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实用13篇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1

带我的师傅是一个个中专生,开始时我觉得做这个很简单,不用学,一看就会,做是会做,不过不是最省力的方法,就那么做啦一天,做得很累,后来,我看师傅做看他做的很轻松很快,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行呢,难到是我不如他,我知道我不是只是我不够虚心,不想学,看不起这个岗位,是我的态度,既然找到的根本原因,那就好解决啦。后来,仔细看师傅的动作,怎么最省力,怎么最舒服。并且不懂的地方虚心讨叫那些老员工。就这样到我正式独立上岗时,我也像我师傅那样独立上岗啦,并不用要人帮忙啦。

就这样一直到今年,我把我那条的岗位都学会啦,并且我自己也当师傅啦,而且是带三个徒弟,分别教他们不同的岗位该怎么做,开始当别人师傅时我觉得很好玩,终于不用自己做啦,可以徒弟来做啦,就这样想,所以当徒弟一来时,我就给他做啦,当时我是舒服啦,不过后来就不是那么的啦,我没有认真的教他们,导致他们出啦很多的错,很不幸的是要由我这个师傅来为他们善后,他们错多少我就要换多少,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当师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要当就要当好,并且从那以后我也做到啦那点,不管是我徒弟也带徒弟之后,我都会认真的教一下他们,免得出麻烦。

还有就是让我很不爽的就是这里很多人都喜欢说脏话,这是让我很不爽的地方,这让我感觉这里的人的素质很差,厂里面的人的素质还有待,特别是那些班组长的,很喜欢说脏话,以致于我很不习惯这里的文化,都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很难融其中是的,他们一开口就是一句“他妈的”。让人很不爽,让人很难融其中。后来,我跟我高中的同学说啦这个情况,他说,既然你不能改变环境,那你就要适应这个环境。我听啦同学的话,也就开始慢慢跟他们一样啦,不过还是尽量不说,能不说就不说,觉得那样很伤别人自尊。只是权宜之计而已,为了能忙融其中。

六个月的实习期很短,却使我懂得了很多。不仅是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校外实习,还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与人相处,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对冰箱这方面也有了实际和了解,为我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在那里经过半个月的培训让我知道对一个企业而言,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企业经营一湖,管理规范千里长堤。水从堤转,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疮百孔,水就会破堤而出为祸一方。军中无法,自败,企业无规,自乱。经过这几个月实习下来,使我受益,具体的实践体会如下:

1、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管到那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给工作我们实习生实际,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看,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对于些困难我们要端正心态,对于我们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取决于我们踏脚的位置,那样困难也能变成我们飞速成长的跳板。

2、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和工作制度。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

4、要学会怎样认真地工作。以前在学校,下课后就知道和同学玩耍,嘻嘻哈哈、大声谈笑。在这里,可不能这样,,这里是公司,是工作的地方,是对不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错,工作出错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学会像这里的同事一样、认真、努力地工作。

5、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四多一少就是我的态度,我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这和我在学校读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动手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6、要学会虚心,只有虚心请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也只有虚心请教才可使自己进步快。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类课题“企业共建‘厂中校’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18-02

一、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厂中校”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机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厂中校”正是校企合作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合作模式。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文)》中关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明确提出: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1]随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骨干院校建设单位,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不断深入。

供用电技术是供电与用电技术的合称,包括: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安装调试;高、低压输电线路维护;变电站、所的电力运行监控;用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等相关技术。供用电技术专业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普遍存在建设成本高、投入大的特点,近年来电力企业朝着大电网、大机组、远距离、超高压、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更加凸显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近年来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对校企共建“厂中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建设思路

1.明确功能定位,实现互利共赢

厂中校,现在一般定义为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厂中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对企业而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追求的是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单方面要求企业为职业教育作贡献,不能激发企业参与建设“厂中校”的热情,往往容易导致学校一头热,无法展开长期深入合作。因此,学校必须主动为企业服务,寻找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与企业实现互利共赢,才能让企业真正参与进来,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建设“厂中校”的根本目的。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学校、企业双方共赢为目标,结合学院与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厂中校”进行如下的功能定位:

(1)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作为顶岗实习基地是“厂中校”建设的首要功能。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驻厂实习,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体验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学生就业。在“厂中校”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实习、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准员工,合作企业可优先从实习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3)师资培养。“厂中校”可以为学校兼职教师的聘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企业培训讲师的培养提供平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提供保障。

(4)各类培训。利用“厂中校”的资源开展企业的员工培训、客户培训和其他社会培训等,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优化企业客户服务。

2.合理选择合作企业

首先,企业必须与专业对口,能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等整个过程,工艺设备先进,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次,企业具有一定规模,能提供实习场所,能够选聘有经验、负责任的技术骨干开展实习教学指导工作。再次,企业应具有发展活力,有相应的用人需要,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生产任务充足、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我校供用电技术专业2011年与常州苏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厂中校”建设合作,目前有多名同学被聘为公司正式员工,两名同学被评为公司年度学习标兵。2012年,专业与常州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进行的“厂中校”合作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

三、建设办法

1.合作建设

(1)设施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仅要在企业车间直接进行生产性实习,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训和理论学习,要进行各类培训也需要相应的培训场地和硬件设施。要实现“厂中校”的功能定位,如果仅仅直接采用企业原有的生产车间作为全部实习场所,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不能达到良好的实习和培训效果。因此,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扶持,共同规划实习场所的建设布置与实习设备的配置,在原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学用生产性设施由企业提供,理论教学用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由学校提供为主。

(2)师资建设。企业选聘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厂中校”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选派进“厂中校”担任校方指导教师的专任教师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习实习,开展各类培训。企业指导教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由学校按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签发聘书,进行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考核评价,并给予相应待遇;进企业的校方指导老师按照《专职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和《专职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进行管理和考核,对考核合格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给予优先,并将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

2.共同管理

(1)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以后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长时间驻厂实习,是高职院校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研讨制订,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向双方选派的指导教师发放《顶岗实习教学任务通知单》,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方指导教师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执行计划书》,具体制定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进度和实习目标和成果。学生的实习岗位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设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进度按照企业生产活动实际安排,实习目标和成果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设置。

