿童全面康复中的作用,提升康复质量,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挖掘自身潜力,尽早融入社会。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0

严格按照院部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完善各项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谐文化,坚持学习和贯彻人文管理的理念,做到开拓、创新、进取。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核心价值观(儿童观、教育观、工作观、管理观)的教育,真正形成优秀的部门文化,达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部门管理制度,部门工作章程等。

建立完善的儿童康复服务档案、体检表及流程等。

康复治疗工作

认真完成现有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工作

及时跟进更新服务档案,制定完善安全的康复服务计划,定期进行康复评估,针对性的变更康复治疗内容,个性化服务每一位残疾儿童。

对所有残疾儿童做好图片或者影像的资料备案。

对科室人员进行岗位明确制,确立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并将残疾儿童档案分类管理,制定康复统计量表,便于康复治疗的统计以及康复效果的对比。

随着各项便民服务的开展,来院儿童的增加,做好与儿童父母的交接工作,制定相关交接表及责任书,明确各方关系,以便顺利开展康复服务工作。

针对中心自闭症患儿的增多,可相应开展有关入学前教育的课程,为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残疾儿童就学率的提升。

开展家长培训班,贯彻家庭康复理念,指导简易家庭康复要领及操作方法。

相关培训工作

根据我院康复中心建设情况、科室配置情况、残疾儿童类别开展相关康复课程,提升科室人员、保育员对于康复的了解以及治疗方式方法,从而达到独立作业能力。

针对自闭症患儿家长如何照顾子女的问题上,相继开展相关培训,从而促进自闭症患儿的家庭教育以及生活能力。

相关活动及日常工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1

近两年妇联拓宽残疾妇女就业领域,使残疾妇女享有充分的就业权利。联合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组织残疾人参加种养殖、电脑、柳编等实用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残疾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做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免费服务工作。我区以实现“有康复训练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为目标,按照省文件要求,做好0-6岁残疾儿童以及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的筛查、评估、系统录入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免费康复训练。近两年,我区共完成518名0-6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年度免费服务任务。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开展7-14岁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在我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启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试点,全年共完成56名脑瘫儿童和17名孤独症儿童的试点训练任务。

我区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大部分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就读于区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我们按照立足基层,面向社会,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宣传形式上坚持多层面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长期宣传与阶段性宣传相结合、创造声势与专题宣传相结合;在宣传主体上坚持面向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性别意识;面向广大妇女儿童宣传,提高其参与意识。主要在助残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使广大残疾人了解新规划,促进新规划实施。

全区残疾人妇女儿童工作正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两个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积极、主动、扎实。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残联妇女工作及保障残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残疾妇女生活还比较贫困、残疾儿童受教育程度还很低,侵害残疾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特殊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会将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以解决残疾妇女儿童的基本需求为重点,紧紧围绕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开创“十三五”工作新局面,加大残疾妇女儿童工作力度,使残疾妇女儿童能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政策。

一是做好本会女职工政策宣传,学习《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鼓励女职工积极参加妇联组织的各项专题教育活动,激励她们爱岗敬业,创一流业绩,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

二是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组织有身体条件的残疾妇女进行就业培训。通过实施“千企万岗”助残就业招聘计划,提高残疾妇女就业率,帮助她们解决就

业难题。三是加大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力度,维护好残疾妇女儿童 的合法权益。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做好贫困残疾妇女帮扶工作。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2

“明智之家”将为3―10岁特殊儿童提供以“行为训练”为基础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基本生活技能指导和融入集体生活训练;为10―18岁的学员提供一种或两种职业技能训练;为18岁以上学员提供就业培训及相关岗位;为老人提供托老及康复服务。“明智之家”的目标是让每个残疾孩子尽早走进社区、融入社会,走向快乐明天,开启智慧人生!“明智之家”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已聘请中残联副主席、中国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协会名誉主席马廷慧女士为顾问和校长,资深教师王学钢为培训督导主任,使残疾儿童能够得到比较先进和有效的指导及训练。

残疾儿童康复培训篇1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