(2)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在“厂中校”进行的学生顶岗实习是围绕具体生产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既具有专业技能学习者的学生身份,同时具有实际产品生产者的员工身份,既要学习,也要生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厂中校”的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实行企业与校方指导教师的共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岗位能力标准为导向,由“双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企业指导教师负责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岗位职责教育和实际生产操作指导,校方指导教师负责相关理论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按规范完成实习任务,并完成实习日志、周记、月志,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批阅,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3)考核与评价。学生实习阶段的考核是学习性和生产性考核的结合,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根据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实习计划的考核要求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与评价。每个工作日的实习完成后双方指导教师对学生一天的实习工作态度、工作实效进行过程性鉴定,每周汇总,月底双方指导教师分别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表》,企业方的考核重点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意识五个方面;校方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组织纪律性以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日志周记、实结、实习内容完成情况等。实习结束后,根据月评价表,结合企业和校方双方意见,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表》,给出等级制的总评成绩。考核合格者获得顶岗实习的相应学分,考核优秀者被推荐到企业优先录用。

3.共享成果

(1)学校方面。“厂中校”为学生提供了集中开展顶岗实习的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资源有限的问题,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进行集中有效管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和欢迎,特别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给予了较高评价。

向“厂中校”选派的学校专任指导教师,开展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教学,并参与生产一线组织和管理、开展技术服务等,使学校的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获得本专业领域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以“厂中校”为依托有效吸纳了一批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等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展行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技术发展动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安排,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改革,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为学生现场授课、指导毕业设计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2)企业方面。对在“厂中校”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培养,与在人才市场直接招聘相比,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适合本企业需求的新员工,对优秀的学生还具有优先选择权,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厂中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硬件资源和校企共建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客户培训提供了培训平台,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职业素质、提升学历水平,建设学习型企业也有利于企业优化客户服务、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同时,学校选派技术服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到企业,参与科技项目开发,企业获得在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支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3

1. 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实习,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身份等诸多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会使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学生不知所措。因此,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2. 要做好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并要做好安全知识考试工作,将考试成绩合格与否作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必备条件,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3. 加强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上都有教师督促,一旦进入企业实习,学校的管理弱化了很多,此时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不能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就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弱,没有人督促而放任自我被实习单位淘汰的。

二、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1. 实习单位的指导管理

实习单位的指导管理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生活管理。岗前培训主要是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厂规厂纪、“厂级”安全教育等内容,一般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岗位技能培训由企业各部门组织实施,每个实习生都安排技术师傅做技术指导,部门对他们像正式员工一样严格考勤、考核。

2. 学校的指导管理

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建立和完善中职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实习,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家长)三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责任。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制,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经常下厂巡查,听取企业对学校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了解实习期间实习学生的意见、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学校转达,以便妥善解决。实习指导教师要关心和了解学生的生活、实习及思想情况,督促学生注意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严格要求学生模范遵守实习纪律,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违纪现象。实习结束后要检查学生实习报告并批阅,协助进行成绩考核,全面做好实结。为方便对实习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及时反馈情况,每个实习单位选出1~2位实习生负责人协助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实习。

3. 学生的自我管理

实习环境和学校环境有明显不同,生活空间变化大。心理压力较重,还会遇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诱惑,因此学生需要在服从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学会在新的环境下与同事、领班、经理沟通,妥善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调整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力争能自觉按照学校的实习要求,培养职业道德,熟练岗位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三、顶岗实习的鉴定总结

顶岗实习鉴定总结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检验实习教学效果和总结实习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习结束前一个月,要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学校要组织召开实习学生座谈会、总结会,全面总结实习的成果,表彰优秀实习生。指导教师要写实结,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单位的管理、实习收获、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总结,为学校今后科学合理安排实习,选择调整实习单位,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四、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的体会

通过“顶岗实习”教学实践的探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顶岗实习的成功之处

(1)顶岗实习是缩短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基本方式,既让学生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又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好发现人才的途径。学生见习后,减少了从业的盲目性。理性选择留下来,学生留得安心、工作舒心、单位放心。

(2)让应届毕业生提前上岗,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铺路。通过接受用人单位的培训和实际工作体会,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使他们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定位更切实际,使求职渐趋理性。

(3)用人单位严格按照“试用期”用工标准来要求实习生,对不能胜任或有违纪现象的实习生予以辞退,由学校进行再教育或酌情处理,为在校学生的教育提供很好的素材。

(4)通过实习及时发现实习生的知识缺陷或技能不足,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调整和完善,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5)推行顶岗实习教学,让学生深切了解到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方式以及对被用者本身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减轻了学校在做毕业生思想工作方面的压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扫清了障碍。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企业忽视实习生正当权益,学生喜忧参半。一些企业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关注学生权益。其一,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其二,薪酬低,学生与工厂员工的工资差距很大。其三,安全防护措施和医疗措施不到位。其四,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代替实习,学生根本学不到技术。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4

妥善选择“半工半读”的学生实习企业

中等职业学校为“半工半读”学生寻找实习企业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大类专业必须对口。由于职业学校本身的办学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而所开设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就业市场上最热门的需求量最大的专业,如电子类、电工类、机械类等。所以,寻找大类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并不是很难。例如,我校电工与制冷专业将学生安排在开平威技电器厂顶岗实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将学生安排在东莞群光电子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将学生安排在广州恒路杰精密制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其次,选择合作企业必须考虑地域分布。当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市场的依托。所以,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合作企业是必要的。如果职业学校在经济发达地区都有合作企业,都安排有实习学生的话,就能够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为毕业生就业及学校发展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里,苏州、杭州、温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更有代表性。当然有人会提出地理距离的问题。其实,距离远早已不是一个问题。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很多“半工半读”职业学校都是千里迢迢跑到广东来寻找合作企业,尽管管理成本高一点,管理难度大一点。再次,中等职业学校选择合作企业一般应以独资、私人企业为主,尽量避免与一些没有校企合作经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因为与这些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合作在操作细节上难度很大,如学生岗位安排、工资结算、学生问题处理等。总之,选择合作企业要把握三个方向:大类专业对口、企业分布地域及企业性质。

全面考核合作企业

2006年,《关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妥善选择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我们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从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综合实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几个方面对合作企业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我校的做法是:由校外实习领导小组制定出一套选择考核合作企业的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的企业再由校长亲自考察后签订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然后安排学生到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再次对其进行考核,符合要求者与之长期合作。具体考核内容有:(1)学生顶岗实习的工资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企业发展前景较好,企业文化氛围好,相关的文体活动设施齐全;(3)企业管理严格,经营规范;(4)食宿条件较好;(5)生活环境较好,一般为工业园区,远离环境复杂的市区;(6)企业口碑较好,有一定的校企合作经验;(7)学生顶岗实习工资按月结算,不能拖欠;(8)学生顶岗实习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要适当,工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10小时,每周必须安排实习学生休息1天,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9)企业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较高,能重视学生问题的处理;(10)顶岗实习学生对实习企业总体评价满意,学生在工厂工作时流失率不能超过10%。2005年,我校第一次与深圳开达微电机有限公司合作,考核该企业时基本达标。2006年,我校安排了3个班学生共136人到该公司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105人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学生流失率高达23%,学生普遍反映该公司工资相对以往过低,社会环境复杂,工作时间长,有时加班到很晚。2006年底,我校果断中止与该企业合作。2004年底,我校安排3个制冷班学生共145人到开平威技电器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140人回到学校上课;2005年底,我校又安排了5个制冷班共257人到该厂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有249人回到学校上课;2006年底,我校又安排了6个制冷班共289人到该厂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回校人数为282人。合作三年,学生流失率都在5%以下。经再次考核得出结论:(1)学生实习工资普遍较高,学生平均工资稳定在1300元/月左右;(2)劳动强度不大,学生觉得工作比较轻松;(3)工厂地处开平市水口工业园,远离市区,生活环境好;(4)饮食和住宿条件较好,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5)企业管理人员办事效率较高,该厂的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学生。如今我校与该企业的合作达到了“三赢”的效果。以上事实说明,学校选择合作企业要有具体的评估考核机制,严格筛选合作企业,不合格者坚决淘汰。这样才能促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发展。

深化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

校企合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相互淘汰以追求合作效益最大化的过程。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扩展和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共同追求全面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应是中等职业学校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2004年,我校与开平威技电器厂开始合作,如今该企业已经成为我校合作企业的典范,校企合作双方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良好的合作关系解决了工厂招工难的问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我校实习学生在该企业实习时流失率较低,为我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树立了榜样。第三,与该企业的合作,促进了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飞速发展,该专业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5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50多人,三年内该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多。第四,深化了多方面的合作:(1)该公司已将我校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培养,提前为学生安排了就业之路。2007~2009的三年间,共有238名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进入该企业工作。(2)支持我校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2006年为我校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训室提供了6台移动空调、8台冷气机和12个涡旋式压缩机作为教学设备,大大丰富了该实训室器材,满足了校内实训需求。(3)接收我校选派的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学习工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接收我校两位电工制冷专业教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4)正在研究探讨安排我校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为在岗人员(包括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全部利用工厂资源)。总之,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典范,可以扩大学校办学影响,促进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途径,使学校走向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转贴于

谨慎、妥善地选择合作企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教办学模式的重要环节。探索校企合作持续发展机制,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健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各项管理制度,是职业学校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亚平.中国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中职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广,李鸿雁.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及思考[J].职教论坛,2007,(11).

[3]向才毅.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6,(9).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5

二、加强生产实习安全管理

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校要配合实习企业完善安全责任制,双方要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对学生生产实习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做出明确约定,要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预防事故隐患的意识,配合企业让学生掌握防范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实习,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项工作是重中之重。

三、认真掌控学生工作生活情况

带队教师驻扎在生产一线,随时掌控学生工作生活情况,注意出现的新情况,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实习带队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巡回检查,以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关心学生工作生活情况,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实习的各项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四、严格执行校外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报酬要以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或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的形式在顶岗实习前明确约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关补贴应该直接发放到实习生本人,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扣发。

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增强集体荣誉感,服从管理;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应接受指导教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校纪校规处理。

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维护好实习学生正当权益

学校要与家长、实习单位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学生的保险责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购买保险的费用可以从收取的学费中列支或者通过实习协议的方式由实习单位承担。实习期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及时处理学生擅自离岗、调换单位等情况,做好学生单位变更和通讯方式的登记。

六、做好下厂实习学生的信息反馈

第一,将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典型事例,特别是一些安全事故进行汇总。学校老师要以安全事故为警钟,透过现象挖掘根源,教育学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第二,精心编写《实习通报》,以此作为沟通实习单位、学校、学生的桥梁。通过恳谈会或厂校联谊活动,不仅可使学校专业设置获得实习单位的金点子,同时也会增进厂校双方情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和谐关系。

七、实习期满的考核评定与总结工作

一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前两周,就业处和各系负责与用人单位联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定考核。

二是做好学期校外实习工作总结,整理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意见反馈,供学院领导决策时参考。学校每学期期中、期末要进行校外实习工作总结。根据学生实习的满意情况、与企业沟通的情况等指标对校外实习带队教师进行定量、定性评价。

三是学生校外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

第一,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内容后,学校对学生校外实习进行考核评定,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成绩。

第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对学生的校外实习表现认定、学校对校外实习的回访和调查结果、实习带队教师的评价。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按规定上交《校外实习考核评价表》。完成校外实习的教学内容,方可进行成绩评定。不按规定完成《校外实习考核评价表》的一律按不合格计入成绩。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6

我校历来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食品专业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季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大二学生经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企业生产旺季及时安排学生雨润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汇源果汁万州公司等大中型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年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分析总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顶岗实习的主要教学效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行业的窗口,一次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机会,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参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实现了思想、意识、能力诸多方面的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岗位意识

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自觉地将自己由大学生角色转为企业员工,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方式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每个学生都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们自觉遵守工厂各项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岗位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普通员工一致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体验职业岗位、体会责任意识,学生大多能做到改变角色、适应岗位、转变观念的需要。

2.融入企业精神,磨练坚韧意志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亲历着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着融入企业精神。食品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比较艰苦,这正是学生磨练意志的好场所。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穿上工装和胶靴,完成着重复着单调的手工操作;克服了因“三班倒”打破的常规作息时间带来的生理不适;不少学生在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仍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能够坚持岗位责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精神的激励,他们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把个人的岗位责任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之中。

3.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做的是比较具体、简单的操作,但他们与招聘的普通工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也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和岗前新员工培训,从企业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基本定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以自己专业知识的眼光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不同岗位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学生们通过工余之间互相交流,与带队老师及企业领导探讨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职业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触现实社会,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通过经常接触、交流,增长、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提高了交际、沟通能力。由于实习工厂大多处于城乡郊区,工厂生活娱乐条件较差,离城区较远,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彼此增加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实习生与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实习生活;不少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结下了难舍的友情。

5.增强学习动力,强化求知愿望

进入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之后,许多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她们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当看到农民工在工厂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工资待遇低下,还经常受气,部分学生从这些民工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深刻感受了挣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看着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主管、经理,能用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客人,能顺利的处理好复杂的业务事项。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才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对食品企业一般都憧憬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希望到食品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被分配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情况。面对包装、称量、贴标等单一岗位,认为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浪费了学习时间。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极个别的甚至擅自回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单一性,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能顶岗的学生,而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我们在某果汁厂顶岗实习时,企业对于我校学生寄予厚望,许多全新进口设备都由外国技术员带领学生安装调试。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外国技术人员撤走以后,生产期间部分机器出现了故障,我们的学生却无法排除,其结果是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现实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差距。认识到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也要有一定外语水平,起码能读懂专业说明书。

3.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进程的矛盾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大二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2-3个月,然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锻炼和体会,明确学习目的,增添更强的学习动力,成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一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实习生力量,解决企业生产旺季中季节性用工的突出矛盾;二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中选拔人才,并希望留下他们。但这批学生因需回校完成学业不能继续留在企业,如果等到学生毕业后企业再招回很可能因学生重新择业而丢失这批满意的“苗子”,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是校企双方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4.企业效益追求与实习生基本权益保障的矛盾

学生实习期间一般是企业最忙的生产季节,部分工厂人员超负荷运行,从效益出发,企业一般都尽量减少后勤方面的投入;住宿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后勤条件难以满足众多实习生的需求。特别是新建工厂,企业领导主要精力倾向生产设施建设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员工后勤条件的创造,学生们下班后生活用水保障不力,工厂没有医务室,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学生正常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直接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从事没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工作。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协商保证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要将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关事项写入实习合同中,要求厂方给予一定保障。学校不得拖欠或扣发实习单位向实习学生支付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关心爱护实习学生,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朱乐敏.高职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64―68.

[2]李崇高,黄建初,韩明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1):75-80.

[3]杨建平.浅谈离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J].工贸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69.

[4]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68-02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的升级,许多企业的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大批适应先进管理模式、制造工程、信息技术的现代工业技能人才。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职业教育比较侧重于单项技能训练,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此,需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模拟现代工厂运作的实训场所,以拓宽人才能力素质模型。通过企业人、机、料、法、环等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培养符合现代工厂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是职业技术院校适应当前工业发展,提升实训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柳州市汽车产业区域环境培育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国家示范性改革、精品资源课建设,以及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结合与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实训基地改造,现已建成具有精益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点、线、面”实训车间。其中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就是“线”建设的成果,通过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开发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实现生产现场、生产组织、物流、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性实践教学。本文试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渗透“两化融合”元素进行探索。

一、精益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教学环境建设

(一)基础建设。教学工厂是柳州市千万元设备值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教学工厂具有比较完善的生产、检测设备,共占地350多平方米,配有沈阳斜床身数控车床2台、宁夏小臣人精密数控车削中心2台、全进口DMG五轴加工中心1台、日本马扎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1台等生产设备8台套;柳工路创MES制造系统一套;塔建成全面融入精益化、信息化要素,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训教学工厂平台。同时,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涉及多工种以及工作内容的复杂性、采用制造岛式布局思路建设精密制造生产线,布局规划如下图1所示。

配套的以下5个功能区,满足了搭建精密生产车间精益化的要素。具体各功能区域配置如下:(1)原材料存储区;(2)生产制造岛单元区;(3)质量确认站;(4)成品存储、备品备件区;(5)班组园地。

(二)师资建设。项目建设之初,同时选派出两位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挂职8个月,全面、系统地学习采埃孚公司生产管理组织、技术设计与开发、设备管理与维修等技术,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班组管理知识。回校后其中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学生顶岗日常管理、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及工艺技术、组织生产活动等工作;另一名主要负责教学工厂生产设备维修与维护、组织编制了相关设备清洁保养、点检指导书等工作。为顶岗教学及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岗位设置。根据零件工艺、生产要求,为保障教学工厂能正常运行,把岗位设置为:粗车一、粗车二、精车一、精车二、钻铣一、钻铣二、磨内孔、滚齿共8操作岗位,对应岗位加工部位如图2所示;质量检测员、班组长(兼物流员)、质量工艺员、设备维护员共4个技术及辅助管理岗位。

二、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一是参考机械加工企业管理、运行的上班方式;二是围绕工厂实际岗位的职责、具体业务以及企业实际岗位每天真实工作而进行设计。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每个项目分若干个学习单元,以真实企业环境育人。通过240学时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如表1)。

三、顶岗课程教学及生产的实施

(一)教学的思想指导。本顶岗课程主要让顶岗学生在生产线上进行各岗位的轮训,通过工艺技术岗位、质量检验岗位、一线操作岗位、设备维护岗位等岗位顶岗训练,使学生对现代企业生产模式、生产运行组织、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清晰概念,并以兼职班组长、安全员、5S现场管理员等实地管理身份参与到生产现场管理与运行中,使学生对安全及小组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培养合作团队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培养生产经济运行理念。

(二)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每期顶岗时间为8周时间,采取小班顶岗方式(一般15人左右)。顶岗课程教学实施方法:第一部分岗前培训:采用现场集中授课,由生产主管老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其中一位)讲课;第二部分岗位培训:主要进行加工操作、质量控制、MES制造系统等内容,由3位师傅讲解与示范,采用“教三练四”方式进行培训;第三部分生产顶岗:学生每人负责一个岗位参与生产;师傅1指导监督粗车一、粗车二、精车一及精车二岗位;师傅2指导监督钻铣一、钻铣二、磨内孔及滚齿岗位;师傅3指导监督质量检测员、物流岗位。

每天上班时间为8小时(08:00-16:00,中间午餐及休息1小时),分为三个教学阶段:第一是早会,生产主管任务布置、工艺知识等班组管理;第二是零件生产,注重操作、质控、设备点检与设备日常保养;第三是班后总结与评价。

四、实施效果

(一)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对精益生产运行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和认识;学生通过在产品工艺工程师岗、检验岗、机床操作岗、设备维护岗、物料流转等岗位轮转,能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生产环节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质量管理模式得到了全面理解。同时,学生对机床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真实零件尺寸控制精准度大大提高;夯实了专业能力、打实了专业技能。

(二)经济效益。该教学工厂建成投入使用,将原本在企业生产的零件搬移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课堂,由原来6位企业师傅完成的工作变成了3位师傅+8位学生完成,生产质量及产量没有明显变化。成功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教学工厂项目建设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内容围绕企业各个岗位的职责具体业务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符合现代企业一线岗位与提升岗位要求,使用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有效,成效明显。校内精密制造教学工厂顶岗实习课程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成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莫振栋.以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2(6)

[2]唐少琴.《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开发[J].电子世界,2014(11)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8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必须进入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参加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指由实习单位给顶岗实习生提供一定的实习环境,并指派单位里实际工作者指导实习生从事具体工作,以帮助实习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际技能,锻炼工作能力。②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顶岗实习不应该仅是最后一学期的实习,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毕业,包含集中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和校企合作工作站的实习,以及最后的分散式顶岗实习。

3构建顶岗实习长效运行机制的方案探索

3.1建立基于校企合作工作站的顶岗实习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以此作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实现“走岗认识实习、贴岗专业实习、顶岗生产实习”,利用工作站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驻站顶岗实习有几个重点:(1)学校要负责学生完成入站前的知识、技能、思想的准备工作;(2)工作站需要将不同的工作岗位按难易程度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3)学校组织学生分批次,交替进入工作站进行顶岗实习;(4)驻站实习采取1+1形式,即一半工作一半学习。采取分层、分批,交替驻站顶岗实习,既不会影响企业、工厂的正常生产,也不会造成人员冲击,在不断对新入站的学生进行培养锻炼,技能层次提高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工厂对不同岗位层次的需求。企业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2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顶岗实习123的长效运行机制将机械制造专业顶岗实习这一教学环节分学期、分段式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立顶岗实习123模式,将顶岗实习纳入到有组织、严管理、重素质的正轨。1即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机械制造工程中心”两个情景中学、做融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2即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中厂”、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站)两情景中工学交替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3即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两情景中,学习专业拓展知识,完成综合工艺设计,并进行最后一学期的分散型顶岗实习,个性发展,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

3.3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综合实训平台实施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管理体系,开发综合实训平台,采用多角色和多功能的模式对企业、教师和学生实行实时、动态跟踪管理,并及时给予相关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提高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效率。平台包含学生实习的单位及岗位信息、实习信息与动态实习周记提交与评阅、实习报告总结、短信平台、实时交互、统计决策等功能模块。③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1003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顶岗实习被认为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顶岗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逐渐被“提前就业”所取代,三年制的高职教育事实上被压缩成了2年或2.5年。用提前就业替代了顶岗实习,导致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松散无序,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教学质量无法掌控、教学考核形同虚设等系列“务虚”现象,这显然有违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初衷。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取消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显然也是不合理的,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下大气力研究和完善“如何搞好顶岗实习”,还原顶岗实习的设置初衷。

1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再认识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试行“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1”或“0.5”学段就是将学生派往企业顶岗实习,这样组合成3年的高职学习时段,其目的是想充分借助企业的岗位环境达到“学岗对接”和真实锻炼的目的。但通过实践和调研发现,“2+1”中的“1”或“2.5+0.5”中的“0.5”,即1年或0.5年的顶岗实习,大有演变成事实上的学生提前就业之势。在这个“1”或“0.5”阶段里,“做”远远多于“学”,“教”也停留在虚拟的概念中。许多学生所在的顶岗实习岗位技术含量偏低,需要的技能肤浅,学生间接甚至直接成了学生工或季节工。学生在这样的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非常厌倦该岗位甚至该企业,所以,简单地把学生推向企业去完成这个“1”年或“0.5”年的顶岗实习并不能实现顶岗实习的最终教学目的,必须对这个“1”或“0.5”进行充分的变革和充实。

我们知道,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也是三年,前2年一般学习专门的研究生课程,后一年一般进实验室跟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升华,体现在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没有这一年的实验探究训练,研究生的能力与本科生的能力差别不会太大。因此,这一年的经历和学习是研究生与本科生产生质的差别的根本所在。同样地,如果高职学生学习了2年后直接进入企业,第三年在企业以简单的上班、下班形式度过,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训练,其结果与中职生学习2年后直接进企业岗位工作,在能力上不会有本质的差别是一个道理。所以,高职学制中的第三年,即“1”或“0.5+0.5”阶段恰恰是促成高职学生“高”与“职”的有效融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的关键的一年,也是挖掘和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力和创新力的关键一年。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即“1”或“0.5”学段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必不能少。

2顶岗实习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那么,针对高职学生,如何把这个“顶岗实习”做细做实、做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呢?

结合我院所在的4个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近3年来针对“1”或“0.5”阶段所进行的教学试验,我们发现有一些良好的做法值得总结。即:

2.1试行导师制

学生进入第三年后跟着“导师”即有研究课题的老师一起做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即24周。

该种做法比较适合学习认真,善于静下心来认真探究的学生。教师的“教”和“研”转化为学生的“学”和“研”,培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效果非常明显。经过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不仅对导师感情深厚,而且敬业精神感人,乐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奋斗。

我院环境与生化工程系与武汉英纳氏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了原料药研发中心,每年接纳一定的生化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此顶岗实习。学生在这里从事产品研发和中试,长期跟随博士、教授、工程师等高素质研发队伍学习和探讨,其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都得到巨大的提升。

2.2抓住机遇,将学生成建制派往正在新建的企业

一般每年都有新建的企业。针对这样的企业,我们积极联系,将学生成建制派往该企业。即使是时间不在顶岗实习的时段,我们也作适当调整,保证学生在企业从建厂、设备购买、安装、调试、试运行等整个建厂过程中全程跟踪建厂过程,全方位的见证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应用。在这样难得的机会中学习和训练,学生一生受用。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09级31位同学在湖北金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顶岗实习,学生先期被派往湖北宜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万州分公司进行4个月的合成氨生产实习,然后回到湖北金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30万吨合成氨的新厂建设。学生在新厂房建设、设备购买、安装、调试、试开车乃至各项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的制定中全程参与,并逐步成为新厂的首批生产一线的骨干成员。这种顶岗实习的机遇虽然难求,但其现实意义很大。事实上,全国每年新建、改建、扩建企业无数,完全可以支撑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

2.3聘请企业师傅为兼职教师,实施“师徒制”,完成顶岗实习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期间,若没有固定的师傅指导和管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都会大打折扣,师傅也因为与学生的管理和学习不挂钩而“事不关己,搞搞挂起”。相反,将每一个学生直接地分派给师傅做徒弟,则师徒双方都乐意,并从此建立师徒关系。师傅对徒弟即学生的管理和指导都是发自内心的,其效果远非散漫式实习所能比拟。

实施“师徒制”顶岗实习的另一个好处是有效实现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和教学管理。“师徒如父子”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近3年来,我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实行一级带一级的师徒制员工培养机制,学生之间的学姐带学妹、师兄带学弟的传统已经成为该专业的一种顶岗实习模式。

2.4校企共建第二证书制度

目前,针对高职学生实施毕业证和专业性技能证的“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考一个技能证是必需的。但许多企业并不认可这个技能证的技能含量,充其量只是认可该生接受了相应工种的技能培训。要赢得企业的认可,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与企业合作,直接接受企业岗位的考评,拿到企业的上岗证,我们称之为第二证书。

学生在企业参与职工培训,岗位练兵才能拿到上岗证。这在过程上细化了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要求和管理,学生也明确了顶岗实习的任务和目标。笔者认为,将第二证书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考核比较容易量化其顶岗实习成绩。

近三年来我校化工、分析专业的学生在湖北绿色家园化工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期间均要求学生在企业拿到上岗证,不仅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也强化了企业新员工的培训质量,深到企业的欢迎。

总之,根据学生情况采取有效策略,从内容要求和执行环节上对顶岗实习作统筹安排,让学生在“1”或“0.5”阶段里真正从技能上、能力上得到真实地、有成效的提升,而不是将“1”或“0.5”阶段简单地变成企业就业。显然,这个提升是需要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构建高质量的“厂中校”、“校中厂”等良好的实习基地才能得到保证。

3对顶岗实习保障性机制的思考

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高”与“职”内在统一的关键性教学环节。为保证其教学实施的有效性,除了在教学手段上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之外,在运行的机制上也必须给予足够的保障,否则,措施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而已。

首先,在高职三年制的学制上,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保证是“0.5”年即6个月的顶岗实习阶段。实践证明,“0.5”年的期限足够学生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和提升。过长的实习时间相反会使学生限于疲态。

目前,在我们湖北省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规定在第五学期的11月20日之后,这样保证学生在第六学期的6月底学生拿毕业证之前有“0.5”年,即6个月的顶岗实习锻炼。经走访多所省内外兄弟院校对高职第三学年的教学安排发现,虽然将顶岗实习安排为“0.5”年,但另一个“0.5”时段仍然做虚难做实,往往用几门无关痛痒的选修课来填充这个“0.5”时段的教学安排,期间有学生提前就业则大开绿灯放行,成为事实上的“等待顶岗实习时段”。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下将3年制的高职教育简单地采取“2+1”模式,第三学年直接把学生派向企业,将“1”阶段的学习直接变成了顶岗实习,也就是就业了,“2+1”模式成了事实上的“2+0”,即二年制高职教育。这样短期看是降低了人才培养成本、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满足了学生就业和服务社会需要,但从长远看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负责。这不仅扼杀了学生在学习的黄金时期系统学习的权利,而且给社会输送了没有发展潜力、缺乏创造力、还没有就业身心准备的员工队伍。同时,长期这样做下去,也只会让广大的社会民众和学生群体轻视高职文凭和高职教育。因此,认真做细做实高职顶岗实习阶段所在的“0.5”,使之真正体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建议把“0.5”年的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四学期。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一是打消了学生、学校、社会、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实质就是提前就业的潜意识。二是学生在企业或社会上顶岗实习归来,所见所悟对其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把“0.5”年的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归来就是领个毕业证回家或回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已经显现出淡化的苗头比比皆是。学生在社会或企业岗位上的感悟根本没有机会化为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三是第四学期这个时段不影响学生在社会在企业岗位“学以致用”的有效衔接。事实上,进入第三学期,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已经开设了,第四学期踏入社会实践正好验证所学,而在实习实践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也正好在回校的第五、六专业性学习阶段得到解决。四是第四学期的时间段横跨春节前后和长达2个月的暑假,从安排顶岗实习到完成顶岗实习的收尾工作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从容安排,也能使学生从顶岗实习的身心状态缓冲到校园学习状态。

4结束语

从上面的认识和分析看出,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如何把顶岗实习做细做实,发挥该教学环节的本原作用,切实让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得到扎扎实实地训练和提高,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并创造良好的实施条件。这中间,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中厂”、“校中厂”的建设,从校内校外基础条件建设,从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两个层面来双管齐下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需要从制度上机制上给予充分设计,确保顶岗实习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顶岗实习的创新和完善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育人模式的改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对国内1000多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因此,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很强,是保证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重大策略性问题。

参考文献

[1]皇甫静,李贤政.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2]夏栋,谢淑润.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5).

[3]欧迪巧,银奕淇,范双南,等.高职教育顶岗实习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2).

[4]尚国营.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的瓶颈及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5]黄晓林,唐全,张毅,等.药学专业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6).

[6]李绍中,欧阳葵.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7]李佳圣.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10

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企业和市场现场教学法,将课堂延展到服装市场和加工企业,对应服装实物及生产线来给学生讲解,避免了闭门造车式教学,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习实训模式建立。(1)“校进厂”模式的实质,“校进厂”模式即“工学结合”模式:学校进工厂,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工、同酬,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而培养会做、会经营、懂管理、有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习实训期间,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厂进校”模式的实质,工厂进学校,学校提供场地,工厂提供设备、技术及物资保障,明确生产规模、生产项目,规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学校和工厂在优势项目上互补,既做到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强化补充,也做到了校企强强项目联合。“厂进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本研究的实质,既检验研究的实际效应,也能够不断地完善“校企联合”模式,建立健全实训过程中的管理机制,使研究与实践相辅相成。

二、“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横式的实践方式

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创建了“教室+车间+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实训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学生直接上岗,边学习、边实践、边工作。

实习实训期间,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指导者,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模式的柔性化

1、教学管理体系的柔性化。建立有利于“校企联合”模式实施的制度体系,是形成和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关键,具体涉及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工作制度等方面,这种制度体系的建立应充分体现柔性化管理的内涵,为“校企联合”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实践教学的柔性化。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还要完成学校规定课程的学习,这就存在学生怎样才能既不耽误课程学习还能去企业顶岗实习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柔性化管理规定为:学生去企业从事岗位实习的,成绩以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实习表现和能力体现为依据,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行共同考核。

3、考核制度的柔性化。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对于。顶岗学生不能参加校内学习和考试的科目,相关柔性化管理制度规定: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企业评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根据学生岗位的职业特点,与学生岗位密切相关的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企业进行替代考核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成绩。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11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按制定的实习计划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规定的实习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但实际情况与学生实习计划相差甚远。一是近几年出现用工荒,企业时常用工紧张,企业方只是根据生产任务情况安排岗位;二是企业根据本单位产品生产所需安排岗位;三是企业往往使用的是廉价劳动力等等。所以,企业接收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经常是岗位用工,而不是技术培养,更不是人才培养,也就不可能按照学校开设专业的情况来组织实习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因此,学校的实习计划难于执行。

(二)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习内容相差太大,实习的专业不对口。

企业紧跟着市场步伐不断在发生变化,而目前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难于与企业接轨。由于课程内容跟不上市场变化,达不到企业要求,所以学生所学知识在企业岗位很难应用。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实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但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实际情况和对实习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许多实习生到企业从事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流水作业工作,很多岗位根本与学生学习内容毫不相干,与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或完全不对口,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上是严重浪费。

(三)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重重

1.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必须是在企业的配合下,才能有计划的实施和监控,如果没有企业的紧密配合是极难进行,虽然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都安排了驻厂实习指导教师驻厂管理,但在实习学生的管理上,少数企业能够配合,大多数企业很难配合甚至不配合,驻厂教师很难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学生碰到的问题企业不帮助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企业不能妥善解决等等,从而使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实习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实习过程管理效果不好。

2.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第一线的工作估计不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其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都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造成学生离职率高,实习队伍不稳定。

3.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适应工作的能力不足。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心理上没有家长或老师的依赖和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再加之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又缺乏主动沟通交流,较大的工作强度,造成中职学生实习效果欠佳,学生实习队伍稳定率下降。

4.驻厂老师难以进入厂区,更难于进入生产车间,学生在生产一线的工作情况无法了解,在管理上难以及时到位,再加上工厂的制度化管理,一些学生在工作中一遇到问题和种种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心理疏导,出现旷工甚者引发辞职的现象较普遍。

(四)顶岗实习的保障体系欠缺

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长达一年,但仍然是学生身份,充其量是准员工身份,所以,有的企业钻国家相关政策的空子,没有承担学生的社会保障责任。工作时间按正式工一样执行,很多企业实行二班倒12小时制;工作强度大,工作报酬不能同工同酬,实习津贴低;企业经常安排员工连续加班,有的企业员工每月只有2--4天假,实习生休息不能得到充足保证;企业体育、文化等活动开展少,实习生除了上班就是睡觉,精神生活单调贫乏;学生因未办医保,生病住院费用大等;学校在统计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时,往往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作为就业率统计,而这些学生实习的内容与所学知识文不对题,实习的岗位根本与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企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使用,实习生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长效机制

(一)充分发挥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研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别国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但发达国家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应是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制度时,应明文规定顶岗实习学生月周日的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工作环境,在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方面也应提高和加强;应明文规定企业有接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顶岗实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台相关校企合作对企业的硬性考核和优惠政策,从而激励企业保证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调整课程设置,让教学内容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依然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应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改革,从多个角度考虑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一是进行课程改革,结合生产实际,编写校本教材。二是针对学生职业素质较低、职业观念淡薄,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三是加大校内实训室、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标准 “零距离”。四是打造新型的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评价作用,用制度来建立长效机制

1.做好实习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实习前学校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学校领导和实习带队老师讲解校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强调实习的纪律以及有关注意事项。根据需要,还可邀请实习企业的有关人员讲解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进行就业指导等。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业观和安全意识,并帮助其调整好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2.制定详细实习考评计划、方案,全面公正评价考核学生

对实习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的时候,将实习的目的、要求、安排和计划告诉学生们,并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 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构建以 “个人品德” 、“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创新意识”,即德、能、勤、绩和创新五个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划定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依据评价方案中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此评价表由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领导共同考核评定,考核要求公开、公正,以激励学生务实、进取为目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毕业时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3.利用多种手段,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一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实习学生联系机制,建立所在企业的实习学生QQ群,随时可与学生交流和互通,即使不能常常见到学生,也可以通过QQ及时了解学生工作、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有重要事情也可以及时通知到学生。通过先进的通讯手段,既加强了学生管理,促进了与学生的沟通,又便于把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使老师成为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二是充分发挥细致如微的工作作风,狠抓学生实习各阶段的思想工作。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四是充分调动校、企、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对实习学生管理。

4.做好学生实习后的考核评价工作

学生实习结束以后,带队老师要重视收集各方面的学生评价资料,将各种评价资料汇总总结,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做好学生实结,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书面实结。对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期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商讨解决,为学生后续的职场打拼做好坚实的铺垫。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毕业前的一种特殊学习形式,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做好这一工作能够真正培养出一大批职业道德好、职业能力强、上岗就顶用的应用型的中级技术人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因此,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指导、实习过程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实习后的有效考核评价,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克服惰性和困难,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做到学校、学生及用人企业多赢局面,也为学生将来的职场打拼打下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顶岗实习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教育管理与研究,完善顶岗实习机制,积极推动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12

一、工厂与学校结合

工厂是中职学生的主要就业之处,工厂与学校相结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工学结合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工学结合的实施,首先要加强工厂与学校之间的联盟与合作,着力解决工厂与中职学校两张皮的问题。工厂与中职学校结合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学校工厂型”。这种形式是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相应的生产实践和培训场所等,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其代表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前苏联的学校一基础企业培训计划等。

二是“工厂学校型”。这种形式是由工厂兴办技校等职业学校,所办学校的产权属于工厂。这种模式便于工厂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需要的人才,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部分企业兴办的职业学校逐渐与企业分立,成为产权明晰的办学实体。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兴办职业学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是工厂学校联合型。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产权上各自独立,只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联合,即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形式多样,有的是企业委托学校培养人才或学校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联合办学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由企业或学校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校企联合审定后执行;在招生工作方面,企业与学校一方单独招生或双方派人联合招生,按专业要求择优录取。如,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和德国汉斯实行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订单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工作与学习结合

工作与学习结合就是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交替,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工作与学习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校内交替式结合。校内交替式教学模式依据“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认识规律,通过“实践~理论”的多次循环反复,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其特点有: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做到技能训练几年连续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间隔安排,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教学内容重视新知识的吸收和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在实践中,应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学校比较多,也比较灵活。如,常州工业技术学校实行“3+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把学生毕业后的一年见习期纳入教学计划,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互相交替、逐步深入的要求,全面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三年学制,四年完成,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不再有见习期。

二是校外顶岗式结合。这种模式采取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加集中顶岗实习的形式,即学生在较为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去掌握技能,保证了技能练习的连续性,便于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技能。如,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校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用两学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一学年集中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是实习技术员,由企业管理,教师定期集中指导,实习成绩中企业考核占75%。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不少于40%,他们直接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并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参与毕业生的岗前实训考核。

三、工人与学生结合

工人与学生相结合是学生习得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的中职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将工人与学生紧密结合,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以促进学生技能的习得与养成。工人与学生相结合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师徒式结合。这里是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工人师傅”的带领下,作为“学徒”来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只靠理论的积累是不行的。特别是操作性技能技巧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师傅”的示范和“徒弟”的模仿。在“师傅”的指导之下,通过“徒弟”的日益揣摩,实际“操练”才可能习得技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安排工厂的工人师傅给学生做技能指导,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和职业氛围使其得到熏陶。学生在工人的指导和带领下,去体验工作的过程和技巧,在长期的模仿和练习中,掌握技能要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工人师傅的作为中体验到企业文化、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是师生式结合。这主要是指职业学校聘请企业的专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没有生产经验的教师指导实训,只能局限于从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并不能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从企业聘请的专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可以融人企业生产的理念和要求。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可以更多地从企业生产的视角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考核。这就更加有利于学生较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与岗位更好地“对接”。 转贴于

四、工件与学具结合

中职学校将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件”变成学生实习、学习的“学具”。而“实习实训”是将“工件”变成“学具”的重要手段,是职业学校学生习得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工件”与“工具”的结合。

一是仿真性结合。职业学校由于资金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引进本专业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特别是诸如计算机、电子类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很快,而且尖端仪器设备的价格昂贵。通过仿真企业生产的工具设备软件,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生产的流程和设备调试的过程。这种形式,虽然最终的作品不是实际的产品,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真实生产过程的体验。这种实训方法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实训效果的一种较好方法。

二是实践性结合。对于有校办工厂的学校,把学生的实训安排到校办工厂的真实生产过程之中,争取实现实训过程的“全真性”,技能训练的“职业性”,运行管理的“企业性”。以往的实训与工厂的生产过程相脱节,学校花费大量的财力去购买学生的实训原材料,而学生颇费心思完成的实训作品,成型之后都弃之无用,实训的消耗和成本很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学生实训的内容便是校办工厂的生产任务,实训的过程便是生产产品的过程,学生实训的结果便是企业的产品,实训结束后,学生便成了企业的员工。学生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直接作为工厂的产品销售,这就大大降低了实训成本。对于没有校办工厂的学校,就要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给他们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真实的工作过程来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为学生将来与企业岗位接轨打下基础。还可以根据学生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工时与学分结合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中职学校要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注意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学分”与顶岗、工作的“工时”相结合,探索和完善适合技能培养和工学交替的“学分银行”制度。

在美国,非常注重学生的企业培训经历,一些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建立了继续教育单元制度(ContinueEducationUnit,CEU)。CEU是一个国家承认的,量化花费在课堂、专业发展及培训活动上的时间的方法。10小时的教学或培训=1.0CEU。CEU的主要目的是给那些参加了非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提供一个教育成绩的永久记录。这样就建立了在职培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

CEU也提供了一个质量指标,为公民提供持续教育和培训计划。CEU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学生就可以申请毕业。CEU制度大致是按照如下程序执行的:学校的对外培训办公室对建议授予CEU的培训活动进行审查;副总裁对提出CEU要求的外部团体提出提案,并聘请适当的人员审查并提出意见;国际继续教育与培训协会对CEU进行指导与监督;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将会定期审核CEU政策和程序,以及由外部组织主办的可授予CEU奖励的课程。

在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不少学校借鉴美国的做法,将文化课和实训课都赋予一定的学分,学生修完相应的课程后就可以积累学分,只要学生按规定累积修满学分,即可向学校兑换毕业证书;也有的学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和获得技能大赛的奖项后,也可以换成相应的学分;还有的学校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即允许学生学习时间的间断,即使相隔几年,所有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折合成学分。这样,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人“学分银行”,犹如到银行零存整取。“学分银行”充分考虑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同时注意到学生“工时”与“学分”的结合,这就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篇13

顶岗实习既可以向学生完整地展现真实的企业场景,使学生了解企业情境和岗位要求,不断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在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增强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以及合作创新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获得健康、全面的人格发展。

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1.面对艰苦的顶岗实习条件,心理不适应

现在的孩子多在“温室”中长大,学校读书、生活中的一切费用都由家里提供,从没有经济上的危机感,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优越的学校生活同顶岗实习育苗生产一线的条件可谓有天壤之别。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吃住在工厂,实行轮班等工作制度。从没吃过苦的学生心理极易产生波动,厌倦情绪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面对顶岗实习中的繁重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育苗场工作环境艰苦,所用的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相对就较大,有时遇上休班的人员还得连轴转,时间上、体力上消耗都很大,导致学生身体及精神上吃不消,自然而然产生倦怠情绪。

3.实习期间工资低,心理不平衡

学生在育苗顶岗实习期间,承担了工厂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任务,付出一样的劳动,但得到的劳动报酬却比正式员工少,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也不平衡,从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学生刚踏入社会,在人际交往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并且年轻气盛,有时一意孤行,爱钻牛角尖,很容易得罪人。尤其在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工作中我行我素,这容易使顶岗实习学生与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关系紧张。

三、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

1.做好顶岗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

第一,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性。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一个过渡,是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过程。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性,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岗位责任意识。

第二,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守劳动纪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教育。

第三,进行岗前指导,让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帮助并指导学生提高与人沟通的协调能力。

第四,进行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提升实习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五,进行学生安全和法纪教育,保证学生实习安全。

2.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第一,安全教育意识的强化。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工厂的安全规程和育苗操作技术。尤其是值夜班时,育苗池的边沿较窄,在夜间换水、喂饵、巡池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第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要保持与学生、企业的联系,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实习中必然会出现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和困惑。指导老师要及时做好学生的说服及与工厂的协调工作。

在线咨询